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库信息分类

法人库信息分类
法人库信息分类

法人库信息分类

法人库信息分为基本元素信息和扩展元素信息两大类。

基本元素信息是指法人库基础信息(目录索引信息)。包括:组织机构代码、法人名称、法人状态、法人类型、法人住所、法定代表人姓名、成立日期、批准机关、注册或登记号等9项。

法人扩展元素信息是指除法人基本信息外部门间共享需求较为普遍的法人信息。包括:组织机构代码信息、注册或登记信息、税务登记信息、统计信息4大类等34项。

法人库基础信息项与扩展信息项的具体含义如表所示:

法人库基础信息项与扩展信息项含义表

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简称为法人库。

为加快国家信息化建设步伐,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国家信息化建设“四库十二金”工程的指导意见《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明确了启动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建设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明确提出,深度开发信息资源,加快国家基础信息库建设,促进基础信息共享,优化信息资源结构。

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项目建设由国家质检总局牵头,中央编办、民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参加,共同建设以法人单位组织机构代码为统一标识,以编办、民政、工商、质检等部门对法人管理的注册登记、变更、注销等法人信息为依据的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实现法人库与各部门的信息交换,实现法人单位基础信息采集的标准化和信息动态维护、反馈机制的制度化,为国家电子政务、社会和市场监管、法人信息公开打下信息化基础。

信息分类方法

信息分类方法 信息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两种: 线分类法 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是指将分类对象按所选定的若干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层级类目,并排列成一个有层次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分类体系的一般表现形式是大类、中类、小类等级别不同的类目逐级展开,体系中各层级所选用的标志不同,同位类构成并列关系,上下位类构成隶属关系。由一个类目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各类目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不重复,不交叉。 线分类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 在线分类法中,由某一上位类类目划分出的下位类类目的总范围应与上位类类目范围相同(都属于家具)。 2. 当一个上位类类目划分成若干个下位类类目时,应选择一个划分标志(按照制作原料)。 3. 同位类类目之间不交叉、不重复,并只对应于一个上位类(木椅、木凳、木桌、木箱、木架)。 4. 分类要依次进行,不应有空层或加层。 线分类法的优缺点: ? 优点:层次性好,能较好地反映类目之间的逻辑关系,使用方便,既适合于手工处理信息的传统习惯,又便于计算机处理信息。 ? 缺点:线分类体系存在着分类结构弹性差(分类结构一经确定,不易改动)、效率较低(当分类层次较多时,代码位数较长,影响数据处理的速度)。 面分类法 面分类法又称平行分类法,它是将拟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根据其本身的属性或特征,分成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面,每个面都包含一组类目。将每个面中的一种类目与另一个面中的一种类目组合在一起,即组成一个复合类目。 服装的分类就是按照面分类法组配的。把服装用的面料、款式、穿着用途分为三个互相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面”,每个“面”又分成若干个类目。使用时,将有关类目组配起来。如:纯毛男式西装,纯棉女式连衣裙等。 面分类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 根据需要,应将分类对象的本质属性作为分类对象的标志。 2. 不同面的类目之间不能相互交叉,也不能重复出现。 3. 每个面有严格的固定位置。 4. 面的选择以及位置的确定应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面分类法的优缺点: ? 优点:具有较大的弹性,可以较大量地扩充新类目,不必预先确定好最后的分组,适用于计算机管理。 ? 缺点:组配结构太复杂,不便于手工处理,其容量也不能充分利用。 信息编码是将某一类信息赋予一定的符号,为了满足实际业务应用,编码需要具备以下基本原则: 1. 唯一性:编码必须保证每一个编码对象对应仅有一个代码。 2. 可扩展性: 代码结构必须能够适应编码对象不断增加的需要 3. 简单性:在不影响代码的容量和可扩展性的情况下, 代码尽量简短明确,以

软件工程-数据库设计规范与命名规则

数据库设计规范、技巧与命名规范 一、数据库设计过程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资源管理最有效的手段。 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有效存储数据, 满足用户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 数据库设计的各阶段: A、需求分析阶段:综合各个用户的应用需求(现实世界的需求)。 B、在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和各DBMS产品的概念模式(信息世界模型),用E-R图来描述。 C、在逻辑设计阶段:将E-R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 然后根据用户处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虑,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VIEW)形成数据的外模式。 D、在物理设计阶段:根据DBMS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设计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1. 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收集和分析,结果得到数据字典描述的数据需求(和数据流图描述的处理需求)。 需求分析的重点:调查、收集与分析用户在数据管理中的信息要求、处理要求、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需求分析的方法:调查组织机构情况、各部门的业务活动情况、协助用户明确对新系统的各种要求、确定新系统的边界。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跟班作业、开调查会、请专人介绍、询问、设计调查表请用户填写、查阅记录。 分析和表达用户需求的方法主要包括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类方法。自顶向下的结构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 Analysis, 简称SA方法)从最上层的系统组织机构入手,采用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并把每一层用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描述。 数据流图表达了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关系。系统中的数据则借助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简称DD)来描述。 2.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可以用E-R图表示。 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概念模型不依赖于某一个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概念模型可以转换为计算机上某一 DBMS 支持的特定数据模型。 概念模型特点: (1) 具有较强的语义表达能力,能够方便、直接地表达应用中的各种语义知识。 (2) 应该简单、清晰、易于用户理解,是用户与数据库设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 概念模型设计的一种常用方法为IDEF1X方法,它就是把实体-联系方法应用到语义数据模型中的一种语义模型化技术, 用于建立系统信息模型。 使用IDEF1X方法创建E-R模型的步骤如下所示:

法人库建设

法人库建设 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建设的目的: 为了实现全国法人基础信息共享与公开,促进政府部门间的协作,为税务、金融、社保、海关等领域对法人的监管、为国家决策提供信息支撑,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为社会提供广泛、准确、动态的法人信息服务。 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项目的建设目标: “十一五”期间,围绕各政府部门对法人监管业务的实际需求,制定法人库标准规范体系,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内外网,整合编办、民政、税务、工商、质检、统计的法人信息资源,建设一个逻辑集中、全国统一、信息全面、准确一致、动态更新、真实反映法人现状的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各部门加强法人的监管及社会公众对法人的社会监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支撑。 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项目的建设内容: 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主要包括以下建设内容: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网络系统建设、数据处理与存储系统建设、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法人库应用系统建设及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法人库“物理分散,逻辑集中”建设模型

法人库信息分类 法人库信息分为基本元素信息和扩展元素信息两大类。 基本元素信息是指法人库基础信息(目录索引信息)。包括:组织机构代码、法人名称、法人状态、法人类型、法人住所、法定代表人姓名、成立日期、批准机关、注册或登记号等9项。 法人扩展元素信息是指除法人基本信息外部门间共享需求较为普遍的法人信息。包括:组织机构代码信息、注册或登记信息、税务登记信息、统计信息4大类等34项。 法人库基础信息项与扩展信息项的具体含义如表所示:

法人库基础信息项与扩展信息项含义表

法人库总体设计方案流程图

MySQL数据库开发规范1.3

平安金融科技数据库(MySQL)开发规范 作者: 简朝阳 Last Updated: 25/02/14 19:30:18 历史修订记录: 版本修订人修订时间修订内容 1.0 1.1 李海军2013-03-11 增加部分说明及修改 1.2 李海军2013-07-29 增加连接池使用说明和memory引擎的控制 1.3 李海军2014-02-25 增加了char类型,修改了timestamp的使用场合。 说明 ?本规范包含平安金融科技使用MySQL 数据库时所需要遵循的所有对象设计(数据库,表,字段),所需要遵循的命名,对象设计,SQL 编写等的规范约定。 ?所有内容都为必须严格执行的项目,执行过程中有任何疑问,请联系DBA Team 取得帮助。 概述 ?禁止明文传播数据库帐号和密码。 ?禁止开发工程师通过应用帐号登录生产数据库。 ?禁止应用在服务器安装MySQL客户端(可以安装开发包)。 ?禁止开发人员在SQL中添加Hint,Hint只能由DBA审核后添加。 ?禁止使用悲观锁定,即读锁select … for update。 ?禁止在开发代码中使用DDL语句,比如truncate,alter table … 等。 ?禁止DML语句的where条件中包含恒真条件(如:1=1)。

1. 命名规范 总则 ?数据库对象名仅可包含小写英文字母、数字、下划线(_)三类字符,并以英文字母开头。 ?数据库对象命名禁止使用MySQL保留字。 ?多个单词之间用下划线(_)分隔。 ?对象名称长度若超过限制,则使用简写/缩写命名。 1.1. 数据库命名 ?数据库以"db_"前缀+ "站点名_"前缀及其所服务的应用名称命名。 1.2. 表命名 ?所属同一模块的表必须以模块名作为前缀命名。 ?历史数据表在原表基础上增加"_his"后缀命名。 1.3. 字段命名 ?布尔意义的字段以"_flag"作为后缀,前接动词。如:表示逻辑删除意义的字段可命名为delete_flag。 ?各表间相同意义的字段(如:作为连接关系的引用字段)使用相同的字段名。 1.4. 索引命名 ?唯一索引以uk_tablename_columnnames 方式命名 ?普通索引以idx_tablename_columnnames 方式命名 ?组合索引以idx_tablename_column1_column2... 方式命名 示例 ?站点名:maymay ?模块名:order ; ?数据表:item; ?字段组成:order_item_id,add_time,raw_update_time,c1,c2,c3,c4,c5 ?标准数据库名:db_maymay_order; ?标准数据表名:order_item; ?历史数据表名:order_item_his;

信息分类方法及设备的生产技术

图片简介: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分类方法及装置,首先将网络信息进行划分,获得词汇集合;然后从词汇集合汇中,获得与预先存储的各类别信息相匹配的类别词汇;计算每一类别词汇的权重,依据预先存储的每一类别信息中各类别词汇的关联关系,确定词汇集合包含的所有类别词汇所属的目标类别信息;依据词汇集合包含的所有类别词汇所属的目标类别信息,以及词汇集合包含的每一类别词汇相应的权重,计算每一目标类别信息的权重;最终依据每一目标类别信息的权重,确定网络信息所属类别信息,从而实现了对网络信息的分类。在进行信息推送时,可以将与用户关注的类别信息相应的网络信息推送给用户。 技术要求 1.一种信息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网络信息进行划分,获得词汇集合,词汇集合至少包括一个词汇; 从所述词汇集合中,获得与预先存储的各类别信息相匹配的类别词汇,每一类别信息包括用于表征相应类别信息的至少一个类别词汇; 计算所述词汇集合中包含的每一类别词汇的权重,权重用于表征所述网络信息与相应类别词汇的关联程度; 依据预先存储的每一类别信息中各类别词汇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词汇集合包含的所有类别词汇所属的目标类别信息; 依据所述词汇集合包含的所有类别词汇所属的目标类别信息,以及所述词汇集合包含的每一类别词汇相应的权重,计算每一目标类别信息的权重;

依据每一目标类别信息的权重,确定所述网络信息所属类别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信息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词汇集合中包含的每一类别词汇的权重包括: 依据所述词汇集合中包含的每一类别词汇在所述网络信息中出现的次数、出现的位置、所述词汇集合中所有类别词汇所属目标类别信息的个数,和,预先获得的每一目标类别信息的逆向文件频率中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每一类别词汇的权重,每一目标类别信息的逆向文件频率为待分类的网络信息总数与包含相应目标类别信息的网络信息个数的商的对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信息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分类器获得用于描述所述至少一个类别信息的所述网络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信息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每一目标类别信息的权重,确定所述网络信息所属类别信息包括: 判断每一目标类别信息的权重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大小关系; 将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权重相应的目标类别信息,确定为所述网络信息所属类别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信息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词汇集合中包含的所有类别词汇所属目标类别信息的个数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执行步骤计算所述词汇集合中包含的每一类别词汇的权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信息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用户关注的类别信息; 将与用户关注的类别信息对应的网络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信息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信息为股票类信息,每一类别信息包括股票全称、股票简称和股票代码。 8.一种信息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将网络信息进行划分,获得词汇集合,词汇集合至少包括一个词汇;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词汇集合中,获得与预先存储的各类别信息相匹配的类别词汇,每一类别信息包括用于表征相应类别信息的至少一个类别词汇;

专题数据库建设推荐标准规范

专题数据库建设推荐标准规范 (一)数据采集规范 1.数据来源包括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采集、加工和积累的研究数据。 2.采集对象包括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案例集成、基础文献等一手数据和原始资料。 3.数据类型包括数值、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和空间数据等。 4.采集方式包括自动采集、半自动采集和手工采集等。 (二)数据加工规范 1.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规范采用《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项目(CDLS)所推荐的唯一标识符体系以及数据中心规定的相关标准。 2.专题数据库的核心元数据应符合《TR-REC-014数据集核心元数据规范》及数据中心的相关要求。 3.音频资料描述元数据规范及著录规则,遵循《CDLS-S05-031音频资料描述元数据规范》和《CDLS-S05-032音频资料元数据著录规则》所推荐的一系列相关标准以及数据中心规定的相关标准。 4.其它资料描述元数据规范及著录规则,遵循《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项目(CDLS)所推荐的一系列相关标准及数据中心规定的相关标准。

5.各类接口所实现服务的标识应符合《TR-REC-017资源唯一标识规范》的相关规范要求。 6.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类型数据能够转换为数据中心规定的数字文件格式。 7.专题数据库数据的加工过程需严格执行两重审核制度,保证数据格式符合规定标准。 (三)数据库系统规范 1.专题数据库系统平台必须使用正版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推荐使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遵守SQL语言系列标准。 2.专题数据库系统平台应具备数据备份及容灾机制,重要数据应进行异地备份。 3.专题数据库系统平台应具备一定的扩充能力,系统的模块化程度高,软件维护方便。 4.专题数据库系统平台应遵循中国国家标准GB/T 20273-2006《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具有切实可行的安全保护和保密措施,确保数据永久安全。 (四)专题数据库应用系统规范 1.专题数据库应用系统至少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检测、数据浏览、数据检索、用户管理和数据维护七大类功能。 2.专题数据库应用系统至少支持开放数据访问接口、开放索引数据收割接口和开放服务状态监控接口三类功能接口。 3.专题数据库应用系统向数据中心提供访问完整数据记

法人数据库设计方案

庄河市城市公共服务平台项目- 法人数据库设计方案 大连九成测绘信息有限公司 2016年 3月

目录 1. 项目背景 (3) 2. 项目目标 (3) 3. 数据库设计原则 (4) 3.1 唯一性原则 (4) 3.2 多属性原则 (4) 3.3 有效性原则 (4) 3.4 适应性原则 (4) 3.5 合规性原则 (4) 4. 数据结构设计 (4) 4.1 法人单位基本信息 (4) 4.2 法人单位属性信息 (5) 5. 系统层次设计 (5) 5.1 用户 (5) 5.2 系统基础层 (5) 5.3 应用服务层 (5) 5.4 系统表示层 (5) 5.5 数字证书 (6) 6. 系统基本功能设计 (6) 6.1 数据同步子系统 (6) 6.2 数据采集子系统 (6) 6.3 数据发布子系统 (6) 6.4 数据管理子系统 (6) 6.5 数据安全审计子系统 (7)

1. 项目背景 社会生活中的主体为自然人与法人(即各类组织机构),自然人与法人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主体。对组织机构的管理就实行统一代码标识制度,也就是组织机构代码制度。实行统一代码标识制度后,每个组织机构将被分配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组织机构代码号,组织机构代码号就相当于组织机构的身份证号,而组织机构代码证就是组织机构的“身份证”。 组织机构代码证已经应用到税务、银行、海关、公安、外经贸、人事、统计、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的业务管理工作中,各企事业单位到这些部门办事时,都需要出示组织机构代码证。为每个组织机构分配了一个唯一的代码号,办理代码证时,代码主管部门还采集了组织机构的公共信息,这些公共信息组成的数据库叫做“法人数据库”,它是我国四大基础数据库之一。 另外,组织机构代码还是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桥梁。由于各政府部门的职能不同,虽然都拥有组织机构与其职能相关的信息,但这些信息以前都是各部门分别掌握,不能共享,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未来的趋势是政府部门之间数据共享、联网办公,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也才能更方便企业办事。没有组织机构代码证时,各部门对组织机构都有自己的一套编码体系,实施数据共享很不方便,而有了组织机构代码作统一的标识之后,数据共享也变得容易多了。 可见,组织机构代码证在我国的社会经济中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发展,组织机构代码证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不管是各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机关,都需要正确认识组织机构代码证的作用,重视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相关手续的办理工作。组织机构代码证工作做好了,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也能得到提高,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也可以更方便了,这对政府机关和各企事业单位都是好事。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是组织机构代码工作的主管部门。 2. 项目目标 建设以组织机构代码为标识的法人数据库是国家四大战略性、基础性数据库建设的总要配套工程。建设目标是将分散在不同政府部门业务系统中的法人基础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协同办公;建立权威、完整、准确、动态的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从而避免各部门重复建设,实现信息共

信息 分类 方法

信息分类方法 UCD的活动已经办到了第11期,上期有事缺席,这次按时参加了。本期的题目是《信息的分类与方法》,主讲人是网易的欧阳晓宁。关于会议的具体情况,可参阅胡晓同学的《寻找恰当的盒子》 晓宁同学开篇就提了个有趣的问题:什么是信息?分类?方法? ?信息 什么是信息?这还真没想过,想想也真不好说。反向思考一下,什么不是信息?仔细想了一下,这个也真没找着(哪位同学找到的告知俺一声)。所以总结了一下:大千世界,点点滴滴,均是信息。因此,信息自古就有,而且不少。现代社会之所以叫信息社会,并不是说信息有多爆炸,关键是信息渠道爆炸,其罪根祸首就是互联网的出现。 ?分类 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大量涌现,多了所以需要分类。这个说法没错,但不准确。分类是有目的的,只有辨别出不同目的的分类,才会有针对性的分类方法。与会的UCD同学们讨论了很多。下面是个表格式的归纳:

?方法 第一种是领导导向型的分类 领导的想法通常都很主观,但也多是从生意的角度出发,所以我把其解释成是战略需求为目的的分类。领导的战略需求,做实际执行的不一定了解得十分清楚,所以只能做的就是按照领导的想法办事了。 分类的方法:LA法(Leader is All领导说啥就是啥) 第二种是客户导向型的分类 跟第一种很相象,也是主观的分类。比如会上有个同学举了个例子,说某个客户就要求其网站的内容按“动?感?之?都”(不好意思,我没听清,这是乱写的)来分类。客户这样提法当然是想通过网站来体现他的一些理念。问题是如何将所有网站信息归到这4个盒子中,这是设计人员很头疼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比较客观的做法就是先把所有的网站信息句子化,然后邀请一些网站的目标受众将句子化后的信息分到这4个盒子中。经过统计分析的处理即可。 分类的方法:1、大类划分方面:GHM法(God Help Me客户就是上帝) 2、小类归类方面: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 第三种是内部导向型的分类 会中讨论的及晓宁同学的案例中多属于这样的分类。分类的方向主要会从行业标准、可拓展性、易设计性、性能等方面来考虑。分类的方法主要是依靠从业人员的逻辑能力来进行归纳推导。 在内部讨论确定了大类的前提下,细类的归类方法同样可以利用对应分析的方法。 分类的方法:1、大类划分方面:逻辑归纳法 2、小类归类方面: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 第四种是用户导向型的分类 网站设计当然是要给用户看的,因此信息的易读易找对增加用户体验、增强网站粘性并最终达成商业目标就很重要。所以分类的方法自然应该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 从用户角度出发信息也有两个层面: 1.传授知识类信息:此类信息的分类需要的是充分揭示信息的内在结构,从而让用户易读易懂。本文前面的表格分类属于此类。由于是新知识, 其分类就不能依靠用户来分类,而只能是倚赖新知识传递人员的专业知

数据库设计和编码规范

数据库设计和编码规范 Version

目录

简介 读者对象 此文档说明书供开发部全体成员阅读。 目的 一个合理的数据库结构设计是保证系统性能的基础。一个好的规范让新手容易进入状态且少犯错,保持团队支持顺畅,系统长久使用后不至于紊乱,让管理者易于在众多对象中,获取所需或理清问题。 同时,定义标准程序也需要团队合作,讨论出大家愿意遵循的规范。随着时间演进,还需要逐步校订与修改规范,让团队运行更为顺畅。 数据库命名规范 团队开发与管理信息系统讲究默契,而制定服务器、数据库对象、变量等命名规则是建立默契的基本。 命名规则是让所有的数据库用户,如数据库管理员、程序设计人员和程序开发人员,可以直观地辨识对象用途。而命名规则大都约定俗成,可以依照公司文化、团队习惯修改并落实。 规范总体要求 1.避免使用系统产品本身的惯例,让用户混淆自定义对象和系统对象或关键词。 例如,存储过程不要以sp_或xp_开头,因为SQL SERVER的系统存储过程以 sp_开头,扩展存储过程以xp_开头。 2.不要使用空白符号、运算符号、中文字、关键词来命名对象。 3.名称不宜过于简略,要让对象的用途直观易懂,但也不宜过长,造成使用不方 便。 4.不用为数据表内字段名称加上数据类型的缩写。 5.名称中最好不要包括中划线。

6.禁止使用[拼音]+[英语]的方式来命名数据库对象或变量。 数据库对象命名规范 我们约定,数据库对象包括表、视图(查询)、存储过程(参数查询)、函数、约束。对象名字由前缀和实际名字组成,长度不超过30。避免中文和保留关键字,做到简洁又有意义。前缀就是要求每种对象有固定的开头字符串,而开头字符串宜短且字数统一。可以讨论一下对各种对象的命名规范,通过后严格按照要求实施。例如:

湖北省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数据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湖北省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中基本信息数据元的表示规范和目录。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电子政务各应用系统中法人单位基础信息的交换和处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312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 GB/T 47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7408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 11714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GB/T 12402 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 GB/T 16987 组织机构代码信息数据库(基础库)数据格式 GB/T 18030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 GB/T 18391 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与标准化 GB/T 19488.1 电子政务数据元第1部分设计和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湖北省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legal person organization basic data for Hubei Province 湖北省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是政府有关行政职能部门以组织机构代码及其数据库为基础,应用标准化手段,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唯一标识,采集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及分支机构的基础信息而建立的政府公共基础信息数据库,它直接为政府电子政务服务,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技术手段。 3.2 数据元 data element 数据元又称数据类型,通过定义、标识、表示以及允许值等一系列属性描述的数据单元。 在特定的语义环境中被认为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元。 4 字符集

数据库设计方法、规范与技巧

数据库设计方法、规范与技巧 一、数据库设计过程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资源管理最有效的手段。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有效存储数据,满足用户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 数据库设计中需求分析阶段综合各个用户的应用需求(现实世界的需求),在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特点、独立于各个DBMS产品的概念模式(信息世界模型),用E-R图来描述。在逻辑设计阶段将E-R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然后根据用户处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虑,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VIEW)形成数据的外模式。在物理设计阶段根据DBMS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设计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1. 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收集和分析,结果得到数据字典描述的数据需求(和数据流图描述的处理需求)。 需求分析的重点是调查、收集与分析用户在数据管理中的信息要求、处理要求、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需求分析的方法:调查组织机构情况、调查各部门的业务活动情况、协助用户明确对新系统的各种要求、确定新系统的边界。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跟班作业、开调查会、请专人介绍、询问、设计调查表请用户填写、查阅记录。 分析和表达用户需求的方法主要包括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类方法。自顶向下的结构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 Analysis,简称SA方法)从最上层的系统组织机构入手,采用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并把每一层用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描述。 数据流图表达了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关系。系统中的数据则借助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简称DD)来描述。 数据字典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它是关于数据库中数据的描述,即元数据,而不是数据本身。数据字典通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五个部分(至少应该包含每个字段的数据类型和在每个表内的主外键)。 数据项描述={数据项名,数据项含义说明,别名,数据类型,长度, 取值范围,取值含义,与其他数据项的逻辑关系} 数据结构描述={数据结构名,含义说明,组成:{数据项或数据结构}} 数据流描述={数据流名,说明,数据流来源,数据流去向, 组成:{数据结构},平均流量,高峰期流量} 数据存储描述={数据存储名,说明,编号,流入的数据流,流出的数据流, 组成:{数据结构},数据量,存取方式} 处理过程描述={处理过程名,说明,输入:{数据流},输出:{数据流}, 处理:{简要说明}} 2.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可以用E-R图表示。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概念模型不依赖于某一个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概念模型可以转换为计算机上某一DBMS支持的特定数据模型。 概念模型特点: (1) 具有较强的语义表达能力,能够方便、直接地表达应用中的各种语义知识。 (2) 应该简单、清晰、易于用户理解,是用户与数据库设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 概念模型设计的一种常用方法为IDEF1X方法,它就是把实体-联系方法应用到语义数据模型中的一种语义模型化技术,用于建立系统信息模型。 使用IDEF1X方法创建E-R模型的步骤如下所示: 2.1 第零步——初始化工程

信息融合的分类方法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分为假设检验型信息融合技术、滤波跟踪型信息融合技术、 聚类分析型信息融合技术、模式识别型信息融合技术、人工智能型信息融合技术等。 1、假设检验型信息融合技术 假设检验型信息融合技术是以统计假设检验原理为基础,信息融合中心选择某种最优化假设检验判决准则执行多传感器数据假设检验处理,获取综合相关结论。 2、滤波跟踪型信息融合技术 滤波跟踪型信息融合技术是将卡尔曼滤波(或其他滤波)航迹相关技术由单一传感器扩展到多个传感器组成的探测网,用联合卡尔曼滤波相关算法执行多传感器滤波跟踪相关处理。 3、聚类分析型信息融合技术 聚类分析型信息融合技术是以统计聚类分析或模糊聚类分析原理为基础,在多 目标、多传感器大量观测数据样本的情况下,使来自同一目标的数据样本自然聚集、来自不同目标的数据样本自然隔离,从而实现多目标信息融合。 4、模式识别型信息融合技术 模式识别型信息融合技术是以统计模式识别或模糊模式识别原理为基础,在通常的单一传感器模式识别准则基础上建立最小风险多目标多传感器模式识别判决准则,通过信息融合处理自然实现目标分类和识别。 5、人工智能信息融合技术 人工智能信息融合技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对于解决信

息融合中的不精确、不确定信息有着很大优势,因此成为信息融合的发展方向。智能融合方法可分 为:基于专家系统的融合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融合方法;基于生物基础的融合方法;基于模糊逻 辑的融合方法等。 多源信息融合的融合判决方式分为硬判决方式和软判决方式。所谓硬判决或软判决指的是数据处理活动中用于信号检测、目标识别的判决方式。每个传感器内部或信息融合中心都既可选用硬判决方式,也可选用软判决方式。 1、硬判决方式 硬判决方式设置有确定的预置判决门限。只有当数据样本特征量达到或超过预置门限时,系统才做出判决断言;只有当系统做出了确定的断言时,系统才向更高层次系统传送”确定无疑”的判决结论。这种判决方式以经典的数理逻辑为基础,是确定性的。 2、软判决方式 软判决方式不设置确定不变的判决门限。无论系统何时收到观测数据都要执行相应分析,都要做出适当评价,也都向更高层次系统传送评判结论意见及其有关信息,包括评判结果的置信度。这些评判不一定是确定无疑的,但它可以更充分地发挥所有有用信息的效用,使信息融合结论更可靠更合理。 按信息融合处理层次分类,多源信息融合可分为数据层信息融合、特征层信息融合、决策层信息融合等。 1、数据层信息融合 数据层信息融合联合来自每一个传感器的原始数据,其优点是信息丰富,结果精确,但是通讯和运算量大,数据需要预处理,传感器之间往往要求同质或者同等精度。主要的数学方法是:加权平均法、卡尔曼滤波[147,148]、贝叶斯估计、参数估计法等,与信号处理有一定的相似性。

数据库规范

数据库相关规范 1.使用utf8mb4字符集 2.所有表、字段必须写清中文注释 3.金额字段禁止使用小数存储(单位:分) 4.禁止使用字段属性隐式转换(如:“WHERE ms_no = 1234”ms_no为字符串类型) 5.尽量不使用负向查询(NOT、!=、<>、!<、!>、NOT IN、NOT LIKE等) 6.禁止使用外键,如有完整性约束,需要应用程序控制 7.禁止使用程序配置文件内的账号访问线上数据库 8.禁止非DBA对线上数据库进行写操作 9.开发、测试、线上环境分离 10.所以提交的SQL语句必须经过测试 11.禁止存储大文件或大照片 12.库名、表名、字段名:小写,下划线分割,不超过32个字符,必须见名知意,禁止拼 音英文混用 13.表必须有主键 14.必须把字段定义为NOT NULL并设置默认值 15.必须使用varchar(20)来存储手机号 16.单表索引控制在5个以内,单索引字段数不许超过5个 a)索引的使用。? b)(1) 尽量避免对索引列进行计算。如计算较多,请提请管理员建立函数索引。? c)(2) 尽量注意比较值与索引列数据类型的一致性。? d)(3) 对于复合索引,SQL语句必须使用主索引列? e)(4) 索引中,尽量避免使用NULL。? f)(5) 对于索引的比较,尽量避免使用NOT=(!=)? g)(6) 查询列和排序列与索引列次序保持一致 (7) 禁止在更新频繁、区分度不高(如:性别)的字段上建立索引 (8) 建立组合索引,必须把区分度高的字段放在前面 17.禁止使用SELECT * ,只获取必要的字段 18.禁止使用INSERT INTO t_xxx VALUES(xxx),必须指定插入的列名 19.禁止在WHERE条件的属性上使用函数或表达式 20.禁止%开头的模糊查询 21.禁止使用OR条件 22.应用程序必须捕获SQL异常,并作出相应处理 23.逻辑删除代替物理删除 24.选择最有效的表名、查询条件顺序(从右到左) 25.减少访问数据库的次数 26.SQL中的关键字均使用大写字母,数据表最好起别名 27.查询条件中“>=”代替“>” 28.等号两边使用空格,逗号后使用空格 29.多表操作必须使用别名 30.整条语句必须写明注释,关键逻辑单独书写注释,说明算法、功能 a)注释风格:注释单独成行、放在语句前面。? b)(1) 应对不易理解的分支条件表达式加注释;? c)(2) 对重要的计算应说明其功能;?

法人库基本知识

四大基础数据库 “人口基础信息库” “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 “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 “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库” 基本组织结构 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的指导原则,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我国电子政务一期工程建设方案》,该方案确定了“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四大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数据库——“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库”。其中“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将建成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唯一标识的全国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和查询服务系统,向社会提供服务。具体实施由质检总局牵头,工商总局、国税总局、民政部、中编办、统计局等部门参加。 组织机构代码证 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分为自然人与法人(即各类组织机构),自然人与法人构成了社会活动的全部主体。对组织机构的管理就实行统一代码标识制度,也就是组织机构代码制度。实行统一代码标识制度后,每个组织机构将被分配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惟一的、始终不变的组织机构代码号,组织机构代码号就相当于组织机构的身份证号,而组织机构代码证就是组织机构的“身份证”。 组织机构代码已经应用到税务、银行、海关、公安、外经贸、人事、统计、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的业务管理工作中,各企事业单位到这些部门办事时,都需要出示组织机构代码证。为每个组织机构分配了一个惟一的代码号,办理代码证时,代码主管部门还采集了组织机构的公共信息,这些公共信息组成的数据库叫做“法人数据库”,它是我国四大基础数据库之一。 另外,组织机构代码还是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桥梁。由于各政府部门的职能不同,各政府部门都拥有组织机构与其职能相关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以前都由各政府部门分别掌握,不能共享,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未来的趋势是政府部门之间数据共享、联网办公,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也才能更方便企业办事。没有组织机构代码时,各部门对组织机构都有自己的一套编码体系,实施数据共享很不方便,而有了组织机构代码作统一的标识之后,数据共享也变得容易多了。 可见,组织机构代码在我国的社会经济中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发展,组织机构代码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不管是各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机关,都需要正确认识组织机构代码的作用,重视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相关手续的办理工作。组织机构代码工作做好了,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也能得到提高,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也可以更方便了,这对政府机关和各企事业单位都是好事。

数据库建设规范

数据库建设规范 目录 1. 前言 2 2. 范围 3 3. 术语和定义3 范式3 关联3 关系模型 3 视图3 外键3 约束3 主键4 4. 命名规范 4 规范约定 4 表名4 视图4 存储过程 4 函数4 触发器 5 字段5 索引5 5. 数据库建设过程规范 5

概述5 需求分析阶段 6 需求调查 6 内容分析 6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7 定义实体 7 定义关系 7 定义属性 7 定义键8 定义索引 8 定义其他对象和规则9 逻辑结构设计阶段9 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10 实施、运行、维护规范11 6. 数据库建设安全性规范11 概述12 完整性设计12 物理安全 14 访问控制 14 数据备份 15 前言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资源管理最有效的手段。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有效存储数据,满足用户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 本规范通过数据建库的命名、结构、建库过程及安全性措施等几个技术方面进行约定,目的就是提供一套规范、合理、科学的建库技术体系,应用系统提供建库技术参考。 范围 本规范主要从关系数据库的命名、关系和结构以及建设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规定数据库设计应遵循的规范。 术语和定义 范式 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是要满足一定要求的,满足不同程度要求的为不同范式。满足最低要求的叫第一范式,简称1NF。在第一范式中满足进一步要求的为第二范式,其余以此类推。一般而言,数据库的设计应至少满足第三范式。 关联 关联是不同表之间的数据彼此联系的方法。关联同时存在于形成不同实体的数据项之间和表实体本身之间,构成了数据库规范化的基本核心问题。它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三种关联形式。 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在 关系模型中,实体与实体间的联系都是用关系来表示的。 视图 视图是一个定制的虚拟表。可以是本地的、远程的或带参数的;其数据可以 来源于一个或多个表,或者其他视图;它是可更新的,可以引用远程表;它可以 更新数据源。视图是基于数据库的,因此,创建视图的前必须有数据库。 外键 外键是一个关系中的一组属性(一个或多个列),它同时也是某种(相同的 或其它的)关系中的主键。它是关系之间的逻辑链接。 约束

法人库建设

法人库建设 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建设的目的: 为了实现全国法人基础信息共享与公开,促进政府部门间的协作,为税务、金融、社保、海关等领域对法人的监管、为国家决策提供信息支撑,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为社会提供广泛、准确、动态的法人信息服务。 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项目的建设目标: “十一五”期间,围绕各政府部门对法人监管业务的实际需求,制定法人库标准规范体系,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内外网,整合编办、民政、税务、工商、质检、统计的法人信息资源,建设一个逻辑集中、全国统一、信息全面、准确一致、动态更新、真实反映法人现状的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各部门加强法人的监管及社会公众对法人的社会监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支撑。 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项目的建设内容: 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主要包括以下建设内容: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网络系统建设、数据处理与存储系统建设、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法人库应用系统建设及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法人库“物理分散,逻辑集中建设模型

篁第部口 麻用部 n 十二聿工程 数《核对交换平台 交ft 金D 法人库信息分类 法人库信息分为基本元素信息和扩展元素信息两大类。 基本元素信息是指法人库基础信息(目录索引信息)。包括:组织机构代码、法人名称、法人状 态、法人类型、法人住所、法定代表人姓名、成立日期、批准机关、注册或登记号等 法人扩展元素信息是指除法人基本信息外部门间共享需求较为普遍的法人信息。 代码信息、注册或登记信息、税务登记信息、统计信息 4大类等34项。 法人库基础信息项与扩展信息项的具体含义如表所示: 1?息+目录虧I HP* T\ 7\ 7\ 编办 艮政 工商 咸检 其他 'W X "Tt :心■:X [住航 倔 :? iff t ;滲I I 9项。 包括:组织机构 ft 2 隹穿廉 ■

数据库命名设计规范

数据库命名、设计规范 一、数据库表及字段 1.数据库表的命名规范: 表的前缀应该用系统或模块的英文名的缩写(全部大写)。如果系统功能简单,没有划分为模块,则可以以系统英文名称的缩写作为前缀,否则以各模块的英文名称缩写作为前缀。例如:如果有一个模块叫做BBS(缩写为BBS),那么你的数据库中的所有对象的名称都要加上这个前缀:BBS_ + 数据库对象名称,BBS_CustomerInfo标示论坛模块中的客户信息表。 表的名称必须是易于理解,能表达表的功能的英文单词或缩写英文单词,无论是完整英文单词还是缩写英文单词,单词首字母必须大写。如果当前表可用一个英文单词表示的,请用完整的英文单词来表示;例如:系统资料中的客户表的表名可命名为:SYS_Customer。如果当前表需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来表示时,尽量以完整形式书写,如太长可采用两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形式;例如:系统资料中的客户物料表可命名为:SYS_CustItem。 表名称不应该取得太长(一般不超过三个英文单词)。表名长度不能超过30个字符,表名中含有单词全部采用单数形式,单词首字母必须大写。在命名表时,用单数形式表示名称。例如,使用 Employee,而不是 Employees。对于有主明细的表来说。明细表的名称为:主表的名称 + 字符Dts。例如:采购定单的名称为:PO_Order,则采购定单的明细表为:PO_OrderDts;对于有主明细的表来说,明细表必须包含两个字段:主表关键字、SN,SN字段的类型为int型,目的为与主表关键字联合组成明细表的关键字,以及标示明细记录的先后顺序,如1,2,3……。表必须填写描述信息,后台表名尽量与前台表名相同,后台独有的表应以_b作为后缀。如r_gggd_b。 数据库表的命名采用如下规则: 1)表名用模块名_开头,表名长度不能超过30个字符,表名中含有单词全部采用单数形式,单词首字母必须大写。 2)多个单词间用下划线(_)进行连接。若库中有多个系统,表名采用系统名称+单词或多个单词,系统名是开发系统的缩写,如VNET。

中文新闻信息分类及代码编制原则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信息处理标准化、信息存储数字化和信息发布网络化。中文新闻信息作为社会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通过标准化进行规范,从而降低成本,实现新闻行业之间、新闻行业和广大用户之间的新闻信息交换、存储、处理和共享。 《中文新闻信息分类》(以下简称《分类》)的制订,是为了实现中文新闻信息分类体系的规范化、标准化,进一步开发和整合中文新闻信息资源。同时,也是为实现中文新闻信息分类自动化打下一个可靠的基础。由于传统的手工分类周期长、费用高、效率低,而且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才能胜任,所以难以满足信息成指数增长的今天的实际需要,实现分类自动化是中文新闻信息分类工作的必由之路。 《分类》是在分析研究国际、国内众多新闻媒体已有的分类方法、规则,总结国内主要传媒机构新闻信息分类的多年实践经验,以及对有关新闻信息分类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制订的。 《分类》是以GB 7027-1986《信息分类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依据,借鉴和吸收《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中国档案分类法》,以及国外一些比较成熟的分类法中适合中文新闻信息特点的成分,从中文新闻信息的实际出发制订的。 《分类》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均为规范性附录。 《分类》由×××联合提出。 《分类》由×××归口。 《分类》起草单位: 《分类》主要起草人:

《中文新闻信息分类标准》编制原则 1 范围 《分类》规定了中文新闻信息分类体系和分类代码。 《分类》规定了中文新闻信息分类方法的一般原则。 《分类》适用于通讯社(新闻社)、报社、期刊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以及各种资讯机构对中文新闻信息进行分类标引和编制分类目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分类》采用下列国家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或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分类》。 GB/T 2659-2000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GB/T 2260-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 3304-91 《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 3 术语和定义 《分类》采用下列定义。 3.1 中文新闻信息 Chinese news 指通讯社、报纸、刊物、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网络媒体等,用中文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对公众具有知悉意义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文字形式和数值、图形、图片、图表、图像和声音等非文字形式。 3.2 网络媒体 指利用互联网(Internet)发布或传播新闻信息的网站。和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比较,网络媒体在广泛性、即时性、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性等方面更具优势。 3.3新闻信息分类News classification 指按照新闻信息的主题内容或其它特征,依据特定的分类标引工具(分类表),将它们分门别类地组织成科学体系的过程。 3.4 分类表 是对新闻信息进行分类标引和检索的工具,是分类法的表现形式。一般是将同一主题从大类到小类,按照逻辑系统逐级展开。内容包括类表(基本大类、简表、详表、复分表)、类目注释、编制说明及使用说明等。 3.5 类 指一组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的集合,又称类目。 3.6 基本大类 又称分类大纲。指分类表中列出的第一级类目。 3.7 简表 又称基本类目表。指由基本大类直接展开而形成的一、二级类目表,是分类表的骨架。 3.8详表 又称主表。指在简表的基础上,将类目逐级扩展而成,是新闻信息分类标引的主要依据。 3.9复分表 又称附表、辅助表。指将详表中出现的共性子类目抽取出来,单独编列成表,供详表有关类目进一步细分时使用。目的是为了缩小类目表的篇幅和细分方便。复分表包括通用复分表和专用复分表。 使用复分表进行分类标引时需遵守各表有关规定和总的组配规则,以保证标引的一致性。 3.9.1 通用复分表 指适用于整个主表的复分表,供对主表有关类目进一步细分用。附在主表之后。 《分类》有如下通用复分表:总类复分表、人物复分表、企业复分表、世界国家(地区)代码表、中国行政地区代码表、中国各民族名称代码表和新闻信息体裁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