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惯性导航综合实验二实验报告

北航惯性导航综合实验二实验报告
北航惯性导航综合实验二实验报告

惯性测量单元安装误差系数标定实验

二零一三年六月十日

惯性测量单元安装误差系数标定试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 )的标度系数、安装误差、零偏的标定方法;

2、利用现有实验条件实现实验过程的设计。

二、实验内容

利用单轴速率转台,进行IMU 的安装误差系数标定,并通过公式计算该安装误差系数。

三、实验系统组成

单轴速率位置转台、MEMS 惯性测量单元、稳压电源、数据采集系统。

四、实验原理

IMU 安装误差系数的计算方法

通常,惯导系统至少需要三个陀螺和三个加速度计,用以感知载体的三轴角速度和加速度变化。将这些陀螺和加计按照敏感轴两两正交的方式集成在一起,安装在一个结构框架上,便构成了一个能感知完整惯性测量信息的小型系统,称之为惯性测量单元。对惯性测量单元进行标定时,除了要对其中的陀螺、加速度计进行常规标定外,还要考虑由于安装时不能严格保证敏感轴两两正交所带来的交叉耦合误差,即,要对IMU 的安装误差进行标定,测量出不正交角。因此,在考虑IMU 的安装误差、标度因数误差、零偏误差的情况下,建立东北天坐标系下IMU 的角速度通道误差方程。

x x xx xy xz x y y yx

yy yz y z z zx zy zz z K E E E K E E E K ωεωωεωωεω????????????????=+???????????????????????? (1)

式中i ω为惯性系统i 轴向陀螺输出角速度,i ω为i 轴向的输入角速度;i ε为i 轴向陀螺零偏;ii K 为i 轴向陀螺标度因数;ij E 为角速度通道的安装误差系

数,i 和j 为坐标轴X ,Y ,Z 的统称。

设输入矩阵为x1xn y1yn I z1zn ...11ωωωωωω??????Ω=??????,输出矩阵为x1xn o y1yn z1zn ...ωωωωωω???

?Ω=??????,则标度因数、安装误差系数与陀螺漂移组成的矩阵可按最小二乘法估计为: 类似,可计算加速度计的标度因数、安装误差系数与加计零偏。

设输入矩阵为x1xn y1yn I z1zn ...11a a a a A a a ??????=??????,输出矩阵为x1xn o y1yn z1zn ...a a A a a a a ???

?=??????,则标度因数、安装误差系数与陀螺漂移组成的矩阵可按最小二乘法估计为:

五、实验内容

1、陀螺安装误差测试实验

1) 速率转台处于“停止”状态,接通电源,预热至IMU 工作稳定;

2) 分别以10°/s,20°/s,40°/s,60°/s,80°/s 的速率转动转台,打开监

控计算机中的数据采集软件。在每一个旋转速率下,转台正转,旋转稳定后,采集转台旋转360°的过程中IMU 的输出数据zj+,1,2,3,4,5j ω=,停转,存储数据;转台反转,如上再次采集IMU 输出数据zj-,1,2,3,4,5j ω=,停转,存储数据;

3) 翻转工装,依次使得陀螺敏感轴X 、Y 轴依次平行于转台旋转轴,在每个位置上重复上述步骤,稳定后记录转动相应敏感轴的角速度当量均值

ij ,,;1,2,3,4,5i x y j ω±==并保存数据;

六、实验结果

陀螺数据求平均处理

按公式(2)计算陀螺标度因数、安装误差和零偏结果如下。

加速度计安装误差测试

一、实验步骤

1)接通电源,预热至IMU工作稳定,启动数据采集软件;

2)摇动转台手柄使IMU安装台面垂直,顺时针旋转垂直方向的转台,每隔

20°作为一个实验测试位置,直到转过360°回到原位置,再依次逆时针旋

转垂直方向的转台,分别记录18组Z向加速度计输出数据

zj ,1,2,...

a j

±

=;

3)将转台台面调至水平,安装IMU使加速度计的Z向垂直于水平面内。摇动

转台手柄使IMU安装台面垂直,调整转台Z向加速度计处于水平位置,此位置记为初始位置。

4)顺时针旋转垂直方向的转台,每隔20°作为一个实验测试位置,直到转过

360°回到原位置,再依次逆时针旋转垂直方向的转台,分别记录18组X、

Y向加速度计输出数据

ij ,,;1,2,...

a i x y j

±

==。

二、实验结果

5) 按公式(3)计算加速度计标度因数、安装误差和零位误差。

标度因数及安装误差阵

加速度计的安装误差系数和零偏

三,实验分析

1, Matlab 在求逆的时候容易出现非奇异,导致不能求逆,应当适当调整输入阵的元素顺序,避免奇异。

旋转调制原理验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认识旋转调制技术,实现理论课学习范畴的拓展;

2、验证旋转调制技术的效果,加强学生对旋转调制技术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观摩单轴旋转调制系统工作过程,学习旋转调制原理,验证旋转调制技术对陀螺、加速度计性能的调制效果。

三、实验系统组成

旋转调制式捷联惯导系统、稳压电源、数据采集系统。

四、实验原理

旋转调制是陀螺漂移的自补偿技术,设X 向陀螺的漂移为x ε,加计零偏为x ?,Y 向陀螺的漂移为y ε,加计零偏为y ?,平台绕Z 轴以ω的角速度旋转,如图1所示,则地理坐标系下的等效东向和北向陀螺漂移和加速度计零偏的表达式有:

图1 旋转调制捷联惯导的组成框图

cos sin sin cos E x z Z x z t t t t

εεωεωεεωεω=+??=-+?

(1)

cos sin sin cos E x z Z x z t t t t

ωωωω?=?+????=-?+??

(2)

旋转调制技术可以将惯性器件引起的误差大大降低。

五、实验内容

1.教师讲解

● 旋转调制技术简介

● 旋转调制系统及显控系统简介

2.操作演示

● 演示旋转调制系统工作过程

● 控制电机分别处于旋转和锁定状态,输出并存储陀螺和加速度计数据。

3.理论探究 对两种状态下的陀螺漂移角速率分别求姿态误差角,探究旋转调制对陀螺性能改善的作用。

旋转调制后 :

未经调制的误差角:

六、实验分析

由图可以看出,经过旋转调制的姿态误差角从原理上讲应该比未经过旋转调制的姿态误差角小,但是由于其他干扰,只能看出经过旋转调制后相对于未经过旋转调制的情况幅值确定而不是发散。

四,实验源程序

1,陀螺仪安装误差标定源程序

%%%%%%%%%%%X 轴反向

x10n=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x20n=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x40n=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x60n=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x80n=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x101=x10n(2:7201,1);

x201=x20n(2:3601,1);

x401=x40n(2:1801,1);

x601=x60n(2:1201,1);

x801=x80n(28:929,1);

x101=mean(x101);

x201=mean(x201);

x401=mean(x401);

x601=mean(x601);

x801=mean(x801);

x1=[x101 x201 x401 x601 x801]; %%%%%%%%%%%Y轴反向

y10n=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y20n=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y40n=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y60n=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y80n=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y101=y10n(2:7201,2);

y201=y20n(2:3601,2);

y401=y40n(2:1801,2);

y601=y60n(2:1201,2);

y801=y80n(28:929,2);

y101=mean(y101);

y201=mean(y201);

y401=mean(y401);

y601=mean(y601);

y801=mean(y801);

y1=[y101 y201 y401 y601 y801]; %%%%%%%%%%%Z轴反向

z10n=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z20n=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z40n=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z60n=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z80n=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z101=z10n(2:7201,3);

z201=z20n(2:3601,3);

z401=z40n(2:1801,3);

z801=z80n(28:929,3);

z101=mean(z101);

z201=mean(z201);

z401=mean(z401);

z601=mean(z601);

z801=mean(z801);

z1=[z101 z201 z401 z601 z801];

%%%%%%%%%%%X轴正向

x10p=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x20p=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x40p=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x60p=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x80p=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x101=x10p(2:7201,1);

x201=x20p(2:3601,1);

x401=x40p(2:1801,1);

x601=x60p(2:1201,1);

x801=x80p(28:929,1);

x101=mean(x101);

x201=mean(x201);

x401=mean(x401);

x601=mean(x601);

x801=mean(x801);

x0=[x101 x201 x401 x601 x801];

%%%%%%%%%%%%%%%%Y轴正向%%%%%%%%%%%%%%%%%%%%% y10p=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y20p=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y40p=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y60p=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y80p=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y101=y10p(2:7201,2);

y201=y20p(2:3601,2);

y401=y40p(2:1801,2);

y601=y60p(2:1201,2);

y801=y80p(28:929,2);

y101=mean(y101);

y201=mean(y201);

y601=mean(y601);

y801=mean(y801);

y0=[y101 y201 y401 y601 y801];

%%%%%%%%%%%%%%%%Z轴正向%%%%%%%%%%%%%%%%%%%%% z10p=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z20p=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z40p=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z60p=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z80p=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2\陀螺标定数据\');

z101=z10p(2:7201,3);

z201=z20p(2:3601,3);

z401=z40p(2:1801,3);

z601=z60p(2:1201,3);

z801=z80p(28:929,3);

z101=mean(z101);

z201=mean(z201);

z401=mean(z401);

z601=mean(z601);

z801=mean(z801);

z0=[z101 z201 z401 z601 z801];

k=[1 1 1 1 1 ]

x=[x1,x0];

y=[y1,y0];

z=[z1,z0];

W1=[10 20 40 60 80 -10 -20 -40 -60 -80;

80 60 40 20 10 -10 -20 -40 -60 -80;

60 40 20 10 80 -10 -20 -40 -60 -80;

1 1 1 1 1 1 1 1 1 1 ];

W0=[ ;

;

]

Sg= W0*(W1)'*inv(W1*(W1)');

2,计算加速度计安装误差源程序

xd=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3\accData\');

xu=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3\accData\');

yd=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3\accData\');

yu=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3\accData\');

zd=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3\accData\');

zu=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3\accData\');

xd1=mean(xd)/1000;

xu1=mean(xu)/1000;

yd1=mean(yd)/1000;

yu1=mean(yu)/1000;

zd1=mean(zd)/1000;

zu1=mean(zu)/1000;

xd11=xd1(4:6)';

xu11=xu1(4:6)';

yd11=yd1(4:6)';

yu11=yu1(4:6)';

zd11=zd1(4:6)';

zu11=zu1(4:6)';

Ao=[xd11 yd11 zd11 xu11 yu11 zu11]

AI=[1 0 0 -1 0 0;

0 1 0 0 -1 0;

0 0 1 0 0 -1;

1 1 1 1 1 1];

C=inv(AI*AI');

Sacce=Ao*AI'*C;

旋转调制与未经过旋转调制的源程序

Q=load('E:\惯性器件综合实验\惯性导航试验数据\2\旋转调制实验数据\'); %%%%%%%求转换矩阵%%%%%%%%

Wx1=Q(160002:170002,1);

Wy1=Q(160002:170002,2);%%%提取转换矩阵的数据

Wz1=Q(160002:170002,3);

W=[Wx1 Wy1 Wz1];

Ax=Q(160002:170002,4);

Ay=Q(160002:170002,5);

Az=Q(160002:170002,6);

Ax=mean(Ax)**1000;

Ay=mean(Ay)**1000;

Az=mean(Az)**1000;

A=[Ax Ay Az];

g=;

C3=A/g;

c3=C3';

C12=(Wx1-C3(1)*wie*sin(L))/(wie*cos(L));

C22=(Wy1-C3(2)*wie*sin(L))/(wie*cos(L));

C32=(Wz1-C3(3)*wie*sin(L))/(wie*cos(L));

C2=[C12 C22 C32];

c2=C2';

C1=cross(C2,C3);

c=C1';

Ctb=[c,c2,c3];

%%%%%%%%%%%%旋转调制转换%%%%%%%% %%%%%%%%%%%%%%%%提取数据%%%%%%%%%%%%%%%%%% Wx=Q(32001:160001,1);

Wy=Q(32001:160001,2);%%%提取旋转调制的数据

Wz=Q(32001:160001,3);

JD=Q(32001:160001,7);

wibbx=Wx.*cos(D)+Wy.*sin(D);

wibby=Wx.*sin(D)+Wy.*cos(D);

wibbz=Wz;

Wibb=[wibbx wibby wibbz];

wittx=0;

witty=wie*cos(L);

wittz=wie*sin(L);

Witt=[wittx witty wittz]';

Witb=Ctb* Witt;

wtbbx= wibbx-Witb(1);

wtbby= wibby-Witb(2);

wtbbz=wibbz-Witb(3);

nx=zeros(,1);

ny=zeros(,1);

nz=zeros(,1);

nx(1)=wtbbx(1,1)*1/1000;

ny(1)=wtbby(1,1)*1/1000;

nz(1)=wtbbz(1,1)*1/1000;

for i=2:()

nx(i)=nx(i-1)+wtbbx(i,1)*1/1000;

ny(i)=ny(i-1)+wtbby(i,1)*1/1000;

nz(i)=nz(i-1)+wtbbz(i,1)*1/1000;

u(i)=i;

end

plot(u,nx);

plot(u,ny);

plot(u,nz); %%%%%%%%%%%%%%%%%%%%%%%%%%%未经过旋转调制的果%%%%%%%%%%%

g=;

Wx2=Q(160001:225458,1);

Wy2=Q(160001:225458,2);

Wz2=Q(160001:225458,3);

JD1=Q(160001:225458,7);

%%%%%%%%%%%%5转换单位%%%%%%%%

wibbx1=Wxx;

wibby1=Wyy;

wibbz1=Wzz;

Wibb=[wibbx1 wibby1 wibbz1];

%%%%%%%%%%%%%求转换矩阵

wittx=0;

witty=wie*cos(L);

wittz=wie*sin(L);

Witt=[wittx witty wittz]';

Witb=Ctb* Witt;

wtbbx1= wibbx1-Witb(1);

wtbby1= wibby1-Witb(2);

wtbbz1=wibbz1-Witb(3);

nx1(1)=wtbbx1(1,1)*1/1000;

ny1(1)=wtbby1(1,1)*1/1000;

nz1(1)=wtbbz1(1,1)*1/1000;

for i=2:(225458-160001)

nx1(i)=nx1(i-1)+wtbbx1(i,1)*1/1000;

ny1(i)=ny1(i-1)+wtbby1(i,1)*1/1000;

nz1(i)=nz1(i-1)+wtbbz1(i,1)*1/1000;

u(i)=i;

end

plot(u,ny1);

惯性导航作业

惯性导航作业

一、数据说明: 1:惯导系统为指北方位的捷连系统。初始经度为116.344695283度、纬度为39.975172度,高度h为30米。初速度 v0=[-9.993908270;0.000000000;0.348994967]。 2:jlfw中为600秒的数据,陀螺仪和加速度计采样周期分别为为1/100秒和1/100秒。 3:初始姿态角为[2 1 90](俯仰,横滚,航向,单位为度),jlfw.mat中保存的为比力信息f_INSc(单位m/s^2)、陀螺仪角速率信息wib_INSc(单位rad/s),排列顺序为一~三行分别为X、Y、Z向信息. 4: 航向角以逆时针为正。 5:地球椭球长半径re=6378245;地球自转角速度wie=7.292115147e-5;重力加速度g=g0*(1+gk1*c33^2)*(1-2*h/re)/sqrt(1-gk2*c33^2); g0=9.7803267714;gk1=0.00193185138639;gk2=0.00669437999013;c33=sin(lat纬度); 二、作业要求: 1:可使用MATLAB语言编程,用MATLAB编程时可使用如下形式的语句读取数据:load D:\...文件路径...\jlfw,便可得到比力信息和陀螺仪角速率信息。用角增量法。 2:(1) 以系统经度为横轴,纬度为纵轴(单位均要转换为:度)做出系统位置曲线图; (2) 做出系统东向速度和北向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速度单位:m/s,时间单位:s); (3) 分别做出系统姿态角随时间变化曲线图(俯仰,横滚,航向,单位转换为:度,时间单位:s); 以上结果均要附在作业报告中。 3:在作业报告中要写出“程序流程图、现阶段学习小结”,写明联系方式。

北航电子电路设计数字部分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设计数字部分实验报告 学院: 姓名:

实验一简单组合逻辑设计 实验内容 描述一个可综合的数据比较器,比较数据a 、b的大小,若相同,则给出结果1,否则给出结果0。 实验仿真结果 实验代码 主程序 module compare(equal,a,b); input[7:0] a,b; output equal; assign equal=(a>b)1:0; endmodule 测试程序

module t; reg[7:0] a,b; reg clock,k; wire equal; initial begin a=0; b=0; clock=0; k=0; end always #50 clock = ~clock; always @ (posedge clock) begin a[0]={$random}%2; a[1]={$random}%2; a[2]={$random}%2; a[3]={$random}%2; a[4]={$random}%2; a[5]={$random}%2; a[6]={$random}%2; a[7]={$random}%2; b[0]={$random}%2; b[1]={$random}%2; b[2]={$random}%2; b[3]={$random}%2; b[4]={$random}%2;

b[5]={$random}%2; b[6]={$random}%2; b[7]={$random}%2; end initial begin #100000 $stop;end compare m(.equal(equal),.a(a),.b(b)); endmodule 实验二简单分频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实验内容 用always块和@(posedge clk)或@(negedge clk)的结构表述一个1/2分频器的可综合模型,观察时序仿真结果。 实验仿真结果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实验报告_分光仪的调整及应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 分光仪的调整及其应用 第一作者:所在院系:就读专业:第二作者:所在院系:就读专业:

目录 目录 一.报告简介 (1) 二.实验原理 (1) 实验一.分光仪的调整 (1) 实验二.三棱镜顶角的测量 (3) 实验三.最小偏向角法测棱镜折射率 (1) 二.实验仪器 (1) 三.实验主要步骤 (2) 实验1.分光仪的调整 (2) 1.调整方法 (2) 2.要求 (4) 实验2.三棱镜顶角的测量 (4) 1.调整要求 (4) 2.实验操作 (5) 实验3.棱镜折射率的测定(最小偏向角法) (6) 四.实验数据记录 (6) 五.数据处理 (7) 实验2.反射法测三棱镜顶角 (7) 实验3.最小偏向角法测棱镜折射率 (7) 六.误差分析 (8) 七.分析总结 (8) 八.实验改进 (9) 九.实验感想 (10) 十.参考文献及图片附件: (11)

一.报告简介 本报告以分光仪的调整、三棱镜顶角和其折射率的测量为主要内容,先介绍了实验的基本原理与过程,而后进行了数据处理与不确定度计算。并以实验数据对误差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同时还给出了调节分光仪的经验总结与方法,并对现有实验仪器和试验方法提出了改进的意见。 二.实验原理 实验一.分光仪的调整 分光仪的结构因型号不同各有差别,但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一般都由底座、刻度读数盘、自准直望远镜、平行光管、载物平台5部分组成。 1-狭缝套筒;2-狭缝套筒紧固螺钉;3-平行光管;4-制动架;5-载物台;6-载物台调平螺钉;7-载物台锁紧螺钉;8-望远镜;9-望远镜锁紧螺钉;10-阿贝式自准直目镜;11-目镜;12-仰角螺钉;13-望远镜光轴水平螺钉;14-支臂;15-望远镜转角微调螺钉;16-读数刻度盘止动螺钉;17-制动架;18-望远镜止动螺钉;19底座;20-转座;21-

北航惯性导航综合实验五实验报告

惯性导航技术综合实验 实验五惯性基组合导航及应用技术实验

惯性/卫星组合导航系统车载实验 一、实验目的 ①掌握捷联惯导/GPS组合导航系统的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②掌握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进行捷联惯导/GPS组合的基本原理; ③掌握捷联惯导 /GPS组合导航系统静态性能; ④掌握动态情况下捷联惯导 /GPS组合导航系统的性能。 二、实验内容 ①复习卡尔曼滤波的基本原理(参考《卡尔曼滤波与组合导航原理》第二、五章); ②复习捷联惯导/GPS组合导航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参考以光衢编著的《惯性导航原理》第七章); 三、实验系统组成 ①捷联惯导/GPS组合导航实验系统一套; ②监控计算机一台。 ③差分 GPS接收机一套; ④实验车一辆; ⑤车载大理石平台; ⑥车载电源系统。 四、实验内容 1)实验准备 ①将IMU紧固在车载大理石减振平台上,确认IMU的安装基准面紧靠实验平台; ②将IMU与导航计算机、导航计算机与车载电源、导航计算机与监控计算

机、GPS 接收机与导航计算机、GPS 天线与GPS 接收机、GPS 接收机与GPS 电池之间的连接线正确连接; ③ 打开GPS 接收机电源,确认可以接收到4颗以上卫星; ④ 打开电源,启动实验系统。 2) 捷联惯导/GPS 组合导航实验 ① 进入捷联惯导初始对准状态,记录IMU 的原始输出,注意5分钟内严禁移动实验车和IMU ; ② 实验系统经过5分钟初始对准之后,进入导航状态; ③ 移动实验车,按设计实验路线行驶; ④ 利用监控计算机中的导航软件进行导航解算,并显示导航结果。 五、 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 理论推导捷联惯导短时段(1分钟)位置误差,并用1分钟惯导实验数据验证。 1、一分钟惯导位置误差理论推导: 短时段内(t<5min ),忽略地球自转0ie ω=,运动轨迹近似为平面1/0R =,此时的位置误差分析可简化为: (1) 加速度计零偏?引起的位置误差:2 10.88022t x δ?==m (2) 失准角0φ引起的误差:2 02 0.92182g t x φδ==m (3) 陀螺漂移ε引起的误差:3 30.01376 g t x εδ==m 可得1min 后的位置误差值123 1.8157m x x x x δδδδ=++= 2、一分钟惯导实验数据验证结果: (1)纯惯导解算1min 的位置及位置误差图:

北航电子电路设计训练模拟分实验报告

北航电子电路设计训练模拟部分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电子电路设计训练模拟部分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一:共射放大器分析与设计 1.目的: (1)进一步了解Multisim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2)通过使用Multisim来仿真电路,测试如图1所示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并观察 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3)加深对放大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参数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4)观察失真现象,了解其产生的原因。 图 1 实验一电路图 2.步骤: (1)请对该电路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进而判断管子的工作状态。 (2)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输入电阻。 (3)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输出电阻。 (4)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5)请利用交流分析功能给出该电路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6)请分别在30Hz、1KHz、100KHz、4MHz和100MHz这5个频点利用示波器测出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并仔细观察放大倍数和相位差。 (提示:在上述实验步骤中,建议使用普通的2N2222A三极管,并请注 意信号源幅度和频率的选取,否则将得不到正确的结果。) 3.实验结果及分析: (1)根据直流工作点分析的结果,说明该电路的工作状态。 由simulate->analyses->DC operating point,可测得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为:

北航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

第0页 本人声明 我声明,本论文为本人独立完成的,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3903·2415 高等工程学院 李柏

第1页 晶体的电光效应的深入剖析 第一作者:李柏(自主独立完成) 摘要 本文基于作者在认真做过实验并对内容的深刻理解,旨在对该实验从原理到操作流程以及实验数据处理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 在正文的第一部分,本文从一名大二本科生的角度对实验原理进行了系统地重新表述,查阅资料并补充了部分《大学物理·光学》的必要知识(例如1/4玻片、单轴晶体的定义)力求让下一届的学生们能彻底理解原理部分,部分素材也可适当补充进新版的《物理实验》课本中。 在第二部分,本文细致地描述了实验操作的各个流程,从等高共轴的调节方法开始,给出了有理有据的调节方法,可以作为今后教师指导学生的基本判据。 在第三部分,本文重新安排了数据处理,采用了更加翔实的原始数据,但必须指出本文的缺陷:依然未能定量地得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在第四部分,包含作者对试验中一些现象的理论层面的深入剖析,以及实验感想、建议等等。 最后的最后,是完成本文参阅资料的声明。 关键词:晶体电光效应电光调制大学物理实验论文测量半波电压

第2页 第一章:实验原理的重新表述 1.1电光效应与一次电光效应 晶体在外电场作用下折射率会产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电光效应。这种效应由于n 随电场变化而变化时间极短,甚至能跟得上1010Hz的电场变化频率,故可制成响应迅速的各种光电设备(例如斩波器、激光测距仪)。仅仅在同一教室内的光纤陀螺寻北的陀螺仪中就有电光效应制成的元件,可见电光效应的广泛应用。 电场引起折射率变化可表示为n - n0 = aE0 + bE02+…… 由一次项aE0 引起的变化称为一次电光效应,也称泡耳克斯效应。一次效应又区分纵横方向,以加载电场的取向决定。本实验研究铌酸锂晶体的一次纵向电光效应。 光在晶体中传播时,在不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由于e光和o光传播速度不同,而出现两个不同折射率的光的像,这种现象叫做双折射现象(图1-1)。只有一个光轴的晶体就叫单轴晶体,铌酸锂原本是单轴晶体,但晶体外加电场后,将变成双轴晶体,导致与双折射类似的结果,出射光可能为椭圆偏振光。 图1-1 双折射原理示意图 1.2电光调制 在无线电通信中,为了传递信息,总是通过表征电磁波特性的正弦波性质受传递信号控制来实现,这种控制过程被称作调制。接收时,逆过程则称为解调。本实验采用强

北航惯性导航大作业

惯性导航基础课程大作业报告(一)光纤陀螺误差建模与分析 班级:111514 姓名: 学号 2014年5月26日

一.系统误差原理图 二.系统误差的分析 (一)漂移引起的系统误差 1. εx ,εy ,εz 对东向速度误差δVx 的影响 clc;clear all; t=1:0.01:25; g=9.8; L=pi/180*39; Ws=2*pi/84.4*60; Wie=2*pi/24; R=g/(Ws)^2; e=0.1*180/pi; mcVx1=e*g*sin(L)/(Ws^2-Wie^2)*(sin(Wie*t)-Wie*sin(Ws*t)/Ws); mcVx2=e*((Ws^2-(Wie^2)*((cos(L))^2))/(Ws^2-Wie^2)*cos(Ws*t)-(Ws^2)*((sin(L))^2)*cos(Wi e*t)/(Ws^2-Wie^2)-(cos(L))^2); mcVx3=(sin(L))*(cos(L))*R*e*((Ws^2)*cos(Wie*t)/(Ws^2-Wie^2)-(Wie^2)*cos(Ws*t)/(Ws^2-Wi e^2)-1); plot(t,[mcVx1',mcVx2',mcVx3']); title('Ex,Ey,Ez 对Vx 的影响'); xlabel('时间t'); ylabel('Vx(t)'); 0,δλδL ,v v δδ

legend('Ex-mcVx1','Ey-mcVx2','Ez-mcVx3'); grid; axis square; 分析:εx,εy,εz对东向速度误差δVx均有地球自转周期的影响,εx,εy还会有舒勒周期分量的影响,其中,εy对δVx的影响较大。 2.εx,εy,εz对东向速度误差δVy的影响 clc;clear all; t=1:0.01:25; g=9.8; L=pi/180*39; Ws=2*pi/84.4*60; Wie=2*pi/24; R=g/(Ws)^2; e=0.1*180/pi; mcVy1=e*g*(cos(Wie*t)-cos(Ws*t))/(Ws^2-Wie^2); mcVy2=g*sin(L)*e/(Ws^2-Wie^2)*(sin(Wie*t)-Wie/Ws*sin(Ws*t)); mcVy3=g*cos(L)*e/(Ws^2-Wie^2)*(sin(Wie*t)-Wie/Ws*sin(Ws*t)); plot(t,[mcVy1',mcVy2',mcVy3']); title('Ex,Ey,Ez对Vy的影响'); xlabel('时间t'); ylabel('Vy(t)'); legend('Ex-mcVy1','Ey-mcVy2','Ez-mcVy3'); grid; axis square;

北航惯性导航综合实验四实验报告

基于运动规划的惯性导航系统动态实验 二零一三年六月十日

实验4.1 惯性导航系统运动轨迹规划与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为进行动态下简化惯性导航算法的实验研究,进行路径和运动状态规划,以验证不同运动状态下惯导系统的性能。通过实验掌握步进电机控制方法,并产生不同运动路径和运动状态。 二、实验内容 学习利用6045B 控制板对步进电机进行控制的方法,并控制电机使运动滑轨产生定长运动和不同加速度下的定长运动。 三、实验系统组成 USB_PCL6045B 控制板(评估板)、运动滑轨和控制计算机组成。 四、实验原理 IMU安装误差系数的计算方法 USB_PCL6045B 控制板采用了USB 串行总线接口通信方式,不必拆卸计算机箱就可以在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上进行运动控制芯片PCL6045B 的学习和评估。 USB_PCL6045B 评估板采用USB 串行总线方式实现评估板同计算机的数据交换,由评估板的FIFO 控制回路完成步进电机以及伺服电机的高速脉冲控制,任意2 轴的圆弧插补,2-4 轴的直线插补等运动控制功能。USB_PCL6045B 评估板上配置了全部PCL6045B 芯片的外部信号接口和增量编码器信号输入接口。由 USB_PCL6045B 评估测试软件可以进行PCL6045B 芯片的主要功能的评估测试。

图4-1-1USB_PCL6045B 评估板原理框图 如图4-1-1 所示,CN11 接口主要用于外部电源连接,可以选择DC5V 单一电源或DC5V/24V 电源。CN12 接口是USB 信号接口,用于USB_PCL6045B 评估板同计算机的数据交换。 USB_PCL6045B 评估板已经完成对PCL6045B 芯片的底层程序开发和硬件资源与端口的驱动,并封装成156 个API 接口函数。用户可直接在VC 环境下利用API 接口函数进行编程。 五、实验内容 1、操作步骤 1)检查电机驱动电源(24V) 2)检查USB_PCL6045B 控制板与上位机及电机驱动器间的连接电缆 3)启动USB_PCL6045B 控制板评估测试系统检查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4)运行编写的定长运动程序,并比较实际位移与设定位移。

北航基础物理研究性报告讲解

北航基础物理研究性报告讲解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1051 电位差计及其应用 140221班 2015-12-13 第一作者:邓旭锋14021014 第二作者:吴聪14021011

目录 1.引言 (4) 2.实验原理 (5) 2.1补偿原理 (5) 2.2 UJ25型电位差计 (8) 3.实验仪器 (10) 4.实验步骤 (10) 4.1自组电位差计 (10) 4.2 UJ25型箱式电位差计 (11) 5.实验数据处理 (12) 5.1 实际测量Ex的大小 (13) 5.2 不确定度的计算 (13) 5.3 测量结果最终表述 (14) 5.4 实验误差分析 (14) 6.实验改进与意见 (14) 6.1 实验器材的改进 (8) 6.2 实验方法改进 (10) 6.3 实验内容的改进 (10)

7.实验感想与体会 (21) 【参考文献】 (24) 摘要:将电位差计实验中的补偿法原理应用于电学物理量的测量中,该方法可以用来精确测量电流、电阻、电压等电学量,也可以利用电位差计,获得比较精确的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可以避免了因电表的内阻而引起的测量误差。利用实验室现有仪器设计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新实验。 关键字:电位差计;补偿法;UJ23型电位差计;电阻;系统误差。 1.引言 电位差计是电压补偿原理应用的典型范例,它是利用电压补偿原理使电位差计变成一内阻无穷大的电压表,用于精密测量电势差或者电压。同理,利用电流补偿原理也可以制作一内阻为零的电流表,用于电流的精密测量。 电位差计的测量精确度高,且避免了测量的接入误差,但它的操作比较复杂,也不易实现测量的自动化。在数字仪表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压

北航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完整版)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 二、实验目的 1、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建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时间常数T时的响应曲线,测定过渡过程时间T s 2、建立二阶系统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不同阻尼比的响应曲线,并测定超调量及过渡过程时间T s 四、实验原理及实验数据 一阶系统 系统传递函数: 由电路图可得,取则K=1,T分别取:0.25, 0.5, 1 T 0.25 0.50 1.00 R2 0.25MΩ0.5M Ω1MΩ C 1μ1μ1μ T S 实测0.7930 1.5160 3.1050 T S 理论0.7473 1.4962 2.9927 阶跃响应曲线图1.1 图1.2 图1.3 误差计算与分析 (1)当T=0.25时,误差==6.12%; (2)当T=0.5时,误差==1.32%; (3)当T=1时,误差==3.58% 误差分析:由于T决定响应参数,而,在实验中R、C的取值上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另外,导线的连接上也存在一些误差以及干扰,使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之间存在一定误差。但是本实验误差在较小范围内,响应曲线也反映了预期要求,所以本实验基本得到了预期结果。 实验结果说明 由本实验结果可看出,一阶系统阶跃响应是单调上升的指数曲线,特征有T确定,T越小,过度过程进行得越快,系统的快速性越好。 二阶系统 图1.1 图1.2 图1.3

系统传递函数: 令 二阶系统模拟线路 0.25 0.50 1.00 R4 210.5 C2 111 实测45.8% 16.9% 0.6% 理论44.5% 16.3% 0% T S实测13.9860 5.4895 4.8480 T S理论14.0065 5.3066 4.8243 阶跃响应曲线图2.1 图2.2 图2.3 注:T s理论根据matlab命令[os,ts,tr]=stepspecs(time,output,output(end),5)得出,否则误差较大。 误差计算及分析 1)当ξ=0.25时,超调量的相对误差=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 2)当ξ=0.5时,超调量的相对误差==3.7%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3.4% 4)当ξ=1时,超调量的绝对误差=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3.46% 误差分析:由于本试验中,用的参量比较多,有R1,R2,R3,R4;C1,C2;在它们的取值的实际调节中不免出现一些误差,误差再累加,导致最终结果出现了比较大的误差,另外,此实验用的导线要多一点,干扰和导线的传到误差也给实验结果造成了一定误差。但是在观察响应曲线方面,这些误差并不影响,这些曲线仍旧体现了它们本身应具有的特点,通过比较它们完全能够了解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不影响预期的效果。 实验结果说明 由本实验可以看出,当ωn一定时,超调量随着ξ的增加而减小,直到ξ达到某个值时没有了超调;而调节时间随ξ的增大,先减小,直到ξ达到某个值后又增大了。 经理论计算可知,当ξ=0.707时,调节时间最短,而此时的超调量也小于5%,此时的ξ为最佳阻尼比。此实验的ξ分布在0.707两侧,体现了超调量和调节时间随ξ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图2.2 图2.1 图2.3

北航惯性导航综合实验四实验报告

基于运动规划的惯性导航系统动态实验 GAGGAGAGGAFFFFAFAF

二零一三年六月十日 实验4.1 惯性导航系统运动轨迹规划与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 为进行动态下简化惯性导航算法的实验研究,进行路径和运动状态规划,以验证不同运动状态下惯导系统的性能。通过实验掌握步进电机控制方法,并产生不同运动路径和运动状态。 二、实验内容 学习利用6045B 控制板对步进电机进行控制的方法,并控制电机使运动滑轨产生定长运动和不同加速度下的定长运动。 三、实验系统组成 USB_PCL6045B 控制板(评估板)、运动滑轨和控制计算机组成。 四、实验原理 IMU安装误差系数的计算方法 GAGGAGAGGAFFFFAFAF

USB_PCL6045B 控制板采用了USB 串行总线接口通信方式,不必拆卸计算机箱就可以在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上进行运动控制芯片PCL6045B 的学习和评估。 USB_PCL6045B 评估板采用USB 串行总线方式实现评估板同计算机的数据交换,由评估板的FIFO 控制回路完成步进电机以及伺服电机的高速脉冲控制,任意 2 轴的圆弧插补,2-4 轴的直线插补等运动控制功能。USB_PCL6045B 评估板上配置了全部PCL6045B 芯片的外部信号接口和增量编码器信号输入接口。由 USB_PCL6045B 评估测试软件可以进行PCL6045B 芯片的主要功能的评估测试。 GAGGAGAGGAFFFFAFAF

图4-1-1USB_PCL6045B 评估板原理框图如图4-1-1 所示,CN11 接口主要用于外部电源连接,可以选择DC5V 单一电源或DC5V/24V 电源。CN12 接口是USB 信号接口,用于USB_PCL6045B 评估板同计算机的数据交换。 USB_PCL6045B 评估板已经完成对PCL6045B 芯片的底层程序开发和硬件资源与端口的驱动,并封装成156 个API 接口函数。用户可直接在VC 环境下利用API 接口函数进行编程。 五、实验内容 GAGGAGAGGAFFFFAFAF

FPGA实验报告北航电气技术实验

FPGA电气技术实践 实验报告 院(系)名称宇航学院 专业名称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天)学生学号XXXXXXXX 学生姓名XXXXXX 指导教师XXXX 2017年11月XX日

实验一四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与一位半加器的设计实验时间:2017.11.08(周三)晚实验编号20 一、实验目的 1、熟悉QuartusII的VHDL的文本编程及图形编程流程全过程。 2、掌握简单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与功能仿真技巧。 3、学习并掌握VHDL语言、语法规则。 4、参照指导书实例实现四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及一位半加器的设计。 二、实验原理 .略 三、实验设备 1可编程逻辑实验箱EP3C55F484C8 一台(包含若干LED指示灯,拨码开关等)2计算机及开发软件QuartusII 一台套 四、调试步骤 1四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1)参照指导书实例1进行工程建立与命名。 (2)VHDL源文件编辑 由于实验箱上LED指示灯的显示性质为“高电平灭,低电平亮”,为实现预期显示效果应将原参考程序改写为减法器,且”q1<= q1+1”对应改为”q1<= q1-1”,以实现每输入一个脉冲“亮为1,灭为0”。 由于参考程序中的rst清零输入作用并未实现,所以应将程序主体部分的最外部嵌套关于rst输入是否为1的判断,且当rst为1时,给四位指示灯置数”1111”实现全灭,当rst为0时,运行原计数部分。 (3)参照指导书进行波形仿真与管脚绑定等操作,链接实验箱并生成下载文件 (4)将文件下载至实验箱运行,观察计数器工作现象,调试拨动开关查看是否清零。 可以通过改变与PIN_P20(工程中绑定为clk输入的I/O接口)相连导线的另一端所选择的实验箱频率时钟的输出口位置,改变LED灯显示变化频率。 并且对照指导书上对实验箱自带时钟频率的介绍,可以通过改变导线接口转换输入快慢,排查由于clk输入管脚损坏而可能引起的故障。

北航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旋光色散

旋光色散 【实验目的】:观察旋光色散现象。 【实验仪器】:旋光色散演示仪。 【实验原理】: 图1 旋光色散原理图 旋光色散是研究光学活性材料的偏振角随波长变化的一种色散效应。当偏振光通过某些物质(如石英、氯酸钠等晶体或食糖水溶液、松节油等),光矢量的振动面将以传播方向为轴发生转动,这一现象称为旋光现象。 本实验利用糖溶液的旋光性演示旋光现象及影响旋光效应的因素。糖溶液放在两个偏振片中间,一个偏振片用于起偏,另一个偏振片用于检偏。单色偏振光通过液态旋光物质时,振动面转过的角度即旋光度ΔΦ与旋光物质的性质、偏振光在旋光物质中经过的距离L、溶液浓度C有关,其关系为 ΔΦ=αCL 比例系数α称溶液的旋光率,它是与入射光波长有关的常数。旋光度大致与入射偏振光波长的平方成反比,这种旋光度随波长而变化的现象称为旋光色散。 【实验步骤】:

图2 旋光色散实验装置图 1、配置溶液。大约用300克蔗糖,玻璃管内的溶液大约占整个容器的2/3左右为妥,将溶液摇匀。 2、打开仪器灯箱光源,连续缓慢转动前端偏振片,可观察到玻璃管下半部有糖溶液的地方透过来的光的颜色赤橙黄绿青兰紫依次变化;管的上部没有糖溶液的地方仅有明暗的变化。 3、在光源和装有糖溶液的玻璃管之间加上滤色片,旋转偏振片,观察玻璃管上下半部的变化情况。 4、换用另一种颜色的滤色片,重复3的操作。 5、实验结束,关闭电源。 【实验应用】: 1、半定量地测量不同波长的光对偏振面旋转角度的影响。 在光源和装有糖溶液的玻璃管之间加上滤色片,旋转检偏器,记录下从玻璃管上方看视场最暗时检偏器的角度;再旋转检偏器,再记下从玻璃管下方看视场最暗时检偏器的角度;上述两个测量角位置之差就是糖溶液的旋光角度。 2、旋光法可用于各种光学活性物质的定量测定或纯度检验。 将样品在指定的溶剂中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由测得的旋光度算出比旋光度,与标准比较,或以不同浓度溶液制出标准曲线,求出含量。在旋光计的基础上还发展了一种糖量计,专门用于测量蔗糖含量。用白光为光源,以石英楔抵消蔗糖溶液对不同波长光的色散,并将石英楔校正,标以蔗糖的百分含量,即可直接测出浓度,简便迅速,常用于制糖工业。

北航惯性导航综合实验一实验报告

实 验一 陀螺仪关键参数测试与分析实验 加速度计关键参数测试与分析实验 二零一三年五月十二日 实验一陀螺仪关键参数测试与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得 通过在速率转台上得测试实验,增强动手能力与对惯性测试设备得感性认识;通过对陀螺仪测试数据得分析,对陀螺漂移等参数得物理意义有清晰得认识,同时为在实际工程中应用陀螺仪与对陀螺仪进行误差建模与补偿奠定基础。 二、实验内容 利用单轴速率转台,进行陀螺仪标度因数测试、零偏测试、零偏重复性测试、零漂测试实验与陀螺仪标度因数与零偏建模、误差补偿实验。 三、实验系统组成 单轴速率转台、MEMS 陀螺仪(或光纤陀螺仪)、稳压电源、数据采集系统与分析系统。

四、实验原理 1.陀螺仪原理 陀螺仪就是角速率传感器,用来测量载体相对惯性空间得角速度,通常输出与角速率对应得电压信号。也有得陀螺输出频率信号(如激光陀螺)与数字信号(把模拟电压数字化)。以电压表示得陀螺输出信号可表示为: (1-1)式中就是与比力有关得陀螺输出误差项,反映了陀螺输出受比力得影响,本实验不考虑此项误差。因此,式(1-1)简化为 (1-2)由(1-2)式得陀螺输出值所对应得角速度测量值: (1-3) 对于数字输出得陀螺仪,传感器内部已经利用标度因数对陀螺仪模拟输出进行了量化,直接输出角速度值,即: (1-4)就是就是陀螺仪得零偏,物理意义就是输入角速度为零时,陀螺仪输出值所对应得角速度。且 (1-5) 精度受陀螺仪标度因数、随机漂移、陀螺输出信号得检测精度与得影响。通常与表现为有规律性,可通过建模与补偿方法消除,表现为随机特性,可通过信号滤波方法抵制。因此,准确标定与就是实现角速度准确测量得基础。 五、陀螺仪测试实验步骤 1)标度因数与零偏测试实验 a、接通电源,预热一定时间; b、陀螺工作稳定后,测量静止情况下陀螺输出并保存数据;

北航17系光电子实验报告实验5讲解

光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五光电池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硅光电池的工作原理。 2.学习掌握硅光电池的基本特性。 3.掌握硅光电池基本特性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光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加偏置电压就能把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PN结光电器件,按光电池的功用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即太阳能光电池和测量光电池,本仪器用的是测量用的硅光电池,其主要功能是作为光电探测,即在不加偏置的情况下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图(20)图(21)如图(20)所示为2DR型硅光电池的结构,它是以P型硅为衬底(即在本征型硅材料中掺入三价元素硼或镓等),然后在衬底上扩散磷而形成N型层并将其作为受光面。如图(21)所示当光作用于PN结时,耗尽区内的光生电子与空穴在内建电场力的作用下分别向N区和P区运动,在闭合电路中将产生输出电流IL,且负载电阻RL上产生电压降为U。显然,PN结获得的偏置电压U与光电池输出电流IL与负载电阻RL有关,即U=IL?RL,当以输出电流的IL为电流和电压的正方向时,可以得到如图(22)所示的伏安特性曲线。

图(22)图(23)光电池在不同的光强照射下可以产生不同的光电流和光生电动势,硅光电池的光照特性曲线如图(23)所示,短路电流在很大范围内与光强成线性关系,开路电压随光强变化是非线性的,并且当照度在2000lx时就趋于饱和,因此,把光电池作为测量元件时,应把它当作电流源来使用,不宜用作电压源。 硒光电池和硅光电池的光谱特性曲线如图(25)所示,不同的光电池其光谱峰值的位置不同,硅光电池的在800nm附近,硒光电池的在540nm附近,硅光电池的光谱范围很广,在450~1100nm之间,硒光电池的光谱范围为340~750nm。 图(24)图(25)光电池的温度特性主要描述光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随温度变化的情况,由于它关系到应用光电池设备的温度漂移,影响到测量精度或控制精度等主要指标,光电池的温度特性如图(24)所示。开路电压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速度较快,而短路电流随温度升高而缓慢增加,因此,当使用光电池作为测量元件时,在系统设计中应考虑到温度的漂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偿。 三.实验所需部件: 两种光电池、各类光源、实验选配单元、数字电压表(4 1/2位)自备、微安表(毫安表)、激光器、照度计(用户选配)。

(完整)北航惯性导航作业二.

(完整)北航惯性导航作业二.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北航惯性导航作业二.)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北航惯性导航作业二.的全部内容。

惯性导航作业

一、数据说明: 1:惯导系统为指北方位的捷连系统.初始经度为116。344695283度、纬度为 39.975172度,高度h为30米。初速度v0=[—9。993908270;0.000000000; 0.348994967]。 2:jlfw中为600秒的数据,陀螺仪和加速度计采样周期分别为为1/100秒和1/100秒。 3:初始姿态角为[2 1 90](俯仰,横滚,航向,单位为度),jlfw。mat中保存的 为比力信息f_INSc(单位m/s^2)、陀螺仪角速率信息wib_INSc(单位rad/s),排列 顺序为一~三行分别为X、Y、Z向信息. 4:航向角以逆时针为正. 5:地球椭球长半径re=6378245;地球自转角速度wie=7。292115147e-5;重力加速度 g=g0*(1+gk1*c33^2)*(1-2*h/re)/sqrt(1—gk2*c33^2);g0=9.7803267714; gk1=0。00193185138639;gk2=0。00669437999013;c33=sin(lat纬度); 二、作业要求: 1:可使用 MATLAB语言编程,用MATLAB编程时可使用如下形式的语句读取数据: load D:\..。文件路径。。.\jlfw,便可得到比力信息和陀螺仪角速率信息。用角增 量法。 2:(1) 以系统经度为横轴,纬度为纵轴(单位均要转换为:度)做出系统位置曲线图; (2)做出系统东向速度和北向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速度单位:m/s,时间单位:s); (3) 分别做出系统姿态角随时间变化曲线图(俯仰,横滚,航向,单位转换为:度,时间单位:s); 以上结果均要附在作业报告中. 3:在作业报告中要写出“程序流程图、现阶段学习小结”,写明联系方式。 (注意程序流程图不是课本上的惯导解算流程,而是你程序分为哪几个模块、是 怎样一步步执行的,什么位置循环等,让别人根据该流程图能够编出相应程序)

惯性导航作业

惯性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惯性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 惯性导航系统也称作惯性参考系统,是一种不依赖于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辐射能量(如无线电导航那样)的自主式导航系统。其工作环境不仅包括空中、地面,还可以在水下。惯性导航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以牛顿力学定律为基础,通过测量载体在惯性参考系的加速度,将它对时间进行积分,且把它变换到导航坐标系中,就能够得到在导航坐标系中的速度、偏航角和位置等信息。 惯性导航系统属于推算导航方式,即从一已知点的位置根据连续测得的运动体航向角和速度推算出其下一点的位置,因而可连续测出运动体的当前位置。惯性导航系统中的陀螺仪用来形成一个导航坐标系,使加速度计的测量轴稳定在该坐标系中,并给出航向和姿态角;加速度计用来测量运动体的加速度,经过对时间的一次积分得到速度,速度再经过对时间的一次积分即可得到距离。 惯性导航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牛顿力学基本定律。惯性导航系统是以陀螺和加速度计为敏感器件的导航参数解算系统,该系统根据陀螺的输出建立导航坐标系,根据加速度计输出解算出运载体在导航坐标系中的速度和位置。惯性导航系统分成平台式惯性导航系统和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两大类。平台式惯性导航系统将惯性测量元件安装在惯性平台上,惯性平台稳定在预定的坐标系内,为加速度计提供一个测量基准,并使惯性测量元件体角运动的影响。导航计算机根据加速度计的输出和初始条件进行导航解算,得出载的位置、速度等导航参数。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将惯性测量元件直接固联在载体上,测量沿载体坐标系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计算机则利用陀螺的输出,进行坐标变换,求解载体的即时速度、位置等导航参数。惯性导航仅依靠惯性装置本身就能在载体内部独立地完成导航任务,不需要与外界发生任何信号联系,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这在战略和战术应用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惯性导航的定位误差会随时间逐步增加,必须不断地进行误差修正,才能保证达到要求的精度。 陀螺仪 陀螺仪通常是指安装在万向支架中高度旋转的转子,转子同时可绕垂直于自转轴的一根轴或两根轴进动,前者称单自由度陀螺仪,后者称二自由度陀螺仪。

北航eda实验报告

2014-2015-2-G02A3050-1 电子电路设计训练(数字EDA部分) 实验报告 (2015年5月19日) 教学班学号姓名组长签名成绩120311王天然* 120311马璇 120312唐玥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目录 ( 2015年5月19日).........................................错误!未定义书签。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一、简单组合逻辑和简单时序逻辑............................错误!未定义书签。 简单的组合逻辑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目的和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源代码:......................................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模块源代码:..................................错误!未定义书签。 简单分频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目的和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源代码:......................................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测试源代码:..................................错误!未定义书签。 (选作)设计一个字节(8位)比较器....................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代码:........................................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测试源代码:..................................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小结.............................................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二、条件语句和always过程块...............................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任务1——利用条件语句实现计数分频时序电路.......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模块的核心逻辑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程序的核心逻辑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仿真实验关键结果及其解释.........................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任务2——用always块实现较复杂的组合逻辑电路....错误!未定义书签。

北航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示波器

北航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 专题:模拟示波器的使用及其应用 学号:10151192 班级:101517

姓名:王波 目录 目录 (2) 摘要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原理 (3) 1.模拟示波器简介 (3) 2.示波器的应用 (6) 三.实验仪器 (6) 四.实验步骤 (7) 1.模拟示波器的使用 (7) 2.声速测量 (8)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8) 六.讨论 (10)

摘要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它能直观、动态地显示电压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波形,便于人们研究各种电现象的变化过程,并可直接测量信号的幅度、频率以及信号之间相位关系等各种参数。示波器是观察电路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中的问题、测量实验结果的重要仪器,也是调试、检验、修理和制作各种电子仪表、设备时不可或缺的工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示波器的主要结构和波形显示及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 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2.学习用示波器观察波形以及测量电压、周期和频率的方法; 3.学会用连续波方法测量空气速度,加深对共振、相位等概念的理 解; 4.用示波器研究电信号谐振频率、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同轴电 缆中电信号传播速度等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模拟示波器简介 模拟示波器是利用电子示波管的特性,将人眼无法直接观测的交变电信号转换成图像并显示在荧光屏上以便测量和分析的电子仪器。它主要由阴极射线示波管,扫描、触发系统,放大系统,电源系统四部分组成。 示波管结构图 (1)工作原理 模拟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被测信号经Y轴衰减后送至Y1放大器,经延迟级后到Y2放大器,信号放大后加到示波管的Y轴偏转板上。 若Y轴所加信号为图所示的正弦信号,X输入开关S切换到“外”输入,且X轴没有输入信号,则光点在荧光屏竖直方向上按正弦规律上下运动,随着Y轴方向信号的提高,由于视觉暂留,在荧光屏上显示一条竖直扫描线。同理,如在X轴所加信号为锯齿波信号,且Y轴没有输入信号,则光点在荧光屏上显示一条水平直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