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之思想文化篇

第三讲: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之思想文化篇
第三讲: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之思想文化篇

高考历史冲刺专题复习

第三讲: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之思想文化篇

【课程内容】

一、“百家争鸣”

春秋时期

老子:_______学派创始人、著作____________主张:______、_______。孔子:____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_____________________打破贵族教育垄断,平民教育

整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国百家

创始人_______、_______国、阶级属性:___________。

墨家思想:_____(模糊阶级差别,空想)、_____(和平,反战)、

_______(反对任人唯亲,世袭)评价____________。

阶级:______________。

孟子:提出___________、主张__________________。

儒家荀子:_________思想,自然有规律,掌握规律,造福人类,“_________________”。

道家阶级: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哲学、鄙视__________、痛恨_____________。

________代表、阶级属性_____________。

法家1、历史向前发展,今胜于古,不法古,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人民、打击奴隶主特权)

3、主张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

董仲舒吸收___________思想,改造儒学

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皇帝代天治民,所有人必须服从,皇帝受“天”的制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禁止其他学派,建太学。

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正统思想;为解决王国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带有神学色彩;利于儒学教育发展;钳制思想,不利于文化发展。

三、四、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隋朝儒学家提出“ ____________”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

正统地位遇到挑战。___________提出复兴儒学。

五、宋元时期儒学的复兴

㈠理学

1.背景:北宋时期,儒家学者致力于复兴儒学、抨击佛道,又融合佛道思

想解释儒家义理。

2.代表人物:北宋的______、________;南宋的_______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著有《四书章句集注》。

3.思想观点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的

最高境界,但被后天欲望所蒙蔽,因此强调“ ________________”。

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明道德之善。

㈡心学

南宋理学家______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只需反省内心即可得到天理。

六、明清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①明朝思想家_______否定儒家经典和孔子的权威,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说教,肯定人的正常需要。

②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___________抨击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

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③__________倡导经世致用,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开朴学先河。

④__________继承并发展前代思想家的唯物思想。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专题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 中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化,而且也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物质文化生产既是精神世界的源头,又是精神文明的参与者,由此形成兼具物质与精神双重特性的文化现象。直到封建社会中期,在古代物质文化的几乎所有方面,中国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川菜、汾酒、长城、故宫等物质文化就是最为显著的代表。这些物质文化也被称为文物,它们受到了重点的保护,这体现出我们国家对于保护和发扬我国古代物质文化是相当重视的。而对于我们这些新世纪的年轻人来说,熟悉古代物质文化将会对一个人的历史文化素养的提高有着重大意义,也对于传承华夏悠久璀璨的历史文明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文物特征 华夏文明起于商周,商周文明也被称为青铜器文明。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厚立耳(其中一耳为后配),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首尾相接,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棱脊,腹部周缘饰饕餮纹,均以云雷纹为地。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凹弦纹。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一说为“司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该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作,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亦是已发现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 二、文物价值 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鼎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它的价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好吃的野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是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历史学、世界历史双学位招生简章 一、培养要求、目标 历史学本科双学位的培养目标是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的史学素质教育,以满足现代化社会的不同领域对于具有一定史学功底的专业人才的广泛需求。要求学生通过科学的、系统的学术训练,掌握一定的历史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结合今后各项工作的需要,运用历史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搜集、考订和分析各种复杂的现象和材料,善于思辩、表述和写作,能够独立地研究和解决问题。 二、报名条件: 1、在校2004级和2005级本科生(专科起点本科 除外),没有不及格课程且全部课程的GPA绩 点在2.0以上,学有余力者; 2、每人只能选修一个辅修或者双学位; 三、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如有疑问,请咨询62757444) 总学分:38学分,其中:

修满15学分。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历史学、世界历史辅修 一、培养要求、目标 历史学本科辅修课程位的培养目标是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的史学素质教育,以满足现代化社会的不同领域对于具有一定史学素养的人才的广泛需求。要求学生通过较为系统的学术训练,掌握一定的历史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结合今后各项工作的需要,运用历史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搜集、考订和分析各种复杂的现象和材料,善于思辩、表述和写作,能够独立地研究和解决问题。 二、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28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16或18学分 方案①中国古代史8学分 中国近代史4学分 中国现代史2学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2学分 共16学分 方案②世界上古史3学分 世界中古史3学分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03(75.2分)

1. 《尚书》孔传:“月经于箕则多风,离于毕则多雨。”成语箕风毕雨 即来源于此。 2. 称“皇帝” 由秦 朝开始,直至 辛亥革命 才结束。 3. 金陵是南京 的古名,扬州的古名叫 广陵 。 4. 古代室内的四角有专名,西南角叫奥 ,西北角叫 屋漏 ,东北角叫 宦 ,东南角叫窔 ,其中以 奥 为最尊。 5. 清人张之洞撰写的《书目答问 》是指导初学者的目录学著作。 6. 三桓即孟 桓、 叔孙 桓和 季 桓。 7. 六部 是隋唐以后主要的政务部门。 8. 历代的古籍目录著作,大体有三种类别:史志目录 、 官修目录 、 私家目录 。 9.

黄钟宫确定下来后,按三分损益的方法,可以产生五音,加上变宫和变徵,就是七音。五音指的是 宫 、 商 、 角 、 徵 、羽。 10. 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中的“浊酒”指的是浇愁 的酒。 11. 堂的正面没有墙,堂前有两个阶梯,称东阶和西阶。古人在室外尊左,因此西阶是宾客走的。 ?√ ?× 12. 墓志也是一种碑刻。汉朝时就有墓志。古人在坟里埋上一块石头,或长或方,上面记载着死者的事迹,其性质与碑刻一样。 ?√ ?× 13. 秦汉时期有“九卿”之说,“九卿”是对中央各部门长官的一种尊敬的称号。君主家事与国事不分,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混杂在一起,是秦汉九卿的重要特点。 ?√ ?× 14. 帞头后代音转称为幞头。后来幞头又在脑后扎成两“脚”,自然下垂,再往后取消了前边的结,后面的两“脚”用金属丝扎起,衬以木片,称为展脚幞头,为文官所戴;后面的“脚”向上在脑后相交,称为交脚幞头,为武官所戴。幞头通常用青黑色的纱制成,所以也叫乌纱,后代俗称乌纱帽。

世界近现代的思想文化

专题三世界近现代的思想文化 ●高考趋势展望 本专题主要包括资产阶级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自由主义思想、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思想、近现代的科技文化、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等。从近年的高考来看,文化方面命题的能力倾向主要侧重于知识的纵横联系,并从政治、经济、地理、社会等各方面挖掘其成因。从涉及的知识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如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考查上,对于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经济思想也有所涉及。如选择题有文艺复兴的基本思想(2001年全国)、代表作品(2000年广东)、启蒙思想的主张(2000年广东)(2001年全国)(2001年上海)(2004年上海)、罗斯福新政的内容(2001年上海)、作用(2003年广东)、凯恩斯的基本主张(2002年上海)、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认识(2000年全国春季)、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结构的影响(2002年全国)、特点(2004年天津)、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的科研成果(2002年上海)、牛顿理论的指导作用(2000年全国春季)、东西方科技特点的比较(2003年全国)。主观题考查过的有对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评述(2002年全国春季)、对马基雅维利的思想分析(2004年江苏)、评述美国总统杰斐逊的主张、启蒙科技对经济发展、劳动力构成、产业结构的影响(2001年全国)、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格局及国家经济结构的作用(2003年北京春季)等。 在“3+文科综合”考试模式下,文化史的命题将突出对文化概念、科技、思想等方面的考查。文化与政治、经济、地理等各种社会现象是紧密相连的,因此文化现象极易成为跨学科综合的考查切入点,因而文化专题在命题中具有持续不衰的生命力,关键在于考查角度的灵活设计。在复习中注意:(1)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之间的传承、比较及与中国历史相关问题的比较,形成学科内综合;(2)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理解文化各领域的成果,运用图表、时间线索、比较等方法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主干知识整合 1.西方思想文化的发展 (1)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和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是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其中文艺复兴是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突出强调人性、人文主义,其核心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因而被称为是“人的发现”。文艺复兴打破了欧洲思想文化界在宗教神学控制下的局面,摧毁了教会的精神枷锁,促进了欧洲近代思想文化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但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处于初步形成时期,力量还比较弱小,这一时期的斗争仍披着古典文化或宗教的外衣。 思考讨论 启蒙运动在内容方面比文艺复兴运动有哪些发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提示:主要发展在于强调理性,将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统治。原因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有关。 (2)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主张用理性的阳光去驱散封建教会的黑暗,它猛烈抨击腐朽落后的王权、神权和特权,并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完整的政治构想——议会制度、三权分立、人权自由、公民平等、法律至上等。启蒙运动为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对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3)19世纪初~19世纪末,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成为社会政治方面的三大思潮。19世纪中期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对当时的工人运动和以后的无产阶级运动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 思考讨论

8073中国古代文化专题模拟题

8073中国古代文化专题模拟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古代的历法,每月最后一日叫做“”,最初一日叫做“”。 2.唐代诗人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指,诗中借指。 3.六世纪初隋炀帝下令开凿的是从和两条运河。 4.秦朝的行政区划分为和两级。 5.清朝实际任宰相之职的在康熙时期是“”,雍正以后是“”。 6.监官和谏官,古代并称,亦通称。 7.魏晋以后,汉代原先的察举制发展为。 8.由朝廷用公开考试的方法来甄别选用士人始于。 9.中国古代男子二十岁行礼,女子十五岁行礼,是作为成年的标志。 10.在唐太宗时传入中国的基督教,当时称作“”。 11.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簪在古代的作用是。 12.我国的图书目录工作和目录学研究的奠基之作是和。 13.金星晨见于东方为,昏见于西方为。 14.古人用干支纪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成六十个单位,称为。 15.黄钟宫确定下来后,按三分损益的方法,可以产生五音,加上变宫和变徵,就是七音。五音指的是。 16.贾谊《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文中山东指以东的地区。《汉书·儒林传》:伏生得《尚书》二十九篇,“以教于齐鲁之间,齐学者由此颇能言《尚书》,山东大师亡不涉《尚书》以教。”文中山东指地方。 17.汉武帝后,宰相的职权转到尚书台,其长官叫。 18.清人孙诒让所作86卷内容丰赡,是研究《周礼》最好的本子。 19.道教的经典文献叫。 20.成语“连衽成帷”、“举袂成幕”中的衽是,袂是。 21.到了才逐渐出现了精美的文人画,其影响延续至今。 22.最早的书,要算以竹木作为书写材料的。 23.清人张之洞撰写的《》是指导初学者的目录学著作。 二、单选题(每择2分,共10分) 1.泉州、无锡和松江的古名分别叫()。 A温陵梁溪广陵B梁溪云间金陵 C温陵梁溪云间D温陵云间梁溪 2.传统的观点认为礼分“五礼”,即()。 A吉礼凶礼军礼冠礼嘉礼 B吉礼凶礼军礼笄礼嘉礼 C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D吉礼凶礼军礼仪礼嘉礼 3.六部是隋唐以后主要的政务部门,其确切名称是()。 A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B吏部户部礼部法部政部工部 C政部官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学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医部 4.秦汉九卿的重要特点是()。 A区分君主家事与国事,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不相混杂。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02(68.7分)

古代驾车以四马 马为常。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宰相之职,分属于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所以三省的长官并称宰相 。 3. 王勃《滕王阁序》:“星分翼轸”的翼轸分别指 天上的方位 和 轸两星宿的分 。 4. 《诗经》:“东方未明,颠倒衣裳。”其中衣指裤子 ,裳指 上衣 。 5. 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是阴历,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是阳历。中国古代的历法不是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 6. 春秋初年齐桓公 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 7. 监官和谏官,古代并称台谏 ,也通称 言官 。 8. 北魏、北齐设置的昭玄寺 ,以大统、统为长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掌管佛教的专门机构。 9. 古人以牛 、 羊 、 猪 为三牲。

古人用干支纪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成六十个单位,称为六十甲子 。 11. 今天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是秦始皇修筑的。 ?√ ?× 12. 殷代称一旬以内的未来日为“翌”,一旬以外的未来日为“来”。 ?√ ?× 13. 郭沫若先生取名的缘由大概是因为沫、若是两条河流的名称。沫水就是今天的大渡河,若水就是今天的雅砻江以及与雅砻江合流后的一段金沙江。郭老是四川乐山人,就在沫水之滨,离若水也不远。 ?√ ?× 14. 魏晋以后,历代宗室和功臣的封爵大多以王、公、侯、伯、子、男为号。 ?√ ?×

苏轼《江城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天狼”是井宿中的星组。 ?√ ?× 16. 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中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参,参宿。商,心宿。参在西,商在东,不能同时出现在天空。所以拿“参与商”来比喻“人生不相见”。 ?√ ?× 17.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后代据此称内讧为萧墙之祸。萧墙,就是围墙。 ?√ ?× 18. 周代贵族有姓氏,而一般平民没有姓氏。在贵族中,女子称氏,男子称姓,这是因为氏是用来“别婚姻”的,而姓是用来“明贵贱”的,两者作用不同。 ?√ ?× 19.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中国古代史 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一、备考导航 本专题包括古代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关史实,以及侵略与被侵略的斗争等。复习本专题时,既要看到中国经济、文化对外国的影响,也要重视我国吸收外国长处以利于自身的发展。还要用发展的观点,全面正确的评价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实行的闭关政策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二、专题知识归纳 1、中国古代与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 ★与东亚的关系 (1)与日本的关系 秦汉:①徐福东渡的故事;②汉武帝时,日本有30多个小国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③东汉光武帝,汉委奴国王金印;④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人日本。 隋唐:①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②贸易往来频繁;③突出人物:鉴真和吉备真备;④日本制度文化深受唐朝影响(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长安的样式)。 ⑤日本出土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 辽宋金元:都与日本有频繁的贸易往来。 明清:①东南沿海倭患严重;②明政府罢市舶,导致奸商与倭寇勾结,形成倭患;③戚继光抗倭,1565年肃清倭患;④清朝实行闭关政策。 (2)与朝鲜的关系 秦汉:①秦汉之际,燕、齐、赵人为避战乱,数万人迁居朝鲜;②三韩多次派人赴汉,先后会见汉武帝光武帝;③辰韩引进中国先进文化,被称为秦韩;④双方保持频繁的贸易往来:朝鲜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的铜镜、漆器、铁制工具等输出到朝鲜。 隋唐:①往来:唐朝的留学生中,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长安等地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②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设立国学,教授儒学;新罗文化带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3)中华文化圈:中华文化圈以中国为中心,包括周边国家日本、朝鲜、越南等,初步形成于汉朝,隋唐时期最终完成。其特点是以汉唐文化为源流向周边传播。周边国家文化以汉唐文化为模本,深深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 ★与东南亚、印度半岛的关系 (1)与印度半岛的关系 汉朝:开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进行频繁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法等西传,印度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人中国。 隋唐:①互派使节。②以佛教为纽带,天竺遣使唐朝送来郁金香、菩提树。佛教艺术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中国创立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③玄奘、义净到天竺研究佛学。 (2)华侨开发南洋 南洋:泛指东南亚地区。 过程:从唐朝开始,东南沿海一带有很多人到南洋诸岛谋生。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迁徙到南洋定居,成为华侨。 作用:带去先进工具和技术,对南洋开发作出重大贡献★与中亚、西亚的关系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为什么世界各国至今仍称中国人为“唐人”,而不称“清人”呢? 答:唐朝的对外开放使社会高度繁荣,清朝的“闭关锁国”使中国远离世界发发展的潮流。 ◆你认为唐朝的开放与清朝的“闭关锁国”的结局对我国今天有何启示? 答:我们必须实行开放,如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人类的不同文明总是在交流中前进的,若是“闭关锁国”,就会被世界潮流抛弃。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最终导致丧权辱国的结果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1、青铜器、华佗、张仲景、李时珍(识记) 商周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称为“青铜时代”。商朝的司母戊鼎,是至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 华佗,东汉末年的名医,他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研制成“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全身麻醉药剂(比欧洲早1600多年);创有一套医疗保健操“五禽戏”。被人们誉为“神医”。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被后人誉为“医圣”。 李时珍,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著有我国古代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本草纲目》,被称为“东方医药巨典”。 2、都江堰、赵州桥、长城北京故宫(理解)P指南17 都江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兴修了水利工程。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史最久的水利工程,它代表了我国两千多年前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你认为李冰最值得我们纪念的是什么? ①他巧妙地设计最值得我们纪念。防洪、灌溉并举,消除了水患,灌溉了农田,至今仍发挥着作用。②他“绿色环保”的治水特点最值得我们纪念。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③他治水的经验最值得我们纪念。形成了一套科学治水和管水方法,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④他所体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最值得我们纪念。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元代剧作家_________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2.明代剧作家________创作的传奇《宝剑记》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具中的《夜奔》一场至今仍在曲场经常上演。 3.《大雅堂乐府》是明代_______创作的杂剧,剧中写四个古代的风流遗事,表现了文人的雅兴和情调。 4.明代作家_______的剧作很注意对诙谐的追求,他的《博笑记》就是一部演“可喜、可怪之事”,“俱可绝倒”的作品。 5.孟称舜的《_______》描写了崔护和叶茶儿的爱情故事,体现了他关于婉丽风格的理论。6.延寿马和王十朋分别是南戏《_______》和《_______》中的人物。 7.明代剧作家_______《邯郸记》和《南柯记》都是借梦表现现实的黑暗的作品。 8.明代剧作家_______的“渔阳三弄”,借张建封、杨慎、杜默三人的遭遇,表现了对个性和自我的追求。 9.明代剧作家王衡的杂剧《_______》写唐代大诗人王维科举考试的经历,表现了对 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反思。 二、简答 1.简述《梧桐雨》一剧的艺术成就。 2.简述梁辰鱼《烷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 3.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有什么样的基本特点? 4.《儒林外史》中的真儒形象有什么特点和局限? 5.举例谈谈《西游记》充满谐趣的艺术风格。 三、论述题(1,2题必选一题回答,3,4题必选一题回答,若二题都答,则只给前者判分。每题20分.共40分) 1.试析《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 2.以剧本为例,分析关汉卿杂剧的文人色彩。 3.《水浒传》在思想上取得的独特成就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举例分析《红楼梦》人物描写的特色。 答案: 一、填空 1.纪君祥 2.李开先 3.汪道昆 4.沈璟 5.桃源三访 6.宦门子弟错立身荆钗记 7.汤显祖

思想文化建设方案

思想文化建设方案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中心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体质的培养地是心灵的归宿地正因为如此班级文化建设显出其复杂性和重要性我们班主任应对它给予充分的重视努力上好这门隐性课程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突出“以人为本、环境育人、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创建优良的人文环境使班级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建设富有眉县中学特色的和谐班级使班级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班级文化建设逐步构建具有眉中特色的班级文化体系不断丰富班级文化内涵为班集体注入生机和活力使班级充满青春活力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 三、工作重点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中心以高考为目标本学期工作着重完成以下任务: 1、加强学生前途理想教育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2、建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 3、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排除隐患并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5、加强安全教育和感恩教育 四、具体内容: 1、制定富有特色的班级口号、班风、班训等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培养班级的凝聚力 和集体荣誉感 2、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参与班级布置并定期更换让文化墙发挥其作用形成班级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 3、建立健全的班级制度包括班级公约、评比制度、值日生制度、宿舍公约等等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 4、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 5、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6、班风建设学法指导至关重要 严肃班级纪律加强课间纪律、自习、课堂、就餐和住宿纪律的管理突出班级干部、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全班形成齐抓共管、“班级有我”的氛围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加强对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经常组织学习专题交流养成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学习课后认真巩固复习的习惯养成学思结合、举一反三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制定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计划并激励他们成功完成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总结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总结

一、儒家思想的形成和演变及儒家学说的现实意义 1.儒家思想的形成和演变 (1)春秋时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就是“爱人”,就是“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①孟子把孔子“仁”的学说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善论”。 ②荀子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主张“性恶论”。 (3)汉代: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它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大力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还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提出“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标准。 (4)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发展出现了危机。 (5)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华,三教合一,我国儒学发展进入一个 辉煌的时期。 (6)宋代: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 为新兴的儒学。 ①二程认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 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二程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②朱熹提出“理气论”和“心性论”。 (7)明朝:王阳明是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他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号称“心 学”。王阳明宣扬“宇宙便是吾心”“心即理也”“心外无物”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王阳明还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 (8)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促 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 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 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儒家、法家、道家政治思想及其关系 (1)思想特点 ①儒家提出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当国家稳定,步入正常轨道后,宜用儒家 路线。儒家思想构成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②法家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动荡年代,实现全国大一统法家 路线能收到奇效。法家思想成为历史进步思想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 ③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路 线为宜。道家思想构成了封建传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 (2)关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①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 家路线实现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好的效果。 ②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敝,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 发展生产。 ③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 为宜。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融合的趋势。

主题7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发展

高考历史“主题”复习全程突破指导—— 主题7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发展 主题内容认知 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是近现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在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爱国性和阶段性。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并成为思想文化的主流。学习本专题历史,要掌握思想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正确认识和分析文化成就的继承与发展关系;掌握文化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注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评价各派政治力量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地位、活动和作用;加强对共性与个性特点的理解,提高分析、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题复习目标:把握近现代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发展线索,概括和归纳中共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程,分析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总结规律和经验教训。 主题知识概要: 一、近代前期 1.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洪秀全的探索,《资政新篇》。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1912年:洋务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康梁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孙中山三民主义。 二、近代后期 1.1919~1927年:马克思主义传播;新三民主义。 2.1927~1937年: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 3.1937~1945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人民战争路线,持久抗战方针;整风运动;中共“七大”。 4.1945~1949年:党的优良作风建设;工作重心转移。 三、新中国建国后 1.1949~1956年: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956~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八字方针,整风运动。 3.1978~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成;“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形成。 考点详情例析 〔例1〕(2001年全国高考题)《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理解。该文件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不论从土地分配原则,还是从产品分配方案上看,都体现出小农经济的平均主义思想,尤其产品分配方案,充分体现出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答案〕B 〔例2〕(2001年全国高考题)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①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②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③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④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腐化作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将历史事件置于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从而透过现象把握其本质的能力。“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是革命战争时期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是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均应注意的问题。而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平,意味着全国范围内的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新政权将定都北平,中共将取得和建立全国政权。显然,“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和“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腐化作风”是这一形势下最需注意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只有C项是正确的。一些考生错误地选择B项或D项,表现出对题目所给信息不能正确分析其深层含义,对中共在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转变过程中所面临的任务缺乏正确了解。 〔答案〕C 〔例3〕(2001年全国高考题)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提出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练习(一)有答案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祖先崇拜从远古时代起就一直是中国宗教独有的重要特征,对一个人的姓十分重视与这一点有密切的联 系。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中国人的祖先崇拜()A.推动了宗教的产生 B.强化了家庭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 C.是宗法制的必然结果 D.调和了贵族在爵位继承上的矛盾 2.谢维扬在《周代家庭形态》中说:“(宗法制度)就是国家承认血缘团体的领袖对其成员有代替法律来实 施的管理和处置权,承认这种血缘团体是国家行政及司法的基本单位。”他认为,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A.强化国家管理B.提高族长权力 C.均衡权力分配D.维护贵族特权 3.中国古代社会有“出妇之道”:女儿出嫁后,娘家的户口、土地、生活用品一律清除;不能继承娘家财 产;改姓氏;不在传统伦理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中;若一个家族因罪连坐,嫁出去的姑娘也不必 受牵连。对以上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A.古代社会重男轻女B.三纲五常束缚女性 C.妇女家庭地位低下D.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4.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骊山下。周避犬戎难,东徙(迁徙)洛邑,(秦)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封 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岐、丰是周族祖先发源之地,周平王将之赐给秦襄公。以上史实说明当时 () A.随从作战是诸侯对周王应尽的义务B.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成为诸侯霸主 C.周天子无力自保须依赖诸侯国保护D.秦襄公劳苦功高理应受封富饶之地 5.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这说明商代() A.宗法分封制已完善B.存在贵族爵位等级 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 6.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 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材料中的“此制度”是指()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中央集权制 7.《左传》载:“周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尚书·大传》又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 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上述材料说明()

最新中国古代文化专题试题难点合集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古代的历法,每月最后一日叫做(),最初一日叫做()。 2.唐代诗人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指(),诗中借指()。 3.六世纪初隋炀帝下令开凿的是从()和()两条运河。 4. 清朝实际任宰相之职的在康熙时期是(),雍正以后是()。 5. 魏晋以后,汉代原先的察举制发展为()。 6. 由朝廷用公开考试的方法来甄别选用士人始于()。 7. 中国古代男子二十岁行()礼,女子十五岁行()礼,是作为成年的标志。 8. 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簪在古代的作用是()。 9. 我国的图书目录工作和目录学研究的奠基之作是()和()。 10. 黄钟宫确定下来后,按三分损益的方法,可以产生五音,加上变宫和变徵,就是七音。五音指的是()。 11. 贾谊《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文中山东指()以东的地区。《汉书·儒林传》:伏生得《尚书》二十九篇,“以教于齐鲁之间,齐学者由此颇能言《尚书》,山东大师亡不涉《尚书》以教。”文中山东指()地方。 12. 汉武帝后,宰相的职权转到尚书台,其长官叫()。 13. 清人孙诒让所作()86卷内容丰赡,是研究《周礼》最好的本子。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泉州、无锡和松江的古名分别叫()。 A.温陵梁溪广陵 B.梁溪云间金陵 C.温陵梁溪云间 D.温陵云间梁溪 2.传统的观点认为礼分“五礼”,即()。 A.吉礼凶礼军礼冠礼嘉礼 B.吉礼凶礼军礼笄礼嘉礼 C.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D.吉礼凶礼军礼仪礼嘉礼 3.六部是隋唐以后主要的政务部门,其确切名称是()。 A.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B.吏部户部礼部法部政部工部 C.政部官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必修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单元) ◇【考试说明】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3、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知识整合】 一、知识点梳理: 1、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①、社会处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期,处于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时代; ②、私学兴起,相对自由的学术风气的影响; ③、封建经济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水平。 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作扼要评价。 儒家: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 “当仁不让于师”。 评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 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哲学思想——“性善论”。 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评价——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荀子哲学思想——①“仁义、王道”、“君舟民水” 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 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评价——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道家:老子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②、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评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 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4、简述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①、春秋末产生,其创始人是孔子,提倡“仁”“礼”的学说,但未被统治阶级所重用。

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 1、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增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2、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3、陈高华、陈智超等著:《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修订本),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三版,中华书局,2017年。 4、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 5、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6、朱维铮:《中国经学史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7、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2014年5月。 8、荣新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 9、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增订本),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 10、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6月。 11、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3月。 12、杨宽:《战国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7月。 13、林剑鸣:《秦汉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 14、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2月。 15、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9月。 16、胡宝国:《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 17、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18、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4月。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 1.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个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判断“新皇帝”是谁?为巩固统治,“新皇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①秦始皇;②郡县制;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在唐太宗一系列措施的作用下,促进了什么历史局面的形成? ①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②贞观之治; 材料三:(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史·地理志》 (3)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行省制度 材料四:秦始皇以武力得天下,以武力治天下,二世而亡。汉高祖以武力得天下,以文功治天下,汉祚四百年(指西汉和东汉四百多年的统治历史)。于是大家明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著名学者周有光 (4)材料四中“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含义是什么? 利用武力可以夺取天下做君主,但是却不能只用武力来治理国家,含义是指要用文、用德、用科学的管理... (5)概括指出三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 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占主导地位的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开创者是谁? 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②秦始皇(1分) 材料二: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这种制度执行到后来就演变成只从名门望族中选拔官吏,久而久之,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局面。 (2)隋朝开创了什么选官制度改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局面?选官依据发生了怎样变化?除选官之外,还给思想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变革? ①科举制。(1分)②由注重门第向注重才能转变;凭才学做官;③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答对其中的一点即可得1分) 材料三:1368年至1848年是明朝和清朝前期。这一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

《庄子》其书及学界对其真伪问题的相关讨论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课程论文题目简述《庄子》其书及其真伪问题的相关讨论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15专门史 姓名沈小金 学号2015111274 任课教师冯玉荣等 2016年2月18日

简述《庄子》其书及其真伪问题的相关讨论 (15专门史沈小金2015111274) 摘要:《庄子》其书及其真伪问题,历来学术界讨论激烈。唐代以前,人们对其作者是庄子深信不疑。而到了宋代,人们开始对这一问题提出怀疑,降及明清乃至近代,真伪之分浪潮更甚。本文试图简单介绍《庄子》其书的流传和卷篇,以及学界对内、外、杂之分及其真伪问题的相关讨论。 关键词:《庄子》其书;流传和卷篇;真伪问题;相关讨论 一、生平史料 在说《庄子》其书之前,我们不得不说说庄子。关于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生平事迹的原始记载不多,而疑点不少。自古以来有不少考辨,近代以来尤多。庄子的生平史料,有自己陈述的,也有后人记载的。自己陈述的生平史料主要在《庄子》的《外物》、《山木》、《秋水》、《列御寇》和《徐无鬼》诸篇之中。在《外物》、《山木》中有庄周家贫的史料;在《山木》中有庄周访魏王的史料;在《秋水》、《列御寇》中有威王派人请庄周为相的史料;在《徐无鬼》、《秋水》中有庄周与惠施为友的史料,在许多篇中又有与惠施辩论的史料。这些零散的史料是第一手资料,有助于对庄周生平及思想的研究。 历史上为庄周写传记、年表的人也有一些,主要有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三《老庄申韩列传》、刘向《别录》(司马贞《史记索引》引文)、马叙伦《庄子年表》(民国间徘印《天马山房丛书》本)、丁儒侯《庄子传》(《国学校友会集刊》第二朗)、王文奇《庄子事迹考》(《河南政治月刊》第五卷第四期)、关锋《庄子时代大事记》(1961年中华书局排印《庄子内篇译解和批判》附录本)、崔大华《庄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这些后人撰写的著作都可作研究庄子生平史料的参考。 关于庄子的生活时代和故里,这里需要做个补充说明。庄子的生卒年不详,大体时代却可以确定又有许多考证。20世纪60年代任继愈先生的《庄子探源》①一文中归纳了五种说法:第一:公元前396--前286年(马叙伦);第二:公元前355--前275年(吕振羽);第三:公元前328--前286年(范文澜);第四:公元前365--前290年(杨国荣);第五:公元前375-前295年(闻一多)等说法。 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