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尿管癌三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脐尿管癌三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脐尿管癌三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短篇论著?

脐尿管癌三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王炜 米其武 赵东晖 吴锡坤 梁铸林

DOI:10畅3877/cma.j.issn.1674唱0785.2012.23.072作者单位: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王炜、米其

武、吴锡坤、梁铸林),病理科(赵东晖)

通讯作者:王炜,Email:davidwung@163.com

【摘要】 目的 综合现有临床资料,回顾总结脐尿管癌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例脐尿管癌患者临床诊治及随访结果,并搜集相关已发表临床资料,总结脐尿管癌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影像学特点、病理学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 脐尿管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常见症状有血尿、黏液尿、尿痛、腹部包块等,均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膀胱镜检以及影像学检查。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腺癌。治疗主要依靠膀胱扩大部分切除术,放化疗效果不确切,发生转移或复发后移总体预后欠佳。结论 脐尿管癌发病隐蔽、早期诊断困难、发生转移后预后不佳,应提高警惕,避免误诊漏诊,及时给予手术治疗。

【关键词】 腺癌; 外科手术; 脐尿管癌 脐尿管癌是一种罕见且预后不佳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很低,约占成人所有肿瘤的0畅01%,占所有膀胱癌的0畅17%~

0畅34%[1唱2]

。由于发病部位较隐蔽,临床不易早期诊断,使得治疗及预后往往不尽如人意。我们总结了本院经手术治疗的3例脐尿管癌患者,并回顾性搜集了脐尿管癌相关文献资料,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例,均为男性。

患者1,45岁,因“尿痛5个月、下腹痛1个月”入院。入院查体:下腹部正中可扪及一实性包块,大小约4cm×5cm,无明显压痛,与腹壁无明显黏连固定,肚脐未见分泌物。尿常规:RBC+++,WBC++。彩色超声:膀胱上方混合回声包块,与膀胱顶壁分界欠清。CT:下腹部混合性占位,可见部分钙化,肿物侵犯膀胱顶壁,未见盆腔淋巴结肿大。膀胱镜检:膀胱顶壁黏膜不光滑,壁僵硬,见匍匐状肿物,无明显坏死出血。活检:考虑膀胱腺癌。

患者2,66岁,因“尿频尿痛、尿液混浊伴有肉眼血尿2年”入院。专科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尿常规:RBC++++,WBC++++。彩色超声:膀胱顶实性占位,约8cm×8cm,呈外生性表现,边界不清,膀胱顶壁及部分侧壁明显增厚。肾一输尿管一膀胱摄影(KUB):右侧髂骨下缘可见散在高密影。静脉肾盂造影(IVP):双侧上尿路未见异常,膀胱顶可见不规则充盈缺损,边缘不光滑。CT:膀胱顶壁分叶状实性肿块,突入膀胱腔内,伴有不规则钙化表现,膀胱壁不规则增厚。膀胱镜检:膀胱内尿液混浊,伴有明显血尿,镜检不满意,未取活检。

患者3,70岁,因“疼痛肉眼血尿半年”入院。专科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尿常规:RBC++,WBC少许。彩色超声:盆腔内混合性占位,大小5cm×8cm,与膀胱顶壁关系不清。CT:下腹部脐尿管下段混合性占位,膀胱壁部分受累增厚。膀胱镜检:膀胱内未见明显肿物。

2.手术方法:3例患者均取仰卧位经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行扩大膀胱部分切除术+脐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整块切除肿瘤,受累膀胱壁及其周缘1~1畅5cm膀胱壁、部分腹横筋膜和腹膜、脐尿管全段以及肚脐。3例患者均未行淋巴结清扫。术

中注意隔离保护腹腔以及膀胱腔,避免肿瘤种植。

二、结果

3例患者肿瘤直径5~8cm,2例呈实性,1例呈囊实混合性。

根据Sheldon病理分期[3]

,2例为ⅢA期(侵犯膀胱),1例为ⅢC期(侵犯腹膜)。病理诊断均为(脐尿管)腺癌(图1~3)。患者1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呈PCK强阳性。患者2肿瘤在皮肤表皮下可见肿瘤浸润,肿瘤细胞排列成腺样,细胞核增大呈泡状。患者3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呈CEA部分细胞阳性。

随访:患者1,术后病检报告:(脐尿管)腺癌,侵犯膀胱壁,膀胱壁切缘未见癌。术后随访48个月,患者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存活至今。

患者2,术后病检报告:(脐尿管)腺癌,累及膀胱顶壁全层,膀胱壁切缘未见癌。患者术后4个月出现肝脏多发转移,术后9个月死亡。

患者3,术后病检报告:(脐尿管)腺癌,局部侵犯膀胱壁,膀胱切缘未见癌。术后随访28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存活至今。

三、讨论

1.脐尿管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脐尿管是位于尿囊和早期胎儿膀胱之间胚胎期结构,长约5~10cm。在胚胎第5周时,泄殖腔开始分化。泄殖腔背侧形成直肠,腹侧形成尿生殖窦和膀胱。膀胱逐渐膨胀形成一个上皮性囊,顶部逐渐变细,在脐水平与尿囊相连。在妊娠第4~5个月,胎儿膀胱下半部分开始下降进入盆腔,膀胱上半部分(脐尿管)逐渐拉长并闭锁,最终蜕变为

连接膀胱和脐的肌肉纤维索条,称之为脐正中韧带[4]

。组织学上,脐尿管由内到外分为3层:内层是被覆立方上皮或移行上皮的管腔结构,中间层为黏膜下结缔组织层,外层为平滑肌层。

2.脐尿管癌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脐尿管癌是一种罕见

的恶性肿瘤,占膀胱恶性肿瘤的比例不足2%[1唱2,5唱10]

。平均发病年龄约60畅7岁,约1/3患者发病年龄<55岁,超过55岁的脐尿

管肿物患者恶性概率增加3倍[3]

。该病的男女性别发病比例约

(2畅3~2畅8)∶1[3,11]

由于大部分脐尿管癌起源于脐尿管下段与膀胱交界处且多呈浸润性生长侵犯膀胱,故绝大多数患者以血尿、耻骨上肿块、尿痛等主诉症状就医。就脐尿管肿物而言,血尿是重要的恶性预测因子之一,出现血尿的患者较之于无血尿患者,肿瘤恶性概

率增加17倍[3,12唱13]

。若肿瘤位于脐尿管近端还可出现腹壁下肿块或脐部血性分泌物等症状。黏液性脐尿管腺癌患者还可出现

相对特征性的黏液尿[14]

,患者一旦出现黏液尿应注意排除到脐

 

尿管癌的可能。其他少见症状还包括性交痛及腰痛等。由于脐尿管癌发病部位较隐蔽且发病率很低,往往难于早期发现,约17%~28%的患者就诊时已有转移[15唱16]。转移常见部位于局部淋巴结、腹膜、肝、肺、骨等,还可见于小脑、卵巢、脐周皮肤以及肛周软组织[15]。Richard等[3]还发现初诊时转移多见于肝(46%)、肺(31%)以及腹膜(15%),而治疗后随访期间转移常见于骨(37%)、膀胱(35%)和肺(28%)。

3.脐尿管癌的诊断和影像学特征:虽然,大部分脐尿管癌侵犯膀胱,但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的假阴性率非常高[11],并不能作为诊断依据。此外,有报道[16]指出由于脐尿管癌有典型肠源性肿瘤特点,癌胚抗原(CA19唱9、CA125)具备一定的诊断意义。脐尿管癌约52%病例侵入膀胱腔内[15],因而膀胱镜检可直观了解脐尿管癌侵犯膀胱的范围,并可取活检了解肿瘤性质,同时对手术方式的选择也具有指导意义,使其成为术前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目前,脐尿管癌的术前诊断仍然主要依靠彩色超声、

CT、MRI等影像学检查。

脐尿管癌在彩超下表现为实性或囊实性混合回声团块,并可出现高回声的钙化表现。Orhan等[17]利用彩色多普勒发现来源于脐尿管的膀胱顶壁占位新生血管丰富,而且这些病理血管的血流表现出低血流指数和高血流速度的特点,借此可帮助鉴别脐尿管来源的肿瘤。

CT检查可在彩色超声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病变范围以及有无远处转移等情况。脐尿管癌在CT上主要表现为下腹部中线位置的软组织肿块,膀胱壁可见不规则增厚并伴有轻度强化,肿瘤边缘及膀胱壁还可见新生血管形成[17]。“沙粒样钙化”(psammatouscalification)是脐尿管癌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15,17],约50%~70%的患者有钙化表现,可表现为点状或曲线型,且钙化大多位于肿瘤的外周带,仅少数变现为中央钙化或混合钙化。由于容积效应的影响,普通CT并不能完全反映脐尿管癌对膀胱顶壁的侵犯,借助多层CT扫描及薄层扫描、多剖面成像技术会有所帮助[15]。约25%脐尿管癌伴有囊性病灶,难以与脐尿管感染性占位鉴别,但是当病灶周围脂肪组织内出现较多斑片及纤维条索影,并出现明显渗出性病变时,更有利于炎性病变的诊断[18]。

4.脐尿管癌的病理学表现和分期:Steven等[11]报道脐尿管癌病理类型主要包括黏液性腺癌(69%)、非黏液性腺癌(15%)、肉瘤(8%)、鳞癌(3%)、移行细胞癌(3%)、其他类型(2%)。脐尿管癌主要表现为腺癌可能与脐尿管黏膜化生为柱状上皮或来源于后肠上皮的胚胎残基有关[15]。Mostofi等[19]认为脐尿管癌的病理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点:(1)肿瘤局限在膀胱顶;(2)膀胱黏膜无腺性膀胱炎和囊性膀胱炎改变;(3)残存脐尿管残基可见癌;(4)肿瘤主体位于肌层或更深层组织,且与膀胱表浅上皮之间有明确分界;(5)肿瘤侵犯膀胱壁,经Retzuis间隙侵犯下腹部或脐部。Herr[20]推荐脐尿管癌的诊断标准相对简化,认为只要病变起源于膀胱顶的脐尿管残基、肿瘤与正常尿路上皮有清晰分界、不伴有腺性或囊性膀胱炎即可诊断脐尿管癌。

脐尿管腺癌侵犯膀胱与原发性膀胱腺癌侵犯周围组织在组织学上常常不易鉴别,从大体表现上来看,绝大多数脐尿管腺癌的包块主体并非膀胱腔内生性肿块,这被认为是二者的主要鉴别点之一。Jonathan等[21]通过对比脐尿管腺癌和原发性膀胱腺癌发现前者具有以下特点:(1)相对而言,脐尿管癌具有更长的中位生存时间和较低的死亡率,前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58个月,而后者仅29个月。(2)脐尿管癌患者相对年轻且男性患者比例较高。(3)脐尿管癌发病部位较隐蔽,不易早期发现,故明确诊断时往往已经有转移或局部浸润性生长表现。(4)黏液性组织成分与脐尿管癌并发的情况较多见,甚至并发假性黏液腺瘤。

脐尿管肿瘤也有良性病变,只要是指囊性腺瘤,腺瘤囊壁被覆结肠或直肠样上皮细胞,可分泌黏液。另一种癌前病变———绒毛腺瘤也受到重视,也被称为乳头状肠腺瘤,该病变与慢性炎性刺激有关。就目前资料里看,慢性刺激、绒毛腺瘤与腺性膀胱炎有潜在关联性,由于可能发展为腺癌,推荐所有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并严密随访[11]。

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脐尿管癌病理分期系统主要是Sheldon分期和Mayo分期(表1,2)[3]。这两种分期系统均能良

好反映患者的肿瘤特异生存率[22]。

表1 脐尿管癌Sheldon分期

分期定义

Ⅰ肿瘤局限于脐尿管黏膜

Ⅱ肿瘤局限于脐尿管内

ⅢA肿瘤局部侵犯膀胱

ⅢB肿瘤局部侵犯腹壁

ⅢC肿瘤局部侵犯腹膜

ⅢD肿瘤局部侵犯除膀胱以外的其他脏器

ⅣA肿瘤出现淋巴结转移

ⅣB肿瘤出现远处转移

表2 脐尿管癌Mayo分期

分期定义

Ⅰ肿瘤局限于脐尿管和(或)膀胱

Ⅱ肿瘤侵犯脐尿管和(或)膀胱肌层以外

Ⅲ肿瘤侵犯区域淋巴结

Ⅳ肿瘤侵犯非区域淋巴结或出现远处转移

5.脐尿管癌的治疗及预后:手术切除一直是脐尿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曾被认为是脐尿管癌的首选术式,越来越多的证据[3,16,23]表明膀胱扩大部分切除术的总体生存率与根治手术并无明显差别,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可达27%~66%[3,16,21]。同时,由于脐尿管癌并不浸润膀胱黏膜,而是向膀胱腔内生长,肿瘤与正常黏膜有明确分界,从而使得扩大膀胱部分切除成为可能[20]。因此,目前手术方式主要采用膀胱扩大部分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膀胱顶部、腹横筋膜、脐尿管和部分腹膜连同肿瘤整块完整切除。还有作者认为除上述范围以外,还应包括完整的脐切除术。因为脐切除和阴性切缘是术后长期生存的重要影响因子[3,16]。15%患者出现术后局部复发,且多数发生在术后半年至两年内,常见部位包括膀胱、手术切口以及腹壁,部分再次手术患者可长期存活[3]。腹腔镜手术治疗脐尿管癌最早报道于2006年[24],但由于病变部位特殊且病变范围较广,并不利于建立腹腔镜手术操作通道和空间,目前仅在少数病例选择性地使用。

脐尿管癌放化疗效果均不确切。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顺铂、紫杉醇、阿霉素等。由于脐尿管癌病理类型与结肠腺癌接近,有学者认为[16]结肠腺癌的化疗方案可能更为有效,药物包括5唱氟尿嘧啶、顺铂、α唱干扰素、吉西他滨、甲酰四氢叶酸等。

参 考 文 献

[1] WilsonTG,PritchettTR,LieskovskyG,etal.Primaryadenocarcinomaofbladder.Urology,1991,38:223唱226.

[2] SheldonCA,ClaymanRV,GonzalezR,etal.Malignanturachalle唱sions.JUrol,1984,131:1唱8.

[3] RichardAA,BrantAI,ThomasJS,etal.Urachalcarcinoma:Clinico唱pathologicfeaturesandlong唱termoutcomesofanaggressivemalignan唱

cy.Cancer,2006,107:712唱720.

[4] NixJT,MenvilleJG,AlbertM,etal.Congenitalpatenturachus.JUrol,1958,79:264唱273.

[5] AssorD.Avilloustumorofthebladder.JUrol,1978,119:287唱288.[6] ChannerJL,WilliamsJL,HenryL.Villousadenomaofthebladder.JClinPathol,1993,46:450唱452.

[7] EbleJN,HullMT,RowlandRG,etal.Villousadenomaoftheurachuswithmucusuria:alightandelectronmicroscopicstudy.JUrol,1986,

135:1240唱1244.

[8] MillerDC,GangDL,GarvisV,etal.Villousadenomaoftheurinarybladder:amorphologicorbiologicalentity?AmJClinPathol,1983,

79:728唱731.

[9] O′BrienAME,UrbanskiSJ.Papillaryadenocarcinomainsituofthe

bladder.JUrol,1985,134:544唱546.

[10] AnderstromC,JohanssonSL,SchultzLV.Primaryadenocarcinomaoftheurinarybladder.Aclinicopathologicandprognosticstudy.Cancer,

1983,52:1273唱1280.

[11] StevenJ,EvelyneL,HeinVP.AGiantMucinousAdenocarcinomaAri唱singwithinaVillousAdenomaoftheUrachus:CaseReportandRe唱

viewoftheLiterature.CaseReportMed,2009,2009:818646.

[12] AshleyRA,InmanBA,SeboTJ,etal.Urachalcarcinoma:clinicopatho唱logicfeaturesandlong唱termoutcomesofanaggressivemalignancy.

Cancer,2006,107:712唱720.

[13] AshleyRA,InmanBA,RouthJC,etal.Urachalanomalies:alongitudi唱nalstudyofurachalremnantsinchildrenandadults.JUrol,2007,

178:1615唱1618.

[14] MazzucchelliR,ScarpelliM,MontironiR.Mucinousadenocarcinomawithsuperficialstromalinvasionandvillousadenomaofurachalrem唱

nants:acasereport.JClinPathol,2003,56:465唱467.

[15] Thali唱SchwabCM,WoodwardPJ,WagnerBJ.Computedtomographicappearanceofurachaladenocarcinomas:reviewof25cases.EurRadi唱

ol,2005,15:79唱84.

[16] Siefker唱RadtkeAO,GeeJ,ShenY,etal.Multimodalitymanagementofurachalcarcinoma:theM.D.AndersonCancerCenterexperience.J

Urol,2003,169:1295唱1298.

[17] OrhanO,AhmetY,UfukKG,etal.Theimageofurachusadenocarci唱nomaonDopplerultrasonography.EuroJRadiol,2002,44:48唱51.[18] 殷薇薇,丛振杰,吴恩福,等.脐尿管病变的CT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303唱1306.

[19] MostofiFK,ThomsonRV,DeanALJr.Adenocarcinomaoftheurinarybladder.Cancer,1955,8:741唱758.

[20] HerrHW.Urachalcarcinoma:thecaseforextendedpartialcystectomy.JUrol,1994,151:365唱366.

[21] JonathanLW,MichaelPP,ChristopherIL,etal.Differencesinsurvivalamongpatientswithurachalandnonurachaladenocarcinomasofthe

bladder.Cancer,2006,107:721唱728.

[22] StefanoS,EdoardoR,EmanueleR,etal.Urachaltumour:casereportofapoorlyunderstoodcarcinoma.WorldJSurgOncol,2009,7:82唱84.[23] PodeD,FairWR.Urachaltumors.AUAUpdateSeries10,Lesson5:34唱39,Baltimore,AUA,1991.

[24] WadhwaP,KollaSB,HemalAK.Laparoscopicenblocpartialcystec唱tomywithbilateralpelviclymphadenectomyforurachaladenocarcino唱

ma.Urology,2006,67:837唱843.

(收稿日期:2012唱04唱27)

(本文编辑:郝锐)

王炜,米其武,赵东晖,等.脐尿管癌三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23):7833唱7835.

乳腺癌手术论文乳腺癌医学论文

乳腺癌手术论文乳腺癌医学论文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的比较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12月本院肿瘤外科收治的8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保乳术和改良根治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和转移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的治疗效果与改良根治术相似,满足了女性形体美的要求。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和改良根治术等手术方法是当前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方法。本研究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2009年1月至12月在乳腺外科住院手术的8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6~67岁,平均(36.5±5.4)岁。患者均经B超、钼靶X线、术后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早期乳腺癌,且排除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和双侧乳腺癌的患者。 1.2 研究分组根据患者当时采用的手术方法分组,其中保乳手术患者41例,改良根治手术45例。保乳手术患者平均年龄为(38.4±6.1)

岁,改良根治手术患者平均年龄为(35.7±7.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具有可比性。 1.3 手术方法 1.3.1 保乳手术组保乳手术患者需满足以下条件:患者乳腺肿瘤的直径<3 cm,肿块距乳头>3 cm,且肿块与乳房的大小比例一定,没有腋窝淋巴结的肿大,病灶局限没有弥漫钙化,患者有保乳的需要。手术方法:首先,以肿瘤为中心选择放射状或沿乳晕切口,将距离肿瘤3 cm以内的腺体根据肿瘤情况行乳腺段或乳腺小叶切除。之后,对切缘进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若切缘检查为阳性,则表明肿瘤尚未切除干净,需要继续扩大范围进行乳腺的切除,直至切缘为阴性。腋下淋巴结清扫从腋静脉至背阔肌,术后防止引流管,缝合皮肤后加压包扎。 1.3.2 改良根治术组根据乳房大小及肿瘤所在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横梭形或纵梭形切口。一般应距肿瘤边缘3 cm以上做切口,皮肤切开后将皮瓣游离,自内下向外上分离出乳腺及深部的胸大肌筋膜,切至胸大肌外缘。解剖锁骨下血管,行腋窝胸大肌和胸小肌淋巴结的清扫术。术后冲洗创面,放置引流管,缝合皮肤,包扎切口和腋下。 1.4 术后综合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常规进行放疗和化疗。放疗在手术后1~5 d内进行。对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采用45~50 gy 的全乳照射剂量照射患侧乳腺及胸壁,对瘤体床追加10~15 gy照射;

乳腺癌论文:双侧原发性乳腺癌6例临床分析

乳腺癌论文:双侧原发性乳腺癌6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结果;结论应重视对一侧原发性乳腺癌术后尤其是年轻和绝经前女性患者的随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经及时、积极、合理的治疗。 【关键词】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双侧转移性乳腺癌综合治疗预后 随着乳腺癌早期诊断技术和方法的改进乳腺癌的早期 诊断率逐年提高,双侧乳腺癌发病率也呈增高趋势。由于乳腺癌治疗技术及药物治疗的进展,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逐渐延长。我院2006年2月至2010年11月共收治438例乳腺癌患者,其中双侧原发性乳腺癌6例,占同期收治乳腺癌总数的1.37%。现将其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其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4例,异时性双侧乳腺癌2例。第一癌(同时性双侧乳腺癌的“第一癌”指肿块较大的一侧)确诊时年龄36—55岁,平均年龄(43.7±11.3)岁。异时性双侧乳腺癌发病时间间隔6一13年,平均(9.5±4.5)年。第一癌绝经前4例,绝经后2例;第二癌绝经前5例,绝经

后1例。12例患者均已婚已育。均无恶性肿瘤及乳腺癌家族史。 1.2 临床分期(tnm分期):4例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中,2例一侧为iia期,一侧为i期, 2例为iv期; 2例异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中,第一癌2例分期均为ii期,第二癌一例为iia期,一例为iib期。 1.3 手术方式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中, l例未行手术治疗给予解救化疗, 2例同时行双侧改良根治术,1例行双侧保乳改良根治术。异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中,第一癌均行根治术;第二癌2例均行改良根治术;其中1例异时性乳腺癌在第一癌术后行卵巢切除去势术。 1.4 辅助治疗本组1例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予ptf 方案密集化疗4周期,术后继续pdf方案4周期。4例患者术后均予以静脉化疗,1例行解救化疗。根据患者术后病理,腋下淋巴结受累情况及复发情况予以caf、tef,bp,pf及pdf 方案化疗。 2 结果 本组6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出血、皮瓣坏死、臂丛神经损伤、上肢水肿等并发症。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至19年。2例死亡,1例为异时性双侧乳腺癌,在第二癌术后16月死亡;l例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术

乳腺癌超声诊断论文

探讨乳腺癌的超声诊断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b超诊断乳腺癌的声像图表现以及超声诊断价值。结果 50例b 超诊断的乳腺癌均经手术后追踪确诊为乳腺癌的45例,误诊5例。超声发现<1cm有5例(其中误诊2例),双腋下未见淋巴结肿大;1-2cm20例(其中误诊3例),有5例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2cm以上25例均双腋下可探到肿大的淋巴结回声,其中5例同侧锁骨上有淋巴结肿大。声像图表现边缘不规则、呈蟹足样改变、血流显示、纵横比>1,30例阻力指数>0.7,20例内部回声有微小的钙化,其准确性为90%。结论乳腺癌的声像图为低回声、边缘不规整、呈蟹足样改变、微小钙化、穿支血流、阻力指数>0.7是乳腺癌最主要的声像图表现。 [关键词] 乳腺癌;超声检查 [中图分类号] r737.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300-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ultasound in breast cancers. methods the sonographic appearances and ultrasoic characteristics of breast cancers in 50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results in the 50 breast cancer detected by ultrasound, 45 cases were confirmed diagnosed after operation, and 5 cases were misdiagnosed. the tumors ≤1 cm were in 5 cases ( of which

乳腺癌论文

乳腺癌论文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采用不同引流包扎方式的效果分析。方法对1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与同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传统的“单管引流+加压包扎”,进行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分析比较。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组和“单管引流+...... 全文: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采用不同引流包扎方式的效果分析。方法对19例女性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与同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传统的“单管引流+加压包扎”,进行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分析比较。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组和“单管引流+加压包扎”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9 1%、70 6%,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 5%和14 7%,差异有显著性(P<0 05)。结论“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能明显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较“单管引流+加压包扎”有更明显的优越性。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引流;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乳腺癌是女性乳房常见的肿瘤,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历来是外科临床的一个难题。我院普外科2006年7月—2006年10月对1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与同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的传统

“单管引流+加压包扎”的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①试验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的患者共19人,均为女性,年龄31~68岁,平均(49 6±7 8)岁,体重45~70kg,平均(53 7±8 9)kg,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和手术方式比较,均无差异(P>0 05)。 1.2方法 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组的患者在缝皮前自术区外下至腋窝顶部及术区内下至内上方胸骨旁各置橡皮引流管一根,沿途多剪几个侧孔,缝合皮肤后吸成负压,创面于腋窝、锁骨下区分别用柔软纱布填充,最后纱布垫敷盖伤口,胸带适度包扎,无须绷带和大量纱布垫加压包扎固定,术后引流管接中心负压吸收,持续负压吸引5~7d,压力-300~-500mmHg,引流量少于每日20ml后拔管,术后5 d换药。单管引流+加压包扎组的患者在缝皮前只于腋窝处旋转引流管1根,皮瓣及切口用绷带和大量纱布垫加压包扎,术后引流管接引流袋,引流量少于每日20ml后拔管,术后5 d换药。 2结果

脐尿管腺癌1例及文献复习

脐尿管腺癌1例及文献复习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7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伴有血块,无尿频、尿急、尿痛。自行口服消炎药治疗,血尿消失。2个月前再次出现肉眼血尿,就诊于我院,行泌尿系彩超未见异常,给予抗炎对症处理,血尿消失。1w前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再次就诊于我院。病程中患者无咳嗽,无发热,睡眠饮食良好,大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查体:双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上腹部未闻及血管杂音;沿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膀胱区无膨隆,触痛阴性。 辅助检查:膀胱镜检查:进镜顺利,膀胱内无残留尿液,两侧输尿管清晰可见,蠕动正常,喷尿正常。膀胱顶壁气泡处可见一直径1.5cm肿物,基地宽,表面无绒毛。于肿物处取活检送病理学检查。其余膀胱壁未见肿瘤、结石。尿道粘膜未见异常。盆腔多排CT二期增强影像所见:膀胱充盈良好,膀胱前壁见结节影,向膀胱前上方突出,最大层面大小约为1.9cm×1.8cm,均匀强化。所示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腔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前列腺不大,其内未见异常密度影。盆腔内所示肠管未见明显扩张。盆腔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见图1~图3。 手术所见:于膀胱顶前壁可触及硬性肿物,考虑为脐尿管膀胱癌肿,膀胱浆肌层与周围腹膜无明显侵犯粘连,膀胱周围未见肿大的淋巴结。用球刀切开膀胱前壁1.0cm,吸净残余尿液,沿癌肿周围切开膀胱壁,见膀胱顶前壁广基肿物,肿物呈实质性,表面无出血,肿瘤边界清,周围粘膜良好。膀胱其他部位未见肿瘤,输尿管开口清晰,正常喷尿。术后将术中切除的肿瘤组织给患者家属看过后送病理检查,患者安返病房。 病理诊断报告:中-低分化腺癌,侵及膀胱外结缔组织,切缘未见癌浸润。 2 讨论 脐尿管位于腹膜与腹横筋膜之间,即Retzius间隙内,是自膀胱顶部延伸至脐的管状结构[1]。脐尿管直径约8~10mm,可分为3层组织结构:外层为平滑肌层,中层为黏膜下组织,内为立方或过度型上皮[2]。正常胎儿发育至第4~5个月期间,膀胱下降至盆腔内,同时脐尿管腔也随之逐渐向下延伸,并渐渐退化成为细小的纤维条索,连接膀胱前穹窿与脐部,成为腹中线脐至膀胱间的韧带结构,称之为脐尿管残留物。正常情况下,脐尿管内腔应在出生前闭锁。脐尿管癌来源于成人时期持续未闭锁的内层管腔上皮。1863年,Hue and Jacquin首先报道了脐尿管癌,描述为膀胱上一种侵袭程度强的罕见肿瘤[3]。脐尿管癌发病率低,仅占成人肿瘤的0.01%,占所有膀胱肿瘤的0.17%~0.34%,多见于男性,好发于40~70 岁[4]。绝大部分发生在中线区近膀胱尖及前壁,肿瘤主体多数位于膀胱壁外,常累及膀胱壁并向腔内浸润生长。

文献检索报告 范例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文献检索报告 院(系):音乐学院 专业:音乐学 姓名:伊力帕尔.斯干旦 学号:20142301141006 新疆师范大学 2015年05月24日

一、检索课题名称:(中、英文) 中国声乐的历史发展及教育影响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impact of the Chinese vocal 二、课题分析 1、简述该课题的意义、研究的历史、现状、趋势。 随着我国国力日益增强,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以中国的声乐艺术而言,近些年来,我们的艺术团体和个人,以我们民族精彩的声乐艺术,昂首挺胸地跨入国际最高级别的艺术中心或剧场:维也纳金色大厅宋祖英独唱音乐会、吴碧霞亚洲巡回独唱音乐会、《和谐之声》谭晶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向世界各国展示我们古老悠久的文化;大众化的“中华情”栏目、“同一首歌”栏目、“梨园春”栏目(带着我国多种戏曲名角新秀,赴南美洲巡回演出)等纷纷走出国门;在各类国际声乐比赛上,也经常能看到我国的青年声乐才俊摘金夺银的好消息,还有一些歌唱家成为外国专业剧团的主角或职业演员。这些都表明了我国现代声乐艺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们不能因此盲目乐观,审视我国的声乐现状,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为严格意义上的我国现代声乐艺术教育教学体系的建立还不足百年,只有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问题所在,才能促进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 我国现代专业声乐艺术教育教学体系从上世纪20年代创立,历经近百年的发展和几代声乐家、教育家的努力,已基本形成了体系。但是我国声乐艺术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标准与方向发展得很不均衡,或者说多数院校的声乐教育者还不明确应当培养什么样的声乐人才,还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声乐艺术教育教学体系。如一些专业音乐院校研究学习西方古典音乐的师生,以能否在国际上拿奖为第一目标,以唱外国声乐作品而自傲,而对如何唱好中国声乐作品研究较少;学习民族声乐的师生,民族自信心不够足,视野不够宽,常有低人一等的感觉。非音乐院校中声乐专业学生选习西方声乐艺术的,由于种种原因,只能蜻蜓点水唱些皮毛;选学民族声乐的学生,多以当红歌星为榜样,也只能囫囵吞枣,唱个大概,深度精度都不够。现代流行歌唱艺术,还未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处于说不清和摸索的状态。传统的戏曲、民歌教育教学在现代社会发展条件下,如何继承、发展、创新,特别是如何培养年轻一代热爱民族声乐艺术,学习演唱民族声乐艺术,也存在着不足。虽然这几年相当部分的年轻人对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已开始有了喜爱的苗头,但还有教育体系的问题,也有宣传导向的问题。如果自己民族的下一代都不喜爱自己民族声乐艺术的传统,走向世界肯定是空话。

文献检索课程论文范文1

“案例教学”在现代文献检索课中的应用 Abstract:a literature search was the students must master a skill,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 technology,the teaching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course facing many new challenges.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case teaching"in the course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in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摘要:文献检索是大学生们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随着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文献检索课的教学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文章主要探讨了“案例教学”在文献检索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文献检索教学改革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以介绍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的查找方法和技巧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获取信息文献、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科研、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服务。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的信息技术、网络信息资源、电子出版物的大量涌现,对读者自如地检索和利用各种(载体)文献信息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积极探索文献检索课教学新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检索信息、获取文献的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1 教学改革的意义 以往的文献检索教学方式,主要采取逐个讲解文献数据库,向学生灌输具体的检索方法及检索技巧。相对来说这是一种比较枯燥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缺乏信息意识和学习兴趣。随着通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专业文献数据库越来越多,已经无法也没有必要像以前那样对数据库进行逐个逐个地讲解[1];另外,信息爆炸和信息饥饿之间的矛盾要求学生具有更高的信息筛选能力。所以,现代文献检索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掌握一定的信息筛选和分析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信息素质的人,能有效地查寻、评价和利用信息,并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据此,现有的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革,目的就是为了把枯燥的教学内容用更加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从而最终提高学生文献检索和利用的能力。笔者结合对本校商学院学生的文献检索教学工作,不

脐尿管癌的诊治

脐尿管癌的诊治(附文献复习) 张伟陆晓哲王安喜 摘要目的:探讨脐尿管癌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例脐尿管癌患者临床诊治经验并回顾性分析国内外文献报道46例脐尿管癌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行扩大部分切除术23例(其中术后辅助化疗、放疗16例,5年生存率37.5%;单纯手术切除7例,5年生存率28.5%),行根治性全切术20例(其中术后辅助化疗、放疗3例,5年生存率为0%,单纯手术治疗17例5年生存率为0%,),单纯放疗、化疗5例(5年生存率为0%)。结论:脐尿管癌发病位置隐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耻骨上肿块、血尿、尿频和尿中有黏液。术前诊断困难,CT、膀胱镜是具有较高价值的诊断方法;B超引导下穿刺可得出组织学诊断;治疗方法主要是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本病预后很差,临床分期与预后密切相关,放、化疗及免疫治疗效果均不确定,联合多种治疗模式有望提高远期生存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选择脐尿管癌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46例,其中男34例,女12例,年龄29-86岁,平均54岁。临床表现:无痛间歇肉眼血尿伴膀胱刺激症状28例,尿中有黏液的12例,耻骨上肿物的12例,脐下包块并伴有溢液的2例;其中行膀胱镜检查的44例,发现膀胱顶部肿物的40例,其中肿物呈菜花样的20例,溃疡型16例,广基乳头型4例;白色絮状物附着的12例;B超检查发现46例均提示膀胱顶部与腹壁间有非均质性肿块,边缘不规整;CT提示肿块未予脐尿管部位,压迫膀胱,于膀胱界限不清者42例,肿块前缘侵及腹壁者14例,肿块内有钙化斑点者14例,肿块可强化者35例; 1.2 方法 a.行单纯扩大部分切除术治疗;b.行扩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术后给予辅助化疗、放疗或免疫治疗;c.行单纯根治性全切术治疗;d. 根治性全切术,术后给予辅助化疗、放疗或免疫治疗;e.单纯放疗、化疗或免疫治疗。最常用的化疗或辅助化疗方案主要为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顺铂和阿霉素为主的联合化疗;而免疫治疗方案通常为白介素-2、干扰素治疗; 2 结果 根据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行扩大部分切除术23例(其中术后辅助化疗、放疗16例,5年生存率37.5%;单纯手术切除7例,5年生存率28.5%),行根治性全切术20例(其中术后辅助化疗、放疗3例,5年生存率为0%,单纯手术治疗17例5年生存率为0%,),单纯放疗、化疗5例(5年生存率为0%)。根据患者随访 3讨论 3.1 发病基础脐尿管是膀胱顶部和脐部之间的胚胎期结构,在Retzius间隙内经腹横筋膜和腹膜之间穿过,胎儿出生后逐渐退化成为一条从脐部连到膀胱顶端的纤维索。脐尿管长约5-6cm,分为三段,即膀胱黏膜内段、膀胱肌层壁内段与膀胱上段。当脐尿管未闭锁时其组织学结构分为黏膜层、黏膜下结缔组织层和平滑肌层。若出生后脐尿管未闭锁,则可发生脐尿管瘘、脐尿管囊肿及脐尿管肿瘤等。脐尿管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在膀胱内或近膀胱的脐尿管端,男性多于女性,50-70岁高发。组织学上绝大多数为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鳞癌、移行细胞癌,未分化癌少见。发病机制可能与上皮增生及内覆移行上皮腺性化生[1]有关。 3.2 诊断脐尿管癌的临床表现与其位置有关,位于脐尿管远端的肿瘤压迫膀胱,穿破膀胱后有血尿,感染后有膀胱刺激症状;位于脐尿管中段或侵犯腹壁的肿瘤可在下腹部触及肿块;位于脐尿管近端的肿瘤破溃后自脐流出黏液性或血性液体。但肿瘤早期局限于膀胱壁层或脐尿管内,常无特殊症状与体征;Henly[4提出了脐尿管癌的诊断标准:(1)肿瘤位于膀胱

文献检索案例

学科问题: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 检索文献:张正东:《论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道路》,《张正东英语教育自选集》 2007年 左涣琪:《外语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高嘉:《浅析中国英语教育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科技信息》2012 年第6期 庞红梅:《中国英语教育发展趋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第 3期 刘道义,龚亚夫:《中国英语教育发展:回溯与展望(M)》中国人民 出版社,2001年 阅读笔记: 篇章一:张正东:《论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道路》,《张正东英语教育 自选集》2007年 研究对象: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主要是大、中、小学生) 研究范围:中国国内 研究问题:依赖“西方中心思想”,发展不出中国的特点; 自上而下的大一统文化,束缚了自由思考; 计划经济的的划一要求,缺失地区层次差异考虑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文中各处不时参考和引用一些文献书籍中 的观点和论证来推理和充实自己观点) 比较研究法(文中有大量的中外对比,体现了比较研究 的精髓。) 经验总结法(文中介绍了美国和韩国的英语学习,得出 外语教学途径本身并无现金落后之分。)主要观点:针对我国英语教育现状和已存在的问题从以下三点着手, 寻求改进之道: 1.作好语言定位和目标分层; 2.英语教学内容回归英语; 3.英语教学途径多元化。 篇章二:庞红梅:《中国英语教育发展趋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1年第3期 研究对象:英语教学 研究范围:中国国内 研究问题:中国英语教育发展趋势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教学大纲的分析来阐明观点) 调查研究法(引用大量例证分析) 主要观点:目前的中国英语教育成现了以下趋势: 1. 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的重要性得到了加强; 2. 英语教学目标发生了变化; 3. 英语考试方法的改革;

文献检索课程报告--参考案例

成都理工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14学年第二学期 《文献检索》课程报告 班级: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检索课题及其意义:(10分) 1.课题名称:《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2.希望通过检索解决的问题: 1)进一步了解近年来中国和世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2)根据检索资料的搜集整理,统观全局,较全面深入地分析造成当今毕业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 3)对于这一现状,政府,学校所采取的相关政策,以及社会的反应; 4)大学生自己对此的态度想法; 5)即将毕业的大四生应该如何面对这一切; 6)增长检索经验,了解检索的一些重要方法(尤其是网络检索)和技巧。 二、使用我校电子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信息:(40分) 1. 期刊检索: 选用数据库名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20分) 检索方式:高级检索 检索范围:全部期刊 起止年代:2008-2014 检索条件:(题名或关键词=毕业生)*(题名或关键词=就业)*全部期刊*年=2008-2014 检索结果:检中5928 条 相关文章1: 题名: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作者:李雄刘山川 刊名:《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10期页码:119-123 关键词:不平等就业择业观就业制度就业能力就业服务 文章内容摘要: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当前人力资源市场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本质原因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市场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并发挥有效作用,不平等就业是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要障碍。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应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围绕供给、需求、匹配三个关键环节,着重解决如下问题:大学毕业生应当树立为祖国的富强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确立正确的劳动观和择业观,政府应当深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继续扩大用工需求,推进以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为核心任务的高等教育改甍,增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备的匹配性。 相关文章2: 题名: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作者:赵蓓 刊名:《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10年17期起止页码:35-38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扩大招生规模大学毕业生人才资源切身利益高等教育普通高校

乳腺癌论文

乳腺癌论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乳腺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 姜燕 摘要:[目的]为了促进乳腺癌病人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方法]术后对218例乳腺癌手术病人及早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结果]179例病人患侧上肢功能完全恢复,32例可以生活自理,总有效率为%。[结论]手术后及早对患侧上肢进行系统规范的功能锻炼,可促进肢体尽早恢复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功能锻炼;方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乳腺癌根治术对病人患侧上肢的组织结构破坏严重,常常导致患肢功能活动受限,肩部僵硬,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早期规范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促进肢体恢复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我们自2007年6月起对乳腺癌手术后病人进行系统规范的功能锻炼,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7年6月—2009年5月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的病人共218例,均为女性,年龄30~74岁,平均岁;左侧乳腺癌123例,右侧乳腺癌95例;手术方式:乳腺癌根治术13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1例。 2 方法 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当被确诊为乳腺癌后,病人对形体改变常表现出焦虑、忧虑、沮丧等不良情绪,担心切除一侧乳房会影响工作和操持家

务,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病情及情绪,以文明、普通、大众化的语言、丰富的知识与病人交流,加强心理疏导,解除思想顾虑,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去配合医务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使之早日恢复正常功能。 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方法 2.2.1 术后病人取平卧位6小时,将患侧上肢屈臂过肩内收位,腋下垫纱垫,胸帯加压包扎。将枕头置于患侧肩下、胸壁及上臂下,其支持作用。6小时后病人可取半卧位或半坐位,保持肩关节处于内收位制动3天,避免外展上臂。 2.2.2 一般在术后第一、二天即可开始做前臂、肘关节屈伸运动及掌握的动作,如伸屈手指、翻转手掌、握拳、屈腕和屈肘等动作。每天约5—6次。 2.2.3 术后第三、四天患侧上肢前臂做前后、左右、上下摆动,但不宜长时间下垂。每天约3—5次。 2.2.4 术后第五天,解除胸带包扎后,可用健侧手托起患侧肘部慢慢向前上方抬举,使之超过头部,尽可能伸直。每天2—4次。 2.2.5 术后第六天可用患肢的手指顺着墙渐渐向上滑行,逐渐提高,俗称爬墙或爬杆,每天3—4次。 2.2.6 术后第七至十天,使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做梳头动作,先同侧,再逐渐至对侧,以摸到对侧耳廓为止。每天3—4次。

乳腺癌论文

乳腺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 姜燕 摘要:[目的]为了促进乳腺癌病人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方法]术后对218例乳腺癌手术病人及早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结果]179例病人患侧上肢功能完全恢复,32例可以生活自理,总有效率为96.8%。[结论]手术后及早对患侧上肢进行系统规范的功能锻炼,可促进肢体尽早恢复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功能锻炼;方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乳腺癌根治术对病人患侧上肢的组织结构破坏严重,常常导致患肢功能活动受限,肩部僵硬,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早期规范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促进肢体恢复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我们自2007年6月起对乳腺癌手术后病人进行系统规范的功能锻炼,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7年6月—2009年5月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的病人共218例,均为女性,年龄30~74岁,平均50.6岁;左侧乳腺癌123例,右侧乳腺癌95例;手术方式:乳腺癌根治术13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1例。 2 方法 2.1 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当被确诊为乳腺癌后,病人对形体改变常表现出焦虑、忧虑、沮丧等不良情绪,担心切除一侧乳房会影响工作和操持家务,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病情及情绪,以文明、普通、大众化的语言、丰富的知识与病人交流,加强心理疏导,解除思想顾虑,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去配合医务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使之早日恢复正常功能。 2.2 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方法 2.2.1 术后病人取平卧位6小时,将患侧上肢屈臂过肩内收位,腋下垫纱垫,胸帯加压包扎。将枕头置于患侧肩下、胸壁及上臂下,其支持作用。6小时后病人可取半卧位或半坐位,保持肩关节处于内收位制动3天,避免外展上臂。 2.2.2 一般在术后第一、二天即可开始做前臂、肘关节屈伸运动及掌握的动作,如伸屈手指、翻转手掌、握拳、屈腕和屈肘等动作。每天约5—6次。 2.2.3 术后第三、四天患侧上肢前臂做前后、左右、上下摆动,但不宜长时间下垂。每天约3—5次。 2.2.4 术后第五天,解除胸带包扎后,可用健侧手托起患侧肘部慢慢向前上方抬举,使之超过头部,尽可能伸直。每天2—4次。 2.2.5 术后第六天可用患肢的手指顺着墙渐渐向上滑行,逐渐提高,俗称爬墙或爬杆,每天3—4次。 2.2.6 术后第七至十天,使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做梳头动作,先同侧,再逐渐至对侧,以摸到对侧耳廓为止。每天3—4次。 2.2.7 手术第十天左右拆线,可根据体力、伤口愈合情况,以肩关节为轴心用患肢逐渐做上肢抬举、旋转、外展等各种运动。注意幅度不宜过大,需循序渐进。每天3—4次。 2.2.8 术后第13~14天练习患侧手掌至颈后,开始时低头位,逐渐达到抬头挺胸,即患肢内收、外展、内施、外施、向前抬高伸展,逐渐上举等活动。 2.2.9 术后第15~30天行吊环运动,经上肢抬高上举,肘关节伸直并以肩关节为中心做前

脐尿管癌简介翻译

脐尿管癌简介翻译 泛瑞翻译 原文: Urachal carcinoma is a rare non-urothelial carcinoma frequently involving the bladder at the dome or elsewhere along its midline. There are many notable differences from more traditional urothelial tumors, including the presence of an adenocarcinomatous histology with frequent mucinous or signet ring cell features, and for their occurrence in a much younger patient population. The median age of diagnosis in most series ranges from 47–56 years of age, with a fairly even distribution between genders. With estimates that it constitutes less than 1% of all bladder tumors, the currently published literature on urachal cancer remains quite limited. However, there is increasing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use of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with 5-fluorouracil and cisplatin in the treatment for these tumors, and for surgical guidelines recommending en-bloc resection of the urachal ligament with the umbilicus and bladder as a means of controlling the urachal ligament, the site from which these tumors arise. 译文: 脐尿管腺癌是一种罕见的非尿路上皮癌,常沿膀胱中线累及膀胱顶或其他部位。与传统尿路上皮肿瘤相比,该疾病有很多显著特征,如存在粘蛋白或印戒细胞的腺癌组织,以及发病人群更为年轻等。诊断的年龄中位数,大多数在47-56岁,分布与性别无关。据估计,该病占所有膀胱肿瘤的比例不足1% ,当前发表的脐尿管癌相关文献仍非常有限。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使用5氟尿嘧啶+顺铂联合化疗治疗这类肿瘤。手术方面,推荐脐尿管韧带整体切除(多数情况下脐尿管癌源自脐尿管韧带)。

乳腺癌的护理论文

浅谈乳腺癌的护理 乳腺癌,有名的红颜杀手。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发病年龄在40-60岁居多。什么是乳腺癌?临床以乳腺肿块为主要表现。具有发病率高,颇具侵袭性,但病程进展缓慢。自然生存期长等特点。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我们通过对40例乳腺癌病人的系统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40例乳腺癌患者都是采用手术结合化疗,因此术前,术后以及心理护理极其重要。 1.术前护理: 1.1 提供多方面的生活护理 ①指导病人进食高营养、易消化食物,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增加病人的食欲,以满足机体营养的需要,并储备能量,达到耐受手术的目的。 ②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1.2 术前准备工作 ①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做好病人思想工作并使其理解手术可能造成胸部外形改变及上肢功能受限。合并妊娠者,应劝其中止妊娠,哺乳期者应立即断乳。 ②术前作好常规准备,包括内脏功能检查及皮肤准备。术前患者的心理对手术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心理护理十分重要。由于病人及家属均担心手术效果,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并给予帮助。对了解病情者要向其介绍有关乳腺癌的治疗进展及成活率方面的信息和有关疾病与手术知识,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改善病人不良的情绪,保证休息与睡眠,使机体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必要时可以根据医嘱予以安定。 2术后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病人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及静脉复合麻醉下施行手术,术毕回病房后应给予平卧位,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病人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避免或减轻术侧肢体水肿。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早期局部用负压吸引或胸带包扎、沙袋加压以助皮片附着,避免皮下积血、积液。注意负压引流是否通畅及术侧肢端血运。 2.2 防止术侧肢体发生水肿和功能障碍。避免在术侧肢体上行静脉穿刺,并适当抬高。术后3天开始帮助病人活动上肢,先由肘部开始逐渐扩展到肩部。锻炼方法为自己进餐、梳头、洗脸及手指爬墙活动,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2.3 加强心理护理。由于乳腺癌术后影响病人的形体美,因此多数病人情绪极其低落,表现出烦躁、自卑,甚至缺乏治疗信心。护士除应主动与病人沟通并得到病人的充分信任外,还应尽可能采用她们最容易接受的实施方式,勤巡视、多交谈,介绍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宣教化疗和放疗的不良反应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2.4 协助生活护理。术后病人卧床期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责任护士应依照Orem的自理模式给予完全帮助、部分协助、支持教育等不同方式护理,满足其自理需要。 2.5 饮食护理。术后病人的饮食相当重要,除需增加热量外,还应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以促进组织生长及伤口愈合。 2.6加强患侧上肢功能锻炼 第一阶段:术后24小时开始,指导病人做伸指握拳动作,以活动腕关节。每日4次,每次做10下。 第二阶段:术后2~3天,做前臂伸屈运动,坐位练习屈肘、屈腕。每日4次,每次做10下。

文献检索实例

一检索课题概况 (一)检索课题名称(中英文)(说明:检索课题名称结合自己专业自拟) ARCH模型在金融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 The ARCH model that is applied in the financial time series (二)课题简介及总体检索思路 简单介绍对本检索课题背景、目的、意义及检索思路(如根据检索需求准备利用哪些数据库或网络检索工具完成课题检索)。 所谓ARCH模型,就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粗略地说,该模型将当前一切可利用信息作为条件,并采用某种自回归形式来刻划方差的变异,对于一个时间序列而言,在不同时刻可利用的信息不同,而相应的条件方差也不同,利用ARCH 模型,可以刻划出随时间而变异的条件方差。 将ARCH模型作为一种度量金融时间序列数据波动性 的有效工具,并应用于与波动性有关广泛研究领域。包括政策研究、理论命题检验、季节性分析等方面。 ARCH模型能准确地模拟时间序列变量的波动性的变化,它在金融工程学的实证研究中应用广泛,使人们能更加准确地把握风险(波动性),尤其是应用在风险价值(Value at Risk)理论中,在华尔街是尽人皆知的工具。 本课题将首先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资讯的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进行检索了解国内对ARCH模型研究情况;再利用EBSCO-Host 和

Springer-Book 电子期刊两个外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了解ARCH模型的研究情况;最后利用Google 和Baidu 进行相关搜索,了解有关信息 二检索过程记录该部分为综合检索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对所选用的数据库、检索年限、检索词、检索策略(即逻辑检索表达式)以及检索结果等的记录。 1、潘省初. 计量经济学中级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唐国兴. 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和模型[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 3.张世英, 许启发, 周红.金融时间序列分析[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 Ruey S.Tsay.金融时间序列分析[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5. 张世英, 樊智.协整理论与波动模型:金融时间序列分析及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一)检索馆藏书目的情况 (围绕课题查找本校图书馆的相关藏书,如词典、年鉴、最新教科书以及相关的新书进展等,依次列出所参考的书目信息。参考书目格式为:作者.书名.地点:出版社,年份。如:焦玉英.信息检索进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杜建卫,王若鹏.数学建模基础案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李德宜,李明.数学建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严喜祖,宋中民,毕春加.数学建模及其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许洪范.数学建模教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徐全智,杨晋浩. 数学建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周义仓, 赫孝良.数学建模实验[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膀胱癌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膀胱癌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膀胱癌这个病,给患者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有的患者没能在一开始就发现此病,而且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让病情变的一发不可控制。那么,膀胱癌晚期死亡前的征兆是什么呢,下面就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膀胱癌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1.尿流梗阻症状:肿瘤较大、膀胱颈部位的肿瘤及血块堵塞均可引起排尿不畅甚至尿潴留。肿瘤浸润输尿管口可引起上尿路梗阻,出现腰痛、肾积水和肾功能损害。 2.晚期肿瘤表现:晚期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器官或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时导致膀胱区疼痛、尿道阴道瘘(阴道瘘【译】:是指生殖器官与泌尿系统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表现为漏尿。)、下肢水肿等相应症状,远处转移时也可出现转移器官功能受损、骨痛及恶液质等表现。 3.肿瘤较大时,采用阴道或直肠双合触诊可扪及包块:但该方法不够精确,加上双合触诊未必能检查到膀胱所有部位,松弛不佳的腹壁更是难以检查清楚,近年随着影像学的进步,此项检查已少用。 4.血尿:无痛性肉眼血尿是最常见的症状,有80%以上的病人可以出现,其中17%者血尿严重,但也有15%者可能开始仅有镜下血尿。血尿多为全程,间歇性发作,也可表现为初始血尿或终末血尿,部分病人可排出血块或腐肉样组织。血尿持续的时间,出血量与肿瘤恶性程度、分期、大小、数目、范围、形态有一定关系,但不一定成正比。原位癌常表现为镜下血尿,膀胱脐尿管癌血尿可以不明显。非尿路上皮来源的膀胱肿瘤如果病变没有穿透膀胱粘膜,可以没有血尿。 5.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约占10%,与广泛分布的原位癌和浸润性膀胱癌有关,尤其病变位于膀胱三角区时。故长期不能痊愈的“膀胱炎”应警惕膀胱癌可能,尤其是原位癌。 膀胱癌晚期死亡前的征兆?在感觉到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就要及时的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有效的治疗,千万不能总是耽误着,尤其是对于膀胱癌患者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大家要积极的了解上述这些症状,如果自己真的有这些表现的话,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去看医生。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cf17658920.html,/pga/2015/0814/228951.html

浅谈乳腺癌的预防(一)

浅谈乳腺癌的预防(一) 【论文关键词】乳腺癌;预防 【论文摘要】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一级预防是重点,主要复习乳腺癌的预防措施,包括基因检测、饮食调控、改变生活方式及化学药物预防,如三苯氧胺、雷洛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和灭活剂等。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女性一生中患乳腺癌的可能性约为10%,是女性目前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从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以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各国均是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国妇女发病的高峰年龄较美国提前10年,发病年龄提前这一特点无疑将对社会生产力及家庭造成更大的危害1]。根据流行病病因学的特点乳腺癌最合理最有希望的应是预防。一级预防是去除已经确定的危险因素,二级预防是及早诊治乳腺癌,重点应放在一级预防。 1基因检测 检测易感基因可以增加对乳腺癌发病机理的认识,并提供更多的预防措施。BRCA1或2是乳腺癌的易感基因,其具有肿瘤抑制基因的许多特点,当突变型等位基因伴有野生型同类等位基因丢失或者灭活时,肿瘤就产生了。在亲属中有乳腺癌病史者,将增加患乳腺癌的相对危险度,特别是在一级直系亲属中(母亲、女儿、妹妹)有1人或者1人以上患乳腺癌者,乳腺癌的发生率可增加1~3倍。因此对具有BCRA1或2阳性的家族史患者要进一步随访检查,必要时实与手术可能会减少乳腺癌的发生2]。 2合理饮食及良好的生活方式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乳腺癌的死亡率与地区人群的人均年脂肪含量关系密切,高脂饮食可使乳腺癌的发病率增加。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将绝经期前摄入蔬菜和纤维最多的妇女与那些摄入最少的妇女作比较,结果发现前者患乳腺癌的可能性仅为后者的一半。研究还发现,饮食红色肉如牛、羊肉等对乳腺癌的发病有促进作用,水果、蔬菜类等低脂肪高纤维食品,由于能降低血中雌激素的水平,所以具有预防乳腺癌的作用。因此要使饮食结构合理化,如减少热量的摄入,降低脂肪的摄入,多食蔬菜、水果等高纤维素的食物及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均 有利于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超重、肥胖及成年期体重变化对乳腺癌尤其是绝经后乳腺癌的发生有显著影响,目前认为这种联系机制与游离雌激素水平有关。据研究上身肥胖者以脂肪细胞肥大为主,下身肥胖则以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多为主,前者易于减重而后者相对较难。超重和肥胖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加以控制的,因此通过控制体质量及体育活动,可有效地减少腹部脂肪而控制上身肥胖,控制成年期过度增重,从而有效地预防乳腺癌的发生3]。 有调查显示,年轻时爱运动的女性中年以后较少患乳腺癌,与不运动的女性相比,适当有规律的运动可使乳腺癌的患病减少一半。此外饮酒也是危险因素之一,饮酒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很高,而这种危险性同饮酒量直接有关。还有许多研究显示吸烟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明显高于不吸烟的妇女,有报道在吸烟妇女非哺乳期的乳液中存在诱发乳腺癌辅助物质。因此戒烟、戒酒、适当运动等均有利于降低乳腺癌的发病。同时乳腺癌还与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相关,而哺乳是保护因素,所以要积极倡导母乳喂养4]。 3化学药物预防 化学药物预防是指应用天然的或合成的化学制剂以抑制癌前病变转化成浸润性癌。其基本概念是根据肿瘤侵袭前期可逆性的理论,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控剂(SERM)三苯氧胺。雷洛昔芬(raloxifene)是第二个SERM。芳香化酶抑制剂和灭活剂,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和黄体素激素同类物的应用尚未成熟。视黄醇的作用有限,但不良反应可耐受5]。 3.1三苯氧胺三苯氧胺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非甾类抗雌激素制剂,竞争性抑制雌激素结合而阻断雌激素受体,已普遍用于浸润性和非浸润性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也用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