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英汉句法中的体现对比

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英汉句法中的体现对比
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英汉句法中的体现对比

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英汉句法中的体现对比

摘要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在全世界语言学家和学者们之间一直是共同关心的话题。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比研究,因为许多例子和语言现象可以显示区别。本文有意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便于他们从更深的程度区别这两种语言,也便于今后他们更地道地掌握外语。

关键词中西方思维模式英汉句法对比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在全世界语言学家和学者们之间一直是共同关心的话题。目前,全世界最有代表性的两个理论观点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设的语言决定论和J.Piaget的思维决定论。无论是思维决定语言还是语言决定思维,不可否认,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通过对比英汉句法中体现的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挖掘其文化差异根源,可以对目前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语言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中式英语错误,提出建议和改正方法。

一、国内外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理论

1.国外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理论

(1)语言决定论

十九世纪的德国哲学家Wilhelm von Humboldt 认为语言是一个国家的内在体。美国语言学家Franz Boas声称“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关键,是了解某一文化各个方面的必要条件”(Slobin,1996)。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ir 也指出人不是孤立的活在客观世界里,也不是孤立的存在于社会活动中,而是很大程度上受某一语言的支配,这种语言是他们所处社会的表达媒介……现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建立在某一群体的语言习惯上的。没有哪两种语言相似到可以表达同样的社会实体(Sapir,1929)。Sapir-Whorf的假设认为语言决定思维。没有语言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2)思维决定论

有许多其他情形,人们可以不用表达任何语言就可以迅速、明确的思考。这似乎是一个弹钢琴的钢琴家。人们还可以不使用任何语言仅通过观察就可以学会技能。因此,有些语言学家认为,思维决定语言。瑞士心理学家J.Piaget 就是代表之一,认为在人类的大脑中思维先于语言存在,一个人的思维觉定其语言(Piaget,1970)。在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基础上,J.Piaget提出思维决定论。该理论认为儿童思维来源于他们自身的行为和合作行为。

2.国内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理论

在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方面,中国语言学家的观点跟西方学者的不大相同。大多数的古代学者都论辩过语言是否能表达人的想法和思维。中国伟大的哲学家老

英汉句法歧义共性探讨

英汉句法歧义共性探讨 李爱华 陈 桦 (南通医学院 江苏南通 226001) 摘 要:歧义是自然语言中的一个普通现象,本文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语中的句法歧义之间存在的共性进行了一番探讨。 关键词:句法歧义 共性 树形图 概述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的一个普通现象。长期以来,语言学家们对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曾试图对歧义进行探讨,但由于其回避以致排斥语义的深层分析而碰了壁(宋协立, 1985)。20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提出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之说,认为歧义是发生在深层语义与表层句法之间的现象,即同一表层句法结构有两个或多个深层语义。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语言学家们(Ruth.M. K enpson,1977;Parlmer,1981;R.G.Simp2 son,1989;etc)对英语中的歧义结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学者(宋协立,1985;沈家煊,1985;张法科,1995,周言人,1997;袁晓宁,1998;林洪志,2001;尹富林,2002,等)也开始探讨英语歧义成因、类型及其排除方法等。同时,汉语界权威语言学家们也开展了汉语中歧义现象的研究(朱德熙, 1980;吕叔湘,1984;徐思益,1985)。但对英汉歧义的对比研究却很少。虽然英汉与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两者在语音、语法结构、语义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然而,通过大量的研究,人们发现在差异的背后很多相近或相同的特性存在于所有语言之中,也就是说,语言是有共性的(程工,2001)。不同语言特点的研究和语言的普遍现象的研究,都是语言研究的方向,当前,基于不同语言特点寻求某种共性似乎是一种重要的倾向(赵世开,1999)。本文以英汉某些典型的句法歧义结构之间存在的共性为研究对象,综合 运用现代句法理论的一些分析方法,针对歧义的类型、表现形式及内在结构作一番探讨。 句法歧义(syntactic ambiguity)又称语法歧义(grammatical ambiguity)或结构歧义(struc2 tural ambiguity),是由于句法结构原因而造成的多义现象。当同一表层结构或表层结构的一部分具有不同的深层结构时就会产生歧义(徐烈炯, 1988)。句法歧义的成因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第一,层次;第二,语法关系;第三,语义关系;第四,粘合程度;第五,语义辖域和焦点(沈家煊,1985)。本文将从以上5个方面对英汉句法歧义句的共性进行探讨。 一、多项式定义结构中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 定心结构(modification)是指一个名词性中心项和一个或几个修饰项构成的语言结构。定心结构因修饰项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偏项前置型定心结构(premodification)和偏项后置型定心结构(post modification),由于汉语中偏项后置型定心结构并不常见,本文只比较英汉前置型定心结构中的歧义现象。 在多项式定心结构中,由于一个名词中心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修饰语,因修饰的层次不同,语义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解释。如: 1.the deep blue sea 从树形图1a中可见,deep和blue是并列修饰语,都修饰中心项sea,该短语可以理解为“深的蓝色海洋”。从树形图1b中可见,deep是副词,首先修饰形容词blue并构成形容词短语 7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与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概念与形式的对立统一 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英语重视抽象思维,擅长使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语言上英语常常使用大量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给人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这对习惯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来说,既有理解上的困难,又有表达上的困难。因此,翻译时,要抓住本质的东西,大胆地采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归化方法。 汉语重视形象思维,擅长使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概念。语言上汉语更倾向于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 He wondered whether his outspokenness(N. 坦白,直言相告)might be a liability(N. 债务)to his friend. 他怀疑他的直言对他的朋友来说是否会是一种债务。 他怀疑他那么心直口快,是否会让他的朋友背上思想包袱。 英语的这种独立语结的模糊性和汉语的正好相反 his outspokenness=he was outspoken(语义结构) a liability to his friend=his friend had a liability(in his mind)(语义结构) He sought 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 distraction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ract派生来的),但在该句中仍保留动词的语义(VT. 分散……的注意力),其语义特征要求这个词必须要有它的动元,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distracted sb.,即发出该动作的施事(句法上的主语)和受事(句法上的宾语。)distance 也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ant派生来的),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was distant from sb. 这样我们就得出这句话含有两个动核结构。即: 1 he could distract others. 别人注意不到他 2 he was distant from others. 他远离别人 按照自然的逻辑将两个事件合并在一起,就是“他远离别人后,别人就注意不到他”。 这句话还有一个主要的核心动词sought(寻求),在句中连接后面在英语中被看做概念化的事件名词(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构成句法上的“主谓宾“结构,而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又分别表达两个不同的因果关系很强的事件,sought在句中将He和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在语义上连接起来,说明了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是he sought的客体。因此,使用具体词语表达的话,该句应翻译成: 他想远走高飞,免得心烦。(同时要注意语用的功能)。 The main land mass of the United States lies in the central North America, with Canada to the north, Mexico to the south, the Atlantic Ocean to the east and the Pacific Ocean to the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 14商贸英语2班15 吴楚楚摘要: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和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导致了这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英语句法重形合,树形结构;汉语句法重意合,线性结构。深刻理解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的不同特点能够为我们在进行两种语言转换时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英汉;句法结构;差异 前言 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常说,英语重形合,句子成树形结构,汉语重意合,句子成线形结构。英汉句法结构到底有何不同?两者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只有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对我们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提供指导意义。 1、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 英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形合,强调句际之间、句内各成分之间要用形式逻辑关系词连接。我们知道,英语句子具有严格的句法结构,名词的性、数、格,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以及主从句之间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都是把句子连接起来的纽带,由此英语句子在一定的框架内,就形成了以主谓为主干,其他修饰语或限定语成分为旁支的树形结构。因此在汉译英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补充必要的限定语或连接词,保证译出的英语句子是完整的,通顺的。 而汉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意合,强调意义关联,以语义为中心,句法结构不必完备,而且也不需要使用诸如连接词等衔接手段,正如申小龙先生所指出,汉语句法特点是重意会、重流动、重具象、重虚实。[3]因而,汉语句子则形成了一种线形结构,没有主谓框架的限制,往往逐步交代,逐层铺开,节奏简洁明快。因而在英译汉时,不要拘泥于原文的结构,而是要尽量符合汉语的特点。 2、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的原因 我们知道,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载体,“没有语言,思维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证其实”[1],而思维模式又影响着语言的使用,英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势必会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句法结构。 大体而言,西方人偏向于抽象思维,逻辑性和分析性强,长于精确,因而英语句子有着严格的形式要求,需要在一定的语法框架内表达,力求客观,理性,精确。而东方人偏爱具象思维,注重直觉和整体性,跳跃性强,因而句子灵活多变,没有严格的形式要求。 除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两种语言的影响之外,两种语言本身的特点也造就了它们各自不同的句法结构。英语是一种形态语言,“英语字母—因素组合使得英语的词具有形态发生能力,从而使英语语法结构显性化,具有比较易于把握的形式程式。汉语构词十分方便:可以实现字与字的直接组合,汉字不具备发生形态变化的条件,从而与意义挂上了钩,表义性加强了。”[2] 3、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形合和意合之间的转换实际上就是英汉树形结构和线形结构的句法结构的转换。由于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英译汉时由树形结构向线形结构的转换可初步归纳为一种句子结构的“分散”,即从有主干变为无主干,焦点变为散点,由层层相扣(内包)变为句段相承的疏散铺排。汉译英则相反,是一种句子结构的“聚合”,即变松散为紧密,分主次,抓焦点,将铺排的句读纳入一定的构架之中。[4]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 导读:对外汉语专业,顾名思义,就是教外国人汉语,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以偿,也不是所有人都想成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而通过目前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中西方对比文化等专业知识,不断地深厚了语言功底,学习了广博的文化知识,我们越来越认为,其实在另一种职业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一一翻译。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 化的交际活动。翻译分为笔译和口译,笔译注重译文的连贯通顺符合逻辑,口译注重达意,而不管是笔译还是口译,做翻译之前,了解两种语言思维的差异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了解了两种语言思维方法的差异,才能使翻译达到标准,才能继续翻译任务及工作,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奠定基础。 关键词:思维方式、综合性思维、分析性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正文: 由于文化包含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语言是人类最杰出的创造物之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制度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分为物质文化(指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指一切可见可感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制度文化(指人类的社会制度、宗教制度、生产制度、教育制度、劳动管理分配制度、家庭制度、亲属关系、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社会规约以及与它们有关的各种理论)、心理文化(指人 类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信仰、心态等)。 作为制度文化的语言,与其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没有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就不可能产生语言,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的变化和发展在语言中得到反映,语言也因此才能不断变化和发展,所以说,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史语言发展的源头活水。因此,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确切的说是文化的转换。而不同的文化也承载了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 同一民族的人,由于生活在同一社会、统一文化氛围中,其思维方式存在共性,不同民族的人其思维方式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比研究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异同,特别是了解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减少和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的重要举措,也是在翻译时需要尤其注意的因素。本文以中英文思维方式的不同为例来进行阐释。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中国人重伦理,英美人重认知。 儒家思想是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思想之一。“以儒家为代表的先哲对世界的认识主要不是出于对自然奥秘的好奇,二是出于对现实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的关注。”儒家思想“关心的是人道,而非天道,是人生之理,而非自然之性。”而在海洋型地理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英美文化促成了英美人对天文地理的浓厚兴趣,他们形成了探求自然的奥秘、向自然索取的认知传统。 而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在词汇中均有反应,如:顺其自然、听其自然、听天安命、听天由命。 中伦理思想观念的又一体现是重宗族和宗族关系,重辈分尊卑,所以,汉语中亲属称谓特别复杂,英语的亲属称谓比较笼统。例如,有一句话:张明和李丹是表亲,张明的母亲是李丹的

2 英汉语言对比

第二讲英汉语言的对比 英译汉的一切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因此对于翻译实践来说,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是相异之处,从而掌握它们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比,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在翻译时就可自觉地运用这些特点,还可以使我重视一切难译的地方,认真研究同一思想内容如何用不同语言形式来表达的问题。 从英译汉的角度来看,两种语言的词汇现象方面有词义、词的搭配能力和词序上的不同;在语法现象方面则有句子结构、句序和句子内容的一些其他表达手段上的各自特点。 一、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 对比英汉词汇现象主要是从英语的词的意义、词的搭配能力和词序方面来看他们在汉语中的对应情况,看它们的对应程度如何,并在使用时看他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词的意义方面 语言是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不是静止不变的。词的意义就是如此。以英语bird一词为例,它本来的意思是“鸟”,后来在口语中又常用来指“人”、“姑娘”等。近年来,随人类科技事业的发展,bird的意义又进一步扩大,可指飞机、火箭、直升飞机、航天飞机、卫星等任何飞行器。又如,人类发明轮船以前,用的是帆船。英语sail一词原作“帆”解。现在我们常用的短语set sail (起航),在当初确有扬帆起航之意。但二十世纪的今天,帆船已被用煤、用柴油、甚至用核动力的轮船所代替。可是sail一词仍然使用,不过它已不再在我们脑中引起“帆”的联想罢了。自潜艇出现以后,sail这个词又增添了“潜艇指挥塔(或潜艇指挥台围壳)”的含义。许多国家,尤其是英美等国家吸毒猖獗,sail这个词又可作吸毒后“变得飘飘然”的意思解。从“鸟”的本意转义成“飞行器”,以及从“帆”的本意转义成“变得飘飘然”,这就是词义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在对英汉语的词义作对应考察时,应该明确它们之间对应情况是随时间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而在变化着的。 英语词汇意义在汉语里的对应程度,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种情况。 1)英语中有些词所表示的意义,在汉语中可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它们的意义在任何上下文中都完全相等。这主要是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有名词、术语和日常 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名称。如: The U.S. State Department 美国国务院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计算语言学 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 tuberculosis 肺结核 helicopter 直升飞机 minibus 微型汽车 2)英语中有些词与汉语中有些词在词义上只有部分对应。它们在意义上概括的范围有广狭之分。如: marriage 娶、嫁 gun 枪、炮 sister 姐、妹 morning 早晨、上午 3)英语中有些词所表示的意义,目前在汉语里还找不到最后确定的对应词来表达。这主要是英语中一些新词,包括专用名词、术语以及一些反映英美社会特殊风气及事 物的词。如: mascon (mass concentration)(表示月球表层下高密度的)物质聚积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 思维: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思考的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应。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维的工具是语言。人借助于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揭露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是反应客观现实的能动过程。它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辞海》1979 年版本,第1676 页)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相互作用。“倘若没有语言,思维则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正其实。反之,若没有思维,语言也就不具备其多功能性和丰富性”张海涛(1999:21)。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观察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特点。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英汉两个民族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各异,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翻译实践中,因为没有认清英汉思维之间的差异,学生很容易犯错误,出现“汉语欧化,英语汉化”的现象。英汉思维差异的比较研究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刘宓庆(1993),张海涛(1999),连淑能(2002)等,但较少涉及到翻译教学。目前,对句子翻译,很多学者,如张培基(1980),陈宏微(1998),冯庆华(2002),陈定安(1998)等在专著中辟专章讲解,但涉及更多的是对翻译技巧的介绍和解释,对深层次原因的探讨并不多见。本文试图从英汉思维差异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译文分析,指出在翻译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树立英汉思维差异意识的必要性,以提高译文质量,促进翻译教学。 一、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 1.思维方式不同——抽象思维与形象 思维语言表达各异——抽象与具体 西方人较注重抽象思维,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注重哲学思辨。而汉民族却偏向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表达手法描绘抽象的概念。体现在语言层面,英语多用抽象表达法,汉语多用形象表达法。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同时,英语是构形语言,有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如词缀;英语中介词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汉语。而在汉语中,常用具体表抽象。“如果说中国有抽象名词的话,就只有这极少数的几个了”(王力,1984:21-22)。同时,汉语也不具有构形形态。 2.思维风格不同——焦点思维与散点思维 语言表达各异——聚集与流散 英民族在表达思想时,逻辑严密,先陈述主要思想,再延伸出去。英语句子先说出主要信息,然后介绍其它辅助信息,如时间、地点、原因等。英语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主谓结构统领全局,提纲挈领。英语句子就如一棵树,由树干延伸出去,形成无数的分叉。因此,英语句式呈“聚集型”。而汉民族是散点思维,思维按逻辑事理,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排列,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但形散而神聚,“它没有西方句子的中心动词,而是随着事理的进程,句法中的视点也随之流动开去”(申小龙,2003:336)。 3.思维指向不同——客体思维与主体思维 语言表达各异——物称与人称 英民族严格区分主体与客体,强调用客观、理性、冷静的态度对待客观世界,寻求自然规律,探索科学真理。连淑能(2002:43)指出“理性主义将主体作为旁观者,对客体尤其是本质世界进行探究”。而汉民族的传统思维注重主体意识,常常以“我”为视角,以“我”的情感、态度、观念为依据做出价值判断,以“我”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这种思维差异在语言上体现为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英语中有很多句子,不以人做主语,而以抽象名词或事物名称做主语,而汉语经常用表“人”的词、词组、短语作主语。

英汉句法对比和翻译

英汉句法对比和翻译 摘要:句子是各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转换的基本单位,而不同语言之言句法现象的差异决定了翻译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因此,要做好翻译工作,就必须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现象差异充分地了解。本文从语序,主动与被动,代替与重复等方面对英汉句法进行了对比,从而更好的进行翻译。 关键词:句子对比翻译 一引言 英译汉或汉译英的一切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因此对于翻译实践来说,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是英汉句法的对比,从而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比,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在翻译是就可以自觉地运用这些特点,还可以使我们重视一切难译之处。英语和汉语在句法方面差异很大。所有的英语句法规则,并不适合于汉语。同样,所有的汉语句法规则也不都适合于英语。本文从语序、意合与形合、主动与被动、代替与重复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句法对比,从而使我们更好地进行翻译。 二语序 英语中由于有动词的形态变化,加上各种关联词语,分句的安排比较自由,多数可前可后;而汉语分句的位置则不然,尽管有关联词语标示分句间的关系,但位置仍然比较固定,仍然要遵循时序先后,逻辑事理的规律安排顺序。对比英汉语的语序实际上就是比较英汉语复合句中按时间和逻辑关系的顺序。

(一)英汉语复合句中的时间顺序 1、英语复合句中,表示时间的从句可以在主句之前,也可以在主句之后,叙述顺序很灵活;汉语则通常先发生的事先叙述,后发生的事后叙述。 例:1)After I had my dinner , I went out for a walk. (前置) 我吃了晚饭后,出去散步。(前置) 2)I went out for a walk after I had my dinner. (后置) 我吃了晚饭后,出去散步。(前置)3)Jake apparently was hit by the first of what witness believed were three shots. 原译:杰克先生明显地是被目击者相信开了三枪中的第一枪击中的。 改译:据目击者说,凶手共开了三枪,杰克显然是被第一枪击中的。 2、当句子里既有叙事部分,又有表态部分,英语通常是表态在前,叙事在后,表态部分较短,叙事部分一般比较长。 例:I am worried that I will be looked down upon by taking a job serving others. 我担心这份工作是伺候人的,要被人瞧不起。 (二)英汉语复合句中的逻辑顺序 1、在表示因果关系的英语复合句中,因果顺序比较灵活,表 示原因的从句的位置可以在主句之前,也可以在主句之后,汉 语中多数情况为先从句后主句,先因后果。 例1)She did not come to school yesterday because she was ill .(后置)因为她生病了,所以她昨天没去学校。(前置)

中英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毕业精品文档22页

2. Thinking mode When it comes to thinking mode, something abstract, obscure occurred to our mind. It is hard to boundary what it exactly means because of its abstract traits. However, it is highly correlated to our daily life. Thinking mode affect the perspective, the reaction and the decision. It is diverse against different backdrop of society, culture and region. 2.1 Definition In terms of thinking mode, philosophically speaking, it is a process of our human minds to reflect the objective reality. Specifically speaking, it is a process of our minds to do analysis, synthesis, judgment, inference, and other cognitive activities on the basis of presentation and concept. According to Rong Kaiming (1989, p30), thinking modes refers to “a established syste m of thinking patterns, thinking methods and thinking procedures of the subject in their reflection of the objective world.” Thought is a intrinsic process of human brains in understanding and memorizing the physical as well as non-physical world that we live in, and is a special organic function of the brain. From the general meaning, thinking mode is a pathway people perceive the world. As the subject of thinking, human beings' thinking mode are mainly shaped by the environment., culture, philosophical thought and living habits.

英汉句法构造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摘要] 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和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导致了这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英语句法重形合,树形结构;汉语句法重意合,线性结构。深刻理解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的不同特点能够为我们在进行两种语言转换时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翻译 前言: 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常说,英语重形合,句子成树形结构,汉语重意合,句子成线形结构。英汉句法结构到底有何不同?两者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只有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对我们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提供指导意义。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 英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形合,强调句际之间、句内各成分之间要用形式逻辑关系词连接。我们知道,英语句子具有严格的句法结构,名词的性、数、格,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以及主从句之间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都是把句子连接起来的纽带,由此英语句子在一定的框架内,就形成了以主谓为主干,其他修饰语或限定语成分为旁支的树形结构。因此在汉译英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补充必要的限定语或连接词,保证译出的英语句子是完整的,通顺的。 而汉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意合,强调意义关联,以语义为中心,句法结构不必完备,而且也不需要使用诸如连接词等衔接手段,正如申小龙先生所指出,汉语句法特点是重意会、重流动、重具象、重虚

实。[3]因而,汉语句子则形成了一种线形结构,没有主谓框架的限制,往往逐步交代,逐层铺开,节奏简洁明快。因而在英译汉时,不要拘泥于原文的结构,而是要尽量符合汉语的特点。 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的原因 我们知道,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载体,“没有语言,思维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证其实”[1],而思维模式又影响着语言的使用,英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势必会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句法结构。 大体而言,西方人偏向于抽象思维,逻辑性和分析性强,长于精确,因而英语句子有着严格的形式要求,需要在一定的语法框架内表达,力求客观,理性,精确。而东方人偏爱具象思维,注重直觉和整体性,跳跃性强,因而句子灵活多变,没有严格的形式要求。 除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两种语言的影响之外,两种语言本身的特点也造就了它们各自不同的句法结构。英语是一种形态语言,“英语字母—因素组合使得英语的词具有形态发生能力,从而使英语语法结构显性化,具有比较易于把握的形式程式。汉语构词十分方便:可以实现字与字的直接组合,汉字不具备发生形态变化的条件,从而与意义挂上了钩,表义性加强了。”[2]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形合和意合之间的转换实际上就是英汉树形结构和线形结构的句法结构的转换。由于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英译汉时由树形结

浅谈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浅谈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inkings upon Translation 一、引言 不同的民族,不仅有各不相同的民族文化,而且还有彼此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思维风格等,这便是思维差异。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 于汉藏语系。世界上讲汉语的人最多,而英语的分布最广。因为英汉两民族 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而两民族的思维差异所带来的困扰一直影响着两民族间 的对话。翻译作为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转换的活动,本质上不仅是一种 语言活动,还是一种思维活动。笔者拟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入手,通过思维 差异的表现形式,揭示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交际最重要的工具,它是人类所特有的、用任意创造出来的 符号系统来表达感情和愿望、交流思想的方法。简单地说,它是人们思维和 认识的组织者。思维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具体地说,它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它是人类所 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作为构成思维模式的材料符 号中的一个部分,语言通过音、形、义的结合,系统地储存于人脑的皮层细 胞内,参与思维活动。由此可见,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思 维离不开作为材料的语言。倘若没有语言,思维则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证其实。反之,若没有思维,语言也不具备其多功能性和丰富性。因此,我们可以说,思维作用于语言,语言也作用于思维。思维的发展推动着语言 的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同时也推动着思维的发展。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三、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应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式

英汉思维对比

2014年《英汉语言对比》课程论文 英汉思维对比及其翻译上 姓名:乐燕平 学号:201220500218 摘要:不同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人文环境等因素而存在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就形成英汉思维的差异。而这思维上的差异也就是使英汉互译变得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英汉思维的不同,并加以举例分析,旨在让英语学习者通过学习用英语的思维思考,进一步更好的学习英语。 一、引言 思维分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而狭义的通常的心理学意义上的思维专指逻辑思维。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也就形成英汉思维的差异。作为交际工具来讲,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属性是相同的,因此,用英语或是汉语在表达思想的时候自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经过了多年的英语学习,我们会发现中英文间的区别也有很多,而我此次要讨论的就是中英文间的思维差异。大多数的学生都已经学习英语很多年了,但是他们仍然觉得英语很难学,那是因为他们是运用中文思维来学习英语,那自然就很难了。他们一般在说英语前会先想自己要讲的中文,再在脑中把它翻译成英文,这样一来,时间就过去了,没有人会等你翻译过来之后再与你交流。这产生的结果就是同学们常常觉得自己讲不出来,也没什么好讲的。而且,即使翻译出来了,也大多都是些中式英语,与那些英语为母语的人所说的地道的英语

相差很大。我们如果能够学会如何用英语思维思考的话,英语学习就会变得十分简单了。本文就是对英汉思维进行对比,研究其在翻译上的体现,从而让人们更加了解英汉语言的不同,并让英语学习者能够更好的利用英语思维学习英语。 二、英汉思维的差异及其在翻译上的体现 人有别于动物的最大特点是人类的思维活动。全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语言相差甚远,思维也存在很大差异,但本质上的思维活动却是相同的,也因此,各个国家之间的语言才能够相互进行翻译,但翻译的过程无疑是艰难的。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文字(原语)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目标语)表达出来,英汉思维的差异必定会影响到它们的翻译,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懂得不同民族的思维差异。只有真正懂得了英汉思维的差异,才能够更好的将原语变成译语。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翻译上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具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观察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特点。长久以来,英汉两个民族的地理环境,生活条件和风俗习惯都各不相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西方人的具象思维比汉民族强,他们习惯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抽象思维较突出;而汉民族却偏向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表达手法描绘抽象的概念,汉语中多喜欢形象的描绘某一事物。 这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概念,而汉语会用解释性或描述性较强的词语来表述抽象的意义。抽象名词的翻译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就是直接翻译成汉语中对等的抽象名词。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抽象名词,但较之英语,汉语中的抽象名词要少得多,因此可以直接将英语中的抽象名词翻译成汉语中的

英汉句法对比

汉语语法化不应受英语语言学理论过多的影响 汉语和英语都经历过漫长的发展,都处于高度完善的状态,词汇分类非常相似,语句结构在表面上也大致相同,从表面上看许多英语语言学理论应该适用于汉语语法学的学科建设,特别是汉语语句的解析是完全可以套用英语的句法解析模式的。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汉语语法化不应受英语语言学理论过多的影响,因为汉语与英语相比在构词造句方面具有许多本质上的差异。 例如,我们暂时认定英语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翻译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从表面上看这两个句子结构几乎完全相同,可以认定这两个句子的结构都为SVOC,其中S为主语、V为动词、O为宾语、C为补语。但经过仔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可能是因为本质不同而带来的不同之处。 第一,在英语语句结构中人群与其他事物一样,在主语结构中可以被任意划分,如,some of us, any of us, all of us, the great majority of the people。而汉语则不同,人群一般都作为整体充当主语,在谓语中用“完全”、“大都”等副词来履行英语中的“some of ”、“all of ”等成分的职责。在汉语中我们一般不会用“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做主语,而用“我们大多——”、“我们当中多数人——”等结构代替。“我们当中有一些人不同意你的看法。”这样的句子才是典型的汉语语句。 第二,英语的动词有词形的变化,汉语的动词则没有。例如,在汉语句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中,“相信”一词没有任何词形变化,因此我们单从这个句子来看可以认定“现在,我们都相信他诚实。”是正确的理解。但是在英文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中,由于“believed”为动词“believe”的过去形式,我们只能认定“过去,我们都相信他诚实。”是正确的理解。因此,可以相信,汉语中的动词根本不具有许多英语中的动词在语言表达中担当的语法功能,所以英语的句法解析模式和规则,甚至其他语法范畴中的某些规则、解析方法可能不适合于汉语语法化相关的学术研究工作。 第三,在英文句子中“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中,“honest”作为宾语补语成分存在,但在相应的汉语句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中,“诚实”一词就不应该作为宾语补语成分存在,因为那样会使汉语的语法规则复杂化。为了说明这一点,再取一个英文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that he was honest.”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虽然它也可以直译成“我们都相信他是诚实的”,但是我们同样可以把它译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这是因为汉语具有一个英语语法根本不具有的语句特征,汉语的句子中可以没有动词而只有形容词,也就是说,汉语中只要有形容词便可以构成完整的句子,如“他诚实。”和“他是诚实的。”一样,都是完整的句子。因此,既然汉语的语句具有这一特征,那么依据简化的原则,在汉语中句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和句子“我们都相信他是诚实的。”就应该具有同样的句法结构,其中“他诚实”和“他是诚实的”都应视为完整的句子、相同的成分存在于各自的复杂句中,而且“他诚实”中的“诚实”一词是谓语成分,而不是宾补成分,“他”一词也应视为主语,而不是宾语。这样的解析才符合汉语的特点。相反,如果受英语句法解析模式过多的影响而认定汉语句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中的“诚实”作为宾语“他”的补语,那么汉语语法就会因为英语的特点而被人为地复杂化了。总而言之,在汉语中单独一个形容词就可以作为完整的谓语,就因为这个英语语句不具有的特征,完全可以把汉语中SVOC这样的句法结构变为“主语+动词+简单句”的句式而使汉语语法尽量简化。英语之所以具有SVOC的句式,是因为英语句子只有在存在动词的情况下才能被视为完整的句子。因此,英语具有SVOC的句式是适应了英语的特征,但汉语不具有这个特征,我们采用这种句式可能并不适合汉语自身的特点。 第四,最关键的是,如果我们用“S、V、O、C、A”这些句子成分为汉语句子做句法解析。那么有些句子我们将很难分析其句法结构。例如: (1)老王太极拳打得特别好。 (2)我们中有一些人赞成你的看法。 在第1句中,我们把“老王”一词当作主语,那么“太极拳”一词应该是何种句子成分呢?在第2句中,如果“我们中”是状语,那么“有”和“赞成”哪一个是主要的动词呢?我们没有任何线索来判断,因为汉语的动词只有一

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英汉句法中的体现对比

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英汉句法中的体现对比 摘要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在全世界语言学家和学者们之间一直是共同关心的话题。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比研究,因为许多例子和语言现象可以显示区别。本文有意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便于他们从更深的程度区别这两种语言,也便于今后他们更地道地掌握外语。 关键词中西方思维模式英汉句法对比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在全世界语言学家和学者们之间一直是共同关心的话题。目前,全世界最有代表性的两个理论观点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设的语言决定论和J.Piaget的思维决定论。无论是思维决定语言还是语言决定思维,不可否认,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通过对比英汉句法中体现的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挖掘其文化差异根源,可以对目前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语言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中式英语错误,提出建议和改正方法。 一、国内外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理论 1.国外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理论 (1)语言决定论 十九世纪的德国哲学家Wilhelm von Humboldt 认为语言是一个国家的内在体。美国语言学家Franz Boas声称“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关键,是了解某一文化各个方面的必要条件”(Slobin,1996)。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ir 也指出人不是孤立的活在客观世界里,也不是孤立的存在于社会活动中,而是很大程度上受某一语言的支配,这种语言是他们所处社会的表达媒介……现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建立在某一群体的语言习惯上的。没有哪两种语言相似到可以表达同样的社会实体(Sapir,1929)。Sapir-Whorf的假设认为语言决定思维。没有语言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2)思维决定论 有许多其他情形,人们可以不用表达任何语言就可以迅速、明确的思考。这似乎是一个弹钢琴的钢琴家。人们还可以不使用任何语言仅通过观察就可以学会技能。因此,有些语言学家认为,思维决定语言。瑞士心理学家J.Piaget 就是代表之一,认为在人类的大脑中思维先于语言存在,一个人的思维觉定其语言(Piaget,1970)。在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基础上,J.Piaget提出思维决定论。该理论认为儿童思维来源于他们自身的行为和合作行为。 2.国内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理论 在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方面,中国语言学家的观点跟西方学者的不大相同。大多数的古代学者都论辩过语言是否能表达人的想法和思维。中国伟大的哲学家老

英汉思维方式差异与翻译

英汉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地影响 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 彭勇 (四川攀枝花) 摘要:做好翻译,除了一定地技巧之外,充分考虑到两种语言间地文化差异对翻译地重要影响是非常必要地.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是文化差异地一个主要方面,它包括思维偏好差异、直线思维与抽象思维地差异及思维概念等内容.文章主要从上述几个方面阐述了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地影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关键词:文化差异;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思维概念 ;, , . , , , .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 ;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序言 人类学家泰勒()说过:文化是“一个复杂地综合,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及一个人以社会一员地资格所获得地其他一切能力、习惯”.(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任何语言都生长在一定地文化土壤之中,它地主导意识形态一定是靠它所使用地语言来构成并起作用地.翻译正是在双语之间变换形式,达到交流地目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语言有一定地文化特性,它包括语言所代表地民族地思维方式、心理意识、历史传统、习俗信仰、地域风貌等一系列因素.而英汉思维方式地差异肯定会对翻译过程和译文地准确性产生重大地影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美国著名地翻译理论家. () 认为,“笔译与口译中出现地最严重地错误,往往不是因词语表达不当所造成地,而是因错误地文化假设所导致地.”思维和语言存在着一定地对应性.一定地思维内容决定着语言地表达形式,一定地思维方式也影响着语言地表达形式.既然思维方式是文化地一部分,那么,思维方式对翻译地影响也是显而易见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正文 思维方式地差异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差异.世界上存在众多地民族,他们地思维活动以及与思维活动有密切联系地语言文字,肯定存在许多地相同之处,这是人类地共性.但是,几乎所有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地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地差异,正是构成不同文化类型地重要原因之一.汉英两个民族同样如此,在观察事物和思维方式上都有一定地差异.而对同一事物,因思维方式地差异,往往就产生不同地语言表达方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中西思维方式地差异对翻译地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英美人偏好抽象思维,中国人则偏好形象思维. 英语常常使用大量地涵义概括、指称笼统地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地理性概念.而汉语则习惯用具体、形象地词语来表达虚地概念.因此,英语语言中地大量抽象名词往往很难找到相应地汉语表达方式,这就给翻译带来了巨大困难.比较下面句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车子朝前行驶着,路两旁一边是青翠地公园,一边是死板乏味地豪华旅馆和公寓大楼…(祝吉芳英汉翻译方法与试笔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这里地, 都是抽象名词,在翻译时就需要特别注意其对应地汉语翻译词语. 英美人偏好直线思维,中国人偏好曲线思维. 通过对英语文章和汉语文章地比较不难看到,英语文章通常直截了当地陈述主题,进行论述,习惯首先把要点表达出来,然后再把各种修饰语和其他次要成分一一补充进来.这种情况在英语里具体表现为句式结构多主从句,主句从句相互交错,主句中有从句,从句中可能还有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句法现象对比研究与翻译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其中英汉句法差异是英汉翻译的难点之一,也是影响翻译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两种不同语言的句法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来探索翻译的技巧。 关键词:英语汉语句法现象翻译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yntax structure and Translation Abstract:English and Chinese possess so many differences in syntax structure, which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as well as on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ranslation quality. The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syntax structures, in order to seek better ways in translation. Key Words: English; Chinese; syntax structure; contrastive study; translation 0.引言 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载体,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的两大语言,各代表着东西方的两种文化。由于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时,虽然语法和词汇用对,但常出现一些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主要是英汉句法结构不同表达的语用失误。 因为英语和汉语在很多方面完全不同,中国语言学家喜欢按照文化背景差异分析两者的不同。中国学者陆国强教授写的关于英语和汉语的《语义结构对比分析》一书,从语义方面比较英语和汉语。《英汉对比研究》的作者连淑能,主要从语法和修辞方面比较这两种语言的不同。”本文将从意合与形合、主题与主语、被字句与被动语态、动态与静态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比较。 1.英汉句法的结构差异的具体表现 根据世界语言谱系划分,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a-Tibetanfamily)。汉藏语系拥有最多的讲话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且分布较为集中,以东亚的中国为中心,略向西南辐射。随着中国的崛起与强大,汉语在世界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family)中的日耳曼语族(Germanicgroup)中的西部语支,主要分布于英、美、加、澳、新西兰和南非等国。所属两种不同的语系,汉语和英语在句法表达上或多或少会存在差异,下面将针对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