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第五章

解剖第五章
解剖第五章

第九节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是机体感受刺激的装置,其功能是感受机体内、外环境的相应刺激,并将之转换为神经冲动,经感觉传导通路传到大脑皮层,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感觉器官很多,这里仅介绍视觉器、听觉器、味觉器官、皮肤等。

一、视觉器

视觉器由眼球及其附属的眼睑、眼肌、结膜、泪器、眼球外肌、泪腺等组成

(一)眼球

眼球由眼球壁及其内容物构成。

眼球壁眼球壁由外向内为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纤维膜由坚韧的结缔组织构成,分为角膜和巩膜两部分。角膜占纤维膜的前1/6,无色透明,无血管,富有感觉神经末梢。血管膜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虹膜位于角膜的后方,呈圆盘状,中央有瞳孔。睫状体内有睫状肌,可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视网膜的后部偏鼻侧处,有视神经盘,为视神经纤维汇集处,此处称盲点。视神经盘的颞侧约4mm处为黄斑,黄斑的中央凹,是感光、辨色最敏锐的部位。视网膜有三层神经细胞,由外向内为视细胞、双极细胞和节细胞。视细胞又分为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视杆细胞能够感受弱光,不能辨色。视锥细胞分布于视网膜的中央部,可感受强光和具有辨色能力。

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房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由睫状体产生,充满在眼房内。晶状体位于虹膜的后方,双凸透镜状、无色透明。晶状体的周缘借睫状小带连于睫状突。玻璃体是无色透明的胶体物质,充满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

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构成眼的折光系统。

(二)眼副器

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及眶内的肌膜和脂肪等,起到保护眼球、运动和支持作用。

二、听觉器

听觉器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外耳和中耳是传导声波的装置。内耳是接受声波和位觉刺激的感受器,

(一)外耳

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外耳道长2.5cm,外1/3为软骨部,内2/3为骨部。鼓膜为椭圆形半透明薄膜,位于外耳道与中耳鼓室之间。

(二)中耳

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窦小房,为一个含气的不规则腔道,大部分在颞骨岩部,是声波传导的主要部分。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即锤骨、砧骨和镫骨。三块听小

骨以关节相连,构成听骨链。咽鼓管是咽与鼓室的通道,使鼓室与外界大气压保持平衡,有利于鼓膜的振动。小儿咽鼓管近水平位,咽部感染易蔓延至鼓室。乳突小房位于颞骨乳突内,借乳突窦与鼓室相通。

(三)内耳

内耳由骨迷路和膜迷路组成。骨迷路分三部分:耳蜗、前庭、骨半规管。膜迷路套于骨迷路内的封闭的膜性管道,也分三部分:蜗管、椭圆囊和球囊、膜半规管。膜半规管有位觉感受器,感受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椭圆囊和球囊也有位觉感觉器,能感受直线变速运动的刺激以及头部的位置觉。蜗管上有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

三、其它感觉器

1.嗅觉器在上鼻甲以及与其相对的鼻中隔部分。此部粘膜内含嗅细胞,然后聚集成嗅丝穿过筛骨板进入嗅球。

2.味器分布在舌、腭、会厌等处,含有味细胞。

3.皮肤覆盖全身表面,是对各种外部刺激感受面最大的器官。

第十节人体的生理

一、血液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红色、不透明,有粘性,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血液的功能:①物质运输功能,运输O2、CO2、营养物质、激素、代谢产物等。②防御和保护功能,参与机体的生理性止血,能抵御细菌、病毒等病原生物对机体的损害。③缓冲功能,可调节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态。④调节人体体温,血液中的水分有较高的比热,有利于体温的相对恒定。

正常成人的血量相当于体重的7%~8%,即每公斤体重70~80ml。其中大部分血液在心血管中流动称为循环血量,小部分滞留在肝、脾、肺腹腔静脉及皮下静脉丛中,流动很慢,称为贮存血量。在运动或大失血等情况下,贮存血量会释放出来,补充循环血量。

(一)体液

体液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约占体重的60%,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内环境,约占体重的20%。细胞外液的1/4(约占体重的5%)分布于心血管内,即血浆;其余3/4(约占体重的15%)分布在组织间隙中,称组织液。

(二)血浆

血浆是含有很多溶质的水溶液,其中水占91%~92%,溶质占8%~9%。溶质中血浆蛋白含量最大,无机盐较少,其余为非蛋白的有机物。

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7.35~7.45。如血浆pH值低于7.35时,为酸中毒,高于7.4 5时,则为碱中毒。血浆pH值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和红细胞中含有的缓冲对,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NaHCO3/H2CO3。

人体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其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有关。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称晶体渗透压;另一部分主要来自血浆中血浆蛋白,称胶体渗透压,仅为3.3KPa。晶体渗透压对维持血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胶体渗透压对保持毛细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正常的血浆容量起重要作用。在临床和生理实验中,将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如0.9%的NaCl溶液和5%的葡萄糖溶液。而渗透压高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分别称为高渗或低渗溶液。

(三)血细胞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把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其正常值成年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

1.红细胞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我国成年男性红细胞正常值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红细胞内的蛋白主要是血红蛋白,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含量为120~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若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称为贫血。

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来完成,一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一是对机体产生的酸碱物质起缓冲作用。红细胞能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表示悬浮稳定性的大小,常用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表示。正常成年男性血沉为0~15mm/h,成年女性为0~20 mm/h。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在红骨髓中生成,若红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时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铁和蛋白质是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若缺乏造血原料,可导致缺铁性贫血(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是促使红细胞成熟的因子,缺乏时可产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当红细胞衰老时,脆性增大,在流经肝、脾时可被吞噬和破坏。

2.白细胞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机体、抵抗外来微生物的侵害。我国成人白细胞数量为(4.0~10.0)×109/L。白细胞分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5类。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占白细胞总量的5 0%~70%。

3.血小板健康成人血液中血小板正常值为(100~300)×109/L。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有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参与生理性止血、促进凝血。

生理性止血的过程是:小血管损伤破裂后,首先损伤刺激引起局部血管反射和血小板释放的缩血管物质共同作用,使受损血管收缩,血流变慢;其次是胶原纤维暴露,血小板发生粘附、聚集,形成一个松软的止血栓堵塞小的出血口,实现初步止血;同时血浆中的凝血系统被激活,局部迅速出现血液凝固;随后血小板收缩形成坚实的止血栓子,达到有效的止血。

4.血液凝固凝血是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需要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参与。国际通用的凝血因子有12种,用罗马数字命名。这些因子中,仅因子Ⅲ存在于组织细胞中;除因子Ⅳ是钙离子外,其余都属于蛋白质,并大都在肝脏合成,其中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需要维生素K参与。因此当机体缺乏维生素K或肝病患者,常伴有凝血障碍。

血液凝固基本过程分三个步骤,即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其中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又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个激活途径。

5.抗凝与纤溶在临床血液检验和输血时,可加入抗凝剂并放入冰箱中保存。抗凝的原理主要是去除血液中的钙离子。输血时,常用柠檬酸钠作抗凝剂。肝素的抗凝作用也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称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纤溶的生理意义在于使血液保持液态,血流通畅。

6.血型目前发现红细胞血型系统有十几种,与输血关系密切主要是ABO和Rh 血型系统。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两种凝集原,即A凝集原和B凝集原。如红细胞膜上只含有A凝集原的为A型;只含B凝集原为B型;若A、B两种凝集原都有为AB型;若A、B两种凝集原均无为O型。在血清中含有天然的抗体(凝集素),也有两种: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在A型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B型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AB型血清中无凝集素;O型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两种凝集素。

Rh 血型中,红细胞膜上的Rh凝集原中以D凝集原的抗原性最强。凡是红细胞膜上有D凝集原者为Rh阳性,不含D凝集原者为Rh阴性。我国汉族,Rh阳性占99%,阴性占1%,在一些少数民族中,Rh阴性的比例较高,如塔塔尔族占15.8%,苗族占1 2.3%。

二、循环

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按照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称为血液循环。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输送血液的管道。

(一)心肌的生理特性

1.自动节律性心的自律性来源于自律细胞。其中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约100次/分;房室结次之,约50次/分;普肯耶纤维最低,约25次/分。窦房结是心活动的正

常起搏点。由窦房结控制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窦房结以外的其他自律细胞称为潜在起搏点。

2. 传导性正常心内兴奋的传导主要依靠特殊传导系统来完成。传导顺序是:窦房结发出兴奋后,经心房肌传到左、右心房,同时经心房的优势传导通路传到房室结,再经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普肯耶纤维网传到左、右心室肌。

3. 兴奋性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在兴奋过程中发生周期性变化。其主要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心肌的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这一特点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使心肌不能产生象骨骼肌那样的强直收缩,总是保持着收缩与舒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

4.收缩性心肌细胞与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原理基本相同,但心肌收缩有其自身的特点:①不发生强直性收缩;②同步收缩由于心肌具有合胞体的特性,全部心房肌或心室肌表现为同时兴奋和收缩。③对细胞外液Ca2+依赖性较大。

(二)心的泵血过程

血液在心中是单向流动的,经心房流向心室,再由心室射入动脉。心室的舒缩活动所引的心室内压力的变化是促进血液流动的动力,而瓣膜的开闭则决定着血流的方向。心的射血和充盈过程:

1.收缩期心房收缩完毕进入舒张期,心室即开始收缩,室内压迅速升高。当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阻止血液逆流。此时室内压仍低于动脉压,动脉瓣仍处于关闭状态,心室成为一个封闭腔,称为等容收缩期。随着心室肌的进一步收缩,室内压继续升高,当超过动脉压时,动脉瓣被推开,血液由心室快速流入动脉,此期为射血期。

2.舒张期心室射血完毕后开始舒张,室内压下降,当低于主动脉压时,动脉瓣关闭,此时的室内压仍高于房内压,房室瓣亦处于关闭状态,称为等容舒张期。心室继续舒张,室内压进一步下降,当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心房中血液推开房室瓣快速流入心室,称为充盈期。在心室舒张期的最后约0.1秒,心房开始收缩,进入房缩期。

(三)心音

用听诊器在胸壁一定部位一般可听到2个心音,即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第一心音的特点是音调低,持续时间长。其产生机制主要是心室肌收缩、房室瓣关闭及血液冲击动脉壁引起振动而产生。第二心音是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其产生机制主要是心室舒张、动脉瓣关闭及血液与动脉壁的振动。

(四)血压

在整个血管系统中存在着压力差,即动脉血压>毛细血管血压>静脉血压。这个压力差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基本动力。血流阻力主要取决于血管口径,主要是小动脉和微动脉所构成的外周阻力。血流量与血管两端的压力差成正比,与血流阻力成反比。

1.动脉血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所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降低所达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搏压或脉压。在整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约等于舒张压加1/3脉压。我国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时的收缩压为100~120mmHg;舒张压为60~80mmHg;脉压为30~40mmHg。安静时,收缩压持续超过140mmHg,舒张压持续高于90mmHg,称为高血压;如收缩压持续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 mmHg则称为低血压。

在封闭的心血管系统中,足够的血液充盈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心射血产生的动力与血流所遇到的外周阻力二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动脉血压。在心缩期,心室射出的血液,一部分流至外周,其余暂时贮存在大动脉内。心舒期心射血停止,大动脉弹性回缩,继续推动血流。因此,大动脉管壁的弹性能缓冲收缩压,维持舒张压以及保持血液的连续流动。

2.静脉血压通常将各器官或肢体的静脉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把胸腔内的大静脉和右心房内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为4~12cmH2O。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

(五)组织液的生成和淋巴循环

存在于组织间隙中的液体,称为组织液,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决定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主要因素是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小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再经淋巴循环而回流到体循环。

淋巴来源于组织液,淋巴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辅助部分,其主要功能有:①回收蛋白质,这是淋巴循环最重要的意义;②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③是机体运输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途径;④参与机体的防御和屏障功能。

三、呼吸

呼吸由以下3个互相连续的环节构成:①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③内呼吸,即组织换气。

(一)肺通气

1.动力肺通气的原动力是由呼吸肌舒缩引起的呼吸运动,肺泡压力和大气压力之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以呼吸深度不同而分为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平静呼吸的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被动扩张而容积增大,肺内压降低,低于大气压,引起吸气。平静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肺内压升高,高于大气压,产生呼气。其特点是:吸气是主动的,而呼气是被动的过程。用力呼吸时的吸气动作,除

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外,还有辅助吸气肌(如胸大肌、胸小肌、胸锁乳突肌等)也参与收缩;而呼气动作,除吸气相关肌舒张外,尚有肋间内肌和辅助呼气肌(如腹肌)收缩,使胸廓和肺容积更加缩小,呼气量增加。因此,用力呼吸的特点是: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过程。

从呼吸运动的方式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以肋间外肌的舒缩活动为主,主要表现胸壁的起伏,称胸式呼吸。以膈肌的舒缩活动为主所产生的呼吸运动,主要表现腹壁起伏,称腹式呼吸。

正常成人平静时呼吸频率为12~18次/分。

2.阻力肺通气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前者约占阻力的70%,后者约占30%。肺的弹性阻力来自肺组织的弹性纤维和肺泡的表面张力。其中后者占肺回缩力的2/3。非弹性阻力包括惯性阻力、粘滞阻力和气道阻力,其中最重要的是气道阻力。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有气流速度、气流形式和气道管径。气道管径是影响气道阻力的重要因素。

3.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称胸膜腔内压。测量表明胸膜腔内压通常比大气压低,为负压。胸膜腔负压实际上是由肺回缩力形成的。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是:①维持肺的扩张状态,使其不致因肺回缩力而萎陷。②有利于静脉血、淋巴液的回流。如果胸膜受损,空气进入胸膜腔,称为气胸。

(二)气体交换和运输

1.气体交换包括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气体交换都是通过物理扩散方式实现的。气体分压差是气体交换的动力。

2.气体的血液运输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有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物理溶解的量很少,但却是化学结合和释放的前提。O2在血液中溶解量很少,仅占血液运输O2总量1.5%。O2与血红蛋白(Hb)结合,是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HbO2呈鲜红色,而去氧Hb呈暗蓝色。动脉血O2饱和度高,呈鲜红色;静脉血O2饱和度低,呈紫蓝色。当毛细血管血液中去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50g/L时,粘膜或甲床等部位就呈现紫蓝色,称发绀。

CO2的运输中物理溶解约占运输CO2总量的5%。CO2的化学结合方式有两种: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和碳酸氢盐。碳酸氢盐是血液运输CO2的主要形式,约占CO2运输总量的88%。

(三)呼吸的调节

呼吸肌节律性的收缩、舒张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的调节。其中延髓为调节呼吸活动的基本中枢,脑桥为呼吸调整中枢。

四、消化与吸收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食物经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消化的方式分为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机械性消化是通过消化道的运动将食物磨碎,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食物不断向消化道远端推进的过程。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的各种化学作用,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一)消化管的运动形式

1.咀嚼和吞咽咀嚼是由咀嚼肌群协同完成的随意识控制的反射性活动,其作用是将大块食物切割、磨碎,并经舌的搅拌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而形成食团,便于吞咽。

吞咽时首先舌将食团推向咽部,此过程受意识控制,然后由于食物刺激咽部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软腭上举,咽后壁前突,封闭咽与鼻腔的通路;喉升高并向前紧贴会厌,封闭咽与气管的通路;同时食管上口张开,使食团进入食管。因此,进食时说笑,易使食物等误入气管造成呛咳。

当食团进入食管后,食管随即产生一由上而下的蠕动。蠕动是消化管平滑肌顺序舒张和收缩所形成的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是消化管的基本运动形式。食团前方的管壁舒张,后方收缩,且这种舒缩依次下传,推动食团经贲门入胃。

食管和胃之间,虽然在解剖上并不存在括约肌,但用测压法观察到,在食管与胃的贲门连接处,有一段长4~6cm的高压区,起到阻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的作用,通常将这一段食管称为食管下括约肌。

2.胃的运动形式

(1)紧张性收缩;

(2)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时,可引起胃底和胃体上部平滑肌的舒张,并使胃容量由空腹时的50ml增加到进食后的1500ml。

(3)蠕动:胃的蠕动出现于食物入胃后5分钟左右。蠕动起始于胃体的中部,每分钟约3次,每个蠕动波约需1分钟到达幽门。因此,胃的蠕动通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胃蠕动可使大块食物进一步被磨碎,并使食糜与胃液充分混合,同时推送食糜不断地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

胃内的食糜由胃经幽门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胃排空一般从食物入胃5分钟后开始,在神经和体液因素的控制下间断进行。胃排空的速度与食糜的理化形状和化学组成有关。一般地说,稀薄的、流体的、颗粒小、等渗的食物比粘稠的、固体的、颗粒大的、非等渗食物排空快。在三种主要食物中,糖类排空最快,蛋白质次之,脂肪最慢。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需4~6小时。

3.小肠的运动形式

(1)紧张性收缩:能使小肠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维持肠腔内一定的压力,也是小肠进行其他各种运动的基础。

(2)分节运动:是一种以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食糜所在的一段肠管中若干处的环形肌同时收缩,将食糜分割成许多节段。随后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如此反复,使食糜不断分开,又不断地混合。

(3)蠕动:小肠的蠕动速度慢,推进的距离短。但当吞咽或食糜进入十二指肠时,还可引起小肠出现一种传播速度快、推进距离较远的蠕动,称为蠕动冲。它可把食糜从小肠始段一直推送到小肠末端。此外,在十二指肠、回肠末端还常出现一种方向相反的逆蠕动。肠蠕动时,肠内容物(如水和气体)被推动而产生一种声音,称为肠鸣音。肠鸣音的强弱可反映肠运动的状态,帮助诊断疾病。

4.大肠的运动大肠的运动较小肠少、弱、慢,对刺激的反应也较迟缓,这些特点都适应于大肠暂时贮存粪便的功能。大肠的运动形式:

(1)袋状往返运动:是由环形肌不规律的收缩引起,常见于空腹时。一段结肠发生袋状收缩,持续一段时间后消失,邻近部位的结肠段又发生,如此反复进行。多见于近端结肠,可使肠粘膜与肠内容物充分接触,有利于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2)蠕动:短距离蠕动常见于远端结肠,其传播速度很慢。大肠还有一种行进很快、向前推进距离很长的强烈蠕动,称集团蠕动。它开始于横结肠,可将肠内容物推至乙状结肠或直肠。每日发生1~3次,常在进食后出现。

(二)消化液及其作用

1.唾液由大唾液腺(腮腺、下颌腺、舌下腺)和小唾液腺分泌的混合液。唾液无色、无味、近于中性。正常成人每日分泌量1.0~1.5L。其中水分占99%,其余成分主要有粘蛋白、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盐。

唾液的主要作用:①湿润和溶解食物,以引起味觉并易于吞咽。②清洁和保护口腔。唾液可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冲淡并中和进入口腔的有害物质,唾液中的溶菌酶还有杀菌作用。③唾液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④排泄功能,主要排出进入体内的重金属等。

2.胃液胃液由胃粘膜的贲门腺、幽门腺、胃底腺分泌的,胃液是一种无色、酸性液体,pH值为0.9~1.5。正常成年人每日分泌的胃液量为1.5~2.5L。除水外,其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内因子、粘液和无机盐等。

胃酸的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变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其作用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②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水解;③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④胃酸进入小肠内可促使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⑤盐酸所造成的酸性环境还有利于铁和钙的吸收。胃酸分泌减少时,会出现消化不良、细菌的生长繁殖。但若分泌过多对胃和十二指肠则有侵蚀作用,是溃疡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胃蛋白酶原以酶原的形式分泌的, 没有活性。胃蛋白酶原主要是在盐酸作用下激活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的作用是把蛋白质分解为月示、、胨、少量的多肽和氨基酸。胃蛋白酶只在较强的酸性环境中才保持活性,当pH>5时,胃蛋白酶即失活。

内因子可与维生素B12结合,使维生素B12免遭小肠中水解酶的破坏,并促进其吸收。当内因子缺乏时(如胃大部切除的患者),维生素B12吸收障碍,造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粘液是由胃粘膜表面的上皮细胞、胃底腺的颈粘液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共同分泌的。粘液具有较高的粘滞性,可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层约0.5mm的凝胶层,其内还含有大量的HCO3-。两者联合作用形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该屏障可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侵蚀,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3.胰液胰腺的外分泌物称胰液。胰液是无色、无味的等渗液体,成人每日的分泌量为1~2L,pH为7.8~8.4。其成分除水外,还主要有碳酸氢盐、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等。

碳酸氢盐的作用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同时提供消化酶所需的pH环境。胰液的有机物主要是各种消化酶:胰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胰脂肪酶将脂肪分解为甘油一酯、甘油和脂肪酸;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两者均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分泌,胰蛋白酶原是由小肠液中的肠致活酶激活,使之变为具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胰蛋白酶本身也可激活胰蛋白酶原,也能激活糜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均可分解蛋白质,两者的共同作用可把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由于胰液中含有三大营养素的消化酶,所以是最重要的消化液。

4.胆汁胆汁是肝细胞不断生成的,经肝管贮存于胆囊之中,消化时再排至十二指肠。成人每日分泌的量800~1000ml。胆汁是一种较浓的具有苦味的有色液体,由肝细胞直接分泌的胆汁(肝胆汁)呈金黄色或桔棕色,弱碱性;在胆囊内贮存的胆汁(胆囊胆汁)因被浓缩而颜色加深,并因碳酸氢盐被吸收而呈弱酸性。

胆汁的成分除水和无机盐外,还有胆盐(胆汁酸盐)、胆汁酸、胆色素、胆固醇等。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其中胆盐是参与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成分。胆色素主要是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决定胆汁的颜色。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的适当比例是维持胆固醇呈溶解状态的必要条件。若胆固醇过多,或胆盐合成减少时,胆固醇就容易沉积下来,这是形成结石的主要原因之一。

胆汁的作用:①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磷脂酰胆碱等能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可使脂肪裂解为脂肪微滴,从而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②肠腔中的脂肪分解产物,如脂肪酸、甘油一酯等与胆盐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有利于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③胆汁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④利胆作用,胆盐本身通过肠—肝循环,刺激胆汁的合成与分泌。

5.小肠液小肠液是由小肠腺所分泌的,弱碱性。成人每日分泌量1~3L。小肠液的成分主要有水、电解质和肠致活酶。肠致活酶能激活胰蛋白酶原,使其转变成有活性的胰蛋白酶。大量的小肠液可以稀释消化产物,使其渗透压下降,有利于吸收,其中的粘液有保护、润滑作用。

6.大肠液大肠液是由大肠粘膜表面的柱状细胞及杯状细胞分泌的。大肠的分泌物富含粘液和碳酸氢盐。大肠液的主要作用源于其中的粘液蛋白,它能保护肠粘膜和润滑粪便。大肠内有许多细菌,约占粪便固体重量的20%~30%。细菌能分解食物残渣中营养成分供自己利用,并产生分解产物。其中某些成分有一定的毒性,可由肠壁吸收后到肝中解毒。细菌还能利用肠内较简单的物质合成维生素B和维生素K,它们在肠内吸收,对人体有营养作用。因此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可杀灭肠道内的细菌,造成维生素B、K 的缺乏。

7.排便粪便的排出过程是一个神经反射,称排便反射。当肠的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时,刺激了直肠壁内的感受器,冲动经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传至脊髓腰骶段的初级中枢,同时上传到大脑皮层,引起便意和排便反射。这时,通过盆神经的传出冲动增加,使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平滑肌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阴部神经的冲动减少,肛门外括约肌舒张,使粪便排出体外。此外,膈肌和腹肌也发生收缩,使腹内压增高,协助排便。

8.吸收消化管不同部位的吸收能力和吸收速度是不同的,食物在口腔、食管内是基本不吸收的,胃仅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分,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糖、蛋白质经消化后吸收入血液,而脂肪在消化后大多须由胆盐帮助进入淋巴而吸收。

五、排泄

肾是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通过尿的生成和排出,排出机体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机体过剩的物质和异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肾不断生成尿液,经输尿管输送到膀胱暂时贮存,当贮存达到一定量后,激发排尿反射,经尿道排出体外。

尿的生成包括三个基本过程:①肾小球的滤过;②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

1.肾小球滤过肾小球滤过是指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小分子溶质通过滤过膜滤入肾小囊中生成原尿的过程。而大分子蛋白质未能滤出,故原尿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蛋白质含量甚少,其他成分二者基本相同。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是滤过膜,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1)滤过膜:滤过膜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具有通透性高和滤过面积大的特点。滤过膜有三层结构,均存在着大小不等的孔道,形成滤过膜的机械屏障。在滤过膜上还含

有带负电荷的物质(主要是糖蛋白),形成滤过膜的电学屏障。因此,血浆中的物质能否通过滤过膜,取决于物质的分子大小和所带电荷情况。

(2)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据测算,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是从入球端的毛细血管开始,至出球端的毛细血管终止。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人约为125ml/ min,照此推算,每昼夜生成的原尿总量约180L。肾小球滤过率是衡量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原尿进入肾小管后称小管液。小管液中的物质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某些成分被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入血液的过程,称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在近端小管。近端小管的重吸收量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存在着比较稳定的比例关系。即重吸收量始终占滤过率的65%~70%,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

肾小管对重吸收的物质具有选择性,如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可全部重吸收,Na+、Cl-、水等物质大部分重吸收,尿素等部分重吸收,肌酐等则完全不吸收。

重吸收还具有饱和性,如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当血糖浓度超过8.96~10.08mmol/L(1.6~1.8 g/L),出现糖尿。通常将开始出现糖尿时的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水的重吸收受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的影响。小管液溶质的浓度增大,渗透压增高,使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称为渗透性利尿。如糖尿病患者的多尿,就是这种利尿的结果。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是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将代谢产物或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排入小管液的过程。主要包括H+、K+和NH3的分泌。

4.尿液和排尿正常成年人每昼夜尿量为1.0~2.0L,平均为1.5L,如果每昼夜尿量在0.1~0.5L之间,称为少尿;每昼夜尿量低于0.1L,称为无尿。如果每昼夜尿量长期超过2.5L,称为多尿。

当尿液达到一定量时,膀胱壁牵张感受器受刺激兴奋,冲动沿盆神经传至骶髓初级排尿中枢。同时,冲动也上传到大脑皮质,产生尿意。若环境许可,初级排尿中枢发放冲动沿盆神经传出,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松弛;同时抑制阴部神经,使尿道外括约肌舒张,尿液被排出体外。

六、基础代谢

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是机体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和精神活动,其中最主要的是肌肉活动。

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基础代谢。所谓的基础状态是指机体处于以下环境和状态:清晨;清醒,精神安定;空腹(禁食12小时);静卧;周围环境温度为20~25℃。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基础代谢率的测得值与正常值比较,计算出相对值,相对值在±10%~±15%以内,均属正常。测定基础代谢率主要用来反映甲状腺的功能。

人体解剖学教案

人体解剖学教案 教学内容: 一. 绪论 (一)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类 (二) 人体解剖学的地位和作用 (三)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四)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五)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第一篇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 第一章细胞和细胞间质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体解剖学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人体解剖学在体育运动中研究内容和方法,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和任务。 教学重点: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地位、作用和基本术语 教学难点: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教学步骤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人体解剖学(简称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 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解剖学和其他学科一样,由 于研究技术和方法的革新,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和加 深,并逐渐分化形成许多新的分支学科。 分类:按研究手段不同,解剖学可分为巨视解剖学、微观解剖学 巨视解剖学:主要用肉眼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如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等。 微观解剖学:主要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如细胞学、胚胎学和组织学等。 系统解剖学:是将人体按功能系统阐述其器官形态结构的解剖学。一般所说的解剖学就是指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是按身体部位,由浅及深,对各部位的形态结构进行叙述的解剖学。 此外,由于研究角度和目的不同,人解剖学又分若干门

类:如外科解剖学、表面解剖学、X-线解剖学、断面解剖学、生长解剖学、艺术解剖学、机能解剖学及运动解剖学等。★运动解剖学:主要是分析研究人体运动器官的形态结构,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提高人体运动 效率的解剖学。 ★二.人体解剖学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提高文化素质,具有实 事求是,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第二,为学生学习体育教育专业提供人体解剖学知识。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 合格的体育教师。 第三,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人体解剖学的后续课程有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 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以及运动生物力学 等。 1、运动生理学:与运动解剖学关系十分密切。前者研究 结构,后者研究功能,结构和功能是人体的两个不同侧面。要阐明生理机制,必须了解结构特点。例如,心脏在运动解剖学中讲它的结构,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内部的结构,它的结构特点有收集全身的静脉血口,有输出到全身各部位的动脉血出口。而生理讲心脏对人体的作用,它是如何维持人体的生命。 2、体育保健学:为人体测定、运动创伤、按摩、运动性 疾病等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如人体测定:身高、坐高、臂长、腿长、胸围、血压、心率等位置测定,不误、准确的测量出数据。如运动创伤:为创伤产生原因,诊断、处理。又例如肩周炎。 3、运动生物力学:它是分析各关节的运动,确定各部分 肌肉在身体姿态的保持和运动中的作用。例如“哑铃弯举”。 第四,为各项运动技术课教学和训练提供解剖学的依据。 1.为分析技术动作:技术动作多种多样,在运动训练中如何使运动员对动作掌握得又快又正确,需要教练员根据运动员(学生)个人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结构进行分析。在完成

某解剖实验室通风系统设计

某解剖实验室通风系统设计 浙江大学 李阳春☆ 摘要 介绍了该工程的通风方式与气流组织形式,送排风系统设计以及变频控制的应用。 关键词 解剖实验室 通风系统 变频控制 De si g n of v e ntil a ti o n s yst e m f or a n a n a t o mi c a l l a b or a t ory By Li Y angchun ★ Abst r a ct Presents t he ve ntilation mode and air dist ribution f or m ,design of air supply a nd exhaust and t he application of variable f reque ncy cont rol. Keywor ds a nat omical laborat ory ,ve ntilation system ,variable f reque ncy cont rol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China 0 引言 近年来,为提高医学教育基本建设水平,许多医学院都新建或改扩建供教学使用的人体解剖实验室。由于解剖标本基本采用甲醛溶液为防腐剂,对空气污染影响非常 严重,长期以来危害着师生的身心健康[1]。为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防止甲醛污染和危害,必须合理组 织室内气流、彻底排除甲醛蒸气。 人体解剖室的空气质量涉及解剖工艺、解剖设施、环 境监测、空调通风、建筑等多个专业。目前尚缺乏多学科、 系统深入的研究,导致许多解剖室使用时环境恶劣、通风效果欠佳。浙江大学医学院新建教学实验大楼,建筑面积 21157m 2,其中1层和2层共有9间人体解剖实验室,共 放置68床升降式解剖台。在调查国内多所医学院解剖室建设的基础上,本文介绍该实验室项目的主要设计、施工内容和体会。 1 设计参数 解剖实验室空调通风系统与常规舒适性空调系统相比,具有送、排风量大,冷热负荷大,送风速度小,室内空气不能循环利用等特点。根据国内规范要求及相关文献[2]对解剖工艺和环境的研究结果,确定室内设计参数:夏季室内空气温度(25±1)℃,相对湿度60%~70%;冬季温水溶液中甲醛分压力明显增大,甲醛逸出量明显增多,速度也加快。南方夏季及过渡季节适当降低室内温度,可充分抑制甲醛的逸出。为防止标本干燥变质,维持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可考虑采用加湿、除湿装置。 为保证实验过程中室内甲醛质量浓度小于或等于0.1 mg/m 3,本工程采用高能离子净化装置(包括高能离子发 生器主机、空气质量自动控制器、远端手动控制器、控制系统配套使用的甲醛探头),其产生的臭氧离子可将挥发的甲醛蒸气转化为无害的化合物。 2 通风方式与气流组织 按照传统设计手法,解剖室多采用通风罩局部排风方式,比如伞形罩上排风,或者百叶风口侧送风、侧排风方式。对于解剖实验室而言,单纯采用伞形罩上排风时,要求实验室层高较高,土建一次性投资有所增加,且数量较多的伞形罩有碍室内观瞻;如果采用侧排风方式,则需结合解剖工艺对现有定型的解剖台进行改造,才不会妨碍人员操作。上述两种排风方式排除污染物的效果不理想,特别是霉雨季节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气流组织不合理,室内有多个涡流区,涡流区内的污染物始终得不到排除,且不停地被卷吸并向四周扩散。 解剖实验室要达到满意的通风效果,可采取全面均匀 w w w . z h u l o n g .c o m

视频教程《人体解剖学》 35集全

视频教程《人体解剖学》35集全37:40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01 播客:太阳儿 38:59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02 播客:太阳儿 35:08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03 播客:太阳儿 37:21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04 播客:太阳儿 34:37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05 播客:太阳儿 39:03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06 播客:太阳儿 39:57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07 播客:太阳儿

38:39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09 播客:太阳儿 38:11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10 播客:太阳儿 39:34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11 播客:太阳儿 39:03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12

播客:太阳儿 37:53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13 播客:太阳儿 39:15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14 播客:太阳儿 40:14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15 播客:太阳儿 36:33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16 播客:太阳儿 39:40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17 播客:太阳儿 39:46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18 播客:太阳儿 38:25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19 播客:太阳儿

49:54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20 播客:太阳儿 47:49 人体解剖学21 播客:太阳儿 37:10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22 播客:太阳儿 49:44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23

解剖牛实验报告-

解剖牛实验报告-

金山学院课程实习报告报告题目《小牛活体解剖课程实习》课程名称《家畜解剖学》 实习地点动物医学家畜解剖实验室实习时间 专业动物医学班 年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要求 一、实习目的: 通过活体家畜的解剖活动,使理论联系实践,做到复习和巩固一个学期以来所学到的家畜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并进一步掌握不同家畜品种的各系统器官的解剖结构特点和练习家畜解剖的操作技能和方法,从而为后期有关课程和为将来畜牧生产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要求: (一)按照本实习指导书的指导方法和参考教材有关内容与插图,边解剖边观察,认识和掌握各器官的位置、色泽、形态、硬度和结构以及各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认真做好观察记录,记录要详细,必要时可以绘图或照相。 (三)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团结互助,听从指挥,严守课堂纪律。 (四)总结讨论,认真写好实习报告,按时缴交。 (二).家畜品种:牛 性别:母

年龄:未知 活重:59斤 放血后重:56斤 (三).解剖程序和观察内容 1.活体观察 毛色:褐色前后关节:健全蹄着地情况:正常 观察巩膜为白色,瞳孔为椭圆形,眼结膜粉红色、正常 健康状况:良好叫声:小声,嘶哑鼻镜:湿润眼神:呆滞呼吸时胸部起伏情况:较大 2.活体触摸 左手抓住鼻梁和颊部,右手抓住下颌,用劲拉开口腔(用两指伸入齿间缘,用力往下压)拉出舌头。观察口腔粘膜和舌粘膜的眼神是正常的。呈粉红色。 用手触摸肩前淋巴结、髂下淋巴结 用手触摸肋骨、肋间隙、髋结节、坐骨结节、髋关节、肩关节 触摸乳房,乳头两个 触摸关节和蹄部 触摸喉头、气管,按压颈静脉沟后部,颈静脉怒胀彭起 3.处死 磨刀,绑定,称重。

人体解剖学教学浅析

人体解剖学教学浅析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较为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极为重要,如何搞好剖学,如何教出自己的水平?如何突出自己的特色?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解剖学知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好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掌握本学科教学特点及教学功能,不断努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做出自己的努力。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就人体解剖学教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标签:人体解剖学;教育教学;教学方法 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尝试新型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下,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而随着学校扩招,中等学校的学生生源素质下降,对医学知识学习的理解性和主动性下降[1-3]。而解剖学新名词多、新概念多,记忆内容量大,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较强的学习动力,主要学生有学习兴趣,无论课程是如何地艰难,都有可能将其学习好,因此,教师很有必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积极引导[4]。笔者在给学生上《人体解剖学》的第一堂课时,首先启发学生对于人体解剖学的兴趣,然后用一些通俗易懂、简单浅的例子让学生明白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性,让他妈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应该要让学生树立起一种”我要学”的思想,而不是”要我学”,例如在将全身浅静脉的部位走行内容给学生讲授完毕之后,就可以将其与青霉素注射到临床浅表静脉内以此治疗阑尾炎的实例结合,不仅能够学以致用,又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个知识点,还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这样就有机地结合了趣味性、科学性和知识性,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也明白了学好《人体解剖学》是如此的重要[5]。 2理论结合实践 实验课教学是解剖学教学最重要手段之一。实验课上,学生可以通过逼真的模型、挂图、解剖标本更直观、更形象地学习。实验教学内容,理论课程已讲过,重精不重多。但往往学习地点的变换,学生来到实验室后会表现出聊天等未进入学习状态的迹象。同时,为了鼓励学生学习解剖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我们从课程设置、学时分配、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等多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把系统解剖学作为医学生的入门知识,减少课时,安排在第一学期授课,而局部解剖学则作为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授课,并增加课时,使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增加学生自己动手解剖的时间,提高学习兴趣。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交叉学科的不断发展,解剖学教研室的全体人员都树立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醫学人才而作到全身心的投入[6]。 针对解剖学内容繁杂,零散,易忘记,在实验课中自己也注重整理、加工,

运动解剖实验室

运动解剖实验室 该实验室建于1990年,主要承担本科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两个专业《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任务。目前运动解剖学实验室系单独实验室,总面积约110平方米。实验教学标本较为齐备,包括人体横断面切片标本、冠状切片标本、躯干上肢、下肢肌肉、血管、神经和内脏器官标本、真人散骨标本、人体全身骨架标本,全套关节标本以及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和神经系统等器官瓶装标本,可以满足本科生和研究生全部教学实验。 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现开设实验项目8个,共计16学时。 体育测量与心理测评实验室 该实验室位于体育学院行政办公楼2层,总面积120平方米。目前体质方面的仪器设备有:电子体重身高计、肺活量测试仪、电子皮脂测量计、灵敏度测试计、电子背力计(坐位)体前屈测试仪、台阶实验评定指数测试仪、纵跳测试仪、体成分分析仪、俯卧撑测试仪、闭眼单脚站立测试仪、反应时测试仪、体质测评软件等;运动心理方面的仪器设备有:Psykey 心理测评系统、肘关节动觉方位辨别仪、动觉方位辨别仪、多项反应时测定仪、动作稳定仪、深度知觉测试仪等。实验室主要承担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体质测量与评价及运动心理学两门课程的本科实验,同时还承担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及相关教师的研究工作。目前共开设实验项目12个,共24学时。 运动医学与体育保健学实验室 该实验室目前主要仪器设备包括:心肺复苏拟人、按摩床、下肢关节康复锻炼器、关节角度尺、运动损伤处理用品及敷料、微波治疗仪等。实验室主要承担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基础实验,此外,还承担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及相关教师的工作,同时亦准备开展对外服务。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现开展的实验项目14个,共计28个学时,实行多媒体教学,并为学生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服务。 此外,实验室逐渐增加对外开放程度,提高社会服务效益,如与重庆市体育局形成科研协助良好机制,为市体工队高水平田径、举重、跳水等运动员的损伤与康复提供咨询、监控及训练康复服务,为重庆市高水平竞技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运动生物化学与运动生理学实验室 该实验室位于体育学院行政办公楼2层,总面积120平方米。目前生物化学方面的仪器设备有:血乳酸分析仪、尿液分析仪、血糖测试仪、运动血压测试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运动生理方面的仪器设备有:运动生理多参数实时监测系统、Mercury专业运动跑台、体成份分析仪、功率自行车、心肺功能测试仪、心电图机、反应时测定仪等。该实验室目前承担本科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的运动生理与生化基础实验教学任务。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现开展的实验项目共有13个,实验学时共26学时,实行多媒体教学,并为学生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服务,课余时间全面开放。 运动生物力学学实验室 该实验室,总面积约130平方米。它拥有目前全国独有的室内斜坡康复跑道及运动生物力学大三件运动学测量设备、动力学测量设备及肌电测量设备。即视讯运动图像捕获及解析系统;JP6060三维测力台系统;JE-TB0810表面肌电系统。此外,还配备了动态平衡训练评估系统(BTA-200DP);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JPD60200B);Power Plate振动训练系统。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除了承担学院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两个本科专业“运动生物力学”

《解剖生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解剖生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36学时) 《解剖生理学基础》是中专药剂专业一门必修基础课程。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组成。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形态结构与主要功能的科学,是学习人体生理学的形态学基础。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规律和生理功能的科学,如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等系统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具由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它们受哪些因素的调节和控制等问题。 一、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为面向药剂专业(中专)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人体各部分的基本结构、形态和位置;机体各系统、器官正常的生理功能。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术语。并在学习《解剖生理学》的基础上,懂得药物的作用原理及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等药理学的有关知识以及疾病学的基础知识,为学习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药理学及药剂专业临床课奠定基础。 二、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概述 (二)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三)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第二章运动系统 (一)骨与骨连结 (二)骨骼肌 第三章神经和肌肉生理 (一)兴奋性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三)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第四章神经系统 (一)概述 (二)中枢神经系统 (三)周围神经系统 (四)神经系统活动的一般规律(五)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六)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七)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八)脑的高级功能 第五章血液 (一)概述 (二)血浆生理 (三)血细胞生理 (四)生理性止血 (五)血型与输血 第六章循环系统 (一)概述 (二)循环系统的结构 (三)心脏生理 (四)血管生理 (五)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七章呼吸系统 (一)概述 (二)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三)肺通气 (四)气体的交换和运输 (五)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八章消化系统 (一)概述 (二)消化器官的形态与结构

解剖牛实验报告记录-

解剖牛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 日期: 2

IW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金山学院课程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 动物医学班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L' ■-- 报告题目 《小牛活体解剖课程实习》 课程名称 《家畜解剖学》 实习地点 动物医学家畜解剖实验室

(一) .实验目的、要求 一、 实习目的: 通过活体家畜的解剖活动, 使理论联系实践,做到复习和巩固一个学期以来所学到的家畜解 剖学的基本知识,并 进一步掌握不同家畜品种的各系统器官的解剖结构特点和练习家畜解剖的操 作技能和方法,从而为后期有关课程和为将来畜牧生产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实习要求: (一) 按照本实习指导书的指导方法和参考教材有关内容与插图, 边解剖边观察,认识和掌握各器官 的位置、色泽、形态、硬度和结构以及各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 认真做好观察记录,记录要详细,必要时可以绘图或照相。 (三) 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团结互助,听从指挥,严守课堂纪律。 (四) 总结讨论,认真写好实习报告,按时缴交。 (二). 家畜品种:牛 性 年 活 (三) .解剖程序和观察内容 1. 活体观察 毛色:褐色 观察巩 膜为白色, 健康状况:良好 2. 活体触摸 左手抓住鼻梁和颊部,右手抓住下颌,用劲拉开口腔(用两指伸入齿间缘,用力往下压)拉出舌头。 观察口腔粘膜和舌粘膜的眼神是正常的。呈粉红色。 用手触摸肩前淋巴结、髂下淋巴结 用手触摸肋骨、肋间隙、髋结节、坐骨结节、髋关节、肩关节 触摸乳房,乳头两个 触摸关节和蹄部 触摸喉头、气管,按压颈静脉沟后部,颈静脉怒胀彭起 3. 处死 磨刀,绑定,称重。 右手按压住颈静脉沟的颈基部,让颈静脉鼓起, 主刀手迅速于颈静脉沟的后 1/3部切开皮肤约6厘米长。 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把颈静脉挤向上方,继续分离结缔组织,在气管的侧面即可摸到搏动的颈动脉。 把颈动脉拉出,分离迷走交感干,用止血钳夹住颈动脉的头端,用一只手拉住颈动脉的胸段,用手 术刀切开颈动脉。进行放血。 抽筋后,用手触摸睫毛,判断是否死亡(如果睫毛不动,则表示已经死亡) 瞳孔放大。 别: 龄: 重: 母 未知 59斤 56斤 放血后重: 前后关节:健全 蹄着地情况:正常 瞳孔为椭圆形,眼结膜粉红色、正常 叫声:小声,嘶哑 鼻镜:湿润 眼神:呆滞 呼吸时胸部起伏情况:较大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108课时讲解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教学大纲 基础部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制 2014年9月15日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1002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课程类别:职业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专科护理、专科助产、专科检验、专科医学影像 总学时:108,其中理论学时:72,实践学时:36 总学分:3.0 开课学期:1 一、课程概述 1、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发生发育规律的一门课程,包括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正常组织结构,各系统器官的组成、位置、形态等。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获得有关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解剖学课程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并具有结合生活实际、临床疾病进行应用的能力,同时为学习医学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2、课程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掌握医学生职业素质和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2)知识目标:掌握正常人体的组成,各系统主要器官的形态、位置。熟悉正常人体的组织结构。了解人体胚胎发育概况。 3)能力目标:具有规范、熟练的基本实践操作技能。具有应用基本知识分析、解释生活现象和临床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人际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严谨求学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1、第一章绪论 授课学时:4学时; 教学内容:1)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概念及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 2)人体器官的构成与系统的划分 3)人体解剖学的常用术语 基本要求:掌握人体器官的构成与系统的划分;掌握解剖学标准姿势;掌握人体的轴和面;掌握方位术语。 教学重点:人体器官的构成与系统的划分;人体的轴和面;方位术语。 教学难点: 方位术语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模型;挂图;多媒体。 2、第二章基本组织 授课学时:10学时; 教学内容:1)上皮组织 2)结缔组织 3)肌组织 4)神经组织 基本要求:掌握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分布;结缔组织的分类、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成份;骨单位的概念;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分类;三种肌纤维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神经组织的组成、突触的概念。熟悉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腺上皮和腺、内分泌和外分泌的概念;血浆、血清的概念;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和心肌纤维的闰盘结构;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的概念、分类。 教学重点:被覆上皮的分类;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成份;血液的组成;突触的概念。 教学难点: 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成份;突触的概念。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模型;挂图;多媒体。 3、第三章运动系统

人体解剖实验室搭建

对于医学生而言,更多强调的是实践动手能力而不是理论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学习从实践方面帮助医学生掌握医学知识。这时搭建人体解剖实验室就十分重要,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实验室环境,医学标本的存放等都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因此人体解剖实验室的搭建势在必行。下面就介绍一下人体解剖实验室搭建的要求: 建设要求: 1、优化实验室的标本等的结构比例标本及其展板建设是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部分,较高质量和足够数量的人体组织结构标本是实验室的基础。层次分明、各种组织结构比例合理的标本能在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其能增强学生对人体整体结构的认识和记忆,有助于建立深刻的印象。因此,从长远看,建设好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必须重视视标本建设,优化标本结构比例是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发展趋势。 2、实验室的物资数据库建设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拥有大量的标本、展示图和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是实验室正常运作的硬件基础,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点。其次,数据库一旦建立,能够方便地查找各种实验室物资的库存、使用、维护等情况不仅能够很好的记录,以及及时打印成各种报表,以便实验人员查询。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协调有序地开展工作,避免资源的浪费。 3、改善实验室设施和布局通过对我国人体解剖学教学整体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局部解剖学和系统解剖学已经成为国内教学的主流,可见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完善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实验室的建设实验教学的重点。 4、提高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水平,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证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工作规范和有序的基石,是各项工作良好运转的依托。其次实验室人员良好的素养和专业知识,以及实验设备和仪器等资源的维护,对提高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体解剖学》典型视频教学案例视频简介

目录 《人体解剖学》典型视频教学案例视频简介...........................2 《医学机能学》典型视频教学案例视频简介...........................3 《分子生物学》典型视频教学案例视频简介...........................4

《肌学-躯干肌》实验教学视频简介 实验题目:肌学—躯干肌 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腹肌、膈。 本次实验教学的视频及课件主要是对躯干肌的介绍。首先与学生共同回顾与本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由教师在尸体标本上对躯干肌各块肌肉进行辨认和讲解。 本次实验课教学的课件结构和内容如下: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背肌(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肩胛提肌、竖脊肌)的位置、起止 点、作用并在尸体标本指认。 2.掌握胸上肢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胸固有肌(肋间内肌、肋间 外肌)的位置、起止点、作用并在尸体标本指认。 3.掌握腹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位置、起止点、作 用并在尸体标本指认。 4.掌握腹股沟管的位置、四壁的构成及浅环、深环位置并在尸体标本指认。 5.掌握腹股沟三角的形成与位置并在尸体标本指认。 二、 实验环境 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尸体标本陈列室 三、 相关理论知识 背肌、胸肌、腹肌的理论知识 四、 实验内容 1. 在多媒体上回顾躯干肌相关理论知识。 2. 教师在尸体标本对躯干各肌进行指认并讲解。顺序依次为:胸大肌、胸 小肌、前锯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 腹横肌、腹股沟管、腹股沟三角。 3. 讲解结束后学生自己对各肌肉在尸体标本进行辨认。 五、 实验中需注意的问题 1. 学生要对所学理论内容熟悉。 2. 辨认标本要认真仔细,爱护标本。

解剖学 第五章

第五章骨盆和会阴 骨盆的分区和组成部分 骨盆位于腹腔的下后面,躯干与下肢相通处。它被骨性部分,肌肉,以及韧带壁所包围。 骨性骨盆由两块髋骨,以及骶骨和尾骨组成。它有一个上部,即大骨盆,侧面是髂骨,还有一个下部,即小骨盆。大小骨盆在骨盆边缘相会。 盆腔由腹腔延续而来,因此内衬大腹膜囊的腹膜。腹膜向下进入盆腔,部分覆盖消化道终端,膀胱,以及女性的内生殖器官。 骨盆内容物包括: ·直肠和乙状结肠。 ·输尿管和膀胱。 ·女性的卵巢,输卵管,子宫,以及阴道。 ·男性的输精管,精囊,以及前列腺。 ·腰骶干,闭孔神经,交感干,以及骶丛。 ·髂总动脉,性腺动脉,以及直肠上动脉。 表层解剖及浅表结构 骨的体表标记 髂嵴的全程可以被触到。髂前上棘位于髂嵴的前缘,腹股沟褶上面。髂后上棘位于髂嵴的后端。大概处在第2骶椎稍下方平面的皮下。 耻骨结节可以在耻骨上缘触及到。耻骨联合连结两块耻骨,也可能被触诊到。耻骨嵴是位于耻骨上表面,耻骨结节内侧的一个骨性嵴。 骶骨棘突相互合并形成骶骨正中嵴。这个正中嵴可以在臀裂皮肤的下层触到。在骶骨的下末端有骶骨裂,大约在尾骨上方5cm处。尾骨可以在肛门后方2.5cm处被触及。 内脏 成年人的膀胱是一个骨盆内器官,但当其充盈时可以通过腹前壁被触及到。未怀孕的子宫不是经常能触及到。在怀孕大概12周时可以触到子宫底部。那时的底部通常位于剑胸骨平面。 ·描述一下骨盆的浅表解剖结构。 骨性骨盆及盆腔壁 骨性骨盆 骨性骨盆由两块髋骨,骶骨,以及尾骨组成。髋骨前方在耻骨联合处相会;在后方髋骨则在骶髂关节与骶骨成关节。因此骨性骨盆形成了一个保护盆腔内容物的环。 骨盆被分成大骨盆(假骨盆)和小骨盆。大骨盆位于骨盆边缘(骨盆上口)上方,小骨盆位于骨盆上口和骨盆下口之间(见下表)。骨盆上口与骨盆下口之间成大约45度角。

首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学教材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学教材介绍 《人体解剖学》教育教学 (一)理论课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在医学院校中,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阐明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配布形式,为学生学习后继医学课程和临床实践打下基础。人体解剖学课程分为系统解剖学,神经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三部分。前二者是按功能系统,阐述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各器官系统之间的联系;后者则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按部位探讨人体各部的层次结构和各器官的配布组合及位置毗邻关系,它是衔接临床课程重要的桥梁和纽带。 解剖学课程的理论课其教学内容既应反映知识性、系统性、基础性,又要体现出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注重教授经典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外,还会根据当前国内外解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向同学们介绍解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另外,将解剖学理论与临床疾病进行有机结合地讲解,也是本教研室授课的特色之一,使学生对解剖学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医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本室教师平时从事的科研工作也为教学提供了新的内容,授课过程中注重引入一些学术上有争议的学说和观点,启发学生思考,达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 理论课授课形式为由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板书等形式在大多媒体教室授课。 (二)实验课 解剖学与临床手术科室联系密切,历来受到医学生、临床工作者和学校的普遍重视。在实验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基本技术的操作能力,使其掌握基本的科研手段。我们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如视频展台、局部解剖学操作录像、多媒体课件等,与传统的局部解剖学中的尸体操作及直观性教具,如模型、标本等相结合。

人体解剖学课程教案

人体解剖学课程教案 课题呼吸系统——肺课时 1 总课时 1 授课时间20 检查签名 目的及要求熟悉肺的位置 掌握肺的形态与结构 重点肺的位置,形态与结构 难点肺的形态与结构 课型新授课教法讲授,演示教具PPT投影仪,模型或标本 教学步骤与教学过程学法指导一、向来听课的老师们问好,直接引入要讲的题目——肺 二、从肺对于人的重要性引入到肺的位置 三、重点讲解肺的形态与结构,这是本节重点部分,肺的形态可以通过歌诀来快速记忆, 而肺的结构可以通过一尖一底两面三缘来快速记忆。通过PPT,模型或标本的帮助,让听 课者更能直观的感受到肺的形态与结构。 四、分享一些关于肺的小知识。 五、感谢大家来听课。 详案: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试讲的内容是:肺的结构。众所周知人体有八 大系统,无论哪一个都是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而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 呼吸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器官——肺。(PPT1) 肺是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我们的心脏如果出了问题,可以做支架可以搭 桥,我们的一个肾出了问题,还有另一个肾,可是肺如果出了问题那就没辙了, 所以癌症转移一旦转移到肺上,医生通常都会劝家属采取安宁疗法,让病人在 最后的时间里度过一段安稳舒心的时光。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肺在器官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的肺打出 生起其实是很干净的,新生儿的肺是鲜嫩的粉红色,随着渐渐长大,吸入的粉 尘和有害物质渐渐增多,肺会慢慢变成深红色,暗红色,老年人的肺通常是蓝 黑色,而吸烟的人的肺更是惨不忍睹。 (PPT2)那么大家对于肺的位置是否了解呢?许多人只知道肺在胸部,

其实确切的说,应该说是在胸腔,左右各一,左二右三,肺叶表面存在着名为胸膜的组织。 胸膜是覆盖在肺表面、胸廓内面、膈上面及纵隔侧面的一薄层浆膜,可分为脏胸膜与壁胸膜两部。脏胸膜被覆于肺的表面,与肺紧密结合而不能分离,并伸入肺叶间裂内。壁胸膜贴附于胸壁内面、膈上面和纵隔表面。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脏胸膜与壁胸膜之间是一个封闭的潜在性浆膜囊腔隙,即胸膜腔,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的摩擦。 (PPT3-4)肺的形态,我们可以通过“一尖一底两面三缘”来记住,一尖是肺尖,经胸廓上口突至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段上方2~3cm,一底是肺底,与膈顶相贴,两面是肋面(外侧面)以及内侧面,外侧面与肋和肋间肌相邻,又称肋面,内侧面又称纵膈面,内含有肺门和肺根,肺门位于肺的内侧面中央凹陷处有主支气管,肺动、静脉,支气管动、静脉以及淋巴管,神经等进出。肺底是出入肺门的诸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而成的束状结构。而三缘则是前缘,也称心切迹,下缘和后缘,后缘钝圆,前缘和下缘锐利。左肺前缘有心切迹。 肺的形态(板书) 左肺狭长右粗短三缘两面一底尖 前下两缘都锐利只有后缘较钝圆 外面邻接肋和肌内面肺门较凹陷 锁骨内上二三厘颈根深部有肺尖 通过这个口诀我们就能很容易的记住肺的形态。 (PPT5)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些小知识,胎儿和未曾呼吸过的新生儿肺不含空气,比重较大(1.045~1.056),可沉于水底。出生前的婴儿由于在母体内,肺没有打开,而出生后,出母体后多会哭一声,这时候肺泡就打开了,空气进入肺中了。需要行尸体解剖,把肺取出,放置到盛有清水的容器中,如果是出生前死亡,那么肺会沉到容器下面。而出生后死亡的肺,由于肺泡打开,含气较多,会浮在水面,法医常用这种方法来判定新生儿是出生前死亡还是出生后死亡。 祝大家身体健康,谢谢。 教后记 预习作业

病理解剖学课件_第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目的要求】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主要脏器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熟悉其病因及发病机制。 2、掌握冠心病的概念、类型,熟悉心绞痛的概念、原因和机理,掌握心肌梗死的概念、病变特点及结局。 3、掌握高血压病的各期病变特点及心、肾、脑、视网膜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了解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4、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及风湿性全心炎的病变特点,熟悉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变、风湿性动脉炎、脑部等病变特点。熟悉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5、熟悉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6、掌握心瓣膜病的概念,掌握二尖瓣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发生的形态学改变、临床表现。【讲授重点】1、动脉粥样硬化基本病变。2、冠心病。3、良性高血压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4、风湿病的基本病变、风心病。【讲授难点】1、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2、风湿病的病因、发病机理。【教学法】1、密切联系总论:心血管系统是各论中的第一章,讲授中,紧密联系总论部分,启发同学们将总论的知识用于各论。 2、密切联系临床,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病变来解释病人出现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3、采用提问式、启发式教学。 4、列举实例,既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节风湿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始发于5~14岁儿童,发病高峰为6~9岁。常反复发作,急性期过后,可造成轻重不等的心瓣膜器质性病变。风湿病多发生于寒冷地区,热带地区少见。在我国,以东北和华北发病较多,是一种常见病。风湿病(rheumatism)是一种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呈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胶原纤维发生纤维素样变性。本病为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即胶原病的一种。心脏、关节和血管最常被累及,以心脏病变最为严重。一、病因和发病机制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其发生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有关. 近来研究证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胞壁的成分中,M-蛋白和C-多糖具有特异的抗原性。在链球菌感染时,初次接触抗原后约7~10天,即有抗体形成。在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时,在咽峡炎初次发作后10~15天,患者血清抗链球菌抗体滴度明显升高。至今,临床上仍以检测抗链球菌溶血素O作为诊断指标(滴度1:500单位以上为阳性)。二、基本病变 风湿热时,病变可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特别是心脏各层均可被累及;小动脉亦往往被侵犯。病变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期:1.变质渗出期2.增生期3.瘢痕期1.变质渗出期开始是结缔组织纤维发生粘液样变性,可见胶原纤维肿胀,结缔组织基质内蛋白多糖(主要

解剖学基础教学计划 (1)

《解剖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教学的对象是高一新生,一共三个班级。大部分学生均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基础差,理解能力不强,所以学习人体解剖学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用朴实的话语、大量的图片、生活的例子来讲解。再者,对于学习积极性而言,尽量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外,对于依赖性较强的学生,尽量引导学习,使其慢慢地改善不足。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解剖学基础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生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其与医学各科的联系密切,是医学科学的一门重要先修基础课。人体解剖学的任务是阐明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后续临床课程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三、课程目标: 1.掌握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脉管系统的主 要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神经系统常用的神经走向;脉管系统主要血管的走行。 2.熟悉感觉器和内分泌系统。

3.了解生殖系统和人体胚胎发育。 4.具有规范、熟悉的基本实践操作技能。 5.具有应用基本知识分析、简析生活现象和临床问题的能力。 6.具有严谨求学的态度、科学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四、本学期重难点章节 第二章运动系统 第七章脉管系统 第九章神经系统 五、教学时间分配: 序号授课内容理论实验备注 1 绪论 2 2 细胞与基本组织11 3 运动系统26 4 消化系统8 5 呼吸系统 4 6 泌尿系统 4 7 生殖系统0 8 脉管学系统15 9 感觉器 1

10 神经系统12 11 内分泌系统 1 12 人体胚胎概要0 合计84 84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通过理论课程得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得基本知识与正常人体各系统器官得形态结构特点,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课程及运动康复与健康实践等奠定坚实得人体形态学基础。 通过实践课程得学习,使学生加深对人体各系统器官形态结构得理解,并掌握解剖学中基本得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得能力。 二、教学内容、形式与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纲要 (一)理论部分 绪论 内容提要: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我国人体解剖学发展历程;人体得器官系统;解剖姿势、方位术语与人体得轴与面。 教学重点: 人体解剖学得标准姿势、轴、面与方位术语。 教学难点: 人体得体型、器官得变异与异常。 运动系统 第一章骨学 内容提要:总论;中轴骨骼;附肢骨。 教学重点: 骨得形态、构造与功能;躯干骨得组成;上肢骨得组成与排列;下肢骨得组成及排列。 教学难点: 颅得组成、位置与功能。 第二章关节学 内容提要:总论;中轴骨连结;附肢骨连结。 教学重点: 滑膜关节得基本结构与辅助结构;滑膜关节分类;滑膜关节运动形式;脊柱得组成与功能;胸廓得组成与功能;肩、肘、腕关节得组成、形态、结构特点;髋、膝、踝关节得组成、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肩、肘、腕关节得结构特点与运动;髋、膝、踝关节结构特点与运动。 第三章肌学 内容提要:总论;头肌;颈肌;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 教学重点: 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得分群、分层与排列概况。 教学难点: 骨骼肌得形态、构造与起止点;肌群配布与关节运动轴得关系。 内脏学 第四章总论

内容提要:内脏得概念、形态、结构、位置及功能特点;内脏得一般形态构造。 教学重点: 内脏得概念、形态、结构、位置及功能特点。 教学难点: 内脏得一般形态构造。 第五章消化系统 内容提要: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胰。 教学重点: 消化系统得组成及功能,咽淋巴环得组成、功能,胃得形态,小肠、大肠得形态,肝得形态、功能。 教学难点: 肝内管道系统及肝分段。 第六章呼吸系统 内容提要:鼻;喉;气管与支气管;肺;胸膜;纵隔。 教学重点: 呼吸系统得组成及功能,鼻结构,喉形态、结构,肺形态、结构,支气管树形态、结构。 教学难点: 肺段,纵膈形态结构。 第七章泌尿系统 内容提要: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教学重点: 泌尿系统得组成及功能;肾得大体结构、膀胱形态结构。 教学难点: 肾得显微结构、肾得血液循环及尿得形成。 第八章男性生殖系统 内容提要:男性内生殖器;男性外生殖器;男性尿道; 教学重点: 男性生殖系统得组成及功能。 教学难点: 睾丸得形态、结构,前列腺形态、位置。 第九章女性生殖系统 内容提要:女性内生殖器;女性外生殖器。 教学重点: 女性生殖系统得组成及功能。 教学难点: 卵巢得形态、固定装置,子宫形态、位置。

解剖学基础第五章泌尿系统题库

解剖学基础第五章泌尿系统题库 1.肾脏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 [单选题] * A.近端小管(正确答案) B.远端小管 C.集合管 D.髓袢 E.髓袢 2.肾的位置的描述,错误的是( ) [单选题] * A.肾门约平第一腰椎体平面 B.左右各一,位于脊柱两侧 C.右肾比左肾高1-2cm(正确答案) D.女性肾的位置低于男性 E.紧贴腹后壁 3.左肾的位置,正确的是( ) [单选题] * A.上端平对第11胸椎上缘,下端平对第2腰椎上缘(正确答案) B.上端平对第11 胸椎体下缘,下端平对第3腰椎体下缘 C.第12 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上部 D.是腹膜内位器官 E.第 2 肋斜过左肾的中部后方 4.在血液流经肾小球过程中,血液与肾小囊腔之间存在一由毛细 血管内皮、基膜和裂孔膜构成的膜状结构称( ) [单选题] * A.血脑屏障

B.血气屏障(即气血屏障) C.胎盘屏障 D.滤过屏障(即滤过膜)(正确答案) E.胸膜 5.不属于肾小管的组成的是()[单选题] A.近端小管曲部(亦称近曲小管) B.细段 C.远端小管直部 D.远端小管曲部(亦称远曲小管) E.肾小体(正确答案) 6.输尿管第二处狭窄是位于()[单选题] A.输尿管起始处 B.穿膀胱壁处 C.跨越小骨盆上口处(正确答案) D.接肾盂处 E.以上都不是 7.膀胱粘膜的上皮()[单选题] * A.单层扁平上皮 B.单层柱状上皮 C.变移上皮(正确答案) D.复层扁平上皮 E.复层立方上皮

A.扁平细胞 B.足细胞(正确答案) C.单核细胞 D.球旁细胞 E.柱状细胞 9.分泌肾素的细胞是( )[单选题] A.球旁细胞(正确答案) B.致密斑 C.近曲小管 D.远曲小管 E.集合小管 10.女性尿道长约( )[单选题] * A.15~18 B.3~5(正确答案) C.1~2 D.6~8 E.7~9 11.女性尿道的特点,错误的是 ) [单选题]( A.呈短、直、宽 B.尿道外口开口于阴道口的前方 C.易引起逆行感染 D.行程中出现三个狭窄(正确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