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用的共沸物及共沸温度

几种常用的共沸物及共沸温度
几种常用的共沸物及共沸温度

常用的共沸物及共沸点

共沸物组分的沸点(度)组成(w/w) 共沸点(度)

水--乙醇 100--78.5 5--95 78.15

水--正丙醇--97.2 28.8--71.2 87.7

水--异丙醇--82.4 12.1--87.9 80.4

水--正丁醇--117.7 37.5--62.5 92.2

水--异丁醇--108.4 30.2--69.8 89.9

水--叔丁醇--82.5 11.8--88.2 79.9

水--异戊醇--131.0 49.6--50.4 95.1

水--正戊醇--138.3 44.7--55.3 95.4

水--氯乙醇--129.0 59.0--41.0 97.8

水--乙醚--35 1.0--99.0 34

水--乙腈--81.5 14.2--85.8 76

水--丙烯腈--78.0 13.0--87 70.0

水--甲酸--101 26--74 107

水--丙酸--141.4 82.2--17.8 99.1

水--乙酸乙酯--78 9.0--91 70

水--二氧六环--101.3 18--82 87.8

水--氯仿--61.2 2.5--97.5 56.1

水--四氯化碳--77.0 4.0--96 66.0

水--二氯乙烷--83.7 19.5--80.5 72.0

水--苯--80.4 8.8--91.2 69.2

水--甲苯--110.5 20--80 85.0

水--二甲苯--137-140.5 37.5--62.5 92.0

水--吡啶--115.5 42--58 94.0

水--二硫化碳--46 2.0--98.0 44

甲醇--二氯甲烷 64.7--41 7.3--92.7 37.8

甲醇--氯仿--56.2 12--88 55.5

甲醇--四氯化碳--77.0 21--79 55.7

甲醇--丙酮--56.2 12--88 55.5

甲醇--苯--80.6 39.1--60.9 57.6

甲醇/甲酸甲酯/环己烷 17.8/48.6/33.6 50.8

乙醇--乙酸乙酯 78.3--78.0 30--70 72.0

乙醇--苯--80.6 32--68 68.2

乙醇--氯仿--61.2 7--93 59.4

乙醇--四氯化碳--77.0 16--84 65.1

乙醇/苯/水78.3/80.6/100 19/74/7 64.9

乙酸乙酯--四氯化碳78.0--77.0 43--57 75.0

乙酸乙酯--环己烷 46--54 71.6

乙酸甲酯--环己烷83--17 54.9 氯仿--丙酮 61.2--56.4 80--20 64.7 甲苯--乙酸 101.5--118.5 72--28 105.4

釜式再沸器设计说明书

浙江大学 毕业设计题目:釜式换热器的设计 学院: 系别: 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学号:

目录 1概述 (3) 2设计计算 (5) 2.1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5) 2.2釜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 (5) 2.2.1总体结构设计 (5) 2.2.2换热器管程设计 (7) 2.2.3 换热器壳程设计 (8) 2.3 元件的强度设计 (9) 2.3.1 筒体 (9) 2.3.2 开孔补强设计计算 (11) 3标准零部件的选用及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15) 3.1 法兰的选用 (15) 3.1.1容器法兰的选用 (15) 3.1.2管法兰的选取 (16) 3.2 封头 (17) 3.3 管板 (18) 3.4 堰板 (19) 4鞍座的设计 (19) 4.1 鞍座的选取 (19) 4.2鞍座位置的设置 (19) 4.2.1鞍座位置的相关标准的要求 (19) 4.2.2设备总长的确定 (20) 4.2.3A值的确定 (20) 4.3力的计算 (20)

4.3.1重量产生的反力 (20) 4.3.2地震产生的力 (21) 4.3.3风载产生的力 (24) 4.3.4热膨胀产生的力 (26) 4.4总合力计算 (27) 4.5应力校核 (29) 4.5.1轴向应力 (30) 4.5.2切向应力 (31) 4.5.3周向应力 (31) 4.6结论 (32) 5三维实体造型设计 (32) 5.1 软件介绍 (32) 5.2 主要零部件的造型设计 (32) 5.2.1 管箱封头的设计 (32) 5.2.2 鞍座的设计 (34) 5.2.3 螺母的设计 (35) 5.3 装配体的设计 (35) 5.4 工程图的生成 (38) 设计总结 (41) 注释 (43) 参考文献 (44) 谢辞 (45) 附件 (46)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组分对冷凝器换热特性的影响

2009年第6期 总第172期 低 温 工 程 CRY OGEN I CS No 16 2009 Sum No 1172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组分对冷凝器换热特性的影响 冯永斌 晏 刚 钱文波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西安 710049) 摘 要:为了揭示非共沸混合工质在冷凝器内的换热特性,探明非共沸混合工质组分对制冷剂和 换热流体间沿程温度的影响,通过建立冷凝器换热模型,对不同沸点差的二元环保型非共沸混合工质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非共沸混合工质比焓值与温度的非线性关系,换热流体间的沿程传热温差出现极值点;混合工质中富含低沸点组分时,冷凝器内部存在最小传热温差;反之,存在最大传热温差;混合工质沸点差增加,滑移温度的限制条件之差增大,窄点现象增强。 关键词:制冷剂 非共沸 冷凝器 组分中图分类号:T B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516(2009)0620052205 收稿日期:2009208209;修订日期:2009211216 作者简介:冯永斌,男,27岁,硕士研究生。 Effect of zeotrop i c refr i geran t m i xtures co m positi on on hea t tran sfer character isti cs of conden sers Feng Yongbin Yan Gang Q ian W enbo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Xi ’an J iaot ong University,Xi ’an 710049,China ) Abstract :I n order t o reveal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zeotr op ic refrigerant m ixtures in con 2denser and ascertain the effect of m ixtures compositi on on te mperature distributi on change bet w een refriger 2ant and heat transfer fluid,theore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with different nor mal boiling point te mpera 2ture difference and envir on ment 2friendly refrigerant m ixutures based on an condenser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 mperature difference of fluid takes on extre me point due t o the non 2linear relati onshi p be 2t w een te mperature and s pecific enthal py during the condensing p r ocess .W ith binary m ixtures,a m ini m um te mperature difference will occur within the ends of the condenserwhen the concentrati on of l ow voliatile flu 2id is high .Maxi m u m te mperature difference behavi our will be seen at l ow concentrati ons of the more volatile fluid .The constraint te mperature difference of glide te mperature will increases and the p inch point behav 2i our will be strengthen when the nor mal boiling point te mperature difference of m ixture refrigerant increases . Key words :refrigerant;zeotr op ic;condenser;compositi on 1 引 言 随着CFC 和HCFC 类物质的逐渐淘汰,混合制 冷剂在制冷、空调热泵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 R407C 、R432A 以及R433A 等。理想的混合工质换 热是变温传热,即满足Lorenz 循环,具有节能的潜力。因此,从实用的角度来看,研究混合工质的变温传热较恒温传热更具有实用价值。

立式热虹吸式再沸器毕业设计方案

论文题目:立式热虹吸式再沸器的设计 院(部>名称:机械学院 学生姓名: 专业: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论文提交时间: 论文答辩时间: 学位授予时间: 摘要 精馏的本质是利用不同物质的挥发度不同,通过多次汽化、多次冷凝的精馏过程而达到物质分离的单元操作过程,而多次汽化所需的能量即通过再沸器

提供的,这就是再沸器的作用。 甲醇釜液再沸器是一种换热器,通常采用热虹吸式换热器,也是一种列管式换热器,在生产企业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本设计主要是对其工艺、结构等的设计,通过选用换热设备的型号和对国标的查找,设计出经济实用的化工设备。再沸器的结构图使用AutoCAD二维绘图软件绘制,清楚地表达出结构尺寸,便于改进和生产。 主要介绍了再沸器的设计工作以及它在生产过程中处于的地位和作用,它是精馏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提供给精馏塔多次汽化所需的能量,它与冷凝器等都是换热设备。 关键词: 再沸器汽化AutoCAD列管式换热器甲醇 ABSTRACT Distillation is the physical separation unit operation which is achieved by the repeated distillation process of several vaporization and condensation, since the

volatility of different materials vary from each other. And the energy required for vaporization is provided by the reboiler This is the role of the reboiler. Methyl reboiler is a heat exchanger, it is also a tube-type heat exchanger. In the manufacturer industry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for it has direct impact on the product quality and yield . This design is mainly for its technology, structure design.By selecting the model and the national standards of the heat transfer exchanger, we can come up with the economic and practical design of chemical equipment. Reboiler structure diagram is drawn by the two-dimensional drawing software drawing AutoCAD.So we can clearly express the structure size and it is convenient for u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and production. Now we have completed the design of the reboiler and its role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It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distillation column, which provides the energy needed to vaporize several distillation columns. Along with condensers they are both the heat exchangers. Key words: Reboiler ;Vaporization ;AutoCAD ;distillation column heat exchanger ;methyl 目录 前言 (4) 第一章再沸器基本参数 (6) 1.1、设计任务和设计条件 (6) 1.2、再沸器类型的选择 (6) 1.3、流程的安排 (7)

16混合制冷剂_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

混合制冷剂

混合制冷剂(mixture refrigerants )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制冷剂组成的混合溶液。采用混合制冷剂为调节制冷剂的性质和扩大制冷剂的选择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 非共沸混合物 相变过程中,气相与液相的成分不相同,而且各自都是变化的,直到相变完成。 共沸混合物 在定压相变过程中,其温度滑移为零,且气相与液相的成分相同。近共沸混合物 相变温度滑移很小的非共沸混合物,定压下相变时气相和液相成分改变很小,其热力性状很接近共沸混合物。 相变存在温度滑移存在共沸点

混合物的T-x 相图 定压下混合物的露点线和泡点线呈鱼形曲线。它在定压相变(蒸发或凝结)过程中,伴随有一定的温度变化。温度的改变量为混合物成分x 所对应的露点与泡点之差。称该差值称为相变温度滑移。另外,相变过程中,气相与液相的成分不相同,而且各自都是变化的,直到相变完成。 非共沸混合物的特征

非共沸制冷剂在蒸发和冷凝过程中温度是变化的,其单级压缩循环的T-s 图如图所示,这就有可能较好的适应变温热源的情况,减少冷凝过程和蒸发过程中的传热温差,提高循环的热力完善度。 非共沸制冷剂单级循环的T-s 图 T T kmax T kmin T 0max T 0min s 降低了制冷循环中的压比,使单级压缩能获得更低的蒸发温度。 同组成它的单一制冷剂相比,增大制冷机的制冷量。

混合制冷剂 符号组分(成分)沸点/℃符号组分(成分)标准沸点/ 滑移温度/℃ R401A R22/152a/124 (53/13/34)-33.1R404A R125/143a/134a(44/ 52/4) -46.5/0.5 R402A R125/290/22 (60/2/38)-49.2R407A R32/125/134a (20/40/40) -45.8/6.6 R402B(38/2/60)-47.4R407C R32/125/134a (23/25/52) -44.3/7.1 R403A R290/22/21B (5/75/20) -50.0R410A R32/125 (50/50)-52.5/- R405A R22/152a/142b/C3 18 (45/7/5.5/42.5)-27.3R507R125/143a (50/50) -46.5/0.2 R406A R22/600a/142b (55/4/41)-22.0 主要混合制冷剂

温度计专题练习题

温度计专题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物体的叫温度。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物体温度要用,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的性质制成的。 2、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有、、等 3、人的正常体温为,读作。 4、摄氏温标的单位是,用符号来表示。规定的温度为0℃,把的温度规定为100℃,。 5、体温计的最小刻度是℃,测量范围从℃到℃。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6、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被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或。 7、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求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相平。 8、使用温度计测温度前,观察温度计的和,并估计被测物体的大概温度。若被测物体的温度超过它能测的,或低于它能测的,就应当换一支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否则,就可能温度计或。 9.一块冰的温度由15℃升高到5℃,其温度升高了。若冰的温度由0℃降低了10℃,此时冰的温度是。 10.用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玻璃泡和水 接触后,测量的温度是;当温度计的玻璃泡和冰块接触后,测 得的温度是。 11.读出右图所示的甲、乙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值(0 ℃) 甲是℃乙是℃ 12.有三支温度计,其中甲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 ℃-42 ℃, 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 ℃-50 ℃,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 ℃ -105 ℃,由此可知温度计是家庭用的寒暑表,温度 计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温度计是体温计。 13.请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图4—1中甲、乙、丙、丁各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它们的读数分别 是:、、、。 14.图4—2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 操作。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正误。如果是错 误的,指出错在哪里。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4—2 15.用温度计测量刚倒入保温杯内的开水的温度。 (1)现有最高测量温度为110℃、200℃、42℃的三种温度计,测量时应该选用最大测量值为的一种。

换热器的设计说明书

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 1 换热器的设计 1.1 换热器概述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任务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换热器种类很多,但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在三类换热器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多。换热器随着换热目的的不同,具体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蒸发器、冷凝器,再沸器和热交换器等。由于使用条件的不同,换热设备又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结构。 换热器选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① 热负荷及流量大小; ② 流体的性质; ③ 温度、压力及允许压降的范围; ④ 对清洗、维修的要求; ⑤ 设备结构、材料、尺寸、重量; ⑥ 价格、使用安全性和寿命; 按照换热面积的形状和结构进行分类可分为管型、板型和其它型式的换热器。其中,管型换热器中的管壳式换热器因制造容易、生产成本低、处理量大、适应高温高压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 管型换热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当冷热流体温差不大时,可采用固定管板的结构型式,这种换热器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但由于壳程不易清洗或检修,管外物料应是比较清洁、不易结垢的。对于温差较大而壳体承受压力较低时,可在壳体壁上安装膨胀节以减少温差应力。 (2)浮头式换热器:两端管板只有一端与壳体以法兰实行固定连接,称为固定端。另一端管板不与壳体连接而可相对滑动,称为浮头端。因此,管束的热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检修和清洗时只要将整个管束抽出即可。适用于冷热流体温

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 2 差较大,壳程介质腐蚀性强、易结垢的情况。 (3)U 形管式换热器换:热效率高,传热面积大。结构较浮头简单,但是管程不易清洗,且每根管流程不同,不均匀。 表1-1 换热器特点一览表

混合制冷剂

混合制冷剂 混合制冷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制冷剂组成的混合物。由于纯制冷剂在品种和性质上的局限性,采用混合物做制冷剂为调制制冷剂的性质和扩大制冷剂的选择方面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 混合物按其定压下相变时的热力学特征有非共沸混合物与共沸混合物之分。用T-x相图反映这两类混合物之不同,如图1所示。 非共沸混合物的T-x相图具有图中(a)所示的特征。它在定压下沸腾时,露点线与泡点线呈鱼形曲线。混合物在定压下相变(蒸发或凝结)时,伴随有一定的温度变化,变化量为混合成分x所对应的露点与泡点温度之差,称它为相变温度滑移。另外,在相变过程中,气相与液相的成分不相同,而且各自都是变化的,直到相变完成。 共沸混合物的T-x相图具有图中(b)所示的特征。泡点线与露点线存在一个相切点。该点称共沸点。在共沸点处,定压相变过程中温度滑移为零(定温),且气相与液相的成分相同(即两组分物质共沸)。所以,共沸混合物具有与纯物质相同的热力特征,可以象纯制冷剂一样使用。 另外,还有一些混合物,尽管不具备共沸特征,但泡点线与露点线很靠近,故定压力相变时的温度滑变不大,可视作近似等温。将这类混合物叫做近共沸混合物。 图1 混合物的T-x图 (a)非共沸混合物;(b)共沸混合物;1---露点线;2---泡点线 一共沸混合制冷剂: 已发现具有共沸特征的混合物不到50种。其中满足作为制冷剂性质要求的仅十种。在所列共沸制冷剂中,已有显著商业应用的只有三种:R500,R502和R503。 采用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好处是:它几乎具有纯制冷剂的所有特征,可以象纯质一样使用方便。共沸混合制

冷剂中标准沸点比构成它的组分物质的标准沸点都低,因而蒸发压力比其组分的蒸发压力高,可以扩大应用温度范围和提高单位容积制冷量。 至于混合物其它性质方面的调制,取决于其组分物质的性质。关于这一点,无论对共沸还是非共沸混合物都是一致的。例如,稳定性好的组分对混合物性质的贡献是改善稳定性;不可燃组分对混合物性质的贡献是抑制可燃性;;重分子组分对混合物性质的贡献是降低排气温度;溶油性好的组分对混合物的性质贡献是改善溶油性;…诸此等等。 二非共沸混合制冷剂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是继共沸混合制冷剂之后而发展起来的,它为寻求性质满意的工质开辟了更宽广的选择范围。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最初是研究出于节能目的。利用它定压下相变不等温的特性,与实际有限大热源的变温特点相适应,可以减小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传热不可逆损失(循环原理见图2),所以在热泵中应用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为进一步适应各种需要和目的,例如,提高单位容积制冷量、调制容量、拓宽工作温度范围、以及具有环境可接受性等等,又研究和正在研究不少非共沸混合制冷剂。 图2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制冷循环图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使用上的一个麻烦是:系统泄漏会引起混合物成分的变化。而近供沸混合物制冷剂似能兼有共沸与非共沸二者之长:选择范围大,使用大致与纯制冷剂一样方便,系统泄漏对混合物成分的影响不会太厉害。目前对非共沸和近共沸混合物还在研究中。

常用钢号热处理淬火回火温度对照表.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常用钢号热处理淬火回火温度对照表(生产经验) 常用钢号热处理淬火回火温度对照表,热处理工作十五年的经验总结,此为实际生产所用,可能与教科书太一样,生产经验,仅做参考。以下HB代表布氏硬度值,HRC代码洛氏硬度C标尺。 1.45# 淬火温度830℃ 水冷硬度要求 HB229-269 回火温度 570 硬度要求 HB197-235, 回火温度 620 2.40Cr 淬火温度850℃ 油冷硬度要求 HB260-300,回火温度 520 硬度要求 HB229-269, 回火温度 580 硬度要求 HB197-235,回火温度 640 3.35SiMn 淬火温度870℃ 油(水)冷硬度要求 HB330-360,回火温度 360 硬度要求 HB260-300,回火温度 500 硬度要求 HB229-269,回火温度 560 硬度要求 HB197-235,回火温度 620 4.35CrMo 淬火温度870℃ 油(水)冷硬度要求 HB330-360,回火温度 360 硬度要求 H B260-300,回火温度 500 硬度要求 HB229-269,回火温度 560 硬度要求 HB197-235,回火温度 620 5.30Cr2Ni2Mo 淬火温度870℃ 油冷硬度要求 HB290-341,回火温度 560 硬度要求 HB2 60-300,回火温度 600 硬度要求 HB229-269,回火温度 640 6.34Cr2Ni2Mo 淬火温度870℃油硬度要求 HB290-341,回火温度 560硬度要求 HB260-300, 回火温度 600硬度要求 HB229-269,回火温度 640 7.34Cr2Ni3Mo 淬火温度870℃ 油冷硬度要求 HB330-360,回火温度 380 硬度要求 H B290-341,回火温度 560 硬度要求 HB260-300,回火温度 600 硬度要求 HB229-269,回火温度 640 8.34CrMo1A 淬火温度870℃油冷硬度要求 HB260-300,回火温度 590 硬度要求 HB22 9-269,回火温度 630 9.35CrMoSi 淬火温度930℃ 油冷硬度要求 HB260-300,回火温度 600 硬度要求 HB2 29-269,回火温度 640 10.38CrMoA1 淬火温度930℃ 油冷硬度要求 HB260-300,回火温度 600 硬度要求 HB 229-269,回火温度 690

温度计测试题20讲解

1、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A.38℃,39℃B.39℃,40℃C.38℃,40℃D.39℃,39℃ 2、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熔点分别为-39 ℃、-30 ℃、-117 ℃,要测量零下80摄氏度的温度,应该选用的温度计是 A.煤油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 .水银温度计 D.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 3、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5 ℃,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95 ℃(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32 ℃,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 A.29 ℃ B. 32 ℃ C.30 ℃ D.35.5 ℃ 4、根据右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80℃的酒精是液态 B. 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C. 铅的凝固点是-328℃ D. -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5、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6、图为小明同学在某地观察日全食发生前后(9:13分开始9:17分结束)当地气温变化的情况,通过记录绘制出来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日全食前后当地气温下降约1.40C B.日全食前后当地气温下降约300C C.9:13分当地气温为30.60C D.该温度图象应为直线 7、有两支用后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都是37.2℃,再用它分 别测甲、乙二人的体温,结果甲的体温计示数为37.2℃,乙的示数为37.4℃,那么这二人的体 温() A、甲的体温一定是37.2℃;乙的体温是37.4℃ B、甲的体温小于37.2℃,乙的体温小于37.4℃ C、甲的体温可能小于37.2℃,乙的体温是37.4℃ D、二人的体温都无法确定 8、用一支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示数为-2℃;用它测量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示数为103℃;用它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示数为19℃,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

换热器的设计说明书

换热器的设计 换热器概述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任务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换热器种类很多,但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在三类换热器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多。换热器随着换热目的的不同,具体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蒸发器、冷凝器,再沸器和热交换器等。由于使用条件的不同,换热设备又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结构。 换热器选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①热负荷及流量大小; ②流体的性质; ③温度、压力及允许压降的范围; ④对清洗、维修的要求; ⑤设备结构、材料、尺寸、重量; ⑥价格、使用安全性和寿命; 按照换热面积的形状和结构进行分类可分为管型、板型和其它型

式的换热器。其中,管型换热器中的管壳式换热器因制造容易、生产成本低、处理量大、适应高温高压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 管型换热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当冷热流体温差不大时,可采用固定管板的结构型式,这种换热器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但由于壳程不易清洗或检修,管外物料应是比较清洁、不易结垢的。对于温差较大而壳体承受压力较低时,可在壳体壁上安装膨胀节以减少温差应力。 (2)浮头式换热器:两端管板只有一端与壳体以法兰实行固定连接,称为固定端。另一端管板不与壳体连接而可相对滑动,称为浮头端。因此,管束的热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检修和清洗时只要将整个管束抽出即可。适用于冷热流体温差较大,壳程介质腐蚀性强、易结垢的情况。 (3)U形管式换热器换:热效率高,传热面积大。结构较浮头简单,但是管程不易清洗,且每根管流程不同,不均匀。 表1-1 换热器特点一览表

5种常见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5种常见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动图) 介绍以下五种常见的工业用温度计:液体膨胀式温度计、固体膨胀式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热电阻温度计。 液体膨胀式温度计 液体膨胀式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造而成的。最常见的为玻璃管液体温度计,它利用玻璃管内液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膨胀的原理。由液体存储器、毛细管、标尺、安全泡四部分组成。液体可为:水银、酒精、甲苯等。 图:玻璃管液体温度计 使用玻璃管液体温度计时,视线应与标尽垂直,并与液柱于同一水平面上,手持温度计顶端的小耳环,不可触摸标尺。 固体膨胀式温度计 固体膨胀式温度计利用两种线膨胀系数不同的材料制成。常见的类型有:杆式温度计(一般采用膨胀系数较大的固体材料构成),双金属片式温度计(它的感温元件是由膨胀系数不同的两种金属片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制成)。

固体膨胀式温度计具有结构简单、可靠的优点,但精度不高。 压力式温度计 压力式温度计是利用密闭容积内工作介质随温度升高而压力升高的性质,通过对工作介质的压力测量来判断温度值的一种机械式仪表。压力式温度计的工作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蒸汽。 压力式温度计简单可靠、抗震性能好,具有良好的防爆性,故常用在飞机、汽车、拖拉机上,也可用它做温度控制信号;这类温度计动态性能差,示值的滞后大,不能用于测量迅速变化的温度。 热电偶温度计

热电偶温度计是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测温装置。两种不同成份的导体(称为热电偶丝材或热电极)两端接合成回路,当接合点的温度不同时,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而这种电动势称为热电势。热电偶就是利用这种原理进行温度测量的。 根据热电偶的材质和结构不同,可分为标准化热电偶和非标准化热电偶。 热电阻温度计 随着温度的升高,导体或半导体的电阻会发生变化,温度和电阻间具有单一的函数关系,利用这一函数关系来测量温度的方法,即为热电阻测温法,用于测温的导体或半导体被称为热电阻。 图:三线制热电阻温度计 测温用的热电阻主要有金属电阻和半导体两大类。热电阻引线有两线制、三线制和四线制3种。

立式热虹吸再沸器设计

立式热虹吸再沸器简介 图14.立式热虹吸再沸器 (1)立式热虹吸再沸器是利用热介质在壳侧提供热量将管侧工艺流体加热沸腾的管壳式换热器,它是自然循环的单元操作,动力来自与之相连的精馏塔塔釜液位产生的静压头和管内流体的密度差。 (2)立式热虹吸再沸器广泛地应用于化与卧式相比, 其循环速率高, 传热膜系数高。但是, 工业上应用的立式热虹吸再沸器其加热督要有一定高度才能获得较高的传热速率, 而塔底液面与再沸器上部管板约为等高, 这样就提高了塔底的标高, 使设备安装费增加, 并且设备的清洗和维修也困难。 (3)立式热虹吸再沸器的不稳定性, 往往是由于两相流的不稳定流型所致。在立式热虹吸管内蛇两相流沸腾流型, 自下而上相继出现 (4)鼓泡流、弹状流、环状流及环雾流等。弹状流的大汽抱的不断出现与破裂, 激发了操作的不稳定性。 (5)立式热虹吸再沸器与卧式相比, 虽有较好的防垢性能, 但对于粘度大的物料, 例如, 石按化工中一些高分子聚合物, 也常因结垢堵塞管道, 而要定期清除垢物。严重的情况下, 运转一年就会将再沸器中绝大部分管子堵死, 垢物的清除费力费时, 十分困难。 (6)一般立式热虹吸式的管程走工艺液体,壳程走加热蒸汽。 改善立式热虹吸再沸器的操作性能, 强化其传热,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特点有:

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传热系数高. 壳程不能机械清洗,不适宜高粘度,或脏的传热介质. 塔釜提供气液分离空间和缓冲区. 3.1.1 立式热虹吸再沸器的选用和设计计算步骤 (1)强制循环式: 适于高粘度,热敏性物料,固体悬浮液和长显热段和低蒸发比的高阻力系统。 (2)内置式再沸器: 结构简单.传热面积小,传热效果不理想.釜内液位与再沸器上管板平齐 3.1.2 设计方法和步骤: 立式热虹吸式再沸器的流体流动系统式有塔釜内液位高度Ι、塔釜底部至再沸器下部封头的管路Ⅱ、再沸器的管程Ⅲ及其上部封头至入塔口的管路Ⅳ所构成的循环系统。由于立式热虹吸再沸器是依靠单相液体与汽液混合物间的密度差为推动力形成釜液流动循环,釜液环流量,压力降及热流量相互关联,因此,立式热虹吸再沸器工艺设计需将传热计算和流体力学计算相互关联采用试差的方法,并以出口气含率为试差变量进行计算。假设传热系数,估算传热面积。其基本步骤是: 1、初选传热系数,估算传热面积, 2、依据估算的传热面积,进行再沸器的工艺结构设计; 3、假设再沸器的出口气含率,进行热流量核算; 4、计算釜液循环过程的推动力和流动阻力,核算出口气含率。

常用的温度测量方法

常用的温度测量方法 温度的测量方法,按照测量温度所使用工具以及原理的不同,通常分为以下几种: 电阻变化:热敏导体或半导体在受热后导致的电阻值变化。 热膨胀:固体、气体、液体等在受热后发生的热膨胀。 热电效应:不同材质导线连接的闭合回路,两接点的温度不同,造成回路内所产生热电势。 热辐射:物体的热辐射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其它:射流测温、涡流测温、激光测温等。 下表是各种不同温度计的量程和优缺点比较 (一)玻璃管温度计 1. 常用玻璃管温度计 特点:玻璃管温度计结构简单、价格便宜、读数方便,而且有较高的精度 种类:实验室用得最多的是水银温度计和有机液体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测量范围广、刻度均匀、读数准确,但玻璃管破损后会造成汞污染。有机液体(如乙醇、苯等)温度计着色后读数明显,但由于膨胀系数随温度而变化,故刻度不均匀,

读数误差较大。 2. 玻璃管温度计的安装和使用 (1)玻璃管温度计应安装在没有大的振动,不易受碰撞的设备上。特别是有机液体玻璃温度计,如果振动很大,容易使液柱中断。 (2)玻璃管温度计的感温泡中心应处于温度变化最敏感处。 (3)玻璃管温度计要安装在便于读数的场所。不能倒装,也应尽量不要倾斜安装。 (4)为了减少读数误差,应在玻璃管温度计保护管中加入甘油、变压器油等,以排除空气等不良导体。 (5)水银温度计读数时按凸面最高点读数;有机液体玻璃温度计则按凹面最低点读数。 (6)为了准确地测定温度,用玻璃管温度计测定物体温度时,如果指示液柱不是全部插入欲测的物体中,会使测定值不准确,必要时需进行校正。 3. 玻璃管温度计的校正 玻璃管温度计的校正方法有以下两种: (1)与标准 >标准温度计在同一状况下比较 实验室内将被校验的玻璃管温度计与标准温度计插入恒温糟中,待恒温槽的温度稳定后,比较被校验温度计与标准温度计的示值。示值误差的校验应采用升温校验,因为对于有机液体来说它与毛细管壁有附着力,在降温时,液柱下降会有部分液体停留在毛细管壁上,影响读数准确。水银玻璃管温度计在降温时也会因磨擦发生滞后现象。 (2)利用纯质相变点进行校正 ①用水和冰的混合液校正0℃ ②用水和水蒸汽校正100℃ (二)热电偶温度计 1. 热电偶测温原理 热电偶是根据热电效应制成的一种测温元件。它结构简单,坚固耐用,使用方便,精度高,测量范围宽,便于远距离、多点、集中测量和自动控制,是应用很广泛的一种温度计。如果取两根不同材料的金属导线A和B,将其两端焊在一起,这样就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因为两种不同金属的自由电子密度不同,当两种金属接触时在两种金属的交界处,就会因电子密度不同而产生电子扩散,扩散结果在两金属接触面两侧形成静电场即接触电势差。这种接触电势差仅与两金属的材料和接触点的温度有关,温度愈高,金属中自由电子就越活跃,致使接触处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增加,接触面电动势也相应增高。由此可制成热电偶测温计。 2. 常用热电偶的特性 几种常用的热电偶的特性数据见表3-2。使用者可以根据表中列出的数据,选择合适的二次仪表,确定热电偶的使用温度范围。

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知识结构: 1、气团 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气团类型冷气团暖气团 图示 与移经地区的温度 比较 低高 湿度小大 密度大小 与锋面的位置关系在锋面以下在锋面以上 所以,冷气团温度不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不一定高。 20℃ 25℃ 移动方向 10℃ 17℃ 移动方向 常 见 天 气 系 统 锋面系统 锋面气旋 冷气团 暖气团 暖锋 冷锋准静止锋 天气 反气旋 气旋 低压槽 低压 高压 天气

项目详情 图示 锋面冷暖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相遇形成的交界面,是一个狭窄而又倾斜的面 (自地面向高空冷空气一侧倾斜) 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 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随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雨区分布降水主要分布在冷气团一侧 ※特别提醒: (1)在单一冷气团控制下,多晴朗天气。冷暖气团交界处,天气复杂多变。 (2)锋面经常会带来天气的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锋面附近是否产生降水,不仅取决于是否有上升气流,还与锋面上方暖气团的湿润程度有关。如果暖气团比较干燥,水汽凝结成的水滴很小,空气的浮力能够托起这些水滴,就只会形成一些云。例如,北方春季受冷锋影响出现大风、沙尘暴天气,但很少有降水。

依据: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 动的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的锋 图示锋图 天气图 符号 锋面坡 度大小大小较小 降水强 度 大,多为狂风暴雨小,多为连续性降水小,多为连续性降水 雨区位 置 主要在锋后主要在锋前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 天气特征过 境 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 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 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 天气晴朗 过 境 时 阴天、下雨、大风和降温连续性降水或雾暖气团爬升,形成降水 过 境 后 气压上升,气温下降,天 气转晴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 转晴 单一气团控制 天气晴朗

换热器的设计说明书

换热器的设计 1.1 换热器概述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任务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换热器种类很多,但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在三类换热器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多。换热器随着换热目的的不同,具体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蒸发器、冷凝器,再沸器和热交换器等。由于使用条件的不同,换热设备又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结构。 换热器选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①热负荷及流量大小; ②流体的性质; ③温度、压力及允许压降的范围; ④对清洗、维修的要求; ⑤设备结构、材料、尺寸、重量; ⑥价格、使用安全性和寿命; 按照换热面积的形状和结构进行分类可分为管型、板型和其它型式的换热器。其中,管型换热器中的管壳式换热器因制造容易、生产成本低、处理量大、适应高温高压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 管型换热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当冷热流体温差不大时,可采用固定管板的结构型式,这种换热器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但由于壳程不易清洗或检修,管外物料应是比较清洁、不易结垢的。对于温差较大而壳体承受压力较低时,可在壳体壁上安装膨胀节以减少温差应力。 (2)浮头式换热器:两端管板只有一端与壳体以法兰实行固定连接,称为固定端。另一端管板不与壳体连接而可相对滑动,称为浮头端。因此,管束的热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检修和清洗时只要将整个管束抽出即可。适用于冷热流体温差较大,壳程介质腐蚀性强、易结垢的情况。

(3)U形管式换热器换:热效率高,传热面积大。结构较浮头简单,但是管程不易清洗,且每根管流程不同,不均匀。 表1-1 换热器特点一览表

钢材常见的交货状态

常见的钢材交货状态有热轧、控轧、正火、回火、退火、淬火、调质等 淬火:加热到相变点温度以上后,急剧冷却的工艺。提高材料的硬度,但降低韧性。 正火: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后,正常冷却(空气中)。 退火:加热到相变点温度以上后,缓慢冷却。消除淬火影响,消除应力,均匀成分。 回火:淬火后,再加热到某一温度(低于淬火温度),保温,然后冷却。均匀成分,稍降低硬度,大幅度提高韧性。 一般来说:先要退火、正火;消除原热处理影响。然后淬火,然后回火。 具体而言: 控轧即控制轧制。 也就是在调整钢的化学成分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加热温度,轧制温度,变形制度等工艺参数,控制奥氏体组织的变化规律和相变产物的组织形态,达到细化组织,提高强度和韧性的目的。 控轧式正火就是控制轧制,控制轧制温度,压下量,冷却速度,以及终轧温度等措施,使钢板的性能达到良好的强韧性配比 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正火与退火的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稍快,因而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其机械性能也有所提高。另外,正火炉外冷却不占用设备,生产率较高,因此生产中尽可能采用正火来代替退火。 正火的主要应用范围有:①用于低碳钢,正火后硬度略高于退火,韧性也较好,可作为切削加工的预处理。②用于中碳钢,可代替调质处理作为最后热处理,也可作为用感应加热方法进行表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③用于工具钢、轴承钢、渗碳钢等,可以消降或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从而得到球化退火所需的良好组织。④用于铸钢件,可以细化铸态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能。⑤用于大型锻件,可作为最后热处理,从而避免淬火时较大的开裂倾向。⑥用于球墨铸铁,使硬度、强度、耐磨性得到提高,如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柴油机的曲轴、连杆等重要零件。⑦过共析钢球化退火前进行一次正火,可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以保证球化退火时渗碳体全部球粒化。 退火annealing 将工件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后缓慢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退火的目的在于:①改善或消除钢铁在铸造、锻压、轧制和焊接过程中所造成的各种组织缺陷以及残余应力,防止工件变形、开裂。②软化工件以便进行切削加工。③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以提高工件的机械性能。④为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作好组织准备。常用的退火工艺有:①完全退火。用以细化中、低

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学院应用化学专业 换热器设计课程设计题目用于煤油换热的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说明书 1 图纸 2 指导教师熊静 学生姓名段志鹏 2014年 4 月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专业:应用化学班级: 11应化姓名:段志鹏学号: 11111103161 指导教师:熊静设计日期: 2014/4 一、设计题目:煤油换热器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处理能力: 10万吨/年煤油 设备型式:列管式换热器 2、操作条件 (1)煤油:入口温度 100 ℃出口温度 60℃(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 20 ℃出口温度50 ℃ (3)允许压降:不大于0.1MPa (4)每年按300天计算,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3、设备型式固定板式换热器 4、厂址温州瓯海 三、设计内容 1、概述 2、设计方案的选择 3、确定物理性质数据 4、设计计算 5、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6、设计结果汇总 7、工艺流程图及换热器工艺条件图 8、设计评述

目录 1、概述 (1) 2、设计方案的选择 (3) 2.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3) 2.2 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 (4) 3、确定物理性质数据 (5) 4、设计计算 (5) 4.1 计算总传热系数 (5) 4.2 计算传热面积 (8) 5、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8) 5.1 管径尺寸和管内流速的确定 (8) 5.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8) 5.3 传热面积、管程数、管数和壳程数的确定 (9) 5.4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9) 5.5 壳体内径 (10) 5.6 折流板 (10) 5.7 接管尺寸的确定 (12) 6、换热器的核算 (12) 6.1 热量核算 (12) 6.2 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14) 7、设计结果汇总 (16) 8、工艺流程图及换热器装配图 (16) 8.1 工艺流程图(含CAD图): (16) 8.2 换热器装配图 (17) 9、设计评述 (17) 参考资料 (18) 附录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