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真空物理与技术基础3

超高真空物理与技术基础3
超高真空物理与技术基础3

第三章 真空状态下的气体流动

(初稿)

3.1气体流动过程的基本物理量

在实际真空技术应用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把气体从真空室排去,所以对气体在系统中的流动性要有所了解。而真空系统的许多排气泵,不同口径的连接管道,以及各种形状的真空室都会影响到系统的排气速率。因此研究分析气体通过小孔和管道的流动,是我们设计真空系统的主要课题之一,同时也是一些真空实验的理论根据。本章我们将介绍气体流动的特性,以及如何计算气体流动速度和流导。首先我们了解一些气体流动过程的基本物理量。

3.1.1 体积流率

当管道里的气体两端存在压力差时,便会出现气体自动从压力高的一端向压力低的一端扩散,便形成了气体流动。为了计算了解管道中流过的气体的多少,通常使用气体的质量流率Sm (公斤/秒)和摩尔流率Sr (摩尔/秒),即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某一给定截面的气体质量和气体摩尔数 。实际工作中由于这两种流率不便测量而采用体积流率。 体积流率是指在给定温度、压力下,

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或设备的任一截面上的气体体积。体积流量通常用符号Sv 表示,单位为:米3/秒。在气体压力为P 的截面上,Sv 与Sm 和Sr 的关系为:

v m S T

R M P S ???= 和 v r S T R P S ??=

式中:M——气体摩尔质量kg/mol;R——普适气体常数,R=8.31J/mol ·K T——温度℃;P——压强Pa;

3.1.2气体流量

什么是气体流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给定截面的气体数量,称之为气体流量,用Q 表示。由于气体是可以压缩的流体,所以流过的气体不仅和流过的体积有关,而且和其压强即气体密度n=N/V 有关,气体流量也可以认为是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N 以流率s 通过给定管道横截面A 的分子数量。这种关系定义在真空科学与技术领域也可以用泵的抽速表示:

n S n v A N ?=??= v A S ?≡ (m 3/s)

根据流量定义,泵对真空系统的抽气速率也可以用真空泵的抽速来衡量。通常泵的抽气速率是指真空泵单位时间内所能排除的气体体积,但并非是实际的气体数量。在泵的入口压强下,每单位时间泵从系统排除的气体数量称为泵的抽速:

p Q dt dV S p //== p S P dt

dV

P Q ?=?

=

这里:V——单位时间气体体积;P——气体压强;Q——气体流量;t——抽气时间。

即泵的抽气量等于泵的抽气速率乘以压力。这才是单位时间内,真空泵从真空室抽出的气体数量。换个方法来看,一真空室处于大气状态,我们用泵对其排气,开始时由于压力高,排气量非常大,随着真空室气压减小,尽管泵的抽速没有变,但是它的排气量随着真空室气压减小而降低。这就是真空室的压力从大气压力降到低真空是很快的,但是接下来如果要想进入下一阶段真空环境,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达到。

3.1.3 流阻与流导

管道气体在管道中流动时,自然会和管道内壁有碰撞而产生阻力。对真空管道中流动的气体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管道在没有漏气产生的情况下,则在管道中任意截面,其气体的流量处处相等。假设管道中任意两个截面A 1和A 2,通过它们的气体流量、压力和排气速率分别为:Q 1、Q 2、P 1、P 2、S 1、S 2,我们有:

22121S P S P Q Q Q ?=??===

在真空系统中,真空元件不同,管路直径及内表面粗糙度不同等等因素,管路中任意两点的压力P 1及P 2,并不相同。我们假设P 1﹥P 2,Z 为管道的流阻(气阻),则有:

Q P P Z /)(21?=

从上式可以看出流阻和流量成反比,在管道压力差一定的情况下,管道流阻小的流量大,也可以看成泵的抽速大。在真空计算中我们常用流阻的倒数称为流导:

2

11P P Q Z C ?==

流导C 是单位气压差下的流量,它所反映的是管路允许流过气体的能力的强弱,流导的常用单位与流量即抽速的单位一样。流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管道的几何尺寸,并与流动的类型有关。我们可以想象:在理想情况下,单位气体压力差下的气体流量与流导成正比,在管路中流导大的流量大,在真空系统中,接近泵的一端排气速率就大。相反地,如果气阻较大,泵相对地排气速率就小。

真空系统通常由不同口径尺寸的管道、一些元部件以及若干台排气泵组成。因此管路地尺寸,泵地连接方式都会影响到排气速度。我们如何设计管路的连接、计算真空系统的抽气速率?在已知泵的抽气速率时,需要多长时间、如何达到系统真空设计要求?。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搞清楚气体管路连接时其流阻的计算方法。

气体管路的各种连接方式,由于我们平时接触少,比较不容易理解。但对电路中的电流I、电阻R、及电压之间的关系就很容易理解接受。如果我们把真空系统的气路和电路各项因素相比较,可以发现气路中的流量Q 相当于电路中的电流I,气路中的P 1-P 2相当于电路中的电压V,气路中的气阻Z 相当于电路中的电电阻R。通常在真空技术领域气路的计算可以看成电路的计算。(参见右图)因此有:

Z

P P Q 2

1?=

或 )(21P P C Q ?= 与: R

V I =

当气体管路串连时,其气阻和流导如同电路中的电阻串连计算:

电阻串连时总电阻: n R R R R R L L +++=321 或 ∑=i

i R R

同理气阻串连时总气阻: n Z Z Z Z Z L L +++=321 或 ∑=i

i Z Z

n C C C C C 11111321L L +++= 或 ∑=i i

C C 11

当气体管路并连时,其气阻和流导如同电路中的电阻并连计算:

电阻并连时总电阻:

n R R R R R 11111321L L +++= 或

∑=i i

R R 1

1

同理气阻并连时总气阻:

n

Z Z Z Z Z 11111321L L +++= 或

∑=i i

Z Z 1

1

n C C C C C L L +++=321 或 ∑=I

i C C

最简单的真空系统是一个被抽容器的出口和一台泵的抽口,用流导为C 的真空管

道直接连接起来,如果真空泵在其入口处的抽速为S 0,则真空泵在容器出口处的有效抽速S eff 为:

C

S S eff 1110+= 则有: C

S C

S S eff +?=

00

通常我们习惯称上式为真空技术基本方程。从中可以看出,泵在被抽容器出口处产生的有效抽速S eff ,比泵本身的抽速S 0和管道的流导C 都要小,因此要获得较大的抽速S eff ,需合理地选配泵的抽速S 0和流导C。单独增加他们中的一个,都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3.2气流状态和传输现象

当一个系统被从大气压力抽到高真空,管道里的气体流动的状态受内摩擦引起的加速度影响,气流经过了湍流、粘滞流和分子流三种基本状态。而一种流动状态到另一种流动状态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只存在一定的过渡阶段。因此,又有所谓的以及粘滞——分子流。

3.2.1湍流和粘滞流的判据——雷诺数

抽气的最初阶段,气体的压力和流速较高,流动不稳定,气流漩涡时隐时现,这种状态称为湍流(涡流、紊流);随着压强降低,到达低真空区域,气流由湍

流变成规则的流动,从管道的中心到管壁各部分具有不同速度流层气体的粘滞力在流动中起主导作用,这种流态叫做粘滞流(层流、片流、泊肖叶流);介于这两种状态之间的叫湍——粘滞流(过渡流)。我们通常用雷诺数对它们加以区分。雷诺数Reynolds number(1883, O.Reynolds:1842-1912)定义为:

η

ρ

??=

v d R e

式中:d ——管道直径; υ——气体流速;

ρ——气体密度;

η——粘滞系数,即内摩擦系数

雷诺数是一个无量纲量,它综合了管道直径、气体流速、气体密度和粘滞系数等各因数的作用。理论计算和实验已证实:当雷诺数Re 大于时,

Re ﹥ 2200 湍流

Re ﹤ 1200 粘滞流

2200 ﹥ Re ﹥1200 湍——粘滞流

3.2.2粘滞流和分子流的判据——克努曾数

当气体流动进入高真空范围,气压进一步降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大于管道直径时,气体分子与管壁的碰撞为主,气体流动由各个分子的独立运动叠加而成,这种流动称为分子流(可努曾流、自由分子流);发生在中真空区域,介于粘滞流与分子流之间的流动状态叫做粘滞——分子流(中间流或过渡流)。这些变化和管道的尺寸、气体的性质及温度有关。判断这时管道气体性质的变化我们通常采用克努曾数。

克努曾数Knudsen number (1910,M.knudsen:1871-1949)定义为: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λ与流过管道直径d 大小的比值。

d K n /λ=

在设计、计算真空系统抽速时,我们首先要对设计部分气流状态进行判别。其流动状态的判别可用克努曾数λ/d 作为判据:

粘滞流: 1001?

d λ

中间流:(粘滞流——分子流)3

1

1001??d λ

分子流: 3

1

?d λ

由于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λ与压强成反比,所以也有用管道中平均压力P 与管道几何尺寸直径d 的乘积P·d 作为气体流动状态的判据。

粘滞流: P·d > 1 Pa·m

中间流: 0.03 Pa·m < P·d > 1 Pa·m

分子流 P·d > 0.03 Pa·m

我们可以用克努曾和雷诺数来来区别从大气到高真空范围不同流程的气体流体状态,区别关系如下:

1. Re ﹤ 1200 (Kn ﹤ 0.01) :层状流 (粘滞气体状态)

2. Re ﹥ 2200 (Kn ﹤ 0.01) :湍流 (粘滞气体状态)

3. 1.0 ﹥ Kn ﹥0.01 :中间流 (过渡流状态)

4. Kn ﹥ 1.0 :分子流 (稀薄气体状态)

3.3真空系统的气载和极限真空 3.3.1真空系统的气载

真空系统的气载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

(A)系统的残余气体分子——有机物蒸汽、惰性气体;

(B)材料平衡状态下的饱和蒸汽、材料升华气体

(C)由下面原因产生或引起的气体载荷:

漏气——“虚漏”俘获的气体、气体通过真空室材料小孔、裂缝,密封焊孔和黄铜材料,多孔材料等漏入气体。由由漏率决定。

材料热出气——材料表面吸附的气体释放,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气体分子的解吸。

渗气——通过固体材料,多孔材料,玻璃等进入系统的气体。

在高真空和超高真空范围,泵的反流也是一种气载。通常理想情况下的泵总是排除气体,真实的泵总要返回部分气体。

3.3.2系统的极限真空

高真空系统的极限气压通常仅取决于它的气载Q G (上述气载c 部分)和泵的有效抽速S eff 。表述如下:

eff

G

u S Q P =

在只考虑系统漏气的情况下,G Q 为常量,因此u P 也为常量。而当材料出气构成主要气源时,气载()G Q f t =,则u P 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许多文献中给出了与气载和极限压强以及其它系统参数有关的材料出气数据的表格和图表。下表给出了多种真空材料的出气率q 1的值。

在排气过程取决于系统残余气体量情况下,高真空系统的抽气过程表述如下:

???

?

????????==t V S P P tol eff t exp 0

这里:P——排气t 时间后的压力;0=t P ——在t =0时的压力;

eff S ——为泵的有效抽速; tol V ——为系统总的体积

高真空常用材料放气率表

在抽气过程中与系统的压强、流量测量、外部漏气有关的最不确定的因素是材料出气。材料出气率与材料的历史状态、材料表层成分、处理方法、湿度、温度、处于真空状态的时间等因素有关,可以很容易变化几个数量级。在系统逼近极限压强时,气载的微小变化将导致排气时间的巨大变化。

材 料 q(mbar·l/s·cm 2)

铝(清洁表面)9×10-9铝(20h at 100℃)5×10-14不锈钢(3042×10-8

不锈钢(3046×10-9

不锈钢(3042×10-9

不锈钢(3044×10-12

丁苯橡胶5×10-6

耐热玻璃1×10-8

聚四氟乙烯8×10-8氟橡胶A (清洁表面)2×10-6

真空物理基础要点

第2讲真空物理基础 为了阐述真空技术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物理知识,特别是那些在真空行业中会经常遇到的一些基本物理定律和相关的理论问题,如理想气体定律、气体与蒸汽的性质、气体内部各种动力过程的规律以及气体与固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等一系列问题,对真空物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些介绍是十分必要的。 2.1 理想气体定律及其状态方程 本节所介绍的定律及相关公式是针对平衡状态下,符合理想气体的有关假设条件的前提下而得出的。由于在真空技术中研究的气体大多数处于常温和低压状态下,因此在工程计算中应用这些定律基本上是符合实际的。现就有关问题分述如下: 2.1.1 气体定律 气体的压力p(Pa)、体积V(m3)、温度T(K)和质量m(kg)等状态参

量间的关系,服从下述气体实验定律:2.1.1.1 波义耳—马略特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维持不变时,气体的压力和体积的乘积为常数。即: pV=常数 2-1 2.1.1.2 盖·吕萨克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压力维持不变时,气体的体积与其绝对温度成正比,即: V 常数 T 2-2 2.1.1.3 查理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体积维持不变时,气体的压力与其绝对温度成正比,即: P/T=常数

2-3 上述三个公式习惯上称为气体三定律。具体应用方式常为针对由一个恒值过程连结的两个气体状态,已知3个参数而求第4个参数。例如:初始压力和体积为P1、V1的气体,经等温膨胀后体积变为V2,则由波义耳—马略特定律,即可求出膨胀后的气体压力为P2=P1V1/V2。这正是各种容积式真空泵最基本的抽气原理。 2.1.1.4 道尔顿定律: 相互不起化学作用的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种气体分压力之和,即: P=P1+P2+……P n 2-4 这里所说的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气体的分压力,是指这种气体单独存在时所能产生的压力。道尔顿定律表明了

真空镀膜技术文摘 _Fixed

第二讲:真空物理基础(上)作者:张世伟 2对于任何一种真空产品或一项真空工艺,都有着专门的物理知识作为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但本次讲座所要介绍的,仅仅是那些在真空行业的各个领域中都会经常遇到的最基本的物理知识。主要包括气体及蒸汽的性质及其内部各种动力过程的规律(空间过程)、气体与固体间的作用规律(器壁过程)以及气体流动的规律。限于篇幅,每个方面只能作简单的介绍。 一、理想气体定律 首先应该说明,本节及以后几节中所介绍的定律和公式,是针对平衡状态下的理想气体得出的。不过,常温(与室温相比)低压(相对大气压而言)下的各种气体都可以看作是近似程度相当好地理想气体,因此,我们可以放心地把这些定律和公式应用于真空工程的绝大部分计算之中。这其中包括通常所涉及到的各种气体,甚至于接近饱和的蒸汽(如水蒸汽);也包括各类气体状态过程,甚至于明显的非平衡状态(如气体的流动过程)。 气体的压力p(Pa)、体积V(m3)、温度T(K)和质量m(kg)等状态参量间的关系,服从下述气体实验定律: 1、波义耳~马略特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若其温度维持不变,气体的压力和体积的乘积为常数 pV = 常数 (1) 2、盖·吕萨克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若其压力维持不变,气体的体积与其绝对温度成正比 V/T = 常数 (2) 3、查理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若其体积维持不变,气体的压力与其绝对温度成正比。 p/T = 常数 (3) 上述三个公式习惯上称为气体三定律。具体应用方式常为针对由一个恒值过程连结的两个气体状态,已知3个参数而求第4个参数。例如:初始压力和体积为P1、V1,的气体,经等温膨胀后体积变为V2,则由波义耳--马略特定律,可求得膨胀后的气体压力为P2 = P1V1/V2。这正是各种容积式真空泵最基本的抽气原理。 4、道尔顿定律:相互不起化学作用的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种气体分压力之和。 P = P1 + P2+····+ P n (4) 这里所说的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气体的分压力,是指这种气体单独存在时所能产生的压力。 道尔顿定律表明了个组分气体压力的相互独立和可线性叠加的性质。 5.阿佛加德罗定律:等体积的任何种类气体,在同温度同压力下均有相同的分子数;或者说,在温度同压力下,相同分子数目的不同种类气体占据相同的体积。1mol任何气体的分子数目叫做阿佛加德罗数,N A= 6.022×1023mol-1。在标准状态下(p o= 1.01325×105Pa,T o = 0o C),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称为标准摩尔体积,V o= 2.24×10-2m3mol-1。 根据上述气体定律,可得到反映气体状态参量p、V、T、m之间定量关系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m/M(RT) (5) 式中的M为气体的摩尔质量(kg/mol),R为普适气体常数,R=8.31J/(mol·K)。在已知p、V、T、m四参量中的任意三个量时,可由此式求出另外一个值。例如气体的质量m = pVM/(RT)一定质量的气体,由一个状态(参量值为p1、V1、T1)经过任意一个热力学过程(不必是恒值过程)变成另一状态(参量值为p2、V2、T2),根据状态方程,可得到关系式:p1V1/T1 = p2V2/T2 (6) 对(5)变换,还可计算单位体积空间内的气体分子数目和气体质量,即气体分子数密度n(m-3)和气体密度p(kg/m3) n = mN A/MV = pN A/RT = p/kT (7) p = m/V = pM/RT (8) 系数k = R/N A= 1.38×1023J/K 称为波尔兹曼常数。 二、气体分子运动论基础 1. 处于平衡状态的理想气体分子,其热运动速度的分布服从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定律。气体分子热运动率介于v~v+dv之间的几率为 dN/N = F(v)dv = 4π(m o/2πkT)3/2·exp·(-m o v2/2kT)·v2dv (9)

光电物理基础

课程名称:光电信息物理基础 学号 2014051105003 姓名刘丽 成绩

论LED恒流源的重要性 摘要:LED作为一种新型照明光源,具有发光效率高、寿命长、显色性好、绿色环保、不易 破损且易于进行数字控制等优点。LED照明方式是一种低压安全的照明方式,需要设计合理 的LED驱动电源。开关电源效率高,体积小,是LED驱动电源的首选,同时LED具有恒压负 载特性,其驱动电源一般采用恒流源。恒流源是现代电子工业和科学实验不可或缺的仪器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子测量、仪表调试、医疗器械和航空航天等领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许多领域对恒流源的稳定度和精密度要求越来越高。只有 具备高精度、高稳定度、低纹波、大量程及强可靠性等特点的恒流源,才有更多的实用价值。 一个产品的质量好坏取决于它的设计,如何提高恒流源的品质,提高其稳定性。 关键词:LED,驱动器,恒流源 LED恒流电源是led电源的一种,是采用开关电源变换器,做成隔离型的恒 流电源,其输出电流恒定且可调,设计时还要注意输入功率因数要高。 主要原因是: 1. 避免驱动电流超出最大额定值,影响其可靠性。 2. 获得预期的亮度要求,并保证各个LED亮度、色度的一致性。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而LED驱动电源的输出则 大多数为可随LED正向压降值变化而改变电压的恒定电流源。 一、LED驱动一般特性要求 (1)高可靠性:特别像LED路灯的驱动电源,装在高空,维修不方便维修的花费也大。 (2)高效率:LED是节能产品,驱动电源的效率要高。对于电源安装在灯具内 的结构尤为重要的发光效率随着LED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所以LED的散热非常 重要。电源的效率高,它的耗损功率小,在灯具内发热量就小, 也就降低了灯具的温升,对延缓LED的光衰有利。

冲击波碎石的物理学基础汇总

冲击波碎石的物理学基础 孙西钊 冲击波碎石是物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新技术,理解和掌握有关冲击波的物理知 识,对于指导SWL的临床应用以及冲击波碎石机的研制均有重要意义。 冲击波的物理特性 冲击波是一种高能机械波,属于量子物理的研究范畴。由于冲击波的许多物理规 律与声波近似,为了便于理解,通常参照声学的物理知识来讲解和对比冲击波的形成、传播和波形等特性。冲击波的这些物理特性也是决定SWL和ESWT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参数。 一、冲击波的发生 (一)冲击波的产生原理 从理论上讲,任何将能量转化为声波的物理原理都能用来产生冲击波。根据这一 论点,目前,已设计出了多种原理的冲击波碎石机。下面以经典的液电式冲击波为例,介绍液中放电时聚焦冲击波的发生过程。 液中放电是将贮存在储能电容器中的高压电能在电极对之间瞬间释放后发生的 火花放电现象。火花放电产生的高温使放电通道周围的液体形成一个等离子体(plasma),主要是由H+、OH-、H2O、H2O2、臭氧分子、光子和电子等粒子组成。等离子体气化后形成一个膨胀的、密度极高的气泡,这个气泡具有高膨胀效应和对高温高 能的存储能力。在气泡内部可形成巨大的压力梯度,这一压力作用于水介质后,通过 水分子的机械惯性,使其以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就形成了正向的冲击波压力波。 (二)冲击波的脉冲形式 在用HM3型碎石机的SWL实验中,可见三个明显的压力脉冲(图3-1-1 )。前两个

脉冲亦称作初级冲击波,其中,第一个脉冲是直达波脉冲,代表初级冲击波中未经椭球体反射的部分。因其能量较小,而且在F 1到F 2点的传播过程中,其幅度进一步衰减,所以这一直达脉冲的压力较小。第二个脉冲代表初级冲击波的聚焦部分,占冲击波总 能量的绝大部分(90%),其峰值的平均压力为72.5Mpa ,压力脉冲时间为 2.5μs 。从F 1到F 2之间的距离,初级冲击波在放电之后,直达冲击波和反射冲击波出现的时差为 29μs 。据此可以推算,冲击波通过这段距离的速度为1700m/s 。第三个脉冲约在放电之后的500μs 后发生,是一个较强的冲击波,但其压力幅度低于聚焦的初级冲击波。在发生原理上,与前两种液中放电后直接产生的冲击波有所不同,第三个冲击波是间接发生的。其发生过程是:当F 1周围的气泡膨胀到极限时,便停止膨胀,同时开始以加速度回缩。由于这种气泡的迅速塌陷和回缩,产生一个反抽性负压脉冲。这个负压性脉冲可引起F 2处的空化效应,即在焦区范围内产生大量的气泡。当其破裂之后便引发了第三个冲击波,亦称作次级冲击波。 时间(μs聚焦脉冲 气泡破裂脉冲压 力(k P a )直达脉冲-6 -4 -2 2 4 6 8 10 12-100100200300400500600700 图3-1-1 冲击波焦点压力/时间示意图 二、冲击波的传播 (一)冲击波的形成过程 冲击波同超声波一样,也是一种压缩波。冲击波的基本物理性质是它能在介质中 膨胀和聚集,从而改变介质的密度。波的传播方式是介质沿着传播方向交替地压缩和舒张,既有类似超声波的单频声波,亦有包含宽频谱的声爆(冲击波) 。超声波在传

最新浅谈物理学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浅谈物理学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高一(13)班李倩 在目前的新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从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处处可以感受到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各种合成纤维大大丰富了人们的衣着面料;农业的增产提供了丰富的食品,改善了人民的食品结构;至于汽车、飞机的发明和普及带给人们交通的方便、快捷;医学的进步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延长了平均寿命;教育的普及提高了人民的文化水平;电灯、电话、家用电器的普及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这些发展却离不开物理学…… 物理学作为严格的、定量的自然科学带头学科,一直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展望将来亦是如此。现代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而在物理学中每一项科学的发现都成为了新技术发明或生产方法改进的基础。首先,物理学定律是揭示物质运动的规律的,使人们在技术上运用这些定律成为可能;第二,物理学有许多预言和结论,为开发新技术指明了方向;第三,新技术的发明,改进和传统技术的根本改造,无论是原理或工艺,也无论是试验或应用,都直接与物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若没有物理基本定律与原理的指导,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就不可能有现代生产技术的大发展。 在18世纪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生产时代,蒸汽机的不断提高改进,物理学中的热力学与机械力学是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的。 1866年,西门子发明电机,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这三大发明照亮了人类实现电气化的道路,电力在生产技术中日益发展起来了。这样的成功与物理中电磁学理论的建立与应用是密不可分的。。 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诞生了近代物理,开创了微电子技术的时代。半导体芯片,电子计算机等随之应运而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量子力学也就没有现代科技。 20世纪60年代初,激光器诞生。激光物理的进展为激光在制造业、医疗科技和国防工业中的应用打开了大门。 20世纪80年代高温超导体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为超导体的实际应用开辟了道路。磁悬浮列车等。80年代,我国高温超导的研究走在世界的前列。 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纳米技术,使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设计并重新排列原子或者原子团,使其具有人们希望的特性。纳米材料的应用现是一个新兴的又应用很广泛的前沿技术。秦始皇兵马俑的色彩防脱。 在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空间物理,能把宇宙飞船送上太空,使人类实现了飞天的梦想。 激光物理的进展使激光在制造业、医疗技术和国防工业等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生命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物理学。脱氧核糖核酸(DNA)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一种重要物质,它是储存和传递生命信息的物质基础。1953年生物学家沃森和物理学家克里克利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在卡文迪许(著名实验物理学家)的实验室成功地测定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

光电信息物理基础复习

光电信息物理基础 注意:矢量都要写成带上箭头的字母表示 1. 媒质对电磁场的响应可分为三种情况:极化、磁化和传导。 2. 坡印廷矢量的数学表达式是 3. 电磁波的等相位面在空间中的移动速度称为 相速度。该速度相速只与媒质参数有关,而与电磁波的频率无关. 4. 在电磁波传播空间给定点处,电场强度矢量的端点 随时间变化的轨迹称为电场的偏振态。 5. 光电效应。 6. 7. 光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波动性,如干涉、衍射、偏振现象,在与物质发生作用时表现出粒子性,如光电效应,这两种性质的统一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8. 德布罗意波长公式为 ,频率公式为: 9. 德布罗意波由电子衍射实验所验证。 10. 海森堡不确定关系的两个表达式为 11. 波函数的标准条件为单值,有限,连续 12. 量子力学中的动量算符表达式为: 13. 量子力学中表示力学量的算符都是厄密算符, 其本证值均为实数,对应不同本征值的本征函数正交,且本征函数具有完全性. 14. 原子的状态可由主量子数n ,角量子数l ,磁量子数m 和自旋量子数s 完全确定。 15. 在一个原子系统内,即不可能具有相同的四个量子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电子称为泡利不相容原理。 16. 属于同一品种的晶体,两个对应晶面(或晶棱)间的夹角恒定不变称为晶面角守恒定律。 17. 晶体结构由基元和布拉菲格子完全描述。 18. 对于体心立方结构,设立方体边长为a ,则某个原子最近邻结点有8个,距离为? 所对应原胞体积为a 3/2 19. 晶列的方向用晶列指数来表征。 20. 晶体的结合,可以概括为离子性结合、共价结合、金属性结合和范德瓦耳斯结合四种不同的基本形式 。 21. 共价结合的两个基本特征是饱和性和方向性。 22. 晶格振动形成的波动称为格波,表征它的能量量子称为声子。 23. 没有掺杂的理想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 /2/4x x P h π??≥=/2E t ??≥h P λ=E h ν=?()x y z p i i e e e x y z ???=-?=-++???/2

第二讲:真空物理基础

第二讲:真空物理基础 对于任何一种真空产品或一项真空工艺,都有着专门的物理知识作为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但本次讲座所要介绍的,仅仅是那些在真空行业的各个领域中都会经常遇到的最基本的物理知识。主要包括气体及蒸汽的性质及其内部各种动力过程的规律(空间过程)、气体与固体间的作用规律(器壁过程)以及气体流动的规律。限于篇幅,每个方面只能作简单的介绍。 一、理想气体定律 首先应该说明,本节及以后几节中所介绍的定律和公式,是针对平衡状态下的理想气体得出的。不过,常温(与室温相比)低压(相对大气压而言)下的各种气体都可以看作是近似程度相当好地理想气体,因此,我们可以放心地把这些定律和公式应用于真空工程的绝大部分计算之中。这其中包括通常所涉及到的各种气体,甚至于接近饱和的蒸汽(如水蒸汽);也包括各类气体状态过程,甚至于明显的非平衡状态(如气体的流动过程)。 气体的压力p(Pa)、体积V(m3)、温度T(K)和质量m(kg)等状态参量间的关系,服从下述气体实验定律: 1、波义耳~马略特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若其温度维持不变,气体的压力和体积的乘积为常数 pV = 常数(1) 2、盖·吕萨克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若其压力维持不变,气体的体积与其绝对温度成正比 V/T = 常数(2) 3、查理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若其体积维持不变,气体的压力与其绝对温度成正比。 p/T = 常数(3) 上述三个公式习惯上称为气体三定律。具体应用方式常为针对由一个恒值过程连结的两个气体状态,已知3个参数而求第4个参数。例如:初始压力和体积为P1、V1,的气体,经等温膨胀后体积变为V2,则由波义耳--马略特定律,可求得膨胀后的气体压力为P2 = P1V1/V2。这正是各种容积式真空泵最基本的抽气原理。 4、道尔顿定律:相互不起化学作用的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种气体分压力之和。 P = P1 + P2+····+ P n (4) 这里所说的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气体的分压力,是指这种气体单独存在时所能产生的压力。 道尔顿定律表明了个组分气体压力的相互独立和可线性叠加的性质。 5.阿佛加德罗定律:等体积的任何种类气体,在同温度同压力下均有相同的分子数;或者说,在温度同压力下,相同分子数目的不同种类气体占据相同的体积。1mol任何气体的分子数目叫做阿佛加德罗数,N A = 6.022×1023mol-1。在标准状态下(p o = 1.01325×105Pa,T o = 0o C),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称为标准摩尔体积,V o = 2.24×10-2m3mol-1。 根据上述气体定律,可得到反映气体状态参量p、V、T、m之间定量关系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m/M(RT) (5) 式中的M为气体的摩尔质量(kg/mol),R为普适气体常数,R=8.31J/(mol·K)。在已知p、V、T、m四参量中的任意三个量时,可由此式求出另外一个值。例如气体的质量m = pVM/(RT) 一定质量的气体,由一个状态(参量值为p1、V1、T1)经过任意一个热力学过程(不必是恒值过程)变成另一状态(参量值为p2、V2、T2),根据状态方程,可得到关系式:p1V1/T1 = p2V2/T2 (6) 对(5)变换,还可计算单位体积空间内的气体分子数目和气体质量,即气体分子数密度n(m-3)和气体密度p(kg/m3)

浅谈物理学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浅谈物理学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在目前的新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从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处处可以感受到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各种合成纤维大大丰富了人们的衣着面料;农业的增产提供了丰富的食品,改善了人民的食品结构;至于汽车、飞机的发明和普及带给人们交通的方便、快捷;医学的进步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延长了平均寿命;教育的普及提高了人民的文化水平;电灯、电话、家用电器的普及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这些发展却离不开物理学…… 物理学作为严格的、定量的自然科学带头学科,一直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展望将来亦是如此。现代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而在物理学中每一项科学的发现都成为了新技术发明或生产方法改进的基础。首先,物理学定律是揭示物质运动的规律的,使人们在技术上运用这些定律成为可能;第二,物理学有许多预言和结论,为开发新技术指明了方向;第三,新技术的发明,改进和传统技术的根本改造,无论是原理或工艺,也无论是试验或应用,都直接与物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若没有物理基本定律与原理的指导,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就不可能有现代生产技术的大发展。 在18世纪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生产时代,蒸汽机的不断提高改进,物理学中的热力学与机械力学是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的。 1866年,西门子发明电机,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这三大发明照亮了人类实现电气化的道路,电力在生产技术中日益发展起来了。这样的成功与物理中电磁学理论的建立与应用是密不可分的。。 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诞生了近代物理,开创了微电子技术的时代。半导体芯片,电子计算机等随之应运而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量子力学也就没有现代科技。 20世纪60年代初,激光器诞生。激光物理的进展为激光在制造业、医疗科技和国防工业中的应用打开了大门。 20世纪80年代高温超导体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为超导体的实际应用开辟了道路。磁悬浮列车等。80年代,我国高温超导的研究走在世界的前列。 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纳米技术,使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设计并重新排列原子或者原子团,使其具有人们希望的特性。纳米材料的应用现是一个新兴的又应用很广泛的前沿技术。秦始皇兵马俑的色彩防脱。 在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空间物理,能把宇宙飞船送上太空,使人类实现了飞天的梦想。 激光物理的进展使激光在制造业、医疗技术和国防工业等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生命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物理学。脱氧核糖核酸(DNA)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一种重要物质,它是储存和传递生命信息的物质基础。1953年生物学家沃森和物理学家克里克利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在卡文迪许(著名实验物理学家)的实验室成功地测定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

光电物理基础课程设计

光电物理基础课程设计自旋在现代科学中的应用 教师:蒋向东 学生:骆骏 学号:2010051060023 2012.6.9

一.摘要 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spinresonance,ESR)是检测自由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自由生物学和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研究技术。本文综述ESR、自旋标记、自旋捕集ESR成像技术的最新发展及ESR技术在细胞膜、蛋白质结构和一些重大疾病如心脏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综合症和中风等疾病研究及辐射损伤和植物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二.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 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spinresonance,ESR)又称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paramag—neticresonance,EPR),是研究电子自旋能级跃迁的一门学科,是检测自由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自由基在生物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应当是平衡的,或者说体内氧化和还原应当是平衡的,这样人体才能保持健康。如果自由基产生过多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体内就会有多余的自由基,特别是氧自由基,会损伤细胞成分,但并不出现疾病的症状。但是如果不加以调整,继续发展下去就会导致疾病和衰老的发生。因此自由基和多种疾病有关,比如癌症、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综合症等疾病。这样ESR 就是自由基生物学和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研究技术,在生物会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ESR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技术发展 ESR虽然是研究自由基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技术,但是这些自由基必须是相稳定的,而且要达到一定浓度才能用ESR技术检测和研究。而生物体系中产生的自由基大部分是不稳定的,因为自由基本身的特点就是活泼和反应性强,只有少数自由基是稳定的。ESR的另外一个局限性是只能检测顺磁性物质,但是大部分生物物质都不是顺磁性的。这就限制了ESR 的应用。为了克服ESR技术的这些局限性,一方面对仪器进行改进,另一方面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自旋标记和自旋捕集技术解决了这些问题,为ESR应用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也为自由基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1.1.自旋标记技术 ESR的最大局限性是只能检测顺磁性物质,但是大部分生物物质,例如细胞膜、蛋 白质、核酸等都不是顺磁性的。这就大大限制了ESR 的应用范围。1965年McConnell等人引入自旋标记的概念和方法,为ESR应用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也可以说自旋标记技术把ESR 的应用范围从一个有限范围扩展到了无限。所谓自旋标记,就是将一顺磁性报告基团加到被研究体系,借助报告基团的ESR波谱特征反映该基团周围环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变化和规律。自旋标记技术包括自旋标记物的合成、自旋标记ESR波谱解析和应用。到目前为止已经合成100多种自旋标记物。现在自旋标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细胞膜的流动性、蛋白质的结构和动力学性质、药理学及ESR成像方面研究中的应用。 1.1.1.自旋标记物的选择 自旋标记物应当符合以下条件:足够稳定,能够以某种方式结合或嵌入到被研究物质的某个位置,其ESR波谱对被研究物质及其周围环境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变化极为敏感,而报告基团本身对体系的扰动甚微。氮氧自由基化合物是最符合以上条件的自旋标记物,它有几

7-0_真空技术基础知识.

第七单元 真空技术 7-0 真空技术基础知识 “真空”是指气体分子密度低于一个大气压的分子密度稀薄气体状态。真空的发现始于1643,那年托利拆利(E.Torricelli )做了有名的大气压力实验,将一端密封的长管注满水银倒放在盛有水银的槽里时,发现了水银柱顶端产生了真空,确认了真空的存在。此后,人们不断致力于提高真空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能够获得低于10-10Pa 的极高真空。 在真空状态下,由于气体稀薄,分子之间或分子与其它质点之间的碰撞次数减小,分子在一定时间内碰撞于表面上的次数亦相对减小,这导致其有一系列新的物化特性,诸如热传导与对流减小,氧化作用小,气体污染小,气化点降低,高真空的绝缘性能好等等,这些特征使得真空特别是高真空技术已发展成为先进技术之一,目前,在高能粒子加速器、大规模集成电路、表面科学、薄膜技术、材料工艺和空间技术等科学研究的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尤其是在电子工业的生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真空物理基础 1. 真空的表征 表征真空状态下气体稀薄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真空度。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越少,气体压强越低,真空度越高,习惯上采用气体压强高低来表征真空度。 在SI 单位制中,压强单位为 牛顿/米2 (N/m 2): 1牛顿/米2 =1帕斯卡(Pascal ), (7-0-1) 帕斯卡简称为帕(Pa ),由于历史原因,物理实验中常用单位还有托(Torr )。 1标准大气压(atm )=1.0135×105(Pa), 1托=1/760标准大气压 (7-0-2) 1托=133.3帕斯卡 习惯采用的毫米汞柱(mmHg )压强单位与托近似相等(1mmHg=1.00000014)托。各种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见附表7-1 2. 真空的划分 真空度的划分(不同程度的低气压空间的划分)与真空技术的发展历史密不可分。通常可分为: 低真空(Pa 10~101 3 -)、高真空(Pa 10~1061 --)、超高真空(Pa 10~10-10 -6)和极高真空 (低于Pa 10 10 -)。 20世纪70年代进一步提高到的宽达20个数量级的真空度范围,并随着某些新技术、新材料、新 工艺的应用和开拓,将进一步接近理想的真空状态。 3. 描述真空物理性质的主要物理参数 (1)分子密度:用于表示单位体积内的平均分子数。气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为 nkT p = (7-0-3) 其中n 为分子密度,k 为玻耳兹曼常数,T 为气体温度。 (2)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平均自由程是指气体分子在连续两次碰撞的间隔时间里所通过的平均距离。对同一种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为 p kT 2 2πσλ= (7-0-4)

超声物理学与工程学基础知识

超声诊断的基础知识与新技术应用 第一节超声诊断基础知识 一、超声物理性质 (一)超声为一种高频机械振动波,其振动频率超过人耳听觉范围(20Hz~20KHz)的高频声波,具有声波的共同物理性质,必须通过弹性介质进行传播,在液体、气体和人体软组织中的传播方式为纵波,并具有反射、折射、衍射和散射特性,在不同的介质中如在空气、液体、人体软组织与骨骼中分别具有不同的声速和不同的衰减,以及在介质传播过程中依照两个介质声阻抗差的不同,产生反射的强度不一,以上这些物理特性是超声诊断的主要物理基础。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超声频率是2~10MHz。 (二)不同频率的声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的速度(C)基本相同,因此超声波长(λ)与频率(f)成反比,即频率愈高,波长则愈短。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速却不相同,如空气(20℃)344m/s,水(37℃)1524 m/s,肝脏1570 m/s,脂肪1476 m/s,颅骨3360 m/s。人体软组织的声速平均为1540 m/s,与水的声速1500 m/s相近,人体中骨骼的声速最高,相当于软组织平均声速的2倍以上。 频率(f)、波长(λ)和声速(C)三者之间的关系:λ= C/ f (三)超声波在传播中具良好的指向性,其能量所达到空间为超声场,简称为声场或声束。声束的形状、大小(粗细)及声束本身的能量分布是特殊的,与探头的形状、大小、阵元数以及工作频率、聚焦方式与效果等有很大差异。此外,声束还受人体组织间互相作用的影响,如人体组织不同程度吸收、衰减、反射、折射和散射等影响。因此人体组织内的超声束(声场)复杂多变性,此外,声束由一个大的主瓣和许多小的旁瓣所组成,旁瓣容易产生伪差,同时声束的指向性也受近场长度与扩散角的影响,超声的频率愈高,波长愈短,则近场愈长,扩散角愈小,声束指向性愈好,增加探头孔经可改善声束的指向性,但是探头直径增加会降低横向分辨力。因此目前的超声诊断装置都采用良好的聚焦技术,以减少远场声束扩散。 (四)超声波在不同声阻抗的组织界面产生散射或反射,形成回声,界面的声阻抗差愈大,回声愈强,反之声阻抗差愈小,回声愈弱,无声阻抗差则无回声。入射声束垂直于大界面(指界面长度大于声束波长)时,回声反射强,当入射声束与大界面倾斜时,回声反射减弱,如果倾斜度≥20°,则几乎检测不到回声反射,也称“回声失落”。当

高中物理光电效应知识点

一、光电效应和氢原子光谱 知识点一:光电效应现象 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极限频率则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其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大于极限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光电流强度(反映单位时间内发射出的光电子数的多少)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4)金属受到光照,光电子的发射一般不超过10-9_s. 2.光子说 爱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即:ε=hν,其中h=×10-34J·s. 3.光电效应方程 (1)表达式:hν=E k+W0或E k=hν-W0. (2)物理意义: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的能量是hν,这些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的逸出功W0,剩下的表现为逸出后电 子的最大初动能E k=1 2 mv2. 知识点二:α粒子散射实验与核式结构模型 1.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如图13-2-1所示)

2.实验现象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甚至被撞了回来.如图13-2-2所示. α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图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知识点三: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1.光谱 (1)光谱: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光谱分类 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这样的光谱叫做线状谱. 有的光谱是连在一起的光带,这样的光谱叫做连续谱. (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巴耳末线系是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1 λ = R(1 22- 1 n2 )(n=3,4,5,…),R是里德伯常量,R=×107m-1,n为量子 数.

大学物理教案真空中的静电场

第五章真空中的静电场 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 一、 电荷 电子具有电荷191.6021910e C -=-?(库仑),质子具有电荷 191.6021910p C e -=?,中子不带电。物理学对电荷的认识可概括为: (1)电荷和质量一样,是基本粒子的固有属性; (2)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一切基本粒子只可能具有电子或质子所具有电荷的整数倍; (3)电荷具有守恒性; (4)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作媒质传递的。 不同质料物体相摩擦后,每个物体有若干电子脱离原子束缚,进入到对方物体中去,双方失去电子数目不一样,一个净获得电子,一个净失去电子,这就是摩擦起电。核反应中,电荷也是守恒的,例如 用α粒子42He 去轰击氮核147 N ,结果生成178O 和质子11H 反应前后,电荷总数皆为9e 。 根据(2),电荷€电场€电荷,质量€引力场€质量。 在电解液中,自由电荷是酸碱盐溶质分子离解成的正、负离子;在电离的气体中,自由电荷也是正、负离子,不过负离子往往就是电子;在超导中,传导电流的粒子是电子对(库珀对),还可能是极化子、双极化子、孤子等。

从微观上去看,电荷是分立的,宏观上来看,其最小变化量与宏观粒子系统的总电荷量比较完全可被当作无穷小处理。所以宏观小微观大的带电体,电荷的连续性与分立性得到了统一。 二、 库仑定律 12301 4q q F r r πε=r r 或122014r q q F e r πε=r r 0ε为真空电容率(vacuumpermittivity), 其数值为()()1222122208.85418781810/8.8510/C N m C N m ε--=??≈?? 介质中的库仑力 0r εεε=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r ε是相对介电常数。 电介质中作用力比真空中小,是因为介质极化后,在点电荷周围出现了束缚电荷。它削弱了原点电荷之间的作用。 三、 叠加原理 实验表明,如果同时存在多个点电荷相互作用,则任意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并

红外技术的物理基础及其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

红外技术的物理基础及其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 葛传艳 红外技术顾名思义就是红外辐射技术。红外辐射习惯上称为红外线,也称热辐射。从十九世纪初红外辐射被发现一直到今天,红外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家用电器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红外技术的物理基础 红外技术的发展以红外线的物理特性为基础。红外线是由于物质内部带电微粒的能量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它是一种电磁波,处于可见光谱之外,突出特点是热作用显著。红外线波长介于可见光与无线电波之间,从0.75μm~1000μm,可分为四个波段:近红外(0.75μm~3μm)、中红外(3μm~6μm)、远红外(6μm~15μm)和极远红外(15μm~1000μm),红外线具有以下特性: 1、光电效应 当光线照射在金属表面时,金属中有电子逸出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红外线光子的能量低于可见光光子,它能对一些较活泼的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即红外光电效应),红外光电效应是红外技术得到应用的关键,通过红外光电效应可把红外光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后,作用到荧光屏上,再把电信号转换成可见光,使人眼看得见红外线照射的物体。 2、红外辐射 实验表明,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向周围空间辐射电磁波,物体在一定时间内向周围辐射电磁波的能量的多少以及能量按波长(或频率)的分布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在室温下,大多数物体发出的辐射能分布在电磁波谱的红外线部分,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能量也随着增加。同时,辐射能的分布逐渐向频率高的方向移动,即温度越高,辐射能中高频电磁波成分愈多。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是红外辐射源,物体温度不同,辐射的红外线波长就不同,温度越高波长越短,并且产生的红外线越多。 二、红外技术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 1、红外技术在取暖器具上的应用 实验证明,物体最容易吸收的是远红外线,因此,利用远红外线加热,是日益采用的新技术。红外线电热元件是利用辐射方式给物体加热的,它常用于取暖器具和烘箱。利用红外线加热具有升温迅速、穿透力强、加热均匀、节能等优点。在寒冷的冬季,红外电热器具已成为人们取暖的一种重要手段。 2、红外技术在电热炊具上的应用 传统的炊具是使用普通燃气灶加热食物,考虑到气体在燃烧过程中有明火且会产生有害气体、热效率不高等原因,人们通过特殊的设计将煤气燃烧所产生的热量转化为无焰燃烧红外线热辐射传递,由于燃烧方式与传统机理上的革命,使

第二讲真空物理基础

第二讲:真空物理基础 第二讲:真空物理基础(1) 对于任何一种真空产品或一项真空工艺,都有着专门的物理知识作为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但本次讲座所要介绍的,仅仅是那些在真空行业的各个领域中都会经常遇到的最基本的物理知识。主要包括气体及蒸汽的性质及其内部各种动力过程的规律(空间过程)、气体与固体间的作用规律(器壁过程)以及气体流动的规律。限于篇幅,每个方面只能作简单的介绍。 一、理想气体定律 首先应该说明,本节及以后几节中所介绍的定律和公式,是针对平衡状态下的理想气体得出的。不过,常温(与室温相比)低压(相对大气压而言)下的各种气体都可以看作是近似程度相当好地理想气体,因此,我们可以放心地把这些定律和公式应用于真空工程的绝大部分计算之中。这其中包括通常所涉及到的各种气体,甚至于接近饱和的蒸汽(如水蒸汽);也包括各类气体状态过程,甚至于明显的非平衡状态(如气体的流动过程)。 气体的压力p(Pa)、体积V(m3)、温度T(K)和质量m(kg)等状态参量间的关系,服从下述气体实验定律: 1、波义耳~马略特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若其温度维持不变,气体的压力和体积的乘积为常数 pV = 常数 (1) 2、盖·吕萨克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若其压力维持不变,气体的体积与其绝对温度成正比 V/T = 常数 (2) 3、查理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若其体积维持不变,气体的压力与其绝对温度成正比。 p/T = 常数 (3) 上述三个公式习惯上称为气体三定律。具体应用方式常为针对由一个恒值过程连结的两个气体状态,已知3个参数而求第4个参数。例如:初始压力和体积为P1、V1,的气体,经等温膨胀后体积变为V2,则由波义耳--马略特定律,可求得膨胀后的气体压力为P2 = P1V1/V2。这正是各种容积式真空泵最基本的抽气原理。 4、道尔顿定律:相互不起化学作用的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种气体分压力之和。 P = P1 + P2+····+ P n (4) 这里所说的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气体的分压力,是指这种气体单独存在时所能产生的压力。

基础物理学上册第四章习题解答和分析

习题四 4-1 观察者A 测得与他相对静止的Oxy 平面上一个圆的面积是12 cm 2 ,另一观察者B 相对于A 以 0.8 c (c 为真空中光速)平行于Oxy 平面作匀速直线运动,B 测得这一图形为一椭圆,其面积是多少?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长度收缩效应。 解:由于B 相对于A 以0.8v c =匀速运动,因此B 观测此图形时与v 平行方向上的线度将收缩为b c R 2)/(122=-v ,即是椭圆的短轴. 而与v 垂直方向上的线度不变,仍为2 2 R a =,即是椭圆的长轴. 所以测得的面积为(椭圆形面积) R c R ab S ?-π=π=2)/(1v 22)/(1c R v -π==7.2cm 2 4-2 长度为1m 的米尺L 静止于'K 中,与x 轴的夹角'30,'K θ=?系相对K 系沿x 轴运动,在K 系中观察得到的米尺与x 轴的夹角为45θ=?,试求:(1)'K 系相对K 系的速度是多少?(2)K 系中测得的米尺的长度?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长度收缩效应。根据两个参考系下米尺的不同长度再结合长度收缩效应我们可以很方便的得到两个参考系之间的相对速度 解:(1)米尺相对'S 系静止,它在''x y 和轴的投影分别为: 00'cos '0.866'sin '0.5x y L L m L L m θθ==== 米尺相对S 系沿x 方向运动,设运动速度为v ,为S 系中的观察者,米尺在x 方向将产生长度收缩,而y 方向的长度不变,即 x x L L ='y y L L = 故米尺与x 轴的夹角满足 'y x L L tg L θ= = 将θ与'x L 、'y L 的值代入可得: 0.816v c = (2)在S 系中测得米尺的长度为: 0.707()sin 45y L L m = =? 4-3 已知x 介子在其静止系中的半衰期为8 1.810s -?。今有一束π介子以0.8c υ=的速度 离开加速器,试问,从实验室参考系看来,当π介子衰变一半时飞越了多长的距离?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时间膨胀效应。根据静止系中的半衰期加上时间膨胀效应我们可以求出在实验室参考系中的半衰期,然后根据该半衰期求出飞行距离。 解:在π介子的静止系中,半衰期8 0 1.810t s -?=?是本征时间。由时间膨胀效应,实验室

7-0 真空技术基础知识.

第七单元真空技术 7-0 真空技术基础知识 “真空”是指气体分子密度低于一个大气压的分子密度稀薄气体状态。真空的发现始于1643,那年托利拆利(E.Torricelli)做了有名的大气压力实验,将一端密封的长管注满水银倒放在盛有水银的槽里时,发现了水银柱顶端产生了真空,确认了真空的存在。此后,人们不断致力于提高真空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能够获得低于10-10Pa的极高真空。 在真空状态下,由于气体稀薄,分子之间或分子与其它质点之间的碰撞次数减小,分子在一定时间内碰撞于表面上的次数亦相对减小,这导致其有一系列新的物化特性,诸如热传导与对流减小,氧化作用小,气体污染小,气化点降低,高真空的绝缘性能好等等,这些特征使得真空特别是高真空技术已发展成为先进技术之一,目前,在高能粒子加速器、大规模集成电路、表面科学、薄膜技术、材料工艺和空间技术等科学研究的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尤其是在电子工业的生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真空物理基础 1.真空的表征 表征真空状态下气体稀薄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真空度。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越少,气体压强越低,真空度越高,习惯上采用气体压强高低来表征真空度。 2在SI单位制中,压强单位为牛顿/米(N/m2): 2 1牛顿/米=1帕斯卡(Pascal),(7-0-1) 帕斯卡简称为帕(Pa),由于历史原因,物理实验中常用单位还有托(Torr)。1标准大气压(atm)=1.0135×105(Pa), 1托=1/760标准大气压(7-0-2) 1托=133.3帕斯卡 习惯采用的毫米汞柱(mmHg)压强单位与托近似相等(1mmHg=1.00000014)托。各种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见附表7-1 2.真空的划分 真空度的划分(不同程度的低气压空间的划分)与真空技术的发展历史密不可分。通常可分为:低真空(10~10Pa)、高真空(10 (低于10-103-1-1-6-10~10-6Pa)、超高真空(10~10Pa)和极高真空Pa)。 20世纪70年代进一步提高到的宽达20个数量级的真空度范围,并随着某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和开拓,将进一步接近理想的真空状态。 3.描述真空物理性质的主要物理参数 (1)分子密度:用于表示单位体积内的平均分子数。气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为p=nkT (7-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