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声音

第三单元  声音
第三单元  声音

第三单元声音

3-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3-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3-1.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3-1.用不同力度敲打音叉,轻轻敲击发出的声音强,大力一点敲击发出的声音弱。

3-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3-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3-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3-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3-3.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3.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3.越短、越小、越少、越细的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越长、越大、越多、越粗的物体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3-3.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3-3.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3-3.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3-3.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3-4.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3-4.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

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3-5.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3-5.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传播速度:铝箔

尺 > 木尺 > 尼龙线 > 棉线

3-5.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3-5.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3-5.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 > 液体 > 气体。

3-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米/秒

3-6.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3-6.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3-7.控制发声罐发声:

1 、用毛巾包住发生罐。

2 、在罐子里装满水。

3 、用棉花塞住耳朵。

3-7.控制噪声的方法:

1 、在声源处控制。

2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 、在人耳处阻断。

3-7.成年男子的声音通常比成年的女子声音低。

3-7.遇到过强的声音要立刻捂住耳朵并张开嘴巴。

向暖瓶中倒水时声音为什么越来越高?

答:倒水时,暖瓶的空气柱会振动,随着水位的升高,空气柱越来越短,空气柱振动越来越快,声音就越来越高。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精编版

单元课题:奇妙的声音王国 【课标要求】 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产生的大小与高低。 2、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 3、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4、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教材分析】 本单元强调观察描述技能以及根据经历做出解释能力的发展,由《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不同的声音》四课内容构成。 《声音的传播》一课是学生在前课已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基础上,通过探究活动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式、传播介质和效果及传播方向等。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声音的传播有一些肤浅的认识,面对于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传播效果知之甚少,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目标】 探究声音产传播的条件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效果的差异、声音传播的方向及现实应用。 课时课题:《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通过动手实践了解不同物质的传播声音的效果不同,知道固体传声效果是最好的。 3、探讨声音的传播方向及阻碍声音传播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比较不同物质的传声效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 谈话激趣——探究讨论——指导实验——归纳总结——延伸拓展 [使用教材的构想] 教材所设计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可适当增减,以探究声音的传播介质、传播效果及传播方向为重点,制作“土电话”可设置为课后的探究活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小铃铛、球形瓶、胶管、酒精灯、音钹等。 学生准备:装入了米、水、空气的塑料袋或气球,也可以用袋装牛奶代替水。 [教学流程]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1、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知识点补充: ①、几个数相加,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c+b 如:29+35+31=29+31+35 ②、加减混合运算中带着数字前面的运算符号,交换减数、加数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c+b(a ?c) 如:46+72-26=46-26+72 2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在计算过程中,如果那两个数相加可以得到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利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把这两个数先相加,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3 、减法的运算性质 ①、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差里的被减数,再加上减数;或用这个数加上差里的减数,再减去被减数。用字母表示:a-(b-c)=a-b+c=a+c-b 如:50-(20-10)=50-20+10=50+10-20 ②、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加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不变号。如:10+(4-3)=10+4-3

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减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要变号。 如:10-(8+1)=10-8-1 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①、需要记住的特殊数的乘积 5x2=10 25x4=100 125x8=1000 25x8=200 75x4=300 375x8=3000 25x8=200 125x4=500 ②、两个数相乘的简便计算,方法不唯一。既可以把一个因数用乘法拆分,使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也可以把一个因数用加、减法拆分,使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拆分一个因数时,不能改变这个数的大小。) ③、两个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是25或者125,就要想到4或者8。(25x4=100 25x8=200 125x4=500 125x8=1000) ④、两个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可以把这个因数转化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加(或减)一个数的形式,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除法的运算性质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测试卷

苏教版三年级下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______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不同动物发声时,振动的器官不同,产生的______也不同。 3、物体发声时共同之处都在做快速的______。 4、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和______中传播。 5、声音进入外耳道后会引起鼓膜的______。 6、声音的强弱叫作______,声音的高低叫作______。 7、______是听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声音。 8、音调的高低与物体的______有关。 9、控制______、装隔音或吸音______等方法能有效降低噪音。 10、操场上能听到铃声,说明声音能在______传播;操场各处都能听到铃声,说明声音向______传播。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1、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真空中传播。() 2、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不能直接听到对方的讲话。() 3、不同物体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 4、人说话的声音不需要物体的振动。() 5、声音的高低就是声音的大小。() 6、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7、“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量强。() 8、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9、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生的。() 10、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影响听力。()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敲击长短粗细不同的管子,发出低音的是() A、长的、粗的 B、短的、细的 C、长的、细的 D、短的、粗的 2、不会发生在操场上的声音是() A、铃声 B、鼓掌声 C、跑步声 D、叫卖声 3、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的传播》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三单元 1、音叉是一种( )仪器,用来( )和( )。音叉上有( )和( ),字母代表的是( ),数字代表的是( )。 2、一个物体在( )的作用下,不断( )做( ),这种运动称为( )。 3、声音是由物体( )而产生的。 4、声音的( )可以用( )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音量的单位是( )(dB ) 5、声音的( )可以用( )来描述,( )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 越( );物体振动的越( ),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6、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当( )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 ),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7、声音能在( )、( )、( )中传播。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8、耳朵由( )( )( )三部分组成。耳廓的作用是( )。耳廓的作用( ), 耳道的作用( ), 鼓膜的作用( ), 听觉神经的作用( )。声音大时,鼓膜振动得快,声音小时,鼓膜振动的慢。鼓膜很薄,如果外界声音特别大时,会使鼓膜穿孔. 9、( )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 )或( )。 11、使发声罐发出的声音变轻地方法:( )。 12、人们生活中减少噪音的方法: 14、应用题: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的紧,声音就( ),拉得松,声音就( );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 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就( ),轻轻拨,声音就( )。 14、什么是振动物体?答:( ),这个物体就是振动物体。 15、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由( )而产生的。 17、怎样描述音高?答:( )。音高的单位是( )(Hz )它表示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 18、伸出桌面的尺子的( )。 23、( )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20、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答:( ) 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21、怎样避免听力受到伤害?答:( )戴上保护装置。 22、在古代战场上,没有现代一些设备,想早点知道大批敌军来临,你有什么办法?你的科学依据是什么?答:( ) 24、( ) 里面就成了 真空 .由于缺少声音传播所需要的 物质,所以听不到声音. 25、在月球上,没有 空气 ,即没有( ) ,宇航员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使用 ( ) 设备. 26. 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时,回引起水的 振动 ,这说明( )是可以传播 .27. 从听诊器中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 和 ( ) 传播 .28. 正在游泳的人引起水的 振动 而发声,这主要是因为( )能传播声音.29. 声音能在 ( ),( ), 气体中传播.不能在 ( )中传播 .30.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 米, 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 )米.声音在铁中传播的速度是( ) 米 31、用相同的力敲打盛水的玻璃杯子的杯口,水越满,听到的声音越( )。 试验一:以小组为单位,探索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发出的音高的变化: 我制定的研究方案: 实验结论:( )28、填出耳的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三单元、判断题 1.耳朵可以长时间使用,所以也可以长时间使用耳塞听音乐( ) 2.噪声只会影响我们的听力,与身体健康没有多大关系。 ( ) 3、当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短,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 ) 4、我们听到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但是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的。 ( )5、物体一般都能传播声音,它们传播声音的本领有所不同。( ) 6、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不看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不振动。( ) 7、嘈杂刺耳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 ) 7、被敲打后的音叉放在水里水花飞溅,是因为音叉在振动。( ) 9、物体发出声音的大小是可以控制的。() 10、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高。( ) 11、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 12、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 答案1到5: 错 错 对 对 对。 6到10:错 对 对对错. 11到12:对对 耳朵分为三部分:( )、( )( )。 外耳:( ) 耳道:( ) 中耳:鼓膜:将( ) 听小骨:( ) 内耳:耳蜗:( ). 听觉神经:将( )传递到大脑

声音的传播教案

清江小学艾良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与实验,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2、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能在气体和固体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效果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2、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初步具有设 计声音在介质中传播实验的能力,根据实验事实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合作学习、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能在气体 和固体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效果不同。 三、教学难点: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四、教学准备: 师——教学课件、土电话、水槽、音叉 生——水槽、音叉、木尺、铝箔尺、棉线、尼龙绳、记录单、土电话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谈话:老师这里有个玩具,见过吗?看看是什么?土电话怎么玩的? 预设:拉直电话线,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一端对着话筒小声说话,另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另一端用听筒接听。 师:今天我们就来玩玩这个玩具,玩的时候老师要和大家比一比看谁最安静,观察最仔细。谁不安静就算谁输了。 师:玩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预设:绳子要绷紧,但不能使劲绷,小心绷断了。说话声音不能大,要小声。周围要保持安静等。 师:师:每个组的两位同学先玩,不玩的同学要仔细观察,看谁有新发现哦。好,开始。 2 小组活动 3 交流: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土电话把声音从一边传到了另一边,传声时绳子将振动传到了另一头,我们就听到了声音。声音是通过绳子传播的...... 师:声音可以通过绳子传播,你认为声音还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呢? 预设:如水、塑料管等(可以举例说明)(将其归纳为液体、固体) 师:我们面前的桌子能传声吗?

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 短语:1)乘火车2)乘公交车 3)乘地铁4)骑自行车 5)步行6)大约一小时 句型: 1、你怎么去上学? ? 我骑我的自行车去上学。 2、他怎么去上学? ? 他通常乘公交车去上学。。 3、从你的家到学校多远? is it your home school? 4、李磊喜欢英语吗?? 是的,他喜欢。,. 5、你喜欢英语吗?? 6、我喜欢交朋友。I like . 变一般疑问句: 1、Bob lives in Beijing . 2、He lives 10 kilometers from his grandparents’ home. 3、He gets to his grandparents’home by car. 4、It takes him half an hour to get to his grandparents’ home.. 划线部分提问: 1、Bob lives in Beijing . 4、He lives 10 kilometers from his grandparents ‘ home. 5、He gets to his grandparents’ home by car. 4、It takes him half an hour to get to his grandparents’ home. 变否定句: 1、Bob lives in Beijing . 6、He lives 10 kilometers from his grandparents ‘ home. 7、He gets to his grandparents’ home by car. 5、It takes him half an hour to get to his grandparents’home. 变一般疑问句: 1、You get to his grandparents’ home by car. 2、、We take him half an hour to get to his grandparent’home. 3、My friends live in Beijing . 4、They live 10 kilometers from his grandparents’ home 变否定句: 1、You get to his grandparents’ home by car.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电饭煲在煮饭的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是() A、机械能 B、电能 C、化学能 D、声能 2、正常人平常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A、1.3米/秒 B、1.3厘米/秒 C、13米/秒 D、1.3千米/秒 3、用撬棒撬石头,如图所示,手握在撬棒的未端比握在撬棒的中部要更容易些;这一过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以上都不对 4、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A、人坐在软席沙发上 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沿竖直方向匀速下落 C、用力压气球,气球被压扁 D、足球运动员用头把飞来的足球顶回去 5、先轻敲一下大钟,然后再用力敲一下大钟,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 A、音调改变了 B、响度改变了 C、音色改变了 D、声音传播的速度改变了 6、能引起我们听觉的声音频率在( ) A、20赫以下 B、20—20000赫之间 C、85--1100赫之间 D、20000赫以下 7、以下属于光源的是( ) A、白雪 B、月亮 C、平面镜 D、萤火虫 8、要使人的眼睛看到物体,其必要条件是( ) A、物体是光源 B、必须有光射入眼睛 C、物体和眼睛在一条直线上 D、只有白天才能看到物体 9、“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站在岸边的人通过平静的水面能看到“姑苏人家”在水中的倒影,该“倒影”是( ) A、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B、光的折射所成的虚像 C、光的反射所成的实像 D、光的折射所成的实像 10、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D、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11、一只电铃放置在玻璃钟罩内,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当用抽气机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使玻璃罩内成为真空,则( ) 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电铃继续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D、电铃停止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12、“神舟五号”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像在地面一样正常进行( ) A、用刻度尺测长度 B、用放大镜看物体 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 D、用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 13、下列哪种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 A、枯黄的树叶落地 B、电铃声传入人耳 C、太阳光照射大地 D、桃树上结出了桃子 14、下列感受器存在于皮肤上的是( ) A、味觉 B、冷觉 C、听觉 D、视觉 15、小明和小宇两同学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讨论比赛方案,小明说,我们跑相同的跑程,看谁用的时间短,短者为胜;小宇说,我们都跑相同的时间,看谁跑的跑程长,长者为胜。对

【知识点归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名师课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名师课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字音 1.易读错的字 篆.(zhuàn)匈.(xiōng)诣(yì)隶(lì)域(yù)蜀(shǔ)枇(pí) 刊(kān)祀(sì)蜷(quán)甥(sheng)供(gōng)模(mó)籍(j í)皋陶 ..(gāo yáo) 2.易混的多音字 yìng(应声) kàn(看见) dōu(都是) jué(咀嚼)应看都嚼 yīng(应该) kān(看守) dū(首都) jiáo(嚼碎) 知识二:词语听写 祭祀趣味信息量悠久规范报刊狩猎纤细铸刻繁琐楷模造诣途径搜集奠定蕴含涌现古往今来笑而不答力所能及源远流长威名远扬举世闻名规范报刊狩猎纤细铸刻繁琐楷模造诣途径搜集奠定古往今来遨游应声 祭祀趣味信息量悠久蕴含涌现威名远扬举世闻名笑而不答力所能及 知识点三:词语精讲 1.近义词 强盛——强大侮辱——欺侮吩咐——嘱咐欺骗——哄骗规矩——规则 纯洁——纯净凝视——注视招待——款待迎接——欢迎浓厚——深厚 乘机——趁机聪惠——聪明温柔——温情猛烈——强烈 2.反义词 聪惠——愚蠢侮辱——尊重故意——无意 小心翼翼——漫不经心了如指掌——一无所知 3.量词 一(张)长桌一(截)蜡烛一(阵)敲门声一(盏)油灯 一(级)楼梯一(场)虚惊一(束)百合花

4.词语搭配 (悠久)的历史 (丰富)的文化(仔细)地研究(创造)文字 (奠定)基础(治疗)创伤(查阅)书籍(搜集)资料 (古老)的文字 (漫长)的演变过程 (独特)的艺术 (著名)的书法家 5.词语拓展(描写书法的词语) 龙飞凤舞龙蛇飞动铁画银钩方刚圆柔 笔酣墨饱笔走龙蛇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6.谐音歇后语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知识点四:汉字的演变 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按时代和字体的对应,大体上可以分为六种字体,具体如下:形成时代代表性文字主要载体商周甲骨文龟甲、兽骨商周、春秋、战国金文青铜器、石秦小篆石战国隶书竹简、帛魏晋楷书东汉末年行草帛、纸。 知识点五:课文理解 1.《字谜七则》中根据字的形状、拆字解意和会意等方法猜字谜。 2.《有趣的谐音》中有六组歇后语,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 3.形声字是指汉字的一种造字方式,表示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 4.汉字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汉字的演变从(甲骨文)开始,经过了(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发展演变过程。 5.甲骨文一般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我国文化领域中研究甲骨文的学科叫“(甲骨学)”。 6.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有:一是(有利于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二是(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三是(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7.《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是一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内容一般包含四个部分: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研究结论。 知识点六:单元知识链接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

《声音的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科学知识 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 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通过物质传播的。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一样多的沙(土)、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两只一次性纸杯或自制纸筒,一段棉线、牙签棒。 2.演示材料:烧瓶、小铃、水、酒精灯、胶塞、弯玻璃管、乳胶管、皮管夹。 3.电教材料:光盘——伏罂而听。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1.讲述:我们来听一个实验。为什么是听实验呢?一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二是需要大家仔细听声音有没有变化。想不想听? 2.教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

谈话: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等皮管冒白气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 3.学生交流: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 4.学生汇报交流情况。 5.猜想:你想过没有,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板书课题) 二、探究问题 (一)活动一:发现沙子、水和空气能传播声音 1.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将沙子、水和空气装入袋子里,保证3只袋中分别只有一种物质。 2.进行实验。 (1)教师引导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分组实验: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倾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要求学生能按照教材的建议执行好实验方案)(2)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帮助。 3.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橡皮头铅笔敲击桌面时要尽量控制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 (2)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师生屏息倾听,用手势交流,不发出声音,并记下自己的感受。 (3)注意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一种现象,最好把它记录下来。 (4)要尽量保持教室整洁。 4.讨论交流: ①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②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朵直接贴在桌面上听,哪个效果更好? 5.汇报交流结果: (1)隔着空气、水和沙土都可以听到声音; (2)有袋子比没有袋子听声音效果好; (3)隔着沙和水听声音效果较好; (4)隔着空气听到声音比较小,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损失,尤其是在开放的空气中更容易损失的缘故。 6.总结:声音除了能通过空气传播,还能通过沙子和水传播。其中,沙子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比一比,再组词。(读一读) 州(神州)湾(台湾)峡(峡谷)族(民族)炒(炒菜)城(长城)洲(亚洲)弯(弯曲)狭(狭小)旅(旅游)妙(奇妙)诚(诚实)见(看见)币(钱币)财(财产)烧(烧火)岛(海岛)团(团圆)贝(贝壳)巾(毛巾)材(木材)烤(烤肉)鸟(小鸟)困(困难)贴(贴画)转(转圈)甲(甲骨文)饭(吃饭)抄(抄写) 站(站岗)传(传说)由(由于)板(木板)炒(炒菜) 二、多音字(读一读) bēn(奔跑)zhá(油炸)piāo(漂流)ké(贝壳) 奔炸漂壳 bèn (投奔)zhà(炸弹)piào(漂亮)qiào(地壳) dāng(当然)zhòng(重量)zhuǎn(转弯)shān(扇风) 当重转扇 dàng(上当)chóng(重新)zhuàn(转动)shàn(扇子) fā(发现)xīng(兴旺) 发兴 fà(理发)xìng(高兴) 三、给下列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背一背,写一写) 削(削苹果)赔(赔钱) 悄(悄悄)陪(陪伴) 肖霄(云霄)咅培(培土)梢(树梢)部(部落) 宵(元宵)倍(倍数) 四、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读一读) 火:烤、烧、炒、灯、灿、烂 灬:煎、蒸、煮、点、热、焦 我的发现:“火”和“灬”字旁的字都跟火有关。

心:怒、悲、忘、感、恋、想 忄:情、惊、慌、怕、忙、慢 我的发现:“心”和“忄”字旁的字都跟心情有关。 刀:分、剪、切 刂:别、剑、刮、刺、创、刻 我的发现:“刀”和“刂”字旁的字都跟刀有关。 贝:财、赔、购、贫 我发现:“贝”字旁的字跟钱财有关系。 钅:钢、铜、铁、锅 “钅”字旁的字跟金属有关系。 王:珠、珍 “王”字旁的字跟珠宝、玉石有关。 五、补充词语:(背一背,写一写) 甜(津津)酸(溜溜)辣(乎乎)香(喷喷)油(腻腻)软(绵绵)脆(生生)硬(邦邦) 六、近义词:(背一背,写一写) 珍贵——宝贵张开——打开情谊——友谊 七、反义词:(背一背,写一写) 欢笑——悲伤团圆——分离热闹——冷清保护——破坏 八、填入合适的动词。(背一背,写一写) (贴)窗花(放)鞭炮(赛)龙舟(会)鹊桥(吃)月饼(戴)饰品 九、日积月累。(默写)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 戌狗亥猪 十、词语听写。(读一读,听写) 神州中华山川黄河长江长城台湾岛海峡民族奋发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转眼团员热闹动物贝壳甲骨文张开样子 可以钱币钱财有关比如美食红烧茄子烤鸭羊肉蛋炒饭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声音》第三单元试卷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声音》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1、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小音叉发出的声音()。 2、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掉振动的()。 3、声音强弱可以用()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 4、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 5.音高是由物体的振动的()决定的,音量是由物体的()决定的。 6、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当()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 7、人的耳朵可以分为()、()和()三个部分。 8、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的紧,声音就(),拉得松,声音就();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就(),轻轻拨,声音就()。 9、声音能在()、()、()中传播。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10、一个物体在()的作用下,不断()做(),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发生地震时,小明被困在废墟里,他通过敲击附近的铁制管道,被救援人员发现而获救,小明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传播声音。 ()2、经常用耳塞听音乐会使听觉器官产生疲劳甚至造成损伤,会导致听力下降。 ()3、遇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时,我们可以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4、物体一般都能传播声音,它们传播声音的本领有所不同。()5、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不看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不振动。 ()6、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高。 ()7、嘈杂刺耳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8、物体发出声音的大小是可以控制的。 ()9、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 ()10、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 三、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用嘴对着大小相同的4支试管吹气,下列哪支试管发出的声音最高?() A、不盛水的试管 B、盛1/2管水的试管 C、盛1/4管水试管 D、盛1/4管水的试管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编

学习-----好资料 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 一、声音的产生 一、填空: 1、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我们可以通过(敲)、(拍)、(抖)、(摇)等方法使保鲜袋发出声音。 3、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的方法有(吹口哨)、(拍手)、(跺脚)、(说话)、(敲腿)等。 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发现尺子在颤动,并发出声音。)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发现豆子在跳动,鼓发出声音。) 3、空瓶里放些盐,吹瓶口。(发现盐粒在跳动,瓶子里的空气发出声音。) 4、用手摸喉咙,发出“啊……”的声音,终止发音后,你感觉有什么变化? (发声时,手感觉到麻,停止发声后,手不麻了。) 5、敲击音钹,然后轻轻按住,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答:音钹振动时,手有点麻,按住后,不麻了;音钹也不发出声音了。因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6、通过以上实验,你能找出声音产生的原因了吗? 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一、填空: 1、声音可以在液体、气体、固体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周传播的。 3、“伏罂而听”的意思是: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坛子后引起坛壁的振动,又引起坛内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 二、实验回答: 1、当把烧瓶中的空气抽走后,再要烧瓶里的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不能听到铃声。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按照声音的效果从好到差进行排序。 答:沙子传声最好、其次是水、最差是空气。 3、做一个“土电话”,拉直棉线轻轻说话,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答:声音由空气——棉线——空气——人耳。 4、怎样可以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 答:办法有:装满豆子、装满水、轻轻摇、瓶子外面包厚毛巾等。 三、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一、填空: 1、人是这样听到声音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2、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汽车的喇叭声、纺织机器的轰鸣声、轮船的汽笛声等,都可能让人听着不舒服;有些人爱听的摇滚乐,对一些喜欢安静的人来说,就是噪声。长期遭受噪声侵扰,人就容易得病。 3、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二、回答: 1、填出耳朵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2、你听过哪些不舒服的声音? 答:电锯声、挖掘机的声音、电焊声等。 更多精品文档

必修5,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必修5,unit3 1. impression n. 印记;印象;感想;后接of sb./ of sth./ on sb./ that 从句; e.g. My first impression of him was favourable.他给我的第一印象不错。 I got the impression that they were unhappy about the situation. 我觉得他们不满于当时的状况。 知识拓展:impress v.给……留下深刻的印象;使铭记;使感动;常用结构有:impress sth. on/upon sb./impress sb. with sth.给……留下深刻的印象;使铭记; It impressed me that she remembered my name.令我佩服的是她记得我的名字。 2.take up to fill or use an amount of space or time 占用(时间);占据(空间) to learn to or start to do sth 开始做(某项工作);开始从事to accept sth. that is offered or available 接受(建议或能得到的东西) e.g. The table takes up too much room. 这张桌子太占地儿。They have taken up gol f. 他们学起打高尔夫球来了。 She took up his offer of a drink. 他请她喝一杯,她接受了。He takes up his duties next week.他下周就要开始履行职责 3. constantly adv.始终;一直;重复不断地 e.g. Fashion is constantly changing.时尚总是日新月异。 知识拓展:constant adj.连续发生的;不断的;重复的; 4. previous adj.先前的;以往的;(时间上)稍前的 e.g. No previous experience is necessary for this job. 这一工作无需相关的经验。 I couldn't believe it when I heard the news. I had only seen him the previous day.听到这个消息时,我不敢相信;我就在前一天还见到过他。 知识拓展:previously adv. 先前的;早先 e.g. The building had previously been used as a hotel. 这座楼房早先曾用作旅馆。 5 remind v.提醒;使想起;常用结构有: remind sb. to do sth.提醒某人做某事;remind sb.+(that)/wh-从句提醒某人……;使某人想起……;remind sb. about/of sth. 使某人想起或意识到……;提醒某人某事 e.g. I'm sorry, but I've forgotten your name, can you remind me? 很抱歉,我记不起你的名字,你能提醒我一下吗?You remind me of your father when you say that. 你说这样的话使我想起了你的父亲。 知识拓展:reminder n.提醒物;引起回忆的事物 6 bend v.(bent bent)弯曲;使弯曲;弯腰;弯身;常用搭配有: bend one's mind/efforts to sth. 致力于某事;bend sb.to sth. 迫使;说服bend the truth 歪曲事实 e.g. It's hard to bend an iron bar. 把铁棒弄弯很不容易。She bent her head and kissed her daughter. 她低下头吻了她的女儿。 7 press v. 压;按;推;挤;坚持;敦促n. 报章杂志,新闻工作者,新闻界 She pressed a handkerchief to his nose.她用手绢捂住鼻子。She pressed down hard on the gas pedal.她用力踩下油门踏板。 He is still pressing her claim for compensation.他仍坚持索赔。 The press was/were not allowed to attend the trial.庭审谢绝新闻采访。 8 switch n. & v. 用作名词表示―开关;转换‖。用作动词表示―转换‖。 e.g. She made the switch from full-time to part-time work when her first child was born. 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她就由全日工作改为非全日工作。 Press these two keys to switch between documents on screen. 按这两个键就可以在屏幕上的文件之间进行切换。 I can't work next week, will you switch with me? 下个周末我不能上班,咱俩换个班好不好? 9 lack n. & v. 用作名词,表示:―缺乏;短缺‖;用作动词,表示:―缺乏;短缺;没有;不足‖。 e.g. a lack of food /money/skills 缺乏食物/金钱/技能 The trip was cancelled through lack of interest. 因为缺乏兴趣这次旅行被取消了。 He lacks confidence. 他缺乏信心。 知识拓展:lacking adj. 缺乏;没有;匮乏;不足 10 surroundings n.[pl.] 环境;surround v. 围绕;环绕surrounding adj. 周围的;附近的 e.g. Everyone likes to work in pleasant surroundings. 人人都喜欢在愉快的环境中工作。 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哪些单词用作名词时常用复数形式11. catch/gain/get sight of 发现,看出 lose sight of 看不见,忘记 lose one's sight 失明 at first sight 一见就;乍看起来 at (the) sight of 一看见就…… At the sight of the teacher, the boy ran away. be in sight 看得见,在眼前The island is still in sight. out of sight 看不见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12. sweep up 打扫;清扫;横扫;涌向;快速地抱起 e.g. He swept up the baby up into his arms. 他一把将孩子抱进怀里。 课文句型知识点: 1Think about how many changes there have been in the last one thousand years. in the last one thousand years在过去一千年时间里 in the last /past +时间 表示在过去多长时间里,与之连用的时态用现在完成时态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our hometown in the last ten years. 2.What changes do you expect to see in your life in one thousand years’ time.

24.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声音测试题及答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56分) 1、音叉是一种(),用来()和()。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数字代表的是()。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运动,这种运动称为()。 3、声音是由 ( )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物体受到外力作用( )发出声音,只有让它( )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4、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来描述。音量的单位是(),用()表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 5、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来描述。音量的单位是(),用()表示。音高是描述(。)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 6、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的。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7、声音能在()中传播,土电话证明了()传声,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声音。8、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有妨碍的声音称为()。例如汽车喇叭声、纺织机器的轰鸣声、轮船的汽笛声等。它和()、()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之一。 9、当物体快速振动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变(),当物体振动减慢时声音就变()。 10、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的紧,声音(),拉得松,声音();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轻轻拨,声音()。11、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4厘米和8厘米的钢尺,伸出桌面短,听到声音(),伸出桌面长,听到声音();把钢尺伸出桌面8厘米,轻轻拨动时声音(),用力拨动时声音()。 12、填图(7分)。 ( ) ( ) ( ) ( ) ( ) ( ) ( ) 1

最新整理语文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语文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篇一】 基础知识整理 一、字 1.我会认生字(共16个): 窟窿叼劝缠魏弦悲惨愈嘱审肃晌 悦诲 2.我会写生字(共36个): 寓则窟窿狼叼街劝悔盘缠硬弓魏 射箭猎雁弦悲惨愈痛裂叮嘱排靠 幅审肃晌悦熟悉诲 (一)字音 1.平舌音:两则、悲惨、严肃 2.翘舌音:盘缠、叮嘱、审视、半晌、熟悉 3.易错音:拉弦(xián)一幅画( fú) 愈合( yù) 4.多音字:圈、更 (二)字形: 1.易错字:窟、窿、叼、肃、魏、雁、街、弓、嘱 2.同音字:形近字辨析 二、词: 1、我会读、会写词语9~11课,共38个词语,书168页。(会读、会写、会应用)

2. 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要会背、会写。 三、句子: 1. 比喻句: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二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2. 反问句变陈述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要去掉反问词(难道、怎么、岂能、岂)和语气词(吗、呢),句尾标点符号也应改为句号。 【篇二】 课文知识整理 九、《寓言两则》 1、《亡羊补牢》亡:丢失补:修补牢:羊圈; 亡羊补牢:丢失了羊修补羊圈。比喻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 2、课文中能说明这个成语意思的句子是“他赶快堵上了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3、《南辕北辙》 南辕北辙:一个人本来要往南边去,却驾车向北行。比喻有些人行动和目的是相反的,行动越卖力离目标反而会越远。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认准正确的方向才会成功。 4、课文中能说明这个成语意思的句子是?“楚国在南边,那个人硬要往北边走。”

2018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微粒构成物质 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氧气由 氧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金刚石、石墨由碳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3.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1)原子中子:不带电 电子:分层排布,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2)核电荷数= 质子数 = 电子数 = 原子序数 (3)电子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4.结构示意图 项目特点原因例(填序号) 原子结构不带电核电荷数=电子数 A 离子结构阳带正电核电荷数>电子数 B 阴带负电核电荷数<电子数 C 5.水加热时产生水蒸气,此变化是物理变化,理由是水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间的间隔。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此变化是化学变化,理由是水分子变成氢分子、氧分子。 6.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7.元素的种类由核电荷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来决定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元素,前四位是氧、硅、铝、铁。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2. 分子原子离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一种 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 小微粒 带电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9. 物 质 分类 (混合物) 金属 单质:Mg 、Zn 、Fe 、Cu (单质 ) 非金属 单质:O 2、N 2、S 、P 、H 2 稀有气体 单质:He 、Ne 、Ar 氧化物 酸 (纯净物) (化合物 ) 碱 盐 依据物质 种类不同 依据元素的种类不同 10“ ”“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是 B 、C ,表示化合物的是D ,表示单质的是 A 。 11.符号和数字表示含义 H 氢元素 、一个氢原子、 Fe 铁元素 、 一个铁原子 、铁单质。 2H 两个氢原子 、 2H + 两个氢离子 Mg 2+ 一个镁离子 、 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12.下表中的信息有: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最高、最低化合价。 原子序数与原子的质子数 在数值上相等。请帮助他再找出两条规律: ①同一横行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②同一纵行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 ③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在数值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 ④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8 ; A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