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指标及解释

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指标及解释
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指标及解释

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指标及解释

一、基本说明

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体系管理系统”)主要指标包括机构指标、人员指标、项目

指标以及区域农业农村基本情况指标等4个。

(一)基层农技推广机构

纳入体系管理系统中的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是指国家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机械等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公共服务机构。具体包括: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机化四个系统所属县、乡两级事业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主要职责为从事技术推广工作的事业单位,不包括主要从事农业行政执法的事业单位,也不包括只有部分职能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而主体职能为其他工作的事业单位。

(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以下简称“农技人员”)是指在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工作的所有人员,包括在编在岗、在编不在岗以及长期聘用的编外人员。

在编在岗人员:编制内人员且在本职岗位工作。

在编不在岗人员:编制内人员,但不在本职岗位工作半年以上。

长期聘用的编外人员:非编制内人员,被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聘用半年以上。

(三)农业技术推广项目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是指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承担的上级和本级制定实施的技术推广类项目,例如基层农技推广

改革与建设补助、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等,由承担单位填写相关内容。

(四)区域农业农村基本情况

区域农业农村基本情况是指县级及县以上区域农业农村人口、面积、农民收入、农业产值、机械化率等基本情况,数据依据本区域统计年鉴。

二、机构指标

机构指标是指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所涉及指标,包括基本情况、推广队伍现状、经费情况、基础条件、服务区域、职能履行等6项二级指标。

(一)基本情况

包括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单位级别、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机构类型以及机构信息4个基础指标。

1. 单位级别

分为县级、乡级,其中乡级又包括乡镇站、区域站2类。

乡镇站:农技推广服务区域在1个乡镇的国家农技推广机构。

区域站:农技推广服务区域在2个(含2个)以上乡镇的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包括:跨乡镇设立的承担两个以上乡镇相关行业全部技术推广工作的机构和设置在某一乡镇并辐射带动周边其他乡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开展业务工作的

机构。

2. 乡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体制

分为县农业部门为主管理、乡镇政府为主管理、县乡双重管理、县乡双重管理以县为主4种类型。

县农业部门为主管理:乡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人事任免、人员调配、工作条件保障、财产管理和经费拨付由县农业主管部门负责的。

乡镇政府为主管理:乡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人事任免、人员调配、工作条件保障、财产管理和经费拨付由乡镇政府负责,县级农业部门负责业务指导。

县乡双重管理:乡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人事任免、人员调配、工作条件保障、财产管理和经费拨付,分别由县农业部门和乡镇政府负责。

县乡双重管理以县为主:乡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人事任免和调配、工作条件保障、财产管理和经费拨付分别由县农业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但人事管理和考评由县级农业部门负责,同时应充分听取乡镇政府和服务对象的意见。

3. 机构类型

分为种植业、农机化、畜牧兽医、水产和综合5种类型,其中综合站指包括种植业、农机、畜牧兽医、水产两种以上行业推广职责的机构。

4. 机构信息

包括机构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人、联系人、地址、电话等信息。组织机构代码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法注册、依法登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颁发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代码标识。对于部分没有组织机构代码的县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派出机构,由省级主管理员在系统中录入机构基本信息。

(二)推广队伍现状

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内所有人员的总体情况,包括编制及人员、岗位设置2个基础指标。

1. 编制及人员

包括编制数、编制内人数、超编数、缺编数、编制内专业技术人员数、实有人数6个核心分析指标。

编制数:经编制部门批准,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可使用的人员编制数量。

编制内人数: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中有编制的人员数量,包括在编在岗人数和在编不在岗人数。

超编人数: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编制内人数多于编制数时,超编人数=编制内人数—编制数;编制内人数等于或少于编制数时,超编人数为0。

缺编人数: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编制内人数少于编制数时,缺编人数=编制数—现有编制内人数;编制内人数等于或多于编制数时,缺编人数为0。

编制内专业技术人员数: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编制内农技人员中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具有相应农科类专业学历或专业技术水平及职称的人员数量。

实有人数: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在编在岗人数和长期聘用人员数的总和,不包括临时雇佣人员。

2.岗位设置: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根据承担的职责任务和当地相关产业发展需要设立的岗位数量。

(三)经费情况

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财政保障情况、经费数额以及本单位资产负债情况,此部分内容需财务部门协助填写。

1. 财政保障方式

分为财政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3种(注:此种分类是基于部分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尚未完成改革做得的临时性分类。根据近年中央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有关政策和新修订《农业技术推广法》有关要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为公共服务机构,履行职能所需经费由国家财政承担)。

财政全额拨款: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所需事业经费全部由财政经费预算拨款。

差额拨款: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所需事业经费中仅人员经费由财政预算拨款。

自收自支: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所需事业经费全部依靠创收等非财政拨款途径解决。

2. 财政保障数额

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获得财政保障的人员经费、事业业务运行经费、项目经费以及其他经费。

人员经费:财政拨付给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用于个人部分的支出,包括人员工资、补助、福利、社会保障等。

事业业务运行经费:财政拨付给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用于机构日常办公、业务活动方面的经常性开支。

项目经费: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为完成其特定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获得经费,需专款专用。

其他经费:除人员经费、事业业务运行经费、项目经费外,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获取的经费。

3. 资产负债

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目前总资产、总负债情况。

(四)基础条件

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业务用房、试验示范基地、交通工具、仪器设备等工作必备硬件设施、设备。

1. 业务用房

主要填写用房来源和面积,其中来源包括单位所有权办公用房、地方政府安排办公用房、租借用办公用房3种。

2. 试验示范基地

主要填写试验示范基地的来源和面积,来源包括单位所有权试验示范基地、租用/合作试验示范基地以及无试验示

范基地3种。

单位所有权试验示范基地: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使用的试验示范基地,其所有权归县级农业部门、乡镇政府或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所有。

租用/合作试验示范基地:国家农技推广机构通过租用或与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合作等方式,拥有试验示范基地。

3. 交通工具

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拥有并使用的汽车数量、摩托车数量。

4. 仪器设备

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拥有并使用的办公桌椅、电脑、电话、传真机、投影仪以及检验检测设备等,其中检验检测设备价值为初始购买价值。

(五)服务区域

主要填写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服务的数量和面积。

1. 服务单位数量

包括服务的乡镇数、行政村数、农户数以及专业经营组织数,其中农户数包括农业专业合作经营组织所包含农户。

2. 服务面积

种植业为服务区域内的耕地面积,畜牧兽医行业为服务和防疫面积,水产行业为水面面积。

(六)职能履行

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在公共信息采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病虫草鼠害检测、动物疫病防控、农机生产维护、技术培训、项目执行、农业执法、为农户和经营组织提供其他服务等方面作用发挥情况。

1. 公共信息采集

指在种植业、畜牧兽医、渔业、农机等方面采集公共信息项数。

2. 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种植业是指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数量和面积,以及为农户和经营组织提供生产技术服务次数;畜牧兽医行业是畜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数量和推广规模,以及为农户和经营组织提供生产技术服务次数;渔业是指水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数量和规模,为农户和经营组织提供生产技术服务次数;农机行业是指推广新设备、新机具数量和规模,以及为农户和经营组织提供生产技术服务次数。

3. 病虫草鼠害检测

包括:测报病虫草鼠害的次数、种类和指导防治的面积、覆盖的行政村个数。

4. 动物疫病防控

包括:诊疗动物的数量、预防接种数量、检疫数量和检出病害动物数量。

5. 农机生产维护

包括:农机具核准登记数、维护保养次数和查处违章操作次数。

6. 技术培训

包括:农技人员针对农民开展培训的期数、天数以及培训人数。

7. 项目执行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执行中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数量,建设试验示范基地情况,培训科技示范户数量,培训农技人员数量等。测土配方施肥取样、化验数量及覆盖范围。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建设数量及面积,以及其他项目情况。

8. 农业执法

包括:农技人员参与农业执法人次。

9. 为农户和经营组织提供其他服务

包括:农技人员为农户和经营组织提供市场信息的条数和次数。

三、人员指标

指农技人员自身情况,包括人员素质、岗位情况、收入情况以及工作情况4个二级指标。

(一)人员素质

主要指农技人员学历及职称情况。

1. 学历

指农技人员获得的最高学历,分为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初中及以下等6项。1970-1976年入学的高等院校毕业生为大学普通班学历,按本科填写。

2. 职称

分为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和无职称5项。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教授、研究员等为正高级职称,高级农艺师、高级畜牧师、高级兽医师、副教授、副研究员等为副高级职称,农艺师、畜牧师、兽医师、助教、助理研究员为中级职称,助理农艺师、助理畜牧师、研究实习员等为初级职称。职称填写获得的最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岗位情况

包括个人所学专业以及从事岗位等信息。

1. 专业

分涉农专业、非农专业两大类,其中涉农专业又进行了植物生产类、动物生产类等详细划分。所列专业选自教育部发布的专业目录。

2. 岗位

指农技人员从事行业及在岗情况。其中从事行业分为种植业、农机化、畜牧兽医、渔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资源环境等类别。

(三)收入情况

主要包括年度工资收入和年度其他收入两项,工资收入数据需要与本单位财务部门沟通获得。

1. 工资收入

指年度工资收入,包括年度基本工资、年度绩效工资、年度岗位补贴以及其他补贴等。

2. 其他收入

指年度内由于承担推广项目而获得的收入以及从事其他工作获得的劳务、奖励等收入。

(四)工作情况

指农技人员承担的日常工作情况,包括业务包村、时间分配以及自身知识更新等。

1. 业务包村

指农技人员业务包村数量、服务次数、服务面积,以及政务包村数量。

2. 工作时间分配

农技人员从事业务包村、培训农民、政务包村、维稳工作、政府其他工作以及参加知识培训等的折算天数,合计不超过全年总工作天数。

3. 学习培训

指农技人员参与业务培训次数、累计天数,以及参与政治学习次数、累计天数。此天数与工作天数合计不超过全年

总工作天数。

四、项目指标

项目指标是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承担项目情况,主要包括项目类型、经费金额、项目成效、项目进展等内容。

(一)项目类型

包括项目级别、项目分类两项,其中项目级别分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县级以下等5级,项目分类包括良种推广、良法应用、基本建设等3类。

(二)经费金额

指项目下拨经费数量以及配套资金数量。

(三)项目成效

包括通过项目执行推广良种(良法)数量、推广面积和范围等。

(四)项目进展

分为进行中、已结题未验收、通过验收、未通过验收等4种状态。

五、区域农业农村基本情况指标

为便于统计分析和不同区域比较,需要县级及以上系统管理部门填写区域农业农村基本情况,包括面积与人口、农业产值、人均收入、机械化情况等内容。

(一)面积与人口

面积指本区域国土面积和耕地面积数量,人口指本区域

总人口和农业人口数。其中农业人口数量用农业从业人员数,包括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员总数,依据统计年鉴数据填写。

(二)农业产值

包括种植业产值、畜牧业产值和渔业产值3项,依据统计年鉴数据填写。

(三)人均纯收入

指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依据统计年鉴数据填写。

(四)农业机械化率

包括机耕面积、机播面积、机收面积以及年度机械总动力数,依据统计年鉴数据填写。

农业技术推广学网上考查课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农业技术推广学网上考查课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体系是农业推广机构设置、服务方式和人员管理制度的总称。 2、农业推广沟通是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农民提供信息、了解需要、传授知识、交流感情,最终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农业信息交流活动。 3、农业推广项目是农业推广计划的具体体现,按项目进行农业推广的计划管理,是推广计划得到落实的保证措施之一,是农业推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推广度是反映单项技术推广程度的一个指标,指实际推广规模占应推广规模的百分比。 5、推广项目的产投比是指实施某一农业推广项目的总产出的产值与总投入费用之间的比例,它是评估项目实施实绩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简答题: 1、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要素。 包括:(1)转化主体;(2)转化课题;(3)转化受体。 2、农业推广组织的管理要遵循哪些原则? ①目标性原则②层次性原则③协调性原则④整体性原则⑤能动性原则⑥封闭性原则 3、简述目前世界上农业推广方式。 目前世界上农业推广方式有:①一般推广方式②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③培训和访问推广方式④群众性推广方式⑤项目推广方式⑥农业系统开发推广方式⑦费用共担(分摊)推广方式⑧教育机构推广方式

三、论述题: 1、注重农业推广信息的服务实效,当前应当着重研究解决哪些问题? ㈠多维服务 政策、经济、科技、市场、价格以及乡情民意信息,不仅是各级领导决策的需要,而且也是各类经济组织、科研单位以及农民家庭经营的迫切需要;它不仅是农业部门本身的需要,而且也是各地区、各部门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农业信息服务对象上,应由定向服务转向多维服务。 ㈡特色服务 农业包括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多种行业,所涉及的学科多种多样,所以提供信息服务也应因地制宜,切忌一般化。要找准位置,认清目标,发挥优势,搞出特色。要反对大而全或小而全的做法,把过去一般化服务提高到具有本部门本专业信息个性的特色服务上来。 ㈢开放服务 市场经济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它的开放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是资源的财富。为了适应新体制的需要,加强对农业、农民、农村服务,就是迅速改变过去的各自分割、封闭状态,加强信息交流,尽可能向基层开放,向农民开放,向社会开放。 ㈣高效高质服务 目前农业信息最大的弱点是:编发少、传递慢、效率低。然而信息服务的基本要求就在于快速、高效。要做到高质量服务,就要有高素质。与此同时,加速信息传递自动化建设,从而使农业信息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为什么要对农业推广工作进行评价及其意义? 完成一项推广工作应及时评价和判断该项工作哪些方面是有效率或高效率的,哪些方面是无效率或低效率的,以便总结过去,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明确不足,展望未来,做出决策,以利再战。具体来讲,对推广工作的评价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⑴评价可以评定农业推广工作完成的程度,测算其取得的效益大小,如推广人员作用发挥的程度、完成任务的情况、推广机构内部各子系统工作协调的状况,以及整个机构发挥整体功能的大小,推广工作方式、方法使用正确程度等。 ⑵评价可以透视整个推广工作中的问题和成绩,有哪些教训与经验,达到扬长避短和存优去劣的目的,以利更好地改进工作,提高推广工作效率和效果。

2016年度基层农技技术推广体系项目示范户满意度调查表

2016年度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 2016年度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满意度调查表 日期:乡镇:姓名(签字):首先感谢您对2016年度计策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项目工作的监督和支持,请您对本部门2016年度工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您对技术指导员的服务态度感到满意吗?() A、很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二、您认为技术指导员在技术指导的及时性方面做得如何?() A、很及时 B、及时 C、不太及时 D、很不及时 三、您认为技术指导员在技术指导的准确性方面做得如何?() A、很准确 B、准确 C、不太准确 D、很不准确 四、您是否信任技术指导员的工作?() A、很信任 B、信任 C、不太信任 D、很不信任 五、您认为技术指导员的整体素质如何?() A、很好 B、好 C、一般 D、有很大提升空间 六、您认为我们的工作效能、专业知识如何,是否能够满足您对发展养殖业的要求?() A、能满足 B、基本满足 C、不太满足 D、不能满足 七、本项目确定的主导品种是否符合您发展畜牧养殖的实际?() A、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太符合 D、不符合 八、本项目的主推技术(推广的使用教材、养殖技术明白纸),对您的帮助有多大?() A、很大 B、大 C、一般 D、无帮助 九、您对我们开展的示范户的培育工作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不太满意 D、不满意 十、在我们项目支持下,您在发展养殖业上,增产、增收效果是否显著? A、显著 B、较显著 C、不太显著 D、不显著 请您对上述十项及其他您认为我们工作有待提高的方面给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工作总结

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工作总结 2015年,我县按照国发[2006]30号、川府发[2007]11号、农办财[2015]63号和川农业[2015]109号文件要求,继续实施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我县进一步构建了职能明确、机构完善、队伍精干、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立了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农技人员竞聘上岗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知识更新制度、多元化推广制度等;完善了“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机制,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农技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1、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设置情况 县农业局为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不断调整内部机构设置,目前全局有农业局机关、农技推广中心、农村经营管理总站、农村能源管理局、植保植检站、农机监理站、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隆昌县分校、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站、农情信息站10个编制部门,有编制123人,实有职工13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3人。 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在整合已有事业机构的基础上,按相近专业综合设置农业服务中心,中心内设农技、水利、林业、农机等岗位,全县19个乡镇共有农技编制72人,实有职工人数74人,专业技术人员47人。 2、经营性农技服务组织情况 随着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的分离,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逐步产生。我县形成了以隆昌县金星种业公司、隆昌县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隆昌县农资公司为龙头,县城、乡镇场镇、村、社设经营点的农资经营服务网络。营利性经营网点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经营服务和农业技术咨询。农业局相关股站负责对农资产品质量的监管。全县有经营性服务人员近900人,农资经营网点480个。 3、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情况

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补助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用户操作手册

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补助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用户操作手册 中国农业推广网 2012.11

目录 一、系统的管理 (1) 1.1中央级系统用户 (1) 1.2省级信息员用户 (1) 1.3县级信息员用户 (1) 二、软件环境 (1) 三、数据上报操作流程 (2) 四、系统的用户名命名规则与分配 (2) 4.1 省级信息员用户 (3) 4.2 县级信息员用户 (3) 五、数据报送 (4) 5.1 省、县信息员基本情况表 (4) 5.2 省级基本情况表 (4) 5.3 县级基本情况表 (7) 5.4 省、县级专家信息 (10) 5.5 示范基地信息 (13) 5.6技术指导员与科技示范户信息 (15) 六、数据信息的管理工作 (24) 6.1查询县级上报情况 (24) 6.2 上报信息的统计 (24)

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补助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用户操作手册 一、系统的管理 管理平台用户共分三级,即中央级系统用户、省级信息员用户、县级信息员用户。 1.1中央级系统用户 中央级用户拥有系统的所有权限。用户主要为两部分人员:(1)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补助项目的农业部官员;(2)平台的系统管理人员。 1.2省级信息员用户 省级用户可以上报、查看及统计本省的数据与信息。用户为大陆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兵团、黑龙江农垦、广东农垦、青岛、大连、宁波三个计划单列市的省级农业主管部门。 1.3县级信息员用户 县级信息员只可上报、查询及统计本县的数据与信息。县级用户为全国完成基层农技推广改革的所有农业县(区、旗、团、场等)农业主管部门。 二、软件环境 ●Windows XP/windows 2000/windows 2003/windows 7等操作系统 ●IE 6.0及以上浏览器,360浏览器等主流浏览器 ●.NET Framework 2.0(小工具会自动检测安装)

农技推广体系构建方案

农技推广体系构建方案 为解决我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问题,保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3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着眼于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精简人员、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构建起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基本原则 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与市乡机构改革相衔接,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三、主要内容 ㈠强化公益性职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关键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监督;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作物苗情监测、土壤测试;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检测、检疫和强制检验;在农民中开展技术培训,宣传贯彻农业法律、法规,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供销信息和其它信息服务;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任务。 ㈡理顺管理体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机构性质不变,管理体制由委托制改为派驻制,属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其人、财、物、事由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人员统一聘用、统一调配。以钱养事经费直接拨付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考核情况发放。在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工作考核、人员调配、考评和晋升等方面实行市乡双重管理,以市管理为主。 ㈢实行人员聘用管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择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聘期3年。参加竞聘上岗的人员必须具备竞聘岗位相应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取得国家农业中级执业资格以上证书。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原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够的可面向社会招聘。对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农技人员原则上不再聘用,确因工作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摘要: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确保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业以及农村经济也逐渐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极为重要力量,它支撑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支撑着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近年来,我国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建设. 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的现状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分为五级,包括有中央、省、市、县、乡,有农业经营管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农机化推广服务、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等农业机构.其中,县、乡2级的农业推广部门是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的最基层最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组织结构由三大模块组成,即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领导力量,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未来的主导力量,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则是我国年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的新生力量.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很大的进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也有着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建设. 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这种推广管理体制靠行政方式管理,依照计划模式运行,推广工作缺乏协调和配合,各地区、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合作性、协调性,各自为政,致使农业技术的推广责任不够明确.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管理不到位,致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技术指导跟不上,技术推广工作不能很好的普及到农村的基层,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传播和转化发展. 近年来,伴随着地方机制的改革,我国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管理的方法不到位 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是为基层农业劳动者服务,增加其农业文化知识,从而使农业科技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应考虑到基层农民的需求和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真正做到以农民为本.可是,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大多都采用行政化的推广方法,多由政府来决定要推广的项目,自上而下,逐级下达,对各部门形成一定的强制作用,而没有考虑到基层农民的接受能力以及现阶段的农业技术需求,导致了农业技术推广不能真真切实的做到为农民服务,也使农业科技成果不能更快更好地得到转化. 3.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结构安排不够合理,技术人员的知识存在一定局限性,对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也不够到位.据统计,我国地级以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中级

农业推广论文范文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 年级 学校

浅析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 [内容提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农民实现增收、国家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力量,是国家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保证。针对我国现行农业术推广体制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政府对农技推广的支持,深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改革,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形成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组织创新创新组织化激励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就是通过实验、示范、培训、指导和咨询服务等种种方法,让农民朋

友认识到农作物的重要作用,了解农作物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并将优秀的、正确的种植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的活动,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社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1、推广制度不完善,经验不足。主要表现为科研、技术服务与生产三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缺乏有机的、紧密的联系。科研院所的许多科研成果不能有效进入农业生产一线,技术服务部门掌握和储备的实用技术少,且尚未形成有效的科技推广体系,缺乏科技推广经费,技术推广盲目,所推广的多数是些简单的常规性技术;生产者得不到急需得到的技术,同时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整个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有限,从而使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均受到很大影响,农业生产效益得不到提高,群众增收幅度不大。 2、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能力较低,意识认识不足。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能力较低,缺乏积极性,意识认识不足,这些都影响和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我国目前还缺少必要的农业技术人员,在人才的储备和分配上还有着严重的缺陷,被分配到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的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都较低,对一些推广中的专业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了推广队伍的积极性不高。在推广过程中由于意识上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现了推广速度慢,取得效果不理想,服务意识不到位,服务质量差等诸多问题,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效率,严重的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 3、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农业技术推广接受程度较低。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范围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农民居住的地方分散不集中,信息落后,消息闭塞,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又因为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新型的农作物和现代化的种植手段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难以理解,使农业技术推广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对推广工作造成非常大的阻力。 4、资金不足,对农业技术推广缺乏必要的支持。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和资金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足够的物质和资金上的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才能持续的进行下去,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实现预期的目标。目前,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发展中国家也在%左右,但我国不足%,人均经费更少。另一方面,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由于个别领导对农业技术推广缺乏清晰的认识,

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方案

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方案 一、县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总的特点是春早、夏长、秋短、冬迟。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照小时,年无霜期284天,年平均降雨量1497毫米。全县辖14个乡镇,131个行政村,国土面积万公顷。XX年全县人口万人,农业人口万人,农户72224户,农村劳动力万人;XX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390元。 2、农业概况:县主要农业产业有粮食、蔬菜、花生、脐橙、茶叶、生猪、水面养殖等。常年粮食作物播面约24万亩,蔬菜播面约万亩,花生播面约万亩,果园面积约万亩,茶园面积约万亩,年生猪出栏约万头,水面养殖约万亩。XX年农业总产值127886万元,其中畜牧业总产值37522万元,渔业总产值23843万元。 3、基层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根据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以及省农业厅、市农业和粮食局的统一部署,我县XX年9月份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财政、人劳、编办以及各乡党委、政府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在资金、编制等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全县14个乡均整合农技、农机、畜牧、水产、茶果、经管等岗位,合并成立了乡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至XX年7月,全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各项改革取得较好效果,达到了“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三权’归县、财政保障、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改革目标。XX年和XX年,我县分别实施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我们按项目方案要求,确定了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遴选与确定了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积极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建设示范基地等一系列相关工作,目前各项工作已取得初见较好的成效。 二、年度目标 总体目标是通过项目的实施,达到构建职能明确、机构完善、队伍精干、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目标,建立人员聘用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农技人员培训制度、农技人员工作考核考评制度、多元推广制度等基层农技人员管理机制,完善“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成果

农业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 情况交流 第7期(总第33期) 农业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联席会议办公室2008年4月17日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展状况 据对30个省区市(缺西藏区)的统计调查,截至2007年 底,全国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机化、经营管理五个系统,共有基层农技推广机构12.6万个,实有农技人员85.05万人。总的看,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的贯彻落实,基层农技推广机构队伍保持了基本稳定,公益性职能经费保障程度有所提高。但 困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管理体制不顺、队伍素质不高、设施条 注:按照国发[2006]30号文件要求,农村经营管理系统不再列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但鉴于目前各地 改革正在进行中,2007年农技推广体系有关统计数据仍然包括了农村经营管理系统。

件落后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 一、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状况 (一)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基本保持稳定。截止2007年底, 全国五个系统共有基层农技推广机构12.6万个,其中县级2. 4 万个,县以下(指区域站和乡镇站,下同)10.2万个,其中区 域性推广机构3817个。与2005年相比,县级推广机构增加1734 个,增长7.6% ;县以下推广机构减少6991个,其中区域性推广机构增加37个,增长1%,乡镇推广机构减少7028个,减少6.7%。见下表:2007年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变动情况表 表中数据显示,近年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大量精简合并的态势明显减缓。从管理体制看,2007年全国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中,归乡镇政府管理的占56.3%,归县农业部门管理的占23.4%,实行县乡双重管理的占20.3%。与2005年相比,归县农业部门管理的提高了4.7个百分点。 (二)分系统看,种植业推广机构基本稳定,畜牧兽医得到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探索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探索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科学研究体系和实践应用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是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延伸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支撑,在农业科研与生产实践之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适配”和“助推”作用。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并根据时代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面对新时期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产业发展,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需要适应形势任务变化做出进一步调整。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体制机制;思考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业走过辉煌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而与之相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在持续的改革创新中发挥着全力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作用。立足当下,回望40年改革“初心”,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虽历经捭阖,但与农业产业的发展还不尽同步;展望未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中国梦”,需要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再做深度调整。 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实践与体系改革进程 1.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历史悠久 中国是世界上农耕文明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重农思想在国家治理中长期处于核心主导地位,形成了悠久的“劝农”“教农”传统。所谓“神农教稼”“嫘祖教蚕”,就可以理解为我国早期先民相互学习、传承农业技术的典证;商周而后以至明清,历朝历代都有帝王躬耕劝农的传统。诗经《甫田》也曾歌咏过地方官“今适南亩,或耘或耔”视察农

耕的故事。汉朝时国家设“搜粟督尉”专门管理农业生产,并在民间广选“六能”指导群众开展生产。宋朝时国家设“农师”,元明两朝在中央设“劝(司)农司(使)”并在基层设“社(里)长”等机构和人员,专门负责督导农业生产、组织开展先进农耕制度和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不同时期先后形成了《吕氏春秋》(秦)、《氾胜之书》(汉)、《齐民要术》(北魏)、《四时纂要》(唐)、《宁国府劝农文》(宋)、《农桑辑要》(元)、《天工开物》(明)、《授时通考》(清)等多部书籍,总结推广先进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1-4]。这些思想、制度和文献从不同角度说明,农业技术推广曾经在我国传统农耕文明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 1.2新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 受近代以来闭关锁国、外敌入侵、政局动荡的影响,我国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始终没有真正开启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民国期间,国民政府也曾就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做过一些努力,但并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因此,也没有形成类似20世纪20年代欧美国家建立的现代意义上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推动下,20世纪50年代农业部先后制定出台了《农业技术推广方案(草案)》《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条例》,依托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以“八大员”为代表的乡村农业生产能手,组织建立起自上而下涵盖农机、畜牧、农技、水利等多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任务是组织指导以公社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推广普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6]。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

四川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概念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技术是指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包括良种繁育、施用肥料、病虫害防治、栽培和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保鲜、贮运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和农用航空技术,农田水利、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农村供水、农村能源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农业气象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等。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以上定义对于农业技术和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都予以了明确的界定,但是在农业实践活动中,推广作为一种手段,依据其作用对象的不同,而有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推广以及农村推广在推广目标和内容上的差异。农业推广主要是指运用推广作为手段,促进农业发展,即促进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农村推广则泛指推广对农村整体发展过程的作用,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通常将这三个层面的概念统称为推广工作或推广事业。 如果我们强调推广工作在改变农民的态度、增加他们的知识以及提高他们的技能等方面的效应,那么,农业技术推广依靠其可操作性,便构成了推广工作的核心,它是农业推广和农村推广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规定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两大构成部分:即①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以及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推广体系;②供销合作社、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社会各界的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活动。 这是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广义界定,但是在农业技术推广实践活动中,往往使用仅包括第一方面的狭义定义,本文亦强调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作为这一体系中的主渠道作用以及其对群众性科技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的关联效应。 1.3.2研究现状 中国没有专门的农业科技推广研究机构,从上世纪30年代才开始出现对农业科技推广理论与方法的研究,1933年唐启宇著有《近百年来中国农业之进步》,1935年章之汶、李醒愚著有《农业推广》一书,同年孙希复编写了《农业推广方法》,1947年宋希庠编写了

农业主推技术

附件 2019年农业主推技术 1.水稻叠盘出苗育秧技术 2.水稻精量育秧播种技术 3.杂交稻单本密植大苗机插栽培技术 4.冬小麦节水省肥优质高产技术 5.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6.玉米免耕种植技术 7.夏玉米精量直播晚收高产栽培技术 8.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9.玉米条带耕作密植高产技术 10.鲜食玉米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技术 11.玉米花生宽幅间作技术 12.玉米原茬地免耕覆秸精播机械化生产技术 13.大豆大垄高台栽培技术 14.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15.大豆机械化高质低损收获技术 16.黄淮海夏大豆免耕覆秸机械化生产技术 17.油菜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 18.油菜机械化播栽与收获技术 19.油菜菌核病、根肿病综合防控技术 20.油菜多用途开发利用技术

21.花生抗旱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2.花生单粒精播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 23.麦后夏花生免耕覆秸栽培技术 24.花生种肥同播肥效后移延衰增产技术 25.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技术 26.花生地下害虫综合防控技术 27.丘陵山区春播绿豆地膜覆盖生产栽培技术 28.黄河流域高效轻简化植棉技术 29.基于数量化标准的全程机械化植棉技术 30.甘薯茎线虫病绿色防控技术 31.番茄褪绿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 32.蔬菜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33.蔬菜根结线虫绿色防控技术 34.蒜蛆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35.利用天敌昆虫防控设施蔬菜害虫的轻简化配套技术 36.设施瓜果优质简约化栽培技术 37.苹果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减药增效技术 38.梨绿色提质增效栽培技术 39.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 40.向日葵蜜蜂授粉与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41.茶园全程机械化管理技术 42.茎叶类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43.根茎类中药材机械化收获技术

农技推广体系

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巴州区玉井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何家美 最近,我作为乡镇基层干部、人大工作者有幸参加了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执法检查。在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带领下,先后深入部分乡镇和区农业局及其下属部分单位进行了认真检查。因我长期在乡镇工作,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情况比较熟悉,便利用检查的有利机会对区、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成效、现状、问题作了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研究。 一、主要成效 长期以来,区、乡两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致力于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广大农技人员精诚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广大农民,为推进全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较大贡献。一是供应了大量的化肥、农药、农膜、优良种子等农用物资,有力的支持了农业生产。二是推广了一批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有力的促进了生产发展。三是开展了多层次农业科技宣传培训,有力地加快了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四是实施了多项农业科研项目,建立了规模较大、标准较高、效果较好且各具特色的农业种养园区(科技示范基地),起到了辐射带动、典型引路的作用。 二、目前现状 1、机构设置。全区有14个区级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单位,49个乡镇(办事处)农技站。 2、人员编制。全区实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编制433人(不含农经),其中财拨304人,差补39人,自收自支(计划用工)90人。实有人员中,区级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225人,其中财拨155人,差补39人,自收自支31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208人,其中财拨149人,自收自支(计划用工)59人。 3、年龄结构。根据年龄分段统计,在433人中,35岁以下的只有103人,占24%;35-40岁的91人,占21%;40-50岁的153人,占35%;50-60岁的86人,占20%。 4、学历结构。433人中,大学本科13人,占3%;大专143人,占33%;中专、高中247人,占57%;初中及以下文化的30人,占7%。 5、技术职称。全区共有高级职称34人,中级职称154人,初级职称121人。其中:区级有高级职称27人,中级职称92人,初级职称62 人;乡镇有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62人,初级职称59人。 6、阵地建设。全区有10个乡镇农技站无站址,无办公场地。 7、设施设备。区级农技推广机构除近两年购置有电脑和检测设备外,没有其他设施设备;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无任何设施设备。 8、管理体制。区级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上,仍采取的是各业务站独立运作方式。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实行双重管理,区农业局负责业务指导,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人、财、物。区、乡农技推广机构属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性质,基本没有安排推广经费。 三、存在问题 当前,全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服务“三农”的要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队伍不稳、机制不活、保障不力、服务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将严重影响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

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指标及解释

附件1 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指标及解释

一、基本说明 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体系管理系统”)主要指标包括机构指标、人员指标、项

目指标以及区域农业农村基本情况指标等4个。 (一)基层农技推广机构 纳入体系管理系统中的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是指国家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机械等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公共服务机构。具体包括: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机化四个系统所属县、乡两级事业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主要职责为从事技术推广工作的事业单位,不包括主要从事农业行政执法的事业单位,也不包括只有部分职能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而主体职能为其他工作的事业单位。 (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以下简称“农技人员”)是指在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工作的所有人员,包括在编在岗、在编不在岗以及长期聘用的编外人员。 在编在岗人员:编制内人员且在本职岗位工作。 在编不在岗人员:编制内人员,但不在本职岗位工作半年以上。 长期聘用的编外人员:非编制内人员,被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聘用半年以上。 (三)农业技术推广项目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是指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承担的上级和本级制定实施的技术推广类项目,例如基层农技推广

改革与建设补助、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等,由承担单位填写相关内容。 (四)区域农业农村基本情况 区域农业农村基本情况是指县级及县以上区域农业农村人口、面积、农民收入、农业产值、机械化率等基本情况,数据依据本区域统计年鉴。 二、机构指标 机构指标是指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所涉及指标,包括基本情况、推广队伍现状、经费情况、基础条件、服务区域、职能履行等6项二级指标。 (一)基本情况 包括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单位级别、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机构类型以及机构信息4个基础指标。 1. 单位级别 分为县级、乡级,其中乡级又包括乡镇站、区域站2类。 乡镇站:农技推广服务区域在1个乡镇的国家农技推广机构。 区域站:农技推广服务区域在2个(含2个)以上乡镇的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包括:跨乡镇设立的承担两个以上乡镇相关行业全部技术推广工作的机构和设置在某一乡镇并辐射带动周边其他乡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开展业务工作的

关于申请成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试验示范基地的报告

关于申请成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 试验示范基地的报告 濉溪县农林委: 安徽柳丰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于2001年7月成立,注册资金501万元,多年来公司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逐步成为皖北地区大型种子企业之一。 柳丰种业是一家生产、销售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种子为主业的种业公司。公司下设:市场营销部、生产运作部、良种繁育部、质量检验部、行政管理部等部门以及柳丰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柳丰农场两个全资子单位。 柳丰人深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与中国农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及原(良)种农场合作,优势互补,并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和市场需求,不断开发引进新品种。2009年至今陆续买断中国农科院国(省)审优良大豆新品种:中黄36、中黄37、中黄38、中黄39、中黄42、中黄57等在全国范围内生产、销售及维权打假,并连续多年为“中黄13”大豆品种全国联合体成员之一;拥有小麦品种:秦农142、淮麦29、中麦895等品种的生产、销售权。公司常年从事小麦、大豆等优良品种的复壮提纯、繁育、生产等工作,营销网络以黄淮为中心,产品远销苏、鲁、豫、皖、鄂、湘等十几个省市,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得到广大农民朋友与社会各界的认可。 近年柳丰种业在百善镇前营村、道口村流转土地2000余亩,建立了柳丰农场,每亩土地流转费1000元,农民土地流转后,收入没减反增,农民土地流转后,还可到被流转土地上干活拿工资,每年支付当地农民工资40余万元。

在流转土地上种植的小麦、大豆良种都是高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比周边村队的小麦可增产3-5%,每亩小麦可增产30-50斤。亩增收40-60元,良种收购每市斤按市场价加0.10元,每亩按1000斤计,亩增收100元左右,合计每亩可增收140-160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万余人口,土地面积3万亩左右按亩增收140-160元计可为周边繁殖基地农民增收400万元左右。 2013年公司与淮北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合作设立淮北市第三批“555”产业创新团队——“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选育与应用”创新团队。团队利用公司流转的2000余亩土地作为核心示范区,针对淮北地区气候条件多变、倒春寒频发、赤霉病时有大面积发生及砂姜黑土土壤基础肥力不高、土壤养分非均衡化、有机肥料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等问题,重点培育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研究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以及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资源高效利用的肥、水、药精确管理技术,优质小麦避灾、减灾技术等综合农艺技术措施。通过,研制、集成、推广小麦新品种和配套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提高全市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3年该团队选育的柳麦618小麦新品系申请参加安徽省小麦联合鉴定试验,并于2014年进入安徽省小麦区域试验。同年柳麦716申请参加2014-2015年度安徽省小麦品种比较试验,另有一批性状优异的高代材料将陆续进入省级或国家级区域试验。引进、示范、推广了一批高产优质品种。柳丰种业连续多年承担了农业部和省政府下达的小麦良种补贴、小麦高产创建等牵动性项目,牵头推广烟农19、淮麦20、秦农142、等优质小麦品种面积每年达100万余亩。每亩比较其他品种增产3-5%,每亩可净增50元左右。每年可为社会带来效

我国农业技术多元化推广体系的特点

简述我国农业技术多元化推广体系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人类的生产活动首先是从农业开始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国民经济逐渐形成了各种产业,但农业始终处于基础地位。农业生产提供的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前提,农业部门创造的剩余产品是社会其他生产部门存在和扩大的重要基础。农业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始全面构建,并伴随着我国农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得到补充和完善。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呈现出推广主体多元化和推广形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是面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需求,这个体系面临着诸多不适和矛盾,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势在必行。 一、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历史及特点 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历史沿革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源远流长,自远古的尧舜时代就有原始的推广活动;而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化,积累的农业知识越来越丰富。历代封建统治者均沿袭早期实行的“劝农”政策引导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仅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教育和行政相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传统,而且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洋务派和维新派开始向欧、美、日学习,创建农务学堂、农事试验场和农村讲习所。20世纪20~30年代各高等院校纷纷效仿美国赠地学院模式,成立农业推广部,国民党政府时期开始建立各级农技推广机构,但由于历年战乱,推广工作仅限于高等院校及少数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始全面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逐步形成了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的历史,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一直占有主导地位。这一模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便开始构建,并得以运作,在推广发展的各个时期,对促进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及农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主要特点是政府直接领导农业技术推广,自上而下地形成单一的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组织管理上具有双重性,各级农业推广机构既受同级农业行政部门的领导,又受到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

农技推广站概况及职能范围介绍

农技推广站概况及职能范围介绍 **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的前身是“**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XX年4月,**镇行政区域调整,原**镇和兴塔镇撤二建一,建立了新的“**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XX年5月更名为“**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 一、基本功能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的基本功能是负责参与制订、实施本镇种养业发展和技术的示范及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等工作,发展畜牧兽医和动物疫病防治管理工作,负责林业、渔业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以及农业机械化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二、上级业务主管单位 1、区农委及其所属部门,包括农办、畜牧办、蔬菜办、农业污染源办等。 2、区农委所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各科室,包括粮油、经作、执法、种子管理、植保植检等。 3、区农委所属兽医站和动物疾控中心。 4、区农委所属渔政管理站和水产技术推广站。 5、区农委所属农机管理站。 6、区农委所属林业管理站。 7、区农委所属农业职业技术学校。 8、区农委所属农业信息中心。

9、区农委所属种畜繁育中心。 10、区农委所属种禽繁育中心。 11、区农委所属种子培育服务中心。 12、区农委所属奶牛管理站。 13、区农委所属花木实验站。 14、区农委所属蔬菜技术推广中心。 15、区园林管理署。 16、上海金山安信农业保险有限公司。 三、主要考核指标 1、确保全年粮食生产面积4万亩,全年粮食生产任务完成数2.5万吨。 2、农业组织化三年推进计划达到85%。 3、确保农业经济年增长率4%。 4、统一供种,良种覆盖率100%。 5、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与镇政府签订有新一轮三年翻番目标责任书。 四、人员情况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现有人员42人,其中编制人员30人,聘用人员12人。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所属的林业养护社人员现有73人。 五、主要服务内容和岗位设置 1、粮油栽培,主要负责粮食和油料作物生产技术推广

我国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构建

2012年12月(中) 农林科技科技创新与应用我国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构建研究 王玲 (黑龙江省军川农场,黑龙江萝北154244) 现阶段我国农业推广体系主要呈现两大趋势的多元化发展,表现为推广主体的多元化和推广形式的多元化,但这两大发展趋势并不符合当前的农业发展现状,面对现体系的诸多漏洞和矛盾,急需要创建符合现状农业发展的新型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1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现状 自从我国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当然农业科技推广的发展也不容小看,农业科技在推广主体方面表现为多元化,例如政府兴办的农业推广机构,农业科研所以及农业高等学府等,这些与农业科技推广相关的科研单位在农业科技推广活动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农业科技推广的同时,当地建立的农业合作组织、供销社、与农业相关的企业、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型农业企业以及科技示范农户的农业推广活动也办的有声有色。 1.1现行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现状 目前我国政府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呈现从中央辐射地方的模式,逐级推广从中央到省级再到市级到县级最后到乡镇,层层递进。现阶段为了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农业,最基层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也有了新制度,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第一,管理体制的改革,减少冗余的机构,做到优中取优。第二,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竞争制度,打破铁饭碗,实行聘任制。第三,经营实体的经营方式的转变,提出新的经营模式。第四,加强对外联系,建立多种合作关系,使得合作推广形式多样化。第五,丰富推广方式,将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变得多样化。 1.2农业科研教育单位的推广现状 农业科技研究单位以及农业高等学府好比农业科技的大脑,对研究农业科技成果起决定性的作用,在农业科技推广中更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作用。他们采用的推广形式主要表现为如下四方面:第一,地方政府和农业合作组织进行合作经营建立稳定的发展模式,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种植示范活动,将研究成果进行转让、对新技术的开发、技术承包等,第二,将开发的农业科技新产品直接传授给农户,授以种植方法。第三,同与农业相关的企业加强联系,对技术性的问题和理论上的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第四,对农业科技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进行示范种植。研究其特性。 1.3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推广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各个领域皆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国家很重视现阶段的农业发展,越来越注重农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三农问题,对农业的关注日益提高。当今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推广现状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建立了许多农业专业协会、农业的合作社、以及股份制的合作社等农业合作经济机构,这些机构的蓬勃发展为农业科技推广做了不少贡献。因为源源不断引进新的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新技术,技术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得以运用和发展,满足了农户对农业新科技的需求,使得新技术适应当地农业的发展并产生卓越的效果。 1.4涉农企业的推广现状 与农业相关的企业,农业产品加工企业和以经营生产资料为主的企业都属于涉农企业。对农产品进行加工的企业,尤其是具有农业产业化的有影响力的大规模企业,进行了产销一体化的经营,自种自养自产自销,形成了以龙头产业为带头影响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分析当前市场的需求来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引进,确保种植的科学化、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另外农户也可搭配农业养殖,涉农企业提供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服务。确保农产品供应链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涉农企业和农户经济利益的双丰收。 1.5科技示范户的推广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科普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民的科普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农业知识的掌握和农业技术的具体应用方面也效果显著。我国各地产生了许多热衷于农业新科技、新品种种植示范户。他们热衷于新技术的应用,热衷于新产品的种植,并将对新科技的热情带给邻里乡亲,感染者附近农户,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由此一来不仅积极示范户自己的产量有所提高更带动了周边农户进行积极学习和种植,影响力不可小觑,达到了农户和区域农业产量和品质的双提高。保障了该区域的整体供货量和整体粮食的品质。 2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伴随我国农业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发展有了新的需求,而当前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无法满足也无法适应当前农业的发展,因而农业的推广体系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农业新需求主要体现一下几方面: 2.1现行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不适应 一方面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按照行政区域划分,分为行业和专业进行推广,没有考虑到农业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我国的农业科技的政府管理机构还存在在行业的垄断,没有适应农业市场的发展,在推广中还存在行政性强和市场导向差的弱点。最后,需要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选取一些学习过农业相关课程的科技人员或者大学毕业生来进行科技普及会改善这一现象,因为这方面做得不够好使得有些地方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形同虚设,面对人员知识的不足可以定期的购买科技资料来补充科技知识的不足,组织定期学习和定期考核,加大对农业科技机构的人员补充,最有效的方法是保证农业科技资金的投入,吸引农业科技人才,从而保证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2.2农业科研、教育单位的推广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确认 第一,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教育机构包括农业大学等是改革和创新农业新品种的灵魂,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对这类单位的重视度不够,没有明确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教育机构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重要地位,而是单单强调其主导作用,对这类机构的重视度明显不够。第二,区分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教育机构同政府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属于不同的部门管辖。一类属于科研而另一类属于政府推广。第三政府对农业各个机构的管理和联系不到位,导致各个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之间的沟通不够,合作机会也很少,呈现了各扫门前雪的状态,没有团结起来。由于三者之间么有良好的合作没有良好运用起来导致,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科技成果成功率不高。 2.3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需求不足 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基本是以农户为个体的小规模的经营模式,而使用新科技成果的成本很高,单个农民家庭的资金有限,购买力若,可考虑是否可以转变形式,进行联合购买。第二农户想要迫切得到高产的效果而产生风险回避的意识,没有全面考虑种植后果。第三,农民的农业素质普遍还不够高,特别是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因而在学习如果操作种植新产品的新技术方面的接受力方面不强。 3构建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措施 3.1进一步加强现行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建设 在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建设方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最佳方案。总结经验,深入研究和分析,找到正确的方法,创造出适合当地的推广模式,提高效率,强化管理体制,提高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户的农业素质。把推广种植服务做到位。 摘要: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出现了两大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主要表现为推广主体的多元化和推广形式的多元化。面对现阶段体系中出现的问题,必须要把解决方法提上日程,创建新型的农业推广方式已经迫在眉睫。现在从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实际情况入手,进行深入分析其体系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从而对创建我国新型农业推广体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构建;农业科技;推广 23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