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之眼――浅谈黑非洲葡语文学

非洲之眼――浅谈黑非洲葡语文学
非洲之眼――浅谈黑非洲葡语文学

非洲之眼――浅谈黑非洲葡语文学

习惯阅览葡语国家华人新闻网站或者关注葡语文学的读者,想必时常看见许多文章的作者是一位署名为尚金格的人。没错,尚金格老师是一名自由撰稿人,为多家媒体撰写十分有深度的新闻稿件,但同时他也是一名西语葡语翻译,更是一名作家,他本人在安哥拉工作多年,生活工作经历极其丰富,对非洲文学尤其是对葡语文学情有独钟、颇有研究,更深深的热爱非洲这片黑土地。

5月15日,葡汉文化交流中心举办非洲文学阅读会,有幸邀请到尚金格老师作为主讲人,活动成功举办后,超多热爱非洲文学的同学给后台留言,询问下一次的活动何时举行,因为目前国内鲜有了解非洲文学的途径。为此,经过和尚金格老师本人的沟通,我们再次有幸请他为葡汉文化交流中心公众号平台撰写专栏——《非洲之眼》,用他多年的非洲经历及独特视角为大家解读葡语文学,乃至安哥拉最新政经资讯和民生百态。这篇《浅谈黑非洲葡语文学》正是该专栏的开篇之作,在此,小葡振臂急呼:请喜爱非洲文学的同学们走过飘过千万不能再次错过哦!

非洲葡语五国文学作品简介

安东尼奥·阿西斯·儒尼奥尔

在非洲葡语五国中,安哥拉、莫桑比克葡语文学就具有强烈的代表性。安哥拉的第一部小说文学作品是《死亡的秘密》,于1929年在前卫报上以小说连载的方式发表,1934年由lusotania出版社首次出版,直到1979年共发行出版70版。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安哥拉著名小说家安东尼奥·阿西斯·儒尼奥尔(AntóniodeAssisJúnior),于1887年3月13日出生于安哥拉首都卢安达,1960年5月27日在葡萄牙里斯本去世。安东尼奥·儒尼奥尔先生是安哥拉著名的反法西斯统治的斗士,带领农民群众反抗殖民主的暴力奴

役。除了小说家身份之外,他还是一位民族学大师,他着重于发掘安哥拉土著文化,个性是安哥拉本地的金班杜语文学作品。安东尼奥·阿西斯·儒尼奥尔先生作为安哥拉小说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文学作品影响到之后很多新生文学力量。关爱留守儿童标语

阿尔弗莱多·特鲁尼

除了上边提到的安东尼奥·儒尼奥尔先生,另一位让我们国人能在百度上找到的作家名叫阿尔弗雷多·特罗尼(Alfredo·Troni),他的小说《恩加·姆图丽》(NgaMuturi)在1882年出版,该书讲述一位黑人妇女的悲惨的一生。但是,在那里我需要对这部小说的译名进行修改解释,首先恩加·姆图丽并不能简单的音译,因为这个书名是由安哥拉的金班杜语组成,在土著语中意思是寡妇女人,所以我在新的译本当中把该书的标题直接做了意译《寡妇女人》,所以,未来我们在翻译非洲葡语文学作品的时候,需要先了解一些土著语:安哥拉的金班杜语(Kimbandu),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佛得角的克里洛语(Crioulo)。

佩佩特拉情侣之间最感人的话

安哥拉当代还有几位著名的小说家:佩佩特拉(Pepetela),原名阿尔图尔·卡洛斯·马乌利西奥·贝斯塔娜·托斯·桑托斯。于1941年出生在安哥拉的南部城市本格拉。在阿尔及利亚流亡期间,他在阿尔及尔完成社会学的学业。他曾是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党的成员,政治家和政府高官。自从1984年,他就职于安哥拉阿戈斯蒂纽·内图国立大学,并且领导建立诸多的文化协会,他还是安哥拉作家联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马努埃尔·鲁伊

马努埃尔·鲁伊先生于1941年出生于安哥拉万博省。曾就读于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的法律专业。1974年4月25日安哥拉发动独立革命之后,他坚决选取回到安哥拉参加国家的独立运动,并在安哥拉过渡政府

和葡萄牙殖民政府签署阿尔沃尔协议时,担任安哥拉信息部部长。曾作为安哥拉人明年共和国在联合国和非盟的第一代表人。他是安哥拉作家联盟秘书长。他还是安哥拉共和国国歌的歌词创作人,以及安哥拉国际歌的歌词创作者。他共计创作13部诗歌:《没有消息的诗歌》、《波浪》、《十一月的十一首诗歌》、等等。19篇散文:《重返里斯本》、《没有同志》、《箱子》、《独立之后的五天》、《记忆的大海》、《谁能把我变成一朵浪花》等等,2部舞台剧剧本:《万博的孩子》、《稻草人》;

若泽·卢安蒂诺·维埃拉

若泽·卢安蒂诺·维埃拉先生出生于葡萄牙,出生后不久便跟随自我的父亲来到非洲的安哥拉,并在安哥拉建国之后加入安哥拉国籍。在安哥拉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他顶着重重地压力帮忙安哥拉第一任总统阿戈斯蒂纽·内图抵制葡萄牙政府对安哥拉长达说百年的殖民统治。1959年,他被葡萄牙政府逮捕,随后被释放。于1961年他又被葡萄牙当局逮捕并宣判14年的监禁,后经过多方协调和帮忙他于1972被无罪释放,但是,仍然一向被葡萄牙当局监视居住在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所以,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在监狱中创作。1975年安哥拉人民共和国独立之后,他被任命组建安哥拉人民电视台,并于1975年至1978年担任安哥拉人民电视台台长一职;并在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革命委员会担任重要职务,于1979年卸任;在1979年至1984年组建并领导安哥拉电影学院,1975年12月10日至1980年12月31日期间担任安哥拉作家联盟秘书长一职。1979年至1984年担任亚非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一职;1985年至1992年他又重新被推选为安哥拉作家联盟的秘书长。他的小说《卢安达》反映当时安哥拉被殖民统治事情,老百姓艰苦的圣湖。

奥斯卡·本图·里巴斯

佩佩特拉和卢安蒂诺·维埃拉先生都先后获得葡萄牙文学最高奖——卡蒙斯文学奖。在非洲葡语文学

当中主要集中体现以下几点:民族、历史文化、科幻色彩、巫术等具有非洲浓郁特色的小说作品,这一点在当地黑人作家作品中体现很深。记得在莫桑比克著名小说家米亚·科托的一片文章中,他提到自我文学作品受到安哥拉著名作家奥斯卡·本图·里巴斯的影响。OscarBentoRibas:奥斯卡·里巴斯,于1909年8月17日出生在安哥拉首都卢安达。作者的小学和中学均在卢安达成就读,之后又在卢安达就读高等教育,最终在葡萄牙完成高等教育。他在葡萄牙完成会计专业后回到安哥拉并定居在孙贝市和本格拉市。在他36岁的时,由于患病导致双眼失明,但是双眼失明并没有让他放下对文学的爱好和写作。奥斯卡·里巴斯是安哥拉现代文学的主要的奠基人之一。1992年出版小说《飞过的云》、1922年出版小说《无力的拯救》。在他的文学生涯中,1948年出版的小说《刺与华》和1950年出版的《巫术》成为他的代表作。他一生中共计出版14部中长篇小说,以及一部安哥拉土著语金班杜语词典。奥斯卡·里巴斯被誉为安哥拉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米亚·科托

恩古拉尼·巴·卡·科萨

未来,在非洲葡语文学方面,米亚·科托(MiaCouto)是最有可能在国际场合获得大奖的作家。在莫桑比克除了米亚·科托之外,一位知名的莫桑比克记者向我推荐另一位最具有莫桑别克特色的作家恩古拉尼·巴·卡·科萨(UngulaniBaKaKhosa),别名叫弗兰西斯·艾萨·科萨,1957年8月1日出生于莫桑比克,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大学教授。他的一部名叫《Ualalapi》的科幻小说,讲述一位名叫乌拉拉比的勇士刺杀一位土著国王的故事。在这部小说中在叙述故事的同时,也讲述很多莫桑比克古老的民风民俗。

卡斯特罗·索罗梅尼奥

另一位著名的莫桑比克作家是卡斯特罗·索罗梅尼奥(CastroSoromenho),在之前我们看到这位作者简介中,有一些译者把他放在安哥拉作家行列里,其实这是一个错误。卡斯特罗·索罗梅尼奥在1910年1月31日出生在莫桑比克的辛代市(Chinde),一岁的时候才跟随自我的父母(他的父亲是殖民时期安哥拉隆达区的总督)到了安哥拉首都卢安达生活。1916年至1925年,他在葡萄牙里斯本就读小学和中学。他是一位杰出的记者、小说家和民族学家。他的小说代表作品《死亡之路》在1949年出版发行。小说作品还包括:《黑人传说》1936、《没有路的人们》1941、《旅行》1957等等。

爱热尼奥·塔瓦雷斯

佛得角文学作家方面,分为诗歌和小说两部分。诗歌方面的大咖分别是爱热尼奥·塔瓦雷斯(EugéniodePaulaTavares),他是记者、剧作家、诗歌、小说家、克里洛(Crioulo)语言学家,1867年10月18日出生于佛得角的布拉瓦岛,1930年6月1日去世。在他的诗歌作品当中超多使用克里洛土著语,虽然他是葡萄牙人后裔,但是,他的作品却充满对殖民统治的憎恨和厌恶。他的诗歌作品《大海之歌》、《温暖的水》、《温暖的离别》,在他的诗歌作品中感情、岛屿、大海、女人、祖国、思乡情、移民都成为诗歌的资料。在小说方面,有两位当代作家值得推荐,一位是马努埃尔·韦加(ManuelVeiga),另一位是热尔马诺·阿尔梅达(GermanoAlmeida)。

马努埃尔·韦加

热尔马诺·阿尔梅达

马努埃尔·韦加出生于1948年3月27日,是佛得角著名的语言学家。1957年至1961年,他在埃索马达地区就读小学,随后到佛得角首都普拉亚就读中学,1971年至1974年在葡萄牙克英布拉学习理论研究

学,同时获得语言学位。1975年至1978年,就读于法国普罗旺斯艾克斯大学,之后获得该校的博士学位。他的小说《小岛日记》在佛得角和葡萄牙十分畅销。热尔马诺·阿尔梅达1945年出生于佛得角的博阿维斯塔岛,他曾在葡萄牙就读法律学位,之后担任佛得角共和国总检察长一职。他善于使用幽默和讽刺的方式,谴责佛得角社会中存在的虚伪的两面派,他运用自我的诗歌和小说作品讽刺政治人士,他的作品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剑刺中那些被讽刺的人物。小说作品中笔者使用不寻常的嘲讽方法讽刺佛得角人民所有遭受的现实痛苦。1988年出版的小说《我的诗人》被认为是佛得角第一部真正好处的“国民”小说。

至于几内亚比绍和圣多美的文学,以后有时光我会再一一阐述。总体上来讲非洲的葡语文学受到一部分欧洲文学的影响,但是,当代很多作家和诗人都意识到外来文学入侵给当地文学带来负面效应,他们想透过自我土著语言、传统民众故事的方式,加深本国和本土的民族文化。传统的非洲葡语文学对国内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片圣洁的宝地。只有我们一点一滴的解开他们神秘的面纱的同时,才能了解真正的非洲葡语文学。发掘非洲文学的路上,需要很多国内文化传播巨匠们的开发和挖掘,期望未来我们能让国内读者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非洲葡语文学。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班主任工作

撒哈拉以南非洲 教学设计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授课人:田敏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材简析】 教材选择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作为地区地理学习的案例,意在教会学生学习地区的方法。虽然从地区分布上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同属非洲,但本区与北非的地理特征不尽相同,因此本节突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让自然地理特征为分析人文地理特征服务,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地理特征。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东南亚”、“中东”之后进行学习的,因而学生对于地区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的学习既是对前面学习方法的检验,也是对学习能力的进一步锻炼。多数学生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充满神秘感,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找出本区的位置、范围,并通过读图说出本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本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本节课设想以“走近黑非洲——了解黑非洲——爱上黑非洲”为主线,以旅行者梁子的黑非洲之行为附线,力求让学生对所学的区域有较强的亲近感,尽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主动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走近黑非洲——了解黑非洲 导入新课:以旅行者梁子“‘梁’眼看世界,独闯黑非洲”的十年黑非洲之行的视频导入新课。 板书: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板图: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简图。 教师讲解:根据区域学习的一般方法,要了解一个区域,首先要明确它的——地理位置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后检测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后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古代撒哈拉以南非洲文明不包括()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麦罗埃文明 C.古代阿克苏姆文明 D.古代大津巴布韦文明 2.有人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由于三面环海,一面为撒哈拉大沙漠,因此“对于世界各部,始终没有任何联系,始终是在闭关之中”。下列最能反驳这一观点片面性的是()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阿克苏姆文明 D.古代大津巴布韦文明 3.从7世纪至今,非洲最主要的居民是() A.班图人 B.加纳人 C.马里人 D.刚果人 4.10—15世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世界的贸易与交流主要集中在()A.东非沿海 B.南非沿海 C.西非沿海 D.整个非洲沿海 5.以下不是古代非洲出口的主要商品的是() A.黄金 B.象牙 C.奴隶 D.钻石 6.在古代文明兴起的过程中,自然环境的影响十分突出。下列选项中,自然环境特征明显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美洲印第安文明 7.“印第安人培植了一百多种植物,即与整个欧亚大陆所培植的植物一样多,这的确是一个非凡的成就。”下列植物属于印第安人培植出来的有()①玉米②水稻③马铃薯④可可⑤小麦⑥西红柿⑦烟草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⑥⑦8.“浮动园地”是一种创造性地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它属于什么人的创造()A.玛雅人 B.阿兹特克人 C.印加人 D.墨西哥人 9.印第安人在美洲这片土地上创造了自己别具一格的古代文明。其中,主要位于南美洲的是() A.玛雅文化 B.阿兹特克文化 C.库施文化 D.印加文化10.—位考古学家说:“从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形成时期到西班牙人入侵这一漫长的时期内,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接触。”这段话表明,古代美洲文明与其他文明是() A.相互联系,不断交往 B.各自独立,相对隔绝 C.战争不断,冲突激烈 D.文明多元,相互交融 11.(选做·2020·创编)在西非8—15世纪先后兴起的国家是() A.桑海、加纳、马里 B.加纳、桑海、马里 C.加纳、马里、桑海 D.马里、加纳、桑海 12.(选做)除了今天的津巴布韦,古代大津巴布韦文化的范围还包括() ①莫桑比克南部②埃塞俄比亚③博茨瓦纳东部④摩洛哥⑤南非北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13.(选做)与古代东方文明不同,美洲印第安古代文明大多起源于()大河流域 B.高原盆地 C.热带沙漠 D.沿海平原

非洲国家及地区的旅游景点介绍

非洲国家及地区的旅游景点介绍 南非—开普敦 开普敦(英语:Cape Town)是南非人口排名第二大城市,也是开普敦都会城区的组成部分、西开普省省会,开普敦为南非立法首都,因此南非国会及很多政府部门亦座落于该市。 开普敦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及码头闻名,知名的地标有被誉为“上帝之餐桌”的桌山,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汇点好望角。因其美丽的自然及地理环境,开普敦被称为世界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亦成为南非其中一处旅游胜地。 开普敦最初环绕码头发展,因为由荷兰开往东非、印度和亚洲的商船都会路经此地作补给,久而久之便成为欧洲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sub-Saharan Africa)的第一个长期聚居点。其后欧洲人亦建立了他们的第一所军事基地好望堡(Castle of Good Hope),在约翰内斯堡的建立及在德兰士瓦发现大量的黄金和钻石之前,开普敦是非洲南部最大的城市。 开普敦拥有南非第二繁忙的机场开普敦国际机场,是世界旅客到南非的主要渠道之一。根据2007年南非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开普敦共有350万人口。陆地面积为2,499平方公里,相对其他南非城市来说面积较大,人口密度较小(1,158/平方公里) 市背山面海迤逦展开,西郊濒大西洋,南郊插入印度洋,居两洋

之会。市内多殖民时代的古老建筑,位于大广场附近,建于1666年的开普敦城堡是市内最古老的建筑。当年其建筑材料多来自荷兰,后用作总督官邸和政府办公处。 同世纪建筑的大教堂,坐落在阿德利大街,其钟楼至今仍保存完好。有8位荷兰驻开普敦的总督先后葬于此教堂内。在政府街公共公园的对面是1886年竣工又在1910年增建的国会大厦和美术馆。西面是建于1818年,收藏达30万册书的公共图书馆,城中还有1964年建立的国家历史博物馆。 城西的特布尔山,海拔1082米,因山顶平整如桌而得名,(英文“特布尔”意为桌),山峰绵延平展,气象巍然。其余脉有狮子头,信号山,魔鬼峰诸峰。国家植物园位于特布尔山的斜坡上。它的上方是建于1825年的最古老的博物馆,山脚下是开普敦大学。诸山及特布尔湾之间是城中最古老的部分。海滩附近,设有娱乐和休养设施,是南非主要的旅游地,尤宜于冬季休养。南郊有天文台。开普敦也是南非金融和工商业的重要中心,交通发达,从欧洲沿非洲西海岸通往远东,太平洋的航线都经过这里。特布尔湾为天然良港,可同时停泊深水海轮40多艘。第二次大战以来,在湾中拦海拓地,称为福肖尔区,已造地360英亩,并在此建立新的城区。 开普敦是欧裔白人在南非建立的第一座城市,这座南非白人心中的母城三百余年来数度易主,历经荷、英、德、法等欧洲诸国的统治及殖民,虽然地处非洲,但却充满多元欧洲殖民地文化色彩。开普敦集欧洲和非洲人文、自然景观特色于一身,开普敦因此名列世界最美

浅析黑非洲服饰纹样色彩

浅析黑非洲服饰纹样色彩 [摘要] 随着中非贸易的升温,纺织品出口作为对非贸易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由非洲服饰的穿着特点决定了其纹样色彩的重要性,而色彩的审美趣味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符号,这种符号不仅仅是从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等方面体现,不同色彩经过调和后所体现出来的和谐,更是区分不同民族的色彩审美趣味的关键之所在。本文以黑非洲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为切入点,从影响黑非洲服饰纹样色彩调和的因素和方式入手,研究黑非洲服饰纹样色彩的特点,为对非纺织品贸易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地理环境民族文化黑非洲服饰纹样色彩 色彩是服饰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饰纹样的审美活动中,色彩作为“第一印象”的载体诉之于受众的视觉,进而影响到受众心理,给人以审美愉悦。在色彩搭配中,色彩的和谐是对色彩运用最高目标的审美体现。“色彩的和谐标志是人的情感方式在特定形态下表现出来的色彩构成样式。色彩和谐在色彩的有机组合中既普遍又极具理论性,它离不开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与人的心理因素紧密相关的客观基础。”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色彩在被人类运用的过程中体现了不同民族的特征,色彩的表现形式也必定受到这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的支配,这种关于色彩和谐标准的审美个性就是一个民族色彩的特点之所在。黑非洲是非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较具非洲代表性文化的区域,其服饰纹样色彩以热烈、浓郁、具有节奏感而闻名。对于黑非洲服饰纹样色彩特点的研究,重点在于找出非洲黑人运用、调和纹样色彩的方式,以及他们民族色彩的美感评定标准,这种喜好上的差异性主要来源于其地域、民族文化等深层结构对色彩审美心理的影响。 一、“黑非洲”的界定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被称为“黑非洲”(“Black Africa” or “land of blacks”),从地理上划分,这部分非洲的北界大致在北纬20°一带。黑格尔在他的著作《历史哲学》中把非洲分为三部分,一是“非洲本土”,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非洲;二是“欧洲的非洲”;三是“亚洲的非洲”指尼罗河流域的非洲,特别是埃及。其实“黑非洲”是带有殖民色彩的名称,国外一些文献中把这个区域称为“Sub-Saharan Africa”即“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由于这个名称在其他语言中较啰嗦,再加之非洲人自己也采用“黑非洲”这种叫法,使得“黑非洲”这个名称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另外从黑格尔的界定中可以看出,当时黑非洲的地理环境比较闭塞,受到外界文化的影响较小,是较具非洲本土文化特色的区域。 二、自然地理环境对黑非洲服饰纹样色彩的影响 黑非洲的自然地理环境是黑人生存的基础,其包括气候、地形地貌、河流、土壤、植被等,这些元素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和自然资源。撒哈拉

非洲教学设计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教材简析】 教材选择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作为地区地理学习的案例,意在教会学生学习地区的方法。虽然从地区分布上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同属非洲,但本区与北非的地理特征不尽相同,因此本节突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让自然地理特征为分析人文地理特征服务,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地理特征。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东南亚”、“中东”之后进行学习的,因而学生对于地区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的学习既是对前面学习方法的检验,也是对学习能力的进一步锻炼。多数学生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充满神秘感,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找出本区的位置、范围,并通过读图说出本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本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了解本区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 4、运用图表,指出本区资源状况,结合本区历史背景,分析经济发展特点,指出未来发展策略。【教学方法】 本节课设想以“走近黑非洲——了解黑非洲——爱上黑非洲”为主线,以旅行者梁子的黑非洲之行为附线,力求让学生对所学的区域有较强的亲近感,尽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主动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需要探究的活动主题并给以一定的提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动主题和提示如下: ◆课前探究活动 活动主题:自编一个小话剧,体现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活动提示:可模拟与发达国家进行外贸交易-----一方代表发达国家,另外一方代表某类初级产品的出口国,通过比较进、出口产品的不同价格入手来分析。) 【教学过程】 走近黑非洲——了解黑非洲 导入新课:以旅行者梁子“‘梁’眼看世界,独闯黑非洲”的十年黑非洲之行的视频导入新课。 板书: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板图: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简图。 教师讲解:根据区域学习的一般方法,要了解一个区域,首先要明确它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撒哈

《黑非洲第一强军

《黑非洲第一强军 ?? “非洲解放军的那些事”非洲国家在武器装备发展上,一般都与外国有紧密的联系,由于他们经济不行,很难买得起美欧的高级武器。在这种背景下,很多非洲国家热衷于采购中国生产的武器装备,而且在采购之后通过与解放军的军事交流合作,沿袭解放军的武器运用方法、条令条例,而且学得非常相似,被很多人称为“非洲解放军”。(哈哈,今天就来给大家大概分析一下谁是真正的黑非洲第一强军!!!)?????? 最近这两天新闻不是整天报道,津巴布韦的军队进首都了,政变也好,清君侧也好,反正是不爽了,制止了老糊涂的穆加贝把政权移交给那个保姆出身的权利欲极强的老婆。国家层面的事就不说了,说说这个国家的军队吧。上街的装甲车一水的中国造,士兵的武器也是中国造,其实这个国家的军队也同那支赫赫有名的坦桑尼亚国防军一样,都是中国训练的,号称非洲解放军。一:坦桑尼亚在遥远的黑非洲,有这样一支军队,从战略战术到武器装备,从训练演习到条令内务,都跟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五成神似。这支军队就是坦桑尼亚国防军,号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嫡传弟子,部队的武器装备、训练建设、战略战术都与解放军很相似,被誉为东非解放军。坦军的战斗水平和作

战艺术也比其他非洲国家高一大截,历史上曾经打的非洲小霸乌干达和利比亚抱头鼠窜。有人曾说坦桑尼亚陆军是非洲唯一的步坦协同训练时候,坦克不会轧死自己步兵的军队。解放军教官经常告诫赴华培训的黑叔叔们:步坦协同第一条,别被坦克履带压死,第二条,别被坦克大炮喷死,第三条,别被反应装甲炸死。黑叔叔们在踢正步,把有中国特色的绑腿一结扎,立马就有了30%解放军风范。(1):坦桑尼亚坦克部队中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通过军事援助,以全套中国武器武装了坦桑尼亚军队,大批坦军军官被派往中国培训学艺,以至于这支国防军在成立之初就焊上了牢牢的解放军印记。在1978年的乌干达坦桑尼亚战争中,中国式作战技艺发挥了巨大作用。1976年开始,坦桑尼亚与北方邻国乌干达发生边界战争,当年由总参牵头,组建中国驻坦桑军事顾问团,由海陆空三军组成。因为乌干达内乱造成乌坦两国关系紧张,1978年10月乌干达对坦桑尼亚宣战,不同政见的乌干达参谋总长逃往坦桑尼亚,随即有一个坦克团也叛逃到坦桑尼亚。中国在坦桑尼亚的军事顾问对这支部队进行了整编和训练。(2):坦桑尼亚步兵正步训练遥想当年,我们为他们配属了新的五对负重轮的59式坦克。这支部队后来编为”乌干达民族解放联合阵线“,参加了解放乌干达的战争。战争一开始,由于坦桑尼亚没有做好充分的防范准备,导致大片国土

黑非洲有着较为古老而丰富的口头文学传统

黑非洲有着较为古老而丰富的口头文学传统。口头文学丰富多采。一种类繁多,有谚语、格言、寓言、诗歌和各种叙事故事等。20世纪初叶。教会和黑非洲的知识分子开始对口头文学作过不少搜集整理工作,先后出版了,些神话故事集和传说故事集,如塞内加尔的《阿马杜_‘库姆巴的故事》、象牙海岸的《非洲的传说》。喀麦隆的《在美丽的星空下》、乍得的《在乍得的星空下》、加蓬的《加蓬故事集》、尼伯尔的《尼日尔的故事和传说》等。1960年;由几内亚历史学家、文学家吉布里尔;塔姆希尔。尼亚奈整理出版的《松迪亚塔》,无疑是黑非洲口头文学的优秀作品之一,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 《松迪亚塔》是整理者根据几内亚西基里地区杰里巴。科罗村的?格里奥?杰里马莫杜;库雅泰的口头演唱记录整理而成的。?格里奥?是黑非洲专门从事口头文学演唱、传播和保存工作的人。他们以此为业,家族世袭。?格里奥?虽是行吟艺人,但据传曾在国王或酋长的宫庭里占有重要地位。他们博古通今,熟谙王国或部落的家族谱系、历代国王或部落祖先的不朽业绩,精通固有的律法和传统的习俗礼仪,充当史官和国王或酋长的顾问及传话人。国王或酋长每有重大决策,如征战、继嗣等,都要征询?格里奥?的意见。?格里奥?在收集、保存、传播黑非洲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口头文学作品正是依靠他们才得以流传后世。

《松迪亚塔》这部既具有神话色彩又具有文献价值的长篇英雄史诗,共18章,歌颂了13世纪西非马里帝国的?国父?松迪亚塔一生的业绩。传说松迪亚塔是古代曼了国凯塔王朝的继承人,非王后所生。因先知有言他将为王,遂遭王后迫害,经历了疾病和贫寒等苦难。国王去世后,太后篡权,松迪亚塔与其母被迫流亡国外。其后王国遭外敌侵犯,太后和新国王不敢抵抗,弃国而逃。年轻的松迪亚塔联合一些国家和部落举兵进击,经过几次大的战役,终于消灭了敌人,收复了国土,开创了延续二百余年的马里帝国。这部史诗塑造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民族英雄松迪亚塔的形象,描述了黑非洲人民光荣的历史传统,反映了13世纪上半叶西非的社会政治生活和风土人情。史诗的人物形象鲜明,结构完整,文笔活泼,语言隽永,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史诗中史实与神话相交织,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了黑非洲民间艺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杰出的艺术才华。 黑非洲大多数国家或民族的书面文学产生较晚,一般是在19世纪以后。至今发现的东非斯瓦希里语第一批书面文学的手稿,其创作时间大概是18世纪30年代。黑非洲书面文学的全面繁荣开始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达到高潮。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世界文学增添了光彩,越来越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与重视。1986年、1991

非洲国家与地区 非洲概况

非洲国家与地区非洲概况 非洲国家与地区 非洲概况 非洲位于地球的西南部,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在拉丁语中意为“阳光灼热的地方”。全非洲有56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约8.51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 5.5%,居民主要有黑种人的白种人。非洲面积约5020万平方千米,约的20.2%,为世界第二大洲。语言约有800种,分属苏丹语系、尼日尔一科尔多凡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亚一非语系和科伊桑语系,非洲人大多信奉原始宗教和伊斯兰教。 非洲历史 非洲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孕育了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国家——埃及。继埃及之后,北部非洲陆续成为迦太基、希腊、罗马文明的重要地区。中世纪,非洲农牧业、商业发展水平较高。中世纪后,在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流域建立了不少王国。1 5世纪后,西方殖民者相继侵入,贩卖奴隶,掠夺财富和土地。“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各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 非洲地势 非洲海岸比较平直,缺少海湾和半岛,是各洲中岛屿最少的

一个洲。大陆北宽南窄,呈倒三角形。非洲为高原大陆,地势较平坦,南北两端有山脉,平均海拔750米。非洲以风沙地貌为主,沙漠面积占全洲面积的1/5。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位于其北部,东部有世界著名的“东非大裂谷”。非洲多峡谷、急流和瀑布,拥有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以及流域面积和流量位居世界第二位的刚果河。非洲湖泊多集中分布于东非高原,多为断层湖,其中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和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水湖。 非洲气候 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其气候特点是高温、少雨、干燥。雨水分布不均匀,气候带分布南北对称。赤道横贯中部,降水量从赤道向南北两侧减少。赤道多雨带,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撒哈拉和纳米布沙漠中的许多地区年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甚至数年无雨,是世界上大面积雨量最少的地区。全洲95%以上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野生功物的乐园 非洲有“天然动物"之称,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大型哺乳习胪有100多种,淡水鱼有2000余种,鸟类达400种以上。非洲有许多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主要有坦桑尼亚的恩戈罗恩戈罗保护区和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南非的克鲁格国家公园、赞比亚的卡富埃国家公园、西非的科莫埃国家公园、

津巴布韦国家介绍

Qq:22837-26544,Mobile:139-172-36197 Ampere Y an,Zimbabwe CBCA,津巴布韦CBCA项目 津巴布韦国家介绍 津巴布韦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Zimbabwe, 中国大陆、马新译作津巴布韦,台湾译作辛巴威),是 非洲南部的内陆国家,1980年4月18日独立建国,面积 39万余平方公里,首都哈拉雷(Harare)。津巴布韦人 口约1300万(2008年),黑人占总人口的99%,主要有 绍纳族(占79%)和恩德贝莱族(占17%)两大民族。 津巴布韦58%的人口信奉基督教,40%信奉地方宗教, 1%信奉伊斯兰教。英语是津巴布韦的官方语言,主要 语言还有修纳语和恩德贝莱语。国庆日:1980年4月18 日。国歌:神圣的津巴布韦土地。货币:津巴布韦元。 官方语言:英语。与中国建交日期:1980年4月18日。 一、地理 津巴布韦国土面积39万余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东南部,是一个内陆国家。津巴布韦东邻莫桑比克,南接南非,西和西北与博茨瓦纳、赞比亚相连。津巴布韦大部分地区是高原地形,平均海拔1000余米。地形分高草原、中草原和低草原3种。津巴布韦东部伊尼扬加尼山海拔2,592米,为全国最高点。主要河流有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分别是与邻国赞比亚和南非的界河。维多利亚瀑布、三比西河、三比西河上游的卡里巴水坝与大坝拦阻河水积蓄而成的卡里巴湖共同围成津巴布韦北边的疆界,与赞比亚相邻。津巴布韦的东边国界全部与莫桑比克相邻,西南为博茨瓦纳,南境则有一部分与南非相连,以林波波河为界。津巴布韦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年均气温摄氏22度,10月份温度最高,达32度,7月份温度最低,约13~17度。 二、历史 1.南部非洲的文明 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重要的文明发源地,在中世纪时代,该地曾存在一个修纳人(Shona,属于班图(Bantu)族的一支)建立的文明,并且遗留下不少文化遗迹,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大津巴布韦古城(也是津巴布韦的命名由来),以此城为首都的穆胡姆塔巴帝国(Munhumutapa Empire)透过与来自印度洋岸的回教商队贸易,在11世纪时渐渐强盛,利用当地生产的黄金、象牙与铜矿等重要物资,交换来自波斯湾地区的布料与玻璃等生产品,15世纪时,已经成为非洲南部最大的邦国。修纳文明的强盛在19世纪时迈入尾声,1837年时,修纳人被属于祖鲁族的恩德贝勒人(Ndebele)征服,而来自英国与来自南边的波尔人(荷裔南非人)开始逐渐蚕食这个地区。 2.殖民地时期(1888年─1965年) 1888年,英国殖民者赛西尔·罗兹从恩德贝勒国王手上取得他们领土内的采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的非洲和美洲检测

第5课古代的非洲与美洲 一、单项选择题 1.古代黑非洲也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其中地处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要冲,对外贸易高度发达是 指() A.库施文明 B.麦罗埃文明 C.阿克苏姆文明 D.埃及文明 2.有人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由于三面环海,一面为撒哈拉大沙漠,因此“对于世界各部,始终 没有任何联系,始终是在闭关之中”。下列最能反驳这一观点片面性的是()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阿克苏姆文明 D.古代大津巴布韦文明 3.下列对阿克苏姆王国描述准确的是() ①生活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②公元4世纪达到鼎盛时期 ③10-15世纪信仰伊斯兰教④对外贸易发达,出口黄金、奴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 4.10—15世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世界的贸易与交流主要集中在() A.东非沿海 B.南非沿海 C.西非沿海 D.整个非洲沿海 5.由于地形地貌的限制,黑非洲大多数地区发展缓慢,但东北非地区较早形成了高度繁荣的古代文明。这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A.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西亚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西亚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 D.古代中国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

6.在古代文明兴起的过程中,自然环境的影响十分突出。下列选项中,自然环境特征明显与其他三个不同 的是()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美洲印第安文明 7.“印第安人培植了一百多种植物,即与整个欧亚大陆所培植的植物一样多,这的确是一个非凡的成就。” 下列植物属于印第安人培植出来的有() ①玉米②水稻③马铃薯④可可⑤小麦⑥西红柿⑦烟草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⑥⑦ 8.14世纪阿兹特克人在今墨西哥地区兴起,他们以农业为经济基础,发明了“浮动园地”。对“浮动园地” 评价正确的是() ①扩大了耕地面积②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③破坏了生态环境④扩大了中心城区的面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9.非洲文明中有许多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格言,例如“等“牲口可以被继承,人应该自己选择”、你有了自己的主意,再去请教别人”……上述两条格言可以说明() A.非洲人历来注重财产继承问题 B.非洲文明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 C.非洲人善于思考哲学问题 D.非洲文明存在财产私有和个体主义的概念 10.—位考古学家说:“从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形成时期到西班牙人入侵这一漫长的时期内,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接触。”这段话表明,古代美洲文明与其他文明是() A.相互联系,不断交往 B.各自独立,相对隔绝 C.战争不断,冲突激烈 D.文明多元,相互交融

区域地理(非洲)知识点

区域地理(非洲)知识点 一、位置: 1、绝对位置 2、相对位置 半岛、岛屿、边缘海、海峡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高原大陆 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海岸线平直,海湾、岛屿都较少 【思考】描述非洲大陆地形的特点 (1)非洲地形单一,以高原为主,地形起伏和缓;(2)高原逼近大陆边缘,使得非洲海岸线平直,缺少半岛、岛屿、海湾及良港;(3)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思考】描述东非大裂谷的走向和地表特征 (1)东非裂谷,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2)两岸悬崖壁立,附近还有许多死火山和活火山,谷底湖泊连串。 2、气候——对称分布 气温:非洲大部分处于热带与亚热带,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在20℃以上,因而被称为“热带大陆”。

降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年降水量比北非丰富得多,大部分地方的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几个地区的气候的成因: (1)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 (2)热带草原气候 ①热带雨林南北两侧的热带草原气候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②非洲赤道附近东部的热带草原气候 地势高,气温低,空气对流弱,降水少 (3)热带沙漠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交替控制 【思考】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有何特点?并简要说明原因。 (1)以热带气候为主;(2)干旱沙漠面积广大;(3)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呈带状分布。 【思考】分析几内亚湾北部和马达加斯加岛东北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几内亚湾:受赤道低压和西南风的影响,全年高温多雨;沿岸几内亚湾暖流流经,增温增湿。马达加斯加东岸:南回归线穿过南部,地处热带,全年高温;又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湿增温。 【思考】非洲赤道穿过东部地区,为什么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穿过的非洲东部,为东非高原,由于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3、河流 (1)尼罗河 水文特征:上游、中游、下游 阿斯旺水坝的利和弊: 利:发电、防洪、灌溉、旅游、养殖、航运等 弊:尼罗河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下游农田的肥力下降,海浪使尼罗河三角洲 受到侵蚀,海岸线不断向后退缩。 (2)刚果河 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的盆地) 成因:内陆湖地壳上升,刚果河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概况:向心状;水文特征:水位高、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喊杀两肖、无结冰期、富水能;该河口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上游流经刚果盆地边缘、落差大,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多、流量大;下游深切西部山地,形成串珠状峡谷,水能丰富 流量大而稳定(流量仅次于亚马孙河) 水力资源丰富 河段特征:①上游:水流湍急;②中游:流经刚果盆地中部,地势低平,落差小,水势平稳;水量丰富,河宽水深,利于航运。 (3)尼日尔河:

古代非洲

第五课古代黑非洲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古代黑非洲两个主要文明区域及其重要文明成果 理解黑非洲地理环境对其文明进程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掌握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认同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文明多元性和文明在交流中发展的道理。深刻感受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洲印第安文明中的三大文化中心是什么? (二)正课 第5课古代黑非洲 插图《古代黑非洲文明地图》 所谓黑非洲,一般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古代黑洲文明包括麦罗埃文明、阿克苏姆文明以及大津巴布韦文化。 插图《黑非洲埃塞俄比亚1》《黑非洲埃塞俄比亚2》 称这里为黑非洲,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里居民是黑人。 请大家结合本图,思考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黑非洲主要通过哪些地方与外界?这种地理环境对其文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由于撒哈拉大沙漠和大海的阻隔,以及复杂的地形地貌的限制,黑非洲仅在东北角,通过尼罗河,或通过红海与外界有所联系

这种闭塞的环境使黑非洲文明大部分处于封闭状态下,因此文明发展进程缓慢。而其中位于红海的阿克苏姆由于与埃及文明和西亚文明保持较为密切的交流,所以文明相对发展快一些。 我们要通过这节课懂得一个道理:文明只有交流才能发展,而闭塞则会导致落后和衰亡。 下面我们首先学习位于东北非前后相继的麦罗埃文化和阿克苏姆文化。 一、麦罗埃与阿克苏姆 1、麦罗埃文明 位于非洲东北部的麦罗埃文明,是尼罗河中上游古代文明的代表。开始于公元前590年,终于公元4世纪,属于库施文明的麦罗埃时期,体现了库施文明独特的文明特色,代表了库施文明鼎盛阶段的成就。 “库施”一词是指古代埃及人对尼罗河第一瀑布以南地区的通称,相当于今天苏丹共和国北部的尼罗河中游一带。它北边是埃及,南边是非洲热带内陆,尼罗河正好处于它的中心位置,所以这里就成了北非、西亚、地中海欧洲和黑非洲的一个重要的交汇地。这样的地理条件,非常适宜人类早期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库施王国大约建于公元前2000年以前,是古代黑非洲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公元前11世纪初以后,库施王国的势力逐步强盛起来,并于公元前730年征服埃及,建立了古埃及历史上的第二十五王朝(也称库施王朝)。公元前656年,库施王国在埃及统治结束。公元前590年,库施王国迁都麦罗埃,库施文明进入麦罗埃时期。公元350年麦罗埃的库施王国为阿克苏姆王国所灭。 库施文明深受古代埃及文明影响,所以政治体制、生产方式、宗

非洲国家及地区旅游景点介绍

非洲国家及地区旅游景点介绍(世界旅游地理) 学院:财公院班级:10公管姓名:施布伦学号:2010110036 非洲的全称是阿非利加洲,意思是阳光灼热的地方。 非洲目前有56个国家和地区。在地理上,习惯将非洲分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个地区。北非通常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亚速尔群岛、马德拉群岛。东非通常包括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塞舌尔。西非通常包括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尼日利亚和加那利群岛。中非通常包括乍得、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南非通常包括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毛里求斯、留尼汪、圣赫勒拿等。 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南面。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角习惯上以苏伊士运河为非洲和亚洲的分界。大陆东至哈丰角(东经51度24分,北纬10度27分),南至厄加勒斯角(东经20度02分,南纬34度51分),西至佛得角(西经17度33分、北纬34度45分),北部至吉兰角(东经9 度50分、北纬37度21分)。面积约3020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南北约长8,000公里,东西约长7,403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非洲的东北端有163公里长的苏伊士运河,使之与亚洲相隔(地缘政治学上,有时苏伊士运河以东的埃及西奈半岛也会被视为非洲的一部分);北面则是地中海和与其隔海相望的欧洲。从非洲在突尼斯的最北点本塞卡角(北纬37°21')到在南非厄加勒斯角的最南点(南纬34°51'15"),距离约8000公里。从非洲在塞内加尔的最西点佛得角(西经17°33'22")到在索马里的最东点哈丰角(东经51°27'52"),距离则约7400公里。非洲的海岸线长约26,000公里,因为其海岸凹陷处不多,所以面积只为其三分之一的欧洲,海岸线却比它长(欧洲的海岸线长约32,000公里)。非洲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国家分别为阿尔及利亚和岛国塞舌尔;而非洲大陆最小的国家则是冈比亚。非洲民族以高加索种的闪族、含族,以及黑种的黑族和苏丹黑人、班图黑人为主。不过由于文化发展迟缓,知识程度普遍低落,虽然各地皆有丰富矿产,如金、铜、铁、锰、铀及非金属矿等,但只有少部份被开发,且过去都属于欧洲殖民地,经济结构并不健全;加以自然环境恶劣,不是太干就是过湿,而许多小国政治未臻稳定,且又种族复杂,艾滋病,遂造成非洲各国普遍处于贫穷状态。 非洲的沙漠面积约占全洲面积1/3,为沙漠面积最大的洲。其中,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东部还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当然,除了沙漠,非洲也有郁郁葱葱的森林和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尼罗河下游的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在建筑、雕刻和绘画等艺术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至今巍然屹立在尼罗河畔开罗附近的宏伟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公元前27世纪前后古埃及人的杰作;它们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古代埃及劳动人

津巴布韦国家介绍

津巴布韦国家介绍 津巴布韦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Zimbabwe, 中国大陆、马新译作津巴布韦,台湾译作辛巴威),是 非洲南部的内陆国家,1980年4月18日独立建国,面积 39万余平方公里,首都哈拉雷(Harare)。津巴布韦人 口约1300万(2008年),黑人占总人口的99%,主要有 绍纳族(占79%)和恩德贝莱族(占17%)两大民族。 津巴布韦58%的人口信奉基督教,40%信奉地方宗教, 1%信奉伊斯兰教。英语是津巴布韦的官方语言,主要 语言还有修纳语和恩德贝莱语。国庆日:1980年4月18 日。国歌:神圣的津巴布韦土地。货币:津巴布韦元。 官方语言:英语。与中国建交日期:1980年4月18日。 一、地理 津巴布韦国土面积39万余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东南部,是一个内陆国家。津巴布韦东邻莫桑比克,南接南非,西和西北与博茨瓦纳、赞比亚相连。津巴布韦大部分地区是高原地形,平均海拔1000余米。地形分高草原、中草原和低草原3种。津巴布韦东部伊尼扬加尼山海拔2,592米,为全国最高点。主要河流有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分别是与邻国赞比亚和南非的界河。维多利亚瀑布、三比西河、三比西河上游的卡里巴水坝与大坝拦阻河水积蓄而成的卡里巴湖共同围成津巴布韦北边的疆界,与赞比亚相邻。津巴布韦的东边国界全部与莫桑比克相邻,西南为博茨瓦纳,南境则有一部分与南非相连,以林波波河为界。津巴布韦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年均气温摄氏22度,10月份温度最高,达32度,7月份温度最低,约13~17度。 二、历史 1.南部非洲的文明 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重要的文明发源地,在中世纪时代,该地曾存在一个修纳人(Shona,属于班图(Bantu)族的一支)建立的文明,并且遗留下不少文化遗迹,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大津巴布韦古城(也是津巴布韦的命名由来),以此城为首都的穆胡姆塔巴帝国(Munhumutapa Empire)透过与来自印度洋岸的回教商队贸易,在11世纪时渐渐强盛,利用当地生产的黄金、象牙与铜矿等重要物资,交换来自波斯湾地区的布料与玻璃等生产品,15世纪时,已经成为非洲南部最大的邦国。修纳文明的强盛在19世纪时迈入尾声,1837年时,修纳人被属于祖鲁族的恩德贝勒人(Ndebele)征服,而来自英国与来自南边的波尔人(荷裔南非人)开始逐渐蚕食这个地区。 2.殖民地时期(1888年─1965年) 1888年,英国殖民者赛西尔·罗兹从恩德贝勒国王手上取得他们领土内的采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和美洲 课堂测试

第五课古代非洲与美洲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古代黑非洲也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其中地处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要冲,对外贸易高度发达是指() A.库施文明B.麦罗埃文明 C.阿克苏姆文明D.埃及文明 2.公元前后,在多种文明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黑非洲文明是指()A.库施文明B.麦罗埃文明 C.阿克苏姆文明D.津巴布韦文明 3.由于地形地貌的限制,黑非洲大多数地区发展缓慢,但东北非地区较早形成了高度繁荣的古代文明。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A.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西亚文明B.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C.古代西亚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D.古代中国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4.南部黑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是() A.埃及文化B.库施文化 C.阿克苏姆文化D.大津巴布韦文化 5.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形成风貌迥异的古代文明时,一开始直接起制约作用的是() A.地理环境B.风俗习惯 C.民族心理D.文化素养 6.右图所示为特斯科科湖中的浮动园地,发明该项农业成就的国家()A.崛起于库斯科地区 B.在15世纪初进入鼎盛时期 C.要求被征服者向其交付贡赋 D.建造了波南帕克神庙 7.非洲文明中有许多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格言,例如“等“牲口可以被继承,人应该自己选择”、你有了自己的主意,再去请教别人”……上述两条格言可以说明() A.非洲人历来注重财产继承问题

B.非洲文明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 C.非洲人善于思考哲学问题 D.非洲文明存在财产私有和个体主义的概念 8.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桑海帝国、阿兹特克帝国分别是欧、亚、非、美四大地区的重要国家。下列有关四大帝国共同之处的论述正确的是() A.四大帝国在15世纪初均达到鼎盛时期 B.四大帝国都很重视对外贸易 C.四大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掌握大权 D.四大帝国都受到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响 9.以太阳神后裔自称,曾以秘鲁为中心建立集权国家的是() A.玛雅人 B.阿兹特克人 C.雅利安人 D.印加人 10.古代美洲玛雅人居住的地区不包括今天的() A.墨西哥 B.厄瓜多尔 C.危地马拉 D.洪都拉斯 11.西亚、东亚和中美洲是人类早期农业发生的中心地区。其主要判断依据是()A.古代神话传说 B.古代史籍的记载 C.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 D.考古发掘的古代遗物 12.玉米是一种高产农作物,它极大的提高了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下列有“玉米文明”之誉的是() A.埃及文明 B.罗马文明 C.希腊文明 D.玛雅文明 二、材料题 13.非洲东海岸的斯瓦希里文化魅力非凡,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特殊位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世界文化史上,东非沿海的斯瓦希里文化,是由环西北印度洋周边地区的文化在长期交往中融合形成的,其地域包括非洲大陆、阿拉伯、波斯、印度西海岸、东南亚,甚至中国。纪元以前,东非就有土著民族生活。后来,西非居民班图人来到这里,赶走或同化当地居民。7世纪后,班图人遍布东非沿海……历史上阿拉伯人因其生存环境恶化迁居东非沿海,形成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移民浪潮。他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也把伊斯

非洲的简介,人土风情

非洲的阐述 非洲的地理位置 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东频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隅与狭长的红海和苏伊士运河紧邻亚洲。 非洲的自然特征 地形单一 ①非洲为一高原大陆,地势比较平坦。东南部高,西北部低。 ②重要地形区: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屋 脊)、东非大裂谷(地球的伤痕)。 海岸线平直 非洲大陆海岸线平直,缺少海湾和岛屿(岛屿数量最少的洲)。几内亚湾是最大的海湾,马达加斯加岛是最大的岛,索马里半岛是最大的半岛。好望角地处大陆西南角,是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分界处。 沙漠面积广大 沙漠面积占全非洲的1/3,撒哈拉沙漠占全非洲的1/4,说是世界最大的沙漠。 河流和湖泊 ①河流季节变化大(干湿两季所致),多峡谷、急流和瀑布(维多利亚瀑布为非洲最大的 瀑布)。水能资源丰富,不利航运。 ②尼罗河长6671千米,世界最长河,刚果河的流域面积和流量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 居世界第二位。 ③湖泊多集中在东非高原,为断层湖,狭长水深,串珠状排列与东非大裂谷带,维多利亚 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④阿萨勒湖,非洲的咸水湖,非洲大陆的最低点。 热带大陆 ①非洲大陆气候一热带气候为主,气候带呈南北对称性分布(以赤道为中央) ②撒哈拉以北:北非沿海地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 ③撒哈拉: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炎热少雨; ④撒哈拉以南:热带草原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刚果盆地),炎热多雨; ⑤马达加斯加岛:迎风坡热带雨林气候,背风坡热带草原气候。 非洲富饶的大陆 非洲自然资源丰富 南非:黄金、石油、金刚石、铀。 刚果民主共和国:金刚石,铜。 摩洛哥:磷灰石。 几内亚:磷土矿。 赞比亚:铜。 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石油。 埃及:长绒棉。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的非洲与美洲-学案

古代的非洲与美洲 【学习目标】 1.理解古代非洲的地理环境对其文明进程的影响。 2.理解印第安文明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3.尝试解释有关文明概况出现的原因与联系。 4.进一步认同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感受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1.了解古代黑非洲与美洲的社会发展状况。 2.初步探讨各文明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一)非洲古代文明 1.非洲是古代______一个重要的发生地,西非居民______人还掌握了冶铁技术。班图人逐渐扩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区,到7—9世纪,班图人成为______的主要居民。 2.东部非洲 (1)埃及衰落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______________王国。4世纪,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2)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与__________________交换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的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 3.西部非洲 (1)8—15世纪,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国家先后兴起。 (2)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__________________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 (3)征服加纳后,马里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______________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4)______原为马里属国,后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16世纪末,桑海因遭遇外来入侵逐渐衰落。

4.南部非洲 (1)?__________________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 (2)4—5世纪,班图人开始兴建?__________________。 (3)11世纪末,形成津巴布韦国家。 (4)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______时期。 二、古代美洲文明 1.古代美洲的?__________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其他大陆没有的很多农作物,包括马铃薯、______、番茄和花生等。 2.玛雅文明 (1)位于中美洲的__________半岛。 (2)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农业以种植______为主,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城内有众多用于祭祀的__________庙宇。 (3)制造精美陶器,发明了独特的______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位制,可能也知道0的概念。 (4)15世纪中期,玛雅文明______。 3.阿兹特克文明 (1)14世纪兴起于今__________地区。 (2)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______时期。 (3)经济基础是农业,发明了“______________”,扩大了耕地面积。 (4)都城_______________位于特斯科科湖中心的小岛上,城内最著名的建筑是______金字塔。 4.印加文明 (1)13世纪,印加人崛起于______的库斯科地区。 (2)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 (3)最高统治者是国王,土地、矿藏和牲畜归______所有,印加帝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 (4)政府编制了详细的__________________,帝国修建了完善的______系统。 (5)政府还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以防止他们反抗。 二、重点解释 (一)东非和西非国家各有哪些主要特点? 东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