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改革利弊

电力市场改革利弊
电力市场改革利弊

电力市场改革利弊

由于我国电力市场机制缺失,电力生产者(发电企业)和消费者(电力用户)被电网企业独家买电卖电隔离在两扇门之外,电力供需信息不能有效交互;再加上电网企业的买电价格(上网电价)和卖电价格(销售电价)均由政府控制,电力生产成本变化不能及时传导给消费者。这些必然造成资源无法实现优化配置,在供给侧表现为发电装机不足和过剩反复出现,在需求侧表现为节能动力不足和高耗能产业过度发展、形成过剩生产能力。

电改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建设高效配置资源的电力市场,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和经济成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应该成为我国新一轮电改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而电力市场建设与电网拆分、调度独立并无必然联系,关键是要改变电网企业独家买电卖电的机制,实现供需以竞卖竞买的方式直接“见面”。

从电改的国际实践来看,各国无不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为目标;而且为实现这一目标,在电改中无论如何修补和完善,始终坚持把电力市场建设作为根本途径。而在发输配售企业组织结构和调度管理体系方面,各国却根据本国实际做出了不同选择,并无统一的模式可循。比如:欧盟过去对一体化电力企业进行拆分,近年来多个成员国相继发生大停电事故,促使改革重点转向构建欧洲统一电力市场和保障能源安全;意大利将调度与电网分离,导致电网运行协调困难,2003年发生全国大停电事故后,调度与电网重新合并;对发输配售各环节进行拆分最早、最彻底的英国,目前又重组形成6家发配售一体化公司;俄罗斯发输配售彻底拆分后,电网发展严重受限,运行效率和供电可靠性降低,2012年重新将输电与配电合并;日本于2013年12月通过法案,确定了先合并区域电网、成立国家电网公司以扩大资源配置范围,而后推进售电自由竞争的电改步骤。

经济学告诉我们,电网的自然垄断属性无可质疑,只能通过加强监管限制其滥用垄断优势地位;对电网进行横向区域拆分和纵向输配拆分,只是将大垄断变为小垄断,于充分发挥电力市场机制并无益处。相反,如果对电网进行“破碎式”拆分,并将调度职能分离,会无形增加“网与网”和“网与调”协调成本,严重影响电网安全性和规模经济性,进而会破坏电力市场,一些国家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通过电力市场建设,供需双方以竞卖竞买方式直接交易,电网企业独买独卖格局被打破,电网企业的逐利动机自然减弱,再加之以由政府加强对电网无歧视公平开放和“三公”调度的监管,使电网成为电力高速路,使调度职能更趋中立,使电力资源在市场中得到优化配置,使电网企业专注于电网建设和电网运行安全,显然这是收益最大、代价最小,也会是阻力最少、共识最多的改革路径。

总之,于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而言,电力市场建设不可或缺。当前,无论与发达国家电力市场建设相比,还是与国内其他市场建设相比,电力市场建设已成短板、亦是急迫任务,理应成为新一轮电改的出发点。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十年回顾和反思

一、回顾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进程 中国当前电力行业格局 97年以来,我国的电力体制经过一系列改革。除设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外,原有大型电力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市场整合,构建成11 家集团公司,包括:两大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下设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和西北5个区域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则由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及海南的电网资产重组而成。五大发电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两大辅业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形成当前中国电力行业格局。 回顾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历程 如果从2002年开始计算,电改已经进行了10年,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的复杂性超出了最初设计者的想象,漫漫长路,不堪回首: 1) 1997 年开始对针对电力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成立了国家电力公司,原电力部行使的政府管理权移交给国家经贸委,电力体制政企分开。这算是预备。 2) 2002 年开始在电力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打破电网的垂直一体化垄断模式,在发电端开放竞争。实行“厂网分开”,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电力资产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进行划分。 3) 2003年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正式成立。国家电监会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4) 2011年将进行电力“主辅分离”。两家电网公司的勘测设计企业,火电、水电施工企业和电力修造企业剥离,同时并入新成立的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十年电改评价

改革的历程表明,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改革既可能获得巨大收益,又潜伏着各种风险。十年过去,电力改革当初提出的改革方针“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只完成了前一半。即使对这一半的改革,业界也都一致认为不彻底。 1) 厂网虽分开,但原本分离的本意是在发电侧展开竞争,可是由于上网电价和发电额度仍然控制在发改委,初衷并没有实现。反而成了夹生饭。 2) 主辅分离不彻底。原目标是剥离电网的电站设计建设、电力装备制造、三产等辅业,只保留输配电主业。可是国网利用2008年冰灾,提出的辅业重新界定,并于2009年逆向收购许继平高两大领先电气制造集团。 改革的最大阻力来自于电网和其相关利益集团,步步为艰。一句话:不彻底、不坚决、没触动核心。一个被规制企业利用规制者的自利动机进行寻租活动,使规制者成为被规制者的“俘虏”,并共同分享垄断利润,从而导致规制的失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电改注定无法成功。 为完成国家2002年提出的“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的目标,显然当前这个格局还需要进一步拆分:剥离电网的配售职能,成立独立区域电网公司;剥离国网的电气设备制造的辅业;成立第三方的电力调度和交易中心。电改进入攻坚阶段。 二、中国当前的电力运营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电力产业自然垄断属性的由来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输电网、配电网和电力用户组成的整体,是将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并输送和分配到用户的一个统一系统。 输电网是电力系统中最高电压等级的电网,是主网。配电网是将电能从枢纽变电站直接分配到用户区的电网,是辅网。 发电厂将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经过电网将电能输送和分配到电力用户的用电设备,从而完成电能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

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本科论文

武汉纺织大学毕业论文任务书 课题名称: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完成期限: 2014年12月 1 日至 2015 年 1 月 8 日 学院名称:经济学院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金融学(双学位) 学号: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学院领导小组组长签字:

摘要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作用发挥程度是以健全完整的市场机制为前提的,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相关配套措施的同步推进。近年来我国一直在确保金融稳定的前提下,稳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已经是必然趋势,这也为中国银行业带来市场化和积极地竞争的同时也在考验各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和业务结构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我国目前实行的是“贷款管下限,存款管上限”的利率管制政策,利率管制是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资本积累达到一定规模,其弊端开始不断暴露出来,利率管制维持了商业银行的垄断利润,但导致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动力不足,由此造成一大批新兴企业出现资金缺口,造成金融压抑实体经济,迎合中小企业融通的需要,民间借贷金融趁势发展,民间借贷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融资方式,虽具有灵活,快捷,简便的优势,但又不完善的基础上进行利率改革,从而更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融入经济金融全球一体化之中,本文通过介绍利率市场化,回顾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研究利率市场化总体思路,进而系统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所遇到的问题及影响,是本文主要讨论的内容。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改革;商业银行;国民经济;利率

ABSTRACT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reform effect is based on market integrity as the premi se, therefore in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reform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pa y attention to promote the related measures.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has been in t o ensure financial stability, under the premise of steadily promote market-oriented inte rest rate,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which in china’s banki ng market and bring for the active competition also test in the commercial ban k management mode and the business structure and so on various aspects of t he overall strength.The current practice in China is "lower loan, deposit cap" contro l of interest rate policy, the interest rate control is a system arrangement to fit in with t he traditional planned economy system,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the specific historica l period, but with the capital accumulation has reached a certain scale, its disadvantag es gradually exposed,interest rate control to maintain the business bank monopoly pro fits, but due to the lack of power to provide financial services to small and medium-si zedenterprises, resulting in a large number of emerging corporate financing gap,causi ng financial repression to cater to the entity economy, medium and small enterprises fi nancing needs,taking advantage of civil finance development, folklending as a widesp read financing way, is flexible, fast, convenient advantage,In the market economic sys tem of our country is developed, but the interest rate reform was not perfect ,which is more conducive to promoting China’s economic and financ ial reform further deepening and integration into the global economic and financial, This paper thro 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reviewing interest rate m arketization process,research the general ideal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whi ch system analysis of China’s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process of the proble ms and effect,i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study. Keywords: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reform; commercial bank; national economy; interest rate

浅谈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发展的利弊 摘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虽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但也面临着其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社会经济问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发展利弊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都逐渐地被卷入全球经济大循环中。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技术、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更优方式的重新配置。强势国家因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而受益,弱势国家则可能丧失原来支配的资源和市场而被边缘化。【1】所以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有利的,它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也给国际经济贸易理论创新带来了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也有一定问题,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目前经济全球化引起世界更多国家的关注,下面是我对经济全球化的利弊的一些认识。 首先先以中国加入WTO后的变化为例。2002年中国加入WTO前进出口同比增幅仅7.5%,从2002年加入起中国外贸猛然提速。200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21.8%,2003年增长37.1%,2004年1~10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1.8%,预计全年外贸总额将突破1.1万亿美元大官,将超过日本成为仅词语美、德两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2003年全球进出口商品贸易总额 为15.2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为13%,德国为9%,中国不到6%,2004年中国将达7%左右。按照近3年的增长速度或稍低一点,在今后几年中,中国将在贸易总额上超过德国,在出口总额上超过美国,2010年后不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这一预测是建立在中国 经济又很高的外贸依存度至上的,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将占GDP的70%,远远高出美国、日本、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大国,日本对外贸易占GDP的最高年份之有36%。【2】再从电信市场来说,中国的电信企业重组,形成了新的电信竞争,老百姓也从中受益不少,五年前的电话初装费就是几千块,电话在家庭的普及率还不太高,现在一般农村家庭都可以装电话。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在世界上也可以说是普及率较高的国家。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8.19亿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28.3%和33.9%;互联网上网 人数达1.23亿,其中宽带上网人数达到7700万。争取到2010年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亿户,互联网用户达到2亿户。中国是世界上通信领域最大的市场,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服务最大的市场,并且逐渐超越美国,成为宽带用户最多的国家。【3】 由此可见,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全球化的根本动力,而且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包含中国在内的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然而我们都知道,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中国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也增多了中国需要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了国际竞争,也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企业造成了严重冲击。【4】 毕竟经济全球化之后受到伤害的依然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就拿我们中国来说,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杨益在去年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说,截至14年11月初,全球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了101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 亿美元,这是2002年以来,我国年度遭受贸易调查首次突破100起大关。除了显性的贸易保护外,发达国家开始利用技术、气候、碳关税等实施隐性贸易保护的意图也更加明显。【5】

企业上市的好处和坏处

企业上市好处和坏处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对企业来说,这个支点就是改制上市。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发行上市,优秀企业能够借助资本市场力量,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商界巨头和行业旗帜。 一、企业上市意义 股份制是近代以来出现一种企业组织形态,是市场经济发展产物和要求。相对于家族企业、合伙企业等其他企业组织形式,其优势十分明显:它通过股权多元化,有效分散了集中投资所产生巨大风险;通过把分散资本积聚成巨额资本,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需要;通过股票自由买卖,实现了资本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1.利用资本市场可以推动中小企业实现规范发展 企业改制上市过程,就是企业明确发展方向、完善公司治理、夯实基础管理、实现规范发展过程。企业改制上市前,要分析内外部环境,评价企业优势劣势,找准定位,使企业发展战略清晰化。改制过程中,保荐人、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众多专业机构为企业出谋划策,通过清产核资等一系列过程,帮助企业明晰产权关系,规范纳税行为,完善公司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服务改制上市后,要围绕资本市场发行上市标准努力“达标”和“持续达标”,同时,上市后退市风险和被并购风险,能促使高管人员更加诚实信用、勤勉尽责,促使企业持续规范发展。 上市后,企业可以建立以股权为核心完善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核心管理人员以及关键技术人才,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2.利用资本市场可使企业获得长期稳定资本性资金 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研究表明,中国私营公司发展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到1%,我国企业面临着严重直接融资瓶颈。 企业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直接融资,可以打破融资瓶颈束缚,获得长期稳定资本性资金,改善企业资本结构;可以借助股权融资独特“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机制实现股权资本收益最大化;还可以通过配股、增发、可转债等多种金融工具实现低成本持续融资。例如,深万科1988年首次上市时融资额为2800万元,此后通过六次再融资累计筹集资金51亿元,从一个名不见经传小公司发展成为总资产近百亿房地产业巨头,其中持续稳定资本供给作用巨大。 与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不同,直接融资不存在还本付息压力。企业将可以投入更多资金用于研发,中小企业上市将有效地增强企业创业和创新动力和能力。 3.企业上市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 传统意义上讲,企业传播品牌或形象主要有三个途径:口碑、广告和营销(或公共关系)。而实际上,公开发行与上市具有更强品牌传播效应。进入资本市场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50年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50年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资金最密集、技术密集型和网络性行业,是社会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电力工业的改革和发展,电力管理体制先后经历了军事管制、燃料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水利电力部、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等九次变革,其中先后两次成立水利电力部、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目前正酝酿着第十次变革:在电力发展上先后提出“电力是先行工业”,“电力是先行官”,“能源工业的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和电力工业要适应超前发展等指导方针。到2001年底,中国发电设备总容量已达到3.38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4780亿千瓦时,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 50多年来,中国电力体制的变革,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电力工业管理实行政企合一、垂直垄断的管理体制;第二阶段,从1978年到1997年,电力工业对政企分开、市场化管理体制进行了探索;第三阶段自1997年至今,逐步实行政企分开、市场化管理的新体制。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1949-1978年) 在这30年中,中国的电力工业经历了燃料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和水利电力部三个时期,在燃料部和电力工业部时期,对全国电力工业实行集中管理的体制;进入水利电力部时期,经历了两次分散、两

次集中管理,多年来始终未能摆脱“一分就乱,一收就危”的怪圈。 1、燃料工业部时间(1949-1955年)。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组建了燃料工业部,对全国煤炭工业,石油工业和电力工业实行统一管理。当时电力工业方面直接领导的仅有华北电业公司及其所属的北京、天津、唐山、察中分公司,以及石家庄电灯公司和太原电力公司,其他各地的电力工业均由各地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的管理。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自1949年至1952年逐步将各地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和管理的电力单位集中到燃料工业部管理。1950年燃料工业部为管理电力工业,专门成立了电业管理总局,负责火电厂和输变电工程建设,发电、输电、配电、售电的全部生产运营;为发展水电,成立了水力发电工程局。并先后组建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六个大区电业管理局,归电业管理总局统一领导,形成了垂直垄断、政企合一的电力工业管理体系。 2、电力工业部时期(1955年-1958年)。1955年7月,第一届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撤销燃料工业部,设立煤炭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和石油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成立后,继承了燃料工业部对全国电力工业的管理职能,为加强专业管理,相续成立了电力设计局、基建工程管理局,并将水电发电工程局改为水力发电建设总局,分别管理火电和输变电工程设计、火电和输变电工程施工和水电勘测设计和施工。水活电厂的运行管理和输变电的运行统一由各电业局负责。与此同时,撤销了电业管理总局和六大区电业管理局,各省(市、自

浅析价格战中的博弈论

价格战中博弈论的浅析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博弈论 班级:10物流治理(采购与供应链1班) 学号:1040407122 姓名:曾维乐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价格战中的博弈论浅析 摘要:博弈论研究互动决策行为,大多数时候是研究对抗性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对抗行为。博弈论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类型众多。本文在简要介绍了博弈论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纳什均衡。通过案例,充分运用囚徒困境、智猪博弈、反向归纳法等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在经济决策中行为人如何决定最优决策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博弈论相关知识,分析解决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针对商家的价格战问题。

关键词:囚徒困境懦夫博弈安全博弈纳什均衡 一、理论介绍 1、博弈论简介 博弈论(game theory),也称对策论,它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简单讲来确实是一些个人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同意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从上述定义中能够看出,一个完整的博弈一般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博弈的参加者,各博弈方各自选择的全部策略或行为的集合、博弈方的得益(得益矩阵)、结果、均衡等。 1、参与人指的是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决策主体(能够是个人,也能够是团体)。 2、行动是指参与人在博弈进程中轮到自己选择时所作的某个具体决策。 3、策略是指参与人选择行动的规则,即在博弈进程中,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行动的预先安排。 4、信息指的是参与人在博弈中所明白的关于自己以及其他参与人的行动、策略及其得益函数等知识。 5、得益是参与人在博弈结束后从博弈中获得的效用,一般

浅谈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浅谈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所谓市场利率化,是指原先实行利率管制较严的国家,为发挥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引导和调节资金配置的作用,逐步或完全放弃对利率的直接管制,专项有市场决定利率水平的改革过程。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大方向。 五千年前在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出现了人类史上的第一个货币,到现在货币已经演变成了全球性的流通和支付手段。货币的流行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利率的产生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随着外币贷款利率的放开,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将呈加速之势。利率市场化后,可以提高资金需求的利率弹性,使资金流动合理化、效益化,从总体上消除利率的所有制、部门、行业歧视,使利率充分反应资金的供求,使利率的水平与结构与信用风险紧密联系。市场化的利率在动员储蓄和储蓄转化投资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利率市场化将有利于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间接调控机制的形成,对完善金融体制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探讨利率市场化问题必须要认清我国利率改革的现状及其与利率完全市场化的差距,以及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的难点,只有认清这些问题,才能科学地把握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点,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的重点应放在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方面。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目前我国的这种低利率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金融商品的价格,也使得利率这一重要的经济杠杆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利率市场化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一个必然进程,谁也没有理由反对利率市场化,但目前我国观经济环境都不利于利率市场化的过快推进。 1、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低。 2、利率运作主体行为不规范。 3、企业对利息的承受能力低下。 4、金融监管不完善。 二、为利率市场化积极创造条件 在我国这样一个曾经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要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需要一个很长的过渡期。就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点而言,不是去设计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和时间表,而应是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如前所述,利率市场化同一国的市场经济完善程度、

全球化利弊

全球化利弊 经济全球化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最显著的特征, 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竞争舞台。然而, 经济全球化衬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有很大差别。所以必须分析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带来的利弊, 这样有助于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这一进程中把握机遇、避开风险, 从而才能健康地发展 。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和不可抗拒的客观现实。经济全球化是福还是祸, 是利还是弊?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作出不尽相同的回答。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学术界的观点不尽一致。国际上基本认可的“经济全球化”, 是指生产要素不断走向世界范围的优化配置、经济利益相互交错和各国的经济运行机制日益走向一致的一种趋势。其总体特征是各国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 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程度不断加深。就全球传播范围来说, 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可概括为六个主要方面。一是国际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二是世界性的分工已经形成, 生产活动已经全球化。三是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越来越频繁, 资本流动已经国际化。四是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 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五是全球化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迅猛发展, 跨国公司是当代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六是世界经济体系不断扩大,全球经济贸易规则日趋统一。 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究竟应该怎样对待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论坛前主席施瓦布的一番话很有指导性。他说,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现实,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既然经济全球化是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 既然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每一个国家都必须以积极的姿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都必须研究经济全球化问题, 以兴利除弊, 达到既能分享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又能够尽量避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益 一、发展中国家的一朵血玫瑰 国内现在有一种观点, 经济全球化只会对发达国家有利, 对于发展中国家是没有多大益处的, 似乎可以看作“悲观论”他们更关注的是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效应。这个问题用“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话来回答, 也不合适衡量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利弊与得失, 关键是经济全球化究竟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哪些机遇滞来了哪些风险或者说冲击。事实上, 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不失时机地快速融人经济全球化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获得资金和技术, 并得到生产和管理上的帮助和协作, 从而提高了本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中国和东南亚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得益于经济全球化而实现了经济持续和高速发展。因此, 从总体说,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多数发展中国家也因此在不同程度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这主要反映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机会。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1996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达 ( 2850亿美元, 比上一年增长了17.5%而且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私人成本在6年间增加了6倍。在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构成中, 国际私人资本构成中, 国际私人资本已占85%。吸引外资规模的扩大无疑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短缺问题。 第二,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更快更多地获得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今天, 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某种程度上会加速或延缓国家经济的发展, 而且是倍增或倍减的关系。谁拥有尖端的高新技术, 谁就

新公司上市方案如何做好规划(详细)知识讲解

公司上市方案规划 第一部分内部程序 一、董事长要考虑的事情 二、董事会秘书是企业上市的先行官 三、企业上市筹备阶段的工作协调四、具体操作 第二部分外部程序 一、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 二、报交易所申请上市 三、证券交易所统一股票上市交易后的上市公告

公司上市方案规划(详细) 第一部分内部程序 一、董事长要考虑的事情 1.为什么要上市?分析上市与不上市的利弊,得出结论。 2.自查企业家底,产权是否明析,股权结构是否合理,管理团队是否稳定、是否目标一致。 3.募集资金规模,投向哪些项目,以及盈利预测、风险控制。 4.到哪里上市——境内外、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或创业板? 5.预计上市时间、上市费用、机会成本。 6.如何选择中介机构及合作伙伴,企业内部由谁来负责上市全过程的总协调? 7.哪些是不确定因素以及防范措施? 8.当前宏观政策是否有利促进企业上市,如何整合上市资源,突出企业上市优势,争取顺利通过核准上市? 二、董事会秘书是企业上市的先行官董事会秘书作为企业高管(副经理级别的人担任董事会秘书),其定位具有角色的特殊性,董事会秘书的职业操守包括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上市工作的成功与否。因为董事会秘书是企业融资、企业上市的主要策划人之一,也是具体的执行人。在选择中介机构、企业改制设立、申请及报批、发行上市等上市前的各环节中,始终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工作中,常常把董事会

秘书定义为企业上市的先行官。《公司法》第124条规定:“上市公司设董事会秘书,负责公司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的筹备、文件保管以及公司股东资料的管理,办理信息披露事务等事宜。”董事会秘书由董事长提名,经董事会聘任或解聘,董事会秘书应对董事会负责。拟上市企业的董事会秘书在上市运作的整个过程中都应以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的工作标准来要求自己,接受董事会秘书的专业培训,熟悉相关法规政策,理清思路,找准方向,审时度势,为企业拟订上市规划并报企业决策层审议通过后操作实施,同时配合中介机构进场协同作战。 三、企业上市筹备阶段的工作协调企业上市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即:上市筹备阶段、聘请中介机构、企业股份制改组阶段、上会核准申报材料制作及申报阶段、股票发行上市阶段。 1、上市筹备阶段,由企业一把手挂帅,正式成立上市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上市工作,由拟选董事会秘书代理执行具体工作。设立上市筹备组,主要成员单位有:办公室、财务部、法律部、生产部、市场销售部、科研开发部、后勤部等部门负责人及企业候选的董事会秘书等,各成员之间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其主要工作有: ⅰ.企业财务部配合会计师及评估师进行公司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及盈利预测编制工作; ⅱ.企业分管领导及董事会秘书负责协调企业与省、市各有关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以及各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演变历程介绍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演变历程介绍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资金最密集、技术密集型和网络性行业,是社会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电力工业的改革和发展,电力管理体制先后经历了军事管制、燃料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水利电力部、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等九次变革,其中先后两次成立水利电力部、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目前正酝酿着第十次变革:在电力发展上先后提出“电力是先行工业”,“电力是先行官”,“能源工业的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和电力工业要适应超前发展等指导方针。到2001年底,中国发电设备总容量已达到3.38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4780亿千瓦时,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 50多年来,中国电力体制的变革,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电力工业管理实行政企合一、垂直垄断的管理体制;第二阶段,从1978年到1997年,电力工业对政企分开、市场化管理体制进行了探索;第三阶段自1997年至今,逐步实行政企分开、市场化管理的新体制。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电力管理体制(1949-1978年) 在这30年中,中国的电力工业经历了燃料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和水利电力部三个时期,在燃料部和电力工业部时期,对全国电力工业实行集中管理的体制;进入水利电力部时期,经历了两次分散、两

次集中管理,多年来始终未能摆脱“一分就乱,一收就危”的怪圈。 1、燃料工业部时期(1949-1955年)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组建了燃料工业部,对全国煤炭工业,石油工业和电力工业实行统一管理。当时电力工业方面直接领导的仅有华北电业公司及其所属的北京、天津、唐山、察中分公司,以及石家庄电灯公司和太原电力公司,其他各地的电力工业均由各地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的管理。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自1949年至1952年逐步将各地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和管理的电力单位集中到燃料工业部管理。1950年燃料工业部为管理电力工业,专门成立了电业管理总局,负责火电厂和输变电工程建设,发电、输电、配电、售电的全部生产运营;为发展水电,成立了水力发电工程局。并先后组建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六个大区电力管理局,归电业管理总局统一领导,形成了垂直垄断、政企合一的电力工业管理体系。 2、电力工业部时期(1955-1958年) 1955年7月,第一届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撤销燃料工业部,设立煤炭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和石油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成立后,继承了燃料工业部对全国电力工业的管理职能,为加强专业管理,相续成立了电力设计局、基建工程管理局,并将水电发电工程局改为水力发电建设总局,分别管理火电和输变电工程设计、火电和输变电工程施工和水电勘测设计和施工。水火电厂的运行管理和输变电的运行统一由各电业局负责。与此同时,撤销了电业管理总局和六

电力市场论文:我国电力市场现状分析及营销策略研究

电力市场论文:我国电力市场现状分析及营销策略研究摘要: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化正在深入开展,电力市场营销是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市场份额及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电力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电力市场面临的新挑战,对我国电力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了探讨,为供电企业市场营销改革和创新提供思路。 关键词:电力市场;现状分析;市场挑战;营销策略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的电力行业是垄断性行业,电力被认为是“皇帝女儿不愁嫁”,不会遇到市场竞争问题,电力作为一种商品应满足市场规律的性质长期被忽视,造成我国电力企业严重缺乏忧患意识。电力行业势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营销模式,实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营销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电力市场营销环境,使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赢利能力不断增强。 二、我国电力市场现状 分析我国电力市场所面临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市场营销意识淡薄 我国供电企业的市场观念比较落后,经营思想没有真正

以市场为导向,仍习惯于用“靠上级、靠政策、靠行政手段”的方法去处理和解决市场经济环境中的问题,这就造成了供电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安于现状,无竞争意识,仍存在垄断经营管理的优越感。从而造成了供电企业产品销售困难、供电服务质量差、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能完全适应电力需求的增加,这些都制约着电力的销售,使得供电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电力产品质量不过硬 主要表现在供电电压合格率、供电频率、电力谐波三个质量指标的考核标准和完成情况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相比还 存在差距。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客户对电能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供电质量不合格,则会造成各种用电设备特别是高档用电设备使用效果较差,损坏可能性增大,在工业生产中次品率、废品率大幅提高,甚至烧毁生产设备。 (三)电网建设依然滞后 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电网建设投入不足,城市电网无法跟上快速发展的经济增长,农村电网简陋薄弱。按照国际惯例,电网建设应遵循“适当超前”的原则,而事实上,电网建设无论在宏观的投入,还是微观的布局上,都存在与经济建设脱节的情况,从而使电力无法畅通无阻地输送到所有存在电力需求的地方。总体说来,虽然电网建设取得

价格战的原因_与对策_研究

2__价格战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摘要:在近年来我国商品市场价格战的连绵不断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因而企业在价格战面前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本文对价格战的原因进行了论述,阐明了价格战的后果,归纳了应对价格战的措施。近年来中国商品市场上价格战在各行各业频繁发生,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价格协定、价格联盟,甚至采取各种手段促使国家政府出面阻止价格战。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未能使战火熄灭,反而越烧越旺,从彩电到VCD、钢材、建材、微波炉、冰箱、洗衣机、计算机,再到空调、服装等等,几乎无一幸免。为什么中国的价格战会持续进行,且会如此剧烈?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作为企业,该怎么面对各种各样的价格战? 本文通过研究价格战的原因与对策的问题,分别对当前我国价格战频发的原因、价格战利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价格战的对策分析,希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价格战;利弊;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commodities market price case of continuous has its special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reasons, and thus enterprise in front of the need to take corresponding price war strateg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ason of price war, expounds the consequences of a price war are summarized, and the measures to deal with price war.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market price war in all walks of frequent, so appeared various price agreement, price alliance, and even take various measures to national government stop price war. However, all this failed to make war to put out, but the hotter the fire, from color TV to VCD, steel, building materials, microwave oven, refrigerators, washing machines, computer, and then to air conditioning, clothing, etc., almost none escape by luck. Why are China's price war will continue to be so severe and? What is deep reason? As the enterprise, how to face all kinds of price war? This article through studies the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ice war, to the current price war in China were frequent reason, the price war disadvantages are analyz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of price war, hope for related area of research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朗读 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Key words: The price war;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ountermeasures

我国当前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利弊及解决措施探讨 (2)

我国当前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利弊及解决措施探讨 贾俊梅 (贵州大学,贵州省贵阳市 550025)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电力市场改革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课题。然而任何改革都有利有弊,电力市场也不例外。尤其是它在社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所覆盖到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电力市场的改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在面对电力市场的改革,我如何做到扬长避短,如何去解决改革中的一系列问题,这又是我们急需探讨的问题。 关键字:电力市场改革;政策;措施 To solv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hina's current reform of the electricity market and Countermeasures Jia Junmei (Guizhou University, Guizhou Province Guiyang City, 550025) 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demand for electric power resources, reform of the electricity market has become a problem we have to face with. There are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However,any reform, electric power market is no exception. Especially the importantrole it played in society, covering every aspect of life, the influence of the reform of the electricity market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face of power market reform, I how to accomplish, how to solve a series ofproblems in the reform, this is we need to discuss. Keywords: power market reform; policy; measure 引言:从19世纪的蒸汽机技术到现在的计算机、IT、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每一次技术革命无不给人类社会带来发展和繁荣。电力系统是现在社会中最重要、最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长期以来实行垂直一体化的垄断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在规模化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是正确的,并已成功实施了近百年。然而,随着电力技术的进步、市场规模和覆盖地域增长性的制约、能源多样性和供电能力的提高,凸显出现代社会中垄断经营所带来的种种弊端。逐步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营效率、释放电价空间,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低成本的能源平台,已经成为我国加入WTO后,电力市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在这一些列的改革措施中,也有很多问题亟待我们解决。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因素 1、可以充分地利用外资 2、资本的进入带来了实用技术、管理经验和企业创新精神 资本的进入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外资进入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剩 余劳动力就业问题5、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完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化和金融深化6、资本的进入有利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转型 (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弊端 1、大量外资的进入容易造成债务负担,可能引发国际债务危机。女0 1995年墨西哥爆发了重大的国际债务危机。 2、外资进入对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冲击较大 3、经济全球化使发 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4、跨国资本的进入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投 机性和风险度,容易给短期投机资本冲击较虚弱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造成可乘之机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充满了动荡和起伏6、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发展中 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7、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 经济主权 利;1.使商品、服务资本等各种要素流动的技术性和政策性障碍大幅减少,加快了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 2.促使各国参与国际分工,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转移和资源的配置。 3.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 4.推动了全球竞争,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等调整 弊:1.各国经济依赖性大幅度提高,经济危机一旦发生,其传导必定很快。 2.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日益严峻。 3.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使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集团集中祝您学习愉快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利弊分析 背景: 中国是世界只带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人类发源地之一。很久以 前就有了劳动剩余,从而产生了商品交易,而中国也是世界商品交易 发展最早的地区之前。在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世界很长 段时期,特别是在唐朝时期达到了繁荣的最顶峰,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世界开始逐渐联系为一个整体,西方各国大力发 展外向型经济,促使西方经济的飞跃。而当时中国正处于清朝执政时 期,当时的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实习闭关锁国政策,致使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