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影像诊断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

常见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一、胶质瘤 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瘤、室管膜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瘤等。 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约占颅脑肿瘤的40%-50 %。 星形细胞瘤为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占40%),占颅内肿瘤的17%。 成人多见于幕上,儿童多见于小脑。 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大脑半球白质区,传统的柯氏(Kernohan) 分类法将星形细胞瘤分为I-Ⅳ级: I 级呈良性;Ⅲ、Ⅳ级呈恶性;Ⅱ级是一种良恶交界性肿瘤。 另一种为三类法,即“良性”或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其中I、Ⅱ级相当于“良性”或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 Ⅲ级相当于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Ⅳ级为胶质母细胞瘤。 “良性”或低度恶性及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各占星形细胞瘤的25%-3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青年人,成人好发于幕上,儿童好发于小脑。 胶质母细胞瘤占星形细胞瘤的40%-50%,好发于中老年人,多位于幕上。 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是本病最重要的临床表现,神经功能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经常在后期。【影像学表现】 1.CT: (1)幕上I、Ⅱ级星形细胞瘤: 大多数表现为脑内低密度病灶,少数为混合密度灶,部分病人瘤内可见钙化。 肿瘤边界不清晰,瘤周水肿少见且较轻。 增强后扫描常无明显强化,少数表现为肿瘤或囊壁和囊内间隔的稍微强化,有的有壁结节甚至花环状强化。 (2)幕上Ⅲ、Ⅳ级星形细胞瘤: 病灶密度不均匀,以低密度或等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最多。 肿瘤内的高密度常为出血。低密度为肿瘤的坏死或囊变区。肿瘤多有脑水肿。 增强扫描几乎所有的肿瘤均有强化,可呈不规则的环状或者花环状强化,在环壁上还可见强化不一的瘤结节。若沿胼胝向对侧生长则呈蝶状强化,占位征象明显。 (3)小脑星形细胞瘤: 囊性者平扫为均匀水样低密度,边界清晰,囊壁可有钙化, 增强扫描囊壁结节不规则强化。壁结节较大,在1 cm 以上。 实性者平扫为以低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多数有坏死囊变区,肿瘤实性部分变化可有明显强化。 多有水肿,第四脑室受压移位、闭塞,上位脑室扩大,脑干受压前移,桥脑小脑角池闭塞。2.MRI: (1)幕上星形细胞瘤: T1WI 略低信号,T2WI 高信号。 肿瘤的信号常不均匀,与其坏死、出血、囊变、钙化和肿瘤血管有关。 肿瘤内出血多数在T1WI、T2WI 像上均为高信号。 钙化在T1WI、T2WI 像上均为低信号,但其敏感性不如CT。 Gd—DTPA增强扫描: 偏良性的肿瘤多无增强; 偏恶性的肿瘤多有增强,表现多种多样,可呈均匀一致性增强,亦可呈不均匀或花环状增强。 肿瘤四周水肿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因肿瘤强化明显,可区别水肿与肿瘤。 (2)小脑星形细胞瘤: 小脑毛细胞星形细胞瘤较多见(29床孙其豪),其囊变率高,水肿较轻,边界相对清晰。

颅内肿瘤(大脑半球肿瘤临床表现)

颅内肿瘤(大脑半球肿瘤临床表现) [单项选择题] 1、颅内动脉瘤的最好发部位是() A.大脑中动脉 B.大脑前动脉 C.椎-基底动脉 D.海绵窦 E.颈内动脉系统的分叉部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2、感觉障碍常见于() A.额叶肿瘤 B.颞叶肿瘤 C.顶叶肿瘤 D.枕叶肿瘤 E.小脑肿瘤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3、不是大脑半球肿瘤常见的临床表现为() A.精神症状 B.癫痫,运动感觉障碍 C.失语症 D.视野缺损 E.闭经泌乳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 4、枕叶肿瘤最常引起的视野损害为() A.对侧同向性偏盲 B.同侧同向性偏盲 C.中央视野缺损 D.同侧异向性偏盲 E.同侧同象限性视野缺损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5、患者,女,61岁。反复肢体抽搐发作1个月,头痛、呕吐3天,无发热。5年前曾行右乳腺癌切除术。头颅CT示右额叶有结节样强化灶伴大片低密度影。有明显占位效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脑转移瘤 B.脑梗死 C.脑膜瘤 D.脑炎 E.脑胶质瘤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6、患者,男,44岁,发热、头痛、间断呕吐3周,既往有中耳炎病史,头颅MRI见右颞内圆形病灶,囊性,有液平,囊壁环形强化,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脓肿 B.脑动脉瘤 C.脑囊虫 D.脑转移瘤 E.神经胶质瘤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7、患者,男,65岁,5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咳嗽、咳痰,10天来头痛、呕吐,出现2次发作性意识障碍伴四肢抽搐,头颅MRI见双侧大脑半球皮质、皮质下区及脑干部位多个小类圆形低信号影,胸部X线片示右上肺球阴影,颅内病变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脓肿 B.脑梗死 C.脑囊虫 D.脑转移瘤 E.脱髓鞘病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8、精神症状常见于() A.额叶肿瘤 B.颞叶肿瘤 C.顶叶肿瘤 D.枕叶肿瘤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 幕上肿瘤鉴别诊断 1.星形胶质细胞瘤:肿瘤多发生在髓质。CT密度、MRI信号不均匀,增强扫 描呈不规则强化或不规则环形强化,并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递增,其强化程度不如脑膜瘤明显,且不均一,不直接与脑膜相连,也不出现颅骨骨质改变。 2.少突胶质细胞瘤:CT示不规则混合密度影,病灶内条状或片状钙化是其特 征表现。 3.室管膜瘤:源于脑实质或源于侧脑室而突入脑实质的室管膜瘤呈分叶状,肿 瘤内斑点状细小钙化;而星形胶质细胞瘤多呈圆形,钙化较大呈片状或弧形。 4.脑膜瘤:脑实质外良性肿瘤,影像学示脑外占位征象。CT示圆形或类圆形 稍高或明显高密度影,增强明显强化,瘤内可见囊变或钙化,瘤周多伴水肿,以广基与硬膜相连,多伴有附着处骨质改变。MRI肿瘤信号与灰质相似,T1等信号,T2高或等信号。肿瘤边缘清楚,可见包膜、引流静脉及颅骨改变。 5.转移瘤:既往有肿瘤病史者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和局限定位体征,首先考虑 转移瘤。无肿瘤病史,40岁以上人群短期内病情进展迅速,在脑皮质与髓质交界处出现圆形病灶,单发或多发,其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示环形强化,可伴有颅骨转移,为破坏性,也应考虑转移瘤。其与脑内病灶有一定距离。 多发性转移瘤应与多发性脑脓肿、结核球、淋巴瘤、多发性硬化以及多中心胶质瘤相鉴别。单发转移瘤与胶质瘤、淋巴瘤、脑脓肿鉴别。 6.淋巴瘤:CT不均匀略高密度,增强后均匀强化,但边缘不如脑膜瘤锐利, 强化亦不如脑膜瘤明显,且不与脑膜相连,亦无骨质改变。 7.脑脓肿:CT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影,增强后明显环形增强,其病灶增 强环多规则而连续,厚薄相对均匀,边界清楚,周围脑组织低密度水肿带明显。多发囊性转移瘤和脑脓肿在CT上常难以区分,但脑脓肿有感染源或发热史,抗感染治疗后病灶缩小或消失。 8.脑梗塞:与脑血管分布区相吻合,CT复查病灶密度进行性下降,边界清楚, 占位征象消失,并可出现局灶性脑萎缩。 9.动静脉畸形:CT示不规则混合密度,无占位效应,钙化明显,可伴有局限 性脑萎缩。MRI常见血管流空影。DSA可明确诊断。 鞍区肿瘤鉴别诊断: 1.垂体腺瘤:大多见于15岁以后患者,常有典型的双颞侧偏盲,视神经萎缩 及内分泌改变。X线检查示蝶鞍扩大,鞍底破坏,钙化少见,肿瘤位于鞍内。 CT呈等或高密度肿块影,边缘清楚,呈分叶状,瘤内出血为高密度,无钙化,增强不如脑膜瘤明显,但囊变机会多。MRI示等T1、等T2信号,并发出血示T1高信号。微腺瘤尚未强化呈低信号。垂体上缘膨隆,垂体柄移位,是诊断垂体瘤的间接征象。

常见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修订稿

常见颅内肿瘤的影像学 表现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一、胶质瘤 二、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包括、少突胶质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瘤等。 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约占颅脑肿瘤的40%-50%。 星形细胞瘤为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占40%),占颅内肿瘤的17%。 成人多见于幕上,儿童多见于。 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大脑半球白质区,传统的柯氏(Kernohan)分类法将星形细胞瘤分为I-Ⅳ级:I级呈良性;Ⅲ、Ⅳ级呈恶性;Ⅱ级是一种良恶交界性肿瘤。 另一种为三类法,即“良性”或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其中I、Ⅱ级相当于“良性”或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 Ⅲ级相当于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Ⅳ级为胶质母细胞瘤。 “良性”或低度恶性及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各占星形细胞瘤的25%-3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青年人,成人好发于幕上,儿童好发于小脑。 胶质母细胞瘤占星形细胞瘤的40%-50%,好发于中老年人,多位于幕上。 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是本病最重要的临床表现,神经功能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经常在后期。 【影像学表现】 1.CT: (1)幕上I、Ⅱ级星形细胞瘤: 大多数表现为脑内低密度病灶,少数为混合密度灶,部分病人瘤内可见钙化。 肿瘤边界不清晰,瘤周少见且较轻。

增强后扫描常无明显强化,少数表现为肿瘤或囊壁和囊内间隔的稍微强化,有的有壁结节甚至花环状强化。 (2)幕上Ⅲ、Ⅳ级星形细胞瘤: 病灶密度不均匀,以低密度或等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最多。 肿瘤内的高密度常为出血。低密度为肿瘤的坏死或囊变区。肿瘤多有脑水肿。 增强扫描几乎所有的肿瘤均有强化,可呈不规则的环状或者花环状强化,在环壁上还可见强化不一的瘤结节。若沿向对侧生长则呈蝶状强化,占位征象明显。 (3)小脑星形细胞瘤: 囊性者平扫为均匀水样低密度,边界清晰,囊壁可有钙化, 增强扫描囊壁结节不规则强化。壁结节较大,在1cm以上。 实性者平扫为以低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多数有坏死囊变区,肿瘤实性部分变化可有明显强化。 多有水肿,第四脑室受压移位、闭塞,上位脑室扩大,受压前移,桥脑小脑角池闭塞。 2.MRI: (1)幕上星形细胞瘤: T1WI略低信号,T2WI高信号。 肿瘤的信号常不均匀,与其坏死、出血、囊变、钙化和肿瘤血管有关。 肿瘤内出血多数在T1WI、T2WI像上均为高信号。 钙化在T1WI、T2WI像上均为低信号,但其敏感性不如CT。 Gd—增强扫描: 偏良性的肿瘤多无增强;

颅内肿瘤鉴别诊断图表

幕上肿瘤发病人 群 首发症状CT MRI 其他特征治疗 星形细胞瘤青壮年癫痫低密度影,多无水肿 不增强或稍增强 T1低、T2高,增强不明显手术+放化疗 胶母细胞瘤成人 额叶>颞顶 叶 高颅压症状混合密度,钙化少,水肿重T1低,边界不清,T2混杂密度,高为 主。强化后对比增强,与邻近结构分界 明显为其特征表现,好发于脑深部 8个月复发 少突细胞瘤中年人 额叶常见 癫痫不规则混合密度影,多低密度, 病灶内可见条状或片状钙化为其特征,2/3 人钙化。 T1低,T2高,周围水肿,对比强化突 出 室管膜瘤儿童或青 年源于脑实质或源于侧脑室而突入脑实质的室管膜瘤呈分叶状,肿瘤内可见斑点、细小 钙化。而星形胶质细胞瘤多为圆形,钙化较大,多呈片状或弧形 手术为主 放疗敏感 脑膜瘤45岁高峰 女>男 头疼、癫痫圆形或类圆形稍高密度或高密度影,强化明 显,瘤内可见囊变或钙化,瘤周多水肿,与 硬脑膜相连,多伴附着处骨质改变。 信号与灰质相近,T1等信号,T2高信 号,强化明显,脑膜尾征 T1可见低信号环(包膜) 恶性脑膜瘤 1、无包膜,边界不清 2、分叶状 3、瘤内坏死囊变,不均匀强化 转移瘤40岁以上 高发 颅高压+既往病史脑皮质与髓质交界处圆形病灶,单发或多 发,密度不均,环形强化,可伴颅骨转移 脑脓肿1全身感染症状 2高颅压症状 3局灶症状 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影,增强后明显环形 增强,其病灶增强环多规则而连续,厚薄相 对均匀,边界清楚,周围脑组织低密度水肿 带明显 早期抗生素 包膜形成后 手术治疗 淋巴瘤属于中枢 神经肿瘤颅高压症状、轻瘫 或视盘水肿、精神 症状 CT不均匀略高密度,增强后均匀强化,但 边缘不如脑膜瘤锐利,强化亦不如脑膜瘤明 显,且不与脑膜相连,亦无骨质改变。 无特征性表现血液淋巴细胞增多,脑脊液蛋白增 高,多在半年内死亡

常见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 一、质瘤胶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瘤、室管膜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瘤等。,约占颅脑肿瘤的。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40%-50 % 17% 星形细胞瘤为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占40%)。,占颅内肿瘤的小脑。成人多见于幕上,儿童多见于Ⅳ级:I-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大脑半球白质区,传统的柯氏(Kernohan) 分类法将星形细胞瘤分为Ⅱ级是一种良恶交界性肿瘤。级呈良性;Ⅲ、Ⅳ级呈恶性;I 或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良性”另一种为三类法,即“或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其中I良性、Ⅱ级相当于“”星形细胞瘤,Ⅳ级为胶质母细胞瘤。Ⅲ级相当于间变性多发但25%-30%或低度恶性及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各占星形细胞瘤的。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良性”于青年人,成人好发于幕上,儿童好发于小脑。胶质母细胞瘤占星形细胞瘤的40%-50%好发于中老年人,多位于幕上。,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是本病最重要的临床表现,神经功能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经常在后期。【影像学表现】1.:CT (1)幕上I、Ⅱ级星形细胞瘤:大多数表现为脑内低密度病灶,少数为混合密度灶,部分病人瘤内可见钙化。肿瘤边界不清晰,瘤周少见且较轻。水肿有的有壁结节甚至花增强后扫描少数表现为肿瘤或囊壁和囊内间隔的稍微强化,常无明显强化,环状强化。2)(幕上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低密度或等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最多。病灶密度不均匀,以肿瘤内的高密度常为出血。低密度为肿瘤的坏死或囊变区。肿瘤多有脑水肿。强化不可呈不规则的,环状或者花环状强化在环壁上还可见,增强扫描几乎所有的肿瘤均有强化。。若沿胼胝向对侧生长则呈蝶状强化,占位征象明显一的瘤结节小脑星形细胞瘤:(3) ,,水样低密度边界清晰,囊壁可有钙化囊性者平扫为均匀以上。增强扫描囊壁结节不规则强化。壁结节较大,在1 cm ,多数有坏死囊变区,肿瘤实性部分变化可有明显强化。实性者平扫为以低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受压前移,桥脑小脑角池闭塞。多有水肿,第四脑室受压移位、闭塞,上位脑室扩大,脑干2:.MRI (1)幕上星形细胞瘤:T1WI 略低信号,T2WI 高信号。肿瘤的信号常不均匀,与其坏死、出血、囊变、钙化和肿瘤血管有关。肿瘤内出血多数在T1WI、T2WI 像上均为高信号。。像上均为低信号,但其敏感性不如CT、钙化在T1WIT2WI DTPA增强扫描:Gd—偏良性的肿瘤多无增强;偏恶性的肿瘤多有增强,表现多种多样,可呈均匀一致性增强,亦可呈不均匀或花环状增强。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因肿瘤强化明显,可区别水肿与肿T2WI为低信号,肿瘤四周水肿时,T1WI 瘤。小脑星形细胞瘤:(2) 床孙其豪)较多见(小脑毛细胞星形细胞瘤29,其囊变率高,水肿较轻,边界相对清晰。. . 信号更低。为高信号,囊变区T1WI 为低信号,T1WI T2WI —DTPA 后,肿瘤实质部分可明显强化,亦可轻度强化。注射Gd 【鉴别诊断】;、淋巴瘤等鉴别星形细胞瘤需与无钙化的少突胶质细胞瘤、单发转移瘤、脑脓肿近期发病的脑梗死、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及血管母细胞瘤鉴别。小脑星形细胞瘤尚需与 髓母细胞瘤:二、 。2%-6%髓母细胞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胚胎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75%主要见于儿童,。发生在15 岁以下,是儿童最常见的后颅窝肿瘤几乎全部发生在小脑,主要在小脑蚓部。最好发生脑脊液转移此瘤,并广泛种植于脑室系统、蛛网膜下隙和椎管。囊变、钙化、出血均少见。临床常见躯体平衡障碍,共济运动差,高颅压征象。对放射线敏感。【影像学表现】 1显示肿瘤位于后颅窝中线区,边界清晰。.CT 平扫呈略高或等密度,约半数的肿瘤四周有水肿。均匀

颅内神经鞘瘤临床表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颅内神经鞘瘤临床表现 导语:常见疾病比较多,对一些疾病治疗上,要先对疾病进行了解,这样治疗的时候,才会知道该选择什么样方法,而且要注意的是,在改善疾病的时候, 常见疾病比较多,对一些疾病治疗上,要先对疾病进行了解,这样治疗的时候,才会知道该选择什么样方法,而且要注意的是,在改善疾病的时候,患者一定要积极配合,尤其是对颅内神经鞘瘤这样复杂疾病,更是要配合治疗,这样对疾病缓解才会有帮助的,那颅内神经鞘瘤临床表现都有什么呢? 颅内神经鞘瘤: 临床表现 前颅窝神经鞘瘤临床表现多为颅内压增高、癫痫发作、嗅觉减退或丧失、视力下降等,神经功能障碍较少见。分析文献报道的44 例患者,头痛最多见,共 25 例( 56.8% ) ; 癫痫发作 15 例( 34.1% ) ; 嗅觉减退或丧失 19 例( 43.2% ) ; 视力障碍包括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野缺失、复视、黑矇等有 12 例( 27.3% ) ; 记忆力减退 4 例( 9.1% ) ; 意识障碍 2 例( 4.5% ) ; 多饮多尿 1 例( 2.3% ) 。 影像学特征 前颅窝神经鞘瘤影像学特征表现不典型,CT上多为混杂等密度或低密度影,注射造影剂后肿瘤实体信号可均匀增强,大多边界清。三维CT扫描可显示前颅窝底筛板是否被侵蚀或破坏,有助于了解肿瘤起源部位。MRI 上肿瘤实质部分在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等或高信号,注射 Gd-DTPA 后显著增强,表现为混杂信号影。 前颅窝神经鞘瘤最突出的特点是囊实性混杂成分多见,并伴有广泛瘤周水肿带,钙化少见,复习文献仅 4 例出现钙化。前颅窝神经鞘瘤

(完整版)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 David S Liebeskind著 1引言 1.1背景 脑动脉瘤是有破裂倾向的脑血管结构的病理性局灶性扩张。这些血管异常通常根据假定的病因进行分类。囊状、浆果状或先天性动脉瘤占全部动脉瘤的90%,这些动脉瘤通常位于大动脉的主要分叉部。延长扩张型(dolichoectatic)、梭形或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为近端动脉的延长膨出,占全部动脉瘤的7%。感染性或霉菌性动脉瘤主要位于动脉末端,占0.5%。其它动脉末端损害包括肿瘤性动脉瘤,为肿瘤碎片栓塞引起的罕见继发症和外伤性动脉瘤。外伤也可能引起动脉近端的夹层动脉瘤。高血压也可引起小的穿通动脉的微小动脉瘤。 囊状动脉瘤位于前循环,占85%~95%,而梭形动脉瘤主要影响椎基底动脉系统。由于研究人群的不同,囊状动脉瘤在某个特定的动脉节段的发生率有一定差异。多发性动脉瘤占20%~30%。 囊状动脉瘤通常破裂至蛛网膜下腔,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70~80%。动脉瘤破裂也可引起脑实质内、脑室内或硬膜下出血。巨大囊状动脉瘤(直径>25mm)占所有脑动脉瘤的3~5%。巨大动脉瘤也可引起SAH,但通常产生占位效应并导致远端血栓栓塞。 动脉瘤性SAH是一种严重情况,美国每年发生30,000人。这些病人中大部分(60%)死亡或留下长期残疾;预后较好的幸存者50%会遗留明显的神经心理障碍。20~50%的病人并发脑血管痉挛(即邻近动脉节段狭窄),是动脉瘤性SAH 病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1.2病理生理 脑动脉瘤的发病机制与脑血管结构的先天性结构异常有关,这些异常的原因可能不同。动脉内弹力层的完整性受损,伴有邻近的中膜和外膜的有关弹性结构缺陷。中膜肌肉组织的缺陷及邻近脑组织对脑动脉无明显的支持,增加了作用于动脉管壁的慢性血液动力学应力的致病潜能。血管分叉部的局部湍流和正常结构失连续可能解释在这些部位形成囊性动脉瘤的倾向。 脑动脉瘤的发展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动脉瘤的发展很可能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环境因素如动脉粥样硬化或高血压,及与各种血管异常有关的先天性易患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弹力层的异常可能是先天性或退行性的。脑动脉瘤的形成可能与多种情况有关,包括: 常染色体性多囊肾,纤维肌肉发育异常,动静脉畸形,Osler-Weber-Rendu综合症(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综合症),主动脉狭窄,其它血管异常,脑底异常血管网病(烟雾病),Marfan综合症,Ehlers-Danlos综合症IV型,其他胶原III型疾病,假性弹力性黄色瘤,?1型抗胰蛋白酶缺乏,系统性红斑狼疮,镰刀状细胞性贫血,细菌性心内膜炎,真菌感染,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结节性硬化。环境紧张性刺激,如高血压病,与多发性动脉瘤的存在有关。少于2%的颅内动脉瘤病人具有家族性遗传病史。 脑动脉近侧的梭形动脉瘤很可能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因。这种弯曲延长并扩张的动脉瘤没有真正的动脉瘤颈,常含有层状的血栓。虽也可发生动脉瘤性SAH,但这类病变的典型表现是对邻近的脑实质造成占位效应,出现脑干压迫和颅神经病变,或者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或动脉末端血栓栓塞性后遗症。 典型的感染性动脉瘤主要位于大脑中动脉的末端分支(75~80%),证明这种病

听神经鞘瘤

听神经鞘瘤 【概述】 听神经鞘瘤(Acoustic neurinoma)占颅内肿瘤的7.79%~10.64%,占颅内神经鞘瘤的93.1%,占桥小脑角肿瘤的72.2%,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20岁以下者少见。女略多于男。绝大多数为单侧,双侧者多为神经纤维瘤病。 【诊断】 有典型桥小脑角综合征和内耳道扩大者,即可确诊。但多已发展到相当大的程度。为了降低手术死亡率、病残率,提高全切除率,提高面、耳蜗神经的保留率,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因此,对于不明原因的耳鸣和听力进行性减退的患者,除进行一般神经系统检查外,尚需做下列检查。 1.岩骨平片:听神经鞘瘤在岩骨平片上的主要表现为内耳道扩大,可通过前后位、汤氏位及斯氏位来显示。两侧内耳道的宽度相差lmm为可疑;若内耳道的顶或底有骨侵蚀,或内耳孔后唇有骨侵蚀,两侧内耳道的形态不对称,即有诊断意义。 2.CT扫描:大于1.5~2cm的听神经鞘瘤用对比剂强化扫描均能发现,尚能显示脑池和第4脑室的变形与移位,不必再做其他放射学检查。但小于1.5~2cm者则难以发现,可采用大剂量对比剂强化后,用重叠扫描技术,以5mm厚度和半速扫描的方法进行,可发现0.6cm的肿瘤。

3.脑脊液检查:2cm以内者蛋白定量多属正常,大于2cm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治疗措施】 听神经鞘瘤是良性肿瘤,因此手术治疗的原则应是:安全而彻底地切除肿瘤,尽可能减少肿瘤周围组织的损伤。 【临床表现】 听神经鞘瘤的首要症状多为听神经的刺激破坏症状,表现为患侧耳鸣、耳聋或眩晕,占74%。耳鸣为高音性,连续性,听力减退多与耳鸣同时出现,但常不能为病人所察觉,不少病人因其他症状做听力测验时才被发现;眩晕多不伴恶心、呕吐,少数病人有类似美尼尔氏病的发作。其他首发症状有,颅内压增高症状(14%)、三叉神经症状(8%)、小脑功能障碍(5%)、肢体乏力(5%)和精神异常(3%)。 肿瘤向小脑桥脑隐窝发展,压迫三叉神经根,引起同侧面部麻木、痛觉减退、角膜反射减退、少数病人发生三叉神经痛的症状。肿瘤大小在2cm以内者多无三叉神经受压的症状。而神经受压可引起面肌抽搐、同侧流泪减少,少数病人可有轻度周围性面瘫。如压迫外展神经则出现复视。 肿瘤向内侧发展,压迫脑干,可出现对侧肢体轻瘫及锥体束征,对侧偏身感觉减退;脑干移位,压在对侧天幕切迹时则可出现同侧锥体束征及感觉减退。小脑脚受压可引起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步态不稳、辨距不良、语言不清和发音困难。

颅内动脉瘤各种影像学诊断的比较

颅内动脉瘤各种影像学诊断的比较 【摘要】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而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出血的死亡率达40%以上,因此,在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早期检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降低此类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目前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1]。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种医学图像处理软件相继被应用,使得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有了更多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three 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术(3D-CTA)、MR血管成像( MR angiography,MRA )等。现将这几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作用综述如下。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3D-DSA;3D-CTA 1.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 1.1 DSA简介 脑血管造影是9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崭新的X线检查新技术,它是先选一入路动脉,一般选用右股动脉,通过右股动脉放置一动脉鞘,通过该动脉鞘管选用不同导管,在导丝引导下,选进所要显示动脉,注入含碘造影剂。造影剂所经过的血管轨迹连续摄片,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为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 1.2 DSA的优点 DSA不但能清楚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大血管及大脑半球的血管图像,还可测定动脉的血流量,所以被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检查,特别是对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定性定位诊断。DSA对微小脑动脉瘤亦能较好地显示, 特别是< 4 mm动脉瘤的显示明显优于CTA、MRA, 对于怀疑有脑动脉瘤, 而CTA、MRA检查为阴性的患者, 应加做DSA检查[2]。DSA 是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准确性可达89%~95%,具有显示细节清晰,诊断的同时可行血管内治疗等优点[3]。 1.3 DSA的缺点 由于颅内血管的重叠和位置关系,常规2D-DSA对于微小动脉瘤检出率方面或对复杂动脉瘤的显影情况.以及在确定动脉瘤治疗方案时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是不够的,容易遗漏小的动脉瘤,虽然加照多个斜位仍不能清楚显示动脉瘤的形态、瘤颈及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如未能对动脉瘤及周围结构做出准确判断,易导致栓塞术中破裂出血、脑血管痉挛、血栓形成、意外栓塞等并发症[4,5]。 2.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3D-DSA) 2.1 3D-DSA简介 3D-DSA数据的采集是由C型臂围绕患者检查部位做2次旋转运动:第1次旋转是从开始位到反转位获得减影所需的蒙片。旋转DSA在采集实时图像时,以非减影显示;第2次旋转是从反转位到开始位。此时注射对比剂,获得一系列含对比剂的图像,这样可获得一系列不同角度的含对比剂多维空间图像。将两次采集的图像通过配对减影就可获得多角度动态减影图像。把旋转采集到的影像数据传送至3D-DSA影像工作站。采用各种后处理技术如最

听神经瘤

8.听神经瘤 起源于雪旺细胞的良性肿瘤,占颅内神经鞘瘤的91%,占桥小脑脚区肿瘤的80%,主要起源于第VIII颅神经的前庭支,极少来自蜗神经(位听神经分为掌管平衡的前庭支和掌管听力的耳蜗支),国际命名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即听神经瘤。 前庭支分为中枢部和外周部,中枢部由少突胶质细胞被覆,外周部于内耳道开口处由雪旺细胞被覆。 (1)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依次:听力障碍98,耳鸣70,平衡失调67,头痛32,面部麻木29,面肌无力10,复视10,恶心、呕吐9,味觉障碍6。 早期多表现为听神经的刺激或破坏症状,肿瘤生长可引起三叉神经症状、脑干、小脑症状及后组脑神经症状等。 桥小脑角肿瘤可出现特征性Bruns眼震:注视患侧引起低频大振幅眼震(患侧脑桥功能不全) 注视健侧引起高频小振幅眼震(患侧前庭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症状:面部麻木,三叉神经痛及感觉异常。 面神经症状:面神经与位听神经并行于内耳道,受累表现面肌无力,抽搐和乳突区疼痛等,晚期出现面瘫。 小脑症状:共济失调、眼震(眼震分水平、垂直和旋转,此病以垂直和旋转为主)等,小肿瘤向健侧,大肿瘤向患侧。 后组脑神经障碍: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及咽反射消失。 分期及分级: 分期:内听道内阶段:<1cm,眩晕、耳鸣、耳聋等 脑池内阶段:达2cm,突出内耳道,压迫面神经及三叉神经 脑干及邻近脑神经受压阶段:达3cm,后组脑神经、小脑、脑干受压症状 脑积水阶段:>3cm,步态不稳,脑积水,颅高压,小脑扁桃体疝导致呼吸停止。 分级:T1内听道内 T2内听道内外 T3a充满脑桥小脑角池T3b接触到脑干 T4a压迫脑干T4b脑干严重移位并压迫第四脑室 CT薄层患侧内听道扩大,典型呈喇叭口样,亦可见葫芦形或球形扩大。 MRI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明显强化。 (2)诊断与鉴别诊断 有典型CPA综合征和内耳道扩大者,即可确诊。早期诊断时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及头颅MRI 作用很大。 常需和上皮样囊肿、脑膜瘤鉴别,以上2种听力障碍多不明显或不是首发症状。(三叉神经鞘瘤、蛛网膜囊肿及转移瘤等) (3)治疗 首选手术切除,手术关键在于面、听神经的保护,尤其是面神经的保护。为保存面神经,有时需要残留一部分肿瘤。对术后残留或肿瘤不大,病人不能耐受手术者,首选γ刀治疗。

全面分析脑瘤的早期症状

脑瘤主要指颅内的肿瘤,其中有良性,也有恶性肿瘤,而常见的脑瘤症状有哪些呢?可能很多读者对于脑瘤还不是很了解,总认为肿瘤的发病率非常低,其实恰恰相反,肿瘤的发病率非常高,尤其是脑瘤,而在此我们主要来介绍一下脑瘤症状有哪些: 1、视力骤降:脑瘤患者也会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并伴有头昏头痛,且常被误为眼疲劳。一旦疏忽误治,待到失明后才去就医虽然可以手术切除脑瘤,而此时视力恢复的可能性则已微乎其微了。 脑瘤除引起进行性视力下降外,还往往伴有视野缺损,患者为洞察物像的全貌,常常需歪着头斜视。头痛是其主症之一。若肿瘤位于视神经的交叉部位,则疼痛多发于双颢、前额、眶后、鼻根部,呈胀痛感;如头痛剧烈,并伴有恶心、呕吐,这就提示肿瘤已进入颅内压增高的晚期阶段。 2、幻嗅:幻嗅是较为典型的脑瘤的早期症状。幻嗅是在大脑颞叶部一个称为海马钩回的一地方,发生了病变之后而引起的。尤其是脑瘤(恶性肿瘤居多)生长时,位于海马钩回的嗅觉中枢就会受到影响和干扰,并由此而引起内脏的神经反射,如食欲大振、胃口不佳、恶心、呕吐等。 3、精神障碍:脑瘤常常会引起精神异常。脑瘤发生在额、颞、胼胝体等部位者较多产生精神症状。临床上以情感淡漠、精神迟钝、记忆力下降为多见,有时表现为傻笑、语言错乱、定向障碍、缺乏自制力。 4、成人癫痫:癫痫的发生与脑肿瘤的类型和发生部位有关。一般来说,生长在大脑前半部、靠近大脑皮层的肿瘤易发生癫痫,即生长缓慢,呈膨胀性生长的肿瘤(如少枝胶质细胞瘤、星形细胞瘤、脑膜瘤等)则癫痫发生率较高。 5、清晨头痛:这种头痛常发生在清晨四五点钟,往往是在熟睡中被痛醒,睡得越熟,痛得越重。起床活动后至八九点钟头痛逐渐减轻以至消失,故称之为“清晨头痛”,此为脑瘤所特有的一大征兆。这种“清晨头痛”的发生机制是由于脑瘤使正常的脑脊髓液循环发生部分梗阻,尤其是在安睡后流动更慢,形成短暂性的脑积水而出现剧烈头痛并被痛醒。起床活动后可促使脑脊液循环加快,故可使头痛得以缓解。 6、喷射状呕吐:与胃肠疾病的呕吐相比,脑肿瘤患者的呕吐不伴有胃脘闷胀、恶心、腹痛和腹泻,呕吐与进食亦无关,而是在一阵头痛之后突然出现“喷射状呕吐”,呕吐物常可喷出二三市尺之远。因为增高的脑压使延髓的呼吸中枢受刺激,所以会出现具有此特征性的喷射状呕吐。有些儿童脑肿瘤患者,由于不能表达其他症状,往往以无缘无故的喷射状呕吐作为患病初期的判定标准。 7、单眼突出:脑瘤形成之初,除前文所讲到的视力骤然下降之外,一侧眼球向前突出也是此症的一大不祥之兆。这类患者单侧的眼球向前突出,严重时可致眼险闭合不全。临床资料统计表明,单侧眼球突出的脑瘤患者约有50%系由颅内疾患引起,其中最常见的病因就是脑瘤。 8、单侧耳聋:若无中耳炎、外伤等病史,仅有一侧耳朵听力逐渐减退,这也很可能是颅内肿瘤压迫了听神经所致的结果。 9、感觉减退:位于大脑半球中部的顶叶专管感觉,该部位的脑瘤会导致对侧偏身的各种感觉器官失灵,使痛觉、冷热、触碰、震动和形体辨别等感觉减退甚至丧失。 10、半身不遂:脑瘤引起的半身不遂包括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半身无力或偏瘫,表现有病侧肢体活动障碍;另一种是一侧肢体共济失调,表现为动作蠢笨或举动不稳。这两种症状如果是缓慢出现并呈渐行性加重,前者多见于大脑半球肿瘤,后者多见于小脑半球肿瘤。

脑肿瘤的症状是什么

脑肿瘤的症状是什么 很多人一听“脑肿瘤”,就非常害怕。每年大概有300万人死于癌症,的确,肿瘤是一个比较难治的病。所以一旦发现有脑瘤的前期症状,要及时就医。今天小编想跟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脑肿瘤的症状是什么”,希望大家能有所认识。 脑肿瘤有什么症状? 1.首先会觉得头痛,刚开始不太明显可能是局部的肿胀疼痛,慢慢会加剧尤其在半夜和清晨会疼的厉害。 2.也会出现视力模糊的症状;颅内压增高,因乳头水肿所致出现的视力障碍,视物昏蒙,暂时性失明、复视原因为:颅内压增高,导致视神经乳头水肿,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可能会引发精神障碍,性格改变,进行性呆、脑积水严重患者可出现持续性昏睡,还会出现头晕、走路不稳、耳鸣、听力下降、面部麻木、语音迟钝或失语的症状。 脑肿瘤可能致病因素有哪些? 1.癌基因和遗传学因素。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有两类基因。癌基因的活化和过度表达诱发肿瘤形成,抗癌基因的存在和表达有助于抑制肿瘤的发生。带有癌基因的细胞并不一定都发生肿瘤,需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各种激惹,才能使细胞发生小的演变。病毒、X线、致癌化学物质等生物的、化学的和物理的刺激因素,都能促使细胞染色体上的致癌基因使细胞发生失控性增殖,形成程度不等的恶性肿瘤。神经纤维瘤病、血管网状细胞瘤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有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 2.电磁辐射。我们知道,其实电磁辐射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都存在着,比如,我们经常乘坐的电梯,经常不离手的手机,或者是现代家庭中的各种电器如电视机、冰箱等等,本身都存在电磁辐射,这是很容易忽视的脑癌的病因。 3.环境污染。大家都知道现代的食品不卫生,很多食品、快餐以及饮料中都有添加剂,如色素、香料、防腐剂、增稠剂等等,其中很多并不能确定是否会致病。对于成年人来说,身体代谢较强,所以吃了可能没反应。但是儿童肝肾能力弱,吃多了,毒素容易堆积在体内,引发恶性病变。 在了解脑瘤有什么症状,以及可能致病因素后,大家还是要在生活中多加注意。注意食品卫生,尽量少受电磁辐射的干扰,这些都能比较好的预防患病。以上就是今天小编分享的关于脑瘤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都能有个健康的身体,不用遭受病痛的侵扰。

颅内肿瘤

模块一 任务5-16 颅内肿瘤病人的护理 【案例】 张女士,28岁,已婚,不育,出现头晕、月经紊乱1年余,在当地医院行黄体酮调经及中药治疗不见好转,现停经6月余,并出现头痛,视力下降,以及间断性泌乳而来就诊,头部CT提示鞍区密度影增强。 初步诊断:颅内肿瘤 思考: 1.该患者目前症状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为手术后引流患者进行引流管护理操作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颅内肿瘤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颅内肿瘤患者病情评估的能力,正确指导患者用药的能力,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颅内肿瘤患者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概念 颅内肿瘤又称脑瘤,包括来源于脑组织、脑膜、脑血管、脑垂体、脑神经及残余胚胎组织的原发性肿瘤,以及来自颅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到颅内的继发性肿瘤。原发性肿瘤以神经胶质瘤最为常见,其次为脑膜瘤、垂体腺瘤、听神经瘤等。颅内肿瘤约半数为恶性肿瘤,发病部位以大脑半球最多,其次是鞍区、小脑脑桥角、小脑等部位。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随着肿瘤增大破坏或压迫脑组织,产生颅内压增高,造成脑疝而危及病人生命。 二、病因 至今尚不明确,包括遗传因素、物理和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等。颅内肿瘤的分类方法多样。目前国内多使用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的分类:①神经上皮组织肿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肿瘤、脉络丛肿瘤、松果体肿瘤。②脑膜肿瘤:包括各类脑膜瘤、脑膜肉瘤。③神经鞘细胞肿瘤:包括;良性、恶性神经鞘肿瘤,良性、恶性神经纤维瘤。④垂体前叶肿瘤:包括嫌色性腺瘤、嗜酸性腺瘤、嗜碱性腺瘤、混合性腺瘤。⑤先天性肿瘤:包括颅咽管瘤、上皮样囊肿、畸胎瘤、神经错构瘤等。⑥血管性肿瘤。⑦转移性肿瘤。⑧邻近组织侵入性肿瘤。⑨未分类肿瘤。 三、临床表现 因肿瘤病理类型和所在部位不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和局灶症状是其共同

磁共振波谱分析脑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上的应用

磁共振波谱分析脑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上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对脑肿瘤患者应用磁共振波谱的诊断准确率和鉴别准确率。方法:选择我院中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脑内肿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病理诊断均确诊为脑内肿瘤。所有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波谱,对其脑肿瘤进行诊断,并分析其类型,评价所有患者的磁共振波谱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之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本次研究中,采用磁共振波谱进行脑肿瘤诊断的准确率为89(89.00%)。而整出结果中与病理诊断结果吻合度较高。结论:在对临床脑肿瘤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能够采用磁共振波谱方式,对患者的脑肿瘤以及类型进行鉴别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是一种积极的诊断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脑肿瘤;诊断方案;肿瘤鉴别 脑肿瘤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且严重的肿瘤类型,主要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健康威胁,严重时甚至可能剥夺患者的生命。所以不仅在治疗时需要采用积极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而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也需要,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明确,才能保证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为患者的治疗争取时间。磁共振波谱分析是目前临床上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案,对于分子结构具有较强的解析能力,所以在对患者进行脑内肿瘤的诊断时,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中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脑内肿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对脑肿瘤患者应用磁共振波谱的诊断准确率和鉴别准确率,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中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脑内肿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患者44例,患者年龄为36~68岁,平均年龄为(48.52±5.29)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病例检查后确认为脑内肿瘤,并经行磁共振波谱检查诊断为脑内肿瘤患者,其中顶叶肿瘤患者36例、颞叶肿瘤患者28例、丘脑肿瘤患者13例、脑内其他部位肿瘤患者为23例。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均不患有其他全身器质性疾病或手术禁忌症。所有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西门子 HDXT 1.5T进行磁共振扫描治疗,采用8通道头颈联合线圈对患者进行磁共振波谱检查。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应当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判断患者脑肿瘤区域的大致部位,并选择其最大层面作为磁共振波谱扫描的感兴趣区,做好相应的陈列定位工作。除此之外,在对患者进行脑肿瘤诊断时,使用点分辨波谱的分析数列进行分析。在诊断完毕后,采用机械自带的后期处理软件,对诊断数据进行处理,根据患者的脑肿瘤实际代谢物质来对患者的病灶合并症状况进行判断,确定患者的脑肿瘤类型和部位。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或是SPSS19.0处理,其中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0.05,则

颅内常见肿瘤

垂体瘤: 主诉;双眼视物模糊/颞侧偏盲/停经泌乳/肢端肥大/多饮多尿?年 发生于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颅内肿瘤的10%,以20-50岁多见.以内分泌改变症状和视力视野等神经功能症状改变为首发. 辅助检查:蝶鞍平片:可见蝶鞍呈球形扩大,鞍底呈双边,后床突及鞍背骨质吸收,变薄.垂体冠状位CT:鞍底骨质吸收变薄,下陷甚至破坏.颅脑MR:可显示鞍内鞍上占位灶,与颈内动脉,海绵窦,视神经,视交叉等周围脑组织的关系,正常垂体无法查看,可见垂体柄受肿瘤牵拉移位,有典型的束腰征表现。 鉴别诊断:颅咽管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肿瘤常发生在鞍上,向第三脑室、鞍旁、鞍后等处发展.临床表现为下丘脑、垂体功能损害症状如尿崩,发育迟缓等,视野改变多不规则,常有颅内压增高.蝶鞍可正常或扩大,有时后床突破坏,附近骨质侵蚀,鞍内或鞍上有钙化斑块.CT检查可见鞍上囊性低密度病灶,囊壁呈蛋壳样钙化,实体肿瘤为高密度表现,可有强化.MR可见鞍区囊性占位,鞍内可见正常垂体.脑膜瘤:可发生于鞍结节、鞍旁、海绵窦、蝶骨嵴等处,多见于成年人,常有视力视野改变,头痛.内分泌改变不明显.蝶鞍大小改变不明显.CT为均匀高密度病灶,增强明显.MR示T1相为等信号,T2相为高信号,增强后可见有典型脑膜尾征.异位松果体瘤:多发生于儿童及青春期,尿崩为首发,有时出现性早熟、发育停滞及视神经受损表现,蝶鞍大小正常.CT病变为类圆形高密度灶,边界清,内有散在钙化点,病变可有明显均匀增强.MR病变为长T1长T2信号.脊索瘤:多见于成年人,位于颅底斜坡,向鞍区侵犯,出现头痛视力视野改变及多组颅神经麻痹症状,内分泌症状不明显,头颅X线平片及CT可见斜坡、蝶鞍以及临近蝶骨体骨质破坏。鞍区动脉瘤:一般在鞍旁或鞍上,可有视力视野及蝶鞍改变,病史中常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发病多突然,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 治疗:1.泌乳素性小腺瘤可予多巴胺促效剂治疗,动态影像学检查

脑肿瘤的分类

http://www.naozhongliu.com 脑肿瘤的分类 脑位于颅内,颅内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中原发性脑瘤占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的80-90%。椎管内肿瘤占10-20%,原发颅内肿瘤来源于脑、脑膜、脑神经、血管、胚胎残余、垂体等;继发者,有转移瘤和侵入瘤。脑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大多为大脑的脑胶质瘤,脑膜瘤、垂体腺瘤、转移瘤及听神经瘤等。儿童则多为小脑的星形细胞瘤、小脑中线的髓母细胞瘤、第四脑室的室管膜瘤、蝶鞍部的颅咽管瘤等。由于各种肿瘤的组织发生与病理特征不同,其良性与恶性以及物学特性也不一样。如神经胶质瘤中,星形细胞瘤成长较慢,囊性者预后较佳,多形性胶质瘤生长快,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病程仅有数月。转移瘤属晚期,预后更差。血运转移者,原发癌多为肺癌、乳癌及肾癌。肿瘤直接侵入脑组织者、多见鼻咽癌、中耳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 病因但与颅脑损伤、射线、化学物质、病毒侵入等因素诱发颅内癌基因生长有关。 病理:颅内原发肿瘤虽然多数为良性,但由于发生部位关系,后果常比较严重。同时,在病理组织学上良性与恶性肿瘤的界限常不清楚,造成良恶混合而难以区分。如某些分化很好的肿瘤可没有包膜;许多浸润肿瘤可以生长缓慢。在组织学上近似良性;瘤细胞大多数以膨胀与浸润两种方式生长。原发性肿瘤常单个生长,而转移性肿瘤常为多发,可同时或先向后从多处生长,形成彼此不相联系的独立病灶。大脑半球发生肿瘤的机会最多,依次为蝶鞍区、小脑、桥小脑角、脑室内、脑干等。按病理组织学类型分:最多见的是各种胶质瘤,约占1/3或1/2以上。(如星型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少枝胶质瘤和少枝胶质母细胞瘤。) 其次为脑胶质瘤、脑膜瘤、神经鞘瘤、垂体腺瘤和颅咽管瘤。 临床表现:一. 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恶心、视觉障碍、三联征:头痛常为渐进性并逐步加重,到晚期则为持续性剧烈性头痛,甚至头痛如裂,用一般止痛药不能缓解。 恶心:常为喷射状呕吐,与进食无关,严重者不能进食,食后即吐,这是肿瘤压迫呕吐神经中枢所致。 视觉障碍:查看眼底,常见视乳头水肿。 上述症状是颅内肿瘤占位,压迫静脉及脑脊髓循环通道,使脑液、血管、神经循环传导受阻,造成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增高,严重者还可引起外展神经麻痹、复视、失明、头晕、猝倒、抽搐或意识障碍等。 二.神经病变定位体征: 临床上的症状与体征:是由于颅内肿瘤在不同的部位压迫或损害脑组织所致,如中央区肿瘤可出现中枢性面瘫、单瘫、额叶肿瘤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顶叶肿瘤则以感觉障碍为主。颅内肿瘤所引起的局灶性症状及体征是由于肿瘤的压迫、浸润和破坏所引起的,当经过及时治疗,肿瘤占位得以排除,局部血液循环、脑积液循环和受压组织得到恢复与解除,症状即可逐渐逆转,这种症状称为“生理性障碍”。 另外一种情况是颅内肿瘤侵犯神经组织,使之毁坏而引起的症状和体征,虽然肿瘤切除后,但症状也难以逆转,这种症状称之为“解剖性障碍”。浸润性生长的肿瘤以产生“解剖性障碍”的症状为多见。 三. 内分泌失调:如垂体腺瘤由于内分泌功能异常,可表现为闭经、溢乳、多毛、肥胖、生长过快或发育停滞等症状。 颅内肿瘤实际上是一个包括几十种脑疾病的总称,根据其发病部位,现简述其特征: 一. 额叶肿瘤: 特征是常有精神症状,或有癫痫大发作和局限性抽搐,可出现额叶对侧肢体的轻偏瘫、抓握反射、锥体束征,运动性失语与额叶共济失调等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