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式的约分教学案2

3.2分式的约分教学案2
3.2分式的约分教学案2

3.3分式的约分教学案

一、教与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约分的意义,明确约分的理论依据。

2、能力目标:能熟练进行分式约分并能准确判别最简分式。

3、情感与态度:通过分式约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复杂与简洁,从而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二、教与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约分的意义

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约分 三、教与学方法:合作交流,展示共享 四、教与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结合分式的基本性质,判断:

① ( ) ② ( )

③ ( )

2、因式分解 ① ②

3、把下列分数化为最简分数:812=_____; 12545=______; 2613

=______. (二)、探究新知一:

1、问题导读

(1)仿照分数约分的方法,化简下面的分式: ① ② (2)这样做依据是什么?与同学交流 2、合作交流:

(1)什么是分式的约分?分式约分的依据是什么?

(2)试做例1,总结分式约分的步骤是什么?

3、精讲点拨:

(1)定义: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中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2)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3)关健:正确找出分子、分母的公因式

(4)找公因式方法:①当分子、分母是单项式时,先找出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再找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 ② 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先对分子、分母 进行因式分解,把分子、分母化为几个因式的积后,再找出分子、分母的公因式 探究新知二:

1问题导读:(1)观察上面得到的分式

a 21,y x 4,2

2ay x

,它们还能继续约 个性化设计

ac bc a b =x y

xh yh =

a h

a h --=xy x 2+22n m 4-16

a 8a 2++=32

2a

a =24y xy

分吗?

(2)什么是最简分式?分式约分的结果是是什么? 2、合作交流:(1)如何判断是不是最简分式? (2)通过做例2,总结整式除法运算的步骤. 3、精讲点拨:(1)判断一个分式是不是最简分式,关健是看分子、分母中是否有公因式;如果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可先分解因式,以便于判断是否有公因式,从而确定其是否是最简分式。 (2)分式的约分是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中的公因

式约去,最终变为整式或最简分式。 (3)一般把整式的除法写成分式的形式,可以利用约分进行化运算。 (三)学以致用: 1、巩固新知:(1)教材58页练习1、2题 (2)习题A 组,2题(2)、(4) 2、能力提升: 习题B 组1、2题 (四)、达标测评: 1、分式434y x a

+,2411x x --,22x xy y x y -++,22

22a ab

ab b +-中是最简分式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下列约分正确的是( ) A 1-=---y x y x B 022=--y x y x C b a b x a x =++ D 33=+m

m 3、约分 ⑴2

33123ac c b a ⑵ ()2xy y y x + ⑶ ()22y x xy x ++ ⑷()2

2

2y x y x -- 4、计算(x 2-1)÷(x 2

+2x+1) 5、化简求值:若a=2

3,求2223712

a a a a ---+的值

五、课堂小结:

(1)谈一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对于本节所学内容你还有哪些疑惑? 六、作业布置:配套练习册本节题目。 七、教学反思:

肥城市桃园中学 郭启山

个性化设计

人教 五年级分数的约分和通分教案

人教版小学分数的约分和通分教案(精华版) ——因数、公因数、倍数、公倍数 基本概念: 一、因数:把一个整数写成两个整数积的形式,如c=a ×b ,我们把a ,b 叫做 c 的因数。 例1、写出30所有的因数。 30=1×30 30=2×15 30=3×10 30=5×6 根据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1,30,2,15,3,10,5,6都是30的因数。 把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2,3,5,6,10,15,30 练一练1 写出下列各数的因数。 18的因数: 25的因数: 51的因数: 58的因数: 想一想: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因数的个数是偶数还是奇 数?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多少?最大的呢? 二、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例2、写出15和25的公因数。 15的因数有:1,3,5,15 25的因数有1,5,25 由公因数的定义,我们知道15和25的公因数有:1,5 练一练2 写出下列各组数的公因数。 9和18, 12和36, 14、28和32 想一想:几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公因数的个数是偶数还是 奇数?几个数最小的公因数是多少?最大的呢? 三、最大公因数:几个数的公因数中,最大的那个公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 因数。 例3、找出练一练2中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练一练2中,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四、分数的约分 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例如21、32、53、95、9 4。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 的大小保持不变。

分数的约分: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约去的过程 叫做分数的约分。通过约分,我们得到的分数就是最简分 数。 例6 把下列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10 2922018??=,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为2,把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去,得到10 9。经检验该分数为最简分数。 五、倍数:把一个整数写成两个整数积的形式,如c=a ×b ,我们把c 叫做a 、b 的倍数。 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例6 写出下列各组数的公倍数,每组写4个。 2和3 4和12 8和12 想一想:几个数的公倍数有最大的吗?有最小的吗?是多少? 最小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倍数中最小的那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7 求下列数的最小公倍数 12和24 12和14 18和20 用短除法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2、34、36 练一练4 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 6、12和24 7、21和49 8、12和36 3、15和21 6、10和15 9、12和18 六、分数的通分 定义: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做分数的通分。 分数通分的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通分的一般步骤:1、把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2、找出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为通分后的公分母。

新人教版第十五章分式教案

第十五章分式 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全章共包括三节: 15.1分式 15.2分式的运算 15.3分式方程 其中,15.1 节引进分式的概念,讨论分式的基本性质及约分、通分等分式变形,是全章的理论基础部分。11.2节讨论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这是全章的一个重点内容,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也是本章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克服这一难点的关键是通过必要的练习掌握分式的各种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在这一节中对指数概念的限制从正整数扩大到全体整数,这给运算带来便利。11.3节讨论分式方程的概念,主要涉及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方程中要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并且出现了必须检验(验根)的环节,这是不同于解以前学习的方程的新问题。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分式方程,是本章教学中的另一个难点,克服它的关键是提高分析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能力。 分式是不同于整式的另一类有理式,是代数式中重要的基本概念;相应地,分式方程是一类有理方程,解分式方程的过程比解整式方程更复杂些。然而,分式或分式方程更适合作为某些类型的问题的数学模型,它们具有整式或整式方程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借助对分数的认识学习分式的内容,是一种类比的认识方法,这在本章学习中经常使用。解分式方程时,化归思想很有用,分式方程一般要先化为整式方程再求解,并且要注意检验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二)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三)课程学习目标 本章教科书的设计与编写以下列目标为出发点: 1.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抽象出分式的概念,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类代数式。 2.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法则。 3.类比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探究分式的四则运算,掌握这些法则。 4.结合分式的运算,将指数的讨论范围从正整数扩大到全体整数,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5.结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讨论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掌握这种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 (四)课时安排

分式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

§ 分式的加减法(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异分母的分式的加减; 2.积累通分的经验; 3.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进一步体会分式的模型作用。 教学重点:通分、化简. 教学难点:通分、化简.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对于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必须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然后才能运算.下面我们再来看几个异分母的加减法. 做一做:在分数的加减法中,我们把异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叫做通分. 二、讲授新课 下面可尝试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做一做”中的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通分化成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计算并化简. (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可巡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把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通过通分,每个分式都化成同分母的加减法.你是怎样通分,把异分母的分式化成同分母的? 同学们可根据“做一做”的每个步骤,总结你是怎样通分的?(小组讨论完成) 我认为通分的关键是几个分式的公分母,从而确定各分式的分子、分母同乘以什么样的“适当整式”,才能化成同分母. 确定公分母的方法:系数取每个分式的分母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再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一起作为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同学们概括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题 [例1]通分: (1) x y 2,23y x ,xy 41;(2)y x -5,2)(3x y -; (3)31+x ,31-x ; (4)412-a ,2 1-a 分析: 通分时,应先确定各个分式的分母的公分母:先确定公分母的系数,取各个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再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 解:(1)三个分母的公分母为12 xy 2,则 x y 2=22626y x y ??=2 3126xy y ; 23y x =x y x x 4342??=22124xy x ;

约分和通分教案

4、约分和通分 课题一:约分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渗透恒等变换思想。 教学重点 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用具 例1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说出下面哪些数有约数2?哪些数有约数3?哪些数有约数5? 16 20 36 45 27 2、教材第110页复习题第(1)、(2)题。 二、揭示课题 前面同学们认识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一些分数化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约分”。(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1。 (1)用投影片依次显示课本长111页三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出图中的涂色部分。 (2)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吗?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将三幅图重合,进一 步证实 2418=129=4 3 。 (3)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先用分子分母的公约数2去除分子、 分母,得:2418=224218÷÷=129,再用分子、分母的公约数3去除,得:129=31239÷÷=4 3 。 (4)师生共同概括最简分数的意义。 板书: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5)告诉学生:像这样把分数2418化成12 9,再化成43,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什么叫做约分呢?(让一名学生口述) 板书: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6)想一想:约分的依据是什么? 2.练习:教材第111页上面的“做一做”。 3.教学例2 (1)指名学生说说把30 12 约分是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掌握逐次约分法。 先观察分子、分母有什么特征,再用分子、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30和12有公约数2和3,先用2除12和30,再用公约数3去除6和15。通常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以上过程板书如下: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的约分》教案

3.2 分式的约分 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式的约分的意义,明确约分的理论依据,掌握约分的方法,会将一个分式约分成最简分式. 2.教学过程中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到方法,受到思维训练. 教学重点:分式约分的理论依据及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分子或分母因式符号的变号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数学小笑话:从前有个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有一次,父母出远门去办事,把他交给厨师照看,厨师问他:“我每天三餐每顿给你做两个馒头,够吗?”他哭丧着脸说:“不够,不够!”厨师又问:“那我就一天给你吃六个,怎么样?”他马上欣喜地说:“够了!够了!” 问:这个富家子弟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2.什么是分数的约分?分数的约分是怎样进行的? (二)分式约分的概念 1.提出问题:你能仿照分数约分的方法,化简下面的分式吗?说出你这样做的依据. 3286b ab (第一步是把分式3 2 86b ab 中分子分母分解因式;第二步是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都除以公因式22b (即约去公因式22b ),得到 b a 43这一运算过程与分数约分类似,我们把它叫做分式的约分.) 2.教师小结: (1)约分的概念: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2)分式约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3)分式约分的方法:把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分解因式,然后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 (三)深化认识,探究最简分式的概念

1.教师引导学生研究例1,深化对约分的认识 例1 约分:(1)232y 4axy x -; (2)ab a ab b a ++222 解: (完成例1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当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单项式时,所分离出的公因式的系数应是分子与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字母因式时分子、分母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的乘积.对于分式(2),因为分子与分母都是多项式,就需要先分别进行因式分解,再找出它们的公因式.) 2.探究最简分式的概念 学生思考并互相交流:在前面分式的约分中,分别得到了 a 21,y x 4,22ay x ,这几个分式有什么特点?它们还能继续约分吗?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这几个分式中的分子与分母,除去1没有其它的公因式.也就是说,这几个分式已经是最简形式,再不能继续约分了.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最简分式的概念.) 问题:分式化简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中“小博士”的话) (四)应用分式的约分进行整式的除法运算 例2 计算 (1)-9a 2b 2÷(-3ab 2); (2)(a 2-4)÷(a 2-4a+4) 要求:说明每步的算理.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分式的概念,使学生明确分式就是两个整式相除.反之,两个整式相除,当除式不为0时,就可以写成分式的形式.) 解: (五)练习与巩固 53 2164.1abc bc a -约分 ()()x y a y x a --3 22. 2.课本第77页练习,要求独立完成. (六)课堂小结: 1.约分的主要步骤:先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分解因式,然后约去分子分母中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的加减》导学案

15.2.2分式的加减 第1课时分式的加减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你能说出来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又是怎样的呢?分式的加减法又该怎样去运算呢? 2.学习目标: (1)类比分数的加减法,归纳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2)利用分式加减法法则进行分式加减法运算. 3.学习重、难点: 重点: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难点:分式加减法法则的应用. 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第139页问题3到第140页例6前.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方法:回顾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类比分式的加减法,得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并能用字母表示出来. (4)自学参考提纲: ①分式的加减法与分数的加减法类似,它们的实质相同,由此可得分式加减法法法则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 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再加减. ②你能用字母表示分式加减法法则吗?

③试一试: 2.自学: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是否能从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类比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②差异指导:着重指导异分母分数(分式)加减法法则的归纳与字母表述,引导学生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去思考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步骤. (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帮助. 4.强化: (1)分式加减法法则(文字、符号). (2)计算: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第140页例6.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方法:利用分式加减法进行运算时,先看它们是同分母还是异分母,在计算异分母分式加减时应先做什么? (4)自学参考提纲: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分和分数大小的比较

通分和分数大小的比较。(教材第71~74页) 1. 理解通分的意义。 2. 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会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3. 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通分的一般方法,正确确定公分母。 难点:应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课件。 师:同学们,你能独立完成下面的练习吗?(课件出示) === 学生独立完成习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订正,给予解答正确的学生以表扬鼓励。 师:上节课我们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分数的约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看看利用分

数的基本性质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哪些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回顾旧知,教学中对已有知识的复习是十分必要的。从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出发,检查上一节课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复习分数的约分,为异分母分数通分及比较大小做好充分铺垫】 1. 教学例14题。 (1)出示教材第71页例14题。 师:把和改写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请学生独立完成,并请学生代表板演。 提问:可以把它们改写成分母是多少的分数?为什么?计算的依据是什么?(改写成分母是12、24、36……只要是4和6的公倍数就可以) (2)教师指出:像和这样的分数,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我们称它们是异分母分数(板书:异分母分数),转化后的和的分母相同,我们称它们是同分母分数(板书:同分母分数)。由异分母分数到同分母分数这个转化过程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实现的。 板书不同的方法:①==== ②====…… 师:对比一下,“相同的分母”选哪个数比较好?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 师:我们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时,相同的分母叫作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 师: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作通分。(板书课题:通分)我们从下面的图中看一看,通分前后的两个分数,什么变化了,什么没有变化。

分式的基本性质及约分 公开课教案

第2课时 分式的基本性质及约分 1.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和符号法则;(重点) 2.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约分和通分.(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中国古代的数学论著中就有对“约分”的记载,如《九章算术》中就曾记载“约分术”, 并给出了详细的约分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式化简的相关知识,下面先来探索分式的 基本性质.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分式的基本性质 【类型一】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变形 下列式子从左到右的变形一定正确的是( ) A.a +3b +3=a b B.a b =ac bc C.3a 3b =a b D.a b =a 2 b 2 解析:A 中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上同时加上3不符合分式的基本性质,故A 错误;B 中当c =0时不成立,故B 错误;C 中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3,分式的值不变,故C 正确;D 中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乘方,不符合分式的基本性质,故D 错误.故选C. 方法总结:考查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 分式的值不变. 【类型二】 不改变分式的值,将分式的分子、分母中各项系数化为整数 不改变分式0.2x +1 2+0.5x 的值,把它的分子、分母的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所得结果正确的为( ) A.2x +12+5x B.x +54+x C.2x +1020+5x D.2x +12+x 解析: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0.2x +12+0.5x 的分子、分母都乘以10得2x +1020+5x .故选C. 方法总结:观察分式的分子和分母,要使分子与分母中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只需根据 分式的基本性质让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某一个数即可. 探究点二:约分

人教版 五年级分数的约分和通分教案(经典)

人教版五年级分数的约分和通分教案(经典) 一、因数:把一个整数写成两个整数积的形式,如c=ab,我们把a,b叫做c的因数。例 1、写出30所有的因数。 30=13030=21530=31030=56根据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1,30,2,15,3,10,5,6都是30的因数。把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2,3,5,6,10,15,30练一练1写出下列各数的因数。 18的因数:25的因数:51的因数:58的因数:想一想: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因数的个数是偶数还是奇数?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多少?最大的呢? 二、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例 2、写出15和25的公因数。 15的因数有:1,3,5,1525的因数有1,5,25由公因数的定义,我们知道15和25的公因数有:1,5练一练2写出下列各组数的公因数。 9和18,12和36, 14、28和32 想一想:几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公因数的个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几个数最小的公因数是多少?最大的呢? 三、最大公因数:几个数的公因数中,最大的那个公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例

3、找出练一练2中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练一练2中,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四、分数的约分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分数的约分: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约去的过程叫做分数的约分。通过约分,我们得到的分数就是最简分数。例6 把下列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为2,把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去,得到。经检验该分数为最简分数。 五、倍数:把一个整数写成两个整数积的形式,如c=ab,我们把c叫做a、b的倍数。 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例6 写出下列各组数的公倍数,每组写4个。2和34和128和12想一想:几个数的公倍数有最大的吗?有最小的吗?是多少?最小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倍数中最小的那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例7 求下列数的最小公倍数12和2412和1418和20用短除法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2、 34、36练一练4 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 6、12和24 7、21和49

《分式的加减》导学案

分式的加减法 一、学习目标 掌握通分和最简公分母的概念,以及分式加减的法则,会简单的计算. 准确计算出分式的最简结果. 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中,“把分子相加减”的理解与应用.(重点) 对异分母分式准确的通分(单项式).(难点) 二、自主学习 第一环节 情景引入 由热点话题马航失联切入本节课题 (1)做一做:=+7271 =-7271 =+125127 =-12 5127 你能说说上面式子的特点吗?并思考做法理由? (2)猜一猜:=+a a 21 =-x x 12 =+b b 2523 =-y y 3437 运算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用式子表示为: a c b a c a b ±=± 第二环节 同分母加减 学习了同分母分式加减法的法则,是否会用还得先讲再练: 例1(1)ab b a ab b a -++; (2)2422---x x x ; (3)n m n m n m n m ++-+-42; (4)1 31112+-++--++x x x x x x . 注意事项:在进行运算时若分子是多项式的,分子要先带括号,再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也类比分数加减法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形式,即约去分子与分母的所有公因式——化简。 第三环节 练习巩固 1:下列运算正确吗?错误的,说明为什么? (1)m b a m b m a 2+=+( ) (2)a a 211=+( ) (3) 1=+++y x y y x x ( ) (4)y x y x y x 32=-+( )

2:计算 (1) m n n m n n m n n m ---+-+22 (2)y x y x y x x -+--223; (3) 44222---x x x ; (4)4 4214423441322222+--++---+--x x x x x x x x x 活动的注意事项:通过学生的解答情况,对法则做进一步的讲解,力图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第四环节 拓展提高 例2 计算 (1)x y y y x x -+-; (2)a a a a ----12112. 练一练 1、计算 (1) x x x --+-1112 (2)a b a b a a ---; (3)m n n n m n m n n m ---+-+22 (4)x x x x x x -+-----212252 (5)b a b a a b b a b a a -----+-22522 2、提升训练(选做)(1)a a a a a a -++-÷++2624322 (2)??? ??++-+-x y x y x y x x 212122 3、讨论并解决:化简 1 214212-+÷++-+x x x x x x ,然后在不等式组{312121≤---≥-x x 的整数解中选一个你喜欢的数代入 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收获了什么?(学生总结)

五年级数学教案:“约分和通分”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教案:“约分和通分”教学设计教学要求①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渗透恒等变换思想。 教学重点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用具例1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说出下面哪些数有约数2?哪些数有约数3?哪些数有约数5? 1620364527 2、教材第110页复习题第(1)、(2)题。 二、揭示课题 前面同学们认识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一些分数化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约分。(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1。

(1)用投影片依次显示课本长111页三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出图中的涂色部分。 (2)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吗?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将三幅图重合,进一步证实==。 (3)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先用分子分母的公约数2去除分子、分母,得:==,再用分子、分母的公约数3去除,得:==。 (4)师生共同概括最简分数的意义。 板书: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5)告诉学生:像这样把分数化成,再化成,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什么叫做约分呢?(让一名学生口述) 板书: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6)想一想:约分的依据是什么? 2.练习:教材第111页上面的做一做。

3.教学例2 (1)指名学生说说把约分是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掌握逐次约分法。 先观察分子、分母有什么特征,再用分子、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30和12有公约数2和3,先用2除12和30,再用公约数3去除6和15。通常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以上过程板书如下: = (3)掌握一次约分法。 用12和30的最大公约数6去除分子、分母,一次就得到最简分数。如: =或= (4)告诉学生,约分时应尽量用口算。能一下看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约数的,就直接用最大公约数去除比较简便。 四、课堂作业

分式的约分与通分教学设计

《§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 任课教师:武云霞 班级:322班

§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 约分和通分 一、内容解析 1、内容 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2、内容解析 本节是在小学学习了分数的约分、初一学习了因式分解及上节课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学生通过类比分数的约分和通分来总结出分式的约分与通分的法则,能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类比思想。 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是进行分式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所必须掌握的分式变形。本章节的学习为后边分式的四则运算做铺垫,起着一个桥梁的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如何找分子分母的公因式和能准确的确定分母的最简公分母。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单的约分。 (2) 了解最简公分母的概念,会找最简公分母,并能进行简单的通分.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会找分子分母的公因式,能将分式化简到最简分式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准确确定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并能正确通分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约分和通分,对于分式的约分和通分理解要相对容易一点。约分的时候学生再找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时容易找漏,并且最后结果总是忘记化到最简分式,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要先进行因式分解。在通分的时候,学生确定最简公分母有点困难,并且在通分的时候,分子分母会漏乘。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的重点是1、能准确找到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 2、准确确定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分解因式 (1) = 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 2x -9 2x +6x+9 3x-3y

初中数学《分式》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适用年级八年级 所需时间课内八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1?本章是继整式之后对代数式的进一步的研究。 2?分式是对分数的进一步抽象------字母的意义 3.分数的讨论框架的继承——小学时分数都研究哪些性质? 4?从实际意义或者问题解决上,分式也是分数的实际意义的抽象---列方程解应用题 5?需要了解学生对于小学分数的了解情况,特别是是否还记得分数的性质框架6.分式的基础是分数、整式的四则运算、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一元一 次方程等知识。同时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分式 ■. *kd卜H T C* N n ■ "ijK r*i *-*ri i SA - ■ M-i> .鼻??■+? 3 -9?ra MI1!"円?”七?P j-ir it-. Ini 4 ii *^4■ ■■ Eiii Fi* j|tF ? *1.I ? =Hk* 冲JIT flfl ? .r -.i- - - n崛E ^ 7 时ful>F .用力■? I-?iiw >■fl - iMi审¥ ■hEHI s iq|lnHFir ri -i r ir-u- ai^-w.qri. 丑界十■■+( - R -?■■■? ?r If Mi ■■ r i “-0 晋■种rEji* . Bin-TV "**** H I ■fl虚 亠|3令 tnitT :4t.li I 4 Tl IKZJM" 1MJW- Ml E nn-fe-Biib 二1* h#?l-!V ¥呵鼻?甲桶

分式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

分式加减法教学设计教 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 分式的加减法(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异分母的分式的加减; 2.积累通分的经验; 3.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进一步体会分式的模型作用。 教学重点:通分、化简. 教学难点:通分、化简.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对于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必须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然后才能运算.下面我们再来看几个异分母的加减法. 做一做:在分数的加减法中,我们把异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叫做通分. 二、讲授新课 下面可尝试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做一做”中的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通分化成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计算并化简. (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可巡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把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通过通分,每个分式都化成同分母的加减法.你是怎样通分,把异分母的分式化成同分母的 同学们可根据“做一做”的每个步骤,总结你是怎样通分的(小组讨论完成) 我认为通分的关键是几个分式的公分母,从而确定各分式的分子、分母同乘以什么样的“适当整式”,才能化成同分母. 确定公分母的方法:系数取每个分式的分母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再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一起作为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同学们概括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题 [例1]通分: (1)x y 2,23y x ,xy 41;(2)y x -5,2)(3x y -; (3)31+x ,31-x ; (4)412-a ,2 1-a 分析: 通分时,应先确定各个分式的分母的公分母:先确定公分母的系数,取各个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再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 解:(1)三个分母的公分母为12 xy 2,则 x y 2=22626y x y ??=2 3126xy y ; 23y x =x y x x 4342??=2 2124xy x ; xy 41=y xy y 3431??=2 123xy y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4约分、通分西师大版

2.4 约分、通分 ◆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32页“约分和通分”,课堂活动和练习九的相关内容。 ◆ 教材提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约分和通分,是在学生已经探索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要学生掌握: 第一:约分的方法及应用。 第二:通分的方法及应用。 第三: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即约分和通分的综合应用) 为了让学生对约分和通分有一个更加明确地认识: 1.教材首先通过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如何将5030 这个分子和分母都较大的分数化成分子和分母都较小的分数。在引导学生通过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约分的定义和约分的方法。同时在学生运用上面的方法一直除到不能除为止,也就是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时。自然地引出了最简分数的含义。 2.教材在一个对比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明确当分子和分母都不相等时,我们可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进行比较,而这个过程就是通分。 在整个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通过操作和观察,对比得出结论。教师只要适时地引导,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和交流总结。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最简分数的含义,理解什么是约分和通分,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并能用这个方法正确地约分和通分。并能进行异分母分母的大小比较。 过程与方法: 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约分与最简分数,通分与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究约分和通分的过程中,获得成其功的体验和学习的乐趣。 ◆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约分和通分的意义,能正确的进行约分和通分练习。 难点 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约分和通分,熟练地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方形纸,彩笔,草稿纸。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折一折,涂一涂。 (1)拿出方形纸,把它对折两次,然后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 (2)把这张纸对折三次,四次。 (3)分别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的面积。 2.课件呈现这三个分数,它们之间有怎样的一种关系?(它们是相等的关系) 3.揭示课题:我们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化成比较小的而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的过程,叫约分,这节课我们学习“约分、通分”。 板书课题:约分、通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折一折和涂一涂的动手活动,既让学生回顾了前面所学的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知识,同时也初步感受到约分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什么叫约分,如何进行约分。 (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这里有50张卡片,其中30张是彩色卡片。彩色卡片占全部卡片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得出结论:彩色卡片占全部卡片的5030 。 提问:你能把这个分数化成分子、分母都比较小,但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吗? 学生讨论结果: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和分母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 让学生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看能把5030 化成哪些分子、分母都比较小,但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草稿本上化一化,写一写,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最后让学

数学: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7.1《分式(2)》教案(七年级)

7.1 分式(2) 陈春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会进行分式的约分。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类比的方法,感知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约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探索分式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分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 【教学过程】 一、类比引入,探求新知 下面这些式子成立吗?依据是什么? 23 =2×53×5 =1015 1642 =16÷242÷2 =821 待学生讲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再让学生讲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 类似地,分式也有以下基本性质: (板书)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并举例对性质中的关键词:都、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加以理解) 设计说明:分式与分数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类比几个浅显的例子,直观易懂,让学生经历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得来过程;对几个关键词的理解,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应用性质。 用式子表示为A B =A ×M B ×M ,A B =A ÷M B ÷M (其中M 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二、应用新知,巩固新知 想一想:下列等式成立吗?为什么? -a -b =a b -a b =a -b =-a b 先让学生讨论,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板书)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做一做:(课内练习)

1.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各式的分子与分母中的各项子数都化为整数。 (1)x+13 y 12 x-y (2)0.2a +0.5b 0.7a-b 2.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都化为正数。 (1)-2x-1x-1 (2)232 x x --+ 练一练:课内练习:P 172 1、2 设计说明:目的是应用和巩固分式的基本性质及符号法则。 做一做: 例3:化简下列各式: (1)-8ab 2c -12a 2b (2)a 2 +4a+4-a 2+4 教学建议:教师可以先写出一个能约分的分数,让学生化简,并指出化简的实质:是约分(学生应该能讲出的)。对比分数的化简让学生试着完成例3。(教师巡视过程中应对基础弱的学生加以引导)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 1.例题化简过程的依据是什么?(分式的基本性质) 2.具体是怎样操作的?(先找出分子和分母中的公因式,再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式) 由此得出: (板书)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设计说明:因为前一章刚刚学过因式分解,学生对公因式应该比较熟悉,所以直接让学生完成,给学生探索和尝试的机会。 练一练:(课内练习) 3.用分式表示下列各式的商,并约分 (1)4a 2b ÷(6ab 2) (2)-4m 3n 2÷2(m 3n 4) (3)(3x 2+x )÷(x 2-x ) (4)(x 2-9)÷(-2x 2+6x ) 教学建议:板演或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评价方式应以学生为主,尤其做错的,应该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及时改正。 三、清点收获 由教师开出清单,学生进行清点 1.分式的基本性质 2.符号法则 3.约分

分式加减法一教学设计教案

分式加减法一教学设计 教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3.3分式的加减法(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进行简单分式的加减运算,具有一定的代数化归能力. 2、引导学生不断小结运算方法和技巧,提高运算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探索分式加减运算法则的过程,理解其算理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分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路,每条路都是3km ,其中第一条是平路,第二条有1km 的上坡路,2km 的下坡路,小丽在上坡路上的骑车速度为vkm/h ,在平路上的骑车速度为2vkm/h ,在下坡路上的骑车速度为3vkm/h ,那么当走第二条路 时,她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长时间?12()3h v v + 她走哪条路花费时间少?少用多长时间?123()32h v v v +- 想一想 2、解读探究 同分母分数如何加减?(学生举例)你认为12a a +应该等于什么? 二、讲授新课 1.猜一猜,同分母的分式应该如何加减?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式相加减 做一做(1)24( )22x x x +=--_____________ (2)213()111 x x x x x x +---+=+++__________

想一想:异分母分数如何加减?(学生举例) 你认为异分母的分式应该如何加减?比如314a a +应该怎样计算? 2.议一议:小明认为,只要把异分母的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异分母分式的加减问题就变成了同分母分式的加减问题。小亮同意小明的这种看法,但他俩的具体做法不同。 小明: 22231341213134444444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小亮:3134112113444444a a a a a a a ?+=+=+= 3.你对这两种做法有何评论?与同伴交流。 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为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称为分式的通分。为了计算方便,异分母分式通分时,通常取最简单的公分母(简称最简公分母)作为它们的共同分母。 4.例1 计算 (1)3155a a a -+;(2)2111x x x -+-- 三、随堂练习P77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五、作业 P77 习题3.5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本内容太乱了.没有学通分,就让学生去进行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异分母特简单),跳跃太快.学生接受有难度..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分式的约分教学设计

《分式的约分》教案 吴翔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二节的第二课时,它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运用,也是后面学习分式乘除法运算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约分、因式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因此,这些都为学生学好分式的约分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类比分数的约分,理解分式约分的意义,理解最简分式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 类比分数的约分,探索分式约分的步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研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探究精神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正确地进行分式的约分 难点: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含有多项式的约分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你减过肥吗?你是如何减肥的?观看小视频《八戒减肥记》 提问:八戒可以减肥,我们能不能给上节课学过的分式减肥呢?引出新课《分式的约分》 (二)自主学习 出示课题,并提问看了这个课题,本节课你想学习什么?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自学课本P130页到131页的内容,并思考一下问题: ⑴回忆分数是怎么约分的?⑵什么是分式的约分?⑶分式约分的依据是什么?⑷什么是最简分式? (三)交流展示 1.想一想 6 10我们是怎么约分的? 教师引出分数约分的步骤:⑴找最大公约数⑵约去公约数(即分子、分母同除以公约数) 2.你能帮助分式 2 a bc ab减肥吗? 2 a bc ab 2 a bc ac a ab ab b ÷ == ÷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总结: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将分式中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 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分式约分的定义:把分式中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叫分式的约分. 教师提问:分式约分的依据是什么?

最新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的加减》教案(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分式的加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和分数的加减法,了解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2)运用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分式运算. 2、数学思考 (1)用分数的加减法法则得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2)能正确的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 3、解决问题 能运用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4、情感态度 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 教学重点 理解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教学难点 对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设计 情境设计:回顾上节所讲的分式的乘除运算知识,出示本节所要学的分式的加减运算题,由此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教学方法

独立探究,合作交流与教师引导相结合. 教具准备 小黑板、彩色粉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预计5分钟) 铺垫: 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式的乘除运算,请问大家还能否会相继一份是的乘除法法则吗?(倾听同学们的回答)乘 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分式的除法: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与被除式相乘.那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两道题,他们又有什么新特点呢?(出示小黑板)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列出了这两道题的式子,并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答案.然后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两个式子的最后结果正确吗? 从上面的问题可知,为讨论数量关系有需要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分式的加减”(板书). 二、层层递进,探索新知(预计20分钟) 1、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请大家计算出这些分数的加减式子,并且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是否分数的加减与分式的加减法类似呢?又能否由此推广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