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中级经济师_基础知识题库完整

2019_中级经济师_基础知识题库完整
2019_中级经济师_基础知识题库完整

2019年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环球资料)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单选题】

1.供给是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且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2.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多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为(负值)。

3.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大于1,则(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

4.如果两种商品X和y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2.3,则(x和y是互补品)。

5.其他因素不变,导致供给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变动因素是(产品价格)。

6.能够导致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发生未知的因素是(消费者偏好)。

7.在构成商品需求的基本要素中,除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外,还包括(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8.在互补商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降低,会引起另一张商品的需求(降低)。

9.设某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为0.5,该商品现在的价格为2元,则按点弹性计算公式,商品价格上升到(2.6)元,才能使需求量减少15%。【商品需求弹性=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价格变动率=15%/0.5=30%】

10.当供给价格弹性系数ES(大于1),表示供给富有弹性。

11.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称为(高档品)。

12.决定供给价格弹性的首要因素是(时间)。

13.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为(需求交叉弹性)。

14.关于需求交叉弹性的影响因素表述(A.时间越短,商品的需求弹性越缺乏B.生活基本必需品的需求缺乏弹性C.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多,需求弹性越大D.一种商品有极少的替代品,则该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小)

15.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小于1,则(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16.需求价格弧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17.煤气和电子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大于零)。【替代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大于零】

18.假设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20%,此时消费者对某商品的需求增加了10%,改商品属于(必需品)。

1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则该产品价格提高时(会使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增加)。

20.假定某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下降2%,对商品需求数量的影响是(需求量上升2.6%)。【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的变动率/价格的变动率】

21.政府为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其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政府为了维持支持价格,应采取相应措施的是(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22.关于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A.供给曲线与需求的相交时市场价格均衡价格,对应数量为均衡价格B.均衡价格时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李良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C.实际经济生活中,任何市场上的供求都是偶然、暂时的、相对的)

23.最高限价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个价格之下进行,要保证最高限价实施,政府应(实施配给制)。

24.在我国,保护价格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实施保护价格会出现(市场过剩)。

25.某一时期,电冰箱的供给曲线向右平移的原因是(生产电冰箱的成本下降)。

26.市场需求曲线是所有个别消费者需求曲线(水平)加总。

27.甲商品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同时上升,引起甲商品需求变动分别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这类商品的价格变动共同作用下,该商品需求变动情况是(减少30单位)。

28.如果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之间是(反方向变动关系)。

29.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30.政府为了保护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在必要的时对某些农产品采取的价格干预措施是(规定保护价格)。

【多选题】

1.关于需求收入弹性表述正确的是(A.高档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B.必需品的收入弹性大于0小于1、C 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表明需求收入弹性搞、D.需求收入弹性小于0表明收入增加时买的少)

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是(A.一种商品若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B.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多,需求弹性越大 C.时间越短商品需求弹性越小,时间越长商品需求弹性越大)

3.影响供给价格弹性因素有(A.时间-首要因素B.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C.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

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A.时间 B.商品的用途多少 C.商品的重要性 D.替代品的数量和相似程度)

5.关于需求交叉价格弹性表述有(A.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B.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C.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0,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关系)

6.关于政府限价(A.最高限价的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者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B.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均属于政府对价格干预措施 C.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导致市场短缺 D.最低限价高于均衡价格,会导致市场过剩)

7.关于保护价格(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会导致市场过剩,其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只适宜粮食等少数农产品实行)

8.最高限价(目的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

9.政府对农产品的实施保护价格(即保护价格可能高于均衡价格,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市场过剩)。

10.关于需求和供给(A.价格和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关系为需求规律 B.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化为供给规律 C.市场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

11.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产量来绘制某种产品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假设其他不变,价格上升时,坐标图表现为这种产品(A.需求量沿着机动的需求曲线变化 B.供给量沿着机动的供给曲线变动)【产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供给量上升】

12.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

13.导致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因素有(A.替代品价格上涨 B.互补品价格下降 C.消费者偏好增强 D.消费者收入增加)

14.影响需求变动因素有(A.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预期C.替代品价格)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单选题】

1.(价格消费曲线)表示消费者收入不变,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相联系的两种商品效果最大化组合。

2.效用就是商品或服务满足人民某种欲望的能力,是人们一种心理感觉,因此没有客观标准。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分析消费者行者的不同芳芳,二者得出的结论基本相同。

3.消费者对同意无差异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无差异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离远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

4.低档品收入效应与价格同方向,其他全是反方向,即无论证产品还是抵挡品,图带效应和总效应全是反方向。

5.消费者效用最大的化的均衡条件是(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价格之比)

6.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导出。

7.在消费者均衡点上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

8.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因为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称为(替代效应)。

9.消费者收入增加使购买商品的支出增加,图形上表现为(预算线向右平行移动)。

10.预算线反映了(消费者收入约束)。

11.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商品的相对价格)。

12.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主要区别是(效用是否可加总)。

13.在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中,保证消费者偏好一致性的是(可传递性)。

14.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倾斜,斜率为负,是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15.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取决于(消费者偏好)。

16.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偏好程度越高,是根据偏好的(多比少好)假定来判定的。

17.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张商品组合比例不同)。

18.当消费者总效用达到最大时(边际效用为零)。

19.边际效用随消费者的增加而(递减)。

20.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分析消费者行为不同方法,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许,而序数效用理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分析的,两者得出的分析结论是基本相同的。

【多选题】

1.无差异曲线的特征:①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②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③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为负。

2.消费者均衡实现的三个前提条件:①偏好不变;②收入不变;③价格不变。

3.需求规律与需求曲线:①需求规律是价格与需求之间成反向变化;②需求曲线反应了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对应关系;③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共同作用使需求与价格成反方向;④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4.使需求和价格呈反方向变化的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5.在给定的预算线坐标图上,决定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有(消费者收入和商品的相对价格)。

6.预算线:①预算线的位置取决于消费者收入和商品的价格;②两种商品的价格及收入都同比例方向变化,预算线不懂;③其他情况不变,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上升会导致预算线左移;④其他情况不变,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预算线向右旋转;⑤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比率的负值。

7.序数效用论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设条件是(①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任意两个组合能明确说出自己偏好程度;

②消费者偏好有完备性、传递性和多多益善;③消费者对数量多的两种商品组合偏好大于数量少的两种商品组合偏好)。

第三章生产及成本理论

【单选题】

1.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生产出来的总数量或总产出称为(边际产量)。

2.已知产量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那此时边际成本为(19元)。【平均成本=总成本/总产量,总成本=9*11=99元,边际成本=99-80=19元】

3.当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下降时(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

4.总固定成本曲线是(与横轴平行的一条直线)。

5.由于短期内固定成本为一常数,不受产量的影响,因而(边际成本)就是产量变动引起的可变成本变动。

6.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固定成本)。【短期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7.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并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总价格成为(隐成本)。

8. 企业购买或租用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成为(显成本)。

9. 经济利润是指楪祈的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经济利润成为(超额利润)。

10.当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死投入增加100%时,产量增加大于100%,此时企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

11.在技术不变情况下,生产中所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生产函数)。

12.①边际产量为0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为负数;②边际产量为正,总产量就在增加。

13.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不断增加,总产量(先增后减)。

14.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平均产量增加)。【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依次达到最高点时,边际产量=平均产量,且平均产量最大】

15.所有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关键是(利润最大化)。

16.在生产者行为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基本假定的前提是(经济人假设)。

17.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对企业的本质进行开创性探讨:①交易成本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性原因;②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交际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③当企业的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大于市场的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企业就应运而生了;④企业的本质或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多选题】

1交易费用是围绕七月所产生的成本费用,包括:①.签订契约时交易双方面临的偶尔因素可能带来的损失;②

签订契约所花费的成本;③监督契约所花费的成本;④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

2.①利润包括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②企业所有成本的显成本和隐成本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总成本;③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

3.成本曲线:①平均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②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U形曲线。

4.①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股东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②当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交于剪辑成本曲线的最低点;③总成本曲线最低点最早出现且边际成本曲线及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5.短期总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其中可变成本主要包括(①原材料;②燃料;③动力)。

6.投入主要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①劳动、②资本、③土地、④企业家才能。

7.生产函数图形及位置关系:①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0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②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平均产量递增;③劳动边际产量递减且小于平均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减;④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想交时,平均产值达到最大值;⑤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是递减的。

8.企业及形成:①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主要组织形式;②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③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减少了签订契约的数量,可以大量节约交易成本;④企业本质或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⑤从企业产生后,社会上形成两张交易,即企业外部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交易。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单选题】

1.行业中某一个占支配地位的企业率先确定价格,其他企业参照这个价格来制定和调整本企业产品的价格,与其保持一致,则这种价格模型称为(价格领袖制)。

2.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企业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关于价格歧视基本条件是(不同市场必须有效的隔离,同一产品不可以在不同市场流动)。

4.自然垄断与(规模经济)有密切关系。

5.关于垄断竞争市场和生产者行为:①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②垄断竞争市场的产量一般低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产量;③企业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价格;④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不是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

6.完全垄断企业实行的价格歧视的基本原则是(不同市场上的边际收益相等且等于边际成本)。

7.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市场)。

8.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供给者的市场结构成为(完全垄断市场)。

9.寡头垄断厂商的产品是(既可以同质又可以有差异的)。

10.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是(产品是否具有差别性)。

11.当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能够有效率进行生产,或者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产品时,这个行业就是(自然垄断)。

12.划分市场结构分类的主要依据是:①本行业内部生产者数目;②本行业内部各个生产者的产品差别程度;

③进入障碍的大小。

1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

14.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就是(供给曲线)。

15.完全竞争市场:①横轴表示需求量、纵轴便是价格,则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②企业的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和需求曲线都是一条线;③企业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④在长期生产中,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决策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边际收益等于长期边际成本。

16.一家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企业得到了5万元的总收益,且边际收益是200元,则平均收益是(200元)。【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单位产品价格=200元;销售量=总收益/单位产品价格=50000/200=250单位】

17.具有“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等于产品市场价格”特征的市场类型是(完全竞争市场)。【企业平均收益=边际收益=产品价格】

18.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是:①卖方具有垄断地位;②必须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以上;③市场必须能有效隔离。【不管耐用品还是非耐用品均可实施价格歧视】

19.完全垄断市场:①不存供给曲线;②需求需求向右下方倾斜;③完全垄断企业索取的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的

程度,受制于需求价格弹性;④当需求价格弹性较低,垄断者可确定较高的价格。

20.垄断竞争市场的企业需求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21.将消费者分为具有不同需求价格弹性的两组或多组,分别对各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此种价格歧视的类型是(三种价格歧视)。

22.完全垄断的厂商:①面临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②利润最大化产量条件是边际收益=边际成本;③完全垄断市场上,企业平均收益=单位产品价格,企业边际收益<平均收益或价格。

【多选题】

1.关于垄断竞争企业与完全垄断企业:1.共同点:①都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②两者在价格和产量决策时军遵守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的原则。

2.区别:①垄断竞争企业需求曲线不是市场需求曲线,而是每一个具体企业的需求曲线;②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既是企业需求曲线又是市场的需求曲线;③垄断竞争企业的产品具有替代性,而行业中存在企业的进入退出,因此其面临的需求曲线比完全垄断的企业面临需求曲线具有更大的弹性。

2.卡特尔是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形成的模型之一,含义:①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卡特尔是欧佩克;②我国企业之间实施卡特尔是违法行为;③在寡头垄断市场中当一些企业联合起来一起行动,就形成了卡特尔。

3.价格歧视分为三级:①第一级价格歧视,也称为“完全价格歧视”,按照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的企业产品;②第二类产品,也称为“批量作价”,指按照不同价格出售不同单位的产量,但每个购买相同数量的购买者支付的价格相同;③第三类价格歧视,按不同购买者或不同市场规定不同的价格。

【企业实施价格歧视的原则:①不同市场边际收益=边际成本;②垄断企业对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市场规定的较高的价格,实行“少销厚利”;③对需求价格弹性大的市场规定较低的价格,实行“薄利多销”】

4.完全垄断市场:①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②企业的平均收益=单位产品价格,边际收益<平均收益,单位产品价格随着销售量增加而下降;③企业的边际收益<平均收益;④企业通过产量和调整价格实行利润最大化,,原则是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5.完全竞争市场:①整个行业的需求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②整个行业的供给曲线都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③边际收益=平均收益=价格,即企业的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和需求曲线都是一条线;④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是短期供给曲线。

6.形成完全垄断的条件:①政府垄断;②对某些特殊原材料完全垄断;③对某些产品的技术专利权形成的完全垄断;④自然垄断。

7.完全垄断市场:公用事业、电力、固定电话;完成竞争市场:农产品;

寡头垄断市场:汽车、钢铁;垄断竞争市场:烟酒、糖果。

8.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①有很多生产者和消费者;②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存在差别;③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有充分的了解;④市场规模大,资源自由流动。

9.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①有很多生产者和消费者;②产品具有差别性;③进出市场较容易,不存在障碍。

10.市场类型划分的标准是:①竞争程度;②垄断程度。

第五章生产要素理论

【单选题】

1.土地供给曲线是(垂直线)。

2.短期内资本供给是一条(垂直线),长期内资本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的曲线)。

3.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是(向后弯曲的)。

4.完全竞争生产者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5.完全竞争生产者面临的要素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6.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是(边际收益产品曲线)。

7.生产要素:①边际物质产品表示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加;②边际收益产品便是增加单位要素使用所带来的的收益增加;③边际产品价值表示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价值;④边际要素成本表示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的成本增量。

8.工资上升,消费者更加富有而追求闲暇,减少劳动供给,这是工资增加(收入效应)。

9.消费者的要素供给目标是实现效用最大化,其条件是(劳动边际效用=闲暇的边际效用)。

10.边际收益产品=边际收益*(边际物质产品)

11.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根据企业内部生产状况和市场情况,确定要素使用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即(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

12.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具有相互依赖性,各种生产要素要共同发挥作用才能生产最终产品,说明生产者对生产要素需求是(联和需求)。

【多选题】

1.关于生产要素市场理论:①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表现为劳动供给增加;②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派生需求(引致需求)和联和需求(复合需求);③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给曲线为水平线;④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需求曲线为右下方倾斜。

2.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需求曲线与①编辑收益产品曲线、②编辑产品价值曲线重合。

3.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可用工资增加(①替代效应、②收入效应)来解释。

①当工资低而收入减少时,工资上升,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消费者劳动供给增加;

②当供给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相对比较富有,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劳动供给减少。

4.影响生产要素价格的因素主要包括:①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量;②消费者的需求曲线;③生产者在产品市场上所处的市场状态;④生产者在生产要素市场上所处的市场状态。

5.完全竞争要素市场:①生产者完全是要素市场价格的接受者;②生产者面临要素供给曲线为水平线;③生产者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与编辑要素成本曲线重合;④生产者的边际要素成本曲线与平均要素成本曲线重合。

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单选题】

1.科斯定理,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外部性的前提是(财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

2.科斯定理含义(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就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3.生产的外部经济:生产者的私人受益小于社会收益。

4.资源配置中,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是(不使社会中的某些成员福利变差,就无法使其他成员福利改善)。

5.在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中,帕累托最优状态指(不存在帕累托改进)。

6.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而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资源配置称为(帕累托改进)。

7.对于可能产生的(正外部性)的行为,政府一般应通过补贴的措施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8.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向附近的河流排放了大量污水,因此导致了附近粮食大幅度减产,但该厂却又不对农民进行相应赔偿,这种现象存在,通常称为(生产的负外部性)。

9.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是为了解决(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

10.在买卖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质量差的商品往往将质量好的商品驱逐市场,这种现场称为(逆向选择)。

11.市场机制是一种利益调节机制,它只有在(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物品)方面才能完全调节作用,才真正具有效率。

12.从经济学理论上说,生产的外部经济会造成(产品供给少)。

13.交完汽车保险后不认真开车,从而造成的保险公司损失,属于(道德风险)。

14.具有竞争性,但不具有排他性物品属于(准公共物品)。

15.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完全非排他性的物品称为(纯公共物品)。

16.当居民和厂商分别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且对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瓦尔拉斯均衡状态)。

17.西方经济学一般均衡的理论试图说明的问题是(所有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衡)。

【多选题】

1.信息不对称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的一种情况,表现形式是:①逆向选择和②道德风险。

2.政府对垄断干预的方式:①对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进行管制;②制定反垄断法,对垄断厂商行为进行法律约束;③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

3.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①税收和补贴;②合并相关企业;③明晰产权。

4.外部性:①正外部性的存在,通常会使市场主体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有需要的水平;②正外部性的存在,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最优水平;③外部不经济的存在,会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损失;④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存在,意味着资源配置未能达到最优;⑤外部性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产品不清晰引起的。

5.公共物品的特点包括:①非竞争性和②非排他性,如医疗卫生、教育、收费公路。

6.公共物品表述:①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②一个人不进行购买也可以消费该物品。

7.外部不经济是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其他人带来损失,但该人或该企业不必为这种损失进行补偿。对于产生外部不经济的生产者,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社会成本,倾向于扩大生产,产出水平大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产品供给过多。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单选题】

1.两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是I(投资)=S(私人储蓄)

2.三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是投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S+(T-G)

3.消费和储蓄等式:平均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1

4.边际储蓄倾向的取值是:大于0小于1.

5.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6.投资乘数K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7.人们会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生活开支,以实现他们一生消费效用最大化,这种消费理论是(生命周期理论)。

8.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因素是(收入增加)。

9.如果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水平为(7000亿元)。【均衡国民收入=自发消费+边际消费倾向*均衡国民收入+投资】【边际消费倾向=1-边际储蓄倾向

均衡国民收入=300+(1-0.1)*均衡国民收入+400=7000亿元】

10.投资乘数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而边际储蓄倾向=1-边际消费倾向,即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化,与边际储蓄倾向反方向变化。

11.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利率越高,投资成本越高,投资会减少。

12.弗里德曼的消费理论认为(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

13.由于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引起居民收入及财务的实际过卖力的反向变动,从而导致总需求反向变动的现象称为(财富效应)。

14.长期来看,影响价格总水平的是(总需求)。【总供给曲线是垂直于横轴的直线,总供给不受价格总水平影响】

15.①短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②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于横轴的直线;③社会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由于①价格总水平上升时,投资减少、消费减少、净出口减少;②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总需求增加】

16.生产税净额是一定时期内企业应向政府纳税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

17.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①两者互为补数,两者之和总是等于收入;

②平均消倾向+平均储蓄倾向=1;③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1

18.假设边际消费倾向是0.75,则投资乘数K应为(1/(1-0.75)=4)

19.支付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计算资本形成率和最终消费率,其中资本形成率是指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20.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形态包括:①价值形态、②收入形态、③产品形态。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包括三种:①收入法、②生产法、③支出法。

21国内生产总值的产品形态:国内生产总值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22. 在我国统计中,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属于企业、单位所得的是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属于居民所得劳动者报酬,属于政府所得的是生产税净额。

在我国统计中,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项目:①消费支出、②固定资产投资、③净出口。

23.生产税是企业从事有关生产、销售、经营活动应缴纳的各种税金、附加税和规费,如①销售税附加税、②增值税、③企业管理费各种税金。

24.营业盈余是从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投入、劳动者保持、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净额后的余额,大致相当于营业利润,但要扣除从利润开支的工资和福利费;如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应将补贴计入营业盈余中。

【多选题】

1.关于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①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②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

之和;③消费函数方程为:消费;④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

2.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因素主要有:①利率、②货币供给量、③税收、④价格总水平。

3.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般会导致社会总需求增加的有:①利率下降、②货币供给量增加、③企业预期未来的利润增加、④政府购买增加。

4.影响社会总供给的因素是:①技术进步、②劳动、③资本、④经济体制。

5.凯恩斯消费理论三个前提: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②收入是决定消费最重要的因素、③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两减一收】

6.投资乘数等于:①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②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7.国内生产总值:①国内生产总值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通使用衡量经济活动总量的基本指标;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构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③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

8.在我国统计实践中,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分四项:①劳动者报酬、②生产税净额、③固定资产折旧、④营业盈余。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单选题】

1.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①经济从高速增加专项中高速增长;②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③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要素驱动专项创新驱动。

2.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3.一致指标包括:①工业总产值、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5.转变经济发展的形式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经济发展诸要素的配置方式和利用方法,把经济发展的方式转变到(科学发展)上。

6.2014年12月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系统系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7.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8.在经济周期波动的监测、分析和预测指标体系中属于丢总体经济运行中已经出现的峰顶和谷底的确定指标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9.我国经济周期属于(增长型周期),经济运行低谷时经济增长率为(正值)。

10.按照周期波动的时间长短,经济周期分为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对经济运行影响较大且明显的是(中周期)。

11.当一国经济处于低估时,经济增长为负增长,即经济总量GDP绝对减少,此特征的经济周期被称为(古典型周期)。

经济运行低谷时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则是(增长型周期)。

12.假设某个国家1990-1994年间GDP增长7.3%,资本存量增长6.6%,劳动率增长5.4%。如果资本在GDP增长中的份额为30%,劳动力为70%,则这一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GA=7.3%-30%*6.6%-70%*5.4%=1.54%

13.将劳动资本等要素头伏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个贡献扣除后,反映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称为(全要素生产率)。

14.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劳动的投入数量和劳动是生产率、资本投入数量和资本效率。

15.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时,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应采用(不变价格)。

用(现行价格)计算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规模。

16.十九大报告指出,与生产要素数量增加相比,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更重要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是创新引领经济作用的直接体现,是经济发展进入更高水平的现实要求。

【多选题】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①核心以人为本;②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③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以人为本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内容包括:①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③发展的目标是为广大人民群众。

3.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①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

②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③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④国民收入分配状况的逐步改善。

4.资本肉组的数量受多种因素限值,最重要的是资本利用率或生产能力的利用率,主要指机器、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5.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投入数量多少取决于:①人口规模、②人口结构、③劳动者揉入劳动时间的多少。

6.在经济周期的复苏和繁荣阶段可能出现:①通货膨胀、②就业机会增多、③投资持续增长、④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7.先行指标是指可以预测总体经济运行轨迹的指标,包括:①制造业订货单、②股票价格的指数、③广义货币M2。

8.经济波动的原因包括:①投资率的变动、②消费需求的波动、③技术进步状况、④预期的变化、⑤经济体制的变动、⑤国际经济因素的冲击。

9.关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①没有一定的经济发展,不会有经济增长;②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前提、基础和核心;③经济增长的含义比经济发展广泛。

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10.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通过(①发展实体经济、②建设创新型国家、③农业农村改革、

④要素市场改革)等措施,对我国经济改革、开发与发展做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

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单选题】

1.宏观调控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事业类型是(需求不足性失业)

2.劳动力市场供求处于均衡状态,价格总水平处于稳定状态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

3.自愿失业包括: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

4.就业弹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劳动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

5.作为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工具,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描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6.菲利普斯曲线最初反映的是(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的变化关系)。

7.奥肯定律表明了(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政府把促进经济中增长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①相对于潜在GDP,实际GDP每下降2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1个百分点;

②相对于自然失业率,失业率没提高1个百分点,实际GDP会相对于潜在GDP下降2个百分点。

8.长期来看,菲利普斯曲线是和(横轴垂直的直线)。

9. 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代价是(提高失业率)。

10.由于经济衰退导致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称为(周期性失业)。

11.因为劳动者找到最适合自己偏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引起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12.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宁愿不工作的一种状态称为(自愿失业)。

13.我国来横向通货膨胀的价格指数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4.以M代表一定时期内的价格总水平,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价格总水平,T代表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P=MV/T,价格总水平=价格总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

【多选题】

1.关于就业和失业:①失业指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但目前没有从事有报酬和收入工作的现象;②2018年后,我国统计部门计算和公布就业和失业方面的指标是城镇调查失业率;③奥肯定律的政策含义就是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增加就业的主要途径;④解决非自愿失业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⑤如果第三产业在DGP所占比例较大,则就业弹性较高。

2.价格总水平是由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决定的:①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总水平了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成正比;②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总水平了的变动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成正比;③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总水平了的变动与总产出的变化成反比;④如果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可能上升。

①在价格总水平上涨过程中,名义工资不提高或提高幅度杜宇价格上升幅度,实际工资会下降;

②在名义利率不变时,实际利率与价格总水平的变动成反比;

③当名义利率低于价格总水平上涨率时,实际利率为负;

④如果本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高于外国的价格总水平,本国货币会贬值。

⑤通货膨胀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租金经济增长,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经济增长,但这种作用使暂时的,不能是长期的。

3.价格总水平变动的间接效应包括:①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影响、②对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价格总水平变动的直接效应包括:①工资、②利率、③汇率。

4.度量价格总水平方法:①编制各种价格指数(包括消费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②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5.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称为:周期性失业=需求不足型失业=非自愿失业。

6.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标准,凡事在规定年龄内在一定时期内属于失业人口的有:①没有工作、②当前可以工作、③正在寻找工作。

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单选题】

1.各国资源条件不同点的国际贸易产生的技术,这是(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主要观点,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产品。

2.出口企业按国际市场的政策价格出售产品给进口商,但进口商则以倾销性的低价在进口国市场上抛售,其亏损部分由出口企业予以补偿,这种倾销行为称为(隐蔽性倾销)。

3.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包括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

4.在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措施中,出口信贷和出口退税都属于(间接出口补贴)。

5.如果一国货币对外贬值,会导致(本国出口增长、旅游收入增加。劳务收入增加)。

如果一国货币对外升值,会导致(本国进口增长、……)

6.(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任务,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相对生产成本。

7.(克鲁格曼)提出了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形成了当代贸易理论。

8.(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提出了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对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可以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产生水平。

【多选题】

1.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确定产品正常价值可依据标准有:①原产国标准、②第三国标准、③同类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销售费、管理费、一般费用和利润。

2.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对出口国某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必须符合要求:①该产品存着以低于正常价值水平进入另一国市场的事实;②倾销对某一成员国的乡野产业造成的重大损失;③损害与低价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①反倾销措施属于贸易救济措施;②反倾销税的税额不得超过所载定的倾销幅度。

3.国际贸易倾销类型包括:①掠夺性倾销、②持续性倾销、③隐蔽性倾销、④偶然性倾销。

4.非关税壁垒指采用关税以外的手段对外国商品进口设置障碍的各种措施,包括:①进口配额、②自愿出口限制、③歧视性公共采购、④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

5.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有:①汇率水平、②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③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④国际市

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

6.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即对外升值,可能会导致:本国出口减少和本国进口增加。

7.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①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②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如果每个国家都可以出口本国较有优势的产品,则两国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受益;③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资源条件不同,也是生产要素供给情况的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④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认为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⑤比较优势理论下,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

8.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当前主要的国际贸易理论有:①绝对优势理论、②要素禀赋理论、③规模经济贸易理论、④比较优势理论。

第二部分财政

第十一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单选题】

1.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核心是(决策制度)。

2.纯公共物品的两大特征中,(非排他性)指出了通过市场记住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困难。

3.在公共物品的生产方式中,公共服务提供私有化的表现方式是(合同外包)。

4.公共物品的最主要特征是(非竞争性)。

5.公共物品的供给:不同性质的供给主体应享有平等待遇。

6.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平衡的公共物品融资方式(私人融资);政府融资的缺点是难以满足社会成员都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

7.根据亚当·斯密的供求规律,当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下降),库存增加,生产低迷。

8.政府为市场供给提供(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9.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实现公共分配)。

10.公共财政应发挥的职能作用范围活动是:①防止传染病、②防震救灾、③发展义务教育。

11.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行使,其重点是(维持社会资源在高水平利用状况下的稳定)。

12.公共财政配置的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是(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13.官僚在给定的需求约束和成本约束条件下会(最大化)本部门的总预算。

14.公共选择产生于美国,是关于政府失灵的理论,代表人物是詹姆斯·布坎南、戈登·塔洛克。

15.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税制改革的目标包括:①优化税制结构、②完善调节功能、③稳定宏观税负、④推进依法治税。

16.深化税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优化税制结构,即完善税种安排,进一步提高(所得税)的比重。

17.政府通过公共支出提供社会福利,体现了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的三大手段:①调节税收、②转移支付、③社会福利。

【多选题】

1.公共物品生产方式包括:①政府生产、②合同外包、③特许经营、④合同委托。

2.公共物品的供给包含两种含义,即①公共物品的融资和②公共物品的生产。

3.公共物品的供给的制度结构涉及的内容包括:①决策制度。②融资制度、③生产制度、④生产韩制度、⑤受益分配制度。

4.公共物品融资方式:①政府融资的缺点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多样化的需求;②联合融资的常见手段是政府以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私人机构提供公共物品;③私人融资缺点是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平衡;④政府应作为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提供者,以强制税收的形式为公共物品融资。

5.供求规律:①供给大于需求,库存增加;②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上涨;③需求大于供给,生产增长;④供给大于需求,生产低迷。

6.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包括:①提供社会边际收益大于社会边际成本,不能提供由市场有效提供的物品或服务;

②制订有关政策法令、实施禁止垄断,维持市场有效竞争的措施;③运用各种手段对缺乏公平收入分配状况进行调节;④担当起维持经济稳定发展的责任,保持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

居民为市场提供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并获取收入。

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财政具有:①资源配置和②收入分配、③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8.财政资源配置范围:①维护市场竞争、②国家安全支出、③公共卫生、④矫正外部效应。

9.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推动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保证物价和经济增长稳定,实现充分的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②通过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等,调节社会投资需求水平,影响就业水平,使经济保持增长;通过财政直接投资,调节社会经济结构,调节社会有效供给能力;③通过税收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④财政大家对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科技、文化、卫生、教育事业的投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10.财政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四大目标:①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物价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11.公共选择论,常见的政府失灵表现有:①政治家选票极大化、②投票循环、③官僚体系无效率、④利益集团与寻租。

12.公共选择的理论基石包括:①个人主义方法论、②经济人假设、③作为一种交易的政治过程。

13.我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方向是:①完善立法、②明确事权、③改革税制、④透明预算、⑤提高效率。

14.政府通过税收进行收入再分配活动,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收入的直接调节,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遗产税、资源税。

第十二章财政支出

【单选题】

1.按照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的产出性质进行分类,反映了政府的职能活动,这是政府的(支出功能分类)。

2.工资福利支出、商品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等,属于财政支出的(按支付经济分类)方法。

3.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4.我国将财政支付分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教育等支出,是按照(政府支出功能)。

5.财政支出:政府为了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支付。

6.财政支出增长解释中,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论”的是“马斯格雷夫”。

7.公共支出之所以会不断增长,是因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和经济发展增加了对政府活动的需求,这是(瓦格纳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的观点。

8.根据皮考克和魏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原因是(公共可容忍税收水平的提高)。

9.财政支出规模从趋势上看(总量不断增长的)。

10.长期以来,中国财政制度饱受诟病的一个方面,是政府承担的(资源配置)的职能范围过广,比例过大,干扰了市场的运行。

11.中国财政支出结构上的偏离,即(重视经济服务(特别是经济建设事务)和一般公共服务而忽视社会性支出)。

12.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是(公共委托-代理事项)。

13.通过对绩效目标和绩效结果、历史情况的考评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的部门支出的绩效考评方法是(比较法)。

14.绩效考评指标遵循的原则:①相关性:指标与部门绩效目标有直接联系;②可比性:相似目的的工作选定共同指标:③重要性:选具有代表性、最能反映考评要求的指标;④经济性: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在合理成本的基础上实行考评。

15.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理论中,瓦格纳提出的观点称为: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16.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类,是按:交易的经济性质。

17.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是指财政支出的规模用和其他经济变量的关系来反映。我国通常用两种测量方法来反映:①当年财政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②当年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程度。

18.分别从选民、政治家、官僚行为及民主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理解政府支出规模的新视角,这种理论是(公共选择学派的解释)。

19.财政支出的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比称为(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

【多选题】

1.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理论有:①皮考克和魏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②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理论;③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④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⑤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2.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的原则包括:效率性、效果性、经济性、(3E原则)、公平性。

3.3E原则:①3E原则要求对财政支出的资金使用绩效的评价,要独立分析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②其中效率性是指突入资源和产出的产品、服务或其他成功之间的关系,即以一定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或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即支出是否讲究效率。

4.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原则包括:①统一领导原则、②分类管理原则、③客观公正原则、④科学规范原则。

5.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方法主要包括: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成本效益分析法。

6.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存在的问题:①购买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偏大,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处于较低水平;所以财政支出的资源配置功能较强,再分配功能较弱;②相对于消费性支出而言,投资性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略有下降趋势,但仍徘徊在较高的水平上;③社会性支出的比重近年来虽有上升,但仍有待进一步增加和改善。

7.按照公共财政要求优化支出解雇具体措施包括:①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②大力支出教育事业发展;③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④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⑤大力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⑥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逐步将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提高到60%以上。

8.经济发展阶段论认为,当经济由中期阶段进入成熟阶段时候,增多速度大大加快的是:环境、交通、教育。

9.财政支出分类表述:①国际通行的统计分类方法有财政支出功能分类和财政支出经济分类;②支出经济分类是政府支出活动更为明细的反映;③利用交易的经济性质这一分类体系可以考察一国政府的职能是偏好于资源配置还是收入分配。

10.根据交易的经济性质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11.中国支出功能分类:设类、款、项三级。中国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类、款两级。支出经济分类的科目包括:①工资福利支出;②商品和服务支出;③对个人和家庭的不出,对企业的补助、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补助;④债务利息及费用的支出;⑤资本性支出;⑥其他支出。

12. 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理论:①国民经济部门分为进步部门和非进步部门,两个部门的差异来自技术和劳动发挥作用不同;②进步部门,技术起着决定作用,非进步部门,劳动起决定作用;③政府部门的生产率偏低导致支付支出规模不断扩大;④通过分析公共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状态对公共支出的增长原因作出解释。

13.反映财政支出变化情况的指标包括:①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②财政支出增长率、③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

第十三章财政收入

【单选题】

1.国家通过各种形式,从国民经济收支环流中截取并运用的资金占国民经济总量比重称为(财政集中度)。

2.2012年某国债收入Wie0.6亿元,截止概念念过国债累计余额为8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40万亿元,财政支出为10万亿元,则该国2012年债务依存度为(6%)。【债务依存度=当期国债收入/财政支出=0.6/10=6%】

3.国债负担率又称为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是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国债负担率=8/40=20%

4.中央政府债务实行(余额)管理,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

5.国际公认的发展中国家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是(45%),发达国家不超过60%,国际公认债务依存度的警戒线为15%-20%。

6.债券持有人在卖出一笔债券的同事,与买方签订协议,承诺在约定期限后以约定的价格购汇同比债券的交易方式是(回购交易方式)。

7.税收资本化是税收(后传)的特殊形式。

8.税负转嫁方式中,(前转)是税收是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通的性质,多发生在流转税上。

9.甲公司销售应税产品缴纳的消费税,通过提高该删除的价格将税款全部转移给该产品的购买者乙公司,这种税负转嫁方式属于(前转)。

10.税收资本化是现在承担未来的税收,最典型的就是对(土地交易)的课税。

11.决定税负转嫁状况的关键因素是(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弹性)。

12.税负负担的最终归找点被称为(税负归宿)。

13.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将给他人负担的税收是(间接税),如各种流转税税种。

14.对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形象描述的是(拉佛曲线)。

15.保持适度的宏观经济税负水平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这是(拉佛曲线)的基本含义。

16.税收的强制性特征表明国家的税收依据是(政治权利)。

17.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的统一的整体,其中(无偿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是区分税收收入和其他财政收入形势的重要特征。

18.税收的三大基本特征:①强制性、②无偿性、③固定性。

19.税收按计量标准划分:从价税和从量税。

20.衡量财政收入具有不同的口径,我国统计年鉴中对外公布的财政收入是指(小口径),也是最为常用的一个财政收入口径,包括税收收入及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即一般预算)的非税收入,即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的收入,不包括政府债务收入、社会缴款。

21.财政收入的口径有大小之分,其中最小口径的财政收入指(税收收入),中口口径的财政收入包括:①税收收入、②社会保障缴费收入、③纳入一般公共预算非税收收入。

22.政府为了履行职能,实施公共财政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筹集的一切资金总和称为(财政收入)。

23.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有:①应税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的弹性、②课税商品的性质、③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

④课税范围的大小、⑤商品的竞争程度。

24.税负转嫁的有:①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较大的应税商品、②生活必须品。

25.下列税种中,(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的税收负担交易转嫁。

26.国债收入是指国家通过信用形式取得的有偿性收入,特点包括:①自愿性、②有偿性、③灵活性。

27.李嘉图的等价定理:①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是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或者等价;②政府支出通过税收融资还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没有区别;③发行国债会助长政府的浪费心里,认为国债是有害的,反对发行国债。

28.国债制度一般由(①国债发行制度、②国债偿还制度、③国债市场制度)构成。

29.决定国债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的发行方式,包括:①公募招标法、②承购包销法、③直接发售方式、④随买方式。

30.我国国债的功能是:①筹集建设资金、②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③弥补财政赤字、③调控宏观经济。

31.国债的负担主要包括:①认购者的负担、②政府的负担、③纳税人的负担、④代际负担。

32.国债负担率表述:①反映国家累计债务的总规模和整个国民经济对国债承受能力、②着眼于国债存量、③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越大。国债负担率越小,则国债的发行空间越大,④是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33.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表述:①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举债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②地方政府距借债务规模,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批准,③地方政府举债可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和适度归还存量债务,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④地方政府对其举债的债务负有偿还的责任,中央政府购买实行不救助的原则。

34.衡量宏观税务的不同口径,从小到大的分别是:①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②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③公共财政收入加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后的合计占GDP的比重。

第十四章税收制度

1.关于税制要素:①纳税人和负税人可能一致可能不一致;②纳税人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③纳税地点和纳税义务地不一定一致。

2.比例税率的主要特点是税率不随着征税对象的数量变动而变动,课税对象是不同税种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

3.不随着课税对象数量变动而变动的税率制度是(比例税率)。

4.在税制要素中,反映具体征税范围,代表征税广度的是(税目),代表深度的是(税率)

5.流转税【增值税】属于间接税,所得税和财产税属于直接税。

6.将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是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进行分类。

7.目前我国行为税类包括(印花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

8.财产税是以各种财产(动产和不动产)作为征税对象的税收,目前我国主要有:房产税、契税、车船税。

9.除少数始终或税目实行定额税率外,流转税普遍实行(比例税率)。

10.增值税的特点:①逐环节征税,逐环节扣税,最终消费者承担全部税收、②不重复征税,局域中性税收的特征、③税基广阔,具有征收普遍性和连续性、④属于多环节征收。

11.允许扣除固定资产折旧的所含税款增值税类型是(收入型增值税),该类型不含有重复课税,是完全的增值税。

12.消费型增值税:①允许扣除购入固定资产中所含税款、②全部生产资料都不课税,课税对象只限于消费资料、③是一种鼓励投资政策的增值税、④我国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实施消费型增值税。

13.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应税服务适用的增值税率是(13%)。

14.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自行开发、取得自建不动产及不动产经营租赁服务适用于征收率为(5%)。

15.(小汽车)属于应征收的消费税。

16.能够自动适应经济发展周期变化,发挥“内在稳定器”作用的是(所得税)。

17.我国企业所得税基本税率是(25%)。

18.第一部由条例上升为法律和第一部地方税收法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

19.车船税:①车船税的纳税人是车辆、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②摩托车按车辆作为计税依据、③车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税额,船舶由国务院决定、④车船税在保有环节征收税种。

20.税收改制改革的目标取向:①优化税制结构、②完善调节功能、③稳定宏观税负、④推进依法治税。

21.按税收管理权限,税收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中央税包括关税和消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包括增值税、所得税、资源税。

22.按征税对象来分,消费税属于流转税;按税负转嫁来分,属于间接税;③按计量标准来分,消费税包括从价税、从量税和两者混合征收;④按税收管理权限,属于中央税;⑤按税收与价格关系分,属于价内税。

23.属于直接税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企业所得税。

24.流转税:①指所有人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总称;②对同一种经济活动或行为按照相同标准课征税收;③课税普遍。

25.增值税的优点:①能够平衡税负,促进公平竞争;②便于对出口商品退税,也可避免对进口商品征税不足;

③在组织财政收入上具有稳定性和及时性;④在税收征管上可以相互制约,交叉审计。

26.增值税的类型包括: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

27.增值税纳税人表述:①年应收销售额超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除规定不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的情形外,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②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标准的以及新开业的纳税人,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③个体工商户以外的其他人不办理一般纳税资格认定;

④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税纳税的非企业型单位以及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不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⑤除规定外,纳税人一经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不得转为小规模纳税人。

28.动产租赁适用于13%,不动产租赁9%税率,提供生活服务和增值电信服务适用于6%,转让土地税使用权9%。

29.在我国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的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为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

30.啤酒、黄酒、成品油适用于定额税率;白酒和卷烟实行定额税率与比率税率相结合的复合税率。

31.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适用于企业所得税,适用于个人所得税。

32.个人所得税中(利息和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项目每次收入额为纳税所得。

33.财产税:①复合税收纳税能力原则、②课税对象是财产价值,资源充分,且相对稳定,不易受经济变动影响;③财产税具有收入分配功能,征收财产税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避免社会财富分配不均、④财产税属于直接税,不易转嫁;⑤在经济不发达时期,课税财产税会减少投资者的资本收益,降级投资者的积极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形成可能带来障碍。

34.我国目前对乘用车征收的三种税收:车辆购置税、燃油消费税、车船税(保有环节征收的税种)。

35.税收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①进一步发挥消费税调节功能:把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②加快资源说从家计征改革:今后重点清理取消相关收费基金,逐步扩大征收范围;③加快推进房产税制度改革;④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重点是合并相关税目;⑤加强和改进税收优惠政策管理;⑥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

第十五章政府预算

1.《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预算管理职权;《中国人民共和国监督法》:对各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决算、听取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中华人民功过和预算法》对立法机关。各级政府、政府财政主管和预算执行部门、单位预算管理职能做出了规定。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其中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90%左右。

3.从形式看,政府预算是(政府财政收支计划),以预算平衡表的形式体现,反映了政府资源的来源和流向,体现了政府年度工作重点和方向。

4.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

5.我国预算年度起至时间是每年的(1月1日至同年的12月31日),即历年制,美国是跨年制

6.复试预算一般由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组成,其中资本预算主要是以(国债)为收入来源,以经济建设项目为支出对象,入政府贷款及偿还国债等支出。

7.政府预算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其划分依据是(按预算编制依据内容和方法分类)。

8.政府预算的合法性原则:指政府预算的成立、执行中的调整和预算执行结构都必须经过立法机关审查批准,是政府对纳税人负责理念的重要体现。

9.从本质来看,政府预算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

10.按是否能直接反应经济效益,政府预算分为投入预算、绩效预算和规划项目预算。

11.可以保持各项财政收支指标连续政府预算是(增量预算)。

12.用来控制各项支出用于和金额的预算是(投入预算)。

13.政府预算的职能包括:反应政府部门活动、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和控制政府部门支出。

1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1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职权:①审查和批准中央决算、②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调整方案、③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决策。

16.各级人民政府决定本机政府预备费的动用,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提出政府预备费的动用方案。

17.(国务院)规定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有关收入和支出项目的划分。

18.我国每年统计公布的财政收入、支出、赤字的数字都是针对(一般公共预算)。

19.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利,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税收为主图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收支预算称为(一般公共预算)。

20.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于2010年决定试编,于(2013年)正式提交全国人大。

21.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形式是(部门预算制度)。

22.部门支出预算制度的方法是(零基预算),部门收入预算制度的方法是(标准收入预算法)。

23.预算执行制度:①是政府预算制度的重要组成之一;②是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③包括建立国库集中首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

24.财政制度的核心是(政府预算制度)。

25.财政部决定从2011年1月1日起,将预算外管理的收入(不含教育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26.我国政府采购运行实行(集中为主,分散为辅)的机制;公开招与非公开招标相结合,委托采购与自行采购相结合。

27.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宏观调控的需求,确定中期财政政策,编制(3年)财政规划。

28.政府预算、决算支付全部细化公开刀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

29.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内容:①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机制;②完善政府预算体系;③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④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⑤推进预算绩效管理;⑥建立政府资产报告制度;⑦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政报告制度;⑧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管理;⑨推进预算、决算公开。

30.政府预算原则:年度性原则、统一、可靠、合法、公开。

31.将预算作用时间长短分类,政府预算分为多年预算和年度预算;按政府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分为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按预算编制形式,分为单式预算和复试预算。

32.复试预算由经常预算(以税收收入来源,以行政项目为支出对象)和资本预算组成(以国债为收入来源,以经济建设项目为支出对象)。

33.单式预算优点:①形式简单,易于操作;②能够清晰反映政府财政收支全貌;缺点:①没有区分各项财政收入的经济性;②不利于政府对复杂财政活动的深入分析管理监督。

34.政府预算:①从形式看,政府预算是政府在财政收支计划,体现了政府年度工作重点和方法;②内容上看,政府预算反映可供政府集中支配财政资金数量多少,是政府理财的主导环节和基本环节;③政治性看,是重大政治行为;⑤本质看,是股价和政府意志的体现。

35.政府基金预算是指政府通过(①向社会征收基金、收费、②出让土地、③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36.我国政府预算体系:①一般包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②一般公共预算是政府预算体系的基础;③具有转款专用性质切不宜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的资金应当安如政府性基金预算;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部分收入可用于弥补社会保障支出;⑤一般公共预算科补助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险基金不能用于平衡公共财政预算。

37.我国财政预算改革目标是逐步建立完整的预算体系,包括:①一般公共预算、②国有资本经营预算、③社会保障基金预算、④政府性基金预算。

38.政府预算由各级人大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预算,只有在授权范围内支出才是合法有效的,超过范围的支出也要以预算调整的形式提交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39.各级政府财政部门预算管理职权是:①编制预算草案、②提出本机预备费方案、③编制本级预算调整方案、

④定期向本级和上一级财政部汇报执行情况。

4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执行中出现超收,超收将用于:①化解政府债务、②补充预算稳定调整基金;短收将通过①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②削减支付或增列赤字并在全国人大或常委会批准的国债余额限额内发债平衡。

41.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所有收入通过代理银行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中。

42.预算执行制度是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其内容包括:①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②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第十六章财政管理体制

1.属于地方共享收入的税种是(增值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属于中央固定收入的是(消费税、关税、证券交易印花税),属于地方税的是(房产税)。

2.根据分税制规定,增值税收入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是(50:50),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分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3.国务院决定从2002年1月1日起实施所得税收入分享,规定到2003年以后中央与地方对所得税收入增量分享比例分别是(60%和40%)。

4.内衣建立一般性支付制度的国家是(美国)。

5.财政管理体制是划分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根本制度,依据是政府职能界定和政府间事权划分,基础性内容是(政府间财政支出的划分)。

6.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是(税种的性质)。

7.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是(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8.根据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区域原则,(外交、国防)事项属于中央政府

9.政府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非对称性安排),即收入结果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结果划分以地方政府为主。

10.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一般遵循原则的是:集权、效率、恰当、收益与负担对等。

11.将收入份额较大的主图税种划分到中央政府,体现了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集权)原则。

12.在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的权利遵循(州余权主义)原则。

13.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墨西哥、印度等国家实行财政联邦制;法国、英国、日本、韩国。意大利实行财政单一制。

14.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15.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要求,我国从1994您开始建立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系。

16.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庇古)。

17.专项转移支付:是中央财政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战略目标,及对委托地方政府代理的一些事物或中央地方共同承担事物进行补偿而设计的补助资金,需按规定用途使用。专项转移支付重点用于: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支农等公共服务领域。

18.一般性转移支付包括:①均衡性转移支付、②民族地区转移支付、③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④调整工资转移支付、⑤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⑥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等项目。

19.财政管理体制的四大主要内容:①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设置;②政府间事权和支付责任划分;③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④财政间蔡振转移支付制度。

20.财政单一模式:①地方政府自主性小;②财政大方针和主要的规章制度由中央统一制度安排。

21.财政收入划分原则:①依据效率原则,将一些流动性较强的收入作为中央政府收入;③依据恰当原则,将一些调控功能较强的税种作为中央固定收入;③依据集权原则,将收入份额较大的主题税种划分为中央政府。

22.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①将收入周期性波动较大的税种划分为中央税;②将具有明显收益性、区域性的税种划分为地方税;③将税基分布不均衡,税基流动性较大的税种划分为中央税;④根据税种属性、遵循公平、便利和效率原则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

23.专项转移支付严格限于:①中央委托事务、②共同事权事务、③效益外溢事务、④复合中央政策导向事务。

第十七章财政政策

1.(导向功能)是财政政策通过国财政分配和管理活动,调整人们物质利益,进而调节企业和个人竞技行为,引导国民经济运行。

2.财政政策由预算政策、税收政策、支出政策、国债政策组成。

3.财政乘数是用来研究财政收支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4.如果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正粗在财政税收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是(扩张政策:减税。增加财政支出)。

5.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政府预算应实行(扩张性政策)。

6.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

7.当经济衰退、失业增加时,政府应(降低税率),可以刺激需求的增加。

8.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称为(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

9.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包括:汲水政策(指在经济萧条时通过擦正投资来启动社会需要,使经济恢复活力)和补偿政策。

10.汲水政策:①是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自发机制为前提的,是一种诱导经济复苏的政策;②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为手段,启动和活跃社会投资;③财政投资规模具有有限性;④如果经济萧条状况不复存在,这种政策就不再实行;⑤是一种短期财政政策。

11.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将财政政策划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12.(自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一种内存的、不需要正粗采取其他干预行为就可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自动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

13.将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这是根据(调节经济总量和结构功能)对财政政策进行分类。

14.中性财政政策也称为均衡性财政政策:经济稳定增长时期,政府通过实施财政收支基本平衡或动态平衡,即不生产扩张效益也不紧缩效益,以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15.当经济处于过热时期,政府应采取的投资政策措施是(降低投资支出水平,使经济降温、平稳回落)。

16.如果边际消费倾向B为0.75,则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为(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1/(1-0.75)=4】

17.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2,则税收乘数为(-4)。【边际消费倾向=1-边际储蓄倾向=1-0.2=0.8;税收乘数=0.8/(1-0.8)=-4】

18.如果边际消费倾向B为0.75,当政府购买支出增加10%,则国民收入增加40%。【政府购买性支出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1/(1-0.75)=4】

19.主要取决于行政部门掌握经济信息和准确预测能力的财政政策时滞是(认识时滞);认识时滞是指经济现象发生变化到决策者对这种需求调整变化有所认识所经过的时间。

20.行政时滞是指财政部门在制定采取何种政策之前对经济问题调查研究所耗费的时间。

21.为了治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我国政府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亦即(紧缩)财政政策。

22.我国在金融危机中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①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加强各项重点建设;②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③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扩大居民消费需求;④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⑤大力支持科创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双松”类型,适合于(经济中出现的严重通货紧缩)

24.财政政策乘数是用于研究财政收支变化对国民收入影响,包括:税收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25.在经济萧条时,财政可以通过(增加政府采购、降低税率、提高财政补贴)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

26.我国实施财政政策的基本经验包括:①始终把握相机抉择这个财政政策管理的基本要求;②实施短息调控与长期发展政策的有机结合;③加强宏观调控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④注重国内外政策的协调。

27.与决策单位发生直接关系的时滞是(外在时滞),包括:决策时滞、执行时滞和效果时滞。

28.财政“自动稳定器”主要体现在:①累进所得税的自动稳定;②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

29.财政政策的工具指用以达到财政政、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主要有:预算政策、税收政策、公债政策、公共支出。

30.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可供选择的财政政策工具包括:扩大财政支出和降低税率。

31.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划分,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均衡性财政政策。

32.财政政策的功能主要包括: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和稳定功能。

33.财政政策的目标包括:①促进充分就业、②国际收支平衡、③经济稳定增长、④物价基本稳定。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第十八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1.通货膨胀的基本标志是(物价上涨)。

2.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3.在古典货币数量中,费雪交易方程式所反映的理论观点是:货币量决定物价。

4.在流动性偏好理论对货币需求东西分析中,将由于收入和支出时间不一致,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

货币的愿望称为:交易动机。

5.由于石油输出国抬高原油价格,使石油进出国产品成本升高,进而引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严重通货膨

胀,这种通货膨胀称为:输入型通货膨胀。

6.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中对通货膨胀的定义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纸币过度发行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

价上涨的现象。

7.通货膨胀的定义:有效需求大于供给、物价持续上涨。

8.按照通货膨胀表现形式分为公开型(物价水平随货币数量变动而自发波动,故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基本

标志,又称为开放性通货膨胀)和抑制型(一国实行吴洁管制的情况下,商品供给短缺不能由物价上涨反映,只表现人们普遍持币代购而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又称为隐蔽性通货膨胀)。

9.政府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治理通货膨胀,包括:发行公债、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10.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经常出现货币失衡形式是:货币供应量相对于货币需求量大。

11.货币失衡的两种情况:总量性货币失衡和结构性货币失衡。

12.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时更多的主义货币失衡的是:总量性货币失衡。

13.在前期处于均衡状态,考虑物价自然上涨率情况下,要实现均衡应保持: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大于GDP增长

率。

14.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称为:社会融资规模,

15.制约商业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因素包括:①受到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②收到提取现

金存量的限制;③收到企业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等限制。

16.M2是我国广义货币量,包括M1及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

17.基础货币的扩张背书称为货币乘数,货币乘数等于: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结构比率之和的倒数。

18.商业银行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部分是:中央银行放出的信用。

19.在我国能创造货币的金融机构是:中央银行。

20.即属于侠义货币供应量M1(包括流通中的货币和单位活期存款),又属于广义货币量M2的是:单位活期存款。

21.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是货币资产的(流动性)。

22.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投机性需求由(利率)决定。

23.货币需求:是一种客观需求、一种经济需求、一种派生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

24.当利率降到某一低点时,货币量需求无限增大,此时无人愿意持有债券和货币,流动性偏好具有绝对性,这是著名的流动性陷阱。

25.流动性偏好理论支出货币需求的是由三种动机组成的:①交易动机(由于收入和支出的时间不一致,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持有货币的愿望)、②预防动机(应付各种紧急情况而产生持有货币的欲望)、③投机动机(由于利率不稳定,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预期而需要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货币需求动机)。

26.费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与货币需求成反比关系的是:股票收益率。

27.费雪和庇古为代表的传统货币数量说认为货币对实物经济不起作用,基本观点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和货币数量成反比。

28.货币的价值由货币供求的数量关系决定,是由(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

29.考虑物价自然上升因素,关于货币均衡水平:①货币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物价自然上涨率;②货币增长率=上年度的货币量*(经济增长率+物价自然上涨率)。

30.过度的信贷供给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其主要原因是:①财政原因:发生赤字、②信贷原因:信用膨胀、③其他原因:投资规模过大等。

31.

32.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由获得收入多少决定国民收入为增函数关系的货币需求动机是: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

3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建立在:①未来的不确定性“收入是短期资产”两个基本假定之上。

34.费里德曼认为,影响热门持有实际货币的因素有:人力财富比例、恒久性收入。股票预期收益、债券及定期存单的预期收益。

35.中央银行掌握了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商业银行具有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功能。

36.物价自然上涨的原因:①劳动生产率提高技术或劳动密集型程度不同的部门不一致,造成“剪刀差”现象,调整时,一般通过调高价格低于价值那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使得价格体系趋于合理化,结果是价格总水平上涨;②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性能提高,也无形中使得同类产品价格自然上升,也熬制物价总水平上升。

37.按通货膨胀成因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特点: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成本推进型、输入型、结构型;按表现形式分为:公开型和抑制型。

38.通货膨胀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是基本原因,措施:削减各种福利支出和发行公债),是由货币供给过度引起的,一般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状态,普遍反映了物价上涨。

39.

2019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0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单选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政府对部分食品实施最高限价政策时,最可能导致的情况是()。 A.出现市场短缺 B.刺激生产增加 C.引起产品供应过剩 D.提高农业生产者收入 2.如果两种商品x和y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是-2.3,那么可以判断出()。 A.x和y是替代品 B.x和y是互补品 C.x和y是高档品 D.x和y是低价品 3.假设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20%,此时消费者对某商品的需求增加了10%,则该商品属于()。 A.高档品 B.奢侈品 C.必需品 D.低档品 4.如果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则意味着当消费者拥有更多的商品x 时,愿意放弃()单位商品x而获得1单位的商品y. A B.1 C D.2 5.企业使用自有的资金应计算利息,从成本角度看,这种利息属于()。 A.固定成本 B.显成本 C.隐成本 D.会计成本 6.关于短期总成本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总成本曲线从原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B.总成本曲线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个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C.总成本曲线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D.总成本曲线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成本等于可变成本的那个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下降 7.关于违约责任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违约责任属于财产责任 B.不可抗力是免除违约方违约责任的重要原因和理由 C.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不必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D.违约可以分为履行期到来后的违约和预期违约 8.由于金融机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导致的金融风险属于()。 A.市场风险 B.信用风险 C.操作风险

2019年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9年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1.在党政企事业单位中属于下级向上级报送的公文种类是:( C ) A.报告、通告 B.通报、请示 C.请示、报告 D.通知、报告 2. 白炽灯用久了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D) A.燃烧 B.汽化 C.蒸发 D.升华 3.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战国时期,被称为战国七雄的七个国家分别是:(A) A.齐、楚、燕、韩、赵、魏、秦

B.楚、燕、韩、鲁、赵、齐、秦 C.燕、越、赵、魏、秦、齐、鲁 D.齐、秦、韩、楚、鲁、魏、燕 1. 以下关于主送机关正确的说法是:(C) A.主送机关是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同类型机关统称,位置在标题下右侧顶格 B.上行文的主送机关一般是1个,请示、批复、函的主送机关只能是1个 C.普发性的下行公文,主送机关较多,但是不能使用泛称 D.公告、通告以及部分事项性通知必须写主送机关 2. 食品生产中质量等级最高的是:(A) A.有机食品 B.绿色食品 C.无公害食品 D.天然食品 3. 钓鱼岛自古就是________的固有领土。(B) A.日本 B.中国 C.韩国 D.菲律宾 1. 在下列几类公文中,一般不带“附件”的是:(C) A.印发类公文 B.转发类公文 C.普发类公文 D.呈报类公文 2. 光电子材料一般是复杂的________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和设备来制造。(C) A.无机纳米材料 B.电子材料 C.微结构材料 D.能源材料 3. 巴巴罗萨作战是二战时德国侵略________的代号。(D) A.英国 B.法国 C.波兰 D.苏联 1. 综合办公部门或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对需要办理的公文提出建议性处理意见的参谋性活动,称为公文的:(A) A.拟办 B.承办 C.批办 D.催办 2. 以下关于转基因产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 A.转基因产品是利用基因工程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产品及其加工品 B.供食用的转基因产品及其加工品称“转基因食品”,亦称“遗传制造食品” C.因为转基因产品是新生物技术的产物,所以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是毋庸置疑的 D.中国相关法律规定,转基因产品上都要醒目标出“转基因”,未经标识的相关产品及加工品将不得销售或进口 3. 商鞅变法发生在:(B) A.西周 B.战国时代 C.秦朝 D.汉朝 1. 下面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在公文中安排语序时,当一组概念表现由若干连续的动作、行为构成的活动过程时,一般应按时间发展顺序排列 B.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由抄送机关答复 C.有些公文的主题,可以根据领导人授意而直接表述,有些公文的主题,则需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随着对客观实际情况全面而深入的探索而逐步提炼与明确 D.公文中的疑问语气一般较少使用语气词“啊”“呢”“吧”等,“吗”也尽可能不用或少用 2. 下列不属于纳米材料“荷叶表面”特性的是:(B)

2019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真题速攻-多选题(4)

一、多选题(共21道题,每道题2.0分。) 1.中央银行的业务主要有()。 A:货币发行B: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 C:集中存款准备金D:吸收存款 E:充当最后贷款人 2.关于商业银行主要业务的说法,正确的有()。 A: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外来资金的主要渠道 B:负债业务是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 C: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是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D:为防范银行风险,金融管理当局对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范围一般都有限制性规定 E:票据贴现业务在商业银行资产中的比重一般排在首位 3.下列可用于经济波动状况分析的经济指标中,属于领先指标的有()。 A:居民消费价格指数B:商品库存C:制造业订货单D:股票价格指数E:广义货币M2 4.下列因素中,决定劳动供给曲线具有后弯形状的有()。A:劳动和闲暇的互补效应B:工资和利率的互补效应C: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D:工资和租金的互补效应E: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 5.关于科斯的企业本质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有()。A: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B:从历史上看,企业产生以后,企业与市场机制就是两种不同的协调生产和配置资源的方式 C:追求生产规模最大化是企业的唯一动机 D: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E:从历史上看,企业产生以后,社会上就形成了两种交易,即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的交易 6.中央银行将短期市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主要原因有()。 A:中央银行只要控制住了短期市场利率,就能够控制一定时期的社会总需求,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 B:短期市场利率与各种支出变量有着较为稳定可靠的联系,中央银行能够及时收集到各方面的资料对利率进行分析和预测 C:短期市场利率直接决定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D: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或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改变资金供求关系,引导短期市场利率的变化 E:短期市场利率的变化,会影响金融机构、企业、居民的资金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改变其行为7.下列因素中,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有()。 A:投入品的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B:时间 C:预期D: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E:偏好 8.关于税目的说法,正确的有()。 A:税目代表征税的广度 B:税目体现征税的深度 C:税目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 D:税目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 E:税目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 9.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原则有()。 A:效率优先原则B:统一领导原则C:客观公正原则D:科学规范原则E:分类管理原则 10.关于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有()。A: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产品 B: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C: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物质产品乘以边际收益 D: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具有外部性 E:生产要素市场属于最终市场 11.下列抽样调查工作中,属于调查方案设计环节的有()。 A:问卷设计B:数据编码和录入 C:撰写报告D:统计分析E:抽样设计 12.下列人员中,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有()。 A: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B: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的人 C: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5年的人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E:自国家行政机关辞职的人 13.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附注应披露的内容有()。A:不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B: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C: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D:重要会计政策的说明,报考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基础和会计政策的确定依据 E:重要会计估计的说明,包括下一会计期间内很可能导致资产、负债账面重大调整的会计估计的确定依据 1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企业进行经济性裁员时,法定应当优先录用的劳动者有()。 A: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B:企业中工作表现优异的员工

【2019年整理】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1年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与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面各题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相应字母 填入括号内。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对于该自由贸易区说法错误的是(B)。 A.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B. 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C. 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D. 由中国和东盟12国共同组成 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B)。 A. 行政复议法律关系是一种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B. 行政复议法律关系是一种程序性的法律关系 C. 行政复议法律关系是一种诉讼法律关系 D. 行政复议法律关系是行政复议法律规范调整的结果 3.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一般应为()。 A. 1人至2人 B. 2人以上 C. 3人以上单数 D. 5人以上单数 4.“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含义是( )。 A. 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 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 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D.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5.王某为某机关宣传处干事,申请辞职时未获批准,王某不服,则其可以在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内向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 A. 15日 B. 20日 C. 30日 D. 60日 6.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C )。 A.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 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 劳动者与剥削者的关系 7.公开发行公司债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应当不低于人民币()。 A. 300万元 B. 3000万元 C. 500万元 D. 5000万元 8.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C. 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 9.李某生前立遗嘱将一件古玩赠给马某,李某死后马某表示接受遗赠,在遗产分割前马某死亡,则()。 A. 该古玩由李某子女继承 B. 该古玩由马某子女继承 C. 将该古玩出售,价款由李某子女、马某子女共同继承 D. 如李某子女同意方可由马某子女继承 10. 历史人物的成功或失败,归根到底取决于( )。 A. 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B. 他们的意志是否坚强 C. 他们的愿望是否善良 D. 他们的行动是否果断 11.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 )。 A.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B. 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C. 国有企业的改革 D. 调整生产力的布局 12.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的实际是( )。

2019年最新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 复习要点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对某种产品或服务,消费者愿意购买而且能够买的数量。 2、需求的影响因素:①消费者偏好(缓慢变化)②消费者个人收入(社会人均收入,正向变化)③产品的价格(反向变化,最重要因素)④替代品的价格(正向变化)⑤互补品的价格(反向变化)⑥预期(正)⑦其他因素。 3、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将这种关系用曲线D表示出来,这条曲线称为需求曲线。横轴Q表示需求,纵轴P表示价格。 4、市场供给: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市场供给是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①产品的价格(正)②生产成本(反)③生产技术(正)④预期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 6、供给规律:市场上的商品的供给量以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将这种描述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S被称为供给曲线。以横轴Q表示供给量,纵轴P表示价格。 7、市场价格是在需求和供给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8、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达到的价格水平。需求曲线SS和供给曲线DD交叉点E叫均衡点,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0;此刻市场价格P0通常称为均衡价格。 9、最高限价:就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价以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目的:保护消费者利益,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这样会导致刺激了消费,限制生产导致市场短缺。只宜在短期、局部地区实行。 10、保护价格:也叫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属于市场干预行为。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 11、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Ed=△Q/Q÷△P/P,。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 12、需求价格点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化小的场合。弧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13、当Ed>1需求富于弹性,降价——需求增加——销售收入增加。Ed=1需求单一弹性,降价——销售不变。Ed<1需求缺乏弹性,降价——销售收入减少。 1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④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4、需求交叉弹性:是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Eij>0交叉弹性系数为正,i、j两种商品为替代品,越接近于1越说明两者的替代性越强;Eij<0交叉弹性系数为负,i、j两种商品为互补品;Eij=0表明两种商品无关。 15、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化引起消费者收入变动之比。Ey=1收入变动与需求变动成相同比例;Ey>1收入弹性高,表明需求的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高档品;Ey<1收入弹性低,表明需求的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必需品);Ey=0表明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Ey<0表示收入增加的时候买得少,收入降低的时候买得多。 16、供给价格弹性:价格相对变化引起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化之间的比率。Es>1弹性充足、=0无弹性、无限大完全有弹性。受影响的因素有:时间、资金有机构成、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投入品替代程度。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经济人的假设: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和理性的)但事实并非安全如此。 2、效用: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到的满足程度。因为它是一种心理感受,是对商品或服务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主观心理评价,因此效用没有客观标准。 3、基数效用论:19世纪的经济学家们认为效用是可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效用量的大小。序数效用论:20世纪3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认为消费者师无法知道效用数值的,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这些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 4、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的,而序数理论是应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 5、边际效用理论: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效用的增量。(假定消费数量为Q,总效用为TU则总效用函数为: TU=f(Q))MU=dTU/DQ=f'(Q),可看出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 6、边际效用的变动是呈递减规律的:起初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当商品消费到一定程度,总效用达到最大是,边际效用为0,如果继续增加消费,此时边际效用变为负数。 7、消费者偏好基本假设:完备性\可传递性\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8、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这条曲线上的所有个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的各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9、在同一坐标系内,可以会出很多条无差异曲线,每一条都代表不同水平的偏好。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近(远)代表商品数量越少(多)消费者得到的满足越低(高)。特征: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越高。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3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这是由商品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10、商品边际替代率:就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如何以不变应万变、快速掌握指定考点、有效提高事业单位考试成绩是每个备考事业单位考生颇为关注的问题,以下是由整理关于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一) 1、CNSS是( )的简称。 A、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俄罗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 D、欧洲伽利略定位系统 2、对于同一棵大树,木匠看到的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多选)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3、《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下列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中,不属于公民可以积极主动地向提出请求的权利有( )。(多选) A、受教育权 B、财产权 C、继承权 D、劳动权 4、决策是一项包括多个步骤的系统工作,其最后一个步骤是( )。 A、监督与反馈 B、选择备选方案 C、界定问题C、设立决策准则 5、正当防卫必须在侵害行为正在进行时,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而紧急避险不强调迫不得已。( ) A、正确 B、错误

6、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用益物权。( ) A、正确 B、错误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A。解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ompass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CNSS。俄罗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简称是GLONASS;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简称是GPS;欧洲伽利略定位系统(Galileo Positioning System),是欧盟一个正在建造中的卫星定位系统,有欧洲版GPS 之称,简称伽利略计划。故本题答案为A。 2、【答案】ABD。解析:从认识的辩证过程来看: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同时,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成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也依赖于理性认识。C项颠倒了认识的辩证过程,所以是错误的。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首先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选择,这种选择是以主体为转移的。木匠、画家和植物学家在观察大树之前,各自有着不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正是这些经验和专业知识影响着他们对大树的观察和感受,因而他们对客体的信息的选择表现出差异。制约着感性认识形成的有来自客体和主体的多方面的复杂因素,而对相同的感知对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知结果。故本题答案选ABD。 3、【答案】BC。解析:所谓积极受益权,是指公民可以积极主动地向提出请求,也应积极予以的权利。除了财产权和继承权外,公民享有的其他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权利、劳动权、劳动者休息权、物质帮助权和受教育权等都属于积极受益权。与积极受益权相对的是消

(NEW)[答案]2019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真题及答案(11.2上午学员回忆版)

2019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真题及答案——(11.2上午学员回忆版)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A.税率 B.税种属性 C.征税主体 D.税目 参考答案:B 2.目前我国中央与地方对增值税分享的比例分别是()。 A.60%和40% B.75%和25% C.25%和75% D.50%和50% 参考答案:D 3.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是()。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 参考答案:A 4、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6,则税收乘数为( )。 A.-5 B.-1.5

C.4 D.5 参考答案:B 5、下列市场中属于寡头垄断市场的是()。 A.石油 B.啤酒 C.电力 D.服装 参考答案:A 6、1988年巴赛尔报告中,规定核心资本又称一级资本,包括实收资本和( )。 A.附属资本 B.公开储备 C.未公开储备 D.普通准备金 参考答案:B 7.下列关于无差异曲线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A.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B.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会相交 C.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这是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D.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这不是由消费者偏好的可传递性决定的。 参考答案:D 8.在消费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如果预算线在纵轴上的端点不变,而横轴上的端点由于价格下降发生移动,那么会使预算线()。 A.向左平移

B.向右平移 C.向左旋转 D.向右旋转 参考答案:D 9.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这两大基本业务,体现了商业银行的()职能。 A.支付中介 B.信用中介 C.信用创造 D.货币发行 参考答案:B 10.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模式是( )。 A.诸法合一,刑法、民法不分 B.民商法主导模式 C.行政法主导模型 D.民商法、经济法主导,环境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等辅助模式 参考答案:A 11.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渠道不包括()。 A.社会缴款 B.税收 C.赠与收入 D.转移性支付 参考答案:D 12、XXX64元,则计算营业员的月销售额的离散系数为()。

209中级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第3章_经典讲义试题解析

v2019中级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刘艳霞老师-经典母题班-第3 章 1.【多选题】 关于科斯的企业本质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有()。 ?A: 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 ? ?B: 从历史上看,企业产生以后,企业与市场机制就是两种不同的协调生产和配置资源的方式 ? ?C: 追求生产规模最大化是企业的唯一动机 ? ?D: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 ?E: 从历史上看,企业产生以后,社会上就形成了两种交易,即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的交易 A B D E

未作答 ?试题难度: 中等 ? ?统计: 共有18人答过,平均正确率66.67% ? ?参考解析: ? 【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且经济学家并不认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人们从事生产和交易活动的唯一动机。C项错误。 ? ? 2.【单选题】 从长期来看,实现()是所有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关键。 ?A: 销售增长率最大化 ? ?B:

市场份额最大化 ? ?C: 销售收入最大化 ? ?D: 利润最大化 D 未作答 ?试题难度: 中等 ? ?统计: 共有18人答过,平均正确率77.78% ? ?参考解析: 在现代公司制企业,因为两权的分离,经营者可能为自身利益而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和销售收入的持续增长,只顾及企业的短期利益,而牺牲企业的长期利益。但长此以往,企业效益就会下降,公司股票价格也会下降,经营者的职位可能就会产生动摇,最终会使得企业被市场所淘汰,因此,从长期来看,实现利润最大化是所有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关键。 ?

2019年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

3①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⑦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横轴表示需求量(Q ),纵轴表示价格5、供给的含义: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6、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①产品价格②生产成本。③生产技术。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产成本并进而影响供给。 ④预期。 ⑤相关产品的价格。 ⑥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1.弧弹性系数计算公式: 2017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归纳 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1,价格上升,销售收入减少;需求价格弹性系数<1,价格上升,销售收入增加。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1.消费者效用最大的均衡条件: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2.对于正常品,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3.对于低档品,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4.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商品的价格 5.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1.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的本质是作为市场机制的替代物 2.显成本是指企业购买或租用的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隐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并且被用于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3.正常利润指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经济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 4.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位置关系:MC边际成本,ATC平均成本,AVC 平均可变成本,AFC平均固定成本 见下图: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2019年整理】公共基础知识各类试题汇总来自中公教育网站-精选.pdf

经济常识习题演练 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主要表现在() A.为人们提供基本生活资料B.为轻工业提供重要原料 C.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D.为经济建设提供资金积累 2.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有(): A.投资需求B.消费需求 C.储蓄需求D.出口需求 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东南沿海、北京等经济 发达地区。据估计,其人数已达8000万之多。造成这样大规模的“民工潮”的最不可能的 原因是() A.农民到城市打工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待遇 B.民工流出地区的地方政府鼓励农民外出打工 C.农民在家种田收入太低,又没有其他能多挣钱的就业机会 D.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能吃苦耐劳的劳动力 4.利率是一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变动利率对经济影响的一般规律是()A.提高利率,储蓄减少B.降低利率,投资会减少 C.提高利率,会抑制通货膨胀D.降低利率,消费会减少 5.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一种经济模式。下列能表 述其基本特征的有() A.全球化B.市场化C.信息化D.专业化 6.下列国家中,尚未加入欧元区的是() A.西班牙B.比利时 C.卢森堡公国(大公国)D.英国 7.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的核心特征是() A.强制性B.无偿性 C.排他性D.非排他性 8.作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提高税率通常将() A.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B.抑制投资,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 C.刺激消费D.失业率波动不定 9.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一般会导致() A.失业率上升B.失业率保持稳定不变 C.失业率下降D.失业率波动不定 10.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 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 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促进() A.生产的发展B.效率的提高 C.社会的公平D.内需的扩大 11.下列关于国际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实行石油生产配额限制维护石油生产国利益 B.博鳌亚洲论坛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会议组织 C.蒙古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之一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12.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不包括()

2019-2020中级经济基础试题12466

2019-2020 中级经济基础试题 单选题 1、() 可以将税收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从量税是以征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量或体积等实物计量单位为标准,规定固定税额征收的税种。从价税是以税收对象的价格为标准规定税率征收的税种。 A. 按课税标准 B. 按税种的隶属关系 C.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 D. 按征税对象 单选题 2、丙公司为上市公司,2010年1月1 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10000万股。2010 年,丙公司发生以下与权益性工具相关的交易或事项: (1) 2 月20 日,丙公司与承销商签订股份发行合同。4 月1 日,定向增发4000 万股普通股作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对价,于当日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 (2) 7 月1 日,根据股东大会决议,以2010 年6 月30 日股份为基础分派股票股利,每10股送2股。 (3) 10 月1 日,根据经批准的股权激励计划,授予高级管理人员2000 万份股票 期权,每一份期权行权时可按5 元的价格购买丙公司的1 股普通股。 (4) 丙公司2010年度普通股平均市价为每股10 元,2010年度合并净利润为13000 万元,其中归属于丙公司普通股股东的部分为12000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问题。下列各项关于丙公司每股收益计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计算合并财务报表的每股收益时,其分子应包括少数股东损益 B.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股份期权应假设于当年1月1日转换为普通股 C. 新发行的普通股应当自发行合同签订之日起计入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 D.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应在基本每股收益的基础上考虑具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影响 多选题 3、替代互换的风险主要来自于()

2019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真题及答案

2019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商品或服务中,适用增值税税率为9%的是()。 A.销售小汽车 B.基础电信服务 C.有形动产租赁服务 D.增值电信业务 【答案】B 2.为了解企业的资产结构,需要查阅的会计报表是()。 A.资产负债表 B.收入支出明细表 C.利润表 D.现金流量表 【答案】A 3.通常情况下,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规模的指标是用()计算的GDP。 A.虚拟价格 B.不变价格 C.现价 D.基期价格 【答案】C 4.下列统计量中,适用于测度分类数据集中趋势的是()。 A.均值 B.标准差 C.众数 D.中位数 【答案】C 5.关于公共物品供给与需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公共物品的数量达到最优

B.在纯公共物品领域,应当而且能够实行市场机制引导资源的配置 C.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D.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在生产上并无任何区别 【答案】D 6.下列经济因素变化中,通常情况下与价格总水平的变动是反方向的是()。 A.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规模的变化 C.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D.总产出的变化 【答案】D 7.在分析经济波动状况的指标体系中,可以预测总体经济运行轨迹的指标称为()。 A.核心指标 B.领先指标 C.滞后指标 D.一致指标 【答案】B 8.关于财努会计报告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财务会计报告可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 B.会计报告是对账簿记录资料进行的在加工 C.我国小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等内容 D.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之前,必须进行财产清查 【答案】C 9、存款保险基金的来源不包括()。 A.存款人缴纳的保费 B.投保机构交纳的保费 C.在投保机构清算中心分配的财产 D.存款保脸基金管理机构运用存款保脸基金获得的收益 【答案】A

2019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9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行政法制外部监督是指()。 A.行政系统以外的国家权力机关监督 B.行政系统以外的司法机关监督 C.行政系统自身的监督 D.行政系统以外的国家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 答案:D 解析:D 【解析】行政法制监督,既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的自我监督,又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环境对行政系统的监督。我国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体系,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党监督、社会及舆论监督。故选D。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一要义是()。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 D.发展 答案:D 解析:D 【解析】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故选D。 3、甲和乙共同出资购买了一间房并出租给丙,租房期间甲欲转让自己的份额,乙和丙均表示愿意购买,应()。 A.在同等条件下由乙优先购买 B.在同等条件下由丙优先购买

C.在同等条件下由甲决定卖给谁 D.在同等条件下由乙、丙共同购买,各享有一份份额,形成共有关系 答案:A 解析:A 【解析】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按份共有人转让自己份额的,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于他人的购买权,所以选A。 4、温家宝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答案:D 解析:D 【解析】温家宝所说的话是汉代哲学家王充所写的《论衡》中的一句名言,主要意思是坚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意见。这一思想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实践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故选D。 5、“恐惧创造神”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资产阶级的情况学说 答案:C 解析:C 【解析】这句话是列宁说的,意思是世界上本没有神,当我们内心恐惧时才会臆想出神这一概念,可见,此观点是唯物的。故选C。 6、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实践基础上的()。

最新2019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最新2019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 案(一) 一、判断题(每题2分) 1.“四个全面”的四个子系统中属于动力系统的是全面依法治国。错误 2.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管理方法应该是一样的。 错误 3.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是指在2050年将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正确 4.“小康”概念的提出在我国实际上是很早的,但迄今为止,尚无哪个时代实现了全面小康。 正确 5.从一些数据来年,到2000年,我们国家总体上已经步入了小康,达到总体小康水平。 正确 6.资本主义2.0指的就是马克思讲的资本主义。 正确 7.从严治党的关键是从严治民。 错误 8.夺取政权的时代与执政的时代环境不一样,作风建设的任务和方法也应该不一样。

正确 9.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反腐制度是从严治党的一项要求。 正确 10.中国改革的基本特色是: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今天,先易已经过去,中国的改革进入了困难,进入了深水区。 正确 1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两个坚持”和“四个方面”实现的命题,其中,第一个坚持是指: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第二个坚持是指: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正确 12.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这是四中全会决定的第一大新概念。 正确 13.在四中全会决定里,立法的重点领域是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 正确 14.四中全会提出了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正确 15.宪法的思维方式跟宪法的基本精神是不一致的。 错误 16.2014年11月19日至20日,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在成都召开。

(完整版)2019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

市场 需求 市场 供给 在均衡价格之上 ①点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小场合需求量无穷小②弧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大场合 ①点弹性公式:弧弹性公式: E>1高弹性或富有弹性反方向E<1缺乏弹性或者低弹性同方向 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④时间 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需求交叉弹性公式: ①E d>0替代品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②E d<0互补品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③E d=0无关系 ①E=1 ②E>1高档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③E<1必需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 入的增加④E=0 ⑤E<0低档品 需求收入弹性公式: ①E>1供给价格弹性充足②E<1供给价格弹性不充足③E=1供给价格弹性为1④E=0供给完全无弹性(少

供给价格弹性公式: 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即斜率,随商品消费量增加,为获得一种产品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另外一种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少,是递减的。 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价格下降向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内旋转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边际成本曲线最早达到最低点而且变动都快于其他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府的干预 保险市场与道德风险市场一方不能观察到另一方行动,则另一方就可能采取不利于对方的行动 政府对 市场的 干预 垄断①通过法律手段②进行公共管制,是对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外部性①税收和补贴手段②相关企业合③明晰产权;科斯定理:财产权是明确的,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信息不对称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七章 国民收入核算 和简单 的宏观经济模型国民收 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按市场价格计算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国民总收入收入概念;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概念 计算方法 生产法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生产税净额应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 不包括所得税 收入法 支出法 公式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四个部分居民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GDP=C+I+G+(X-M) 宏观经 济均衡 的基本 模型 含义从支出角度看GDP从收入角度看GDP储蓄-投资恒等式两部门消费者(居民)和企业GDP=Y=C+I GDP=Y=C+S投资I=S储蓄 三部门同上增加了政府部门GDP=Y=C+I+G购买GDP=Y=C+S+T税收I=S+(T-G) 四部门同上增加了国外部门 GDP=C+I+G+(X- M) Y=C+S+T I= S+(T-G)+(M-X) 消费 储蓄 投资 消费理论 ①凯恩斯的消费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收入是决定消费最重要的因素; 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平均消费 倾向②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③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 储蓄函数(1-β)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1 投资函数投资乘数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总需求 总供给 总需求①利率②货币供给量③政府购买④税收⑤预期⑥价格总水平3种效应:财富效应/利率效应/出口效应 总供给基本因素:价格与成本,企业的预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分为:①长期(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②短期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第八章 经 济 增 长 和 经 济 发 展 经济 增长 含义用现行价格计算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GDP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基本因素 1.劳动的投入数量; 2.劳动生产率; 3.资本的投入数量; 4.资本的效率 因素分解 两因素分解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三因素分解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 经济 周期 和 经济 波动 周期含义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经济周期 类型 ①古典型周期: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经济增长负增长②增长型周期:如果处在低谷时经济增长率正值 ①长周期(50-60年) ②中周期(8年) ③短周期(3-5年)对经济运行影响较大且较为明显的是中周期 波动原因①投资率的变动②消费需求波动③技术进步状况④预期变化⑤经济体制变动⑥国际经济因素的冲击 波动指标 ①一致指标(也叫同步指标如: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②先行指标(也叫领先指标如:制造业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 广义货币M2)③滞后指标(库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经济基本理论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②城市化进程逐步推进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核心④国民收入分配状况逐步改善

2019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真题及解析

2019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真题答案及解析 全科中级经济真题下载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商品或服务中,适用增值税税率为9%的是() A.销售小汽车 B.基础电信服务 C.有形动产租赁服务 D.增值电信服务 【答案】B 【答案解析】考核第14章。通过口诀“电信行业很特别,基础是9%,增值6%”可做选择。本题中销售小汽车、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适用13%的增值税税率;增值电信服务适用6%的增值税税率。 2、2012-2018年期间我国国家外汇储备的时间序列如下: A.相对数时间序列 B.时点序列 C.时期序列 D.平均数时间序列 【答案】B 【答案解析】考核第27章。本题是外汇储备总量指标构成的时间序列,因此属于绝对数时点序列。 3、为了解企业的资产结构,需要查阅的会计报表是() A.资产负债表 B.收入支出明细表

C.利润表 D.现金流量表 【答案】A 【答案解析】考核第30章。资产负债表的作用。本题通过“资产结构”即可选择资产负债表。 4、通常情况下,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规模的指标是用()计算的GDP。 A.虚拟价格 B.不变价格 C.现价 D.基期价格 【答案】C 【答案解析】考核第8章。经济增长率=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量。计算GDP时可以用现价计算,也可以用不变价格计算(1)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2)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5、下列统计量中,适用于测度分类数据集中趋势的是() A.均值 B.标准差 C.众数 D.中位数 【答案】C 【答案解析】考核第24章。众数适用分类数据、顺序数据;中位数适用于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均值、标准差只适用于数值型数据。

2019年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100题

2019年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100题 1、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 D )开始实施。 A.2011年B.2012年 C.2015年D.2016年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A )。 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 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C. 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D. 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是( D )。 A.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 B.健全宪法监督制度 C.加强党内法规建设 D.保证法律严格实施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 )。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公有制 D.私有制 5、下列选项中,属于“无违建”创建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的是?(A) ①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 ②区(县、市)人民政府 ③城管与执法部门 ④规划部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6、《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什么时候开始施行?(D) A.2013年1月30日 B.2013年7月15日 C.2013年9月20日 D.2013年10月1日 7、“无违建县(市区)”创建的包括哪些基础工作?(C) ①“无违建道路”②“无违建河道” ③“无违建村居”④“无违建乡镇”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 8、公务员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是(D )。 A.原告B.被告 C.第三人D.不具有诉讼当事人的地位 9、部门规章可以创设行政处罚的范围是下列哪个选项?(B ) A.警告与罚金 B.警告与一定数额的罚款 C.警告、罚款与没收财产 D.限制人身自由、吊销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10、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二日内,交至(A )。A.行政机关B.国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