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和静脉全身麻醉方法用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的优缺点

腰硬联合麻醉和静脉全身麻醉方法用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的优缺点
腰硬联合麻醉和静脉全身麻醉方法用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的优缺点

腰硬联合麻醉和静脉全身麻醉方法用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的优缺点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在实施髋部手术时选择静脉全身麻醉与选择腰硬联合麻醉的优势及不足。方法:在2011年需实施髋部手术的病例中抽取63例老年患者,麻醉时随机选择静脉全麻方式(静脉组)或者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腰硬组),各组分别有患者31例、32例。统计实施麻醉操作时有痛感的患者占比,监测不同操作时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结果:静脉组实施麻醉操作时有痛感的患者占比为29.0%(9例),腰硬组实施麻醉操作时有痛感的患者占比为62.5%(20例),(P<0.05)差异性显著;手术操作过程中腰硬组比静脉组监测指标数值略低(P<O.05),但未偏离正常水平,1日后两组监测指标数值相近。结论;老年患者在实施髋部手术时应合理选择静脉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两种方法。

【关键词】髋部手术;静脉全麻;腰硬联合麻醉;老年患者

在为老年患者实施麻醉时应考虑到其耐受力差的特点[1],尤其是重创患者。专家认为针对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应及时给予积极处理[1],防止产生卧床并发症或诱发其他脏器病变,但术中操作应慎重。虽然通过实施内固定措施可以使患者及早的恢复活动能力,但术中麻醉操作伴有一定的风险性。麻醉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术后效果和患者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在2011年需实施髋部手术的病例中抽取63例老年患者,年龄大于60岁,27例女,36例男。麻醉时随机选择静脉全麻方式(静脉组)或者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腰硬组),静脉组患者31例,均龄7

2.8岁,平均体重65.7kg,手术平均耗时1.94h,腰硬组患者32例,均龄7

3.1岁,平均体重66.2kg,手术平均耗时1.97h。腰硬组和静脉组的临床资料差别微小,无需考虑。

1.2方法麻醉前连接监测仪器,建立上肢静脉通道。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给予腰硬联合阻滞后行穿刺操作,使用的药物为布比卡因(0.5%),注射8mg于蛛网膜下腔,持续0.75min,使用硬膜外管,持续0.25h未达到要求经硬膜外管注药,使用的药物为利多卡因(0.2%),分次给药约6ml。静脉全麻方式:面罩输氧,气管插管。使用的药物为芬太尼、依托咪酯、眯唑安定和昂丹司琼,每千克剂量为2ug、0.2 mg、0.1 mg、0.1mg,持续3min插管调节呼吸,满足要求后持续使用芬太尼,并加用丙泊酚,两者配比为1:2000。统计实施麻醉操作时有痛感的患者占比,监测不同操作时患者的心率和血压。

1.3数据处理监测指标表示为(s±x),患者占比表示为(%),选取SPSS14.5软件,分别对数据行t检验、X2检验,P<0.05差异性显著。

2 结果

2.1静脉组实施麻醉操作时有痛感的患者占比为29.0%(9例),腰硬组实施

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17-03-22T16:23:15.75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下第24期作者:邓天良[导读] 对比分析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 (广元市剑阁县中医院麻醉科;四川广元628300)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90例择期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异氟醚组和丙泊酚组,以麻醉诱导、苏醒、拔管时间长短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为麻醉效果的评定指标,评价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的麻醉效果。结果丙泊酚组患者的麻醉诱导、苏醒、拔管时间 与异氟醚组相比均较短,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与异氟醚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对进行胆囊切除等普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丙泊酚的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方式,起效迅速,患者苏醒较快,可在术后短时间内拔管,且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等基本生命功能无明显影响,安全、可靠,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手术中作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异氟醚,吸入麻醉,临床效果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ropofol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anesthesia and isoflurane inhalation anesthesia Deng tian liang Jiang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6283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ropofol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anesthesia with isoflurane inhalation anesthesia. METHODS: Ninety patients scheduled for elective surgery from January 2014 to Sept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The duration of anesthesia induction, recovery, duration of extuba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were evaluated as the anesthesia indexes. The propofol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was evaluated by the random digital method. Anesthetic effect of intravenous anesthesia and isoflurane inhalation anesthesia. Results The anesthesia induction, recovery and extubation time were shorter in the propofol group than in the isoflurane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nausea and vomiting was lower in the propofo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isoflurane group (P0.05) .Conclusion Propofol is an effective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anesthesi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general surgery such as cholecystectomy. The rapid onset of action and rapid recovery of the patient can be extubated in a short time after surgery. The patient's hemodynamics and other basic life functio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safe and reliable, it is worth in the future clinical surgery for further promotion. Key words: propofol, feedback target - controlled infusion, isoflurane, inhalation anesthesia, clinical outcome 临床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是影响手术成功的关键,同时对患者术后恢复有重要影响。合适的麻醉方式,可在短时间内实现麻醉诱导及苏醒,且能够保持患者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稳定,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无严重影响[1]。异氟醚吸入麻醉具有调节方便、肌松药物使用量低、术后肌力变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等优点,但存在苏醒时间较长,造成呼吸道管理难度大,影响呼吸和循环稳定,恶性高热发生的风险等缺点。丙泊酚全静脉麻醉诱导迅速、过程稳定、术后苏醒时间短,靶控输注TCI(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即目标药物浓度输注,是一种精确的给药方式,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下行静脉麻醉(TIVA)可提高手术过程中的麻醉可控程度[2]。近年来我院引入靶控输注TCI技术,并应用于胆囊切除术等普外科手术中,效果较好。本文以我院收治的90例择期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90例择期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在18-60周岁;(2)无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麻醉风险评价等级为ASAⅠ-Ⅱ级;(3)无认知障碍、精神障碍疾病;(4)不吸烟,不嗜酒;(5)无手术史;(6)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出血量过高,术中进行输血操作;(2)术中更换麻醉药物;(3)中转。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异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各45例。其中异氟醚组男性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46.7±14.1岁,手术类型: 鼻息肉切除术20例、乳腺癌根治术12例、胆囊切除术13例。丙泊酚组男性28例,女17例,平均年龄45.7±12.4岁,手术类型: 鼻息肉切除术19例、乳腺癌根治术13例、胆囊切除术23例。两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30 min,两组患者均肌内注射0.5 mg阿托品以及0.1 g苯巴比妥钠。异氟醚组:45例患者进行3.4%异氟醚吸入同时静脉注射枸橼酸舒芬太尼0.5ug/Kg、维库溴铵0.1mg/Kg行麻醉诱导完成气管插管,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根据患者HR、BP的动态变化调节患者异氟醚吸入浓度(维持浓度为1%~2%)。手术结束前10 min左右,停止吸入异氟醚;丙泊酚组:45例患者静脉注射枸橼酸舒芬太尼0.5ug/Kg、维库溴铵0.1mg/Kg、丙泊酚注射液1.5~2.5mg/Kg完成气管插管,使用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维持麻醉。麻醉医师根据术中肌松需求维库溴铵追加量两组均为1/3~1/2插管量。靶控体系包括输注泵、计算机、脑电功能监护仪等。设置靶浓度为4 μg/mL,反馈指标为术前基础值BIS=50、MAP=80%。在手术过程中,当患者BIS<50或MAP<80%术前基础值时,反馈输注系统接受信号,停止麻醉过程;若患者BIS>50或MAP>80%术前基础值,则反馈输注系统继续给药。手术前10 min停止丙泊酚输注。术中若遇到异常情况,如患者收缩压降幅大于术前基础的30%,则给予6mg麻黄碱,可追加剂量。 1.3评价指标 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心率变异指数(术前基础值、术中峰值、谷值),根据麻醉效果相关评定标准,以不同组患者麻醉诱导、苏醒、拔管时间长短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为麻醉效果的评定指标,评价两种方法的麻醉效果。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s)表示,进行χ2 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0 中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2017

中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2017) 2017-12-13 06:41 来源:未知编辑: 点击: 203 王天龙(共同负责人)王东信王秀丽严敏冯泽国李民李军肖玮张兰陈绍辉欧阳文袁红斌徐懋郭向阳(共同负责人) 梅伟(执笔人) 髋部骨折就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外伤性疾病。该类患者常伴发多种并存疾病与合并症,麻醉及围术期管理不当,术后并发症与死亡率显著增加。本指导意见根据相关文献、专家共识与指南制定,提出改善患者转归的若干建议,包括手术时机选择、术前评估与准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麻醉与镇痛方案选择、术中呼吸循环管理以及术后康复计划等方面,以加强该类患者的围术期管理。 一、发病率与预后 髋部骨折常见于老年女性患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发生率在女性与男性分别为957、3/10万与414、4/10万,髋部骨折中年龄大于70岁的老年患者占75%。由于对骨质疏松与跌倒的有效预防,自1995年到2005年十年间,老年髋部骨折发生率在女性与男性分别下降了24、5%与19、2%。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全身性疾病。最常见的并存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35%)、呼吸系统疾病(14%)、脑血管疾病(13%)、糖尿病(9%)、恶性肿瘤(8%)与肾脏疾病(3%)。约70%患者为ASA Ⅲ~Ⅳ级,35%患者至少并存一种疾病,17%并存两种疾病,7%并存三种以上疾病。

由于并存疾病的存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风险比同龄人群高3倍。调查显示该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为2、3%~13、9%,术后6个月死亡率增至12%~23%,男性患者死亡率高于女性,约3/4老年患者的死因与其并存疾病有关。转归不良的主要相关因素依次为高龄(>90岁)、器官储备功能下降、并存疾病与合并症多。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率比择期髋关节置换术高6~15倍。近年来由于临床诊疗技术与流程的改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活动能力恢复困难,能完全恢复术前活动能力的仅占1/3,50%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借助辅助装置生活,25%患者需要长期家庭护理。 二、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时机的选择 98%老年髋部骨折需要采用外科治疗,手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采用非手术治疗者30d住院死亡率就是采用手术治疗者的2倍,因此应积极创造条件及时手术治疗。早期手术治疗(如入院48h内实施手术)除可减轻患者疼痛外,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改善术后自理能力。与入院48h内手术相比,48h后手术者术后30d全因死亡率增加41%,一年全因死亡率增加32%;患者手术拖延时间越长,住院死亡率越高;而在48h内手术可降低术后死亡风险(OR=0、74,95%CI 0、67-0、81)。此外,错过最佳手术时机也会导致肺部感染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增加。 导致手术延迟的因素通常源于管理与医疗因素。需要尽量避免因管理因素导致的手术延迟。对于老年髋部骨折,目前英国指南推荐36h

静脉麻醉药与吸入麻醉药并发术后恶心呕吐的比较

静脉麻醉药与吸入麻醉药并发术后恶心呕吐的比较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手术后患者的不适感受。主要表现为干呕、恶心或呕吐。引起PONV的确切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肯定患者病情、手术方式、和麻醉等因素都会影响PONV的发生。其中麻醉药物的使用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密切相关。呕吐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与机体神经系统呕吐中枢的许多受体有关(多巴胺能、毒蕈碱能、5-羟色胺、组胺和阿片受体等)。各种麻醉药可能正是通过上述途径触发了相关受体而导致了PONV的发生。本文简要介绍麻醉药物致PONV的病理生理机制。同时,比较 静脉麻醉药与吸入麻醉药在致PONV方面的作用。为临床麻醉用药提供参考,有助于麻醉医生更合理和应用的选择麻醉药,以减少PONV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1麻醉药致PONV的原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麻醉药引起PONV的原因与麻醉药物对多器官的作用有关。各种麻醉药可通过以下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导致PONV的发生。 1.1儿茶酚胺浓度升高 麻醉药的致吐性可能与药物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或药物的拟交感作用有关。Jenkins等[1]认为在使用致PONV作用很强的环丙烷和乙醚后,循环中儿茶酚胺的浓度升高,而致PONV 作用相对较弱的甲氧氟烷则不升高,并具有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作用。在给猫脑室内注射α-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后可诱发呕吐反应。所以交感兴奋和儿茶酚胺循环浓度升高最终作用于呕吐中枢引起恶心呕吐。 1.2低血压 麻醉期间动脉血压急剧下降可能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低血压引起恶心呕吐的机制可能有:①内源性肾上腺素大量释放,作用于呕吐中枢引起呕吐;②激活心室内通过迷走神经传入的机械感受器,可能引起呕吐和血管迷走性晕厥。低血压导致的恶心呕吐在椎管内麻醉中更为多见。 1.3内源性激素分泌 内分泌因素与PONV相关。成年女性PONV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可能与成年女性病人血浆内性激素及黄体酮水平升高有关,女性在月经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平时更高。麻醉药可能刺激机体产生大量激素,有动物试验证明,给动物静脉注射或脑室内给与麻醉药后分泌大量的激素类物质包括:血管紧张素II、AVP、蛙皮素、胃泌素、TRH和VIP等。各种激素类物质最终作用于呕吐中枢引起PONV[2]。 1.4 消化道刺激 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后PONV的发生率高于静脉麻醉药。这与挥发性麻醉药的物理性质有关。首先,在面罩加压通气阶段,大量气体进入胃和小肠引起胃肠道扩张和刺激。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刺激后引起呕吐。第二,气体弥散能力强,以N2O为更明显。当N2O的肺泡内浓度达到75%时,肠腔容积扩张的速度估计可达到500ml/h[3]。肠腔的大量扩张抑制了正常的肠道运动,诱发恶心呕吐。麻醉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收缩功能降低,尤其降低食道下段括约肌(LOS)张力和胃动力。LOS张力降低使胃内容物反流入食道、口腔,引起呕吐甚至窒息。LOS张力降低并非麻醉药的外周作用,可能是脑干对传入LOS的迷走神经的中枢调控改变所致[4]。 1.5颅内压升高 氟烷、安氟醚、异氟醚和氯胺酮等扩张脑血管,使颅内压升高,尤其是吸入浓度大于1MAC 时。颅内压升高会引起头痛、恶心、呕吐,并抑制胃肠道功能,促使PONV的发生[5]。

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

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9-06-12T11:39:08.39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3期作者:崔广玲[导读] 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具有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早、恢复自主呼吸和定向力快等优点,且患者术后苏醒质量较好,值得进行推广。齐齐哈尔明珠医院有限责任公司 161041 【摘要】: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全凭组和复合组,每组50例,全凭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复合组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结束后6h、12h、24 h的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评分。结果与复合组比较,全凭组定向力恢复时间、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及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复合组比较,全凭组麻醉后6h的MMSE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它时间点MMSE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具有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早、恢复自主呼吸和定向力快等优点,且患者术后苏醒质量较好,值得进行推广。【关键词】:全凭静脉麻醉;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胃癌根治术;腹腔镜;苏醒质量胃癌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中较为常见,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便血、消瘦及食欲缺乏等症状,若未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则危及患者生命。随着,腹腔镜胃癌手术已逐渐发展成熟,目前临床多采取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该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病情恢复快等优点,因此临床应用广泛。但术中人工气腹对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较大,因此麻醉处理要求相对较高[1]。本文观察比较了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全凭组和复合组,每组50例。其中,全凭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8.12±6.21)岁。复合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8.09±6.1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路,输入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每小时10 mL/kg,监测生命体征,给予咪达唑仑0.03mg/kg、舒芬太尼0.3μg/·kg、丙泊酚 2.0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mg/kg进行麻醉诱导,3 min后行气管插管,桡动脉穿刺置管。全凭组患者持续静脉滴注丙泊酚每小时4.0~8.0 mg/kg及雷米芬太尼每分钟0.2~0.3μg/kg,间断静脉滴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麻醉,缝皮结束时停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复合组患者持续吸入体积分数1%~2%的七氟醚,氧流量每分钟2 L,持续静脉滴注丙泊酚每小时2.0~4.0 mg/kg及雷米芬太尼每分钟0.1-0.2 μg/kg,间断静脉滴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麻醉,缝皮结束时停用七氟醚、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氧流量增至每分钟6 L。两组患者麻醉期间维持BIS在45-60,呼气末CO2分压控制在35-45 mmHg;手术结束后,待患者自主呼吸及意识状态恢复后拔出气管插管。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2)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及麻醉结束后6h、12h、24 h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能力,满分为30分,评分<24分为认知能力受限。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部分观察指标比较如表1所示,与复合组比较,全凭组定向力恢复时间、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及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同时间点MMSE评分比较如表2所示,与复合组比较,全凭组麻醉后6h的MMSE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它时间点MMSE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腔镜技术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及麻醉后恢复快等优点,因而被患者广泛接受。由于胃癌根治术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术中受体位变换、气腹建立等影响,患者机体损伤可能性增加,心肺储备功能受损,因此临床中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全凭静脉麻醉患者的心率、血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加平稳,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3]。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复合组比较,全凭组定向力恢复时间、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及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明显降低;与复合组比较,全凭组麻醉后6h的MMSE评分显著升高。综上所述,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具有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早、恢复自主呼吸和定向力快等优点,且患者术后苏醒质量较好,值得进行推广。参考文献

04第四章 常用麻醉方法_0

---------------------------------------------------------------最新资料推荐------------------------------------------------------ 04第四章常用麻醉方法 第四章常用麻醉方法一、局部麻醉 1.局部麻醉的概念应用局麻药阻滞机体某区域的神经传导,使该神经支配的部位丧失痛觉和肌张力称局部麻醉,简称局麻。 2.局部麻醉的适应症适用于肛周、肛管及直肠下端疾病的手术。 蔓延广泛的肛周脓肿、多发肛瘘不宜采用局麻。 3.局部麻醉的常用药物现用的局麻药品种很多,常用的有酯类和酰胺类两种。 肛肠科主要应用属酯类的普鲁卡因和属酰胺类的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由于它们均能稳定神经纤维的细胞膜,使动作电位无法传导,故可阻断神经功能而达到麻醉目的。 局麻常用药物的选择: (1) 普鲁卡因 (奴夫卡因) ;毒性小,作用发挥迅速,持续时间约4560分钟,用于局部浸润麻醉最安全。 一般用 1%溶液,用量较大时,则用 0. 5%溶液,一次使用最大量,成人为 1g。 用前要作过敏试验。 (2) 地卡因 (邦妥卡因 ) : 在同等剂量时,麻醉效能比普鲁卡因大10倍,毒性大12倍。 1 / 14

常用小剂量1~ 2%地卡因作表面麻醉,一次使用最大量为 60mg. 此药发挥作用缓慢,约1520分钟起效,但维持时间长达2~ 3小时。 临床上常与利多卡因混合以缩短显效时间。 (3) 利多卡因 (赛罗卡因) : 麻醉效能强,发挥作用较普鲁卡因快,其毒性相当于普鲁卡因的1. 5倍,作用持续时间 1. 5~2小时。 由于对组织有较强的穿透力。 常用的浓度为 1%,通常的剂量为 2040ml,一次限量成人为 400mg。 (4) 布比卡因 (勃庇伏卡因 ) ;其局麻效能比利多卡因大4倍,作用于运动神经相对弱些。 布比卡因用 0. 125~ 0. 5%溶液,每次最大剂量不超过2mg/公斤体重。 每100m1麻药中加入1: 1000肾上腺素4~ 6滴,可以减慢药物吸收速度,避免药物中毒,延长麻醉时间 (老年、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等不宜用 ) 。 局麻一般可持续5小时左右。 其毒性与地卡因相似,显效较慢。 4.局部麻醉方法肛肠科常用的局麻方法有局部浸润和区域阻滞麻醉等。 局部浸润麻醉是指将局麻药物直接注射于病变部位。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学组等:中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指导意见(2017)

中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指导意见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学组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骨科崩醉学组 髋部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外伤性疾病。该类患者常伴发多种并存疾病和合并症,麻醉及围术期管理不当,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本指导意见根据相关文献、专家共识和指南制定,提出改善患者转归的若干建议,包括手术时机选择、术前评估和准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麻醉和镇痛方案选择、术中呼吸循环管理以及术后康复计划等方面,以加强该类患者的围术期管理。 一、发病率和预后 髋部骨折常见于老年女性患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发生率在女性和男性分别为957.3/10万和414.4/10万,髋部骨折中年龄>70岁的老年患者占75%。由于对骨质疏松和跌倒的有效预防,自1995至2005年这10年间,老年髋部骨折发生率在女性和男性分别下降24.5%和19.2%。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全身性疾病。最常见的并存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35%)、呼吸系统疾病(14%)、脑血管疾病(13%)、糖尿病(9%)、恶性肿瘤(8%)和肾脏疾病(3%)。约70%患者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Ⅲ~Ⅳ级。 由于并存疾病的存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风险比同龄人群高3倍。调查显示该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为2.3%~13.9%,术后6个月死亡率增至12%~23%,男性患者死亡率高于女性,约3/4老年患者的死因与其并存疾病有关。转归不良的主要相关因素依次为

高龄(>90岁)、器官储备功能下降、并存疾病和合并症多。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率比择期髋关节置换术高6~15倍。 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活动能力恢复困难,能完全恢复术前活动能力的仅占1/3,50%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借助辅助装置生活,25%患者需要长期家庭护理。 二、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时机的选择 98%老年髋部骨折需要采用外科治疗,手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采用非手术治疗者30 d 住院死亡率是采用手术治疗者的2倍。早期手术治疗(如入院48 h内实施手术)除可减轻患者疼痛外,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改善术后自理能力。与入院48 h内手术相比,48 h后手术者术后30 d全因死亡率增加41%,1年全因死亡率增加32%;患者手术拖延时间越长,住院死亡率越高;而在48 h内手术可降低术后死亡风险,比值比(OR)=0.74,95%可信区间(CI):0.67~0.81。此外,错过最佳手术时机也会导致肺部感染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增加。 导致手术延迟的因素通常源于管理和医疗因素。需要尽量避免因管理因素导致的手术延迟。建议应积极创造条件及早手术,条件具备时强烈建议在髋部骨折后24~48 h内实施手术。 三、术前评估和准备 1.急诊室处理:急诊室接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后,应在1 h内完成初级评估,4 h内收入专科病房。评估内容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疼痛、精神状态、内科并存疾病和治疗状况、伤前活动度和功能、压疮风险、营养状况、水和电解质平衡等,并进行影像学检查(X线、CT或MRI扫描)。

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

实验动物麻醉方法 麻醉(anesthesia)的基本任务是消除实验过程中所至的疼痛和不适感觉,保障实验动物的安全,使动物在实验中服从操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一、常用的麻醉药 (一)常用局部麻醉剂:普鲁卡因,此药毒性小,见效快,常用于局部浸润麻醉,用时配成0.5%~1%;利多卡因,此药见效快,组织穿透性好,常用1%~2%溶液作为大动物神经干阻滞麻醉,也可用0.25%~0.5%溶液作局部浸润麻醉。 (二)常用全身麻醉剂: 1. 乙醚乙醚吸入法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各种动物都可应用。其麻醉量和致死量相差大,所以其安全度大。但由于乙醚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刺激上呼吸道粘液分泌增加;通过神经反射还可扰乱呼吸、血压和心脏的活动,并且容易引起窒息,在麻醉过程中要注意。但总起来说乙醚麻醉的优点多,如麻醉深度易于掌握,比较安全,而且麻醉后恢复比较快。其缺点是需要专人负责管理麻醉,在麻醉初期出现强烈的兴奋现象,对呼吸道又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因此,需在麻醉前给予一定量的吗啡和阿托品(基础麻醉),通常在麻醉前20-30分钟,皮下注射盐酸或硫酸吗啡(每公斤体重5~10mg)及阿托品(每公斤体重0.1mg)。盐酸吗啡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痛阈,还可节省乙醚用量及避免乙醚麻醉过程中的兴奋期。阿托品可对抗乙醚刺激呼吸道分泌粘液的作用,可避免麻醉过程中发生呼吸道堵塞,或手术后发生吸入性肺炎。 进行手术或使用过程中,需要继续给予吸入乙醚,以维持麻醉状态。慢性实验预备手术的过程中,仍用麻醉口罩给药,而在一般急性使用,麻醉后可以先进行气管切开术,通过气管套管连接麻醉瓶继续给药。在继续给药过程中,要时常检查角膜反射和观察瞳孔大小(如发现角膜反射消失,瞳孔突然放大,应立即停止麻醉。万一呼吸停止,必须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待恢复自动呼吸后再进行操作。 2. 苯巴比妥钠此药作用持久,应用方便,在普通麻醉用量情况下对于动物呼吸、血压和其它功能无多大影响。通常在实验前半至一小时用药。使用剂量及方法为:狗腹腔注射80~100mg/kg体重,静脉注射70~120mg/kg体重( 一般每公斤体重给70~80mg即可麻醉,但有的动物要100~120mg 才能麻醉,具体用量可根据各个动物的敏感性而定)。兔腹腔注射150~200mg/kg体重。 3. 戊巴比妥钠此药麻醉时间不很长,一次给药的有效时间可延续3-5小时,所以十分适合一般使用要求。给药后对动物循环和呼吸系统无显著抑制作用,药品价格也很便宜。用时配成1~3%生理盐水溶液,必要时可加温溶解,配好的药液在常温下放臵1~2月不失药效。静脉或腹腔注射后很快就进入麻醉期,使用剂量及方法为:狗、猫、兔静脉注射30~35mg/kg体重,腹腔注射40~45mg/kg体重。 4. 硫喷妥钠为黄色粉末,有硫臭,易吸水。其水溶液不稳定,故必须现用现配,常用浓度为1~5%。此药作静脉注射时,由于药液迅速进入脑组织,故诱导快,动物很快被麻醉。但苏醒也很快,一次给药的麻醉时效仅维持半至一小时。在时间较长的实验过程中,可重复注射,以维持一定的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分析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65岁及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手术治疗的65~100岁71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资料。结果715例中,股骨颈骨折385例,粗隆间骨折330例。术前582例(81.4%)有并存症,其中心血管系统疾病最常见(442例)。术后229例(32.03%)发生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80例)最为高发,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4.10±12.71天。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积极的围手术期治疗和精心护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广东省中医院骨科许树柴 【关键词】髋部骨折;手术期间;手术后并发症;关节成形术;老年 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n relative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of hip fracture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in elderly patient in guangzhou 【Abstract】0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of hip fracture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Methods An retrospective data of the elderly aged 65 years and over who received surgica1 treatment between Jan 2007 and Apr 2009 were reviewed. Results 385 cases were femora1 neck fracture while 330 cases wer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Five hundred and eighty-two cases (81.4%) had preoperative comorbidities in which the circulation system was most often involved.Two hundred and twenty-two cases(32.03%) ha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among which the Pulmonary infection was the most involved.The average in-hospita1 time was 24.10±12.71 days.Conclusions The risk of earl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hip fractures in patients over 65 years of age is high. Monitering the perioperative medical conditions and carefu1 nursing should be emphasized. 【Keys words】Hip fracture;Intraoperative period;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Arthroplasty;Olderly 随着社会人口结构的老年化,髋部骨折中高龄患者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髋部骨折手术风险高,易发生多种术后早期并发症。“围手术期”是指以手术治疗为中心,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一段时间。如何减少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医疗风险,是临床骨科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

静脉麻醉

静脉全身麻醉 静脉全身麻醉简称静脉全麻,是指将一种药物或者几种药物静脉注入,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 优点: 起效迅速,患者舒适,易于接受,操作简单方便。 缺点: 注射部位疼痛,容易过量,不可精确控制。 分类:1:单次注入法:将一定的药量一次性静脉注入,以迅速达到适宜的麻醉深度,多用于麻醉诱导或者短小手术.缺点是容易药物过量,产生呼吸循环抑制。 2:多次注入法:先静脉注入较大剂量的麻醉药,达到适宜的麻醉深度后,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手术需要分次追加麻醉药,以维持一定麻醉深度,此方法患者麻醉药浓度会呈锯齿样波动,麻醉深度也会呈锯齿样波动。 3:连续注入法:患者麻醉诱导后,采用不同的速度滴入或者泵入静脉麻醉药的方法来维持麻醉深度,此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分次给药后血药浓度的波动,不仅减少麻醉药的周期性波动,也可以减少麻醉药用量。 4:靶控注入法:是指在静脉输注麻醉药时,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为基础,通过调节目标或靶位的药浓度来维持麻醉深度,以满足临床麻醉的方法。 常用药:丙泊酚氯氨酮依托咪酯咪达唑仑芬太尼等 1:丙泊酚 特点:麻醉可控性强,起效快,诱导平稳,持续时间短,苏醒完全,无噩梦瞻望等精神症状,保护脏器功能,降低颅内压,降低脑耗氧量,有一定呼吸抑制作用,与注药速度有关,注射部位疼痛,可以预先给予麻醉性镇痛药或者小剂量局部麻醉药预防。 用法:诱导量是2毫克/KG,对于体质强壮患者可以增加1/3药量。追加量可根据病人的生命体征或者病人的反应追加诱导量的1/2或者1/3. 适应证:麻醉诱导全凭静脉麻醉区域阻滞麻醉的镇静和强化门诊小手术和内镜检查ICU患者的镇静。 禁忌证:丙泊酚过敏严重的循环功能不良3岁以下的小儿高血脂患者妊娠或者哺乳期的患者精神疾病患者癫痫等 不良反应:注射部位疼痛过敏反应呼吸循环的抑制肌肉颤抖等 2:氯氨酮优点 氯胺酮是唯一一种产生镇痛作用的麻醉药,对呼吸抑制作用轻,还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有效缓解支气管哮喘状态,故可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有循环兴奋作用,一般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有利于循环的维持。但是对于心脏代偿功能不全或者交感活性减低的患者,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的抑制。 缺点:没有肌松作用,表现为肌张力增加,对于肌松要求高的手术应复合肌松药。增加脑组织血流量,增加脑代谢,升高颅内压,故不适用于颅脑手术。增加呼吸道分泌物,升高眼内压,不适用于内眼手术。麻醉苏醒期间精神副反应发生率高,出现噩梦,幻觉,错觉,心境改变和瞻妄等。 用法:肌肉注射4~6毫克/KG,2岁以内的婴儿可加大剂量10毫克/KG。给药后2~5分钟起效,维持20~30分钟。术中可根据情况追加首次剂量的1/2或者1/3. 静脉分次注药首次剂量为1~2毫克KG,维持10~15分钟.追加剂量为首次量的1/2.为了减少其精神副反应,常复合具有中枢性镇静作用的静脉麻醉药,如安定,咪达唑仑。 适应证:各种短小手术如清创缝合,烧伤换药,脓肿切开引流。小儿,休克或低血压早期麻醉诱导。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麻醉。区域麻醉的强化。

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专家共识(2017)发布

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专家共识(2017)发布 治疗1治疗原则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无论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都存在相应的风险和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率增高、活动和自理能力下降。如果选择非手术治疗,除了存在骨折畸形愈合和不愈合的风险,还可能会导致卧床相关并发症,有些并发症对老年人是致命的。因此,对于大多数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是首选,但手术治疗也存在一定的治疗风险和并发症。 在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合并损伤、合并内科疾病及其严重程度等,同时还要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需要医生跟患者及家属深入沟通,评估治疗的风险和获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尤其是对于合并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更需要个体化分析手术的风险和由此给患者带来的获益。2手术时机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应尽早进行,在患者入院48 h内手术治疗效果更好,可以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而延迟手术会增加患者死亡率。因此,只要患者的身体状况许可,应该尽快手术。因内科疾病而推迟手术的患者死亡率最高,而这些患者可能会由于尽早手术得到最大的获益。手术应尽量安排在常规工作时间(而不是夜间急诊),以便及时得到有经验医生的支持与帮助。

要达到老年髋部骨折尽早手术的目标,需要有医院管理部门的协调安排,治疗相关科室的密切协作,制定相应的治疗流程和路径,并且定期回顾总结以改进。组建老年髋部骨折治疗相关科室的多科协作治疗组,有助于提高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效果和效率。建议在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常规有老年科医生的参与。很多研究表明,骨科和老年科密切协作、共同管理患者的模式优于传统的骨科病房收治会诊模式。3术前准备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常常合并有多种内科疾病,约70%的患者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Ⅲ~Ⅳ级。由于合并疾病的存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死亡风险较同龄人群高3倍。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应该尽快进行评估,建议参考'中国老年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2014)'系统、全面地进行。着重评估重要脏器系统功能,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等,此外还建议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营养状况。 在评估时除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外,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除了手术的常规检查(血尿常规、生化功能、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胸片、心电图)外,还需要进行哪些检查,何种情况下需要进行这些检查,这些检查是否有助于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风险,都还存在争议。进行过多没有必要的辅助检查,反而会拖延术前评估时间,延误手术时机。 例如在进行术前心脏评估时,英国老年髋部骨折治疗指南的

小儿静脉复合麻醉护理体会

小儿静脉复合麻醉护理体会 静脉复合麻醉是小儿外科手术首选的麻醉方法,操作简便、效果较好、并发症少。近年来由 于镇静镇痛药物的出现,使静脉复合麻醉手术的应用更广泛。而完善的术前准备及良好的术 后护理,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为患儿的早日康复创造了前提和条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0~2012年,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手术的患儿136例,年龄在5个月~2 岁24例,3~6岁共46例,7岁~12岁66例。手术种类为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先天性 隐睾、急腹症、巨结肠、幽门狭窄、淋巴结核等。 1.2 麻醉方法氯胺酮复合异丙酚,氯胺酮采用肌注或静注,异丙酚全部采用泵入。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对于手术和麻醉,患儿非常紧张和害怕,家长则担心麻醉药物会影响孩子的 智力,不配合甚至拒绝术前准备。对此我们手术前一天,来到病室向患儿及家属如实告知手 术麻醉的有关程序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已获得他们的信任,减少家长的担心,消除患儿的恐 惧和焦虑。保证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术前访视是减轻患儿和家长焦虑 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2.1.2 做好详细术前评估术前评估重点是患儿年龄、身高、体重、营养状况、重要脏器的功能、有无呼吸道感染、有无发热、了解药物过敏史及变态反应史、有无手术麻醉史。 2.1.3 指导禁食、禁水时间为避免麻醉手术中胃反流和误吸,无论手术大小,术前都必须严 格禁食、禁水。婴幼儿或儿童在手术前6小时禁牛奶、哺乳或固体食物。对1岁以下哭闹不 止的婴儿,可于手术前在护士的监督下进2小勺糖水。对于某些病人,如饱食的患儿,常有 呕吐、误吸及窒息的危险,急性肠梗阻的患儿,由于肠管扩张、腹内压增加胃排空时间延迟,所以更严格的限制饮食是必要的。 2.1.4 遵医嘱准确术前用药氯胺酮麻醉后可引起明显的唾液和支气管粘液分泌物增加,特别 是渗出性肥胖的婴幼儿,极易造成麻醉诱导期呼吸道梗阻。因此常规手术前30分钟阿托品0.02mg/kg/im,必须强调时间的准确性。对于急症的患儿,手术前10分钟阿托品0.1~0.2mg/ 次/iv,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保证麻醉诱导的平稳。 2.2 术后观察及护理 2.2.1 做好应急准备准备随时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准备好各类抢救物品、急救药品。如: 血压计、听诊器、电动吸引器、氧气、人工通气道。对重症及急诊手术的患儿应准备多功能 监护仪、呼吸机,对各种器械要接通电源,备用。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意识不清或躁动不安的患儿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常规吸氧, 注意观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患儿有无恶心、呕吐喉痉挛等情况,避免误吸,造成呼吸 道梗阻。如患儿突然出现面色青紫、呼吸困难、躁动不安、脉搏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应 迅速查找原因,同时立即托起下颏,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加大氧流量面罩吸氧等紧急处理后,马上通知医生。 2.2.3 严密监测病人的意识、呼吸及末梢循环情况,根据病情需要定时监测和记录生命体征。因为婴幼儿血氧饱和度下降速度很快,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特别重要。静脉复合麻醉最严重

20中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系统指导意见(2017)(20201229174721)

中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2017 )2017-12-13 06:41 来源:未知编辑:点击: 203 王天龙(共同负责人)王东信王秀丽严敏冯泽国李民李军肖玮张兰陈绍辉欧阳文袁红斌徐懋郭向阳(共同负责人)梅伟(执笔人) 髋部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外伤性疾病。该类患者常伴发多种并存疾病和合并症,麻醉及围术期管理不当,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本指导意见根据相关文献、专家共识和指南制定,提出改善患者转归的若干建议,包括手术时机选择、术前评估和准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麻醉和镇痛方案选择、术中呼吸循环管理以及术后康复计划等方面,以加强该类患者的围术期管理。 一、发病率和预后 髋部骨折常见于老年女性患者,65 岁及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发生率在女性和男性分别为957.3/10 万和414.4/10 万,髋部骨折中年龄大于70 岁的老年患者占75% 。由于对骨质疏松和跌倒的有效预防,自1995 年到2005 年十年间,老年髋部骨折发生率在女性和男性分别下降了24.5%和19.2%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全身性疾病。最常见的并存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35% )、呼吸系统疾病(14% )、脑血管疾病(13% )、糖尿病(9% )、恶性肿瘤(8%)和肾脏疾病(3%)。约70%患者为ASA皿?W级,35%患者至少并存一种疾病,17%并存两种疾病,7% 并存三种以上疾病。 由于并存疾病的存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风险比同龄人群高3 倍。调查显示该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为2.3%~13.9% ,术后6 个月死亡率增至12%~23% ,男性患者死亡率高于女性,约3/4 老年患者的死因与其并存疾病

静脉麻醉与吸入优缺点

吸入麻醉 优点:1/起效快,通过调节浓度和氧气流量可以快速达到需要的麻醉浓度; 2/排出快,调节浓度和氧气流量,其可以通过肺部迅速排出,病人恢复清醒迅速; 3/对循环和呼吸影响较小,尤其最新的吸入麻醉药物如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麻醉作用强,恢复迅速,无明显呼吸循环抑制; 4/副作用少:除了氟烷有轻度的肝功能损坏以外,最新的麻醉药对肝肾功能没有明显的影;5/可以不通过有创方式(肌注,静脉注射)给药。 缺点: 1/污染工作环境,医务人员长期吸入可能会导致不孕,流产,畸胎的风险; 2/必须与氧气合用; 3/必须要有挥发罐和麻醉呼吸机,投资较大; 4/药物均比较昂贵; 5/对于部分镇痛要求较高的手术,显得镇痛不足,对应激反应的抑制不足; 6/部分药物可能会导致肝功能损害、颅内压增高,有肺部疾病的病人需要慎用,术后病人出现谵妄,烦躁等。 7.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 静脉麻醉 优点:1/无环境污染; 2/给药剂量准确,效果确切,目前静脉麻醉药物的靶控输注技术,能够模拟人体血药浓度变化精确给予药物,而能够实现预期的麻醉深度,病人术后快速苏醒恢复, 3/副作用较少,无肝肾功能损害。 4/相对吸入麻醉药物,有价格低廉(芬太尼),也有价格昂贵(如瑞芬太尼),可以搭配使用,降低病人费用。 5/对循环影响相对较小,镇痛镇静效果明确,能够很好的降低病人的应激反应。 6/静药物和镇痛药物合理搭配使用,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如烦躁,兴奋,高血压等。 7/可用于术后镇静镇痛的治疗。 缺点: 1/多数要通过有创方式给药,当然也可以通过口服,直肠,喷鼻等方式给药。 2/对呼吸影响要比吸入麻醉药物强,易导致呼吸抑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