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选矿之氰化法提金法

金矿选矿之氰化法提金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金矿选矿之氰化法提金法

氰化法提金是从金矿石中提取金的主要方法之一。氰化物对金溶解作用机理的解释目前尚不一致,多数认为金在氰化溶液中有氧存在的情况一下可以生成一种金的络合物而溶解。其基本反应式为:

4Au+8KCN+2H2O+O24KAu(CN)2+4KOH

一般认为金被氰化物溶解发生两步反应:

2Au+4KCN+O2+2H2O2Au(CN)2+H2O+2KOH

2Au+4KCN+H2O22KAu(CN)2+2KOH

金的表面在氰化溶液中逐渐地由表及里地溶解。溶液中氧的浓度与金的溶解速度有关。

氰化时金的浸出率的影响因素有:氰化物和氧的浓度,矿浆pH 值、金矿物的原料性质、浸出温度、矿泥含量、矿浆浓度及浸出时间等。

浸出时氰化物浓度一般为0.03%~0.08%,金的溶解速度随氰化物浓度的提高而呈直线上升到最大值。然后缓慢上升,当氰化物浓度达0.15%时,金的溶解速度和氰化物浓度无关,甚至下降(因氰化物水解)。

金的溶解速度随氧浓度上升而增大,采用富氧溶液或高压充气氰化可以强化金的溶解。

氰化试剂溶解金银的能力为:氰化铵氰化钙氰化钠氰化钾。氰化钾的价格最贵,目前多数使用氰化钠,氰化物的耗量取决于物料性质和操作因素,常为理论量的20~200 倍。

物料性质影响金的浸出率。氰化法虽是目前提金的主要方法,但某些含金矿物原料不宜直接采用氰化法处理,若矿石中铜、砷、锑、锡、硫、磷、磁铁矿、白铁矿等组分含量高时将大大增加氰化物耗量或消耗矿浆中的氧。降低金

金矿提炼技术简介

金矿提炼技术简介 金在矿石中的含量极低,为了提取黄金,需要将矿石破碎和磨细并采用选矿方法预先富集或从矿石中使金分离出来。黄金选矿中使用较多的是重选和浮选,重选法在砂金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浮选法是岩金矿山广为运用的选矿方法,目前我国 80% 左右的岩金矿山采用此法选金,选矿技术和装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破碎与磨矿 据调查,我国选金厂多采用颚式破碎机进行粗碎,采用标准型圆锥碎矿机中碎,而细碎则采用短头型圆锥碎矿机以及对辊碎矿机。中、小型选金厂大多采用两段一闭路碎矿,大型选金厂采用三段一闭路碎矿流程。 为了提高选矿生产能力,挖掘设备潜力,对碎矿流程进行了改造,使磨矿机的利用系数提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实行多碎少磨,降低入磨矿石粒度。 (二)重选 重选在岩金矿山应用比较广泛,多作为辅助工艺,在磨矿回路中回收粗粒金,为浮选和氰化工艺创造有利条件,改善选矿指标,提高金的总回收率,对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山东省约有 10 多个选金厂采用了重选这一工艺,平均总回收率可提高 2% ~ 3% ,企业经济效益好,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可得数百万元的利润。河南、湖南、内蒙古等省(区)亦取得好的效果,采用的主要设备有溜槽、摇床、跳汰机和短锥

旋流器等。从我国多数黄金矿山来看,浮—重联合流程(浮选尾矿用重选)适于采用,今后应大力推广阶段磨矿阶段选别流程,提倡能收、早收的选矿原则。 (三)浮选 据调查,我国 80% 左右的岩金矿山采用浮选法选金,产出的精矿多送往有色冶炼厂处理。由于氰化法提金的日益发展和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精矿运输损失,近年来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多采取就地处理(当然也由于选冶之间的矛盾和计价等问题,迫使矿山就地自行处理)促使浮选工艺有较大发展,在黄金生产中占有相当的重要地位。通常有优先浮选和混合浮选两种工艺。近年来在工艺流程改造和药剂添加制度方面有新的进展,浮选回收率也明显提高。据全国 40 多个选金厂,浮选工艺指标调查结果表明,硫化矿浮选回收率为 90% ,少数高达 95% ~97%; 氧化矿回收率为 75% 左右 ; 个别的达到 80% ~ 85% 。近年来,浮选工艺流程的革新改造以及科研成果很多,效果明显。阶段磨浮流程,重—浮联合流程等,是目前我国浮选工艺发展的主要趋势。如湘西金矿采用重—浮联合流程,进行阶段磨矿阶段选别,获得较好指标,回收率提高 6% 以上;焦家金矿、五龙金矿、文峪金矿、东闯金矿等也取得一定的效果。又如新城金矿,原流程为原矿直接浮选,由于含泥较高(矿石本身含泥高,再加采矿尾砂胶结充填强度不够,带入部分泥砂)使选矿指标连续下降。经考查试验,采用了泥砂分选工艺流程,回收率由 93.05% 提高到

自然界中含铜矿物有200多种

铜精矿(COPPER SULPHIDE CONCENTRATE) 1.概述 自然界中含铜矿物有200多种,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只有十几种,最常见的铜矿是硫化铜矿,例如:黄铜矿(CuFeS2)、辉铜矿(Cu2S)、铜兰(CuS)等,目前世界上80%的铜来自此类矿石。铜精矿是将矿石粉碎球磨后,用药剂浮选分离捕集含铜矿物,使品位大大提高,供冶炼铜用。少数铜矿中(如湖北大冶铜绿山矿),常常夹杂有孔雀石,这是一种含铜的碳酸盐矿物,色泽优美,经琢磨雕刻,可做成佩饰或项链等装饰品,属稀有宝石类,深受人们喜爱。 我国开采冶炼铜矿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春秋时代,距今2700多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矿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古铜矿遗址,经考古发掘,已清理出从西周至西汉千余年间不同结构、不同支护方式的竖井、斜井、盲井数百座,平巷百余条,以及一批春秋早期的炼铜鼓风竖炉,随同出土还有大量的用于采矿、选矿和冶炼的生产工具,在遗址旁近2平方公里的地表堆积着约40万吨以上的古代炼渣,渣样分析,其铜含量小于0.7%,它表明了我国古代采冶的规模和高超的技术水平。 我国现代化的大型炼铜采冶企业有:江西铜业有限公司、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湖北)、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江苏)、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甘肃)、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山西)以及云南冶炼厂、沈阳冶炼厂、葫芦岛锌厂等。由于自采铜矿的品位和数量有限,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因而对进口铜精矿的需求日益增大,与我国有过贸易往来的铜精矿生产国有: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印尼、澳大利亚、蒙古、摩洛哥、莫桑比克、南非、波兰、秘鲁、智利、墨西哥、美国、加拿大等。 2.特性 进口硫化铜精矿一般为墨绿色到黄绿色,也有灰黑色,其中时有夹杂少许兰色粉末。铜精矿是浮选产物,粒度较细,接近干燥的铜精矿在储运过程中易扬尘散失,也不适宜远洋运输,因此生产过程中常保持10%左右的水份。气温高时,硫化铜精矿易氧化,特别是远洋运输时间长,或在夏季交接货物时,氧化现象更为严重。验收这种铜精矿时,往往铜品位降低,收货重量增加。正是由于这种原因,铜精矿在贸易的交接过程中,是以总金属量来衡量的。用于品质分析的样品,应密封于铝箔袋中存放。实验证明,封存于纸袋或聚乙烯袋中的样品,放置干燥器中保存一个月,铜的百分含量明显降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铜品位还会继续下降,而封存在铝箔袋中的样品,即使存放半年,铜含量也无明显变化。 从冶炼的角度来说,铜精矿中硫和铁的含量高些好,一般要求铜硫比为1∶1左右,Fe>20% ,Si<10%,这种矿在反射炉中造渣性能和流动性能都较好。对杂质元素As,F,Cl,Cr,Hg,Pb, Zn,Bi等含量要求愈低愈好,主要是为了满足冶炼的要求和对环境的保护。 3.用途 铜精矿供炼铜用。从矿石冶炼得到的“羊角铜”即粗铜,经电解可得到纯度很高的电解铜。在冶炼和电解过程中,还可以从阳极泥、电解液、烟道灰和尾气中分别回收金、银、钯、铂、镉、铅、锌、铋、硒、碲、硫等元素或化合物,余热可发电。综合利用不仅可减少废液、废渣、废气对环境和空气的污染,同时变废为宝,提高了铜精矿的利用价值。 4.化学成分

脉金矿常用的选矿方法

https://www.360docs.net/doc/d418062516.html,/view/2b7505bffd0a79563c1e72be.html 脉金矿常用的选矿方法 金矿石的各种类型因性质不同,采用的选矿方法也有不同,但普遍采用重选、浮选、混汞、氰化及近年来的树脂矿浆法、炭浆吸附法、堆浸法提金新工艺。对某些种类的矿石,往往采用联合提金工艺流程。 用于生产实践的选金流程方案很多,通常采用的有如下几种: 1.单一混汞此流程适于处理含粗粒金的石英脉原生矿床和氧化矿石。混汞法提金是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选金方法。在近代黄金工业生产中,混汞法仍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由于金在矿石中多呈游离状态出现,因此,在各类矿石中都有一部分金粒可以用混汞法回收。实践证明,在选金流程中用混汞法提前回收一部分金粒,可以明显地降低粗粒金在尾矿中的损失。 混汞法提金的理论基础为,汞对金粒能选择性地润湿,然后向润湿的金粒中扩散。 在以水为介质的矿浆中,当汞与金粒表面接触时,金与汞形成的接触面代替了原来金与水和汞与水的接触面,从而降低了表面能,亦破坏了妨碍金与汞接触的水化膜。此时汞沿着金粒表面迅速扩散,并使相界面上的表面能降低。随后汞向金粒内部扩散,形成了汞的化合物-汞齐(汞膏)。 混汞提金法又分为内混汞和外混汞两种。所用混汞设备有混汞板、混汞溜槽、捣矿机、混汞筒和专用的小型球磨机或棒磨机。 混汞提金法工艺过程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廉。但汞是有毒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所以,采用混汞提金的选矿厂应当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使汞蒸气和金属汞对人身体的危害限制到最小程度。 2.混汞-重选联合流程此流程分为先混汞后重选和先重选后混汞两个方案。先混汞后重选流程适用于处理简单石英脉含金矿石。先重选后混汞流程适用于处理金粒大,但表面被污染和氧化膜包裹的不易直接混汞的矿石,以及含金量低的砂金矿石。 3.重选(混汞)-氰化联合流程此流程适用于处理石英脉含金氧化矿石。原矿先重选,重选所得精矿进行混汞;或者原矿直接进行混汞,尾矿、分级矿、混砂分别氰化。 4.单一浮选流程此流程适用于处理金粒较细、可浮性高的硫化物含金石英脉矿石及多金属含金硫化矿石和含碳(石墨)矿石等。 5.混汞-浮选联合流程这一流程是先用混汞回收矿石中的粗粒金,混汞尾矿进行浮选。这种流程适用于处理单一浮选处理的矿石、含金氧化矿石和伴生有游离金的矿石。采用这种流程比单一浮选流程获得的回收率高。 6.全泥氰化(直接氰化)流程金以细粒或微细粒分散状态产出于石英脉矿石中,矿石氧化程度较深,并不含Cu、As、Sb、Bi及含碳物质。这样的矿石最适于采用全泥氰化流程。 氰化法是提取金银的主要方法之一。用这种方法提金具有回收率高、对矿石适应

金矿的选矿方法

金矿选矿 根据矿物中金的结构状态和含金量,可将金矿床矿物分为金矿物、含金矿物和载金矿物三大类。所谓金的独立矿物,系指以金矿物和含金矿物形式产出的金,它是自然界中金最重要的赋存形式,也是工业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 目前主流的选金工艺 一般都通过破碎机破碎-再进球磨机-粉碎,通过重选、浮选 提取出来精矿和尾矿,再通过化学方法,最后经过冶炼,其产品最终成为成品金。 该选矿工艺可理解为: 原矿进行第一段破碎后进入双层振动筛筛分 上层产品通过再破碎后与中层产品一同进行第二段破碎 第二段破碎产品返回合并第一段破碎产品又进行筛分。 筛分后的最终产品通过第一段球磨机进行磨矿并与分级机构构成闭路磨矿 其分级溢流经旋流器分级后进入第二段球磨机再磨 然后与旋流器构成闭路磨矿。 旋流器溢流首先进行优先浮选 其泡沫产品进行二次精选、三次精选最终成为精矿产品 经优先浮选后的尾矿经过一次粗选、一次精选、二次精选、三次精选、一次扫选的选别流程 一次精选的尾矿与一次扫选的泡沫产品一并进入旋流器进行再分级、再选别 二次精选与一次精选构成闭路选别 三次精选与二次精选构成闭路选别。 破碎及研磨 2 多采用颚式破碎机进行粗碎 采用标准型圆锥破碎机中碎 而细碎则采用短头型圆锥破碎机以及对辊破碎机。中、小型选金厂大多采用两段一闭路破碎 大型选金厂采用三段一闭路破碎流程。为提高产量及设备利用系数 选矿厂一般遵循多碎少磨原则 降低入磨矿石粒度。 重选 重力选矿是按矿物密度差分选矿石的方法 在当代选矿方法中占有重要地位。采用的主要设备有溜槽、摇床、跳汰机和短锥旋流器等。 浮选 我国80%的选金厂采用浮选法选金 产出的精矿多送往有色冶炼厂处理。由于氰化法提金的日益发展和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 减少精矿运输损失 近年来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多采取就地处理 当然也由于选冶之间的矛盾和计价等问题 迫使矿山就地自行处理 促使浮选工艺有较大发展 在选金生产中占有相当的重要地位。 化选

全泥氰化炭浆工艺

全泥氰化炭浆法提金冶炼工艺是指将金矿石全部磨碎泥化制成矿浆(一200目含量占90一95%以上)后,先进行氰化浸出,再用活性炭直接从矿浆中吸附已溶金载金、炭解吸电积金泥直接分离提纯熔炼的工艺方法.包括原料准备、搅拌氰化浸出活性炭逆流吸附、载金炭解吸电积、金泥分离提纯熔炼铸锭、活性炭活化再生和含氰污水处理等七个作业阶段. 破碎阶段 ?一般采用两段开路破碎或两段一闭路破碎流程(图2).含金物料经过预先筛分,筛上粗物料进入一段破碎,破碎后再经二段筛分破碎后即进入磨矿作业。作业的目的主要控制各段破碎比和保证二段破碎产品的粒度,采用二段一闭路流程更能严格保证破碎物的粒度。一般各段破碎比为3~5,太大或太小均不利于提高破碎效率、降低成本和保护设备。二段破碎产品粒度应小于1~1.5cm,最大不超过3cm,可以通过调节破碎机排矿口尺寸来控制。生产中要贯彻“预先筛分,多破少磨"的原则。 磨矿阶段 多采用两段两闭路磨矿流程。第一段闭路磨矿分级流程由格子型球磨机和螺旋分级机组成。第二段闭路磨矿分级流程由溢流型球磨机和水力旋流器组成。将第二段闭路磨矿分级流程的预先分级和检查分级合并在一起有利于提高磨矿效率和保证产品细度。破碎好的含金物料经过第一段闭路磨矿分级流程后,矿浆中一200目含量为55%一65%。再经过第二段闭路磨矿分级流程后矿浆中一200目物料含量就可达90%一95%以上,符合全泥氰化工艺的细度要求.本段作业主要控制磨矿浓度、溢流浓度和溢流细度。一般磨矿浓度:第一段为75%一80%,第二段为60%~65%;溢流浓度:第一段为25%~30%,第二段为14%一20%;溢流细度(一200目含量):第一段为55%~65%,第二段为90写一95%以上.磨矿浓度的控制主要通过调节给水量、给矿量和返砂比等,若磨矿浓度偏高,则增加给水量、减少给图3两段两闭路磨矿流程矿量,增大返砂比等,反之亦然。溢流浓度的控制可以通过调节溢流给水量,溢流堰高低,进矿口,排矿口、溢流口大小等,而溢流细度的控制则要调节溢流堰高低、溢流口大小及钢球量、钢球配比、返砂比,磨矿浓度,溢流浓度等。总之,在磨矿作业中各项技术参数都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因此在调节控制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协调作用。 除屑作业

氰化法提金的基本原理

氰化法提金的基本原理? (2006-1-10) 氰化法提金的基本原理?氰化法提金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 氰化法提金是从金矿石中提取金的主要方法之一。氰化物对金溶解作用机理的解释目前尚不一致,多数认为金在氰化溶中有氧存在的情况下可以生成一 种金的络合而溶解其基本反应式为: 4Au+8KCN+O 2+2H 2 O— 4KAu(CN) 2 +4KOH 一般认为金被氰化物溶解发生两步反应: 2Au+4KCN+O 2+2H 2 O— 2(CN 2+H 2 O+2KOH 2Au+4KCN+O 2 +H 2 O 2 —2KAu(CN) 2 +2KOH 金的表面在氰化物溶液中逐渐地由表及里地溶解。溶液中氧的浓度与金的溶解速度有关. 浸出时氰化物浓度一般为,金的溶解速度随氰化物浓度的提高而呈直线上升到最大值。然后缓慢上升,当氰化物浓度达时,金的溶解速度和氰化物浓度无关,甚至下降(因氰化物水解)。 金的溶解速度随氧浓度上升而增大,采用富氧溶被或高压充气氰化可以强化金的溶解。氰化试剂溶解金银的能力为:氰化铵>氰化钙氰化钠>氰化钾。氰化钾的价格最贵,目前多数使用氰化钠,氰化物的耗量取决于物料性质和操作因素,常为理论量的20-200倍. 物料性质影晌金的浸出率。氰化法虽是目前提金的主要方法,但某些含金矿物原料不宜直接采用氰化法处理,若矿石中铜、砷、锑、铋、硫、磷、磁铁矿、白铁矿等组分含量高时将大大增加氰化物耗量成消耗矿桨中的氧。降低金的浸出率,矿石中含碳高时,碳会吸附已溶金而随尾矿损失。预先氧化焙烧或浮选方法可除去有害杂质的影晌。氰化物水解反应为:KCN+H 2 OyKOH+HCN因此会挥发出有毒的HCN;加入石灰是氰化物水解减弱,上式反应向左方向进行,减少氰化物的损失。石灰还有中和酸类物质作用并可沉淀矿浆中得有害离子,使金的溶解处于最佳条件,常用石灰作保护碱。石灰加入量使矿浆值达到11~12 为宜,矿浆lang=EN-值过高时对溶金不利。金粒大小主要影晌氰化时间,粗拉金(>74微米)的溶解速度慢。所以氰化前采用混汞、重选或浮选预先回收粗粒金是合理的。在磨矿过程中使细金粒充分单体解离仍是提高金的浸出率重要因素。 氰化时矿泥含量和矿浆浓度直接影晌组分扩散速度。矿浆浓度应小于 30~33%。矿泥多时矿浆浓度应小于22-25%,但浓度不宜过低,否则增加氰化物的消耗。 氰化时间取决于物料性质、氰化方式及氰化条件而异。一般搅拌氰化浸出时

金矿的浮选

一、浮选法的发展沿革 中国古代曾利用矿物表面的天然疏水性来净化朱砂、滑石等矿质药物,使矿物细粉飘浮于水面,而无用的废石颗粒沉下去。在淘洗砂金时,用羽毛蘸油粘捕亲油疏水的金、银细粒,当时称为鹅毛刮金。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金银作坊回收废弃器皿上和尘土中的金、银粉末时“滴清油数点,伴落聚底"。这就是浮选法选金的最初应用。 18世纪人们已知道固体粒子粘附在气泡上能升至水面的现象.随着人们对金属需求量的增加,急于找到一种方法回收矿石中细粒金属。19世纪末,随着人们对矿物表面性质的认识深化,出现了薄膜浮选法和全油浮选法。 20世纪初,泡沫浮选法应用选别有色金属和黄金矿.1922年用氰化物抑制闪锌矿和黄铁矿,发展了优先浮选法. 浮选法的发生和发展也促进了黄金选矿业的发展,特别是对脉金矿的利用和在有色金属矿石中综合回收黄金创造了条件.目前,浮选法已成为处理金矿石生产黄金的重要工艺。我国许多脉金矿山选矿厂是以浮选工艺为主或以单一浮选工艺装备起来的。浮选厂的金回收率达到90%以上且可综合回收以金为主的低品位多金属。 小于10um细颗粒金是很难用重选法回收的.浮选利用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可以选收细粒,甚至微细粒矿物。超细粒浮选或荷载体浮选和离子浮选可以回收微细粒金。 解放前中国有几座黄金浮选厂和副产回收金银的有色金属浮选厂。目前,黄金浮选工艺已广泛用于金选矿厂,即使是乡镇小矿和个体采金户均能成功于运用浮选法选收黄金。 二、浮选甚本原理 矿物颗粒自身表面具有疏水性或经浮选药剂作用产生或增强疏水性。疏水就是亲油和亲气体,可在液,气或水—油的界面发生聚集。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后的金矿粒虽然密度大却能与气泡和浮选剂亲合而被浮于浮选机的矿液表面,将作为泡沫产品回收。

从含铜金精矿中提取金

从含铜金精矿中提取金、银氰化工艺试验研究方案 2009-12-27 17:22:29 中国选矿技术网浏览130 次收藏我来说两句 一、前言 对于含铜金银矿石,由于铜的干扰,如采用直接氰化浸出法,金、银的浸出率很低。目前,国内黄金冶炼厂对此类金精矿通常采用焙烧氰化工艺进行处理,但该工艺方法,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高,操作复杂,对于中小黄金矿山难以推广应用。文中提出了一种从含铜金精矿中提取金、银的氰化浸出工艺方法。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在氰化浸出时,加入一种助浸剂SD和新型调整剂SN调节浸出液的pH,能够使金,银氰化浸出率分别达到92.92%和35.90%,与采用常规氰化工艺方法相比,分别提高30.42%和17.63%。该工艺方法操作简便,药剂成本低,浸出率高,不增加设备投资,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中小黄金矿山具有推广价值。 二、矿样性质 广西某金矿提供的浮选金精矿,矿样颜色呈褐色,矿物主要成分为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到硫化矿物,金主要以微粒,超大型微粒附存于上述矿物中,并为硫化物所包裹,经化验分析测定,该金精矿主要元素含量见表1。 表1 化学组成 由表1可见,金精矿中的铜,硫的含量较高,尤其是铜的存在,会严重影响金、银的氰化浸出,该矿样属于难氰化浸出金精矿。 三、常规氰化浸出试验 采用常规氰化法对该金精矿进行浸出试验。氰化浸出条件:NaCN质量分数为0.5%,液固比为3∶1,浸出液的pH值为11,浸出时间为48h。氰化浸出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常规氰化浸出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按常规氰化工艺方法进行浸出,其Au、Ag的氰化浸出率较低,分别为62.50%和18.27%。其主要原因是矿样含铜较高,铜的存在消耗了大量的氰化物,影响了Au、Ag的氰化浸出。为保证Au、Ag的氰化浸出必须增加NaCN的用量,再之溶解的铜可能在矿样中Au、Ag矿物表面形成CuCN膜和铜膜。另外,矿样中的硫,除对Au、Ag产生包裹外,还与溶液中的CN-,OH-反应产生一系列的化合物,如S2-,SO32-,SCN-,S2O32-,多硫化合物Sn2-,连多硫酸盐S X O62-等,这一系列的反应不仅消耗了浸出液中的氧(有时氰化液中的氧降到2~3mg/L)、导致氰化钠用量的增加,生成的S2-还可能沉淀在金矿物表面,使其钝化,降低金的浸出速度或使金难于浸出。 四、加助浸剂氰化浸出试验 采用“提高金精矿氰化浸出工艺中金回收率”专利技术方法,对该矿样进行氰化浸出试验。该工艺方法是在氰化浸出液中加入一种助浸剂SD,清除Cu、S等到有害元素对氰化浸出的影响,促进Au、Ag的溶解。氰化浸出条件:NaCN质量分数0.5%,液固比:3∶1,浸出液的pH>11,浸出时间48h,助浸剂SD的加入量为矿样的1%。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加助浸剂氰化浸出结果 从表3可见,在常规氰化浸出工艺中,加入助浸剂SD,对Au、Ag的氰化浸出是有利的,可使Au、Ag的氰化浸出率分别提高20.84%和6.41%。 五、添加调整剂SN氰化浸出试验 采用“新型调整剂氰化浸出工艺”专利技术对该金精矿进行氰化浸出试验。该工艺方法是在氰化浸出时,加入一种新型调整剂SN,改变氰化浸出介质,可有效地改进Au、Ag的氰化浸出过程。氰化浸出条件:NaCN质量分数0.5%,液固比3∶1,浸出液的pH≈10,调整剂SN的加入量为矿量的1%,浸出时间48h。试验结果见表4。 表4 新型调整剂SN氰化浸出结果

黄金冶炼工艺流程

黄金冶炼工艺流程 我国黄金资源储量丰富,分布较广,黄金冶炼方法很多。其中包括常规的冶炼方法和新技术。冶炼方法、工艺的改进,促进了我国黄金工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黄金产量居世界第五位,成为产金大国之一 黄金的冶炼过程一般为: 预处理、浸取、回收、精炼。 1. 黄金冶炼工艺方法分类 1.1 矿石的预处理方法 分为: 焙烧法、化学氧化法、微生物氧化法、其他预处理方法。 1.2 浸取方法浸取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两大类。其中,物理方法又分为混汞法、浮选法、重选法。化学方法分为氰化法(又分:氰化助浸工艺、堆浸工艺)与非氰化法(又分: 硫脲法、硫代硫酸盐法、多硫化物法、氯化法、石硫合剂法、硫氰酸盐法、溴化法、碘化法、其他无氰提金法)。 1.3 溶解金的回收方法 分为: 锌置换沉淀法、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其它回收方法。 1.4 精炼方法主要有全湿法,它包括电解法、王水法、液氯法、氯化法、还原法火法、湿法一火法联合法。 2. 矿石的预处理随着金矿的大规模开采,易浸的金矿资源日渐枯竭,难处理金矿将成为今后黄金工业的主要资源。在我国已探明的黄金储量中,有30%为难处理金矿。因此,难处理金矿的预处理方法成为当前黄金工业提金的关键问题。 难处理金矿,通常又称为难浸金矿或顽固金矿,它是指即使经过细磨也不能用常规的氰化法有效地浸出大部分金的矿石。因此,通常所说的难处理金矿是对氰化法而言的。

2.1 焙烧法 焙烧是将砷、锑硫化物分解,使金粒暴露出来,使含碳物质失去活性。它是处理难 浸金矿最经典的方法之一。焙烧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操作简便,适用性强,缺点是环境污染严重。含金砷黄铁矿一黄铁矿矿石中加石灰石焙烧,可控制砷和硫的污染;加碱焙烧可以有效固定S、As等有毒物质。美国发明的在富氧气氛中氧化焙烧并添加铁化合物使砷等杂质进入非挥发性砷酸盐中,国内研发的用回转窑焙烧脱砷法,哈萨克斯坦研发的用真空脱砷法以及硫化挥发法,微波照射预处理法,俄罗斯研发的球团法等都能有效处理含砷难浸金矿石。 2.2 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法主要包括常压化学氧化法和加压化学氧化法。 常压化学氧化法是为处理碳质金矿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常温常压下添加化学试剂进行氧化,如常压加碱氧化,在碱性条件下,将黄铁矿氧化成Fe(SO ),23砷氧化成As(OH)和AsO,后者进一步生成砷酸盐,可以脱除。主要的氧化剂 323 有臭氧、过氧化物、高锰酸盐、氯气、高氯酸盐、次氯酸盐、铁离子和氧等。加压氧化是采用加氧和加热的方法,通过控制化学反应过程来使硫氧化。根据不同的反应过程,可采用酸性或碱性条件。 加压氧化法具有金回收率高(9O% ~98% )、环境污染小、适应面广等优点,处理大多数含砷硫难处理金矿石或金精矿均能取得满意效果。加压氧化包括高压氧化、低压氧化和高温加压氧化。如加压硝酸氧化法,用硝酸将砷和硫氧化成亚砷酸和硫酸,使包裹金充分解离,金的浸出率在95% 以上,缺点是酸耗较高。 2.3 微生物氧化法微生物氧化又称细菌氧化,它是利用细菌氧化矿石中包裹了金的硫化物和砷化物而将金裸露出来的一种预处理方法。目前,细菌浸出可用于处理矿石和精矿,对精矿一般 采用搅拌浸出,对于低品位矿石则多采用堆浸。 所使用的细菌最适宜的是氧化亚铁硫杆菌,目前已在工业上获得应用。氧化亚铁硫

金的矿石类型及选矿方法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663 金的矿石类型及选矿方法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金的矿石类型及选矿方法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金的矿石类型,其划分方法各不相同。根据矿石氧化程度,可分为原生(硫化矿)矿石、部分氧化(混合)矿石和氧化矿石。氧化矿的特点是,矿石中含有氧化铁和其他金属氧化矿物以及含有泥质(粘土)成分。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并结合选矿工艺要求又可划分为: A、贫硫化物金矿石。这种矿石多为石英脉型,也有复石英脉型和细脉浸染型等,硫化物含量少,多以黄铁矿为主,在有些情况下伴生有铜、铅、锌、钨、钼等矿物。这类矿石中自然金粒度相对较大,金是唯一回收对象,其他元素或矿物无工业价值或仅能作为副产品加以回收。采用单一浮选或全泥氰化等简单的工艺流程、便可获得较高的选别指标。 B、多硫化物金矿石。这类矿石中黄铁矿或毒砂含量多,它们与金一样也是回收对象。金的品位偏低,变化不大,自然金颗粒相对较小,并多被包裹在黄铁矿中。用浮选将金与硫化物选别出来,一般比较容易;但进而使金与

金矿浮选工艺

金矿浮选生产线 【工艺简介】 浮选是黄金选矿厂处理岩金矿最广泛的一种选矿方法,常用于处理可浮性很高的硫化矿物含金矿石。浮选工艺可把金最大限度地富集到硫化矿物中,尾矿可直接废弃,选矿成本低,我国80%的岩金矿都是采用该工艺进行选别。 【应用领域】 金矿浮选工艺适用于处理金粒较细、可浮性高的硫化物含金石英脉矿石及多金属含金硫化矿石和含碳(石墨)矿石等。 [ 工艺介绍 ] 金矿浮选工艺流程 金矿物的浮选一般采用一段磨矿-浮选流程,对于堪布粒度不均匀的矿石可以采用阶段磨浮工艺。我国普遍采用一段磨浮-浮选流程,从而实现有用矿物的富集。 金矿的磨矿细度要求 金矿磨矿细度的要求,一般来说对于包裹在硫化矿物中的金只需要硫化矿单体解离即可,但是对于与脉石连生的金的磨矿细度就需要达到金的单体解离。同时某一种矿物的磨矿细度度是由试验来决定的。 金矿浮选工艺矿浆浓度要求 金矿浮选的原则是:浮选大密度、粒度粗的矿物,往往用较浓的矿浆;反之,当浮选小密度、粒度细和矿泥时用较稀的矿浆,粗选用较浓的矿浆,可以保证获得较高的回收率,精选用较稀的浓度,有利于提高精矿质量。 其它工艺条件 除磨矿细度外,影响金浮选的工艺条件还包括矿浆浓度、药剂用量、充气量、浮选时间等都需要试验来确定。

[ 生产实例 ] 鑫海坦桑尼亚金矿1200t/d的选矿生产线,采用的核心工艺为金矿全泥氰化提金工艺,其中的矿石主要为硫化矿(10.7g/t)和氧化矿(2.4g/t),最终通过全泥氰化提金工艺从两种矿石中分别提取金为91058%、93.75%。了解更多项目信息点击此处。 以云南某金矿为例,选厂规模为300t/d,矿石中主要矿物为黄铁矿,金的粒度微细,且与金属硫化矿物关系密切。该矿石的浮选工艺为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两次扫选,但由于砷锑矿物表面易被氧化,吸附了大量的浮选药剂,而且浮选效果较差,所以该选厂委托鑫海对该工艺进行改造。鑫海针对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生产实际,对工艺流程进行了技术改造,将原旋流器抛尾改为阶段磨浮,浮选抛尾,使流程畅通,易于操作,此外,还对某些工艺的设备台数及浮选药剂制度均进行改进,最终所得指标优良。改造前后具体指标对比如下: 将原生产工艺流程改为阶段磨浮流程,更易于操作,对于含杂较高的矿石中有用矿物做到早收、快收;调整浮选机的结构,改善了分选环境,又提高了浮选矿浆矿化效果,保证了指标的稳定和流程的畅通。

云南省北衙金矿床进一步开发利用的经济评价分析

云南省北衙金矿床进一步开发利用的经济评价分析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简写本)论文题目:二己重上乞兆逗L茎正j亡逗二二圣——姓名:陈贤胜专业:丛乞堑鳖渔醛研究方向:J拒回坠丝丝巳指导教师:一圭一渔一亟一、一学习期限:自1998年9月至200o年控月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简写本)论文题口j二直上乙t逗U茎堑上巳鳖二上乏一姓名:一傻一堡一胜一专业:鱼产查查与勘途研究方向:J了回j丝丝1 乎导教师:一丞一渔一遮一晏建国学习期限:自1998 年9月至2000年12月目录刚、……………、…………….二…………………………………………………………………………..1 第一章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邑回·@回·@@@囱回@囱·回·回回回问回·@“@·口口巴·色回回回@””回@’@回邑回邑’巴回回@印’墙回‘@@”回”回回@口@””””’‘”回@回第下矿区hA 况…………,………………………。……………………………………………3 第二节矿区地质特征回回··巴·巴…一口··回回·@@巴··@回回回昌·@,·@@回·@·回回@回口口回@’@回一@厄@@口”回@@回@@”巴回’口”’”色巴@回邑回””””回回@@回”第三节矿床地质特征……………………………·。·。………………………………………

……··8 第工章金矿资源形势、价格及矿产品流向 分析……………………………………………….10 第 三章矿区建设条件分析及矿山建设总体设想…。……………………………………………,12 第一 节矿区莲设条件分析……………………………………,……………………·。·,··,… ........12 第二节矿山建设总体布局设想 (13) 第四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与采选冶技术经济指标……………..、……………………….旧第一 节矿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 (18) 第二节采矿及选矿技术经济指标............, (19) 第三节环境子染与治理…………………………·’……··’··””” ‘“““’”“““””’”””””””””’”””””””””’”””第五章北 衙金矿进一步开发的经济评价分析……………………………………………………..二4 第一节北衙金矿床进一步开发的经济评价分析….。二.。、、..、…..、.,、.t..、、…………24 第二节国民 经济计价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巴回回 @回·@·回瞩一·邑回回回回回@回回回问问回回回@回回·回回

几种氰化法提金介绍备课讲稿

几种氰化法提金介绍

2016-12-06 廖德华紫金矿业HOT全球矿业资讯 1.氰化法提金概述 氰化法提金是以氰化物的水溶液作溶剂,浸出含金矿石中的金,然后再从含金浸出液中提取金的方法。 氰化法提金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步骤: (1)氰化浸出:在稀薄的氰化溶液中,并有氧(或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含金矿石中的金与氰化物反应生成一价金的络合物而溶解进入溶液中,得到浸出液以氰化钾为例,反应式为: 4Au+8KCN+2H2O→4KAu(CN)2+4KOH 氰化浸出金的工艺方法有槽浸氰化法和堆浸氰化法两类。槽浸氰化法是传统的浸金方法,又分渗滤氰化法和搅拌氰化法两种;堆浸法是近20年来才出现的新技术,主要用于处理低品位氧化矿。 自1887发现氰化液可以溶金以来,氰化法浸出至今已有近百年的生产实践,工艺比较成熟,回收率高,对矿石适应性强,能就地产金,所以至今仍是黄金浸出生产的主要方法。 (2)沉积提金:从氰化浸出液中提取金。工艺方法有加锌置换法(锌丝置换法和锌粉置换法)、活性炭吸附法(炭浆法CIP和炭浸法CIL)、离子交换树脂法(树脂矿浆法RIP和RIL)、电解沉积法、磁炭法等。锌粉(丝)置换

法是较为传统的提金方法,在黄金矿山应用较多;炭浆法是目前新建金矿的首选方法,其产金量占世界产金量的50%以上;其余方法在黄金矿山也正日渐得到应用。 2.渗滤氰化法 渗滤氰化法是氰化浸出的工艺方法之一,是基于氰化溶液渗透通过矿石层而使含金矿石中的金浸出的方法,适用于砂矿和疏松多孔物料。 渗滤氰化法的主要设备是渗滤浸出槽。渗滤浸出槽通常为木槽、铁槽或水泥槽。槽底水平或稍倾斜,呈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形。槽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为 5~12米,高度一般为2~2.5米,容积一般为50~150吨。 渗滤氰化法的工艺过程: (1)装入矿砂及碱:要求布料均匀,粒度一致,疏松一致。有干法和湿法两种装法。干法适于水分在20%以下的矿砂,可用人工或机械装矿。湿法是将矿浆用水稀释后,用砂泵扬送或沿槽自流入槽内。 (2)渗滤浸出:装料完毕后即可把氰化液送入槽中。氰化液在槽中的流向有两种:一种是上进下出。即氰化液从槽顶注入,并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而下通过矿砂层;一种是下进上出,好氰化液靠压力作用自下而上通过矿砂层。浸出完成后用水洗涤氰化尾矿。 (3)尾矿排出:有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通过槽底工作门排出氰化尾矿;湿法是用高压水冲刷氰化尾矿,让尾矿浆沿预先安排好的尾矿管(槽)流出。

氰化法提金工艺

氰化法提金工艺—锌粉置换篇 传统的氰化法提金工艺主要包括浸出、洗涤、置换(沉淀)三个工序。 ①浸出——矿石中固体金溶解于含氧的氰化物溶液中的过程。 ②洗涤——为回收浸出后的含金溶液,用水洗涤矿粒表面以及矿粒之间的已溶金,以实现固液分离的过程。 ③置换——用金属锌从含金溶液中使其还原、沉淀,回收金的过程。 20世纪以来,从氰化矿浆中回收金是先进行矿浆的洗涤,然后进行贵液的澄清、除气。从澄清的贵液中沉淀金,一直沿用锌粉置换法。20世纪60年代以来才发展起来的向矿浆中加入活性炭的“炭浆法”发展很快。随着对离子交换剂应用的研究,采用离子交换树脂从氰化液或氰化矿浆中吸附金的方法亦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在氰化液的溶剂萃取提金方面也作过一些研究。当往氰化含金液中加人硫酸时,可用异戊醇来萃取金,萃取率随硫酸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如在2mol/L的硫酸液中进行萃取,还可使金与砷、铁等杂质分离。使用氧代烷氧基磷酸酯从氰酸盐碱性液中萃取金,萃取指标令人满意;使用亚硫酸钠反萃取也获得了较好的结果等等。 1.氰化浸金 用含氧的氰化物溶液把矿石中的金溶解出来的过程叫氰化浸出。目前,无论从工艺、设备、管理或操作等方面都已日臻完善。如前所述,金在含有氧的氰化物溶液中的溶解,实质上是一个电化学腐蚀过程。 浸出过程中主要使用的药剂是氰化物和保护碱两种。 1)氰化物 工业上用于氰化法浸出金的氰化物主要有氰化钾(KCN)、氰化钠(NaCN)、氰化钙

[Ca(CN)2]和氰化铵(NH4CN)四种。 在生产中常用的氰化物是氰化钠,它是一种剧毒的白色粉末,商品氰化钠一般压制成球状或块状。 工业上也有用氰熔体作为浸出药剂的。它是将氰化钙、食盐和焦炭混合后在电炉中熔化而成的一种混合物。除了含40%-45%的Ca(CN)2和NaCN以外,还含有一些对氰化过程有害的杂质,如可溶性硫化物、碳以及一些不溶性杂质等。其特点是价格便宜,但用量大,约为氰化钠的2-2.5倍。为了消除有害杂质的影响,使用氰熔体时应进行预先处理。处理方法是通入空气强烈搅拌或往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铅盐。 在理论上,溶解1gAu只需消耗0.5g氰化钠,但在实际生产中,氰化物的消耗值为理论量的20-200倍,甚至更高一些。消耗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矿石中能与氰化物起反应的其他成分的含量。 2)保护碱 保护碱主要是为了保持氰化物溶液的稳定性,减少氰化物的水解损失。使碱在氰化浸出中的加入保持在浸出槽或者是氰化原矿的磨矿过程中。当矿石成分复杂,含有一些诸如磁黄铁矿之类对氰化过程有害的矿物时,保护碱在磨矿过程中加入,有利于这些有害矿物氧化或形成沉淀除去。 保护碱可以是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但更常用的是价格便宜的石灰(氢氧化钙)。如若处理含金碲矿这类需要强碱度的矿石时,还是用氢氧化钠为好。 保护碱的加入量应当适量,一般维持矿浆的pH为10-11即可。此时,矿浆中CaO质量分数约为0.01%-0.02%。过低不利于防止氰化物水解,过高尽管能促使带负电荷的硅泥絮凝,有利于矿浆沉淀和液体净化,但对金的浸出速度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金矿选矿试验方案

金矿选矿试验方案 转载自 赣-选矿-潜艇 一、砂金矿常用的选矿方法 原生金矿床露出地表以后,由于机械和化学的风化作用,使得含金矿脉或者含金母岩逐渐破碎成为岩屑和金粒等。然后,在外力的搬运作用和分选作用下,使比重较大的矿物(例如金粒)沉积在山坡、河床、湖海滨岸的地方,形成一定的富集,其具有工业开采价值者,就称为砂金矿床。 砂金矿床通常用采金船开采、水力开采,挖掘机开采以及地下(竖井)开采等。我国砂金矿床以采金船开采为主,亦有水力开采和挖掘机开采。 砂金选矿工艺主要包括选别前的准备作业和选别作业。准备作业主要由碎散和筛分两过程组成。碎散主要是将采出的矿砂中的矿粒和粘土质矿泥解离。筛分是筛除不含金的粗粒级。常用的设备有平面筛、圆筒筛、圆筒擦洗机等。砂金的选别主要采用重力选矿法,这是因为一方面砂金比重大(平均为17.50~18.0),粒度较粗(一般为0.074~2毫米),另一方面是因重力选矿法比较经济和简单。重选设备一般采用各种类型的溜槽、跳汰机和摇床(常用于精选)。 二、脉金矿常用的选矿方法 金矿石的各种类型因性质不同,采用的选矿方法也有不同,但普遍采用重选、浮选、混汞、氰化及近年来的树脂矿浆法、炭浆吸附法、堆浸法提金新工艺。对某些种类的矿石,往往采用联合提金工艺流程。 用于生产实践的选金流程方案很多,通常采用的有如下几种: 1、单一混汞 此流程适于处理含粗粒金的石英脉原生矿床和氧化矿石。混汞法提金是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选金方法。在近代黄金工业生产中,混汞法仍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由于金在矿石中多呈游离状态出现,因此,在各类矿石中都有一部分金粒可以用混汞法回收。实践证明,在选金流程中用混汞法提前回收一部分金粒,可以明显地降低粗粒金在尾矿中的损失。 混汞法提金的理论基础为,汞对金粒能选择性地润湿,然后向润湿的金粒中扩散。 在以水为介质的矿浆中,当汞与金粒表面接触时,金与汞形成的接触面代替了原来金与水和汞与水的接触面,从而降低了表面能,亦破坏了妨碍金与汞接触的水化膜。此时汞沿着金粒表面迅速扩散,并使相界面上的表面能降低。随后汞向金粒内部扩散,形成了汞的化合物-汞齐(汞膏)。 混汞提金法又分为内混汞和外混汞两种。所用混汞设备有混汞板、

全泥氰化炭浆工艺讲解学习

全泥氰化炭浆工艺

全泥氰化炭浆工艺 - 概述 全泥氰化炭浆法提金冶炼工艺是指将金矿石全部磨碎泥化制成矿浆(一200目含量占90一95%以上)后,先进行氰化浸出,再用活性炭直接从矿浆中吸附已溶金载金、炭解吸电积金泥直接分离提纯熔炼的工艺方法。包括原料准备、搅拌氰化浸出活性炭逆流吸附、载金炭解吸电积、金泥分离提纯熔炼铸锭、活性炭活化再生和含氰污水处理等七个作业阶段。 破碎阶段 一般采用两段开路破碎或两段一闭路破碎流程(图2)。含金物料经过预先筛分,筛上粗物料进入一段破碎,破碎后再经二段筛分破碎后即进入磨矿作业。作业的目的主要控制各段破碎比和保证二段破碎产品的粒度,采用二段一闭路流程更能严格保证破碎物的粒度。一般各段破碎比为3~5,太大或太小均不利于提高破碎效率、降低成本和保护设备。二段破碎产品粒度应小于1~1.5cm,最大不超过 3cm,可以通过调节破碎机排矿口尺寸来控制。生产中要贯彻“预先筛分,多破少磨”的原则。 磨矿阶段 多采用两段两闭路磨矿流程。第一段闭路磨矿分级流程由格子型球磨机和螺旋分级机组成。第二段闭路磨矿分级流程由溢流型球磨机和水力旋流器组成。将第二段闭路磨矿分级流程的预先分级和检查分级合并在一起有利于提高磨矿效

率和保证产品细度。破碎好的含金物料经过第一段闭路磨矿分级流程后,矿浆中一200目含量为55%一65%。再经过第二段闭路磨矿分级流程后矿浆中一200目物料含量就可达90%一95%以上,符合全泥氰化工艺的细度要求。本段作业主要控制磨矿浓度、溢流浓度和溢流细度。一般磨矿浓度:第一段为75%一80%,第二段为60%~65%;溢流浓度:第一段为25%~30%,第二段为14%一20%;溢流细度(一200目含量):第一段为55%~65%,第二段为90写一95%以上。磨矿浓度的控制主要通过调节给水量、给矿量和返砂比等,若磨矿浓度偏高,则增加给水量、减少给图3两段两闭路磨矿流程矿量,增大返砂比等,反之亦然。溢流浓度的控制可以通过调节溢流给水量,溢流堰高低,进矿口,排矿口、溢流口大小等,而溢流细度的控制则要调节溢流堰高低、溢流口大小及钢球量、钢球配比、返砂比,磨矿浓度,溢流浓度等。总之,在磨矿作业中各项技术参数都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因此在调节控制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协调作用。 除屑作业 多级除屑流程。第一级除屑作业设在碎矿前,要人工捡出原矿中木屑等杂物。第二级除屑作业设在螺旋分级机的溢流处,采用孔径为2~3mm的平面筛板。第三级除屑作业设在水力旋流器给矿前,采用20目的平面筛网。第四级除屑作业设在浓缩脱水前,采用24~28目的弧形筛。 本段作业须及时清除筛上杂物,并经常检查筛网使用情况,发现损坏及时更换,以保证矿浆的除屑质量。 矿浆在氰化浸出前需要严格除屑是因为原矿带进的木屑,砂砾、导火线、编织袋的碎片、渣子等杂物,容易造成水力旋流器的进浆口及沉砂口,浓缩机的排矿

金矿选矿设备选矿工艺

金矿选矿设备选矿工艺流程 目前市面上的黄金主要来自脉金矿、砂(沙)金矿中,其中脉金矿产金量占据主要位置,占75%~85%,而砂(沙)金矿仅占15%~25%。无论哪一种矿石,如果矿石里面含有粗粒金,就应贯彻早收多收的原则,在矿石进入浮选作业前,应分别采用重选、混汞或单槽浮选及时回收粗粒金。 另外,脉金矿、砂(沙)金矿又可细分成不同的矿石,对于这些矿石由于矿石性质的不同,采用的选矿方法也有不同,具体选矿工艺。河南省荥阳市矿山机械制造厂专家给出以下几个观点。 一、砂(沙)金矿 1、砂金矿类型及性质特点: 金在砂金矿中多呈粒状、片状、枝叶等形态存在,金的粒径一般为0.5~2mm,但也有重达几公斤的大块金及呈粉状的微粒金。金的成色通常为50%~90%,相对密度17.6~18。 砂金矿床分布甚广,种类繁多,按其搬运距离的远近通常可分为五种:残积、坡积、洪积、河床冲击和滨岸砂金矿床,其中以河床冲积型为多见。按搬运力的性质可分为风成砂金矿床、冰成砂金矿床和水成砂金矿床。按其搬运的时代不同又分为深藏砂金矿床、阶地砂金矿床和河滩砂金矿床。 砂(沙)金矿床的宽度一般为50~300m或更宽,长度可达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埋藏深度一般为1~5m,也有深至20~30m或者更深的。矿床的含金厚度一般为1~5m,个别可达10m。 2、砂(沙)金矿的选矿原则 先用重选法最大限度的从原矿砂中回收金及其伴生的各种重矿物,继而用重选、浮选、混汞、磁选和静电选等联合作业将金和各种重矿物彼此分离,以达到综合回收的目的。砂(沙)金矿选别一般分为碎解与筛分、脱泥和选别等过程。 (1)碎解与筛分 很多砂(沙)金矿含有胶结泥团,其粒径有的大于100毫米,这种泥团如不碎解,将在筛分过程中随废石一起排除,造成金的损失。另外,胶泥还能胶结在砾石或卵石上,如不碎解也要在筛分过程中造成金的损失。 在采金船上应用到的金矿选矿设备,通常是破碎与筛分工作时一同在圆筒筛内部完结的。圆筒筛内装有连续的螺旋角钢。操作时,圆筒筛内的洗刷水压应不低于35千帕,在陆地固定选厂,则设置洗矿床进行碎解与筛分。选用平桂50型或平桂i-100型水枪两台,按对角线方向重复冲刷。水枪出口压力不低于20千帕。 筛分工作能扫除20-40%的废石(砾石、卵石),是砂金选矿不行短少的工作。合理筛分参数的断定有必要依据原矿砂中金的力度组成的测定材料。目前我国砂(沙)金矿山挑选的筛孔通常为10-20毫米,如用固定溜槽做粗选设备时筛孔可大些,但不能超过60毫米。 固定选厂的筛分设备多为格筛、振动筛,采金船则用圆筒筛。筛上冲水不但能进步筛分功率,还能进一步碎解胶泥,所以砂(沙)金矿的筛分工作多为水筛。水筛冲水量依据洗矿需求断定,并应尽量满意下段选别工作对浓度的需求,如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