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

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第三章教案

3.1 图形欣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懂得欣赏一个几何图形,并能发现图形的对称美。 2.通过剪一些简单图形,知道怎样构造轴对称图形。 3.能利用旋转和拼凑等方法,由一些基本图形构造其它图案,学会化繁为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由生活中所见的图形总结出图形的特点,从而认识图形的本质。 难点:构造图案. 教学过程 一、图形欣赏,感受几何学中的对称美 1.投影课本P87的彩图。 教师活动:提问,(1)欣赏完这四幅图后,大家有什么感受?(2)这些图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学生各抒已见,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2.教师指出:由图案的“漂亮”到图形的“对称”,说明大家已经从一个更深的层次来认识几何图形,对称在建筑、镶边等艺术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现实世界的许多图形都具有对称美. 二、做一做,进一步领悟图形对称性的运用 1.教师活动:提问,(1)你亲戚或邻居结婚时窗户、门上都贴了什么? (2)你能剪出一个双“喜”字吗?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学生怎样画才能剪出一个双“喜”字,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开发思维的广阔性。 2.学生活动:剪一种简单的花边,并进行对照比较、交流讨论. 教师活动:(1)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剪出丰富多彩的不同图案;(2)利用课余时间把较好的作品张贴在黑板报上,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三、想一想,如何进行图案设计 1.(出示投影2). 某公司要求,大厅的地面设计成图3—8所示的图案,试设计出一种大小相等,图案相同的正方形地砖,用它们可以铺成如图3—8的地面。(投影显示课本P89图3—8)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提供设计的多种方式。 教师活动:评价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的设计方案,并投影显示课本P90图3—9与图3—10。 [说明]图3—10所设计的形状,通过旋转和拼接就可以铺成如图3—8的地面。 2.下图是一个戴头巾的儿童的头像,你能画出它吗? 学生活动:先把握好图形的位置特征,形像特征再动手画,比一比,谁画得最好。 3.小明家的地面设计图为左下图所示的图案(局部),能否只用右下图设计地面砖?是否还可以将地面砖设计得更小一些?

【原创】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练习题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一、选择题 1.痰形成的部位是() A.气管和支气管 B.喉 C.口腔 D.咽 2.外界气体进入肺的途径依次是() A.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B.口→鼻→喉→气管→支气管 C.咽→口→鼻→喉→支气管 D.支气管→口→喉→鼻→气管 3.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的科学道理是() A.食物容易由咽误人气管 B.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会减少 C.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流量会减少 D.不利于声带的保护 4.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A.鼻 B.喉 C.支气管 D.肺 5.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作用不包括() A.清洁空气 B.温暖空气 C.湿润空气 D.增加氧气 6.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生活在北欧的人比在赤道附近的人鼻子高挺些,通气路程加长,能使到达肺的气体更() A.多 B.温暖 C.干燥 D.氧气浓度增加 7.下列关于胸廓变化与吸气、呼气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胸廓扩大导致呼气 B.呼气导致胸廓扩大 C.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D.吸气导致胸廓扩大 8.如图是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①模拟的是气管 B.甲装置模拟的是吸气过程 C.③模拟的是肺 D.⑤模拟的是膈肌 9.吸气时,膈肌和胸廓的变化是() ①膈肌收缩②膈肌舒张③胸廓缩小④胸廓扩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明显不同,呼出的气体中() A.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B.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C.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D.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11.如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由b到c的过程表示() A.吸气,膈肌收缩,膈顶下降 B.呼气,膈肌收缩,膈顶下降 C.吸气,膈肌舒张,膈顶上升 D.呼气,膈肌舒张,膈顶上升 12.在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中,与气体交换无关的结构是下列哪一项?() A.肺泡壁很薄 B.毛细血管壁很薄 C.气管比较长 D.肺泡数量多 13.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被利用的场所是() A.肺泡 B.红细胞 C.毛细血管 D.线粒体 14.如图是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b表示氧气扩散过程,c,d表示二氧化碳扩散过程 B.肺吸气后进行的过程依次是a,b,c,d,最后完成呼气过程 C.a过程后,毛细血管中的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D.C过程后,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人左心房 15.为了改善空气质量,确保身体健康,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经常在居室中喷洒杀虫剂 B.在居室周围多栽花草树木 C.对新装修的房子经常打开窗户通气 D.不在室内吸烟

人体的呼吸系统教案

课题第2节人体的呼吸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 2.在模拟呼吸运动实验的基础上,了解胸廓的变化与人体完成呼吸的关系。 能力目标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在了解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懂得呼吸系统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懂得更加珍爱生命,培养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感受呼吸、模拟实验和观察,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分析,理解人体呼吸运动。 设计思想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水平,通过探究、自主、合作等教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探究、在互动中共进、在体验中感悟、在升华中创新。 教学进程 课堂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刚出生的婴儿 师:从一条小生命呱呱坠地开始,生 命不息,呼吸不止。 多媒体展示图片:大火 师:一场大火突袭,在这样的场景中,人们的呼吸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多媒体展示图片:沙尘暴 师:沙尘暴袭击了整座城市,你正行 走在大街上,此时你的呼吸会有什么样的 感受? 多媒体展示图片:潜水员 师:潜水员潜水前仔细检查呼吸器具 和氧气瓶。为什么呢? 观察图片,体验呼吸对生命的意义。 【表达交流】 观察图片,感受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性。 说出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的感受。 【表达交流】 观察图片,感受呼吸。 说出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的感受。 【表达交流】 观察图片,说出潜水员关爱自己生命的原因。

1 2 3 4 56

识别1是鼻,说出鼻子的功能:鼻的腔内有鼻毛,鼻黏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且能分泌黏液。 问题1:冬天长跑时,用嘴呼吸后,喉咙会有什么感受? 问题2:.如何才能使进入体内的空气温暖起来? 问题3:.在患重感冒时,往往用嘴呼吸。在这种情况下,早上醒来会嗓子非常干。用口呼吸和用鼻呼吸到底哪个更好更卫生? 问题4: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识别2是咽,说出咽的功能。 识别3是喉,说出喉有什么功能。 师:张张口动动嘴就可以有说有笑,我们总认为这是嘴巴的功劳,其实这是喉的功劳,在喉部有声带帮助我们发声。 引导学生体验:咽唾液时还能不能呼吸?为什么? 师生交流:喉口有会厌软骨,呼吸时打开,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盖住喉口,使食物进入食道。大家可要小心啦,不要边吃饭边谈笑,否则,食物误入气管那可就麻烦了。 识别4是气管,说出气管的功能:气管是气体的通道,其内表面有纤毛,还能分泌黏液。分泌黏液,使内部保持湿润,同时也可以湿润进入的空气。粘液中还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 师: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模仿了这样的结构?两者有何相似之处?为何许多器材中采取了这种波纹结构? 【表达交流】冷,不舒服。 【表达交流】用鼻呼吸。 【表达交流】用鼻呼吸,黏液能湿润空气,鼻毛能清洁空气。鼻黏膜内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温暖的血液流经鼻腔时,散发出许多热量,可以温暖吸入的空气。) 【表达交流】与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较,北欧人的鼻子显得大一些,鼻腔也相应地长一些,这有利于预热寒冷的空气。 【表达交流】咽是气体与食物交叉的通道。 【表达交流】喉是气体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 学生体验 【互动探究】分小组观察:学生观察鸡的气管,体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说出气管的特点。 (环纹状结构) 【互动探究】分小组观察:观察饮料吸管的环纹状结构和直管处的柔韧性和牢固性。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知识与技能: 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法、资料分析等了解呼吸道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应自觉地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清新、清洁。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点: 通过资料分析,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作用。 难点: 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呼吸系统组成模式图 一、创设情境,实例引入 师: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生:动脑思考后自由发言。 二、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 师: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识图、填出呼吸道的组成的名称。 生:阅读课文中关于呼吸系统组成的信息。观察教材中呼吸系统的组成图片,并根据呼吸的常识,填出呼吸道组成的器官名称。 三、讨论呼吸道的作用 师:下发讨论题指导各组阅读资料并分析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分析。 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资料分析内容,围绕讨论题进行分析,尝试解决问题。 在讨论之后,组织各组学生选派代表对已经解决的问题发表意见,其他各组适当补充和修改,统一答案。对未解答的问题在教师的提示和启发下,再进行思考、分析,归纳出正确答案。 讨论题中的第1题采用抢答的方式回答,要协调好课堂纪律;其余的题组织各组选派学生代表回答。 在回答教材讨论题第2题之后提醒学生回答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哪一个好。(学生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根据刚才对讨论题的分析所掌握的知识,尝试解答问题,得出正确答案。) 在回答教材讨论题中的第3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并通过让学生举例分析,最终形成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的观念。 在回答教材讨论题第5题时注意提醒学生根据人体体温恒定和讨论题第2题中相关的知识来回答。 师:引导学生归纳呼吸道的作用,给以适当的鼓励和评价。 生:把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组间进行简单评议。 四、知识拓展 吞咽与呼吸的关系: 师:多媒体展示。 “吃饭时大笑会呛着”的小漫画和“吞咽与呼吸关系图”,引导学生叙述吞咽与呼吸的关系,鼓励学生发言,谈体会。 生:谈体会及家长对此事的看法。形成“食不言”的正确观点。 声音的发出:

(完整版)人体的呼吸教案

人体的呼吸教案 一、设计思路 呼吸是人体共有的生命现象,有关呼吸系统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书本内容,然后通过角色扮演,每个小组代表一种器官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本器官的特点和功能,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关呼吸运动,学生有亲身体会。首先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认识到呼吸与胸廓的扩大和缩小有关;然后通过演示实验以及fl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呼吸运动的原理,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气体交换的过程是教学难点,通过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分析气体成分数据,解释气体成分变化的原因。最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位同学测定其肺活量,然后通过比较肺活量值,说明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这节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运动的过程”;第二课时完成“气体交换”和“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①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了解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②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

③概述气体交换的过程。 2.能力目标: ①初步学会分析胸廓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②掌握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测定的方法,初步学会测定肺活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呼吸系统的知识的学习,关注自己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②增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当地环境保护作贡献。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 ①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②呼吸运动的原理。 ③气体交换的过程。 学习难点: ①理解胸廓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②气体交换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 观看图片,思考:为什么要给“非典”病人用呼吸机?这说明什么? 展示一组“非典”病人用呼吸机抢救的图片,引到学生认识到呼吸对于生命的重要。创设教学情境引出课题《呼吸》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课,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促使学生关注环境。 呼吸系统的组成 阅读课本115页的图,每组第一名同学抽签选择号码,然后挑选相应的小帽子,看谁又快又准。 每个小组代表一种器官,由第二名同学开始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本器官的特点和功能,本组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看哪一组介绍的最好。(先阅读课本有关内容作知识铺垫)根据刚才的学习、结合平时的生活积累,说说生活中应养成的卫生习惯。 老师自制六只小帽子,上面分别写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设计好两个游戏活动:(1)对号入座;(2)自我介绍。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组织指导游戏活动,并对各组的表现进行恰当评价。 健康小博士:呼吸系统对人体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我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说出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 1、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2、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一、快乐预习:学生根据预习学案,小组合作完成预习。 任务一:阅读教材47-48页,回答以下问题。 1、外界的空气进入身体细胞需经过和 两个连续的过程。 2、测量胸围差时需要测次,取值。 任务二:合作探究 (-)看书自学“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读P47第二段,第三段内容,填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是,它位于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二叶,右肺有三叶。 2、用手按在肺部两侧,体验呼吸时肋骨与胸廓的变化。 深吸气,你会感到肋骨向运动,胸廓; 深呼气,你会感到肋骨向运动,胸廓。 二、合作探究: 1、读P47-48实验:测量胸围差”, ①你的胸围差明显吗?同年龄、同性别的同学胸围差有差别的原因? ②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吗?除胸廓前后、左右径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 2、仔细观察P43“图I v_26”,叙述膈肌变化与胸廓大小的关系以及与呼吸的关系。 3、仔细观察P49“演示实验:模拟膈肌的运动”,体会吸气,呼气时肺的变化。 拓展提高:概括总结呼吸运动的原理? 四、感恩达标 1、呼出气体与呼入气体相比,变化是() ①温度升高②水份增加③氧气含量增加④氮气含量增加 ⑤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2、下列呼吸的时候,下列活动不可能发生的是()。 A、膈肌向下运动B肋间外肌收缩,使肋骨上提。 C、支气管骨骼肌收缩 D、肺容积明显变化。 3、肋间肌收缩时,引起呼吸运动的状态是 A、平静吸气 B、深吸气 C、平静呼气 D、深呼气 4、呼吸运动是怎样引起的?() A、肺的扩展和回缩。 B、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C、胸廓的扩大和缩小 D、肋骨和胸骨的运动 5、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A.呼吸道 B.支气管 C.气管 D.肺 6、人体主要的呼吸肌是() A.胸大肌和膈肌B.肋间肌和膈肌 C.背阔肌和膈肌 D.腹直肌和膈肌7、当膈肌收缩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膈顶部上升,胸廓上下径缩小 B.膈顶部上升,胸廓的前后径缩小 C.膈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 D.膈顶部上升,胸廓的前后径不变 8、根据下表,某同学的胸围差是( ) A.4 cm B.7 cm C.11 cm D.3 cm 状态平静时尽力深吸气时尽力呼气时 胸围(cm) 90 95 88 9、填空 ①呼吸系统主要器官是,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有 ②发生在肺内的2个气体交换过程分别是 和。

第三章电子教案

第一章服装用织物 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掌握织物分类、组织结构和服用性能及常用织物的特征。 2、使学生理解织物的分析鉴别。了解织物的量度。 重点和难点:织物的组织结构。 第一节织物概述 一、织物的分类 (一)按织造方法分:机织物、针织物和无纺布。 (二)按纺织品在服装中的用途分:面料和辅料 (三)按起花工艺分:原色面料、染色面料、织花面料、色纺面料、花色纱线面料、烂花面料、绣花面料、轧花面料、轧皱面料及其他。 (四)按织物的组织结构分:平纹织物、斜纹织物、缎纹织物、变化组织织物、复合组织织物和提花组织织物。 (五)按组成织物的原料分类:纯纺织物、混纺织物和交织织物。 二、织物的量度 (一)长度 1、梭织物的长度:用匹长量度(匹长:织物沿其长度方向,两端最外边完整的纬纱之间的距离。单位:米)。 2、针织物的长度:匹长分定重方式和定长方式。 (二)宽度 1、梭织物的幅宽:织物沿宽度方向,最外边的两根经纱间的距离,单位:厘米。 2、针织物的幅宽 (三)织物的厚度 织物的厚度指在一定压力下织物的绝对厚度,以mm为单位。与体积重量、蓬松度、刚柔度有关,影响服装的风格、保暖性、透气性、悬垂性、重量和耐磨性等。分类:厚型、中型和薄型 (四)织物的重量 概念:干燥无浆织物,单位面积所具有的重量。

计量:以每米克重(g/m)或以每平方米克重(g/m2)。 作用:影响服装的服用性能、加工性能及计算价格。 (五)织物的体积重量 概念:织物单位体积内重量。表示:克/厘米3。作用:影响手感、导热性和透通性。 三、织物的分析鉴别 (一)各类型纺织面料及相似易混淆面料的鉴别 1、棉型面料—纯棉、棉混纺及棉型化纤面料。 (1)纯棉:光泽一般,无亮光,布面不够整洁。手感柔软,有温暖感,弹性不好。高支、精梳获丝光等有改善。 (2)棉涤:光泽比纯棉好,较明亮。布面细洁平滑,无棉结。手感挺括滑爽,弹性较好。 (3)粘纤:光泽好,色泽鲜艳。布面光滑细洁,手感柔软重垂,悬垂下坠感好,抗皱性差。湿强差。 2、毛型面料—纯毛、毛混纺及化纤仿毛面料。 (1)纯毛精纺:多为薄型和中型。表面光洁平整,质地精细,纹路清晰,光泽柔和,有膘光感,色正。手感柔软、滑糯,身骨挺括、悬垂。 (2)纯毛粗纺:多为厚型和中型。呢面丰满,质地或蓬松或致密。正面不露纹地。手感柔软、温暖、丰厚、无板结感,挺括而有弹性,垂感好。 (二)织物正反面鉴别 1、根据花色光泽:正面光泽好、颜色匀净。印花面料正面图案清晰完整。 2、根据洁净程度:正面结晶,疵点、杂质、纱结等多在反面。 3、根据组织特征:单面斜纹面料正面有斜向纹路;双面斜纹面料,斜向纹路饱满清晰的一面为正面;缎纹面料正面光亮平滑;提花面料正面花纹完整无虚线;纱罗织物正面纹路清晰,绞经突出。 4、根据质感特征:起绒、毛圈面料,有毛绒、毛圈一面为正面。特殊风格的一面为正面。凹凸织物正面紧密而细腻,凸出的条纹或图案,立体感强。 5、根据布边特征:正面较平整、逛街,反面稍粗糙,有些布边织有或印有文字、号码,清晰地为正面。有些布边有针眼,凸出的是正面。

《第三章教学设计》学习辅导1

《第三章教学设计》学习辅导1 学习目标 通过第三章的学习,同学们应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能正确说出教学设计的定义、目的、研究对象、系统方法和理论基础。 2.知道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步骤),能正确描述并画出教学设计系统过程的一般模式图,并能说明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3.知道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能说明各个要素的含义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4.知道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所包括的内容。明确学习内容分析的任务,掌握学习结果分类的方法和学习内容分析的一般方法。 5.知道初始能力、学习风格的内容,掌握学生特征分析的一般方法和依据,能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分析。 6.知道学习目标分类的内容,掌握学习目标分析和编写的一般方法,能正确使用ABCD法对学习目标进行阐述。 7.理解教学策略的概念和特点。理解产生式教学策略和替代式教学策略的内容及其优缺点。 8.知道制订教学策略的依据。 9.知道教学策略的设计程序,能依据教学理论中关于教学策略的三种理论,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进行选择、决策和组合。 10.知道加涅提出的九环节教学策略。 11.理解集体授课、自学(个别化教学)、小组教学三种教学组织形式及各自的优缺点。 12.知道各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和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并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合理选择和创新。 13.理解北京一师附小提出的创设“四个环境”的内容。能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创设“四个环境”。 14.知道选择教学媒体的方法和程序,能合理选择、正确运用教学媒体。15.知道教案的构成要素、基本形式和主要内容。 16.理解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两种方法,并能对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分别进行说明。17.知道评价的方法和评价的应用,能组织、完成教学设计的成果评价和改进教学设计工作。 基础知识1 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2.教学设计的目的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测试题试题3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复习摘要: 典例解析: 例1、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几层细胞 ( ) A.一层 B.二层 C.三层 D.四层 解析 肺泡内的气体要进入血液,要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肺泡壁是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的,毛细血管壁也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所以只要穿过两层细胞,肺内的气体就可以进入血液。 答案 B 例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适宜的体力劳动会使 ( ) A .肺泡的数目增多 B .呼吸肌的数目增多 C .呼吸的频率增多 D .参与呼吸的肺泡数目增多 解析 体育锻炼使呼吸肌的舒缩活动加强,胸廓的扩张范围增大,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其结果使肺活动量增大,呼吸功能加强。此外对于少年儿童来主,还能促进呼吸系统的发育,增加抵抗呼吸道疾病的能力。答案 D 例3、为了保持生活环境中的空气的新鲜和清洁,下列哪项做法不可取 ( ) A.绿化环境 B.保持室内空气流通C.室内多放些绿色植物 D.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解析 室内的光线一般较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较弱,放出的氧气少,同时进行呼吸作用要消耗 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大量放置绿色植物不利于空气的清新。 答案 C 呼吸 运动 肋间外肌、膈肌 胸廓前后径、左右径 肺 肺容积 肺内气压 气流方向 吸气 收缩 增大 被动扩张 增大 变小(低于外界) 外界→肺内 呼气 舒张 缩小 弹性回缩 缩小 增大(高于外界) 肺内→外界 呼吸道 肺 人体的呼吸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空气质量与健 康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作用:气体通道,并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组成:大量肺泡 作用:气体交换场所 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呼吸运动)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空气质量健康影响人体健康 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二氧化碳 常见的空气污染源: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秸秆焚烧等 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植树造林 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 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上皮细胞 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泡 毛细血管 氧

6.2人体的呼吸系统教案

6.2人体的呼吸系统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第2节人体的呼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 2.在模拟呼吸运动实验的基础上,了解胸廓的变化与人体完成 呼吸的关系。 能力目标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 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在了解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懂得呼吸系统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懂得更加珍爱生命,培养讲究个人卫生和环 境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感受呼吸、模拟实验和观察,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分析,理解人体呼吸运动。 设计思想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水平,通过探究、自主、合作等教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探究、在互动中共进、在体验中感悟、在升华中创 新。 教学进程 课堂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刚出生的婴 儿 师:从一条小生命呱呱坠地开 始,生命不息,呼吸不止。 多媒体展示图片:大火 师:一场大火突袭,在这样的 场景中,人们的呼吸会有什么样的 感受? 多媒体展示图片:沙尘暴 观察图片,体验呼吸对生 命的意义。 【表达交流】 观察图片,感受呼吸对生 命的重要性。 说出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 的感受。 【表达交流】 观察图片,感受呼吸。 说出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 的感受。

师:沙尘暴袭击了整座城市, 你正行走在大街上,此时你的呼吸 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多媒体展示图片:潜水员 师:潜水员潜水前仔细检查呼 吸器具和氧气瓶。为什么呢? 教师:——可见呼吸对人体是 多么重要。人体时刻都在通过呼吸 系统从空气中源源不断地获取氧 气,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 成其中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呼吸系 统的各部分分别担负着怎样的职责 和使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 去感受、去探究人体的呼吸。 感受呼吸 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呼吸:把一 只手轻轻地放在胸部下侧,另一只 手放在鼻腔前,缓慢吸气和呼气。 思考: ①鼻孔前面的空气有什么变 化? ②胸部有什么变化? 【精讲点拨】 观察人体的呼吸系统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完成“呼吸系统的组 成”的活动,考察学生的自主情 况。 活动一:“按序排队” 活动规则:请各小组分别将写 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肺”字样的纸版,按呼吸系统各器 官的次序排队,看哪些同学反应得 【表达交流】 观察图片,说出潜水员关 爱自己生命的原因。 【表达交流】 体验、感受并比较空气的变 化: 胸廓的变化 鼻孔前空气 的变化 吸气扩张干燥、常温 呼气收缩湿润、温暖 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资料:课本114至 115页内容,以及“信息 库”123至124页有关“呼吸 道的组成”的相关知识。学生 完成学案中的第2题。 思考问题: 1.人体的呼吸系统从上 到下由哪些器官组成各器官的 功能是什么 2.经鼻腔进入肺内的空 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说明理 由。

2018 2019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作业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单选题(共14题;共28分) 1.正常人在平静呼吸时,胸廓容积扩大是由于() A. 肋间内肌收缩,膈肌舒张 B. 肋间外肌收缩,膈肌收缩 C. 肺容积缩小,气压升高 D. 肺容积增大,气压下降 2.在血液循环中,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是在什么位置() A. 头部的毛细血管网 B. 心脏 C. 肺部的毛细血管网 D. 下肢的毛细血管 3.当吸气时() A. 肋间肌收缩,膈肌收缩 B. 肋间肌收缩,膈肌舒张 C. 肋间肌舒张,膈肌收缩 D. 肋间肌舒张,膈肌舒张 4.当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氧含量发生变化,下列正确的表示该变化的曲线是() B. C. A. D. 5.下列概念的逻辑关系与对应如图1、2、3、4不相符的是() A. 依次是肺泡、肺、呼吸系统、人体 B. 依次是蝗虫、昆虫、节肢动物、脊椎动物 C. 依次是脑干、脑、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D. 依次是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 6.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A. 肺 B. 咽和喉 C. 气管和支气管 D. 鼻腔

7.如图表示某人在平静和运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曲线A为平静状态 B. 曲线A的呼吸频率较高 C. 曲线B状态时,呼吸深度较小 D. 曲线B状态时,气体交换率较低 8.法医判断死婴是否产前死亡的方法之一是将死婴的肺剪下一块,投入水中,下沉者为产前死婴,因为() A. 肺泡内充满了痰液 B. 肺泡被血块堵塞 C. 肺未吸入空气呈实婴儿肺的质量大 D. 体状态. 9.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会增多。由图可知人体内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 A. 肺泡 B. 血液 C. 气管 D. 组织细胞 10.人在吸气时,肺内的气体压力和肺泡的变化情况是() A. 肺内的气体压力小于外界压力,肺泡回缩 B. 肺内的气体压力小于外界压力,肺泡鼓起 C. 肺内的气体压力大于外界压力,肺泡回缩 D. 肺内的气体压力大于外界压力,肺泡鼓起 11.静脉血经过图中B内的气体交换后变为动脉血,动脉血经过图中D内的气体交换后变为静脉 血,B和D内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而实现的。 A. 呼吸运动 B. 肺 C. 气体扩散 D. 呼吸系统 12.下列关于平静状态下呼吸过程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 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外界气体呼吸道进入肺 B. 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上升,外界气体呼吸道进入肺 C. 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下降,外界气体呼吸道进入肺 D. 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上升,外界气体呼吸道进入肺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二学时)问题导学案 问题导学 气体在呼吸运动的作用下进入了肺,这只是完成外界气体和肺泡内气体之间的交换,远不是呼吸的结束,而只是呼吸的第一步。那么,外界气体是在何处以何种方式进入血液的呢?呼吸的实质又是什么呢? 自主学习 教材导读 1.阅读教材P45“想一想,议一议”,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相比,哪些气体成分增加了,哪些减少了?含量减少的气体成分到哪里去了?含量增加的气体成分是从哪里来的? 2.观察教材P47图4-30,说出气管、支气管、肺泡之间的关系,并说明肺泡适应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提示:从肺泡数目的多少、壁的厚薄、表面积的大小等方面考虑。) 3.描述外界气体进入肺后,在肺泡与血液之间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氧是如何输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里的?在组织细胞中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结合七年级上册学过的有关呼吸作用和线粒体的知识。) 收获与问题

通过自学本节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遇到哪些问题,一并写在下面,与同学们分享和交流,或有机会提供给老师以便集中解决。 合作学习 互动探究 技能训练:测量和计算(测量肺活量)(P48) 实验器材:圆气球一个、软尺一根。 实验原理:把圆气球近似看成一个球体,算出球的体积。球的体积就是其内气体的体积,也就是肺活量大小的近似值。 实验方法: (1)被测者吸足气,向气球内吹气,直到不能再吹为止。迅速用细线扎紧气球。 (2)测量:把圆气球看成一个球体,用软尺量出它的最大周长C 。 (3)计算圆气球的体积:圆气球的体积=16×C 3 π 2。 (4)测量三次,取最大的周长计算,求出的数值就是被测者的肺活量。(提示:测周长时以cm 为单位,算出的体积单位正好是mL 。) 思考: (1)什么是肺活量?肺活量与供氧能力大小是否相关? (2)造成肺活量检测数值下降的原因有哪些?提高肺活量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我们在呼吸教案 (1)

大班健康:我们在呼吸 设计意图: 人体无时无刻地离不开氧气,呼吸停止常被视为生命终结的征兆之一。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纲要》中提到“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识,学习保护自己”,我特地选择《我们在呼吸》这个活动,让幼儿发现呼吸并且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保护我们的呼吸器系统,保护自己的健康身体。活动目标: 1、通过对人体呼吸系统探索,体验发现身体奥秘的乐趣 2、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知道与人体呼吸有关的主要器官 3、能根据不同的环境场合用正确的方法保护呼吸系统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彩色垃圾袋、PPT、魔术袋 幼儿经验准备:知道没有呼吸就没有生命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魔术导入,引出塑料片 二、感知呼吸 1、游戏发现呼吸 要求:用大拇指和食指拿着塑料片的顶端竖着放在自己的眉宇间,两只手不要去抖动和晃动它,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小塑料片动起来? 2、你们知道我们用鼻子和嘴巴呼吸进去的气体到了身体的哪里?(出示肺部图片) 3、幼儿感知:手放在肺部感受它有什么变化?说说你的感受? 小结:当我们呼吸的时候,我们的肺就会伸缩。嘴巴、鼻子是我们的外部呼吸器官,肺是我们的内部呼吸器官。 三、探索在不同环境中保护呼吸系统的方法 1、乘坐小火车来到雾霾的环境中 a:这个环境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 b:在这种环境中你会如何让自己不吸入这些有害的灰尘呢?

总结:在雾霾天气中出行,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呼吸器官,我们会很容易感染呼吸系统疾病,比如:支气管炎、咳嗽、痰多、嗓子干痒、肺炎等,我们出行就要戴口罩,回家后用盐水漱漱口,用棉签蘸上盐水清洗鼻腔来尽量保护我们自己的呼吸器官不受到雾霾的伤害。 2、乘坐小火车来到吸烟的环境中 a:这种环境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 b:在这种环境中如何预防自己不吸入烟雾呢? 总结:当我们吸入二手烟后,我们就会觉得很呛人,嗓子特别不舒服,也会让我们感染呼吸系统疾病,比如咳嗽、哮喘等。我们要远离抽烟的人群,同时也要告诉他抽烟对身体的伤害。 3、乘坐小火车来到冬季 a:来到大冬天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b:你如何保护自己尽量不吸入冷空气呢? 总结:进入冬天,我们会感到非常寒冷,出行的是我们要注意保暖,戴上围巾和口罩,尽量地避免自己不吸入冷空气造成咳嗽 四、活动结束 出示环境好的图片,当你来到这个环境中,你的感受又是怎么样的? 总结:当我们来到好的环境中我们就深深地呼吸,我们就尽量浅浅地呼吸,然后迅速的离开。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有的小朋友会将玩具及小零件放入口鼻中,这种行为对我们呼吸系统有什么危害?你们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想一想,下次我们一起来交流。

教案(第3章 选区的基本操作)

第三章选区的基本操作 【教学目的】:掌握基本的选取工作、选区的扩展、羽化以及改变图像或画布大小。要求学生灵活的掌握选区的应用、掌握选区的调整。学会在各种各样的图像下抠图及选框的调整。 【教学重点】:学会在各种各样的图像下抠图及选框的调整。 1、要求学生灵活的掌握选区的应用。 2、要求学生掌握选框工具、套索工具、魔棒工具的使用。 3、要求学生能在不同复杂度的背景下抠出所需要的图案。 【教学内容】:介绍抠图工具和选框工具的使用,再用这些工具来制作实例,以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教学方式】:案例教学。 关于选区: 1、选区是封闭的区域,一旦选区建立,大部份操作只对选区范围内有效。 2、选区可以移动,在选区内按下鼠标拖动即可。 3、选区的运算方式指添加、减去、交叉等操作。 选区工具: [规则图形选择] 1、椭圆选框工具矩形选框工具 [不规则图形选择] 2、魔棒工具 掌握要点:容差的含义(颜色选取范围。值越小,选取的颜色越接近,选取范围越小。)魔棒适合使用在图案颜色层次不多的情况中。 容差:20容差:50 容差:100 3 、套索工具: 掌握要点:使用此工具可以创建出不规则的选择区域,但用此法选择的区域往往无法抠出图案的边界。 3、多边形套索工具: 可用于勾画轮廓形状呈线条形的不规则的多边形选择区域。

4 、磁性套索工具: 可用于边界线色彩明显的图案抠图。此类选区可作逐步调节。 5、选择 --- 色彩范围。 6、路径 案例1 绕 案例2:花样年华 案例羽化融图 1:打开已经安装好的PS软件.导入两张图 2.选取移动工具.把背景2直接拖入背景1: 3.选取套索工具.这里我选择磁性套索.把人的大概形状套出来 4.选择.羽化照片.像素设置30 5.再次选择.反选 6.按“delete"间对图片进行删减效果.最后保存。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七章 第二节 人体的呼吸(第2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

第二节人体的呼吸(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进一步理解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 官。了解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2、能力目标: ①初步学会分析人体如何完成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 ②初步掌握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测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了解加强体育运动对于呼吸系统的好处。 二、教学重点: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 三、教学难点: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 四、教学过程: (一)、前课复习 1、说说呼吸系统的构成,其中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 2、肺是气体交换场所的原因是什么? 3、说说呼吸运动时胸廓大小的变化及其原因,呼吸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二)气体交换 1、分析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含量 ①演示实验 ②人体吸入气体、呼出气体成分含量比较 成分吸入气体呼出气体 氧气20.9616.40

二气化碳0.04 4.10 其它气体79.0079.50 合计100100 2、讨论 ①在实验中,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试管橡皮管的目的是什么?出现了什么现象?呼气时用夹子夹紧A试管橡皮管的目的是什么?又出现了什么现象? 回答要点: 实验中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试管橡皮管,能验证吸入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出现的现象是吸入的空气从A试管进入,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呼气时用夹子夹紧A试管橡皮管,能验证呼出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出现的现象是呼出的空气从B试管排出,并使B试管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分析实验结果,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含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要点: 人体呼出的空气与吸入空气相比,二氧化碳含量变多,而氧气含量变少。 变化的原因是:人体通过呼吸吸收了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同时向呼出的空气中排出了人体进行生理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 3、人体内气体的交换过程 ①气体交换的原理 气体的扩散作用:气体能从浓度大的地方向浓度小的地方扩散,直到两边浓度相等为止。 ②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氧气 肺泡――――――→血液

(最新)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共19题;共38分)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按顺序应当是() A.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B.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C.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D.鼻、喉、咽、支气管、气管、肺 2.人体呼出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减少最多的气体为()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水蒸气 3.人的气管之所以不变形,保证气流顺畅通过的原因是() A.有“C”型软骨支架 B.有甲状软骨 C.气管壁较硬 D.周围有肌肉牵挂 4.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 A.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的换气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组织换气 5.肺的通气是通过什么实现的() A.气体扩散 B.呼吸运动 C.膈肌收缩 D.肺的扩张

6.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其实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原因是() 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 B.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 C.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 D.有利于保护声带 7.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于() A.肺 B.血液 C.细胞 D.鼻腔 8.肺吸气时,肺容积及气压的变化是() A.肺容积增大,气压增大 B.肺容积缩小,气压升高 C.肺容积增大,气压下降 D.肺容积缩小,气压下降 9.用手按压胸部两侧,深深吸气,你会感觉到() 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②肋骨向上、向外运动③胸廓缩小④胸廓扩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下列各项试图说明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但有一项与此不符,应该是() A.粘膜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冷空气 B.鼻粘膜内的嗅细胞可以感受气味的刺激 C.鼻毛能阻挡吸入的空气里的尘埃 D.鼻粘膜分泌粘液可以清洁湿润吸入的气体 11.人体内,红细胞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的场所是()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16.人的呼吸教案

Mark 1.人的呼吸 【教材分析】 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以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并能尝试将学习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本课是本单元的首课,重点研究人的呼吸系统,并以此来组织相关内容,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序列。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认识我们的呼吸器官并了解它们的作用,初步建立呼吸系统的概念。第二,利用澄清石灰水,通过对比实验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是不同的,发现呼吸的意义。第三,知道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认识“氧循环”。【学情分析】 学习者为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他们通过几年科学课及相关科目的学习,对周围的自然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对于自己的身体也有一些简单的了解,如身体的结构、骨骼、肌肉等,而对身体内部有些什么器官,有些什么功能,学生的认识还是零星和模糊的。但是学生对研究自己的身体是非常感兴趣的。五年级学生基本能利用现有的材料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研究方案,但在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上存在一些差距,学生的活动也不能完全自主,需要教师适当地指引,从而使其充分地感受科学探究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能通过“解暗箱”的方法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科学探究: 会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科学态度: 能够有意识地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类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知道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懂得爱惜植物,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 【教学难点】 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呼吸模型、课件。 cc

第三章存储设备教案

第三章存储设备 3.1 硬盘 【计划课时】:1课时 【授课班级】:计算机应用一班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 启发式教学:教学活动关注的重点从结果转向过程。激发思维,师生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基础知识:硬盘的性能指标、使用硬盘的注意事项、安装硬盘和光驱,是学生全面了解硬盘。 重点知识:硬盘的接口类型、硬盘的工作模式和光驱的性能指标。 了解知识:如何选购硬盘和光驱、移动存储设备。 【教学组织过程】 1.上讲回顾 2.教授新知 【授课内容】 3.1 硬盘 3.1.1 硬盘概述 硬盘是电脑中容量最大的外部存储设备,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等都保存在硬盘中,只有在电脑工作时才调入到内存中,待运算完毕后再保存回硬盘。 1.硬盘的工作原理 硬盘是电脑中最重要,也是容量最大的外部存储器。 硬盘是一个密封好的大铁盒子,在硬盘内部被抽成真空的,硬盘盘片放置在主轴电机上,磁头和盘片保持着极微小的距离。当硬盘工作时,主轴电机带动着盘片高速旋转。 ●磁盘的磁头 硬盘的数据存取工作都是依靠磁头来进行的。磁头就象是硬盘进行读写的“笔尖”,通过全封闭式的磁阻感应读写,将信息记录在硬盘内部特殊的介质上。 ●硬盘的盘面 目前主流硬盘的盘片大都是由金属薄膜磁盘构成。 ●硬盘的主轴电机

通过硬盘的主轴电机,带动硬盘的盘面在硬盘内高速旋转,高速运转时所产生的浮力使磁头漂浮在盘片上方进行工作。 2.硬盘的性能指标 了解硬盘的性能指标对选购硬盘有很大的帮助。硬盘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潜伏时间、平均访问时间、突发数据传输率、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最大外部传输率、自动检测分析及报告技术、连续无故障时间、转速和缓存等几项。 ●平均寻道时间 指硬盘在盘面上移动读写头至指定磁道寻找相应目标数据所用的时间 ●平均潜伏时间 是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后,等待所要的数据块连续转动到磁头下的时间 ●平均访问时间 是指磁头找到指定数据的平均时间,同擦黑能够是上两项时间之和 ●突发数据传输率 是指电脑通过数据总线从硬盘内部缓存区中所读取数据的最高速率,也称为外部数 据传输率。 ●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 指磁头至硬盘缓存间的最大数据传输率 ●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 数据从电脑的内存传送至硬盘的高速缓冲区或从硬盘的缓冲区传送至电脑的内存 的传输率,称为外部传输率 ●自动检测分析及报告技术 简称 S.M.A.R.T,现在出厂的硬盘基本上支持的这种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对硬盘的磁头单元、盘片电机驱动系统、硬盘内部电路以及盘片表面 媒介材料等进行监测,当SMART检测并分析出硬盘可能出现的问题时会及时向用户 报警以避免电脑数据受到损失。 ●连续无故障时间MTBF 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 ●转速和缓存 硬盘的转速也就是硬盘电机主轴的转速,转速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 一,它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硬盘的速度,同时转速的快慢也是区分硬盘档次 的重要标志之一。硬盘的主轴电机带动盘片高速旋转,产生浮力使磁头漂浮在盘片 上方,将所要存取资料的扇区带到磁头下方,转速越快,等待时间也就越短。转速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速度。现在市场上常见的硬盘转速一般有5400RPM、 7200RPM、10000RPM。 缓存是硬盘与外部总线交换数据的场所。缓存的大小与速度直接关系到硬盘的传输 速度。目前主流硬盘的缓存主要有2MB和8MB等几种。 3.硬盘的借口类型 SCSI接口:主要用于小型机和服务器。 IDE接口(PATA接口):PC常用接口,有两大优点:易于使用与价格低廉。 SATA接口:新型硬盘接口,采用串行传输方式,线缆连接简洁,借鉴了SCSI的一些技术,性能很高,有取代PATA的趋势。 3.硬盘的不同工作模式 硬盘的工作模式主要有3种:NORMAL、LBA和LARGE NORMAL是硬盘最早的IDE模式,称为“硬盘的普通模式”,支持最大容量528M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