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与整理的复习课教案

分类与整理的复习课教案
分类与整理的复习课教案

分类与整理复习教案

鼓山中心小学

复习内容:

总复习94页第3题和练习二十一第14、15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经历分类、计数、填表、画图的

全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表,象形统计图表达整理的结果。

进一步感受分类与整理的价值,感受到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

的结果就不同,感受用图、表表示分类结果的好处,

2、通过复习,能够根据图、表对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初步培

养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的意识。培养学生倾听和交流的能力。

3、通过复习,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

验。

复习重点:

让学生经历分类整理的过程,感受分类与整理的必要性,会用简单的统计表,象形统计图表达整理的结果。

复习难点:合理的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复习方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学习单,多媒体课件

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前段时间,我看到好多的小朋友都在拼摆七巧板,可以摆成这样,

这样,这样…..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用一副七巧板拼的,太手巧了!师:每一块都是我们所学的什么图形?(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就借助这些平面图形,来复习下“分类与整理”内容。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的复习课

二、梳理

借助平面图形,分类整理

1、出示平面图形。你们认识这些平面图形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生:三角形,长方形…….

师: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把它们整理一下吧?

师:你打算怎么整理?按什么标准来分?

生:按颜色,也可以按形状来分。

师:谁听见她说了什么了?请你再给我们说说。

师:你观察的真细致!

2、师:那我们就先按颜色把上面的图形分一分,可以分成几类?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记录呢?

生:象形统计图,数一数,,,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先来看看在象形统计图,括号里要填写什么?

师:请同学们拿起笔,按右边表格的顺序填写上:红,绿,蓝,黄,粉。然后再用铅笔涂一涂,统计出每种颜色图形的数量。

师:边涂边思考,应该怎样涂?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合作。在学习单里,边画象形统计图,边填写统计表。

汇报,展示:

师:你是怎么涂的?

生:从横线或竖线开始数,数一个,涂一个

师:你是怎么数的?这样有什么好处(一个一个数,不重复,不遗漏)3、师:同样,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这位小老师的提示方法,按形状把上面的卡片分一分,并在学习单上涂一涂,统计出每种形状的平面图形数量。

学生独自完成,交流。汇报

师:这次你是怎么填写的?

4、师:观察两张表格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

生:结果不同。

师:为什么结果不一样?

生:分类标准不同。

小结:观察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同。标准相同,结果就相同。师:同学们也来算一算,这两张表格里的数相加,看看你会发现什么?生计算,汇报:结果相同,都等于20。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生:都是分这堆图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隐藏的秘密都让你发现了?请大家用你们的掌声来评价下他的回答吧!

5、师:刚才同学们完成了前两题,不用老师说,请你告诉我,这张空表是什么意思呢?

生:自己定一个标准,把上面的卡片分成两类。

师:那就勇敢尝试解答吧!

生汇报,生评价

6、简单数据的分析。

这些图形可以拼成许多美丽的图形,就比如课本上。请同学们翻开课本97页。拼成了什么?

呈现课本97页第4题。七巧板拼摆

师: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几个,填写在统计表里。

学生自主完成。

讨论:(1)哪种图形的数量最多?哪种最少?

(2)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3)小明摆了4个火车图形,一共用了多少个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7、练习巩固,生活中的分类

出示人民币。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呈现分类结果

还可以怎样分?

三、谈本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分类与整理的复习

象形统计图分一分数一数------有序

简单的统计表不重复,不遗漏

因数与倍数练习课教案

因数与倍数练习课教案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巩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和特征。 2.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在“因数和倍数”中,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 导入: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练习来巩固一下这些知识。【板书课题】 二、练习巩固: 1.填空: (1)如果A B=C( A、B、C都是整数),那么A和B都是C的( ), C是A和B的()。 (2)16的因数有(),16是()的倍数。 【提醒学生注意审题,第二问其实还是求16的因数。】 (3)30以内4的倍数有()。 (4)已知A=2^ 3 x 5 ,那么A的所有因数有()) 2.找因数:(看谁找得又完整又快) 找出36和60的因数 观察这两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2.

3.找倍数:(比赛看谁找得快) 找出8和9的倍数 仔细观察这两组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4.判断:

5. 在下面的圈里填上适当的数。 6. 下面的数,哪些是60的因数,哪些是6的倍数 2 3 4 12 16 24 60 15 60的因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的倍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已知a=2X 5X 7,那么a 的全部因数有多少个这些因数的和是多少 (1) 一个数越大,它的因数就越多。 (2)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相同。 (3) 1是所有整数的因数。 (4) 因为56- 7=8,所以56是倍数,7是因数。 (5) 57是3的倍数。 (6) 1是1、2、3、4、5……的因数。 (7) 一个数越大,它的因数的个数就越多,一个数越小它的因数个数就 越少。 (8) 1是9的因数。 (9) 27的最大因数比它的最小倍数小一些。 (10)以为一个数的因数总是成双出现的,所以因数 的个数总是双数。

分类与整理评课

听了孙老师的《分类与整理》一课,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教师的语言亲切自然,对知识的教学不急不燥,娓娓道来,整节课的学习气氛一片轻松,特别适合一年级的小学生。 1、从生活切入教学,激发学习欲望。 上课伊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找书”导入,选哪个书架?为什么?这样就把物体摆放要有序、要进行分类与整理的思想渗透了进去。 通过观看“生活中的分类”现象,让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整节课始终注意从生活中取材,无论是整理气球、整理水果卡片,还是开阔的练习,都赋予有趣的生活情境。由于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学生很容易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很自然地形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同时开阔学生思维,让学生说说分类的好处、找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使数学不只是局限在课本上,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应该为生活服务。 2、以活动收获知识,调动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孙老师以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六一儿童节快到了,然后以到游乐园参观,引入这节课的主题图——气球图,问:想知道每种气球有多少,应怎么办?再问:这些气球应该怎样分?然后把学生分成4个人一小组,每小组分发12个自制的纸气球,让孩子

们在实践中学习,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汇报展示时又问:什么形状的气球最多,什么形状的气球最好?然后加深难度问:怎样可以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什么形状的气球最多,什么形状的气球最好?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解决的方法,从而介绍象形统计图,并且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摆,这样摆有什么好处。让学生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从无结构到有结构,学生们就更容易掌握这个知识点。接着,放手让学生按颜色分,并将他们所摆出的结果进行说明。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好地所摆出的结果进行反馈,谁最多,谁最少?然后让学生提问。通过这样的过程,又将用数学纳入到了分类与整理中,让学生学会从分类与整理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练习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知识得到了运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并体会到分类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进一步讨论、研究的问题 1.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须让学生广思、深思,也必须要给予相应的比较充足的思考和探索的时空,但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把握时间? 2、活动中如何灵活、有机地处理好课堂中的“动”与“静”

倍数与因数复习课教案

倍数与因数的复习课 一、教材分析 总复习安排的“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以习题的形式呈现本学期的知识内容,包括倍数与因数、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程、相遇问题等。通过这些题目的复习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梳理各知识间的联系。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复习的目的除了要达到让学生抓住知识要点,会应用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的方法。由于本领域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所以“数与代数”将分几节课进行复习。本节课复习的重点是倍数与因数。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为期末复习课,之前学生已经较好的掌握包括了认识自然数与整数,倍数与因数,找倍数,2、3、5倍数的特征,找因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概念纷繁复杂,学生对这些抽象的概念记忆起来较为困难,若单纯的以知识点的方式进行复习,学生势必会产生厌倦感。基于这一点的考虑,我在复习中将这几个知识点的复习以具体的数学问题方式呈现,给学生创造出特殊情境,使学生既易于接受又便于掌握,也使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复习目标 1、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 2、 3、5倍数的特征,以及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能够准确判断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能够利用它们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3、能够准确判断2、3、5的倍数和公倍数,能够利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的目的。 4、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提出复习任务。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复习有关倍数与因数方面的内容。板书,揭题。 (二)、概念整理,形成系统性。 板书:6×9 = 54,看到这个算式,你能想到哪些知识? 说说(54 )是( 6和9 )的倍数,(6和9 )是( 54 )的因数。 6的倍数有( 6、12、18、24 、30、36…… ),9 的倍数有 (9、18、27、36 …… )。6和9的公倍数有( 18, 36 ……) 公倍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6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 18 ) 6的因数有( 1,6,2,3 ),9 的因数有( 1,9,3 )。 6和9的公因数有( 1,3 ) 公因数: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是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6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 3 )。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我们在学习倍数和因数时,还学了2、3、5的倍数特征,各自说说他们的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是2、5的倍数。 6×9 = 54,还能看出什么? 6是偶数,9是奇数。 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

《倍数和因数》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倍数和因数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宜良县清远小学詹小春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本单元的概念,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2、使学生能灵活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3、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说理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复习重点: 1、进一步理解这一单元的概念及其特征。 2、归纳整理,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难点: 1、构建知识网络,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复习。 谈话:同学们,在28世纪的M星球上,宇宙神探亨利先生和他的同事们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破获了一桩特大盗窃案。他们非常高兴,赶紧与失主联系,想不到失主是一位数学家,他在邮局注册了一个古怪的电话号码,让神探们一下子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究竟是什么样的电话号码呢?同学们想不想见识一下?(屏幕出示电话号码提示)

这个电话号码是一个八位数:ABCDEFGH(每个字母表示一个数字) A是10以内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B是8的因数的个数; C是最小的偶数; D是只有因数1和3; E既是7的倍数又是7的因数; F是10以内既是质数又是偶数; G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 H是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之和。 同学们,要想弄清这个电话号码需要用我们学过的哪个单元的知识的呢?(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对《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整理和复习)齐读课题两遍。 二、回忆整理、交流探索 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复习并摘录了第二单元的知识,请同学们拿出来,4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整理的知识。(出示交流要求) 交流要求: (1)小组长分工,每人都要交流一个知识点,交流时其他组员要学会认真倾听。(2)每交流完一个知识点,有不完善的地方,其他组员要在组内补充完善。 (3)交流完后小组内推荐一人全班汇报。 2、全班汇报:谁来说一说因数和倍数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完整版)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评课

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评课稿 田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的内容。 《新课标》将分类放在了“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这也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现统计的内容。 田老师执教时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较好: 一、注意学生的感性认识。这节课,无论是开课时对“分类”重要性的渗透,课中对“分 类”方法的学习,还是课外对“分类”的应用,都注重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注重学生 的感受。 二、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数学学习与其他学习一样,都是一种个体化行为。由于每 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教 育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这些 理念。 三、教学过程过渡自然在学生对气球的形状进行分类后,田老师通过“哪个最多?你 怎么知道的?”对学生上学期学的一一对应的思想进行了及时的复习,为接下来的数数量和 比较多少做好了准备。在教学象形统计图和表格时,田老师通过添加线的形式,使图和表格 的呈现比较自然,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接下来田老师通过“漏了一个,应该放在那里?小 白兔应该放哪里?为什么要多加一列?图和表格可以怎么改?”这种提问的形式,加深了学 生对于分类标准的认识,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学组织形式自由在教学组织上,田老师也是形式多样。刚开始对气球的分类采 用同桌合作的形式进行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在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后,通过 布置小任务的形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符号分类,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 积极性,同时也渗透了数学中符号化的思想。在这种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的教学下,学生的 思维变得活跃了,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五、教学反馈方式自由。本节课田老师比较注重对于学生的反馈。这不仅是对学生回答的口头上的评价反馈,如:你真聪明!说的真好!还对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有细致的反馈:如在对气球分类后,通过“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将学生的想法真实的暴露与所有师生,通过学生的回答,展示了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修改,提高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田老师执教的这一课,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 类计数的方法,并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为以后学习统计打下了坚实基础。 1

分类与整理(评课稿) 2

《分类与整理》评课稿 陈明明 一、教学内容选择自然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分类与整理”。在教案的设计上,王老师选择了适合学生心理年龄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呈现。如一开始就呈现了春游的图片,因为星期五就要春游了,这一话题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以春游为主线,呈现了气球的分类、做游戏等例题进行教学。例题的选择虽然来源于书本,但王老师却很好的将他们进行了组织和串联,可谓是用心良苦。 二、教学过程过渡自然 在学生对气球的形状进行分类后,王老师通过“哪个最多?你怎么知道的?”对学生上学期学的一一对应的思想进行了及时的复习,为接下来的数数量和比较多少做好了准备。在教学象形统计图和表格时,王老师通过添加线的形式,使图和表格的呈现比较自然,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接下来王老师通过“漏了一个,应该放在那里?五角星应该放哪里?为什么要多加一列?图和表格可以怎么改?”这种提问的形式,加深了学生对于分类标准的认识,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三、教学组织形式自由 在教学组织上,王老师也是形式多样。刚开始对气球的分类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进行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在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后,通过布置小任务的形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符号分类,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积极性,同时也渗透了数学中符号化的思想。在这种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的教学下,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了,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四、教学反馈方式自由 本节课王老师比较注重对于学生的反馈。这不仅是对学生回答的口头上的评价反馈,如:你真聪明!说的真好!还对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有细致的反馈:如在对气球分类后,通过“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将学生的想法真实的暴露与所有师生,通过学生的回答,展示了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修改,提高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五、一点想法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分类整理的思想还是让学生学会看分类的表格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因数与倍数》复习教案人教版

《因数与倍数》复习教案 一、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5页~第17页。 二、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有关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且在运用概念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数学的抽象能力与推理能力。 2.初步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感受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体会从整体上认识数学的思想,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三、复习重点 明确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四、复习难点 在整理中构建“因数倍数”的知识网络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请同学们自主复习课本P5—P17内容,回顾本单元知识学习过程,都学习了哪些概念?这些概念之间有没有联系?试着对这些概念进行整理,形成知识思维导图。 (二)课堂设计 1.回忆基本概念 出示2、3、5、6、12这几个数。 师:看到这几个数,你能想到本单元学习过的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有序回忆概念。 师:(贴出因数倍数)同学们想到了因数倍数的知识,谁能举例具体说一说什么是因数和倍数吗? 学生结合上面出示的几个数解释因数倍数的概念。 师:除了因数和倍数,同学们还想到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概念(教师贴出这几个概念卡片),请举例说明这些概念。

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出示的数解释这几个概念。 师:看到2、3、5,同学们还想到了这些数倍数的特征,谁能说一说2、3、5倍数的特征是什么?我们是怎样探究出来的?(贴出2、3、5倍数的特征概念卡片) 学生自由发言。 师:谁来黑板上写出几个数,请大家判断一下,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 学生自己出题,自己练习。 师:单纯看这几个数,我们回忆起了这么多概念,请再深入思考一下,还能回忆起哪些知识? 引导学生回忆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师:我们在探求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时,用什么方法来探究的? 学生自由发言。 练一练:用“偶数”和“奇数”填空: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偶数 【设计意图:以一组简单并且特征明显的数为线索,让学生重现已有的概念,不仅能抓住要领,而且能提高复习的效率,为接下来建构知识网络做好准备。】 2.完善思维导图,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1)引导整理 师:我们在梳理这些概念时,你认为最基本的概念是什么? 因数和倍数 师:请说明理由。 师:你们能从“因数和倍数”这一基本概念出发,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整理成一个图吗? 分小组进行讨论学习,课件呈现活动要求。 (1)可以用集合图、连线、大括号、树形图、表格等形式整理出来,或者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进行整理。

《分类与整理》复习教案

《分类与整理》复习教案 一、复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本单元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分气球和给人群分组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和必要性,选择分类标准后,根据分类标准分类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体会统计的价值。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回顾第三单元所学内容,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2.通过进一步解决分类与整理的具体问题,提高数据分析和整理的能力,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通过整理分类结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数据的价值。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按照既定标准进行正确分类,正确运用简单的统计表或统计图呈现分类结果。 难点:分类标准有多个时,不混淆、不交叉统计。 四、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分类与整理》复习课件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分类与整理》,在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用到了分类与整理的知识?你会用分类与整理的知识整理一下自己的书包吗?你打算怎样整理?你能把整理结果表示出来吗? 2.完成课本第31页第5题。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分类与整理,谁能举例说一说在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这些知识? 2.交流课前复习任务

(1)说一说你是怎样用分类与整理的知识收拾书包的,并展示一下分类结果。 根据学生展示回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特点。 (2)指名交流第31页第5题。回答问题: 要把这些动物分成两组,按什么标准分类? 怎样才能准确数出地上跑的和天上飞的各有多少? 小结:按顺序,做标记才不容易数错。 观察统计结果,你发现了什么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完成课本其余练习 (1)31页第6题。 出示课本象形统计图,提问:这是一(1)班同学最喜欢的小动物的情况,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能把收集到的信息用统计表进行整理吗? 交流统计结果,回答下面问题。 (2)32页第7题。 操场上,同学们在做游戏,要给这些同学分类,该按什么标准分? 交流分成几类、标准是什么。 完成课本第1、2小题。 交流第1、2题的结果,说一说从分类结果可以知道什么信息。 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同桌合作,一人提问,一人回答。 小结:分类整理不仅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获得数据,还能让我们从中发现更多的信息。 4.结合梳理,完成思维导图 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整理和复习的内容,分类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整洁、便捷。分类时,首先要根据事物的特点,确定分类标准,再根据标准有顺序的数一数。记录分类结果时,可以用画图的方式,也可以用统计表的方式。分类不仅可以让数据更清晰、明了,而且还便于我们比较和获得更多的信息。

因数与倍数复习课示范教案

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梳理本单元知识点,掌握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分层次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在练习中及时查漏补缺。 3.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读题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师:第2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请你结合下面的提纲,回忆一下吧。 1.因数和倍数。 师:在因数和倍数这部分内容中,你还记得什么是因数和倍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吗?

生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生2: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 师: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有多少个呢? 生1: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生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2、5、3的倍数的特征。 师:对于2、5、3的倍数的特征,你还记得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的特征分别是什么吗? 生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生2: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生3: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都是3的倍数。 师:本部分内容我们还学习了奇数和偶数,请同学们说出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生: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其他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一定是偶数。 3.质数和合数。 师:刚才同学们回答得真不错,谁能来说说什么是质数和合数呢?生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复习课程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西安市高陵区城关小学程希娟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页例题1,练习七第1、2题。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课件、气球卡片。 学具准备:气球卡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礼物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看看一共有多少件礼物?想一想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谁还有不同的意见? 师:那老师有一个疑问,同样都是为了解决一共有几个礼物的问题?为什么方法都不一样啊? 其实不管是按大小来分,还是颜色来分,你们都是把这些礼物进行分类?(板书:分类) 二、教学互动。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师:小明今天去了游乐场,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你能帮他解决吗? 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都有哪些气球呢?(颜色和形状) 引出问题:是啊!这些各式各样的气球可真漂亮啊!可老师想知道每种气球都有几个?该怎么办呢?(分类)可以怎么分类呢? 生答略(按形状,按颜色) 师:真了不起!你们有这么多分类的方法。(在黑板上板书:按形状分,按颜色分)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整理、分析数据 师:那这样吧,今天我们就按形状来给这些气球分分类。接下来你们要完成三件事,请看这是老师对你们的要求。(读要求) 师:听清楚了吗,那气球呢?现在陈老师就来变个魔术,闭上眼睛,一、二、三,它们已经在你的抽屉里的1号信封里,快动手分一分吧!(多巡视)学生动手操作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整理的特别好,现在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朋友们都是怎么做的。 生:我先把圆形的放在一起,它有5个…… 师:他是按形状把气球分成3堆,你数了吗?这样摆成一堆一堆的,好数吗?(贴出作品)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还有一位同学的方法和他的不太一样,请你上来给我们摆一摆,(直接在黑板上摆)老师特别想问你一个问题:刚才的同学它是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列的呢? 生:整齐、清楚 生:这种方法(第一种)它们容易叠在一起,数的时候不是特别方便,而排成一列一列的清楚的多?

最新倍数与因数复习课教案

《倍数与因数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有关概念,明确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感受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合作学习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复习重点: 明确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复习难点: 在整理中构建“因数和倍数”的知识网络。 复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复习。 谈话:同学们好,在上课之前,我想送大家一句话,师手指大屏幕,请齐读:温故而知新。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预设:①对学过的知识要抓紧时间复习,才有利于后面的学习。②教我们学习方法。 师:是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能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今天我们就一起进行倍数与因数的整理与复习。(板书课题:倍数与因数整理和复习)齐读课题。 二、回忆整理、交流探索

1.教师在黑板上板书:2 5 10 提问:看到这几个数,你能想到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哪些数学知识?用上这里面的数字说一句话。可以吗?(让学生充分想象,引导学生在"因数和倍数"知识上定位。) 生1:2是偶数。 生2:5是奇数。 生3:2和5都是质数。 生4:10是2的倍数,2是10的因数。…… 刚才几位同学关注的都是一个数字,而他却把两个数字联系到一起进行思考,把掌声送给这样一个会思考的孩子。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粘贴相关概念) 二、概念梳理,形成网络。 1.小组活动 教师:同学们,仅仅三个数字,借助你们活跃的思维,牵出了这个单元的很多知识点,这些概念之间是有联系的,当然,还有区别。请同学们根据本单元知识点、概念之间的联系,用你们的方式把这些零零散散的卡片往一块儿凑一凑,或者用笔,线啊勾一勾,让这些知识点更系统更清楚。好不好?听清要求了?开始吧! 2.汇报交流。 好,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整理的成果,谁愿意先来?(老师要求你在汇报时,声音响亮,语言简练。能做到吗?)展台显示学生的作品。 其他同学都要认真倾听,做好补充和评价的准备。前面同学已经说过

《分类与整理》的评课稿

《分类与整理》的评课稿 《分类与整理》的评课稿范文 篇一:分类与整理(评课稿) 一、教学内容选择自然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分类与整理”。在教案的设计上,王老师选择了适合学生心理年龄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呈现。如一开始就呈现了春游的图片,因为星期五就要春游了,这一话题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以春游为主线,呈现了气球的分类、做游戏等例题进行教学。例题的选择虽然来源于书本,但王老师却很好的将他们进行了组织和串联,可谓是用心良苦。 二、教学过程过渡自然 在学生对气球的形状进行分类后,王老师通过“哪个最多你怎么知道的”对学生上学期学的一一对应的思想进行了及时的复习,为接下来的数数量和比较多少做好了准备。在教学象形统计图和表格时,王老师通过添加线的形式,使图和表格的呈现比较自然,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接下来王老师通过“漏了一个,应该放在那里五角星应该放哪里为什么要多加一列图和表格可以怎么改”这种提问的形式,加深了学生对于分类标准的认识,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三、教学组织形式自由 在教学组织上,王老师也是形式多样。刚开始对气球的分类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进行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在学生进一步掌握了

分类的方法后,通过布置小任务的形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符号分类,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积极性,同时也渗透了数学中符号化的思想。在这种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的教学下,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了,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四、教学反馈方式自由 本节课王老师比较注重对于学生的反馈。这不仅是对学生回答的口头上的评价反馈,如:你真聪明!说的真好!还对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有细致的反馈:如在对气球分类后,通过“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将学生的想法真实的暴露与所有师生,通过学生的回答,展示了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修改,提高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五、一点想法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分类整理的思想还是让学生学会看分类的表格和象形统计图。我个人认为教给学生分类与整理的思想应该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对于图和表格的认识,比较简单,学生理解起来也应该比较容易。但是在教学时王老师似乎在这块花的时间比较长,导致最后的几个问题“售票处为什么按大小分戏水乐园为什么按男女分”和“两张表格中的数字为什么不一样”有点仓促,变得自问自答,而这几个问题是对学生一节课的提升和巩固,是让学生理解在实际生活中,不同的情况,分类标准也会变得不同。在这方面王老师没有让学生理解透彻。 篇二:《分类与整理》评课稿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 在课的一开始,以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逛超市开始,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以到游乐园参观,游乐园里什么东西最多引入这节课的主题图——气球图,设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吗(提示:可以画一画、写一写,也可以摆一摆。)然后,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分类的方法。 从情境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体现了分类的学习目的。情境和小精灵的话揭示了分类的含义,同时给出了分类的标准(不同的形状)。最重要的是同时揭示了分类的目的计数,从而体现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而将这些内容呈现在幻灯片上,更有助于帮助学生确定小组讨论的方向。最后,以汇报讨论结果结合多媒体呈现3种分类计数的方法。 最后一个环节迁移到孩子们真实的生活中,以我们班的同学为例,想一想,可以将你所在的小组成员怎么分类这个问题源于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解决这个问题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大家开始踊跃发言,纷纷的说了许多自己想到的分类方法。在此同时给孩子以独立探索的空间,用自己的方法去统计,到学生完成了统计图之后我便问他们:“统计图各是按什么分类标准来统计的学生深刻体会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这一练习通过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知识得到了运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并体会到分类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这一节课评价时,采用了小组内自评和小组间互评的方式,学生来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和表现。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由于让学生自主交流发言,学生的积极性较高,收到较好的效果。

因数与倍数复习课教学设计(邓承平)

“复习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邓承平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 新课标在课程总目标的情感态度方面提出:“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第二学段的分段目标的情感态度方面提出:“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教材分析: 关于因数与倍数相关知识的复习,教材在三处有所涉及。第一处:教材P17“成长小档案”中有“本单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第二处:教材P80页“整理和复习”中有个别涉及;第三处:总复习P115第四个数学活动,P116第1题有明确要求:“(1)‘因数与倍数’单元最基本的概念是什么?请写在下面的方框中,并举例说明。(2)你能从基本概念出发,把有关联的知识整理成一个图吗?” 通过复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中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并注重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学情分析: 对于复习,学生参与最多的就是做题、评讲、再做题……。对于知识点的梳理大多学生则仅是看老师“做”过,也有一些学生有过自己整理的经历。总的来看:学生大多没有整理知识点的意识,整理知识的方法匮乏,仅是简单的罗列和毫无主次的摘抄,更谈不上去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联系将知识点连成知识串,形成知识网。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倍数、因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互质数等概念,掌握2、3、5 倍数

《分类与整理》评课反思

《分类与整理》评课反思 每学期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达标课本学期如期举行,根据进度我讲了一节《分类与整理》,讲课时尝试运用表现性评价,不管结果如何,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进步。 通过教研室王老师与王主任对我的评价,发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啊。 接下来谈谈对本节课的反思: 1、每节课的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本节课的链接。但本节课想了一个星期的情景,最后设计的情景还是不太合理,情景跳跃太大。图书馆的设置以及图片的设置还有游乐场的设计不相符,导致有些乱。 2、教学设计,教具、学具的准备不太充足,学生画气球有些慢,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好课需要做充足的准备才能精彩的展现,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本节课任务的明确性,只有老师心里清楚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任务,才能引导学生有序的学习。比如,本节课最重要的三个任务,怎么整理?怎么整理的很有序?从而引出统计。这样任务清晰,简洁,学生心里也清晰。还是自己的失误,自己对本节课的目标以及怎样引领学生学习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4、小组合作分工。一直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小组合作是一种学习方式,但如何才能达到效果呢,小组如何进行合理的分工。小组进行讨论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可以是小组内一个人找三角形的卡片,一个人找正方形的卡片,每个人有这样一个明确的分工。达到小组合作的真正效果。 5、表现性评价。汇报好的得一颗星,怎么汇报?汇报后其他小组先说人家的优点,为什么得两颗星?比如,分类标准正确,声音洪亮。老师一定要引导好的一面,不能起反作用。 6、作为老师一定要找学生的亮点,提出希望,做正确的引导。 讲完课后,心里一直不舒服,虽然摸索着前进,但是在想自己什么时候能上一次完美的课呢?同事说我有强迫症,什么都要求完美,是啊,自己想做一件事就想把它做的更好,做到最好。但事实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希望自己能成长的更快一点,更快一点吧。

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习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习》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罗庄区第四实验小学尤梅 指导:临沂市教科研中心于江美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归纳整理“因数和倍数”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认知结构。 2. 技能目标:亲历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 概念间的联系和发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归纳和整理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因数与倍数 师:同学们好,很高兴又见到你们了。昨天见面时,老师请你们把三年级下册和四年级下册的课本都带到这里来,带来了吧? 生:带来了。 师:很好!另外,老师还留给你们一个作业,请你们自己整理学习过的与因数、倍数有关的知识。作业带来了吗? 生:带来了。 师:小组的同学互相看一看,你们整理到什么?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作业展示给大家看? (展示一份)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整理到了……(师用红笔随机画线,指着因数和倍数的概念问学生:这些知识是在哪一册学到的?)这位同学对知识点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罗列,很好!谁再来展示一下?

(展示第二份)我们一起看(顺一遍)这位同学也比较全面的罗列了知识点。师:还有不同的整理方法吗? 生:没有了。 师:你们都是这样详细地罗列了知识点吗? 生:是的。 师:整理了这么多知识,很辛苦吧?(虽然辛苦,但同学们都能坚持完成作业),这证明你们都很爱学习。好了,把作业收起来吧。 师:现在的心情紧张吗?对啊,我们都很熟悉了,所以不用紧张的。来,和同学说说话或做做小游戏,放松一会,同时做好上课的准备。 【评析:学生的有效整理需要一个基础,而这个基础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教师安排学生在上课的前一天进行自主整理是很有价值的,一方面可以确保学生对将要复习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回忆,另一方面通过检查学生作业,可以真实的了解到学生对知识整理的现有水平,从而找准学习的起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过渡:同学们,昨天下午,你们对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进行了自主整理,上课前,针对整理的内容,我们也进行了交流。现在,同学们对这些内容肯定有了充分地回忆和再认识,是这样吗?那老师这儿有两个问题,看谁反应的最快。 师:你能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来描述4这个数吗?(板书:4) 生:4是自然数、4是合数、4是偶数、4是8的因数、4是2的倍数(师贴出5个卡片:自然数、合数、偶数、因数、倍数) 师:你能描述一下5吗?(板书:5) 生:5是奇数、5是质数、5是10的质因数 (师贴出3个卡片:奇数、质数、质因数) 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反应的很快!这与你们昨天详细而全面的整理是分不开的。 不过,同学们,这些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还有很多联系。这节 课,我们一起进一步的整理复习这些内容,理顺它们之间的联系。(板书:的整理复习)

因数和倍数总复习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 (因数和倍数)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因数和倍数。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掌握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复习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复习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步骤 一、巩固相关概念,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关因数与倍数我们学到了什么?介绍了哪些概念? 板书概念名称,并让学生说出每个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 二、巩固练习 1、复习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1)在2、3、0、91、0.25、1、65和50中,()是自然数,()是奇数,()是偶数,()是质数,()是合数。

(2)教材第138页第2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将其中的合数分解质因数。 问:质数与分解质因数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分为奇数和偶数。自然数(0除外)按因数的个数分为1、质数和合数。 2、复习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互质数。 判断。完成141页第1题(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补充:(1)一个数的倍数都比它的因数大。() (2)4.2÷0.6=7,我们说4.2是0.6的倍数。() 说明:“4.2是0.6的7倍”是对的,但几倍与倍数是有区别的。因数和倍数只在整数范围内研究。所以,我们不能说0.6是4.2的因数,4.2是0.6的倍数。 (3)24÷6=4,我们说24是倍数,6是因数。() (4)是互质数的两个数一定是质数。() 问:互质数与质数有什么不同? (5)两个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合数。() (6)如果一个自然数是6的倍数,那么它一事实上是2的倍数。()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复习2、3、5的倍数的特征。

《整理房间》评课稿_说课稿

《整理房间》评课稿_说课稿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这堂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对同一种物品,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也是常用的学习方法,本节课教师走出了知识技能的单行道,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把美育教育与自己的课堂紧密结合在一起,带领孩子去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1.本节课淘气房间很乱为线索,把分类的知识串联起来,教师营造了一种和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中,不但获得知识技能,更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使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地融为一体。让学生以自己的审美来发现整理的必要性。 2.整节课教师让学生围绕怎样帮淘气整理房间这个主题来进行分类的这个数学思想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堂上小朋友身边的各种学习用品。这些素材为小朋友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更能激起小朋友思维的火花。把这些物品都凌乱地堆放在一起,使小朋友在感官上受到一定的刺激,能自觉产生要收拾、整理的愿望,无须多言就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分类的重要性和好处。教学通过分动物,整理房间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感到实际生活中,往往需要把一些物体按某种标准分类,在让学生学会分类方法的同时,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分类整理后的房间整洁漂亮,物品有序整齐,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方便了我们的学习,再次感受到了整洁美和有序美。 3.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了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观看生活中的分类现象让学生意识到分类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方便我们文明出行。让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的同时有意无意地感受到要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也是一种美德。 4.注意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让学生把目光转向生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了《分类》后,教师让学生回家帮妈妈整理房间。通过对原有教材进行这样的二次开发,使分类在课堂外得到延伸,让学生真真正正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我能看得到、摸得到、想得到。同时把爱护环境,文明出行等等好的品质渗透在了本节课中,让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质。真正把美育教育融合在了数学课堂中,点点滴滴渗透美育教育,让学生深入的感受到了数学带来的美。

因数与倍数复习课教案设计

因数与倍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本单元的概念,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2、使学生能灵活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3、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说理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复习重点: 1、复习整理这一单元的概念,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网络。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难点: 1、复习整理这一单元的概念,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网络。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游戏导入,自主回忆。 谈话:同学们,我刚跟同学们认识的时候,大家都问了我的QC号码, 很多同学都加老师为好友,有空会和老师聊聊天,尤其是和老师讨论数学问题,为了方便同学们一起参与讨论和交流,李老师建了个我们四年级二班的班级群,想知道这个群的号码吗?不过老师要大家来猜一猜,谁猜对了,老师就让他当这个群的管理者。好吗?先给自己鼓鼓劲:比一比,我最棒!请大家看小黑板(小黑板出示QQ聊天内容)这个群号是一个8 位数。 第一位数字是2 和3 的积;第二位数字是8 的因数的个数;第三位数字是

最小的自然数;第四位数字是9 的最小倍数;第五位数字既是7 的倍数又是7 的因数;第六位数字是6 的最大因数;第七位数字是自然数的单位。第八位数字是最小的奇数与最小的偶数之和。依次出示每句话: 第一位数字是2 和3 的积;问:怎样得到6 的?答:2X 3=6。(板书这个算式)问:你从这个等式可以得到什么信息?答:2和3是6的因数,6是2和3的倍数。(板书因数与倍数)辨析(习题):因为5X 8=40,所以5和8是40的因数,40是5和8 的倍数。对吗? 得出:因数和倍数是在非0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板书)因为2X 4=8,所以2和3是因数,8是倍数。对吗?得出: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板书) 第二位数字是8 的因数的个数;问:你是怎样知道4 个的。答:8的因数有1、2、4、8,4个。问:你是怎样求8的因数的?你发现8的因数个数能算得清吗?最小是几?最大是几?(板书:个数: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 练习:求2、1 、9的因数,通过个数对比,第三位数字是最小的自然数;第四位数字是9 的最小倍数;问:怎样求9 的倍数?有多少个?最小是几?(板书:个数:无限的,最小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练习:写出2 的倍数。 问:2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这些2 的倍数我们叫它什么?0 是不是偶数?不是2 的倍数的数叫什么?你还知道哪些数的倍数有明显特征的?(得出:偶数、奇数的概念和2、5、3 的倍数的特征,并板书)深化:一个数要能同时是2 和3 的倍数要具备什么特征?2 和5?3 和5?2、3、5? 问:2是什么数:9是什么数?怎么2又叫偶数又叫质数?引导学生弄明白因为分类的方法不同,所以名称不同,就象人,按性别分和按年龄分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