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研究意义和任务

初中历史研究意义和任务
初中历史研究意义和任务

初中历史研究的意义和任务

摘要:历史价值活动都是遵循一定规律来进行的。历史评价是主体根据人的需要对历史客体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做出价值判断,即主体关于历史客体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所做的判断。历史进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

关键词:历史价值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历史价值论探讨的是历史客体对于历史主体的意义何在,即历史有无目的、有无进步,历史对人有什么意义以及如何认识历史意义的问题。历史价值论研究,在国内尚属起步,至今尚未见一本有关历史价值论研究的专著问世。这些年来国内对历史哲学、价值哲学的研究,均有令人瞩目的进展,但对二者交叉形成的“历史价值论”研究则相对薄弱。原因当然是十分复杂的。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没有专门论述,甚至从未使用过这一提法,他们的有关思想主要体现在唯物史观之中,有待于我们今天去挖掘、提炼和系统化。国内改革开放之前,“历史价值论”这一概念无人提及,更谈不上深入系统研究。

历史价值论的研究意义在于:第一,在当代凸显历史价值论研究,有助于确立唯物史观体系上的完整性和内容上的丰富性,深化对唯物史观本质及其当代性的理解。唯物史观的内容理应包含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历史价值论、历史审美论、历史方法论等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就是人的活动史。而要探究人的活动,就自然不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小编整理了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希望对于各位老师的教学计划的制定有所帮助,同时希望老师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案的设计和教学目标的规划,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一起来分享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要了解与概括周王室衰败的原因; 2、齐桓公率先称霸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3、秦国异军突起并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4、争霸的过程也是一种民族融合与历史进步的表现;(难点) 5、改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拓展/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故事讲述法; 3、小组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周王室衰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齐桓公与管仲、越王勾践以及秦孝公与商鞅等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心; 3、通过齐国率先称霸与秦国最后称雄,让学生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教学准备: 1、请学生查阅"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及"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 2、编排历史短剧:商鞅力说秦孝公进行变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幽王烽火戏诸候 西周末年,国家连年灾荒,而周幽王却不理朝政,终日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当时周有一个诸候国叫褒国,其国君褒珦因规劝幽王而被关进大牢。褒珦之子为救父王不惜重金买得一年轻美貌少女,取名"褒姒",并教给她宫廷礼仪,然后将她送给周幽王,从而褒珦被释。褒姒生得妩媚动人,深得幽王专宠并立为王后,但她有个怪脾气,就是从来不笑,不管多有趣的事,她都不露一丝笑容。于是,幽王贴出告示:谁能让王后一笑,赏金一千。结果,众人白费心机,褒姒无动于衷。幽王手下有个爱逢迎拍马的大臣叫虢石父,他给幽王给了个坏主意,即烽火戏诸侯,……,幽王死于犬戎之手。 二、新课分享 (一) 课堂准备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作为一种新的社会进化方式,信息化正在以快捷、多变等特点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生活和交流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当代青年学生伴随着信息技术兴起和网络、电脑普及而成长起来,他们喜欢网络,享受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种种恩惠。但同时,能否正确认识信息、传播信息和创造信息,成为有道德的信息社会人对他们来说是严峻的考验。所以说信息化时代使学校教育特别是德育工作面临了新挑战,我们只有更多的运用学生所喜欢的信息化渠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将德育工作更好地覆盖学生丰富的生活实践,才能更贴近学生的心理世界,更好地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社会网络化的背景下,推进德育工作的信息化进程不仅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时代特点,更是提高德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必由之路。学校德育工作应该如何应对社会转型的加速、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等带来的种种变化和挑战,成为当今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紧贴当前社会现状,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将为加快学校德育工作的信息化进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知识经济时代,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以美国、日本、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一直在积极推行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相应的对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也逐年升温。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提出的一种反映社会发展阶段的新学说中就包含了信息化的概念。到2003年,美国政府及其相关科研机构制定出台多达数十份教育技术政策报告,其中多数报告中包含涉及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建议。目前美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到达了相当高的水平,全国大中小学校的网络普及率高,许多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英国更是通过立法的形式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他的全国学习网络是欧洲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除此之外,韩国、俄罗斯、新加坡、瑞典、法国等几十个国家都对教育信息化有深入的研究,内容包括概念、现状、战略描述、发展趋势、政策、法规、个

目前中学历史教师队伍现状之分析_王越群

目前中学历史教师队伍现状之分析 王越群 (陕西教育学院人文环境系 陕西 西安 710061) [摘 要] 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为了准确了解目前中学历史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本文结合西安地区部分历史教师调查,分析了目前历史教师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高历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等问题,为中学历史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中学 历史教师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5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5564(2003)02-0045-03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到西安市6个区的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以及厂矿子校的103名中学历史教师,采取的是问卷、谈话、咨询、侧面了解等方式。基本情况如下: 1.年龄与文化程度 30岁以下:30人,占29.1%;30-40岁:占40.9;41-50岁:30人,占29.1%;50岁以上:1人,占0.9%。 从以上统计数字来看,这是一支老中青结合、层次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40岁以上的教师占30%,是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事业心和责任心较强,在以老带新、培养和影响青年教师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数量上占多数的中青年教师,都是从正规大专院校毕业分配来的大学生,是中学历史教师队伍的后继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有着丰富的历史知识,知识结构比较系统合理,而且富有理想,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勇于开拓进取创新。教师队伍年龄层次结构的合理性,为实施新课程改革后的历史教学及素质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 大学本科学历的80人,占77.7%;大专文化的有14人,占13.6%;中专毕业的有4人,占5.7%。 从调查统计看,96%的教师具有现阶段要求的大专以上学历,基本符合国家基础教育发展对中学历史教师学历的要求。同时,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中学教师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学历不达标的教师经过进修或培训将要达到要求,否则就在被淘汰的可能。可以看出,西安地区中学历史教师学历水平远远高于本省其它地区。 2.职称与职务 中学特级教师4人,占4%;中教高级的有45人,占43.5%;中教一级的有50人,占48.5%;中教二级以下的有4人,占4%。 从职称情况看,高中各级职称的分布与年龄结构的分布基本相对应,具有梯级结构,中级职称约占50%,是教学的中坚力量,高级职称占40%,是教学中骨干力量。 从调查情况,有35人担任学校的年级组长、班主任、教导主任、政教主任等职务,参与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占历史教师总人数的34%。说明历史教师在学校的组织和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和方法,只要校方能够合理的使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就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3.师生比例和其他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初中的师生比例平均为1∶400,每位历史教师要带8个班;高中的比例平均为1∶300,每位历史教师要带6个班。当然在个别的重点中学,由于教学质量高,生源有保障,但教师短缺,历史教师的工作量很大,有不少教师要跨年级带课,最多的高中要带10个班,初中要带12个班。但也有不少学校历史教师的工作量不饱满,班少教师多,有的教师就只带1-2个班的课。这说明在目前教育行业竞争激烈的状况下,有些学校由于本身的优势能够持续发展下去,而有些学校由于教学质量不 45 2003年6月第18卷 第2期 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 Educational Colleg e Jun.2003 V ol.18 No.2 【收稿日期】2003-03-05 【作者简介】王越群(1959.9- ),男,陕西大荔人,陕西教育学院人文环境系副教授。基金项目:陕西教育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1K J006)

世界历史重要事件影响及意义(九上)

世界历史重要事件影响及意义(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一、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二、日本的大化改新 意义: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三、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意义: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四、《马可波罗行纪》 影响: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五、欧洲的文艺复兴 意义: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六、新航路的开辟 意义: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八、美国独立战争 意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九、法国大革命 意义: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十、第一次工业革命 影响:其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其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十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影响:300多年的“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造成了非洲的贫穷和落后;奴隶贩子却大发横财,积累了巨额财富,它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十二、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 影响:英国利用在殖民地掠夺来的财富,发展国内经济,英国迅速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十三、印度民族大起义 意义: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十四、英国宪章运动 意义: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运动。

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感悟

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感悟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线教师面对着新课程改革到底应该怎样去搞好历史教学呢?这是每一位科任教师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去,同时又能在以后应试教育中取得良好成绩呢?下面是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第一:语言关 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已的语言,要讲好一堂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心理关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就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结构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也就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了,而以教师为主体了。那么新课标要求下我们应构建读--讲---剖---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下面分析一下该课堂结构。 (1)读: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总整体上感知全文。 (2)讲:在的读书的基础上,选1—3名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请其他学生改正;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使学生感到我学习我受益,我参与我快乐。 (3)剖:剖析中考的考点,做到教学有针对性,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老古董,而是有生活乐趣的学科,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轻松度过,对于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赏识教育),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知识,如何运用知识,为以后的应试做准备。 (4)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对待知识,努力有自己的想法,即把知识生活化。也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和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史可以使人明智,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教育者的最终目的——让每一位学生思想健康,为国家的建设服务。 (5)练:选择精题当堂训练,以达到知识的巩固。这就要求教师课下要多做题、选精题,学生少做题、做精题,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以上的教学符合感性—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过程,同时上面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常言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现如今,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初中生,学好历史这门学科无论是对于个人发展还是对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如今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课改中教师对历史教学研究不足 在目前的教学观念中,往往存在着两个极端,一个极端就是完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这种观念往往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上,学生一切都要以教师马首是瞻,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而学生则在下面认真的听,拼命地记,学生完全沦落为知识的容器。在这种教学观念下,学生完全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主观能动性几乎得不到什么发挥,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了。与这种教学观念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个极端就是完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持有这种教学观念的教师往往以年轻的教师居多,这些年轻的教师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上课的时候更加注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感受。这种想法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在上课的时候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导者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由于学生本身知识面窄小、零散,而所学的知识分散,历史时间跨度大,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综合性的知识体系,会出现教学内容偏离轨道、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教学活动流于形式等。 2、缺乏专业的历史教师 一直以来,历史课都是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副课”,历史课也往往被安排成上午最后一节课和下午第一节课,这是历史老师以及其他老师心知肚明的一个问题。所以,很多学校也不重视历史专业老师的配备,很多历史老师,全是半路出家。我校历史教师搭配就反映出这个现象,全校几个历史教师只有的两个是历

论历史研究中的价值认识资料

论历史研究中的价值认识 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的区别 通常我们把历史认识分为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两个层次。如:考察秦代修筑长城的具体经过,是历史事实的认识;考察秦代长城修筑的历史意义,则是历史价值的认识。历史事实认识与历史价值认识的区分依据,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一)认识对象的内涵不同。从广义上说,历史事实认识与历史价值认识的对象都是客观的历史事实。秦人修筑长城和秦代长城所具有的历史意义,都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强调这一点,对于反对和批评卡尔纳普、艾耶尔等学者否认价值认识对象的客观存在,认为价值认识只表达认识者的主观感情和态度,“而不是在表达一种即使我们个人的感情各不相同但却仍然是可靠的事实”(罗素:《宗教与科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23页。),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从事实的内涵来看,作为历史事实认识对象的事实,是有关历史的属性、结构、本质、规律及其演变发展的事实;作为历史价值认识对象的事实,是有关历史意义的事实,即一定的历史现象(价值客体)与一定的历史主体(价值主体)间的价值关系及其运动结果的事实。因此,历史事实不同于历史价值,对历史事实的认识也不同于对历史价值的认识。 (二)认识的目的不同。历史事实认识的目的是要回答历史是什么,或历史是怎样的问题。历史价值认识的目的是要了解历史有什么意义,或有怎样的意义。它既包括历史原生的义,也包括历史的衍生和延伸意义。如秦长城对古人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和秦长城对我们今人具有的历史意义,都是历史价值认识所要把握的对象。 (三)认识的方向和重心不同。历史事实认识反映的是历史的外在尺度,认识的方向是向外的,认识的重心是在历史客体方面;历史价值认识反映的是主体的内在尺度,认识的方向是向内的,认识的重心是在认识主体方面。关于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马克思曾这样论述:“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2卷,第97页)。也就是说,人类的实践活动是遵循两种尺度进行的。两种尺度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两者的方向和重心又各不相同。 (四)认识的形式不同。历史事实认识以客观历史为蓝本。认识者力求主观的认识与客观的对象相符合、一致,凡符合和一致的,则是真的、正确的,凡不符合和不一致的,则是假的、错误的。历史事实认识是真与假、正与误、是与非的判断。历史价值认识是认识者以自己的价值尺度去衡量历史的意义,凡符合一致的,则肯定它是正当的、好的、善的;不符合不一致的,则指出它的不正当、坏的和恶的。在感情方面,或加以称赞,表明它是美的;或加以谴责,指出它是丑的。历史价值认识是正当与不正当、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判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随着近年来我国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初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关键。因此,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转变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提升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经验,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初中历史教育是学生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阶段,但是受到中考升学压力的影响,当前的初中历史教育已经变成枯燥的历史知识灌输,而忽视了初中历史对于学生培养的本质!随着教育部关于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新课改更注重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基于这样形势,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通过创新课堂教学等方式,更注重历史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作用,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1. 历史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虽然我国已经大力推行新课程的改革,但是大多数初中历史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不仅教学模式单一,而且历史课堂教学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历史知识进行高强度记忆,或者是照本宣科要求学生直接在课本中划出重点内容,以此来达到考试过关的目的。譬如在戊戌变法这一历史知识教授中,绝大部分教师仅把戊戌变法的过程大致宣讲一遍,然后就重点讲解该事件中考试的知识重点,致使学生对戊戌变法仅仅只有个简单认识,不能深入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这往往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浇灭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影响了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并且制约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2. 初中历史教学缺少良性的课堂互动。 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元素,应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然而,在当前我国

怎样分析历史事件的意义

怎样分析历史事件的意义 【方法指导】 1、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意义: (1)对本国的政治而言:推翻了**统治(或废除了**制度),确立了**形式的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初步或进一步)扫除了障碍; (2)对本国的经济发展而言: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发展表现的高度概括 (3)对世界形势而言:推动了****运动的发展 【举例说明】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1)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君主立宪体制的资产阶级政权,使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促使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逐步发展为世界经济强国殖民霸国; (3)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4)英国革命的胜利是资产阶级首次在欧洲大国取得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从而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2、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人民运动的意义:性质+特点+影响 (1)性质:斗争目标(反……反……)+阶级属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学生、人民等)+斗争形式(革命、改革、起义、运动等) (2)特点(可选) (3)影响或历史功绩(略) 怎样分析历史事件的目的 【方法指导】 历史事件的目的一般分为根本目的、主要目的和直接目的。1.根本目的:如果事件或政策、措施是统治者所为,那么其根本目的一般是为了维护或巩固其统治(如**王朝的统治、**阶级的统治等),在做选择题时,如果需要区别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的话,关键要看选项中哪一项和其统治利益最接近。 2.主要目的:根本目的其实就是最主要目的,其他主要目的是指当事者除根本目的外想要达到或希望实现的各种结果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目的。一般来说,长远目的比眼前目的主要,全局目的比局部目的主要,集体目的比个体目的主要,深层次目的比表面目的主要。 3.直接目的:顾名思义,就是当事者想要达到的表面的、浅层次的目的。有时直接目的表现为统治者的声明、宣称等口头表示。 【举例说明】 1.罗斯福新政的目的 (1)根本目的:巩固和加强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统治;(2)主要目的:解决1929年以来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缓和阶级矛盾; (3)直接目的:每一项措施都有其直接目的,如实行《国家复兴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复兴工业,实行工赈救济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供就业岗位,增强社会购买力等。 2、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目的 (1)根本目的:巩固工农联盟,维护苏维埃政权; (2)主要目的: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3)直接目的: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在恢复农业的基础上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怎样分析变法改革成败的原因 【方法指导】 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四看: ⑴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⑵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⑶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⑷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此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例题释疑】 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要点: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许多地区展开,同一时期,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相当的发展。(发展资本主义成为潮流);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迅速壮大,倒幕派掌握较大的实力,终于推翻了腐朽的幕府统治(改革派力量强大,且扫除了主要阻力);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大刀阔斧地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措施正确得力,顺应历史潮流,也反映出改革者素质好);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和镇压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斗争,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怎样区分和解答选择题中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 【方法指导】 “根本原因”是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潜在的、深层次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比较持久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因素。“主要原因”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导致该事件发生的诸多现实的、具体的因素中起决定作用或决定性作用的原因。两者的区别在于“根本原因”在语言表达较为抽象,分析时一般可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历史事件或政权的性质(或阶级本质)等方面入手;“主要原因”在语言表达上较为具体,分析时一般从具体史实入手,通过对多种因素不同作用或地位的认真比较得出正确结论。应当指出的是有些“最主要原因”与“根本原因”并没有实质上的不同,其区别在于,“根本原因”是从原因的性质上说明其重要性,“最主要原因”是从原因的地位重要性来确定的。【例题释疑】 例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权的确立,这主要是因为 A.议会权力加强 B.法律取得至高地位 C.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D.内阁制度形成 解析: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是英国君主立宪出现的主要标志。《权利法案》最主要的目的和作用就是为取消贵族特权和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证,从而使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得以巩固。本题的四个被选项都体现了英国君主立宪的特点,但仔细分析,A、C、D相对B项而言,处于从属地位。因为如果没有法律至高地位的确立,“人治”仍然大于“法治”,那么,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就是一句空话,议会的权力加强就会失去保障,内阁制也就不可能形成。故正确答案为B。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通用4篇)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通用4篇)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通用4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通用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1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才能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艺呢?首先,应该善于学习,通过各种渠道。博采众法,广泛吸收,注意储存各种教学方法的信息,仔细研究其中的异同,这样才能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做到信手拈来,亦即教学有法。其次,教无定法,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要因人、因课、因境而异。所谓因人而异,即要因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异。如有的历史教师,演讲能力强,讲课时声情并茂,情境教学法能使其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而有一些教师则善于使用图表、幻灯、录相、彩图等多种立体教学手段,结合启发、提问、归纳讲解等教学方法。总之,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要注意扬已之长,避己之短。另外,在选择和运用具体教法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差异。对学生可多用一些直观教学法或情境教学法,以激起其学习历史的兴趣;其次对学生却要多启发思考,增加思维深度,教会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所谓因课而异即因历史教学内容而异。根据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自然也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如在讲授新知识时,可主要采用讲述、讲解、讲读、讲演法等;在导入新课和巩固新课、课后练习中则可用谈话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提问,[为您编辑]对课文中理解和运用部分等重点内容进行精心讲解、分析,而对非重要内容和一般性史实介绍则用讲述法。同样,歌颂历史上的英雄豪杰或鞭鞑奸贼等则应慷慨激昂,进行生动的描述和演讲。如遇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理论,我们还可辅以图表法、纲要法、联系对比法、演示法等。所谓因境而异,即因教学情境而异。随着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的不同,教师也应施以不同的教法。如教师课前准备了电教手段(录音、录像、投影等),但恰巧遭遇停电或机器故障,教师就应随之进行相应调整,或采用激将法,启发读朗好的学生将历史材料继续读下去或结合历史课本中丰富的插图进行讲解,或在小黑板上进行图表法演示。有时,学生也可能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问题,教师

历史地图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精)

历史地图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 本文概括了历史地图在中学历史教育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现行的中学历史课本书中的历史地图运用的基本情况。还针对教学中的历史案例如何运用和历史地图在提高学生认知历史知识中的作用。 一、内容提要: 1.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历史地图教学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人们对新课程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在课程资源的百花园中,历史地图册以其方便、快捷、简朴、大方、实用而被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所认可和肯定。尤其在一些较偏僻的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资源的地区,它则成为广大历史教师实现课程改革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资源之一,也成为历史教师最常用和实用的教学好帮手。 2.做为一种特殊教材,历史地图册服从并服务于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它以空间形式为主,主要反映人类的历史活动及其相关地理环境。历史教学中的历史疆域的变化、民族的分布、战争的进程、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等都可以通过地图语言简明而准确地表示出来。可通过历史图册配合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的空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这对增加学生的学史兴趣和理解历史知识、现象、文化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是学生了解和理解历史生活空 间的基本工具。 下面我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在各年级不同学生特点下运用地图册教学的几个教学片断为例,谈谈历史地图册对提高历史教学所起的作用。 二、初中地图册应用研究案例 七年级历史地图册的运用: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初次接触历史这门新学科,所以好奇心强是他们的特点,那么在教学工作中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是七年级历史教学中应该把握的主要方向,地图册的合理应用就能解决

论史学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史学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形态的界定对先秦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先秦史中的五种社会形态学说,早期国家和酋邦理论以及无奴派的理论三种不同的理论模式来阐述社会形态学说对先秦史研究的重要意义。通过不同学说对社会形态的相关分析与研究,进而证明在不同时期理论转化对先秦史研究的重要理论意义。同时,不同学说的相互讨论与争辩的过程,客观上也推动了先秦史研究的深入与发展。本文试图对以上的问题做简明的介绍,以期对读者有一些学理上的启发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先秦史五种社会形态早期国家酋邦无奴派 引言 社会形态的研究程度的深浅,对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历史研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长期接受苏联斯大林提出的五种社会形态模式来研究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并由此展开了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极大地丰富和加深了先秦史的研究。之后又引入了早期国家与成熟国家的理论来界定先秦时期的社会形态,并将酋邦理论用于先秦史的研究。针对五种社会形态学说,无奴派提出自己的主张来指导先秦史的研究,使先秦史研究与之前相比有了极大的深入。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形态的理论模式的介绍,加深对先秦时期社会,国家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使读者加深对中国古代社会和国家组织所具有的家国同构,血缘纽带始终强劲的突出特点的理解。为先秦史以后的研究提供一点有意义的借鉴。 一.五种社会形态学说及引起的古史分期讨论从上个时期三十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界便接受了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学说来指导研究我国的历史发展。此种理论认为我国的历史发展分别经历了五种不同的社会形态,每一社会形态彼此是相连续的,后一社会形态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是高于前一社会形态的。五种社会形态的连续不断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此一理论曾长期被史学工作者视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应用到中国历史的研究。而如果追根溯源的话,我们则可以看出此一理论最早是从苏联所传入。五种社会形态的理论最早是由斯大林首先提出的。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斯大林在编著《联共布党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一则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一则 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收复新疆”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预备铃响后,我胸有成竹地步入教室,打开多媒体课件,一幅优美的画面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漫漫戈壁沙丘之中一条浓阴蔽日的杨柳路(《甘棠遗泽》画),旁边慢慢出现一首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接着是我的旁白:“同学们,看着这一丛丛戈壁滩中顽强生长着的左公柳和人们为歌颂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而作的这首诗,我想起了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也用动画效果让它出现在整个画面的下方),我非常得意自己的“创作”——用两首诗词作对比,突出左宗棠业绩,又能自然的导入新课。 正在这时,一学生举手要求发言,说“老师,错了,两首诗中的杨柳不是同一个概念,前面一首是指杨柳树,后面一首是曲牌名”。可能是他的发言激发了另一位同学的勇气,另一位也站起来说:“我好像在哪看到过,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后人把凉州词传错了,原句可能应该是黄河远上白沙间”。 对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我一面用较慢的语速表扬他们能思考和大胆提问,一面则以飞快的速度思考应付的办法:如果与他们讨论这个问题,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这也不是全班同学感兴趣的话题,我的教学设计中根本没这一环节。如果用以前惯用的手段“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讨论好吗?”显然是对学生的“外交辞令”(实际是老师不允许讨论)而继续把学生引入我精心预设的教学程序之中,这样做,学生学习的热情、好奇心、学生的创造思维很可能被扼杀了!我当机立断放弃了已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想我们只要学习一定能弄清所有的问题。现在我提议分小组学习,你们俩(我真诚地微笑着对刚才两位提出问题的学生)如果愿意就带一小组从诗歌入手,兼考新疆的地理环境,了解左宗棠在治理新疆方面所克服的困难,理解边疆人民对左收复、治理新疆的感激之情,并把你们收获给同学们汇报;第二个小组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考察新疆在我国国防中的地位从而理解左为什么坚持收复新疆以及此举的重要意义?(小组成员自由搭配);

高中历史重要事件作用及意义总结

必修一: 1.分封制的目的:为了进行有效地统治。分封制的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 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宗法制的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 定和团结。 3.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的作用:一方面以皇权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 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 4.秦郡县制的评价: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这套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 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多沿用,并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5.元朝行省制度的评价: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 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6.科举制度的评价: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管理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 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7.军机处设置的评价: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 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8.雅典三次改革的影响:索伦改革: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 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规则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综合评价: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雅典民主是仅限于小部分男性成年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奴隶而言民主遥不可及。 9.罗马法的影响: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 民人人平等。这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步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影响广泛而深远。近代时期,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他们还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10.《权力法案》的意义:保证了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利。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 的权利,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11.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意义:确立了资产阶级代以制度,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 裁统治。 12.《1787年宪法》的意义:进步:第一步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 发展;使美国建立联邦制国家;为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提供示范;有利于国家统一; 有利于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消极:未能真正解决人权问题;明确将财产作为划分标准。 13.法国统一的艰难过程:1789.7.14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792.9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建立;1804 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1815 波旁王朝复辟;1830 七月王朝;1848.2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1852 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1870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1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意义: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派掌握了实权;促 进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权提供了机会。

初中历史研修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研修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研修心得 《历史》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文科课程。 本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把全体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人文素质和社会 责任感的公民。本课程不仅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 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还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新课程、新内容、新理念和新要求,这对教师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新的挑战。本文立 足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如何进行教 学反思问题的探讨以及一些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反思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其中案例研究比较重要。“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我在设计《生活在社区里》课堂教学时,首先自问:如何引出“社区”的话题呢?于是设计以“我的家在哪里”引出“社区”的话题。又问:在学习“社区”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和哪些意识和 观念呢?又设计了对“多种多样社区”的介绍,其中包含的知识、技 能和观念,如学会阅读和绘制平面图、初步了解社区类型的形成和发

展、关注身边小区的建设等。再问:怎样使学生的视野由自己熟悉的 家庭导向身边的现实社会,启发学生关注自己及他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环境呢?在此过程中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和能力呢?于是设计了要求学生“画一幅你家所在社区的平面草图”,并“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描述所在社区的环境和生活”,让学生在没有学习如何制图的情况下,每人画一张家庭所在地的平面示意图,并在课上进行展示, 由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在讨论谁的地图看得明白、谁的看不明白的过程中,发现了地图应必备的三要素。这时,我再系统地对地图的绘 制和阅读技能进行讲解和指导。 经过分析,我得出如下结论:在讲授地理事物时,其一在课堂 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其二,应将地理图表转换包括图文的转换、图表的转换、分布图的转换设计等,以适当进行引伸拓展,启 发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绘图技 能和应变能力。除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案例之外,研究他人的案例,特 别是一些中学优秀历史与社会教师的典型案例也很重要,因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案例是教学理论,教学实践取之不竭的源泉。 在新课程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很重要。那如何开展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我在教学过程中试 着将研究性学习带进课堂中,反思探究。《气象万千》是我工作后上的第一堂公开课,我在试讲这一节时,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虽然教 材中帮助学生理解的示意图很多,但学生掌握此类知识有一定困难。 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有限的,这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一大障碍。在

研究背景及意义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应用 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理论在经济分析、生命科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因此研究特征值问题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应用一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在处理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例1 设k 阶线性循环数列{n x }满足递推关系: n x =1c 1n x -+2c 2n x -+…+k c n k x -, (n=k+1,k+2,…)其中i c (i =1,2,…k)是常数,且k c ≠0。 方程组 1122112211 n n n k n k n n n n n k n k x c x c x c x x x x x x x --------+-+=+++??=?? =???=??…………… 可表示为矩阵形式: 121n n n n k x x x x ---+?? ? ? ? ? ? ??? =121121000010000 10k k n n n k c c c c x x x ----?? ?? ? ? ? ? ? ? ? ? ??? ?? ? (4) 令 1n k X -+=121n n n n k x x x x ---+?? ? ? ? ? ? ? ?? …,A=1 211 000 10000 1 0k k c c c c -?? ? ? ? ? ? ?? ? ,n k X -=12n n n k x x x ---?? ? ? ? ???… 则(4)可写成: 1n k X -+n k AX -= (5) 由(5)式递推得 1n k X -+=2A 1n k X --=…=A n k -1X (6) 其中1X =[]121,,,,T k k x x x x -…,于是求通项n x ,就归结为求1n k X -+,也就是求 A n k -。 如果A 可对角化,即存在可逆矩阵P ,使得Λ=-AP P 1.则n k A -=1--ΛP P k n ,

初中历史教学措施

通过历史教学,不仅能够传递给初中学生大量的历史基础知识,还能够初步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下面是整理初中历史教学措施的,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教学措施篇一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给予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机会少,学生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励。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悬念和情景,有时找不到学生感兴趣的点,让他们进行分析与探究。 3、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现不够。 4、教师性格缺陷:温和有耐心,但心太软,不严厉,对有不良习惯的学生要求太宽容,导致个别班级课堂秩序不够好。 5、教师课件制作费时费力,但文字和幅数过多(超过20张),不简练,学生活动仅限于看、听、背,游戏、活动少,学生不耐烦。 6、教师讲解内容理论性强,有时说话较生硬,缺少轻松、幽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7、教师被旧的教学模式所束缚,不敢创新,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大胆放手。 8、学生答题不规范,书写不认真,尤其是错别字现象严重。 二、具体改进措施: 1、提高兴趣。对于一件历史事件我们的教材交待得很简单而且不是很连贯,比如,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经常具有跳跃性,学生就会问“这一期间孙中山做什么去了?”如果我们适当的补充一些历史事件,比如孙中山的“第二次护法运动”,不但可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而且填补了教材的空缺、增加内容的连贯性。 2、联系时事。今天是历史的延续,我们可以在今天找到历史的影子,比如,香港问题,我们可以把它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及后来的瓜分狂潮联系起来;我们还可以把日本侵略台湾、“大陆政策”与今天台湾问题结合起来。总之,我们可以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比较好的结合点,让学生感到历史离我们并不是很遥远。 3、学法指导。学生对近代史中频繁的战争的分析能力不够,不理解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条件,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战争这一类历史事件放在一起,让学生从中找到相同之处。比如,我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我把甲午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美伊战争放在一起比较着学,使学生认识到一场战争的爆发它需要交战双方原因、国际环境、导火线等几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