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用好一分一段表

如何读懂用好一分一段表
如何读懂用好一分一段表

如何读懂用好“一分一段表”?

什么是“一分一段表”

它显示每一个分数全省考生有多少名,能让你计算出自己的排位。

一分一段表,是将全省同科类考生的档案分(高考各科成绩+优惠加分)从高到低排列(分数相同的则为并列),再按每1分一段,统计“本段人数”;从本段向上一直到最高分段的所有“本段人数”相加,则为“累计人数”。

建议考生下载一份官方公布的一分一段表,便于随时分析、使用。一分一段表上显示出每一个分数全省的考生有多少名,这个数据的参考价值最大。

如何用好“一分一段表”

了解自己:计算出你的全省排名,结合同等梯度的高校招生计划总数,弄清自己所处的位置。

考生在“知分、知线、知位”的情况下填报志愿,一分一段表是很客观的参考数据。考生一定要认真分析,清楚自己的排位,从而正确填报学校。尤其是高分段的考生,更要好好地研究排名,排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你能去哪所大学、学习什么样的专业。

用好“一分一段表”,在填报志愿时,首先参考自己在全省的排名,再看想选报学校的招生计划,最好是计算一下同等梯度的高校在本省招生计划的总和,结合自己的排名,从而较好地选报志愿。无论本省考生是多少,全国高校的招生量就那么多。“按照名次,比如一本假设招4000人,我现在排名3800名,我应该能在一本里找到合适的学校”。

了解学校:找到前两年的“一分一段表”,了解不同学校所录学生在全省排位中的位置。

当考生拿到今年的“一分一段表”后,还要对照2017年甚至2016年的一分一段表进行分析。对于今年的考生来说,有了去年的段表资料,则可以多了解许多有用的信息。

比如,了解不同学校所录学生在全省排位中的位置,从而大致看出今年排在某一位置的考生可能达到哪些高校的投档线。当然,各学校的各层次生源分布在年度之间会有变化,个别的还会大起大落,“热”的可能变“冷”,而“冷”的可能变“热”,但就多数学校来说,生源分布还是比较稳定的。

例如,分析自己适合哪所学校。假设一名档案分为602分的文科考生,当年段表显示其排位为410名左右,处于高低两不就的地位,填报北大、清华的志愿显然不行,选较低档次的学校又心有不甘。这时不妨作如下分析:找出上年文科投档线在600分以上的高校,计算这些学校当年在本省的文科招生计划数。一般来说,如果其总数接近于或略多于400人,就可以选择这些学校中投档线最接近600分的学校。

详解平行志愿投档原则

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平行志愿,如某省招办按计划数120%以内适当比例向高校提供上线生源情况,高校提出调档比例意见,省招办根据高校调档比例意见进行模拟投档。高校根据模拟情况,最终确定调档比例,省招办根据高校最终确定的调档比例进行正式投档,供高校审查录取。

平行院校志愿的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投档时首先对上线考生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若有多名学生总分相同,依次按照语文、数学、外语、综合科目的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然后按考生填报的高考志愿顺序投档。

实例:理科585分,怎么报考?

假如一名河南理科考生高考成绩是585分,在平行志愿模式下,他可以填报6个平行志愿: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

假设浙江大学投档线是630分,不能投;再看南京大学,假设投档线是625分,也不能投档;然后看南开大学,假设投档线为585分,该考生就可投档南开大学。

要注意的是该考生刚达到南开大学投档线,投档后被退档的概率也很大,一旦退档,就再不能投后面的三所院校而转入下一批次。

还有一点是该考生刚过线,只能填报相对冷门的专业并且填报专业服从调剂志愿。由此可见,所谓的平行志愿不仅有着严格的先后排序,而且在平行志愿的几所院校中,考生只有一次投档机会,所以说平行志愿并非完全平行,而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平行。

“表中”的四大关键点

一、看自己

在“一分一段表”中查找与自己成绩相对应的分数排名和这一位次成绩共有多少考生,以确定个人成绩在全省的位置。

二、看学校

对比一下近三年来的“一分一段”表,看看所想要填报的大学连续三四年的校线在哪个段位,若自己的分数比至少两年的段位高,那报考该校把握较大。

三、分梯度

如果成绩所在的某一分数段上其他考生过于集中,那么在填报志愿时就应注意保持各院校、各专业的志愿填报梯度,根据实际情况,每所院校有不同分值的

专业级差,填报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

四、大小年

高校招生中,存在一种所谓“大小年”的现象,通俗地理解就是某所或某些学校的报考人数不稳定,出现了录取分数线水平起伏较大的现象。“热”的可能变“冷”,而“冷”的可能变“热”,考生需要考生结合往年录取信息,并综合学校多方情况全面判定,地理位置、学校改名、院校升级、招生计划变化等来审时度势,确定自己的报考行为。

举例:比如某省的一名602分的文科考生,当年段表显示其排位为410名左右,处于高低两不就的地位,填报北大、清华的志愿显然不行,选较低档次的学校又心有不甘。这时不妨作如下分析:找出上年文科投档线在600分以上的高校,计算这些学校当年在本省的文科招生计划数。一般来说,如果其总数接近于或略多于400人,就可以选择这些学校中投档线最接近600分的学校。

一,什么是一分一段表?

”一分一段表“就是以”1“分为单位,统计全省考生的分数,然后从高到低的一个排名,每一个分数表有多少人,排名多少一目了然。

比如说四川的一分一段表:

四川省理科部分一分一段表

我们以666分为例,中间的人数指的是,该分段有207个人,累计人数指的是,该分数段以上一共有4092个人,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4092当作自己的排名,但是这样的排名并不准确,具体还会按照考生的,数学,理综,英语,语文进行再一次的排序。所以4092是一个大概的排序,也可以作为我们填报志愿的一个参考数据。

二,如何运用一分一段表?

了解了”一分一段“表后,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自己在全省的定位,同时也知道了自己的”竞争“对手有多少人。这个时候我们要把今年的”一分一段“表转化为去年的”一分一段“表。很多同学看到这里就非常的迷糊,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今年你考了680分对应的位次1655,然后你把1655这个位次对应去年的一分一段表中找到和1655最接近的位次,也就是1695,1695对应的分数662分,这个时候大家都应该明白了吧,今年考的680分相当于是去年考的662分。

三,利用一分一段表,如何进行填报志愿?

当我们知道自己的排名和对应去年考的分数后,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学校进行分析,下面书航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今年考了680分对应去年的662分,书航喜欢西南大学,毕竟在网红重庆,吃喝玩乐样样不愁,我们接入正题。

书航662分超过了去年西南大学的调档线617分,所以我们今年想考进西南大学是十分容易的,我们高出了调档线45分,完完全全可以选择一个自己

喜欢的专业了。

部分数据仅作参考

我们的662分比它录取的最高分还高完完全全可以读任何一个专业了,书航只是拿出了部分数据,并不代表许多。最后申明一下,书航只是那西南大学作为一个例子而言,今年的680分完全可以填报比它更好的大学,比如说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四,一分一段表和平行志愿的关系

高考平行志愿录取规则是志愿并列、位次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简单来说,平行志愿有三个“一”:一个是同一批次,一个是可以填几个并列的院校志愿,再一个是在一个投档时间段内投档。

平行志愿在一个批次内可以填几个志愿。这几个志愿没有主次之分,都是一志愿,所以叫平行志愿。第二个特点就是位次优先。平行志愿模式下则是位次优先,也就是对全部参考的考生分科类进行一个排序,每一名考生要排出一个位次,一个位次对应一名考生。在投档检索时,先投位次在前的考生,然后再投位次在后的考生。第三个特点就是遵循志愿,平行志愿一般可填报五个院校志愿,分别以英文字母ABCDE排列出一个自然的顺序。

投档的时候按照这个考生的自然顺序逐一检索,也就是说首先检索A志愿,其次再检索后续志愿。当符合A志愿学校的条件时,考生的档案就被投入A志愿院校中,其他后续志愿就不再检索;

如果考生不符合A志愿的投档条件,那么就要看他的B志愿,如果B志愿仍然不符合要求,再看他C志愿,依次检索下来,直至检索完毕。

第四个特点就叫一轮投档,也就是考生的档案只要被投入任一一所志愿院校

中去,就停止对其的检索,如果考生的档案被高校退回来,即使分数达到后续志愿也不检索了

写在最后:高考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同时还有很多方法,书航介绍的这种方法是最传统的”位次法“这种方法是最稳妥有效的方法,但是也有一些误差。书航再强调一下不管是选大学也好选专业也好,都要结合自身的情况而定,不能盲目听信一些专家的指导,专家给你的指导只是建议,不是你最终的决定,最终是要根据你自己自身而定的,书航希望给位考生被自己的喜欢的高校录取。

高考位次是什么

位次说的是你在这省所有考生中所占的位置,假如说排名第一的他的位次就是1,但是如果排名第二的有两个人他们的分数相同但是他们的位次是不同的,而他们的名次却是相同的。

位次是从管理方面考虑的,是为了让考生合理地填报志愿做为参考。而名次是从排名好坏考虑的,是为了评定一个人成绩的位置好坏程度。

“位次”的概念:

位次不是名次,而是指考生成绩和考生人数总和后的综合排序;

高考分数最高的考生位次为1;

位次主要适用于各省参加全国普通高考的所有考生按科类(如理工类、文史类)进行排序;

保送生、自主招生和艺术类、体育类招生等类别不适合用位次方法进行参考;

文史类考生按照文科位次进行排序,理工类考生按照理科位次进行排序。

01

高考位次怎么查询

我们大概了解高考位次的概念,那高考位次怎么查询呢?在高考成绩公布的那几天,各省会集中公布一个叫做“一分一段表”的信息,考生可以去个省教育考试院(招办)网站查看这个表格,就可以确定自己的位次了。

所谓“一分一段”,是以“1分”为单位,统计获得该分数的考生人数和累计人数(也有的省份是5分一段,如广东)。文理科分开排名,每一个分数段上有多少人一目了然。下图是某省的文科考生的“一分一段表”:

通过这个表,考生不仅知道各批次的分数线,同时还能了解自己在全省考生中的排位,更有利于考生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

目前的“一分一段表”,是将全省同科类考生的总分从高到低排列(分数相同的则为并列),再按一分一段统计“本段人数”;从本段向上一直到最高分段的所有“段位人数”相加,就是“累计人数”,累计人数也是这一分数考生的最低位次。

需要提醒的是,“一分一段表”是包含了加分的,加分也会体现在“一分一段表”中,考生不必担心是否有成绩在自己后面的考生,通过加分后超越自己。

01

看高校近三年的录取

对比一下近三年来的“一分一段”表,看看所想要填报的大学连续三四年的校线在哪个段位(即高出所在批次多少分),若自己的分数比至少两年的段位高,那报考该校把握较大。

比如,去年武汉大学理科在某省录取最低分数线为591分,今年一名考生理科考了592分,并不代表他今年报考武大就能“踩线录取”。因为去年该省理科591分对应的考生人数为3890人;而今年因该省600分以上的考生普遍较多,理科592分对应的考生人数多达20116人,今年的理科592分显然“贬值”了。

因此考生在对照高校往年录取分数线时,应以对比人数位次为主,若所在位次高于往年该校在本省录取分数位次,则说明报考有希望。

以考生位次为4462为例,假如某所大学的历年招生位次区间是

4000-10000,那么考生的位次处于这所大学位次区间的上部,这所大学可以作为保底院校。

假如某所大学的历年招生位次区间是2000-8000,那么考生的位次处于这所大学位次区间的中间,这所大学可以作为比较稳妥的院校填报。

假如某所大学的历年招生位次区间是1000-5000,那么考生的位次处于这所大学位次区间的下部,这所大学的录取可能性就比较低了,可以作为冲一冲的院校填报,当然也可以冲刺大学招生最低位次在4000左右的院校。

简单来说:如果考生的位次与院校或者专业以往连续几年录取考生的位次大致相当或者就在录取考生位次范围以内,则报考这些院校或者专业把握性较大。

大学在每个省份的招生位次是一个大概的区间,比如北京工商大学在甘肃理科的招生位次大概是4000-10000左右,这样位次4000以上的考生基本就可以肯定能考上北京工商大学,专业也几乎是随便选,位次10000左右或以后的考生,可以冲刺下,有被录取的机会,但也可能不是优势专业。

尽量多通过高校招办、老师、同学了解其他考生志愿填报意向。

因为看“一分一段表”,有的分数段内只有数十名考生,有的则有数百名。分数处于密集段的学生,“一分一段表”的参考价值将降低。考生填报志愿时尽量多通过高校招办、老师、同学了解其他考生志愿填报意向,慎重选择历年报考较热、今年在本省投放招生计划数少的院校,以避免因志愿“扎堆”而落档的风险。

排名不到前200名的绝对高分段内的考生,只要不是报考超一流名校,在正常情况下,报考全国各类一批院校应该没有太大问题。而这一分数线下的考生,在填报第一批本科院校时需慎重,谨防扎堆。

用分段表分析志愿梯度

由于高校招生是从高分到低分提档,所以考生对自己的定位是非常关键。一分一段表就是把定位具体化为排名,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对照一分一段表,再参照今年各类高校各批次招生计划数,确定自己该如何填报志愿。

考生要看该批次招多少人,自己处于哪个层次。如果成绩所在的某一分数段上其他考生过于集中,那么在填报志愿时就应注意保持各院校、各专业的志愿填报梯度。每所院校都要根据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划定不同的提档分数线,还有不同分值的专业级差,填报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

在使用“一分一段表”的基础上,考生还要看高考分数与当年一本线的分差。假定去年超一本线30分的考生能上某所学校,再看今年自己的分数超过一本线多少分。如果超过了30分以上,报这所学校,被录取的希望就比较大。

如果同一个分数段里出现了考生扎堆的现象,就要更加谨慎填报,例如看去年的录取分数线时,假设去年考生的成绩要超过录取分数线30分能上某所学校,但是去年这个段位没有出现扎堆现象,所以今年要超过40分才比较有把握,这只是假设和比喻,具体还要计算扎堆的人数。

如何读懂教材[1].读懂学生、读懂课堂doc

如何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构建数学益智课堂 恩施市第二实验小学:朱洪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是构建益智课堂,实现课堂高效的基本保障,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需要,是评价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素。教师只有读懂了教材、读懂了学生、读懂了课堂,才能编制出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的导学案,才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丰收,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实现高效。 个人认为:益智课堂是现代乃至今后大力打造高效课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为益智本身就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我提出了益智课堂这一概念。益智课堂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是课堂教学必须的追求。 怎样的课堂是益智课堂呢? 益智课堂即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能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自主应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的课堂。 构建益智课堂的核心目标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自主应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构建益智课堂的落脚点是: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生存能力得到提高。 构建益智课堂的总体要求是:不同学科,不同内容的课,要找准

益智切入点,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课堂激励机制,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课题的研究,经历学习全过程,体会学习内容的内涵、感悟学习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增强学生敢于亮出自己个性化的思想观念和文明举止的底气与霸气。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如何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能从生活中自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能在数学问题的研究活动中自主探究数学方法、构建数学模型,能运用已有的数学方法与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数学思维与方法,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智商和数学综合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呢?真正实现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自主应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生存能力得到提高的数学益智课堂目标。关键在于数学教师要通过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准确拟定益智目标、科学把握益智切入点、合理选择益智策略,制定益智导学案。 一、读懂教材是科学拟定益智目标、把握益智切入点的基础 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也是使用教材、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现代教材它给了老师更大的研读教材的空间,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教材上的每幅图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和目的,作为教师只有把它研读透彻才能明白其中真知。 (一)教材是基本的资源,读懂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 1.要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解读教材; (1)读懂课时教材内容在单元体系结构中的位置

2014年天津高考一分一段表

2014年天津高考一分一段表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按照考生的考试成绩和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市招生委员会划定今年我市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具体为:理工类本科一批院校(含A、B类)516分,本科二批院校(含A、B阶段)439分;文史类本科一批院校(含A、B类)523分,本科二批院校(含A、B阶段)462分。 根据录取工作的有关安排,我市制定了理工类、文史类本科二批填报志愿工作线:理工类419分,文史类442分。 高考成绩(含照顾政策)在工作线以上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填报本科二批以上院校志愿。具体为:6月24日至6月28日12时,考生填报本科二批及以上院校志愿(26日12时前,考生填报提前本科录取院校、重点大学“国家试点学院”录取院校、天津市“农村专项计划”录取院校志愿;28日12时前,考生填报本科一批录取院校、本科二批录取院校、部分本市独立学院及联合培养院校专业志愿)。 按照国家规定,招生院校在高考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根据本校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自主确定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并依据考生志愿、考试成绩及德、智、体、美全面考核情况,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因此,录取控制分数线不是录取分数线,达到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未必一定被录取。 按照我市规定,外地院校和农业、林业、师范、地质、矿业、石油院校,如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上填报志愿的生源不足,经招生院校同意,可适当降低分数提取考生电子档案,择优录取。因此,达到填报志愿工作线而未达到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应积极报考外地院校和农业、林业、师范、地质、矿业、石油院校,争取本科二批院校的录取机会。但是,填报志愿工作线也不是录取分数线,达到填报志愿工作线的考生,也未必一定被录取。 本科三批录取院校和高职高专录取院校填报志愿时间为7月27日至7月29日12时。录取控制分数线在考生填报志愿后再行公布。 另悉,今年我市高考报名考生6.4万余人,实际在津参加录取的生源6.2万余人。高考前,有127名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保送录取,有4100多名考生已被高职自主招生院校录取。考试过程中,全市共查处违纪作弊考生6名,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有关条款,对上述考生进行了处理。考试结束后,市招生委员会要求各中学不得进行学校升学率评比,不炒作“高考状元”,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今年我市高考全部科目均实行网上评阅试卷的办法。各评卷点按照“给分有理,扣分有据,标准如一”的原则,采取了双人双评和专家仲裁等办法,加强评卷过程的复查和抽查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保证考生高考成绩的准确无误。经过四个评卷点、1000余名评卷教师夜以继日的工作,本市高考评卷和成绩合成等工作己全部结束。6月23日中午前后,考生将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和查询本人成绩:

教师如何读懂教材

教师如何读懂教材 教师必须首先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一是要研读手头教材,理解编者意图;二是要研读不同版本的教材,通过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弄清现在的课标教材与原来的义务教育教材有哪些变化;几个不同版本的课标教材在同一个内容的教材呈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通过研读,弄清各种版本课标教材的编排特点,博采众家之长。 弗赖登塔尔曾经这样描述数学的表达形式:没有一种数学思想,以它被发现时的那个样子公开发表出来。一个问题被解决后,相应地发展为一种形式化技巧,结果把求解过程丢在一边,使得火热的发明变成冰冷的美丽,因此他说:“教材是教学法的颠倒”。 教材所呈现的是形式化的、冰冷的结果,教学如果从这些“冰冷”的形式开始,学生就不可能经历“火热”的数学思考过程。读懂教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这就涉及到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经验,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如何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呢? 一、有效地挖掘和用好教材资源 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实验教材不仅考虑了数学自身的特点,还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教师用书也减少了以往对教材的详细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对教师教学的一些建议。从编者的意图来看,主要是想给广大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机会。但这样一来,也无形中增加了一些缺乏经验的教师“吃透”教材的难度。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其它资源,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但要注意教学内容安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教师要忠实教材、激活教材、调适教材、创生教材。对于一节课的教材内容来讲,我觉得教师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1、深刻理解编者意图。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多角度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从而使教材变为学材,使教师

如何读懂教材[1].读懂学生、读懂课堂doc

如何读懂教材[1].读懂学生、读懂课堂doc

如何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构建数学益智课堂 恩施市第二实验小学:朱洪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是构建益智课堂,实现课堂高效的基本保障,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需要,是评价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素。教师只有读懂了教材、读懂了学生、读懂了课堂,才能编制出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的导学案,才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丰收,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实现高效。 个人认为:益智课堂是现代乃至今后大力打造高效课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为益智本身就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我提出了益智课堂这一概念。益智课堂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是课堂教学必须的追求。 怎样的课堂是益智课堂呢? 益智课堂即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能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自主应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的课堂。 构建益智课堂的核心目标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自主应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构建益智课堂的落脚点是: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生存能力得到提高。 构建益智课堂的总体要求是:不同学科,不同内容的课,要找准

益智切入点,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课堂激励机制,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课题的研究,经历学习全过程,体会学习内容的内涵、感悟学习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增强学生敢于亮出自己个性化的思想观念和文明举止的底气与霸气。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如何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能从生活中自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能在数学问题的研究活动中自主探究数学方法、构建数学模型,能运用已有的数学方法与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数学思维与方法,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智商和数学综合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呢?真正实现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自主应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生存能力得到提高的数学益智课堂目标。关键在于数学教师要通过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准确拟定益智目标、科学把握益智切入点、合理选择益智策略,制定益智导学案。 一、读懂教材是科学拟定益智目标、把握益智切入点的基础 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也是使用教材、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现代教材它给了老师更大的研读教材的空间,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教材上的每幅图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和目的,作为教师只有把它研读透彻才能明白其中真知。 (一)教材是基本的资源,读懂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 1.要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解读教材; (1)读懂课时教材内容在单元体系结构中的位置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王桂荣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基础上,在课堂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最终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会、会用,真正地实现有效的 一、读懂教材:定制具体可行、合理有效的三维目标是有效课堂的基础。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它不是为了完成教学文本而去履行的“公式”,而是保障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具有明确的共同指向的必不可少的设计。所以,我们要在正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定制具体可行、合理有效的三维教学目标。在定制教学目标时,首先,目标的定位要准,要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以及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确定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第二,目标定位要全,既要有知识技能的目标,又应有发展性的目标。教师着重要搞清哪些方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需要在教学中“浓墨重彩”加以突破,哪些方面可作“淡化处理”,只需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稍作点拨即可。 例如在设计《平均分》的过程中,我首先把教学目标定位为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体验“平均分”的方法。定好了这个目标我又在思考:既然有动手的过程,应该动口的过程。通过动手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有了动手和动口,更重要的是动脑,所以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主动性,教学目标中又多了一点: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又看了看教材中的情境,熊猫哥哥和弟弟分竹笋,何不在这里渗透德育教育呢?所以在教学目标中又增添了“礼貌待人”、“谦虚礼让”的文明习惯。有了这样的4个具体可行、合理有效的三维目标,为本节课的有效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读懂学生:把握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课前准备中,不妨经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基础?②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新知?掌握的人数、内容、程度怎样? ③哪些内容自己能学会?哪些内容需要相互讨论?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只有准确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找准学习起点;在课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法等了解学生的情况;在课后,可以通过与学生的访谈、学生的作业分析等了解学生的情况。读懂了学生,有效教学自然不成问题。 例如我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总是感觉内容很简单,就是用除法算式。但是教学后我才发现并不是这样,比如“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学生能直接列出算式12÷3=4,但是遇到“12个苹果,每4个分成一份,可以分几份?”学生却仍然用12÷3=4来解答。是我高估了学生,课前,有的学生对除法有一定的了解。课中,有的学生明白,有的学生理解得一知半解。课后,把这两种情况综合分析,这两种情况理解不够透彻。所以,课前,他们没学过的就一定不会?你的教学设计一定能满足他们的认知需求?并不是这样,我们必须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前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可能遇到的困难、喜欢的学习方式。我们只有对所教学生有深入的了解,才能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可以用调查问卷法,也可以通过与

活力课堂-从读懂教材向用活教材迈进

活力课堂:从读懂教材向用活教材迈进1 浙江上虞市小越镇小陆敏娟 读懂数学教材是教师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而用活数学教材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只有读懂教材,才有可能正确地“用教材教”;只有用活教材,才能践行新课程理念,使数学课堂丰盈而充满活力。 一、从读懂教材开始 1.读懂编写思路 教师要通读根据课标理念编写的教材,清晰了解全套教材的脉络,这有助于理解课标理念,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编写思路,微观上审视每册、每单元(课时)的目标要求,制订出合适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教学目标,为正确实施教学活动奠定基础。例如:代数部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分三个阶段:1~4年级为渗透孕伏阶段;五年级上学期为形成发展阶段;五年级下学期、六年级为应用拓展阶段。第一阶段的1~3年级用“()、□、○、△、☆”等表示数,在零散的练习中穿插进行,初步感受方程思想,四年级下册教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渗透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第二阶段通过五年级上册的“简易方程”单元正式教学代数初步知识,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三阶段通过用字母表示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正反比例的意义等等进行拓展应用。 2.读懂编排意图 教材上每个章节的每一道例题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例题中的每一个要求、问题,其背后都蕴涵着特定的意图。教师要沉下心来,揣摩主题图,弄清它和例题中的每个问题、每句话的关系,钻研提示语和旁注。弄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明白每道练习题所要达到的目标。教材解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用心去悟,悟出道理,悟出变化,悟出层次。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一课,教材先呈现:18的因数有哪些?再在“做一做”中呈现找“36的因数”。18的因数容易找:1、2、3和与之对应的是18、9、6中间没有断档。而“36”的因数有两个不同点:一是36的因数除了1和36,2和18,3和12,4和9以外,跳过“5”还有因数“6”;二是36=6×6,但两个相同的因数只需要写一个。所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这就是此练习题所要达到的目标。 3.读懂教材结构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能孤立地看,应该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在知识链中所处的位置,只有在充分理解后才能准确定位。比如,乘加、乘减式题,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安排在“乘法的概念”及“2~5的乘法口诀”之后,除了让学生初步感知“乘加、乘减式题”的结构之外,在运算过程中并不强调计算方法,在于理解和巩固乘法的意义。而二年级下册是希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分析,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相关问题和解题策略的对应性。如果教师只关注某一册、某个单元或某节课的知识内容,很容易出现“攀高”或“就低”现象,造成“攀高”不符合现实,“就低”不负责任的尴尬境地。 读懂教材,必然要经历“愿读———会读———读懂———读活”的过程。同样的教材,1《教学与管理》2010年4月15日

活力课堂:从读懂教材向用活教材迈进

活力课堂:从读懂教材向用活教材迈进1 读懂数学教材是教师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而用活数学教材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只有读懂教材,才有可能正确地“用教材教”;只有用活教材,才能践行新课程理念,使数学课堂丰盈而充满活力。 一、从读懂教材开始 1.读懂编写思路 教师要通读根据课标理念编写的教材,清晰了解全套教材的脉络,这有助于理解课标理念,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编写思路,微观上审视每册、每单元(课时)的目标要求,制订出合适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教学目标,为正确实施教学活动奠定基础。例如:代数部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分三个阶段:1~4年级为渗透孕伏阶段;五年级上学期为形成发展阶段;五年级下学期、六年级为应用拓展阶段。第一阶段的1~3年级用“()、□、○、△、☆”等表示数,在零散的练习中穿插进行,初步感受方程思想,四年级下册教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渗透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第二阶段通过五年级上册的“简易方程”单元正式教学代数初步知识,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三阶段通过用字母表示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正反比例的意义等等进行拓展应用。 2.读懂编排意图 教材上每个章节的每一道例题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例题中的每一个要求、问题,其背后都蕴涵着特定的意图。教师要沉下心来,揣摩主题图,弄清它和例题中的每个问题、每句话的关系,钻研提示语和旁注。弄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明白每道练习题所要达到的目标。教材解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用心去悟,悟出道理,悟出变化,悟出层次。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一课,教材先呈现:18的因数有哪些?再在“做一做”中呈现找“36的因数”。18的因数容易找:1、2、3和与之对应的是18、9、6中间没有断档。而“36”的因数有两个不同点:一是36的因数除了1和36,2和18,3和12,4和9以外,跳过“5”还有因数“6”;二是36=6×6,但两个相同的因数只需要写一个。所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这就是此练习题所要达到的目标。 3.读懂教材结构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能孤立地看,应该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在知识链中所处的位置,只有在充分理解后才能准确定位。比如,乘加、乘减式题,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安排在“乘法的概念”及“2~5的乘法口诀”之后,除了让学生初步感知“乘加、乘减式题”的结构之外,在运算过程中并不强调计算方法,在于理解和巩固乘法的意义。而二年级下册是希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分析,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相关问题和解题策略的对应性。如果教师只关注某一册、某个单元或某节课的知识内容,很容易出现“攀高”或“就低”现象,造成“攀高”不符合现实,“就低”不负责任的尴尬境地。 读懂教材,必然要经历“愿读———会读———读懂———读活”的过程。同样的教材,1《教学与管理》2010年4月15日

数学(心得)之读懂学生 读懂教材 读懂课堂

数学论文之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那么,我们在教学中怎样做到这一点呢?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思考,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怎样读懂学生 1、读懂学生应该从真正意义上去读懂学生的整个思想,脉络,要读懂学生已有的经验,要读懂学生学习过程中思考的东西,要读懂学生通过学习应有的东西,要读读懂学生学习后留下的东西,这些都是教学素养的养成。也就是要清楚学生要表达的意思,这里的清楚就是确认。 2、明确学生为什么理解,当某一学生表达一个问题不清楚时,老师要理解学生,要耐心倾听,态度,语言要和蔼,给学生亲切感,再就是看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无价值。 3、教师应该放手一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还学生理解权,还学生主动权。 4、读懂学生,就是要走近学生,清楚学生的意思,置身于学生之间,学生的信心会更足。 (二)怎样读懂教材 读懂教材的关键是要有一个核心理念。 1、教师要知道这一课的知识点在哪里,教好这一课的方法在哪里,你教这一课的经验在哪里,老师不一定按照教材编排的教,只要你认为怎样教,学生易懂,你就达到了目的。你可以改编教材。教育专家还,允许老师在教学中放一些小错误,但不能放数学底线上的错误,专家所说的底线,你不能把一节概率的课上成计算课,这就是底线。 2、难(知识),它有多难,它的困难在哪里,走那条路才能达到目的。 3、要知道这节课的起点终点在哪里。 无论教材怎样改,决定课堂教学的还是教师,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看法直接体现

在学生身上,实际上我们每天备课,上课,新教材上完后还要反思,反思后又要去备课,每天的工作就是这样周而复始,那么我们加一些研究的味道,使平凡的工作变得有乐趣,这就需要我们去读懂教材。 (三)怎样读懂课堂 课堂就是一个互动过程 1、如何促进生生之间的交流,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互动问答。感受到数学的奇妙。 2、要避免课堂上的热热闹闹,流于形式。课堂讨论,小组交流要真正落实到位。 3、课堂不是专门为好学生设计的。老师要根据自己班上的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上好每一节课,要照顾班上大多数学生是否能消化这节课。 4、老师的评价语言。 每节课的活动安排,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到底是否真正讨论了,落实了没有,这就要老师去读懂课堂的地方。也就是说老师课后一的要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掌握了多少。课后老师要反思,写感受,反思这节课好的地方在哪里,差的地方在哪里,学生学得如何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还需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在工作中真正做到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解读“读懂学生 读懂教材 读懂课堂”三个读懂

解读“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三个读懂 不久前,在衢州举办的“全国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上,北师大教材副主编张丹和特级教师朱德江老师对三个读懂进行的解读,整理如下: 一、读懂教材: 1.北师大版教材副主编张丹老师说: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1)要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读教材; (2)要持课程改革的理念读教材; (3)要怀着质疑好问的态度解读教材; (4)要抓住数学的本质去解读教材。 2.如何具体地读懂一节教材? (1)读懂问题情境;(例如:课例中的主题图、试一试等等)(2)读懂每一道习题;(怎么解决?学生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3)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 (4)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 (5)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是改变教材。北师大版的教材都是以情境来展示教学目标的。它给了老师更大的研读教材的空间,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教材上的每幅图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和目的,做为教师,只有把它研读透彻,才能明白其中真知。但是,最好是利用教材作为原型,创设适合自己学生的情景。但万变不离其中。只有研读透教材,才能更进一步。 3.关于教材要四读: (1)读前有思考。读课标的要求,看结构。比如:分数这一知识体系是,先出现除法、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再认识、比。在这里初步认识时产生新数必要性,通过直观学习;再认识时,对产生背景的扩充对整体“1”的学习。

(2)读中想:想教材为什么这么编? (3)课后思考:估算与精确结果对比 (4)读后体会改造教材 读了未必懂,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一遍遍的看教材看教参,却陷入了误区和苦恼的困惑。读与懂之间必须有“想”这座桥。多问问自己什么?即为什么?用什么方法?原来在什么地方?要达到什么目的?当自己能够完全说服自己,回答清楚地时候才走出了读懂的第一步。 总之,一节课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广度,是否能挖掘出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否能在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数学演变历程等等。 二、读懂学生 张丹老师:“老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波利亚 读学生相对于读教材是难了一点。张教授从重视学生的活动经验谈起对读懂学生进行了解读。具体如下: 1.为什么要“读懂学生”? 因为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读懂学生的差异是教学的基础。 差异一:人的认知水平存在纵向的差异;差异二:儿童间存在横向差异。 (一)“读懂学生”什么 (1)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 (2)已有的知识基础; (3)由经验而来的典型的困难和错因; (4)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需要; (5)学生的学习路径。 对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学生知道一点点还是错误的,还不如不知道呢。不知道的情况下,学生就好象一张白纸,就可以接受新的知识。 (二)如何“读懂”学生

读懂教材 读懂学生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 吕梁市方山县大武镇店坪寄宿制小学安小梅七年以来,每年学校都在进行大规模课改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并能积极主动地运用。在这运用过程当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体验。因此,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与探讨。 一、教师要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 我们学校年轻教师在上校内公开的观摩课,教学的内容是小学一年级下册(北师版)第四章《有趣的图形》这一章。导入新课时,大屏幕出示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图形。先让全班同学看一看投影的图形,并认一认投影上的是什么图形;再指名学生回答,说出这些是什么图形。但在认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理解错误,把正方形看成正方体,把长方体看成长方形等这种类似情况屡见……这就是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不能很好地区分开来,这就是学生错误的理解。授课老师不能因为他们说错了只是指正,而忽略给学生找出理解错误的误区。但是年轻授课教师并没能及时认识这一点,从这些方面可看出授课教师对教材目标不明确,课文内容不熟悉,认识教材不透彻。比如:学生的课桌面就是平面图,不是立体图。可是授课的老师在投影里也没有重点引导,要求学生不能把立体图形认成平面图形,它们是有区别——各有

不同的特点,应该给学生说时要说透,这一点做得不好,这就是对教材不够理解。又如:圆柱是会滚动的,还有上下两个面是圆。这样,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了圆柱有什么特点。同桌先讨论,然后,让个别学生站起来说一说,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并小结。 二、如何充分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对于一年级学生,它的想象力是必须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去完成的。因此,授课老师应该注意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常见的有哪些物体类似投影上的图形呢?让学生展开想象,先让学生同桌互相交流,再让个别举手学生站起来说,再小结。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深刻的认识。 三、通过多类型的练习题来巩固新知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学生在课本完成,老师逐个巡视并辅导,然后把学生容易做错的进行分析小结。在大屏幕出示多种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反复地练习,从而把新知识巩固。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反思的是:一节好的公开课最主要是老师熟悉和备透教材,灵活地运用教法,充分扩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力,从生活中搜索更多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这样的课堂不仅不会枯燥无味,而且还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怎样读懂教材

怎样读懂教材1 现行的教材具有普遍性,但每个地域的学生都有差异,那么教材如何用,又如何恰如其份的进行改编,这就要我们充分读懂教材,就不会出现一些偏离教材本意的,人为、随意、不恰当的改动教材的现象,把教材中很好的内容处理得支离破碎,甚至违背了知识的内容架构,课堂偏离了教学目标。如果是后者那后果是新课改的理念得不到实施,教学的重点、难点得不到突破,教学目标得不到落实,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读懂教材,是灵活运用教材的前提,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读懂教材对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对深化数学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认为,读懂教材要从读懂教材的情境图、读懂教材的内容结构、读懂教材的目标要求、读懂教材的习题、读懂教材的留白入手,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读懂教材的情境图。 情境图作为新增加的一个内容,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及呈现形式上改变过去的做法,在小学阶段为满足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需要,教材多采取卡通、漫画、图片、表格伴有简短文字等形式出现,丰富多彩的图形是空间与图形部分的重要学习素材,深受学生们喜爱。呈现形式上尽量做到四结合,即图片与启发性的问题相结合,图形与必要文字相结合,计算与推理相结合,数与形相结合,充分发挥图形直观的作用,使教材图文并茂,富有启发性。要读懂情境图,首先必须读懂教材为什么这样呈现,是怎样反映本单元要学习

的基本内容的。其次,这个情境图给了我们那些信息,这些信息在本单元教学中起什么作用。第三,要读懂情境图所呈现的图形、图片、场景或情境中渗透了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充分发挥教材作为学生成长载体的功能。 如教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材选用用木棒摆图形情境的目的是:重点学习用几个几方法的数,当数量多时感受用加法算式计算的麻烦;产生学习乘法的需求。如果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只沉浸在数的方法的多样中,没有有意识的用几个几表达数的结果,黑板上的加法算式也很少,以至学生数了一节课,也不知道干吗用。正是由于对情境图理解的不深,导致课堂教学的不到位,致使教学目标得不到落实的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们都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很多投身课改的老师由以前的以本为本到现在的冷落课本。在公开课上,很少有老师再用教材上的情境,大家都在忙着创设新的情境。试想一下:是不是你换的情境比教材的情境更能体现数学的本质?教材的情境是有着丰富理论和实践 的专家编写出来的,是经过从理论到实践的多重思考与验证的,其中饱含不少值得我们下功夫去挖掘的的理论精髓。所以,换情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读懂教材的情境图,探寻情境背后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抓住教材想要实现的教学本质。在这个前提下,如果发现教材的情境确实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再去灵活处理教材,创设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

2014年浙江高考成绩排名一分一段表

2014年浙江高考理科成绩排名一分一段表 理科分数小计累计 >721 299 299 721 30 329 720 30 359 719 27 386 718 35 421 717 31 452 716 38 490 715 39 529 714 39 568 713 43 611 712 55 666 711 41 707 710 55 762 709 61 823 708 65 888 707 72 960 706 75 1035 705 53 1088 704 74 1162 703 75 1237 702 98 1335 701 82 1417 700 79 1496 699 86 1582 698 84 1666 697 107 1773 696 105 1878 695 119 1997 694 109 2106 693 126 2232 692 124 2356 691 121 2477 690 106 2583 689 140 2723 688 133 2856 687 137 2993 686 157 3150 685 149 3299 684 139 3438 683 149 3587 682 175 3762

681 186 3948 680 156 4104 679 200 4304 678 180 4484 677 203 4687 676 212 4899 675 187 5086 674 199 5285 673 208 5493 672 237 5730 671 230 5960 670 250 6210 669 261 6471 668 253 6724 667 246 6970 666 253 7223 665 288 7511 664 288 7799 663 268 8067 662 259 8326 661 268 8594 660 302 8896 659 307 9203 658 303 9506 657 295 9801 656 314 10115 655 324 10439 654 316 10755 653 336 11091 652 369 11460 651 392 11852 650 348 12200 649 330 12530 648 333 12863 647 337 13200 646 365 13565 645 366 13931 644 399 14330 643 377 14707 642 387 15094 641 380 15474 640 449 15923 639 414 16337 638 415 16752

关于“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

---------------------------------精选公文范文--------------------------关于“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的点滴思考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关于“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的点滴思考 xx金水区实验小学xx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我常常进行思考,每次思考都有不同的想法,随着思考的深入,我对这个研讨主题也产生了一点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读懂教材是基础,读懂学生是支撑,读懂课堂是核心。对于教师而言,读懂教材才能放手备课,而读懂了学生让教学更有针对性,才会真正读懂课堂,构建民主、平等、和谐、共进……的课堂文化。 读懂教材: 教材对教师而言是重要的课程资----------------精选公文范文----------------1---------------------------------精选公文范文--------------------------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心体会,用心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做到心中有数,把教学设计基于课标的教学。 读懂学生: 尊重、信任学生是读懂学生的基础,在读懂学生时,我们才能找准学习的起点和支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读懂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会体验到教育的幸福。 读懂课堂: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在读懂学生的支撑下,教师不仅读懂自己的课堂,而且在读懂别人的课堂,进而反思自己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并沉淀下来形成稳固的课堂文化,成就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

总之,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让我们真正关注到了教学,关注到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在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精选公文范文----------------2---------------------------------精选公文范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精选公文范文----------------3

如何读懂教材

如何读懂教材 现行的教材具有普遍性,但每个地域的学生都有差异,那么教材如何用,又如何恰如其份的进行改编,这就要我们充分读懂教材,就不会出现一些偏离教材本意的,人为、随意、不恰当的改动教材的现象,把教材中很好的内容处理得支离破碎,甚至违背了知识的内容架构,课堂偏离了教学目标。如果是后者那后果是新课改的理念得不到实施,教学的重点、难点得不到突破,教学目标得不到落实,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读懂教材,是灵活运用教材的前提,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读懂教材对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对深化数学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认为,读懂教材要从读懂教材的情境图、读懂教材的内容结构、读懂教材的目标要求、读懂教材的习题、读懂教材的留白入手,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读懂教材的情境图。 情境图作为新增加的一个内容,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及呈现形式上改变过去的做法,在小学阶段为满足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需要,教材多采取卡通、漫画、图片、表格伴有简短文字等形式出现,丰富多彩的图形是空间与图形部分的重要学习素材,深受学生们喜爱。呈现形式上尽量做到四结合,即图片与启发性的问题相结合,图形与必要文字相结合,计算与推理相结合,数与形相结合,充分发挥图形直观的作用,使教材图文并茂,富有启发性。要读懂情境图,首先必须读懂教材为什么这样呈现,是怎样反映本单元要学习的基本内容的。其次,这个情境图给了我们那些信息,这些信息在本单元教学中起什么作用。第三,要读懂情境图所呈现的图形、图片、场景或情境中渗透了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充分发挥教材作为学生成长载体的功能。 如教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材选用用木棒摆图形情境的目的是:重点学习用几个几方法的数,当数量多时感受用加法算式计算的麻烦;产生学习乘法的需求。如果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只沉浸在数的方法的多样中,没有有意识的用几个几表达数的结果,黑板上的加法算式也很少,以至学生数了一节课,也不知道干吗用。正是由于对情境图理解的不深,导致课堂教学的不到位,致使教学目标得不到落实的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们都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很多投身课改的老师由以前的以本为本到现在的冷落课本。在公开课上,很少有老师再用教材上的情境,大家都在忙着创设新的情境。试想一下:是不是你换的情境比教材的情境更能体现数学的本质?教材的情境是有着丰富理论和实践的专家编写出来的,是经过从理论到实践的多重思考与验证的,其中饱含不少值得我们下功夫去挖掘的的理论精髓。所以,换情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读懂教材的情境图,探寻情境背后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抓住教材想要实现的教学本质。在这个前提下,如果发现教材的情境确实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再去灵活处理教材,创设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 二、读懂教材的内容和结构。 教材有许多关键的点,能向四面八方散发出无数条线,其中蕴涵着教师教学的巨大空间和学生学习的无尽潜能。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能读出教材中的这些点,而且能读出由此引出的

谈读懂教材 读懂学生 读懂课堂

谈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教师日常所从事的教学活动,首要的任务是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并以此作为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的前提和基础。“三个读懂”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一个研究过程,也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一个方法,教师在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的同时,更读懂了自己,提升了自我,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能。 一、读懂教材是基础,从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开始 准确把握教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础,更是教学的切入点。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是编者依据课程标准,通过深思熟虑精心编排而成的,教师在使用本教材时应理清教材编排思路,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尽可能的读透教材中所蕴涵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上的内涵。 教师读懂教材,读什么呢? 就要在每节课之前做到“七读”,一读教材要体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每道题目是什么意思?题目之间又有什么关系?教材为何要这样设计?二读本节课教学目标主要是什么?课标中是如何说的?教学用书中有何建议?三读主题图有何深刻含义?在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怎样合理的体现和应用教材中的主题图?四读教材的旁注与空白,旁注中有什么解读,这个空白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想的?五读教材中安排的每道题学生会如何解答?可能有哪些方法与问题?我准备如何处理?每一句话,我该如何说?我这样的做法,可能达到什么目标?六读本节课我准备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各个环节的设计如何结合与安排?这节课我将设计怎样的情境,采用何种方式来组织教学?七读在本节课的

设计与教学中,我还有哪些疑惑?我可以通过何种方式寻求答案?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在编写时,既力求体现“过程目标”,也体现“结果目标”,使两者有机的结合,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同时关注“过程目标”与“结果目标”,把两者体现到教学中去。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不注意研读教材,仅凭自己的经验和传统观点去看现在的新教材,凭自己过去对本节课的做法去理解与设计现在的课堂教学,这种做法显然是与新课程观不相符的。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即课程,教师不应只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与创造者,因而对现实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已是时代的要求,教师必须摒弃“教教材”和“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确立“用教材教”和“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通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教师读懂教材,怎样读呢? 教师在读教材时,(一)要用整体的观点解读教材。现行教材中许多教学内容均采用了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呈现 知识内容,教材往往把一些本来很有价值的知识分拆得既细又碎,一点点的“喂”给学生,并强化训练,让“学生稳步前进,”教材这样安排,学生的双基扎实了,但同时为教师在教学中的“度”提出了要求,同一个知识点,在教材中分几次几个年级出现,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整体去把握。这也就为教师解读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要把握好这个知识点在这里出现,教学时应做到何种程度,教师要心中有数,切不可任意的拔高或降低教材的要求(例略)。

小学数学论文-教师如何读懂教材通用版

小学数学论文-教师如何读懂教材通用版 教师必须首先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一是要研读手头教材,理解编者意图;二是要研读不同版本的教材,通过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弄清现在的课标教材与原来的义务教育教材有哪些变化;几个不同版本的课标教材在同一个内容的教材呈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通过研读,弄清各种版本课标教材的编排特点,博采众家之长。 弗赖登塔尔曾经这样描述数学的表达形式:没有一种数学思想,以它被发现时的那个样子公开发表出来。一个问题被解决后,相应地发展为一种形式化技巧,结果把求解过程丢在一边,使得火热的发明变成冰冷的美丽,因此他说:“教材是教学法的颠倒”。 教材所呈现的是形式化的、冰冷的结果,教学如果从这些“冰冷”的形式开始,学生就不可能经历“火热”的数学思考过程。读懂教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这就涉及到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如何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呢? 一、有效地挖掘和用好教材资源 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实验教材不仅考虑了数学自身的特点,还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教师用书也减少了以往对教材的详细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对教师教学的一些建议。从编者的意图来看,主要是想给广大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机会。但这样一来,也无形中增加了一些缺乏经验的教师“吃透”教材的难度。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其它资源,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但要注意教学内容安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 教师要忠实教材、激活教材、调适教材、创生教材。对于一节课的教材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