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知识点归纳

卖油翁知识点归纳
卖油翁知识点归纳

卖油翁阅读训练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释担而立(放下)

B、但微颔之(点头)

C、康肃忿然曰(然后)

D、笑而遣之(打发)

2.下面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是()(2分)

A、尔安敢轻吾射

B、但微颔之

C、非学无以广才

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或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公亦以此自矜以钱覆其口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而钱不湿

C、尔安敢轻吾射无他,但手熟尔

D、尝射于家圃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卖油翁》的作者是欧阳修,他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唐宋八大家之一。

B、文章人物形象鲜明,陈尧咨自矜骄横,卖油翁谦虚沉着。

C、《卖油翁》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陈尧咨善射,是扬;后通过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轻蔑并用倒油的事实,让陈尧咨恍然大悟,心悦诚服,是抑。

D、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详写陈尧咨的射技,略写卖油翁酌油的过程,剪裁精当,主题鲜明。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②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6.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懂得了什么道理?(2分)

答案:

1.C

2.D

3.D

4.D

5.(1)卖油老头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2)我也没有别的,只是手法熟练罢了。

6.熟能生巧,精益求精。(戒骄傲,勿卖弄;智者超然物外;艺无止境,学无止境;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等)

文学常识: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曾巩、苏轼、苏洵、苏辙课文理解:

1、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变化过程:

反感——恼怒——佩服——认输(笑)

变化的原因是:卖油翁技术纯熟但并不自夸、自傲,没有“以此自矜”2、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成语)的道理。熟能生巧

3.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4分)

示例: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取长补短,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4揣摩下列句中的加粗词语对刻划人物性格的作用。

(1).公亦以此自矜。矜:自夸。表现他的骄傲自大,不可一世。(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睨:斜着眼睛看。表现卖油翁不是很在意和他的自信。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微颔:微微点头称赞。表现卖油翁不是很在意,表但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称许,有肯定的意味。(4).康肃笑而遣之。

笑:既表现他对卖油翁酌油技术的赞许,又显示他的尴尬。

5、文中的两个人各有些怎样的个性特征?

陈尧咨:善射,骄傲自满;为人傲慢无礼。

卖油翁:虽技高一筹却并不骄傲,表现出超然物外的智者态度。

6.“公亦以此自矜”的“此”指什么?用原文中的两个字回答。善射7.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为什么久而不去?对其箭术持何态度?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只微颔之,只觉此技无他,但手熟耳。

8、在文中找出表现陈尧咨傲慢无礼的语句。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9、康肃由“忿然”到“笑而遗之”说明了什么?

通过卖油翁的表演,使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技术是无止境的。

10、卖油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11.哪句话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尔安敢轻吾射”;

12.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手熟”

13.哪句话表现了卖油翁从容自若的态度?“以我酌油知之”

14.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

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详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对陈尧咨恃技骄横则无较详细的描写。突出了各自的性格,文章中心也十分突出。

15、文中说陈尧咨善射,试举两点说明他善射的情形。

(1)当世无双(2)十中八九

16、课文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4分)

卖油翁。因为故事的目的是通过卖油翁对酌油的技巧的解释来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

17、卖油翁对陈尧咨善射的本领是怎么评价的?凭什么作出这样的评价?评价是:“无他,但手熟尔”是凭他倒油的经验作出这样的评价的(以我酌油知之)。

18、卖油翁“取一葫芦置于地……酌油沥之”的目的是什么?

用自己的实力来说明问题。

19、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受到哪些启发呢?

(1)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苦练从而手熟最后达到技高。

(2)一个人即使有了高超的本领也不能骄傲自满,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应谦虚谨慎。

《卖油翁》重要知识点讲解

《卖油翁》重要知识点讲解 【疏通课文】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与之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曾经(有一次),(陈尧咨)在自家园子射箭,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着, 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斜着眼睛看着他射箭,很久不离开。老翁见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了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然后)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可是铜钱没有被沾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于是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重点词语解释】 陈康肃①公②善③射,当世无双,公④亦⑤以此⑥自矜(jīn)。 ①公:对男子的尊称。②善:擅长。③射:射箭。④亦:也。⑤以:凭借。⑥自矜:自夸。 ①尝射②于家③圃(pǔ),有卖油翁④释担(dàn)⑤而立,⑥睨(nì)⑦之久而不⑧去。见其发⑨矢(shǐ)十中八九, ①尝:曾经。②于:在。③圃:园子。④释:放下。⑤而:连词,表示承接,可以不翻译。 ⑥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⑦之:指代陈尧咨射箭。⑧去:离开。⑨矢:箭,“发矢”就是射箭。 ①但微②颔(hàn)③之。 ①但:只。②颔:点头。③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康肃问曰:“①汝(rǔ)亦知射乎?②吾射不亦精乎?”翁曰:“③无他,④但手⑤熟(shú)⑥尔。” ①汝:你。②吾:我。③无他:没有别的(奥妙)。④但:只是,与前一个“但”意思相同。⑤熟:熟练。⑥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康肃①忿(fèn)然曰:“②尔③安敢④轻吾射!”翁曰:“⑤以我⑥酌(zhuó)油知⑦之。” ①忿然:气愤的样子。然,表示“……的样子”。②尔:你。注意称呼的变化,前面“汝”,这里“尔”,翻译虽相同,但语气实则大不同。③安:怎么。④轻:作动词用,轻视。⑤以:凭,靠。⑥酌:舀取,这里指倒入。⑦之: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解方程知识点归纳总结(1).docx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知识点归纳总结 1 、小数乘整数的意——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便运算。 如: 3 χ表示χ的 3 倍是多少或 3 个χ的和的便运算。 如:χ表示χ的倍是多少或个χ的和的便运算。 2、 ?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大几倍,另一个因数小相同的倍数,不。(叫做不性) 3、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大(或小)相同的倍数,商的大小不。(叫做商不性) 4.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b± a× c 5 、( 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的乘号可以“·”,也可以省略不写。(注意: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的乘号不能省略。字母与数字相乘写,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6 、( P46 ) a ×a可以写作 a ·a 或 a2,a2作a的平方或 a 的二次方。 ??2a表示a+a 7 、( P54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方程。(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 使方程左右两相等的未知数的,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程叫做解方程。 (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算程。) 8 、( P55 、 56 )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同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 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9、加、减、乘、除运算数量关系式: 加法:和 =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 = 和 - 两一个加数 减法:差 = 被减数 - 减数 ??被减数 = 差+ 减数 ??减数 = 被减数 -差 乘法: = 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 = ÷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 =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 = 商×除数 ?除数 = 被除数÷商 10、解方程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天平平衡原理(即等式的性)解方程; 方法二:利用加、减、乘、除运算数量关系解方程。 11、常用数量关系式: 路程= ( 速度 ) ×( )? ?速度= ( 路程 ) ÷( )= ( 路程 ) ÷(速度 ) 价= ( 价 ) ×(数量 )??价= ( 价 ) ÷(数量 )?数量= ( 价 ) ÷( 价 ) 量= ( 量 ) ×(数量 )量= ( 量 ) ÷(数量 )数量= ( 量 ) ÷( 价 ) 大数-小数 =相差数大数-相差数 =小数小数+相差数 =大数 一倍量× 倍数=几倍量几倍量÷倍数=一倍量 ?几倍量÷ 一倍量=倍数 工作量= ( 工作效率 ) ×(工作 )工作效率= ( 工作量 ) ÷(工作 ) 工作= ( 工作量 ) ÷(工作效率 ) 12、列方程解用的一般步:1、弄清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 表示。 2、找出用中数量之 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写出答案。 13、方程的程:方程左=?? =方程右 ???所以, X=?是方程的解。

七年级下册语文《卖油翁》知识梳理

《卖油翁》内容梳理 一、课文字词详解 陈康肃公①善②射,当世无双,公③亦④以此⑤自矜(jīn)。⑥尝射⑦于 ①善:擅长。②射:射箭。③亦:也。④以:凭借。⑤自矜:自夸。⑥尝:曾经。 ⑦于:在。 家①圃(pǔ),有卖油翁②释担(dàn)③而立,④睨(nì)⑤之久而不⑥去。见其发⑦矢(shǐ)十 ①圃:园子。②释:放下。③而:连词,表示承接,可以不翻译。④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⑤之:指代陈尧咨射箭。⑥去:离开。⑦矢:箭,“发矢”就是射箭。 中八九,①但微②颔(hàn)③之。 ①但:只。②颔:点头。③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康肃问曰:“①汝(rǔ)亦知射乎?②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③但手熟(shú)④尔。” ①汝:你。②吾:我。③但:只,与前一个“但”意思相同。④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康肃①忿(fèn)然曰:“②尔③安敢④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⑤之。”⑥乃取一葫芦 ①忿然:气愤的样子。然,表示“……的样子”。在翻译句子时“忿然曰”可以翻译为“生气地说”。②尔:你。注意称呼的变化,前面“汝”,这里“尔”,翻译虽相同,但语气实则大不同。③安:怎么。④轻:作动词用,轻视。⑤之: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⑥乃:于是。 ①置②于地,③以钱覆④其口,⑤徐以杓(sháo)酌油沥(lì)⑥之,⑦自钱孔入,⑧而钱不湿。 ①置:放置。②于:在。③以:用。④其:代词,指代葫芦。⑤徐:慢慢地。⑥之:指油。⑦自:从。⑧而:连词,表示转折,翻译为“但是”。 ①因曰:“我亦无他,②惟手熟(shú)尔。”康肃笑③而遣(qiǎn)④之。 ①因:于是。②惟:只是。③而:连词,表示修饰,相当于“着”。④之:代词,指卖油翁。 二、重点句子翻译

《卖油翁》考点

人教版七下《卖油翁》知识点整理(新) 一、文学常识: 《卖油翁》一文选自《归田录》卷一。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重点字词解释: 1.善.射善:擅长。 2.自矜:自夸。矜:夸耀。 3.尝.射于家圃.尝:曾经。圃:园子。 4.释.担而立释:放下。 5.睨.之久而不去.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去:离开。 6.但.微颔.之但:只;颔:点头。 7.知.射知:懂得。 8.但手熟.尔熟:熟练。 9.忿然:气愤的样子。然:……的样子。 10.尔安.敢轻.吾射安:怎么。轻:轻视。 11.以我酌.油知之酌:舀取,这里指倒入。 12.以钱覆.其口覆:盖。 13.徐.以杓酌油沥之徐:慢慢地。 14.惟.手熟尔惟:只。 15.笑而遣.之遣:打发。 三、字词分类归纳: (一)通假字。 1.徐以杓.酌油沥之(“杓”同“勺”) 2.惟手熟尔.(“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二)古今异义。 1.但.手熟尔(古义:只;今义:但是) 2.尔安.敢轻吾射(古义:怎么;今义:平安,安全) (三)一词多义。 1.射 (1)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

(2)尔安敢轻吾射.(名词,射箭的本领) 2.尔 (1)但手熟尔.(“尔”同“耳”,相当于“罢了”)(2)尔.安敢轻吾射(你) (四)词类活用。 1.吾射.不亦精乎(动词活用作名词,射箭的本领) 2.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轻视) (五)重要虚词。 1.之 (1)睨之.久而不去(代词,指陈尧咨射箭) (2)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3)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4)康肃笑而遣之.(代词,代指卖油翁) 2.其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代词,指陈尧咨) (2)以钱覆其.口(代词,指葫芦的) 3.以 (1)公亦以.此自矜(介词,凭借) (2)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靠) (3)以.钱覆其口(介词,用) (4)徐以.杓酌油沥之(介词,用) 4.而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连词,表承接) (2)而.钱不湿(连词,表示转折,但) (3)康肃笑而.遣之(连词,表示修饰) 四、朗读节奏划分:(每句停一处)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2.尔/安敢轻吾射。 3.吾射/不亦精乎? 4.以我酌油/知之。

卖油翁知识点梳理

卖油翁知识点梳理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卖油翁》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 二、主旨把握本文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时也告诉人们要谦虚,不要骄傲。 三、关键词句理解。 1.关键词解释。 (1)善射:擅长射箭。 (2)自矜:自夸。矜,夸耀。 (3)尝:曾经。 (4)家圃:这里指家里射箭的场地。圃,园子。 (5)释:放。 (6)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7)但微颔之:但,只;颔,点头。 (8)忿然:气愤的样子。 (9)尔安敢轻吾射:安,怎么;轻,看轻,轻视。 (10)徐以杓酌油沥之:徐,慢慢地。 (11)惟手熟尔:惟,只,不过。 (13)笑而遣之:遣,打发。 2.一词多义。

(1)尔 手熟尔: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尔,你。 (2)以 公亦以此自矜:以,凭,靠。 以我酌油知之:以,凭,靠。 以钱覆其口:以,用。 3.“之” (1)睨之:“之”,代词,指代陈尧咨射箭。 (2)但微颔之:“之”,代词,指代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3)以我酌油知之:“之”,代词,指代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4)徐以杓酌油沥之:“之”,代词,指代葫芦。 (5)笑而遣之:“之”,代词,指代,卖油翁。 四.翻译句子。 1.公亦以此自矜。 译文:康肃公也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卖油的老翁)看到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译文: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也不离开。

人教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卖油翁》知识点总结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卖油翁》中考考点汇编 一、原文呈现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二、文章翻译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三、文学常识 《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四、重点字词及句子理解 (一)重点字词 1.陈康肃公善射善:善长 2.公亦以此自矜自矜:自夸

3.尝射于家圃尝:曾经 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放下 5.睨之睨:斜着眼睛看 6.久而不去去:离开 7.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矢:箭 8.但微颔之颔:点头 9.但手熟尔但:只是 10.康肃忿然曰忿然:生气的样子 11.尔安敢轻吾射安:怎么轻:轻视 12.以我酌油知之以:凭借 13.以钱覆其口以:用 14.徐以杓酌油沥之徐:慢慢地 15.因曰因:于是 16.康肃笑而遣之遣:打发 (二)通假字 1.徐以杓酌油沥之 杓:通“勺”,勺子 2.惟手熟尔 尔:通“耳”,罢了 (三)古今异义 1.但

卖油翁知识点

卖油翁知识点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通假字 1.但手熟尔:“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2.徐以杓酌油沥之:“杓”同“勺”,勺子。 二、一词多义 射(1)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2)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箭的技艺 尔(1)但手熟尔:“尔”同“耳”,相当于“罢了”(2)尔安敢轻吾射:你 三、词类活用 1.陈康肃公善射: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 2.但微颔之:名词用作动词,点头。 3.汝亦知射乎:动词用作名词,射箭的技艺。 4.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用作动词,看轻,轻视。 四、古今异义 1.尝(1)古义:曾经(2)今义:尝试、品尝 2.但(1)古义:只是(2)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3.安(1)古义:怎么(2)今义:安定;平安,安全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尝射于家圃”,即“尝于家圃射”。 2.省略主语:“自钱孔入”,即“(油)自钱孔入”。 知识点: 1.作者介绍: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谥号“文 忠”。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3.主旨归纳:本文通过写陈尧咨与卖油翁间的问答故事,告诉人们熟能生巧的道理,并告 诫人们即使有长处也不能骄傲自满。(或者:形象的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与人”的道理。) 4.人物形象: (1)陈尧咨:善射,并以“以此自矜”,得意洋洋、骄傲自满。 (2)卖油翁:不卑不亢,谦虚沉稳,表现出智者超然物外之态。 5.作者塑造卖油翁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答:不仅仅是以熟练的酌油之技来展示熟能生巧的道理,也不是以其沉稳从容来对比反衬陈尧咨的恃才傲物。卖油翁在文中更是以一名说教者的身份出现的。他是“翁”而不是“郎”,所以在年龄、阅历上赋予了其丰富的内涵和见多识广,同时还有时间沉淀的老练内敛,更有醇熟的酌油之技,这些都是老头儿说教的资历。所以在文武双全、射艺高超的陈尧咨面前才会从容自若,不动声色的说教。说到底,真实的卖油翁不是谦虚的,实际上他是一个自得、自负、自以为是的老头。他是一个作者精心塑造的“说教者”,他没有谦虚,也不应该谦虚。 6.文中有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 答:卖油翁是主要人物。因为故事的目的是通过卖油翁对酌油的技巧的解释来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

卖油翁知识点梳理(教学用)

《卖油翁》知识点 【作者】欧阳修【朝代】宋 原文: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词句注释 1.陈康肃公:陈尧咨,谥号康肃,北宋人。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善射:擅长射箭。 2.以:凭借。自矜(jīn):自夸。尝:曾经. 3.家圃(pǔ):家里(射箭的)场地。圃,园子,这里指场地。 4.释担:放下担子。释,放。而:表承接。 5.睨(nì):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6.去:离开。 7.发:射,射箭。 8.但微颔(hàn)之:只是微微对此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但,只、不过。颔之,就是”对之颔”。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9.知:懂得,知道。精:精湛,高明。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10.但手熟尔:不过手熟罢了。但,只,不过。熟,熟练。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11.忿(fèn)然:气愤愤地。然,作形容词或者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的”或”地”。 12.安:怎么。轻吾射:看轻我射箭(的本领)。轻,形容词作动词用。 13.以我酌(zhuó)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以,凭、靠。酌,斟酒,这里指倒油。之,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14.覆:盖。 15.徐:慢慢地。沥之:注入葫芦。沥,注入,滴入。之,指葫芦。 16.惟:只,不过。 17.遣之:让他走,打发。 译文: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一、文学常识:

卖油翁知识梳理

26、卖油翁 一、《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二、1、重点字词:自矜:自夸。矜,夸耀。释担:放下担子。释,放下。睨:斜着眼睛看。发矢:放箭。矢,箭。但微颔之:只是微微地点点头。但,只是。颔,点头。但手熟尔:不过手法熟练罢了。尔,罢了。忿然:恼怒的样子。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尔,你。轻,轻视。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就取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乃,就,于是。置,放。以钱覆其口: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以,用。覆,盖。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徐,慢慢地。杓,现在写作“勺”。沥,注入。因:接着。康肃笑而遣之:陈尧咨笑着将他(卖油翁)打发走了。 2、通假字:但手熟尔:同“耳”,罢了。 3、一词多义: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以杓酌油沥之(代词,指葫芦) 笑而遣之(代词,指卖油翁) 以钱覆其口(介词,用) 但手熟尔(同“耳”,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代词,你) 释担而立(连词,表顺承) 而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连词,表转折) 康肃笑而遣之(连词,表修饰) 4、古今异义:但手熟尔(古义:只,不过;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尔安敢轻吾射(古义:怎么;今义:平安,安全) 三、文章主旨:本文通过陈尧咨与卖油翁间的问答小故事,告诉人们“熟能生巧”的道理,告诫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使有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 文章结构: 第一段开端:善射、以此自矜但微颔之 卖油翁发展:吾射不亦精乎但手熟尔熟能 第二段高潮:忿然酌油知之生巧 结局:笑而遣之惟手熟尔 四、思考与练习: (1)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由“忿然”到“笑而遣之”。其变化的原因,是他看到了卖油翁的技术很纯熟,却并不“以此自矜”,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技艺是无止境的。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之”分别指代什么 1、忽啼求之:指代书写工具。 2、传一乡秀才观之:指代方仲永写的诗。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指代陈尧咨射箭。 4、康肃笑而遣之:指代卖油翁。 五、简答题: 1、课文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 卖油翁。因为故事的目的是通过卖油翁对酌油的技巧的解释来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意近即可)

(完整版)卖油翁知识点

《卖油翁》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 1、本文选自《》,作者,字,号,晚号,谥号,朝代家、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 2、根据拼音写汉字。 自(jīn)家(p?)(nì)之发(shǐ)微颔(hàn)(fèn)然(zhuó)油以钱(fù)其口 以(sháo)酌油(lì)之笑而(qi?n)之 3、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他也凭借这个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自家的园子里射箭,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卖油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铜钱却没有被沾湿。于是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康肃公笑着让他走了。 4、文言词语积累: ①通假字:杓:同“勺”,勺子。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②一词多义: 尔:但手熟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惟手熟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你 之:但微颔之:代指陈尧咨笑而遣之:代指卖油翁 睨之:代指射箭以我酌油知之: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徐以杓酌油沥之:代指葫芦 以:以此自矜:凭借。以钱覆其口:用 以我酌油知之:凭,靠。徐以杓酌油沥之:用而:释担而立:表承接康肃笑而遣之:表修饰 而钱不湿:表转折 自:公亦以此自矜:自己自钱孔入:从 5、《卖油翁》情节。 ①尧咨善射②尧咨自矜③卖油翁微颔 ④陈尧咨与卖油翁对话⑤卖油翁酌油⑥陈尧咨笑而遣之 二、课文内容分析。 1、主旨: 通过陈尧咨善射和卖油翁酌油入葫芦的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人应该谦虚,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2、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陈尧咨和卖油翁的什么性格特点? 文章主要写陈尧咨善射和卖油翁酌油两件事。 陈尧咨:是一个技艺高超、恃才傲物、傲慢无礼的狂者形象。 卖油翁:是一个沉着自信、不动声色、技艺高超、沉稳老练的智者形象。 3、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态度变化:反感→忿然(恼怒)→佩服 变化原因:他看到了卖油翁酌油的技术很纯熟,却并不“以此自矜”。 4、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变化?请找出相关语句。描写方法陈尧咨卖油翁 神态忿然、笑睨之 语言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无他,但手熟尔。以我酌油知之尔安敢轻吾射?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动作笑而遣之释担而立但微颔之 取置覆酌沥 5、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①熟能生巧。 ②人应该谦虚,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③我们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学会取长补短。 5、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 详写卖油翁酌油,是为了突出卖油翁酌油技术高超,表现卖油翁以理服人,用实力说话、用高超的技艺使对方信服的形象。同时也通过陈尧咨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也学到了做人应该谦虚,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的道理,从而表现了文章的中心。 6、文中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睨”写出了卖油翁的什么心态? “睨”是斜着眼睛看,有毫不在意的意思,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高超的射箭技术并不在意,也表现了卖油翁对自己技术的自信。

卖油翁知识点梳理

《卖油翁》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 二、主旨把握本文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时也告诉人们要谦虚,不要骄傲。 三、关键词句理解。 1.关键词解释。 (1)善射:擅长射箭。 (2)自矜:自夸。矜,夸耀。 (3)尝:曾经。 (4)家圃:这里指家里射箭的场地。圃,园子。 (5)释:放。 (6)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7)但微颔之:但,只;颔,点头。 (8)忿然:气愤的样子。 (9)尔安敢轻吾射:安,怎么;轻,看轻,轻视。 (10)徐以杓酌油沥之:徐,慢慢地。 (11)惟手熟尔:惟,只,不过。 (13)笑而遣之:遣,打发。 2.一词多义。

(1)尔 手熟尔: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尔,你。 (2)以 公亦以此自矜:以,凭,靠。 以我酌油知之:以,凭,靠。 以钱覆其口:以,用。 3.“之” (1)睨之:“之”,代词,指代陈尧咨射箭。 (2)但微颔之:“之”,代词,指代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 (3)以我酌油知之:“之”,代词,指代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4)徐以杓酌油沥之:“之”,代词,指代葫芦。 (5)笑而遣之:“之”,代词,指代,卖油翁。 四.翻译句子。 1.公亦以此自矜。 译文:康肃公也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卖油的老翁)看到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译文: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也不离开。

语文课文《卖油翁》教案七年级五篇

语文课文《卖油翁》教案七年级五篇 语文课文《卖油翁》教案七年级五篇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意即藏书一万卷,收藏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卒谥文忠。北宋吉州永丰人。以往所说唐宋八大家,(这八大家是:唐的韩愈、柳宗元,宋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和苏辙。)就有六大家属于这个时期的这批作家里。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全集》。、指导学生疏通课文文意,并请同学发言,学生间相互评价翻译,教师订正。接着,让学生复述故事,并进行课本剧表演。 (三)深入研读 1.请同学们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思考问题并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卖油翁为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 明确: (1)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_,但微颔之。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放下担子,斜着眼睛看。看见他射箭十箭中_箭,只是微微地对此点头。 (2)卖油翁认为:无他,但手熟尔。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 (3)以我酌油知之。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2.请同学们默读文章,思考陈尧咨对卖油翁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其变化原因是什么? 明确:态度由反感、恼怒到佩服、认输。卖油翁看射箭时的冷淡表情使陈尧咨反感,答话时的平淡、轻视更使他恼怒。后来,看到卖油翁从钱孔中酌油而钱不湿,不由得佩服、认输了。其变化的原因,是他看了卖油翁酌油技术如此纯熟却并未以此自矜。

3.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 明确:卖油翁知晓的是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 4.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我们干脆把题目《卖油翁》改成《陈尧咨和卖油翁》,行吗?课文为何对陈尧咨的善射写得简略,而对卖油翁的酌油情况却记叙得较详细?(小组讨论) 明确:不行。事端是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露出轻视的表情,陈尧咨就不会发问;又是由他解决的以酌油技术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卖油翁的酌油表演,明显技高一筹,作者是详写;陈尧咨的射技,作者以发矢十中_一笔带过,是略写。再者,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陈尧咨却因善射而自我炫耀,趾高气扬。我们读这篇文章必须紧紧把握这一点:卖油翁在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采用详略得当的手法叙事,重点突出。 (四)巩固提高 通过文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其中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你有什么启示? 明确:本领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经过勤奋的劳动才能获得,我们现在精力充沛,只要肯下功夫,钻一门学问,经过长期的努力,一定会熟练掌握它的奥秘,应用自如的。 (五)小结作业 小结:这个故事虽然短小,却蕴涵丰富的人生哲理,使我们学习到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情节简单,但波澜起伏;文字浅显,却韵味无穷。愿同学们在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过程中,扩大对祖国古代社会的认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业布置:据说陈尧咨把卖油翁打发之后,自己一个人在菜园子里踱来踱去,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知识点总结归纳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知识点总结归纳 《孙权劝学》 一、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吗” 二、古今异义: 1、但当涉猎但古义:只;今:转折连词,但是。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古义:研究;今:治理。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学位名称。 4、见往事耳往事古义:历史;今:过去的事。 耳古义:语气词,罢了;今:耳朵。 5、孤岂欲卿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孤独。 6、及鲁肃过寻阳及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以及。 7、即更刮目相待更古义:重新;今:更加。 三、一词多义: 1、以:a、以军中多务用 b、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译为“认为” 2、当:a、当涂掌事;掌管b、但当涉猎。应当 3、见:a、见往事耳。了解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4、事:a、卿今当涂掌事事务 b、见往事耳历史 c、何见事之晚乎事情

四、成语 1、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2、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着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 五、重点字词解释 1、卿今当涂 ..掌事(当道,当权)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3、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古时王侯的自称)(研究儒家经典) 4、但当涉猎 ..(粗略地阅读)5、见往事 ..耳(历史) 6、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7、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到) 8、卿今者才略 ..(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9、即更刮目 ..之晚乎(认清事物)...相待(重新)(擦擦眼)10、大兄何见事 六、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2 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5、蒙乃始就学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卖油翁知识梳理资料讲解

卖油翁知识梳理

26、卖油翁 一、《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二、1、重点字词:自矜:自夸。矜,夸耀。释担:放下担子。释,放下。睨:斜着眼睛看。发矢:放箭。矢,箭。但微颔之:只是微微地点点头。但,只是。颔,点头。但手熟尔:不过手法熟练罢了。尔,罢了。忿然:恼怒的样子。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尔,你。轻,轻视。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就取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乃,就,于是。置,放。以钱覆其口: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以,用。覆,盖。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徐,慢慢地。杓,现在写作“勺”。沥,注入。因:接着。康肃笑而遣之:陈尧咨笑着将他(卖油翁)打发走了。 2、通假字:但手熟尔:同“耳”,罢了。 3、一词多义: 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以杓酌油沥之(代词,指葫芦) 笑而遣之(代词,指卖油翁) 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以钱覆其口(代词,代葫芦) 以钱覆其口(介词,用) 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但手熟尔(同“耳”,罢了) 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箭的技艺)尔安敢轻吾射(代词,你)释担而立(连词,表顺承) 而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连词,表转折) 康肃笑而遣之(连词,表修饰)

4、古今异义:但手熟尔(古义:只,不过;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尔安敢轻吾射(古义:怎么;今义:平安,安全) 三、文章主旨:本文通过陈尧咨与卖油翁间的问答小故事,告诉人们“熟能生巧”的道理,告诫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使有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 文章结构: 第一段开端:善射、以此自矜但微颔之 卖油翁发展:吾射不亦精乎?但手熟尔熟能 第二段高潮:忿然酌油知之生巧 结局:笑而遣之惟手熟尔 四、思考与练习: (1)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由“忿然”到“笑而遣之”。其变化的原因,是他看到了卖油翁的技术很纯熟,却并不“以此自矜”,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技艺是无止境的。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之”分别指代什么? 1、忽啼求之:指代书写工具。 2、传一乡秀才观之:指代方仲永写的诗。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指代陈尧咨射箭。 4、康肃笑而遣之:指代卖油翁。 五、简答题: 1、课文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 卖油翁。因为故事的目的是通过卖油翁对酌油的技巧的解释来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意近即可)

(完整word)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卖油翁》练习题

知识点过关 1.填空。《卖油翁》作者是_______,北宋著名______家。唐宋_______之一。 2.给下列汉字注音。 自矜()家圃()睨()忿然()酌油()颔()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2)但微颔之() (3)无他,但手熟尔()(4)尔安敢轻吾射() 4.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所说明的道理。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手?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5.哪句话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 6.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7.哪句话表现了卖油翁从容自若的态度? 8.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 阅读原文,回答问题(15分)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陈康肃公善射()(2)公亦以此自矜()(3)尔安敢轻吾射()(4)康肃笑而遣之()10.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无他,但手熟尔。 11.“康肃笑而遣之”中的“笑”如何理解?(3分) 1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一、1.欧阳修,散文,八大家;2.j9n、p(、n@、f8n、zhu$、h4n;3.(1)放;(2)只、不过;点头;(3)罢了;(4)怎么;4.“熟能生巧”。 二、1.“尔安敢轻吾射”;2.“手熟”;3.“以我酌油知之”;4.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详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对陈尧咨恃技骄横则无较详细的描写。突出了各自的性格,文章中心也十分突出。 答案: 9.(1)擅长,善于(2)自夸(3)轻视看轻(4)打发 10.(1)(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2)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11. 对卖油翁这有的高超技巧的佩服,在事实面前无话可说的尴尬和知道自己的不足,以及对之前自己太过自傲的自嘲 12. 不行。“睨”表示斜眼看,不以为然的意思,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并不在意。其它词,表达不出这种含义。 《卖油翁》练习二参考答案: 1、①斜着眼看。②盖。 2、①我射箭的本领不也是很精湛吗? ②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3、提示: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了解了卖油翁启发的谦和。卖油翁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 参考答案: 1、宋欧阳修 2、放点头 3、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 4、熟能生巧

(完整版)卖油翁知识点(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基础知识。《卖油翁》知识点而钱不湿:表转折 自:公亦以此自矜:自己自钱孔入:从 1、本文选自《》,作者,字,号,晚号,谥号,朝代家、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 2、根据拼音写汉字。 自(jīn)家(p?)(nì)之发(shǐ)微颔(hàn)(fèn)然(zhuó)油以钱(fù)其口 以(sháo)酌油(lì)之笑而(qi?n)之 3、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他也凭借这个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自家的园子里射箭,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卖油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铜钱却没有被沾湿。于是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康肃公笑着让他走了。 4、文言词语积累: ①通假字:杓:同“勺”,勺子。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②一词多义: 尔:但手熟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惟手熟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你 之:但微颔之:代指陈尧咨笑而遣之:代指卖油翁 睨之:代指射箭以我酌油知之: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徐以杓酌油沥之:代指葫芦 以:以此自矜:凭借。以钱覆其口:用 以我酌油知之:凭,靠。徐以杓酌油沥之:用而:释担而立:表承接康肃笑而遣之:表修饰5、《卖油翁》情节。 ①尧咨善射②尧咨自矜③卖油翁微颔 ④陈尧咨与卖油翁对话⑤卖油翁酌油⑥陈尧咨笑而遣之 二、课文内容分析。 1、主旨: 通过陈尧咨善射和卖油翁酌油入葫芦的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人应该谦虚,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2、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陈尧咨和卖油翁的什么性格特点? 文章主要写陈尧咨善射和卖油翁酌油两件事。 陈尧咨:是一个技艺高超、恃才傲物、傲慢无礼的狂者形象。 卖油翁:是一个沉着自信、不动声色、技艺高超、沉稳老练的智者形象。 3、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态度变化:反感→忿然(恼怒)→佩服 变化原因:他看到了卖油翁酌油的技术很纯熟,却并不“以此自矜”。 4、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变化?请找出相关语句。描写方法陈尧咨卖油翁 神态忿然、笑睨之 语言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无他,但手熟尔。以我酌油知之尔安敢轻吾射?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动作笑而遣之释担而立但微颔之 取置覆酌沥 5、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①熟能生巧。 ②人应该谦虚,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③我们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学会取长补短。 5、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 详写卖油翁酌油,是为了突出卖油翁酌油技术高超,表现卖油翁以理服人,用实力说话、用高超的技艺使对方信服的形象。同时也通过陈尧咨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也学到了做人应该谦虚,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的道理,从而表现了文章的中心。 6、文中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睨”写出了卖油翁的什么心态? “睨”是斜着眼睛看,有毫不在意的意思,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高超的射箭技术

人教版卖油翁

卖油翁 知识定位 《卖油翁》为沪教版、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第一学期重点文言文。 此文应掌握的主要内容如下: 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理解故事中揭示的道理。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对比手法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积累文言词汇。 《卖油翁》是中考(上海)要求掌握的60篇重点文言篇目中之一,在中考、模拟考及期中、期末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一旦出现,所占的分值应在8分以上。 知识梳理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谥(shì)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倡导写作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为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集》。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卷一,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笔记小说。 【注音原文】

【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他曾在自家的园子里射箭,有个卖油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睛看着,很久不离开。(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卖油翁说:“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卖油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把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中穿过去而钱不湿。卖油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只是手熟罢了。”陈尧咨只好笑着打发他走了。 【基础夯实】 注意下列语句: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省略句) 译:(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2、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注意添加省略成分及保持语句通畅) 译:(卖油翁)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把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中穿过去而钱不湿。 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答:本文讲述了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而故事。 2、文中刻画了几个人物形象?用了什么手法? 答:文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刻画了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个人物形象。 3、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 4、文中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熟能生巧。 5、陈尧咨的态度有何变化? 课文先简要介绍陈尧咨因善射而矜持,对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的不以为然的态度自是不满,质问声中“自矜”之太跃然纸上。而卖油翁从容对答,点出“无他,但手熟尔”。但陈尧咨一时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认为是“轻吾射”,“忿然”一词表现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而卖油翁现身说法“以我酌油知之”,当场献技,在事实面前陈尧咨无话可说,只好尴尬地笑着让卖油翁走了。 板书:自矜 ↓ 不满而质问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 1-6 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强烈推荐)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 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 女:通“汝” ,你。知:通“智” ,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 ,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 .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 ,牵,引。 .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 .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 ,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 ,放置。 ..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 ,怎么。 .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 .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 ,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 ,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 ,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 ,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 ,岂。 .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 ,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 ,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 .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