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

试论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
试论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

试论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

摘要: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对经济学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对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要求。由于长期以来国际经济学教学质量不高论文通过分析国际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模式改革的途径从而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经济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关键词: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双语教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往来越来越为密切在人才的选择上对经济学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目前在高等院校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必修课程之一。随着各国经济关系交往的频繁国际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也跟着日益提高。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研究对象是国济经济关系。它运用一般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国际货物、服务、资产等交易及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其内容丰富牵涉到的数量关系及数学模型占有相当比重。可见国际经济学是门理论性较强有一定难度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依然采取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将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更不利于培养适

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经济类专业人才。因此探索与国际经济学内容和体系相联系的、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对提高国际经济学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国际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有重要意义对于培养高层次的经济类应用型国际化人才促进经济乃至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国际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在国际经济学课程中数学模型和逻辑分析较多。其主要运用抽象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假设前提条件排除干扰因素创造一个纯粹的理论分析框架。而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在高等数学方面相对薄弱特别是对逻辑推导、图示、公式、数学证明更不易于接受难以将这些模型公式与经济涵义相联系故然对理解其理论模型的经济意义更是难上加难。而高校中的大部分国际经济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依赖教材过于注重基本理论、模型及数学方法的讲解忽视了国际经济理论与现实的国际经济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造成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使学生有学不会的感觉以致于出现厌学的情况。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不知道学习这门课程到底有什么用处对于用理论去分析国际经济问题更是无从入手。另外许多高校对教师考核的目标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二是教学的科研成果。对于实践教学方面根本不属于考核范围。正是由于院系方面对实践教学方式的忽视使授课教师也缺乏实践教学的动力和压力最终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二)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经济学专业和

国际贸易专业都隶属于应用经济学门类。随着国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于经济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国际贸易专业是涉外经济专业不仅要求在国际经济方面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要求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这就要求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经营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人员会经常与国外客户沟通联络会经常使用英语专业术语。而如今大部分高校在培养国际贸易人才时依然是“黑板加粉笔”满堂灌的中式教学方式忽略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三)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包括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陈旧、结构不合理是很难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的。美国大学就特别重视核心课程设置比如康奈尔大学每年都要对课程设置(包括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与要求等)都要进行修改。目前康奈尔大学经济系的新生入学以后首先要求必修三门课程即“初级微观经济学”、“初级宏观经济学”和“高等数学”。其后再修八门课程这八门课程中包括三门必修课程即“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另外五门可由学生按学校规定的范围选择课程。可见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对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案例教学不仅是实践教学内容也可以说属于课程设置的内容部分高校教师在授课时“照本宣科”不能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就做不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缺乏兴趣。

《国际经济学》课程标准

《国际经济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课程代码:H0201114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 标准学时:56 课程类型:理论课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它是国家教育部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与其关系较大的学科和课程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国际经济学》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它主要探讨各国之间商品、服务的交换和国际间资本、劳动力的流动的动因和影响,以及各种国际交易活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问题。在内容体系上,国际经济学包括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这两大部分在名称上通常又分别被称为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那些日后将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学生,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发那个的宏观经济均衡、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理论联系实际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强调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这是《国际经济学》课程一贯坚持的教学理念和特色。《国际经济学》不拘泥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纯理论分析,而且一直关注国际经济的新现象、新问题,积极探讨国际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对策,特别是要求将西方经济理论与我国对外开放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中国案例来阐释相关理论,如人民币汇率变动、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中美贸易摩擦、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等,这些案例使得《国际经济学》课程具有更强的活力。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1. 完善体系,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 本课程标准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它们分别阐述该门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注的设计思路;课程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内容说明和内容标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材编写建议。 2. 设计依据与原则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依据: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以学生求知需求为导向,改变“以本为本”的教学现象,以“现实经济案例”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学术性、前沿性和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学术兴趣和科学精神;注重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本课程标准应以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经管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能力为依据,遵

(19号)浅谈新课程形势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正文: 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活动,教和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服务,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相一致。因此,教学方式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模板,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师教学方式的缩影。 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我市课改的逐步深入,当我们走进用新理念打造出来的新课堂,会深深地体验到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师生的角色正在发生大转变,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在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并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学生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使课堂更具有了民主性、开放性,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得更为丰富而个性飞扬,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学习习惯得到了真正的培养;课堂效率普遍提高,正向高效课堂迈进。 一、新课程倡导师生以一种全新的角色参与到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中。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由原来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建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为师生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已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或讨论时,教师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教师应给学生思想上的支持与鼓舞,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 1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任洲鸿执笔人:梁军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经济学院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 课程编号:202005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Economic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72 实验学时:0 学分:4 开设专业:经济学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能够分析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国际经济关系基本现象,掌握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并为深入学习其它经济学课程打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 2.系统理解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国际经济活动的经济学动因与影响,以及各种国际经济政策的经济效应。 3.对当代我国的涉外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其它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国际经济学概述 本章为国际经济学的概述部分,主要介绍国际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国际经济理论的基本发展脉络及本书的基本框架设计。

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特征 第二节国际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 第三节本书的基本框架 1.基本要求 了解国际经济学的相关概念,掌握国际经济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2.本章重点:国际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3.本章难点:国际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推动因素。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本章在介绍古典贸易理论演变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及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 第一节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第二节李嘉图模型 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 1.基本要求:理解古典贸易理论的各种学说和观点,了解各种学说的不足和贡献,能够科学的对古典贸易理论的各种学说进行比较。 2.本章重点: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3.本章难点:掌握比较优势概念的内涵,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活动。 第三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本章重点分析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础——要素禀赋理论,并介绍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和验证。 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 第二节要素禀赋理论的推论与拓展 第三节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 1.基本要求:了解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等概念,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能够运用要素禀赋理论及其推论分析当前国际贸易现象及其利益所在。 2.本章重点:要素禀赋理论的论述及其拓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3.本章难点:要素禀赋论的核心理论与里昂惕夫之谜的理论解释。 第四章新贸易理论 本章主要介绍新贸易理论的几种重要模型: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贸易模型、基于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基于寡头垄断的产业内贸易模型,着重分析产业内贸易的动因和影响。 第一节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贸易理论 第二节基于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理论

高校国际化的十个误区-中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中国高校国际化的十个指标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各个高校都在探索培养国际化的有效路径。但必须看 到,这是一个需要长期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需要对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本文列出目前高校国际化的十个指标,希望能够引起有关人士的注意。 【关键词】高校国际化,误区与对策,西方文化,中国文化。 【作者简介】赖铮(1966---),男,福建明溪人,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厦门理工学院外语系副主任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国际化,英语教育 一、前言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十六章关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指出: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其中,“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是手段,“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是目标,“国际视野、国际规则和参与事务”是对国际化人才在理念、经验和能力方面的三个要求。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学飞教授列举了有关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同解读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属的国际大学联合会(IAU)给出的定义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关键词是“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与氛围”。 台湾交通大学戴晓霞认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应包含:学生的国际化,招收外国学生或本国学生前往他国就读,包括长期和短期停留,前者多为了取得学位/证书,后者多属于交换或游学性质,主要在获得文化经验和语言能力;教师的国际化,包括教师的短期访问和外籍教师的征聘;课程的国际化,扩大课程的国际视野,将全球化及相关问题作为课程探讨的主题,开设关于其他文化和语言的课程;研究的国际化,透过研讨会、期刊及书籍等交换和推广研究成果。 综合以上研究,一所高校的国际化应该体现为以下十个特征: *本文为全国教育“十二五”规划---的部分研究成果。

浅析刑法学教学方法

浅析刑法学教学方法 为您整理了浅析刑法学教学方法,希望和您一起探讨! 刑法学是高等学校法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一向在法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开设法学专业的各高等院校均十分重视刑法学的教学,力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刑法学的教学质量。根据国家教委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刑法学课程一共6学分,这在法学专业课程设置中是学分最多的。一般的法学院系开设刑法课程都历时一学年,将刑法总论和刑法各论分成上下两学期分别进行讲授。在国家司法考试中,刑法学的内容也占有相当大的分值。以上无不说明刑法学在法学教育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的刑法学教学方法一般是以课堂讲授式教学为主,辅以模拟法庭、案例教学等方式,个别院校还开设了刑事法律诊所,进行诊所教学,作为刑法学教学的必要补足。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法学院系要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因此,对于人才培养目标,也就是培养哪一种类型的人才,必须要有合理的定位。从目前法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能够到司法机关工作的毕竟只是少数,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当前很多法学院系的培养目标。而刑法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在刑法学的教学中,要突破以往以讲授式教学为主的格局,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刑法学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当前在刑法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忽视实践教学环节。纯灌输式、说教式的讲授式教学法往往在刑法学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讨论式教学采用较少或者有些教师嫌麻烦干脆弃之不用。这样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教学方式过于呆板,难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司法实务操作能力,将来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刑法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刑法学知识体系掌握不够。一些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是上课听老师讲,记笔记,下课之后看教材复习。虽然刑法学课程一般都历时一学年,但其体系与理论内容都十分庞杂,课时还是远远不够的。例如,讲到刑法各论时,一般教师的做法都只能选取其中的一些重点罪名进行讲授,有些罪名因课时原因几乎根本无法涉及。况且,自我国1997年刑法典颁布之后,到现在已经有八个修正案,加入了若干罪名;与此同时为了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能够具体操作,还出台了若干司法解释。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刑法典做到了与时俱进,而刑法学教学推陈出新的步伐却相对

浅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浅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就如何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面对课堂,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实效、高效,如何使物理课堂生活化,如何使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阵地,如何创设开放平等实效的课堂,是每个物理教师面临的问题。本文从研究“三步骤”教学模式的形成“三步骤”教学模式的实施,“三步骤”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初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标签:实效性学生教师 我们面对课堂,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实效、高效,是每一个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普遍存在着很多“虚假现象”,甚至于一些公开课也是“作秀”的产物,如交往的形式化、合作的固定化、课堂的垄断化、问题的单一化、媒体的滥用等。我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提高课堂实效性的路子,大胆地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在吸取了众多兄弟学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我校的实际学情,进行了“三步骤”教学法。现结合实践对“三步骤”教学法作具体阐述。 一、“三步骤”教学模式的形成 “三步骤”教学模式是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理论为模板,结合我校初中课堂教学的实际构建的一种教学模式。“导三步骤”教学模式的提出,不知凝聚了我校教师多少个不眠之夜。通过不断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地各地走访,学习各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地收集整理资料;不断地听课评课,掌握一线教师的教学情况;不断地交流、探讨、构思适合我们初中阶段的教学模式;不断地进行试验、修改、推行;不断地在别人的批评、指导中逐渐完善。下面我就把这一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给大家介绍介绍。 二、“三步骤”教学模式的实施 导、学、练三大模块不是课堂教学的具体流程,也不是教学过程的先后顺序,而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练的原则和方法,做到导中有学,学中有导,学练结合。 1.导 导就是对学习过程的引导和指导,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引导和指导,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过程遇到的疑惑和困难,进而完成学习目标。那么我们平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引导。 1.1导兴趣:教师要有目的的运用各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热情。如在课堂上我们要想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

《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问题与建议

2013年第12期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Popular Science 随着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间的资金流动,以及跨 国投资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 更加紧密。因此,在经济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际经济 学课程也越来越受到各学校的重视。《国际经济学》课程是经济类 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础之上,研究 各国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经济学科分支,在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 地位。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各国经济 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能力不断加深,国际经济发展的态势使每个 企业都成为国际经济运行中的一分子,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现 代国际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规范,培养提高学生的现代国际 经济思维能力,了解国际经济理论前沿发展,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 经济学“实用性”的理论知识和国际视野的全能型人才,是开设国 际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因此,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更加需 要教师多思考多分析,能够找出一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教学方 法。国际经济学的学习对加深国际经济联系、了解国际经济发展的 一般性背景和基础,对指导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 意义。 一、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方法1.回顾基础知识点,注重教学衔接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这些经济学类专业的基础学科是国际经济学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计划中都安排在国际经济学之前,但学生实际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再加上受应试教育这 一传统思维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将所学的理论同经 济发展实际联系起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致使专业基础不够牢 固。而这势必会影响到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学生的专 业素养。因此,在开始进行国际经济学课程之前,对于学生已经修 过的课程的知识点要加以回顾,以体现学科之间的承接性和过渡 性,并不断帮助学生去认知整个经济学知识体系。2.案例教学国际经济学以西方经济学为基础,研究世界范围资源的配置和国际格局下资源利用的决定因素和国际传导机制,它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每一个理论都是在一定假设前提下形成,其概念、原理、特征等都比较抽象和难懂,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案例教学法是是国际经济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可以先进行基本理论讲解,然后通过适当案例教材,学生在教师 的指导下,对案例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一方面可以加 深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明显发现,学生对数学工具的运用不够熟练,数学思维能力较弱,对逻辑推导、数学证明等比较生疏,这就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理论模型的经济意义,不能将数学模型与其经济含义联系起来。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除学生自身的问题外,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为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速度快,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不透,消化不了,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了解,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4.主持课堂讨论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和要求,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促使他们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从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改变以往在国际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填鸭式”教学,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例如在学习国际收支、汇率、货 币危机理论和货币金融体系等理论后,向学生介绍有关东南亚金 融危机和次贷危机的资料,接着,学生围绕任课教师提出的问题展 开热烈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存在的问题1.教学内容的安排目前国内各相关高校在对待《国际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安排时,主要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仅设立《国际经济学》,而不设立《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课程。仅用该课程的授课内容代替另外两门课程的内容,据此为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这种方式主要优点是授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授课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具有一定 的灵活性。但主要问题是难以保证教学内容可以有效的涵盖所有 该课程的领域,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第二种是同时设立《国 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课程。这种方式的主要优点是 可以在国际经济学的框架下兼顾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各方面理 论的内容,确保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但主要问题是各课程 之间可能存在相互重复或都没有涉及的内容,给学生的学习造成 一定的障碍。2.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较弱数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在国际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更是涉及到了较多的数学模型和逻辑分析。在教学的过程中明显发现,学生对数学工具的运用还不够熟练,(下转第148页)《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问题与建议 孟庆雷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作为经济学的基础学科,国际经济学具有以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课程体系比较庞大、与其他专业课程互为依托、对数学能力要求较高等特点。但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在国际经济学教学实践方面仍存在一些诸如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数学能力较弱、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以及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仍需不断从创新教学方法、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国际经济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2-158-002作者简介:孟庆雷,1982年生,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国际投资研究。 158--

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f18382270.html, 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作者:张希颖 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9年第01期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逐步发展,高校教育国际化水平也逐步加深,培养国际化人才成为了高校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具体的人才培养策略,希冀有效提升高校国际化教学水平,切实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1-0272-01 引言:当前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创新,高校招生规模也逐步扩张,但是大部分高校国际化教育水平亟待提高,由于教育受众狭窄,难以形成持续完善的发展机制。在多元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下,高校必须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结合国际发展趋势,培育国际化人才,才能够提高办学水平与效益,促使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1.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及问题 大部分高校为了进一步凸显本科办学特色,逐步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人才培养上仍然处于无序的发展状态,并未充分体现人才培养效益。当前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1 将学生送到国外就读 将学生送到国外就读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培养国际化人才,但是也存在部分问题。从学生角度分析,此种方式经济压力较大,一般学生家庭难以承受得起,从学校角度分析,此种方法难以提高學校的国际化发展水平。所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逐步成为了少数人的培养模式,大部分学生经济能力一般,也无法参与其中。 1.2 交换生项目或者学分互认 交换生项目与学分互认是当前最为常用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式,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会与国外大学进行学分互认项目或者是交换生,但是也存在部分问题,例如交换生通常是单向交换,也就是说国内学生到国外就读,却并没有国外的学生到国内就读。虽然国际交换生项目能够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为学生提供广阔发展的平台,但是却难以提升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水平。 1.3 教师出国访问交流

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高校外事管理工作浅述_0

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高校外事管理工作浅述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国内的教育体系的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所以高校教育中的外事管理工作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对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内容、外事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为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高校外事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标签: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高校外事管理 目前,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化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可扭转了。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就代表着我国已经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这给国内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高等教育国际化将成为国内教育未来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而高等教育外事管理工作将会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速度。 一、国内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 1.高等教育理念国际化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就必须在国内建设相应的与实际先进水平接轨的高校,因此,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提是,要在高校实行国际化的管理理念,要从国际化的角度对国内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现在国内很多知名高校都开始向教育国际化方面发展,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2.培养人才目标国际化 在人才培养上,要促进教学项目的国际化。不断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使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民族的文化进行了解和学习,对于遇到的问题能够进行多元化思考。培养学生在国际化人才市场上竞争的能力,也是国际人才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掌握国外的语言、法律,熟悉国外文化和生活,从而使学生有能力在国外进行工作学习。 3.教学内容国际化 要使国内的人才被国际认可,那么就必须对高等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现在国内的知名高校在组织学生到国外进行学习等领域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取得了不菲成绩。 4.授课教师国际化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中的核心部分,是引导学生对国际化的事务、技能等学习的关键。聘请有丰富的国际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可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国际化进程。因此,就需要派遣国内教师去国外进行学习和授课,并且聘请相应的国际学者来国内授课和访问。除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项目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

简答 1、简述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主要特征。 1)采取钉住汇率制度,即本国货币钉住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保持汇率相 对固定。 2)实施外汇管制。 3)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外国货币。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一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影响最为突出。?一般而言,一国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货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越好。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时滞的影响。 (3)其他国家是否报复,如实施对等的货币贬值。 3、简述倾销的含义及其构成条件。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对倾销的调查和确定,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负责。 其构成要素:?(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3)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5、简述恩格尔定理对国际贸易的意义。 1)恩格尔定律是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中用于食品等必需品的支 出比例减少,用于非必需品的比重上升。 2)随着世界收入水平的提高,奢侈品及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增长快, 有利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国家出口。 3)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业生产国的发展,不利于食品等的出口。 6、简述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 1)出口补贴有利于出口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增加生产者剩余。 2)出口补贴减少了消费者剩余。 3)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 4)出口补贴使一国经济福利净损失。 7、一国征收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及其经济效应。 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关税是自由贸易价格基础的加价,提高了进口产品价格的同时也提高了国内与进口竞争的产品的价格。其经济效应:①减少了本国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生产者的生产者剩余,同时政府财政收入会增加,但总体上经济福利水平降低。②影响了一国进口贸易规模从而保护了本国同类商品的生产,增加了受保护商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和阻止了对稀缺要素需求的下降。 8、简述劳动力在国际间流动的作用。 1)最主要的意义就是: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充分竞争,利用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而言有助于劳动力市场的完善。 2)还可以说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本科刑法学教学反思及改革研究

本科刑法学教学反思及改革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民生权益刑法保障研究》(2014BFX021)、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12SFB5024)、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3B121)、2014年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文社科类)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本科刑法学教学应兼顾知识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学科衔接兼容性,应立足于社会现实需求和本科教育实际,服务于大学使命。以此为标准,可以发现本科刑法学教学现实与理想追求间存在相当距离。为弥补此项缺憾,学界需要检视当前刑法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其功能实现上的效度,并在此基础上,围绕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刑法学;本科教学;问题;改革 一、本科高校刑法学教学的“应然”定位 首先,在学历教育层次上,要立足于本科教学的实际状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的规定精神,与专科层次立足于法律教育、研究生层次立足于法学教育不同,本科教育应涵括法律教育和法学教育。所谓法律教育,旨在向学生灌输“刑法是什么”的观念并对其制度性

内容和规则体系进行解释和说明。而所谓法学教育,重在向学生灌输刑法表象背后的深层次内容,表现“刑法应当是什么”和“刑法为何如此”的理论结构。本科刑法学教育是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过渡环节。此项特征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刑法规范解释,也要对刑法学的理论体系做出较为明确的阐释。 其次,从学科知识划分的角度看,本科刑法学教学既要立足于中国刑法学,也要旁及其他研究方向。一方面本科刑法学教育在教育层次上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为实现知识体系的衔接和有序过渡,本科刑法学教育必须要为未来的研究生教育打下基础,这就要求在本科阶段必须对比较刑法学、外国刑法学、国际刑法学的基本知识做些交待和阐释。另一方面,无论是从事研究,还是从事技术性、实务性工作,都需要在技能和知识范围上获得提升和突破。全方位的刑法学教育具有强烈的对比性色彩,建立在比较、借鉴意义上的学习具有更强的实践应用价值。 再次,从内容传授上看,本科刑法学教学既要强调知识的科学性、普适性,也要兼顾知识的时代流变性和学科兼容性。这种定位意味着教学工作应负载下列任务:第一,要通过横向比较了解刑法学知识体系的普适性和个别化趋向,并对类型性制度差异做出解释和说明。第二,要通过纵向比较,了解本国刑法变化和刑法学学术流变,并对其历史进行

经济法概论论文:浅谈“经济法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经济法概论论文:浅谈“经济法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改 革 [摘要]“经济法概论”作为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以及培养守法公民、实现依法治国都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新时期对经济类人才的素质有了新的要求。搞好经济法教学、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是教师的职责。因此通过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对该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以期对该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经济法概论;教学方式;案例教学 “经济法概论”是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实践性极强。学生学好经济法,对于规范其今后在实际工作中的经济行为、以法律手段维护本单位和自身的合法权益、保护社会经济秩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这一课程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不断变化的形势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教学中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从现实角度出发强化该门课程在提升学生素质以适应社会需要方面的作用,是迫切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的问

题。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薄弱,教学效果欠佳 经济法以社会利益为本位,包括国家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参与和管理,其内容博大精深。而对“经济法”课程的安排一般开在电大各专业教学的第二、三学期。在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学这门课程时,由于相关的前期课程开得很少,“法律基础与实务”、“法学概论”等又属于公共基础课,往往是大班、几个专业合在一起上课,教学效果较差,加上学生对这些课程不重视,所以,学生的前期基础知识几乎是空白。且“经济法概论”教学学时又相对较少,有限的课时无法容纳经济法浩瀚的内容,任课教师因学时过少和教学进度的压力,往往采用讲授的方法。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就会觉得这些法律条文、法理枯燥无味、抽象无趣。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材混乱,重点不突出 作为知识载体的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师的无形助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托。科学合理的教材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目前其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内容过于繁杂深奥,

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部分)

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部分) 导言 国际金融是研究国际货币和资本运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一门科学。它涉及国际收支、外汇实务、国际借贷、国际风险、国际货币制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习进行国际经济、贸易、金融、投资等各项涉外业务活动的基础。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势不可挡,国际金融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国际金融市场将世界各国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此,一国外汇市场上的风云变幻可能引起多方面的经济波动。这些波动也可能对世界经济造成重要的影响。同样,多种经济活动也会对国际金融形成多方面的影响。学习和研究现代国际金融和实务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第1章国际收支 1.1 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 1.1.1 国际收支的含义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即为国际间的外汇收支,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同其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所发生的外汇收支的总和。一国的国际收支经常是不平衡的。如果收支大于支出,有了盈余,这个差额就叫国际收支顺差(Surplus);如果支出大于收入,则出现亏损,这个差额就叫国际收支逆差(Deficit).一般在顺差之前,冠以“+”号(多省略);在逆差之前,冠以“-”号,或以红字书写表示国际收支发生了赤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国际收支下的定义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对其他国家的居民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记录。“居民”一词包括居留在一国的一切人(居住一年以上的)、各种机构和政府机关,实际上在该国从事经营的企业(如外国企业的分支机构)也算居民;逗留时间在一年以上的留学生,旅游者也算所在国居民。而外交人员和外国部队系临时居住性质,不属于居民;国际性机构不属于任何一国居民。 1.2 国际收支平衡表 1.2.1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 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 Statement)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于一国与他国居民之间所进行的一切经济交易交易系统记录的报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复式簿记的原理编制出来的表格。一切国际金融交易都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借贷双方得到表示。 1.2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每一笔具体的国际经济交易,在甚麽情况下列入贷方?在甚麽情况下列入借方? 处理这一问题的原则是:任何国际金融交易,凡是使本国对外付款的列入借方,凡是使外国对本国付款或负有付款义务的列在贷方。

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名单

附件: 郑州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名单 序号所在单位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级别资助金额(元)1校长办公室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的研究与实践申长雨重点10000 2校长办公室实践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研究与实践宋毛平重点10000 3校长办公室培养新世纪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研究与实践崔慕岳重点10000 4公民教育研究中心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秦树理重点10000 5教务处多校区运行模式下教学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姜建设重点10000 6教务处高校教学支撑与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王晓全重点10000 7教务处实践教学运行网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践吕文戈重点10000 8教育学院《毛泽东思想概论》精品课建设周文顺重点10000 9文学院《当代台湾文学新编》教材建设樊洛平重点10000 10商学院证券投资学耿志民重点10000 11历史学院中华传统文化元典导读系列课程建设王星光重点10000 12信息管理系面向社会需求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臧国全重点10000 13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康建明重点10000 14外语学院现代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钱建成重点10000

序号所在单位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级别资助金额(元)15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改革创新的研究宋建国重点10000 16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学科课程体系改革创新研究龙京红重点10000 17法学院新兴学科——竞争法学教材建设研究吕明瑜重点10000 18法学院21世纪国家级精品课程经济法教材体系建设程宝山重点10000 19体育系高等体育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探索与模式构建赵子建重点10000 20公共卫生学院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施学忠重点10000 21基础医学院综合大学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董子明重点10000 22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融合性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薛长贵重点10000 23基础医学院《基础神经生物学》教材建设张朝重点10000 24基础医学院现代医学教育中医学遗传学课程体系的综合改革郑红重点10000 25药学院综合性大学药学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张振中重点10000 26医学检验系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统筹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文建国重点10000 27护理学院加强校外临床护理教学基地优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杨培常重点10000 28数学系《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精品课程建设李梦如重点10000 29数学系《线性代数》精品课程建设王长群重点10000 30化学系工科《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平台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刘蒲重点10000 31化学系化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廖新成重点10000

教育国际化——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摘要: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导向性作用,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型经济时代,这种形势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高等教育要培养全方位的应用型人才。随着世界信息资源的共享和通讯设备的飞速发展,教育国际化深发展势在必行,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走上国际化发展道路。教育国际化就是要改变我国高等教育以前相对陈旧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质量,鼓励教育创新和科研创新,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主动学习国外的先进办学经验和教育理念,从中得到启示,使我国的高等教育真正走向国际化。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教育创新科技创新交流合作 你和我,手牵手,同住地球村&&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曲《你和我》的经典歌词。歌手用浑厚的歌声告诉我们,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距离越拉越近,交流越来越多。随着经济全球化、能源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日新月异的发展,教育全球化和国际化也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改革课题。因为高等教育直接影响着经济的走向,直接决定着社会群体基本素质的水平层次,所以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迫在眉睫。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适应飞速发展变化的经济时代的要求,教育部门要明确高等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要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性综合型人才。高等教育国际化正是顺应新形势,符合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新趋势要走的必由之路。 紧跟时代步伐是高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是一个大学能够长期发展的内在动力。要发展这个主题,让这个主题永远传承不息的根本途径就是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多重任务,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坚实后盾,那么在这个信息和能源全球化的时代,作为时代的主人不能闭关自守,不能高枕无忧,应该接受全方位多元化的教育,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和时代要求。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质量 要想顺应时代要求,融入国际大舞台,首要任务就是改革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教育观念相对保守,教育质量相对偏低的现状。我国高等学校不少,办学规模较大,能容纳的学生也很多,但近些年的高校扩招,使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许多严重问题。 首先,我国高校办学模式雷同,大多数高校是你有我有全都有,没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和特色,专业设置陈旧,学科设置不合理,没有及时调整和更新,不注重吸纳新鲜知识,如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等等。而大多数高校的办学观念依旧是知识传授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保守,还停留理论知识讲述层面,不太注重实践活动,学生创新意识欠缺,动手能力不强。 其次,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也不容乐观,与国外名校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在国际化的教育舞台上是很难适应的。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刻不容缓,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主要精力集中在发展本科教育,对真正进行科研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要强化研究生培养,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真正培养出创新性和研究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每个高校都应积极培养一批骨干科研团队,在大学这个科研基地上做出更多的科研成果,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这是大学对社会的责任,也是大学生存之基,发展之本。高等教育要最大程度的实现学生价值,培养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人才。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出优秀的科研人才,形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传承力量。 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应转变陈旧观念,及时更新和改革学科设置和教学观念,并努力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这样才能在国际化的教育舞台上立于不败、闪闪发光,真正的走上教育国际化的道路。 二、明确国际化重点,鼓励教育创新和科研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为了顺应时代要求,培养出被社会所接纳的人才,教育主管部门和不少高校已经在积极改革创新,找寻出路。针对经济全球化形势,国家教育部门重

刑法各论本科教学改革研究

刑法各论本科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刑法各论的教学内容具有综合广泛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和时效性,然而我国传统刑法各论的本科教学无法完全体现课程特性,其教学内容有限、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BB平台作为国内外高等教育院校普遍采用的网络学习平台,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式先进化、教学效果最大化。在刑法各论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BB平台的优势条件,以促进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推进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达成课内考核和课外考核相结合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刑法各论;BB平台;本科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受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影响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学生借助计算机和网络可以共享丰富的网络资源。刑法各论作为本科法学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新形势下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成为刑法各论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BB教学平台概述 BB平台是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BlackboardLearningSystem)的简称,是一套专门用于加强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并提供互动、交流的网络教学平台[3]。该平台通过教师开设网络课程、上传资料、布置作业、进行测试等方式创造出网络学习环境,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并进行学习、讨论与交流。BB平台为教师和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提供了强大的教学环境,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更帮助学校实现了网络教学的现实控管和提升。鉴于其强大的易用性和丰富的功能模块,BB平台现已被国内外高等教育院校普遍采用。全球有超过3700所大学及其他教育机构使用Blackboard产品,其中包括著名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西北大学、杜克大学等。中国有160多个Blackboard用户,用户遍及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等领域。BB平台具有四个独立的功能模块。一是内容资源管理模块,通过该模块教师可以方便地发布、管理和组织教学内容。二是在线交流模块,可同时为用户提供讨论区和虚拟教室等交流工具,以提高学习效果。三是考核管理模块,主要包括通过录入原始试题资料生成试题库、创建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