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古代黑非洲

高一历史古代黑非洲
高一历史古代黑非洲

第五课古代黑非洲

七宝中学王丽

[教学目标]

1.知道古代黑非洲两个主要文明区域及其文明成果;理解黑非洲地理环境对其文明进程的影响。

2.通过阅读教材小字、文献选读等栏目掌握从历史资料、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3.进一步认同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所共同创造,文明多元性和文明在交流中发展的道理。深刻感受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的道理。

[重点与难点]

重点:麦罗埃文明、阿克苏姆文明、大津巴布韦文化的概况。

难点:黑非洲文明发展缓慢原因。

说明:

1.与世界其它文明区域相比,黑非洲的文明同学们知之甚少,通过本课学习对黑非洲主要文明区域及主要的文明成就有一些概要的了解,认同世界文明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是本课的重点。

2.黑非洲文明发展较为缓慢,甚至几乎不为世人所知,其原因是什么,为本课的难点。[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从课题导入,何谓黑非洲?你了解黑非洲的文明吗?

2、观察《古代黑非洲文明示意图》,找出黑非洲主要文明中心:

东北非文明——麦罗埃与阿克苏姆

南部非洲文明——津巴布韦

3、讲授麦罗埃文明:

4、讲授阿克苏姆文明

5、讲授大津巴布韦文化

[资料附录]

1、非洲分成三部分:非洲本土

欧洲的非洲

亚洲的非洲

“非洲本土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中”

——黑格尔:《历史哲学》

2、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一编第七章第337——344页

[板书设计]

麦罗埃文明:受埃及文明影响,冶铁业发达

东北非

古代黑非洲阿克苏姆文明:混合型文明,对外贸易繁荣

南部非洲:大津巴布韦文化:“石头建筑”——未解之谜

[训练设计]

为什么有西方学者认为“非洲本土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非洲人从来就没有发展过自己的文明”?谈谈你对古代黑非洲文明的认识。

参考答案:1)由于沙漠和大海的阻隔,黑非洲在相对闭塞的环境中发展较为缓慢;历史上形成的偏见;19世纪中期以后迟到的考古发现。

2)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所共同创造,黑非洲透过时间与空间的阻隔,断断续续受到北非、西亚的文化影响,创造了极富色彩的独特文明,是人类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件]

见附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古代的非洲与美洲检测(wd无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古代的非洲与美洲 检测(wd无答案) 一、单选题 (★) 1 . 古代黑非洲也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其中地处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要冲,对外贸易高度发达是指() A.库施文明B.麦罗埃文明 C.阿克苏姆文明D.埃及文明 (★) 2 . 有人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由于三面环海,一面为撒哈拉大沙漠,因此“对于世界各部,始终没有任何联系,始终是在闭关之中”。下列最能反驳这一观点片面性的是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阿克苏姆文明D.古代大津巴布韦文明 (★) 3 . 下列对阿克苏姆王国描述准确的是 ①生活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②公元4世纪达到鼎盛时期 ③10—15世纪信仰伊斯兰教④对外贸易发达,出口黄金、奴隶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 (★) 4 . 10—15世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世界的贸易与交流主要集中在 A.东非沿海B.南非沿海C.西非沿海D.整个非洲沿海 (★) 5 . 由于地形地貌的限制,黑非洲大多数地区发展缓慢,但东北非地区较早形成了高度繁荣的古代文明。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A.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西亚文明B.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西亚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D.古代中国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 (★) 6 . 在古代文明兴起的过程中,自然环境的影响十分突出。下列选项中,自然环境特征明显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美洲印第安文明 (★)7 . “印第安人培植了一百多种植物,即与整个欧亚大陆所培植的植物一样多,这的确是一 个非凡的成就。”下列植物属于印第安人培植出来的有() ①玉米②水稻③马铃薯④可可⑤小麦⑥西红柿⑦烟草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⑥⑦ (★) 8 . 14世纪阿兹特克人在今墨西哥地区兴起,他们以农业为经济基础,发明了“浮动园地”。对“浮动园地”评价正确的是 ①扩大了耕地面积②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③破坏了生态环境④扩大了中心城区的面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 9 . 非洲文明中有许多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格言,例如“等牲口可以被继承,人应该自己选择”、“你有了自己的主意,再去请教别人”……上述两条格言可以说明() A.非洲人历来注重财产继承问题 B.非洲文明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 C.非洲人善于思考哲学问题 D.非洲文明存在财产私有和个体主义的概念 (★★) 10 . —位考古学家说:“从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形成时期到西班牙人入侵这一漫长的时期内,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接触。”这段话表明,古 代美洲文明与其他文明是 A.相互联系,不断交往B.各自独立,相对隔绝 C.战争不断,冲突激烈D.文明多元,相互交融 (★★) 11 . 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桑海帝国、阿兹特克帝国分别是欧、亚、非、美四大地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后检测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后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古代撒哈拉以南非洲文明不包括()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麦罗埃文明 C.古代阿克苏姆文明 D.古代大津巴布韦文明 2.有人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由于三面环海,一面为撒哈拉大沙漠,因此“对于世界各部,始终没有任何联系,始终是在闭关之中”。下列最能反驳这一观点片面性的是()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阿克苏姆文明 D.古代大津巴布韦文明 3.从7世纪至今,非洲最主要的居民是() A.班图人 B.加纳人 C.马里人 D.刚果人 4.10—15世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世界的贸易与交流主要集中在()A.东非沿海 B.南非沿海 C.西非沿海 D.整个非洲沿海 5.以下不是古代非洲出口的主要商品的是() A.黄金 B.象牙 C.奴隶 D.钻石 6.在古代文明兴起的过程中,自然环境的影响十分突出。下列选项中,自然环境特征明显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美洲印第安文明 7.“印第安人培植了一百多种植物,即与整个欧亚大陆所培植的植物一样多,这的确是一个非凡的成就。”下列植物属于印第安人培植出来的有()①玉米②水稻③马铃薯④可可⑤小麦⑥西红柿⑦烟草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⑥⑦8.“浮动园地”是一种创造性地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它属于什么人的创造()A.玛雅人 B.阿兹特克人 C.印加人 D.墨西哥人 9.印第安人在美洲这片土地上创造了自己别具一格的古代文明。其中,主要位于南美洲的是() A.玛雅文化 B.阿兹特克文化 C.库施文化 D.印加文化10.—位考古学家说:“从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形成时期到西班牙人入侵这一漫长的时期内,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接触。”这段话表明,古代美洲文明与其他文明是() A.相互联系,不断交往 B.各自独立,相对隔绝 C.战争不断,冲突激烈 D.文明多元,相互交融 11.(选做·2020·创编)在西非8—15世纪先后兴起的国家是() A.桑海、加纳、马里 B.加纳、桑海、马里 C.加纳、马里、桑海 D.马里、加纳、桑海 12.(选做)除了今天的津巴布韦,古代大津巴布韦文化的范围还包括() ①莫桑比克南部②埃塞俄比亚③博茨瓦纳东部④摩洛哥⑤南非北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13.(选做)与古代东方文明不同,美洲印第安古代文明大多起源于()大河流域 B.高原盆地 C.热带沙漠 D.沿海平原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学案(含答案)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学习目标】 了解中古时期非洲与美洲的社会发展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学习过程】 (一)学习活动一:古代非洲 ※1.任务一:阅读教材P27第一段,说一说非洲的主要居民是什么民族?他们的主要农作物、牲畜和工具是什么? ※2.任务二:阅读教材P27、28,填下图 ※3.任务三:阅读课本P29历史纵横,你觉得中国与非洲可以确定的交流不晚于什么时候? (二)学习活动二:古代美洲文明 ※1.任务一:阅读教材P29第一段,说一说美洲的主要居民是什么民族?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 ※2.任务二:阅读教材P29-31,填写表格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 兴盛时间 地理范围 政治 主要成就 ★3.任务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非桑海帝国与印加帝国有何异同? 材料: 1450 1500 年世界主要强国排名: 1. 明帝国,2. 奥斯曼帝国,3.法兰西王国,4.西班牙王国,5. 桑海帝国,6.印加帝国。 15世纪是世界古代史的最后一页。明帝国进入全盛时期,对内巩固了高度中央集权的制度,对外重建了东亚封贡体系,并成为这个体系的绝对核心,疆域面积达到近1 0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8 500万,都远超同时代其它国家,成为当时无可争议的头号大国。奥斯曼帝国继续处于上升阶段,穆罕默德二世终结了拜占庭帝国千余年的历史,成为君士坦丁堡的新主人,在亚洲和欧洲的海洋和陆地同时扩张领土。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一直是世界古代史上被人忽略的部分,在15世纪后期,印加帝国和桑海帝国均达到全盛,分别代表了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古代帝国的最高水平。 ——《简版评析: 15- -20世纪》 西非最强大国家: 文化中心: 极盛: 政治: 经济: 文化: 衰落: 时间: 代表国家: 经济: 国家: 鼎盛时间: 原因: 时间: 代表国家: 经济: 建立时间: 国家: 鼎盛时期: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中古代非洲与美洲练习题

第 5 课中古代非洲与美洲练习题 一、单选题 1.由于地形地貌的限制,黑非洲大多数地区发展缓慢,但东北非地区较早形成了高度 繁荣的古代文明。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 A.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西亚文明B.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西亚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D.古代中国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 2.与欧亚大陆隔绝美洲的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象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曾 经建立起国家,都有自己的行系统。这种现象说明 A.印第安文明深受欧亚大陆各文明的影响 B.印第安文明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交流 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 D.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是独立进行的 3.关于玛雅人创造的辉煌的古代美洲文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修建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 B.创立的历法中采用了20 进制 C.知道零的概念,发明了数字0~9 D.创建了众多的奴隶制城市国家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相互影响就其程度而言,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响。这说明( ) A.非洲文明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B.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文明落后 C.非洲文明对世界影响范围更广D.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5.1905 年,考古专家兰德尔·麦克维尔评论大津巴布韦遗址时指出:“许多人都会哀 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 试卷第1页,总 5 页

A.肯定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属非洲古文化B.指出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具有“罗曼史”C.评价了大津巴布韦遗址重要历史价值D.鼓励人类探索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6.玛雅人的交换也颇为发达, 每个村落和城市都有广场, 作为交易的中心, 以可可豆作为交换的媒介。玛雅人( ) A.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人B.主要从事商业生产 C.以可可豆作为货币D.生活在美洲的商业中心 7.中国很早就与东非有贸易往来, 最有力的证据是( ) A.《新全球史》记载的阿拉伯人在中国和东非之间的贸易B.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陵墓中出土的中国瓷器 C.在中国出土的象牙 D.伊斯兰教的传入 8.8—15 世纪,西非先后兴起了加纳、马里、桑海等强国,其发展的优势在于 A.较早掌握炼铁的技术B.大海阻隔了外族的入侵 C.受古埃及文明的影响D.控制了黄金资源和商路 9.16 世纪初,以农业为基础的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其作用在于 A.促进交通运输B.防止洪水泛滥C.阻隔外族入侵D.扩大耕地面积10.15 世纪末至16世纪初,印加帝国发展到鼎盛时期。与此相关的措施包括 ①建有完整的道路系统,传递信息和调动军队 ②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由贵族任政区长官 ③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 ④政府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用于征税和征兵 B.①③④C.①②④ A.①②③D.②③④

《黑非洲第一强军

《黑非洲第一强军 ?? “非洲解放军的那些事”非洲国家在武器装备发展上,一般都与外国有紧密的联系,由于他们经济不行,很难买得起美欧的高级武器。在这种背景下,很多非洲国家热衷于采购中国生产的武器装备,而且在采购之后通过与解放军的军事交流合作,沿袭解放军的武器运用方法、条令条例,而且学得非常相似,被很多人称为“非洲解放军”。(哈哈,今天就来给大家大概分析一下谁是真正的黑非洲第一强军!!!)?????? 最近这两天新闻不是整天报道,津巴布韦的军队进首都了,政变也好,清君侧也好,反正是不爽了,制止了老糊涂的穆加贝把政权移交给那个保姆出身的权利欲极强的老婆。国家层面的事就不说了,说说这个国家的军队吧。上街的装甲车一水的中国造,士兵的武器也是中国造,其实这个国家的军队也同那支赫赫有名的坦桑尼亚国防军一样,都是中国训练的,号称非洲解放军。一:坦桑尼亚在遥远的黑非洲,有这样一支军队,从战略战术到武器装备,从训练演习到条令内务,都跟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五成神似。这支军队就是坦桑尼亚国防军,号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嫡传弟子,部队的武器装备、训练建设、战略战术都与解放军很相似,被誉为东非解放军。坦军的战斗水平和作

战艺术也比其他非洲国家高一大截,历史上曾经打的非洲小霸乌干达和利比亚抱头鼠窜。有人曾说坦桑尼亚陆军是非洲唯一的步坦协同训练时候,坦克不会轧死自己步兵的军队。解放军教官经常告诫赴华培训的黑叔叔们:步坦协同第一条,别被坦克履带压死,第二条,别被坦克大炮喷死,第三条,别被反应装甲炸死。黑叔叔们在踢正步,把有中国特色的绑腿一结扎,立马就有了30%解放军风范。(1):坦桑尼亚坦克部队中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通过军事援助,以全套中国武器武装了坦桑尼亚军队,大批坦军军官被派往中国培训学艺,以至于这支国防军在成立之初就焊上了牢牢的解放军印记。在1978年的乌干达坦桑尼亚战争中,中国式作战技艺发挥了巨大作用。1976年开始,坦桑尼亚与北方邻国乌干达发生边界战争,当年由总参牵头,组建中国驻坦桑军事顾问团,由海陆空三军组成。因为乌干达内乱造成乌坦两国关系紧张,1978年10月乌干达对坦桑尼亚宣战,不同政见的乌干达参谋总长逃往坦桑尼亚,随即有一个坦克团也叛逃到坦桑尼亚。中国在坦桑尼亚的军事顾问对这支部队进行了整编和训练。(2):坦桑尼亚步兵正步训练遥想当年,我们为他们配属了新的五对负重轮的59式坦克。这支部队后来编为”乌干达民族解放联合阵线“,参加了解放乌干达的战争。战争一开始,由于坦桑尼亚没有做好充分的防范准备,导致大片国土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的非洲和美洲检测

第5课古代的非洲与美洲 一、单项选择题 1.古代黑非洲也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其中地处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要冲,对外贸易高度发达是 指() A.库施文明 B.麦罗埃文明 C.阿克苏姆文明 D.埃及文明 2.有人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由于三面环海,一面为撒哈拉大沙漠,因此“对于世界各部,始终 没有任何联系,始终是在闭关之中”。下列最能反驳这一观点片面性的是()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阿克苏姆文明 D.古代大津巴布韦文明 3.下列对阿克苏姆王国描述准确的是() ①生活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②公元4世纪达到鼎盛时期 ③10-15世纪信仰伊斯兰教④对外贸易发达,出口黄金、奴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 4.10—15世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世界的贸易与交流主要集中在() A.东非沿海 B.南非沿海 C.西非沿海 D.整个非洲沿海 5.由于地形地貌的限制,黑非洲大多数地区发展缓慢,但东北非地区较早形成了高度繁荣的古代文明。这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A.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西亚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西亚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 D.古代中国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

6.在古代文明兴起的过程中,自然环境的影响十分突出。下列选项中,自然环境特征明显与其他三个不同 的是()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美洲印第安文明 7.“印第安人培植了一百多种植物,即与整个欧亚大陆所培植的植物一样多,这的确是一个非凡的成就。” 下列植物属于印第安人培植出来的有() ①玉米②水稻③马铃薯④可可⑤小麦⑥西红柿⑦烟草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⑥⑦ 8.14世纪阿兹特克人在今墨西哥地区兴起,他们以农业为经济基础,发明了“浮动园地”。对“浮动园地” 评价正确的是() ①扩大了耕地面积②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③破坏了生态环境④扩大了中心城区的面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9.非洲文明中有许多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格言,例如“等“牲口可以被继承,人应该自己选择”、你有了自己的主意,再去请教别人”……上述两条格言可以说明() A.非洲人历来注重财产继承问题 B.非洲文明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 C.非洲人善于思考哲学问题 D.非洲文明存在财产私有和个体主义的概念 10.—位考古学家说:“从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形成时期到西班牙人入侵这一漫长的时期内,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接触。”这段话表明,古代美洲文明与其他文明是() A.相互联系,不断交往 B.各自独立,相对隔绝 C.战争不断,冲突激烈 D.文明多元,相互交融

古代非洲

第五课古代黑非洲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古代黑非洲两个主要文明区域及其重要文明成果 理解黑非洲地理环境对其文明进程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掌握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认同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文明多元性和文明在交流中发展的道理。深刻感受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洲印第安文明中的三大文化中心是什么? (二)正课 第5课古代黑非洲 插图《古代黑非洲文明地图》 所谓黑非洲,一般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古代黑洲文明包括麦罗埃文明、阿克苏姆文明以及大津巴布韦文化。 插图《黑非洲埃塞俄比亚1》《黑非洲埃塞俄比亚2》 称这里为黑非洲,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里居民是黑人。 请大家结合本图,思考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黑非洲主要通过哪些地方与外界?这种地理环境对其文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由于撒哈拉大沙漠和大海的阻隔,以及复杂的地形地貌的限制,黑非洲仅在东北角,通过尼罗河,或通过红海与外界有所联系

这种闭塞的环境使黑非洲文明大部分处于封闭状态下,因此文明发展进程缓慢。而其中位于红海的阿克苏姆由于与埃及文明和西亚文明保持较为密切的交流,所以文明相对发展快一些。 我们要通过这节课懂得一个道理:文明只有交流才能发展,而闭塞则会导致落后和衰亡。 下面我们首先学习位于东北非前后相继的麦罗埃文化和阿克苏姆文化。 一、麦罗埃与阿克苏姆 1、麦罗埃文明 位于非洲东北部的麦罗埃文明,是尼罗河中上游古代文明的代表。开始于公元前590年,终于公元4世纪,属于库施文明的麦罗埃时期,体现了库施文明独特的文明特色,代表了库施文明鼎盛阶段的成就。 “库施”一词是指古代埃及人对尼罗河第一瀑布以南地区的通称,相当于今天苏丹共和国北部的尼罗河中游一带。它北边是埃及,南边是非洲热带内陆,尼罗河正好处于它的中心位置,所以这里就成了北非、西亚、地中海欧洲和黑非洲的一个重要的交汇地。这样的地理条件,非常适宜人类早期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库施王国大约建于公元前2000年以前,是古代黑非洲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公元前11世纪初以后,库施王国的势力逐步强盛起来,并于公元前730年征服埃及,建立了古埃及历史上的第二十五王朝(也称库施王朝)。公元前656年,库施王国在埃及统治结束。公元前590年,库施王国迁都麦罗埃,库施文明进入麦罗埃时期。公元350年麦罗埃的库施王国为阿克苏姆王国所灭。 库施文明深受古代埃及文明影响,所以政治体制、生产方式、宗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和美洲 课堂测试

第五课古代非洲与美洲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古代黑非洲也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其中地处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要冲,对外贸易高度发达是指() A.库施文明B.麦罗埃文明 C.阿克苏姆文明D.埃及文明 2.公元前后,在多种文明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黑非洲文明是指()A.库施文明B.麦罗埃文明 C.阿克苏姆文明D.津巴布韦文明 3.由于地形地貌的限制,黑非洲大多数地区发展缓慢,但东北非地区较早形成了高度繁荣的古代文明。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A.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西亚文明B.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C.古代西亚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D.古代中国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4.南部黑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是() A.埃及文化B.库施文化 C.阿克苏姆文化D.大津巴布韦文化 5.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形成风貌迥异的古代文明时,一开始直接起制约作用的是() A.地理环境B.风俗习惯 C.民族心理D.文化素养 6.右图所示为特斯科科湖中的浮动园地,发明该项农业成就的国家()A.崛起于库斯科地区 B.在15世纪初进入鼎盛时期 C.要求被征服者向其交付贡赋 D.建造了波南帕克神庙 7.非洲文明中有许多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格言,例如“等“牲口可以被继承,人应该自己选择”、你有了自己的主意,再去请教别人”……上述两条格言可以说明() A.非洲人历来注重财产继承问题

B.非洲文明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 C.非洲人善于思考哲学问题 D.非洲文明存在财产私有和个体主义的概念 8.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桑海帝国、阿兹特克帝国分别是欧、亚、非、美四大地区的重要国家。下列有关四大帝国共同之处的论述正确的是() A.四大帝国在15世纪初均达到鼎盛时期 B.四大帝国都很重视对外贸易 C.四大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掌握大权 D.四大帝国都受到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响 9.以太阳神后裔自称,曾以秘鲁为中心建立集权国家的是() A.玛雅人 B.阿兹特克人 C.雅利安人 D.印加人 10.古代美洲玛雅人居住的地区不包括今天的() A.墨西哥 B.厄瓜多尔 C.危地马拉 D.洪都拉斯 11.西亚、东亚和中美洲是人类早期农业发生的中心地区。其主要判断依据是()A.古代神话传说 B.古代史籍的记载 C.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 D.考古发掘的古代遗物 12.玉米是一种高产农作物,它极大的提高了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下列有“玉米文明”之誉的是() A.埃及文明 B.罗马文明 C.希腊文明 D.玛雅文明 二、材料题 13.非洲东海岸的斯瓦希里文化魅力非凡,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特殊位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世界文化史上,东非沿海的斯瓦希里文化,是由环西北印度洋周边地区的文化在长期交往中融合形成的,其地域包括非洲大陆、阿拉伯、波斯、印度西海岸、东南亚,甚至中国。纪元以前,东非就有土著民族生活。后来,西非居民班图人来到这里,赶走或同化当地居民。7世纪后,班图人遍布东非沿海……历史上阿拉伯人因其生存环境恶化迁居东非沿海,形成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移民浪潮。他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也把伊斯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的非洲与美洲-学案

古代的非洲与美洲 【学习目标】 1.理解古代非洲的地理环境对其文明进程的影响。 2.理解印第安文明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3.尝试解释有关文明概况出现的原因与联系。 4.进一步认同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感受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1.了解古代黑非洲与美洲的社会发展状况。 2.初步探讨各文明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一)非洲古代文明 1.非洲是古代______一个重要的发生地,西非居民______人还掌握了冶铁技术。班图人逐渐扩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区,到7—9世纪,班图人成为______的主要居民。 2.东部非洲 (1)埃及衰落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______________王国。4世纪,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2)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与__________________交换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的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 3.西部非洲 (1)8—15世纪,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国家先后兴起。 (2)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__________________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 (3)征服加纳后,马里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______________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4)______原为马里属国,后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16世纪末,桑海因遭遇外来入侵逐渐衰落。

4.南部非洲 (1)?__________________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 (2)4—5世纪,班图人开始兴建?__________________。 (3)11世纪末,形成津巴布韦国家。 (4)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______时期。 二、古代美洲文明 1.古代美洲的?__________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其他大陆没有的很多农作物,包括马铃薯、______、番茄和花生等。 2.玛雅文明 (1)位于中美洲的__________半岛。 (2)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农业以种植______为主,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城内有众多用于祭祀的__________庙宇。 (3)制造精美陶器,发明了独特的______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位制,可能也知道0的概念。 (4)15世纪中期,玛雅文明______。 3.阿兹特克文明 (1)14世纪兴起于今__________地区。 (2)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______时期。 (3)经济基础是农业,发明了“______________”,扩大了耕地面积。 (4)都城_______________位于特斯科科湖中心的小岛上,城内最著名的建筑是______金字塔。 4.印加文明 (1)13世纪,印加人崛起于______的库斯科地区。 (2)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 (3)最高统治者是国王,土地、矿藏和牲畜归______所有,印加帝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 (4)政府编制了详细的__________________,帝国修建了完善的______系统。 (5)政府还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以防止他们反抗。 二、重点解释 (一)东非和西非国家各有哪些主要特点? 东非: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本单元介绍了中古时期(5-14世纪)的世界历史。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叙述古代非洲历史,古代非洲发展出带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在农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在东非出现阿克苏姆王国和摩加迪沙等文明古国,在西非先后崛起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大国,着重介绍了东非沿海国家和西非等国在文明进程中深受对外贸易的影响,在南非则简要介绍了大津巴布韦国家。教材第二部分围绕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展开。先后介绍了玛雅文明在农业、建筑、文字、数学等方面的成就;阿兹特克文明在农业和城市建设的成就;印加文明在帝国行政管理等领域的成就。通过对古代非洲与美洲丰富文明的介绍,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 【唯物史观】在概括非洲和美洲古文明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感悟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文明具有多样性;初步掌握运用列表整理历史知识的技能。 【时空观念】在地图中指出中古时期非洲、美洲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了解其大致时间,培养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阅读教材和史料,回答相关问题,多角度把握古代非洲与美洲的特点; 【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尝试从不同角度理解影响非洲和美洲古文明进程的因素;感受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的道理。 【家国情怀】概述中古时期主要大洲社会发展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涵养家国情怀。 重点: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主要特征和成果;非洲三大文明的概况和成果 难点:美洲印地安文明和黑非洲文明相对孤立发展的原因和后果。[ 本课内容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教学过程应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由浅入深。教材内容较多但对学生而言阅读难度不大,但如何提炼各文明特点,如何把握各文明中诸多表现之间的历史关联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课堂可做适当铺垫以供学生探究。

古代黑非洲教学设计

古代黑非洲教学设计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古代黑非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古代黑非洲》是第一分册“世界古代史”的一部分,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地理坏境相对封闭,文明发展缓慢,加上近代“种族歧视”,相对于古代东方、古希腊罗马等文明,黑非洲是被忽视了的文明。 本课主要以麦罗埃、阿克苏姆和大津巴布韦三大富有代表性的黑非洲文明为主,表现出黑非洲富有特色的本土文化,以及黑非洲灿烂的古代文明。从而突出世界文明多元性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由于一直以来存在的“种族歧视”,加上新闻媒体的影响,学生对非洲可能存在错误认识,对古代黑非洲文明更是缺乏了解。 由于本课不是重点,主要以让学生通过学习麦罗埃等三大文明,了解古代黑非洲也有灿烂的文明,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扭转学生对非洲文明的错误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古代黑非洲两个主要文明区域及其重要文明成果。 理解黑非洲地理环境对其文明进程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地图和文字史料,发现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世界文明的多元性,非洲文明是人类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不能带有歧视心理。 理解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麦罗埃文明、阿克苏姆文明、大津巴布韦文化特点及主要文明成果。 2、难点:黑非洲文明发展缓慢的原因。 理解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以“非洲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唯一)”和“印象中的非洲”作对比,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古代黑非洲教学设计

古代黑非洲教学设计 Written by Peter at 2021 in January

《古代黑非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古代黑非洲》是第一分册“世界古代史”的一部分,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地理坏境相对封闭,文明发展缓慢,加上近代“种族歧视”,相对于古代东方、古希腊罗马等文明,黑非洲是被忽视了的文明。 本课主要以麦罗埃、阿克苏姆和大津巴布韦三大富有代表性的黑非洲文明为主,表现出黑非洲富有特色的本土文化,以及黑非洲灿烂的古代文明。从而突出世界文明多元性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由于一直以来存在的“种族歧视”,加上新闻媒体的影响,学生对非洲可能存在错误认识,对古代黑非洲文明更是缺乏了解。 由于本课不是重点,主要以让学生通过学习麦罗埃等三大文明,了解古代黑非洲也有灿烂的文明,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扭转学生对非洲文明的错误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古代黑非洲两个主要文明区域及其重要文明成果。 理解黑非洲地理环境对其文明进程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地图和文字史料,发现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世界文明的多元性,非洲文明是人类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不能带有歧视心理。 理解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麦罗埃文明、阿克苏姆文明、大津巴布韦文化特点及主要文明成果。 2、难点:黑非洲文明发展缓慢的原因。 理解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以“非洲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唯一)”和“印象中的非洲”作对比,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出示两组图片(见PPT)和文字材料:(教师进行图片、文字的梳理、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材料一:达尔文:非洲是人类的起源地。 材料二:非洲大陆发现了腊玛古猿、南方古猿、猿人、尼人和现代人五个进化阶段的化石。人类演进的连贯性和延续性在非洲大陆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在其他地方都无法与非洲比拟。——舒运国:《非洲史研究入门》 材料三:马尼卡:可以肯定,现代人类起源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单一区域,头盖骨所在的地理位置离非洲越远,其形状和尺寸的变化就越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学案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课标与重难点】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世界其他地区(非洲和美洲)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非洲和美洲)的多元面貌。 重点难点重点古代非洲和美洲的文明难点古代非洲和美洲的文明 【思维导图】 第5课思维导图

【名词解释】 1.廷巴克图:西非古城,在尼日尔河之北13千米左右,始建于1100年,最初是穿越撒哈拉沙漠商道上的一座城市,因其有利的地理位置——位于沙漠边缘且有水源供应——成为贸易中心,13-14世纪被马里吞并,是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中心。曼萨·穆萨朝圣归来后,大量延聘埃及和西班牙等地的学者、建筑师兴建清真寺和学校,著名的桑科尔清真寺即兴建于他统治时期。1468年,桑海夺占该城后,廷巴克图继续保持繁荣,北非的商人和学者蜂拥前往那里交易和讲学。1591年,摩洛哥人攻占了廷巴克图,大肆抢劫,学者或者被捕.或者被杀,许多人被流放,贸易也因周边游牧部落抢劫而逐渐衰落。19世纪末,廷巴克图被法国人攻占。马里独立后,它成为国家的行政管理中心。1988年,廷巴克图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玛雅金字塔:玛雅金字塔不是国王的陵墓,而是一种塔庙。玛雅人很早就修建高大的建筑物。他 们用大量泥土堆积成巨大的台基,在台基上再修建神庙,形状与埃及的金字塔相似,但功能完全不同:那里被视为神降临人世的地方。为便于神灵下降、祭司登上台基接近神灵,土堆四周修建石阶。每逢重大节日,人们聚集在台基四周举行仪式。玛雅金字塔中最著名的是库库尔坎金字塔。库库尔坎的意思是“长羽毛的蛇神”,它的台基四面各宽55米多,分为9层。台基上建有羽蛇神庙。羽蛇神既是太阳的化身,也是风调雨顺的象征,每年玛雅人都在秋分左右举行仪式祭祀羽蛇神。 3.浮动园地:印第安人从湖中捞起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每次播种之前,农民们都要挖些新的湖土,铺在“浮动园地”上,因此其表面随着一次次耕种而不断增高。“浮动园地”使阿兹特克人口和财富不断剧增。 【教材梳理】 一、非洲古代文明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5课中古代非洲与美洲 练习题

第5课中古代非洲与美洲练习题 一、单选题 1.由于地形地貌的限制,黑非洲大多数地区发展缓慢,但东北非地区较早形成了高度 繁荣的古代文明。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A.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西亚文明B.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西亚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D.古代中国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 2.与欧亚大陆隔绝美洲的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象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曾 经建立起国家,都有自己的行系统。这种现象说明 A.印第安文明深受欧亚大陆各文明的影响 B.印第安文明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交流 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 D.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是独立进行的 3.关于玛雅人创造的辉煌的古代美洲文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修建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 B.创立的历法中采用了20进制 C.知道零的概念,发明了数字0~9 D.创建了众多的奴隶制城市国家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相互影响就其程度而言,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响。这说明( ) A.非洲文明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B.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文明落后 C.非洲文明对世界影响范围更广D.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5.1905年,考古专家兰德尔·麦克维尔评论大津巴布韦遗址时指出:“许多人都会哀

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麦克维尔的观点( ) A.肯定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属非洲古文化B.指出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具有“罗曼史”C.评价了大津巴布韦遗址重要历史价值D.鼓励人类探索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6.玛雅人的交换也颇为发达,每个村落和城市都有广场,作为交易的中心,以可可豆作为交换的媒介。玛雅人( ) A.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人B.主要从事商业生产 C.以可可豆作为货币D.生活在美洲的商业中心 7.中国很早就与东非有贸易往来,最有力的证据是( ) A.《新全球史》记载的阿拉伯人在中国和东非之间的贸易 B.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陵墓中出土的中国瓷器 C.在中国出土的象牙 D.伊斯兰教的传入 8.8—15世纪,西非先后兴起了加纳、马里、桑海等强国,其发展的优势在于 A.较早掌握炼铁的技术B.大海阻隔了外族的入侵 C.受古埃及文明的影响D.控制了黄金资源和商路 9.16世纪初,以农业为基础的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其作用在于 A.促进交通运输B.防止洪水泛滥C.阻隔外族入侵D.扩大耕地面积10.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印加帝国发展到鼎盛时期。与此相关的措施包括 ①建有完整的道路系统,传递信息和调动军队 ②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由贵族任政区长官 ③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 ④政府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用于征税和征兵

高中历史统编新教材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学案(含答案)

1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学习目标】 了解中古时期非洲与美洲的社会发展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学习过程】 (一)学习活动一:古代非洲 ※1.任务一:阅读教材P27第一段,说一说非洲的主要居民是什么民族?他们的主要农作物、牲畜和工具是什么? 班图人 甜高粱、 西瓜、棉花 牛、绵羊、山羊 铁器 ※2.任务二:阅读教材P27、28,填下图 ※3.任务三:阅读课本P29历史纵横,你觉得中国与非洲可以确定的交流不晚于什么时候? 唐朝(751年) (二)学习活动二:古代美洲文明 ※1.任务一:阅读教材P29第一段,说一说美洲的主要居民是什么民族?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 印第安人 马铃薯、玉米、番茄、花生 ※2.任务二:阅读教材P29-31,填写表格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 兴盛时间 16世纪初 15世纪末16世纪初 地理范围 中美洲尤卡坦半岛 今墨西哥地区 库斯科地区 政治 城市国家 氏族统治 结构松散的王国 统一的大帝国 主要成就 城市建筑精美、金字塔、陶器、文字、历法纪年、20进制、“零”的概念 “浮动园地”增加耕地面积。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湖中小岛,水渠道路纵横交错 土地、矿藏、牲畜归国 家所有,详细人口调查 ,完善道路系统,马丘比丘遗址建筑艺术 ★3.任务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非桑海帝国与印加帝国有何异同? 材料: 1450 1500 年世界主要强国排名: 1. 明帝国,2. 奥斯曼帝国,3.法兰西王国,4.西班牙王国,5. 桑海帝国,6.印加帝国。 15世纪是世界古代史的最后一页。明帝国进入全盛时期,对内巩固了高度中央集权的制度,对外重建了东亚封贡体系,并成为这个体系的绝对核心,疆域面积达到近1 0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8 500万,都远超同时代其它国家,成为当时无可争议的头号大国。奥斯曼帝国继续处于上升阶段,穆罕默德二世终结了拜占庭帝国千余年的历史,成为君士坦丁堡的新主人,在亚洲和欧洲的海洋和陆地同时扩张领土。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一直是世界古代史上被人忽略的部分,在15世纪后期,印加帝国和桑海帝国均达到全盛,分别代表了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古代帝国的最高水平。 ——《简版评析: 15- -20世纪》 相同点: 1.都是较为原始的帝国,实行中央集权政治,但在文明发展程度和对外交往程度上比不上东方专制帝国。 2.都是赤道地区大洋东岸国家。 3.都是奴隶制国家。 4.都通过对外扩张,16世纪盛极一时,成为地区最强大的国家。 5.都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后衰落下去。 不同点: 西非最强大国家:马里 文化中心:廷巴克图 极盛:16世纪 政治:中央集权 经济:对外贸易,奴隶 文化:兴建学校,鼓励文 化发展 衰落:16世纪末 时间:8-15世纪 代表国家:加纳、马里、桑海 经济: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 的商路和黄金交易 国家:阿克苏姆王国 鼎盛时间:4世纪 原因:农业进步、环印度洋贸易发展、伊斯兰教传入 时间:10-15世纪 代表国家: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 经济:奴隶、园艺业为主、外贸发达、城市繁荣 建立时间:11世纪末 国家:津巴布韦 鼎盛时期:14-15世纪

古代黑非洲教学设计

《古代黑非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古代黑非洲》是第一分册“世界古代史”的一部分,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地理坏境相对封闭,文明发展缓慢,加上近代“种族歧视”,相对于古代东方、古希腊罗马等文明,黑非洲是被忽视了的文明。 本课主要以麦罗埃、阿克苏姆和大津巴布韦三大富有代表性的黑非洲文明为主,表现出黑非洲富有特色的本土文化,以及黑非洲灿烂的古代文明。从而突出世界文明多元性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由于一直以来存在的“种族歧视”,加上新闻媒体的影响,学生对非洲可能存在错误认识,对古代黑非洲文明更是缺乏了解。 由于本课不是重点,主要以让学生通过学习麦罗埃等三大文明,了解古代黑非洲也有灿烂的文明,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扭转学生对非洲文明的错误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古代黑非洲两个主要文明区域及其重要文明成果。 理解黑非洲地理环境对其文明进程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地图和文字史料,发现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世界文明的多元性,非洲文明是人类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不能带有歧视心理。 理解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麦罗埃文明、阿克苏姆文明、大津巴布韦文化特点及主要文明成果。 2、难点:黑非洲文明发展缓慢的原因。 理解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以“非洲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唯一)”和“印象中的非洲”作对比,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出示两组图片(见PPT)和文字材料:(教师进行图片、文字的梳理、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材料一:达尔文:非洲是人类的起源地。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下) 统编版高一历史下册

第5课古代的非洲与美洲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介绍了中古时期(5—14世纪)的世界历史。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叙述古代非洲历史,古代非洲发展出带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在农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在东非出现阿克苏姆王国和摩加迪沙等文明古国,在西非先后崛起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大国,着重介绍了东非沿海国家和西非等国在文明进程中深受对外贸易的影响,在南非则简要介绍了大津巴布韦国家。教材第二部分围绕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展开。先后介绍了玛雅文明在农业、建筑、文字、数学等方面的成就;阿兹特克文明在农业和城市建设的成就;印加文明在帝国行政管理等领域的成就。通过对古代非洲与美洲丰富文明的介绍,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教学过程应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由浅入深。教材内容较多但对学生而言阅读难度不大,但如何提炼各文明特点,如何把握各文明中诸多表现之间的历史关联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课堂可做适当铺垫以供学生探究。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中指出中古时期非洲、美洲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了解其大致时间,培养时空观念; 2.阅读教材和史料,回答相关问题,多角度把握古代非洲与美洲的特点; 3.史料引入,尝试解释有关文明概况出现的原因与联系; 4.概述中古时期主要大洲社会发展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涵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代黑非洲与美洲的社会发展状况。 2.初步探讨各文明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请同学谈谈对非洲与美洲的认识。 材料1: 14世纪的马里,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国家财富,都可以说是世界大国之一;廷巴克图更

第4课.古代印第安文明

第4课美洲印第安文明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识: 知道印第安三大文明中心——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的区域范围、存在时间以及主要成果。理解印第安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技能:初步学习运用列表整理历史知识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历史地图,结合自然地理知识,掌握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进程影响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文明多元性和文明在交流中发展的道理。谴责殖民主义毁灭印第安文明的粗暴行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三大中心和主要文化成果 难点:印第安文明消亡原因。 三、知识结构 1. “印第安人”一词来历 a) 玛雅文化(玛雅人创造) b) 时间:始于公元前2500年,毁于16世纪上半叶。 c) 地点:包括今天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一带。

d) 成就: i. 农业:使用金石工具,培植出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等40多种农作物。影响:传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生活。 ii. 自然科学:太阳历 iii. 建筑:金字塔 iv. 艺术:象形文字,浮雕和壁画等 e) 地位:玛雅文化是印第安古代文明中璀璨的篇章,有“美洲的希腊”之称。 2. 阿兹特克文化(阿兹特克人,又称墨西卡人创造) a) 时间:12~15世纪 b) 范围:在今墨西哥一带 c) 突出成就:修筑特诺齐蒂特兰城 d) 文明特点:继承和吸收其他印第安人文明,成为印第安文明的一朵奇葩。 3. 印加文化(印加人创造) a) 时间:到15、16世纪之交鼎盛 b) 地点:以今天的秘鲁为中心,版图辽阔的中央集权国家,号称“印加帝国”。 c) 地位:印加人是南美洲印第安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将古代印第安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三、教学过程: (本课可以和古代黑非洲合在一起上,作为一课时) 导入新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