二面角8种求法专题

二面角8种求法专题
二面角8种求法专题

二面角求法专题

正方体是研究立体几何概念的一个重要模型,中学立体几何教学中,求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转化为平面角来度量的,也可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求二面角,而正方体也是探讨求二面角大小方法的典型几何体。笔者通过探求正方体中有关二面角,分析求二面角大小的八种方法:(1)平面角定义法;(2)三垂线定理法;(3)线面垂直法;(4)判定垂面法;(5)异面直线上两点间距离公式法;(6)平行移动法;(7)投影面积法;(8)棱锥体积法。

一、 平面角定义法

此法是根据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直接寻求二面角的大小。

以所求二面角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二面角两个平面内 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所成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二面角α-l-β中,在棱l 上取一点O ,分别在α、β 两个平面内作AO ⊥l ,BO ⊥l ,∠AOB

例题1: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O 、O 1是上下底面正方形的中心,求二面角O 1-BC-O 的大小。

例题2: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F 为A 1D 1、C 1D 1的中点,求平面EFCA 与

底面ABCD 所成的二面角。

二、 利用三垂线定理法

此方法是在二面角的一个平面内过一点作另一个面的垂线,再由垂足(或仍是该点)作棱的垂线,连接该点和棱上的垂足(或连两垂足)两点线,即可得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二面角α-l-β中,在平面α内取一点A ,

过A 作AB ⊥平面β,B 是垂足, 由B (或A )作BO (或AO )⊥l ,

连接AO (或BO )即得AO 是平面β的斜线, BO 是AO 在平面β中的射影,

根据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即得AO ⊥l ,BO ⊥l , 即∠AOB 是α-l-β的平面角。

例题3: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求二面角B-AC-B 1的

大小。

例题4: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求平面ACD 1与平面BDC 1所成的二面角。

三、 线面垂直法

此法利用直线垂直平面即该直线垂直平面内任何直线的性质来寻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方法是过所求二面角的棱上一点,作棱的垂面,与两个平面相交所得两条交线的所成角即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在二面角α-l-β的棱上任取一点O ,过O 作 平面γ⊥l ,α∩γ=AO ,β∩γ=BO ,得∠AOB 是平面角,

∴∠AOB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题5: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二面角B-A1C-D的大小。

例题6: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BB1、DD1的中点,求平面BC1D与平面EC1F所成的二面角。

四、判定垂面法

此法根据平面垂直的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反之,若能判定两个平面垂直,则这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900,无须寻作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若已知或证得a α,a⊥β∴α⊥β。

则二面角α-l-β的大小即是900。可见判定面面垂直是求二面角的一种特殊情况。

例题7: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平面BDC1与平面ACC1A1所成的二面角。

例题8: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1、O是上下底面正方形的中心,V是OO1的中点,求平面A VB与平面CVD

五、 异面直线上两点间距离公式法

此法按高中立体几何课本P45页例2证明的公式,求二面角大小,题意是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上分别取点E 、F ,设A ’E=m ,AF=n ,求EF 。如图公式是:EF=θcos 2222mn n m d ±++(注意E 、F 在AA 1同侧时取“-”,EF 在AA 1异侧时取“+”号。)应用该公式是求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

若把所求二面角当作θ角,即是异面直线a 、b 和公垂线AA 1

确定的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用函数观念来理解公式中 五个量,已知其中四个量即可求第五个量,若已知或易求 知EF 、d 、m 、n 则求cosθ,θ即是所求二面角。

例题9: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H 是BC 棱上一点 且BH :BC=1:3,求二面角H-AA 1-C 1的大小。

例题10: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O 1、O 是上下底面正方形的中心,E 是AB 棱上一点,且AE :EB=1:2,求二面角A 1-O 1O-E 的大小。

若所求二面角的棱线隐含未知或难寻作棱时,可采用将二面角中的一个平面平行移动到适当位置,作得新的二面角大小与所求二面角相等,并可求得新的二面角大小。如图将所求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的二面角中α平面平行移动到平面γ位置处,即求γ与β所成的二面角即是所求二面角大小。

例题11: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G 、E 、F 是所在棱的中点,求平面EFG 与平面ABCD 所成的二面角。

例题12: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O 1是上底面正方形的中心,E 、F 是AB 、CD 的中点,求平面AO 1D 与平面EO 1F 所成的二面角。

七、 投影面积法

在二面角一个平面内若已知一个任意多边形的面积为S , 该多边形在另一个平面内投影面积为S 射,该二面角大 小θ可用S

S 射=

θcos

高中课本P68页习题八中11适合求二面角中易解得S 、S 射时用。

例题13: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是BC 的中点,F 在AA 1上,且A 1F :FA=1:2

,求平面B 1EF 与底面A 1B 1C 1D 1所成的二面角。

例题

14: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是CC 1的中点,求平面AED 1与平面ABCD 所成二面角。

八、 棱锥体积法

此方法把所求二面角看作为求棱锥的一个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在已知或易求棱锥底面面积、侧面一个面面积和体积前提下,即可用锥体体积公式V=h S ?底3

1,来探求二面角大小。

如图已知三棱锥V-ABC 中,VO 是高线,若已得底面面积是S ,AB=a ,

一个侧面⊿ABV 面积是S 1,体积是V ,求二面角C-AB-V 大小。 现设所求C-AB-V 平面角是如图中的∠VDO ,

⊿ABV 面积S 1=VD a ?21,sin ∠VDO=VD

VO ,

∴VD=

a

S 12,VDO a

S VO ∠?=

sin 21

,利用棱锥体积公式,

VDO a

S S VDO a S S VO S V ∠??=∠???=??=

sin 32sin 231

3111,

∴sin ∠VDO=

1

23S S V

a ???,即求出了二面角C-AB-V 的大小。

例题15: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求二面角A-A 1C-D 的大小。

例题16: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是所在棱的中点,求平面MDN与底面ABCD 所成二面角。

(完整版)二面角求解方法

二面角的作与求 求角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可以做为选择题,也可作为填空题,时常作为解答题形式出现,重点把握好二面角,它一般出现在解答题中。下面就对求二面角的方法总结如下: 1、定义法:在棱上任取一点,过这点在两个面内分别引棱的垂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2、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法:自二面角的一个面上的一点向另一个面引垂线,再由垂足向棱作垂线得到棱上的点。斜足与面上一点连线,和斜足与垂足连线所夹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3、作棱的垂面法:自空间一点作与棱垂直的平面,截二面角的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4、投影法:利用s 投影面 =s 被投影面 θcos 这个公式对于斜面三角形,任意多边形都成立, 是求二面角的好方法。尤其对无棱问题 5异面直线距离法: EF 2=m 2+n 2+d 2-2mn θcos 例1:若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而PBC ?和ABC ?都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 PA=6,求二面角P-BC-A 的大小。 分析:由于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三角形, 故采用定义法 解: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PE Θ AC=AB ,PB=PC ∴ AE ⊥ BC ,PE ⊥BC ∴PEA ∠为二面角 P-BC-A 的平面角 在PAE ?中AE=PE=3,PA=6 P C B A E

∴PEA ∠=900 ∴二面角P-BC-A 的平面角为900。 例2: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A 平面ABC 且PA=AB=a,求二面角A-PC-B 的大小。 [思维]二面角的大小是由二面角的平面角 来度量的,本题可利用三垂线定理(逆)来作 平面角,还可以用射影面积公式或异面直线上两点 间距离公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解1:(三垂线定理法) 取AC 的中点E ,连接BE ,过E 做EF ⊥PC,连接BF Θ⊥PA 平面ABC ,PA ?平面PAC ∴平面 PAC ⊥平面ABC, 平面PAC I 平面ABC=AC ∴BE ⊥平面 PAC 由三垂线定理知BF ⊥PC ∴BFE ∠为二面角A-PC-B 的平面角 设PA=1,E 为AC 的中点,BE= 23,EF=4 2 ∴tan BFE ∠= 6=EF BE ∴BFE ∠=arctan 6 解2:(三垂线定理法) 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PE 过A 做AF ⊥PE, FM ⊥PC,连接FM ΘAB=AC,PB=PC ∴ AE ⊥BC,PE ⊥BC ∴ BC ⊥平面PAE,BC ?平面PBC ∴ 平面PAE ⊥平面PBC, 平面PAE I 平面PBC=PE 由三垂线定理知AM ⊥PC P C B A E F M E P C B A F 图1 图2

推荐-二面角求法大全 精品 精品

二面角求法之面面观 求解二面角是立体几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题型,也是各地高考中的“热点”问题,虽然对此可说是“千锤百炼”,但我们必须面对新的情境、新的变化,如何以基本方法的“不变”去应对题目中的“万变”就是我们研究的中心话题. 总的来说,求解二面角的大体步骤为:“作、证、求”.其中“作、证”是关键也是难点,“求”依靠的计算,也决不能忽视,否则因小失大,功亏一篑,也是十分遗憾之事. 1 定义法 即在二面角的棱上找一点,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分别作棱的射线即得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法是“众法之源”,万变不离其宗,“树高千尺,叶落归根”,求二面角的一切方法盖源出定义这个“根”!. 例1 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求二面角A-BD-C 1的正切值为 . 分析与略解:“小题”不必“大做”,由图1知所求二面角为 二面角C-BD-C 1的“补角”.教材中根本就没有“二面角的补角” 这个概念,但通过几何直观又很容易理解其意义,这就叫做直觉 思维,在立体几何中必须发展这种重要的思维能力.易知∠COC 1 是二面角C-BD-C 1的平面角,且tan ∠COC 1=2。 将题目略作变化,二面角A 1-BD-C 1的余弦值为 . 在图1中,∠A 1OC 1是二面角A 1-BD-C 1的平面角,设出正方体的棱长,用余弦定理易求得 cos ∠A 1OC 1= 3 1 例2(20XX 年江苏试题)如图2(1),在正三角形ABC 中,E 、F 、P 分别是AB 、AC 、BC 上的点,满足AE : EB=CF :FA=CP :BP=1:2.如图2(2),将△AEF 折起 到△A 1EF 的位置,使二面角A 1-EF-B 成直二面角,连 接A 1B 、A 1P. (Ⅰ)与(Ⅱ)略;(Ⅲ)求二面角B-A 1P-F 的余弦值。 分析与略解:在例1中,图形的对称和谐状态对解题产生了很好的启迪作用,在这里更离不开图形的这种对称和谐性.若取BP 的中点Q ,连接EQ ,则在正三角形ABC 中,很容易证得△BEQ ≌△ PEQ ≌△PEF ≌△AEF ,那么在图2(2)中,有A 1Q=A 1F.作FM ⊥A 1P 于M ,连接QH 、QF ,则易得△A 1QP ≌△A 1FP ,△QMP ≌△FMP ,所以∠PMQ=∠PMF=90o ,∠QMF 为二面角B-A 1P-F 的平面角,使题解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设正三角形的边长为3,依次可求得A 1P=5,QM=FM=5 5 2,在△QMF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QMF=8 7- 。 练习:20XX 广东高考理18.(本小题满分13分) 如图5.在锥体P-ABCD 中,ABCD 是边长为1的菱形, 且∠DAB=60?,2PA PD == ,PB=2, E,F 分别是BC,PC 的中点. D B 1 图1 A O A 1 C B D 1 C 1 O 1 M A F A 1 Q P B C E C B P E F 图2(2) 图2(1) Q

二面角的求法(教师版)

五法求二面角 一、 定义法: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在棱上取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这两条垂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本定义为解题提供了添辅助线的一种规律。如例1中从二面角S —AM —B 中半平面ABM 上的一已知点(B )向棱AM 作垂线,得垂足(F );在另一半平面ASM 内过该垂足(F )作棱AM 的垂线(如GF ),这两条垂线(BF 、GF )便形成该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再在该平面角内建立一个可解三角形,然后借助直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解题。 例1(2009全国卷Ⅰ理)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SD ⊥底面 ABCD ,2AD = 2DC SD ==,点M 在侧棱SC 上,ABM ∠=60° (I )证明:M 在侧棱SC 的中点 (II )求二面角S AM B --的大小。 证(I )略 解(II ):利用二面角的定义。在等边三角形ABM 中过点B 作BF AM ⊥交AM 于点F ,则点F 为AM 的中点,过F 点在平面ASM 内作GF AM ⊥,GF 交AS 于G , 连结AC ,∵△ADC ≌△ADS ,∴AS-AC ,且M 是SC 的中点, ∴AM ⊥SC , GF ⊥AM ,∴GF ∥AS ,又∵F 为AM 的中点, ∴GF 是△AMS 的中位线,点G 是AS 的中点。则GFB ∠即为所求二面角. ∵2= SM ,则2 2 = GF ,又∵6==AC SA ,∴2=AM ∵2==AB AM ,0 60=∠ABM ∴△ABM 是等边三角形,∴3= BF 在△GAB 中,2 6= AG ,2=AB ,0 90=∠GAB ,∴2 11423=+=BG 366 23 2 22211 32 12cos 2 2 2 -=-=??- +=?-+=∠FB GF BG FB GF BFG ∴二面角S AM B --的大小为)3 6arccos(- F G

二面角的几种方法及例题

二面角大小的求法(例题) 二面角的类型和求法可用框图展现如下: 一、定义法: 直接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特殊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垂线,得出平面角,用定义法时,要认真观察图形的特性; 例、 如图,已知二面角α-а-β等于120°,PA ⊥α,A ∈α,PB ⊥β,B ∈β. 求∠APB 的大小. O OA PA OB PAOB OA AOB AOB=120APB=60OB PB PB βαβ⊥⊥∴⊥⊥⊥∴⊥∴⊥∠∠?∠?做交线,交于点,连接平面交线同理交线又交线交线面交线即可得为面的二面角,所以 例、在四棱锥P-ABCD 中,ABCD 是正方形,PA ⊥平面ABCD ,PA=AB=a ,求二面角B-PC-D 的大小。 提示:PAB PCD ?,而且是直角三角形 P

二、三垂线定理法: 已知二面角其中一个面内一点到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在四棱锥P-ABCD 中,ABCD 是平行四边形,PA ⊥平面ABCD ,PA=AB=a ,∠ABC=30°,求二面角P-BC-A 的tag 大小。 A AH BC BC H PH ABCD PA AB PA BC PHA PHA H ABH=30AB=a AH=a/2 tag PHA 2 PA BC AB ⊥⊥∴⊥⊥∴⊥∴∠∠?∴∴∠=过做,交于,连接面,面为二面角在中 , 例:如图,ABCD-A 1B 1C 1D 1是长方体,侧棱AA 1长为1,底面为正方体且边长为2,E 是棱BC 的中点,求面C 1DE 与面CDE 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 提示:CO ⊥DE ,而且是长方体!!! p A B L H A B C D A 1 B 1 C 1 D 1 E O

高考数学复习例谈二面角的几种求法

二面角大小的求法 二面角的类型和求法可用框图展现如下: 一、定义法: 直接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特殊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垂线,得出平面角,用定义法时,要认真观察图形的特性; 例、 如图,已知二面角α-а-β等于120°,PA ⊥α,A ∈α,PB ⊥β,B ∈β. 求∠APB 的大小. 例、在四棱锥P-ABCD 中,ABCD 是正方形,PA ⊥平面ABCD ,PA=AB=a ,求二面角B-PC-D 的大小。 j A B C D P H P O B A

二、三垂线定理法: 已知二面角其中一个面内一点到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在四棱锥P-ABCD 中,ABCD 是平行四边形,PA ⊥平面ABCD ,PA=AB=a ,∠ABC=30°,求二面角P-BC-A 的大小。 例、(2003北京春)如图,ABCD-A 1B 1C 1D 1是长方体,侧棱AA 1长为1,底面为正方体且边长为2,E 是棱BC 的中点,求面C 1DE 与面CDE 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 A B C D A 1 B 1 C 1 D 1 E O

例、ΔABC中,∠A=90°,AB=4,AC=3,平面ABC外一点P在平面ABC内的射影是AB中点M,二面角P—AC—B的大小为45°。求(1)二面角P—BC—A的大小;(2)二面角C—PB—A的大小 例、(2006年陕西试题)如图4,平面α⊥平面β,α∩β=l,A∈α,B∈β,点A在直线l上的射影为A1,点B在l的射影为B1,已知AB=2,AA1=1,BB1=2,求:二面角A1-AB-B1的大小. 图4 B1 A α β A1 B L E F

二面角求法及经典题 专题训练

立体几何二面角求法 一:知识准备 1、二面角的概念: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2、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平面角是指以二面角的棱上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做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叫做该二面角的平面角。 3、二面角的大小范围:[0°,180°] 4、三垂线定理: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就和这条斜线垂直 5、平面的法向量:直线L垂直平面α,取直线L的方向向量,则这个方向向量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显然,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无数个,它们是共线向量) 6、二面角做法: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主要有3种方法:(1)、定义法:在棱上取一点,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垂直于棱的2 条射线,这2条所夹的角; (2)、垂面法:做垂直于棱的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与2个半平面分别有一条交线,这2条交线所成的角;(3)、三垂线法:过一个半平面内一点(记为A)

α βa O A B 做另一个半平面的一条垂线,过这个垂足(记为B)再做棱的垂线,记垂足为C,连接AC,则∠ACB即为该二面角的平面角。 7、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与这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有怎样的关系? 二:二面角的基本求法及练习 1、定义法: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 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在棱上取 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 这两条垂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本定义为解题提供了添辅助线的一种规律。如例1中从二面角S—AM—B中半平面ABM上的一已知点(B)向棱AM作垂线,得垂足(F);在另一半平面ASM内过该垂足(F)作棱AM的垂线(如GF),这两条垂线(BF、GF)便形成该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再在该平面角内建立一个可解三角形,然后借助直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解题。 例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1)二面

高中数学二面角求法及经典题型归纳

αβa O A B 立体几何二面角求法 一:知识准备 1、二面角的概念: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2、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平面角是指以二面角的棱上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做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叫做该二面角的平面角。 3、二面角的大小范围:[0°,180°] 4、三垂线定理: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就和这条斜线垂直 5、平面的法向量:直线L 垂直平面α,取直线L 的方向向量,则这个方向向量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显然,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无数个,它们是共线向量) 6、二面角做法: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主要有3种方法: (1)、定义法:在棱上取一点,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垂直于棱的2 条射线,这2条所夹 的角; (2)、垂面法:做垂直于棱的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与2个半平面分别有一条交线,这2条交线所成的角; (3)、三垂线法:过一个半平面内一点(记为A )做另一个半平面的一条垂线,过这个垂足(记为B )再做棱的垂线,记垂足为C ,连接AC ,则∠ACB 即为该二面角的平面角。 7、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与这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有怎样的关系? 二:二面角的基本求法及练习 1、定义法: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 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在棱上取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 这两条垂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本定义为解题提供了添辅助线的一种规律。如例1中从二面角S —AM —B 中半平面ABM 上的一已知点(B )向棱AM 作垂线,得垂足(F ); 在另一半平面ASM 内过该垂足(F )作棱AM 的垂线(如GF ),这两条垂线(BF 、GF )便形成该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再在该平面角内建立一个可解三角形,然后借助直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解题。 例1.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求 (1)二面角11A B C A --的大小; (2)平面11A DC 与平面11ADD A 所成角的正切值。 C1

(完整)高中立体几何二面角的几种基本求法例题.doc

二面角的基本求法例题 一、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关系 1.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例 1.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 AB=CB ,AD=CD ,E、F、G 分别是 AD 、 DC、CA 的中点。 求证:平面 BEF ^ 平面 BDG 。 A A F E E G D B F D B C C 例 2. AB ^ 平面 BCD,BC = CD ,? BCD 90°,E、F分别是AC、AD的中点。 求证:平面 BEF ^ 平面 ABC 。D1 C1 A1 B1 2.性质定理:若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则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 垂直于另一个平面。中,求和平面所成的角。 例 3.在正方体 ABCD—A1 1 1 1 1 1 1 B C D A B A B CD . D C A B 二、二面角的基本求法D1 C1 1.定义法:在棱上取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A1 B1 例4.在正方体 ABCD—A1B1 C1D1中, 求( 1)二面角A- B1C - A1的大小; ( 2)平面A1DC1与平面 ADD1 A1所成角的正切值。 D C A B P 练习: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 A 作 PA ^ 平面 ABCD ,设 PA=AB= a,求 二面角 B - PC - D 的大小。 A D 2.三垂线法 B C 例 5 .平面ABCD ^平面ABEF,ABCD是正方形, ABEF 是矩形且 D C AF= 1 AD= a,G 是 EF 的中点, 2 ( 1)求证:平面AGC ^平面BGC; ( 2)求 GB 与平面 AGC 所成角的正弦值;A B 1 G E

二面角的几种求法

Aβ在V A OC中,OC=a,O A=a,AC=a,.. 二面角的几种求法 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李春杰056300 摘要:在立体几何学习中,求二面角的大小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在每年的高考中,求二面角的大小,几乎成了必考的知识点,但学生却对这个知识点不太熟练,不知从何入手,更不能站在一个高度去求二面角。因而我们将一些求角的方法加以归纳、总结,从而更好更准确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二面角平面角三垂线定理空间向量 在高考中,立体几何占的分值比较大,学生觉得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他们觉得,立几中要记的定义,定理,方法和基本图形比较多,再加上还要运用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能力,因此,空间立体几何对他们来说,真的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将有关二面角大小的方法加以归纳,为的是在以往有关解答此类问题时能有一定的解题技巧、方法,以便得心应手地面对各种有关的题型。 一:二面角定义的回顾: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就叫做二面角。二面角的大小是用二面角的平面角来衡量的。而二面角的平面角是指在二面角α-l-β的棱上任取一点O,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射线AO⊥l,BO⊥l,则∠AOB为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 α A B l 二:二面角的通常求法:O O B 1.利用定义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并设法求出其大小。 例1、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中,AB=BC=CD=DA=a,对角线AC=a,BD=2a.求二面角A-BD-C的大小。 解:取BD的中点为O,分别连接AO、CO Q AB=AD,BC=CD ∴AO⊥BD,C O⊥BD ∴∠A OC为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 Q AB=AD=a,BD=2a A ∴AO=2 2 a Q BC=CD=a,BD=2a 2 ∴OC=a 2B O D 22 22 OA2+OC2=AC2 ∴∠A OC=900 即二面角A-BD-C为900的二面角 C

二面角的几种求法

二 面 角 的 几 种 求 法 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 李春杰056300 摘要:在立体几何学习中,求二面角的大小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在每年的高考中,求二面角的大小,几乎成了必考的知识点,但学生却对这个知识点不太熟练,不知从何入手,更不能站在一个高度去求二面角。因而我们将一些求角的方法加以归纳、总结,从而更好更准确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二面角 平面角 三垂线定理 空间向量 在高考中,立体几何占的分值比较大,学生觉得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他们觉得,立几中要记的定义,定理,方法和基本图形比较多,再加上还要运用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能力,因此,空间立体几何对他们来说,真的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将有关二面角大小的方法加以归纳,为的是在以往有关解答此类问题时能有一定的解题技巧、方法,以便得心应手地面对各种有关的题型。 一:二面角定义的回顾: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就叫做二面角。二面角的大小是用二面角的平面角来衡量的。而二面角的平面角是指在二面角βα--l 的棱上任取一点O ,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射线l BO l AO ⊥⊥, 1.利用定义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并设法求出其大小。 例1、 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BC=CD=DA=a ,对角线AC=a ,BD=.求二面角 A-BD-C 的大小。 解: 取BD 的中点为O ,分别连接AO 、CO

2220 0,,,,2 ,,, 9090AB AD BC CD AO BD CO BD AOC A BD C AB AD a BD AO BC CD a BD OC OA AC a OA OC AC AOC A BD C ==∴⊥⊥∴∠--===∴====∴===+=∴∠=-- 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在AOC 中,即二面角为的二面角 2.三垂线定理(逆定理)法 由二面角的一个面上的斜线(或它的射影)与二面角的棱垂直,推得它位于二面角的另一的面上的射影(或斜线)也与二面角的棱垂直,从而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2.如图,在底面为直角梯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AD BC ,,90?=∠ABC 平面⊥PA ABC , 32,2,4===AB AD PA ,BC =6。 (Ⅰ)求证:BD PAC ⊥平面;(Ⅱ)求二面角D BD P --的大小; 解:(Ⅰ)PA ⊥平面A B C D ,BD ?平面A B C D .BD PA ∴⊥. 又tan AD ABD AB = = tan BC BAC AB == 30ABD ∴= ∠,60BAC = ∠,90AEB ∴= ∠,即BD AC ⊥. 又PA AC A = .BD ∴⊥平面PAC . (Ⅱ)过E 作EF PC ⊥,垂足为F ,连接DF . DE ⊥平面PAC ,EF 是DF 在平面PAC 上的射影,由三垂线定理知PC DF ⊥, EFD ∴∠为二面角A PC D --的平面角. 又9030DAC BAC =-= ∠∠, sin 1DE AD DAC ∴==, sin AE AB ABE == 又AC = EC ∴=8PC =. A E D P C B F

最新版,二面角求法与经典题型归纳

αβa O A B 立体几何二面角求法 一:知识准备 1、二面角的概念: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2、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平面角是指以二面角的棱上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做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叫做该二面角的平面角。 3、二面角的大小范围:[0°,180°] 4、三垂线定理: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就和这条斜线垂直 5、平面的法向量:直线L 垂直平面α,取直线L 的方向向量,则这个方向向量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显然,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无数个,它们是共线向量) 6、二面角做法: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主要有3种方法: (1)、定义法:在棱上取一点,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垂直于棱的2 条射线,这2条所夹 的角; (2)、垂面法:做垂直于棱的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与2个半平面分别有一条交线,这2条交线所成的角; (3)、三垂线法:过一个半平面内一点(记为A )做另一个半平面的一条垂线,过这个垂足(记为B )再做棱的垂线,记垂足为C ,连接AC ,则∠ACB 即为该二面角的平面角。 7、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与这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有怎样的关系? 二:二面角的基本求法及练习 1、定义法: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 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在棱上取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 这两条垂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本定义为解题提供了添辅助线的一种规律。如例1中从二面角S —AM —B 中半平面ABM 上的一已知点(B )向棱AM 作垂线,得垂足(F ); 在另一半平面ASM 内过该垂足(F )作棱AM 的垂线(如GF ),这两条垂线(BF 、GF )便形成该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再在该平面角内建立一个可解三角形,然后借助直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解题。 例1.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求 (1)二面角11A B C A --的大小; (2)平面11A DC 与平面11ADD A 所成角的正切值。 C1

线面角及二面角的求法

第9节线面角及二面角的求法 【基础知识】 求线面角、二面角的常用方法: (1) 线面角的求法,找出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关键是作垂线,找垂足,要把线面角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求解. (2) 二面角的大小求法,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 :] 【规律技巧】 平面角的作法常见的有①定义法;②垂面法?注意利用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典例讲解】 【例1】如图,在四棱锥 P-ABCD中,FA丄底面ABCD , AB⊥ AD , AC⊥ CD, ∠ ABC =60 ° , PA = AB = BC, E 是 PC 的中点. P (1)求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的大小; ⑵证明:AE丄平面PCD ; ⑶求二面角 A — PD — C的正弦值. (1)解在四棱锥P — ABCD中, 因FA丄底面 ABCD , AB?平面 ABCD , 故PA⊥ AB.又AB⊥ AD , FA ∩ AD = A, 从而AB丄平面PAD, 故PB在平面PAD内的射影为FA, 从而∠ APB为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 在Rt△ PAB 中,AB= FA,故∠ APB = 45° 所以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45 ⑵证明在四棱锥P— ABCD中, 因FA丄底面 ABCD, CD?平面ABCD, 故CD丄FA.由条件 CD丄AC , PA ∩ AC= A , ??? CD丄平面PAC. 又 AE?平面 FAC,??? AE丄CD.

由FA= AB = BC,∠ ABC = 60° ,可得 AC = PA. ??? E 是 PC 的中点,???AE⊥ PC. 又PC∩ CD = C,综上得AE⊥平面PCD. 【变式探究】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 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 PD丄底 面ABCD , PD = DC.E是PC的中点,作 EF丄PB交PB于点F. ⑴证明PA//平面EDB ; ⑵证明PB⊥平面EFD ; (3) 求二面角 C — PB— D的大小. ⑴证明如图所示,连接 AC, AC交BD于0,连接EO. ???底面ABCD是正方形, ?点0是AC的中点. 在厶PAC中,EO是中位线, ? PA // E0. 而E0?平面EDB且PA?平面EDB , ? PA //平面 EDB. 【针对训练】 1.如图,四棱锥 P — ABCD中,底面 ABCD为菱形,PA丄底面ABCD , AC = 2,2, FA =2, E 是PC 上的一点,PE= 2EC. (1)证明:PC⊥平面BED ; ⑵设二面角A — PB-C为90°,求PD与平面PBC所成角的大小.

二面角问题求解方法大全

v1.0 可编辑可修改 五法求二面角 一、 定义法: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在棱上取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这两条垂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1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 ABCD 为矩形,SD ⊥底面ABCD ,2AD = 2DC SD ==,点M 在侧棱SC 上,ABM ∠=60° (I )证明:M 在侧棱SC 的中点 (II )求二面角S AM B --的大小。 练习1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底面ABCD 为菱形,PA ⊥平面ABCD ,60ABC ∠=?,E ,F 分别是BC , PC 的中点.(Ⅰ)证明: AE ⊥PD ; (Ⅱ)若H 为PD 上的动点,EH 与平面PAD 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为 6 2 ,求二面角E —AF —C 的余弦值. 二、三垂线法 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通常当点P 在一个半平面上则通常用三垂线定理法求二面角的大小。 例2. 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为等腰梯形, AB 1 1 1 1 1 1 ABCD P -ABCD ο60,22,2,2,3=∠====PAB PD PA AD AB ⊥ AD PAB PC AD A BD P -- (Ⅰ)证明:平面PBE ⊥平面PAB ; (Ⅱ)求平面PAD 和平面PBE 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大小. 练习3已知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棱长都是a ,侧棱与底面成600 的角,侧面BCC 1B 1⊥底面ABC 。 (1)求证:AC 1⊥BC ; (2)求平面AB 1C 1与平面 ABC 所成的二面角(锐角)的大小。 四、射影面积法(cos s S q = 射影) 凡二面角的图形中含有可求原图形面积和该图形在另一个半平面上的射影图形面积的都可利用射影面积公式(cos 斜 射S S = θ)求出二面角的大小。 A B C E D P E A B C F E 1 A 1 B 1 C 1 D 1 D

二面角的几种方法及例题

二面角大小的求法(例题)二面角的类型和求法可用框图展现如下: 、定义法: 甬 片+—*■垂面法 化 T不见播型 直接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特殊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 棱的垂线,得出平面角,用定义法时,要认真观察图形的特性; 例、如图,已知二面角a - a - B等于120° ,PA丄a ,A €a ,PB丄B ,B .求/ APB的大小. 做OB 交线,交于点O,连接OA Q PB 平面 PB 交线 同理PA 交线 又Q OB 交线 交线面PAOB 交线OA 即可得AOB为面的二面角,AOB=120 所以APB=60 例、在四棱锥P-ABCD中, ABCD是正方形,PA!平面 ABCQPA=AB=a 求二面角B-PC-D的大小。 提示:VPAB VPCD,而且是直角三角形 可见槻型I解法? f三垂线法 A

、三垂线定理法: 已知二面角其中一个面内一点到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 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在四棱锥P-ABCD中,ABCD是平行四边形,P从平面ABCD PA=AB=a / ABC=30,求二面角P-BC-A的tag 大小。 过A做AH BC,交BC于H,连接PH Q PA 面ABCD PA AB, PA BC BC 面PHA PHA为二面角 在VABH中 ABH=30 , AB=a AH=a/2 tag PHA 2 例:如图,ABCD-ABGD是长方体,侧棱AA长为1,底面为正方体且边长为2,E是棱BC勺中点,求面CD%面CD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 提示:CO DE而且是长方体! !!

例、△ ABC 中,/ A=90°, AB=4 AC=3 平面 ABC 外一点 P 在平 面ABC 内的射影是AB 中点M 二面角P-AC — B 的大小为45°。 求(1) 二面角P-BC — A 的大小;(2)二面角C-PB-A 的大小 提示:角PAB 是二面角,找到每个面的直角! 射影,那么PM 为面ABC 的垂线! 例、如图4,平面丄平面,A =l , A € , B € ,点A 在 直线I 上的射影为A,点B 在I 的射影为B,已知AB=2AA=1,BBp/2, 求:二面角A — AB- B 的大小. 提示:AA1与BB1互相垂直 AF 是辅助线且垂直AB,FE 平行BB 四、射影法:(面积法) 利用面积射影公式S 射=S 原cos ,其中 为平面 B D i' M 图4

二面角8种求法专题

二面角求法专题 正方体是研究立体几何概念的一个重要模型,中学立体几何教学中,求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转化为平面角来度量的,也可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求二面角,而正方体也是探讨求二面角大小方法的典型几何体。笔者通过探求正方体中有关二面角,分析求二面角大小的八种方法:(1)平面角定义法;(2)三垂线定理法;(3)线面垂直法;(4)判定垂面法;(5)异面直线上两点间距离公式法;(6)平行移动法;(7)投影面积法;(8)棱锥体积法。 一、平面角定义法 此法是根据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直接寻求二面角的大小。 以所求二面角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二面角两个平面内 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所成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二面角α-l-β中,在棱l上取一点O,分别在α、β 两个平面内作AO⊥l,BO⊥l,∠AOB即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题1: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 C 1 D 1 中,O、O 1 是上下底面正方形的中心,求二面角O 1 -BC-O的 大小。 例题2: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 C 1 D 1 中,E、F为A 1 D 1 、C 1 D 1 的中点,求平面EFCA与底面ABCD 所成的二面角。

二、 利用三垂线定理法 此方法是在二面角的一个平面内过一点作另一个面的垂线,再由垂足(或仍是该点)作棱的垂线,连接该点和棱上的垂足(或连两垂足)两点线,即可得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二面角α-l-β中,在平面α内取一点A , 过A 作AB ⊥平面β,B 是垂足, 由B (或A )作BO (或AO )⊥l , 连接AO (或BO )即得AO 是平面β的斜线, BO 是AO 在平面β中的射影, 根据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即得AO ⊥l ,BO ⊥l , 即∠AOB 是α-l-β的平面角。 例题3: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求二面角B-AC-B 1的大小。 例题4: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求平面ACD 1与平面BDC 1所成的二面角。 三、 线面垂直法 此法利用直线垂直平面即该直线垂直平面内任何直线的性质来寻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方法是过所求二面角的棱上一点,作棱的垂面,与两个平面相交所得两条交线的所成角即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在二面角α-l-β的棱上任取一点O ,过O 作 平面γ⊥l ,α∩γ=AO ,β∩γ=BO ,得∠AOB 是平面角, ∵l ⊥γ,l ⊥AO ,l ⊥BO 。

求二面角的基本方法

求二面角的基本方法 ——定义法与法向量法 一、 在所给立体图形中直接寻找:看是否有二面角的平面角;寻找平面角的主要依据是根据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主要特征——顶点在棱上,角的两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且都与棱垂直(或角所在平面垂直于棱)。 例1 如图1,在三棱锥S —ABC 中,SA ⊥底面ABC,AB ⊥BC .DE 垂直平分SC,且分别交AC 、SC 于D 、E.又SA =AB,SB =BC.求以BD 为棱,以BDE 与BDC 为面的二面角的度数. 解析 由于SB =BC,且E 是SC 的中点,因此BE 是等腰三角形 SBC 底边SC 的中线,所以SC ⊥BE. 又已知SC ⊥DE,BE ∩DE =E, ∴SC ⊥面BDE,∴SC ⊥BD. 又∵SA ⊥底面ABC,BD 在底面ABC 上,∴SA ⊥BD. 而SC ∩SA =S,∴BD ⊥面SAC. ∵DE =面SAC ∩面BDE,DC =面SAC ∩面BDC, ∴BD ⊥DE,BD ⊥DC. ∴∠EDC 是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SA ⊥底面ABC,∴SA ⊥AB,SA ⊥AC.设SA =a, 又因为AB ⊥ BC, ∴∠ACS =30.又DE ⊥SC, 所以∠EDC =60°即所求的二面角等于60°. 二.根据定义作出平面角:主要有两种作法,一是对于具有某种对称性立体图形,可以考虑利用定义,在棱上选择一点作棱的垂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构成的角即为平面角;二是在其中一个半平面内选择一点M 向另一个半平面引 1 图

垂线(垂足为H ),过H 向棱l 引垂线(垂足为N ),由三垂线定理可知l PN ⊥,则PNH ∠即为平面角(或其补角)。 例2 如图2,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3,过其中心G 作BC 边的平行线,分别交AB 、AC 于1B 、1C .将11C AB ?沿11C B 折起到111C B A ?的位置,使点1A 在平面C C BB 11上的射影恰是线段BC 的中点M .求:二面角M C B A --111 的大小。 解析 连接AM ,A 1G ,∵G 是正三角形ABC 的中心, 且M 为BC 的中点, ∴A ,G ,M 三点共线,AM ⊥BC(图3) . ∵B 1C 1∥BC ,∴B 1C 1⊥AM 于G ,即GM ⊥B 1C 1, GA 1⊥B 1C 1,∴∠A 1GM 是二面角A 1—B 1C 1—M 的平面角. ∵点A 1在平面BB 1C 1C 上的射影为M , ∴A 1M ⊥MG ,∠A 1MG=90°。在Rt △A 1GM 中,由 A 1G=AG=2GM 得∠A 1GM=60°,即二面角A 1— B 1 C 1—M 的大小是60°。 对于“无棱”二面角(即棱未明显给出)的常规求法是: 先找(或作)出棱,再找(或作)出平面角后求解,还可考 虑使用射影面积公式S S 射影 =θcos ,这里给出下述两例: 例3 如图4,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S—ABCD 中, ∠ABC=90°,SA⊥面ABCD , SA =AB =BC=1, AD=21.求面SCD 与面SBA 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 解析 延长BA 、CD 相交于点E ,连结SE ,则SE 是所 2图3图4 图

五种方法求二面角及练习题

五种方法求二面角及练习题 一、 定义法: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在棱上取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这两条垂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1.如图,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求: (1)二面角C 1—BD —C 的正切值(2)二面角11B BC D -- 2.如图,四棱锥中,底面为矩形,底面,, ,点M 在侧棱上,=60,M 在侧棱的中点 (1)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二、三垂线法: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通常当点P 在一个半平面上则通常用三垂线定理法求二面角的大小。 1. 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 B C D 中,底面ABCD 为等腰梯形,AB//CD , AB=4, BC=CD=2, AA =2, E 、E 、F 分别是棱AD 、AA 、AB 的中点。 (1) 证明:直线EE //平面FCC ;(2)求二面角B-FC -C 的余弦值。 S ABCD -ABCD SD ⊥ ABCD AD 2DC SD ==SC ABM ∠SC S AM B --1111111111E A B C F E 1 A B 1 C 1 D D A B C D A D C B

2.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ABCD 是矩形.已知 60,22,2,2,3=∠====PAB PD PA AD AB . (Ⅰ)证明⊥AD 平面PAB ; (Ⅱ)求异面直线PC 与AD 所成的角的大小; (Ⅲ)求二面角A BD P --的大小. 三.补棱法 本法是针对在解构成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没有明确交线的求二面角题目时,要将两平面的图形补充完整,使之有明确的交线(称为补棱),然后借助前述的定义法与三垂线法解题。即当二平面没有明确的交线时,一般用补棱法解决 1.已知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棱长都是a ,侧棱与底面成600的角,侧面BCC 1B 1⊥底面ABC 。 (1)求证:AC 1⊥BC ; (2)求平面AB 1C 1与平面 ABC 所成的二面角(锐角)的大小。 2:如图5,E 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CC 1的中点,求平面AB 1E 和底面A 1B 1C 1D 1所成锐角的余弦值. 3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菱形,∠BCD =60°,E 是CD 的中 点,PA ⊥底面ABCD ,PA =2. (Ⅰ)证明:平面PBE ⊥平面PAB ; (Ⅱ)求平面PAD 和平面PBE 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大小. 角的平面角(锐角). A B C E D P A B B 1 C 1 A 1 L A 1 D 1 B 1 C 1 E D B C A 图5

二面角求法(叶小兵)

有棱二面角 1 定义法 即在二面角的棱上找一点,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分别作棱的射线即得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法是“众法之源”,万变不离其宗,“树高千尺,叶落归根”,求二面角的一切方法盖源出定义这个“根”!. 例1 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求二面角A-BD-C 1的正切值为 . 分析与略解:“小题”不必“大做”,由图1知所求二面角为 二面角C-BD-C 1的“补角”.教材中根本就没有“二面角的补角” 这个概念,但通过几何直观又很容易理解其意义,这就叫做直觉 思维,在立体几何中必须发展这种重要的思维能力.易知∠COC 1 是二面角C-BD-C 1的平面角,且tan ∠COC 1=2。 将题目略作变化,二面角A 1-BD-C 1的余弦值为 . 在图1中,∠A 1OC 1是二面角A 1-BD-C 1的平面角,设出正方体的棱长,用余弦定理易求得 cos ∠A 1OC 1= 3 1 例2(2006年江苏试题)如图2(1),在正三角形ABC 中,E 、F 、P 分别是AB 、AC 、BC 上的点,满足AE : EB=CF :FA=CP :BP=1:2.如图2(2),将△AEF 折起 到△A 1EF 的位置,使二面角A 1-EF-B 成直二面角,连 接A 1B 、A 1P. (Ⅰ)与(Ⅱ)略;(Ⅲ)求二面角B-A 1P-F 的余弦值。 分析与略解:在例1中,图形的对称和谐状态对解题产生了很好的启迪作用,在这里更离不开图形的这种对称和谐性.若取BP 的中点Q ,连接EQ ,则在正三角形ABC 中,很容易证得△BEQ ≌△ PEQ ≌△PEF ≌△AEF ,那么在图2(2)中,有A 1Q=A 1F.作FM ⊥A 1P 于M ,连接QH 、QF ,则易得△A 1QP ≌△A 1FP ,△QMP ≌△FMP ,所以∠PMQ=∠PMF=90o ,∠QMF 为二面角B-A 1P-F 的平面角,使题解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设正三角形的边长为3,依次可求得A 1P=5,QM=FM=5 5 2,在△QMF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QMF=8 7- 。 练习:2011广东高考理18.(本小题满分13分) 如图5.在锥体P-ABCD 中,ABCD 是边长为1的菱形, 且∠DAB=60? ,PA PD ==分别是BC,PC 的中点. (1) 证明:AD ⊥平面DEF; (2) 求二面角P-AD-B 的余弦值. 解:(2) 由(1)知PGB ∠为二面角P AD B --的平面角, 在Rt PGA ?中 ,2 217 ()24 PG = -=;在R t B G A ? 中, D B 1 图1 A O A 1 C B D 1 C 1 O 1 M A F A 1 Q P E C P E F 图2(2) 图2(1) Q P C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