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光纤激光器的文献综述

关于光纤激光器的文献综述
关于光纤激光器的文献综述

关于光纤激光器的文献综述

摘要

光纤激光器是指用掺稀土元素玻璃光纤作为增益介质的激光器,作为第三代激光技术的代表,具有其他激光器无可比拟的技术优越性。由于其具有绝对理想的光束质量、超高的转换效率、成本低、高稳定性以及体积小等优点,对传统的激光行业产生巨大而积极的影响。这导致了光纤激光器在近年来成为激光中的热门领域。锁模光纤激光器与掺杂光纤激光器,在实用方面的优点对传统的激光行业产生巨大而积极的影响,这导致了光纤激光器在近年来成为激光中的热门领域。

关键词:激光器锁模掺杂光纤激光器

1锁模光纤激光器

锁模光纤激光器因其紧凑小巧、成本低和光束质量好等优点,近年来获得快速的发展。根据其锁模的原理,文献【1】【10】认为锁模光纤激光器可分为三类:主动锁模光纤激光器、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主被动混合锁模光纤激光器。

文献【2】认为主动锁模光纤激光器又可分为调制型锁模和注入型锁模两类。文献【4】【11】认为调制型主动锁模光纤激光器通常利用LiNbO3晶体作为调制器实现锁模,既可以进行振幅调制也可以进行相位调制,而注入型锁模光纤激光器主要有两种形式:文献【3】和文献【5】认为一是利用行波半导体光放大器的非线性增益调制特性实现主动锁模;二是利用光纤的价差相位调制效应进行主动锁模。但主动锁模光纤激光器想走向实用化,稳定性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

文献【7】认为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通常利用半导体的可饱和吸收效应或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作为锁模机制,它一般不需要外接施加的调制信号。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锁模激光器的优点是容易实现激光器的自启动,而且脉冲的重复频率较稳定,脉宽小,但因为其不是全光纤的结构,故在实际应用中响应速度交大。文献【6】认为基于光纤非线性的锁模激光器可实现全光纤的结构,克服了半导体可饱和吸收体被动锁模的缺点,响应时间小。

主被动混合锁模光纤激光器是以上两种的有机结合,因为主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的弛豫震荡和超模噪声劣化了输出脉冲的质量,而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输出脉冲重复率受光纤长度的限制不可能提高,而且不容易调整和控制,所以利用主被动混合的技术,可以优化这些不足,获得最好的效果。这类激光器具有体积小、超快光谱、材料加工、非线性光学、医学成像和

外科医疗等领域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2掺杂光纤激光器

掺杂光纤激光器的增益介质主要是掺稀土光纤,激光产生机制是受激辐射。文献【8】文献【9】文献【21】认为按照所掺稀土元素不同,可分为掺3Yb光纤激光器,掺3Er光纤激光器以及33/YbEr共掺光纤激光器等。不同的掺杂光纤的发射波长不同,掺3Er光纤激光

器以其激射波长在光纤通信窗口波段,与光纤通信系统完全兼容等优点而受到广泛的研究,被认为是将来长距离,大容量的超高束光纤通信及孤子通信系统的理想光源。3Yb 具有相当宽的吸收带(8001064nm)以及相当宽的激发带(9701200nm),因此,泵浦源的选择非常广泛且泵浦源和激光都没有受激态吸收。双包层掺3Yb光纤激光器可以实现非常高的输出功率,单模输出最大可达200W,是激光加工的理想光源。文献【14】【15】认为掺3Tm 光纤激光器的激射波长为1.4m波段,也是重要的光纤通信光源。文献【12】认为其他的掺杂光纤激光器,如在2.1m波长工作的掺3Ho光纤激光器,由于水分子在附近有很强的中红外吸收峰,对邻近组织的热伤害小,止血性号,且该波段对人眼是安全的,在医疗和生物研究上有广阔应用前景。

3光纤激光器的主要技术问题

一如何提高光纤光栅性能,新型光纤光栅调谐探索

全光纤调谐激光器波长的选择由光纤光栅完成。显然,文献【19】认为全光纤调谐激光器的完善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光纤光栅技术的发展,如光纤光栅工作波长的选取,波长的稳定性,峰值波长的带宽和反射率,使用寿命和费效比等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光纤光纤激光器的噪声问题

文献【20】认为无论是光源驱动电路引入的电噪声,还是光器件带来的噪声,都将是影响其使用性能,制约其发展的一大因素。因此,光纤激光器驱动电路的设计要求具有结构紧凑,噪声小,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同时,制作性能优异的无光源器件也是光纤激光器发展的关键。

三如何增大全光纤调谐激光器的调谐范围

许多科学技术研究和实际应用领域都需要更宽调制范围的全光纤调谐激光器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掺3Er光纤的增益带宽,文献【18】认为增大激光器的可调谐范围尚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四如何提高全光纤调谐激光器稳定性

文献【13】认为可调谐激光器无论是驻波型还是行波型,激光震荡的模式和自脉动等现象都严重影响激光输出的稳定性(包括波长稳定性和功率稳定性),这涉及激活介质的特性和模式竞争等问题,未来研究工作应该搞清楚全光纤调谐激光器输出稳定性的物理机制,并寻求相应的技术措施。

4光纤激光器的发展前景

光有源器件是光通信系统中将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或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关键器件,是光传输系统的心脏。而光纤激光器在光学模式,使用寿命等方面的优点使其成为新一代固体激光器的代表,有广阔的前景。

根据文献【22】【23】,我们了解到了未来光纤激光器的主要发展方向:

一全方位拓宽光纤激光器的应用领域,研制全光纤激光器实现与光纤通信系统高效率连接。二扩展新的激光波段,拓宽激光器的可调谐范围,压窄激光谱宽。

三高功率,高亮度多模半导体激光器的改进和包层泵浦光纤技术的发展使得高功率激光器前景良好,是目前国际上激光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献【25】认为进一步提高光纤激光器的性能和输出功率,是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发展的主要研究内容。

四高功率连续光纤激光向高平均功率,高峰值功率的脉冲光纤激光器发展。从应用目标出发时,连续工作的光纤激光器能提供的靶面功率密度较低,脉冲工作的光纤激光器应用将更加广泛。

五进行整机小型化,实用化和智能化的研究,全面提高全光纤调谐激光器的性能,尽快达到实用化和商业化。文献【24】【26】认为目前,全光纤调谐激光器的研究大部分尚处于实验室阶段,极少有商品提供。今后应努力提高激光器的泵浦效率和输出功率,增加光输出的稳定性,延长寿命,优化设计,降低成本,使之达到实用化水平,尽快形成产业。

六从常规的光纤激光器组束技术向相干组束技术发展。文献【25】【28】认为将多个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输出按常规方式组束,虽然可以提升总的输出功率,但光束质量变差,亮度提高有限。相干组束技术则可以在提升总功率的同时,保持光纤激光器良好的光束质量,这将是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七光纤激光器的工业应用从低功率的打标,雕刻(百瓦级)向更高功率的金属和陶瓷的切割,焊接等方面发展(千瓦到万瓦级)。文献【29】认为在汽车和造船等行业中,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的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要成功取代常规工业激光器还要依赖于它能够获得优良的光束质量。

小结

随着光通信网络及相关领域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纤激光器技术正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方面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以光纤光栅,滤波器,光纤技术,光子晶体光纤等为基础的新型光器件的陆续面世,将为光纤激光器的设计提供新的对策和思路。包层泵浦光纤激光器和单波长,多波长RFL的面世,无疑体现出光纤激光器的巨大潜力。文献【30】认为目前光纤激光器的开发研制转向多功能化,实用化方向发展,逐渐开发出能根据客户需要而输出特定波长的Raman光纤激光器,针对WDM系统而开发的基于超连续谱的多波长光纤激光器,能改变波长间隔的多波长激光器和高亮度,高功率的大功率激光器。可以预见,光纤激光器必将在未来各个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苏红新,王坤,杨乐臣,郭庆林锁模光纤激光器的研究进展[A] 《激光杂志》2008 ,第29 卷第2 期

【2】杨军,岳耀笠,李昭云,赵灏,刘霄海,张昕,一种主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稳定性的新方法,《光通信技术》,2011,第9期

【3】张书敏, 吕福云, 董法杰,樊亚仙非线性偏振旋转锁模光纤激光器的理论分析

[A] 《量子电子学报》,2004-10,第25卷5期

【4】邓一鑫,涂成厚,吕福云非线性偏振旋转锁模自相似脉冲光纤激光器的研究[A] 物理学报 2009-5,第58卷5期

【5】贺虎成, 杨玲珍, 王云才利用非线性偏振旋转锁模技术产生0. 7nJ, 1. 5ps光脉[A] 《激光技术》 2007-2,第31卷1期

【6】张金胜,祖宏业,曹乐,于丽,杨伯君利用偏振旋转进行被动锁模的超短脉冲掺铒光纤激光器理论分析[A] ,北京邮电大学

【7】刘鹏祖,侯静,张斌,陈金宝,基于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的1550nm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中国激光》,2011-7,第38卷7期

【8】贾东方,谈斌,王肇颖,葛春风,杨天新,李世忱谐波锁模掺铒光纤激光器的稳定性研究[A] 《光子学报》,2007-3,第36 卷第3 期

【9】闫晗 , 魏莹, 王肇颖, 费爱梅, 贾东方, 李世忱自起振σ形腔被动锁模掺Er3 + 光纤激光器[A] 《光电子·激光》,2007-6第18 卷第6 期

【10】L. M. Zhao,D. Y. Tang,T. H. Cheng, H. Y. Tam, and C. Lu,Bound states of

dispersion-managed solitons in a fiber laser at near zero dispersion[A],APPLIED OPTICS,

20 July 2007 _ V ol. 46, No. 21

【11】P. M. Lushnikov,Dispersion-managed soliton in optical fibers with zero Average dispersion,OPTICS LETTERS ,V ol. 25, No. 16 / August 15, 2000

【12】L. M. Zhao, D. Y. Tang, T. H. Cheng, H. Y. Tam, and C. Lu Multi-pulse

dispersion-managed solitons in a fiber laser at near zero dispersion ,CLEO Pacific Rim 2007 【13】Michel Olivier, Vincent Roy, and Michel PichéThird-order dispersion and

bound states of pulses in a fiber laser,OPTICS LETTERS , V ol. 31, No. 5 / March 1, 2006 【14】L. M. Zhao, D. Y. Tang, T. H. Cheng, H. Y. Tam, and C. Lu,Period-doubling

of dispersion-managed soliton in Erbiumdoped fiber lasers at around zero dispersion,2007 OSA/FIO 2007

【15】A. Berntson,* N. J. Doran, W. Forysiak, and J. H. B. Nijhof,Power dependence

of dispersion-managed solitons for anomalous, zero, and normal path-average dispersion,OPTICS LETTERS , V ol. 23, No. 12 / June 15, 1998

【16】X. Wu, D. Y. Tang, L. M. Zhao, and H. Zhang,Effective cavity Dispersion

shift induced by nonlinearity in a fiber laser,PHYSICAL REVIEW A 80, 013804 _2009 【17】Ph. Grelu and F. Belhache,Quantized separations of phase-locked soliton

pairs in fiber lasers,October 1, 2003 / V ol. 28, No. 19 / OPTICS LETTERS,1757-1759 【18】W.S.man,H.Y.Tam,M.S.Demoken,and D.Y.Tang, Soliton shaping of dispersive waves in

a passively mode-locked fibre soliton ring laser, Optical and Quantum Electronics 33:1139-1147, 2001

【19】SUN J Q, HUANG D X. Control of self2pulsation in Er3 + 2doped fiber

laser [ J ]. Acta Op tica Sinica, 1996, 16 ( 9 ) : 1237 ~1240 ( in Chi2nese) .

【20】MATSAS V J, NEWSON T P, R ICHARDSON D J et al. Self2startingpassively mode2locked fibre ring soliton laser exp loiting nonlinear po2 larization rotation [ J ]. Electron Lett, 1992, 28 (15) : 1391~1393.

【21】L IU D F, CHEN G F,WANG X H et al. Structure stable Er3 + 2doped fiber ring laser [ J ]. Laser Technology, 1999, 23 ( 4 ) : 231 ~233 ( in Chinese) .

【22】W ANG Zh Y, W ANG Y Q, L I Sh Ch et al. Self2starting passively mode2locked Er3 + 2doped fiber lasers [ J ]. Journal of Op toelectronics Laser, 2004, 15 (3) : 295~298 ( in Chinese) .

【23】E. J . G reer and K. Smith. All - optical FMmode - locking of fibre laser

Electron. Lett . ,1992 ,28 (18) : 1741 - 1743.

【24】Steven Cundiff , B. C ollings , and Wayne Knox. P olarization locking in

an is otropic ,modelocked s oliton Er/ Yb fiber laser〔J〕. Opt . Express ,1997 , 1 (1) : 12 - 21. 【25】 B. C. C ollings , K. Bergman , and W. H. Knox. Stable multigiga2 hertz pulse - train formation in a short - cavity passively harmonic mode- locked erbium/ ytterbium fiber laser〔J〕. Opt . Lett . ,1998 ,23 (2) :123 - 125.

【26】Mathias Moenster , Peter G las , Gunter Steinmeyer et al .Mode - locked

Nd - doped microstructured fiber laser〔J〕,Opt . Express , 2004 , 12(19) :4523 - 4528. 【27】A. Is omaki and O. G. Okhotnikov. Femtosecond s oliton mode - lockedlaser based on ytterbium - doped photonic bandgap fiber〔J〕. Opt . Ex2press , 2006 , 14 (20) : 9238 - 9243. 【28】A. V. Avdokhin ,S. V. P opov and J . R. Taylor. T otally. fiber integrat2ed , figure - of - eight ,femtosecond s ource at 1065nm〔J〕. Opt . Ex2press , 2003 , 11 (3) : 265 - 269.

【29】Wei Zhao , Haiquan Ma , Wei zhang ,et al . Environmentally stable yt2terbiumfigure - of - eight fiber laser producing 177 - fs pulses〔J〕.Opt . C omm. , 2007 , 1 (273) : 242 - 245. 【30】Y. D. G ong , P. shum ,D. Y. Tang ,et al . Close spaced ultra – short bound s olitons from DI - NOLM Figure - 8 fiber laser〔J〕. Opt .C omm. , 2003 , 220 : 297 - 302.

光纤湿度传感器应用的文献综述

光纤通信原理(论文) 文献综述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题目:光纤湿度传感器应用

光纤湿度传感器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 摘要:光纤湿度传感器是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光纤湿度传感器的使用敏感材料也很多,原理也各有异同,导致传感器结构不同、检测方式有差异和成本相差较大等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本文比较了几种主要光纤湿度传感器的特点,并对光纤湿度传感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光纤湿度传感器;湿度;敏感材料 1.引言 光纤湿度传感器具有体积较小,响应速度较快,抗电磁干扰强,适应温度范围大,动态范围较大,灵敏度非常高的特点,在恶劣的环境中能发挥天然的优势。因而在国防科研、石油化工和电力等领域的湿度检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 光学湿度传感器主要是利用光学材料在空气相对湿度发生变化后, 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将发生变化,介质感受到相应的变化,从而引起波长光学参数,光波导和反射系数的变化进行的湿度测量[1]。 2.光纤湿度传感器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传感原理,光纤湿度传感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光功率检测型[12],即外界湿度变化引起传输光功率的变化,如基于锥形光纤[13-15] [16,17]、塑料包层石英光纤[18,19]等湿度传感器;另一类是波长检测型 [20,21],即外界湿度变化引起涂敷在传感器表面的湿敏材料有效折射率发生变化,进而导致中心波长发生漂移,如基于布拉格光纤光栅[22-25]、长周期光纤光栅[26-29]、光纤Fabry-Perot腔[30-33]等湿度传感器。 1.3.1 2.1光功率检测型 2.1.1光纤传光式湿度传感器 光纤传光式湿度传感器的传感原理为:当湿敏材料薄膜与空气湿度相互接触后,湿敏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其光学参数发生变化。因此,通过测量湿敏材料

冷凝器文献综述_共3页

文献综述 一、前言 在过程工业生产中,合理而有效地利用热(冷)量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实 现工艺物料间的热量传递,人们常采用各种类型的换热器,它是化工、炼油、 动力、食品、冶金、制药等诸多行业部门广泛应用的一种工艺设备。对于迅速 发展的化工、石油化工来说,换热器尤为重要。在化工厂中,换热设备的投资 约占总投资的15%。在炼油厂中,换热器约占全部工艺设备投资的40%。换热 器设计的先进性、合理性,运转的可靠性和热量回收的经济性等,将直接影响 到产品的质量、产量和成本。 在过程工业生产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换热过程,其主要作用是使热量由 温度较高的流体向温度较低的流体传递,使流体温度达到工艺规定的指标,以 满足生产过程的需要。此外,换热设备也是回收余热、废热特别是低品位热能 的有效装置。 换热器是实现不同介质之间能量交换的通用设备,其研究和应用受到世界 各国的普遍重视,是传热技术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按换热设备的用途 可分为加热器、预热器、过热器、蒸发器、再沸器、冷却器、 冷凝器。其中冷凝器用于冷凝饱和蒸汽,使之放出潜热而凝结液化。 二、常用的冷凝器 (1)盘管冷凝器盘管冷凝器是直接火滴水祛松脂加工厂经常用的一种冷凝冷 却设备,一般用紫铜管弯成,其特点是制造简单,容易检修,管外水垢容易清 洗,但总传热系数较低,换热量小,只适用于产量不大的工厂。 (2)列管式冷凝器常用的有三种形式,一为浮头补偿冷凝器,另一种形式为“U”形冷却器。这两种冷凝器一般都是用直径20-25毫米的紫铜管用胀管法固定 在花板上,外壳用普通钢板制造。考虑到紫铜管的热胀冷缩较钢材大,因此采 用浮头式或“U”形管结构,使列管能自由收缩尸避免因材质不同而胀裂。浮头补 偿冷凝器一般用于松节油和水蒸汽的冷凝,"U"形冷却器则多用于冷凝液的冷却。 这种列管式冷凝器,水在管间走,流速慢,很易结垢,有时甚至被泥沙充满, 清洗困难,影响传热效果。三是固定管板式冷凝器,它是由许多管子组成管束, 管束两端通过焊接或胀接固定在两块管板上,管板与筒体采用焊接连接在一起 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 ①在同样壳体直径内,布管最多。使其结构简单、紧凑,制造费用低; ②两端管板固定,当管束与壳体的壁温或材料线膨胀系数相差较大时,为 了吸收热膨胀差,需要在换热器上设置柔性元件(如膨胀节、挠性管板等)以 降低温差应力; ③壳程设置法兰盘,适用于耐泄漏的场合; ④由于管束不能拉出,壳程、管程清洗不方便,管间不能机械清洗。 固定管板换热器适用于壳程介质清洁,不易结垢;管程需要清洗或壳程虽 有污垢,但能进行溶液清洗,以及管、壳程两侧温差不大或温差较大,但壳程 压力不高的场合。

光纤激光器文献综述

科技文献检索与应用 ——激光技术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激光自从问世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尤其是在生物医学上面。它也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更大的方面和利益,使更多的不可能成为了可能。下面我将从我搜索到的五篇科技文献中举例说明激光在医学上的重大作用。第一,激光热疗。以激光进行高温治疗的激光热疗法,已成为肿瘤热疗的一种新的有效手段。用于热疗的激光主要使用可见光及近红外激光,但由于该波段激光对组织的穿透有限,因此,激光热疗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报道,利用光吸收染料能够选择性地增强肿瘤部位的热损伤,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最新研究表明,一种新颖的纳米材料——碳纳米管,在近红外区域对激光能量具有强烈吸收效应,并将光能量迅速转化为热能,产生的热效应导致了细胞的立刻崩溃。由于生物组织在近红外区的光吸收很弱,因此这种新颖的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近红外光吸收性和光稳定性,能有效地代替光吸收染料在激光热疗中的应用。在研究单壁碳纳米管增强近红外区激光热疗效果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单壁碳纳米管明显增强980 nm 激光的杀伤效应,并且此杀伤效应具有光剂量和单壁碳纳米管剂量依赖性。激光治疗组虽能抑制肿瘤生长,但激光穿透能力有限,不能有效地损伤深层肿瘤组织,所以易复发。而激光+ 单壁碳纳米管治疗组相对于激光治疗组,能更加有效地损伤肿瘤及深层肿瘤组织、抑制肿瘤生长。碳纳米管的应用显著地增强了激光热疗的效果。【1】第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在生物医学这一领域中正逐步吸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的兴趣,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基于激光与固体、液体、气体和气溶胶相互作用的介电击穿产生的等离子体发射称为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技术。用光谱仪直接收集样品表面等离子体产生的发射谱线信号,从理论上可根据发射光谱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在激光脉冲的作用下,LIBS 发射谱线的形成过程如图1 所示。【2】这是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原理所在。 LIBS 在生物医学领域已经有了很广泛的应用。例如:分析人体或头发中的矿物元素、测量人体皮肤中Zn 的含量、分析钙化物质、识别和检测生物气溶胶、检测和识别细菌和识别恶性肿瘤组织等。总之,LIBS 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元素分析技术,经过40 多年的发展,LIBS 技术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和广泛应用,目前LIBS 仪器在国外已实现商业化生产。第三,激光针灸。激光针灸就是以低强度激光束直接或聚焦或扩束照射穴位的穴区表面或深部,对穴位进行有效的刺激,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行气活血和平衡阴阳等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与传统针灸相比,激光针灸既除能达到针灸治疗的效果外,,还具有无痛、无菌、安全、易控、可调等特点,因此患者更易于接受。激光的灸疗主要是基于激光生物组织的热效应。【3】由于激光照射穴除

光纤激光器简介

目录 第一章、激光基础 第二章、激光器 第三章、光纤的特性 第四章、光纤激光器 第五章、实验室激光器型号及操作安全

第一章激光基础 1.1什么是激光? 激光在我国最初被称为“莱赛”,即英语“Laser”的译音,而“Laser”是“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缩写。意为“辐射的受激发射光放大”,大约在1964年,根据钱学森院士的建议,改名为“激光”。激光是通过人工方式,用光或者放电等强能量激发特定的物质而产生的光。 激光的四大特性:高亮度、高单色性、高方向性、高相干性。具有高亮度的激光束经过透镜聚焦后,能在焦点附近产生数千度乃至上万度的高温,这就使其能够加工几乎所有材料。由于激光的单色性极高,从而保证了光束能精确地聚焦到焦点上,得到很高的功率密度。 1.2激光产生的基本理论 1.2.1原子能级和辐射跃迁 按照玻尔的氢原子理论,绕原子核高速旋转的电子具有一系列不连续的轨道,这些轨道称为能级,如图1-1。 图1-1 原子能级图

当电子在不同的能级时,原子系统的能量是不相同的,能量最低的能级称为基态。当电子由于外界的作用从较低的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时,原子的能量增 图1-2 电子跃迁图 加,从外界吸收能量。反之,电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向外界发出能量。在这个过程中,若原子吸收或发出的能量是光能(辐射能),则称此过程为辐射跃迁。发出或吸收的光的频率满足普朗克公式(hv=E2-E1)。 1.2.2受激吸收、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 受激吸收:处于低能级上的原子,吸收外来能量后跃迁到高能级,则称之为受激吸收。 自发辐射:由于物质有趋于最低能量的本能,处于高能级上的原子总是要自发跃迁到低能级上去,如果跃迁中发出光子,则这个过程称为自发辐射。

大功率光纤激光器研究的最新进展

大功率光纤激光器研究的最新进展 敖经盛2012301020071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省武汉市430072) 摘要: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具有光束质量好、寿命长、转换效率高的优点,其主 要性能已明显优于其他激光器。随着技术的进步,大功率光纤激光器还在不断取得发展突破。本文就大功率光纤激光器研究的一些关键技术的最新进展做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光纤激光器;大功率;最新进展 引言: 光纤激光器具有众多令人瞩目的优点,如其波导结构与传输光纤相同,易于与传输光纤集成和耦合;基质材料具有很好的散热特性和热稳定性;与传统固体激光器相比,光纤激光器损耗小、阈值低、效率高,容易实现小巧、紧凑的结构设计,因此光纤激光器在光纤通信、传感、工业加工、国防和军事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光纤激光器输出功率快速增长,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几项关键技术的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突破,增益光纤有了多种新型结构设计的掺杂光纤(如双包层光纤、光子晶体光纤等);泵浦耦合技术实现了端面、侧面泵浦等多种耦合方式。光纤激光器光束合成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多成果。下文我们详细介绍这些技术的原理及最新进展。 1.光纤激光器的原理 光纤激光器主要由泵浦源,耦合光学系统,增益光纤,谐振腔,准直光学系统等部件构成。泵浦源由一个或多个大功率激光二极管阵列构成,其发出的泵浦光经特殊的泵浦结构耦合入作为增益介质的掺稀土元素光纤,泵浦波长上的光子被掺杂光纤介质吸收,形成粒子数反转,受激发射的光波经谐振腔镜的反馈和振荡形成激光输出。

图1 光纤激光器原理图(引自文献【1】) 2.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关键技术 2.1 增益光纤制作技术 2.1.1稀土掺杂双包层石英光纤 稀土掺杂双包层石英光纤技术最早由美国宝丽来公司和英国南安普敦大学于20 世纪80 年代末期提出。【2】它有效解决了光纤激光器中泵浦光功率与增益光纤之间的耦合效率问题,显著提高光纤激光器输出功率。稀土掺杂双包层石英光纤的研制技术因此成为了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关键技术之一。 双包层光纤由纤芯、内包层、外包层和保护层构成,如图2所示。它比普通单模光纤增加了1 个内包层作为多模泵浦光的传输波导,泵浦光在内包层中传输时不断穿越纤芯而被其中的稀土离子吸收,并产生单模激光由纤芯波导输出。 图2 双包层光纤的结构示意图 为了使内包层中传输的泵浦光更多次地穿越掺有稀土离子的纤芯,增加泵浦长度,提高泵浦效率,研究人员提出了不同形状的内包层结构。圆形结构由于不需要额外加工,制造工艺简单,容易实现与带尾纤的泵浦光源耦合,是最先研制和使用的内包层结构。但完美的圆形对称造成内包层中存在大量的螺旋光,这部分泵浦光不经过纤芯,不被稀土离子吸收,大大降低了泵浦光的利用率。【3】后来,又逐渐研制出不同形状的内包层,如偏芯圆形、矩形、正方形、D 形、梅花形、六边形、八角形等。 但是目前非圆形的双包层光纤还存在生产工艺复杂,稳定性和一致性差,其双折射特性没有圆形保偏双包层光纤好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可以通过技术的改进,生产工艺的改善而很快得到解决。

文献综述——光纤振动传感器

中国计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徐婷学号: 0800403238 专业:光电信息工程 班级: 08光电2 设计(论文)题目: 光纤振动传感器的设计 指导教师:李裔 二级学院: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 2011年 3 月07日

光纤振动传感器的设计 文献综述 一、概述: 光纤传感器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70 年代,那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光纤不仅具有传光特性,且其本身就可以构成一种新的直接交换信息的基础,无需任何中间级就能把待测的量与光纤内的导光联系起来。由于其具有常规传感器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很多国家不遗余力地加大对光纤传感器的研究力度,也涌现出许多成果。但它仍存在诸如价格昂贵、技术不够成熟等瓶颈,这使得它在工程上的应用较少。最近涌现的很多成果无论是在价位上还是技术上都有了新的突破。随着新方法、新工艺不断被引入,大量低价位高性能光纤传感器面世,而光纤与其他学科理论相结合,不仅使光纤传感器在信号检测精度、传输减损、信号处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其应用领域也越加广阔。 光纤传感器作为一种优势明显的新型传感器不但在高、精、尖领域得到应用,而且在传统的工业领域被迅速推广,其本身产品也不断推层出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可以预见随着制作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器件性能的不断提高,不久的将来光纤传感器必将在海洋、化工、土木工程、水利电力等各个领域显示其应用活力。 二、光纤传感器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a。光纤结构和种类: 光纤是一种光信号的传输媒介。 光纤的结构:最内层的纤芯是一种截面积很小、质地脆、易断裂的光导纤维,制造材料可以是石英、玻璃或塑料。纤芯的外层由折射率比纤芯小的材料制成。由于纤芯与包层之间存在着折射率的差异,光信号得以通过全反射在纤芯中不断向前传播。光纤的最外层是起保护作用的外套。通常是将多根光纤扎成束并裹以保护层制成多芯光缆。 图一光纤结构 光纤的种类:1)按纤芯和包层的材质:玻璃光纤、塑料光纤。2)按折射率的变化:阶跃型、渐变型(聚焦光纤)。3)按传播模式:单模光纤、多模光纤。 b。光纤传感器的特点 近年来,传感器在朝着灵敏、精确、适应性强、小巧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

换热器开题报告

丙烯冷凝器(E-301)设计 ———— 摘要:本文先简单阐述了换热器的研究背景,并附带介绍了换热器的重要作用及其型式的发展过程。然后结合课题设计方向,由于本次设计方向为丙烯冷凝器(E-301)的设计,该冷凝器属于浮头式换热器的一种;在介绍浮头式换热器常见通用结构过程中,讲述一些用于该丙烯冷凝器的元件结构。最后,简单讲述了本次设计所用的技术路线,大致介绍了冷凝器设计的相关步骤和方法。 关键字:浮头式换热器,冷凝器,技术路线 1研究背景 换热设备是化工、炼油工业、医药、冶金、制冷等工业中普遍应用的典型工艺设备,用来实现热量的传递,使热量由高温流体传送给低温流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工艺的要求,往往进行着各种不同的换热过程:如加热、冷却、冷凝、蒸发等。一般换热器需要满足如下的基本条件:合理地实现所规定的工艺条件;安全可靠;利于安装、操作、维修;经济合理[1]。 管壳式换热器的使用已有很悠久的历史;在二十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板式换热器,并应用于食品工业。以板代管制成的换热器,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因此陆续发展为多种形式。英国用钎焊法制造出一种由铜及其合金材料制成的板翅式换热器,用于飞机发动机的散热。30年代末,瑞典又制造出第一台板壳式换热器,用于纸浆工厂。在此期间,为了解决强腐蚀性介质的换热问题,人们对新型材料制成的换热器开始注意。60年代左右,由于空间技术和尖端科学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种高效能紧凑型的换热器,再加上冲压、钎焊和密封等技术的发展,换热器制造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推动了紧凑型板面式换热器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此外,自60年代开始,为了适应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换热和节能的需要,典型的管壳式换热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70年代中期,为了强化传热,在研究和发展热管的基础上又创制出热管式换热器。近年来,由于能源消耗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能源价格的逐渐上升,循环回收再利用观念已开始深入人心,工厂中废热回收也越来越具有吸引力。通过换热器的使用,回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来提高工厂的效率以减少国家的能源需求,节省资源,对于国家长久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对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提高各类换热器的工作效率,减少因工作而造成的更多的能源浪费,也是设计换热器的重中之重。

关于光纤激光器的研究综述

关于光纤激光器的研究综述 前言 光纤激光器是指用掺稀土元素玻璃光纤作为增益介质的激光器,作为第三代激光技术的代表,具有其他激光器无可比拟的技术优越性。由于其具有绝对理想的光束质量、超高的转换效率、成本低、高稳定性以及体积小等优点,对传统的激光行业产生巨大而积极的影响。这导致了光纤激光器在近年来成为激光中的热门领域。 本文查找了以“锁模技术”“光纤激光器”“非线性偏振旋转”“超短脉冲”为主要关键字的有关的28篇文献,这些论文主要集中在激光,量子,光子等领域。锁模光纤激光器因其紧凑小巧,成本低和光束质量好等优点,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 从发表论文的统计分析上来看,近三年年发表的文章数量占文章总数的大部分,并呈逐年增加趋势,由此可见近几年学者对光纤激光器的研究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在这其中大部分文章都涉及锁模光纤激光器与掺杂光纤激光器,尤其是 ++光纤激光器。它们在实用方面的优点对传统的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掺33 , Yb Er 激光行业产生巨大而积极的影响,这导致了光纤激光器在近年来成为激光中的热门领域。 正文 1 锁模光纤激光器 锁模光纤激光器因其紧凑小巧、成本低和光束质量好等优点,近年来获得快速的发展。根据其锁模的原理,锁模光纤激光器可分为三类:主动锁模光纤激光器、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主被动混合锁模光纤激光器。 主动锁模光纤激光器又可分为调制型锁模和注入型锁模两类。调制型主动锁模光纤激光器通常利用LiNbO3晶体作为调制器实现锁模,既可以进行振幅调制也可以进行相位调制,而注入型锁模光纤激光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利用行波半导体光放大器的非线性增益调制特性实现主动锁模;二是利用光纤的价差相位调制效应进行主动锁模。但主动锁模光纤激光器想走向实用化,稳定性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 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通常利用半导体的可饱和吸收效应或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作为锁模机制,它一般不需要外接施加的调制信号。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锁模激光器的优点是容易实现激光器的自启动,而且脉冲的重复频率较稳定,脉宽小,但因为其不是全光纤的结构,故在实际应用中响应速度交大。基于光纤非线性的锁模激光器可实现全光纤的结构,克服了半导体可饱和吸收体被动锁模的缺点,响应时间小。 主被动混合锁模光纤激光器是以上两种的有机结合,因为主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的弛豫震荡和超模噪声劣化了输出脉冲的质量,而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输出脉冲重复率受光纤长度的限制不可能提高,而且不容易调整和控制,所以利用主被动混合的技术,可以优化这些不足,获得最好的效果。这类激光器具有体积小、

国内外光纤传感器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光纤传感器的发展现状 2011-6-29 8:25:44 讯石光通讯咨询网作者:iccsz 摘要:本文将分析光纤传感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主要介绍了两方面的情况:光纤传感器原理性研究的发展现状和光纤传感器产品的应用与开发的现状。 本文将分析光纤传感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主要介绍了两方面的情况:光纤传感器原理性研究的发展现状和光纤传感器产品的应用与开发的现状。前者报道了光纤光栅、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以及光纤传感网的发展,这些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后者介绍了光层析成像技术、智能材料、光纤陀螺及惯性导航系统、工业工程类传感器(其中包括电力工业用高电压、大电流传感器,利用光纤的弹光效应和FBG器件的应力传感器等)。最后介绍了新型光纤材料与器件、氟化物玻璃光纤,碳涂覆光纤、以及正在研究中的蜂窝型波导光纤、液晶光纤等。 一、引言 随着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技术和光时分复用OTDR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光纤通信技术正向着超高速、大容量通信系统的方向发展,并且逐步向全光网络演进。在光通信迅猛发展的带动下,光纤传感器作为传感器家族中年轻的一员,以其在抗电磁干扰、轻巧、灵敏度等方面独一无二的优势,已迅速成长为年成交额超过10亿美金,并预计将于2010年拥有超过50亿美金市场的产业。每年由美国光学工程师学会(OSA)主办的光纤传感国际会议(OFS)及时报道着光纤传感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对光纤传感及其相应技术进行有益的研讨。 当前,世界上光纤传感领域的发展可分为两大方向:原理性研究与应用开发。随着光纤技术的日趋成熟,对光纤传感器实用化的开发成为整个领域发展的热点和关键。由于光纤传感技术并未如光纤通信技术那样迅速地获得产业化,许多关键技术仍然停留在实验室样机阶段,距商业化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光纤传感技术的原理性研究仍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由于很多光纤传感器的开发是以取代当前已相当成熟,可靠性和成本已得到公认,并已经被广泛采用的传统机电传感系统为目的,所以尽管这些光纤传感器具有如电磁绝缘、高灵敏度、易复用等诸多优势,其市场渗透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可想而知的。而那些具有前所未有全新功能的光纤传感器则在竞争中占有明显优势,FBG和其它的光栅类传感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当前的原理性研究热点集中于光纤光栅(FBG和LPG)型传感器和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两大板块。 FBG型光纤传感器自发明之日起,已走过了原理性研究和实验论证的百家争鸣阶段。目前成熟的FBG制作工艺已可形成小批量生产能力,而研究的焦点也转向解决高精度应用,完善解调和复用技术,以及降低成本等几个方向上。另一方面,由于光纤传感器具有将传输与传感媒质合而为一的特性,使得沿布设路径上的光纤可全部成为敏感元件,因此,分布式传感成为光纤传感器与生俱来的优点。 对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应用研究主要有以下四大类:光(纤)层析成像技术(OCT,OPT)、智能材料(SMART MATERIALS)、光纤陀螺与惯导系统(IFOG,IMIU )和常规工业工程传感器。另外,由于光纤通信市场需求的带动以及传感技术的特殊要求,新型器件和特种光纤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 目前,我国的光纤传感器研究大多数集中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仍然未完成由实验室向产品化的过渡。其中,比较成熟的技术包括:清华大学光纤传感中心与总后合作研制开发的光纤油罐液位与温度测量系统,已经安装运行数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总装合作研制的光纤陀螺系统,目前指标为0.2°/hr ;中国计量学院研制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已有产品报道;华中理工大学与广东某公司联合研制的强电压、大电流传感系统。此外,在广东、深圳等地,还建立了许多光纤无源器件生产厂

换热器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设计(论文)题目: 学院:化工装备学院 专业班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0802 学生: 指导教师: 开题时间:2011年10 月18 日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换热器的基建投资在一般化工、石化企业中约占设备总投资的20%,其中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约占换热器的70%。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两端管板和壳体制成一体,当两流体的温度差较大时,在外壳的适当位置上焊上一个补偿圈,(或膨胀节)。当壳体和管束热膨胀不同时,补偿圈发生缓慢的弹性变形来补偿因温差应力引起的热膨胀。 特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壳程清洗和检修困难,壳程必须是洁净不易结垢的物料。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主要有外壳、管板、管束、封头压盖等部件组成。 固定管板换热器的结构特点是在壳体中设置有管束,管束两端用焊接或胀接的方法将管子固定在管板上,两端管板直接和壳体焊接在一起,壳程的进出口管直接焊在壳体上,管板外圆周和封头法兰用螺栓紧固,管程的进出口管直接和封头焊在一起,管束根据换热器的长度设置了若干块折流板。这种换热器管程可以用隔板分成任何程数。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管程清洗方便,管程可以分成多程,壳程也可以分成双程,规格围广,故在工程上广泛应用。壳程清洗困难,对于较脏或有腐蚀性的介质不宜采用。当膨胀之差较大时,可在壳体上设置膨胀节,以减少因管、壳程温差而产生的热应力。 本课题所设计的冷却器属于固定管板换热器,是针对给定的设计参数,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通过壁厚计算和强度校核等,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产品。熟悉压力容器设计的基本要求,掌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常规设计方法,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区,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国外现状发展及趋势 2.1 国外情况 对国外换热器市场的调查表明,管壳式换热器占64%。虽然各种板式换热器的竞争力在上升,但管壳式换热器仍将占主导地位。随着动力、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其设备也继续向着高温、高压、大型化方向发展。而换热器在结构方面也有不少新的发展。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是最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是由美国ABB公司提出的。其基本原理为:将圆截面的特制板安装在“拟螺旋折流系统”中每块折流板占换热器壳程中横剖面的四分之一其倾角朝向换热器的轴线即与换热器轴线保持一定倾斜度。相邻折流板的周边相接与外圆处成连续螺旋状。每个折流板与壳程流体的流动方向成一定的角度使壳程流体做螺旋运动能减少管板与壳体之间易结垢的死角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在气一水换热的情况下传递相同热量时该换热器可减少30%-40%的传热面积节省材料20%-30%。相对于弓形折

关于激光器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锁模光纤激光器的研究 前言 激光器,顾名思义,即是能发射激光的装置。1954年制成了第一台微波量子放大器,获得了高度相干的微波束。1958年A.L.肖洛和C.H.汤斯把微波量子放大器原理推广应用到光频范围,1960年T.H.梅曼等人制成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1961年A.贾文等人制成了氦氖激光器。1962年R.N.霍耳等人创制了砷化镓半导体激光器。以后,激光器的种类就越来越多。按工作介质分,激光器可分为气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和染料激光器4大类。近来还发展了自由电子激光器,大功率激光器通常都是脉冲式输出。2004 年,Idly 提出了一种自相似脉冲光纤激光器,同时为这种光纤激光器建立了一种数值模型。模型中采用非线性薛定谔方程(NLSE)描述脉冲在正色散光纤中的传输,引入了一个与脉冲强度相关的透过率函数将NPE 锁模机理等效成快速可饱和吸收体(SA)的作用0 模拟发现这种激光器输出的脉冲具有抛物线的形状和线性啁啾,能量可高达10nJ。随着自相似脉冲在实验上的实现,自相似锁模光纤激光器迅速成为超短光脉冲领域的研究热点。用Idly 模型对自相似锁模光纤激光器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在此我将对激光和激光器的原理和基于原理而做出的进一步的相关研究(如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做一个大致的探讨。

主题 激光器的原理 非线性偏振旋转被动锁模环形腔激光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 激光器由偏振灵敏型光纤隔离器、波分复用器、偏振控制器、输出藕合器、掺yb3+光纤组成。其工作原理为从偏振灵敏型光纤隔离器输出的线偏振光,经过偏振控制器PCI(1/4 λ波片)后变为椭圆偏振光, 此椭圆偏振光可看成两个频率相同、但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线偏振光的合成, 它们在掺yb3+增益光纤中藕合传输时, 经过光纤中自相位调制和交叉相位调制的非线性作用, 产生的相移分别为 其中n1x 、n1y分别为yb3+光纤沿X、Y方向的线性折射率, n2、l分别为该光纤的非线性折射率系数和长度。 由于两线偏振光的相位差(ΔΦ=Φx-Φy), 与两偏振光的光强有关, 适当调整光纤偏振控制器PC2(1/4 λ波片 +1/2 λ波片), 使两偏振光中心

高功率IPG光纤激光器应用简介

高功率IPG光纤激光器应用简介 一、IPG光纤激光器简介 1.光纤激光器简介 光纤激光器是指用掺稀土元素玻璃光纤作为增益介质的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可在光纤放大器的基础上开发出来:在泵浦光的作用下光纤内极易形成高功率密度,造成激光工作物质的激光能级“粒子数反转”,当适当加入正反馈回路(构成谐振腔)便可形成激光振荡输出。 2.光纤激光器的优势 首先是使用成本低,光纤激光器替代了不稳定或高维修成本的传统激光器。其次,光纤激光的柔性导光系统,非常容易与机器人或多维工作台集成。第三,光纤激光器体积小,重量轻,工作位置可移动。第四,光纤激光器可以达到前所未有的大功率(至五万瓦级)。第五,在工业应用上比传统激光器表现更优越。它有适用于金属加工的最佳波长和最佳的光束质量,而且光纤激光器在每米焊接和切割上的费用最低。第六,一器多机,即一个激光器通过光纤分光成多路多台工作。第七,免维护,使用寿命长。最后,由于其极高的稳定性,大大降低了运行中对激光质量监控的要求。简单来说就是高功率下的极好光束质量,高光束质量下的极好电光效率,高功率高光束质量下的极小体积、可移动性和柔性。 3.IPG简介 全球最大的光纤激光制造商IPG Photonics由Valentin Gapontsev博士于1991年创建,总部设在美国东部麻省。IPG在德国、美国、俄罗斯和意大利设有生产、研发基地,并在全球设有销售和服务网点,覆盖美国、英国、欧洲、印度、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并于2006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十八年来,IPG致力于纵向合成,所有的核心配件均为IPG研发、生产和拥有,同时也是唯一一个能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光纤和半导体激光器的厂家。 高功率是IPG的优势。全世界已有上千台IPG的高功率(>1KW)光纤激光器在汽车制造、船舶制造、海上平台和石油管道、航空航天和技术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得以应用。在日本,我们向丰田、三菱、住友在内的客户售出了数百台IPG的大功率光纤激光器。这些激光器的成功应用,说明了IPG光纤激光已成熟,且成为制造业的技术工具之一。依近期国内各厂家、院校、集成商对IPG光纤激光器大量的订单来看,光纤激光在中国市场广泛应用的局面会很快到来,尤其是在金属加工(切割、焊接、熔覆、快速成型等)方面。 二、高功率光纤激光应用领域 1.激光焊接领域的应用 光纤激光器的光束质量好,连续功率大,适用于深熔焊和浅表热导焊。连续激光通过调制可提供激光脉冲,从而获得高峰值功率和低平均功率,适用于需要低热输入要求的焊接。由于高功率激光的调制频率高达1万赫兹,因而能够提高脉冲焊接的产能。光纤输送方式使激光能够灵活地集成在传统焊钳、振镜头、机器人和远程焊接系统内。无论采用何种光束输送方式,光纤激光器都具有无可比拟的性能。典型的点焊应用包括依靠振镜头传送光束,从而完成剃须刀片和硬盘挠曲的焊接,从而充分地利用光纤激光器的脉冲功能。光纤激光器的光斑小,焦距长,因而远距离激光焊接的能力大大提高。1-2米的工作间距与传统机器人相比使工作区域提高了数倍,配备光纤激光器的远程焊接工位包括车门焊接、多点焊接和整个车身框架的搭接焊接。光纤激光器焊接的其它例子包括传动部件全熔焊、船用厚钢板深熔焊、电池组密封焊接、高压密封等等。图1展示了光纤激光焊接的效果。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姓名:林诗远 学号:20100410208 班级:10级车辆二班 第九章机械制造业的环境保护 第一节机械工业的环境污染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制造各种装备的部门,在机械工业的生产过程中不论是铸造、锻压、焊接等材料成型加工,还是车、铣、镗、刨、磨、钻等切削加工都会排出大量污染大气的废气、污染土壤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如金属离子、油、漆、酸、碱和有机物,带悬浮物的废水,含铬、汞、铅、铜、氰化物、硫化物、粉尘、有机溶剂的废气,金属屑、熔炼渣、炉渣等固体废物,同时在加工过程中还伴随着噪音和振动。 熔炼金属时会产生相应的冶炼炉渣和含有重金属的蒸气和粉尘。 在材料的铸造成形加工过程中会出现粉尘、烟尘、噪音、多种有害气体和各类辐射;在材料的塑性加工过程中锻锤和冲床在工作中会产生噪音和振动,加热炉烟尘,清理锻件时会产生粉尘、高温锻件还会带来热辐射;在材料的焊接加工中会产生电弧辐射、高频电磁波、放射线、噪音等,电焊时焊条的外部药皮和焊剂在高温下分解而产生含较多Fe2O3和锰、氟、铜、铝的有害粉尘和气体,还会出现因电弧的紫外线辐射作用于环境空气中的氧和氮而产生O3、NO、NO2等;气焊时会因用电石制取乙炔气体而产生大量电渣。 在金属热处理中,高温炉与高温工件会产生热辐射、烟尘和炉渣、油烟,还会因为防止金属氧化而在盐浴炉中加入二氧化钛、硅胶和硅钙铁等脱氧剂而产生废渣盐,在盐浴炉及化学热处理中产生各种酸、碱、盐等及有害气体和高频电场辐射等;表面渗氮时,用电炉加热,并通入氨气,存在氨气的泄露;表面氰化时,将金属放入加热的含有氰化钠的渗氰槽中,氰化钠有剧毒,产生含氰气体和废水;表面(氧化)发黑处理时,碱洗在氢氧化钠、碳酸和磷酸

光纤激光器综述

摘要:光纤激光器技术是光学领域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作为第三代激光技术的代表,其稳定性好、效率高、阈值低、线宽窄、可调谐、紧凑小巧和性价比高等优点,使得它在光纤传感、光纤通信、工业加工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而掺镱双包层光纤激光器是国际上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固体激光器。本文就介绍了这种高功率掺镱双包层光纤激光器,主要介绍了高功率掺镱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概念、发展历史及发展现状、基本原理、优点、实现的关键技术、应用及其广阔的前景。同时总结出了未来光纤激光器的发展方向,并且可以预计光纤激光器最终将可能会替代掉全球大部分高功率CO2激光器和绝大部分Y AG激光器。 关键词:光纤激光器;掺镱双包层光纤激光器;光纤融合技术;激光加工。引言 光纤激光器是指用掺稀土元素玻璃光纤作为增益介质的激光器,虽然光纤激光器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重视,但是光纤激光器并不是新型光器件。1961年,美国光学公司的Snitzer和Koester等在一根芯径300um的掺Nd3+玻璃波导中进行试验观察到了激光现象,并与1963年和1964年发表了多组分玻璃光纤中的光放大结果,提出了光纤激光器和光纤放大器的思想。1975~1985年中有关这个领域的文章较少,不过在这期间许多发展光纤激光器的必须工艺技术已趋于成熟[1]。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Polaroid公司提出了包层抽运技术,之后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特别是掺镱双包层光纤激光器发展非常迅速。1994年,PASK 等首先在掺Yb3+石英光纤中实现了包层抽运,得到了0.5W的最大激光输出。1998年,Lucent技术公司的KOSINKI和INNISS报道了一种内包层截面形状为星形的掺Yb3+双包层光纤激光器,得到了20W的激光输出。1999年,DOMINIC等用4个45W的半导体激光二极管阵列组成总功率为180W的抽运源,在1120nm 得到110W的激光输出。2002年,IPG公司公布了2000W的掺Yb3+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目前,该公司已经推出了输出功率为17kW的掺Yb3+双包层光纤激光器,虽然因为采用的是多组激光合束的方式,致使激光器的光束质量下降很大,但仍然在对功率要求高、光束质量要求不是很高的场合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但如何提高功率,同时又保证光束质量,是当前研究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在国内,关于掺Yb3+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研究起步较晚。从上个世纪年80

激光20W MOPA系列光纤激光器应用介绍2018.2.22

20W MOPA光纤激光器应用介绍 应用工程师:无锡创永激光刘工 微信:1039258953 2016年7月18日

20W MOPA参数表 长脉宽单脉冲能量高,热效应明显,窄脉宽单脉冲能量低,热效应弱;高频率,平均功率高,热效应明显,低频率(10KHz),平均功率低,热效应弱;低扫描速度,低填充密度,激光能量集中,热效应明显,高扫描速度,中等填充密度(0.02mm),激光能量分散,热效应弱。 (4ns400KHz),降功率频率到最大频率,功率趋于稳定。

固定脉宽,100%功率,频率由小增大,峰值功率增大,直至降功率频率 (4ns400KHz),降功率频率到最大频率,峰值功率呈反比例函数递减。 其他脉宽类似。 MOPA光纤激光器,脉宽可调,脉冲频率范围大,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本文中介绍了20W MOPA光纤激光器部分常见应用,用于20W MOPA应用介绍和推广。其中不同材料参数设置有所差异,文中参数 可作为参考,如有不同之处,敬请谅解。

1.1 小米手机壳阳极氧化铝标刻黑色LOGO 1.2 小米充电宝阳极氧化铝标刻白色LOGO 1.3 阳极氧化铝上标刻0.8mmX0.8mm黑色二维码,显微镜下可扫描 2. 304不锈钢标刻 2.1 304不锈钢打彩色LOGO 2.2 304不锈钢名牌标刻黑色 2.3 304不锈钢深雕 3.部分高分子材料标刻 3.1 公牛插座、苹果手机数据线等某些白色高分子材料标刻深色3.2 PA66+、PE等某些黑色高分子材料标刻浅色 4. 电子器件标刻 4.1 电解电容标记黑色参数 4.2 PCB板标刻白色二维码和参数 4.3 电镀电子器件标刻 4.4 IC芯片等电子器件参数标刻 5. 漆剥除 5.1 汽车、电脑、手机等透光件漆剥除 5.2 亚克力瓶、橡胶按键表面漆剥除 5.3 电脑铝制外壳导通处漆剥除 6. 铜制器件标刻 6.1黄铜件标记白色尺寸参数 7. 微弧氧化铝合金标刻黑色名牌 8. 碳钢轴承标记黑色参数 9. 铝箔、锡箔、铜箔切割 10. 氧化锆陶瓷标刻黑色 11. 氧化钛银黑色参数标刻 12. 钛彩色标刻

压力传感器文献综述

压力传感器文献综述 摘要:传感器技术是综合多种学科的复合型技术,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传感器技术。本文通过部分文献资料对压力传感器的发展过程、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一简要介绍。关键词:压力;传感器; 1 压力传感器的发展历程 现代压力传感器以半导体传感器的发明为标志,而半导体传感器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 发明阶段(1945 - 1960 年) :这个阶段主要是以1947 年双极性晶体管的发明为标志。此后,半导体材料的这一特性得到较广泛应用。史密斯与1945 发现了硅与锗的压阻效应,即当有外力作用于半导体材料时,其电阻将明显发生变化。依据此原理制成的压力传感器是把应变电阻片粘在金属薄膜上,即将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测量。此阶段最小尺寸大约为1cm。 (2) 技术发展阶段(1960 - 1970 年) :随着硅扩散技术的发展,技术人员在硅的(001) 或(110) 晶面选择合适的晶向直接把应变电阻扩散在晶面上,然后在背面加工成凹形,形成较薄的硅弹性膜片,称为硅杯。这种形式的硅杯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成本低、便于集成化的优点,实现了金属- 硅共晶体,为商业化发展提供了可能。(3) 商业化集成加工阶段(1970 - 1980 年) :在硅杯扩散理论的基础上应用了硅的各向异性的腐蚀技术,扩散硅传感器其加工工艺以硅的各项异性腐蚀技术为主,发展成为可以自动控制硅膜厚度的硅各向异性加工技术,主要有V 形槽法、浓硼自动中止法、阳极氧化法自动中止法和微机控制自动中止法。由于可以在多个表面同时进行腐蚀,数千个硅压力膜可以同时生产,实现了集成化的工厂加工模式,成本进一步降低。(4) 微机械加工阶段(1980 年- 今) :上世纪末出现的纳米技术,使得微机械加工工艺成为可能。通过微机械加工工艺可以由计算机控制加工出结构型的压力传感器,其线度可以控制在微米级范围内。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加工、蚀刻微米级的沟、条、膜,使得压力传感器进入了微米阶段。 2 压力传感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传感器是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基础,是现代科技的开路先锋。美、日、英、法、德和独联体等国都把传感器技术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关键技术之一。美国长期安全和经济繁荣至关重要的22项技术中就有6项与传感器信息处理技术直接相关。关于保护美国武器系统质量优势至关重要的关键技术,其中8项为无源传感器。。正是由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和投入开发,传感器发展十分迅速。目前,我国传感器行业规模较小,应用范围较窄。为此,我们亟须转变观念,将传感器的研发由单一型传感器的研发,转化为高度集成的新型传感器研发。新型传感器的开发和应用已成为现代系统的核心和关键,它将成为21世纪信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传感器技术及其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表现在:建立了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米/纳米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传感技术工程中心等研究开发基地;MEMS、MOEMS等研究项目列入了国家高新技术发展重点;在“九五”国家重科技攻关项目中,传感器技术研究取得了51个品种86个规格新产品的成绩,初步建立了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产业;2007年传感器业总产量达到20.93亿只,品种规格已有近6000种,并已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建设中得到一定的应用。压力传感器的发展动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2.1光纤压力传感器 这是一类研究成果较多的传感器,但投入实际领域的并不是太多。光纤传感器基本原理是将光源发出的光经光纤送入调制区,在调制区内,外界被测参数与进入调制区的光相互作用,使光的强度、频率、相位、偏振等发生变化成为被调制的信号光,再经光纤送入光探测器、

换热器设计开题报告

换热器设计开题报告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气-液介质专用换热器设计 学生姓名:石静学号:09L0503216 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指导教师:郭彦书(教授) 2013 年 4月 8 日

1文献综述 绪论 换热设备是化工、炼油、动力、能源、冶金、食品、机械、建筑工业中普遍应用的典型设备。一般换热设备在化工、炼油装置中的建设费用比例达20%~50%因此无论从能源利用,还是从工业的投资来看,合理地选择和设计换热器,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各种换热器中,由于管壳式换热器具有单位体积内能够提供较大的传热面积、传热效果好、适应性强、操作弹性大、易制造、成本低、易于检修和清洗等特点,因此应用最广泛。管壳式换热器按结构特点分为固定管板式、U型管式、浮头式、双重管式、填涵式和双管板等几种形式。不同的结构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场合。本文介绍的是板式换热器[1]。 管壳式换热器的特点 管壳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高效换热器。换热器的各板片之间形成许多小流通断面的流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它与常规的管壳式换热器相比,在相同的流动阻力和泵功率消耗情况下,其传热系数要高出很多。板式换热器的广泛应用,加速了我国板式换热器行业的迅速发展,但我国板式换热器设计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板式换热器是以波纹为传热面,在流道中布满网状触电,流体沿着板间狭窄弯曲、犹如迷宫式的通道流动,其速度大小和方向不断改变,形成强烈的湍流,从而破坏边界层,减少界面膜热阻,并使固体颗粒悬浮,不易沉积,有效地强化了传热,因此,它比管壳式等其他类型换热器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第一,传热系数高,由于换热器的特殊结构及组装方式,使介质在流经相邻两板片间的流道时,流动方向和流速不断变化,在低流速下,形成急剧湍流,强化换热;第二,温差小,由于板式换热器具有较高的传热系数及强烈的湍流,可使热交换器的一、二次流体温度十分接近,温差趋近1~3℃;第三,热损失小,由于板片边缘及密封垫暴露在大气中,所以热损失极小,一般为1%左右,不需采取保护措施。在相同换热面积情况下,板式换热器的热损失仅为管壳式换热器的五分之一,而重量则不到管壳式的一半;第四,结构紧凑,换热板片由薄的不透钢板压制而成,板片间距一般为4mm,板片表面的波纹大大增加了有效换热面积,这样单位容积中可容纳很大的传热面积(每立方米体积可布置250㎡的传热面积),占地面积仅为管壳式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因此,体积小,节省安装空间。第五,适应性强,可根据产量及工艺要求,方便地增加或减少传热板片,亦可将板片重新排列,改变流程组合;第六,用途广泛,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机械、冶金、电力、食品、热水供应、集中供暖等工程领域,完成加热、冷却、蒸发、冷凝、余热回收等工艺过程中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