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开发理论与技术发展概况

油气田开发理论与技术发展概况

报告人:姚传进

专业:油气田开发工程

年级:博2010级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2011年3月

1、油气田开发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4、油气田开发工程研究方向:

◆人类在三、四千年前就开始认识和使用石油。

油气田开发发展史与石油工业发展史紧密相连

油气田开发发展史与石油工业发展史紧密相连

油气田开发发展史与石油工业发展史紧密相连

油气田开发发展史与石油工业发展史紧密相连

油气田开发发展史与石油工业发展史紧密相连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

石油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油气田开发面临的挑战

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2002 (所属一级学科: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一、培养目标: 1.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 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祖国建设服务。 2.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术作风,具备良好的科学道德和科学素养。 3.掌握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开拓 创新精神,具备独立从事创新性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油气田开发工程理论与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 4.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培养方向: 1.油气渗流理论与应用 2.油气田开发理论与系统工程 3.采油工程理论与技术 4.提高采收率与采油化学 5.油气田开发信息技术与应用 三、学习年限: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非全日制博士生或交叉培养的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可延长至4年,硕博连读研究生为5年。 四、学分要求: 博士生的必修课程学习必须修满最低13学分。选修课根据博士生的具体情况和研究方向而定,学分多少不予限制。跨一级学科培养的博士生必须补修所修专业大学本科主干专业课1-2门,硕士生专业基础课2门。 五、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学期备注 必修公共 必修 课 GB0000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 2 1 留学生学《中国 概况》GB00017基础外语100 4 1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执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关规定》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研究生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

油田开发中油藏工程技术方法的应用及其发展

油田开发中油藏工程技术方法的应用及其发展

油田开发中油藏工程技术方法的应用及其发展 摘要:油藏工程技术是实现油气田开发方案的重要手段,是决定油田产量高低、采油速度快慢、最终采收率大小、经济效益的优劣等重要问题的关键技术。分析了我国采油工程技术发展的5个阶段和各自的工艺技术状况,介绍了与我国油藏相适应的5套油藏工程技术方法,指出了采油工程技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油藏工程技术应用发展 油藏工程技术发展阶段 一、探索、试验阶段(50年代到60年代初) 1949年9月25日玉门油田获得解放,当时共有生产井48口,年产原油6. 9×104t,再加上延长15口井和独山子11口油井,全国年产原油总计7. 7×104t。1950年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玉门油田被列为全国156项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一开始油井都靠天然能量开采,压力下降,油井停喷, 1953年在前苏联专家帮助下编制了老君庙第一个顶部注气、边部注水的开发方案。为砂岩油藏配套开采上述技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成为全国采油工程技术发展的良好开端。 二、分层开采工艺配套技术发展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 陆相砂岩油藏含油层系多、彼此差异大、互相干扰严重,针对这些特点,玉门局和克拉玛依油田对分层注水、分层多管开采进行了探索。60年代大庆油田根据砂岩油藏多层同时开采的特点,研究开发了一整套以分层注水为中心的采油工艺技术。 1、分层注水

大庆采用早期内部切割注水保持地层压力开采,采用笼统注水时因注入水沿高渗透层带突进,含水上升快,开采效果差,为此开展了同井分层注水技术。 2、分层采油 发挥低渗透层的潜力进行自喷井分采,可分单管封隔器、双管分采和油套管分采三种形式。 3、分层测试 研究发展了对自喷采油井产出剖面和注水井注入剖面进行分层测试、对有杆泵抽油井进行环空测试、油水界面测试及有杆泵井下诊断、无杆泵流压测试等技术。 4、分层改造 压裂酸化工艺是油田增产的重要措施。 二、发展多种油藏类型采油工艺技术(70年代到80年代) 1、复杂断块油藏采油工艺技术 根据复杂断块油藏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断层上下盘互相分隔构成独立的开发单元等特点,采用滚动勘探开发方法,注水及油层改造因地制宜,达到少井多产,稀井高产,形成了复杂断块配套的工艺技术。 2、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开采技术 潜山油藏以任丘油田为代表,与砂岩油藏完全不同,油气储存在孔隙、裂缝和溶洞中,下部由地层水衬托,成为底水块状油藏。以任丘奥陶系、震旦系油藏为主,初产高、递减快,油田开采中形成了碳酸盐

智能化油气田建设关键技术与前景

【技术】智能化油气田建设关键技术与前景 文/贾爱林郭建林,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引言 随着油气田开发难度不断增加,原有的以专业划分为特点的油气田开发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需要有新的方案来解决油气田的勘探、评价、开发、调整和管理问题。基于最近几年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油气井的数字化工作,壳牌公司提出了智能化油气田()这一概念并建立了一批智能化油气田,取得了一定效果。 本文介绍智能化油气田的主要特征、发展趋势、解决方案及建设要点,分析国内外智能化油气田技术差异,以期促进中国智能化油气田建设。 1 智能化油气田及其特点 1.1 智能化油气田的概念与内涵 智能化油气田是指油气田勘探开发进入数字时代,通过不断实施最优化措施,在油气田勘探、评价、开发、调整与管理等工作的全过程中追求产量、最终采收率和效益的最大化。智能化油气田实施主要包括实时监测、模型建立、决策与实施3 个环节。智能化油气田实施过程中重视数字化资料实时采集,充分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将其集成在模型中,依靠专家系统的经验和智慧“及时”做出科学决策,研发选用新的、适用的经济技术措施,并将此过程贯穿油气田开发生命周期,进行“持续”最优化。 1.2 智能化油气田起源与意义 借鉴航天航空、汽车工业生产管理与运行系统的工作原理,壳牌公司管理层最早提出了智能化油气田的理念,其运行方式类似现代汽车的发动机:整个发动机是一个封闭系统,大量的传感器与一个计算机诊断系统相连,计算机系统通过传感器接收数据模拟发动机运行,并根据模型即时给出最优化调整,汽车或者汽车工程师则相应自动作出调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燃料的有效性。 在上述理念指导下,壳牌公司实施了智能化油气田。首先,智能化油气田是壳牌公司适应日益复杂的油气田地质条件和国际社会新变化的需要。随着优质油气田开发殆尽,开发对象越来越复杂,各种类型复杂油气田开发难度更大、技术要求更高;同时其面临的国际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如国际社会和环境保护要求减少燃烧和排放,油田勘探开发合作对象全球化、多元化,对油气田开发的远程化、全球化管理等等。 其次,建设智能化油气田是提高项目效益、实现不同项目价值最大化的需要。通过实施智能化油气田,可以有效降低新项目风险、解决老油气田资料管理不完善等问题,确保实现油气田全生命周期价值的最大化。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标准层——岩性特殊、岩层稳定、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岩层。 2、干酪根——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3、生储盖组合——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在时间、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或配置关系。 4、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5、地温级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6、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只有气藏,称为气田。 7、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8、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9、断点组合——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10、储集层——凡是可以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11、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圈闭中只聚集了油,就是油藏,只聚集了气,就是气藏;既有油又有气,则为油气藏。 12、岩性标准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为便于项目组进行统一的描述,对勘察区域的岩性进行总体分层、编号以及对颜色、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等的描述,形成统一模板,即岩性标准层。13、沉积旋回——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地温梯度。

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期末考核 《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论述题:从以下6个题目中选择3个题目进行论述,每题不少于800字。(总分100分) 1、详细论述油气田开发的方针和原则,以及编写油气田开发方案涉 及到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提示:参见教材第二章,重点说明油气田开发方案编制过程中涉及到的八方面内容。 答:油田开发方针和基本原则 我国油田勘探开发应遵循的方针是: 少投入 多产出 确保完成国家原油产量总目标 具体遵循的原则是: 1、在详探的基础上尽快找出原油富集规律,确定开发的主要油层, 对此必须实施稀井广探、稀井高产和稀井优质的方针。尽快探明和建设含油有利地层,增加后备储量和动用储量 2、必须实施勘探、开发、建设和投产并举的方针,即边勘探、边建 设、边生产的方针 3、应用在稀井高产的原则下,实行早期内部强化注水,强化采油, 并且向油层展开进攻性措施,使油田长期高产稳产。

油田开发的核心是采油和采气 一个含油构造经过初探发现具有工业油流以后,接着就要进行详探,并逐步深入开发,油田开发就是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生产性开发实验,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具有工业价值的油田从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制定出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田进行建设和投资,使油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果长期生产,直至生产结束。 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经历三个阶段 1、开发前的准备阶段:包括详探、开发实验等选取代表性的面积, 选取某种开发方案,提前投入开发,取得经验,指导全油田的开发工作。主要任务是研究主力油层的分布,厚度和储量,孔隙度的大小和非均质的情况井网研究、生产动态规律研究确定合理的开采工艺 2、开发设计和投产,其中包括对油层的研究和评价,全面布置开发 井,注采方案和实施。 3、方案实施过程中的调整和不断完善,由于油气埋藏在地下,客观 上造成了在油田开发前不可能把油田的地质情况都认识得很清楚,这就不可避免地在油田投产后,会在某些方面出现一些原来估计不到的问题,使其生产动态与方案设计不符合,加上会出现对原来状况估计不到的问题,使其生产动态与开发方案设计不符合,因而我们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就必须不断地对开发方案进行调整。

油气田开发方向——未来五大关键技术

油气田开发方向——未来五大关键技术 1、高含水中后期油藏表征与剩佘油监测技术 ⑴技术的重要性与战略意义 当前我国已开发油田的主体正进人高采出程度和高含水阶段,在近期如无新的储层发现,还需靠老油田的稳产、提高采收率来支持发展。确定老油田持续发展的技术是发展改善注水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的技术,还是发展提高驱油效率的三次采油技术,确定从二次采油向三次采油转变的最佳时机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⑵技术难点 关键技术难点是:井间储层特性和油气分布的直接测试技术少、精度不够。 ①缺少剩余油直接监测技术。 ②在陆相沉积储层纵横向非均质十分严重情况下,横向预测的方法很难测准。 ③单学科独立运做,难以形成多学科集成化地质建模与表征。 ⑶主要研究内容: ●高含水后期水淹层测井与过套管测井技术; ●四维地震、井间地震、VSP技术; ●井间电磁波技术;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与多旋回油层等时对比技术; ●薄差层及低阻油层识别技术; ●沉积微相,低幅构造研究与油层非均质性井间预测技术; ●剩余油饱和度综合反演预测技术。 2、提高水驱采收率新技术 ⑴技术的重要性与战略意义 ①绝大部分油冂采用注水开发。 ②大部分注水油田进人中高含水期,但仍是主力产油区。

③生产面临严峻挑战—急需提高老区油田采收率。 ◆已开发的油田产量明显出现递减; ◆“控水稳油”难度不断加大; ◆储采平衡系数下降; ◆新区未能达到计划指标。 ⑵技术难点:如何准确地描述剩余油的分布, 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 ⑶主要研究内容: ①高含水期油藏开采特点及二次采油转三次采油的界限 和时机; ②高含水期油藏高效开采的成熟技术优化集成方法; ③油藏整体深度调驱技术; ④复杂结构井(包括老井侧钻水平井)挖潜技术; ⑤注空气低温氧化技术。 3、低渗透油气藏开采技术 ⑴技术的重要性与战略意义 低渗透油藏储量在近年来在已探明储量中占60%~70%的比例。预计今后所找储量也是这个趋势。低渗透油田将成为长期支持我国石油产能建设和产量增长的主要力量。 ⑵技术难点: ①裂缝性低渗透油藏,裂缝网络不清,储层描述不确切, 造成储量计算困难,开发井难布,严重影响开发生产。 ②油气水在储层中的渗流机理和规律不清。 ③预防储层伤害。 ④低渗透油气藏改造技术。

油气田开发工程发展史

#1油气田开发工程发展史---转载 flyingdragon 3/19 13:12:17 油气田开发工程发展史 在20世纪初,油气田开发工程所能依据的理论、方法和采用的手段还十分有限,油气田基本上是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对油气层及其中能量的研究和认识还停留在一个初级水平上。20世纪40年代以来到现在的半个多世纪,油气田开发工程这门学科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一方面是由于对油气藏进行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另一方面也由于开采和测试手段有了彻底的更新。因此,对油气藏进行总体解剖和研究成为可能,进而又可从整体上进行规划、部署和开发。目前,油气田开发事业已发展成为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备建设起来的综合工业部门,成为整个石油工业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自从近代美国于1859年开始采油以来,油田开发事业已经历了140多年的发展过程,油气田开发工程随着油田的开发和开采而逐步发展和成熟起来。分析100多年油田开采和开发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开始采油到1930年前后。这一阶段大约经历了70来年的发展过程。其主要特点是没有也不可能把油田看成一个整体,而是一块一块地进行开采。在这个阶段里,石油工业处于开始的阶段,油田数目少,油层浅,面积小,在当时的科学技术和工业装备的条件下,加上油田的不同区域是归不同的资本家所有,所以不可能把油田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考虑。在这一期间,钻井生产几乎是惟一的开发手段。因此,当时的石油科技工作者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关于井网密度的问题。20世纪的20年代前后,美苏等国的石油科技工作者,曾发表了大量的关于井网密度对油层和油井产率等影响方面的文献和著作。在美国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是B?柯脱列尔等人提出的。他们主张用密井网来进行油田的开发,认为井网越密,也就是整个油田上的井数越多,虽然平均每口井的总产油量下降了,但单位面积上的产油量增加了,因而整个油田的产量将会增加。这种理论在美国油田开发中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是占上风的。1925年11月在莫斯科召开了“保护和合理使用油藏”的讨论会,前苏联的一些学者提出了与前述观点不同的论点。M.B.阿勃拉莫维奇在他的“合理开发油田原则”的报告中,主张建立一种有根据的合理开发油藏的理论,并确定油田上合理的井数。 应当指出,在井网密度的研究方面,虽然有错误意见,但也创立了一些研究方法,如根据油井平均产油率、当前产油率、油井初产量和开发速度等实际生产数据,来研究它们与井网密度之间的关系等。 这一阶段除了研究井网密度方面的问题外,对于计算原油储量和油井初产量方面的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二、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1930年至1940年前后。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有的国家开始把油田看着一个整体来进行开发。1933年,前苏联举行了全苏第一届石油工作者会议,会上著名学者古勃金等指出有许多油田开发工作者“好像不是在开采整个油层和整个油田,而是像管理机器设备那样,像对待孤立的对象那样开采油井。”在这一时期,美国著名学者M.马斯凯特在其1937年所出版的一本著作中也指出,要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必须研究影响开采过程的因素。 随着所开发油田数目的增多,人们发现了油藏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能量,从而创立了油藏驱动能量的学说。一些学者开始把地下流体力学的理论应用到油田开发中来。例如A. C.列宾荪研究了依靠气体的膨胀压力或边水压力,将流体从孔隙介质中驱出的情况,并导出了许多有关排油和布井等方面的计算公式。M.马斯凯特也提出应根据油层压力、岩心渗透率和油层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因素,来预算油井的产量等。B. M.巴磊歇夫等从1938年至1942年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他们的试验证明:①如果以环形井排沿圆形油田任一等高线钻了足够数量的井,那么这些井会截住所有从含油边缘地区流来的液流;②在水压驱动油藏上,当井网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井数,如果回压不变,油藏的累积产油量也不会提高。

《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期末考试 《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学习中心:_姓名:_学号:_ 一、题型 本课程考核题型为论述题,10选5题。每题20分,试卷总分100分。 二、题目 1、论述开辟生产试验区的目的、任务、内容和原则。 提示:参见教材第一章,结合自己的理解全面阐述生产试验区的各项内容。2、详细论述油气田开发的方针和原则,以及编写油气田开发方案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答:油田开发方针和基本原则 我国油田勘探开发应遵循的方针是:少投入;多产出;确保完成国家原油产量总目标。 具体遵循的原则是: 1、在详探的基础上尽快找出原油富集规律,确定开发的主要油层,对此必须实施稀井广探、稀井高产和稀井优质的方针。尽快探明和建设含油有利地层,增加后备储量和动用储量 2、必须实施勘探、开发、建设和投产并举的方针,即边勘探、边建设、边生产的方针 3、应用在稀井高产的原则下,实行早期内部强化注水,强化采油,并且向油层展开进攻性措施,使油田长期高产稳产。 油田开发的核心是采油和采气 一个含油构造经过初探发现具有工业油流以后,接着就要进行详探,并逐步深入开发,油田开发就是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生产性开发实验,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具有工业价值的油田从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制定出合理的开发

方案,并对油田进行建设和投资,使油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果长期生产,直至生产结束。 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经历三个阶段 1、开发前的准备阶段:包括详探、开发实验等选取代表性的面积,选取某种开发方案,提前投入开发,取得经验,指导全油田的开发工作。主要任务是研究主力油层的分布,厚度和储量,孔隙度的大小和非均质的情况井网研究、生产动态规律研究确定合理的开采工艺 2、开发设计和投产,其中包括对油层的研究和评价,全面布置开发井,注采方案和实施。 3、方案实施过程中的调整和不断完善,由于油气埋藏在地下,客观上造成了在油田开发前不可能把油田的地质情况都认识得很清楚,这就不可避免地在油田投产后,会在某些方面出现一些原来估计不到的问题,使其生产动态与方案设计不符合,加上会出现对原来状况估计不到的问题,使其生产动态与开发方案设计不符合,因而我们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就必须不断地对开发方案进行调整。 油田开发的整个过程也就是一个对油田不断重新认识及开发方案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 在编制开发方案时,应对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作出具体规定 1、确定采油速度和稳产期限 一个油田必须以较快的速度生产以满足国家对石油的需要。但同时对稳产期或稳产期采收率有明确的规定。它们必须以油田的地质条件和工艺技术水平以及开发的经济效益为出发点。一般的稳产期采收率应满足一个统一的标准,即大部分的原始可采储量应在稳产期采出来。 2、规定开采方式和注水方式 在开发方案中必须对开采方式作出明确的规定,是利用什么驱动方式采油以及开发方式如何转化(如弹性驱转溶解气驱再转注水、注气等)。如果决定注水,应确定早期还是后期注水,而且还必须明确注水方式。 3、确定开发层系 一个开发层系,应是由一些独立的上下有良好隔层,油层性质相近,驱动方式相近,并且具有一定储量和生产能力的油层组合而成。每一套开发层系应用独立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

附件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 2017年度课题申报指南 2016年11月

课题1、低渗、特低渗油藏水驱扩大波及体积方法与关键技术 1、所属项目攻关目标 课题所属项目为“低渗-超低渗油藏有效开发关键技术”,项目“十三五”攻关目标为:围绕低渗-超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和储量动用程度两大技术瓶颈,创建体积改造条件下渗吸驱油理论和功能水驱提高采收率等新方法;攻克缝网匹配立体井网加密调整、水平井重复体积改造和有效补充能量等关键技术;发展完善堵水调剖和精细注水等关键工艺技术和复杂油藏水平井穿层压裂等关键技术。 2、课题攻关目标 突破低渗、特低渗油藏应力场和动态裂缝的有效预测与定量表征,创新发展离散裂缝数值模拟新方法,定量评价裂缝和基质非均质双重作用下的剩余油分布及水驱潜力,形成缝网匹配立体井网加密调整与精细注采调控技术,建立不同类型低渗透油藏水驱扩大波及体积的开发模式。 3、课题考核指标 形成低渗、特低渗油藏裂缝网络和应力场表征技术,发展三维动态离散裂缝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不同类型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形成缝网匹配立体井网加密调整技术、利用裂缝的精细注采调控技术、基于缝控开发单元的注水技术,提出水驱扩大波及体积模式。通过现场试验,在试验区裂缝与剩余油认识与监测资料符合率90%以上,采收率在“十二五”末基础上提高3-5%。 4、经费预算及来源 课题拟申请中央财政资助1200万元,配套经费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 — 1 —

课题2、低渗-超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新方法与关键技术 1、所属项目攻关目标 课题所属项目为“低渗-超低渗油藏有效开发关键技术”,项目“十三五”攻关目标为:围绕低渗-超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和储量动用程度两大技术瓶颈,创建体积改造条件下渗吸驱油理论和功能水驱提高采收率等新方法;攻克缝网匹配立体井网加密调整、水平井重复体积改造和有效补充能量等关键技术;发展完善堵水调剖和精细注水等关键工艺技术和复杂油藏水平井穿层压裂等关键技术。 2、课题攻关目标 针对我国低渗透油田地质特点、开发形势和重大技术瓶颈,研发特低渗透油藏功能性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和水气分散体系提高采收率技术,研制适合低渗-超低渗油藏的新型化学驱油剂体系,为典型特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现场试验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3、课题考核指标 形成适合典型低渗油藏的功能性水驱提高采收率新方法,室内评价提高采收率5~10%;形成针对典型油藏条件的气水分散驱油体系,完成现场注入工艺设计,室内评价提高采收率5~8%;研制适合特低渗油藏新型驱油用化学剂体系,室内评价提高采收率指标较水驱提高5~10%。申报发明专利8-10项。 4、经费预算及来源 课题拟申请中央财政资助1100万元,配套经费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 —2 —

海洋油气田开发审批稿

海洋油气田开发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中国海洋油气田开发 中国海洋油气资源现状 中国近海大陆架面积130多万平方公里,目前已发现7个大型含油气沉积盆地,60多个含油、气构造,已评价证实的油、气田30个,石油资源量8亿多吨,天然气1300多亿立方米。其中,石油储量上亿吨的有绥中36—1(2亿吨),埕岛(1.4亿吨),流花11—1(1.2亿吨),崖城13—1气田储量800—1000亿立方米。按照2008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石油资源评价结果,中国海洋石油资源量为246亿吨,占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23%;海洋天然气资源量为16万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0%。而当时中国海洋石油探明程度为12%,海洋天然气探明程度为1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上述中国海洋的油气资源中,70%又蕴藏于深海区域。 近海油气勘探开发 自2005年来,我国近海油气开采勘探进入高速高效发展时期。尽管勘探工作一度遭遇了挫折,但长期的研究和勘探实践均表明中国近海盆地仍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潜力。因此,我们转变了勘探思路, 首先鼓励全体人员坚定在中国近海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信心,并以此为指导思想, 加大了勘探的投入, 狠抓了基础研究和区域评价, 通过科学策和合理部署, 依靠认识创新和技术进步, 勘探工作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并取得了显着成效。 2005 年以来, 共发现了 20余个大中型气田, 储量发现迅速走出了低谷, 并自2007年以来达到并屡创历史新高, 步入了高速、高效发展的历史时期, 实现了中国近海勘探的再次腾飞。其中, 渤海海域以大面积精细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 通过区域研究, 对渤海海域油气成藏特征的全面再认识促成了储量发现的新高峰; 南海东部的自营原油勘探获得了恩平凹陷和白云东洼的历史性突破, 有望首次建立自营的独立生产装置; 南海西部的天然气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肈腿薇螅芀莄薃螄羀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标准层——岩性特殊、岩层稳定、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岩层。 2、干酪根——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3、生储盖组合——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在时间、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或配置关系。 4、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5、地温级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6、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只有气藏,称为气田。 7、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8、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9、断点组合——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10、储集层——凡是可以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11、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圈闭中只聚集了油,就是油藏,只聚集了气,就是气藏;既有油又有气,则为油气藏。 12、岩性标准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为便于项目组进行统一的描述,对勘察区域的岩性进行总体分层、编号以及对颜色、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等的描述,形成统一模板,即岩性标准层。xzCK7。 13、沉积旋回——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地温梯度。 14、含油气盆地——发生过油气生成作用,并富集为工业油气藏的沉积盆地。沉积盆地是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表面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的洼陷区域。LbauT。 15、异常地层压力——地层压力是作用于地层孔隙空间流体上的压力。正常地层压力可由地表至地下任意点地层水的静水压力来表示;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通常我们把背离正常地层压力趋势线的底层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 16、岩心收获率——岩心长与取心进尺之比的百分数,即岩心收获率=岩心长度/取心长度X100%。

油气田开发技术进展

油气田开发技术进展 一、油气田开发的过程描述 油气田开发是一个不断重复、完善、探索的过程,是极其复杂的科学探讨系统,其过程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地震勘探阶段:这个阶段人们通过投入巨大的资金发现油气藏。主要是通过打第一口探井,进行试井分析,初步落实油气藏; 二是评价阶段,通过获得评价井的资料,经过现代试井测试与分析,落实油藏储量、面积的大小和产能等。 三是投入开发阶段:主要是进行开发方案设计,部署开发井,大规模的投入石油开采。 四是调整阶段;主要是通过各种开发技术,不断的调整开发方案,获得最大产量。 二、油气田开发的特点 油气田开发具有如下的特点: 油气田开发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不断改变油藏生产使之更符合生产的过程。 油气藏是流体矿场、必须将其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 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每一口井的双重作用即生产与信息的作用。 油气田开发是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工程。 三、我国油气田的基本特点(六类) 1、中、高渗透性多油层砂岩油藏---大庆

储层特点:渗透性好,层多、层薄 开发特点:合层开采、分层开采 2、稠油疏松砂岩油藏---辽河 储层特点:埋深浅、渗透性好 流体特点:流体粘度高、难于流动 3、裂缝--孔隙性碳酸岩底水油藏--华北 储层特点:存在裂缝、产量高 开发特点:水往裂缝中窜、采收率低 4、复杂断块油藏---华北 储层特点:储层小、储量低 开发特点:很难形成井网 5、低渗砂岩油气藏---长庆、四川德阳新场气体 储层特点:渗透率很低、自然产量很少 开发特点:开发前先进行压裂 6、裂缝--孔隙砂岩油藏---吉林油田 储层特点:既存在孔隙、又存在裂缝 开发特点:既要利用裂缝又要避免裂缝带来的危害。 四、油气田开发工程目前面临的难题 1、新发现的油田多为低渗透、难动用。 目前在东部和西部发现的油田中,一般都是低渗透、难动用的储量,目前新发现的油田,有80%以上都是这类储量。 2、老油田开发处于高含水期,含水率达到80%以上,有的达到90%

华东《油气田开发地质学》2019年春学期在线作业(三)

------------------------------------------------------------------------------------------------------------------------------ (多选题)1: 从地质发展的观点看,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可以是()。 A: 油源区附近长期继承性的长垣带 B: 盆地内部的斜坡带 C: 与同生断层有关的滚动背斜带 D: 环礁型生物礁带 正确答案: (多选题)2: 下列给出项中,()是油层对比的成果图。 A: 栅状图 B: 岩相图 C: 小层平面图 D: 油砂体连通图 E: 古地质图 正确答案: (多选题)3: 世界各国许多油气田中普遍存在异常地层压力,下列()作用可能形成异常地层压力。 A: 泥页岩压实作用 B: 粘土矿物脱水 C: 有机质生烃 D: 渗析作用 E: 构造作用 正确答案: (多选题)4: 油层划分和对比的主要依据有()等。 A: 岩性特征 B: 储集单元 C: 地球物理特征 D: 沉积旋回 正确答案: (多选题)5: 下列给出条件中,()是容积法计算石油储量的所需参数。 A: 有机质丰度 B: 有效孔隙度 C: 累积产气量 D: 含油面积 正确答案: (多选题)6: 连续生储盖组合是指生油层和储集层在时间上连续沉积,两者直接接触,下列()均属于连续生储盖组合。 A: 不整合型 B: 断层型 C: 指状交叉式 D: 上覆式 正确答案: (多选题)7: 岩性遮挡油藏原来埋深适中,具有一定的压力,后因断裂作用下降,其原始压力仍保存下来形成()。 A: 低压异常

2014年中国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考研复试经验

油气田开发工程进入复试的人数:(招生人数—保送人数)*1.2左右=进入复试人数。 以2013年考研为例: 计划招生119,保送33人。第一批进入复试人数120人(生源好,人数略多),第二批985调剂生(很少)。最终录取98人。 首先要说明的是油气田开发工程的复试包含两部分:笔试和面试。 总成绩(百分制并取整)=(初试总成绩÷5)×60%+复试笔试成绩×30%+(复试面试成绩÷2)×10%+附加分。 从成绩构成上看,面试成绩似乎并不重要,其实不然。面试的表现能够影响老师对你的直接评价,在一个面试小组中如果表现较差,也是很危险的。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复试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1、笔试: 所有考生采用同一种试卷,考试范围包括采油工程、油藏工程、渗流力学、油层物理、石油地质基础(油气田开发地质)和专业英语等六门课程,内容为以上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卷面分值为150分(最后记入总分时折算成100分) 参考书及考试范围:参考当年的油气田开发工程综合Ⅰ和综合Ⅱ考研大纲。 综合二自2009年开设以来,2009—2012年的复试一直比较常规,每门课程考查的都是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以及简单的推导题,内容比较基础,都是重点同时出题比初试灵活。2013年的复试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采油工程和渗

流力学上,采油工程全部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而且是不定项选择。渗流力学给出了一个模型,进行公式推导,考查我们的理解和建模能力。2013年复试的笔试部分当年得分都很低。13年发生了重大变化是否说明13年以前的复试题不具备参考价值?答案是否定的。13年的开发地质、油层物理和油藏工程等考查的还是基础的知识,和之前的并没有多大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首相要做到的是认真掌握2009—2012年的复试题,重点永远都是重点,不会刻意回避重点的。同时大家也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专业英语一般考查的就是翻译能力,不会去考查什么题型(当然12年泄题事件例外),13年考查的就是几段翻译和抽油机各部位的英语,比如驴头、游梁等。英语只要掌握石油工程专业英语核心几章的内容足以对付复试的笔试和面试。 2、面试: 主要包括专业外语和专业综合素质测试。面试成绩为各复试小组平均分取平后的成绩。面试的成绩不会有大的差别,听说每个人的成绩控制在80—100。如果初试时找的导师比较靠谱,给你了非常肯定的答复,面试时只要表现的不是很差,问题都不大。但如果初试时名词出在不利位置,导师也没给肯定答复。这时面试就很重要了。如果面试表现的不好会给老师们留下不好的直观印象。 整个面试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进入面试房间,抽一个纸条上面是一段专业英语。拿到纸条后,到教室的后面有几分钟的准备时间。当你抽纸条时,上一个同学的面试开始了。所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烃源岩 2、盖层 3、岩性标准层 4、沉积旋回 5、地温梯度 6、含油气盆地 7、圈闭 8、石油 9、油气田10、孔隙结构11、可采储量12、井位校正 13、压力系数14、滚动勘探开发 二、填空题 1、石油主要由等五种化学元素组成,通常石油中烷烃含量、溶解气量、温度,则石油的粘度低。 2、形成断层圈闭的基本条件是断层应具有,并且该断层必须位于储集层的方向。 3、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切开的垂直断面图,它可以反映地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特征; 4、压力降落法是利用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参数所构成的压降图来确定气藏储量的方法。因此,利用压力降落法确定的天然气储量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常规油气田勘探的程序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阶段。 6、油气有机成因论认为,生成油气的原始沉积有机质随埋深的增加、古地温的升高进一步转化成大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时,大量生成液态烃。 7、储集层之所以能够储集和产出油气,其原因在于具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基本特性。 8、石油的非烃类化合物组成分为、、等三类。 9、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分布位置在不整合面,裂缝性油气藏的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 为。 10、依据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比法进行油层对比时,先利用_______________、其次利用_____________ 后,利用_______________,最后连接对比线,完成对比剖面图。 11、在地层倾角测井矢量图上可以解释、、、 _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模式,它们可以反映地下沉积和构造地质信息。 12、依在陆相湖盆的坳陷内,油气成藏应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方面的基本地质条件。 13、岩性遮挡油藏原来埋藏较深,具有一定的压力,后因断裂作用上升,其原始压力仍保存下来形 成。若已知辛3井钻遇L油层顶面的标高为-1750m,钻遇断点的标高为-1702m,那么该井钻遇了断层盘的L油层。

油田开发地质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烃源岩:能够生成石油天然气的岩石(或生油气母岩)。 2.盖层: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够阻止油气向上运动的细粒、致密岩层称为盖层。 3.岩性标准层:是指且有岩石特征明显、岩性稳定、厚度大小、分布广泛等区域性对比标志的岩层。 4.沉积旋回:(或称韵律)是指垂直地层剖面上具相似性的岩石有地重复出现。 5、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深约20~130m)之下,地温随埋臧深度而有规律的增加,现将尝试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温梯度。 6、含油气盆地:在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内,地壳上那些曾经稳定下沉,并接受了巨厚沉积物的统一沉降区称为沉积盆地。在沉积盆地中,如果发现了且有工业价值的油气田,这种沉积盆地就可视为含油气盆地。 7、油气藏:在地下岩层的运移过程中,当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几何形态阻止油气进一步运移时,油气就会在圈闭中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 8、异常地层压力:在正常压实条件下,作用于隙流体内的压力即为静水柱的压力。但是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通常,我们把偏离静水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为压力异常。 9、岩心收获率:是表示岩心录井资料可靠程度和钻井工艺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10、断点组合::在相同方向的测线上,断点性质,落差及断层面产状应该基本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层,其所断开的地质层位应该相同或沿某一方向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层沿走向方向各区段的断距相近或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块内地层的产状变化应有一定的规律;区域大断裂其走向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 11圈闭: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一各场所。 12、石油:是储存于地下岩石空隙(孔、洞、缝)中的、天然生成的、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 的可燃有机矿产。 13、油气田:指受单一局构造、地层岩性因素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臧、气臧、油气臧的总和。如果在这个受某一局部或地层性因素控制的范围内只有油臧,称为油田;只有气臧,称为气田。 14、孔隙结构:就是指孔隙和喉道的几何的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连通的关系,是影响储集岩渗透能力的主要因素。 15、折算压力:折算压力系指折算压头产生的压力,可利用静水压力公式导出。为了对比油臧上各井头的大小,应将所有的井都折算到同一个基准面上。 16、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氧化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17、油气初次运移:从指油气自烃源岩向储集层或运载层中的运移。 18、储集单元:在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划分与对比中,将这种在剖面上按岩性组合划分的、能够集体与保存油气的基本单元称为念念单元。 19、压力系数指原始地层压力与静水柱压力的比值。压力系数>1.2------高压油藏 20、可采储量:是指从油气地质储量中可采出的油气数量。按其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分为七类(预测储量是内蕴经济的,不划分经济可采储量。 21、滚动勘探开发:是指对于复式油气聚集带(区)或复杂油气田,从评价勘探到油气田全面投入开发阶段,在采取整体控制的基础上,勘探一块,开采一块,评价勘探与油田开发紧密结合、交叉进行的一套工作方法。 1、岩浆——指地内深处高温、高压、富含挥发组分的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 2、岩浆岩——指岩浆侵入到地壳或喷出地表逐渐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油气田开发科学技术进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油气田开发科学技术进展》 1、各向异性油藏特点?注水开发时如何设计调整? 特点:渗透率具有方向性的油藏叫做各向异性油藏,或各向异性渗透率介质油藏。(补) 各向异性油藏的渗透率在方向上具有各向异性,在平面上具有非均质性。各向异性油藏有两大类:一类是沉积作用形成的,称为沉积各向异性油藏,另一类是裂缝作用造成的,称为裂缝各向异性油藏。各向异性指的是介质在同一点处不同方向上的性质不同,非均质指的是两个不同点处的性质不同。非均质可以通过对空间取平均来消除,各向异性则不能。例如一个非均质裂缝油藏,平均来看,裂缝方向有一个渗透率值,垂直于裂缝方向有另一个渗透率值。(补) 调整时:各向异性渗透率主轴与井排方向平行;渗透率主轴——裂缝方向、古水流方向; 井排方向——同一注采单元内任意两井连线(补) 1井排方向与渗透率主轴方向平行 2将非均质油藏等效为均质油藏按均质油藏的布井理论布井网,再转换到非均质油藏中 转换关系为 2、各向异性油藏水平井特点及设计方法? 各向异性油藏水平井网的特点 (1)水平井网需考虑渗透率主方向、井排方向和水平井段方向三者之间的两两匹配关系 (2)水平井网需考虑井距、排距和水平井段长度的两两匹配关系 井网设计方法

(1)渗透率主方向、井排方向和水平井段方向三者之间呈两两平行或垂直关系; (2)水平井段跟井距的比值与各向同性井网相同。 3、注蒸汽井气窜产生原因及特征? 原因: (1)层内或层间较强的非均质性 (2)原油层内严重的蒸汽超覆 (3)多吞吐周期后呈现井间热连通或压力连通 (4)注入参数不合理 气窜特征: 动态判断:相邻井注气时,生产井产液量增加,含水率升高,井口温度上升,气窜严重时,相邻井注气,生产井产水量急剧上升并伴有一定的蒸汽 形式(补) A 蒸汽窜—在超稠油吞吐过程中,除个别生产井由于井距较小,井间高渗层在压差作用下容易形成蒸汽窜流通道,大部分气窜是假象。 B 热水窜—在多周期吞吐后,某层向上的井与井可能形成了高含水热通道,此时从注水井注入的蒸汽冷凝成的热水发生粘性指进,热水很快窜到生产井。 4、热力采油中主要技术及关键问题? 热力采油三大技术: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国内稠油开采的发展趋势:1.资源动用:扩大特稠油、超稠油储量的动用程度;2.提高稠油采收率:蒸汽吞吐转蒸汽驱动方式,且呈现热力复合(化学剂,气体,溶剂等)驱替方式。稠油的热力敏感性和注蒸汽的经济性决定了注蒸汽热力采油是目前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开采稠油的主要技术和保持稠油的主要技术和保持稠油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途径。 关键技术: 1稠油油藏的渗流特征研究 2稠油油藏热采检测资料解释研究 注蒸汽井井温剖面解释方法 井温剖面测试工艺 热采区导热数学模型及其解(加热区关联因素分析单层加热区数学模型求解)。 注蒸汽直井焖井压降及测温资料解释 受热油层复合模式 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3注蒸汽井气窜机理与特征研究 气窜主要动态特征 注蒸汽井气窜机理研究 井间气窜数模研究 注蒸汽井间气窜特征预测 井间窜通特征参数 4注蒸汽井调堵参数优化研究 注蒸汽井调剖方法的适应性研究 注蒸汽吞吐油层余热特征 蒸汽吞吐汽窜调剖方法优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