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GH(本科护理)

预防医学·GH(本科护理)
预防医学·GH(本科护理)

、急性苯中毒不出现哪项临床表现【D】

A、恶心、呕吐

B、兴奋、眩晕

C、抽搐、昏迷

D、全血细胞减少

E、呼吸循环衰竭

7、慢性汞中毒无下列哪项临床表现【E】

A、神经衰弱综合征

B、口腔炎

C、震颤

D、易兴奋症

E、腹绞痛

8、生产性粉尘按性质分类,哪种分法最正确【C】

A、金属性粉尘、矿物性粉尘、人工无机粉尘

B、动物性粉尘、植物性粉尘、人工有机粉尘

C、无机粉尘、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

D、合成粉尘、混合性粉尘

E、无机粉尘、有机粉尘

12、X2检验中,自由度υ的计算为【D】

A、行×列

B、n-1

C、样本含量

D、(行-1)(列-1)

E、以上都不是

14、统计研究设计按照对研究对象是否进行干预分为调查设计和【E】

A、总体设计

B、样本设计

C、随机设计

D、研究设计

E、实验设计

18、不属于环境污染概念范畴的是【B】

A、环境质量变化

B、尚未扰乱生态平衡

C、由于各种人为原因

D、环境组成发生重大变化

E、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危害

20、铅进入机体后主要贮存在【D】

A、肝脏

B、肾脏

C、脑组织

D、骨骼

E、脂肪组织

27、适于用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描述的资料是【A】

A、偏态分布资料

B、对称分布资料

C、负偏态分布资料

D、正态分布资料

E、正偏态分布资料

29、诊断试验主要用于,除了【C】

A、疾病诊断

B、疾病随访

C、防残延寿

D、疗效考核

E、药物毒副作用监测

、论述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原因最全面的是【B】

A、高碘、高硬度和高氟化物

B、缺碘、高碘和致甲状腺肿物质

C、缺碘、高硬度和高氟化物

D、致甲状腺肿物质

E、缺碘

32、生产性毒物进入机体最主要途径是【C】

A、皮肤

B、消化道

C、呼吸道

D、口粘膜

E、眼结膜

33、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是【D】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感染率

D、病死率

E、生存率

34、如果孕妇在孕期暴露于某因素与婴儿畸形的相对危险度是5,意味着【B】

A、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4倍

B、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5倍

C、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比非暴露组大6倍

D、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6倍

E、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比非暴露组孕妇大5倍

43、生产性毒物在生产场所空气中最常见的存在形态【E】

A、液体、固体

B、气体、蒸气

C、气溶胶

D、烟、尘

E、气体、蒸气、气溶胶

1、某厂仪表制造工,工龄8年,近几个月常出现头痛、头昏、烦躁、易怒等症状,并有书写困难、口腔粘膜溃疡、牙龈红肿等体征,此工人可能为【D】

A、急性苯中毒

B、急性铅中毒

C、急性汞中毒

D、慢性汞中毒

E、慢性铅中毒

2、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不包括【D】

A、氧化

B、还原

C、水解

D、电解

E、结合

34、进行乳腺癌病因的病例对照研究时,最理想的病例是【A】

A、一个地区肿瘤发病监测系统登记的所有乳腺癌病人

B、一个地区多所医院新诊断的乳腺癌病人

C、一所肿瘤专科医院收治的所有乳腺癌病人

D、一个地区肿瘤死亡监测系统登记的所有乳腺癌病人

E、一个地区多所医院诊断的所有乳腺癌病人

35、为研究职业接触放射性物质与骨瘤发生的关系,某人选取1000名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女职工和1000名电话员作为研究对象,观察1950年~1980年间的骨瘤发生率,结果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女工中有20例骨瘤患者,而电话员中仅有4例,这种研究属于【C】

A、横断面研究

B、实验研究

C、队列研究

D、临床研究

E、病例对照研究

44、治疗汞中毒的首选药物【E】

A、依地酸二钠钙

B、青霉胺

C、左旋多巴

D、二乙三胺五乙酸三钠钙

E、二巯基丙磺酸钠

45、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C】

A、呼吸系统

B、神经系统

C、造血系统

D、消化系统

E、心血管系统

4、生产性粉尘在呼吸道阻留主要与哪项理化性质有关【D】

A、粉尘的比重

B、粉尘的硬度

C、粉尘的溶解度

D、粉尘的分散度

E、粉尘的荷电性

10、决定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剂量的最主要因素【B】

A、毒物的溶解度与挥发度

B、环境中毒物的浓度与接触时间

C、毒物联合作用

D、个体状态

E、环境条件

16、职业病是指【C】

A、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B、由职业因素引起的疾病

C、由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的疾病

D、在职业活动中由理化因素引起的疾病

E、由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所引起的疾病

22、铅作用于机体出现的早期变化【D】

A、贫血

B、腹绞痛

C、腕下垂

D、卟啉代谢障碍

E、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管型

23、职业病有以下特点,除外【D】

A、病因明确

B、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C、接触人群中常有一定发病率

D、症状典型,多有特效疗法

E、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预后良好

25、矽肺是由下列哪种粉尘引起的【A】

A、石英尘

B、煤尘

C、石棉尘

D、硅酸盐粉尘

E、碳素粉尘

28、某医生选择适当资料计算相应指标,进行t检验。应计算的指标是【C】

A、变异系数

B、几何均数

C、均数

D、全距

E、中位数

45、对某地25~30岁妇女进行一项研究发现: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年发病率为6/10万,而未服用者为3/10万。据此认为服用口服避孕药是引起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此结论【D】

A、不正确,因为没有做显著性检验

B、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年龄标化

C、正确

D、不正确,因为此研究无法确定暴露与发病的时间关系

E、不正确,因为没有区分新病例与现患病例

3、铅中毒时铅主要抑制

A、细胞呼吸酶活性

B、血红素合成酶活性

C、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

D、胆碱酯酶活性

E、过氧化氢酶活性

4、不属于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是

A、地方病

B、传染病

C、食物中毒

D、职业病

E、公害病

5、用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小时所用指标是

A、σ

B、S

C、R

D、C V

E、S X

7、某医生选择适当资料计算相应指标,进行t检验。选择资料的类型属于

A、计数资料

B、定性资料

C、等级资料

D、半定量资料

E、计量资料

13、频数表的两个特征是

A、计算指标与统计处理

B、正态分布与偏态分布

C、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D、分布类型与对称程度

E、集中程度与离散趋势

15、铅对血红素合成的影响是由于铅主要抑制

A、δˉ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和血红素合成酶

B、δˉ氨基乙酰丙酸合成酶

C、粪卟啉原氧化酶

D、粪卟啉原脱羧酶

E、以上都不是

1.统计学上所说的系统误差﹑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三种误差,在实际工作中有

A.三种误差都不可避免

B.系统误差和测量误差不可避免

C.系统误差和抽样误差不可避免

D.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不可避免

E.三种误差都可避免

2.抽样误差指的是

A.个体值和总体参数值之差

B.个体值和样本统计量值之差

C.样本统计量值和总体参数值之差

D. 总体参数值和总体参数值之差

7.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______不变。

A. 均数

B. 标准差

C. 几何均数

D. 中位数

E. 变异系数

10.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以___ ___指标较好.

A. 全距(R)

B. 标准差(s)

C. 变异系数(CV)

D. 四分位数间距 (Qu-QL)

12.计算某病的平均潜伏期,一般选择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E.变异系数

16.正偏态资料计算平均水平,首选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加权均数

E.百分位数

23.若u服从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则

A.u≥2.58的P=0.01

B.u≥2.58的P=0.005

C.-2.58<u<2.58的P=0.01

D.u≥2.58的P=0.05

E. u≥2.58的P=0.025

24.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μ与σ,______曲线的形状越扁平。

A. μ越大

B. μ越小

C. σ越大

D. σ越小

E. μ与σ越接近0

25.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_____分布

A. 正态

B. 近似正态

C. 左偏态

D. 右偏态

E. 对称

28.若X服从以μ,σ2为均数和方差的正态分布,则X的第95百分位数即___

A. μ-1.64σ

B. μ-1.96σ

C. μ+σ

D. μ+1.96σ

E. μ+1.64σ

35.决定个体值正态分布的参数是

A.变异系数 B.全距 C.标准误 D.标准差 E.以上都不是42.正态资料的变异系数应

A.一定>1 B.一定<1 C.可能>1,也可能<1

D .一定<标准差

E .一定>标准差

1. 从一个计量资料的总体中抽样,产生的抽样误差的原因是: ( )

A.总体中的个体值存在差异

B.总体均数不等于零

C.样本中的个体值存在差异

D.样本均数不等于零

E.样本只包含总体的一部分个体

2. σx 是指: ( )

A.所有个体值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B.某一个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C.所有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D.一些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E.所有某个含量相同的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3. 在同一正态总体中随机抽样,有99%的样本均数在下述范围内: ( )

A .x s x 58.2±

B .x s 58.2±μ

C .x x σ58.2±

D .x σμ58

.2± E .以上都不是 4. 在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多个样本,用样本来估计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则估计精密的是: ( )

A.均数大的样本

B.均数小的样本

C.标准差小的样本

D.标准误大的样本

E.标准误小的样本

5. 在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的t 检验中,检验假设的无效假设是: ( )

A.两样本均数差别无统计意义

B.两总体均数差别无统计意义

C.两样本均数相等

D.两总体均数相等

E.两总体均数不等

6. 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所谓差别有显著性是指: ( )

A.两样本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B.两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C.两样本均数和两总体均数的差别都有显著性

D.其中一个样本均数和总体均数的差别有显著性

E.以上都不是

7. 在样本均数和总体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中,H 0(无效假设):μ= μ0 ;H 1(备择假设):μ≠μ0; 结果因为P

<0.05而拒绝H 0 接受H 1,是由于: ( )

A.无效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小于5%

B.备择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大于5%

C.无效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小于5%和备择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大于95%

D.该样本来自该总体(μ= μ0)的可能性小于5%

E.该样本来自另一个总体(μ≠μ0)的可能性大于95%

8. 与标准正态分布(u 分布)比较,t 分布的: ( )

A.中心位置左移

B.中心位置右移

C.分布曲线峻峭一些

D.分布曲线平坦一些

E.以上都不是

9. 与标准正态分布(u 分布)比较,t 分布的:( )

均数要小些 B.均数要大些 C.标准差要小些

D.标准差要大些

E.以上都不是

10.在比较两个小样本的均数时,需改用校正t检验的情况是: ( )

A.两总体均数相等

B.两总体均数不等

C.两总体方差相等

D.两总体方差不等

E.两样本方差不等

11.在两组资料比较的t检验中,结果为P<0.05,差别有显著性。P愈小则: ( )

A.说明两样本均数差别愈大

B.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C.说明两样本均数有差别的可能性愈大

D.愈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愈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12.两组同质资料中,_____小的那个样本均数更有代表性 ( )

S D.X

A.S B.CV C.

X

8.在多组均数的两两比较中,若不用q检验而用t检验,则:

A.结果更合理

B.结果会一样

C.会把一些无差别的总体判断为有差别

D.会把一些有差别的总体判断为无差别

E.以上都不对

1. 在实际工作中,发生误把构成比作率分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A.构成比和率的计算方法一样

B. 构成比较率容易计算

C. 构成比较率难于计算

D. 计算构成比的原始资料较计算率的原始资料容易得到

E. 计算构成比的原始资料较计算率的原始资料难于得到

3. 经调查得甲乙两地的冠心病粗死亡率都为40/万,按年龄构成标化后,甲地冠

心病标化死亡率为45/万,乙地为31/万,因此可以认为:

A. 甲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乙地年轻

B. 乙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甲地年轻

C. 甲地冠心病的诊断较乙地准确

D. 乙地冠心病的诊断较甲地准确

E. 甲地年轻人患冠心病较乙地多

6. 计算某年某地死亡率的分母是:

A. 该地该年年初人口数

B. 该地该年年中人口数

C. 该地该年年末人口数

D. 该地该年任意时刻人口数

E. 以上都不是

8. 某医生用两种药物治疗两组同病患者,若治愈率相等,但甲组收治的病人数

是乙组的10倍,试比较两总体治愈率的95%可信区间:

A. 甲组的较乙组的精密

B. 乙组的较甲组的精密

C. 甲组的较乙组的准确

D. 乙组的较甲组的准确

E. 以上都不是

.对两个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进行标准化率的比较时,应该:

A 排除两地人口年龄构成不同的影响

B 排除两地总人口数不同的影响

C 排除各年龄组死亡人数不同的影响

D 排除抽样误差

E 以上都不是

16.300例宫颈癌发病与年龄的关系:

年 龄 例 数 百分比

30岁以下 33 11.00

31~ 95 31.66

41~ 131 43.67

51~60 41 13.67

合计 300 100.00

结论如下:

A 41~以前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增加

B 宫颈癌发病率以41~最高

C 41~以后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下降

D 宫颈癌30岁以下最少见

E 以上全不对

19.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

A 相对比

B 流行率

C 构成比

D 定基比

E 标化流行率

21.相对比是A.B 两个有关指标之比,两个指标要求:

A 性质必须相同

B 性质必须不同

C 性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D 性质最好相同

E 以上都不是

2. 在样本率与总体率差别的显著性检验中有:

A. u >2.58时P <0.01

B. u >2.58时P >0.01

C. t >t 0.01(n ’) 时P <0.01

D. t >t 0.01(n ’) 时P >0.01

E. 以上都不是

3. 两样本率与总体率差别的假设检验的目的是:

A. 推断两个样本率有无差别

B. 推断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

C. 推断两个总体率的差别有无显著性

D. 推断两个样本率和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

E. 推断两个样本率和两个总体率的差别有无显著性

8. 四表格资料用基本公式或专用公式求X 2值的条件:

A.RC A ≥5(RC A 为每格实际数)

B. RC T ≥5(RC T 为每格理论数)

C. RC A ≥5和RC T ≥5

D. RC A ≥5和n ≥40(n 为总例数)

E. RC T ≥5和n ≥40

9. 本是配对四格表X 2检验的资料,误作一般四格表X 2检验,则:

会降低检验效率 B. 会提高检验效率

C. 降低检验效率和提高检验效率都可能

D. 两者效率相等

E. 两者效率近似相等

18.从甲乙两文中,查到同类研究的两个率比较的四格表资料,其X2检验,甲文X2>X20.01(1),乙文X2>X20.05(1)可认为_______。

A 两文结果有矛盾

B 两文结果基本一致

C 甲文结果更为可信

D 甲文说明总体的差别较大

19.四个样本率作比较,X2>X20.01(3)可认为_______。

A 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 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 各样本率不相同

D 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填空题

1.环境中污染物以低浓度、长期反复对机体作用所产生的危害,称慢性危害作用。

2.慢性职业性苯中毒主要引起机体造血系统损害为主。

3.在同一正态总体中以固定 n 随机抽样,理论上有99%的样本均数在Χ+1.96S范围内。

4.用于描述一组同质变量值变异度大小的指标是:标准差。

5.四格表中四个格子里的基本数字都是实际数。

6.现况调查中常用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多级抽样。

1、生态健康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

3、职业病诊断的重要前提条件是职业史

10、从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角度,高危人群是指对环境污染引起健康损害最敏感的人群

17、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18、关于患病率的叙述,患病率的增加不一定表示发病率的增加,患病率的调查对于病程短的发病没有多大用途,患病率的单位是人年.

1、临床预防的“三早”预防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4、职业病的诊断依据有职业史,生产环境监测资料病史与临床检查

7、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是指,第一级病因预防,第二级临床前期预防,第三级临床期预防。

8、影响环境有害物质对机体易感性因素有害物质的理化特性、作用条件、进入途径、个体本身的特征

1、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按顺序可分为四个步骤,即_设计_、_收集资料_、_分析资料_和_整理资料_。

2、正常值范围的意义是指绝大多数正常人的变量均在此范围中,这个绝大多数习惯上包括正常人的_80%_、_90% _、

_95%_、_99%_而最常用的是_95%_。

3、频数分布的两个重要特征是指_集中趋势_和__离散趋势_,可全面地分析所研究的事物。

4、偏态分布资料宜计算_中位数_以表示其平均水平。

5、平均数的计算和应用必须具备_同质基础_、 _合理分组_,否则平均数是没有意义。

6、正态分布有以下的特征①正态曲线在横轴上方,且_均数_所处在最高。②正态分布以_均数_为中心左右对称。

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_μ_和_σ_。④正态分布的面积有一定的_规律性_。

17. 描述一组正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以_标准差_指标为好。

18. 变异系数CV常用于比较_单位不同_或_均数相差较大_的两组或多组资料的变异程度

1.用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程度宜选用_标准误_。

3.对总体所作的假设进行统计推断,作出拒绝或接受假设的结论的方法,称_假设检验_。

4.样本均数比较,经t检验差别有显著性时,P越小,说明_两总体均数不同_。

5.t分布的图型形状与_自由度大小_有关。

6.可信区间的两个要素是_准确度_,_精度。

8.统计推断包括_总体均数估计_和_假设检验_两方面。

9.设检验中,不拒绝Ho时,可发生_第二类_错误,其概率用_β_表示。

3、多个样本均数间每两个均数的比较常用的统计方法是_ q检验_。

1、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构成比只能说明事物各组成部分的_比重和分布_不能说明某现象发生的_频率与强

度_。

2、反映某现象实际发生频数与可能发生频数的比值可选用_率_。

3、率的标准化目的是_消除混杂因素对结果影响_。

4、常用的相对数有_率_、_构成比_和_相对比_。

5、从同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出观察相等的多个样本,样本率与总体率,各样本率之间往往有差异,这种差异被称作_率的抽样误差_用_δx_表示。

1、行×列表X 2检验若有T<1或1<T<5的各自理论数1/5以上,其最好处理办法是_合理并组_。

2、四格表若有理论数小于1或n<40宜用_确切概率_法。

3、四格表X 2值校正检验条件为_ n≥40 1≤T<5_。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供本科护理学使用)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常考题目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 )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E)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D.脑卒中 E.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全国自考预防医学(二)历年真题及部分答案

2012年4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1.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包括4项营养水平指标,其中EAR代表的是( ) 三、A.平均需要量B.推荐摄入量C.适宜摄入量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四、2.根据医院环境质量管理要求,手术室分区不包括( ) 五、A.传染区B.无菌区C.清洁区D.非消毒区 六、3.居民长期食用含镉废水污染农作物引起的疾病是( ) 七、A.水俣病B.痛痛病C.黑脚病D.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八、4.社会病恰当的描述是( ) 九、A.生物因素起决定作用B.与生活方式无关 十、C.采用临床预防才可控制D.一种社会病理现象 十一、5.我国常见的与地球化学性疾病有关的元素是( ) 十二、A.磷B.汞C.砷D.铁 十三、6.属于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是( ) 十四、A.氟斑牙B.甲肝C.水俣病D.痛痛病 十五、7.成人最低生理需碘量为( ) 十六、A.75g/d B.100g/d C.150g/d D.200g/d 十七、8.粉尘危害预防措施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是( ) 十八、A.改革工艺流程B.密闭抽风除尘C.就业前体检D.健康教育

十九、9.可引起中毒性白内障的毒物是( ) 二十、A.苯B.二甲苯C.硝基苯D.三硝基甲苯 二十一、10.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是( ) 二十二、A.2~40小时B.40-50小时C.50~60小时D.60~70小时 二十三、11.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的好发食品是( ) 二十四、A.动物性食品B.植物性食品C.海产品D.水果 二十五、12.痛风患者的治疗膳食是( ) 二十六、A.低蛋白膳食B.低盐膳食C.高脂肪膳食D.低嘌呤膳食 二十七、13.麻疹的唯一传染源是( ) 二十八、A.病人B.健康人C.动物D.植物 二十九、14.我国成人AIDS的潜伏期是( ) 三十、A.1~2年B.3~4年C.5~6年D.7~8年 三十一、15.慢性病最常见的4种危险因素是( ) 三十二、A.吸烟、饮酒、接触传染源和静坐生活方式B.吸烟、饮酒、接触传染源和不健康的饮食 三十三、C.吸烟、饮酒、不健康的饮食和过度的体育锻炼D.吸烟、饮酒、不健康的饮食和静坐生活方式 三十四、16.相关系数在0~1之间,两个变量的关系是( ) 三十五、A.正相关B.负相关C.零相关D.完全相关 三十六、17.分析某医院1998年和2008年住院病人5种疾病构成比可选用的统

预防医学在护理_工做中的应用

预防医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预防医学的定义: 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宏观与微观的技术手段,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阐明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已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的一门医学科学. 预防医学在护理中的应用: 人体疾病的自然发展史,可以分为病理形成前期和病理形成期两个阶段。病理形成前期:疾病刺激物作用与机体,机体产生防御反应,互相抗争。病理形成期:措施得当,疾病得以控制;不及时采取措施,疾病恶化,最终衰竭死亡。 预防措施可以从疾病发展的任何阶段介入,根据个阶段的特点与容,划分为三级预防策略: 1、一级预防:处于病理前期,以病因预防为主,针对致病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2、二级预防:已进入病理形成期,但处于疾病阶段“三早预防”。 3、三级预防:疾病已发展到严重和晚期阶段“对症治疗”。 预防医学在护理教育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护理人员从心理的角度去帮助病人;从营养调整方面去影响病人及家属;还能从体重控制的角度去提醒健康保持的必要性;从“预防为主”的观念去帮助病人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命质量。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病的预防及护理,更有力的说明护理工作中预防的重要性。 一:高血压的预防及护理: 1.调整心态: 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心情郁闷时,要转移一下注意力,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来松弛自己的情绪。最忌情绪激动、暴怒,防止发生脑溢血。 2.控制饮食: 应节制日常饮食,少吃脂肪、甜食、盐。多食蔬菜水果。饮食以清淡为主,最好以清蒸、水煮等烹调方式来代替油煎及炒炸等。忌暴饮暴食。食盐摄入量每日不

超过6克,(盐能使水分潴留,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切忌大便干燥(高血压病人用力解大便,容易发生脑出血、心绞痛)。 3.戒烟: 烟碱(尼古丁)可收缩微细血管,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喝酒尤其喝烈性酒对身体有害无益。 4.劳逸结合: 如从事高度紧的工作,要掌握好对情绪的调节,注意劳逸结合,争取多休息,不适宜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负重、长跑、搬运重物应予禁止。但轻体力劳动是可以的,长期卧床并无好处。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睡前用温水浸泡脚,避免看紧恐怖的电影、电视。 5.坚持运动和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减肥、维持正常体重,可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外周阻力而使血压降低。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散步是一种既简便易行,又非常有效的运动方式。 6.坚持定期体检: 普通人尤其老年人,每年应坚持体检1次,注意查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以及心电图等。平时还应了解自己的血压,经常测量血压,尽量将血压控制在理想围。 二、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预防压疮主要在于消除其发生的原因与诱因,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到七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还应养成在床边交接病人皮肤情况的习惯。 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1)鼓励和协助卧床病人经常更换卧位,一般每2h翻身一次,必要时可将间隔时间缩短。翻身时应抬起病人,注意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2)病人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海绵垫,可使用气垫压、水压等,从而降低骨突出处所受的压力。不宜使用可引起溃疡的圈状垫,如橡胶气圈和棉圈。 (3)对使用石膏、夹板、牵引固定的病人,要检查衬垫是否平整、位置是否适当。还应随时观察局部和肢端皮肤颜色改变。 2.避免局部理化因素的刺激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大小便失禁、出汗

全国自考预防医学(二)历年真题及部分标准答案

2012年4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包括4项营养水平指标,其中EAR代表的是() A.平均需要量B.推荐摄入量C.适宜摄入量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2.根据医院环境质量管理要求,手术室分区不包括( ) A.传染区B.无菌区 C.清洁区 D.非消毒区 3.居民长期食用含镉废水污染农作物引起的疾病是( ) A.水俣病B.痛痛病 C.黑脚病D.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4.社会病恰当的描述是() A.生物因素起决定作用B.与生活方式无关?C.采用临床预防才可控制D.一种社会病理现象 5.我国常见的与地球化学性疾病有关的元素是( ) A.磷B.汞C.砷D.铁?6.属于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是( ) A.氟斑牙 B.甲肝C.水俣病 D.痛痛病?7.成人最低生理需碘量为( ) A.75g/d B.100g/dC.150g/d D.200g/d 8.粉尘危害预防措施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是()?A.改革工艺流程B.密闭抽风除尘C.就业前体检D.健康教育?9.可引起中毒性白内障的毒物是()?A.苯B.二甲苯C.硝基苯 D.三硝基甲苯?10.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是() A.2~40小时 B.40-50小时C.50~60小时D.60~70小时 11.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的好发食品是( )?A.动物性食品 B.植物性食品C.海产品D.水果 12.痛风患者的治疗膳食是( )?A.低蛋白膳食B.低盐膳食C.高脂肪膳食D.低嘌呤膳食?13.麻疹的唯一传染源是()?A.病人 B.健康人 C.动物 D.植物 14.我国成人AIDS的潜伏期是( )?A.1~2年B.3~4年 C.5~6年D.7~8年?15.慢性病最常见的4种危险因素是()?A.吸烟、饮酒、接触传染源和静坐生活方式B.吸烟、饮酒、接触传染源和不健康的饮食?C.吸烟、饮酒、不健康的饮食和过度的体育锻炼D.吸烟、饮酒、不健康的饮食和静坐生活方式?16.相关系数在0~1之间,两个变量的关系是( ) A.正相关B.负相关C.零相关D.完全相关?17.分析某医院1998年和2008年住院病人5种疾病构成比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 18.描述数值变量呈倍数关系资料的集中A.单式直条图B.复式直条图C.百分比条图 D.统计地图? 趋势指标是() 19.病例对照研究的因果顺序是( )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C.中位数D.百分位数? 20.疾病是否发生受动因、宿主和环境3方面因A.由因追果 B.由因追因 C.由果追因 D.由果追果? 素影响的病因模型是( )?A.三角模型B.轮状模型C.疾病因素模型D.网络模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预防医学的特点有( ) A.预防工作服务的对象是整个人群 B.研究的内容是防病和保健 C.工作的对策是积极主动 D.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E.以患者作为一个研22.目前世界的膳食模式有( ) 究对象进行科学研究? A.东方膳食模式B.西方膳食模式C.经济发达国家的膳食模式 D.地中海膳食模式E.日本膳食模式?23.目前我国预防碘缺乏病的主要措施有()?A.供给碘化食盐 B.碘化食用油 C.检测家族遗传性D.改善居住24.心脑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包括( ) 环境 E.及时治疗碘缺乏病? 25.医源性疾病的特点有A.健康促进B.增加体力活动 C.康复治疗D.防止病情恶化E.预防发生并发症?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 111012601 2.课程中文名称:预防医学 4.课程总学时数: 54 5.课程学分数: 2.5 6.授课对象:护理专业本科 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为护理本科专业必修的医学专业考试课,是在掌握一定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 预防医学是在“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导下,研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提出改善不良的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和保健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医学是以健康为目标,认识和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运用预防医学的思维方法,更全面、宏观地观察及分析问题,同时培养良好的医德,成为合格的新型的医务工作者。同时为进一步接受继续教育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通过《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认识环境-人群-健康的关系,掌握预防医学中影响健康的因素、识别危险因素的方法和控制危险因素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认识到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重要措施,并学会运用三级预防策略处理卫生保健服务中的有关问题。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选取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内容为教学重点,适当选择

预防医学案例,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探究性学习。 三、学时分配 四、课程内容 绪论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预防医学的概念。 2.了解预防医学的发展历程。 3.熟悉医学模式与健康观的转变。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预防医学的概念 2.医学模式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二、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三、医学模式 四、公共卫生措施 五、护理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本章阅读书目】 1.傅华.预防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1.预防医学的概念。 第一篇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 第一章预防保健策略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熟悉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卫生战略目标。2.了解我国卫生事业工作方针。 3.掌握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内容。 4.掌握三级预防策略。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全球卫生战略目标和初级卫生保健。 2.三级预防策略。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第一章预防保健策略

03200预防医学(二)自考资料完全版

03200预防医学(二)自考资料完全版

1、健康:是一种动态的身体、心理、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2、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以农场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据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4、人类环境:是指地球上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 5、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生物群落的数量、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状态。 6、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污染原因,使得进入环境的污染因素的量或作用强度超多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反生了改变,造成了生态平衡失调,并对人类健康产生了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的现象。 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称为公害。

7、

8、需要。 9、健康相关产品:是指人们日常生活所能接触到的,并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相关的市场产品,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的、生物性的健康相关知识。 10、【填空】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包括四项营养水平指标: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11、合理膳食:又称平衡膳食或健康膳食。是指全面达到营养供给量的膳食。既保证摄食者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全面达到营养生理需要量,又在各种营养素之间建立起一种生理上的平衡。 12、合理膳食的基本要求:一、满足机体的需要, 二、摄入的营养素保持平衡,三、食物对人体无害,四、食物加工与烹调合理,五、建立合理的用膳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13、食品营养价值的评定:营养素的种类及含量,营养素质量,营养素指数。 14、营养质量指数INQ即营养素密度(待测食品中某营养素占供给量的比)与能量密度(待测食品中所含能量占供给量的比)之比。 15、【填空、多选】膳食模式4种类型:东方膳

护理专业预防医学复习要点

护理专业预防医学复习 (选择题要想做好还要看上课的课件,大题基本上在上课放水的内容里面,简答题只要答大点。) 一、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1.三级预防(第3页) 一级预防,又称病因学预防,主要在无病期针对致病因素采取措施,目的是消除和控制危害健康的因素,增进人群健康,防止健康人群发病;二级预防,又称临床期预防或“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主要是对已患病者进行及时治疗。 2.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第11页) 多样性;广泛性;长期性;复杂性。 3.健康效应普:一般情况下,无健康损伤者居多,有代偿功能改变者次之,发病者 仅少数,死亡者则很少,这样形成金字塔的分布模式,构成人群的健康效应普。P10 4.环境污染所致人群健康的效应(剂量效应/反应)(第11页) 暴露剂量的大小与其所产生的健康效应的严重程度之间的线性关系称剂量-效应关系。 随着暴露剂量的曾加或减少,人群中出现某种特定的健康效应的频率随之发生变化,暴露剂量的大小与特定健康效应的频率之间的现行关系,称之为剂量-反应关系。 5.环境污染对人群的危害(第12页) 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过量负荷和亚临床变化;远期危害(致癌作用;对遗传的影响)。 6.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逆温、空气离子化 紫外线:A段(长波,波长320~400nm);B段(中波,波长275~320nm),有抗佝偻病作用,还会引起红斑作用;C段(短波,200~275nm);波长260nm 左右的C段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 空气离子化:在某些外界因素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或原子的外层电子逸出,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即空气正离子;一部分逸出的电子与中性分子结合很成阴离子即空气负离子的过程称为空气离子化或空气电离。 逆温:大气温度随着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7.如何对水体进行处理?(第47页) 1.混凝沉淀 2.过滤 3.氯化消毒 8.次氯酸消毒后,水质标准要求加氯接触30min后水中游离性余氯不应低于0.3 mg/L,管网末梢水中游离性余氯不应低于0.5 mg/L。P49 9.水体富营养化(由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引起的,可致赤潮),水俣病(由甲基 汞所致的,产生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10.职业病有害因素: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 康和劳动能力的因素。(第73页) 11.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第75页) 职业性病损包括职业性外伤、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疾病。 12.职业病(定义、特点、诊断依据)(第76页)

4月全国自考预防医学(二)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预防医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320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二级预防是指() A.临床期预防 B.病因预防 C.病残预防 D.临床前期预防 2.属于劳动过程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是() A.高温 B.矽尘 C.通风照明不良 D.精神过度紧张 3.我国诊断标准规定,诊断慢性轻度苯中毒白细胞数应低于() A.4.5×109/L B.4×109/L C.3.5×109/L D.3×109/L 4.铅中毒时实验室检查可出现() A.尿ALA降低 B.尿CP降低 C.血FEP升高 D.Hb升高 5.急性中毒时可引起迟发性神经病的毒物是() A.一氧化碳 B.有机磷农药 C.氰化氢 D.硫化氢 6.氯乙烯引起的职业性肿瘤是() A.肝血管肉瘤 B.膀胱癌 C.肺癌 D.皮肤癌 7.一般要求医院原有的绿化面积应达到总面积的() A.30%以上 B.40%以上 C.50%以上 D.60%以上 8.膳食纤维具有的生理功能是() A.保肝解毒 B.提供热能 C.防止结肠癌 D.节省蛋白质消耗 9.人体热能最经济、迅速、主要的来源是() A.蛋白质 B.碳水化合物 C.脂肪 D.膳食纤维 10.维生素C的主要食物来源是() A.粮谷类 B.肉类 C.干果 D.新鲜蔬菜及水果 11.黄曲霉毒素中产毒量最高、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的是() A.G1 B.M1 C.B1 D.B2 12.为防止粮食霉变,一般粮食含水量应在() 1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精编WORD版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 本科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 111012601 2.课程中文名称:预防医学 4.课程总学时数: 54 5.课程学分数: 2.5 6.授课对象:护理专业本科 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为护理本科专业必修的医学专业考试课,是在掌握一定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 预防医学是在“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导下,研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提出改善不良的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和保健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医学是以健康为目标,认识和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运用预防医学的思维方法,更全面、宏观地观察及分析问题,同时培养良好的医德,成为合格的新型的医务工作者。同时为进一步接受继续教育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通过《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认识环境-人群-健康的关系,掌握预防医学中影响健康的因素、识别危险因素的方法和控制危险因素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认识到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重要措施,并学会运用三级预防策略处理卫生保健服务中的有关问题。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选取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内容为教学重点,适当选择预防医学案例,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探究性学习。 三、学时分配

护理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1、限制氨基酸:当某蛋白质中某一种或某几种必需氨基酸缺乏或不足时,则使合成组织蛋白质受到限制,这一种或几种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2、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指将不同的食物适当混合食物,使蛋白质之间相对不足的氨基酸互相补偿,使其比值接近人体需要的模式,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3、蛋白质能量缺乏病:蛋白质能量缺乏病指严重蛋白质营养不良时,蛋白质缺乏与能量缺乏同时发生。 4、定脂:定脂即类脂,因其在体内相当稳定,不受营养状况和机体活动的影响,故称为定脂。 5、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的总称,因H 和O比例和水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 10、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是指用于维持正常体温、呼吸、心跳、腺体分泌等所需要的能量。 6、食物特殊动力作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是指由于摄入食物而导致的热能消耗增加的现象。 7、维生素:维生素是指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8、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保藏等过程中有意识的加入食品中少量的化学合成剂或天然物质,以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及加工工艺的需要。 9、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指正常人经口摄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有毒食物”后,引起的以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10、肥胖:肥胖是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 11、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生物效应降低等原因,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代谢紊乱。 12、药膳:药膳是在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科学营养理论的指导下,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科学配方及烹饪加工而成的一种具有独特营养特效和食疗作用的膳食。 13、管饲:管饲是通过人工管道向胃或空肠输送营养物质的方法。 14、静脉营养:静脉营养是采用肠胃以外的途径补给营养的方法,一般采用静脉输注,包括周围或中心静脉输注,所以又叫肠胃外营养。 15、人类营养学:人类营养学是研究人类营养这一生物学过程及其在人们饮食生活实践中得到完美实践的有关理论、措施和方法的科学。 16、社区营养:社区营养是密切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以人类社会中某一限定区域内各种人群作为总结,从宏观上研究解决其合理营养与膳食的有关理论,实践和方法的一个边缘学科。 17、医学统计学: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应用性科学,是帮助我们认识医学领域客观规律的一种工具。 18、总体: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所有的观察单位某种变量值的集合。 19、样本:样本是根据研究目的从研究总体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某种变量值的集合。 20、变量:变量即观察单位的研究特征。变量的观察值成为变量值。 21、概率: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A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常用P表示,取值0≤P≤1。 22、计量资料:计量资料是指由一组同质的数值变量值所组成的资料。 23、计数资料:技术资料是按事物的属性特征分组,清点各组的观察单位数而得到的资料。 24、等级资料:等级资料是按事物的等级或类别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数而得到的资料,也称半定量资料。这类资料变量值间不仅有类别的不同,且不同组间也有顺序、等级或量的差别,但这种差别又无法精确量化。 25、统计推断:统计推断就是用样本信息推论总体特征。他是统计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

全国自考预防医学二真题试卷.doc

??????????????????????精品自学考试资料推荐?????????????????? 全国 2018 年 4 月历年自考预防医学(二)真题 课程代码: 0320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地方性氟中毒的病因是() A .食物含氟量过高B.饮水含氟量过高 C.煤烟含氟量过高D.长期摄入过量氟 2.与人类癌症关系最密切、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是() A .化学因素B.物理因素 C.生物因素D.心理因素 3.驱汞治疗的药物是() A .二巯丙磺钠B.依地酸二钠钙 C.阿托品D.青霉胺 4.诊断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应出现的体征是() A .瞳孔缩小B.意识模糊 C.肺水肿D.肌束震颤 5.医院污水经处理消毒后,总大肠菌群数不得大于() A . 300cfu/L B. 400cfu/L C. 500cfu/L D. 600cfu/L 6.参考蛋白质指的是() A .牛奶蛋白质B.鸡蛋蛋白质 C.鱼肉蛋白质D.大豆蛋白质 7.按目前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热能主要来源于食品中的() A .薯类和豆类B.肉类和蛋类 C.果品、蔬菜类和奶类D.粮谷类和薯类 8.目前比较肯定的必需脂肪酸是() A .亚麻酸B.亚油酸 C.二十碳五烯酸D.花生四稀酸 9.某医院拟表示一年中各月病床使用率的变化趋势,应选用的统计图是() 1

??????????????????????精品自学考试资料推荐?????????????????? A .普通线图B.直条图 C.散点图D.直方图 10.单因素方差分析中, F 值的计算公式为() A . SS 总 -SS 组间B. SS 组间 /( k-1) C. SS 组内 /(N-k) D. MS 组间 /MS 组内 11.多个均数间两两比较可以选择的方法是() A . t 检验B. 2 检验 C. q 检验12.对两变量A . r>0 , b<0 C. r<0 , b>0 D.秩和检验 X 和 Y 同时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其结果一定是() B. r>0, b>0 D. r=b 13.有季节性升高的疾病是() A .肝炎B.性病 C.胃炎D.肺炎 14.混杂因素是() A .该疾病的相关因素B.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关C.是研究目标因素与疾病之间的中间成份D.是使病因研究更为清楚的因素15.针对病因采取的预防措施称为() A .计划免疫B.二级预防 C.特异预防D.三级预防 16.传染病能够得以传播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 .病原体生存的条件B.传染源和易感者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D.传播途径和易感者 17.各种死因中比例最高,称之为第一杀手的疾病是() A .心脑血管疾病B.恶性肿瘤 C.结核D.艾滋病 18.我国意外事故的特点是() A .致残率低B.女性自杀率较男性高 C.年龄在60 岁以上D. A 型性格较少 19.属于医院内感染的疾病是() 2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供本科护理学使用)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1.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D ) A.吸烟、饮酒、饮食、运动 B.行为方式、生活习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C.病从口入、不良嗜好、品德败坏、屡教不改D.行为和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卫生保健服务E.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卫生保健服务设施差、服务低 2.家庭对家庭成员健康的影响,在于( E ) A.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 B 影响疾病的治疗、转归 C.家庭成员健康信念相互影响 D.家庭成员的行为、生活方式直接影响健康 E.以上各条均影响家庭成员健康 5.健康促进的概念为( A ) A.包括健康教育及能促使行为与环境向有利于健康改变的相关组织、政策及经济干预的综合B.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C.包括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两部分 D.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E.提供改变行为所必须的知识、技能与服务,并促使人们合理地利用这些服务 6.健康促进的5个主要活动领域为( C ) A.控烟、控酒、控高血压、控爱滋病、控性病 B.领导重视、各部门协调、人人参与、初级卫生保健、中西医结合 C.制定公共政策、创造支持环境、加强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服务方向 D.以农村为重点、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E.以农村为重点、为人民健康服务、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进 7.健康促进的核心是( E ) A.教育 B.行为改变 C.增权 D.环境改变 E.社会干预 8.以下不属于促进健康的行为是( E ) A.适量运动 B.饭前便后洗手 C.戒烟 D.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E.求神拜佛 8.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含义并不是指( A) A. 医护人员将为世界上每一个人治疗其全部己有的疾病 B. 卫生保健进入家庭学校工厂和社区 C. 人们运用更好的方法去预防疾病,减轻不可避免的疾病和伤残的痛苦 D. 不同国家地区或人群间,能均匀地分配卫生资源 E. 通过所有个人和家庭的充分参与,使他们在能接受和能提供的范围内,享受到基本卫生保健 11.我国卫生发展战略在卫生事业重点选择上,要把( A) A. 农村作为卫生工作的长期战略重点 B. 城市作为卫生工作的长期战略重点 C. 西部作为卫生工作的长期战略重点 D. 中西部作为卫生工作的长期战略重点 E. 西部和东北作为卫生工作的长期战略重点 12.我国卫生发展战略在卫生服务模式上,强调( B) A. 积极发展医疗专科服务 B. 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C. 积极发展综合三级医院服务 D. 积极发展优质门诊服务 E. 积极发展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13.下面哪项不是初级卫生保健服务( D ) A.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B. 疾病预防和保健服务 C. 基本治疗 D. 专科医疗 4、可接触硫化氢的作业A A、制革 B、电镀 C、喷漆 D、补牙 E、炼焦 7、慢性汞中毒无下列哪项临床表现E A、神经衰弱综合征 B、口腔炎 C、震颤 D、易兴奋症 E、腹绞痛 (考)1.影响健康的因素:环境因素、生活行为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人类生物学因素。

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

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期间预防65例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措施进行回 顾性分析。结果:无一例发生意外拔管,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结论:通过对气管插管的牢固固定,做好气道护理,合理约束,加强心理护理及必要的镇静能避免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关键词】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49-02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是机械通气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增加再插管的风险,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可造成气道损伤,病情加重,甚至呼气停止而危及生命[1]。我科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65例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对这65例气管插管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无一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5例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26至88岁,其中外伤术后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肺感染32例,脑出血或脑梗死5例,酮症酸中毒4例,重症胰腺炎5例,心律失常或冠心病3例,肺纤维化5例,均经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通气时间为1到10天。 2 护理干预 2.1 加强心理护理 清醒患者因为环境的陌生,机械通气和有创插管等刺激,极易产生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而自行拔管。首先对清醒患者主动介绍监护室环境和封闭式管理的意义,消除其紧张不安的情绪,同时解释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目的和意义,讲解自行拔管的后果,取得患者的配合[2]。 2.2 解除沟通障碍 由于气管插管患者插管的缘故不能说话,首先告知患者无法说话只是暂时的,教会患者用手势表达简单的生理需要,或者通过写字来表达。无书写能力的患者提供图文并茂的卡片。 2.3 有效的固定 气管插管的外固定的牢固性是防止意外拔管的重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预防医学(二)试题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预防医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320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地方性氟中毒的病因是() A.食物含氟量过高B.饮水含氟量过高 C.煤烟含氟量过高D.长期摄入过量氟 2.与人类癌症关系最密切、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是() A.化学因素B.物理因素 C.生物因素D.心理因素 3.驱汞治疗的药物是() A.二巯丙磺钠B.依地酸二钠钙 C.阿托品D.青霉胺 4.诊断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应出现的体征是() A.瞳孔缩小B.意识模糊 C.肺水肿D.肌束震颤 5.医院污水经处理消毒后,总大肠菌群数不得大于() A.300cfu/L B.400cfu/L C.500cfu/L D.600cfu/L 6.参考蛋白质指的是() A.牛奶蛋白质B.鸡蛋蛋白质 C.鱼肉蛋白质D.大豆蛋白质 7.按目前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热能主要来源于食品中的() A.薯类和豆类B.肉类和蛋类 C.果品、蔬菜类和奶类D.粮谷类和薯类 8.目前比较肯定的必需脂肪酸是() A.亚麻酸B.亚油酸 C.二十碳五烯酸D.花生四稀酸 9.某医院拟表示一年中各月病床使用率的变化趋势,应选用的统计图是() A.普通线图B.直条图 C.散点图D.直方图 10.单因素方差分析中,F值的计算公式为() A.SS总-SS组间B.SS组间/(k-1) C.SS组内/(N-k) D.MS组间/MS组内 11.多个均数间两两比较可以选择的方法是() A.t检验B.2 检验

护理专业自考预防医学(二)重点

预防医学(二)自考复习 2017.03 王欣国 题型 单选:20题,20分;多选题:5题,10分;填空题:10题,10分 名词解释:5题,15分;简答题:5题,25分;综合题:2题,20分 名词解释 1.原生环境(P46) 2.生态系统(P48) 3.二次污染物(P49) 4.一次污染物(P49) 5.化学物的联合作用(P54) 6.温室效应(P58) 7.适宜摄入量(P72) 8.可耐受最高摄入量(P72)9.平均需要量(EAR)(P72)10.食品添加剂(P88)11.心理因素(P112)12.性格(P114)13.应激(P114)14.行为(P115)15.社会诊断(P128)16.地方病17.自然生物源性地方病(自然疫源性地方病)(P131)18.肥胖(P169)19.骨质疏松症(P179)20.病原携带者(P189)21.食物中毒(P181)22.成组匹配(频数匹配)23.个体配比(P314)24.归因危险度(P320)25.正确指数(P323)26.必要病因(P329) 简答题 1.简述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P49) 2.试述介水传染病主要包括的疾病和流行特点。(P62) 3.饮用水污染的健康危害有哪些?(P62) 4.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哪些?(P65) 5.住宅建筑内的污染因素有哪些?(P66) 6.合理膳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74)

7.如何评定食品营养价值?(P79) 8.防止食品腐败的保藏方法有哪些?(P90) 9.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是什么?(P92) 10.简述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P96) 11.职业卫生服务模式是什么?(P100) 12.应激对健康的影响有哪些?(P114) 13.简述职业病的特点。(P146) 14.简述职业病诊断的依据。(P147) 15.简述中暑患者的康复护理原则。(P164) 16.简述痛风患者膳食指导的基本原则。(P178) 17.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的原因有哪些?(P181) 18.简述食物中毒发病的共同特点。(P181) 19.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有哪些?(P188) 20.简述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P188) 45.简述病原携带者按携带状态和临床分期的3种类型(P189)21.病原携带者携带病原的种类有哪些?(P189) 22.吸毒对健康的危害有哪些?(P222) 23.举例说明无序分类变量的类型。(P227) 24.简述统计表的基本结构与制表原则。(P230) 25.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P257) 26.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P271) 27.秩和检验的优点是什么?(P288)

全国自考预防医学二历年真题及部分答案精编WORD版

全国自考预防医学二历年真题及部分答案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2012年4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1.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包括4项营养水平指标,其中EAR代表的是( ) 三、A.平均需要量 B.推荐摄入量 C.适宜摄入量 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四、2.根据医院环境质量管理要求,手术室分区不包括( ) 五、A.传染区 B.无菌区 C.清洁区 D.非消毒区 六、3.居民长期食用含镉废水污染农作物引起的疾病是( ) 七、A.水俣病 B.痛痛病 C.黑脚病 D.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八、4.社会病恰当的描述是( ) 九、A.生物因素起决定作用 B.与生活方式无关 十、C.采用临床预防才可控制 D.一种社会病理现象 十一、5.我国常见的与地球化学性疾病有关的元素是( ) 十二、A.磷 B.汞 C.砷 D.铁 十三、6.属于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是( ) 十四、A.氟斑牙 B.甲肝 C.水俣病 D.痛痛病

十五、7.成人最低生理需碘量为( ) 十六、A.75g/d B.100g/d C.150g/d D.200g/d 十七、8.粉尘危害预防措施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是( ) 十八、A.改革工艺流程B.密闭抽风除尘 C.就业前体检 D.健康教育十九、9.可引起中毒性白内障的毒物是( ) 二十、A.苯 B.二甲苯 C.硝基苯 D.三硝基甲苯 二十一、10.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是( ) 二十二、A.2~40小时 B.40-50小时 C.50~60小时 D.60~70小时二十三、11.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的好发食品是( ) 二十四、A.动物性食品 B.植物性食品 C.海产品 D.水果 二十五、12.痛风患者的治疗膳食是( ) 二十六、A.低蛋白膳食 B.低盐膳食 C.高脂肪膳食D.低嘌呤膳食二十七、13.麻疹的唯一传染源是( ) 二十八、A.病人 B.健康人 C.动物 D.植物 二十九、14.我国成人AIDS的潜伏期是( )

最新自考真题预防医学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预防医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320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生态平衡是一种( ) A.绝对平衡 B.数量相等的平衡 C.动态平衡 D.质量相等的平衡 2.环境污染物以气态与挥发性的形式进入机体,其排泄途径是( ) A.唾液 B.肺脏 C.肝脏 D.肾脏 3.1984年12月,在印度博帕尔市发生剧毒液体泄漏,造成20余万人中毒,5万人双目失明,几千人当场死亡的印度“博帕尔事件”,其泄漏物质是( ) A.二氧化硫 B.异氰酸甲酯 C.溴氟烷烃类 D.氮氧化物 4.生活饮用水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 ) A.氯化消毒 B.臭氧消毒

C.紫外线消毒 D.高锰酸钾消毒 5.目前在建筑材料与装饰材料中最引起人们关注的物质是( ) A.甲醇、氨和氡 B.甲醇、氡和铅 C.甲醇、其他VOCs和铅 D.甲醛、其他VOCs和氡 6.个性主要包括( ) A.情绪、能力和气质 B.情绪、能力和性格 C.情绪、气质和性格 D.能力、气质和性格 7.灵活、有朝气、善于适应环境变化、情绪体验不深的人的气质类型是( ) A.胆汁质 B.抑郁质 C.黏液质 D.多血质 8.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后,卫生监督机构采取的应急性卫生监督措施是( ) A.食品厂选址 B.食物生产环境卫生监督 C.食品原料质量监督 D.追回食物中毒可疑产品 9.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是( ) A.短时间大剂量毒物 B.短时间小剂量毒物

C.长时间大剂量毒物 D.长时间小剂量毒物 10.预防铅中毒的关键是( ) A.铅作业后,饭前应洗手 B.铅作业后,下班应淋浴 C.控制生产环境中铅浓度 D.控制11.诊断职业中毒的重要前提是( ) A.既往史 B.职业史 C.鉴别诊断 D.临床症状 12.河豚鱼中毒潜伏期一般为( ) A.10min~3h B.3h~4h C.4h~5h D.5h~6h 13.依据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可以作为传染源的是( ) A.浴巾 B.肥皂 C.健康的狗 D.艾滋病的病人 14.乙肝传播主要途径是( ) A.输血 B.运动 C.握手

预防医学重点归纳_完整版

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 预防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预防医学的特点:1预防医学不同于临床医学,其研究对象既包括个体与包括群体,既着眼于健康人群又着眼于亚健康人群。2从整体论出发,研究自然和社会因素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探索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3重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客观定量的描述和分析各种生物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与身心疾病的内在联系和规律。4从群体的角度进行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制定卫生政策,实现社区预防保健,将临床治疗与预防保健相结合,提供社区预防和干预的卫生保健。 三级预防策略: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主要任务:针对疾病发生因素,提出综合性预防措施,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有害作用。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传染病还应有早隔离、早报告措施。包括:普查、定期检查、高危人群的重点监护及专科门诊等。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着眼于康复,力求减轻疾病的不良后果,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并发症、后遗症,防止伤残。 临床预防服务定义:是指由医务人员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实施个性化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其服务提供者是临床医务人员,服务的地点是在临床场所,服务的内容强调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的结合,且是临床与预防一体化的卫生服务。 临床预防服务内容:1.健康咨询2.健康筛检3.免疫接种4.化学预防。 1.求医者的健康咨询通过收集求医者的健康危险因素,与求医者共同制定改变不健康行为的计划,督促求医者执行干预计划等,促使他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健康筛查指运用快速、简便的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以及危险因素监测与评估等手段,在健康人群中发现未被识别的病人或有健康缺陷的人。 3.免疫接种是指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人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发生。 4.化学预防指对无症状者使用药物、营养素、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抵抗疾病的能力,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 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的意义临床预防服务和健康管理通过实现个体健康危险性的量化评估,获得控制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干预策略,能有效地调动个人改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管理个人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并及时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 人的社会化:指人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够适应一定的社会环境,参与一定的社会生活,履行一定角色职能的社会人的过程。 病患:是对身体健康状况的自我感觉和判断,即对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失调的判断,它是一种感觉尺度,是一种个人主观上的疾病感觉。 健康决定因素:健康决定因素是指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 1.社会经济环境 2.物质环境3.个人因素。4卫生服务 1.社会经济环境:(1)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2)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3)教育;(4)就业和工作条件。 2.物质环境:包括在生活和职业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以及建筑环境等都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3.个人因素:(1)甲亢的婴幼儿发育状态;(2)个人的卫生习惯;(3)个人的能力和技能;(4)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 健康生态学模型:强调个人和人群健康是个体因素、卫生服务以及物质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且这些因素间也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以多层面上交互作用来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