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书的体裁分析

志书的体裁分析
志书的体裁分析

第四章志书的体裁、体例、结构、章法

(一)概念

1. 体裁:是作品的表现形式。志书的体裁:主要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索引等体裁。

2. 体例:是著作的编写格式或文章的组织形式。一般采用章节体,也有篇章体、条目体。确定体例的目的,是使著述有明确的取裁、形式、格局和结构,以便使著述有内容有条不紊地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3. 结构:这里所说的结构,主要是指志书篇目的布局,它包括体裁和体例两个方面。篇目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体裁与体例运用的是否得体。

4. 章法:这里所说的章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志书篇、章、节、目的统属关系,二是指志书的记述方法。

地方志书的表达形式主要由这四要素组成。一是体裁,二是体例,三是结构,四是章法,这四者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是一个统一整体不可分割的四个不同侧面,四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四者中体裁是首位,每一种体裁中又有各自不同的体例(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体裁和体例二者的关系,体裁和体例二者是有所区别的,有些人将体裁和体例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每一种体裁、体例运用的是否合理又是通过结构来表现,并通过章法来表达。

(二)志书体裁的种类

方志的体裁是在地方志书不断发展中逐步完善的,最早的志书体裁只有图、表、记3种;后来增加到志、传、图、表、录5种;清朝末年,又增加到记、志、传、图、表、录6种;民国时期,才增加到述、记、志、传、图、表、录7种。目前,方志主要沿用述(概述)、记(大事记)、志(各种以志体进行的记述)、传(人物传)、图(各种地图、照片)、表(各种表格)、录(附录)这7种体裁。以下简单地介绍一下各种体裁的作用。

1. 述(概述、或称综述、总述)

(1)排列顺序与记述内容

写在全书之首。全面地、高屋建瓴地介绍整部志书的内容,阐明志书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本地区(本部门)的建制沿革;②本地区的基本情况,如经纬度、地形地貌、总人口、总面积、总产值等;③主要特点及优势;

④重大的建设成就和损失;⑤重要人物及其主要活动;⑥适当的评论及对未来的展望。

(2)概述的体例

地方志书中“概述”的体例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直述体(也称史体)。以时间或时段为序,从前至后将志书中一定时间或时段内的所有事物(包括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高度总结、概括后进行连续记述,记述中以自然段划分时期,不列序号,一气呵成;②分述体(也称志体)。首先将所记述的事物按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进行分类,再以时间或时段为序,从前至后将志书中所记述的事物高度总结、概括后进行分别记述,记述中一般均排列序号,以示区别;③追述体(也称倒述体)。首先将志书中下限时间或接近志书下限时段的主要成绩和经验记述清楚,然后再以时间或时段为序,从前至后将志书中一定时间或时段内的事物(包括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高度总结、概括后进行追述;④混合体(也称灵活变通体)。这种体例就是根据志书的具体内容将上述诸体混合编排,不拘一格,灵活变通地使用。

(3)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概述”不纳入志书的篇、章的序列,应独立于篇、章序列之外;②记述文字不宜太多,应高屋建瓴,概而述之;③可以有一定的点评和展望。

2. 记(大事记)

(1)排列顺序与记述内容

排列在“概述”之后;也可以排列在“人物传”之后,“附录”之前。大事记是以历史为主线,对本地区(本系统或本部门)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加以贯穿,并以高度概括和简明的文字,进行记述的一种体裁。从一定意义或一定角度上来讲,它起着整部志书的总纲作用。它以时间为序,记述一个地区(一个系统或一个部门)在各个方面(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大事件,使人们对本地区(本系统或本部门)的历史发展脉络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同时,大事记还具有串联作用和索引作用,它把各篇、章、节、目所记述中的重大事件串联起来,反过来又为各篇、章、节、目的记述提供重要的线索。

(2)大事记的体例

地方志书中“大事记”的体例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编年体(又称编年记述体)。特点是以时记事,简单明确,不足之处是有时把一个

完整的事件割裂开,失去连贯性;②分类编年体(又称专题记述体)。特点是在以时记事的基础上,把事件分为自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专题进行记述,以便于查询,不足之处是在记述中割断事件之间的横向联系;③纪事本末体。特点是对事件记述完整,有始有终,具有连贯性,不足之处是在记述中错乱了时间的顺序;④记评体。特点是记述与评论相结合,以表明作者的观点,不足之处是在某些难以定论的事件中无从下手;⑤纲目体(又称纲要体)。特点是纲目分明,叙事简要,不足之处是对复杂的事件难以表达详尽;⑥社会、自然分记体。特点是在以时记事的基础上,是将同一时期社会与自然界所发生的事件分开记述,不足之处是割断了某些事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必然联系;⑦大事表体(又称大事年表体)。特点是记述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不足之处是表述文字不宜过多,从而限制了部分事件所表述的内容;⑧编年、纪事本末结合体。特点是以编年体为主,以纪事本末体为辅的灵活形式来记述各类不同事件,目前地方志书中的“大事记”基本采用这种体例。

除此之外,“大事记”还有一些其他体例,因为在志书中不常见,就不一一列举了。

(3)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编写“大事记”应注意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①确定大事记

的体例;②确定大事记的断限;③制定大事的收录标准;④制定大事的收录范围。⑤“大事记”不纳入志书的篇、章、节的序列,应独立于篇、章、节序列之外。

3. 志(各种以志体进行的记述)

(1)排列顺序与记述内容

排列在“概述”、“大事记”之后,“人物传记”之前。“志”的记述内容包括自然、人文、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志”是地方志书的骨干和主体,是整部志书的主要组成部分,一部志书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志”的优劣。

(2)志的体例

“志”的体例只有一种,就是横排门类,纵述史实(简称为“横排竖写”)。

(3)志的种类及相互关系

编纂一部志书,首先要确定编写的范围,这样就必须分清专志、专业志、部门志、总志、分志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否则不利

于确定编写的范围和选取志书的志名。

①专志:所谓专志,就是专门记述某一事物的志书,它包括一项事业,一个方面、一个特定范围、或是一个专题。如记述教育事业的志书称为“教育志”;记述地理方面的志书称为“地理志”;记述土特产品范围的志书称为“土特产志”;记述专题的志有“山志”、“河流志”、“湖泊志”、“寺庙志”等等。

②专业志(也可称行业志):所谓专业志(行业志),是指记述一项事业或一个行业的志书,所记述的内容只包括这一项事业或这一个行业内的事情,其他不属于这一项事业或这一个行业内的事情不予记述。

③部门志:所谓部门志是指记述一个单位或部门内部事情的志书,所记述的内容只是这个单位或部门内的事情,其他不属于这个单位或部门内的事情不予记述。

④专志与专业志的关系:专志是专门记述某一事物的志书,相对而言,它的概念范围比较广;专业志(行业志)是指记述一项事业或一个行业的志书,相对而言,它的概念范围比较窄;专志可以包括专业志,而专业志只是专志的一个组成部分,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⑤专业志与部门志的关系:专业志(行业志)是指记述一项事业或一个行业的志书,它所记述的内容主要是具体业务,相对而言,专业性较强,概念范围较大;部门志是指记述一个单位或部门内部事情的志书,它所记述的内容主要是一个单位或部门内部的各方面事情,相对而言,专业性较差,概念范围较小。因此说专业志与部门志是两个不同范畴的志书,相互不统属,相互也不能替代。

⑧总志与分志的关系:总志与分志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总志由各分志组成,分志则是总志的组成部分。如《内蒙古自治区志》这一部总志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志》的各专业分志所组成。

(4)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坚持“横排竖写”的原则;②记述过程中应使用第一人称记性记述;③在设置篇目时应坚持“事以类从,类为一志”的原则,注意各篇、章、节、目的统属关系;④记述中坚持“详今略古、详近略远、详独略同”的原则;⑤记述中要坚持“秉笔直书”的原则,不加评论,寓褒贬于叙事之中;⑥记述中应做到言简意赅、文体一致、文风统一。⑦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标准计量单位和阿拉伯数字等。

4. 传(人物传记)

(1)排列顺序与记述内容

排列在“志”之后,“附录”之前。“人物传记”自古以来在地方志书中就占有很大比重,有的旧志书甚至占到志书的一半以上,追其原因,主要是封建社会中“地以人为贵”的思想在起作用。社会主义新方志的“人物传记”则与旧方志不同,它的记述范围主要是那些为人民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就是要通过这些人物的先进事迹对全体人民和子孙后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爱家乡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使人们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人民的目的。“人物传记”的记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重要历史人物;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重要人物和爱国人士;③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④著名劳动模范;⑤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影响很大反面人物;⑥做出较大贡献或有较大影响的“小人物”;⑦外籍人士为本地做出重要贡献者;⑧革命烈士;⑨其他应收录的重要人物。

(2)人物传记的表现形式与体例

①表现形式:人物传记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传、传略、记、记略、表、名录。

A. 传:记述人生全部活动的称之为“传”。它包括的内容比较详尽,生卒年月、民族、性别、事迹言行、个性特点等无所不包。“传”的记述形式也比较多,主要的有3种,第一种是单人传,就是单独记述一个人;第二种是合传,两个或几个人的事迹联系密切但又不可强行拆开记述者可采用合传;第三种是类传,以事迹为主,将有关重要人物都记述在一起的传记为类传。

B. 传略:记述人生主要活动的称之为传略。它包括的内容不如”传”详尽,只是记述人生活动的主要部分或主要活动。

C. 记:简要地记述人生的一部分或几件事,重点记述人物的事迹和言行。

D. 记略:简单地记述人生的几件事或一件事,适用于记述做出一两次较大贡献但其他方面平平者。

E. 表:作用与“名录”基本相同,但“表”的记述范围要比“名录”更广泛一些,表的“备注”栏内可以简单地记述一下人物主要事迹。

F. 名录:主要收录那些做出一定贡献,但又不够立传写记的人物,其内容可根据不同名录来确定。

①入志人物坚持“生不立传”的原则;②入志人物坚持以“原籍为主”的原则;③记述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溢美,不隐恶;④不发空论,寓褒贬于叙事之中;⑤注意对少数民族人物的记述。

5. 图(包括地图、图片和各种说明图)

(1)排放位置与种类

“图”主要穿插于各有关篇、章、节、目之中。“图”的形式是比较直观,一目了然,在志书的记述中适当地使用一定的“图”来表现所记的事物,可以达到简明易懂的良好效果和完善文字记述的不足。

“图”的种类包括地图、图片和各种说明图等。①地图中则包括区划图、地形图、游览图、交通图和各种分布图等;②图片中则包括照片和拓片等;③各种说明图中则包括机构沿革图、产值说明图、比例关系图等。

(2)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图”不能单独列目,既在篇、章、节、目的标题下不能直接排列“图”,要有一定的记述文字,“图'只是记述文字的补充;②“图”的数量不宜太多,尽量不要使用折图;③使用“图”时,应标明图序;

④“图”的标题书写要规范统一,书写顺序应先写时间,再写范围(地区或单位),后写性质,如“1950~2000年××市人民政府机构沿革图”。

6. 表(各种表格)

(1)排放位置与种类

“表”的作用与“图”基本相同,主要也是穿插于各有关篇、章、节、目之中。是一种综括的表达形式,它具有直观性、简明性和宜读性,一目了然,在志书的记述中适当地使用一定的“表”来

表现所记的事物,也可以达到简明易懂的良好效果,并完善文字记述的不足。

“表”的种类包括统计表、比例分析表、机构沿革表、人物表等。

①统计表中按类型分可分为多项统计表和单项统计表,按内容分则包括人口统计表、产量产值统计表、收入支出统计表等等;②比例分析表则是通过表中的各种数据对某一方面的情况进行更直接的对比分析,这类表的名称则根据不同的具体内容来确定;③机构沿革表的使用一般较少,主要在机构变化频繁,文字记述又难以表达清楚的情况下使用;④人物表按内容主要有:职官表、知识分子表、劳动模范表、先进集体表、社会名人表等等。

①“表”不能单独列目,既在篇、章、节、目的标题下不能直接排列“表”,要有一定的记述文字,“表'只是记述文字的补充;②“表”的数量不宜太多,尽量不要使用折表;③使用“表”时,应标明表序;

④“表”的标题书写要规范统一,书写顺序应先写时间,再写范围(地区或单位),后写性质,如“1982~2000年××市人口统计表”;⑤使用统计表时,不一定要逐年记述,也可以采用跳跃式的记述方法。如1950年,国民经济开始恢复时的统计数;1965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的前一年的统计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统计数以及志书下限前几年的统计数;以此来反映不同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⑥使用单项统计表时,应按照自治区统计局的有关规定,使用“三线表”。

7. 录(附录)

(1)排放位置与记述内容

写在志书的最后,不纳入志书的篇、章、节的序列。所记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①跋。领导人或权威人士为志书所写的总结性文章;②不能进入志书正文的资料。如较有特色的诗文、传说、典故等;③重要的文献。如重要文件、公告、决定、计划、规划等;

④除本届志书编纂委员会外的历届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名单;⑤修志始末。志书的编写者所写的回顾修志全过程的总结文章。

(2)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附录中所记述的内容不一定必须全部记述以上5项内容,应按照志书编写的具体情况而决定,有则记,没有则不记,但“重要文献辑录”和“修志始末”是一定要记述的;②附录的篇幅不宜太长,否则显得太臃繁。

8.索引:将志书的项目或内容摘记下来,每条下标注出处页码,按一定次序排列,供人查阅。

(三)结构(主要体现在体裁与体例方面)

1.体裁方面

主要看体裁的运用是否全面,编排顺序是否合理。一般情况下,社会主义新编志书均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这7种体裁。志书编排顺序一般分为两种:①概述、大事记、志(正文)、人物传记、附录,图表则穿插于志的正文之中。这种编排方法为大多数志书所采用;②概述、志(正文)、人物传记、大事记、附录,图表则穿

插于志的正文之中。这种编排方法只有少部分志书采用。

2. 体例方面

这里讲的体例主要是“志”的体例,也就是修志界人士常说的

“横排竖写”。“横排竖写”就是“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即坚持“以类系事、事以类从、类为一志”的原则,对所记述的事物或内容进行科学的横向分类,然后再采取以类为主并按时间顺序从前往后进行记述的方法进行编写。我们经常听到修志界人士说“《×××志》合不合志体”,就是讲在这部志书的篇目结构中,“志”的门类划分是否科学、以类为主并按时间顺序从前往后进行记述是否规范。

3.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篇目结构的设计中,要充分运用已有的几种体裁,全面地记述所反映的事物;(2)在志体分类时,应注意即要坚持“以类系事、事以类从、类为一志”的原则,参照国家行业分类标准,又要兼顾现行部门管理体制。(3)“横排门类”时,应作到所记述事物或内容门类设计齐全,不要缺项、漏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横不缺项”。

(四)章法(主要体现在统属关系和记述方法方面)

1. 统属关系方面

统属关系主要是指设篇立目、标题的选定和各部分内容的领属是否科学合理。①设篇立目就是根据志书记述内容的多少来制定适当的篇章层次,一般来讲,篇章层次分为三种:A、记述内容较多的志书采用篇、章、节、目、子目、细目6个层次进行记述;B、记述内容适中的志书采用章、节、目、子目、细目5个层次进行记述;

C、记述内容较少的志书采用章、节、目或章、节、目、子目3~4个层次进行记述。②标题的选定主要是指标题名称的选取是否合理规范,一般来讲,标题应选用词组来命题,而不采用短句来命题。③各部分内容的领属是否科学合理是指在科学地横排门类、确定结构、设篇立目、选取标题后,记述属性相同的内容时,一级标题应统领下属所有二级标题的记述内容,某一个二级标题应统领下属所有三级标题记述内容,以此类推;反之,所有二级标题的记述内容均应归属一级标题统领,所有三级标题的记述内容均应归属某一个二级标题统领,以此类推。

2. 记述方法方面

这里所说的记述方法主要是指志书编写的原则、记述的内容及范围。①编写原则。志书在记述史实的编写过程中,有一个必须遵守

的原则,就是“述而不论”,即在记述中只记载史实,不加评论和议论。事物发展的快慢、成就的大小、结果的对错与成败,均让读者阅完志书后,自己去分析和判断,不要将作者的评判强加于读者。②记述内容。每一部分的记述内容均应与这一部分的标题相符合,切忌标题太大而记述内容太少(即帽子大而身子小)或标题太小而记述内容太多(即帽子小而身子大)的现象发生,同时也要避免文不对题的现象发生。③记述范围。志书的记述范围应按照志书的具体要求来进行。

A、空间范围应以志书下限的行政区划或行业范围为标准进行记述;不要超出这个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的记述属于空间范围越界记述,是不允许的;

B、时间范围应以志书断限要求从始至终不间断地进行记述,记述过程中要力求做到“纵不断限”,即记述过程中不要中间断档,不要跳跃式记述。同时也不要超出志书断限的范围去进行记述,超出这个范围的记述属于时间范围越界记述,也是不允许的。

3.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志书设篇立目时,应根据记述内容的多少和范围的大小来确定篇章层次;无论采用6个层次,还是采用5个层次,或是采用3~4个层次,都要做到“章”下有“节”,“章”下无“节”的现象是不允许的。②力争把握志书“述而不论”的编写原则;③记述中力争做到“纵不断限”,使所记述的内容连贯完整。同时也要保证不要越界记述。

地方志书编纂的原则和要求模板

地方志书编纂的原则和要求 梅森 一、体例要求 志书体例包括结构、体裁与章法。它涉及到志书的类型和名称、时间断限、体裁、篇目结构、记事、立传、文体、叙事等方面的要求。 体例是志书编纂的准则,是体现志书特征的关键。 (一)坚持志体 横排门类,纵述史实。除总述卷、分志(分卷)概述外,其他正文一般坚持述而不论。 体例科学、规范、严谨,适合本分志、分卷内容记述的要求。 地方志体例有五个基本特征:1时空界限明确;2事以类从,类为一志;3横排竖写,以横为主,宜横则横,宜纵则纵;4综合性资料文献为特征,门类齐全,内容全面;5述而不论。 坚持这五个基本特征就是坚持了志书体例。 (二)体裁运用得当 述、记、志、传、图、表、录体裁运用得当,以志为主。 1、总述、综述、概述、无题序(述体) (1)总述、概述、综述

概全貌、概轨迹、概特点。 用概括性语言对事物作全面深入、简洁精当的记述。注意选择概括性事实、概括性(含结构性)数据、概括性的语言。 以述为主,以论为辅,议论力避空泛。如夹叙夹议,须论从事出,不空喊口号不唱高调。各个方面(板块)的记述,分别遵循顺时记事的原则。举要综述,把握重点要点节点和标志性事物及精华事物,不面面俱到。 注意反映事件活动的阶段,阐明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彰明因果。恰当评说利弊得失。源于高于各分志、卷内容或本分志、卷篇章内容。行文言简意赅、文约事丰,语言流畅,凝练意深。 总述卷对全志内容进行概述,分志综述与分志、分卷概述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概述。 (2)无题序 一般放在篇一级,特殊的,个别的也可以放在章节之下。 对本篇(或章节)进行全面概括,包括发展沿革、彰明因果、沟通联系、基本特点、经验教训。 2.大事记、专记、编纂始末(记体) (1)大事记 大事记卷选录大事要得当,要事不漏,既要突出重点,纵不断主线,又要覆盖全面,横不缺要项(从事条组合后整体看)。 事条时间、地点、人物(单位)、结果等要素齐备。

分析作品(小说)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小说阅读)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一、考点解读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基本特征是:(1)人物性格刻画丰富、细致,(2)故事情节构造完整、复杂,(3)环境描写具体、生动。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人物、情节、环境的具体描绘以及语言上的风格。小说的形象主要是人物形象,鉴赏人物形象应该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四个方面来进行。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小说的语言风格可以分为平实古朴、明白晓畅、平白如话、简洁明快、典雅清丽、淡雅疏朗、含蓄深沉、幽默风趣、充满哲理等等。 高考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还可以从选材、结构等方面去分析。在小说中,表达技巧主要从结构是否巧妙,选材是否恰当和渲染是否合理入手。 二、答题技巧提醒 (1)高考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2)多角度:条分缕析。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只一个,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而且高考题已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①②③等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用术语: ①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 ②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③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三、例题讲解 雪夜(星新一)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

志书体例

志书体例的基本特征是横分门类,纵述史实,即“横排竖写”。条目撰写是志书篇目与资料的结合,一部志书的质量高低、价值大小,最终要通过条目来体现。因此,条目撰写一直是修志同仁十分关注的一个话题。在志书的篇目框架完善并确定之后,条目的撰写就成为决定志书质量的关键一环。志书条目的撰写,文无定法,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条目作为志书最基本的记述单元,以时为序,直陈其事。条目的撰写,要立足全局高度,全面概括、归纳本行业(部门)志书断限内的主要工作、活动,展示全貌,反映发展变化,总结经验,点明成绩,探索规律,也不回避曲折与失误。写法上直入正题,用实事说话,言之有物,力戒空洞虚浮。专题性事目主要记述单一性、专题型的事物、事件、事情,按照具体内容分列,一事一目。条目标题要确切、简练,文题相符。条目的选题,应抓住行业特点、地方特点、时代特点,着力记述主体工作。条目撰写要加强综合性,体现著述性,避免不加选择,事无巨细,记成流水账。从目前收到的各单位上报的资料稿件来看,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质量方面良莠不齐,缺乏统一规范,难以达到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编写的立足点不高,部门工作总结的痕迹较为突出;二是缺乏志书最基本的写作规范,资料堆砌、流水账式记述、文件汇编式记述现象比较普遍;三是地方特点、专业特点、时代特点不突出,大事要事也不突出。从资料价值上看,存在着“五多五少”,即微观资料多,综合提炼的宏观资料少;概念、理论、政策、制度的内容多,反映重大决策活动和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少;表面、平面的一般性资料多,有深度、有新意的

资料少;众所周知的、陈旧的资料多,独家资料和新披露的资料少。因此,有必要就如何搞好条目撰写问题作进一步思考。本文试就三种不同类型条目的撰写谈点个人浅见,并在撰稿实践中与大家探讨。1.条目的撰写,要从理解志书的体例和篇目结构入手各单位的承编人员虽大多属于兼职,承担的任务也属于临时性质的,但修志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协调难度大、涉及面广泛的相对复杂的工作,而志书编纂又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和专业规范,按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时间上又要求各部门齐头并进,在统一时间内全面完成资料编写上报任务。因此,了解一些志书编纂的基本要求和常识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对做好工作很有帮助。体例即志书内容的特有表现形式,包括结构、体裁、章法三项内容,或称三要素。结构,指志书的编排形式,其基本特征是“横排纵写”,即横分门类,纵写发展变化;纵横结合,以横为主,侧重于从横的方面展示一方事物的广泛性。结构在志书诸要素中起主要作用,而结构的核心是条目。条目是志书构成的基本单元。采用纲目体结构形式的志书,分纲列目,纲举目张,每一个条目于其类属中抽出来,因事创设,以目为记述的实体,分为三类:总分型条目、综述型条目、专题型条目,为志书的基本结构单位,在结构中起支配作用。均属于实写目,成书后,它又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词条”。在撰写过程中,要分清条目的不同类型和属性,从宏观上看事物,从高层次往下看,可以视为三种不同层次的条目。按条目撰写是志体横排的必然结果,章法受到具体条目的制约。在志书编纂中,只有充分认识到条目在志书结构中的作用,横排才有实际

hg关于写志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写志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大事记的编写 大事记是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内发生的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的简要记述。 (一)、大事记的地位: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按历史发展顺序,把一个地区内各方面的事物以古至今贯通起来。有这条线贯穿,方志的总体结构有纵有横,互相配合,浑然一体了。 (二)、大事记的体例:按编年体,可将间隔时间不太长的一件事的几个阶段合在一起写。这样既体现以时系事,时为全书之经的特点,又便于把某些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给人以完整的印象。 (三)、大事记的表述:表述要准确、科学。1、如实记载,寓理于叙,寓评于述,体现观点,不议论,不抒情。2、语言贴切,朴实简洁,要简,要平,要精,要雅。标题用名词或主谓词组,直书其事,简短、鲜明、准确、通俗,恰当地提示篇、章、节、目所概括的内容,不用形容或评论词语,不宜字多冗长。 二、志书行文规则 (一)总则: 1、行文通俗,流畅,意思表达准确,清楚,严密。 2、行文中的一切表述形式要规范统一。 3、行文中的各种符号,代表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同一词语始终表述同一概念,同一概念始终用同一词语表述。 (二)文体 用白话文写语言,记叙体。寓观点于事实的记述之中。关键之处可以用点晴之笔议论。禁忌空话、套话,假话和浮词,行文力求生动、有文采。 (三)书写格式 编、章、节分别序号,居中书写。节下的目用一、二、三等序列号,居中书写;目下的子目和细目依次用(一)、(二)、(三)、1、2、3标列序号。空二格书写。子目下的正文另起一行空二格上写。细目下的正文在同一行空一格书写。(四)用字:用规范字。标点符号用“字典”附载的规定使用。 (五)名称

2018高中一年级语文每日一题(第5周)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2016年高考卷】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湖殇 熊久红 ①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 ②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 ③对湖而言,它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白云的倒映,是渔歌唱晚的恬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是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 ④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120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旷远。这些深深的怀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 ⑤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种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绝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而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记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 ⑥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璀璨景象。离海太远,使只好以湖的水域,模仿海的苍茫了。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骑车六十多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弥补对海的贫瘠和渴望。 ⑦由于道路的崎岖,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望无际、绵延至深的芦苇荡所震撼,清风拂过,波涛汹涌。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城的浩淼,湖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野鸭、灰鸭、斑头雁,随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只水鸟,空中盘旋两圈,又栖落水中。湖面很宽,即使极目远眺,也看不见对岸的轮廓。水边是一排沙滩,赤脚从上面走过,可以感受到温热潮润的细沙与脚趾间密切接触的惬意。几行浅浅的脚印,一段浪漫的行程。

编写校本教材的基本步骤

编写校本教材的基本步骤 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编写校本教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目前,多数学校的校本教材都是“三合一”呈册(即教材内容、教师用书、学生读本合一)。按此模式,编写校本教材的基本步骤是: 第一步,确定编者。建立编写组,包括组长、编者、顾问等人员组成。 第二步,初定框架。编写组集体对校内外环境进行分析,讨论增长学生知识的范围,学校现有资源和可提供的能力,最后统一认识,明确校本课程及校本教材的目标,商定编写校本教材的范围轮廓,并拟出提纲。 第三步,组员分工。首先应制定编写校本教材的计划(或方案);其次是编写组成员进行分工,按要求负责收集有关信息和资料。 第四步,筛选资料。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商讨教材分类内容的多少比列,重点分析哪类的资料需要增减或修改,然后有针对性地做好这方面工作。 第五步,草拟初稿。初步商定板样模式,各成员按照分工要求,分类编写校本教材的初稿内容。 第六步,教学实验。这是编写校本教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制定好试验计划,选择合适的试验班,确定具体的试验时间,并准备好试验所需的教学材料和用具等。通过

试验,着重了解和掌握以下情况:大多学生对校本教材内容的学习意愿与态度,哪些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比较适宜,设置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否适当,关于学习评价内容、标准和办法等。 第七步,丰富教材。把教学试验所了解和掌握的较成熟内容和图片,选入到教材之中,涉及到学分的内容可设计成模块,以充实教材。 第八步,编写定稿。校本教材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封面,编写人员名单,学校编导人员名单,序或前言,编写说明,目录,教学内容,编后记,参考文献,封底。 编写时应注意的是: 其一,教材内容是校本教材的主体,通常采用章节的顺序来写比较适宜,选择的板式可以多样,但起码应有要点提示、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步骤、教法和学法建议、学习思考和解答等内容; 其二,所编写的校本教材,要图文并茂,插图要尽量选用本校学生、教师和环境背景; 其三,邀请一些专家进行指导,教材的呈现方式为纸质和电子版两种;

志书写作规范

志书写作规范 第一部分,什么是志书? 一,什么是“志”? 志是方志的简称,又叫地方志。“方”指地方、方域;“志”是记载、记述。志书,是记述一个地方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科学性著述。誉称为“一方之全史”,“地方百科全书”。“方志”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涌训》,即:"涌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 方志记述事物的基本原则,是“横排竖写”,“事以类聚”。横排是指按事物的性质横向分类,如工农商学兵,并列关系;竖写是指以时间为序纵向记述,从古到今、从无到有、从事物发端到现在。历代的志书,对记述事物的“横排”和“事以类聚”,都曾做过比较严格的规范。 宋代,“举凡舆图、疆域、山川、名胜、建置、职官、赋税、物产、乡里、风俗、人物、方技、金石、艺文、灾异无不汇于一编。” 明代,颁布的《纂修志书凡例》规定,志书应包括建置沿革、分野、疆域、城池、山川、坊郭、镇市、土产、贡赋、风俗、户口、学校、军卫、郡县、廨舍、寺观、祠庙、桥梁、古迹、宦绩、人物、仙释、诗文、杂志等目。 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先后颁发了《修志事例概要》和《地方志书纂修办法》,虽然对记述事物没有具体规定,但1945年顾颉刚和傅振伦主持编修的《北碚志》,许多研究机关和高等学校都参加编修。 二、志和史的区别 1、史远而志近。隔代修史,当代修志。史是后代人写的,志是当代人写的。 2、史专而志广。史体,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研究,探索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志体,记载现状,反映规律,只记载不论述。 3、史简而志繁。史是一条线,志是一大片。一般说,史的范围较专、较约,志的范围则较广、较博。 4,史记善恶,志重表扬。史命彰善瘅恶,有褒有贬;志笔唯善垂训,有褒无贬。5,史主论述,志著广征。史主要依据文献、调查研究或考古发掘论证过去,详古略今,论点集中,具有论述的特点。志则依靠调查采访,积累资料,详今略古,分门别类,各成体系。 6,史是一人写,志由众人成。史可由一个或数人写成,如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等,而志则须各行各业,兴师动众,有组织有领导,有经济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者和专业工作者共同来完成。 三、志的性质与特点 从志的性质来看,它属于地方文献。在学科上,从广义上讲,属于历史学范畴,因为它们同是记载过去事迹的书,虽然志书详今略古,记当代为主,但仍是记载已经发生了事迹,不书写未来。 志的特点:(1)地域性、(2)时代性、(3)百科性、(4)连续性、(5)资料性、(6)可靠性、(7)思想性、(8)科学性、(9)人民性。

论志书中大事记的编写

论志书中大事记的编写 尹燕莉(河南省水利宣传中心,450003,郑州) 摘要:本文结合第二轮水利志书编修中的编审实践,阐述了大事记在志书中的地位作用、收录标准、编修体例,以及如何编写大事记。 关键词:大事记标准体例原则 大事记,是对本地区、本部门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所作的简要记述。志书中的大事记,以时为经,以事为纬,纵向勾勒出一个地区历史发展的轮廓和事件发展的线索,是一本志书的缩写和提要。在志书的“述、记、志、传、图、表、录”七种体裁里,“记”就是指大事记,是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大事记在志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志书的总体结构是按事物的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的实际,横分门类,纵述史实,大事记就象历史的缩写,贯通全志,起到了纵贯全志之经的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第一轮修志中,一些志书把大事记置于志尾,做为附录的一部分,只起备查作用,失去了大事记做为全志之经的重要地位。在二轮修志中,大事记被置于全志之首,在概述之后,这样概述与大事记,一横一纵,共同起到了总揽全志的作用。近年来,包括一些年鉴,如《河南水利年鉴》1995-2012卷一直把大事记置于卷尾,和综合统计、附录放在一起,从2013卷开始就把大事记提到了卷首,放在综述、市县水利等主要内容前面,加强了大事记提纳挈领的作用。 在志书中大事记与各篇章节的内容是互为详略、互为补充的关系。互为详略,是指大事记记述简明扼要,各篇章记述详细;互为补充是指一些缺失详细内容,无法在条目中详细记述,但又有一定的重要性,不能不在志书中有所反映的,就可收录在大事记中,避免了志书重要内容的缺漏。 由于志书面对不同的读者群体,读志的目的不同,对志书的阅读程度也不一样。有些读者不想通读全志,只需浏览志书大事记就能大致了解主要内容;有些既要阅读大事记,又要参阅相关的篇章才能满足;而一些专业技术人员需要查找数据资料时,通过查找大事记,再对应查找相关资料,就方便多了。所以大事记还具有索引的功能。 二、大事记的收录标准 大事记有明确的收录标准和范围。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论述大事的标准是:“专取有关国家兴衰,系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与我们现在说的志书年鉴的资治、教化、存史的作用,是相类似的。具体说,大事记的收录内容主要包括:行政区划的改动、机构的重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 流渡中学严庄坤 一、地方志的概念(什么是地方志)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载一定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作为地方资料汇集,成为各部门、各学科获取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无论是追忆先贤,记述沿革、探寻风物,还是利用方志蕴藏的宝贵资料开展科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地方志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地方志的种类 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看,现在主要是省志、市志、县志(包括旗志、盟志)三级志书,以及乡(镇)、村志。 三、地方志的特征 1、地域性。这是地方志的首要特征。地方志自古以来都是特定的地理区域为记载范围的,即便是一些山水志、寺庙志、行业志、企业志也是以特定区域为记载范围的。 2、资料性。地方志之所以历经两千多年而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保存大量珍贵的资料。编纂地方志主要目的是客观、详实地记录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让人们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去探寻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地方志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政府文献、馆藏档案、图书报刊、金石碑刻、实地采访、口碑调查、测绘勘探等方面,资料包罗万象、丰富详实。 3、广泛性。地方志综合记载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面貌,其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覆盖了各个行业、各个学科、各个部门,范围之广是其他任何著作不能替代的。 4、时代性。时代性主要是说地方志的内容与形式具有时代烙印、时代特征、时代差异。地方志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方志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和存在,就在于它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更其形式、充实其内容,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志书编写的基本步骤

志书编写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志书篇目的制定 如果把志书编写比作建造高楼大厦的话,那么,篇目就是志书的设计蓝图,是纂写的提纲,也是搜集资料的向导。制订一个比较科学的篇目,可以作为收集资料的路径,指导志书资料收集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制订篇目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篇目拟订得好,编纂工作路路通畅,篇目拟订不科学,则会导致编纂思绪杂乱,矛盾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编写志书的进程。 篇目的制定可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为指导资料搜集的篇目。这一阶段的篇目主观成分居多,是编者对未来志书的设想,也可以叫理论模式。这时的篇目又可以叫做搜集资料的提纲;二是试写篇目。这时的篇目已有大量客观成分加入,根据搜集到的资料逐步掌握的实际情况,对第一阶段的篇目进行修订,增加设想中没有的内容,这时的篇目成为编写志稿的志纲;三是定型篇目,即志书目录,这时的篇目在编写过程中将篇、章、节间的交叉、缺漏或归属不当的内容进行调整,对各层标题进行加工,趋于完整,这时的篇目成为志书的目录。 制定篇目时要遵守三项基本原则: ①横分门类原则:横分门类,纵述史实,是志书的最大特点。“横”就是以事业构成的基本要素作为分类的基础。“纵”就是以时间段落作为分类基础。 ②囊括全部的原则:囊括全部,在篇目上的要求就是横不缺项。要做到囊括全部,首先要了解行业内有哪些部门,每个部门的业务

范围是什么,要做调查研究,否则容易缺项。其次,在了解本事业所囊括的所有业务范围后,要进行筛选,将那些非本专业的、附属的去掉。 ③突出特色原则:这里涉及到一个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问题,也就是共性和个性问题。对地方志来说,共性的内容可以作为背景,交代大环境;个性是一个地方具体的发展历程,放在共性的大背景下写出自己具体是怎么做的,做得怎么样,这是地方志的基本要求,否则就没有地方特色,就不能成其为地方志。 第二步:资料收集整理 在志书篇目框架基本拟定之后,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工作之一,就是要努力做好资料工作。概括地说,资料是修志的基础,是志书的生命。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资料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到志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修志的成与败。 1.凡属一个地方或部门在志书断限内各个方面重要的、有价值的资料,都要收集。就资料的来源来分,有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口头资料和其他资料,其中文字资料占主导地位。 ①文字资料,也叫文献资料,主要包括:一是档案。这是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内容丰富,包涵面广,资料可靠,收藏集中。这是修志收集资料的主要来源。二是图书。凡是有关本地区、本部门历史现状的重要内容的图书,都应该收集查阅。三是报刊。现在报纸刊物很多,重要活动、重大事件都及时作了报导,这也是历史活动的记录,是我们修志资料的重要来源。此外,还有日记、笔记、

志书的编写

志书的编写 主讲人:梁新莲(南宁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副编审) 一、关于方志编纂的质量标准 (一)篇目方面 1、突出特色 2、归属得当 3、标题简明 4、排列有序 (二)内容方面 1、观点正确 2、史实准确 3、详略得当 4、特点鲜明 5、消除抵牾 6、注意涉外和保密 (三)体例方面 1、严守志界 2、横排竖写 3、七体并用 4、述而不论 (四)文字方面 1、严谨 2、朴实 3、简洁 4、流畅 5、规范 (五)出版方面 1、发稿要做到“齐、定、清” 2、装帧设计应适用、美观、经济 3、校对要细致 4、印刷要清晰 5、装订要坚固、准确 二、关于方志的体例 (一)志体

志体是方志体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最能体现志书形式特点的,它主要由结构、体裁、章法三个要素组成。 1、结构。志书的结构包括志书的基本框架,结构方式及层次安排。其特点是横分门类,纵述历史。方志横排的原则是事以类从。形成不同地位、等级,上下相辖,相同层次平列的序列层次。 2、体裁。方志体裁就是按照志书表述对象的内容和性质而裁定的各种表现形式。体裁主要有述、记、志、传、图、表、录。“述”,是总揽全局,反映大势,提挈纲领,沟通门类之间联系的“概述”。“记”是纵记一地古今的大事、要事、新事的“大事记”。“志”是横排纵述各项事物的分志。“传”,是记述著名人物生平事迹的人物传。“录”,即附录,专收不便载入正文而又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图、表不单独成编章,而穿插在有关编章之中,使图、表与文配合,增加志书的容量,增强表现力。这七种体裁又以“志”为主。 3、章法。志书的章法是述而不论,“寓论于事”,寓观点于记述之中。有几个方面要注意:①按时序纵述。②要素要齐全。③用资料说话。 (二)文体 文体,即文章的体裁。志书的体裁七种中述、志、传等所用的文体,是记述体,也是通常说的记叙文。要注意不要混用其他文体,注意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三)断限 属新修的志书,如城区志及上届未修的市志专志上限尽可能追溯,上不封顶,各行各业尽可能追溯到事业在本地的发端,下限到2005年;续修的县区志、市志各专志上限衔接上届修志的下限年1991年,下限也到2005年。 (四)详略 主要是详近略远,详今略古,详特略同,详此略彼,详人之略,略人之详等。可概括为四不记四记和三详三略。 1、不记与本地无关的全国通典,只记本级史实。在追溯事物的起源时,不能远溯全国的发端;记述方针政策时,不能长篇抄录上级文件;记述重大活动,不能记述全国性同类活动。一般只记本地的天、地、人、物、事,不记与本地无联系的外地事物。记述时要掌握好详略:一是对本地有辐射力的事物记述,略辐射的记述,一般只记述辐射所及和结果,略辐射的具体过程。二是详事业本身,略背景材料。三是详本地特优、先行的事物,略与各地共有的事物。 2、不记工作过程,只记事业发展。不记述为事业发展而开展的具体工作过程、工作方法和日常活动。详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略一般情况的记述;详事物发展的转折,略一般过程的记述。 3、只记应用的技术和结果,不记技术的具体工艺。 4、只记政策、改革的实施和结果,不录具体政策和改革的条文。 三、几种体裁志稿的编写

续志编写基本标准

续志编写基本标准

————————————————————————————————作者:————————————————————————————————日期:

安达市志(1985~2005年)编写的基本规范 一、序凡例 1.序:序言的主要内容来自修志的实践。序言是最能反映当地修志特点,提纲挈领的内容:一要横陈地理大势,纵述历史概貌;二要简述修志历史,评介旧志史料;三要简介成书经过,记载领导经验;四要抒发编纂心得,展示方志理论;五要提示志书内容,表述作者意愿。序言的撰写,要从序言的目的出发,避免与凡例或概述的内容相重复,要紧紧抓住本地修志特点;允许扼要地勾勒地情轮廓,写成虚实结合,文情并茂的文章。 2.凡例:凡例是规范编纂者编纂行为的规定。一般具备以下内容:指导思想、编纂体裁、编目结构、时间断限、门类设置、专业术语、结构章法、主要文体、基本内容和其他原则。 二、书名体裁文体结构层次标题小序 1.书名:《安达市志》(1985~2005年) 书眉:志稿印刷成书时,单页码书眉排篇名,双页码书眉排书名 2.体裁:志书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七种体裁。述(主要指概述);记(大事记);志(志书的主要部分);传(人物传);录(附录);图、表。 3.文体:《概述》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大事记》为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纲,将材料集中在一起;每一历史事件按时间独立记叙);其余均用语体文,记叙体,只叙不议。 4.结构层次:篇、章、节、目排列,目亦可用条目体排列。(篇、章、节、目、子目,子目下还有小目可排序号)

5.标题:篇章节目均采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不加修饰语,不宜过长。 6.小序:篇章下设的无题小序,节一般不设。设与不设要看行文需要,灵活掌握。 三、语言的使用 遵照2000年通过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使用。尽量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易出现歧义的词语(上级的指示、群众反映、多数人的意见、组织上的派遣等);志稿编写中,不使用“据×××××记:”、“据××××××载:”等词句,不能大段地照抄前人的记载。 四、使用第三人称记述 1. 志稿编写中,应使用第三人称进行记述。不应使用第一人称“我”字进行记述,如:“我国”、“我军”、“我市”等。(大事记采用“本年”、“同月”、“同日”,正文不采用“本年、本市”等) 2. 各时期的机构官员或负责人名称,应直书其名,不应使用“同志”“先生”之类的称呼。为反映历史事实,必要时可加职务。 3. 不应使用“敌人”、“敌军”、“对敌斗争”等词语。 五、名称的使用 1. 志稿编写中,各种名称在第一次出现时一律用全称。如全称过长,可在第一次出现时将简称用()注明,以便后文使用,如老县志16页“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员会(简称中共满洲省委)”。(以篇为单位,在某一篇中第一次出现时将简称用()注明) 2. 志稿编写中,有些约定俗成的简称,如“四化”、“两个文明”、“五讲”、“四美”等,之后均应括注具体内容。 3.对于不同时期的国家、机构、职务、地名等,均以当时名称为准,不以今称代替。(乡镇合并之前,就应采用原名称,第一次出现时用括号

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每日一题第01周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含解析

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2017年高考山东卷】例文略。参考2017年8月23日典例部分。 本文第?~?段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动作描写,从正面对公鹿与狼恶斗的过程作了细致描写,如公鹿忍者剧痛攀爬石崖的姿势,恶狼弓腰、咧嘴、凶残的发起进攻的动作细节等,生动传神。②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被鹿角叉起的狼比喻成石头,表现公鹿的勇猛。③侧面烘托。通过“我”的心理描写,烘托出狼鹿恶战的紧张气氛,表达“我”对公鹿形象的塑造。(或:通过写狼的凶残,侧面烘托出公鹿的勇猛和机智) 【试题分析】 本题考核表现手法。从文中“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可以分析运用了动作描写。从“快点,狼追上来啦!”可以分析得出为心理描写,侧面烘托狼鹿恶战的紧张气氛。从“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分析为比喻。 如何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 高考试卷命题一般不会孤立地考查小说的表现手法,而是常常和小说“三要素”联系起来,考查表现手法对塑造人物、营造环境、推动情节所起的作用。 阅读、解答这类题,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其一,从选材组材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

有力。 其二,从表达方式角度,看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 其三,从狭义的表现手法角度,看文章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及其对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其四,从情节结构角度,看开头结尾是否各有特色;结构是否严谨、完整、匀称;是否烘托铺垫、前后照应;是否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是否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并了解它们对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 其五,从语言运用角度,看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各种修辞手法创造出了怎样的意境及表达效果如何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鸳鸯石 牟喜文 只看了一眼,于祚麻就惊呆了。 像,实在是太像了!简直一模一样。坐吧,于总。市长的声音缥缥缈缈地传过来。于祚麻如梦初醒,他为自己刚才的失态向市长歉意地微微一笑。 市长的嘴角弯了弯,接着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对江城的规划设想。 于祚麻一个字儿都没听进去,他满脑子都在想着那块石头,眼睛不自觉地向石头的方向瞥去。市长终于发现了于祚麻的异样,跟着向那块石头看去。 看着看着,于祚麻不禁有了自己的想法,再看市长,眼里就有了暖意,就像一个猎人终于抓到了猎物的弱点一样。 于祚麻是江城数一数二的地产商,盖了无数高楼。他自信,在江城这块土地上,没有比自己的脚更高的楼,也没有比自己的手更大的巴掌。前年,自己盖的楼不是脆生生地倒了吗,可自己不还是像塔一样立在江城? 一切从啥时开始变了呢? 对了,自从去年新市长上任,一切都变了。 新市长也姓于,按理说和于祚麻五百年前是一家。可就是这个于正市长不解风情,油盐不进,到嘴的肥肉,一次次吐出来,闹得于祚麻的日子也不好过。 为了新城的项目,于祚麻给市长封了一个很厚的红包,被市长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项目招投标,

三级地方志书人物志的收录标准和编写要求.

三级地方志书人物志的收录标准和编写要求 一、收录标准 (一)《湖北省志》(1979~2000) 分传、录、表3种,均为断限内去世人物。传和录(录收录的标准略低于传)收录党军政企业副省、副军职以上干部(含国民党时期),著名烈士,院士、学部委员、国务院直管专家或本系统有重大影响的专家、学者、教师、作家、艺术家等。表,收录军政企业副厅、副师职以上干部,正高以上职称和在本系统获得国家最高称号的各类专家、学者。 (二)《荆州市志》(1994~2005) 分传、录、表3种,均为断限内去世人物。传与录(录收录的标准略低于传)收录党政军企业副厅、副师职以上干部,著名烈士,国家级的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先进人物,正高职称以上各类科教文卫工程技术人员,其他有重大影响的社会人物。表,收录党政军企业正处正团职以上干部,其他有重要影响的各类人物。 (三)《石首市志》(1986~2005) 分传、简介、表3种。 1.传,限断限内去世人物。收录石首本地工作副县职以上干部(含国民党时期、文革等建国后各个时期)、正高职称等各类专业人员、烈士,国家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著名的能工巧匠和民间艺人;石首籍在外军政企业正厅正师职以上干部,获正高职称,并在某一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各类科教文卫工程技术人员等。 2.人物简介,主要收录断限内在世人物。收录石首本地工作正县职以上干部、国家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著名私营企业老板;石首籍在外军政企业正厅正师职以上干部,获正高职称,并在某一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各类科教文卫工程技术人员,著名企业家等。 3.表,分省委、省政府以上表彰的各类先进人物表,职官表,正高职称表和石首籍在外人物表。收录标准和基本要素见表格。正高职称表由人事局统一收录。 二、编写要求 (一)编写内容 省、荆州二级地方志书中的传、录、表(非表格,属于简要的文字记述),《石首市志》中的传,均应记清人物的姓名、别名、曾用名、性别、籍贯、民族、学历、政治面貌、职业职称职务、生卒日期等基本要素,以及生平事迹、主要成果、曾获荣誉、组织结论等。要求生平完整,突出重要事迹和关键环节,揭示人物成功或失败的命运。不要写成履历表、流水帐,不要把人物动植物化,不溢美,不掩恶,不空发议论。《石首市志》中的人物简介,除了记述人物的基本要素外,还需简要记述人物的学习、工作经历,突出主要成果和感人事迹,不要祥记生平。 (二)文字规模 《湖北省志》传,1500~3000字;录,800~1500字;表,150~300字。《荆州市志》传,1000字;录,500字;表,100字。《石首市志》传,1500~3000字,简介,1000字左右。 (三)其他要求 除《石首市志》人物表外,其它各级地方志书的各类人物,每个人均应附登记照一幅,还可以配制其它重要史料图片。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2018年高考浙江卷】例文略,参考2018年9月19日典例部分.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 ①连用10个“一”将“东京梦华”定格于一个特定的现实场景,使得作品有开有合. ②前文渲染的是“闹”,此处连用“一”凸显的是“静”,形成强烈反差.③前文铺陈的是“繁”,此处聚焦于“一”,梦与现实交相呼应,让作品余韵十足.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语言运用的表达效果的分析.该题重复使用“一”字,详细地描绘了一幅宫灯美人图, 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散文主要分为: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几种. 散文的文体特征是:情感浓烈、选材广泛、真实自然、富于美感、以小见大. 文学类文本(包括小说和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联想和想象、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引用典故、比兴、讽刺、渲染等.这类试题往往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设题. (1)判断全文综合运用的表现手法,并加以鉴赏.一般情况下,不同的表现手法在文中的表现形式和作用不尽相同,考生可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2)分析文中某一句段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不同的表现手法所起的作

用是不同的,比如象征手法,其作用是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具有深沉含蓄之美,启发读者联想、思考,增强艺术感染力.考生在回答其作用时,一定要全面到位.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某一种(几种)表现手法的.如对比手法,考生要明确对比的双方(什么与什么的对比),分析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这类试题一般有以下几种题型: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鉴赏. (2)XX手法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请对此作具体说明,并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 (3)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4)文章的第X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5)指出文章所运用的某一种表现手法,并结合全文内容,以精练的语言进行分析. 其解题思路如下: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 扬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以小见大:小中见大,表现人、事.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

地方志基础知识和编写规范标准

地方志基础知识和编写规 一、地方志的概念 (一)什么是地方志 地方志是地方志书及地方志类书的总称。关于“地方志”的定义,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宋朝的大史学家司马光称地方志为“博物之书”;清朝的方志大师章学诚认为地方志是“一方之全史”;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原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学术顾问傅振伦称“方志是以行政地区为主的历史”,“以地区为主的历史书,名曰方志”;南开大学来新夏教授主编的《方志学概论》中称“方志,或称地方志,是记载一定地区(或行政区划)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辞海》和《辞源》中称“志”为“记事的书或文章”;还有许多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称地方志为“一方古今览”、“地方之百科全书”等等。因此,直至社会主义新方志第一轮志书编纂初期,地方志仍无一个统一的、确切的、为各方各界都接受的概念和定义。只能说在社会主义新方志第一轮志书编纂初期及以前,人们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地方志有各种不同的认识。 尽管如此,这些认识还是有一定的共同之处:(1)地域性和记述性。地方志主要指的就是这一点,“地方志”也称“方志”,“方”就是地域性,说明它有一定的区域围;“志”就是记述性,古人说“志者,记也”,说明它是以记述为主的。(2)时间性。地方志书有一定的断限,但又不同于历史的分期。(3)门类性。地方志书按事物的性质分门别类地进行记述,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横排竖写”。(4)综合性。即地方志书要进行综合记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志书记述的整体性。 自开展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后,经过20余年的理论探讨和具体实践,至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67号主席令所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中,才正式对地方志书(地方志)有了统一的科学的定义,《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三条规定: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二)地方志的作用 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之初,人们对地方志作用的理解,还停留在旧方志编纂者对地方志作用的理解上,即地方志的作用是“存史、资政、教化”,“存史”是第一位的,随后才是“资政”、“教化”。但随着修志实践的不断深入和修志理论的不断丰富,人们对地方志作用的理解又有了新的认识,将“资政”作用前移到第一位,同时又增补了信息作用和窗口作用,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新方志具有“存史、资政、教化、信息、窗口”5种作用。我个人认为这5种作用是非常正确的,因为这是社会主义新方志本身特点所决定的,志书一经出版,就必然肩负着为统治者(执政者)的决策提供历史的基本资料、对社会人群尤其是对下一代青少年进行爱国爱家乡的传统教育、传播历史和现代化信息、扩大本地区(本系统或本行业)的对外宣传以及为后世留下翔实可靠的丰富史料这5种作用。 (三)常见的地方志书和地方志类书 常见的地方志书和地方志类书按名称大致可分为7种,因此可以简单地认为,只要书籍名称在这7种之的书籍,一般都可以认为是地方志书或地方志类书。 1. 《××图》、《××图经》、《××图志》、《××图记》。“图”在代时较多,如《地图》;“图经”出现于汉代,到唐代时为极盛时期,东汉时有《巴郡图经》、唐代有《沙州图经》;“图志”和“图记”在隋代至宋代时曾流行一时,如隋代的《区宇图志》、宋代的《长安图记》等。因当时有相当一部分地方志书或地方志类书是以图为主,并配有一定的说明文字而成书的。以后才逐步发展到以文字为主,配以一定的图表而成书。这里的“经”、“志”、“记”都

公司志编纂方案

公司志编纂方案 《贵州大方发电有限公司志》(2003-2010) 编纂工作方案 为做好《贵州大方发电有限公司志》(2003—2010)的编纂工作,根据《关于编撰贵州大方发电有限公司志的通知》要求,拟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 (一)《贵州大方发电有限公司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记述贵州大方发电有限公司发展历史和现状。 (二)断限,2003年8月13日至2010年12月31日,包括大事记。 (三)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反映我公司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以生产发展为主线,按门类书写公司建设发展的光辉足迹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四)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发动,有序组织。采取集中调研学习、交流,注重编著质量,突出真实、连续、干练,力求大事突出、要事不漏。细化编撰组织体系,贯穿“横写门类,纵写历史”,各部门积极组织撰稿,完成部门志的编辑、并提供相关原始材料长编。 (五)追逐精品意识,坚持质量第一,努力使志书达到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的有机统一。 二、编纂任务 各有关部门按照《贵州大方发电有限公司志》(2003—2010)篇目及分工表,承担部门编纂任务。初步估计规模为30万字左右,选 用照片200幅左右,以大16开版本公开出版。内容涉及工程建设、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精神文明建设,共四个篇目。总体结构:卷首、专志、附录。卷首设图片、序,凡例。附录设人物录、荣誉谱。三、编撰要求

(一)各编撰部门以《贵州大方发电有限公司志》篇目及分工为标准,统一按照篇目章节及内容标题命名,以便统一汇编。 (二)断限: 上限一般起于2003年8月13日,下迄2010年12月31日。个别可适当上溯或下延。 (三)资料翔实内容要全面系统,相关部分的内容可以合理交换,但避免重复;史实数据准确,无虚假成分,不夸张溢美,杜绝空话套话。能够事物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 体裁: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以志体为主,重视增加图、表的使用数量。 (四)文体文格,行文一律采用规范的记述性语体文,不加评论,寓观点于记述之中。人名直接写全名,必要时加上职称,如:“总经理×××说…”,称谓要求第三人称,不使用第一人称,如:“我部门…”,应写为“该部门…”,行文力求准确、严谨、朴实,语言精炼、流畅,逻辑严密,注意增加可读性。标点符号、简化字、计量单位的使用,称谓、纪年、注释、数据、引文等编写规范均按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13日《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1996年6月1日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计量单位,执行国务院2005年3月15日《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五)各部门在编撰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应及时向编撰办汇报请示。 (六)编撰人员要严格执行有关保密规定,妥善保存在编纂过程中收集形成的材料,并遵守调阅制度。 (七)全体编纂人员要发扬实事求是、艰苦奋斗、通力合作的工作作风,确保志书编撰任务完成。 四、质量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