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衬砌监理实施细则朝凌客专

隧道衬砌监理实施细则朝凌客专
隧道衬砌监理实施细则朝凌客专

新建朝阳至秦沈高铁凌海南站联络线工程CLJL-2标

监理实施细则

(隧道衬砌专业)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济南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朝凌客专CLJL-2标监理站

年月日

目录

1、工程特点及技术、质量标准 (1)

2、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 (6)

2.1监理工作范围 (6)

2.2监理工作重点 (7)

3、监理工作流程 (8)

4、监理工作控制要点及目标 (9)

4.1模板 (9)

4.2钢筋 (11)

4.3混凝土 (16)

4.4回填注浆 (23)

4.5综合接地 (25)

4.6沉降观测与评估 (25)

5、监理工作手段 (27)

5.1方案审查与批准 (27)

5.2隧道关键部位及工序旁站 (27)

5.3过程检查与控制 (27)

5.4见证试验与平行检测 (28)

1、工程特点及技术、质量标准

1.1工程特点:新建朝阳至秦沈高铁凌海南站铁路联络线工程(以下简称“朝凌联络线”)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和锦州市境内,起自在建京沈客专的朝阳北站,沿线经过朝阳市龙城区、燕都新区、北票市及锦州市义县、凌海市、古塔区和太和区至秦沈高铁凌海南站。

线路自朝阳北站以方向别形式外包京沈客专正线向东引出,出站后下行线下穿在建京沈客专后与上行线并行下穿朝阳市环城公路,之后自龙腾苑遗址西侧折向南,至巴图营乡西侧3km左右设巴图营站。出站后线路折向东南,上跨307省道、下穿明长城遗址后折向东,之后跨越306省道和小蛤蜊河后在富有庄村西南侧设锦州北站。之后,线路向东跨越S209省道、既有锦承铁路及热电厂专用线后以隧道形式穿越紫荆山,上跨阜锦高速公路及其互通匝道、308省道、既有沈山铁路、G102后从西侧以方向别形式合场引入秦沈高铁在建的凌海南站。

本监理标段里程为DK34+000-DK71+520,长度37.520km范围内的站前工程监理工作及DK418+161.28(此为京沈里程,对应朝凌里程DK0+761)至改DK99+100站后监理工作,主要工程量包括:路基14.521km,区间路基土石方484.5539万断面方,站场土石方49.3232万断面方,双线特大桥11座13670.29延长米,双线大桥15座3884.72延长米双线中桥2座103.27延长米,小桥2座478.12顶平米,涵洞19座623.98横延米,隧道5座5339延长米,预制架设箱梁526孔,连续梁2联,铺设无砟道床75.04铺轨公里,铺设道岔20组。新建车站1座:巴图营站。

1.1.1工程地质特点

(1)地层岩性

姜家沟隧道:洞身穿过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下统兴隆沟组安山岩;侏罗系下统郭家店组凝灰岩、砾岩。

朱家窝铺隧道:隧道区地层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粉质黏土;下伏侏罗系中统蓝旗组安山岩。现将地层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

粉质黏土:分布于隧道区表层,黄褐色,硬塑,含植物根系及少量砾石,厚度一般0.3-0.6m。

2.侏罗系中统蓝旗组

安山岩:灰褐色,全风化,原岩结构构造基本破坏,呈砂土状,夹少量碎块状,厚约2.0-5.0m;

安山岩:灰褐色,青灰色,强-弱风化,斑状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较发育。

黑石沟隧道:隧道区地层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积层粉质黏土;下伏侏罗系中统蓝旗组安山岩。现将地层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

粉质黏土:分布于隧道区表层,黄褐色,硬塑,含植物根系及少量砾石,一般厚度

0.3-0.6m。

2.侏罗系中统蓝旗组

安山岩:灰褐色,全风化,原岩结构构造基本破坏,呈砂土状,夹少量碎块状,厚约1.0-5.0m;

安山岩:灰褐色,青灰色,强-弱风化,斑状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较发育。

西团山子隧道:隧道区局部表覆第四系坡残积层含砾粉质黏土、碎石土,基岩出露,岩性为侏罗系上统义县组安山岩。地层描述如下:

含砾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土质不均匀,含大量砾石,一般块径20-40mm,最大块径80mm。

碎石土:黄褐色、褐黄色,松散,稍湿,砾石以安山岩为主,一般块径50-150mm,最大块径250mm。

安山岩:灰褐色、褐灰色,全风化,原岩结构已完全破坏,仅外观留有原岩特征,呈砂土夹碎块状,手可掰碎;强-弱分化,斑状结构,气孔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块状、柱状。

靠山屯隧道:隧道区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粉质黏土、粗角砾土,下伏侏罗纪上统义县安山岩及震旦系中统白云岩、溶洞。

(2)地质构造

隧址区的地质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及不整合接触与单斜结构。

水文地质

1.地下水类型

隧道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潜水分布较广,以浅部为主,含于基岩风化带,风化裂隙及构造节理裂隙中,水位和水量受季节降雨量影响明显。

2.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隧道区位于低山丘陵区,岩体较破碎-破碎,裂隙较发育-发育,为大气降水入渗创造了良好条件。

3.隧道涌水量预测

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

1.1.2工程设计特点

黑石沟隧道进出口均采用帽檐斜切式洞口,洞口结构设计详见“朝凌施隧道03-05”图。

隧道衬砌结构设计

1.DK44+761-DK44+769段采用路垫对称式明洞衬砌;DK44+977-DK44+998段采用路垫对称式明洞衬砌,具体设计详见“朝凌施隧参02-07”图。

2.暗挖隧道按照新奥法设计与施工,采用复合式衬砌。复合式衬砌由初期支护、防水隔离层与二次衬砌组成,各级围岩衬砌结构均采用曲墙带仰拱形式,边墙与仰拱连接圆顺。隧道衬砌支护参数详见“朝凌施隧参01”图。

姜家沟隧道进出口采用直切式结构洞门、出口采用帽檐斜切式缓冲结构洞门,设计详见“朝凌施隧参03-05”图及“朝凌施隧参03-03”图。

1.暗挖隧道按照新奥法设计与施工,采用复合式衬砌。复合式衬砌由初期支护、防水隔离层与二次衬砌组成,各级围岩衬砌结构均采用曲墙带仰拱形式,边墙与仰拱连接圆顺。隧道衬砌支护参数详见“朝凌施隧参01”图。

2.V级围岩段落,为减小深埋水沟开挖对墙角支护的扰动,在初期支护边墙墙角处设计为“大拱脚”型式。

靠山屯隧道进出口均采用帽檐斜切式缓冲结构洞口,设计详见“朝凌施隧参03-03”图。

1.暗挖隧道按照新奥法设计与施工,采用复合式衬砌。复合式衬砌由初期支护、防水隔离层与二次衬砌组成,各级围岩衬砌结构均采用曲墙带仰拱形式,边墙与仰拱连接圆顺。隧道衬砌支护参数详见“朝凌施隧参01”图。

2.V级围岩段落,为减小深埋水沟开挖对墙角支护的扰动,在初期支护边墙墙角处设计为“大拱脚”型式。

西团山子隧道进出口均采用帽檐斜切式缓冲结构洞门,设计详见“朝凌施隧参03-03”图。

1.V级围岩段落,为减小深埋水沟开挖对墙角支护的扰动,在初期支护边墙墙角处设计为“大拱脚”型式。

2.全隧道内二次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纵向钢筋适当加强,以防止冻胀开裂。

朱家窝铺隧道进出口均采用帽檐斜切式隧道洞门设计图,设计详见“朝凌施隧参03-06”

图。

1.隧道二次衬砌采用素混凝土时,混凝土中掺加纤维素纤维,掺量0.9kg/m3。并且,在预埋接触网槽道处,设置三肢钢架及钢筋网片进行加强,设计详见“朝凌施隧参01-40”图。

2.为预防二次衬砌拱部空洞,拱部二衬背后采用纵向预贴管道法进行回填注浆,注浆管采用?30PVC花管并留有排气管,回填注浆应在衬砌脱模前及时进行,以回填衬砌背后空隙。

1.1.3工程施工特点

1、施工前必须根据设计提供的工程及水文地质资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完整的施工技术方案。监理工程师必须把好工程开工关,

2、洞口施工前,应先检查边、仰坡以上的山坡稳定情况,清除悬石、处理危石。若采用喷锚或混凝土骨架护面,坡顶、坡脚宜绿化处理,以防止仰坡范围内地表水下渗和减少对坡面的冲刷。

3、隧道门端墙、挡翼墙基础的基底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承载力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或标准贯入试验检测,必要时采用载荷试验检测。端墙、挡翼墙基础位于软硬不均的地基上时,除按设计要求处理外还应在分界处设沉降缝。

4、设计要求开挖方法采用新奥法,制定抢险应急预案和应急保证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

5、进洞方向为线路下坡时,应在明、暗洞分界处设环向背贴式止水带,明洞拱墙背后的渗水不得顺坡渗入洞内。墙后的排水设施应与填土同时完成,并保证出水口通畅当端墙顶部水沟置于填土上时,必须将填土夯填密实。

6、对实际情况遵守先预报、再治水、管超前、短进尺、控爆破、早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必须加强量测工作,并及时反馈量测结果隧道施工前,应采用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7、隧道的施工应针对软弱破碎围岩隧道的支护应宜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管棚、钢架、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多种支护手段,构成强支护体系。

8、隧底混凝土施工前应清除基底虚碴、淤泥、积水和杂物仰拱应先仰拱后再进行仰拱回填,仰拱与回填应分开浇筑浇筑。仰拱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在不好围岩中采用先支护。仰拱全环双层钢筋(Φ20)。

9、隧道通过岩溶、膨胀土地区时,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结合施工现场情况,探明溶洞及膨胀土的分布范围、类型、规模、发育程度、填充物及地下水的情况等,及时正确地制定施工方案。岩溶、膨胀土地区隧道的施工,可采用下列技术措施进行处理:

①隧道岩溶发育Ⅳ级围岩均采用Ⅳ级B钢筋砼衬砌。Ⅱ级围岩采用有仰拱衬砌。ll---lv 级围岩采用台阶法为主,v级一般段以台阶法加临时横撑为主断层及物探显示极破碎及软弱地段以中隔壁法为主。

②当不能排水,或由于溶洞规模大且溶洞填充物为含水量较大的岩溶泥时,可采用封堵的方法。

③当溶洞在隧道底部时可采用旋喷,在边墙及拱部时可采用注浆、管棚等,形成堵水墙(边墙)和防水帷幕(拱部)。

④对已停止发育、跨径较小,且无水的中、小型溶洞,可根据其与隧道相交的位置及其填充情况,采用干砌片石、浆砌片石或低等级混凝土进行填充。

⑤溶洞仅在隧道底部且较大较深,或者填充物松软不能承载结构物时,可采用梁或拱跨越,梁的两端或拱的拱座应置于稳固可靠的岩层上,必要时可用混凝土和石砌体加固。

⑥膨胀土围岩的“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特性,特别是在富水洞段,隧道容易发生塌方,因此膨胀土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必须进行,以便提前预测工作面前方围岩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

⑦膨胀土围岩隧道在开挖过程中或过程后,周边土体容易向洞内膨胀突出,所以膨胀土隧道围岩监控量测尤为重要。

⑧膨胀土隧道围岩应力释放是导致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采取合适的开挖方式最为重要。塌方处理完毕后,姜家沟隧道膨胀土围岩洞身开挖方式为三台阶(上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开挖,实践证明此种开挖方式能够较好的控制膨胀土开挖面的应力释放。

⑨膨胀土围岩隧道在开挖完成之后,围岩变形一般在3~4周内发生,隧道的仰拱和二衬应及早进行封闭。尤其是仰拱施工,因为仰拱是隧道形成环向受力的关键工序,在施工中应最大程度上的缩短掌子面与仰拱之间的距离,使隧道形成环向受力

10、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应采取夏季施工措施。

11、隧道工程需加强岩温监测和通风,对可能发生的硬岩,岩爆与软岩变形进形相应的处理。

12、衬砌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耐腐蚀性、抗渗性及抗冻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拱脚水平收敛小于0.2mm/d,拱顶下沉收敛速度小于0.15mm/d施作二次衬砌前的累计位移值,已达到相对位移值的80%。

1.2工程技术质量标准

1.铁路等级:高速铁路

2.正线数目:双线

3.速度目标值:350km/h。

4.线间距:

5.0m

5.最小曲线半径:7000m

6.最大坡度:20‰,困难地段不大于30‰。

7.牵引种类:电力

8.机车类型:动车组

9.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

10.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

11.线牵引供电方式:AT供电

12.建筑限界:按《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执行

2、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

2.1监理工作范围

中铁济南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朝凌客专CLJL-2标管段DK34+000~DK71+519.85线路长度37.52公里范围内的所有隧道施工监理。隧道工程项目围岩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2-1朝凌客专JL-2标隧道围岩表

隧道名称里程段落围岩分级长度(m)

姜家沟隧道DK38+167DK38+330V163

DK38+330DK38+440IV110

DK38+660DK38+970Ⅲ310西团山子隧道DK62+040DK62+340V300

DK62+340DK62+680IV340

DK62+680DK62+980Ⅲ300靠山屯隧道DK59+660DK59+850V190

DK59+850DK59+900IV50

DK59+900DK60+050Ⅲ150

2.2监理工作重点

1、监理工作的一个重点是对有不良地质隧道施工的监理,管段内2座重点控制隧道为靠山屯隧道、姜家沟隧道。

2、监理工作的另一个重点是其他隧道的软弱围岩段施工的监理。

3、轨道铺设和台车就位后,监理工程师重点对其位置、尺寸进行检查,须预留误差量和预留沉落量,并注意曲线加宽。

4、衬砌模板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隧道衬砌的外观质量,因此,监理工程师必须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模板的刚度、外形,档头板应安装可靠,封堵严实。模板必须使用整体式定型钢模。

5、衬砌砼的浇注宜自下而上依次灌注,灌注过程中监理人员必须进行全过程旁站,严格控制泵送砼的配合比,检查角落部位和钢筋密度较大的部位的振捣情况,拱顶部位的浇注必须重点监督检查。

6、拆模后,监理工程师应及时对衬砌表面的蜂窝面积进行测量,若蜂窝面积超过总表面积的0.5%时,应及时要求对砼水灰比、配合比进行调整,保证衬砌砼的外观质量。

7、目前隧道施工中常见的一个通病是二衬不饱满,二衬与锚喷砼间存在空隙,引起该通病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锚喷砼表面凹凸不平且相差较大,二是由于衬砼的收缩导致二衬与锚喷砼间产生缝隙。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单位做好锚喷砼施工,使其表面顺滑,无其异常凸起或深坑。

3、监理工作流程

施工单位施工过程监理单位施工方案编制

原材料检验和试验,选定配合比

人员设备到位施工准备

审批施工方案,批准配合比。

原材料验收

现场准备工作检查

防水板检查,试验岩面处理。防水板铺设

现场检查,确认,验收

钢筋制作,焊接,绑扎。钢筋绑扎、安装模

现场检查,符合设计要求。

台车检查,测量控制。

止水带检验,试验。施工缝处理。

台车就位

安装止水带

安装注浆管

现场检查确认,台车验收,侧量

检查。

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

输送泵就位,砼运输。制作试件,振捣。施工检查灌筑混凝土

养护混凝土

现场开盘检查,全过程旁站

见证取样检测

试块强度检验,外观

质量检查验收。申请验收工程质量检查验收

检查试验报告,见证检测,质量

验收签证,

4、监理工作控制要点及目标

4.1模板

4.1.1监理工作控制要点

4.1.1.1隧道竣工后的衬砌轮廓线严禁侵入设计轮廓线。

4.1.1.2监理工程师应在二衬施工前检查衬砌模板台车、移动台架及其设计资料、产品合格证。衬砌模板台车、移动台架必须以隧道设计断面为准,制造时应考虑施工误差、贯通测量调差及预留沉落等因素。钢结构及钢模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4.1.1.3模板台车的制造应满足以下要求:

1、模板台车的外轮廓在灌注混凝土后应保证隧道净空,门架结构的净空应保证洞内车辆和人员的安全通行。

2、模板台车的门架结构、支撑系统及模板的强度和刚度应满足各种荷载的组合。

3、模板台车长度宜为9~12m。

4、模板台车侧壁作业窗宜分层布置,层高不宜大于1.5m,每层宜设置4~5个窗口,其净空不宜小于45×45cm,两端设检查孔,并设有相应的混凝土输送管支架或吊架。

5、宜采用穿行式模板台车(配两套以上的模板)

6、模板台车应考虑通风管的穿越形式。

7、模板台车应设置足够的承重螺杆支撑和径向模板螺杆支撑。

8、模板台车拱顶应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混凝土的封堵装置和检查孔。

9、模板台车上安装的附着式振动器应能单独启动。

10、模板台车上应设有激光(点)接收靶。

11、双线隧道模板台车的走行轨在Ⅰ、Ⅱ级围岩段,宜铺设在底板垫层(10cm厚的C25钢筋混凝土)面上;在Ⅲ~Ⅵ级围岩段,宜铺设在填充混凝土面上。模板台车宜采用43kg/m 以上或刚度足够大的型钢为行走轨道。

12、二次衬砌施工的顺序是仰拱超前,墙、拱整体浇筑。标准断面应采用走向式模板台车,墙、拱整体浇筑。边墙基础高度的设置(水平施工缝)应避开剪应力最大的截面。

4.1.1.4模板台车走行轨道的中线和轨面标高误差应不大于±10mm,台车就位后启动微调机构,用仪器校正模板外轮廓与设计净空相吻合,并锁定台车。

4.1.1.5模板台车定位时应预留变形沉落量。

4.1.1.6二次衬砌混凝土灌注段施工接头处应采取以下措施

1、模板台车宜采用带有气囊的端模(堵头板),以防止漏浆。

2、宜加硬橡胶间隙带。

4.1.2监理工作目标——主控项目

4.1.2.1衬砌模板台车、移动台架设计制造时必须以隧道设计断面为准,应考虑施工误差、贯通测量凋差、预留沉落等因素。钢结构及钢模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查每台衬砌模板台车、移动台架。

检验方法:检查设计资料、产品验收合格证明。

4.1.2.2模板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打磨清理光滑并均匀涂刷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积水和杂物应清理干净。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每一浇筑段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观察。

4.1.2.3二次衬砌在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前施工的,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在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后施工的,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8MPa,拆模后应及时保湿养护。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拆模前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拆模前进行,、同配合比设计做一组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试验报告。

4.1.3监理工作目标——一般项目

4.1.3.1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1.3.2的规定。

表4.1.3.2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1边墙脚平面位置及高程±15

尺量

2起拱线高程±10

3拱顶高程+10

水准测量

4模板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

5相邻浇筑段表面高低差±10尺量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4.1.3.2模板拆除、移动、就位时不得损坏、刮蹭原有混凝上面。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一浇筑段拆模后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观察。

4.1.3.3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1.3.3的规定。

表4.1.3.3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允许偏差(Dom)

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1

预留孔洞

中心线位置

10施工单位

全都检查

尺寸

十10

02

预埋件

中心位置

3外露长度

十10

00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4.2钢筋

4.2.1监理工作控制要点

4.2.1.1钢筋进场时,监理工程师应查验质量证明文件和试验报告,并核查钢筋的规格、品种与数量;并对进场钢筋外观进行检查。质量证明文件为抄件(或复印件)时,监理工程师应检查抄件人、抄件(或复印)单位及其签字盖章情况、原件编号及存放处。

4.2.1.2当试样中有1个试验项目不符合要求时,应另取2倍数量的试件对不合格项目作第2次试验。当仍有1根试件不合格时,则该批钢筋应判为不合格。监理工程师应监督施工单位进行复验,复验不合格的钢筋不准使用,并监督其处理过程。

4.2.1.3从事钢筋加工和焊(连)接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钢筋正式焊(连)接前,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连)接性能检验,合格后方能正式生产。

4.2.1.4焊接接头应在清除焊渣后进行外观检查,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监理工程师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送检,对焊接质量有怀疑时,可抽样进行平行检验。

4.2.1.5搭接焊或帮条焊,宜采用双面焊,当不能进行双面焊时,方可采用单面焊。对于常用的HRB335、HRB400、RRB400钢筋,单面焊搭接长度不小于10d,双面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d。对于常用的HPB235(Q235)钢筋,单面焊搭接长度不小于8d,双面焊搭接长度不小于4d。

4.2.1.6绑扎或焊接的钢筋网和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和开焊。绑扎完后扎丝末端应向混凝土内部弯折,不得在保护层内。

4.2.1.7多层钢筋之间应用短钢筋或使用特别的钢筋支架支撑,支撑不得直接支撑在模板上。

4.2.2监理工作目标——主控项目

4.2.2.1钢筋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按批检查其直径、每延米重量并抽取试件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其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GB1499)的规定。

检验数量:以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的钢筋,每60t为一批,不足60t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进行见证检验,但至少进行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按批抽样测量直径、称量每延米重量并进行抽样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检验。

4.2.2.2钢筋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4.2.2.3隧道衬砌钢筋接头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拱部及边墙钢筋接头不得采用焊接,其他部位钢筋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4.2.2.4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及锁母的材料、品种、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型式试验确定采用的套筒技术要求。套筒的外观质量和尺寸检查应符合铁道部《铁路混凝土工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10)41号)的规定。

检验数量:套筒及锁母的材料、品种、规格,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外观质量和尺寸以同批、同材料、同型式、同规格的每2000个套筒或锁母为一个检验批,不足2000个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检2%,且不少于20个;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数量的20%进行见证检验,且不少于4个。

检验方法:观察和量规检查,并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内螺纹尺寸及公差采用专用的螺纹塞规检测。

4.2.2.5钢筋接头的技术要求和外观质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钢筋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接头应按批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和《铁路混凝土工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10〕41号)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钢筋接头外观质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以同等级、同规格、同接头形式和同一焊工完成的每200个接头为一批,不足200个也

按一批计。机械连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以同一施工条件下同批材料、同等级、同规格、同型式的每500个接头为一批,不足500个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20%进行见证检验,但至少进行一次。

检验方法:钢筋接头外观检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观察和尺量。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接头力学性能检验,施工单位做拉伸试验,闪光对焊接头增做冷弯试验;监理单位检查力学性能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检验。

4.2.2.6钢筋的加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受拉热轧光圆钢筋(HPB235)的末端应作180度弯钩,其弯曲直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图4.2.2.6一1)。

图4.2.2.6-1半圆形弯钩

2受拉热轧带肋钢筋的末端应采用直角形弯钩,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 2.5倍(HRB335)或 3.5倍(HRB400),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HRB335)或5

倍(HRB400)的直线段(图4.2.2.6一2)。

图4.2.2.6-2直角形弯钩

3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HPB235)或12倍(HRB335)或14倍(HRB400)(图4.2.2.6-3)。

图4.2.2.6一3弯起钢筋

4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作不小于90度的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图8.3.6-4);弯钩端直线段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等特殊要求的结构应符合相关抗震规范要求。

图4.2.2.6--4箍筋末端弯钩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按钢筋编号各抽检10%,并各不少于3件。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数量为施工单位抽检数量的10%,并各不少于一件。

检验方法:尺量。

4.2.2.7钢筋镦粗和滚轧直螺纹机械连接丝头加工的外观质量及尺寸应符合铁道部《铁路混凝土工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10〕41号)的规定。

检验数量:以一个工作班内生产的钢筋丝头为一个检验批,每批抽检10%;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数量的20%进行见证检验,且不少于4个。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丝头的螺纹尺寸采用专用的螺纹环规检测。

4.2.2.8钢筋镦粗和滚轧直螺纹机械连接接头的拧紧力矩应符合铁道部《铁路混凝土工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10〕41号)的规定和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要求。

检验数量:以同一施工条件下同批材料、同等级、同规格和同型式的每500个接头

为一批,不足500个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检10%的接头进行校核,且不少于20个;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数量的20%进行见证检验,且不少于4个。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采用扭矩扳手检查,监理单位见证检验。

4.2.2.9钢筋保护层垫块材质、数量、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垫块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应不低于结构本体混凝土的标准。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垫块制作单位每半年提供一次第三方检测报告,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检测报告。

4.2.2.10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配置在“同一区段”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焊(连)接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

2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

3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50%。

4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5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同一连接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6“同一连接区段”长度;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绑扎接头为 1.3倍搭接长度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7当施工中分不清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设置应符合受拉区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

4.2.3监理工作目标——一般项目

4.2.3.1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2.3.1的规定。

表4.2.3.1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名称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1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的全长±10

尺量

2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

3箍筋内净尺寸±3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按钢筋编号各抽检10%,并各不少于3件。

4.2.3.2钢筋安装和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2.3.2的规定。

表4.2.3.2钢筋安装及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名称允许偏差

(Doro)

检验方法

1

双排钢筋的上排钢筋与下钢筋

间距

士5

尺量两端、中间各1处

2

同一排中受力钢筋水

平间距

拱部土10

边墙土20

3分布钢筋间距土20

尺量连续3处4箍筋间距土20

5钢筋保护层厚度十10

-5

尺量两端、中间各2处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4.2.3.3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锈蚀。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4.3混凝土

4.3.1监理工作控制要点

4.3.1.1二次衬砌的施作应符合以下要求:

1、深埋隧道二次衬砌施作一般情况下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变形基本稳定应符合:隧道周边变形速率明显下降并趋于缓和;或水平收敛(拱脚附近7天平均值)小于0.2mm/d、拱部下沉速度小于0.15mm/d;或施作二次衬砌前的累计位移值,已达极限相对位移值的80%以上;或初期支护表面裂隙(观察表)不再继续发展。

2、浅埋隧道应及早施作二次衬砌,且二次衬砌应予以加强。

3、围岩变形过大或初期支护不收敛,又难以及时补强时,可提前施作二次衬砌,以改善施工阶段结构的受力状态,此时二次衬砌应予以加强。

4、二衬与掌子面距离:Ⅰ、Ⅱ围岩不得超过200m,Ⅲ级围岩不得超过120m,Ⅳ级及以上围岩不得超过90m。

4.3.1.2对二次衬砌完成的地段,应与设计单位密切配合,继续观察和监测隧道的稳定状态,注意二次衬砌的变形、开裂、侵入净空等现象,并作出长期稳定性评价。

4.3.1.3混凝土生产应采用自动计量的拌合站、搅拌输送车运输、混凝土泵送入模的机械化流水作业线衡器应定期检定,每次拌制混凝土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证计量准确。

4.3.1.4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的监理工作控制要点见《混凝土与砌体工程监理细则》相关章节的规定。

4.3.1.5衬砌混凝土使用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合材宜为矿渣或粉煤灰。有耐硫酸盐侵蚀要求的混凝土也可选用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或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早强水泥。

使用的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河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宜使用山砂,不得使用海砂。

使用的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或卵石,不宜采用砂岩碎石。混凝土应采用二级或三级级配粗骨料,粗骨料应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

当使用的粗、细骨料更换产地或同一产地连续使用2年以上时,应做选料源检验,其检验内容应包括颗粒级配、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和碱活性。

4.3.1.6外加剂应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质量稳定、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能的产品。当将不同功能的多种外加剂复合使用时,外加剂之间以及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应有良好的适应性。宜优先选用多功能复合外加剂。矿物掺和料应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在运输和存贮过程中应有明显标志,严禁与水泥等其他粉状材料混淆。

4.3.1.7混凝土应采用运输搅拌车(轮式或轨式)运送,其运输能力应与搅拌设备的搅拌能力配合适宜。应确保运输设备不漏浆和不吸水,装料前要清除容器内粘着的残渣,装料要适当。运输设备使用前须湿润。

4.3.1.8混凝土衬砌应采用全断面一次成型法施工,特殊情况下可按设计要求进行分部施工。有仰拱的衬砌应先施作仰拱。

4.3.1.9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用时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4.3.1.10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应采取夏期施工措施。

4.3.1.11钢筋混凝土二次衬砌地段,必须用与二次衬砌混凝土同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或砂浆制作垫块,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主筋保护层尺寸应不小于30mm、迎水面主筋保护层不小于50mm。

4.3.2监理工作目标——主控项目

4.3.2.1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抗硫酸盐水泥的性能应符合《高速铁路隧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J1149-2011)第8.4.1条的规定。其他品种水泥的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l75)的规定。

4.3.2.2矿物掺和料的性能应符合表《高速铁路隧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J1149-2011)第8.4.2条的规定。

4.3.2.3细骨料的质量和检验要求应符合《高速铁路隧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J1149-2011)第8.4.3条的规定。

4.3.2.4粗骨料的质量和检验要求应符合《高速铁路隧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J1149-2011)第8.4.4条的规定。

4.3.2.5高效减水剂的技术要求应符合《高速铁路隧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J1149-2011)第8.4.5条的规定。减水剂的匀质性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当使用其他新型外加剂时,应事先按有关规定进行试验验证并经审定通过后方可采用。

4.3.2.6引气剂的性能应符合《高速铁路隧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J 1149-2011)第8.4.6条的规定。

4.3.2.7拌和用水的技术要求应符合《高速铁路隧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J1149-2011)第8.4.7条的规定。养护用水不得采用海水。

4.3.2.8混凝土中的碱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具体要求的,混凝土碱含量应满足《高速铁路隧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J1149-2011)第8.4.8条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对每一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一次总碱含量计算;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计算;监理单位检查计算单。

4.3.2.9钢筋混凝上中由水泥、矿物掺和料、骨料、外加剂和拌和用水等引人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0%。混凝上中三氧化硫的最大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4%。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对每一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一次氯离子含量和三氧化硫含量计算。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计算。监理单位检查计算单。

4.3.2.10混凝土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环境条件和施工工艺等进行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计算、试配、试件检测并经调整后确定。配制成的混凝土应满足强度等级、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