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礼貌》

《谈礼貌》
《谈礼貌》

20、谈礼貌

教学目标:

1.学习“引用”的说理方法和“以事说理”的段落结构。

2. 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好三件事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的。学习从不同侧面说明道理的方法。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能礼待人,使用礼貌习惯。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四年级学过的《说勤奋》吗?(记得)《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文。

2.那你知道说理文的一般结构吗?

【板贴:(先要)提出论点(接着)举例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3.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说理文。(生齐读课题——20《谈礼貌》)。

4.“谈”和“说”意思一样,表示对某一问题提出作者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这篇说理文作者又提出了什么观点,发表了什么看法呢?(指板书),让我们一起来学课文。

二、检查预习

1.导入:同学们回家预习了课文,相信这些词语难不倒你们。

2.(示词语)

彬彬有礼师傅小校场离镫下马和谐呔

指读、交流。

彬彬有礼:“彬”这个前鼻音你读得很准,我们一起读一遍。

师傅:这位同学注意到了,“傅”这个字单独读fù,和“师”组词读轻声fu,我们来读一遍。

小校场:这个字你读得很准,是“小校场”的“jiào”,这是一个多音字,通常都读“xiào”。那你知道在这里为什么读“jiào”?(古时候军队练习比武的地方叫“校场”,因为场地比较小就称为“小校场”)。齐读

离镫下马:“镫”这个字是后鼻音,你读得很准,一起读一遍。

和谐:“谐”这个字哪个部件最容易写错,(右下:白)。老师有个好办法:比一比谁更白。呔: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喂”,所以是口字旁。

3.生字同学们都会读了,这句话你们会读吗?

(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1)自己读一读,注意停顿。(指读:你读的节奏真准,(示:节奏齐读)

(2)(示)这句话出自《礼记》,《礼记》中国古代一本专门讲礼仪的书籍,是古人的必读书之一。

(3)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三、研读论点第1自然段

(一)论点

1、说理文都是先提出论点,那这篇课文的论点是什么呢?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围绕礼貌提出了一个什么论点?

(示)第1小节,讨论后把论点变成红色。齐读论点。

2、“礼貌待人”是指一个人的什么有礼貌(态度、动作要有礼貌),这就是【板:行】。“使用礼貌用语”就是指(说话要有礼貌),这就是【板:言】。

3、可见一个人有无礼貌,只要看他的言行就行了。齐读论点。

(二)古训

1、说理文一般都是直接提出论点,而这篇说理文作者没有直接提出论点,(变色)而是先引用了“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这句古训和它的解释。(“古训”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可以作为准则的话。)齐读。

2、这句古训的意思是(齐读)

3、君子不失色于人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人——不能态度粗暴)

(变色)“色”的解释随机:在这里,“色”应该是指(态度神色)

4、不失口于人的意思是(也不能出言不逊)

(变色)出言不逊的“逊”的意思是(礼貌、谦逊、谦恭)

5、小结:这里引用古训就说明礼貌问题自古以来都受到大家的重视,用古训更有说服力)

6、女生读古训,男生读解释。一起读论点。

四、研读论证

(一)第2-4自然段故事概括

1、为了说明论点,作者列举了三个故事,请同学们默看2-4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如果能用小标题概括就更好了。(提醒:围绕“谁干了什么结果怎样”来概括。)

2、交流:

(1)第一个故事:牛皋和岳飞用不同的方式向老者问路,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是的,这是一个和“问路”有关的故事。【板:问路】

(2)第二个故事呢:小学生踩了女青年的裙子主动道歉,避免了纠纷。

对,如果用两个字概括【板:踩裙】

(3)第三个故事谁来说说?朱师傅不小心刮破了周总理的脸,周总理不但没有责怪,反而安慰他。用两个字概括【板:理发】【刮脸】

3、我们再来细读这三个故事,推敲一下作者选择这三个事例的理由。

(二)研读第一个故事:(示:第2自然段)

1、我们先来读第一个故事,牛皋和岳飞问路时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结合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教学岳飞和牛皋

2、预设交流:

(1)牛皋(随机变色)

——行:“在马上”:那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

“吼”:意思是(大叫),很不尊重人,没礼貌。

——言:“呔,老头儿”:称呼很无理。

“爷”:目中无人,自高自大。

——牛皋的言行是多么的无礼呀,我们来读一下这句话。

——小结:牛皋是如此的无礼,所以换来的结果是——引读“老人不但——冒失鬼”

(2)那岳飞(牛皋)问路时又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呢?像分析牛皋(岳飞)一样从岳飞(牛皋)的言行来谈谈。(随机变色)

——行:“离镫下马”:恭恭敬敬的,别小看这个细节,能反映出对人的尊重

“上前施礼”(看课文插图):这个动作表现了岳飞的(彬彬有礼)。

——言:“请问老丈”:这个称呼是对对方的尊敬

——我们把岳飞的这句话读一下,感受一下岳飞的彬彬有礼。

——也正因为岳飞的言行是如此得有礼,所以结果是(读:老人见——指路)

3、小结:

牛皋的无礼和岳飞的彬彬有礼通过他们的语言、行为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作者用这一正一反的例子告诉我们:有礼貌会让人觉得温暖,无礼则会被人嫌弃。

这正如俗话所说:(示)齐读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4、同学们,作者列举问路这个故事时,先通过人物言行的描写讲清了故事的内容,再总结出有礼貌的好处,也就是得到了一个结论。在这个故事中作者引用的是一句俗语作为结论。

5、再次齐读小论点。

(三)研读第二、三个故事:(示)2个故事随机交流

1、过渡:“踩裙”和“理发”两个故事作者又是怎样写“言行”有礼貌的?又得出什么结论呢?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研读一下,一会儿交流。

2.交流预设:

第二个故事:“踩裙”

1、交流:(随机变色)

(1)小学生:行:“连忙抬起脚”,言:“对不起”:主动道歉,承认错误

(2)女青年:神态:“微笑”,言:“没关系”。理解对方,原谅对方

2、我们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男生读小学生,女生读女青年。

3、小结:正因为小朋友和女青年的言行都很有礼貌,最终避免了可能的纠纷。

4、从这件事,作者又得到这样的结论:(变色)齐读小论点: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示)第三个故事:(示)“理发”。谁来说说最后一个故事?

1、交流:

(1)3个“您”:朱师傅是普通老百姓,“周恩来”是中国第一任总理,身份很高,却3

次称朱师傅这位普通百姓为“您”,可见周总理对人尊重,十分有礼。

(2)“不能怪您”“怪我”,“幸亏”“躲得快哩!”:周总理知道此时的朱师傅一定很内疚,所以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他幽默的语言也安慰了朱师傅。

2、作者抓住总理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他良好的修养,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来读好这句话。

3、从总理的语言中,作者得到这样的结论(变色):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道德修养。(齐读)

五、学习写法

(一)相同

1、你们发现这三个故事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2、三个故事都是由故事得出讲礼貌的好处,好处其实就是结论,这是说理文常用的例证法。(示:结论)【板:故事结论】

(二)不同

1、那这三个故事有什么不同呢?

2、交流1——人物背景:如果学生说不出,就可以提醒:关注一下人物背景呢?(变色)(1)牛皋和岳飞来自是古人,另外四个人则是今人。作者在列举故事时兼顾了“古人和今人”。(2)那四个今人身份有什么不同?

“小朋友、女青年、朱师傅”都和我们一样是普通人,而周总理是我国伟大的总理,既有伟人又有凡人。

(3)小结:三个故事的选择,就像我们上学期学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所选的例子一样,从古到今,从凡人到伟人,富有代表性,涵盖面更大,因此说服力就很强。

3、交流2——不同内容:如果学生说不出就提醒:刚刚是从人物的角度来分析的,那从内容方面讲又有什么不同呢?也就是说:这 3个故事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告诉我们讲礼貌的好处的。

问路是当自己有求于别人时;踩裙是无意中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时;理发是别人无意中伤害自己时,还把责任归咎于自己。)【板:有求于人有过于人有过于己】

4、小结:这三种情况中,最容易做到的是“有求于人”,最不容易做到的是“有过于己”,作者选材时不仅注意到故事内容的全面性、合理性,而且还注意到了故事安排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这就是说理文的严谨之处。

六、总结

1、同学们,作者选择这3个故事充分证明了从古到今,礼貌都是人与人交往的重要桥梁,无论是谁,都要——)(示、读: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

2、从而得出了结论:(示、读: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3、【指板书】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礼貌的重要性。通过这篇说理文的学习,不仅巩固了说理文的构段方式(提出论点、举例论证、得出结论)

还学到了新的举证方法:由一个故事得出一个结论,每个结论其实就是分论点,也知道了如何选取有效的事例。

七、作业:

1、抄写词语、3个结论

2、积累关于礼貌的俗语、名言2——3条。

3、学着课文2、3、4小节的构段方式,把你听说的或者亲身经历的,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写一写。(结论可以用书上的,也可以是搜集到的名言……)

20 谈礼貌言行

提出论点

问路有求于人

举例论证踩裙有过于人

(故事结论)理发有过于己

得出结论

《人生的境界》说课稿

《人生的境界》说课稿 一、说教材(该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分析以及教学设想):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人生的境界》,它是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的开篇之作。 这单元学习的是哲学论文和随笔,本文属于哲学论文,学术味较重,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而时代感、可读性与针对性相对不足,学生学习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但课文有其思想价值,有助于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能引发中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独立思考。课文的题目又是“人生的境界”,这对于开始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高三学生来说,也是颇有吸引力的。特别是关于人生的四种境界说,相信学生在学习中会引起共鸣,产生联想。 基于此,这篇课文在教学设计上采取的原则是深文浅教,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尽可能地抓住课文的紧要处、精彩处与学生的共鸣点、兴奋点相交汇的地方作为教学内容。在教材的处理上,注重让学生对课文整体的把握,教师设置几个通道,使学生透过课文繁难的、深奥的说理处能联系实际,从而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实交融起来,这样就有了亲切感,具体感。因此在深文浅教的原则下,安排1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质疑思辨。要做到质疑思辨,就要注意融会贯通和联系实例。哲学论文中难点较多,需要质疑

是自然的,但是质疑解难不能只是停留在弄懂文本意义,更重要的质疑是根据事实,想想是不是真有道理,就是用实践去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收获、发现。 例如《人生的境界》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拿这几种境界来对照自己,也可以想想自己周围的人,想想他们的生活目的,想想他们的行为动机,就不难理解何为自然境界,何为功利境界,何为道德境界,何为天地境界。学生在文学作品中也接触了不少人物,想想他们是哪一种人生境界,就会觉得很有趣味,就会觉得通过对人生境界的划分与概括,有助于把握人物的灵魂。有的人物,其言行确是为功利所支配;有的人物,其言行确是为道德所支配。这样学生会感到阅读哲学论文大有好处,无论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就感觉透彻一点了。多联系实例,学生对哲学概念的内涵就会领会得越来越深刻。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文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 1.整体把握文章,理清文章思路,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的内涵。 2.指导学生认真理解并深入探究文中含蕴丰富的语句的含义。 3.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的道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境界的人。 教学重点为: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在阅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谈礼貌》说课稿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谈礼貌》说课稿 各位老师、评委大家好: 下面我就《谈礼貌》一课说一下自己的教学设计,说课的主题是“谈礼貌,从我做起”。我将按以下流程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谈礼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美好。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作者由古训引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第二段(第二至四自然段),文章列举了正反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第三段(第五自然段),说明学会礼貌待人,恰当使用礼貌用语的意义。 二、说学生情况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几年的语文学习中,已经习惯懂得按照一定的预习方法预习课文。学生预习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样课堂上的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的轻松。 三、说教学目标 好的教学目标是一堂好课的风向标,具有灵魂和统帅的作用。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六个生字:岳、嫌、纠、傅、谐、彬。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多音字的掌握:校(校对、校园)、脏(肮脏、心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学习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2)懂得从小要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四、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如果说教学目标是一堂好课的灵魂与统帅,那么教学重点则是心脏,处于核心地位。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情况。设立: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教学难点: 1、理解“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2、学习选取合适典型的事例来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礼貌的故事和名言警句。 2、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五、说教学方式与教学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选择了通过任务的动作、语言、神态、心里描写,体会使用礼貌语言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美好。教学中,我采取“设疑问难”、“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演示”等教学方法。这样既能调动。

谈礼貌议论文

谈礼貌 如果每个人,都可以把礼貌都常常挂在嘴边,那么人就不会有口角上的争执,也不会引发不必要的战争,古人说:祸从口出也就是说,不注重礼貌的话,就会引来许多的麻烦,所以,说话要婉转一点,不要太直,这样才不会被别人讨厌,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也是有关系到礼貌的说话态度,好的朋友,就会温和的说请、谢谢、对不起。但一交到不好的朋友,就会连一些基本的话都不会说,说不定还会一见面,看对方不顺眼就会骂脏话呢! 孔子为人称道,因为他从童年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礼貌,所以到了今日才有这么多人尊敬他,并不是常说请、谢谢、对不起。就是有礼貌的人,其实在电话、穿着、国际等的礼貌都很重要,对人彬彬有礼,给人一个微笑,说一句好听的话,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但让人对你有有礼貌的深刻印象,也让你在人际关系工作上都会有不错的成绩呢! 我有一个同学他叫陈大文,是一个没有礼貌的人,因为每次别人跟他问好,他都不理人,还会东看西望的,而且对人讲话也很大声,还有一件事是大家都不可以容忍的,就是别人在跟同学说话的时候,他不是插话,就是在那边唸,所以大家都很讨厌他。对家里的人,早上起床,要对彼此道早安,平时也要说请谢谢你对不起跟非常抱歉,这样来家庭一定会幸福美满。到了公共场合就是要轻声细语、小声慢步、沉稳、安静、跟别人点头问好、弯腰等这些,基本的礼貌,不但会获得到友谊,得到尊重,而且可以赢的人心呢!

礼貌不是一定要送礼、送钱等,光是这些东西是不够的。真正的礼貌,是一种修养,有了修养,就有了教养,有了教养,在社会上,就会格外受人的尊敬喔!所以让我们把礼貌做出来,让全世界觉得我们是最有礼貌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谈礼貌的阅读答案

谈礼貌的阅读答案 【篇一:谈礼貌】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3.初步学习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4.懂得从小要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教学难点: 1.理解“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2.学习选取合适典型的事例来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熟知礼貌。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谈礼貌。“作者是怎样谈的呢?”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出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生齐读 师: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作者引用了一句古训: 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指名读。 二、精读理解,感悟“礼貌”。 (一)师:这句中的“失色”、“失口”分别指什么?这句古训又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二)生读,交流 1.指名读,后交流 君子:有道德的人失色:态度粗暴失口:出言不逊 师小结:“不失色”是说态度有礼。“不失口”是说语言有礼。其实,这句古训还有一句,叫“不失足于人”。 2.谁来说说这句古训的意思?出示句子: 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是啊,古代的人们就明白了待人应该彬彬有礼的道理,可见——

板书: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生齐读) 过渡:传统,自古传来,还将传递下去,那么究竟怎样礼貌待人? 礼貌待人又有哪些好处呢?课文列举了问路、踩裙、刮脸三个事例 加以说明。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问路的故事,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用---线画 出牛皋问路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岳飞问路的句子。想想牛皋和岳 飞问路有什么不同。出示牛皋和岳飞的问话 交流: 1.牛皋是怎样问路的? 指名读牛皋的内容。(你找得真准确)回答问题也响亮。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牛皋? 目中无人妄自尊大傲慢无礼 你从哪感受到的? 着重抓住“吼”“呔,老头”“爷问你”等词语来理解。 我想看到一个更粗暴无礼的牛皋。再读 你注意到了!读出命令的语气,真了不起。 好,让我们一起来读牛皋的话,体会牛皋的傲慢无礼。齐读 堂堂的大将军竟如此无礼,你想劝劝他吗? (虽然你在战场上是威风凛凛的大将军,但你在生活中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敬你啊。) (要想办成事,不讲礼貌可不行啊) 2.岳飞又是怎样问路的? 指名读。(你不仅读正确,还——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看到什么样的岳飞? 彬彬有礼以诚待人 从哪里看出岳飞的彬彬有礼? “离蹬下马”“上前施礼”(谦逊有礼) “请问老丈”(尊重老人,说话文雅) 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这句话 你读得很正确,他先是离蹬下马,上前施礼??(做动作) 岳飞是古代的大将军,在问路这样的小事能谦逊有礼,确实让人尊敬,你能夸夸他吗?

概括谈礼貌的三个事例

概括谈礼貌的三个事例

概括谈礼貌的三个事例 【篇一:概括谈礼貌的三个事例】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谈礼貌评课 《谈礼貌》评课 城门硐小学语文组 今天刘老师在矣甫小学,给我们上了一节朴实的课。 《谈礼貌》是一篇蕴涵着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说理性文章,这篇课文第一节作者先引用传统的古训自然引出观点、然后例举了古人、普通人以及伟人以礼待人的典型事例,说明礼貌待人的好处,最后对所谈的礼貌问题进行。 刘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有自己的特色: 一、教学条理清楚,设计思路清晰。 在教学方法上,刘老师先引导学生找到观点,由理解古训入手,抓住课文中的三个事例,采用抓关键词语句子感受人物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去理解课文,让学生明白礼貌待人的意义。如在教学第一个事例时周老师让学生找出牛皋和岳飞各自的动作、语言句子,知道哪些句子是“不失色,不失口”,让学生对比照朗读体会礼貌待人的好处-----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第二个事例引导学生抓住小朋友跟女青年的对话,让学生明白使用礼貌用语,能减少相互间的矛盾。第三个事例指导学生读好周总理语言,让学生明白周总理的宽容、和气,懂得礼貌待人还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和文化修养。 二、学习明确目标,稳打稳扎,有序推进。

西山小学武金海 今天上午,有机会听了司翠菊老师执教的小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天安门广场》,让我学到了很多语文教学中新的东西,感受至深,简述于下: 一、教材重难点把握好,课前准备充分 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大胆取舍教材,将课文重难点落实在天安门广场的景点,以及能突出其特点的段落上。 二、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流程推进适合本班级学生 教学伊始,教师导疑,学生质疑上,司老师目标定位为:重点研究——学习课文中天安门广场的景点,以及能突出其特点的段落上,从中体会天安门的壮观,并围绕此目标设计了阅读提纲,利用勾画、批注和简要写感受逐步推进教学流程。 三、运用结构灵活自然 我认为执教者在指导学生“研读感悟,自主探疑”跟“多元导悟、合探解疑”上所采取的方法是非常灵活且交替互用,把学习课文的各环节处理得自然得体,达到了学习语文的读文,悟情、明理。 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扎实训练“双基” 司老师在课堂上牢牢把握“你最喜欢哪个景点”这个悟情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读文,与文本对话,训练学生解词、造句直至悟情,使学生在听、读与说、写上有机结合,得到应有的训练。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整个课堂,体现了“先生后师,先学后教”的生本理念。有前置性的学习,有学生的自主交流展示,有小组的集体汇报??整节课教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和谐,学生兴趣盎然,几乎人人举手,而且是争先恐后,积极性高,学得十分投入。 这真是一个乐学的课堂,我想这也应该是“生本课堂”试验中可喜的实践收获吧!

四年级语文《谈礼貌》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谈礼貌》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谈礼貌》教学设计 一、课时目标: 1、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和谐,社会更加的美好。 2、让学生从小养成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二、教学准备: 小黑板磁带录音机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 A、指名读(教师板书:君子不失色不失口) B、“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什么意思?用文中的话来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态度言语彬彬有礼) C、这自然段先引用一古训,目的是引出一个什么样的话题,用课文中的话来说(板书:使用礼貌用语优良传统)

问:有哪些优良的礼貌语言读下面的课文就会知道。“优良传统”是什么意思这里指的是世代相传的好风气、好作风。 D、小结:第一自然段引用古训,提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个话题 E、这一自然段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 庄重) F、齐读第一自然段 2、第2~~4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A、指名读 B、教师点示:《说岳全传》是一部小说,岳飞是书中的主要人物。牛皋是书中重要人物之一,校场是旧时操演或比武的场地。 C、这一自然段讲的故事里,牛皋问路时态度怎样言语怎样结果怎样(板书:马上吼道)岳飞问人时态度怎样言语怎样结果怎么样(板书:下马施礼) D、概述:牛皋的态度粗暴,出言不逊,被人骂“冒失鬼”;岳飞态度谦和语言和气,别人耐心给他指路。不同的表现有不同的结果。作者用哪句俗话来概括这两种情况?请高声朗读(板书:人心暖讨人嫌) E、这一自然段举小说里的两个古人的表现来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F、齐读第2自然段

《人生的境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筛选文章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对人生进行思考与解读,思索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3.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产生思考,明白身处平凡也应该有精神追求,明白“人人可以为尧舜”,只要认真做好自己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就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对人生进行思考与解读,思索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深刻理解四种境界。 2.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产生思考,明白身处平凡也应该有精神追求,人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导读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建筑工地上,三个泥水匠正挥汗如雨地干活。 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 “在砌砖。”第一个泥水匠随口答道。 第二个泥水匠回答说:“我在挣钱呢。” “我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第三个泥水匠很自豪地说。 十年后,第一、二个泥水匠仍然在砌砖,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 是什么给三个泥水匠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境遇?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在砌砖”、“在挣钱”还是“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我们又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人。1915年入北大学习,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北大、清华等学校任教。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曾以“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释今古,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纪贞元”总结了一生的学术成就。他继承和阐发了程朱理学的传统,建构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一代哲学宗师。他的主要论著收入《三松堂全集》。

《谈礼貌》说课稿

《谈礼貌》说课稿 一、说教材 《谈礼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新大纲》对高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是:“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把读的主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根据这些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这一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编写特点决定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分角色朗读、齐读、个别读等。在读中体会感情,明白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从而养成从小学会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二、说学情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几年的语文学习中,已习惯懂得按一定的预习方法预习课文。学生预习课文后,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样,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三、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1、采用创造性地阅读感悟法。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故在教学时,我力求以创造性阅读为主线,通过评读,演读,听读,默读等多元形式的读,充分挖掘和运用文本中的文字资源和情感因素,让学生充分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说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2、注重课内外资源的有机整合,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培养其灵活运用及驾驭文字资源的能力。3、直观教学法,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多种感官齐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内化其情感体验。 说学法:1、质疑激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学伊始便引领学生循序锁定教学目标,即“究竟怎样礼貌待人?礼貌待人又有哪些好处呢?”这样不仅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而且激发了学生乐于主动探究的兴趣。2、多元创造性阅读法。根据教材的特点,抓住课文的精彩片段,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教学内容的独特感受,展开想象,并有机会渗透说话训练,击活学生的思维,使孩子们从内心强烈感受到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意义。3、小组合作,模拟表演法。

谈礼貌公开课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谈礼貌》教案设计 石浦中心校周月佳 教材简介: 本文是苏教版第十册下的一篇说理性的文章,通过三个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得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第1自然段点明题旨。先以中国的古训为引子,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第2至4自然段用三个事例,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 第5自然段发出呼吁,指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培养,让他们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形成一个和谐发展的师生互动的过程,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 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受课文中人物形象,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讲文明懂礼貌的必要,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美好。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在生活中做一个懂礼貌的人。 3.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了解文章的写作格式,积累写作经验。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懂得礼貌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 1.刚才同学们和老师在课前问候的时候,不仅面带微笑,而且相互鞠躬了,这就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美德。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谈礼貌”(齐读课题) 二、解读古训,明白观点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她有句古训:(出示古训)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1) 请同学们把这句古训自由地大声读一读,把它记在心里。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书中就有它的解释,看谁先找到。 (3)(出示解释)你说的真好,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齐读) 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2.那么,作者引用这句古训,是想表明什么观点呢? 这就是作者的观点,一起读一读。(出示观点)

归园田居 (2)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教学目标: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 1、有两种人生道路:a 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b 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a 做官,有名有利b 做农民,平平淡淡。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三、解题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2、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讨论、明确: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四、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1、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 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我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2、为何归来? 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

谈礼貌评课

孔芬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有自己的特色: 一、教学条理清楚,设计思路清晰。在教学方法上,孔芬老师先引导学生找到观点,由理解古训入手,抓住课文中的三个事例,采用抓关键词语句子感受人物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去理解课文,让学生明白礼貌待人的意义。如在教学第一个事例时孔芬老师让学生找出牛皋和岳飞各自的动作、语言句子,知道哪些句子是“不失色,不失口”,让学生对比照朗读体会礼貌待人的好处-----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第二个事例引导学生抓住小朋友跟女青年的对话,让学生明白使用礼貌用语,能减少相互间的矛盾。第三个事例指导学生读好周总理语言,让学生明白周总理的宽容、和气,懂得礼貌待人还能体现一个人的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 二、学习明确目标,稳打稳扎,有序推进。 孔芬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出示了学习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课文。我觉得这一点做得非常好。对于学习基础比较差的班级来说,明确并出示学习目标,学生就知道学什么,该怎样学,学习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这样的效果比老师口头提出问题要好得多。所以呀“明确目标,教学更有效”。 三、语文味凸显。这是一节说理性的文章,讲的是礼貌的重要性,教师没有把它设计成单纯的品德课,而是通过读、写、说,语文味十足。第一环节,让学生自己读词语,提醒同伴在读音、写法上的注意点。解决了字词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说理的6个句子,全课也就重点围绕这几个句子开展教学,让学生自读、分角色读,练笔,汇报交流,学生从而懂得礼貌待人的道理。 四、师生配合默契。表现在孔芬老师才说出上文,学生就知道下文,由此可以看出孔老师掌控学生和课堂具有十分高超的技巧。

1、人生的境

1、人生的境界- 同学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那么,作为一个生活在新年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又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哲学和哲学家对人生的看法。 二.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三.预习检测:

1.选词填空: ①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②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③中国哲学总是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A.程度严肃趋向 B.程度严格倾向 C.水平严肃倾向 D.水平严格趋向 2.作者所认为的哲学的任务概括地说是什么?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提示:作者认为中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也就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哲学要使人觉解道德原理,从而达到道德境界。哲学要使人了解宇宙,从而达到天地境界。 1.作者划分人生的境界其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种境界? 提示: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的;分为自然境界(一种蒙昧状态,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功利境界(心胸狭隘,他做事只知道对自己的功利意义)、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的利益做事,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义)和天地境界(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是自觉的天民,是圣人,他与宇宙同一。 四.文意概括:(板书) 人生境界哲学任务 宇宙宇宙意义天地境界圣人教人了解宇宙

谈礼貌评课稿

《谈礼貌》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谈礼貌》是国标本六年制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 一组课文主要反映如何正确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成长具有积极的指导价值。这篇 文章也不例外,它是一篇蕴涵着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说理性的文章,主旨明朗,语言浅近, 结构严谨。作者先引用传统的古训自然引出观点、然后列举了古人、普通人以及伟人以礼待 人的典型事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 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 样一个道理。二﹑说设计理念与思路 鉴于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设计 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挖掘中华民族礼仪文化资源,从而认识 到“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情感目标: 凭借文本语文的材料,通过合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熏 陶,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的道 理。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拓展学生阅读和写作资源,使其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熏陶,懂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 统的重要性。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1、采用创造性地阅读感悟法。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 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故在教学时,我力求以创造性阅读为主线,通过评读,演读,听读,默读等 多元形式的读,充分挖掘和运用文本中的文字资源和情感因素,让学生充分接触语文材料,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说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2、 注重课内外资源的有机整合,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培养其灵活运用及驾驭文字资源的能 力。3、直观教学法,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多种感官齐活动,增加学生 的感性认识,内化其情感体验。 说学法:1、质疑激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学伊始便引领学生循序锁定教学 目标,即“究竟怎样礼貌待人?礼貌待人又有哪些好处呢?”这样不仅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 的学习目的,而且激发了学生乐于主动探究的兴趣。2、多元创造性阅读法。根据教材的特点, 抓住课文的精彩片段,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教学内容的独特感 受,展开想象,并有机会渗透说话训练,击活学生的思维,使孩子们从内心强烈感受到以礼 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意义。3、小组合作,模拟表演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谈谈对课文重点部分的教学构想。 (一)锁定目标激趣导入。 伴随着高山流水的优美旋律,引导学生感受礼仪之河源远流长的同时,产生“究竟怎样 礼貌待人?礼貌待人又有哪些好处呢?”的疑问,既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的重点,也激起学生 探究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这样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 的积极性。 (二)入境演读感悟道理 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岳飞和牛皋问路采取的截然不同的方式后,引导学生

《谈礼貌》教学设计一_教案教学设计

《谈礼貌》教学设计一 本文是关于《谈礼貌》教学设计一,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谈礼貌》教学设计一 作者:梦轩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一个人是否讲礼貌,往往能反映出这个人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专门谈礼貌的课文。 2、板书课题:谈礼貌 齐读。 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什么地方要讲礼貌?礼貌对我们来说有何意义?……)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读读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它读流利。 2、检查: (1)读新词语: 礼貌矛盾咳嗽思想情操粗暴纠纷安慰文化修养 (2)朗读下列古训或俗话: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3)挑选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当众读一读,师生评点,随机纠正读错的字音,指导读通句子,读好人物对话。 三、默读课文 默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然后提出来。 (放到下节课讨论)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下列生字,边写边讲述注意点: 貌、嫌、咳、嗽、鬼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中练习。 2、抄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3、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和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过程: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素材50 新人教版必修2

《归园田居》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 《归园田居》(其一)是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这三首古诗的学习,可以对我国五言诗的发展脉络有个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认识。这三首诗在本册古代诗歌单元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唐诗诗歌奠定了基础。 二、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是: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器具:多媒体投影 三、关于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 1、有两种人生道路:A 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 B 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A 做官,有名有利 B 做农民,平平淡淡。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

六年级学与问说课稿

六年级学与问说课稿 23学与问(论说文) 提出观点 论述观点勤学好问 得出结论 《学与问》教学反思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缭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知咱们“问”的首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气。 教学时,我从谈话导入。板书“学”、“问”,人们常把有知识的人说成“有学问”。今天咱们来学习《学与问》。告知学生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说理文。上完以后我觉得,此处可以率领学生回想一下学过的论说文。(《说勤恳》《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总结出论说文的一般特色:提出观点——证明观点——得出观点。 在学习哥白尼的例子时,我先介绍他的成绩,再引诱学生捉住“时常”和“缠着”等词语体会哥白尼无比喜欢问的好习气成绩了他,并与下文的“不懈寻求”联络起来,体会他是由好问开始走上探索之路,加之勤学终究获得胜利的。然后,我让学生自己说说读了哥白尼的故事遭到的启迪,并再次读读第一节中的句子,体会“问”的首要。

在教学第二个事例时,我主要撒手让学生自己读故事,并从文字中体会他的勤学与好问,让学生明白问不到谜底时还应当多察看思考,向沈括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心中的疑团,终究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教学中,我还尝试着让学生对古诗进行质疑发问,再通过交换理解古诗。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是学生自学的。 然后,我再自然过渡到第三段的学习,(要学会发现问题,随时随地提出问题,拜能者为师。还要擅长把勤学好问和察看思考结合起来。)同时补充孔子的名言,更有力的说明拜能者为师。 最后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观点上来,让学生说说对学与问的瓜葛的认识,明白只有将学与问结合起来,与察看思考结合起来,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气,才能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的最后,我为了让学生加深对“问”的首要性的认识,补充出示了一些名人名言,补充故事让学生谈看法,让学生从更多的信息中去晓得“问”是学习的一种首要方式。

小学语文:谈礼貌

20《谈礼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4、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礼貌待人的名言和事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一、创设情景,漫谈礼貌。 1、板书“礼貌”,谈谈你对“礼貌”的认识。 (板书过程中相机指导“貌”的书写) 2、大家谈了对礼貌的看法,我们课本上也“谈”了,(板书:谈)让我们一起来看谈了什么,怎么谈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读读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它读流利。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的通顺、流利。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为我们讲了哪几个故事,读完后,再想想,关于“礼貌”你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4、读课文新词、难句。 咳嗽纠纷态度粗暴出言不逊彬彬有礼 安慰师傅减少矛盾思想情操文化修养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5、点名检查自读情况,师生评点,随机纠正读错的字音,指导读通重点句子,读好人物对话。 三、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重点生字,边写边讲述注意点。 3、学生描红、临写。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句,温习巩固。 1、听写词语。 彬彬有礼岳飞暖人心“冒失鬼”讨人嫌 避免纠纷减少矛盾安慰师傅 2、师巡回了解学生听写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点字词的点拨、反馈。 (如:慰、嫌的书写指导以及“师傅”和“师父”的书写区别) 二、自读课文,整体入手。 (看看课文围绕着“礼貌”讲了哪几个故事?) 三、精读故事,领悟礼貌。 (一)精读感悟故事一。 1、整体读。 (课文用三个小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我们先来读读《说岳全传》中的一个故事。) 2、知故事:指导对话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1)抓“吼”指导朗读牛皋的话。 (2)评价:眼前看见了怎样的牛皋?这时候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 (3)引读:所以老人—

《人生的境界》说课稿

《人生的境界》说课稿 汝州市第一高级中学孙银昌 各位领导,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生的境界》,为了说明我的教学设想,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选择、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哲学论文和随笔。本文属于哲学论文,思想有深度,理论有高度,学术意味浓厚,但时代感、可读性与针对性相对不足,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高中学生过去接受了各种道德观、世界观的教育,本篇课文的思想价值,有助于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能引发中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独立思考。特别是关于人生的四种境界说,相信学生在学习中会引起共鸣,产生联想。基于此,这篇课文在教学设计上采取的原则是深文浅教,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尽可能抓住课文的重要观点与学生的共鸣点、兴奋点相交汇的地方作为教学内容。在教材的处理上,让学生整体的把握课文内容,通过质疑论辩,将课文抽象的理论同现实相联系,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实精神相交融,从而达到能质疑思辩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质疑思辨。要做到质疑思辨,就要注意融会贯通和联系实际。哲学论文难点多,质疑是必须的。质疑思辨不仅要弄懂文本意义,更重要是根据事实对文中观点进行思辨,思考观点的真伪。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有所发现,具备创新思维的素质。《人生的境界》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拿这几种境界来对照自己,思考自己周围的人,思考人们的生活目的、行为动机,这样就不难理解何为自然境界,何为功利境界,何为道德境界,何为天地境界。然后结合历史人物、文学形象、现实典型,分析言行,把握灵魂,分类归纳,增加趣味。最后对四个境界质疑加深理解,提升能力。 根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以及本课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 教学目标 A、基础知识目标: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理解人生的境界由低级到高级,可以划分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B、基本能力目标: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提升学生联系历史现实质疑思辨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C、情感教育目标: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境界的人。 教学重点 A、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理解作者观点。 B、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丰富并深化对人生境界的认识。 教学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