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1.1概念人工鼻又称温—湿交换过滤器(HME),有数层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孔网纱结构的过滤器,它能模拟鼻的功能,将呼出气体中的热和水汽收集并保留下来,吸气时气体经过人工鼻,以湿热温化的状态带入气道内,保证气体获得有效适当的湿化。同时,它对细菌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能降低管路被细菌污染的危险性[1]。

1.2方法用生理盐水将人工鼻内部吸水材料充分湿化后,一端与气管插管连接,一侧孔与吸氧管连接,调节氧流量3L/min左右。人工鼻每天更换一次,如有痰液堵塞及时更换。

2人工鼻应用相关研究

2.1气道湿化功能根据美国呼吸护理协会加温、加湿的判断标准[2],适宜的加温温度为(33±2)℃,适宜的加湿绝对湿度为

29mg/L~32mg/L,印春明等[3]研究证明,应用人工鼻可使气道内温度基本上保持在29℃~32℃,绝对湿度保持在29mg/L~32mg/L的较高范围,与传统气道管理方法比较人工鼻有明显优势,不易出现湿化过度或湿化不足。应瑛[4]研究发现,人工鼻湿化组与传统湿化组痰液粘稠度比较优于传统湿化组,差异有显著性。杨慧[5]等对5例气管切开患者给予人工鼻吸氧。患者气道通畅,湿润,无痰痂干结现象,无需加强湿化。

2.2观察指标杜春艳[6]等研究证明使用人工鼻可减少护理时数、肺部感染率,缓解呼吸及心率过快。应瑛[4]研究发现应用人工

鼻可减少日吸痰次数、呼吸道刺激征,使痰培养阳性率降低。

3优越性

(1)提供适宜的温湿度:人工鼻作为被动型湿热交换器,能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具有适度湿化,有效加温和滤过功能,气体吸入接近生理状态;(2)提供有效的滤过:吸入气体经过过滤网滤过后吸入,阻挡了大颗粒菌尘,增加了吸入气体的洁净度,减少了外部细菌的侵入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3)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由于吸入气体的洁净度、温度、湿度接近生理要求,痰液分泌量减少,湿化不足、湿化过度、呼吸道刺激征等并发症减少;(4)降低院内感染率:人工鼻与气管套管衔接紧密,翻身、咳嗽不易脱落,患者痰液不会外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由于吸痰管直接从人工鼻吸痰孔插入,不用将人工鼻反复拔出,既不会中断供氧,又不增加感染机会;(5)减少护理时数:人工鼻湿化后,痰量和吸痰次数减少,同时由于人工鼻直接接在气管套管上,减少了湿化、滴液、更换纱布、更换导管等工作量,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4护理

4.1人工鼻只是利用患者呼出气体来湿热和温化吸入气体,并不能额外提供热量和水分,对于脱水、低温和肺部疾患引起的分泌物潴留者效果欠佳[7]。

4.2严格无菌操作,人工鼻应每24小时更换一次,被痰液污染或堵塞者应及时更换。人工鼻清洁消毒后其中的氯化锂海绵将失去温化、湿化和滤过作用,故不能重复使用。

4.3使用人工鼻时应严密观察呼吸节律、频率、SPO2、HR;及时听诊双肺呼吸音,定时监测PaO2,PaCO2;注意缺氧及窒息表现,出现异常时,应检查人工鼻是否通畅,并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

4.4监测湿化效果,人工鼻内壁可见的水珠越多,证明湿气产出量高,湿化效果好[8]。

4.5观察患者痰液的量和性状,如患者气道内出现大量分泌物时,应暂停人工鼻。人工鼻不适宜气道分泌物多而稀薄且咳嗽反射强烈的病人,因其气道阻力增加,对小儿、严重肺功能不全等不能耐受通路中阻力增加者慎用[9]。

4.6在使用人工鼻期间,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十分重要的。护士应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认真倾听患者的陈述,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并详细介绍该治疗的方法、目的、并发症,经常鼓励患者,对其配合表示肯定,强调坚持的重要性。

5小结

综上所述,人工鼻能够显著提高人工气道的管理效能,降低肺部感染率,并减轻了工作量,虽有一定禁忌,但还是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研究与进展

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研究与进展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是解决呼吸道梗阻,抢救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但对于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后,不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就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功能。易使气管导管及呼吸道形成痰痂,引起气道堵塞,黏膜干燥,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等。因此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尤为重要,气道湿化的方法也逐渐的增多,本文就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传统的气道湿化方法 1.1简易气道湿化方法用无菌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浸泡过的纱布将人工气道口直接覆盖,然后通过中心供氧连接气泡式的流量表湿化瓶,再用鼻导管与人工气道相连进行吸氧。 1.2间断推注湿化法间断推注湿化法是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湿化液,取下针头,每1~2 h向气管内滴注3~5 mL湿化液。间断推注湿化法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工气道的干燥失水。但不能满足气道持续湿化的要求。由于刺激性的咳嗽把部分湿化液咳出,影响了湿化效果,使痰液变得黏稠甚至结痂,不易咳出,使吸痰次数增加,吸痰时间延长,容易导致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1]。 1.3一次性输液器持续湿化法龚俊等[2]将一次性输液器按输液法排气,剪掉针头,在远端打一个结形成盲端,然后在盲端处用5号针头扎一个孔,将输液器盲端插入气管套管内壁5~8 cm处。调节滴速2~3滴/min,持续滴入湿化液。 1.4微量泵持续湿化法张洪霞[3]将装有湿化液的50 mL注射器、微量泵、一次性延长管、一次性头皮针。按常规静脉注射方法连接好,剪去头皮针的针头,将头皮针的细管置于气管套管内3~5 cm,24 h不间断地均匀地向气管套管内滴人湿化液。武淑萍等[4]将60例老年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30例采用输液泵控制持续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间断或定时气道湿化,最后通过连续观察后证实,试验组形成痰痂和发生刺激性咳嗽及气道出血的例数、次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 1.5氧气雾化湿化法林惠华等[5]将167例开胸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氧气雾化湿化组和超声雾化湿化组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氧气雾化湿化组在减少日均痰吸出量及日均吸痰次数等方面疗效优于超声雾化吸人组。氧气雾化比较柔和持久,刺激性小,舒适度好,患者容易接受。 2持续被动湿化法 人工鼻湿化法:钟艳[6]通过对40例呼吸衰竭后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脱机锻炼的患者,进行常规气道湿化法和人工鼻(美国:泰利福)气道湿化法,

气管切开的湿化管理及护理

气管切开的湿化管理及护理 导语 气管切开术常用于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阻塞或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呼吸功能失常所致的呼吸困难。但气管切开后, 呼吸道水分丢失明显, 气管黏膜出现干燥、分泌物黏稠等现象, 形成痰栓或痰痂, 甚至可出现气道阻塞, 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 气道湿化至关重要。 如果护理不当会出现肺部感染、套管堵塞、气道壁黏膜糜烂、溃疡等并发症。因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呼吸道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一块学习一下气管切开的相关知识及护理。 生理功能 鼻-通气功能、温湿化的作用、清洁过滤

咽-加温、湿化。 喉-防误吸及咳嗽。 气管-过滤,清洁、加温、加湿、体液、细胞免疫、咳嗽及呼吸反射。肺-肺通气、进行气体交换、合成肺表面活性物质、免疫功能等 气管套管常见类型 气道湿化每天需要的量 正常人体每日经呼吸道蒸发水分约200ml左右,,气管切开后,由于应激反应,经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多,可达800mLL左右。每日湿化液总量的选择应依据其影响因素(室温、空气湿度、通气量以及病人的体温、出入液量、痰液的黏稠度、呼吸机类型等)而定。前提是要保证有充足的液体量,临床选择湿化装置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且每日湿化液的量应达到200-240ml。 气道湿化的标准 正常情况下,气体随呼吸进人鼻腔经鼻毛滤过,鼻腔内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及潮湿的黏膜可将吸入气体加温到30~34℃,相对湿度可达80%~

90%;气体达到隆突时,则可接近体温37℃,相对湿度可达95%以上;至肺饱时气体温度可达37℃,相对湿度可达100%。 经人工气道吸入气体温度应达32~34℃,相对湿度95~100%,绝对湿度至少36mg/L。吸入气体温度达到37℃、水分子44mg/L、相对湿度100%时可达到最佳温湿化效果。 气道湿化液的类型 0.45%盐水在气道内由于水分蒸发,其浓度接近生理盐水,对气道不产生明显的刺激作用。其生理盐水被吸入后在气道内经过水分蒸发使得钠离子浓度升高从而形成高渗溶液,经过水和电解质的平衡转移引起支气管气体交换障碍,张力降低形成水肿,因此0.45%盐水和无菌蒸馏水比生理盐水湿化效果要好 常用的湿化方法 加热型湿化器湿化、湿湿交换器、雾化吸入湿化法、气道内滴药、湿纱布覆盖法、喷雾器加湿、气泡式湿化器湿化、空气湿化。

气管切开病人居家气道湿化两种方法的研究 何云霞

气管切开病人居家气道湿化两种方法的研究何云霞 发表时间:2016-06-16T11:18:31.0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5期作者:何云霞鲜春[导读] 气管切开患者出院后采用气管切开专用雾化面罩连接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进行间断气道湿化。 四川省射洪县人民医院四川射洪 629200 摘要:目的:研究气管切开病人居家气道湿化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进一步为临床合理选择湿化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气管切开88例病人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气管切开专用雾化面罩连接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进行间断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输液器滴入方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气道湿化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临床湿化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出院后采用气管切开专用雾化面罩连接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进行间断气道湿化,可提高湿化程度,防止气道堵塞,值得推广。关键词:气管切开;居家气道湿化;喉癌气管切开后,病人吸入的大部分气体经过气管套管直接进入肺泡组织,丧失了正常的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功能,容易造成气道黏膜干燥、气管内痰痂形成[1],堵塞人工气道,因此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后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个重要措施。气管切开病人在住院期间通常使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和微量泵持续泵入气道内点药两种方法,但需带气管切开病人出院后自行护理时使用这两种方法并不可行,因此,如何提高气管切开患者出院后的气道湿化效果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我科于2011年1月-2014年6月采取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观察气管切开病人在出院后的气道湿化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期间入住我科的喉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按照住院号单双号随机分成实验组(住院号为单号:给予气管切开专用雾化面罩连接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间断气道湿化)和对照组(住院号为双号:采用输液器滴入气道湿化)。其中实验组 44例,对照组44例。实验组4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56.25±1.23)岁。对照组44例患者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49-68岁,平均年龄(53.05±1.0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 2.1对照组给予输液器滴入方法进行气道湿化,湿化液为0.9%氯化钠250毫升+地塞米松10毫克+庆大霉素16万单位,配液后接输液器剪去头皮针针头,然后将头皮针软管插入气管套管内4-5厘米,每小时滴入4-6毫升,每日更换输液器。两组患者及家属均在出院前学会气道湿化的方法、吸痰技术及消毒方法。 1.2.2实验组采用气管切开专用雾化面罩连接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进行间断气道湿化,湿化液为灭菌注射用水,将雾化面罩对向气管切开套管外口端,雾化器内保持有湿化液,及时添加,日间每小时雾化一次,每次30分钟,夜间持续雾化吸入6小时,雾化面罩及雾化管道每日用10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2次,每周更换1次。 1.3疗效评价有效:病人痰液稀薄,无痰痂,可自行咳出或经过吸痰可吸出。湿化不足:病人痰液黏稠,气管套管管壁附着痰液,不易咳出或吸出。湿化过度:病人频繁咳嗽,痰多,呈泡沫样,需频繁吸痰。痰痂:病人咳出痰痂或吸痰时吸出痰痂或堵塞吸痰管,气管套管管壁可见痰痂附着。气道堵塞:病人出现渐进性吸气性呼吸困难,发绀,严重时病人烦躁,可见三凹征。所有患者出院前连续观察3天,于第三天进行效果评价,出院后分别于出院一周后电话随访,一月后复查并进行效果评价。 2 结果 2.1 临床湿化效果实验组临床湿化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1。 3 讨论 3.1 气道湿化的重要性 气管切开后,其自身对呼吸道的加温和加湿功能严重被抑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导致呼吸道分泌物黏稠,如不及时排出,会导致患者发生呼吸道炎症,甚至是窒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在正常情况下,护士注重于在院气管切开病人气道的护理,往往忽视了气管切开病人出院后气道护理的效果评价,病人自行护理,气道湿化不足增加了病人气道阻塞的危险。因此在病人出院后加强气道湿化尤为重要。 3.2气管切开专用雾化面罩连接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间断气道湿化法 气管切开专用雾化面罩连接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间断气道湿化法是通过超声雾化器将湿化液雾化成微小粒子湿化气道的一种护理方法,通过雾化,药液更容易进入气道,发挥湿化、化痰等作用[3]。病人应用超声雾化器连接雾化面罩进行气道湿化,操作简便、雾化器经济实用,在日间使用间断雾化吸入,能有效的起到湿化气道的作用,病人也可利用间断的休息时间进行功能锻炼等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活动。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流程指引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指引 一、评估 1.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呼吸、血氧饱和度、痰液的粘稠度和量。 2.气管切开插管深度,气囊充气情况。 3.气管切开伤口处有无渗血、红肿、皮下气肿、肉芽增生。 二、体位 1.患者体位不宜过多变动,一般取平卧位。体位:术后当日取平卧位,不可多变换体位;24小时后抬高床头15-30。,翻身应保持头颈胸在同一轴线,避免颈部扭曲致套管刺激或套管脱出。 2.如无颅内压增高,头位可稍低,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3.定时翻身、叩背,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四.气管切开患者病房环境要求 1.定时开窗通风,使室温保持在20~22℃;湿度保持在60%~70%。 2.陪护制度:要求陪护的亲友在病房内尽量戴口罩,人数尽可能少,说话的声 音尽可能地控制在最低音量。 五、气道湿化 1.湿化液选择:%氯化钠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氯化钠在气道内水分蒸发 后渗透压更符合生理需求,保持了呼吸道纤毛运动的活跃,不易引起痰痂、痰栓,吸痰效果好。 2. %的生理盐水配制方法:使用%的生理盐水中加入等量的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即 可。 3.气道湿化方法:微量泵注射器连接一次性延长管并将延长管插入气管套管内, 超过气管套管1 cm-2 cm, 于气管套管口用胶布固定【1】。注射器、延长管24小时更换一次。 4.痰液黏稠度判断【2】: Ⅰ度( 稀痰) : 状如米汤或泡沫样, 吸痰后玻璃管内壁上无痰液滞留, 提示湿化过度; Ⅱ度( 中度黏痰) : 痰液如稀米糊, 吸痰后玻璃管内少量滞留, 易被水冲洗干净, 提示气道湿化满意; Ⅲ( 重度黏痰) : 痰液外观明显黏稠呈坨, 常呈黄色, 吸痰后玻璃管内大量滞

人工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

人工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 当前,在呼吸疾病以及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人工气道湿化问题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从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方法、湿化效果等评价三方面出发,就人工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今后的人工气道湿化工作提供可靠参考。 标签:人工气道;湿化管理 人工气道是在空气与生理气道之前建立一种确保患者气道通畅的连接。正常情况人们的鼻腔呼吸道黏膜具有湿化、加温气体的功效,但建立起相应的人工气道时,气管与支气管便担负起了加温、湿化吸入气体的责任。其中,合理湿化人工气道,不但可达到稀释痰液,使其及时排除体外、确保患者呼吸顺畅的作用,而且还能湿润气道,具备抗菌消炎、预防肺部感染等显著功效。由此可知,在危重症患者的呼吸道管理过程中,人工气道湿化具有重要意义。 1 人工气道湿化液的选择 1.1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属等渗液体,主要作用是使气道的纤毛与黏膜的功能维持在正常状态。经过失水后,生理盐水就会发生浓缩,大大增强了对气道的刺激。其中浓度为0.45%的氯化钠溶液在经过浓缩后,浓度与生理盐水相接近,但对气道产生的刺激作用要明显小于生理盐水,通过将其作为人工气道的湿化剂,可从患者的气道黏膜细胞中吸收水分,达到促进痰液稀释与排出的目的[1]。 1.2无菌注射用水无菌注射用水为一种低渗的液体,通过采取湿化吸入的方式,能够向患者的气管黏膜提供充分的水分支持,进而使纤毛与黏膜的功能处于正常状态。此种湿化液通常应用在高热脱水、气道分泌物粘稠的患者身上。据相关研究报道,控制无菌注射用水的湿化量在200ml便可取得优于生理盐水的效果。但注射用水会产生比较大的刺激,一旦使用量过大,极有可能导致黏膜细胞水肿,大大增加气道阻力。 1.3 α-糜蛋白酶稀释液此种稀释液溶解痰液的原理便是对痰液中的粘蛋白进行溶解,通常应用在痰液粘稠或存在痰栓而难以将痰液自行咳出的患者身上[2]。但相关研究人员支出此种气道湿化液会对患者的气道黏膜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 1.4盐酸氨溴索盐酸氨溴索又被称为沐舒坦,可有效降低痰液的粘附力,在促进痰液排出的基础上,达到显著的改善危重症患者呼吸状况的功效。 2 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 2.1气管内直接滴注法①间断给药法:采用一次性的注射器,抽取5~20ml 湿化液后将针头去掉,然后将3~5ml的湿化液滴入气管中,1~2h滴入1次。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实践方案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实践方案 一、目的:维持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病人 舒适。 二、人工气道湿化的临床指征: 所有开放人工气道的病人(住院)都应按需进行气道湿化。 三、评估: 1、患者生命体征状况,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内容。 若患者血氧饱和度≤95%,暂缓进行气道湿化。 2、患者痰液的性状; 3、患者气道是否通畅,有无湿化禁忌证(如气道阻塞); 4、湿化需求,根据人工气道建立方式、治疗时间、病人病情需求,选择不 同的湿化方式。 四、用物选择及注意事项: 1、湿化设备的选择 (1)人工鼻(HME):见图1-3。 图1 完整包装图2 气切患者使用中图3 气管插管患者使用中HME的原理是模拟人体湿化系统机制,将呼出气体的热量和水分回收后对 吸入气体进行加温、加湿并充分滤过,维持气道纤毛系统功能,保持温度和湿度 恒定。 HME使用简便,将HME 置于人工气道口,常规每日更换一次,污染或堵 塞时随时更换更。 HME主要适合于病人的短期治疗(气管插管或塑料气切套管)。人工鼻的 禁忌证:有明显血性痰液,痰液过多、过黏,呼出潮气量低于吸入潮气量70%

的病人,小潮气量通气病人,体温低于32℃,自主通气量过高(>10 L/min),面罩漏气量过多的无创通气病人,以及接受雾化吸入治疗时。 注意事项: ①人工鼻一旦污染应及时更换; ②护士反复观察并调整人工鼻的位置,使其处于气管内管上方; ③应用人工鼻时,由于无效腔量的增加,可能会出现的高碳酸血症可导致通气不足。 (2)加热湿化器(HH):见图4。 主要用于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通过加热湿化器 使湿化液以蒸汽的形式与吸入气体混合,使进入气道 内气体的温度达37℃左右,相对湿度达100%。 图4 加热湿化器 注意事项: ①不定时观察记录加热湿化器湿化液的水位,若水位过低,及时添加灭菌注射用水;湿化灌加水过多或呼吸机管路内冷凝水积聚过多,可导致气道灌洗或人机不协调以及呼吸机性能异常,应及时清除湿化罐内过多的灭菌注射用水或是管道内的冷凝水; ②注意观察呼吸机相关设置和参数(模式、温度、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气体的氧浓度、温湿度、吸呼比、气道阻力); ③加热湿化器设置或使用不当,可导致病人发热、气道灼伤; (3)气管切开面罩:见图5-8。 ①适用于长期带管(金属气切套管)患者。 ②由喉罩、连接管、药杯及氧气连接管四部分组成(见图6),使用前依次连接(见图7),接氧气后即可为患者使用(见图8)。 ③该装置即可进行氧气吸入,也可进行湿化或雾化吸入。氧气吸入时药杯里不加任何药液,湿化时药杯中加入湿化液即可,雾化吸入时遵医嘱加入雾化药。

人工气道湿化方法概述

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人工气道湿化方法概述 学生:陈晨 学号:1534001263416 指导老师:胡丹

2017 年8 月 1 日 人工气道湿化方法概述 【摘要】目的探究人工气道湿化的重要性、方法、湿化液的温湿度及选择,并在出现并发症时采取措施。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结果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选择对人体健康起到决定作用。结论应提高人工气道湿化的技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气道湿化;湿化液;护理;不良反应

人工气道是一种通过口、鼻或直接进气管置入导管而建立的气道通道。正常时,人体的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湿化和温化、过滤、清洁和保水作用。当人工气道建立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以上各种功能,吸入气体完全由下呼吸道加温和加湿。湿化不足的气体进入气道引起呼吸道纤毛运动频率下降,使其清除分泌物的能力下降,分泌物不易排出,使肺部感染率身高,极易发生气管导管被阻塞。由于分泌物的阻塞,可出现肺不张、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致肺顺应性下降,造成通气量减少[1]。有实验证明,肺部感染伴随气道湿化极度的降低而升高[2]。因此,合理的呼吸道湿化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个重要措施。近年来,广大护理工作者对人工气道的湿化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几种气道湿化的方法,给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意见。 1气道湿化的重要性吸入气体未经温湿化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导致患者气道黏膜损伤、纤毛运动受限、痰痂堵塞、肺部感染率升高等严重并发症[3]。气体湿化不足可以破坏气道纤毛和黏液腺、使假复层柱状上皮和立方上皮的破坏和扁平化、基膜破坏、气管支气管黏膜细胞膜和细胞质变性、细胞脱落、黏膜溃疡和气道损伤后反应性充血等。气道内绝对湿度低限为20mg/L。人工气道建立后,可以接受的低限为30mg/L。研究表明,在37℃时气道内的湿度为100%,即44mg/L 才能维持呼吸道黏膜纤毛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而临床常规流量设置不能达到这个标准。可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做好患者气道内有效湿化的重要性。2湿化方法 2.1加热湿化器加热湿化器是呼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方法是将无菌水加热,产生水蒸气,与吸入气体进行混合,减少寒冷、干燥的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直接刺激,使气体进入呼吸道后温度逐渐升至体温水平,并可使相对湿度达到维持纤毛活动的生理要求,预防气道水分丢失过多所致的分泌物粘稠和排除障碍。在使用中建议做到以下几点避免湿化器温度过高而引起气道黏膜烧伤及气道狭窄痉挛。具体措施有:提高湿化器温度、缩短通气管道(因为气体在软管中传送时,每10cm传送管道,温度下降1 度),使湿化液的温度应该保持在32-35 ℃;提高室内温度,临床上建议室内温度在20-24 ℃;对痰液粘稠患者可配用雾化器,将装有所需药物的雾化液与呼吸机上的雾化装置和呼吸机管道相通,使用呼吸机雾化,每日2-3 次。湿化罐每周应消毒更换1 次,以保证湿化效果,避免感染。

人工气道管理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操作指引 目的①保证呼吸道的通畅。②保护气道,预防误吸。③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④为机械通气提供封闭通道。 人工气道的种类:①简易人工气道:口咽、鼻咽通气管②经口气管内插管③经鼻气管内插管④气管切开置管 成人经口气管插管技术 1、向清醒病人解释操作过程。 2、准备必要的器械。在喉镜柄上接上镜片,检查光源是否正常,如电珠不亮,检查是否旋紧,如旋紧后还不亮,更换电珠或电池。检查所用的气管导管是否堵塞。给气囊充气,保证气囊对称、无漏气,检查后把气囊内气体完全抽出。 3、如有需要,用无菌水溶性润滑剂润滑导管的气囊和管芯。 4、待肌松剂起效后,把病人的头及颈部仰起。 5、如有假牙,把假牙取出。 6、给病人手控呼吸,使其过度氧合。 7、左手握住吼镜,沿口腔的右侧放入镜片。把镜片移向口腔中央,使舌被推向口腔左侧,暴露视野。为避免撕破嘴唇和牙龈,用右手中指把病人的上中切牙向上推,同时可用拇指保护下嘴唇。 8、成45o角向前提起吼镜直到看见声带和声门,应该用肩和臂的力量,手腕始终保持笔直。不能撬,以免损伤牙齿和牙龈。 9、沿口腔右侧插入气管导管,这样可看见声带。声带应该完全外展,声门打开。如没有看见声带和声门,不能试图插入气管导管。如发生

声带合龙,等待几秒后或许会看见声带在呼气时张开。如还不张开,给病人过度供氧,再试暴露声门(缺氧会引起喉痉挛)。如过度供氧后仍不张开,可用肌松剂。 10、继续插入气管导管直至气囊刚好越过声带。如果插入过程遇到阻力,可先试着用力压住甲状软骨使喉部往甲状软骨方向移动。如不成功,可用MAILL钳夹住气管导管末端,把末端送入喉部。 11、小心取出喉镜,给气囊充气。 12、检查气管导管位置。如果怀疑气管导管的位置,在移动或重新插管之前用喉镜观察喉部。 13、用急救皮囊给病人通气,检查双侧呼吸音以及胸部活动度。如果腹部隆起,肺部没有呼吸音,则气管导管不在气管内。需立即气囊放气,拔出导管,重新插管。 14、如果呼吸音存在但不对称,则气管导管可能进入一侧主支气管。气囊放气,重新调整位置后,听诊呼吸音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15、固定气管导管。 16、必要时接人工呼吸机。第一次气囊充气时,应用最小漏气技术。气管切开术术前应作好充分准备,除准备手术器械外,并应备好氧气、吸引器、气管插管、或气管镜,以及各种抢救药品。 对于小儿,特别是婴幼儿,术前先行插管或置入气管镜,待呼吸困难缓解后,再作气管切开,更为安全。 1.体位:一般取仰卧位,肩下垫一小枕,头后仰,使气管接近皮肤,暴露明显,以利于手术,助手坐于头侧,以固定头部,保持正中位。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 标签:人工气道;湿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3-0151-02 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患者呼吸道梗阻,保障有效通气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正常功能受到破坏,吸入的气体失去湿化、温化功能,使气道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结,排痰不畅,严重者可导致呼吸道梗阻而危及生命,因此,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广大的护理工作者对人工气道的湿化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本文就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湿化液的选择 1.1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是临床常用的气道湿化液之一。生理盐水为等渗液,进入呼吸道后水分被蒸发,形成高渗溶液,对水肿的气道壁有一定的脱水收敛作用,也易导致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甚至形成痰痂、痰栓,使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肺部感染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1]。陈宏林等[2]研究表明,用生理盐水湿化其粘痰发生率较蒸馏水和0.45%氯化钠增高。因此,不主张使用生理盐水作为常规湿化液。 1.20.45%氯化钠溶液 刘雪喻[3]研究认为,采用0.45%氯化钠持续气道湿化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其理由是0.45%氯化钠经蒸发后接近0.9%氯化钠溶液,符合呼吸生理要求,保持了呼吸道纤毛运动,不易形成痰痂,对呼吸道无刺激作用,痰液稀薄易于咳出或吸出,减少吸痰次数,缩短吸痰时低氧血症的时间,同时也减少了气道损伤出血的危险。因此,0.45%氯化钠是临床进行气道湿化较为理想的湿化液,尤其适用于有剧烈刺激性咳嗽者。 1.3无菌蒸馏水和注射用水 无菌蒸馏水和注射用水均属低渗液体,通过湿化吸入后为气管黏膜补充水分,保持黏膜-纤毛系统的正常功能,但也有渗透和进入细胞的特点,用量过多,可引起气管黏膜水肿,增加气道阻力。陈宏林等[2]研究认为,注射用水湿化液控制在200 ml/24h左右,未发生湿化不足和湿化过度等现象。主要用于气道分泌物黏稠、气道失水多、高热及脱水患者[4]。蒸馏水稀释黏液的作用强,但刺激性较大,故在分泌物稠厚、量多需积极排痰的患者宜应用蒸馏水。 1.4 1.25%碳酸氢钠溶液 碳酸氢钠属碱性液,具有皂化功能,可软化痰痂,使痰液稀薄易于咳出或吸出,陈超男[5]研究显示:用1.25%碳酸氢钠行气道内冲洗,可刺激患者的咳嗽反射,有利于痰液的咯出,如遇痰痂咯不出,且又吸不出时,可注入1.25%碳酸氢钠溶液4~8 ml,5~10 min一次,连续2~3次,可将痰痂咯出或吸出,同时注入的湿化液可达气管及肺内,利于深部痰液的稀释排出;1.25%碳酸氢钠还具有抗真菌的作用,采用1.25%碳酸氢钠持续气道湿化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使用生理盐水,能有效预防肺部真菌感染[6]。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也适用。 1.5沐舒坦 沐舒坦具有调节浆液和黏液的分泌,促进和溶解分泌物,减低痰液黏稠度,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流程指引(1)

最新资料推荐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指引 -刚古 1?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呼吸、血氧饱和度.痰液的粘稠度和量。 2?气管切开插管深度,气囊充气情况。 3?气管切开伤口处有无渗血、红B中、皮下气0中、肉芽増 生 二体位 I.患者体位不宜过多变动.-般取平卧位。体位:术后当日取平卧位,不可 多变换体位;24小时后抬高床头15?30?,翻身应保捋头颈胸在同一轴线,避免颈部扭曲致套管刺激或套管脱出。 2如无颅内压増高,头位可稍低,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3?定时翻身、叩背,防止压疮.坠积性m炎等并发症。 四.岂管切开恳者病房环境要求 1.定时开窗通风,使室遍保持在20~22°C ;湿度保持在60%?70%。2?陪护制度:要求陪护的亲友在病房内尽量戴口罩,人数尽可能少,说话的声音尽可馳控制在 五.气道湿化 1 湿化液选择:045%氯化钠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045%氯化钠在气道 . 内水分蒸发后渗透压更符合生理需求,保持了呼吸道纤毛运动的活跃,不易 引起痰痂、痰栓Z吸痰效果好。 2 045%的生理盐水配制方法:使用0.9%的生理盐水中加入等量的灭菌注射 . 用水稀释即可。 3 气道湿化方法:微量泵注射器连接一次性延长管并将延长管插入气管套管内, .

超过气管套管1 cm-2 cm,于气管套管口用胶布固定【】】。注射器、延长管 24小时更换一次。 4.痰液黏稠度判断⑵: I度(稀痰):状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管内壁上无痰液滞留,提示湿化过 度; 辽度(中度黏痰):痰液如稀米糊,吸痰后玻璃管内少量滞留,易被水冲洗干净,提孙道湿化满意; m(重度黏痰):痰液外观明显黏稠呈坨,常呈黄色,吸痰后玻璃管内大量滞留,不 易被水冲洗干净,提示气道湿化不足。 1.泵入速度:根据痰液的粘稠度选择泵入速度,泵入时严格观察患者病情变 化,如果患者不能够耐受.可相应调低泵入速度 (1 )泵入速度:速度为2?W mL/h不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节⑶°常用2— 5ml。 (2 )按照痰液粘稠度选择适宜的速度⑷。泵入时严格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如果患者不能够耐受,可相应调彳氐泵入速度 I度(稀痰):36 h内气道湿化量为6 mL/ h, 36 h-48 h逐渐过渡为12 mL/ h; II度(中度黏痰):气道湿化量为12mL/ h; m(重度黏痰):36 h内气道湿化量为10-16 mL/ h, 36 h-48 h逐渐过渡为lOmL/h; 六、宅管切开屋者吸痰护理: 1.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管的选择⑸:在保证能够顺利清除气道分泌物的情况下, 吸痰管应越细越好。一般建议:吸痰管的外径应小于气管导管内径的一半 (IV级证据级推荐);对于婴幼儿则建议吸痰管的外径应小于气管导管内径的7 0%

人工气道湿化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1.湿化液的选择 _____生理盐水____、__0.45%氯化钠_______、___1.25%碳酸氢钠________、_灭菌注射用水________、_联合用药____。 2.气道湿化方法 __主动湿化___、_被动湿化____。 3.气道内滴药分为__间断给药法___、_持续给药法________。 4.气饱式湿化器湿化研究表明,气流量越大,氧气与水接触时间越 _____-短_______、湿化效果越 ______差_______。 5.人工气道建立后,如果吸入气体的温度高于___40°C________可造成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并出现体温______升高______出汗。 6.痰液粘稠度可分为_____稀液____、_中度粘痰_____、_重度粘稠____。 7.不推荐温湿交换器(HME)用于___无创通气______________。 8.急救常用的人工气道是_____气管插管__和__气管切开_______。 9.成人气管插管的深度___18~26cm。 10.吸痰时间不易过长,少于 ____15__________秒╱次。 二单选题 1.空气湿化,湿化水不少于( D )。 A 100ml╱h B 150ml╱h C 200ml╱h D 250ml╱h 2.正常人体经呼吸道蒸发水分每日约300~500ml,人工气道建立后,呼吸道丢失水分( D )。 A 500~600ml B 600~800ml C 800~1000ml D 800~1200ml

3.无创通气病人建议使用( B )。 A 人工鼻 B 加湿湿化 C 空气湿化 D 雾化吸入湿化法三多选题 1.什么是最佳湿化( A B C D )。 A 分泌物稀薄,能顺利吸入 B 37°C C 听诊无干鸣音或大量痰鸣音 D 100%RH 2.气道湿化法中被动湿化有哪些( A B C E )。 A 人工鼻 B 空气湿化 C 雾化吸入湿化法 D 加湿湿化 E 注入湿化法 3.湿化不足表现为( A B C D )。 A 痰液粘稠,不易吸引出或咳出 B 听诊气道内有干鸣声 C 导管内形成痰痂 D 突然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紫绀、spo2下降 4.气道湿化的副作用( A B C D )。 A 湿化过度 B 湿化液温度过低 C 湿化液温度过高 D 干稠分泌物湿化后膨胀 5.气道湿化不足的危害( A B C E )。

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1.1概念人工鼻又称温—湿交换过滤器(HME),有数层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孔网纱结构的过滤器,它能模拟鼻的功能,将呼出气体中的热和水汽收集并保留下来,吸气时气体经过人工鼻,以湿热温化的状态带入气道内,保证气体获得有效适当的湿化。同时,它对细菌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能降低管路被细菌污染的危险性[1]。 1.2方法用生理盐水将人工鼻内部吸水材料充分湿化后,一端与气管插管连接,一侧孔与吸氧管连接,调节氧流量3L/min左右。人工鼻每天更换一次,如有痰液堵塞及时更换。 2人工鼻应用相关研究 2.1气道湿化功能根据美国呼吸护理协会加温、加湿的判断标准[2],适宜的加温温度为(33±2)℃,适宜的加湿绝对湿度为 29mg/L~32mg/L,印春明等[3]研究证明,应用人工鼻可使气道内温度基本上保持在29℃~32℃,绝对湿度保持在29mg/L~32mg/L的较高范围,与传统气道管理方法比较人工鼻有明显优势,不易出现湿化过度或湿化不足。应瑛[4]研究发现,人工鼻湿化组与传统湿化组痰液粘稠度比较优于传统湿化组,差异有显著性。杨慧[5]等对5例气管切开患者给予人工鼻吸氧。患者气道通畅,湿润,无痰痂干结现象,无需加强湿化。 2.2观察指标杜春艳[6]等研究证明使用人工鼻可减少护理时数、肺部感染率,缓解呼吸及心率过快。应瑛[4]研究发现应用人工

鼻可减少日吸痰次数、呼吸道刺激征,使痰培养阳性率降低。 3优越性 (1)提供适宜的温湿度:人工鼻作为被动型湿热交换器,能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具有适度湿化,有效加温和滤过功能,气体吸入接近生理状态;(2)提供有效的滤过:吸入气体经过过滤网滤过后吸入,阻挡了大颗粒菌尘,增加了吸入气体的洁净度,减少了外部细菌的侵入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3)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由于吸入气体的洁净度、温度、湿度接近生理要求,痰液分泌量减少,湿化不足、湿化过度、呼吸道刺激征等并发症减少;(4)降低院内感染率:人工鼻与气管套管衔接紧密,翻身、咳嗽不易脱落,患者痰液不会外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由于吸痰管直接从人工鼻吸痰孔插入,不用将人工鼻反复拔出,既不会中断供氧,又不增加感染机会;(5)减少护理时数:人工鼻湿化后,痰量和吸痰次数减少,同时由于人工鼻直接接在气管套管上,减少了湿化、滴液、更换纱布、更换导管等工作量,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4护理 4.1人工鼻只是利用患者呼出气体来湿热和温化吸入气体,并不能额外提供热量和水分,对于脱水、低温和肺部疾患引起的分泌物潴留者效果欠佳[7]。 4.2严格无菌操作,人工鼻应每24小时更换一次,被痰液污染或堵塞者应及时更换。人工鼻清洁消毒后其中的氯化锂海绵将失去温化、湿化和滤过作用,故不能重复使用。

人工气道湿化治疗

人工气道湿化治疗浅析 南阳市二院急诊科范筱 气道管理是危重症患者治疗的重要内容,包括建立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气道湿化和痰液引流等内容,是一系列治疗过程而非简单的操作。其中气道湿化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气道管理问题。人工气道湿化(Artificial airways humidification)是指应用湿化器将溶液或水分散成极细微粒(通常为分子形式),以增加吸入气中的湿度,使气道和肺能吸入含足够水分的气体,达到湿化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黏液-纤毛正常运动和廓清功能的一种物理疗法。本文结合近年来气道湿化的一些新认识,从临床实用角度浅析人工气道湿化的几个问题。 一、为何要气道湿化? 正常人体的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湿化和温化作用,这是呼吸系统非特异性防御功能的重要部分。生理性的加温加湿主要在鼻咽腔内完成,气体到达咽后部时的温度约为30℃,相对湿度约95%,绝对湿度约30mg/L,其余在声门以下完成,最终进入肺泡的气体为体温条件下的饱和湿度,即37℃,相对湿度100%,绝对湿度43.9mg/L。通常将气体达到体温条件下饱和湿度的部位为等温饱和区(Isothermic saturation boundary,ISB),正常时ISB位于支气管隆嵴至第4~5级支气管亚段之间,接受氧疗或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上呼吸道的这种加温加湿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吸入气的加温和加湿功能主要由气管-支气管树黏膜来完成,也即ISB下移,易引起气管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排痰不畅,甚至发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下呼吸道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研究显示,当吸入气体的湿度下降到70%以下时,下呼吸道纤毛将停止摆动。生理情况下人体呼出气亦为体温条件下饱和湿度,以自然吸入空气为22℃(相对湿度50%,绝对湿度10mg/L)为例,呼出气37℃(相对湿度100%,绝对湿度43.9mg/L),以静息下每分钟通气量是6~8L计算,可以推算体重60kg的患者每日气道失水量(43.9-10)×6×60×24mg,为300~400ml。可见吸入气越干燥,气道失水越多,分钟通气量越大,气道失水越多,体温越高,气道失水越多。因此,气体的加温和湿化在保持气道黏液-纤毛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和防御功能、减少气道失水、防治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述情况应进行气道湿化治疗:①未建立人工气道而使用干燥的医疗性气体者(医用吸入气体相对湿度0%),尤其是流量>4L/min者;②建立人工气道者;③高热、脱水(体温越高,气道失水越多);④呼吸急促或过度通气(分钟通气量越大,气道失水越多);⑤痰液黏稠或咳痰困难;⑥气道高反应(吸入干冷空气时可诱发气道痉挛);⑦低体温。 二、什么是理想的气道湿化? 生理情况下等温饱和区在气管隆突以下,对吸氧、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而言,理想的湿化是在同样的位置重新建立等温饱和区,而使进入下呼吸道的气体能保持体温下的饱和湿度。而实际很难达到并持续维持这一理想情况。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加温加湿标准。关于湿度的要求,美国国家标准研究所(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ANSI)规定,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所有湿化器的输出功率至少需达到30mg/L的绝对湿度,认为这是防止分泌物结痂和避免黏膜损伤的最低湿度要求。至于温度的要求,普遍认为提供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