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肾癌诊疗规范(2022年版)

肾癌诊疗标准〔2022年版〕

一、概述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简称肾癌〕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肾癌的组织病理类型最常见的为透明细胞癌,其次为乳头状肾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以及集合管癌等少见类型的肾细胞癌。肾癌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及膀胱癌,占泌尿系统肿瘤第三位。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开展,早期肾癌的发觉率逐渐增长,局限性肾癌经过根治性肾切除术或者保存肾单位的肾脏肿瘤切除术可获得中意的疗效。据统计,目前确诊时既已属晚期的患者已由数年前的30%下降至17%,随着靶向医治的延续开展及新型免疫医治药物的兴起,晚期肾癌的疗效也逐渐得到改善。

二、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一〕流行病学

在世界范围内,肾癌的发病率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北美、西欧等西方兴旺国家发病率X,而非洲及亚洲等开展中国家发病率X。全世界范围内,肾癌发病目前排在男性恶性肿瘤第9位〔21.4万例新患者〕及女性第14位〔12.4万例新患者〕,其男女发病率约为2∶1,发病顶峰在60~70岁。依据GLOBOCAN 2022年世界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肾癌的全球发病率居恶性肿

瘤第14位,死亡率居第16位。近几十年来,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肾癌的发病率都呈现延续增长趋势,包含北美、局部欧洲、亚洲、大洋洲及局部拉丁美洲,但肾癌的死亡率在兴旺国家中趋于稳定或下降。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资料显示,从1988年至2022年我国肾癌的发病率为上升趋势。人口结构老龄化、生活方法西方化及早期筛查的推广可能是发病率增高的原因。2022年至2022年肾癌的发病率分别为3.96/10万、4.44/10万、4.64/10万、5.08/10万、4.5/10万。2022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公布了癌症数据,汇总了339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共覆盖中国2.8亿人群。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肾癌发病率为 4.99/10万,其中男性肾癌发病率为6.09/10万,女性肾癌发病率为3.84/10万。

〔二〕病因学

肾癌的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病与遗传、吸烟、肥胖、高血压及抗高血压药物等有关。吸烟和肥胖是最公认的致肾癌危险因素。

⒈遗传性因素:大局部肾细胞癌是散发性的,遗传性肾癌占肾癌总数的2%~4%,多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法在家族中遗传,由不同的遗传基因变异造成,这些基因既包含抑癌基因又包含癌基因。已明确的遗传性肾癌包含VHL〔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双侧多发的肾透明细胞癌和肾囊肿〕、MET基因相关的遗传性乳头状肾细胞癌〔Ⅰ型〕、延胡索酸水化酶基因异常引起的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

〔非Ⅰ型乳头状肾细胞癌〕、BHD〔Birt-Hogg-Dube〕综合征〔多发性肾嫌色细胞癌、杂合性嫌色细胞和嗜酸细胞肾肿瘤、乳头状肾细胞癌〕、HRPT2基因相关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颌骨肿瘤综合征〔混合型上皮和基质肿瘤、乳头状肾细胞癌〕〔表1〕。一般认为如下人群可能是遗传性肾癌的潜在患者:①≤45岁的肾癌患者;②双侧/多发肾脏肿瘤;③肾癌家族史〔至少1个一级亲属,至少2个二级亲属〕;④肾癌合并其他肿瘤病史〔嗜铬细胞瘤,胃肠道间质瘤,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合并其他病变如肺囊肿,自发性气胸等;⑤合并少见的皮肤病变〔平滑肌肉瘤,血管纤维瘤等〕;⑥个人或家族有肾癌相关综合征病史。对于这局部患者,可以建议本人及相关家属进行基因突变检测。

表1 常见遗传性肾癌及临床表现

综合征缩写突变位点病理类型临床表现

VHL VHL ccRCC ccRCC,嗜铬细胞瘤,胰腺肾脏囊肿,神经系统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副神经节瘤,胰腺内分泌肿瘤,淋巴囊肿瘤,附睾腺瘤

HPRC MET pRCC ⅠpRCC

BHD FLCN 多种RCC

嫌色细胞癌,混合嗜酸细胞瘤,纤

维毛囊瘤,皮赘,肺囊肿,气胸HLRCC FH pRCC ⅡpRCC,皮肤X平滑肌瘤,X平滑

注:VHL 〔von Hipple-Lindau syndrome 〕,ccRCC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HPRC 〔hereditary papillary renal carcinoma 〕,pRCC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 〕,BHD 〔Birt-Hogg-Dube′ syndrome 〕,HLRCC 〔hereditary leiomyomatosis and renal cell cancer 〕 ⒉吸烟:吸烟是肾癌发病因素之一。大量的前瞻性研究

观察了肾癌与吸烟的关系,认为吸烟是中等度危险因素。既往曾有吸烟史的人患肾癌的相对危险度为 1.3;而正在吸烟的人患肾癌的相对危险度为 1.6。吸烟是目前唯—公认的肾癌环境危险因素。

肌肉瘤

SDH RCC

SDHB ,SDHD ,

SDHC

ccRCC ,

chromophobe RCC

ccRCC ,嫌色细胞,嗜酸性,嗜

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 cowden syndrome PTEN ccRCC

ccRCC ,乳腺癌,滤泡性甲状腺

癌,X 内膜癌

MITF 相关肿瘤

MITF RCC 黑色素瘤,PECOMA HPT-JT

hyperparathyroidism-jaw

tumor

HRPT2 wilms 瘤 多种RCC ,wilms 瘤〔肾母〕,甲

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癌 BAP1相关肿瘤 BAP1 ccRCC

ccRCC ,葡萄膜黑色素瘤,黑色

素瘤,间皮瘤

Translocation t 〔3;8〕,t

〔2;6〕]相关肿瘤

FHIT/FRA3B on

chr3,RNF139 on

chr8

ccRCC ccRCC ,甲状腺乳头状癌

⒊肥胖:肥胖程度一般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来表示,体重指数指数增加,则患肾癌的危险性增加。肥胖增加肾癌风险的具体机制还未明,可能和肥胖增加雄性激素及雌性激素释放,或者与脂肪细胞释放的一些细胞因子相关。

⒋高血压及抗高血压药物:一些大型研究显示高血压和其相关药物使用可能是肾癌发病因素之一。高血压病患者、使用利尿剂特别是噻嗪类利尿药以及其他抗高血压药物的人,患肾癌的危险性会增加1.4~2倍。很难区分到底是高血压本身还是抗高血压药物引起肾癌,因为在全部研究中这两者往往都是同时存在的。但是假设能更好地操纵血压,那么肾癌的发病风险会下降,因此抗高血压药物可能不是发病风险之一。

⒌与终末期肾病长期透析相关的获得性囊性肾脏疾病〔ARCD〕:与一般人相比有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肾癌发病率更高。长期透析的患者简单患获得性肾囊肿性疾病,这可能是由于肾组织内的细胞无序增殖的结果。这类患者的肾癌和传统肾癌有肯定区别:发病年龄更年轻,而且男女比更高。在这些肾癌患者中,肿瘤通常是双侧、多发的,组织病理学上呈现乳头状结构。因此,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应该定期进行B 超或增强MRI检查。对于透析患者,即使肾癌小于4cm,也首选根治性肾切除术。

⒍其他:有证据说明,饮酒、职业暴露于三氯乙烯、石

棉、多环芳香烃等物质,以及高雌激素的女性等都有可能增加患肾癌的风险。总的来说,目前无法找到一种与肾癌具有明确关系的致癌物质,尚需要进一步研究遗传因素与环境暴露之间相互作用的潜在影响。

三、组织病理学

〔一〕大体病理

绝大多数肾癌发生于一侧肾脏,双侧肾癌〔异时或同时〕仅占散发性肾癌的2%~4%。肾肿瘤常为单发肿瘤,其中10%~20%为多发病灶。多发病灶病例常见于遗传性肾癌以及乳头状肾癌的患者。肿瘤瘤体大小差异较大,常有假包膜与周围肾组织相隔。

〔二〕分类

1981年、1997年、2022年及2022年WHO共推出过4个版本的肾脏肿瘤分类标准。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是2022年WHO第四版肾脏肿瘤分类标准〔表2〕,其沿用了2022年版本的框架,仅对一些认识有深刻的肿瘤进行了分类命名上的调整:如将未见有复发转移报导的多房囊性肾细胞癌更新为多房囊性肾细胞肿瘤,再如将Xp11.2易位/TFE3融合基因相关性肾癌归入MiT家族转位性癌,后者还包含TFEB基因转位的肾细胞癌等。此外,也新增了局部新的病理亚型。如前所述,肾癌依据与遗传综合征关系可分成遗传性肾癌和散发性肾癌。单纯从病理形态不能区分遗传性肾癌和散发性肾癌。

表2 2022年WHO肾脏肿瘤病理组织学分类

肾细胞癌Renal cell tumors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低度恶性潜能多房囊性肾细胞

瘤Multilocular cystic renal neoplasm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

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相关性肾细胞癌Hereditary leiomyomatosis and renal cell carcinoma 〔HLRCC〕-associated renal cell carcinoma

嫌色细胞肾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

集合管癌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

肾髓质癌Renal medullary carcinoma

MiT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MiT Family translocation carcinomas

琥珀酸脱氢酶缺陷相关的肾细

胞癌Succinate dehydrogenase 〔SDH〕-deficient renal carcinoma 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管状囊性肾细胞癌Tubulo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获得性囊性肾癌相关性肾细胞

癌Acquired cystic disease associated renal cell carcinoma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lear cell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

未分类的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unclassified

乳头状腺瘤Papillary adenoma

嗜酸细胞瘤Oncocytoma

⒈常见肾细胞癌病理类型特征

⑴透明细胞癌

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是最常见的肾癌病理亚型,约占肾癌的60%~85%。既往曾使用的肾颗粒细胞癌因为在其他类型的肾癌亚型中也能见到胞质嗜酸性的颗粒细胞,胞质中的颗粒不再是肾颗粒细胞癌的专有特征,不在列为单独病理类型。因肾颗粒细胞癌细胞核分级的级别高,现将其归为高分级的ccRCC。

1〕大体检查:双侧肾脏发病率相等,少于5%的病例可呈多中心性发生或累及双侧肾脏。表现为肾皮质内实性球形结节,与周围肾组织界限清楚或不清,可见假包膜;因癌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脂质,切面呈金黄色。肿瘤中常见出血、坏死、囊性变,而呈现多彩状外观,偶见钙化或骨化。

2〕组织病理学:癌细胞胞质透明或嗜酸性,胞膜清楚;组织中可见小的薄壁血管构成的网状间隔;肿瘤细胞呈巢状和腺泡状结构;呈肉瘤样分化的肿瘤地域中可见到瘤巨细胞,呈横纺肌分化的肿瘤细胞可见到宽的嗜酸性胞质伴有偏位细胞核,可见突出核仁,提示预后不良;局部肿瘤中可见坏死、纤维黏液样间质及钙化、骨化。

3〕常用的免疫组化抗体:CK8、CK18、vimentin、CA IX、CD10和EMA阳性。

⑵乳头状肾细胞癌

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约占肾癌的7%~14%。国内有些专业书籍将其翻译成嗜色细

胞癌。其发病年龄、性别、男女发病率比例、病症和体征与肾透明细胞癌相似。就诊时大多数病例处于Ⅰ期。

1〕大体检查:病变累及双侧肾脏和多灶性者较透明细胞癌多见;大体多呈灰粉色,出血、坏死、囊性变多见。

2〕组织病理学:依据组织病理学改变将其分为Ⅰ型和Ⅱ型两个亚型。肿瘤细胞呈乳头状或小管状结构,乳头核心可见泡沫状巨噬细胞和胆固醇结晶;肿瘤细胞较小,胞质稀少〔Ⅰ型〕或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瘤细胞核分级高〔Ⅱ型〕,可见坏死、肉瘤样分化及横纹肌样分化地域。研究显示,Ⅰ型PRCC患者生存期明显优于Ⅱ型患者。

3〕常用的免疫组化抗体:与ccRCC相似,现有的研究认为,乳头状肾细胞癌CK7呈阳性,P504S阳性率较高,且Ⅰ型较Ⅱ型阳性率为高。

⑶嫌色细胞癌

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约占肾癌的4%~10%。平均发病年龄60岁,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与其他肾癌亚型相比无特别的临床病症和体征。影像学上特征多显示瘤体较大,肿瘤密度或信号均匀,无出血、坏死和钙化。

1〕大体检查:肿瘤无包膜但边界清楚,大小4~20cm,切面呈质地均一的褐色,可见有坏死,但出血灶少见。

2〕组织病理学:肿瘤呈实体性结构,可出现灶状钙化及厚纤维间隔;与透明细胞癌不同,瘤体中的血管为厚壁血

管,而非薄壁血管;瘤细胞体积大,呈多角形,胞质透明略呈网状,细胞膜非常清楚〔嫌色细胞〕,亦可见嗜酸性胞质的瘤细胞,瘤细胞核的核周空晕是此型的特征之一,并可见双核细胞;Hale胶体铁染色示肿瘤细胞质呈布满阳性。近年来研究发觉嫌色细胞癌存在嗜酸细胞型亚型,其组织学特征包含:小细胞伴有纤细的嗜酸性颗粒状胞质;嗜酸性细胞位于细胞巢的中央,而胞质苍白的细胞位于细胞巢的周边处;细胞核不规则皱缩,染色质凝聚呈块状,可见双核细胞和核周空晕;也可见圆形的细胞

3〕常用的免疫组化抗体:CK7阳性,CD117阳性,vimentin 阴性,CMA布满阳性,lectins和parvalbumin阳性,肾细胞癌抗原弱阳性,CD10阴性。

4〕特别染色:胞质呈Hale胶体铁阳性反响。

⑷低度恶性潜能多房囊性肾细胞性肿瘤

在2022年之前的版本,这一肿瘤被称为多房囊性肾细胞癌。肿瘤由无数的囊肿组成,囊壁含单个或簇状透明细胞,无膨胀性生长;形态与透明细胞癌〔G1/2〕不能区分,无坏死、脉管X及肉瘤样分化。需与肾透明细胞癌囊性变、广泛玻璃样变、出血以及含铁血黄素沉着相鉴别。免疫表型与ccRCC相似。

⑸集合管癌和肾髓质癌

Bellini集合管癌〔carcinoma of the collecting ducts of Bellini〕是指X于Bellini集合管的恶性上皮性肿瘤;肾髓质

癌〔renal medullary carcinoma〕X于近皮质区的集合管,患者几乎均伴有镰状细胞性血液病。两者从大体及组织学表现有肯定相似性,一并介绍。

1〕大体检查:两者均发生于肾中央局部,切面实性,灰白色,边界不清,可见坏死。

2〕组织病理学:需要指出的是,Bellini集合管癌常为排解性诊断,肿瘤部位对于作出诊断很重要,组织学上可见不规则的小管状结构,细胞高度异型性;肾髓质癌镜下呈低分化的、片状分布的肿瘤,瘤细胞排列呈腺样囊性结构,瘤体内可见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同时可见镰状红细胞。

3〕常用的免疫组化抗体:两者常见的免疫组化组合包含PAX2、PAX8、OCT3/4、SMARCB1/INI1、P63。

⒉少见肾细胞癌病理类型特征

〔1〕MiT家族转位癌

包含两类肿瘤,分别与两个转录因子〔TFE3和TFEB〕出现融合基因相关。Xp11转位造成TFE3基因的融合;t〔6;11〕造成MALAT1-TFEB融合。这一肿瘤在儿童期多见,仅占成人期RCC中的1.6%∼4%。t〔6;11〕RCC较Xp11转位RCC少见。大体不具有特征性。镜下,Xp11转位性肾细胞癌表现为由透明细胞形成的乳头,伴有散在砂粒体沉着;而t〔6;11〕转位性肾细胞癌表现为大小细胞组成的细胞巢,其内可见基底膜样物质沉着。免疫组化表现为:上皮标记物表达下降,如CK、EMA;表达PAX8及其他肾小管标记物;

t〔6;11〕RCC恒定表达黑色素标记物,如HMB45、Melan A 以及Cathepsin K、TFEB;而Xp11 RCC:局部表达黑色素标记物及TFE3。

〔2〕获得性囊性肾疾病相关性肾细胞癌

此类肿瘤常见于终末期肾病以及有获得性肾囊肿病的病史,最常伴发于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大体常为双侧性、多灶性病变,边界清楚,周围可见多囊肾背景。组织学表现为以微囊结构、丰富的肿瘤内嗜酸性草酸盐结晶沉积特征。免疫组化表现为RCC、CD10及AMACR阳性,CK7阴性。

〔3〕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

此类肿瘤占肾肿瘤的1%∼4%,无性别倾向,呈散发或伴发于终末期肾病、VHL综合征。大体表现为体积较小,边界清楚有包膜的肿物,常可见囊性变。组织学表现为乳头状结构,细胞较一致,胞质透明,核远离基底膜排列,可见胞突,G1或G2细胞核分级,并未见肿瘤坏死、肾外X、脉管瘤栓。免疫组化表现为:CK7布满阳性,CAIX呈杯口状状阳性,P504S阴性;PAX2、PAX8及CK34bE12阳性,CD10阴性。

〔4〕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相关性肾细胞癌

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相关性肾细胞癌是一类伴有FH基因胚系突变的肾细胞癌,伴发肾外平滑肌瘤病。大体肿瘤可呈囊性改变,伴有明显的附壁结节。

形态与乳头状肾细胞癌形态或与集合管癌形态有重合;

细胞核可见核内包涵体,并可见核周空晕。免疫组化表现为延胡索酸水合酶〔FH〕表达缺失。

〔5〕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肾细胞癌

此类肿瘤罕见,多为遗传性肿瘤。大体多呈边界清楚实性肿物。肿瘤细胞排列呈实性,巢状或小管状结构;胞质空泡状嗜酸性至透明,核轮廓规则光滑,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类似与神经内分泌细胞〕;胞质空泡状;偶见高级别细胞核。免疫组化呈SDHB表达缺失。

〔6〕管状囊性癌

此类肿瘤罕见,常为体检偶发肿瘤。大体呈灰白海绵样或瑞士奶酪样外观。镜下呈小到中等大小小管伴有大囊形成,单层扁平、立方或柱状上皮,可见鞋钉状细胞;相当于G3的细胞核。免疫组化表达高分子量角蛋白。

〔7〕黏液小管样梭形细胞癌

此类肿瘤缺少肾脏肿瘤1%。大体呈边界清楚的实性肿物。组织学表现为拉长或相互吻合的小管状结构,局部地域可见梭形细胞;核呈低级别;间质呈嗜碱性黏液样。免疫组化呈CK7,PAX2以及P504S阳性。

〔8〕肾细胞癌,未分类

目前包含不具备现有肾细胞癌亚型特征的癌,可以低级别或高级别。包含以下类型:含有一种以上肾细胞癌的病理特征、伴有黏液分泌的肾细胞癌、伴有未分类上皮成分的肾细胞癌、低级别或高级别未分类的嗜酸性肿瘤以及肉瘤样癌

等。随着对肾细胞癌认识的深刻,这一分类所占比例将越来越小。

〔三〕分级

病理分级是一个重要的预后相关因素,只适用于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在以往的WHO分类版本中,最为常用的是1982年Fuhrman四级分类。1997年WHO推举将Fuhrman分级中的Ⅰ、Ⅱ级合并为一级即高分化、Ⅲ级为中分化、Ⅳ级为低分化或未分化。2022版病理分级在原Fuhrman 四级分级系统上做了进一步调整,增加了客观评价标准,形成WHO/ISUP病理分级系统〔表3〕,使之在实践中操作性更强,重复性更好。

表3 2022版WHO分级标准

〔四〕分期

肾癌分期采纳最广泛的是美国癌症分期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Staging,AJCC〕制定的TNM分期系统,目前应用的是2022年更新的第8版〔表4、表5〕。

表4 2022年第8版AJCC肾癌TNM分期

分期标准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T1 肿瘤最大径≤ 7cm,且局限于肾内

T1a 肿瘤最大径≤ 4cm,且局限于肾内

T1b 4cm<肿瘤最大径≤ 7cm,且局限于肾内

T2 肿瘤最大径>7cm,且局限于肾内

T2a 7cm<肿瘤最大径≤10cm,且局限于肾内

T2b 肿瘤局限于肾脏,最大径>10cm,且局限于肾内

T3 肿瘤侵及主要静脉或肾周围组织,但未侵及同侧肾上腺,未超过肾周围筋膜

T3a 肿瘤侵及肾静脉或其分支的肾段静脉,或X肾盂系统,或X肾周脂肪和〔或〕肾窦脂肪,但是未超过肾周围筋膜

T3b 肿瘤侵及膈下的腔静脉

T3c 肿瘤侵及膈上的腔静脉或侵及腔静脉壁

T4 肿瘤侵透肾周筋膜,包含侵及邻近肿瘤的同侧肾上腺

NX 地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N0 地域淋巴结无转移

N1 地域淋巴结有转移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表5 肾癌临床分期/预后分组

分期肿瘤情况

Ⅰ期T1 N0 M0

Ⅱ期T2 N0 M0

Ⅲ期T1/2 N1 M0

T3 N0/1 M0

Ⅳ期T4 任何N M0

任何T 任何N M1

四、诊断

〔一〕临床表现

肾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这些临床表现有些是肾肿瘤本身直接导致的,有些可能是由于肾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或转移灶所产生。由于健康体检越来越普及,来医院就诊的多数肾癌患者通常是由影像学检查无意中被发觉。

在临床中,早期肾癌往往缺少临床表现。当经典的肾癌三联征:血尿、腰痛和腹部包块都出现时,约60%的患者至少已达T3期;当出现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时,提示可能合并左肾静脉瘤栓。因此早期诊断RCC 具有重要意义。

副瘤综合征:临床表现不是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灶所在部位直接引起,而是由于肿瘤分泌的产物间接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响或其他不明原因引起的机体内分泌、神经、消化、造血、骨关节、肾脏及皮肤等系统发生病变,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被称为副瘤综合征。肾癌患者副瘤综合征发生率约30%,表现为高血压、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红细胞增多症、肝功能异常、高钙血症、高血糖、神经肌肉病变、淀粉样变性、溢乳症、凝血机制异常等。出现副瘤综合征的患者预后更差。

转移性灶引起的病症:局部肾癌患者是以转移灶的临床表现为首发病症就诊,如骨痛、骨折、咳嗽、咯血等。体格检查发觉包含颈部淋巴结肿大、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及双下肢水肿等,后者提示肿瘤X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可能。在转移性肾癌患者中,常见的转移脏器及转移发生率依次为:肺转移〔48.4%〕、骨转移〔23.2%〕、肝转移〔12.9%〕、肾上腺转

移〔5.2%〕、皮肤转移〔1.9%〕、脑转移〔1.3%〕、其他部位等〔7.1%〕。

〔二〕实验室检查

肾癌实验室常规检查的目的是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以及是否适于采取相应的医治措施,主要包含尿常规、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血糖、血钙、肾功能〔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肝功能、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等工程。如需进行有创检查或手术医治,则应进行必要的凝血功能检测。以上工程的检查结果在肾癌患者中通常会表现为血尿、红细胞增多及低血红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增快、高血糖、高血钙、肾功能异常及肝功能异常等。对邻近或累及肾盂的肾肿瘤患者还需做尿细胞学检查。对孤立肾的肾肿瘤、双肾肿瘤、肾功能指标异常和存在使肾功能受损的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对侧肾结石等〕患者需行核素肾图检查,了解肾功能情况,并对肾功能不全等级进行评定。目前,尚无公认的用于肾癌早期辅助诊断的血清肿瘤标志物。

〔三〕影像学检查

随着影像学检查的普及,目前超过50%的肾癌是在对腹部非特异性病症或其他器官疾病的检查中意外发觉的。影像学检查在肾癌的诊治过程的不同阶段均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原发肿瘤在于病灶的发觉、定位、定性及分期;在术中可辅助定位;在术后及非手术医治过程中是随诊的重要手段。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肾癌诊治中过程的不同阶段作用不

同,应依据各方法的优劣和临床需要进行标准选择。

⒈胸部X线检查

肾癌患者应常规行胸部正侧位X线片,对胸部X线片有可疑结节或临床分期≥Ⅲ期的患者,需做胸部CT。

⒉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是发觉肾肿瘤最简便和常用的方法。肾超声造影检查有助于鉴别肾肿瘤良恶性,适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或碘过敏而不适宜行增强CT扫描的肾肿瘤患者以及复杂性肾囊肿患者的鉴别诊断。

〔1〕肾癌原发灶的诊断

1〕灰阶与多普勒超声

超声检查经济、简便、无辐射,普及率高,为临床疑诊肾脏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临床上无病症肾癌多数为超声检查时发觉。灰阶超声能够显示肿瘤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色彩多普勒超声〔CDFI〕能提供肿瘤的血供状态,亦能对静脉瘤栓的形成做出初步评价。灰阶超声及CDFI检查对囊实性肾肿瘤的鉴别有较高的敏感度。超声检查发觉的Bosniak Ⅰ型囊肿,临床可延续观察无需进一步检查。Bosniak Ⅱ型囊肿,每6~12月复查1次。假设超声提示Bosniak Ⅲ和Ⅳ型囊肿及实性肾肿瘤,则建议超声造影、CT 或MRI进一步检查。

2〕超声造影

对于实性肾肿瘤,增强影像是鉴别良恶性病变最重要的

手段,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CEUS〕可提高血流检查的敏感度和精确度,对肿物早期动脉灌注和肿物微循环状态的提供更多的信息,对于检出及显示肾癌特征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CEUS诊断复杂肾囊肿〔Bosniak ⅡF~Ⅲ〕也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2〕肾癌术前分期

超声检查范围较局限,且易受成像分辩率、患者自身条件及操作者经验等影响,对肿瘤分期的精确度不如CT,故不推举用于术前分期。

〔3〕肾癌术中诊断

超声由于无辐射及灵敏便利特点,除常规用于引导肿瘤穿刺活检,还经常用于术中探查以确定手术范围。术中检查能正确显示肾脏肿瘤,并对肿瘤与肾盂的关系及肾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内瘤栓的范围作出清楚的推断。

⒊CT检查

腹部CT检查是肾癌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的最常用检查方法。完整CT检查应包含平扫和增强扫描。CT扫描可对大多数肾肿瘤进行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因此经CT检查明确诊断而且拟行手术的患者无需术前穿刺证实。在CT扫描上肾透明细胞癌多具有较典型的比照剂“快进快出〞表现:平扫多呈不均匀等/低密度的圆形、椭圆形肿块,增强后皮髓质期呈中-高度加强,肾实质期肿瘤密度低于肾实质呈低密度肿块。肿瘤内坏死、出血常见。但需

肾癌诊疗规范

肾癌诊疗规范 一、概述 肾细胞癌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肾癌的组织病理类型最常见的为透明细胞癌,其次为乳头状肾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以及集合管癌等少见类型的肾细胞癌。肾癌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及膀胱癌,占泌尿系统肿瘤第三位。二、常见肾细胞癌病理类型特征 ⑴透明细胞癌 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是最常见的肾癌病理亚型,约占肾癌的60%~85%。 ⑵乳头状肾细胞癌 ⑶嫌色细胞癌 ⑷低度恶性潜能多房囊性肾细胞性肿瘤 ⑸集合管癌和肾髓质癌 ⒉少见肾细胞癌病理类型特征 三、分期 第8版AJCC肾癌TNM分期 分期标准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T1 肿瘤最大径≤7cm,且局限于肾内 T1a 肿瘤最大径≤4cm,且局限于肾内

T1 4cm<肿瘤最大径≤7cm,且局限于肾内b T2 肿瘤最大径>7cm,且局限于肾内 T2a 7cm<肿瘤最大径≤10cm,且局限于肾内 肿瘤局限于肾脏,最大径>10cm,且局限于肾内T2 b T3 肿瘤侵及主要静脉或肾周围组织,但未侵及同侧肾上腺,未超过肾周围筋膜 T3a 肿瘤侵及肾静脉或其分支的肾段静脉,或侵犯肾盂系统,或侵犯肾周脂肪和(或)肾窦脂肪,但是未超过 肾周围筋膜 肿瘤侵及膈下的腔静脉 T3 b T3c 肿瘤侵及膈上的腔静脉或侵及腔静脉壁 T4 肿瘤侵透肾周筋膜,包括侵及邻近肿瘤的同侧肾上腺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N X N 区域淋巴结无转移 N 区域淋巴结有转移 1

M 无远处转移 M 有远处转移 1 分期肿瘤情况 Ⅰ期T1 N0 M0 Ⅱ期T2 N0 M0 Ⅲ期T1/2 N1 M0 T3 N0/1 M0 Ⅳ期T4 任何N M0 任何T 任何N M1 四、诊断 (一)临床表现 肾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这些临床表现有些是肾肿瘤本身直接导致的,有些可能是由于肾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或转移灶所产生。当经典的肾癌三联征:血尿、腰痛和腹部包块都出现时,约60%的患者至少已达T3期;当出现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时,提示可能合并左肾静脉瘤栓。因此早期诊断RCC 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转移脏器及转移发生率依次为:肺转移(48.4%)、骨转移(23.2%)、肝转移(12.9%)、肾上腺转移(5.2%)、皮肤转移(1.9%)、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肿瘤和血液病相关病种诊疗指南(2022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肿瘤和血液病相关病种诊疗指南(2022年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2.04.03 •【文号】国卫办医函〔2022〕104号 •【施行日期】2022.04.0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诊断标准 正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 肿瘤和血液病相关病种诊疗指南(2022年版)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22〕10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进一步提高肿瘤和血液病诊疗规范化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维护患者健康权益,我委委托有关单位制修订了肿瘤和血液病相关病种诊疗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见附件,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请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做好实施工作。 附件: 1.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2.膀胱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3.胃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4.食管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5.胰腺癌诊治指南(2022年版)

6.肾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7.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8.子宫内膜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9.宫颈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10.卵巢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11.前列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12.甲状腺癌诊疗指南(2022版) 13.脑胶质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 14.淋巴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 15.黑色素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 16.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 17.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诊疗指南(2022年版) 18.慢性髓性白血病诊疗指南(2022年版) 19.血友病A诊疗指南(2022年版) 20.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 2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疗指南(2022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2年4月3日

2022联合治疗时代下转移性肾细胞癌的一线治疗选择(全文)

2022联合治疗时代下转移性肾细胞癌的一线治疗选择(全文) 肾细胞癌(RCC)是起源于肾实质/肾皮质的恶性肿瘤,占肾癌的85%。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RCC可分为透明细胞癌(60%~85%)、乳头状细胞癌(7%~14%)、嫌色细胞癌(4%~10%)、集合管癌和未分类肾细胞癌等多种类型。肾透明细胞癌(ccRCC)是肾癌中最为常见的细胞分型。由于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以及癌症免疫循环的阐明,转移性ccRCC 的治疗在过去十年不断取得进展。从细胞因子时代到靶向治疗时代,再到现在的免疫治疗时代,靶向及免疫联合治疗已经成为晚期肾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预后。 图1 转移性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方法及其治疗靶点 双免联合治疗

CheckMate-214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的I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PD-1单抗纳武利尤单抗3 mg/kg 联合CTLA-4单抗伊匹木单抗1 mg/kg对比舒尼替尼用于初治晚期RCC患者的治疗情况。CheckMate-214研究应用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联盟评分(IMDC评分)将患者分为高,中等和低风险组。该试验的共同主要终点为中高危患者的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分析显示,与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舒尼替尼相比,纳武利尤单抗和低剂量伊匹木单抗联合治疗可显著降低IMDC中高危患者37%的死亡风险(HR 0.63; 99.8% CI: 0.44 to 0.89; p<0.0001),表现出长期的生存获益。而IMDC低风险组则更适合舒尼替尼治疗:PFS(12.4 个月vs 28.9 个月,HR,1.84);OS(任一组均未达到;HR,0.93)。 免疫联合靶向治疗 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如舒尼替尼和帕唑帕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B)的初步数据显示疗效持久,但毒副作用太过明显。TKI 的选择似乎十分关键,选择阿昔替尼或仑伐替尼的免疫联合方案显示出类似的疗效结果以及更加耐受的安全性。 KEYNOTE-426研究第一次中期分析结果表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作为晚期RCC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OS、PFS和

2022肾癌中的基因检测(全文)

2022肾癌中的基因检测(全文) 肾癌占全球新发肿瘤病例的2.2%,占死亡病例的1.8%。近年来,我国肾癌的发病率呈持续增长的趋势,早期肾癌可以手术切除,预后较好。约20%-30%的肾癌术后会出现复发和转移。转移性肾癌(mRCC)对常规放化疗不敏感,预后较差,死亡率高,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和影响。 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个体化治疗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趋势。以二代测序技术(NGS)为代表的基因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技术支持。在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诸多癌症中,基因检测提供的分子病理已成为后续治疗决策的必要环节,可依照不同的分子病理分型来提供更为适合的治疗方案。 虽然国内外指南和共识中尚未将基因检测为基础的分子分型作为mRCC 治疗参考依据,但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中,基因突变在肾癌的临床诊断、疗效评估、预后预测中均有一定临床价值。 适合基因检测的患者选择 1.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mccRCC)二线或后线治疗 约70%的肾细胞癌为肾透明细胞癌,系统性药物治疗为mccRCC的标准治疗方案,目前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mTOR

抑制剂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一旦治疗耐药,后续的二线甚至后线治疗方案在指南中并未明确说明。对于一线治疗进展后的mccRCC患者,可考虑采用基因检测的方法来预测药物敏感性,并优化治疗药物选择。 2. 转移性非透明细胞肾癌(mnccRCC) 非透明细胞肾癌(nccRCC)的发病率较低,相对于ccRCC 临床试验较少,指南推荐的系统性治疗方案亦相对单一。nccRCC对TKI类药物与mTOR 类药物的应答率低于ccRCC。对mnccRCC进行基因检测有助于用药选择,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3. 遗传性肾癌 遗传性肾癌约占肾癌的5%-8%。《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0》中提出:对于发病年龄≤45岁且肾脏病变为双侧、多灶性以及肾癌家族史的患者,推荐进行遗传学方面的基因检测。目前已探明一系列遗传性肾癌综合征的致病基因,如VHL、MET、SDHB、FH、FLCN、PTEN、BAP1等。基因检测可以明确该类患者的病理类型,指导相应治疗,并结合遗传咨询以评估直系亲属的患病风险。 4. 特殊临床特征或组织学病理不明的肾癌 双侧或多灶性肾癌占所有肾癌发病率的5%,约90%的多灶性肾癌会同时在双侧发生,通常伴随更高的复发概率与更差的预后。一般而言,该类肾

csco 肾癌诊疗指南2023 引用格式

2023年CSCO肾癌诊疗指南 一、概述 肾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渐增加。早期的肾癌往往无症状,因此很难被发现,而晚期肾癌的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制定科学的、全面的肾癌诊疗指南对于提高肾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肾癌的病因和分类 1. 病因 肾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有关。吸烟、肥胖、高血压、遗传易感性等因素都与肾癌的发生风险有关。 2. 分类 肾癌主要分为肾细胞癌和肾盂癌两大类。肾细胞癌占据了绝大多数肾癌的病例,而肾盂癌则相对较少见。 三、肾癌的诊断 1. 临床表现

肾癌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但在肿瘤长大、浸润或转移后,患者可能出现腹部疼痛、血尿、腰部包块、体重下降等症状。临床医生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来对肾癌进行初步的诊断。 2. 影像学检查 肾癌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B超、CT、MRI和肾动脉造影等。这些检查能够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和转移情况,对于肾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细胞学检查 细胞学检查主要包括尿细胞学和肾穿刺细胞学检查,能够帮助医生了解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和恶性程度。 四、肾癌的治疗 1. 手术治疗 对于早期肾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是首选的治疗方案。对于高危患者,肾部分切除术和手术后辅助治疗可能会更加合适。 2. 化疗和靶向治疗 对于晚期、转移性肾癌患者,化疗和靶向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分子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阿昔替尼等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3.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肾癌治疗的一大突破,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尼伊蒂尼布、帕博利替尼等已经成为晚期肾癌的标准治疗药物。 五、CSCO肾癌诊疗指南的制定 1. 依据 CSCO肾癌诊疗指南的制定依据临床实践指南的最新证据,并结合国内外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权威的诊疗建议。 2. 内容 诊疗指南涵盖了肾癌的病因、诊断、分期、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方面,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六、结语 CSCO肾癌诊疗指南的发布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规范的诊疗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肾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相信肾癌的治疗水平会不断提高,我们也期待更多的肾癌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022年肾癌诊疗规范(2022年版)

肾癌诊疗标准〔2022年版〕 一、概述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简称肾癌〕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肾癌的组织病理类型最常见的为透明细胞癌,其次为乳头状肾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以及集合管癌等少见类型的肾细胞癌。肾癌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及膀胱癌,占泌尿系统肿瘤第三位。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开展,早期肾癌的发觉率逐渐增长,局限性肾癌经过根治性肾切除术或者保存肾单位的肾脏肿瘤切除术可获得中意的疗效。据统计,目前确诊时既已属晚期的患者已由数年前的30%下降至17%,随着靶向医治的延续开展及新型免疫医治药物的兴起,晚期肾癌的疗效也逐渐得到改善。 二、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一〕流行病学 在世界范围内,肾癌的发病率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北美、西欧等西方兴旺国家发病率X,而非洲及亚洲等开展中国家发病率X。全世界范围内,肾癌发病目前排在男性恶性肿瘤第9位〔21.4万例新患者〕及女性第14位〔12.4万例新患者〕,其男女发病率约为2∶1,发病顶峰在60~70岁。依据GLOBOCAN 2022年世界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肾癌的全球发病率居恶性肿

瘤第14位,死亡率居第16位。近几十年来,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肾癌的发病率都呈现延续增长趋势,包含北美、局部欧洲、亚洲、大洋洲及局部拉丁美洲,但肾癌的死亡率在兴旺国家中趋于稳定或下降。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资料显示,从1988年至2022年我国肾癌的发病率为上升趋势。人口结构老龄化、生活方法西方化及早期筛查的推广可能是发病率增高的原因。2022年至2022年肾癌的发病率分别为3.96/10万、4.44/10万、4.64/10万、5.08/10万、4.5/10万。2022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公布了癌症数据,汇总了339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共覆盖中国2.8亿人群。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肾癌发病率为 4.99/10万,其中男性肾癌发病率为6.09/10万,女性肾癌发病率为3.84/10万。 〔二〕病因学 肾癌的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病与遗传、吸烟、肥胖、高血压及抗高血压药物等有关。吸烟和肥胖是最公认的致肾癌危险因素。 ⒈遗传性因素:大局部肾细胞癌是散发性的,遗传性肾癌占肾癌总数的2%~4%,多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法在家族中遗传,由不同的遗传基因变异造成,这些基因既包含抑癌基因又包含癌基因。已明确的遗传性肾癌包含VHL〔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双侧多发的肾透明细胞癌和肾囊肿〕、MET基因相关的遗传性乳头状肾细胞癌〔Ⅰ型〕、延胡索酸水化酶基因异常引起的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

2022肾癌靶向药物用法用量总结(全文)

2022肾癌靶向药物用法用量总结(全文) 肾癌的治疗通常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案,药物治疗都必不可少。因为肾脏位于隐蔽的腹膜后腔隙,受到周围组织和器官的保护,所以许多肾脏肿瘤无病症,也不能触及,直到病情进展到很严重时才被发现。如患者出现血尿才被发现,这时往往说明肿瘤已经侵犯了肾盂,属于晚期病症了。 对于晚期转移性肾癌优先进行靶向药物治疗,因为常规的化疗、放疗往往对肾细胞癌没有用。目前国内用于肾癌治疗的靶向药物有舒尼替尼(sunitinib \索拉非尼(sorafenib \培哩帕尼(pazopanib \阿昔替尼(axitinib \依维莫司(everodimus \仑伐替尼(lenvatinib \安罗替尼(anlo-tinib \厄洛替尼(erlotinib )和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 )等9种。 —、舒尼替尼[1-4]适应证: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癌。 1. 用法用量:50mg 口服,1次/d,服药4周,停药2周(4/2给药方案X剂量调整:(1 )与药物代谢酶CYP3A4强抑制剂(如酮康哩)合用,应考生长增殖的蛋白质合成,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能够更好地稳定病情,延缓疾病进展,因此能够延长生存期。此外,依维莫司可诱导癌细胞自噬,对细胞增殖、凋亡产生影响,激活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 )通路,具有细胞保护作用,可减弱依维莫司在转移性肾癌中的细胞毒性。

6.不良反响[14]:回顾分析近年依维莫司不良反响个案报道65例,其中女性41例(63.08% ),男性24例(36.92% ),年龄分布以50-69岁居多(40例,占61.54% ),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后180d内(54例,83.08% ),累及呼吸、消化、循环、内分泌等多个器官/系统。 65例患者中,55例停药或停药并对症治疗,52例好转,3例死亡;5例未停药仅对症治疗,4例好转,1例死亡;4例减量和减量并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1.54% )未干预自行好转。依维莫司相关不良反响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时刻警惕不良反响的发生,加强用药监测。 六、仑伐替尼U-4]1 .适应证:与依维莫司联用治疗既往接受抗血管生成治疗失败的肾癌(美国FDA批准,《NCCN肾癌指南》推荐,超说明书适应证I 2. 用法用量:与依维莫司(5mg 口服,1次/d )联用,推荐剂量为18mg口服,1次/d。 剂量调整: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推荐剂量为10mg 口服,1次/d。 3. 禁用:(1 )对本品或其制剂任一辅料过敏者;(2)哺乳期患者。 4. 药物相互作用:本品可降低治疗指数窄的药物代谢酶CYP3A4底物(如特非那定、西沙必利奎尼丁或麦角生物碱等)血浆浓度。 5. 临床效果[15] : 2016年5月,仑伐替尼获得FDA批准与依维莫司联合治

年度盘点丨郭军教授:2022年肾癌系统治疗研究盘点

年度盘点丨郭军教授:2022年肾癌系统治疗研究盘点 编者按:虎步凌云追日,兔毫落纸化春。又到了新旧交替、岁序轮转之际,2022年肾癌系统治疗领域有哪些重要的研究进展?《肿瘤瞭望》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进行总结和点评。郭军教授回顾了辅助免疫治疗研究的“起起落落”,寄望于未来更多的研究探索;又以靶靶联合、双免联合靶向联合治疗为例,指出晚期联合治疗模式呈现“多点开花”的趋势;最后通过靶免联合治疗的突破进展,展望未来非透明细胞肾癌的研究方向。 辅助免疫治疗 曙光乍现,但仍然任重道远 为了降低中高危肾癌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我们始终在努力寻找合适的辅助治疗方案。在过去的靶向治疗时代,舒尼替尼、培唑帕尼等辅助靶向治疗研究相继宣告失败。今年ASCO大会报道的依维莫司辅助治疗EVEREST研究也没有获得成功,mTOR抑制剂未能改善中高危患者的RFS(HR 0.85,95%CI:0.72~1.00;P=0.0246[预设P值显著性界限为0.002])。 辅助靶向治疗的失败,令大家将希望寄托在辅助免疫治疗之上,尤其是去年KEYNOTE-564研究开花结果,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可显著改善患者DFS(HR 0.68,95%CI:0.53~0.87,P=0.001),今年发表于《柳叶刀-肿瘤学》的延长6个月随访(中位随访30个月)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的DFS仍然未达到,与对照组的风险比获益进一步拉大(HR 0.63,95%CI:0.50~0.80)。KEYNOTE-564是第一个在肾癌术后辅助免疫治疗获得成功的Ⅲ期研究,这对于中高危(例如T2 G4、T3aG3/4、T3b/c或T4任何G、TxN+任何G或M1、或肉瘤样变)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而言,无疑是能够获得治愈希望的重大突破。 那么,其他辅助免疫治疗是否也能延续KEYNOTE-564研究的佳绩?2022年ESMO报道了两项肾癌术后辅助免疫治疗的Ⅲ期研究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肾癌基因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肾癌基因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泌尿健康促进分会;薛蔚;翟炜;陈添翼;董培;吴开杰 【期刊名称】《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年(卷),期】2022(27)3 【摘要】肾癌占全球新发肿瘤病例的2.2%,占死亡病例的1.8%[1]。近年来,我国肾癌的发病率呈持续增长的趋势,早期肾癌可以手术切除,预后较好。约20%~30%的肾癌术后会出现复发和转移。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RCC)对常规放化疗不敏感,预后较差,死亡率高,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和影响。目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mTOR抑制剂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er,ICI)为mRCC 的主要治疗方法。 【总页数】9页(P192-200) 【作者】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泌尿健康促进分会;薛蔚;翟炜;陈添翼;董培;吴开杰 【作者单位】不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11 【相关文献】

1.《非小细胞肺癌血液EGFR基因突变检测中国专家共识》规范中国EGFR血液检测,推动肺癌精准治疗 2.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2019年版) 3.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2020年版) 4.《中国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感染病原体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5.胃肠间质瘤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2肾癌的流行病学及风险因素

2022肾癌的流行病学及风险因素(全文) 肾癌(KC )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各不相同,了解肾癌的风险因素能帮助我们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监测,降低KC的发病率。 流行病学 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约有43万例新发KC病例。在组织学方面,肾细胞癌(RCC)占KC病例的绝大多数(90%),主要包括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 ; 70%)、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 ; 10-15% )和嫌色性肾细胞癌(5%)。 发病率 作为全球第14大癌症,KC的发病率在地域、年龄和性别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1.地域:KC的发病率在地域上差异很大,欧洲及北美地区的发病率普遍较高。按收入划分的发病率也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较高的KC发病率与较高的收入中位数有关。在过去十年中,KC的发生风险一直处于缓慢上升的趋势,其原因可能在于影像学的发展增加了无症状的肾脏小肿瘤检出率。经典的KC三联征(血尿、腰痛和腹部肿块)已在

临床少见,因为大多数KC 病例在出现这些症状之前已由偶然的腹部 影像学检查发现。 图1各大洲的肾癌发病率及病例数量(2020年) 2. 年龄:KC 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持续增长,全球的KC 确诊时的中 位年龄约为75岁。但确诊年龄同样也受地域的影响,例如美国为64 岁、英国为74岁、印度为67岁、中国和意大利为82岁。 3. 性别:男性的发病率约为女性的2倍,这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包 括地域、生物学、生活方式方面的差异。 死亡率 与持续上升的KC 发病率及诊断率不同,KC 的死亡率呈缓慢下降的趋 势。这个趋势在发达国家中尤为明显。近年来,KC 的诊疗技术都有了 N.AMFRICA17.8% , tofa/ number of V 英975 EUROPE 32.1% totai number of cases 138,611 OCEANIA 1.3% total number of cases 5,524 夕 AFRICA 4,1% . m 卸 rw )心 of cases 17,718 LAC &3% X • total number of cases 63990 ASIA 36.6% 〔。蚓 number of esses 156f 470 I Total Number of Kidney Cancer Cases 431,288

2022 PET╱ CT用于肾细胞癌进展

2022 PET/CT用于肾细胞癌进展 肾癌发病率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4%~5%,且呈上升趋势;其中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约占90%。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是RCC的最主要病理类型,约占75%;肾乳头状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居第二位,约占15%。 PET/CT已广泛用于临床鉴别良恶性肿瘤、肿瘤分级分期、监测疗效及判断预后等。PET 显像有助于评估病灶的分子生物学特性,CT 则能清晰显示病灶及周围结构。本文对PET/CT 在RCC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1. 18F-FDG PET/CT应用于RCC 18F-FDG是临床中最常用的PET显像剂。作为葡萄糖类似物,18 F-FDG通过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进入细胞,因无法参与进一步生化反应而滞留在细胞中,显像设备可显示其在体内或病灶中的分布情况。18F-FDG PET/CT最常用的半定量指标是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其他包括代谢肿瘤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等。 1.1 诊断原发性RCC 部分RCC肿瘤细胞自身葡萄糖代谢程度较低,且18F-FDG经肾脏代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肾脏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度,导致18F-FDG PET/CT 对原发性RCC 的诊断价值不高。18F-FDG PET/CT对低代谢、等密度病灶敏感度有限,必要时需通过增强CT明确病灶位置。 WANG等的荟萃分析显示,18 F-FDG PET/CT检测和定性诊断原发肾脏病变的敏感度仅62%。现有国际及国内指南均不推荐采用18 F-FDG PET/CT 诊断原发性RCC。另一方面,原发性RCC患者肾静脉或下腔静脉栓子发生率较高,易致静脉血栓栓塞或形成瘤栓,SUVmax有助于鉴别良恶性栓子,为选择手术及术后管理方式提供依据。 1.2 RCC 病理分级 RCC 病理分级(Fuhrman分级)与预后密切相关。NODA 等观察18 F-FDGPET/CT 显像参数包括肿瘤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SUVmax与肿瘤肝脏标

最新:泌尿肿瘤领域NCCN指南更新Tips

最新:泌尿肿瘤领域NCCN指南更新Tips 近期,多部泌尿肿瘤领域的NCCN指南迎来更新。小编特此整理了《2022 V3版膀胱癌》、《2023 V4版肾癌》及《2023 V1版前列腺癌早期检测》3部NCCN指南的更新要点,以供读者了解国际最前沿进展。 2022 V3版膀胱癌指南 此次指南在2022 V2版膀胱癌指南(中文版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团队编译)基础上修订了全身治疗原则(BL-G)部分的内容。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疾病(IV期) 的一线全身治疗中,对于不适合接受顺铂治疗的患者: (1)首选方案移除:阿替利珠单抗(仅适用于肿瘤表达PD-L1的患者,或无论PD-L1表达如何,均不适合接受任何含铂化疗的患者)。

(2)其他推荐方案中添加:阿替利珠单抗(仅适用于肿瘤表达PD-L1的患者)(2B类)。 (3)某些情况下有用的方案中添加:阿替利珠单抗(仅适用于无论PD-L1表达如何,均不适合接受任何含铂化疗的患者)(3类)。 更新了讨论章节(MS-1),以反映流程的变更。 2023 V4版肾癌 此次指南在2023 V3版肾癌指南基础上修订了复发或IV期肾癌的全身治疗原则(KID-C)部分的内容。复发或IV期肾透明细胞癌的后续治疗中:

(1)某些情况下有用的方案中移除:索拉非尼。 (2)首选方案进行了重大修改,不做任何推荐。 (3)未经免疫治疗(IO)的患者:①其他推荐方案中,纳武利尤单抗、卡博替尼更改为2A类推荐;②某些情况下有用的方案中,阿昔替尼、Tivozanib更改为2A类推荐。 (4)既往接受IO的患者:其他推荐的方案中,阿昔替尼、卡博替尼和Tivozanib更改为2A类推荐。 更新了讨论章节(MS-1),以反映流程的变更。 2023 V1版前列腺癌早期检测 PROSD-2 基线评估、风险评估和早期检测评估

肾癌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

肾癌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 指标一、肾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 分期诊断率(CA-RCC-01)

定义: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的肾癌患者数占接受首次治疗的肾癌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肾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诊断率 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的肾癌患者数 = ×100% 同期接受首次治疗的肾癌患者总数 意义:反映治疗前全面评价病情,有助于提高诊疗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是肾癌规范化治疗的基础。 说明:1.首次治疗指针对肿瘤开展的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不包括为明确诊断或病情而采取的穿刺、活检、检查等诊疗措施。下同。 2.分期方法参见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肾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下同。 指标二、肾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 分期检查评估策略符合率(CA-RCC-02) 定义:首次治疗前临床T NM 分期检查评估符合策略的肾癌患者数占接受首次治疗的肾癌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肾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检查评估策略符合率 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检查评估符合策略的肾癌患者数 = ×100% 同期接受首次治疗的肾癌患者总数 意义:反映病情评估的规范性。 说明:临床T NM 分期检查评估符合策略是指符合基 策略1 或基 策略2。 基 策略 1:腹部增强 CT/腹部增强核磁+腹部彩超+胸 部CT 平扫/胸部X 线; 基 策略2:PET-CT。 指标三、肾癌患者首次非手术治疗前病理学诊断率(CA-RCC-03) 定义:首次非手术治疗前完成病理学诊断的肾癌患者数 占接受首次非手术治疗的肾癌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肾癌患者首次非手术治疗前病理学诊断率 首次非手术治疗前完成病理学诊断的肾癌患者数 = ×100% 同期接受首次非手术治疗的肾癌患者总数

2022EAU指南肾细胞癌(1):内容变化部分

2022EAU指南肾细胞癌(1):内容变化部分 1.5. 发布历史和更改摘要 1.5.1. 出版历史 EAU RCC指南于2000年首次发布。这份2022年RCC指南文件是对2021年出版物的重大更新。 1.5. 2. 更改摘要 《2022年RCC指南》的所有章节均已根据2021年版《指南》进行了更新。在整个文档中添加了引用。 以下各节中包含了新数据,导致证据摘要和建议发生变化: 5.4 RCC诊断评估的证据和建议摘要 建议强度等级 在考虑全身治疗或细胞减灭性肾切除术时,为转移患者提供脑部 弱 CT/MRI。 不要对囊性肾肿块进行肾肿瘤活检,除非在影像学检查中可见明显的固 强 体成分。 5.5 RCC遗传评估的证据和建议摘要 证据摘要L 遗传性肾癌被认为占所有肾癌病例的5-8%,尽管这个数字可能被低估了。3 在肾癌的情况下,如果患者的年龄为46岁或更年轻,和/或伴有双侧或多灶性肿瘤 和/或具有RCC的一级或二级亲属和/或具有已知致病变异和/或具有特定组织学特 3 征的近亲(见文本),则风险或遗传性癌症显着更高。 遗传性RCC检测对决策和随访具有独特的意义。3 建议强度等级 对 46 岁<、双侧或多灶性肿瘤和/或 RCC 一级或二级亲属和/或具有已知 强 致病变异和/或特定组织学特征的近亲进行遗传评估,提示存在遗传性 RCC。 如果疑似遗传性肾癌,将患者转诊至癌症遗传学家或综合临床护理中 强 心。 7.1.2.2.4 局部RCC治疗的证据和建议摘要 建议强度等级 不要为器官受限疾病患者提供扩展淋巴结清扫术。弱 7.1.3.4 根治性和部分性肾切除术的证据和建议摘要 证据摘要L 经腹膜和腹膜后腹腔镜 PN 在术后手术和躯体并发症、手术切缘阳性和肾功能方面 2a 没有差异。

2022-202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科)考试精选专练V(带答案)试卷号;

2022-202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科)考试精选专练V(带答案) 一.综合考核题库(共35题) 1. 腹部平片检查,对哪种"急腹症"诊断价值不高 A、输尿管结石 B、小肠低位机械性肠梗阻 C、消化道穿孔 D、急性阑尾炎 E、肾结石 正确答案:D 2. 女,72岁,6年前于右面颊部扪及一包块,缓慢增大,其表面较光滑,CT如图所示,该病例应诊断为 A、Worthin瘤 B、腮腺混合瘤 C、颈部神经纤维瘤 D、颈部淋巴瘤 E、小唾液腺瘤 正确答案:B 3. 肝豆状核变性主要累及的部位是 A、尾状核和壳核 B、苍白球和壳核 C、丘脑外侧 D、脑桥和中脑 E、内囊后肢 正确答案:B 4. 男,30岁,近2年来右膝疼痛,活动后加重,查体:右膝压痛明显,有波动感,皮肤稍显红肿,以髌骨部明显,结合图像,最可能的诊断是

B、非骨化性纤维瘤 C、骨囊肿 D、骨巨细胞瘤 E、动脉瘤样骨囊肿 正确答案:E 5. 滑环技术的优势包括 A、球管可以向一个方向连续旋转 B、用炭刷替代电缆进行馈电 C、球管可以连续曝光 D、球管旋转一周可以获得多幅图像 E、是螺旋扫描的基础 正确答案:A,B,C,E 6. 关于子宫肌瘤的MRI检查,论述正确的是 A、子宫肌瘤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是USG和MRI,MRI是最敏感的方法 B、较大的子宫肌瘤发生囊变在TWI上可见高信号影 C、典型子宫肌瘤在TWI上呈明显均一低信号,边界清楚 D、MRI能发现小于3mm的子宫肌瘤 E、Gd-DTPA增强检查,肌瘤可呈不均匀强化 正确答案:A,B,C,D,E 7. 适合行胃肠道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的是 A、食管瘢痕性狭窄 B、上胃肠道外科手术后的吻合口狭窄 C、幽门梗阻 D、贲门失迟缓症 E、食管癌晚期 正确答案:A,B,C,D,E 8. 男,14岁,双下肢膝水平面以下感觉减退半月余,MRI检查如图,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脊膜瘤 B、脊髓空洞症

2022进展期肾透明细胞癌免疫治疗(全文)

2022进展期肾透明细胞癌免疫治疗(全文) 不忘初心,医路前行。泌尿外科医生学习联盟成立以来一直秉承赋能医护的宗旨,为帮助广大医护、医学生提高自己,现开设《每日一学》专栏,万丈高楼平地起,希望每日的点滴积累,能够助你成功! 近年来,T或B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制剂导致肿瘤自行消退的现象引起了学术界极大兴趣,相关报道也不断出现。尽管这种肿瘤自行消退的现象非常罕见(预计发生率<1%),通常也非常短暂,但这种潜在的免疫学机制假设理论仍然在肾癌免疫疗法的探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学界对多种新免疫疗法进行了评估,包括异体基因免疫治疗、疫苗和T细胞功能调节剂。目前,大多数免疫治疗方案主要针对肾透明细胞癌,这些方法在非透明细胞性肾肿瘤中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一)干扰素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不同生物功能蛋白质的总称,其中包括免疫调节功能。干扰素-α是最早用于肾细胞癌治疗的细胞因子之一。最初,干扰素试验使用的是白细胞衍生的干扰素。20世纪80年代中期,重组干扰素-α的诞生使研究人员能够在一系列Ⅱ期临床试验中评估更高剂量细胞因子的疗效。最初的研究显示,应用干扰素-α治疗的患者总体反应率为16%~26%,后

续研究也证实了该药物的有效性,反应率一般在10%~15%范围。有限的长期存活数据表明,该药持续有效反应率相对较低(<2%)。为了寻找最佳的干扰素治疗方案,通过对一系列给药方案和给药途径做了大量研究;结果发现,没有哪一种给药方式或方案明显地优于其他方式。 (二)白细胞介素-2(IL-2) 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临床试验证实,IL-2 是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的有效药物,其中一些基于IL-2的治疗方案客观反应率超过30%。由NCI和Cytokine工作组主导的几项试验及已发表的荟萃分析表明,反应率在15%~20%。 1992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大剂量IL-2用于治疗转移性肾癌,依据是它能够使部分肾癌患者获得持续性完全应答。 目前,随着新型VEGF和mTOR通路抑制药应用于肾细胞癌的治疗,细胞因子治疗在当前肾癌治疗中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干扰素单药方案曾经是许多研究机构的标准方案,现也不再用于透明细胞性肾癌的一线治疗。然而,由于新型靶向药物无法诱导持久应答,因此有观点认为大剂量静脉注射IL-2仍然是部分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初始治疗的合理选择。 (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肾肿瘤诊疗规范-18页文档资料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肿瘤外科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肿瘤外科 儿童肾脏肿瘤诊治规范 全网发布:2019-05-26 19:36 发表者:顾松 (访问人次:1152) 儿童肾脏肿瘤以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为主,肾母细胞瘤又称威尔姆斯瘤(Wilms’ tumor, 简称WT),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恶性实体瘤之一,发病高峰为3岁。它是应用现代综合治疗技术(化疗,手术,放疗等)最早且疗效最好的恶性实体瘤之一,因此,生存率已从三十年代的30%飞跃到如今超过85%。其它尚有肾透明细胞肉瘤、肾横纹肌样瘤、肾原性停滞(Nephrogenic Rests)、中胚层肾瘤和肾癌等。本章节主要介绍肾母细胞瘤。 一、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 15岁以下肾母细胞瘤年发病率约为7.6/百万,占儿童肿瘤的6%。在部分儿童中肾母细胞瘤是先天性畸形的一部分,如由于胚系染色体11P缺失而导致的WAGR综合征(虹膜缺损、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精神发育迟缓综合征)、位于染色体11P片段的WT1基因突变而导致的Denys-Drash 综合征(假性半身肥大、退行性肾病、肾母细胞瘤)和合并有半身肥大的Beckwith-Wiedemann 综合征。儿童肾母细胞瘤的发病机理可能与二次打击相关,WT1突变是重要的第一次打击靶点,它编码的蛋白能够抑制某些细胞增殖因子的表达,已确认WT1基因为肾母细胞瘤的抑癌基因。有研究表明把含有WT1基因的片段导入WT缺失的肾母细胞瘤细胞中,能使致瘤性消失。除此之外,在肾母细胞瘤中发现16q、1q区等的杂合性丢失。根据美国儿童肾母细胞瘤协作组( National Wilms' Tumor Study Group,成立于1969年,简称NWTSG)第5期研究,FH的I、II期存在16q杂合性丢失或1q杂合性丢失或两者均丢失或16q、1q均正常时,4年的RFS分别为82.5%,80.4%, 74.9%,91.2%,P<0.05,说明这两种丢失能够增加复发的风险(1,2,3)。 二、病理分型 病理诊断及分型、分期对指导治疗的选择极为重要,包括病理标本的完整性、采用的正确性均可影响精确的病理诊断,因此需特别加以重视。病理诊断原则如下: (一) 病理标本要求:(1)外科手术标本需完整,固定于有足够容量的中性福尔马林中,送往病理科。切除缘、活检组织及淋巴结需分别标记清楚。(2)用手术刀将标本剖为两瓣,剖面应能良好显示肿瘤与肾的关系。包膜不应从皮质表面剥下来。沿所切平面将标本剖成2cm 左右的厚片,以观察包膜及周围浸润状况。(3)取材部位:肿瘤及病变周边组织,以显示肿瘤与肾包膜、标本表面、肾实质和肾窦的关系。仔细观察肾实质有无显著改变。仔细寻找肾门淋巴结。(4)除了取肾实质及周缘组织作切片外,推荐每1cm肿瘤直径至少取1组织块。多灶性肿瘤,每一病灶均需取材。 (二) 分型(1):WT是起源于原始后肾胚基的恶性混合瘤,主要含有胚基、间质和上皮三种主要成分,按照以上三种组织成分所占比例不同可以分为4种类型,包括胚基型、间质型、上皮型和混合型。 1.国际儿童肿瘤协会(SIOP)根据组织学特征分为三组:低危组(良好型):包括(1)囊性、部分分化型;纤维样结构型;(2)高分化上皮型;(3)术前化疗后完全坏死者;(4)中胚层WT。中低危(标准型):包括(1)无间变特征;(2)WT坏死但有<10%特征残留。高危(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