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2.3.1生物的变异

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2.3.1生物的变异
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2.3.1生物的变异

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进化、育种

最新考纲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Ⅰ

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

5.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监测和预防Ⅰ

6.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Ⅰ

7.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Ⅰ

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9.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Ⅰ

实验:

1.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探究实验

2.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考纲解读

1.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意义

2.基因重组在杂交育种和基因治疗上的应用

3.染色体组的概念,二倍体、多倍体的特征及判定

4.单倍体的概念、特征及在育种上的价值

5.三种可遗传变异在育种方面的应用及流程设计

6.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7.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判断及遗传图谱分析

8.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贡献和局限性

9.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物种等概念的判定及相关计算10.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及形成原因的实验探究11.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或用秋水仙素处理)的实验探究

12.常见人类遗传病的调查方法及监测、预防措施

第1讲生物的变异

知识点一基因突变

知识点二基因重组

知识点三染色体结构变异错误!

想一想:如何确认生物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知识点四染色体数目变异

思一思:(1)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要强调“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2)单倍体育种为什么能缩短育种年限?

知识点五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原理:低温处理植物○48 细胞,能抑制○49 的形成,细胞不能分裂为2 个子细胞,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过程:根尖培养→低温诱导→制作装片→观察装片→得出结论,

判断正误

1.基因突变是由于DNA 片段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

2.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

3.若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基因就不会发生突变( )。

4.基因突变的利害性主要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在某一环境中可能是有利的,而在另一环境中可能是有害的( )。

5.生殖细胞突变——可传给后代,产生新性状出现死胎、畸形胎等先天性疾病均有可能

( )。

6.体细胞突变——一般不传代,但往往给突变的个体带来伤害( )。

7.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一定进行重组( )。

8.交叉互换、自由组合、染色体移接、转基因技术都属于基因重组( )。

9.染色体变异一般涉及很多基因,而基因突变一般只涉及一个基因( )。

10.缺失、重复、易位、倒位都会导致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改变( )。

11.体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一定是单倍体( )。

12.体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未必是二倍体( )。

图示常见多倍体

学习笔记:

自我校对:

①缬氨酸 ②异常 ③DNA 复制 ④转录 ⑤翻译 ⑥a ⑦蛋白质 ⑧基因突变 ⑨=====A T

⑩替换 ?增添 ?缺失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普遍性 ?随机性 ?低频性 ?不定向性 ?多害少利性 ?新基因 ○

21生物变异 ○22有性生殖 ○23非同源染色体上 ○24同源染色体上 ○25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 ○

26缺失 ○27重复 ○28易位 ○29倒位 ○30基因 ○31排列 ○32形态 ○33功能 ○34非同源染色体 ○

35受精卵 ○36两 ○37受精卵 ○38三个或三个以上 ○39都比较大 ○40含量增加 ○

41秋水仙素 ○42萌发 ○43纺锤体 ○44加倍 ○45不育 ○46缩短 ○47纯合子 ○48分生组织 ○49纺锤体

议一议:在DNA 复制时,稳定的双螺旋首先解开形成单链DNA ,这时DNA 的稳定性会大大下降,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使原来的碱基序列发生变化,导致基因发生突变。

想一想:染色体变异中的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都属于细胞水平上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能

够看到,因此通过观察该生物具有分裂增生能力的组织中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变化,结合相应症状就能确认。

思一思:(1)人工诱导多倍体,就是利用秋水仙素或低温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是植物体的分生组织部位,或者说是细胞有丝分裂旺盛的部位,通过秋水仙素处理后,才能使植物体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形成多倍体。

(2)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就可获得稳定遗传的纯合子,一般可用两年时间完成,而常规的育种方法一般要连续自交、逐代选择淘汰,所以获得一个纯系一般需5~8年时间。 判断正误: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生物的变异概述 高考地位:5年3考 (2011江苏卷、福建卷……)

可遗传的变异与不遗传的变异的比较

但射线、太空、化学诱变剂等处理引起的变异一般为可遗传的变异。确认是否为可遗传的变异的唯一依据是看“遗传物质是否发生变化”。

②“可遗传”≠可育:三倍体无子西瓜、骡子、二倍体的单倍体等均表现“不育”,但它们均属可遗传变异——其遗传物质已发生变化,若将其体细胞培养为个体,则可保持其变异性状——这与仅由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有着本质区别。如无子番茄的“无子”原因是植株未授粉,生长素促进了果实发育,这种“无子”性状是不可以保留到子代的,将无子番茄进行组织培养时,若能正常授粉,则可结“有子果实”。

本考点为概述内容,单独命题概率很小,但复习时需要理清变异的各种类型,以便整体把握知识内在联系!

【典例1】?(原创题)下面描述的生物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且生物界各种生物都有可能产生的是( )。

①长在边际的玉米比田中心的玉米粗壮产量高 ②流感病毒有几百个变种,且新亚种不断产生 ③“R 型活菌+加热杀死的S 型菌”后代产生S 型活菌 ④果蝇的白眼 ⑤豌豆的黄色

皱粒、绿色圆粒 ⑥人类的红绿色盲 ⑦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⑧猫叫综合征 ⑨高山草甸多倍体植物居多

A .②③⑥⑦

B .①③⑥⑦⑧

C .②④⑥⑦

D .⑤⑧⑨

解析 ①是光照、CO 2供应等差异引起不可遗传的变异;②、④、⑥、⑦的成因为基因突变;③类似于转基因技术,是广义的基因重组;⑤是基因重组;⑧、⑨依次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根据题干要求,只有基因突变属于生物界各种生物都可以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

C

——生物界中各生物类群的可遗传的变异

????? ?????病毒原核生物―→只有基因突变(为什么?)真核生物—????――→有性生殖?????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无性生殖?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所有生物都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使本物种基因库增加“原始材料”,促进生物进化发展;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是真核生物特有的。

【训练1】?(2011·江苏卷)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均可产生的变异是(多选)( )。

A .DNA 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

B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变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 .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析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均可产生,所以选ACD 。

答案 ACD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高考地位:5年21考

(2011北京卷、广东卷、江苏卷、安徽卷、重庆卷……)

一、图解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疑难解读】

1.

2.显性突变:aa ―→Aa(当代表现)

隐性突变:AA ―→Aa(当代不表现,一旦表现即为纯合体)

3.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

(1)突变部位可能在非编码部位(内含子和非编码区)。

(2)基因突变后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3)基因突变若为隐性突变,如AA ―→Aa ,也不会导致性状的改变。

4.基因突变多害少利

基因突变可能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所以一般有害;但有少数基因突变也可能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适应改变的环境,获得新的生存空间。

提醒 ①除真核生物在细胞分裂间期DNA 分子复制过程中出现差错发生突变外,细胞质内DNA 、原核细胞DNA 、病毒DNA 复制时也可出现差错而发生突变。

②以RNA 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其RNA 上核糖核苷酸序列发生变化,也引起基因突变,且RNA 为单链结构,在传递过程中更易发生突变。

③基因突变不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只改变基因的结构而产生新基因。

提醒 ①基因重组是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最重要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②基因重组未产生新基因,只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只是产生了新的表现型(或新品种)。 ③自然状况下,原核生物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 本考点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为主,近几年高考试题常结合细胞分裂中DNA 与染色体行为、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等进行综合命题,以便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典例2】?(2011·北京理综,31)TDNA 可随机插入植物基因组内,导致被插入基因发生突

变。用此方法诱导拟南芥产生突变体的过程如下:种植野生型拟南芥,待植株形成花蕾时,将地上部分浸入农杆菌(其中的T-DNA上带有抗除草剂基因)悬浮液中以实现转化。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收获种子(称为T1代)。

(1)为促进植株侧枝发育以形成更多的花蕾,需要去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后者产生的________会抑制侧芽的生长。

(2)为筛选出已转化的个体,需将T1代播种在含________的培养基上生长,成熟后自交,收获种子(称为T2代)。

(3)为筛选出具有抗盐性状的突变体,需将T2代播种在含________的培养基上,获得所需个体。

(4)经过多代种植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盐突变体。为确定抗盐性状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需将该突变体与________植株进行杂交,再自交________代后统计性状分离比。

A、B、C、D表示能与相应T-DNA

链互补、长度相等的单链DNA片段;箭头指示DNA合成方向。

(5)若上述T-DNA的插入造成了基因功能丧失,从该突变体的表现型可以推测野生型基因的存在导致植物的抗盐性________。

(6)根据TDNA的已知序列,利用PCR技术可以扩增出被插入的基因片段。其过程是:提取________植株的DNA,用限制酶处理后,再用________将获得的DNA片段连接成环(如右图),以此为模板,从图中A、B、C、D四种单链DNA片段中选取________作为引物进行扩增,得到的片段将用于获取该基因的全序列信息。

解析(1)顶芽的存在可导致顶端优势,进而影响侧枝上花蕾的形成。(2、3)要筛选抗性植株,需将待选植株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中培养筛选。(4)单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异,其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就可用变异株与野生型植株杂交,而后自交,统计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进行判断。(5)由(3)中“抗盐性状的突变体”信息知:野生型基因的存在导致植物的抗盐性降低。

(6)TDNA存在于诱导形成的拟南芥突变体植株的DNA中。DNA连接酶可将不同的DNA片段进行连接。因为DNA两条链反向平行,由图示环状DNA外侧链DNA合成方向可判断,DNA扩增过程所选的引物应为B、C,这样可确保被插入的基因片段得到复制。

答案(1)顶芽生长素(2)(一定浓度的)除草剂

(3)(一定浓度的)盐(4)野生型1(5)降低(6)突变体DNA连接酶B、C

易错点评多数基因突变并不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是:①由于可有多种密码子决定同一种氨基酸,因此某些基因突变也不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例如,UUU和UUG都是苯丙氨酸的密码子。当第三位的U和G相互置换时,不会改变密码子的功能。

②某些突变虽改变了蛋白质中个别氨基酸的种类,但并不影响该蛋白质的功能。

③隐性基因的突变在杂合状态下也不会引起性状的改变。

【训练2】?(新题快递)某正常人无致病基因,甲、乙、丙三人均表现正常。该四人7号和12

(1)表中所示甲的7号染色体上,该部位碱基排列顺序变为CAT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的结果。

(2)甲、乙、丙三人表现正常的原因可能有(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表中标明碱基的那条链为非模板链,请写出乙个体第12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片段转录成的密码子为________。

(4)如果某人7号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转移到了12号染色体上,则这种变异类型最可能是________。

答案(1)基因突变(2)①突变后的基因为隐性基因;②突变后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变;③突变发生在该基因的非编码区;④突变发生在该基因编码区的内含子(至少写出两点) (3)GUU(4)染色体变异(或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易位)

,染色体变异及各种变异的比较

高考地位:5年10考(2011天津卷、海南卷,2010福建卷、江苏卷……)

一、染色体数目变异疑难解读

1.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确定方法

可由下列图解中提供的方法区分开来。

注:x为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a、b为正整数。

提醒①单倍体往往是由配子不经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的生物个体。

②单倍体不一定只含1个染色体组,可能含同源染色体,可能含等位基因,也有可能可育并产生后代。

2.染色体组概念的理解

(1)不含同源染色体,没有等位基因。

(2)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

(3)含有控制一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

3.染色体组数量的判断方法

(1)据染色体形态判断

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下图所示的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a中有4条,b中有3条,c中两两相同,d中各不相同,则可判定它们分别含4个、3个、2个、1个染色体组。

(2)据基因型判断

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就含几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内不含等位或相同基

因,如图所示:(d ~g 中依次含4、2、3、1个染色体组

)

(3)据染色体数/形态数的比值判断

染色体数/形态数比值意味着每种形态染色体数目的多少,每种形态染色体有几条,即含几个染色体组。如果蝇该比值为8条/4种形态=2,则果蝇含2个染色体组。

1.三种变异的共同点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都会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都是可遗传变异,但不一定遗传给后代。

2.三种变异的实质解读

若把基因视为染色体上的一个位“点”,染色体视为点所在的“线段”,则

基因突变——“点”的变化(点的质变,但数目不变);

基因重组——“点”的结合或交换(点的质与量均不变);

染色体变异——“线段”发生结构或数目的变化;

染色体结构变异——线段的部分片段重复、缺失、倒位、易位(点的质不变,数目和位置可能变化);

染色体数目变异——个别线段增添、缺失或线段成倍增减(点的质不变、数目变化)。

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判断

根据变异个体数量确定是否发生基因突变,如一群棕猴中出现一只白猴,一片红花植株中偶尔出现一株白花,即可确定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若出现一定比例的白猴或白花,则是由于等位基因分离,配子经受精作用随机结合产生的,但该过程不叫基因重组。

4.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判断

染色体结构变异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

变异。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基因突变导致“新基因”的产生,染色体结构变异未形成新的基因。如图所示:

★本考点在学科内容上是难点,但近5年高考命题频度并不高,题型也以选择题为主。这并不意味着本考点不重要,2013年备考应关注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单倍体与单倍体育种、多倍体与多倍体育种!

【典例3】?(易错高考题)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序列的变化。下列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丙、丁、戊图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B.乙可以导致丙的形成

C.甲可以导致丁或戊两种情形的产生

D.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的异同点,难度中等。

解析由图可知,甲表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乙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前者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发生交叉互换后在原来的位置可能会换为原基因的等位基因,可导致丁的形成;后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由于是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的交换,因此易位后原位置的基因被换成控制其他性状的基因,可导致戊的形成。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

答案 D

【训练3】?(2011·海南单科,19)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

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答案 D

规律总结①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导致基因数量变化,不能导致基因种类增加;②基因突变导致新基因的产生,染色体变异不能导致新基因产生;③染色体片段的重复和缺失导致基因数量增加和减少,不能导致基因种类变化;④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排序的变化。

【训练4】?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生物的生殖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一定就是一个染色体组②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再经秋水仙素处理后一定得到纯合子③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④体细胞中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A.全部正确B.①④

C.③④D.全部不对

解析如果此生物体是二倍体,生物的生殖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一定就是一个染色体组,如果是四倍体的时候,则配子中含两个染色体组。如果单倍体中含有等位基因,则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是杂合子。如果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而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配子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而成的生物个体,叫单倍体。答案 D

【训练5】?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上部分基因,下列选项不属于染色体变异引起的是()。

解析A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B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属于基因突变;D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

答案 C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高考地位:5年3考(2010福建理综,2009广东卷……)

一、原理、步骤和现象

二、注意问题

1.选材

(1)选用的实验材料既要容易获得,又要便于观察;(2)常用的观察材料有蚕豆(染色体较洋葱少故首选)、洋葱、大蒜等。

2.试剂及用途

(1)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2)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使染色体着色;(3)解离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1∶1)]: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

3.根尖培养

(1)培养不定根:要使材料湿润以利生根;(2)低温诱导:应设常温、低温4 ℃、0 ℃三种,以作对照,否则实验设计不严密。

4.固定

用卡诺氏固定液(无水酒精3份∶冰醋酸1份或无水乙醇6份∶氯仿3份∶冰醋酸1份)是为了杀死固定细胞,使其停留在一定的分裂时期以利于观察。

5.制作装片

按观察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进行。冲洗载玻片时水的流速要尽量慢一些,忌直接用水龙头冲洗,防止细胞被水流冲走。

6.观察

换用高倍镜观察材料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切不可动粗准焦螺旋。

本考点考查频率较低,命题多以选择题形式为主,考查内容往往是实验的基本原理、步骤和现象。2013年注意实验的分析与评价!

【典例】?(原创题)用浓度为2%的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分生组织5~6 h,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那么,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如4 ℃)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2N=16条)时,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呢?请对这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1)针对以上的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提出此假设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低温处理植物材料时,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产生低温效应,根据这个提示将你设计的

实验组合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来。

(3)按照你的设计思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鉴别低温是否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的依据。为此你要进行的具体操作是:

第一步:剪取根尖2~3 mm。

第二步: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操作顺序对根尖进行处理。

第三步:将洋葱根尖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用一个分裂期的细胞观察染色体加倍的动态变化过程。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设计回答:

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错误所在,并加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和秋水仙素处理的共同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在显微镜下观察时,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低温能够影响酶的活性(或纺锤丝的形成、着丝点的分裂),使细胞不能正常进行有丝分裂

(2)

①至少做两个温度的对照;②间隔相等的培养时间进行取样。

(3)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经过不同处理后根尖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解离漂洗染色细胞已被杀死,在第三步中不能再观察染色体加倍的动态变化

(4)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不能被拉向细胞两极,结果染色体数目加倍

(5)2N=16、4N=32、8N=64(加倍后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

【训练】?(2009·广东卷)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可能出现三倍体细胞

B.多倍体细胞形成的比例常达100%

C.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

D.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

解析本题考查教材“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意在考查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并非所有的细胞的染色体都被加倍。大蒜根尖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非同源染色体的重组。

答案 C

【拓展应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对怀疑男性以女性身份参加比赛的问题进行检测。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女性的体细胞核中,一条X染色体正常,另一条X染色体常浓缩成染色较深的染色质体,此即为巴氏小体。美国学者巴尔等发现男性细胞核中很少或根本没有巴氏小体。男性细胞经荧光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可看到闪烁荧光的Y小体。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发现人的性别实际上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Y染色体上有决定睾丸形成的SRY基因。如果男性的SRY基因突变,就会变成女性,如果把SRY基因导入本来是雌性的老鼠,可以使它变成雄性。

(1)材料一中鉴别男性的方法为________水平检查,其步骤为:获取受检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微镜观察。若观察的结果是________则为男性。

(2)材料二中更为科学鉴别男性的方法为________水平检查,该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该技术的关键是制备同位素或荧光标记的SRY基因的探针。

(3)方法二更为科学,因为它还可检测出XX染色体的男性。在自然状态下XX染色体的男性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显微镜下观察女性的体细胞核可以见到巴氏小体,因此其属于细胞水平检查。但是这种检查方法需要染色。(2)通过检查基因来检查属于分子水平的检查。一般采用制作探针的方法,探针与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即可检测出是否含有SRY基因,若含有SRY基因,则为男性。(3)在正常的情况下,X染色体是没有SRY 基因的,但是X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可能发生互换,即产生带有SRY基因的X染色体。

答案(1)细胞细胞染色制片没有巴氏小体(或可看到闪烁荧光的Y小体)(2)分子(基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或DNA分子杂交)(3)X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可能发生互换,即产生带有SRY基因的X染色体

,基因突变

1.(2010·新课标)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C.细胞的DNA含量D.细胞的RNA含量

解析如果要检测是否是基因突变,那么就应该检测DNA的碱基序列是否发生了增添、缺失或者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答案 B

2.(2011·安徽卷)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

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序列改变

B.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

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

解析考查生物变异。131I作为放射性物质,可以诱导生物变异。但不是碱基的类似物,不能插入或替换DNA的碱基而发生基因突变。放射性物质产生射线,可以诱导基因突变,但发生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基因突变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答案 C

3.(2011·广东卷)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NDM 1,该基因编码金属β 内酰胺酶,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多

选)()。

A.定向突变

B.抗生素滥用

C. 金属β 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

D.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他细菌获得耐药基因

解析结合社会热点,考查了对超级细菌的认识。A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B正确:从进化的原理分析,抗生素滥用对细菌起选择作用;C正确:由题中信息可知,可能是超级细菌体内的金属β 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D错误: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

答案BC

4.(2010·福建卷)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A.①处插入碱基对G-C

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C.③处缺失碱基对A-T

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转录、翻译等基础知识以及突变对性状的影响。第一步先根据基因结构和氨基酸种类先确定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即mRNA上碱基排列顺序(…GGG AAG CAG…)。由于1 169位赖氨酸(AAG)变为谷氨酸(GAA GAG),结合题干意思即①②③④四处只有一处发生突变可确定谷氨酸密码子是(GAG),从而推出是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所以选B项。

答案 B

,基因重组的考查

5.(2008·宁夏理综,5)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非姐妹染色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C .纯合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D.同胞兄妹间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

解析基因重组有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以及基因拼接技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其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 C

,染色体变异的考查

6.(2010·江苏生物,10)为解决二倍体普通牡蛎在夏季因产卵而出现肉质下降的问题,人们培育出三倍体牡蛎。利用普通牡蛎培育三倍体牡蛎合理的方法是()。

A.利用水压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B.用被γ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C.将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卵细胞中,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D.用化学试剂阻止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释放极体,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解析本题考查多倍体育种方法操作,抑制第一次卵裂导致染色体加倍,培育而成的个体为四倍体,A项错误,用γ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形成的新个体为单倍体,B项错误。C项利用移植方法获得的个体为二倍体,C项错误。极体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受精卵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含有极体的受精卵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发育而成的个体为三倍体,D项正确。

答案 D

7.(2007·江苏生物,18)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

C.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

解析图a当中多了一条染色体为三体,图b为染色体片段增加,图c有三个染色体组为三倍体,图d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答案 C

(人教版)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训练选编(1)新人教版

训练选编(1) 一、选择题 1、(2017·江西省新余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对硝化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含有核糖体不含叶绿体 ②含有DNA和RNA,且DNA位于染色体上 ③因为它是需氧型生物,所以含有线粒体 ④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⑤在遗传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 A.②③④ B.①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解析】硝化细菌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核糖体不含叶绿体,①正确;原核细胞含有DNA和RNA,但没有染色体,②错误;硝化细菌是需氧型生物,但其细胞中不含线粒体,③错误;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在有性生殖中的传递规律,④正确;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因此硝化细菌在遗传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⑤正确。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答案】 B 2、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④中能量数值最大的是② B.③代表的物质是氧气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部分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解析】①②④分别代表有氧呼吸第一、第二、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其中数值最大的是④,故A项错误;⑤代表的物质是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还原氢反应产生水,并释放大量能量,故B项错误;产生①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生②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故C项错误;原核生物虽然没有线粒体,但是有些原核生物也可以完成图示全过程,如好氧菌,故D项正确。 【答案】 D

3、(2018·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联考)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癌变的细胞新陈代谢旺盛,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含量增加 B.细胞分化导致不同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完全不同 C.青蛙的红细胞衰老后,其细胞核体积增大 D.从某人体内癌细胞、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中提取的核基因相同而RNA不同 【解析】癌变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因此新陈代谢旺盛,但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含量减少,A项错误;细胞分化导致不同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B项错误;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细胞核体积增大,C项正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所以从某人体内癌细胞、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中提取的核基因存在差异,由于这三类细胞表达的基因存在差异,因此通过转录形成的RNA也存在差异,D项错误。 【答案】 C 4、(2018·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以下选项中所涉及的相对性状均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哪个选项的结果不能说明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 ) A.高秆抗病个体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 9∶3∶3∶1 B.红花同白花杂交,F1均为红花,F1自交,F2性状分离比红∶白=9∶7 C.黄色圆粒(AaBb)个体同绿色皱粒个体交配,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1∶1∶1∶1 D.长翅白眼(Aabb)同残翅红眼(aaBb)个体交配,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1∶1∶1∶1 【解析】高秆抗病个体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说明控制高秆和抗病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A错误;F2性状分离比红∶白=9∶7,是由9∶3∶3∶1演变而来,即红花与白花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B错误;绿色皱粒为双隐性,黄色圆粒(AaBb)个体同绿色皱粒个体交配,相当于测交,比例1∶1∶1∶1是由(1∶1)×(1∶1)而来的,说明控制高秆和抗病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C错误;长翅白眼(Aabb)同残翅红眼(aaBb)个体交配,不论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均能产生Ab、ab、aB、ab的配子,子代的表现型的比例均为1∶1∶1∶1,所以子代结果不能说明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D正确。 【答案】 D 5、如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7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第19讲生物的变异预测高效提升新人教版

第19讲生物的变异 1.(2015·浙江10月选考)人类的特纳氏综合征是由于缺少一条性染色体引起的变异。该变异的类型是( ) A.基因突变B.染色体数目变异 C.基因重组D.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B 2.(2016·浙江4月选考)用六倍体小麦和二倍体黑麦培育出异源八倍体小黑麦。这种育种方式属于( ) A.转基因育种B.辐射诱变育种 C.化学诱变育种D.多倍体育种 解析:选D。六倍体小麦和二倍体黑麦杂交获得异源四倍体,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诱导染色体加倍,经选育得到异源八倍体小黑麦,这是人工诱导多倍体的育种方式,即多倍体育种。 3.某高等植物A核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区段插入了1个碱基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植物其他体细胞均可发生此过程 B.该细胞的子代细胞中遗传信息不会发生改变 C.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部,可能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 D.若在插入位点再缺失3个碱基对,对A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 解析:选C。在分裂间期易发生基因突变,但成熟细胞已经高度分化,失去分裂能力,一般不会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某个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区段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即发生了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子代细胞中遗传信息发生改变,B错误;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部,可能导致转录形成的mRNA上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进而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C正确;若在插入位点再缺失1个碱基对,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D错误。 4.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B.葛莱弗德氏综合征(47,XXY)患者变异是三条性染色体上基因重组所致 C.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基因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D.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遗传时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解析:选D。一对相对性状可能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在遗传时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由于等位基因分离形成了A、a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导致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A错误;XXY患者变异是染色体畸变所致,B错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基因交换不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11)

[必备知识整合] 1.种子与“水” 2.种子与有机物及检测 3.种子萌发时吸水和呼吸方式变化曲线分析 在种子吸水的第Ⅰ阶段,由于(吸胀)吸水,呼吸速率上升,胚根长出之前,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减少,主要原因是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但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在种子吸水的第Ⅱ阶段,细胞产生CO2的量要比消耗O2的量大得多,说明此期间主要进行无氧呼吸(可产生有毒物质酒精)。 4.种子与植物激素

1.(2013·课标Ⅰ,29)某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含量的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 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________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________色的脂肪颗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填“C”“N”或“O”)。 (3)实验第11 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苏丹Ⅲ(苏丹Ⅳ)橘黄(红) (2)O (3)光照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2.(2012·全国卷)将玉米种子置于25 ℃、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蛋白质

知识内容要求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 氨基酸及其种类I 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II 蛋白质的功能II 二、考题规律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功能多样。而多样的功能是由其多变的结构决定的,在复习中对于结构的把握是重点和基础。蛋白质结构部分的知识点还往往会与后面遗传部分的转录和翻译结合在一起出题。本讲内容考查广泛,在多种题型中均有渗透。 三、考向预测 对于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和承担者的理解需要在本讲内容的学习中完成,以便更准确地解答相关的简答题,理解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在题量较小的综合试卷中,对于物质基础的理解考查是命题的趋势,而相关计算的比重会减小。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多肽——肠肽酶——氨基酸——吸收(主动运输)——血液运输——组织细胞 一、氨基酸的结构:约20 种

结构特点:至少含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与中心碳原子相连;氨基酸不同,R基不同。该特点也是判断组成生物体氨基酸的依据。 二、蛋白质的结构和多样性 (基本组成元素:共有元素是C、H、O、N,很多含P、S,有的含微量元素Fe、Cu、Mn、I、Zn 等。) 1.基本单位氨基酸的连接:(常见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元素的去向、肽键数目、脱水数) 氨基酸在核糖体上以脱水缩合的方式通过肽键(-CO-NH-)连接,形成肽,其连接过程如下图: 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多肽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2.空间结构:一条或几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连接,形成复杂的空间结构。 3.结构特点-多样性: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次序变化多样,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具有多样性,这就决定了蛋白质分子功能的多样性。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多 样性。

2020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专题强化测试卷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专题优化测评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2小题,共7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7.8.9.10.11.12. 选项 1.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2.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3.图甲表示雄家兔细胞内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一个精原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得到了图乙所示的情 况,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得到图丙所示的情况。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乙所示情况发生在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 B.图丙所示情况发生在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过程中 C.乙、丙两图所示的变异一定能遗传给子代 D.乙、丙两图所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4.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 O 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题号一 二 总分 13 14 得分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2020-2021【名校提分专用】高考生物一轮自导练(12)(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生物一轮自导练(12)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图中功能多、联系广的细胞结构A是指( )。 A.高尔基体膜B.叶绿体膜 C.内质网膜D.液泡膜 解析内质网(A)是生物膜的转化中心。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以及线粒体膜(代谢旺盛时)直接相连,可直接相互转换;高尔基体膜(B)与内质网膜、细胞膜无直接联系,可以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小泡进行转换。 答案 C 2、(2018·太原模拟)恩格尔曼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惊奇地发现大量的好 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紫光区域,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主要是 ( ) A.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用于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B.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部位是叶绿体的类囊体 C.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 D.好氧细菌没有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A[好氧细菌聚集,说明有氧气释放,红光区和蓝紫光区聚集较多说明这两个区域光合作用速率快,说明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3、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次生演替过程使得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在人的作用下发生的⑤→①的动态变化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 C.群落演替都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解析次生演替的方向使得生物种类多样化,所以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人们的生产活动改

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是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的分析,应该同时具备。 答案 D 4、如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存在于( )。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解析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将丙酮酸分解为CO2和H2O。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将丙酮酸分解为乳酸或酒精和CO2,故B项正确。 答案 B 5、下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 B.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构成 C.信息在鲤鱼和梭子鱼之间双向传递 D.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 解析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自养型鞭毛虫和大型植物;该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构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第二、第三、第四、第五4个营养级。 答案 C 6、(2018·湖北黄冈调研)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较多 B.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条最上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C.色素带的宽窄反映了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

2020年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2020 年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教学内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教学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4)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2)染色体组的概念. (3)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4)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四、具体内容 (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的定义:由于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的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产生新的基因)可以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 (3)基因突变的时间:主要发生在DNA 复制时. (4)基因突变的意义:提供了新的基因(有可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新性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是变异的根本来源 (5)基因突变如何产生的?(诱因) (6)基因突变的主要特点: ①普遍性:只要内因(基因变化)和外因(诱导因素)同时存在控制任何性状的基因都可以发生突变 ②随机性:只要是在DNA 复制时,在生物个体发育中的任何时期任何细胞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 ③突变率很低:(低频性)原因:自然状态下DNA 分子结构相对稳定,具有严格的复制机制. 如生殖细胞的突变率为10—5—10—8 ④有害性:由于生物是长期进化的产物,已与环境取得了高度的协调,因此基因突变往往是有害的,如人类的遗传病,植物的白化苗,但也有少数突变是有利的,如植物的抗病性耐旱性突变,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等. 另外,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有时可以针对不同个体而言,如微生物的抗药性对人类有害,但对生物生存有利,同时突变的有利和有害还与环境因素有关,在一种环境条件下的有利突变可能会由于环境的改变而成为有害突变. ⑤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但基因突变只能在控制同一性状的范围突变

第五单元 第15讲 【高三一轮复习系列2021版步步高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001)

第15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考纲要求] 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Ⅱ)。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1)实验过程 (2)结果及结论 结果结论 F1全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和圆粒为显性性状F2中圆粒∶皱粒=3∶1 说明种子粒形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F2中黄色∶绿色=3∶1 说明种子粒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F2中出现两种亲本类型(黄色圆粒、绿色皱粒)和两 说明不同性状之间进行了自由组合种新类型(绿色圆粒、黄色皱粒) (3)问题提出 ①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呢?②这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3∶1的数量比有联系吗?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理论解释(提出假设) ①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②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③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且数量比相等。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棋盘格式) 3.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演绎推理、验证假说 (1)演绎推理图解 (2)实施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与演绎结果相符,则假说成立。 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测交实验结果如下: 表现型 项目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实际子粒数F1作母本31 27 26 26 F1作父本24 22 25 26 不同性状的数量比 1 ∶ 1 ∶ 1 ∶ 1 4.自由组合定律 (1)实质与各种比例的关系

(2)细胞学基础 (3)研究对象: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4)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5)适用范围 5.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把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 不同优良性状亲本――→杂交F 1――→自交F 2(选育符合要求个体)――→连续 自交 纯合子 (2)指导医学实践: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分析两种或两种以上遗传病的传递规律,推测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及群体发病率。 6.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材拾遗 (1)F 2中出现与亲本不同的性状类型,称为重组类型,重组类型是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重组类型所占比例是3 8 。(P 9) (2)对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如果对每一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其性状的数量比都是3∶1,即每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了分离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可以表示为它们各自遗传结果的乘积,即9∶3∶3∶1来自(3∶1)2。(P 10)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 放线菌:(链霉菌)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内容要点:P10,共三点 3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 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 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无机盐 糖类 有机化合物脂质 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2020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选择题练习选(一)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选择题练习选(一)含答案 1、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判断,下列物质中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 【答案】A A中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A正确;B中没有羧基,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B错误;C中的氨基和羧基没有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C错误;D中没有氨基,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D错误。 2、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B.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C.线粒体内膜蛋白质的含量较外膜高,是因为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了嵴 D.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 【答案】C细胞内分泌蛋白等物质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内质网膜可形成囊泡转移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膜可再次形成囊泡,转移到细胞膜上,A正确;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B正确;线粒体内膜蛋白质的含量较外膜高,是因为其内膜上含有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所需的酶,C错误;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D正确。 3、在光照最强的夏季的中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会降低。此时,细胞内C3、C5以及ATP含量的变化依次是() A.增加、减少、减少B.减少、增加、增加 C.减少、增加、减少D.增加、减少、增加 1【答案】B夏季中午,由于光照过强、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强,导致部分气孔关闭,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固定减弱,消耗五碳化合物减少导致C5增加,而C3化合物生成量减少,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也消耗减少,短时间内会出现ATP增加。 4、下图为某生物生殖器官内细胞分裂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山东专用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23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时作业含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时间:4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寨卡病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蚊媒病毒,为了有效控蚊,某研究机构进行了灭蚊剂灭蚊研究,如图是研究期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图中箭头1时开始使用灭蚊剂,箭头2时停止使用灭蚊剂,A为野生基因,a为突变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a控制的性状是适应性性状 B.a表示该灭蚊剂的抗性基因 C.灭蚊剂的使用使蚊子种群中产生了抗性突变 D.若从此不再使用该灭蚊剂,a基因一定会消失 解析:生物的适应性是相对的,由题图可知,在使用灭蚊剂时,a控制的性状是适应性性状,而在不使用灭蚊剂时,a控制的性状就不是适应性性状了,A错误;在使用灭蚊剂时,aa的基因型频率增加,而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均下降,因此a表示该灭蚊剂的抗性基因,B正确;灭蚊剂的使用对蚊子进行了选择作用,而不是使蚊子种群中产生了抗性突变,C错误;若从此不再使用该灭蚊剂,a还会因存在于杂合子中而不会消失,D错误。 2.(2020·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如图表示某类植物的进化过程:物种A先是分隔为A1、A2、A3,后又分别进化成为B、C、D三个物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A1、A2、A3应当生活在相同的地理空间 B.B与C存在生殖隔离,但有可能相互杂交产生后代 C.A2中一部分个体进入A3群体,两者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D.A1、A2、A3的生存环境相似,则发生的基因突变也相似 解析:A1、A2、A3是由同一物种A分隔而来,但它们又分别进化为B、C、D三个物种,故它们应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空间,A项错误;B与C存在生殖隔离,但有可能相互杂交产生后代,只是后代不育,B项正确;A2中一部分个体进入A3群体,两者间能进行基因交流,C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教案——有丝分裂讲义

三、有丝分裂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相对表面积决定:表面积/体积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速率就越低。 2、核质比一定。 二、细胞周期的理解 1、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2、细胞周期分段: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间期历时长,分裂期历时短。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 3、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 【例1】如图中a→d表示连续分裂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B.c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 C.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 D.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解析】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时间比较长,所以可以判断a和c是分裂间期,b和d是分裂期。其中ab和cd是属于一个细胞周期。虽然bc的时间之和等于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长,但是由细胞周期的定义可知,bc并不是一个细胞周期。【答案】D 【例2】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 B.细胞周期是一个与代谢有关的过程,温度越高所需要的时间越长 C.细胞的种类不同,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也可能不相同 D.一个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为止 【解析】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的一个过程。温度越高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新陈代谢,影响细胞分裂,影响细胞周期。温度过高可能会使酶失活,导致细胞死亡,一定的温度又是生化反应所必须的。要注意题目中绝对化的选项,如:“最”、“越…越…”等。【答案】B 【例3】连续分裂的细胞,计算细胞周期开始的时间应从什么时期开始 ( ) A.细胞形成时 B.细胞核开始形成时 C.染色体出现时 D.染色体消失时 【解析】细胞周期的概念中,起点是上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即新一代细胞刚形成。【答案】A 二、细胞增殖 1、过程: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2、方式: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三种。 3、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三、有丝分裂 1、有丝分裂过程(高等植物细胞) (1)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和攻略

2019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和攻略 一。指导思想:以教材、生物课程标准、全国《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复习目标:通过高三一轮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顽强拚搏的斗志,达到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为提高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时间安排:高三第一学期至寒假前结束。 四。复习策略: “夯实基础,不留死角,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是一轮复习的基本策略,忌一轮做二轮的事,二轮做一轮的事,一轮、二轮不分,一轮复习是基础、是根本,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不能本末倒置,混乱不堪。 1.加强研究,把握方向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近几年上海、广东、江苏生物高考试题、全国理综卷4份及评价报告。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只有吃透它,才能把握教学的方向。《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只有吃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近几年高考试题,才能抓住一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才能瞄准高考的方向。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教

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2.夯实基础,降低难度 (1)夯实基础:双基教学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中,没有基础就没能力,打好了基础能力才会提高。基础知识教学在高考中有重要地位:一方面高考试题的考试内容都包括知识和能力两部分,试题中直接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仍占有较大比例;另一方面基础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或者学生不能把知识系统化,学生的认知就会出现偏差,从而造成思维的不畅通,致使能力的培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础知识的教学应把准确、深刻、系统、熟练、灵活作为目标。即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准确把握有关反应式、定律、原理、生理过程的条件、功能和适用范围;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应用模式;系统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降低难度:一轮复习必须立足课本、教参,以大多学生己有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低起点、小台阶、快步走。复习内容要细而全,根据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复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先通读课本,在读的过程中把重要的知识用笔画下来。然后是精读: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精读各个知识点,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科学前沿、实验等。 3.提高能力,突破方法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基点和永恒的主题,《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提出了对能力的具体要求是: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试卷:生物的变异类型含解析

配套作业(二十二) 生物的变异类型 1.(2017·揭阳一模)具有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的个体(即杂合子)并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症状,因为该个体能同时合成正常和异常血红蛋白,并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主要流行于非洲疟疾猖獗的地区。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有利的 B.基因突变是有害的 C.基因突变的有害性是相对的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编码的异常蛋白质是无活性的 解析具有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的个体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这说明在疟疾猖獗的地区,正常血红蛋白基因的突变具有有利于当地人生存的一方面。这说明了基因突变的有利与有害是相对的,C正确。 答案 C 2.(2018·启东期中)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后代出现AA、Aa、aa B.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同胞兄妹之间遗传上的差异主要是基因重组造成的 D.同胞兄妹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 解析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与等位基因分离和雌雄配子之间的随机结合有关,A错误。 答案 A 3.(2017·南开一模)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条件及试剂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低温:与“多倍体育种”中的“秋水仙素”作用机理相同 ②酒精:与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使用方法相同 ③卡诺氏液: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中“NaOH”作用相同 ④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醋酸洋红溶液”使用目的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低温与秋水仙素都能抑制纺锤体形成,①正确;“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的酒精是95%的酒精,“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酒精是50%的酒精,②错误;卡诺氏液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用于固定根尖细胞,而“探究酵

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生物的变异 变异的原因 1、环境条件的改变(不可遗传变异) 2、在强烈的物理、化学基因影响下发生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3、在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交换而引起的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 概念:具有不同遗传形状的雌、雄个体进行有性生殖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不同于卿本类型的现象或过程。 注意:1、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2、S型肺炎双球菌使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转化、转基因技术的原理也是基因重组。

3、精卵结合过程不是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概念:是指基因部核酸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和过程。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的改变,突变后的基因成为原基因的等位基因。 图例: A A T T C C G G T 正常复制 A A T T C C G G T T T A A G G C C A T T A A G G C C A 复制 A A A C T T C C G G T 出错 T T T G A A G G C C A A A T T C C G G C T T A A G G C C G 缺失 A T C C G G T T A G G C C A 基因突变的类型 根据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 1、形态突变:主要影响生物的形态结构,可从表现型的明显差异来识别。(如果蝇的红眼突变为白眼) 2、生化突变:影响生物代过程,导致某个生化功能的改变和丧失。(如苯丙酮尿症) 3、致死突变:导致个体活力下降,甚至死亡。 形态突变和致死突变都伴随有特定的生化过程改变,因此严格地讲,任何突变都是生化突变。 基因突变的特点 1、普遍性:无论高级动植物还是低等生物都会发生。 2、多方向性:一个基因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3、稀有性:对某一生物个体来说突变的频率很低,对某一个种群或一个物种来说,突变基

高三生物必修一一轮复习试题讲义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为两部分,考试时间90 分钟,共100 分 第Ⅰ卷(本卷共 50 个小题) 一、选择题(1—40 每题1 分,41—45 每题2 分。共50 分) 1、(课标Ⅰ卷)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课标Ⅱ卷)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3、(福建卷)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4、(2014 重庆卷)获2013 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5、(2014 山东卷)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内的 RNA 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 B.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C.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D.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 6、(安徽卷)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册资料

第1讲走近细胞 考点1病毒、细胞与细胞学说 1.据下图完成病毒的知识填空: 注意:病毒根据遗传物质的不同,又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例如,埃博拉病毒、HIV、SARS病毒、烟草花叶病毒为RNA病毒,只含四种核糖核苷酸,含碱基A、U、G、C;噬菌体为DNA病毒,只含四种脱氧核苷酸,含碱基A、T、G、C。 2.根据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图示填空: (1)图1属于________,图2属于________。(均填“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

(2)图1代表的细胞与图2代表的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两类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 (3)写出图1细菌细胞中下列结构的名称: ①________;③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4)图1蓝藻细胞中无图2细胞中的⑥________,但它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其细胞中含有________和________及光合作用所需的酶。 注意:(1)常见原核生物的“一、二、三” (2)易混淆的真核生物:一(衣藻)团(藻)酵母(菌)发霉(菌)了。 3.细胞学说 (1)建立过程(连一连) 时间科学家贡献 ①1665年a.魏尔肖Ⅰ.创立了细胞学说 ②19世纪 30年代b.虎克Ⅱ.发现并命名细胞 ③1858年c.施莱登和施旺Ⅲ.提出细胞通过 分裂产生新细胞 (2)内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________发育而来,并由________________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________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________中产生。 (3)意义 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答案:1.DNA或RNA蛋白质核酸活细胞烟草花叶病毒HIV噬菌体2.(1)原核细胞真核细胞(2)核糖体(3)拟核细胞壁核糖体鞭毛(4)叶

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专题一细胞的物质基础 第1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如: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运动、应激性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一 个池塘的全部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 所有的鱼,包含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名师整理)最新生物中考一轮复习《生物的变异》考点梳理及强化训练(含答案)

中考生物复习知识梳理与配套练习:生物的变异知识梳理 生物的变异 1.概念:变异是指后代与亲代之间及后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现象(性状的差异)。 2.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1)可遗传的变异是指由遗传物质(主要为DNA)的改变引起的,能遗传给后代。如狗的毛色不同、金鱼是鲫鱼人工选择形成的、无籽西瓜(染色体数目的改变)、白化病、血友病(基因的改变)。 (2)不可遗传的变异是指由环境因素导致的,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如在野外工作人员的皮肤黑、种在肥沃土地上的小麦长势健壮。(3)根据对生物个体的影响来说,又可以分为有利变异(适应环境)和不利变异(不适应环境)。 3.意义:生物的变异有利于物种的发展和进化,各种有利变异会通过遗传不断地积累加强,不利的变异会被淘汰,使得生物群体更加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 4.遗传变异的应用 ①人工选择育种(高产奶牛);②杂交育种(杂交水稻);③诱变育种(太空椒)。【要点点拨】变异的产生是随机的,没有方向性的。 配套练习 一、选择题 1.非洲象有两种:有牙象和无牙象。自然状态下,有牙象多于无牙象,但因为偷猎者大量捕杀有牙象,长此以往,无牙象的数量越来越多。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象的有牙和无牙是一对相对性状 B.有牙无牙的性状主要由基因控制 C.象为了不被捕杀,产生了无牙变异 D.无牙象数量增多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答案:C 2.对于人类来说,性别主要决定于( ) A.卵细胞所含的性染色体 B.精子所含的性染色体 C.胚胎发育的温度条件 D.孕妇的饮食营养 答案:B 3.在人群中,右利手(惯用右手)的人远多于左利手的人,现有一对夫妇,父亲惯用右手,母亲惯用左手,他们的儿子惯用右手,则错误的说法是( ) A.右利手是显性性状,左利手是隐性性状 B.对母亲而言,控制左利手的那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 C.他们的儿子的细胞内不含控制左利手的基因 D.对父亲来说,控制右利手的那一对基因不一定都是显性基因 答案:C 4.外耳道多毛症的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一个患有外耳道多毛症的父亲将该基因传给女儿的概率是( ) A.0 B.25% C.50% D.100% 答案:A 5.关于性状和基因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2021新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讲义:考能提升(一) 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含答案)

考能提升(一)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一、核心综合归纳 1.细胞内有机分子的元素组成、单体构成与合成场所 种类元素组成构成单体合成场所 多糖仅含C、H、O 葡萄糖内质网、高尔基体(纤维素) 脂质脂肪和固醇:C、H、O 磷脂:C、H、O、N、P 其中脂肪由甘油、脂 肪酸构成 内质网 蛋白质C、H、O、N等氨基酸核糖体 核酸C、H、O、N、P DNA:脱氧核苷酸 RNA:核糖核苷酸 主要在细胞核 物质消化(水解)产物氧化分解产物 淀粉葡萄糖CO2+H2O 脂肪甘油+脂肪酸CO2+H2O 蛋白质氨基酸CO2+H2O+尿素 DNA酶氨基酸CO2+H2O+尿素 3. 物质试剂预期实验结果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先加A液,摇匀,再加B液,摇匀) 紫色反应 脂肪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橘黄色或红色还原糖斐林试剂(现用现配,水浴加热) 砖红色沉淀淀粉碘液蓝色 酒精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灰绿色 CO2 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混浊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细胞中的小分子物质(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均不具备特异性,但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却具特异性,归纳如下: 常见的具有专一性或特异性的物质 (1)酶的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载体的专一性: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过程中,不同物质需要的载体不同。 (3)激素的专一性:激素的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或细胞内存在特异性的受体。 (4)RNA的专一性:由于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间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所以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5)DNA分子的特异性:每种特定的DNA都有其独特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6)抗原的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7)抗体的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8)受体的特异性:细胞膜上激素、神经递质等的受体(糖蛋白)一般具有特异性。 二、阅卷案例促规范 阅卷案例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真题再现 (2018·江苏卷,26)下图为真核细胞中3种结构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丙 (1)甲的名称为______,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洋葱根尖细胞具有____(在甲、乙、丙中选择)。 (2)蛋白质合成活跃的卵母细胞中结构c较大,而蛋白质合成不活跃的肌细胞中结构c很小,这表明结构c与____(填序号)的形成直接有关。 ①内质网②高尔基体③中心体④核糖体 (3)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在生物膜上进行,乙、丙分别通过____(用图中字母填空)扩大了膜面积,从而为这些反应需要的____提供更多的附着场所。 (4)在细胞分裂间期,结构乙的数目增多,其增多的方式有3种假设:Ⅰ.细胞利用磷脂、蛋白质等重新合成;Ⅱ.细胞利用其他生物膜装配形成;Ⅲ.结构乙分裂增殖形成。 有人通过放射性标记实验,对上述假设进行了探究,方法如下:首先将一种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在加有3H标记的胆碱(磷脂的前体)培养基中培养,然后转入另一种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定期取样,检测细胞中结构乙的放射性。结果如下: 标记后细胞增殖的代数 1 2 3 4 测得的相对放射性 2.0 1.0 0.5 0.2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