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要点

育成阶段是骨骼、肌肉、生理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为了使全价料中能量和蛋白质更符合育成鸡的发育阶段特点和营养的要求,一般需改换日粮配方两次:第一阶段7—12周龄;第二阶段是13周龄—开产5%左右。在第二阶段中应逐步在日粮中添加石粉,这样既可满足鸡只骨骼生长发育所需钙源(此阶段钙需要量为2.5%),又可避免突然改换产蛋期料造成的鸡只不适应引起的顽固性腹泻。在生产实践中,由于育成鸡体重偏轻,往往出现开产延迟,产蛋期采食量较少,缺乏足够的营养用于产蛋,产蛋率上升缓慢,高峰持续时间短,甚至有的鸡群一生也没有高峰期。传统的养鸡观念只重视育雏期和产蛋期的饲养管理,忽略了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有些养鸡户认为青年鸡不产蛋,不用吃好料,千方百计降低青年鸡的饲养成本,更有甚者,干脆不用预混料,使用价格低廉的饲料。最后,结果鸡只临近开产期,体重轻不达标准,鸡群整齐度也差,胫骨短,个体小。开产后这些鸡出现瘫痪,难产,脱肛,产蛋率上升很慢,产蛋率不能达到高峰。若达到一定高峰,l—2个月产蛋率就又降下来啦;有些鸡群甚至就没有出现高峰期注:体重是在下午喂料后测得,空腹体重大约低8%。

密度大容易发生呼吸道病,影响育成鸡的健康发育。

地球人都知道,饲养蛋鸡的关键是雏鸡5周龄体重达标。雏鸡5周龄体重决定了它未来的一生是提前被干掉还是“寿终正寝”就看这35天了。这听起来有点玄,但是,却正是应了那句话“最简单的才是最科学的”。

35天的体重达标究竟意味着什么?

l、这批苗鸡的质量不错

2、这批雏鸡的防疫没有出问题

3、这批雏鸡的饲养正常,饲料、密度、通风没有问题!

4、这批雏鸡的脏器发育正常,没有发生明显的呼吸道病……

为了这简单的35天,很多人绞尽了脑汁,于是:

有人,把肉鸡花料用到了1个月;

有人,在饲料中加入奶粉;

有人,在颗粒饲料中加入进口鱼粉;

有人,全部使用进口疫苗;

有人,使用高效进口药物;

还有人,老板亲自饲喂,在这段时间不使用雇用的饲养员……

完全正确,他们做的都很好,真的不错,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尽己所能,想尽一切办法,花钱、掏力无怨无悔,这就是我们养殖户的提高,是他们越来越懂得技术,懂得管理,我祝福他们。

为什么有的饲养户90%以上的高峰期能达到10个月,而有的仅仅只有1—2个月呢?

为什么很多人在今年舂末淘汰鸡时都赔了钱,而仍然有的人饲养2000只鸡照样赚了2万?

第一、苗鸡选的要好,因为只有“高峰的才有高产的”。

第二、苗鸡要净化,要使用“母源清除程序”,因为“母病遗传,终生大患”,药物选择要高效低毒第三、防疫首免要慎重,尽量使用不中和母源抗体的疫苗第三、尽力降低管理应激源

饲料营养

在日粮配合上,蛋白质水平不宜过高,但所有必需的氨基酸要平衡。含钙不宜过高,高钙饲料会降低母鸡体内保留钙的能力,影响产蛋性能。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从7~20周龄时开始逐渐减少,7~l4周龄粗蛋白含量为l6%,钙含量为0.75%;l5~20周龄粗蛋白含量为l2%,钙含量为0.60%,代谢能为2700千帚/千克,从18周龄到产蛋率为5%这个阶段,日粮中钙的含量应增加到2%。饲料中矿物质含量要充足,钙磷比例应保持在1.2:1~1.5:1,同时,饲料中各种维生素和微昔元素比例要适当。

限制饲养:限制饲养可节省10%的饲料,使鸡的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保持高产体况,防止早熟。7~8周龄为过渡期,从第9周龄至20周龄进行限制饲养。限制饲养有限量和限质两种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限量法包括每日限饲、隔日限饲等方法,限饲喂量为充分采食的90%,使鸡的体重不超过正常标准。限质法根据育成鸡的日龄,参考饲养标准,配制低能低蛋白日粮。从8周龄开始,每隔1-2周随机抽测鸡体重并与标准体重对照,大型鸡场要按l%称重,小型养鸡场要称50~100只,如80%172上的鸡体重达到标准体重,说明生长均匀,达到限饲要求,如高于或低于标准体重l%,喂料量应减少或增加1%。

光照控制:在育成鸡生产过程中,光照管理的目的就是控制鸡群在适宜的日龄达到性成熟。对蛋鸡来讲,一般从12周龄起对光照的刺激敏感。育成期的光照原

则是:缩短光照时间,推迟性成熟;延长光照时间,加快性成熟。一般5-6周龄或17周龄,若为密闭式鸡舍,每天光照10-12小时,强度一般不要改变,若为开放式鸡舍,以15-17周龄自然光照最长的日照时间为固定光照时间,在育成后期或开产前期、当体重达到标准时,开始增加光照时间以刺激产蛋。当性成熟较体成熟快、体重未达到标准,须马上更换蛋鸡料,换料1-2周后开始光照刺激,当性成熟较体成熟慢、在达到标准体重后,应进行光照刺激。育成鸡的光照管理,其目的是控制鸡在适宜日龄达到性成熟,光照时间过长会使生殖器官过早发育,性成熟和产蛋过早从而使产蛋鸡的死亡率升高、初产蛋重就小,因为在达到适宜体重之前就开始产蛋,体质差,到产蛋后半期容易导致部分换羽和停产。关键的一点是育成鸡舍的光照时间与产蛋鸡舍的光照要协调。

分群管理:青年母鸡迁入成鸡舍的时机应当在开产前。移动时捉鸡的方法要注意,因为迁移鸡群时,母鸡易受各类应激的影响。若从鸡的角度考虑,环境变化将带来很大问题。育成后期鸡生殖系统迅速发育,分群太迟,对体重太轻的鸡难以补救,而超重较多的鸡,严格限饲,又会影响其生殖系统的发育。18周龄之前分群,有时间调整体重使体成熟与性成熟一致,转群对于育成鸡是不可避免的,鸡群将产生应激,因转群后给料、饮水器具一般都要发生改变,再加上惊吓,鸡群几天之后才能适应,这样鸡群采食量降低,就会导致体重、体质下降,性成熟推迟。比如:在转群前后3天应喂给维生素C、电解多维等抗应激药物;停料后6-8小时再进行转群;转群当天给予24小时光照,使鸡尽快熟悉新环境,当鸡群免疫、更换饲料、疾病发生等时应推迟转群,避免造成更大应激,转群后密切观察鸡群的情况等。

密度适宜:在密集饲养的环境条件下育成的雏鸡,在育成后期最容易出现问题。每只鸡占有的饲养面积狭小,发育时体重的整齐度当然受到影响。通常,鸡群饲养密度夏天要小,冬季可以稍大,春秋天则介于两者之间。育成鸡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活动量大。如果饲养密度过大、舍内空气污浊、卫生条件差,会使鸡只因抢食、拥挤而损伤,或因采食不均而发育不整齐,因而必须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

日常管理:育成阶段鸡只的食槽要充足,饮水槽(器)每天清洗、按时消毒。保持鸡舍内外环境卫生,坚持每周带鸡消毒,夏季2-3天进行消毒一次,注意通

风换气,勤于清粪和打扫地面,保持舍内空气流通。夏季还应做好鸡痘疫苗的刺种,防止鸡痘的发生。

搞好免疫接种:免疫接种主要是病毒性疫苗类型,接种方法要根据本地区鸡病的流行情况,来制定各鸡场的疫苗接种程序。

严格控制鸡病的发生:控制育成鸡疾病的发生是很重要的。携有败血性霉形体、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原的青年母鸡,在移到产蛋鸡舍时,这些潜在病原体就会污染鸡舍及环境,不管哪种疾病的发生都将引起产蛋下降。

实行科学的饲喂方法:初产前两周,就要增补足够的钙,对开产早的青年母鸡也要设法补充钙。

温度、通风的控制

1).环境温度。鸡舍温度应保持在10-25℃,应该注意的是:育雏结束后的脱温过程要防止舍温骤降,因为日温差过大或温度变化过快都会影响鸡群的健康。所以,在日常生产中应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随时调节舍温,将舍内温差控制在6-8℃。

2).通风换气。其主要目的是排除舍内有害气体和调节舍温。鸡对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相当敏感,有害气体的含量不可超标。在一般条件下,以进入鸡舍无明显的嗅觉不适为基本标准,通风时要做到气流能均匀通过全舍,尽量减少舍内气流死角的存在,还应避免贼风入侵。另外,根据天气变化,随时调节进风口的方位和大小,使进入舍内的气流自上而下,不可直接吹到鸡体上。

及时更换产蛋料:育成母鸡在100日龄左右卵巢发育比较迅速,生殖机能旺盛,18周龄时就有部分母鸡开始产蛋,此时要提高饲养营养水平以满足鸡的营养需要。一般能量要求为11.9-12.1兆焦/千克,蛋白质为17%-18%,特别要增加体内钙的储备,以满足蛋壳形成的需要,因此,适时更换产蛋料十分重要,具体操作方法有以下三种:

1).在17周龄未见蛋时就换用产蛋料,其优点是增加体内钙的储备量;缺点是没有一个缓冲过程,容易增加肾脏负担,也易引起产蛋前期鸡群腹泻。

2).在18周龄体重达标全群见蛋时立即换料,其优点是能提高鸡只体内钙的储备能力;缺点是在鸡群均匀度差时难以掌握,效果不佳。

3).鸡群在16-17周龄时喂2%的钙料(产前料),当鸡群产蛋率达5%时立即更换产蛋料,其优点是能使体内的钙有一个从少到多的蓄积过程,缺点是达5%产蛋率时换料不及时,会影响以后的产蛋率。

总之,无论采用哪种换料方法,都要根据鸡群体重和发育情况,较早时间更换产蛋料,对鸡将来产蛋有利,而过晚使用钙料则易出现产软壳蛋现象。

育成鸡的选择:育成过程应注意观察,定期称重,不符合标准的鸡只应尽早淘汰,以免浪费饲料、人力和物力,增加饲养成本。第一次选择应在6-8周,第二次在17-20周,可结合转群进行。蛋鸡的要求是体重适中,羽毛紧凑,体质结实,采食量大,活泼好动。一般将体重大、高度瘦弱、畸形、瘸腿的鸡只淘汰掉。疫病防制

1).免疫接种。蛋鸡育成期尤应按免疫程序及时接种,要选择质量过关的疫苗,选用正确的接种方法,免疫接种时应同时注意减少应激反应,接种后注意观察鸡群情况,加强日常管理,有条件的鸡场可以在免疫后7-14天检测血清抗体滴度,确保免疫接种的效果。

2).日常消毒。消毒工作应贯穿于整个育成期。包括环境消毒(每周1次)、舍内带鸡消毒(每周2次)、饮水消毒(每周2次)、用具设备消毒等全方位消毒,发病期间更要增加消毒次数。同时注意选用腐蚀性小、消毒效果好的消毒药,并经常更换消毒药的种类。

3).疾病防治。在日常管理中要每天认真观察鸡群,发现病弱鸡及时隔离,并尽快查找病因,进行确诊,决定是否进行全群治疗,尽量防止疾病在鸡群中蔓延。选用药物时,要用敏感、高效、低毒、经济的药物,不可盲目投药,应充分考虑用药方法和疗程,确保治疗有效。

减少惊群:在日常管理中,应将鸡舍的门、窗、通风口等封严,严防飞鸟及鼠类入侵,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疾病传播,还可以避免其进入鸡舍引起惊群现象。同时日常操作中,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动作要轻快、温和,以免突发的声响、闪亮给鸡群带来惊吓,对于经常出现的难以避免或无法减少的操作,应使鸡群尽早适应。

60日龄左右最易感染的是新城疫与大肠杆菌,如果在冬季,还必须控制和预防温和型流感的发病,在饮水中加奥菲或易利。90-110日龄根据不同季节交易感染非典型新城疫、温和型流感、大肠杆菌、传染性鼻炎、传喉等,在这个即将

开产的阶段非常重要,一定要做好预防、防疫和消毒等工作,可用奥菲或易利及黄芪多糖、福照作为预防用药,且110日龄必须驱虫,一般早晨空腹饲喂效果更佳。

创鑫生物声明:此文档。仅供参考,如有雷同则为英雄所见略同

海兰褐蛋鸡饲养管理方案介绍材料

目录 第一节海兰褐壳蛋鸡生产性能 (1) 第二节育雏前的准备 (2) 一、消毒 (2) 二、升温 (2) 第三节雏鸡的饲养管理 (3) 一、雏鸡的生理特点 (3) 二、育雏条件 (4) 三、雏鸡的饲养管理 (6) 第四节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7) 一、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7) 二、育成期注意事项 (8) 三、海兰蛋鸡限饲喂量与体重标准 (10) 四、生长期营养需要建议 (11) 第五节蛋鸡的饲养管理 (12) 一、产蛋鸡的生理特点 (12) 二、饲养管理条件 (12) 三、产蛋期的营养 (13) 四、产蛋期注意事项 (15)

第六节光照程序 (16) 一、光照程序制定原则 (17) 二、密闭式鸡舍光照程序 (17) 三、半开放鸡舍光照程序 (17) 第七节鸡群免疫 (18) 一、建议免疫程序 (19) 二、疫苗的选择 (20) 三、鸡群免疫接种方法 (20) 四、疫苗接种和使用中注意事项 (22) 五、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和原因 (23) 第八节各阶段鸡群日常管理要点 (23) 一、观察鸡群 (23) 二、定期称重 (23) 三、调整鸡群 (24) 四、带鸡消毒 (24) 五、防重于治 (25) 六、海兰棕壳蛋鸡生产性能表 (26) 七、常用鸡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参考表 (28) 八、饲料配方举例 (29)

第九节养鸡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30) 一、如何选购优质雏鸡 (30) 二、品种和场家的选择 (30) 三、雏鸡的早期死亡原因 (31) 四、雏鸡发育不齐的原因 (31) 五、饲养阶段体重不达标的原因分析 (33) 六、产蛋率上升缓慢的可能原因 (33) 七、为什么没有产蛋高峰 (34) 八、产蛋突然下降的原因分析 (34) 九、如何防止鸡腹泻 (35) 十、产蛋下降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36) 十一、给鸡打针有八忌 (39) 十二、啄癖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41)

育成期管理

9~20周龄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 (1)关注鸡群体成熟体重是鸡群发挥良好生产性能的基础,是鸡群体成熟的重要依据,能够客观的反应鸡群的发育状况。如果鸡群体重达标整齐,骨骼发育良好,并且能够与性成熟同步,则鸡群开产整齐,产蛋高峰高,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长。 ①体重管理育成期每周按照鸡群5%~10%比例抽测体重(群体小时可普测体重),随时关注鸡群体重增长情况,判断是否达到体成熟。体成熟判定以品种的标准体重为依据,在实际生产中17~18周龄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0%范围内,即可认为鸡群达到体成熟。 ②均匀度管理均匀度指平均体重±10%以内的鸡只数占总称重鸡只数的百分比,是体现体重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高产鸡群的均匀度一般应在85%以上。 (2)控制鸡群性成熟性成熟是指鸡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生殖器官和副性征的发育已经基本完成,具备了生殖能力。可以根据体重情况对光照及饲料进行控制,确保体成熟与性成熟的同步。 (3)育成鸡的限制饲养育成后期应采取限制饲养,特别是对中型蛋鸡,目的是防止育成鸡在12周龄之后体内沉积过多脂肪,影响产蛋能力的发挥。调整日粮营养水平:正常情况下防止体重超标,可采取限质饲养使日粮粗蛋白水平不超过14%,或者限量饲养对其采食总量加以限制。一般情况下,饲喂量维持在鸡熄灯前能吃尽就可以了。如果体重偏低则要提高日粮营养水平,增加饲喂量,保征上笼体重在正常值范围内。饲喂量和饲料的营养水平要根据每周称测的体重情况来调整。 (4)加强疫病防治 ①免疫管理。蛋鸡育成期的免疫接种较多,要根据当地的流行病制定免疫程序,选择质量过关的疫苗和适宜的接种方法。免疫时要减少鸡群的应激,免疫后注意观察鸡群情况并在免疫14天后检测抗体滴度,确保达标,一般新城疫抗体血凝平板凝集试验不低于7,禽流感H5株、H4株不低于6,H9株不低于7,各种抗体的离散度均在4以内。 ②日常消毒日常消毒时要内外环境兼顾,舍内消毒每天一次,舍外消毒每天两次,消毒前注意环境的清扫以保证消毒效果。消毒药严格按照配比浓度配置并定期更换消毒药。 ③鸡群巡视及治疗每天要认真观察鸡群,发现病弱鸡及时隔离,并尽快查找原因,决定是否进行全群治疗,避免疾病在鸡群中蔓延。选药时,要用敏感性强、高效、低毒、经济的药物。 (5)加强环境控制

夏季蛋鸡饲养管理要点

夏季高产蛋鸡饲养管理要点 炎炎夏日,对于产蛋高峰期的蛋鸡,因舍内空气潮湿、污浊,各种病原微生物易生长繁殖,极易诱发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从而使鸡发病率增高,采食量降低,饮水量增加,粪便变稀,且蛋重变小,蛋壳变薄,破蛋增加,产蛋量下降,给蛋鸡生产带来损失。要使蛋鸡保持高产,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防暑降温: 蛋鸡最适环境温度为13℃-20℃,若温度高于29℃,则产蛋量下降10%-20%;37.8℃时,鸡有中暑的危险。因此,防暑降温是保持高产的关键。 具体办法有: (1)降温: A、植树和搭建凉棚(遮荫网):在鸡舍四周,重点是西、南两面可防阳光直射;在鸡舍向阳处搭遮荫网也可防阳光直射。 B、尽量避免鸡舍周围地面裸露:可种植蔬菜、草皮,一方面可以降低反射热,另一方面,可以蒸发水蒸气,起降低温度、湿润空气、减少尘埃的作用。 C、将屋顶涂白或增设遮荫网,也可以在鸡舍的屋面上覆盖一层10-15厘米厚的稻草或麦秸,洒上凉水,并保持长期湿润,可以阻止大量热量被吸入舍内,进而降低辐射热。 D、屋顶喷水:在屋顶上安装固定或可旋转的配头,天气炎热时定时喷一下,可以蒸发带走大部分热量,从而降低舍温。

(2)及时清粪:鸡粪易发酵产生热,而且散发有害气体,每天早晚各清扫一次鸡舍,保持舍内清洁干燥。 (3)通风换气:将窗户全部打开,有条件的可在鸡舍内安装风扇,以提高空气对流,确保舍内凉爽。 (4)减少密度:饲养密度大,不利于鸡体散热,一般每平方米饲养7只为宜。 二、调整日粮 蛋鸡因高温,造成采食量减少,所以要合理调整日粮,更好地满足鸡在产蛋各期的营养需要,早晚应多喂蛋白质含量较高、能量较低的日粮,中午多喂青绿多汁饲料,并做到饲料品种多样化。另外,还要增加饲料中矿物质成分,尤其是钙。饲料要少喂勤添;饲槽要保持清洁,以免影响鸡的食欲下降或引起肠胃病。 A、日粮中补充维生素C,每500kg饲料中加入1000g维生素C预混剂,可降低高温所致的死亡率。例如“冰莲清爽”,内含VC,薄荷、藿香、冰片等中药,或者“藿香正气液”可以有效预防热应激。 B、饮用电解多维,在高温天气的下午1点至晚上9点,这一段时间饮水中增加电解多维的含量,可以很好地缓解热应激对肉鸡的危害。例如“威力维他”。 C、日粮中添加0.5%小苏打,可预防中暑造成的呼吸性碱中毒。例如“通肾灵”。

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蛋鸡的饲养管理 (一)雏鸡的饲养管理 根据鸡的生理特点和从方便饲养管理出发,将0-20周龄的鸡分为0-6周龄和7-20周龄两个阶段,0-6周龄的鸡称为雏鸡,7-20周龄的鸡称为育成鸡。 1、雏鸡的生理特点:雏鸡具有与成年鸡不同的生理特点,了解雏鸡这些特点,便于针对其弱点加强育雏期间的饲养管理。 (1)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成年鸡的体温是 40.5-41.7°C。而初生雏鸡的体温约是39°C,在4日龄时开始均衡上升,到10日龄时才能达到成年鸡体温,21日左右体温调节机能逐渐趋于完善。所以育雏期间依靠人工控温才能维持正常生理活动。 (2)生长迅速,代谢旺盛:5周龄时体重可达到出壳重的10倍。所以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是相当重要的,必须满足雏鸡的各种需要,以保证其快速的生长发育。 (3)消化能力弱:雏鸡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胃和嗉囊的容积小,进食量有限。因此育雏初期要增加饲喂次数,并且要求饲料营养全面。 (4)敏感性强:对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的缺乏或药物的过量,都会很快反应出病理症状。因此要求喂给雏鸡全价饲料,添加药物一定要拌均匀,防止发生药物中毒。

(5)抵抗力弱: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差,很容易受到各种有害微生物的侵袭,感染疾病。因此育雏期间尤其是育雏前要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工作,育雏期间做好免疫接种。 (6)胆小,群居性强:周围环境的任何改变都会引起惊吓、混乱,所以育雏室内尽量保持安静。并且应有防止兽害的设施。 3、雏鸡的饲养管理 (1)饲喂技术 ①饮水:雏鸡第一次饮水为初饮,要求为温开水,其水温应保持与室温相同,可以在饮水中加入适量抗菌素和3-5%的葡萄糖糖,增强抵抗力。一般在毛干后3小时即可初饮,这样有促进肠道蠕动、吸收残留卵黄、排除胎粪、增进食欲的作用。初饮后,不应再断水,因为育雏温度高,避免引起脱水。 ②开食:雏鸡第一次吃食称为开食。开食一般在初饮后3小时至出壳24小时以前,观察鸡群,当有1/3的个体有寻食、啄食表现时就可开食。如开食太晚会消耗雏鸡体力,雏鸡就会变得虚弱而影响生长发育,增加死亡率。开食方法是将准备好的饲料撒在硬纸、塑料布上,或浅边食槽内。一般初期采用自由采食,以使雏鸡迅速熟悉采食与饮水,防止饥渴。3日后至前2周每天喂6次,其中夜里喂1-2次;第3-4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产蛋前的准备 (一)鸡舍整理与消毒: 鸡舍和设备对产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有较大影响。转群上笼前要检修鸡舍及设备,认真检查喂料系统、饮水系统、供电照明系统、通风换气系统、排水系统和笼具、笼架等设备,如有异常应及时维修;对鸡舍和设备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其步骤是清扫干净鸡舍地面、屋顶、墙壁上的粪便、灰尘和设备上的污物,再用高压水冲洗干净鸡舍和设备,待干后喷洒消毒药液进行消毒,同时也要对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另外,要准备好所需的用具、药品、器械、记录表格和饲料,安排好饲喂人员。 (二)整顿鸡群 严格淘汰病、残、弱、瘦、小的不良个体。转群前对全群鸡进行驱虫,主要驱除肠道线虫。 鸡群健康一致,有一个理想的体重和体形。110~130日龄的鸡,每千克体重用左旋咪唑20~40毫克或驱蛔灵200~300毫克,拌料喂饲,每天一次,连用2天以驱除蛔虫;每千克体重用硫双二氯酚100~200 毫克,拌料喂饲,每天一次,连用2天以驱绦虫;球虫卵囊污染严重时,上笼后要连用抗球虫药5~6天。(三)转群(“全进全出”) 1.转群时间的选择: 18~20wk;气温适宜;夜间抓鸡可避免惊群 2.转群前的饲养管理 转群前2天,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和2倍的多维素及电解质,如维生素C、速补-14等。 转群当日连续24h光照并停料供水4~6h。 3.转群时的组织工作 紧张有序,防止碰伤、压死、闷死。 4.转群后的饲养管理 要注意观察鸡群的动态,并及时处理。产蛋舍事先准备好饮水和饲料。饲料或水中添加2 倍多维素和适当的抗生素2~3天。适应1wk后,再进行预防注射、换料、补充光照等。 (四)开产前后饲养管理要点 指开产前几周到80%的鸡开产,一般18~25wk。 开产至产蛋高峰的生理变化很大: 外界应激(转群、饲养环境与方式的改变等) 自身的生理刺激(生殖系统,性激素,内脏、髓质骨) 1.适宜的体重标准 18wk测定。不达标者,限制饲养改为自由采食,并提高蛋白质和能量水平;达标后再补光。 没有足够的体重增长和营养积蓄,或者过肥,产蛋水平较差。 2.自由采食:喂料量的增加先于产蛋率增长 3.补充光照 18-20wk体重达标时进行。 每周↗0.5~1h,到产蛋高峰时达16h。 4.更换日粮 时间:产蛋率5%时(18~19wk时) 方法:一是开产前饲料(钙2%)→产蛋料 二是产蛋料按比例逐渐替换育成料 5、准备产蛋箱 6、保持鸡舍安静 二、产蛋鸡的饲养

罗曼蛋鸡饲养管理手册

第一章品种介绍 罗曼品种蛋鸡是由德国罗曼公司提供的优质蛋鸡品种,德国罗曼集团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育种公司。始建于1932年,1978年买下美国的海兰公司,1987年买下美国尼克公司,现旗下有罗曼、海兰、尼克三个品种,其中罗曼系列是该公司主打品种,同时也是全球最好的品种。经过多年的发展,罗曼系列品种在亚洲市场占有率达到50%左右,西欧达到45%左右,东欧达到40%左右,至2002年为止,罗曼系列品种在全球蛋鸡市场占有率世界排名第一,远远超过其他系列品种,该品种具有抗病力强,抗冷热,应激能力强,蛋壳坚硬,蛋壳颜色好,产蛋期长,产蛋高峰期持久,饲料报酬高,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 罗曼粉主要表现为体态均匀,开产早,上高峰快,产蛋率高达98%,产蛋持续期长,无啄癖,抗病力强,死淘率低,蛋壳颜色纯色并一致,料蛋比低,淘汰体重适宜。

罗曼系列生产性能

罗曼褐生产特性: 1、死淘率低 2、抗病力强 3、不神经质,易于管理 4、蛋壳颜色及强度最好 5、产蛋率高并持续期长 6、料蛋比低 7、无啄癖 8、淘汰体重适宜罗曼粉生产特性: 1、体态均匀 2、开产早、一百零几天 见蛋产蛋率高达98%、 产蛋持续期长 3、无啄癖 4、抗病力强 5、蛋壳颜色一致 6、料蛋比低 7、沟汰体重适宜 小型罗曼粉特点: 除具有罗曼粉的 优点外且产蛋率 更高,抗病力更 强,耗料更低,蛋 重更小。 第二章雏鸡和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第一节雏鸡的饲养管理 一、雏鸡的生理特点: (一)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初生雏的体温较成年鸡的体温约低2—3℃,4日龄开始慢慢地均衡上升,到10日龄才达到成年鸡体温,到3周龄左右,体温调节机能逐渐趋于完善,7—8周龄以后才具有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能力,因此在育雏期间一定抓好保温这一点。 (二)生长迅速,代谢旺盛。雏鸡两周龄体重约为初生时体重的2倍,6周龄为10倍,8周龄为15倍,前期生长快,以后随日龄增长而逐渐减慢,所在在饲养上要满足营养需要。 (三)胃的容积小,消化能力弱,进食量有限,同时消化道内又缺乏某些消化酶,因此在饲养上要注意饲喂纤维含量低易消化的饲料。 (四)敏感性强,幼雏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缺乏或有毒药物的过量,会反应出病理状态。 (五)抗病力差,雏鸡抵抗疾病能力差,因此要做好环境

蛋鸡育成鸡的饲养管理复习课程

蛋鸡育成鸡的饲养管 理

蛋鸡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潍坊诺达药业 1、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育雏期6-8周龄(体重达到标准)后至17-18周龄为育成期,育雏结束后,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如体温调节,消化等基本健全。雏鸡开始脱温,采食量增加,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处于旺盛时期,机体本身对钙质沉淀、积累能力有所提高,母鸡12周龄以后性器官的发育尤为迅速,对环境条件和饲养条件非常敏感,因此保证鸡的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充分发育,严格控制性器官过早或过晚的发育,有利于提高开产后的性能。 2、育成鸡的培育目标 (1)体重的增长符合标准,具有强健的体质,能适时开产。 (2)骨骼发育良好,骨骼的发育应该和体重增长一致。 (3)鸡群体重均匀,要求有80%以上的鸡体重在平均体重的0.9-1.1倍范围之内。 (4)产前做好各种免疫,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保证鸡群能安全渡过产蛋期。 3、蛋鸡的生长模式及体成分变化特点 6-8周龄前增重不十分明显,增重潜力不大,此后至10-12周龄前增重潜力很大,增重明显,其后增重缓慢,从体成分变化特点来看,6-8周龄前主要是内脏器官的发育,所以增重不十分明显,而此后至12周龄前,除内脏器官继续发育外,骨骼、肌肉发育很快,增重明显。13-14周龄骨架基本形成,增重开始缓慢,此后体脂沉积明显加快,体组织中变化最大的是卵巢,因此保持一

定程度的增重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有利于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蛋鸡的体重增长一般在36-38周龄左右才基本停止。 4、鸡群的体重和均匀度的重要性及如何达标 (1)体重与性成熟 ①10周龄以后,从胫长发育为主转向体重达标为主,特别是18周龄时体重是关键,决定产蛋量的高低和整个产蛋期蛋重的大小。体重大的青年鸡先开产,体重小的鸡后开产。 ②鸡的体重大小大致在12-15周时已经定型,在这之后无论怎样努力,体重小的鸡也难于改变其在鸡群中体重小的位置,所以在育成前期必须注意鸡群的体重及时分出体重小的鸡单独组群,给予优良待遇。 ③体重小的鸡不仅开产晚,体质也差,一般产蛋也少,体重大的鸡易提前开产,过肥的鸡身体负担重,一般产蛋也不会持久,所以维持鸡群的正常体重(标准体重)具有重要意义。 ④中型蛋鸡的体重标准与饲料消耗 中型蛋鸡生长期的体重及大致饲料采食量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一、产蛋期的管理 产蛋曲线:18-19周见蛋,20周开产,21-22周产蛋率50%,24-26周产蛋率90%以上,高峰维持10-20周,以后每周降%,到72周龄产蛋率70-75%淘汰。追求开产早,上升快、高峰高、持续期长、下降缓慢。 (一)产蛋鸡的生理特点 蛋鸡产蛋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为鸡群创造适宜与卫生的环境条件,充分发挥其遗传潜力,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同时降低鸡群的死淘率与蛋破损率,尽可能地节约饲料,最大限度地提高蛋鸡的经济效益。 1、卵巢、输卵管发育在性成熟时急剧增长。性成熟以前输卵管长仅8-l0cm,性成熟后输卵管发育迅速,在短时期变的又粗又大,长50- 60cm。卵巢在性成熟前,重量只有7g左右,到性成熟时迅速增长到40g 左右。 2、蛋壳在输卵管的峡部开始成形,大部分在输卵管子宫部完成。蛋壳形成所用的钙,是饲料中的钙进入肠道,吸收后形成血钙,通过卵壳腺分泌,在夜间形成蛋壳。若饲料中钙较少不能满足鸡的需要,就要动用骨骼中的钙。因此保持足量的钙和磷以及钙磷比例平衡,对提高产蛋率和防止产蛋疲劳综合症很有意义。 (二)饲养管理条件 1、温度 成年鸡适应的温度范围为10-27℃,能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性能。适宜的温度为15-24℃,21-24 ℃饲料转化率最高。温差超过5℃以上就容易发生条件性疾病。因此温差控制在3-4℃。 2、湿度 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70%, 3、通风 通风的目的在于调节舍内温度,降低相对湿度,排除鸡舍中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使舍内保持空气清新,供给鸡群足够的氧气。其中氨气的浓度不超过25ppm,二氧化碳不超过%,硫化氢的浓度不超过10ppm。 通风要领:进气与排气口设置合理,气流能均匀流过全舍而无贼风(即穿堂风)。

麻鸡饲养管理要点

麻鸡饲养管理要点 1、消毒:进雏前1周育雏室打扫干净,所有设备清洗、消毒放置好,门窗关闭,用甲醛(40ml/m3)、高锰酸钾(20g/m3)熏蒸24小时,如密闭不好,可用20%—3%氢氧化钠泼洒地面和四周墙壁。 2、垫料:采用地面育雏的,室内铺好干燥无霉变的麦秸或锯末等垫料。 3、预热:在进雏前先进行预热,使室内温度达到32℃—35℃,以后每周下降2-3℃,降至18-20℃,夏天温度可稍低一些。相对湿度60%—70%。 4、备器:饲槽、饮水器按30—50只鸡/套,照明灯2.7瓦/m2配置。 (二)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温度:1—3日龄室温32℃—35℃温。以后每周下降2-3℃,降至18-20℃,保持稳定或脱温。相对湿度60%-70%。 2、饮水:雏鸡进入育雏室后休息1小时,开始饮水,饮水的同时加 3%-5%的葡萄糖+VC饮水3—4小时。 3、开食:饮水的同时可进行开食,喂全价雏鸡料,做到少喂勤添。 4、光照:1-3日龄,24小时连续光照,4-7日龄把光照从24小时逐渐降至自然光照,2周龄以后取自然光照。 5、密度:l-3周龄:30一40只/m2;4—6周龄:20~30兄/m2 6、通风:在确保室温前提下,选择在一天中最暖和的时间进行通风换气。 7、断嚎:一般在7-9日龄左右进行,断喙前后1-2天,用vk3、vc饮水。 8、分群:把大小、强弱及时分群饲喂,确保均匀度把不合格雏淘汰掉。 9、疾病防治:育雏室保持干净卫生,常换垫料,作好预防工作,发现病情及时处理。 (三)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1、育成鸡的选择在育成过程中应观察称重,不符合标准的鸡尽早淘汰,以免浪费饲料和人力,第一次初先在6-8同龄,第二次在18-20周龄,可结合转群或接种疫苗进行。 2、注重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工作。 4、严格控制体重,从6—8周龄开始进行限饲,18周龄后根据该品各标准给予饲喂量,限饲必须与控制光照相结合,注意在限饲期间,切不可增加光照等办法刺激母鸡早开产,这会对其后的产量产生有害的作用。 5、及时调整饲料槽的高度,使饲槽高度和鸡背高度相平,以防上饲料的浪费,避免垫料落入料槽及腿病的发生。 6、转群: ①按时转群,雏鸡6~7周龄时转入育成鸡舍,到17~18周龄,转到产蛋鸡舍,转群最好在晚上或清晨进行。 ②转群前6小时应停料,前2~3天和入舍后3天,饲料内增加复合维生素1~2倍和饮电解质溶液,转群当天24小时光照,保证鸡有足够时间采食和饮水。 ③从育雏舍转到育成舍时,尽量减少两舍间温差。根据体重达标情况进行入舍和饲料的更换,更换时应逐渐过渡。 ④结合转群对鸡进行清理和选择,淘汰不合标准的次劣鸡{体重过轻、有病、残鸡和异性鸡),并彻底清点鸡数。 ⑤转群时不要同时断喙,以免增加更多的应激。 ⑥做好转群的组织工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⑦转群时要注意观察鸡群的动态(采食、饮水、粪便等)

蛋鸡育成期管理

蛋鸡育成期的管理要点 蛋鸡育雏期结束到产蛋期之前的阶段为育成期(一般是指7-18周龄)。但现代优良蛋鸡品种,已不再单纯地以周龄或体重作为育雏、育成阶段划分和营养调整的标准,而是以体形、体重发育的程度为准则,前期以骨骼为主,后期则以体重为主。育成期是为产蛋期打基础的阶段,育成期鸡群体形、体重的达标与否及均匀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产蛋性能的好坏。因此,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提高育成率的前提下,培育体形体重符合品种标准、发育均匀一致、适时开产的合格蛋鸡群。 一、育成鸡群的体形调控①蛋鸡体形发育特点对生产性能的影响衡量蛋鸡的体形发育标准以骨架作为第一限制因素,体重作为第二限制因素,生产中常以胫长和体重作为具体指标。鸡的骨骼和体重的生长并不同步,骨骼在10周内生长迅速,8周龄雏鸡骨架已完成75%,12周龄已完成90%以上,而体重则到36周龄才达到最高点。育成期体形发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生产性能的发挥,胫长达标而体重偏轻的鸡群,产蛋早期蛋重小,产蛋率上升缓慢,产蛋高峰偏低;胫长不达标而体重超标的鸡群会出现过早产蛋或发生严重脱肛等现象,死淘率高,高峰维持时间短;如果胫长和体重都不达标,就意味着育雏育成失败,开产时间延长,产蛋高峰达不到标准。②育成鸡群体形发育调控的管理措施根据蛋鸡体形的发育特点,育雏育成期,饲料中蛋白含量对鸡群体形及骨骼影响较大;能量水平对鸡群体重影响较大,对体重不符合标准者,调控其生长的有效措施是调整能量摄取量。因此,育成前期应衔接育雏的高营养饲养方式,促进体骨骼发育,促进胫长生长,育成后期则注意胫长和体重的协调增长,并尽可能符合品种的标准生长指标。育成过程中,定期称体重、测胫长可清楚地了解鸡群发育状况,然后根据抽测结果与品种标准的对比调整饲料营养水平、饲喂量及换料时间,使鸡群的体形、体重指标始终处于适宜范围内。对胫长达标或超标,体重超标的鸡群,可适当限制饲喂或提前更换育成期饲料;对胫长达标,体重不达标的鸡群,继续饲喂育雏后期料或适当提高饲料能量水平;对于胫长低于标准,体重超标的鸡群,继续饲喂育雏后期料并稍微降低饲料能量水平,增加多维素;对于胫长和体重均低于标准的鸡群,继续饲喂育雏后期饲料直至其胫长和体重达标为止。 二、鸡群均匀度的控制鸡群均匀度是衡量蛋鸡育成期饲养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之一。鸡群的均匀度包括体重均匀度、胫长均匀度以及性成熟均匀度。均匀度高说明鸡群生长发育一致,预示着日后鸡群开产一致,产蛋高峰值高,高峰期维持时间长。鸡群体重、胫长均匀度分别用群体中体重、胫长在平均值上下10%范围内的鸡只所占的百分比来衡量。理想的育成鸡群,体重、胫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最新)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一、蛋鸡饲养管理 (一)育雏期饲养管理(0—6周龄) 雏鸡在0—6周龄这段时间为育雏期。其饲养管理总的要求是根据雏鸡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以满足鸡的生理要求,严格防止各种疾病发生,提高成活率。 1、雏鸡的生理特点: (1)体温调节机能差。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其体温调节机能在两周龄后才逐渐趋于完善,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对雏鸡的健康和正常发育是至关重要的。(2)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雏鸡1周龄体重约为出生重的2倍;6周龄时约为15倍;其前期生长发育迅速,在营养上要充分满足其需要。由于生长迅速,雏鸡的代谢很旺盛,单位体重耗氧量是成鸡的3倍。在管理上必须满足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3)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能力弱。雏鸡消化器官还处于发育阶段,进食量有限,消化酶分泌能力不太健全,消化能力差。所以,配制雏鸡料时,必须选用质量好,易消化,营养水平高的全价饲料。 (4)抗病力差。幼雏由于对外界的适应力差,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也弱,在饲养管理上稍有疏忽,即有可能患病。在30日龄之内雏鸡的免疫机能还未发育完善,虽经多次免疫,自身产生的抗体还难以抵抗强的病原微生物侵袭。因此,必须为其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5)敏感性强。雏鸡不仅对环境变化很敏感,而且由于生长迅速,对一些营养素的缺乏和一些药物以及霉菌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反映也很敏感。所以,应注意环境控制和饲料的选择以

及用药的慎重。 (6)群居性强、胆小。雏鸡胆小,缺乏自卫能力,喜欢群居。比较神经质,对外界的异常刺激非常敏感,易引起混乱炸群,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抗病能力。所以需要环境安静以及避免新奇的颜色,防止鼠、雀、兽等动物的进入鸡舍。同时,注意其饲养密度的适宜性。(7)初期易脱水。刚出壳的雏鸡体内含水率在75%以上,如果在干燥的环境中存放时间过长,则很容易在呼吸过程中失去很多水分,造成脱水。育雏初期干燥的环境也会使雏鸡因呼吸失水过多而增加饮水量,影响消化机能。所以,在出生之后的存放、运输及育雏初期应注意湿度的问题,就可以提高育雏成活率。 2、管理要点 (1)密度:1—3周龄20—30只/m2,4—6周龄10—15只/m2;,笼养为1—3周龄50—60只/m2,4—6周龄20—30只/m2,注意强弱分群饲养。 (2)温度:温度对于育雏开始的2—3周极为重要。刚出壳的小鸡要求35℃,此后每5天降低1 ℃,在35—42日龄时,达到20——22 ℃。 注意观察,如发现鸡倦怠、气喘、虚脱表示温度过高;如果幼鸡挤作一团,吱吱鸣叫表示温度过低。 蛋鸡适宜温度见下(表1) 表1:蛋鸡各阶段适宜温度

家禽生产学——产蛋鸡的饲养管理.pdf

教案 本讲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讲解,明确蛋鸡在整个产蛋期的饲养管理要点,为蛋鸡饲养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在蛋鸡养殖中能够做到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饲养管理。做到少投入,多回报,给养殖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本讲主要知识点 1、产蛋期概念 2、此阶段主要任务 3、开产前饲养管理要点 ①转群前准备②转群③控光④更换日粮 4、产蛋鸡饲养 ①饲喂与饮水②阶段饲养③产蛋曲线④限饲 5、产蛋鸡管理 ①日常管理②季节管理 本讲教学重点→产蛋鸡饲养

家禽生产学——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定义:产蛋期一般是指21-72周龄。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对蛋鸡的有害影响。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多的产出,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一、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要点 开产前数周是母鸡从生长期进入产蛋期的过渡阶段。此阶段不仅要进行转 群、选留淘汰、饲料更换和增加光照等一系列工作,给鸡造成极大应激,而且这 段时间母鸡生理变化剧烈,敏感,适应力较弱,抗病力较差,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极易影响产蛋性能。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1.做好转群的准备工作 鸡舍和设备对产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有较大影响。转群前要检修鸡舍及设备, 认真检查喂料系统、饮水系统、供电照明系统、通风换气系统、排水系统和笼具、笼架等设备,如有异常应及时维修;对鸡舍和设备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其步骤是清扫干净鸡舍地面、屋顶、墙壁上的粪便、灰尘和设备上的污物,再用高压水冲 洗干净鸡舍和设备,待干后进行消毒。舍内常用的消毒方法:喷洒消毒;火焰消毒;熏蒸消毒,同时也要对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 2.转群 (1)转群时间的选择 转群时间一般按照生产计划而定。一般在18- 20周龄,最迟也不要超过21周龄。转群的具体时间要选择气候适宜的天气进行,避开阴雨天气。炎热季节转群时最好在夜间进行,夜间抓鸡易捕捉,可避免惊群,减少应激。 (2)转群前的饲养管理

蛋鸡饲养管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蛋鸡饲养管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很多养殖户朋友都希望自己养殖的蛋鸡产蛋率高,首先我们要了解知道的是产蛋率是需要从各方面因素来考虑的,比如科学的养殖管理措施。下面主要学习一下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一、光照 蛋鸡对于光照是很敏感的,特别是在产蛋期,对于光照有着很高的要求。光照可以促进鸡的性成熟,还能够让鸡生长速度更快一些。在产蛋期中,蛋鸡每天接受的光照时间最好控制在十八个小时左右,光照的强度也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在冬季,人工照明设备需要稳定工作,而且也要经常进行检修,避免给蛋鸡的生长带来影响。

二、喂料 对于鸡群来说,在不同的季节中,营养需求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大家要针对这些变化,不断的进行调整配料。比如在温度比较低的季节中,就需要在饲料之中多添加一些油脂含量高,同时能量也较多的营养物质,可以帮助鸡度过较冷的天气。但是饲料的配置一定要有比例,不能随便的乱配。如果没有合适的配比,很可能导致蛋白质等等其他物质供应不充分,就会让鸡的性能受到影响了,产出来的蛋可能薄壳、易破。 三、温度 对于饲养的蛋鸡来说,一般养殖的温度也是有要求的,最好是在十度以上,不能超过三十度,这个温度范围需要把握好,温度太高或者是太低,都会影响到鸡的生产效益。而且经过试验研究显示,蛋鸡生存的环境下,温度发生一丁点的变化,都会让产蛋性能有所改变。

所以要想有好的养殖效果,养殖户一定要注意调整温度,给蛋鸡提供比较合适的环境范围。特别是在温度变化差异较大的地区,就要求使用一些技术来维持温度上的稳定了,这样对于产蛋率的帮助也是很大的。 四、防疫 平日里养殖户们也需要注意做好防疫上的一些操作,对于鸡群内部的个体,需要定期的进行抽检,而且也需要进行抗体的抽查,有的时候,某些抗体因为长期没有得到补充,也会发生失效的情况,就会让鸡群发生感染的问题。因此就要注意进行检测,及时的补充。但是也不能盲目的注射一些疫苗,用量不是越大越好,如果发现有疾病出现了,就要进行及时的隔离。

蛋鸡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蛋鸡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潍坊诺达药业 1、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育雏期6-8周龄(体重达到标准)后至17-18周龄为育成期,育雏结束后,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如体温调节,消化等基本健全。雏鸡开始脱温,采食量增加,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处于旺盛时期,机体本身对钙质沉淀、积累能力有所提高,母鸡12周龄以后性器官的发育尤为迅速,对环境条件和饲养条件非常敏感,因此保证鸡的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充分发育,严格控制性器官过早或过晚的发育,有利于提高开产后的性能。 2、育成鸡的培育目标 (1)体重的增长符合标准,具有强健的体质,能适时开产。 (2)骨骼发育良好,骨骼的发育应该和体重增长一致。 (3)鸡群体重均匀,要求有80%以上的鸡体重在平均体重的0.9-1.1倍范围之内。 (4)产前做好各种免疫,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保证鸡群能安全渡过产蛋期。 3、蛋鸡的生长模式及体成分变化特点 6-8周龄前增重不十分明显,增重潜力不大,此后至10-12周龄前增重潜力很大,增重明显,其后增重缓慢,从体成分变化特点来看,6-8周龄前主要是内脏器官的发育,所以增重不十分明显,而此后至12周龄前,除内脏器官继续发育外,骨骼、肌肉发育很快,增重明显。13-14周龄骨架基本形成,增重开始缓慢,此后体脂沉积明显加快,体组织中变化最大的是卵巢,因此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重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有利于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蛋鸡的体重增长一般在36-38周龄左右才基本停止。 4、鸡群的体重和均匀度的重要性及如何达标 (1)体重与性成熟 ①10周龄以后,从胫长发育为主转向体重达标为主,特别是18周龄时体重是关键,决定产蛋量的高低和整个产蛋期蛋重的大小。体重大的青年鸡先开产,体重小的鸡后开产。 ②鸡的体重大小大致在12-15周时已经定型,在这之后无论怎样努力,体重小的鸡也难于改变其在鸡群中体重小的位置,所以在育成前期必须注意鸡群的体重及时分出体重小的鸡单独组群,给予优良待遇。 ③体重小的鸡不仅开产晚,体质也差,一般产蛋也少,体重大的鸡易提前开产,过肥的鸡身体负担重,一般产蛋也不会持久,所以维持鸡群的正常体重(标准体重)具有重要意义。 ④中型蛋鸡的体重标准与饲料消耗 中型蛋鸡生长期的体重及大致饲料采食量

蛋鸡育成期限制饲喂的目的和方法

1 限制饲喂的目的节约饲料。如果在育成期进行限制饲喂,鸡的采食量比自由采食量减少,大约可节省10%-15%的饲料,从而降低了饲养成本。按制鸡的体重,抑制其性成熟。通过限饲可使性成熟适时化和同期化,这是由于限饲首先控制了卵巢的发育和体重,个体间体重差异缩小,产蛋率上升快,到达5%产蛋率所需的日数短。 2 限饲方法 2.1 限饲率的计算对于容易超出标准体重的商品鸡种,采取限饲和自由采食组相比,饲料每减少1%,20日周龄时的体重就减少10.8克。如果限饲率为自由采食时饲料量的80%,这样产蛋率达5%的日龄约可推迟10%,产蛋率达50%时的蛋重预计也可增大2克左右。 2.2 限饲的起止周龄蛋鸡一般6-8周龄开始进行限饲,18周龄后根据该品种标准给予饲喂量。限饲必须与控制光照结合,限饲期间,切不可用增加光照等办法制激母鸡开产,这将会对其后的产蛋产生有害的影响。 2. 3 限饲的方法①量的限制有以下几种方法。定量限饲:喂给鸡群自由采食量的70%、80%或90%等料量,依不同类型、品种鸡群状况而定,轻型鸡要轻度限制,每日决定饲喂量。停喂结合:如1周内停喂1日,3日内停喂1日或2日停喂1日(隔日给饲)。根据鸡群情况决定不同的限饲方法,停饲日所占的比例越多,则限饲越严格。限制采食时间(定时限饲):根据鸡的日龄和限饲的目的,决定每日的给饲时间,其它时间可自由采食。②质的限制。就是在育成阶段对某一种必需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能量、维生素、矿物质等进行限制。如对1-19周龄的蛋用型育成鸡,而饲喂含14%的蛋白质粮,对以后的产蛋性能无不良影响,但采用低蛋白日粮时,一定要保证各种氨基酸的供给。 2. 4 鸡对不同限制饲养法的反应如从70日龄至150日龄长时期的实施限制饲喂,饲喂量为自由采食量的70%,那么限饲束时的体重约为自由采食组的75%,开产日龄推迟14-21日,开产蛋重增大3-4克,每只鸡有可能节省1.5-2.0千克饲料。在140日龄至150日龄间,采取停饲7-10日的方法,使鸡的体重降到对照组的75%,这样,开产日龄可推迟7-10日,开产蛋重约能增加2克,但并不能节省饲料。 3 限饲注意要点①限饲开始,必须要有充足食槽,使每只鸡都有一定的槽位,使鸡吃料时同步化。②每1-2周,在固定时间,随机抽取鸡群的2%-5%进行空腹称重,如体重超过标准重的1%,下周则减料1%;体重如低于标准重1%,则增料1%。称重应认真,必须准确无误。③在限饲前,必须严格地挑出病鸡和弱鸡,因为它们不能接受限饲,否则可能招致死亡。④在限饲进行中,如注射疫苗、断喙、转群、鸡群发病或处于其他应激状态等,应停止限饲,改为自由采食。⑤限饲要注意满足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做到日粮的平衡,否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⑥限制饲喂的停食日应限制给水,这样可防止鸡因饮水过多而拉稀。更多请访问https://www.360docs.net/doc/d215347567.html,/

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要点 育成阶段是骨骼、肌肉、生理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为了使全价料中能量和蛋白质更符合育成鸡的发育阶段特点和营养的要求,一般需改换日粮配方两次:第一阶段7—12周龄;第二阶段是13周龄—开产5%左右。在第二阶段中应逐步在日粮中添加石粉,这样既可满足鸡只骨骼生长发育所需钙源(此阶段钙需要量为2.5%),又可避免突然改换产蛋期料造成的鸡只不适应引起的顽固性腹泻。在生产实践中,由于育成鸡体重偏轻,往往出现开产延迟,产蛋期采食量较少,缺乏足够的营养用于产蛋,产蛋率上升缓慢,高峰持续时间短,甚至有的鸡群一生也没有高峰期。传统的养鸡观念只重视育雏期和产蛋期的饲养管理,忽略了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有些养鸡户认为青年鸡不产蛋,不用吃好料,千方百计降低青年鸡的饲养成本,更有甚者,干脆不用预混料,使用价格低廉的饲料。最后,结果鸡只临近开产期,体重轻不达标准,鸡群整齐度也差,胫骨短,个体小。开产后这些鸡出现瘫痪,难产,脱肛,产蛋率上升很慢,产蛋率不能达到高峰。若达到一定高峰,l—2个月产蛋率就又降下来啦;有些鸡群甚至就没有出现高峰期注:体重是在下午喂料后测得,空腹体重大约低8%。 密度大容易发生呼吸道病,影响育成鸡的健康发育。 地球人都知道,饲养蛋鸡的关键是雏鸡5周龄体重达标。雏鸡5周龄体重决定了它未来的一生是提前被干掉还是“寿终正寝”就看这35天了。这听起来有点玄,但是,却正是应了那句话“最简单的才是最科学的”。 35天的体重达标究竟意味着什么? l、这批苗鸡的质量不错 2、这批雏鸡的防疫没有出问题 3、这批雏鸡的饲养正常,饲料、密度、通风没有问题! 4、这批雏鸡的脏器发育正常,没有发生明显的呼吸道病…… 为了这简单的35天,很多人绞尽了脑汁,于是: 有人,把肉鸡花料用到了1个月; 有人,在饲料中加入奶粉; 有人,在颗粒饲料中加入进口鱼粉; 有人,全部使用进口疫苗; 有人,使用高效进口药物;

蛋鸡春季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春季饲养管理要点 春季外界气温逐渐升高,鸡的生理机能更加旺盛,产蛋率也迅速提高,是鸡产蛋最为适宜的时期,这时要特别注意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蛋鸡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需要。但此时由于温度渐暖,易使管理上放松,而此时各种病原微生物也开始大量繁殖,气候寒多变,昼夜温差大,在这种条件下,鸡群易产生应激。如果蛋鸡春季产蛋率上不去,全年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饲养效益。所以此季节要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合理调整日粮的营养水平 (1)提供充足的蛋白质营养:母鸡产蛋期间要消耗较多的蛋白质,所以饲料中粗蛋白质的用量要根据产蛋率的提高而增加,当鸡产蛋率达50%时,粗蛋白含量应达到15.5%,以后产蛋率每提高10%,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应提高0.5%,但最多不可超过18.5%。当预计下周产蛋率将上升时,应提前一周按上升后的日粮蛋白质含量要求喂给。如预计下周产蛋率将上升到80%,就应提前一周喂给含粗蛋白17%的日粮。当产蛋率开始下降时,也要维持一周后,再调低日粮中的蛋白水平。从而延长产蛋高峰期和延缓产蛋率下降,提高鸡群的产蛋率。 (2)合理控制饲料的能量水平:产蛋鸡在冬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日粮中能量较高,春季气温变暖后,应减少玉米等谷物在饲料中所占的比例,此季节日粮中能量应达到每千克2.75兆卡~2.85兆卡,春季日粮中含能量较高时,鸡采食量低,蛋白质摄入量就不足,既造成能量浪费,又影响鸡对蛋白质的摄入,影响产蛋率。 此外,应注意提高饲料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用量,以满足生产需要。 2、控制好鸡舍的环境 (1)做好通风换气与保温的工作。春季虽然舍外气温逐渐升高,但气候多变,早晚温差大。因此,通风换气的同时,一定注意保温。要根据气温高低、风力、风向而决定开窗次数、大小、和方向。要先开上部的窗户,后开下部的,白天开窗,夜间关闭,温度高时开窗,温度低时关窗,无风时开窗,有风时关窗。这样可保证鸡舍内既空气新鲜又有适宜的温度,从而避免春季发生呼吸道疾病,又可提高产蛋率。 (2)注意光照时间。产蛋鸡应每天早5点(5∶30或6∶00)开灯,晚9点(9∶30或10∶00)关灯,使光照时间稳定在16个小时。若用红灯光照效果更佳。 (3)春季中期后,气温稳步提高,鸡的生理机能更加旺盛,产蛋率也迅速提高。但此时也是微生物大量繁殖的季节,蚊蝇等昆虫也开始滋生繁殖,而多风多雨的气候特点又利于疾病的传播,搞好环境卫生和加强防疫应列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 3、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疾病防治 (1)加强饲养场的舍内舍外消毒,每周进行2次带鸡消毒,并经常更换消毒剂,最好使用微生态消毒剂,如喷舒宝,以免产生抗药性。 (2)做好免疫工作:做好鸡新城疫、法氏囊、鸡痘等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加强鸡白痢、曲霉菌病、球虫病、白冠病等的防治。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抗感染微生态产品,如肽菌素,以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预防肠炎。 4、整理鸡群,淘汰低产、病残、无经济价值的鸡 淘汰低产、病残、无经济价值鸡,不仅节约饲料,降低饲养成本,提高鸡群整齐度,而且能减少疾病的发生率。产蛋鸡与停产鸡在外观形态上的区别:鸡在产蛋期间,性腺活动和代谢机能旺盛。因此产蛋鸡与停产鸡在外形上有很大的差别。 (1)冠和肉髯:产蛋鸡冠和肉髯大而鲜红、丰满、触摸时感觉温暖,停产鸡冠和肉髯小而皱缩,淡红或暗红色。 (2)腹部容积:腹部是消化和生殖器官的所在地。产蛋鸡消化和生殖器官发达,体积较大,表现在腹部容积大;而停产鸡则相反,腹部容积较小,触摸发硬。

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一篇养殖管理 第一章养鸡成功的必备条件 一、良种是根本:选择优良的鸡苗。鸡苗最好来自有一定信誉度有相当技术水平;鸡群体质健壮;没有发生严重疫情的种鸡场。 二、饲料是基础:使用信誉度高;饲料质量稳定的规范化饲料厂家生产的饲料;并能科学的使用饲料;以保证饲养效果。 三、环境是条件:鸡场选址及鸡舍建筑应科学合理,生产设备完好,鸡舍内小气候环境的控制应适应鸡生物学特性要求。 四、卫生防疫是保障: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坚持严格的消毒、免疫制度;及时预防用药;处理好病死鸡、污物、粪便,减少疾病。 五、日常管理是核心:学习养鸡科学知识;具备搞好日常饲养管理和防治疾病的技术经验,还要及时准确的捕捉市场和技术信息,只有具备了以上条件,才能保证养鸡的成功,才能取得良好的养殖效益。 第二章鸡的生长特性 一、新陈代谢旺盛:为鸡的基本生理特点。具体表现为: 1、温度40.9℃-41.9℃,平均为41.5℃,成年鸡高于雏鸡。 2、心跳快,血液循环快,频率范围为160-170次/分钟,雏鸡比成年鸡快,母鸡比公鸡快:一般为250-300次/分钟。 3、呼吸频率高:范围22-110次/分钟,母鸡比公鸡高。 二、生长迅速:性成熟早、繁殖力强。 1、生长迅速:肉用仔鸡7周龄即可上市。 2、性成熟早:130-150日龄即可开产。 3、繁殖力强:一只母鸡年产蛋300枚左右,平均出雏率70%以上。 三、对营养水平要求高,饲料利用率高。 肉料比:1:1.85-2.00,蛋料比1:2.3左右。

四、消化道短,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差。 五、对环境条件的变化较为敏感。 六、抗病能力差: 1、肺小、有气囊; 2、鸡没有横膈膜; 3、鸡没有淋巴结; 4、生殖孔与泄殖孔同一通道。 七、群居性强,适于集约化饲养。 第三章蛋鸡、土鸡的日常养殖管理 一、育雏前的准备 1、选择优良品种鸡。 2、清扫鸡舍,整修雏鸡笼,修理门窗,安装防鼠防雀网板,冲洗墙壁地面,备齐料槽、水槽,并清洗干净。 3、接雏前七至五天,喷洒消毒剂,铺平垫料,放置饮水器,料桶和其他用品;关闭门窗,甲醛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30ml甲醛,15克高猛酸钾,或使用三氯异氰脲酸粉1-2g/m2,洁净按1:25-50倍稀释喷雾墙壁顶棚,密闭24小时。 4、接雏前三天,打开门窗排除甲醛刺激性气味,检查加热设备,使育雏舍升温,观察升温情况,达不到温度要求,要采取补救措施。 5、接雏前一天,给育雏舍升温,使舍内温度达到35℃,准备20kg凉开水,10公斤开食饲料(1000只雏鸡,正大510或希望310饲料为佳),防治白痢的药物氟笨尼考口服液、阿莫西林、氟派酸、电解多维等。若育雏室内甲醛还很刺眼,可在育雏舍内放置碳氨或用氨水喷雾中和。 二、育雏鸡(1-42日龄)的饲养管理要点: 1-42日龄为商品蛋鸡及大鸡的育雏期,雏鸡出壳后消化机能不健全,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靠两个来源:一是靠供给营养物质,二是靠卵黄囊吸收,雏鸡对卵黄囊吸收的快慢,取决于两个条件:①是温度,温度在33-34℃有利于吸收;②是饮水,充足的饮水能增加卵黄囊里营养物质的转化和代谢。 1、雏鸡1-7日龄饲养管理日程 在整个初鸡阶段的日粮尽量使用肉用仔鸡前期全价饲料,以保证雏鸡的存活率。 1日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