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职院校30强报告(2016版)

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竞争力30强报告

(2016)

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

2017年12月

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竞争力30强报告

(2016)

目录

第一章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竞争力评价及排名 (3)

一、2016年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综合竞争力排名 (3)

二、2016年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竞争力聚类分析 (4)

三、2016年江苏高职院校人才单项竞争力排名 (5)

第二章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竞争力评价理论 (14)

一、高校人才竞争力理论 (14)

二、人才竞争力评价方法 (16)

三、高校人才竞争力评价模型 (21)

四、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竞争力评价模型 (22)

五、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23)

第三章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分析 (27)

一、青年专任教师分析 (27)

二、创新教育成果分析 (28)

三、专业教育成果分析 (30)

四、人才平台分析 (30)

五、服务社会分析 (31)

第一章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竞争力评价及排名2016年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竞争力排名,对于综合竞争力排名前30的院校进行报告,并分析其各项一级指标。

一、2016年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综合竞争力排名

2016年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综合竞争力前30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职业大学、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如表1.1所示。

二、2016年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竞争力聚类分析

根据2016年高职院校人才竞争力的五个一级指标(即人才规模、人才素质、人才平台、人才教育贡献和人才科技贡献)的数据,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层次聚类,可划分为三个群类(表格1.2)。

表1.2 2016年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竞争力30强聚类结果表综合实力型包括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9所高职院校。此类高职院校的人才综合实力是高职院校中比较强的,五项一级指标得分基本不低于0.350,特别是人才规模、人才素质、人才平台和人才教育贡献指标得分基本不低于0.500。

规模领先型包括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南通职业大学、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12所高职院校。此类高职院校的人才规模竞争力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人才规模指标得分基本大于0.600。

发展创新型包括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镇江高等专科学校,9所高职院校。此类高职院校五项人才竞争力综合发展,五项人才竞争力实力均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尤其在创新教育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人才教育贡献竞争力得分均超过了0.300,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得分高达0.678。

三、2016年江苏高职院校人才单项竞争力排名

人才竞争力一级指标包括:人才规模、人才素质、人才平台、人才教育贡献和人才科技贡献。

人才规模竞争力指标,是高职院校现有的各类人才数量的体现,反映了高职院校现有的人才队伍规模。

人才素质竞争力指标,是高职院校现有的具备某些素质的人才数量和各类人才所占比重,反映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研究的能力。

人才平台竞争力指标,反映高职院校将人才潜力转化为现实人才竞争力以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等活动的外部影响因素,对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起到正向或反向作用。

人才教育贡献竞争力指标,是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成果的指标,反映了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领域的竞争力。

人才科技贡献竞争力指标,是高职院校取得科研经费、获得科研奖项、发表论文以及拥有专利的能力,反映了高职院校在科研领域的竞争力。

表1.3是2016年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竞争力一级指标得分及其排名。

1、人才规模竞争力指标。表1.4为2016年江苏高职院校的人才规模竞争力得分及其排名。

苏州市职业大学居人才规模竞争力之首,得分为0.757。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居第二位、第三位和第四位,三所学校人才规模竞争力相差不大,得分均在0.700之上。

由于人才规模竞争力指标的二级指标只有一个,故二级指标与一级指标分析结果相同。

2、人才素质竞争力指标。表1.5为2016年江苏高职院校的人才素质竞争力得分及其排名。

江苏农林科技职业学院居人才素质竞争力之首,为0.708。江苏农牧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苏州市职业大学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居于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和第五位。

(1)人才结构指标。南通职业大学居于人才结构指标的首位,得分为0.788;苏州市职业大学、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紧随其后,分别居于第二位、第三位和第四位。

(2)培养高端人才指标。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居于培养高端人才指标的首位,得分为0.742;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和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分别位居第二位、第三位和第四位。

3、人才平台竞争力指标。表1.6为2016年江苏高职院校人才平台竞争力得分及其排名。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居人才平台竞争力之首,得分为0.689。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并列第二,得分为0.689。

(1)专业建设指标。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职院校居专业建设指标的首位,得分为0.481。

(2)实训基地指标。27所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指标得分均为1.000。

(3)创新中心指标。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职院校居于创新中心指标的首位,得分为1.000,占绝对优势;其后的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16所高职院校的创新中心指标得分为0.600。

(4)成果转移平台指标。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和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21所不校居成果转移平台的首位,得分为1.000,其余学校为0,相对来说,高职院校成果转化能力均偏弱。

4、人才教育贡献竞争力指标。表1.7为2016年江苏高职院校人才教育贡献竞争力得分及其排名。

人才教育贡献竞争力得分均小于0.720。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居于人才教育贡献竞争力首位,得分为0.717。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和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居于人才教育贡献的第二位、第三位和第四位,得分分别为0.592、0.567和0.559。

(1)培养学生指标。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居于培养学生指标的首位,得分为0.841;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紧随其后,得分为0.811;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居于第三位和第四位。

(2)创新教育成果指标。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居创新教育成果之首,得分为0.923;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居于第二位,得分为0.668;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居第三、第

四位。

(3)专业教育成果指标。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居于专业教育成果的首位,得分为0.482;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并列第二,得分为0.427左右。

5、人才科技贡献竞争力指标。表1.8为2016年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科技贡献竞争力得分及其排名。

人才科技贡献竞争力得分大多数低于0.500,高职院校的人才科

技贡献竞争力普遍不强。苏州市职业大学居于首位,得分为0.564。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位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得分在0.500以上,其余27所学校得分低于0.500。

(1)纵向课题指标。江苏农牧职业技术学院居于纵向课题的首位,得分为0.481;苏州市职业大学和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分别居于第二位和第三位,得分分别为0.443和0.388。

(2)横向课题指标。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居于横向课题指标的首位,得分为0.751,占绝对优势;江苏农牧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和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居于横向课题指标的第二位、第三位,指标得分在同一水平线上,得分在0.700附近。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第四位,得分为0.658。

(3)科研奖励指标。30所高职院校的科研奖励得分普遍很低,均不大于0.350。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居于科研奖励指标的首位,得分为0.350;南通职业大学和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紧随其后,并列第二,得分为0.288。总体来看,江苏高职院校的科研奖励竞争力比较薄弱。

(4)论文专著指标。苏州市职业大学居于首位,得分为1.00;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并列第二,得分为0.881,与居于首位的苏州市职业大学存在一定的差距;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并列第四位,得分为0.857,与前三位存在一定的差距。

(5)专利指标。苏州市职业大学居专利指标的首位,得分为0.786;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紧随其后排第二位,得分为0.613;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和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居第三位和第四位,得分分别为0.610与0.603。

第二章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竞争力评价理论

一、高校人才竞争力理论

1、高校竞争力

竞争力的概念在早期是针对企业和地区提出的。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将竞争力的观念运用到高等学校的发展中来,探讨高等院校竞争力的内涵、评价与发展策略等问题。

竞争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在经济学中,竞争力一般为市场结构的形式或市场中厂商相互竞争的过程。在教育上,高等院校竞争力是高等院校在经营过程中,能够展现其高品质、表现卓越价值、发挥学校特色以达成学校目标的能力。厦门大学校长黄达人认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三大使命,培养人才是高等院校最根本的任务,也是大学核心竞争力所在。刘向兵(2007)则认为大学竞争力由大学人才培养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两个构面决定。沈健则认为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包括高素质老师队伍、具有优势的学科创新平台及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

本研究根据教育竞争力相关研究以及国内外高等院校评价研究,将高校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定义为人才规模、人才素质、人才平台、教育产出效率、研发实力、教育行政体制、学校硬件资源、教育改革等八个面向。

2、人才竞争力

人才竞争力,属于管理学科中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前沿研究范畴。人才竞争力研究可以在国家、省(地县)域、城市、行业、组织等不同层次展开,每个层次又可以从某一个侧重点入手分别展开研究,由此可以形成围绕人才竞争力这个中心主题的研究系列。

人才竞争力评价是人才竞争力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它不仅要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方法来探索竞争力的性质、来源、基本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等问题,而且还要用统计学的方法以数量化的指标把竞争力的状况显示出来。人才竞争力的指标通常分为两大类:效能指标和归因指标。效能指标所反映的是竞争的结果即竞争力的最终表现,而归因指标所反映的则是形成竞争力的原因或者决定因素。

在人才竞争力评价方面,近几年有不少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发

表,但大都存在两个方面的共性问题:其一是“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中,并没有“人才”的特征指标或与人才特征密切相关的指标。其指标体系大多以“人口、人力资源”及其相关指标替代“人才”指标,这样的指标体系无法真实反映“人才竞争力”的内涵;其二是在“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中,“人才”的特征指标或与人才特征密切相关的指标不完整,“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中没有诸如“人才贡献率”、“人才使用效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等核心指标(这些指标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规划纲要(2010-2020》中所列的人才发展主要指标),而有些指标与人才特征相关度并不大,使用这样的“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得到的研究结果,不能准确反映人才竞争力的本质,与人才竞争力的实际情况存在着较大差距。

2013年6月30日,由全球化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武汉工程大学人才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区域人才蓝皮书》发布会在京召开,并发布了《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No.1)》。该报告在构建“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时,运用当前人才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规划纲要(2010-2020)》中所列的“人才发展主要指标”为核心指标(反映“人才”特征的指标),并辅以与人才特征密切相关的其他指标,使得指标体系完整地反映人才竞争力的本质,反映人才竞争力研究的最新水平。运用此指标体系得到的评价结果,与所研究区域人才竞争力的实际情况比较贴近。

3、高校人才竞争力

高校人才竞争力是高校竞争力的核心面向,是组织层次的人才竞争力相关概念,用以衡量及表达高等院校在人才相关指标方面的表现与特点。

因此本研究参考《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No.1)》的维度构成,择取高等院校竞争力评价中与人才密切相关的指标,将高等院校人才竞争力定义为包括人才规模、人才素质、人才平台、人才教育贡献与人才科技贡献五个面向构成的综合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建构高校人才竞争力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江苏高等院校人才竞争力的现状,探讨江苏高校人才引进与开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省内高等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