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知识点及术语扫盲

消费者行为学知识点及术语扫盲
消费者行为学知识点及术语扫盲

第1章消费者行为学概论

1、消费者行为学: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分析预测个人和群体消费行为规律性的学科。

2、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消费者)个体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行为因素

(市场)环境因素:微观环境:购物环境、商场人流量、售货员态度

宏观环境:人口、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自然、科学

(企业)营销因素:4P

3、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体系:消费者行为、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4、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认识问题、信息收集、产品评价、购买决策、购后行为。

第2章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1、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S-O-R模式(S-stimulus刺激,O-organism有机体,R-response反应)

尼科西亚模式:从信息源到消费者态度;消费者收集信息,对商品进行评价,形成购买动机;消费者将购买动机转化为实际行动;消费者购买行动结果被大脑记忆存贮,为日后购买决策提供参考。

EBK模式

霍华德-谢思模式:刺激或投入因素(输入变量),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反应或产出因素2、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复杂的购买行为:参与购买程度较高,了解品牌间显著差异。(介绍产品优势及给购买者带来的利益)

减少失调感的购买行为:参与购买程度较高,看不出品牌间的差异。(价格战略、人员推销战略、选择最佳销售地点、介绍产品信息)

习惯性购买行为:参与购买程度不高,品牌间差异不大。(价格优惠、电视广告、独特包装、销售促进、免费试用)

多样性购买行为:参与购买程度低,品牌间差异很大。(销售促进、占据有利货架位置)

3、消费者态度看购买行为(类型):理智型、习惯型、经济型、冲动型、想象型、不定型。

4、购买参与角色:倡议者、影响者、决策者、购买者、使用者。

5、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1)问题认知:

(2)信息收集:收集来源----记忆来源、个人来源、公共来源、商业来源、经验来源

(3)评价与选择:选择模式----补偿性模式:对备选方案的产品属性加权求和,据分数高低评估优劣,允许某评估较佳的属性弥补另一评估价差属性。

----非补偿性模式:不许某评估较佳的属性弥补另一评估价差属性。(连接模式、非连接模式、属性删减模式、编辑模式。)

连接模式:消费者规定了各种产品属性所应达到的最低标准,只有当所有属性都达到了最低标准,消费者才会选择。非连接模式:只在一个或少数属性上设定最低标准,消费者往往为重要属性规定最低标准。

属性删减模式:讲个产品属性按重要性排序,并为每一属性规定一个最低标准。从高到低不符的删除。

编辑模式:将产品属性按个属性重要程度排序,在最重要的属性上对各品牌进行比较,在该属性上得分最高的品牌将成为备选品牌。

(4)购买:

(5)购后行为:

第3章购后过程、购买态度和购买情景

购后过程: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发生后,对产品再评价,此过程称为购后过程。

认知失调:在购买之后,消费者有时对其已经做出的决策有着挥之不去的疑惑感,这种疑惑感主要来自其对购买决策是否正确的疑惑,称为认知失调。是实际情况与其惯常的见解不一致后产生的紧张感。(解决方式:购买时营销人员与消费者有效沟通,7天包换,1年质保,3年保修)

购后使用:三方面(产品的消费频次,产品的消费数量,产品的消费目的)

RFM法则:反映消费者对厂商的推广活动情况,依据最近一次购买时间recency,过去的购买频次frequency,过去所累积的购买金额money。

购后态度:对购买产品和享受服务的综合评价。分为: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

顾客满意:产品性能与服务水平与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之前所形成的期望的吻合程度。包括内部员工与消费者顾客让渡价值=顾客总价值—顾客总成本

顾客满意度=顾客总价值/顾客总成本

顾客总价值:产品价值

服务价值

员工价值

形象价值

顾客总成本:货币成本

时间成本

体力成本

精神成本

提高顾客满意度方式:增加顾客总价值;降低顾客购买成本。

顾客忠诚:只对产品或品牌感到十分满意而产生的情感上的认同,对该产品或品牌有一种强烈的偏爱。

顾客满意度只是顾客忠诚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衡量指标——重复购买率

顾客忠诚度三等级:忠诚者(高度忠诚者):重复购买率>50%

跳跃者(中度忠诚者):重复购买率10%~50%

价格驱动者(低度忠诚者):重复购买率<10%

第4章消费者的意识、感觉和知觉

意识:指人的神经系统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等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意识水平:无意识、前意识、潜意识、边意识、半意识。

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和个性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2)个性:之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三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感觉的生理机制:考察刺激的物理能量怎样转化为神经过程和心理过程。

感觉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外部或内部刺激的存在;二是分析器的正常活动。

感觉的分类:外部感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感觉阈限:之人感觉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发生变化所需的强度或感受强度变化所需的临界值。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和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第5章消费者的记忆、想象和思维

记忆:

记忆的三环节:识记、保持、再认(回忆)

记忆过程:外部产品——录入信息,放入记忆——存储信息报留在记忆里——检索取出存储的信息并使用

记忆的种类: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遗忘:暂时性遗忘、永久性遗忘

“舌尖现象”

赫尔曼·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1850年出生),遗忘规律:随时间的增加,遗忘的总量会增加,但是在单位时间内遗忘的数量会减少,最后几乎不再遗忘。

遗忘的原因:三大学说:记忆痕迹说、干扰抑制说(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动机性遗忘说。

表象:指事物不在眼前时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应。

随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想象。

随意想象的分类:再造想象:依据描述

创造想象:不依据描述

幻想:创造想象的一种,与主体的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三种形式:科学幻想、理想、空想)

不随意想象:由于丁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方向性,受主观意识的控制。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应,是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理性认知过程。

思维的分类:根据凭借物的不同: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根据探索目标的不同: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根据思维过程或方法的不同: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根据创新程度的不同: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第6章消费者的注意与理解

知觉过程:接触、注意、理解

提高消费者接触的方法:在展露水平高的地方宣传产品,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或在收视率高的电视台做广告,闹市、商场、车站、码头。发行量大的杂志报纸。

影响消费者注意的因素:刺激物因素(大小、强度、色彩、位置、运动、对比、信息量、新颖性)

个体因素(需要和动机、态度、适应性、知识和经验、个性)

情境因素(气温、在场人数、天气、匆忙、孤独)

影响消费者理解的因素:同上

第7章消费者的个性

个性: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决定人对现实的态度及对认识活动的趋向和选择。需要兴趣理想动机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人身上经常的稳定的表想出来的心理特点的组合。气质、性格、能力

个性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稳定性、可塑性、独特性、社会性、生物性

需要:个体对内在环境和外部条件较为稳定的要求。西方心理学家对需要的解释有两种:一是重视它的动力性意义,看做一种动力或紧张;二是看做在某方面的不足或缺失。

需要的分类:据起源: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

据对象: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需要的作用:(1)是个体一切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2)制约着个体的心理过程。(3)影响情绪和情感过程。(4)推动着意志过程。(5)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6)消费者一切消费行为的动力源泉。

动机:指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原因。

动机产生条件:内在条件:需要达到一定强度。

外部条件:诱因的存在。(正诱因:能够满足需要的刺激因素。负诱因:有害于满足需要,引起个体逃离躲避的刺激因素)

动机的分类:据起源:生理性动机、社会行动机

据性质和社会价值:高尚动机、低级动机

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生理安全层)求实动机、求安、求廉、(社会需要曾)求同、求新、求美、(尊重需要层)求

名。

动机理论:

1、精神分析论

2、驱力理论:认为消费者购买动机由驱力(原始驱力、学习驱力)、刺激物、诱因、反应和增强相互作用形成的。

3、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二战后,美国行为学家)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满足低层则经济实惠,满足高层则身份地位高档产品。

4、ERG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奥尔德佛)认为人同时存在三种需要:存在的需要、关系的需要、成长的需要。需要的变化不仅是“满足—前进”也有可能“受挫—后退”。

5、双因素理论:(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1959年创)“激励-保健理论”,激励需要使个体获得满足:成绩、承认、工作本身、更人发展和提升;保健需要包括与工作性质无关的的因素:工作条件、福利待遇、管理条例、经营政策,缺乏时导致不满足,符合缺不能产生满足。保健因素是消费者购买的必要条件,激励因素是魅力条件。一般质量、性能、价格属于保健因素,情感和设计属于激励因素。

6、动机冲突理论:意向购买决策涉及多项动机,从而出现动机冲突。冲突主要有双趋型(争取—争取型):目标多方案少;趋避型(争取—回避型):利与不利相同;双避型(回避—回避型):方案多,目标少。

7、动机受挫理论:由于种种因素的障碍消费者预期的购买计划未能实现,或实现的计划未能达到目标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三种原因:外界因素阻碍限制;判断偏差;自身心理缺陷。受挫后的发泄反应:攻击、退化(用未开化的行为发泄,如摔东西)、抑制(压抑情绪,排除焦虑)、替代(以其他成功活动来消除紧张感和不满感)。气质:

气质分类:胆汁质(兴奋型,即强而不平衡型)

多血质(活泼型,即强而平衡灵活型)

粘液质(安静型,即强而平衡不灵活型)

抑郁质(抑制型,即弱型)

第8章消费者的产品知识和参与

消费者的知识结构(知识类型):一般知识(关于环境和行为的知识)、程序知识(关于怎样做事的知识)

对产品的认知(三层次):属性、利益结果、价值满足。

方法——目的链:是说明消费者产品知识整合的理论,是消费者通过整合产品属性知识、利益知识、价值知识而形成的简单的联想网络。(属性——>结果利益——>价值)

内在自我相关:指消费者记忆中存储的方法目的链知识,通过对产品的使用经验或观察别人使用产品而获得的知识。环境自我相关:指导致某种产品或品牌与消费者的自我相关度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如营销因素、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和物理因素。

第9章消费者的学习

消费者的学习:有经验引起的相对比较长久的行为改变,是生活过程中经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信息处理而导致的。除了通过直接获取经验外,还可通过观察对别人产生影响的事件获得经验。消费者的学习是由已有的价值系统,过去一直的事情和本能的需求和欲望所决定的。

学习理论:

(1)行为理论:认为学习是由外部事件引起的反应,这一理论并不关注个体的内部思维过程,即把人脑看做“黑箱”。它强调可观察的行为,也就是个体接触到刺激后所发生的反应变化。分为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认知理论:将个体的学习看作是问题的解决,通过观察他人来学习抽象的规则和概念,强调学习所带来的心理状态的变化。

消费者购买行为参与水平的影响因素:个人因素、客体因素、情境因素。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指将一个能诱发某种反应的源刺激(第一刺激)与另一个原本不能单独诱发这种反应的刺激(第二刺激)相配对,对个体进行刺激,随时间推移,与第一刺激相关联原本不能诱发反应的第二刺激也能引起类

似的反应。代表人物:巴普洛夫(1849-1936,苏联)

无条件反射:遗传的、本能的、与生俱来的、无需学习的。三类:食物的、防御的、性的。

条件反射:后天学习而形成。

发生条件反射的三个基本条件:(1)无条件反射的发生

(2)强化,即无关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配对(最重要要求)

(3)重复,即无关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重复刺激

刺激泛化:至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往往也能引起类似的条件反射。

刺激辨别:只当受到一种类似于条件刺激的刺激时,非条件此的行为并不发生。通过强调产品或品牌特色,将自己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的营销应用:(1)条件与产品的联结,形成配对刺激。(2)重复的应用。(3)刺激泛化的应用,相似包装,品牌名声。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又称工具性条件发射,是指个体学会那些能产生积极结果,避免负面结果的行为。代表人物:B.F.斯金纳(1904-1990,美国)。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刺激—反应”关系,个体行为受之前发生的刺激的约束,反应简单而自然。操作性条件反射中的反应是为了获得某一目标(获得奖励、避免惩罚)而刻意发生的,比较复杂,必须先诱导个体做实验者所预期的反应,接着进行强化和塑造。

强化:(1)正强化:奖励。

(2)负强化:个体为了避免某种不愉快而不做某些事情或做某些事情。

(3)惩罚:不愉快事情已发生后的反应。

认知理论

三种学习形态:

(1)映像式机械学习:指在没有条件作用的情况下学习在两个或多个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其心理过程是联想。这种学习往往发生在个体对学习材料没有过多的参与的情况下,要求达到的效果必须是无数次的重复,效果往往是持久的。

(2)替代式学习:也叫观察学习,指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强化结果而习得某种新的反应,或矫正自己已具有的某种行为的反应特征。它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五方面:指导作用、抑制作用、促进作用、刺激增强作用、情感唤醒作用)

(3)推理:指个体对已有信息和新接受的信息重新构造和组合而形成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推理分为前提和结论两部分。

分类:演绎推理:简称演绎,推理所应用的方法称演绎法,是从前提必然的得出结论的推理,从一些假设命题出发,有一般原理推出特殊情况下的结论。

归纳推理:与演绎相反,是从各种特殊情况推出一般性的结论。

类比推理:

第10章消费者的态度

态度:是人对某因素(人事物)全面而稳定评价,是通过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而产生的评价。

态度的三种成分:认知成分(品牌信念)

情感成分(评估品牌)

行为成分(购买意向)

该变态度的策略:改变认知成分:改变信念:提供强有力的事实和描述。

改变属性的权数:着重强调本公司产品较强的属性,改变品牌认知,如耐用舒适。

增加新属性:使消费者原先没有注意到或没有重视的属性成为重要属性。

改变理想点:不改变属性条件的情况下改变消费者对属性理想标准的认识。

改变情感成分:经典性条件反射:使消费者喜爱的某种刺激与产品关联,增加正面情感。

激发对广告本身的情感:幽默广告、名人广告、情感性广告。

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接触:广告的反复播放

改变行为成分:优惠券、免费试用、购物现场展示、搭售及降价销售。

第11章影响消费者的社会环境因素

影响消费者的社会环境因素:参照群体、社会阶层、家庭、口传信息

参照群体:指个体确定自己社会地位时与之进行对比的群体,或与个人的评价、追求、和行为有重大相关性的真实或虚构的个人或群体。进行对比作为参照;希望从中获得承认并保持承认;希望观点能被接受。

参照群体对个人的影响或功能:规范功能:参照群体建立一个行为标准,并使个体遵循此标准。

比较功能:个体将参照群体作为评价自己或其他人事的标准。

参照群体分类:(1)成员型群体:个体已经身在其中,享受成员资格的群体。(品牌社区:基于共有的产品使用或产品兴趣而形成的一系列社会关系的消费群,他们可能并不生活在同一个地区,但会形成一个关于特定品牌的话题、组织临时的、短暂的聚会等)

(2)渴望型群体:个体渴望加入并在心理上认同的群体。(预期性的渴望群体、象征性的渴望群体)

(3)拒绝型群体:个体身处其中并经常接触,但对群体的价值观、态度、行为方式持负面态度,经常倾向于一些与群体不一致的规则。

(4)回避型群体:个体不愿与之发生关系并且不经常接触的群体。

参照群体影响成员行为的方式:信息性影响

规范性影响

价值表达性影响

社会阶层:只具有相同或类似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组织的相对持久的群体。

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行为:产品选择和使用上

休闲活动差异

信息接收和处理上的差异

购物方式的差异

家庭的生命周期:单身期、新婚期、满巢期、空巢期、解体期

家庭购买决策:成员角色:倡议者、影响者、决策者、购买者、使用者

购买决策类型:妻子主导型、丈夫主导型、自主型、民主型

第12章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文化与经济因素

文化:广义上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上指人类精神活动所创造的包括宗教、哲学、科学、道德在内的所有成果。

消费者行为学上指一个社会经过学习获得的,会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的信念、价值观、和习惯的总和。

价值观三种形式:他人导向的价值观

环境导向的价值观

自我导向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消费者的影响:传统思想的表现:中庸之道、伦理关系、面子、重利轻义、礼尚往来。

传统思想对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从众化、重积累和有计划的支出、人情消费、购买以家庭为主、品牌意识较强。

亚文化:指行为、信念均有着主流文化的烙印,在此基础上又共享着他们自己独特的文化要素的一群人组成的文化群。分群因素(指标):年龄、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性别、职业等。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经济因素:(用尽可能少的货币支出取得商品组合的最大效用)

宏观因素:(三种影响机制)

(1)宏观经济状况对经济资源产生的扩张性或紧缩性的影响会对消费者产生鼓励或抑制作用。

(2)宏观经济状况通过影响消费者的的情绪,鼓励或抑制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发生。

(3)宏观经济状况通过推动商业周期的发生对消费者的消费及储蓄行为产生影响。

微观因素:(经济状况、消费者的收入、储蓄)

消费需求弹性:消费需求与商品价格的变动相关性、敏感性。

消费者收入与消费支出结构:(恩格尔定律)一个家庭和国家越穷,其用于购买食品的费用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就越大,反之越小。食品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称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低,表示越富裕。

第13章产品策略与消费者行为

新产品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全新产品、换代产品、改进产品与消费行为

新产品设计与消费心理需求:便利化、美观化、情趣化、时尚化、个性化、非正规化、回归自然。

新产品推广:舆论领袖的倡导

口头传播

消费示范

产品命名心理功能:认知产品、诱发情感、启发联想、便于记忆。

命名心理策略:效用、成分、产地、人名、制作方法过程、寓意、外观、外来语。

商标心理功能:识别功能,促销功能,保护功能、质量稳定功能。

包装心理功能:识别、增值、便利、美化、联想。

心理策略:按消费习惯设计:惯用包装、分量包装、配套包装、系列包装。

按经济收入设计:等级包装、特殊包装、复用包装、礼品包装、简易包装。

按消费性别年龄设计

利用错觉现象设计

第14章价格策略与消费者行为

新产品定价策略:撇脂定价策略

渗透定价策略

满意定价策略

销售过程中的定价策略:(1)心理定价策略:尾数定价策略、习惯性定价策略、声望定价策略、招来定价策略(2)折扣定价策略:数量折扣策略、现金折扣策略、交易折扣策略、季节性折扣策略、推广让价策略

(3)差别定价策略:顾客差别、产品形式差别、销售时间差别

(4)分档定价策略

消费者行为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导论 1.消费者行为定义: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个体或群体为满足其需要而如何选择、获取、使用、 处置产品、服务、体验和想法以及由此对消费者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2.消费者行为学研究什么? ①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内在因素:知觉,学习与记忆,动机与价值观,态度,个性与自我观念。 ②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外在因素:文化,亚文化等 ③消费者的决策过程 ④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趋势和问题---如网络时代的消费心理学等,在介绍上述内容的同 时,注意讨论中国社会中消费者行为的主要特点结合一些具体实例,介绍消费者行为研究的 主要方法。 第二章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知与信息搜集 ①看p33的图2-2;②p34名义型决策分为:忠诚型购买决策和习惯型购买决策。 1.特定需要与购买行为-1(考大题) 成就的需要(自我为中心,整个大社会群体公认的) 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个体、高度重视个人成就,他们重视显示成功的产品和服务,因为这些消 费项目反映了他们的目标的实现。能够显示成功的产品在这些消费者中大有市场。。具有高 度成就动机的职业女性更可能选择他们觉得利落整洁的服装,而可能对强调女人味特质的服 饰不感兴趣。 2.★重点P148感官阈限 消费者行为学中实证主义与解释主义方法 假设证实主义解释主义现实的本质客观、实在、唯一社会构建的、复合的目标预测理解产生的知识不受时间限制,不依赖背景受时间限制,依赖背景 对因果关系的看法存在真实的因果复合的,同时发生的具有形成条件的事情研究关系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互相独立研究者是研究现象的一部分,与被研究者互动 ①绝对阈限:能被感觉通道识别的最低限度的刺激称为感觉通道的接收阈限。是指特定感觉 渠道所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吹狗哨的声音太高,人耳听不到;路边广告太小,乘车路 过者看不到) ②差别阈限:指感觉系统觉察两种刺激之间的差别或者变化的能力。能够觉察到的两种刺激 之间的最小差别称为最小可觉察差别 例如Example:包装更新的变迁必须微妙到让人看不出,以此留住现有客户 P206消费者态度对购买行为的影响:①对消费者判断和评价产品品牌的影响;②影响消费 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③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 P232--234态度的测量考小计算 P244个性与消费者行为(看书):①运用个性预测购买者行为(预测不到10%);②品牌 个性;③与采用创新产品相关的个性特征:④个性与决策。 P245笔记:网络技术对消费行为的影响:①在线自我对消费行为的影响;②虚拟身份与现 实自我的关系 P252--253笔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要掌握心理描述法用途):定义目标市场、创造市场 新视角、为产品定位、更好的传播产品特征、发展整体策略、推广社会或政治观点。 P255--258看V ALS生活方式分类系统 重点看P258的图10--4表10--12(8种类别)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题

一、网络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特征和营销策略 (一)网络消费者的行为特征 网络用户是网络营销的主要个体消费者,他们的购买行为决定了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要做好网络市场营销工作,就必须对网络消费者的群体特征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网络消费需求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特点: 1、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在近代,由于工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方式的发展,使消费者的个性被淹没于大量低成本、单一化的产品洪流之中。随着21世纪的到来,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计算机网络交织的世界,消费品市场变得越来越丰富,消费者进行产品选择的范围全球化、产品的设计多样化,消费者开始制定自己的消费准则,整个市场营销又回到了个性化的基础之上。没有一个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一样的,每一个消费者都是一个细小的消费市场,个性化消费成为消费的主流。2、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 不仅仅是消费者的个性消费使网络消费需求呈现出差异性;对于不同的网络消费者因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网络消费者,即便在同一需求层次上,他们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为网络消费者来自世界各地,有不同的国别、民族、信仰和生活习惯,因而会产生明显的需求差异性。所以,从事网络营销的厂商,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从产品的构思、设计、制造,到产品的包装、运输、销售,认真思考这些差异性,并针对不同消费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3、消费的主动性增强 在社会化分工日益细化和专业化的趋势下,消费者对消费的风险感随着选择的增多而上升。在许多大额或高档的消费中,消费者往往会主动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比较。或许这种分析、比较不是很充分和合理,但消费者能从中得到心理的平衡以减轻风险感或减少购买后产生的后悔感,增加对产品的信任程度和心理上的满足感。消费主动性的增强来源于现代社会不确定性的增加和人类需求心理稳定和平衡的欲望。 4、消费者与厂家、商家的互动意识增强 传统的商业流通渠道由生产者、商业机构和消费者组成,其中商业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生产者不能直接了解市场,消费者也不能直接向生产者表达自己的消费需求。而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能直接参与到生产和流通中来,与生产者直接进行沟通,减少了市场的不确定性。5、追求方便的消费过程 在网上购物,除了能够完成实际的购物需求以外,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同时,还能得到许多信息,并得到在各种传统商店没有的乐趣。今天,人们对现实消费过程出现了两种追求的趋势:一部分工作压力较大、紧张程度高的消费者以方便性购买为目标,他们追求的是时间和劳动成本的尽量节省;而另一部分消费者,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由支配时间增多,他们希望通过消费来寻找生活的乐趣。今后,这两种相反的消费心理将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并存。 6、消费者选择商品的理性化 网络营销系统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消费者挑选商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空间,消费者会利用在网上得到的信息对商品进行反复比较,以决定是否购买。对企事业单位的采购人员来说,可利用预先设计好的计算程序,迅速比较进货价格、运输费用、优惠、折扣、时间效率等综合指标,最终选择有利的进货渠道和途径。 7、价格仍是影响消费心理的重要因素 从消费的角度来说,价格不是决定消费者购买的惟一因素,但却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肯定要考虑的因素。网上购物之所以具有生命力,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网上销售的商品价格普遍

2020年消费者行为学心得体会.pdf

本学期在王老师的教导下我们深入学习了《》这门课程。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又是一门领域跨度大的学科,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文化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以及统计学等诸多学科。近年来,不仅成为我国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而且受到管理、传播、广告等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视和欢迎。 对于这门课的很多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例如说企业营销活动的目的就是刺激消费者,引起消费者的反应;联结企业营销刺激与消费者反应的就是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和购买决策过程,而心理活动过程和购买决策过程又受消费者所处的环境。根据这些框架所展开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和消费者环境。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包括动机过程、信息处理过程、记忆与知识、学习过程、情感过程、态度过程和消费者个人心理因素及其相关的价值和生活方式;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包括认识问题、搜寻问题、方案评价、购买行为和购买后行为;消费者环境包括文化、社会阶层、参照群体、家庭和信息流。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的。

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王老师带领我们研究了消费者个人或群体选择、购买、使用产品或服务、以及购买行为与购买后行为等等;讨论了影响消费者决策过程的效用性需要和快乐性需要;分析了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消费者 选择判断的过程、消费者态度的改变、忠诚度和满意度等等,全面了解到消费者行为学的相关原理。更加系统的理解那些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今后工作,乃至企业的决策过程中,帮助我们建立为消费者服务的市场营销新理念,提高营销活动的科学性、预见性。 学完这门课后,我们总是有意无意的想要将学过的消费者行为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当我们走在大街上,又或者走进一家餐厅吃饭,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打量着那些店面的选址、装修、格局、客流量、以及消费者进去消费时的感受等等。我们在作为消费者的同时,以专业的角度去研究消费者需要些什么,对于哪些产品和服务比较喜欢或者排斥,加深我们对于消费者行为学的认识,对于我们以后踏入社会有很大的帮助。只有我们自己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点是什么,才能进行有效的销售,也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每个人的想法和个性都不尽相同,因此产生的消费者行为也是千变万化。而我们要想完全去解读消费者的行为是很困难的,但是当我们认认真真地学习过消费者行为学这门课后,就能够真正的了解了消费者的行为,让消费者对你的产品产生了信任和购买欲望。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重点(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 1、扩展型决策: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的购买决策,它一般是在消费者介入度较高,品牌间差异程度比较大,而且消费者有较多时间进行斟酌的情况下所作的购买决策。 2、有限型决策:指消费者对某一产品领域或该领域的各种品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者对产品和产品品牌的选择建立起了一些基本的评价标准,但还没有形成对某些特定品牌的偏好,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搜集信息,以便在不同品牌之间做出较为满意的选择。 3、名义型决策:实际上就其本身而言并未涉及决策,消费者问题被意识到以后,经内部信息搜集,消费者脑海中马上浮现出某个偏爱的品牌或产品,该产品或品牌随之被选择和购买。 4、冲动性购买: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意图,而进入商店以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动。 5、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在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6、问题认知:消费者意识到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存在差距,从而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 7、消费者的需要:消费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匮乏状态,即感到缺少点什么,从而想获得它们的状态。 8、动机: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9、知觉: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应,它是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10、韦伯定律:个体可察觉到的刺激强度变化量△I 和原刺激强度I之比是一个常数K。 11、学习: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2、经典性条件反射:借助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已有的联系,经由练习可以建立起另一种中性刺激与同样反应之间的联系。 13、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一个操作或自发反应出现之后,有强化物或强化刺激尾随,则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加;经由条件作业强化了的反应,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物的尾随,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就会减弱。 14、刺激泛化:消费者对某特定刺激所作的反应会扩大到其他相似刺激的反应中。 15、刺激辨别:消费者将某一刺激与另一类似刺激相区分的学习过程。 16、认知学习:是学习者头脑内部认知结构的变化。个体的行为并不是有行为结果的奖赏或强化所决定,而是由个体丢目标的期待所引导的。 17、态度: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为上的倾向。 18、个性:指决定和折射个体如何对环境做出反应的内在心里特征。 19、品牌个性:是品牌形象的一部分,是指产品或品牌特性的传播以及在此基础上消费者对这些特性的感知。 20、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 21、文化:是某个特定社会的大多数成员所习得和共享、用以指导其消费行为的信念、价值观和习俗的总和。30、亚文化: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同拥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习惯。 二、简答题、 1、简述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具体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法、访问法、投射技术 决策导向研究法、体验导向研究法、行为影响研究法 2、消费者行为学在市场营销战略制定中的地位如何? 消费者行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 (1)市场机会分析:从营销角度看,市场机会就是未被满足的消费者需要。要了解消费者哪些需要没有满足或没有完全满足,通常涉及对市场条件和市场趋势的分析。 (2)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是制定大多数营销策略的基础,其实质是将整体市场分为若干子市场,每一子市场的消费者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需求或行为特点,不同子市场的消费者在需求和行为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3)选择目标市场:深入了解消费者有助于识别哪些个体更多地介入产品的获取、使用等决策。 (4)产品与店铺定位:营销人员只有了解产品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了解其品牌或商店是如何被消费者所认识的,才能发展有效的营销策略。 (5)市场营销组合:新产品开发、产品定价、分销渠道的选择、广告和促销策略的制定。 3、试述消费心理过程——问题认识、信息搜集、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行为

消费者行为学试题及答案49199.

《消费者行为学》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需求层次理论是1943年由美国心理学家(C )提出的。 A.波登B.赫杰特齐C.马斯洛D.温得尔?斯密 2、食品的营养与卫生标准是否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要求、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无法预料的影响,消费着的此类担心均属于( B )风险的范畴。 A 功能风险 B 物质风险 C 社会风险 D 心理风险 3、你在购买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需品时的购买决策主要依据已往的经验和习惯,较少受广告宣传和时尚的影响,在购买过程中也很少受周围气氛、他人意见的影响,你的购买类型属于( A ) A.习惯型B.冲动型C.疑虑型D.理智型 4、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要按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属于人类最高级需要的是( D ) A.自尊的需要B、他人实现的需要C、自我表达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5、在广告上运用的词语,如““塞外茅台,宁城老窖”,体现了消费者行为学中的哪个原理?(A ) A.刺激的泛化B.刺激的辨别 C.刺激的强化D.刺激的重复 6、消费者在购买某些高档商品是,可能会出现对所选的商品爱不释手,但另一方面又嫌商品的价格过高,这体现了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哪种冲突?( A )A.趋避冲突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D.单趋冲突 7、科尔曼地位指数法从哪四个方面综合测量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C )。A.职业、教育、居住的区域、个人收入 B.职业、道德、居住的区域、个人收入 C.职业、教育、居住的区域、家庭收入

D.职业、道德、居住的区域、家庭收入 8、人们的个性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商家的营销战略及决定,那么商家能从消费者的哪三个方面来决定正确营销战略?( B ) A.认知需要、承担风险、自我调节或者自我控制 B.认知需要、承担风险、自我掌控或者自我驾驭 C.认知需要、承受价格、自我调节或者自我驾驭 D.认知需要、承受价格、自我掌控或者自我驾驭 9、动机研究技术不包括以下哪一项?(B ) A.完形填空B.选词填空C.联想技术D.构造技术 10、度假、孩子上学、购买和装修住宅一般是由什么方式的家庭决策来作出决定的?(D )。 A.自主型B.丈夫主导型C.妻子主导型D.联合型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15分) 1、消费者行为具有(ACE )的特点 A 多样性B专业性C可引导性 D 引申性 E 复杂性 2、科尔曼地位指数法从(ABDE )方面综合测量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 A 职业 B 家庭收入C相关群体D居住区域E教育 3、现代动机理论包括(ACD ) A需要层次理论B驱力理论C双因素理论D显性需要理论E精神分析说 4、知觉风险类型包括(ABCDE ) A功能风险 B 物质风险C经济风险 D 社会风险E心理风险 5、态度的功能包括(ABCD ) A 功利功能 B 自我防御功能 C 知识(认知)功能 D 价值表现功能 E 识别功能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理论 1、影响因素论的架构:两因素论;三因素论;四因素论。 消费者行为的三大影响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消费者内在因素;市场营销因素。 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四个层面: 文化因素(文化,亚文化,社会阶层); 社会因素(参照群体,家庭角色与地位); 个人因素(个性和自我概念,年龄和生命周期阶段,职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 心理因素(激励,知觉,学习,信念和态度)。 影响因素的清单: 外部环境因素:1,文化和亚文化(价值观、传统、宗教、民族) 2,社会消费基础结构(政策、消费基础设施、技术) 3,家庭(结构、生命周期、决策模式) 4,参照群体(资格、接触类型和吸引力) 消费者内部因素:5:社会阶层(年龄、地位、收入、职业、教育) 6:知觉、情绪、动机、态度、学习 7:个性和自我概念 8:世代和生活形态 营销因素:9:营销传播(广告、促销、公关、消费者教育) 10:营销要素(品牌、品质、服务、情境) 2、消费者行为综合模型(CTM):霍金斯模型 3、消费者决策过程模型(CDP) 5阶段模型:认知问题,搜寻信息,评价备选方案,选择与决策,购后评价。 7阶段模型:确认需求,搜集资料,购买前评估,购买,使用,用后评估,处理。 第二章消费者需求、动机与价值理论 1、需要、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需要是个体由于缺乏某种东西而产生的生理或心理上的不平衡的状态。它是消费行为的基础,没有需要就不会产生相应的消费行为。当消费者希望满足的需要被激活时,动机就产生了。动机是行为的原因。 需要的种类:先天需要和习得需要。 动机:被视为是一种个人内在的驱力,这种驱力促使个人采取行动。驱力主要来自因需要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积极动机、消极动机;理性动机、情感动机。 学习 2、动机过程模型 未被满足的需要、紧张驱力行为目标实现或需要 要求和欲望得到满足 认知加工 紧张缓解 3、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怎样应用于购买动机研究?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每一个需求层次上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都不一样,即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求层次。不同的需求也即产生不同的营销手段。 根据五个需求层次,可以划分出五个消费者市场: (1)生理需求→满足最低需求层次的市场,消费者只要求产品具有一般功能即可;

消费者行为学A卷

管理科学系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09级本科《消费者行为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0题20分) 1、广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包括服务)的( ) A.个人或组织 B.组织 C.组织或居民户 D.个人或家庭 2、当你发现家里的“中华”牙膏快用完了,于是决定下次进商店时买一支,而根本没有考虑用别的牌子来代替它,你所用的购买决策类型是( ) A.扩展型决策 B.名义型决策 C.有限型决策 D.冲动型决策 3、根据麦克里兰的显示性需要理论,个体在社会情景中,希望自己能够实现一定的目标的内在需要,叫做________需要。( ) A.社会 B.成就 C.亲和 D.求美 4、喜欢喝“茅台”酒的人可能会对“茅台醇”也产生好感,这种现象称为( ) A.刺激的泛化 B.刺激展露 C.适应性水平 D.条件反射 5、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极态度转变为积极态度,属于态度的( ) A.目的性改变 B.功能性改变 C.方向性改变 D.发生度改变 6、下列不属于个性特点的是( )

A.稳定性 B.一致性 C.差异性 D.不可改变性 7、消费者对下列哪类群体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会持厌恶与否定态度?( ) A.避免和接触群体 B.背离和避免群体 C.接触和仰慕群体 D.背离和接触群体 8、由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和他们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以及只有一对夫妇的家庭,称为( ) A.独立家庭 B.联合家庭 C.主干家庭 D.核心家庭 9、下列不属于流行的特征是( ) A.反传统性 B.持续性 C.社会普遍性 D.自发性 10、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形成偏好,试图重复购买该品牌产品的趋向,称为( ) A.品牌倾向 B.购买倾向 C.品牌忠诚 D.重复购买 11、消费者在购买某些高档商品是,可能会出现对所选的商品爱不释手,但另一方面又嫌商品的价格过高,这体现了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哪种冲突?()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单趋冲突 12、科尔曼地位指数法从哪四个方面综合测量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 A.职业、教育、居住的区域、个人收入 B.职业、道德、居住的区域、个人收入C.职业、教育、居住的区域、家庭收入 D.职业、道德、居住的区域、家庭收入 13、人们的个性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商家的营销战略及决定,那么商家能从消费者的哪三个方面来决定正确营销战略?() A.认知需要、承担风险、自我调节或者自我控制 B.认知需要、承担风险、自我掌控或者自我驾驭 C.认知需要、承受价格、自我调节或者自我驾驭 D.认知需要、承受价格、自我掌控或者自我驾驭 14、不属于决策类型的是以下哪一项?() A.扩展型决策 B.冲动型决策 C.名义型决策 D.有限型决策 15、度假、孩子上学、购买和装修住宅一般是由什么方式的家庭决策来作出决定的?()。 A.自主型 B.丈夫主导型 C.妻子主导型 D.联合型 2

(完整版)消费者行为学心得体会

本学期在王老师的教导下我们深入学习了《消费者行为学》这门课程。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又是一门领域跨度大的学科,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文化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以及统计学等诸多学科。近年来,消费者行为学不仅成为我国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而且受到管理、传播、广告等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视和欢迎。 对于这门课的很多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例如说企业营销活动的目的就是刺激消费者,引起消费者的反应;联结企业营销刺激与消费者反应的就是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和购买决策过程,而心理活动过程和购买决策过程又受消费者所处的环境。根据这些框架所展开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和消费者环境。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包括动机过程、信息处理过程、记忆与知识、学习过程、情感过程、态度过程和消费者个人心理因素及其相关的价值和生活方式;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包括认识问题、搜寻问题、方案评价、购买行为和购买后行为;消费者环境包括

文化、社会阶层、参照群体、家庭和信息流。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的。 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王老师带领我们研究了消费者个人或群体选择、购买、使用产品或服务、以及购买行为与购买后行为等等;讨论了影响消费者决策过程的效用性需要和快乐性需要;分析了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消费者 选择判断的过程、消费者态度的改变、忠诚度和满意度等等,全面了解到消费者行为学的相关原理。更加系统的理解那些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今后工作,乃至企业的决策过程中,帮助我们建立为消费者服务的市场营销新理念,提高营销活动的科学性、预见性。 学完这门课后,我们总是有意无意的想要将学过的消费者行为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当我们走在大街上,又或者走进一家餐厅吃饭,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打量着那些店面的选址、装修、格局、客流量、以及消费者进去消费时的感受等等。我们在作为消费者的同时,以专业的角度去研究消费者需要些什么,对于哪些产品和服务比较喜欢或者排斥,加深我们对于消费者行为学的认识,对于我们以后踏入社会有很大的帮助。只有我们自己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点是什么,才能进行有效的销售,也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每个人的想法和个性都不尽相同,因此产生的消费者行为也是千变万化。而我们要想完全去解读消费者的行为是很困难的,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结课作业)

201709考试批次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结课作业

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期末试卷 注意: 本学期所布置的结课作业,请同学一律按照以下要求执行: 1) 结课作业提交起止时间:2017年8月2日--9月11日。(届时平台自动关闭,逾期不予接收。) 2) 结课作业课程均需通过“离线作业”栏目提交电子版,学院不收取纸介的结课作业,以纸介 回寄的作业一律视为无效; 3)截止日期前可多次提交,平台只保留最后一次提交的文档,阅卷时以最后一次提交的结课作 业为准,截止日期过后将关闭平台,逾期不交或科目提交错误者,按0分处理; 4) 提交文档要求:提交的文档格式为doc、rar,大小10M以; 5) 必须严格按照每门课程的答题要求完成作业,没有按照学院要求来做的结课作业,将酌情扣分。 小论文写作(请从论文选题围,任选一个题目进行写作,具体要求如下。总分100分) 一、论文题目 1、由消费心理学看假冒名牌商品泛滥现象。 2、我国健身行业顾客群体消费特征和消费心理的研究。 3、“黄金周”假日旅游消费心理研究。 4、大学毕业生择业消费心理及行为特征探析。 5、B2C电子商务中的消费心理研究。 二、论文写作要求 (1)字数要求至少2000字。容要求语言精练、通顺;文章切题、新颖;层次清楚,结构 完整。 (2)禁止下列抄袭现象:整段抄、整篇抄;移花接木;冒名顶替;直接从网上下载;雷同 现象。 (3)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标题(统一使用小二号黑体,加粗) 摘要(暂只要求中文部分)不超过200字 摘要标题使用小四号楷体,加粗 摘要容使用五号黑体,出现在首页标题下面。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重点-10页word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扩展型决策: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的购买决策,它一般是在消费者介入度较高,品牌间差异程度比较大,而且消费者有较多时间进行斟酌的情况下所作的购买决策。P32 2.有限型决策:指消费者对某一产品领域或该领域的各种品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者对产品和产品品牌的选择建立起了一些基本的评价标准,但还没有形成对某些特定品牌的偏好,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搜集信息,以便在不同品牌之间做出较为满意的选择。P33 3.名义型决策:实际上就其本身而言并未涉及决策,消费者问题被意识到以后,经内部信息搜集,消费者脑海中马上浮现出某个偏爱的品牌或产品,该产品或品牌随之被选择和购买。P34 4.冲动性购买: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意图,而进入商店以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动。P65 5.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在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P4 6.问题认知:消费者意识到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存在差距,从而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P37 7.评价标准:消费者在选择备选品时所考虑的产品属性或特征。这些属性或特征与消费者在购买中所追求的利益、所付出的代价直接相关。P56 8.联合分析法:消费者对具有相同属性但不同水平的一系列产品做出整体偏好评价,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各种属性及各种水平的相对重要性。P59 9.编纂式规则:消费者先将产品的各种属性按重要程度排序,然后在最重要的属性上对各品牌进行比较,在该属性上得分最高的品牌成为备选品牌。P63 10.消费者的需要:消费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匮乏状态,即感到缺少点什么,从而想获得它们的状态。P125 11.动机: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P127 12.形底原则:人在对刺激物进行组织的过程中,倾向于把刺激物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形或图,即在知觉范围内最受关注的那些因素;另一部分是刺激物中其余部分或对特定个体来说具有较小意义的那些因素,构成了知觉背景或底色。P155 13.完形原则:在要素不完全的情况下,消费者也将刺激物发展成一幅完全画面或图景的趋势。P156 14.知觉: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应,它是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P148 15.韦伯定律:个体可察觉到的刺激强度变化量△I 和原刺激强度I之比是一个常数K。P149 16.学习: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P170 17.经典性条件反射:借助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已有的联系,经由练习可以建立起另一种中性刺激与同样反应之间的联系。P172 18.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一个操作或自发反应出现之后,有强化物或强化刺激尾随,则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加;经由条件作业强化了的反应,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物的尾随,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就会减弱。P175 19.刺激泛化:消费者对某特定刺激所作的反应会扩大到其他相似刺激的反应中。P186 20.刺激辨别:消费者将某一刺激与另一类似刺激相区分的学习过程。P186 21.认知学习:是学习者头脑内部认知结构的变化。个体的行为并不是有行为结果的奖赏或强化所决定,而是由个体丢目标的期待所引导的。P179 22.推理/类推: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导出一个未知的结论的思维过程。 23.态度: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 复习题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现实消费者:指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有现实需要,并实际从事商品购买或使用活动的消费者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以货币、信用或其他方式的支出而获得所需商品和劳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反应与活动 潜在消费者:指当前尚未购买、使用或需要某种商品,但在未来可能对其产生需求并付诸购买及使用的消费者 消费者心理过程:是消费者为满足自身需要,围绕购买和消费行为所发生的心理活动发展、运动的全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阶段 消费者知觉:指消费者在对事物各种属性的个别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需要、经验、知识等主观因素得到的完整的、有意义的、连贯的整体认识 意志:指个体自觉的确定目的、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绝对阈限:指能被感觉器官觉察的最小和最大刺激量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经过意志努力而产生的注意 差别阈限: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的最小强度差,又称为最小可觉察再识:当过去经历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加以识别和辨认 回忆:指对不在眼前的、过去经历过的事物表象在头脑中重新加以显现的过程 识记:一种通过有意识的反复感知,使客观事物的印记在头脑中保留下来并成为影像的心理过程 学习:是某种体验所产生的一种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是通过神经系统不断接受环境变化的信息,获得新的行为模式的过程

联想: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活动过程 气质:指个体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消费者气质:指消费者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以及指向性上 个性:指个体带有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能力:指人能够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兴趣:指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 自我概念:指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的感知、态度和自我评价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消费者动机:是引起消费者消费活动,维持并促使消费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因素 消费者需要:映了消费者某种生理或心理体验的缺乏状态,直接表现为消费者对获取以商品或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对象的需求和欲望 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行动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力 动机冲突:指消费者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诱发力大致相等但方向相反的购买动机时产生的左右为难的心理 需要:有机体由于缺乏某些生理或心理因素而产生的与周围环境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消费者态度: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对商品和服务等表现出来的心理反应倾向 态度: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观念等社会现象所持有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

一、绪论 1、消费者行为定义 是作为决策单位的消费者通过交换,为实现其一定目的而购买、使用、处置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行为。 2、消费者行为的特点 ● 满足需要的手段 ● 心理过程的产物 ● 是一个过程 (交换 购买前、中、后 ) ● 需求通过交换过程而实现 ● 包括许多不同的参与者 —— ● 个人消费者/组织消费者 3、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 ● 市场细分 (手表 、移动通讯) ● 产品定位 (直排溜冰鞋 、星巴克) ● 营销组合策略 ( 产品定价、一次性尿布、分销渠道、促销策略、新产品开发) ● 有助于消费者自身作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 ● 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4、消费者行为研究范式 ● 信息处理研究范式 消费者是合理的购买决策者 ● 经验主义研究范式 消费者为了获得情绪、情感上的快乐进行购买 ● 行为主义研究范式 消费者可能在外界环境的强烈影响下进行购买 5、消费者行为学的产生 ● 50年代,导入市场营销观念 ● 1968年恩格尔、科拉特和布莱克维尔出版《消费者行为学》(consumer behavior ) ● 1970年学术研究团体——消费者研究学会 ● 1974年专业研究杂志——消费者研究杂志 6、消费者行为学的发展 第一阶段 微观经济学 效用理论 凡勃伦《有闲阶级论》 炫耀性消费 倡议者 影响者 决策者 购买者 使用者

第二阶段 经济大危机、二战时勒温的研究、动机研究 第三阶段 1960年消费者心理学分会、购买风险、参照群体 第四阶段 消费者信息处理过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情感过程7、消费者行为学科学基础 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 8、消费者行为的概念体系 二、消费者动机和卷入度 1、动机的概述 伍德沃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需要(need)消费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匮乏状态 需要——动机——行为 2、动机的类型 生物起源性的一次动机:饥饿、性、渴(生存) 心理起源性的二次动机:成就、归属、地位(社会) 有意动机营销中重视产品的实用性 无意动机营销中重视产品的象征性

(完整版)消费者行为学试题及答案范文

第一章 单项选择 1、下列有关消费者行为研究的行为主义范式的说法,正确的有(C) A、强调消费行为的主观性和象征性 B、强调消费者行为的理性 C、其价值在于可以改变或维持消费者行为 D、其价值在于可以洞察、理解消费者行为 2、你在购买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需品时的购买决策主要依据已往的经验和习惯,较少受广告宣传和时尚的影响,在购买过程中也很少受周围气氛、他人意见的影响,你的购买类型属于( A ) A.习惯型B.冲动型C.疑虑型D.理智型 3、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要按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属于人类最高级需要的是(D ) A.自尊的需要B、他人实现的需要C、自我表达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4、在广告上运用的词语,如““塞外茅台,宁城老窖”,体现了消费者行为学中的哪个原理?(A ) A.刺激的泛化B.刺激的辨别 C.刺激的强化D.刺激的重复 判断 1、消费者行为学以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 学学科为基础。(错) 2、消费生活是人们获取和使用消费物品或服务的行为来构成的。 (错) 多项选择

1、消费者行为具有(ACE )的特点 A 多样性B专业性C可引导性 D 引申性 E 复杂性 2、从消费过程来看,可以把消费者划分为()。 A、需求者 B、现实消费者 C、购买者 D、未来消费者 E、使用者 第二章 单选题 1.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不包括(D ) A生理需求B爱与归属需求C自尊需求D自我防御需求 2卷入度不包括(C) A情境性卷入度B持续性卷入度 C认识性卷入度D反应性卷入度 3弗洛伊德理论认为人的精神构成不包括(B ) A意识B下意识C潜意识D前意识 4潜在动机的测定方法不包括( D ) A观察法B问询法C投射法D问卷法 多选题 1 动机的作用有哪些(ABD ) A激励作用B决定行为的方向C决定购买行为D维持与强化作用 2 动机的特征有哪些(ABCD ) A动机的原发性B动机的复杂性C动机的不可观察性D动机的可导性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介绍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介绍 撰写人唐贇 课程背景 《消费者行为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研究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应用性学科,它是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商品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尖锐,企业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是市场营销学和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西方国家的市场营销学和心理学家在教科书中都涉及了消费者的购买对象、购买组织、购买目的、购买过程以及影响要素,这部分的内容逐步扩大充实,得以从市场营销学和心理学中独立出来,形成了一门新的综合性学科——消费者行为学。20世纪30年代以后,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得以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营销实践中,尤其是1929—1933年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以后,企业的经营理念从生产向销售观念的转变,这也使心理学家开始重视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期间研究成果累累,大大丰富了消费者行为学的内容,才得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65年OHIO州立大学正式提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消费者行为学》的教学大纲。1968年,由恩格尔、布莱克韦尔、科拉特等人合著的第一部《消费者行为学》(Consumer Behavior)正式出版。到了1970年以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进入变革和大发展时期,它综合运用了其他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其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化。总之,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我国开始重视和研究消费者行为是在20世纪20年代,国内学者开始翻译并撰写相关的论文、论著,此时的代表人物有吴英国、潘菽、孙科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完善,随着商品的极大丰富,消费者的需要日益提高。研究消费者行为,对进一步把握消费者的心理规律、心理需要、购买动机,营建良好的消费环境,打造良好的消费文化,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营销效果,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它的作用日益凸显。研究消费者行为,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引导消费需求,有利于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促进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消费者一般心理活动规律和个性心理特征,把握消费者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学习分析影响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社会环境、文化因素、产品要素及其他相关因素。通过结合实际案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领会,学会把握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发展变化的规律,加强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预测与引导,制定合理科学的营销策略与战略,提高自身营销能力与水平,以取得较好的营销效果。 教学内容 本课程将为学生介绍消费行为学的发展沿革、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重点介绍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个性心理特征等基本理论,分析消费者的学习、态度及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决策模式,重点介绍影响消费者心理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以及商品的基本要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此外,还为学生介绍广告、广告理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以及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最后分析营销服务心理及营销人员基本素质。 教学梯队 计划学时 48学时 六、教学手段 本课程对消费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课堂讲授占总学时的80%左右。通过教师对理论和方法的阐释以及案例分析,使学生对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把握。此外,用20%的学时将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堂讨论、市场调研活动、观看教学片等教学内容,结合案例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在营销实践中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与领会。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管理学基础》和《市场营销学》。 考试方式 市场调研论文占30分,闭卷考试,成绩占70分。 教材选用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 1消费者就是购买与使用各种产品或服务的人。具体地说,消费者是各种消费品的需求者、购买者和使用者。 2所谓消费者行为,就是指人们为满足需要和欲望而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价以及处置产品和服务时介入的活动和过程。 消费者行为的特点:①消费者行为是受动机驱使的。②消费者行为包含许多不同的角色。 ③不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同。④消费者行为是可以诱导的。⑤消费者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营销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消费者的心理过程、学习、价值观与态度及个性等消费者的心理因素,还包括消费者的产品知识、职业与性别、经济状况、自我意识与生活方式。 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和其他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文化因素、参照群体、社会阶层、家庭以及社会流行等。其他环境因素包括购物环境因素、情境因素等。 营销因素包括与产品有关的因素及与产品营销组合有关的因素。与产品有关的因素包括产品定位、商标、商品命名、包装装潢等,与产品营销组合有关的因素包括促销、广告、定价、企业公共关系等。 4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投射法。 投射法是用来测量消费者在一般情况下不愿或者不能披露的情感、动机或者态度,是“根据无意识的动机作用来探询人的个性深蕴的方法”。常用的投射法测试有很多,例如主题统觉测验、造句测验、角色扮演法等。例如,在角色扮演法中,实验者向被试描述某种情景,然后让被试充当情景中的某一角色,观察被试在该情景中的反应,然后取得实验效果。这是一种简介调查的方法,让被试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真实动机和态度。 5购买目的的确立、手段的选择和动机的取舍的过程,就是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6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需要确认、信息搜寻、方案评价、购买决策、购买后的行为。 这五个步骤代表了消费者从认识到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到评估一项购买的总体过程。此过程是研究如何做决策的指导原则。特别指出的是,此指导原则并不是说消费者的决策会按次序经历这个过程的所有步骤。在有些情况下,消费者可能会跳过或颠倒某些阶段,特别是参与程度较低的购买。 7消费者外部信息来源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个人来源:家庭、朋友、同事、熟人。 商业来源:广告、推销员、经销商、包装、展览。公共来源:大众媒体、消费者评比机构。经验来源:产品的操作、检查与使用。 属于消费者信息搜寻非商业来源:个人来源、公共来源、经验来源。 8购买意向包括他人的态度、意外的情况和可认知的风险。→购买决策。 可认知的风险包括5种,分别是功能风险、资金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和安全风险。购买意向:它是购买某一品牌的意愿和打算。购买意向﹟购买决策,期间可能有3种因素会影响消费者最终购买决策的制定。以上就是影响因素。 9消费者卷入,也称消费者介入或消费者参与,是指消费者为满足某种特定需要而产生的对决策过程关心或者感兴趣的程度。 10消费者处理不满意的方式: 出现不满意→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采取行动分为公开行动和私下行动。 公开行动有直接向厂商寻求赔偿、采取法律行动寻求赔偿、向厂商、私人或政府机关投诉。私下行动有停止购买或抵制卖方、提醒朋友该产品或卖主的情况。 11感觉的适应性。刺激物对感觉器官持续作用,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的适应。视觉适应的两种情况:明适应和暗适应。从暗处来到明亮的地方叫做明适应。

消费者行为学试题

试卷代号: 132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1—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 科”期末考试 消费者行为学试题 2012 年 7 月 注意事 项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 (工作站 )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结束后。 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 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监考人收完考卷和答题纸后才 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 无效。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 (含签字笔 )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 效。 一、单项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 1.在生活中无论个人自愿与否, 都会被他人使用、 利用或剥削, 用以在市场中获取商业利益的人, 属于 ( )。 A .消费者 B .被消费 者 C .个人消费者 D .集团消 费者 2.个体在内外条件刺激下,对某些事物希望得到满足时的一种心 理紧张状态被称为 ( )。 A .需求 B .动机 C .需要 D .驱力 3.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具有典型的、稳定动力特征 的心理活动被称为 ( )。 A .气质 B .性格 C .能力 D .兴趣 4.个人对于特定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 反应倾向被称为 ()。 A .动机 B .兴趣 C 。情绪 D .态度 5.人的感官察觉微弱刺激 的能力称为 ()。 A .绝对感觉 阈限 B .绝对感受性 C .差别感受性 D .差别阈 限 6.下列表述正 确的是 ( )。 A .实际的质量上升,消费者感知不变,购买重复性下降 D .实际的质量下降,消费者感知下降,消费者反应一般,不会选择此品牌 7·由面对面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人际关系和浓厚感情色彩的社会群体被称为 A .初级群体 B .次级群体 C .正式群体 D .非正式群体 ( )。 8·网络营销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可促进消费者的主动性沟通,真正实现了企业与消费者的 A .一对多营销 B .一对一营销 C .关系营销 D .整合营销 ( )。 9.在影响人们绿色消费的诸自身因素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