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下氮气在正辛烷-异辛烷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及某些物理化学性质

高压下氮气在正辛烷-异辛烷混合溶剂中的溶解

度及某些物理化学性质

高压下氮气在正辛烷-异辛烷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以及一些物理化学性质非常重要。由于氮气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因此在高压下氮气的溶解度和物理化学性质在混合溶剂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关于溶解度,氮气在正辛烷-异辛烷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会随着添加正辛烷的不同比例而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增加正辛烷的比例会导致氮气的溶解度增加。当添加的正辛烷的比例升高时,氮气的溶解度将越来越高;当添加的正辛烷比例降低时,氮气的溶解度会降低。

此外,氮气溶解度在不同温度下也会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氮气在正辛烷-异辛烷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会随之增加,直到达到一个饱和值,然后温度继续升高时,氮气的溶解度不再发生变化。

另外,氮气在正辛烷-异辛烷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还受到压力的影响,一般来说,随着压力的增加,氮气的溶解度也会随之增加,但是到达一定压力后,氮气的溶解度再也不会增加,这也是氮气溶解度受压力影响的一种表现。

此外,氮气在正辛烷-异辛烷混合溶剂中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也会发生变化,例如,沸点会随着添加的正辛烷的比例而发生变化,如果添加的正辛烷的比例增加,氮气的沸点也会增加;亦或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氮气的沸点也会增加。

总之,氮气在正辛烷-异辛烷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及其一些物理化学性质受到混合溶剂组成、温度、压力的影响,因此,要想精确计算和掌握氮气在正辛烷-异辛烷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及其一些物理化学性质,就必须要综合地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常见有机溶剂的性质

常见有机溶剂的性质 一、溶剂的定义 溶剂(solvent)这个词广义指在均匀的混合物中含有的一种过量存在的组分。狭义地说,在化学组成上不发生任何变化并能溶解其他物质(一般指固体)的液体,或者与固体发生化学反应并将固体溶解的液体。溶解生成的均匀混合物体系称为溶液。在溶液中过量的成分叫溶剂;量少的成分叫溶质。 溶剂也称为溶媒,即含有溶解溶质的媒质之意。但是在工业上所说的溶剂一般是指能够溶解油脂、蜡、树脂(这一类物质多数在水中不溶解)而形成均匀溶液的单一化合物或者两种以上组成的混合物。这类除水之外的溶剂称为非水溶剂或有机溶剂,水、液氨、液态金属、无机气体等则称为无机溶剂。 二、溶解现象 溶解本来表示固体或气体物质与液体物质相混合,同时以分子状态均匀分散的一种过程。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是描述液体状态的。一些物质之间的混合,金与铜、铜与镍等许多金属以原子状态相混合的所谓合金也应看成是一种溶解现象。所以严格地说,只要是两种以上的物质相混合组成一个相的过程就可以称为溶解,生成的相称为溶液。一般在一个相中应呈均匀状态,其构成成分的物质可以以分子状态或原子状态相互混合。 溶解过程比较复杂,有的物质在溶剂中可以以任何比例进行溶解,有的部分溶解,有的则不溶。这些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其影响的因素很多,一般认为与溶解过程有关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相同分子或原子间的引力与不同分子或原子间的引力的相互关系(主要是范德华引力); ⑵分子的极性引起的分子缔合程度; ⑶分子复合物的生成; ⑷溶剂化作用; ⑸溶剂、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⑹溶解活性基团的种类和数目。 化学组成类似的物质相互容易溶解,极性溶剂容易溶解极性物质,非极性溶剂容易溶解非极性物质。例如,水、甲醇和乙醇彼此之间可以互溶;苯、甲苯和乙醚之间也容易互溶,但水与苯,甲醇与苯则不能自由混溶。而且在水或甲醇中易溶的物质难溶于苯或乙醚;反之在苯或乙醚中易溶的却难溶于水或甲醇。这些现象可以用分子的极性或者分子缔合程度大小进行判断。纤维素衍生物易溶于酮、有机酸、酯、醚类等溶剂,这是由于分子中的活性基团与这类溶剂中氧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有的纤维素衍生物在纯溶剂中不溶,但可溶于混合溶剂。例如硝化纤维素能溶于醇、醚混合溶剂;三乙酸纤维素溶于二氯乙烷、甲醇混合溶剂。这可能是由于在溶剂之间,溶质与溶剂之间生成分子复合物,或者发生溶剂化作用的结果。总之,溶解过程的发生,其物质分子间的内聚力应低于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才有可能实现。 三、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多少,彼此间存在着相对量的关系,通常用以下几种方法表示:

天津2016中考试题化学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熔化B.铁水铸锅C.纸张燃烧D.海水晒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蜡烛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铁水铸锅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纸张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海水晒盐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空气是一种天然资源,混合均匀,相对稳定,氮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选:B。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性质 3.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河水B.氯酸钾C.三氧化硫D.五氧化二磷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河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B、氯酸钾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C、三氧化硫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错误;D、五氧化二磷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错误;故选A。 考点: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判别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酒精B.汽油C.氢气D.天然气 【答案】C

考点:新能源 5.糖类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成分,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A.蔬菜B.鸡蛋C.玉米D.豆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B、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C、玉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正确。D、豆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故选C。 考点:六大营养素 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7.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A.磷矿粉B.硝酸铵C.硫酸钾D.氯化钾 【答案】A 【解析】

氮氧物理性质比较

1、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含量的20.9%。在标准状况①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比空气略大(空气的密度是1.293g/L)。在压强为1.01×105Pa时,氧气约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液氧的密度为 1.143kg/L,约在-218℃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固体。氧气微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鱼类就靠水中溶解的氧气进行呼吸来维持生命。 氧气的物理性质 1 名称氧 2 化学式 O2 3 CAS 注册号 7784-44-7 4 相对分子质量 31.999 5 熔点 54.36K,-218.79℃,-361.82oF 6 沸点,101.325kPa(1atm)时 90.17K,-182.98℃,-297.36oF 7 临界温度 154.58K,-118.57℃,-181.43oF 8 临界压力 5.04mPa,50.43bar,49.77atm,731.43psia 9 临界体积 73.4cm3/mol 10 临界密度 0.436g/cm3 11 临界压缩系数 0.288 12 偏心因子 0.022 13 液体刻密度,-140℃时 0.876/cm3 14 液体热膨胀系数,-140℃时 0.00954 1/℃ 15 表面张力,-218℃时 22.5×10-3 N/m,22.5dyn/cm 16 气体密度,101.325 kPa(atm)和70oF(21.1℃)时 1.325kg/m3 ,0.0827 lb/ft3 17 气体相对密度,101.325 kPa(1atm)和70oF时(空气=1) 1.105 18 汽化热, 沸点下 210.63kj/kg,90.57BTU/1b 19 熔化热, 熔点下 23.88kj/kg,5.97BTU/1b 20 气体定压比热容cp,25℃时0.921kj/(kg• k),0.22BTU/(1b•R)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 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课标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分。 2.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知道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了解“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4.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5.举例说明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状态等方面的影响。 1.极性分子中肯定有极性键,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不肯定是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中可能含有极性键,也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2.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其熔、沸点越高。 3.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上升。 4.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溶质和溶剂之间形成氢键,可增大其溶解度。 5.无机含氧酸的通式(HO)m RO n,若成酸元素R相同,n值越大,酸性越强。 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1.键的极性 2.分子的极性 3.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的关系 [特殊提示] (1)只含非极性键的分子肯定是非极性分子。 (2)含有极性键的分子,若分子结构是空间对称的,则为非极性分子,否则是极性分子。 现有五种分子:CS2、SiCl4、H2S、AsBr3、SeO3。 (1)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有哪些? (2)属于极性分子的有哪些? 提示:(1)CS2、SiCl4、SeO3(2)H2S、AsBr3 分子极性、非极性的推断 (1)化合价法推断 AB n型分子中,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的确定值等于该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则为非极性分子,否则为极性分子,如下表: 分子式 中心原子 分子极性 化合价确定值价电子数 CO2 4 4 非极性 BF3 3 3 非极性 CH4 4 4 非极性 H2O 2 6 极性 NH3 3 5 极性 SO2 4 6 极性 SO3 6 6 非极性 PCl3 3 5 极性 PCl5 5 5 非极性 (2) 类型实例键的极性空间构型分子极性 X2H2、N2非极性键直线形非极性分子 XY HCl、NO 极性键直线形极性分子 XY2 (X2Y) CO2、CS2极性键直线形非极性分子 SO2极性键V形极性分子 H2O、H2S 极性键V形极性分子 XY3 BF3极性键平面正三角形非极性分子 NH3极性键三角锥形极性分子 XY4CH4、CCl4极性键正四周体形非极性分子

氮气的物理性质

氮气的物理性质 氮气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了78%。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在常温下处于气态。那么,氮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1. 密度 氮气的密度是0.00125克/立方厘米,相对分子质量为28,它比空气要轻。当氮气和空气混合时,氮气会浮在空气的上方。这也是为什么氮气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常被用作一种非常有用的惰性气体。 2. 溶解度 氮气有许多非常有用的用途,其中之一就是作为工业制造中的惰性气体。氮气的溶解度非常低,因此它可以用来防止化学反应的发生。在很多生产工艺中,一些化学反应的发生会导致能量释放,这可能会导致爆炸和其他的安全问题。使用氮气作为惰性气体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安全风险。

3. 沸点和凝固点 氮气的沸点为-196°C,凝固点为-210°C。这些温度都比较低,所以要冷却氮气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技术。在实验室实践和工业生产中,通常使用液氮来制冷氮气。 4. 压缩性 另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是氮气的压缩性。氮气可以被压缩成液态,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将氮气压缩成液态可以减小其体积,从而更方便地储存和运输。 5. 比热容 氮气的比热容是1.0402卡/(mol•K)。这意味着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摩尔的氮气,需要提供1.0402卡的热量才能让其温度升高1度。这个物理性质对于氮气在工业制造中的使用非常有用。 6. 热导率

氮气的热导率是0.02418瓦/(m•K)。这个数值比较小,说明氮气不是一种非常好的热传导介质。在某些实验和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一种优异的热传导介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选择使用一种其他的气体或者液体。 总之,氮气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气体,它的物理性质是支撑其应用的基石。在工业制造和科学实验中,人们通常使用氮气来照顾产品和实验的安全和可靠性。

化学物质的溶解性质

化学物质的溶解性质 化学物质的溶解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的特性。溶解性是 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际应用具有 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溶解的定义、溶解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结晶过程等 方面来探讨化学物质的溶解性质。 一、溶解的定义 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在溶剂中形成均匀混合物的过程。在溶 解过程中,溶质的粒子通过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逐渐分散并与溶剂 分子相互穿插。最终,溶质粒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建立了一个动态平衡 状态,形成溶液。溶解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物质之间的 相互作用程度影响着溶解性质。 二、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溶解性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影响的,包括温度、压力、溶剂的特性以 及溶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等。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因素对溶解性的影响。 1. 温度:溶解度通常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在高温下, 溶剂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从而有利于溶 解质粒子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溶液。但是也有一些物质随温度升高溶解 度减小的情况,这是因为在某些特定条件下,高温下存在其他非溶解 因素的影响。 2. 压力:溶解度对于气体溶解物来说,通常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气体溶解物的溶解过程涉及到气体-气体、气体-液体相互作用,

压力的增加会增加分子间的碰撞频率,从而有利于气体分子溶解进入液体中。 3. 溶剂的特性:不同的溶剂对不同的溶质具有不同的溶解能力。溶剂的极性与溶解质的极性之间的匹配程度是决定溶解性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极性物质更容易溶解于极性溶剂中,而非极性物质则更容易溶解于非极性溶剂中。 4. 溶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溶质的粒子大小、形状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对于溶解性也有重要影响。较小的溶质粒子更容易溶解,而分子间具有较大吸引力的溶质更难溶解。 三、结晶过程 溶解是物质从固体到液体的转变,而结晶则是从液体到固体的逆过程。在饱和溶液中,当溶质的溶解度达到一定极限时,进一步增加溶质的浓度会导致溶质重新结晶。结晶过程是原子、分子或离子重新以一定的方式排列、聚集形成固体结晶体的过程。 结晶过程不仅与溶剂和溶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还受到操作条件的限制。例如,结晶时的温度、溶液的浓度以及搅拌等条件会对结晶形态和晶体质量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控制结晶过程中的条件,可以获得不同形态、不同纯度的结晶体。 结论 化学物质的溶解性质是物质本身以及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共同决定的。温度、压力、溶剂的极性以及溶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因素都会影

5种混合制冷剂各自的物理性质沸点临界温度临界压力

甲烷是无色、无味、可燃和微毒的气体。甲烷对空气的重量比是0.54,比空气约轻一半。甲烷溶解度很 小,在20℃、0.1千帕时,100单位体积的水,只能溶解3个单位体积的甲烷。同时甲烷燃烧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然而有可能会偏绿,因为燃甲烷要用玻璃导管,玻璃在制的时候含有钠元素,所以呈现黄色的焰色,甲烷烧起来是蓝色,所以混合看来是绿色。 熔点:-182.5℃ 沸点:-161.5℃ 蒸汽压53.32kPa/-168.8℃ 饱和蒸气压(kPa):53.32(-168.8℃) 相对密度(水=1)0.42(-164℃)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5548(273.15K、101325Pa) 燃烧热:890.31KJ/mol 总发热量:55900kJ/kg(40020kJ/m3) 净热值:50200kJ/kg(35900kJ/m3) 临界温度(℃):-82.6 临界压力(MPa):4.59 爆炸上限%(V/V):15.0 爆炸下限%(V/V):5.0 闪点(℃):-188 引燃温度(℃):538 分子直径0.414nm 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717g/L,极难溶于水

通常情况下,乙烯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为1.25g/L,比空气的密度略小,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略具烃类特有的臭味。少量乙烯具有淡淡的甜味。 吸收峰:吸收带在远紫外区 pH:水溶液是中性 熔点(℃):-169.4 沸点(℃):-103.9 相对密度(水=1):0.6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8 饱和蒸气压(kPa):4083.40(0℃) 燃烧热(kJ/mol):1411.0 临界温度(℃):9.2 临界压力(MPa):5.04 闪点(fp):无意义 引燃温度(℃):425 爆炸上限%(V/V):36.0 爆炸下限%(V/V):2.7 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酮、苯,溶于醚。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第13讲7.1饱和烃-寒假版高一化学教材知识点精讲练(沪科版2020)

第十三讲 饱和烃 知识梳理 考点一、天然气及甲烷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1. 甲烷的结构 名称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空间构型 甲烷 CH 4 正四面体 注意:甲烷的分子结构和白磷的分子结构都是正四面体,但是二者并不完全一样,甲烷是以碳原子为体心,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而白磷是以4个磷原子为顶点的中空的正四面体。 如何证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呢?(答案: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2. 物理性质: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是天然气,沼气,坑道气的主要成分。 3. 化学性质: (1)稳定性:常温下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等都不反应。 (2)可燃性: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甲烷气体,能够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CH 4+2O 2CO 2+2H 2O (注意: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 (3)取代反应:甲烷在光照下能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H 4+Cl 2CH 3Cl+HCl CH 4+2Cl 2 CH 2Cl 2+2HCl CH 4+3Cl 2CHCl 3+3HCl CH 4+4Cl 2CCl 4+4HCl 提问:该实验的实验现象是什么?如果1mol 甲烷和1mol 氯气反应,则产物是什么? 答案:量筒壁上出现油状液滴,量筒内水面上升。量筒内气体颜色变浅。 五种产物都有 注意:四种取代产物中只有CH 3Cl 是气体且比水轻,其他均为液体且比水重,CHCl 3又称为氯仿 (4)在隔绝空气加强热的条件下裂解 CH 4 C + 2H 2 4. 甲烷的实验室制备 (1)反应原料: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 (2)反应原理: −−− →点燃 −−−→光照−−−→光照 −−− →光照−−−→光照 −−− →加强热 高一化学 寒假班

高压下氧气在水中溶解度计算、饱和蒸汽压

在25Mpa压力下,液体中的溶解氧是多少? 就是水,里面加了一些杀菌剂和防腐剂,不过时间长了,可能已经被氧化掉了 你可以按照水的溶解度计算 补充回答: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溶解氧值是两个既相区别而又相联系的概念.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指的是水体和大气处于平衡时氧的最大溶解浓度,它的数值与温度、压力、水中溶质量等因素有关。水中溶解氧值则一般是指非平衡状态下的水中溶解氧的浓度。它的数值与水体曝气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氧化作用等因素有关。 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大气和水体界面间氧气传质动力过程较慢而引起的。 ①氧在水中的溶解度 若已知当25℃下水蒸气在空气中含量为0。0313摩尔分数以及干空气中含20。95%O2时,则可应用道尔顿分压定律和亨利定律算出标准条件下氧在水中溶解度[O2(aq)]:[O2(aq)]=Ko2·po2=1.28×10—8×(1.0000-0.0313)0×1.013×105×O。2095 =2。63×10-4mol/L(相当于8.4mg/L) 由(4-2)式可导出在定压条件下温度对氧气在水中溶解度影响的关系式: 式中C1和C2—-分别为绝对温度T1和T2下气体在水中溶解度(mg/L); △H——溶解热(J/mol); R-—气体常数(8.314J/K·mol)。 压力对氧气在水中溶解度的影响可用下列公式表述: 式中C1和C2——分别为标准气压和P2气压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mg/L); p——确定温度下饱和水蒸气的压力(p和P2的单位为帕)。 P:25℃水饱和蒸汽压为3。169×103Pa C1:=2.63×10—4mol/L(相当于8。4mg/L)N2:8.93×10-4mol/L C2:现在增压罐压力0.8MPa,即8.0×105Pa, 计算得:C2=21。356×10—4moL/L=0.1367g/L=0.0478L/L,约100L水溶解4.78L氧气 计算得:C2=72。51×10—4moL/L=0。203g/L=0。1624L/L,约100L水溶解16.24L氮气

初三化学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旧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旧试题答案及解析 1.能证明30℃时的某硝酸钾溶液已经达到饱和的正确方法是() A.向30℃时的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后搅拌,加入硝酸钾固体的不变 B.恒温蒸发10g水后,有少量硝酸钾晶体析出 C.将温度降至10℃时,有少量硝酸钾晶体析出 D.加入10g硝酸钾晶体,仍有少量硝酸钾晶体 【答案】A 【解析】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还能继 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A、向30℃时的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后搅拌,加入硝酸钾固体的不变,说明硝酸钾不能继续 溶解,则说明该溶液是饱和溶液,故A正确; B、恒温蒸发10g水后,虽有晶体析出,只能说明变化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而不能说明原溶液 是饱和溶液,故B错; C、将温度降至10℃时,虽有晶体析出,只能说明变化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而不能说明原溶液 是饱和溶液,故C错; D、原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钾晶体后,仍有硝酸钾晶体未溶,可能是加入的硝酸钾溶解了一部分,也可能没有溶解,则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D错。故选A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点评: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依据是,在一定温度下,是否还能继续溶解这种物质。 2.下列因素:①溶质种类;②溶剂种类;③溶质质量;④溶剂质量;⑤温度;⑥压强;⑦搅拌、 振荡。其中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是() A.①②⑤B.④⑤⑥⑦ C.③④⑥⑦D.⑤⑥ 【答案】C 【解析】物质的溶解度是物质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 ①当温度相同时,固体物质不同,则溶解度不同,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而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所以溶质种类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正确; ②溶剂种类能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如在相同温度下,碘容易溶解在酒精中,不易溶解在水中,故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正确; ③根据溶解度的定义,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是该温度下 的溶解度,故溶质质量不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错误; ④根据溶解度的定义,某温度时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的质量为该温度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所以 溶剂质量不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错误; ⑤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极少 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即温度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正确; ⑥压强的改变不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错误; ⑦搅拌、振荡的作用是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不会使物质溶解的更多,所以搅拌不影响固体 物质的溶解度,错误。故选C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点评:解答时要结合溶解度的概念,理解溶解度的含义,结合题意分析,对“溶剂质量不影响固体 物质的溶解度”要加深理解。一般地,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有三:温度、溶质种类、溶剂种类。3.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20℃时,分别取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 溶液放入三只烧杯中,然后向溶液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相应固体物质,再将温度升高到40℃,结果

高中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质物理性质 F 2:浅黄绿色气体,与水可反响。 Cl 2: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压强为1001.15⨯Pa 时,冷却到–34.6℃, 变成液氯。液氯继续冷却到–101℃,变成固态氯。氯气有毒,有强烈刺激性,1体积水能够溶解约2体积氯气。 Br 2:盛有溴试剂瓶中,下层深红棕色液体为溴,上层橙色溶液 为溴水,在溴水上部空间充满红棕色溴蒸气。易溶解于汽油,苯,四氯化碳,酒精等有机溶剂中 I 2 :紫黑色固体。常压下加热,不经过溶化就直接变成紫色蒸 汽,蒸汽遇冷,重新凝成固体。易溶解于汽油,苯,四氯化碳,酒精等有机溶剂中 NaCl :在Cl 2中剧烈燃烧,并生成白色NaCl 晶体。 CuCl 2:Cu 在Cl 2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烟CuCl 2颗粒,2CuCl 溶液存在黄 色-24][CuCl 与蓝色+242])([O H Cu 。稀溶液中为蓝色,浓溶液中呈黄色,在中等浓度溶液中呈现黄、蓝复合色--绿色 HCl :H 2在Cl 2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同时产生大量热,空气 里易跟水蒸气结合呈现雾状。在0℃时,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500体积德HCl PCl 3与PCl 5:P 在Cl 2中燃烧,出现白色烟雾是无色液体PCl 3与白 色固体PCl 5。 AgF :可溶白色固体

AgCl :难溶白色固体 AgBr :难溶浅黄色固体 AgI :难溶黄色固体 43PO Ag :黄色固体,能溶于3HNO S :一种淡黄色晶体,俗称硫磺,密度大约是水两倍,很脆,容 易研成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容易溶于二硫化碳,硫熔点是112.8℃,沸点是℃ S Cu 2:黑色沉淀 FeS :黑色沉淀 4CaSO :白色固体,石膏〔4CaSO ·O H 22〕在自然界以石膏矿大量存 在。给石膏加热到150~170℃时,石膏就失去所含大局部结晶水而变成熟石膏〔42CaSO ·O H 2〕,熟石膏跟水混合成糊状物后很快凝固,重新变成石膏。 4ZnSO :无色晶体,俗称皓矾。医疗上用作收敛剂,可使有机体组 织收缩,减少腺体分泌;铁路施工上用它溶液来浸枕木,是木材防腐剂;印刷工业上用它能使燃料固着于纤维上,是一种媒染剂 4BaSO :可作白色颜料。天然产硫酸钡叫做重晶石,是制造其他钡 盐原料。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2FeS :黄铁矿或硫铁矿。 3FeCO :菱铁矿主要成分。 2CuFeS :黄铜矿

九年级下册化学,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下册化学,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Ca—40 Ba—137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1 分,共 18 分) 1.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的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下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对玻璃片呼气 B.湿衣服晾干 C.蜡烛燃烧 D.灯泡通电发光 3.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这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 C.电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4.北京的相关组织和媒体为了配合绿色奥运,发起的“绿色出行·碳路行动”活动。少开车可减少排放的有害气体是()。 A.N2 B.O2 C.CO2 D.CO 5.如图所示,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6.出土的古文物中,金器保存完好,铜器表面有锈迹,而铁器锈迹斑斑。这表明金、铜、铁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A.铁、铜、金 B.铁、金、铜C.金、铜、铁D.铜、金、铁

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格,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2.00% D.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 8.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质子数B.中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电子层数 9.下列与铁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B.炼铁是把单质铁变成氧化铁的过程 C.铁制污水管道可常用废酸液冲洗D.被腐蚀的铁制品属于不可回收垃圾10.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粉末B.滴加液体C.检验装置气密性D.加热液体 11.下列各组气体中,仅用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分出来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氧气和空气 C.甲烷和空气 D.二氧化碳和氮气 12.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 B.在t1 ℃时,a、c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c的不饱和溶液由t2 ℃降温至t1 ℃时,变成饱和溶液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13.2008年1月,某市发生大火,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 C.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D.水分解出不助燃的物质

教师版-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金牌一对一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选修3第2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期末复习题

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金牌一对一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选修3第2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期末复习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能够用键能解释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B.常温常压下,溴呈液体,碘为固体 C.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D.硝酸易挥发,硫酸难挥发 【答案】A 【解析】N≡N比O=O的键能大而难于断裂,一般条件下不易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A选项正确;溴与碘的熔点,与其分子间作用力有关,而与分子内的原子间的共价键的强弱无关,B选项错误;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的原因是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为稳定状态,具有很大的电离能,C选项错误;硝酸与硫酸的沸点,与其分子间作用力有关,而与分子内的原子间的共价键的强弱无关,D选项错误。 2.下列各组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A. N2O和NO2 B. O3和SO2 C. CH4和NH3 D. OH﹣和NH2﹣ 【答案】B 【解析】A,N2O和NO2的原子总数为3,相同,价电子总数分别为16、17,不同,故A错误;B,O3和SO2原子总数为3,相同,价电子总数均为18,相同,故B正确; C,CH4和NH3原子总数分别为5、4,不同,价电子总数均为8,相同,故C错误; D,OH﹣和NH2﹣原子总数分别为2、3,不同,价电子总数均为10,相同,故D错误. 3.当一个碳原子所连四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时,该碳原子叫“手性碳原子”。下列化合物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的是()

【答案】C 【解析】由题干可知,A项与D项中各有1个手性碳原子;C项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B项中有1个手性碳原子。 4.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键既存在于相邻原子之间,又存在于相邻分子之间 B.两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C.化学键通常指的是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 D.阴阳离子之间有强烈的吸引作用而没有排斥作用,所以离子键的核间距相当小 【答案】C 【解析】化学键的定义强调两个方面:一是“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二是“强烈相互作用”。选项A,B中都没有正确说明这两点,所以不正确;选项D只强调离子键中阴、阳 离子之间的吸引作用而忽略排斥作用,所以不正确。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π键是由两个p电子以“头碰头”方式重叠而成 B.σ键是镜面对称,而π键是轴对称 C.乙烷分子中的键全为σ键而乙烯分子中含σ键和π键 D. H2分子中含σ键,Cl2分子中含π键 【答案】C 【解析】π键是由两个p电子以“肩并肩”方式重叠而成,呈镜面对称,σ键呈轴对称,故A,B 项均不正确;D项中Cl2分子中含有p-p σ键,故D项不正确。 6.在高压下氮气会发生聚合得到高聚氮,这种高聚氮的N—N键的键能为160kJ·mol-1(N2的键能为942kJ·mol-1),晶体片段结构如右图所示。又发现利用N2可制取出N5、N3。含N5+离子的化合物及N60、N5极不稳定。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广西桂林五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选择题(中档题) (word版 有解析)

广西桂林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4选择题(中档题) 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共1小题) 1.(2018•桂林)下列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序号操作现象结论 A 向某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是碳酸盐 B 在空气中加热除去碳粉中的杂质铜粉粉末完全变黑碳粉中杂质已除尽 C 向某固体滴加氢氧化钾溶液,微热,将 试纸变蓝该固体含铵根离子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 D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 A.A B.B C.C D.D 二.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共1小题) 2.(2019•桂林)某混合气中可能有CO、水蒸气、CO2和N2中的两种或多种。为测定其组成,现将混合气依次通过浓硫酸、灼热的Fe2O3、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浓硫酸质量增加,Fe2O3固体由红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有剩余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O、水蒸气和N2,可能有CO2 B.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CO和CO2,可能有N2 C.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O2和N2,可能有CO或水蒸气 D.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和CO,可能有CO2或N2 三.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共1小题) 3.(2018•桂林)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的是() A.碳B.镁条C.氢气D.蜡烛 四.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共1小题) 4.(2019•桂林)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8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5

B.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可从乙的饱和溶液中获得大量的乙 C.分别将60℃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80℃,此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60℃时,向140g甲饱和溶液中先加50g水,再加20g甲,充分溶解后,溶液仍为饱和状态 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共1小题) 5.(2019•桂林)《吕氏春秋》记载“金(即铜单质)柔锡(即锡单质)柔,合两柔则刚(即坚硬)”。这句话说明合金具有的特性是() A.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组分低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组分大 C.合金的抗腐蚀性一般比其组分强 D.合金的耐磨性一般比其组分好 六.酸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6.(2018•桂林)烧杯内原有某物质,向其中加入物质X,X的质量与变量Y的关系如图,下列一定能正确反映X、Y对应关系的是() 选项烧杯内原有物质X Y A NaCl溶液NaCl固体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 分数 B 水NH NO3固体液体的温度 4 C 硫酸锌溶液镁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 稀硫酸氧化镁溶剂中氧元素的质量 A.A B.B C.C D.D 七.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共1小题) 7.(2018•桂林)氢氧化钠的俗名是() A.烧碱B.苏打C.小苏打D.熟石灰 八.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共2小题) 8.(2019•桂林)如图所示的四种物质中,碱性最强的是()

高中化学第2章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4分子间作用力课时练习含解析2

分子间作用力 (40分钟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2020·成都高二检测)NCl3是一种淡黄色油状液体,下列对NCl3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该分子呈平面三角形 B。该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C.它的沸点比PCl3的低 D。因为N—Cl键的键能大,所以NCl3沸点高 【解析】选C。NCl3中N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4,孤电子对数=1,所以该分子为三角锥形,由于3个N—Cl极性键的排列不对称,所以该分子为极性分子。NCl3与PCl3的组成和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NCl3小于PCl3,所以范德华力NCl3小于PCl3,沸点NCl3低于PCl3.NCl3的沸点与N—Cl键的键能无关。 2.在水中,水分子可彼此通过氢键形成(H2O)n的小集团。在一定温度下(H2O)n的n=5,每个水分子被4个水分子包围着形成四面体.(H2O)n的n=5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H2O)n是一种新的水分子

B。(H2O)n仍保留着水的化学性质 C。1 mol (H2O)n中有2个氢键 D.1 mol (H2O)n中有4 mol氢键 【解析】选B。(H2O)n是H2O分子之间通过氢键结合而成的,氢键不属于化学键,因此(H2O)n不是一种新的分子,(H2O)n 仍保留着水的化学性质。(H2O)n中每个氢原子分享一个氢键,折合每摩尔水有2 N A个氢键(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当n=5时,1 mol (H2O)5所含氢键数相当于5 mol H2O分子含有的氢键数,应为10 N A个。 3。(双选)(2020·南京高二检测)下列物质的变化,破坏的主要是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A。Na2CO3·10H2O失水变为Na2CO3 B。KCl溶于水 C.将液溴加热变为气态 D.干冰升华 【解析】选C、D。Na2CO3·10H2O失水破坏的是化学键;KCl溶于水,会破坏离子键;液溴由液态变为气态,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干冰升华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 4.(2020·泰安高二检测)共价键、离子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是粒子之间三种不同的作用力。下列物质中:①Na2O2②CO2 ③Na2O④NaCl,含有上述作用力中的两种的是() A.①② B.②③

初中化学《溶解度》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2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溶解度》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之中包含很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和“水”是不同种物质 B.某古剑“以剂钢为刃,铁为茎干……”,“钢”指的是铁合金 C.“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式,使氯化钠析出 D.“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利用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解: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和“水”是同种物质,冰是固态的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是通过蒸发 结晶的方式,使氯化钠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釜底抽薪,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 错误。 故选:B。 2.下列说法和判断中不合理的有() ①硝酸钾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②用汽油除油污和用加了洗涤剂的水除油污的原理相同 ③某不纯的铁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0.23g氢气,则铁中混有的物质可能是锌 ④如图所示的实验,既证明了CO2的物理性质,也证明了其化学性质 A.1条B.2条C.3条D.4条 解:①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硝酸钾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故说法错误。

②用汽油除油污和用加了洗涤剂的水除油污的原理不同,分别利用了溶解原理、乳化作 用,故说法错误。 ③由于消耗相等质量的金属,铁产生氢气比锌多,纯净的铁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 成0.2g氢气;某不纯的铁5.6 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0.23克氢气,则铁中混有的物质不可能是锌,故说法错误。 ④如图所示的实验,塑料瓶变瘪了,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证明二氧化碳是否 能与水反应,故说法错误。 故说法和判断中不合理的有四条。 故选:D。 3.下列各选项中事实与解释不符合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点燃甲烷,检验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硝酸钾在热水和冷水中溶解的快慢不同温度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同 D液氧和氧气均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A.A B.B C.C D.D 解: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二者的物理性质不同,故正确; B、点燃甲烷,检验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烷中含碳元素和氢 元素,故正确; C、硝酸钾在热水和冷水中溶解的快慢不同是因为温度不同,温度越高,粒子获得能量, 运动速度加快,溶解速率加快,不是用溶解度大小解释,故错误; D、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相 同,故正确。 故选:C。 4.下列有关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能量观: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 B.转化观: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守恒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相等

专题05饱和烃与不饱和烃(知识串讲专题过关)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沪科版2020)(原卷

专题训练05 饱和烃与不饱和烃 (一)烷烃的物理与化学性质 正四面体 甲烷的分子结构和白磷的分子结构都是正四面体,但是二者并不完全一样,甲烷是以碳原子为体心,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而白磷是以4个磷原子为顶点的中空的正四面体。 如何证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呢?(答案: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教学建议:建议此问题老师能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 2. 物理性质: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是天然气,沼气,坑道气的主要成分。 3. 化学性质: (1)稳定性:常温下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等都不反应。 (2)可燃性: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甲烷气体,能够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CH 4+2O 2CO 2+2H 2O (注意: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 (3)取代反应:甲烷在光照下能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 →点燃

CH 4+Cl 2CH 3Cl+HCl CH 4+2Cl 2 CH 2Cl 2+2HCl CH 4+3Cl 2CHCl 3+3HCl CH 4+4Cl 2CCl 4+4HCl 提问:该实验的实验现象是什么?如果1mol 甲烷和1mol 氯气反应,则产物是什么? 答案:量筒壁上出现油状液滴,量筒内水面上升。量筒内气体颜色变浅。 五种产物都有 注意:四种取代产物中只有CH 3Cl 是气体且比水轻,其他均为液体且比水重, CHCl 3又称为氯仿 (4)在隔绝空气加强热的条件下裂解 CH 4 C + 2H 2 4. 甲烷的实验室制备 (1)反应原料: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 (2)反应原理: CH 3COONa + NaOH Na 2CO 3 + CH 4↑ 拓展: (3)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S + S g (大试管、酒精灯等) 收集装置: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4)尾气处理:点燃法 (5)注意事项: ①药品为无水.. 醋酸钠和碱石灰; ②生石灰可稀释混合物的浓度,使混合物疏松,便于甲烷逸出,同时也减少了固体NaOH 在高温时跟玻璃的作用,防止试管破裂。此外,NaOH 吸湿性强,生石灰还起到吸水的作用可以减小对制备甲烷反应的不利影响。 烷烃 1. 烷烃的通式:C n H 2n+2(n ≥1) 2. 烷烃的物理性质 (1)状态:一般情况下,碳原子数为1-4的烷烃为_______态,5-16的为______态,16以上是固态。(注:新戊 −−−→光照−−−→光照−−− →光照−−−→光照 −−− → 加强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