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历史建筑清单

哈尔滨历史建筑清单
哈尔滨历史建筑清单

哈尔滨市历史建筑一览表

哈尔滨市历史建筑一览表

哈尔滨市历史建筑一览表

哈尔滨市历史建筑一览表

哈尔滨市历史建筑一览表

哈尔滨市历史建筑一览表

哈尔滨市历史建筑一览表

哈尔滨市历史建筑一览表

哈尔滨市历史建筑一览表

哈尔滨市历史建筑一览表

哈尔滨市历史建筑一览表

哈尔滨市历史建筑一览表

哈尔滨市历史建筑一览表

哈尔滨市历史建筑一览表

哈尔滨市历史建筑一览表

全球最著名的十大绿色环保建筑

全球最著名的十大绿色环保建筑 1.Roles Arquitectos 在哥斯达黎加创造了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海滩别墅。这所房子坐落在海平面上的一座小山上,远离任何城镇至少有20KM。房子自己可持续的存在对于建筑师是一个最大的挑战,房子也不得不独立的存在一个潮湿的环境中。 2.Hover House 3 出自于伊朗建筑师格伦的作品,位于加州洛杉矶威尼斯运河。挑战的项目是为了户外空间最大化,创造一个似乎倒着盘悬在地面上的。

3.自然之屋 坐落在山顶,这个家提供的景色是美不胜收的俄罗斯河谷。建造这个房屋,建筑师道林考虑使用了最可持续材料和节能系统。

4.Ecomo 美丽而且精致的房屋来自皮埃特罗拉索,建筑旁有着催眠一般的风景。基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5.Home for Life 位于丹麦的阿胡斯,是一个环保的建筑,注重于低能耗和低碳。让我们吃惊的是,这个建筑生产的能量多于消耗的。

6.Chuckanut Ridge House 很多人都害怕太阳能电池板会产生负面的作用,在建筑的设计上。在这个例子中,电池板是独立的,这是我们最常规的解决办法。它位于华盛顿,是设计师Prentiss设计的。

7.Crooked House 这个奇特的建筑是建造在瑞士的乡村,有两层楼,主要是为了注意居民的隐私和阳光。 8.IKAROS House 这所房子在欧洲是被公众所知道的,它坐落于德国,因为能很好的利用太阳能而闻名。是被R osenheim大学的应用科学系所建造,这个项目的能量产品超过了其需求。这是怎么工作的呢?通过使用各种绿色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真空保温板、高效的机械系统和自然通风。

哈尔滨巴洛克建筑风格之美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417052580.html, 哈尔滨巴洛克建筑风格之美 作者:赵薇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14期 【摘要】通过分析中华巴洛克建筑在哈尔滨的发展状况;从"中华巴洛克建筑"形成时期入手,深入分析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建筑的形成根源;阐述了中华巴洛克建筑的建筑装饰特征,对"中华巴洛克"的影响能够更清晰、直观的呈现;体现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建筑群的现状以及建筑风格之美。 【关键词】中华巴洛克;哈尔滨巴洛克;风格 哈尔滨作为一个百年历史的多元化城市,建筑特色鲜明,众多的老建筑就代表着哈尔滨的历史和文化。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其间包含了110年的时间。这期间中国社会变革在建筑领域表现为,持续了几千年的以传统木结构建筑为绝对主流的局面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由西方人殖民入侵而输入中国不同于传统中国建筑式样的殖民式及其它形式的西方建筑。这期间的建筑充满殖民色彩,西方的建筑风格、流派深深影响我们的近代建筑。同时这些建筑中相当一部分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产生变异、和风格本土化倾向。哈尔滨道外区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就是在这个时期由中国民间匠师在强势的西方文化影响下建造而成的,它具有典型的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特点和浓厚的地域特色,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的产物。 一、巴洛克和中华巴洛克的由来 1.巴洛克及其产生、特征 "巴洛克"(Baroque)一词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barroco)。作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之意。巴洛克风格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又称路易十四 风格。关于巴洛克词汇的含义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来自葡萄牙语或者西班牙语,意思是不圆的珠子;另一种说法是来自意大利语,有奇特、古怪或推论上错误的含义。巴洛克艺术风格强调作品的空间感、立体感和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是一种激情的艺术,打破理性的宁静与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运动和变化。这种设计风格集中体现在天主教的教堂上,并随着时代的前进影响到了家具和室内设计。 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了后来,才对巴洛克艺术有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

(整理)哈尔滨的欧式建筑.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 在我国的城市中,哈尔滨市一个比较特别的城市。哈尔滨被称为东方小巴黎,是一个具有异域风情的城市。在哈尔滨,有着许多不同于中式建筑的欧式建筑。走在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上,你可以看到起源于十五、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十七世纪初的巴洛克式建筑、折衷主义建筑,以及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建筑。囊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建筑流派。一股浓郁的异域风情扑面而来。 哈尔滨的建筑与哈尔滨的城市历史是分不开的。19世纪末,沙皇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了我国中东铁路的修筑权,哈尔滨就是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而崛起的。 中东铁路是俄国修建在中国境内的一条铁路。整体呈丁字形。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是从俄国西伯利亚铁路在中国境内的一段。它严重的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利益。中东铁路的大体形状如图所示:

1897年,俄国开始以哈尔滨为中心开始修筑中东铁路,于是哈尔滨作为城市开始发展,大量的俄罗斯人也就随之涌入了哈尔滨。1903年,日本与俄国在中国东北展开了日俄战争。俄国战败,随之,俄国在哈尔滨的影响也随之减弱,于是大量的各国移民来到哈尔滨,各国移民共有16万之众,人数众多的侨民与中国人共同生活在这座新兴的城市中,哈尔滨的繁华也盛极一时,哈尔滨虽有东方小巴黎之称。1918年俄国内战时候,有战败的俄国官兵流亡到哈尔滨,又有大量的俄国难民涌入这里,于是,哈尔滨形成了大量白俄罗斯人和犹太人聚居地,在这些难民之众,有着大量的知识分子,,他们在这里办俄国学校,出版俄文书籍,杂志,他们带来了浓郁的俄国文化。 当年,侨民聚居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哈尔滨市道外区,在这里分布着大量的欧式建筑,建筑风格各异,极具美感。 一、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圣索菲亚教堂是一座拜占庭风格的教堂,始建于一九零七年三月,是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随军教堂。一九一二年改建成砖木结构教堂。一九二三年九月二七日,圣·索菲亚教堂易地现址进行第二次重建,由俄罗斯建筑师克亚西科夫设计,历时九年,一九三二年一一月二五日落成。1996年11月,该教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教堂被修复并作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向公众开放。

著名建筑集锦

伦敦塔(The Tower of London) 伦敦塔始建于1078年。它在历史上既作过王宫,也作过法院,后来又是一所监狱。伦敦塔占地7.2公顷,周围用巨石筑成一道厚实的城墙。城墙上有许多炮台、箭楼,四周是一条又宽又深的护城河。从1107年,诺曼征服伦敦后,伦敦塔成了国王行辕总署和兵营。从1140年到17世纪该塔一直是英国历代国王的主要住处。英国暴君詹姆斯一世在塔内被处死之后,伦敦塔就成了监禁犯人的牢狱和刑场。伦敦塔现在已经成了对外开放的博物馆。 温莎堡 “温莎”(Windsor)一词源于古英语“windlesora”。 温莎堡位于泰晤士河畔的一座山冈上。这里最早是个被称为“温杜塞拉”的村落,现在是伦敦的布克歆马地区。这里地势高峻,能扼制过往伦敦的水道。其东部、北部是空旷的台地地形,视野开阔,可谓战略要地。1070年,诺曼底公爵即后来的威廉一世,为了保护泰晤士河一来往的船只以及王室的安全,在此大兴土木,营建了石堡,取名温莎堡。 温莎堡初为木构城堡,经历代君主的修建,到享利一世,不论其面积个内部装修均初具规模。现在规模是经19世纪乔治四世个维多利亚女王时期扩建后形成的。温莎堡占地5.3万平方米,为英国最大日城堡。女王及其亲属经常到温莎堡度周末。每逢圣诞节,王室成员齐集堡内庆祝。一九一七年起,英王室以温莎命名,称温莎王室。

新天鹅城堡 位于慕尼黑以南富森(Fussen)的阿尔卑斯山麓的新天鹅岩城堡,也叫白雪公主城堡,建于1869年。 新天鹅城堡的建立者是巴伐利亚的一个国王,路易二世。这个皇帝无治世之才,却充满艺术气质。他亲自参与设计这座城堡。里面有大量德国天鹅雕塑。他梦想成为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城堡。由于白色城堡耸立在高高的山上,其四周环山和湖泊。所以一年四季,风光各异。 新天鹅岩城堡的名字来源于中世纪,关于天鹅骑士的传说,这座白色的经常云山雾笼的建筑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新天鹅堡的对面就是国王童年的夏宫,旧天鹅岩城堡,那高山平原大湖塑造了年轻国王那浪漫和童话色彩性格,在这座浅黄色的旧天鹅岩王宫内孕育对面浪漫童话的新殿。 在这美丽和浪漫的背后却藏着一个年轻国王的悲剧。他的主人是巴伐利亚州的国王路德维西二世,这位国王从小喜欢各式歌剧和舞台剧,他自己写了不少与歌颂善良战胜邪恶的剧本,也是瑞士著名的舞台剧作家瓦尔纳的崇拜者。不可不提的是,这个年轻的国王曾是铁血首相俾斯麦的好友,这两位年纪相差不小的领袖会面时,顿有发觉相逢恨晚的感觉,遂成忘年知交。一个年轻气质浪漫,一个老成意志坚强如铁般,他们的友谊让后人所称奇。 然而,国王的感情生活也是悲剧色彩,他的童年是与他年轻的的表姐,后来的奥地利王后西西公主一起度过的,在他那个对爱情开始产生朦胧的感觉时,他的表姐15岁就嫁去了奥地利。她那美丽的倩影留给了年轻的王子深刻难以磨灭的印记。在一次书信中,年轻的王子称呼西西公主,是世上最了解他的人。

中央大街建筑历史风格介绍

哈尔滨中央大街调研报告 一、中央大街的历史,包括中央大街形成及演变过程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市最繁盛、最有规划的一条商业步行街,北起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南接新阳广场,长1400米,仍保持原光滑的方块花岗石铺砌的路面,其角色就有如香港的弥敦道。整条街区分为多个不同的段落,两旁耸立的不是大型的百货公司,便是有名的时装店及特色食肆。由于街上禁止车辆行使,因此不论是不平日或假期,街上的人潮同样是川流不息。这条长街始建于1900年,街道建筑包罗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风格的建筑71栋。涵盖了欧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发展史。现在的中央大街已经成为了集休闲、游览、购物为一体的步行街。 哈尔滨是一座被欧洲文化所宣染的多彩城市,素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的之称走在中央大街上,映入人眼帘的比比皆是华美的欧式建筑。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缩影,哈尔滨的独特建筑文化和哈尔滨人的欧式生活,都在这里明显的体现。被称为“亚洲第一街”的中央大街,一百多年来,不仅是一条老街、步行街,更是建筑艺术博览街,中央大街曾被授予“国家人居环境范例最高奖”。 中央大街的历史

滨的开埠,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的国内战争使俄罗斯、波兰、德国、丹麦、奥地利、日本等十几个国家的侨民云集到哈尔滨。中国大街上随处可以看到这些金发碧眼的洋面孔。大多数背井离乡的外国侨民,把随身携带的金钱和财产花到在这里建筑家园上。他们在哈尔滨寻找到了失去的乐园,按照自己民族样式建起街道、商店、宅园,流亡者在异国他乡获得了生存环境使心灵得到慰藉。 中国大街,更是建筑师们展示才华的理想场地。那时,中国大街上的外国商店、药店、饭店、旅店、酒吧、舞厅不计其数,其中坐落这条大街上的秋林分公司、马迭尔旅馆在整个远东地区已是名声远扬。在这条哈尔滨最时髦的大街上,俄国的毛皮、英格兰的呢绒、法兰西的香水、德意志的药品、日本的棉布、美利坚的食品罐头、瑞士的钟表、以及各国干鲜果品等等均有出售。中国大街兴起之后,两侧相继建起一条条辅街。由于当时哈尔滨为铁路附属地,市政权、警察权等为俄国所攫取,市区街道皆为俄文街名,高加索街、沙曼街、八杂市街……充斥着异国味道。由于中国大街是建在沼泽上的,每逢春夏之交,车辆行驶在大街上,路面犹如海绵一般,稍有不慎车就会陷进地里, 1924年5月,俄国工程师特姆特拉肖克设计、监工,把中国大街铺上了方石,大街顿时显示出高贵的气派。使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雕凿,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面包,人们也把它叫面包石。传说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一块银元,而当时一块银元足够寻常人家一个月的伙食费,足足有一公里长的中国大街真可谓是黄金铺路。 1926年,中国政府收回了哈尔滨的市政权,1927年东省特别区警察总管理处改俄文街名为中文街名,1928年7月,中国地方当局顺应民意,将中国大街正式改称“中央大街”,同时改换街牌。中央大街成了哈尔滨最洋气的街道。那些没有到过莫斯科、巴黎、罗马的人在这条街上尽情感受到异国风情,领略到欧式建筑的风采。而那些曾游历过世界的人,在这条街上感受到的是欧罗巴的文化气息。这条街上处处展示出哈尔滨“国际都市”的风情。 “九一八事变”以后,这里成了日本侵略者的乐土。到处挂着膏药旗,中央大街方砖石上传来的是穿着和服的日本艺伎踢踢踏踏的木屐声、日本宪兵骄横姿行的铁蹄声……大街在滴血、在流泪……1932年,也就是哈尔滨沦丧于日寇之手的第一年,发生过一次特大洪水。当时水位海拔标高至119.72米时,年久失修的江堤,突然溃决了,无情洪水像猛兽一样汹涌澎湃地冲进街市,顿时一片汪洋,全市险被洪水淹没。当时中央大街水深1米,交通断绝,车马停驶,小船在街中行进。全市男女老少相率奔命,登房上屋的危在旦夕,坠溺水中的呼救不应,真是惨不忍睹。侥幸逃出的人避难于高地,到处搭起了破烂窝棚,灾民大多是赤手空拳,粒米皆无。 《滨江时报》上有这样的记载:“老人小孩尽先救济,按人发给证书,凭书发给面包,而饥饿之灾民,每人仅给一片,时演争夺战……此种凄惨状况,见者没感战愧之不置。”饥寒交迫,疫病又乘机袭来,死于霍乱的到处可见,一处处死亡者即千余人。日寇汉奸们,也不得不承认“此次民众受患颇重,流离颠覆,饥溺相连”。“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大水退后,路边杂草丛生,灾民饥

巴洛克与现代建筑

巴洛克风格在现代城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马俊言 12009243015 摘要:介绍了巴洛克时代城市设计的特征,并从巴洛克的包容性,巴洛克的实 现手段,巴洛克风格与生态化、人性化的关系等方面对巴洛克风格在现代城市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巴洛克风格在中国城市中的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以期对城市设计有所启示。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roque era urban design, and from the baroque inclusiveness, baroque means of realization, baroque style and ecology and human relations of baroque style in modern urban design the application paper analyzes the baroque style in the Chinese cit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problems it faces, 关键词:巴洛克风格,现代城市设计,生态化,建筑设计 近年来,一股强劲的古典“欧式”之风吹遍各地,到处涌现出一大批披着西洋古典建筑外衣的新建筑。它们已成为影响城市景观风貌的因素之一。“欧风”的盛行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不能适应现代城市的需求而被淘汰,而现代建筑由于教育体制的局限,与中国人传统审美相冲突,建筑从业者在形式方面创造力的限制等,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更重要的是,大规模、快速的城市建设,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设计者发挥其创造力。而“欧风”作为一种程式化的设计手法,多快好省,既暗含了中国人的崇洋精神,又能够保证其复杂、繁琐的效果(至少在外行人眼里) ,因此得到了快速的推广。 巴洛克风格是“欧风”一个突出的代表,鉴于其的盛行,而在盛行时出现了一些概念混乱、使用不当的现象。下面就对巴洛克风格在现代城市设计中的作用及运用进行诠释。 1 巴洛克时代城市设计的特征 1) 注于纪念性和表面文章,将建筑或城市空间作为权力的符号,与此同时几乎全然不考虑规划所应达到的更广泛的社会目标;2) 为展示而规划,将建筑和城市空间作为表演的舞台,设计的目的是令观众激动,让参观者惊叹。只是在不同时代和国家里,观众有所不同罢了,他们或是向往贵族生活的中产者,或是那些在寻机挥霍和寻求刺激的暴发户,或是卑怯的殖民地臣民,也或是涌入城市的 农民。 在此之前,受西方二元论影响下的建筑往往是以实体的形式出现的,建筑 本身是孤立于环境完整的实体,即便是广场,也往往是由建筑实体围合的封闭 空间,建筑与空间是完全的图底关系。虽然巴洛克建筑仍然可以用严格的图底关系来定义,但其断裂形体所围合的空间(有时甚至只是格式塔完形产生的心 理空间) 无疑比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西方人在视觉研究上的巨大进步和在建筑以及城市规划上运用所产生的结果。 2 巴洛克风格在现代城市设计中的运用

黑龙江著名建筑

黑龙江著名建筑 黑龙江著名建筑有哪些呢?黑龙江著名建筑有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塔、建国十周年纪念塔等著名的黑龙江建筑。 哈尔滨:龙塔 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塔――龙塔是一座集广播电视发射、旅游观光、餐饮娱乐、广告传播、无线通讯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塔,塔高336米,为目前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高钢塔。 龙塔隶属于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龙塔自2000年开业以来,采用现代科学管理机制运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年游客量50万人以上,”龙的传人上龙塔”的品牌宣传已经深入人心,龙塔的综合实力在全国高塔中名列前茅。 龙塔内部资源配置丰富,龙塔科技乐园被誉为”龙江第一乐园”,是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实践基地之一;二楼新增”秦兵马俑军阵展”,气势恢弘,不去西安就可以领略兵马俑的风采。”龙的传人蜡像馆”,内有秦始皇、成吉思汗、武则天、等帝王蜡像40余尊。参观”龙的传人蜡像馆”,看伟人业绩,气壮山河,志凌霄汉。181米高度的观光层有中国首家名人手型馆,收藏各界功成名就人士手型300余枚,可与”好莱坞”星光大道媲美;周长60余米的”云中漫步惊险环”有惊无险、浪漫刺激;186米空中飞碟旋转餐厅,面积1256平方米,环境舒适典雅,中西佳肴款款精致;190米高度的室外观光平台、登高望远,心旷神怡。203、206米龙塔祈福殿展示金上京历史及中国佛教文化,耀眼生辉。

佳木斯:建国十周年纪念塔 在佳木斯通常被称为防洪纪念塔、江边大塔,即使是佳木斯本地人也常称其为防洪纪念塔,究其原因可能是受哈尔滨防洪纪念塔的影响,可见58年洪水给人们留下了多深的印象,相反其本来的名称很少有人提起。 位置位于佳木斯市区中心区中山路北端,松花江南岸,为佳木斯沿江公园一部分,有游船码头,可乘船去松花江北的柳树岛景区。建设该塔是1959年建国十周年之际建设,是佳木斯市建国十年来取得辉煌成就的”建国十周年纪念塔”,它是以现代化的建筑结构与古典艺术相结合的方式建造的。造型宏伟壮观,有较高的艺术性,是沿江公园的主体建筑。 该塔造型是:塔下厅、厅塔合一、塔高33米,塔身中空,塔下为六形基座平台,基座模宽27米,高3.6米,基座内设十厅,东、西两侧设两个入口。全塔为青色花岗岩砌筑。平台中心立塔、四周为石栏,塔底部高5.4米,为圆柱体,直径7.5米,其周围外壁为代表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古铜色人像浮雕,塔顶端支起一大四小红色五星标志国旗,星下配有”1949-1959”以示建国十周年纪念。1984年陈雷省长为其题词”一览江天大江东去”。

世界六大最著名建筑奖项精编版

世界六大最著名建筑奖项 1: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建筑奖是Hyatt(凯悦)基金会于1979年所设立的, 因其独一无二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有建筑诺贝尔奖之称。每年一次的颁奖都由美国总统颁发并致颁奖词,1983年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就是从当年的美国总统里根手里接受的大奖。该奖项一向是当代建筑风潮的指针性奖项,历届得奖的建筑师都是重量级的代表人物。从第一届的Philip Johnson(约翰逊),第五届的Ieoh Ming Pei(贝聿铭),之后有安藤忠雄(Tadao Ando),Frank. O.Gehry(盖里),以及Norman Foster(福斯特)等等无一不是当代的大师级人物。2000年的得主是来自荷兰的建筑师Rem Koolhaas(库尔哈斯)。Pritzker奖的由来Pritzker建筑奖由凯悦基金会在1979年设立,用以每年授予一位在世的建筑师,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的优秀品质,以及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性做出持久而杰出的贡献。该奖以Pritzker家族的姓氏命名。该家族的国际业务总部设在芝加哥,向以支持教育、宗教、社会福利、科学、医学和文化活动而闻名。Jay A. Pritzker和他的妻子(已于1999年1月23日逝世)发起设立了这个奖。他们的长子Thomas J. Pritzker现在是凯悦基金会的主席。他介绍说:“我们之所以对建筑感兴趣,是因为我们在世界上建了许多饭店,与规划、设计以及建筑营造有密切的联系,而且我们认识到人们对于建筑艺术的关切实在太少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芝加哥人,生活在摩天大楼诞生的地方,一座满是象Louis Sullivan(沙里文), Frank Lloyd Wright(赖特), Mies van de Rohe(密斯)这样的建筑伟人设计的建筑的城市,我们对建筑的热爱不足为怪。1967年我们买下了一幢尚未竣工的大楼作为我们的亚特兰大凯悦大酒店。它那高挑的中庭成为我们全球酒店集团的一个标志。很明显,这个设计对我们的客人以及员工的情绪有着显著的影响。如果说芝加哥的建筑让我们懂得了建筑艺术,那么从事酒店设计和建设则让我们认识到建筑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力。因此,在1978年我们想到来表彰一些当代的建筑师。爸爸妈妈相信,设立一个有意义的奖,不仅能够鼓励和刺激公众对建筑的关注,同时能够在建筑界激发更大的创造力。我为能代表母亲和家里其他人为此继续努力而自豪。”普利兹克建筑奖像一架选拔建筑大师的机器,目光犀利,下手精准,绝大多数获奖者的确名副其实。它似乎自成体系,从第一届得主菲利普·约翰逊(1979年)开始,到凯文·罗奇(1982年)、丹下健三(1987年)、雷姆·库哈斯(2000年),勾勒出一条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潮脉络;它能打破地域偏见,三位日本人和两位拉丁美洲建筑师的入选,显示了评选范围的全球性特征;出生于巴格达的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2004年)的登场,多少弥补了它在性别取向上的一些遗憾;而对弗兰克·盖里(1989年)的关注,足以表明它的前瞻和远见:当时盖里只在美国西海岸做过一些美学冒险性建筑,其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尚未出现,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弗兰克·盖里确实能够为世界创造惊人的建筑。一个奖项成为伟大,是因为获奖者足够伟大,而这首先要求评委们足够睿智,评选程序足够公正。在短短的27年时间里,普利兹克建筑奖迅速崛起,29位得奖者如群星闪耀,风光无限。其声势压过了百年老店“英国皇家建筑师金奖”(RIBA)、奖金更丰厚的“日本国家 艺术大赏”和丹麦“嘉士伯”奖、重视单个作品的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国家荣誉奖”等权威大奖,成为建筑界公认的至高无上的奖项。奖赏Pritzker建筑奖在许多程序上以及奖金方面参照了诺贝尔奖。Pritzker建筑奖的获奖者可以得到10万美元的奖金,一个正式的获奖证书,1987年以后还增加了一块铜质奖章。(在这之前为每位获奖者颁发的是一座限量制版的亨利.摩尔的雕塑。)奖章正面图案的设计是以有“摩天楼之父”美称的芝加哥著名建筑师Louis Sullivan(沙里文)的设计为基础,刻有“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Pritzker 建筑奖)字样,获奖者的姓名刻在奖章正中,奖章背面刻着亨利.沃顿1624年在其《建筑的要素》一书中提出的建筑的三个基本条件:“坚固、实用、愉悦”。评奖任何国家

对哈尔滨俄罗斯建筑风格的探索与思考

最具俄罗斯特点的代表性建筑形式为木构建筑,砖木结构建筑。 1.木结构建筑风格 哈尔滨圣?尼古拉教堂 圣?尼古拉教堂,俗称“喇嘛台”(原址位于哈尔滨秦家岗中心广场,即现在的哈尔滨南岗区的红博广场)。教堂建于1900年,由著名的俄建筑师鲍达雷夫斯基设计,后以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名字命名,故名“圣?尼古拉”。 该教堂为典型的俄罗斯木构建筑,是一座古典哥特式的教堂建筑,带有浓郁的俄罗斯民间建筑色彩。教堂内部为巨大的穹顶空间’夕h部采用俄罗斯民间木结构帐篷顶的传统形式。整体以典型的井干式木结构著称,整齐的圆木相互咬合,凸显出结构形式的清晰,透出整个建筑的粗犷豪放的气质。入口处配以双向室外的木楼梯及双坡尖拱顶篷,同时赋予精美的山花板雕刻加以装饰,美轮美奂。直人云霄的八面体帐篷,配以高低错落的“洋葱头”式穹顶,错落有致,富有动感,如此构造使整个建筑造型完美匀称,构成了整座教堂建筑的和谐美的建筑风格。 2.砖木结构建筑风格 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位于哈尔滨道里区透笼街1号)。原为沙俄军队步兵旅的随军教堂,后将其捐赠给哈尔滨的俄罗斯侨民。其教堂始建于1907年,堪称为哈尔滨地标性的建筑,是哈尔滨城市的象征,现为哈尔滨建筑艺术博物馆。 该教堂由当时俄罗斯建筑师科亚西科夫设计,为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砖木结构的大教堂。其建筑平面是东西向分布,呈拉丁十字式对称布局。主体全部为清水红砖结构,底部为一人多高的花岗岩底座,设计雄伟厚重,教堂上部为一个巨大的洋葱头式大穹顶,四周配以四个大小不等的帐蓬冠小洋葱头穹顶,加之独特的拱券式造型,可以说,是深受拜占庭建筑风格影响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建筑。 三、对哈尔滨俄式建筑风格的思考 建筑是首凝固的诗,被视为天人合一的一种感应,因为她好似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地域背景影响下的城市文化特征,反映着时代发展脉络。如今,许多城市为了更好地融入国际化发展的时代进程,在进行着大刀阔斧的城市基建,建筑风格日趋多样化,这在一定意义上也突显出城市发展建设的弊端,一时间,许多赋予了独特地域特色的原有城市建筑风格也悄然逝去.城市文化更是不复存在,这不乏使人有了一些思考。 1.弘扬历史文化性 个性特色让人记忆.历史文化让人迷醉。对于哈尔滨这样一个较多融人俄罗斯建筑风格语言的城市来说,更是令人神迷和向往的。今日的哈尔滨随着城市现代化规模的不断壮大,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幢幢高层建筑充斥着各式历史建筑。动摇了其城市文化的根基。可以说历史建筑具有种种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纵观哈尔滨城市发展的历史,可以说她有别于中国传统城市的发展,是在很多的俄外域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因而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应更多的关注历史建筑的保护、文化的传承等因素的作用,弘扬其特有文化内涵,城市建筑风格上则更多地使用俄罗斯建筑语言,统筹发展,从而弘扬哈尔滨独特的俄罗斯建筑文化根基。 2.体现地域风格巨 每座建筑都是构成一座城市的细胞,特别是代表性的地域建筑,往往展示着这座城市的地域风貌,哈尔滨,一座深受俄文化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其地域特色浓郁,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基建的进行,城市地域风格一时间失去了原有色彩,大规模的整修翻新使哈尔滨蒙上了不伦不类的建筑风貌,单凭几处像圣?索菲亚教堂、江畔餐厅这样的代表哈尔滨俄式风格的建筑典范,更不能形成一种地域建筑风格,这不乏使人想起像北京的四合院、东北大院、云南丽江的三坊一照壁这样的传统院落建筑风格,由于这些传统风格具有广泛的地域分布,延续上百年时间。所以才堪称为“院落风格”。因而,在哈尔滨城市建筑规划上,应更多的考虑到俄罗斯建筑风格沿袭,从而进一步体现哈尔滨地域建筑的风格性,以其独特的俄式建筑语言谱写浓郁的哈尔滨俄式地域建筑的特色风貌。 3.彰显时代互融性 社会的进步是一种文明的象征,更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带有各式大大小小的“洋葱头”式和“帐蓬式”的城市建筑语言,诠释着其独特的地域建筑风貌,可以说,她是在传承一种社会文明、解读着一段历史、记载着城市发展的兴衰与荣辱。哈尔滨作为发展中的大都市,在各种社会文明不断交融的今天,各式俄罗斯建筑语言也应在与时俱迸中不断整合、交融,从而彰显俄式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推动哈尔滨俄建筑的未来发展。 四、结语 城市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城市的建筑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时代的特色风貌。因而,在发展城市的时候,要找到 自己独特的建筑语言,从而让世人更为深人地去解读这 座城市。社会在进步,历史在传承。而作为城市文化标 志的建筑,其所代表的历史文化遗存,是不可再生、不可 替代的第一珍贵资源。因而也必然有所保留,在传承中 得以发展,从而彰显哈尔滨特有的俄罗斯建筑艺术风 貌。 参考文献: 【1】聂云凌.哈尔滨保护建筑f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5. 【2】石方.中东铁路的修筑对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与影 响fJ】.学习与探索,1995[4).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哈尔滨建筑风格

因为在上个世纪初哈尔滨建市的时候,正是欧美盛行折衷主义建筑的时候,所以历史留给哈尔滨的欧式建筑当中有16世纪文艺复兴式,17世纪巴洛克建筑、18世纪的折衷主义建筑、19实际的新艺术运动建筑,式样繁多,数量也最多,这些建筑体现了西方建筑精华。 1、文艺复兴式建筑特点采用扁平的穹顶转角部入口,又以虚窗拱檐突出两侧中间入口,一虚一实,手法巧妙,窗口多采用爱奥尼式浅壁支撑拱形券额,扩大了窗口的视觉感。代表建筑中央大街书店; 2、巴洛克式建筑特点外观华丽,造型生动,装饰复杂,轮廓丰富,楼面都有精美的雕刻。楼顶的女儿墙,或是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实体墙,或是整齐排列的立柱长廊,或是通心雕刻的联体,或是一个或十几个分布均匀的大的造型。楼顶檐头匀称伸缩大度、层次鲜明、造型精巧。所有的窗檐门檐都有雕刻,窗户造型有长方形、椭圆形、长条形的,有的在两窗之间用壁柱状时,格外庄重典雅。代表建筑教育书店。 3、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的主要特点是,博采众长,模仿历史上的各种建筑风格,自由组合成各种式样,所以被称之为“集仿主义”。虽然它没有固定的风格,但是它并没有摆脱古典主义风格的影响,特别是造型豪华、装饰精美的巴洛克建筑风格,成为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的主体。代表建筑工人文化宫。 4、新艺术运动建筑特点是造型多采用弧线和曲线风格,摆线型大玻璃窗简洁明快。代表建筑马迭尔宾馆。 5、拜占庭式的特点是十字架横向与竖向长度差异较小,其交点上为一大型圆穹顶。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典型拜占庭式建筑。其堂基与罗马式建筑的一样,呈长方形,但是,中央部分房顶由一巨大圆形穹窿和前后各一个半圆形穹窿组合而成。代表建筑索菲亚教堂 6、新古典主义之希腊复兴式:新古典主义在檐口、栅花、线条等方面都是世界建筑精华的集大成者,在建筑比例上严格符合了人本的黄金比例,提倡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艺术装饰,在格式上与古典主义风格相仿,追求构图规则和经典而传统的建筑符号。东北烈士纪念馆。

哈尔滨欧式建筑欣赏

哈尔滨欧式建筑欣赏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 姓名:唐远明 学号:2015210263

哈尔滨教育书店 无论是从建筑修建的年代,还是从建筑本身来看,坐落在中央哈尔滨大街的教育书店都堪称哈尔滨经典建筑。教育书店建于1918年,原为松浦洋行。该建筑是中央大街的标志性建筑,其外观华丽,造型生动,装饰复杂,轮廓丰富。建筑整体色彩对比强烈,建筑顶部及阁楼为深红色,以下为银灰色,给人以奇特的美感。正门处似一椭圆柱的空间结构,墙面装饰丰富,外形自由,装饰和雕刻采用曲面,追求动态。建筑在转角顶层采用圆形穹隆顶,底层设立出入口,二层上方立一男一女大理石人像柱;三、四层贯通科林斯壁柱,窗上饰以精美的浮雕,壁柱上装点自由螺旋曲线,窗下出挑圆弧形花萼状阳台;顶层为半截阁楼层,孟莎式屋顶开老虎窗,半球型“洋葱头”顶端组成复合式穹顶。夸大尺度的檐口与屋顶阁楼老虎窗协调一致,丰富了檐头线角的光影变化,是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作品。

华梅西餐厅 华梅西餐厅位于哈尔滨中央大街112号,始建于1925年,原名为马尔斯西餐茶食店。它与上海雅克红房子西餐厅,北京马克西姆餐厅和天津起士林大饭店并称为中国四大西餐厅。华梅西餐厅以经营俄式西餐为主,兼营法意式菜系,建筑和饮食风格被认为是富有浓郁特色的哈尔滨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华梅西餐厅整栋小楼以铁艺装饰为主,正门是黑色的,其上有一银白色的窗口,外方内圆,装饰以上下对称的花纹。二层窗台凸出墙体,以正门为轴,左右两窗对称分布。窗台上各有两个半圆形的小窗台,大窗台中央为一青色石像。建筑顶部为平顶,中间为圆顶凸起,圆牌中央雕刻着两个仙女手捧花篮飞舞的形象。建筑下层墙体为棕褐色,墙体装饰以银白色铆钉,建筑上层花纹式墙体,整体颜色和谐统一。建筑虽以铁艺装饰为主,但并不显生硬之感,整体给人以柔和舒适的感觉,是典型的欧式建筑风格。

世界六大最著名建筑奖项

1:普利兹克建筑奖 Pritzker建筑奖是Hyatt(凯悦)基金会于1979年所设立的, 因其独一无二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有建筑诺贝尔奖之称。每年一次的颁奖都由美国总统颁发并致颁奖词,1983年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就是从当年的美国总统里根手里接受的大奖。该奖项一向是当代建筑风潮的指针性奖项,历届得奖的建筑师都是重量级的代表人物。从第一届的Philip Johnson(约翰逊),第五届的Ieoh Ming Pei(贝聿铭),之后有安藤忠雄(Tadao Ando),Frank. (盖里),以及Norman Foster(福斯特)等等无一不是当代的大师级人物。2000年的得主是来自荷兰的建筑师Rem Koolhaas(库尔哈斯)。 Pritzker奖的由来Pritzker建筑奖由凯悦基金会在1979年设立,用以每年授予一位在世的建筑师,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的优秀品质,以及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性做出持久而杰出的贡献。该奖以Pritzker家族的姓氏命名。该家族的国际业务总部设在芝加哥,向以支持教育、宗教、社会福利、科学、医学和文化活动而闻名。 Jay A. Pritzker和他的妻子(已于1999年1月23日逝世)发起设立了这个奖。他们的长子Thomas J. Pritzker现在是凯悦基金会的主席。他介绍说:“我们之所以对建筑感兴趣,是因为我们在世界上建了许多饭店,与规划、设计以及建筑营造有密切的联系,而且我们认识到人们对于建筑艺术的关切实在太少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芝加哥人,生活在摩天大楼诞生的地方,一座满是象Louis Sullivan(沙里文), Frank Lloyd Wright(赖特), Mies van de Rohe(密斯)这样的建筑伟人设计的建筑的城市,我们对建筑的热爱不足为怪。1967年我们买下了一幢尚未竣工的大楼作为我们的亚特兰大凯悦大酒店。它那高挑的中庭成为我们全球酒店集团的一个标志。很明显,这个设计对我们的客人以及员工的情绪有着显着的影响。如果说芝加哥的建筑让我们懂得了建筑艺术,那么从事酒店设计和建设则让我们认识到建筑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力。因此,在1978年我们想到来表彰一些当代的建筑师。爸爸妈妈相信,设立一个有意义的奖,不仅能够鼓励和刺激公众对建筑的关注,同时能够在建筑界激发更大的创造力。我为能代表母亲和家里其他人为此继续努力而自豪。”普利兹克建筑奖像一架选拔建筑大师的机器,目光犀利,下手精准,绝大多数获奖者的确名副其实。它似乎自成体系,从第一届得主菲利普·约翰逊(1979年)开始,到凯文·罗奇(1982年)、丹下健三(1987年)、雷姆·库哈斯(2000年),勾勒出一条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潮脉络;它能打破地域偏见,三位日本人和两位拉丁美洲建筑师的入选,显示了评选范围的全球性特征;出生于巴格达的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2004年)的登场,多少弥补了它在性别取向上的一些遗憾;而对弗兰克·盖里(1989年)的关注,足以表明它的前瞻和远见:当时盖里只在美国西海岸做过一些美学冒险性建筑,其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尚未出现,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弗兰克·盖里确实能够为世界创造惊人的建筑。一个奖项成为伟大,是因为获奖者足够伟大,而这首先要求评委们足够睿智,评选程序足够公正。在短短的27年时间里,普利兹克建筑奖迅速崛起,29位得奖者如群星闪耀,风光无限。其声势压过了百年老店“英国皇家建筑师金奖”(RIBA)、奖金更丰厚的“日本国家 艺术大赏”和丹麦“嘉士伯”奖、重视单个作品的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国家荣誉奖”等权威大奖,成为建筑界公认的至高无上的奖项。奖赏 Pritzker建筑奖在许多程序上以及奖金方面参照了诺贝尔奖。Pritzker建筑奖的获奖者可以得到10万美元的奖金,一个正式的获奖证书,1987年以后还增加了一块铜质奖章。(在这之前为每位获奖者颁发的是一座限量制版的亨利.摩尔的雕塑。)奖章正面图案的设计是以有“摩天楼之父”美称的芝加哥着名建筑师Louis Sullivan(沙里文)的设计为基础,刻有“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Pritzker建筑奖)字样,获奖者的姓名刻在奖章正中,奖章背面刻着亨利.沃顿1624年在其《建筑的要素》一书中提出的建筑的三个基本条件:“坚固、实用、愉悦”。评奖任何国家的任何人,无论是政府官员、作家、批评家、学者、建筑师、建筑团体、实业家,

论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外立面改造

论商业建筑外立面改造 ——道外区靖宇大街建筑改造风格解读 一.认识道外靖宇大街 靖宇街范围东起十四道街,西至景阳街,南起南勋街,北至大新街的围合区内,以靖宇步行街作为纵向建设主体。其中,靖宇街从景阳街至七道街路段为步行街,靖宇街从七道街至十四道街路段为限制通行街并辐射横向街路。 哈尔滨市道外区有着目前全国保留面积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街区。而坐落最多这些古老建筑的街道正是靖宇街。如今为再现历史文化街区,哈尔滨市政府从2007年开始,将用三年的时间对这片历史保护街区进行分期改造。除酒吧演艺歌厅外,将全部彰显老道外原汁原味的风情,而且老道外所有知名小吃将齐聚这里,客人将可以在仿旧环境里,也可以在优雅的现代客房中,开窗俯视楼下,边听戏边品尝美食,一饱东北特有的历史地方特色。 而这种风格不仅在欧洲盛行,在我家乡哈尔滨也是一个时代的标记。 二.靖宇大街建筑风格解读 1.起源于“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

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它的风格自由奔放,造型繁复,富于变化,只是有的建装饰堆砌过分。典型实例有爱德华七世时代建筑。 2.转变为“中华巴洛克建筑”:哈尔滨老道外是哈尔滨的发源地,百年前的哈埠只有东西两区,东区是道里的三十六棚,西区便是道外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区。西起景阳街、东至十道街,北起升平街、南至南勋街的这片面积5 3.11公顷的街区,已被划定为“哈尔滨道外传统商市历史文化街区”。在街区上沿街而立的斑驳巴洛克风格建筑身后,是257个中国传统院落,这就是目前全国保留面积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街区。“中华巴洛克”建筑其实就是“中国式西洋建筑”,是典型的中西合璧。 “中华巴洛克”这一名称最初是由一位叫西泽泰彦的日本学者提出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松茯介绍说。巴洛克建筑艺术是17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艺术风格,其特点是

哈工大导师

刘大平 教授/硕士生导师 建筑历史教研室主任 简历: 1978—1982: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3—1985: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7—1996: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系讲师、副教授 1996—2005: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教授、硕士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主要侧重于中国建筑史与历史建筑保护及建筑理论的研究工作。 ·在中国建筑史研究领域:偏重于中国传统建筑景观学研究、中国传统建筑室内空间、传统建筑装饰、传统建筑色彩研究,以及中国建筑史的文化地理学研究,哈尔滨近代建筑研究,唐代渤海建筑遗址复原设计研究等。 ·在历史建筑保护研究领域:主要侧重对相关理论的探索,具体历史建筑地段的保护策略和方法,以及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研究。 教学经历(主讲课程): 1988-2000 中外建筑史(中国建筑史部分)32学时本科生 2000-2005 中国建筑史72学时本科生

1995-2005 建筑测绘实习两周本科生 1996-2004 宋营造法式选读40学时研究生 1996-2005 古建筑设计研究60学时研究生 1997-2005 建筑设计(1)60学时研究生 1999-2005 中外传统园林(中国建筑史部分)18学时研究生 2005-现在中外经典建筑文献选读(中国建筑史部分)36学时研究生 2005-现在中外建筑史论(中国建筑史部分)36学时研究生 2003-现在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部分)36学时研究生 2001-2003 指导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周学时12 x16周本科生 2001-2005 指导硕士研究生26人(毕业11人) 主要论著:(近三年) 1. 刘大平.中国建筑史与文化地理学研究.建筑学报(一级刊物).2005,6:68-70 2. 梁玮男,刘大平.建筑创新散布研究.建筑学报(一级刊物).2004,8:68-70 3. 刘大平.传统建筑装饰语言属性解析.第三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中国/北京,200 4.8 4. 张长文,刘大平.日本建筑师继承传统建筑空间理论分析.低温建筑技术(核心刊物)2004,2 5. 刘大平.The Interface of Interior Spa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第五届亚太国家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俄罗斯/海参崴.2003.9 6. 刘大平.Education of Architectural History and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Architect.2003建筑教育国际论坛,中国南京.2003.8 7. 刘大平.东北农业大学图书馆扩建工程设计.建筑学报(一级刊物).2002,12:48-50 8. 刘大平.Contemporary Explanation to Decoration Languag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 rchitecture.现代亚洲传统建筑国际研讨会,韩国/汉城.论文集.2002.10 9. 刘大平.The Main Form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ourtyard.国际理科青年学者论坛,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2002.2 10. 刘大平(文字执笔) 哈尔滨保护建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10

世界十大著名建筑师及作品

转载自:姜飞宏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 一:创新建筑师代表: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