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致橡树中英文对照翻译赏析

舒婷致橡树中英文对照翻译赏析
舒婷致橡树中英文对照翻译赏析

舒婷:《致橡树》(中英双语)

《致橡树》是“朦胧派五将”之一舒婷的作品,创作于1977年3

月,是文革过后最早发表的爱情诗。在此之前,旧式诗文中常常用青藤缠

树、花叶依风等纤柔、妩媚的形象来描绘情爱关系中的女性;而诗人别具

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向世人展示了新一代女

性心目中“伟大的爱情”——扎根于同一片土地之上,同甘共苦、冷暖相

依。

【原诗】【Johanna Yueh 修改版】

致橡树 To the Oak Tree

作者:舒婷 By Shu Ting

我如果爱你—— If I love you --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I will never be a clinging trumpet creeper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Using your high boughs to show off my height

我如果爱你—— If I love you --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I will never be a spoony bird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Repeating a monotonous song for green shade

也不止像泉源 Or be a spring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Bringing cool solace all year long 也不止像险峰 Or be a steep peak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Increasing your stature, reflecting your eminence

甚至日光 Even the sunlight

甚至春雨 Even the spring rain

不,这些都还不够 No, all these are not enough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I must be a ceiba tree beside you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Be the image of a tree standing together with you

根,紧握在地下 Our roots, entwined underground

叶,相触在云里 Our leaves, touching in the clouds 每一阵风过 With each gust of wind

我们都互相致意 We greet each other

但没有人 But nobody

听懂我们的言语 Can understand our words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You'll have your copper branches and iron trunk

像刀、像剑,也像戟 Like knives, like swords, like halberds, too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I'll have my crimson flowers

像沉重的叹息 Like heavy sighs

又像英勇的火炬 And valiant torches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We'll share cold spells, storms and thunder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We'll share mists, hazes and rainbows 仿佛永远分离 Seemingly always apart

却又终身相依 But also forever interdependent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Only this can be great love

坚贞就在这里 The loyalty is here

爱—— Love --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I love not only your strapping stature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But also your firm stand,

足下的土地 the earth beneath you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译文一译文二

O My Dear Oak.

If I loved thee

Never would I be a trumpet vine Pranking up myself through thy towering branches If I love you

I won’t wind upon you like a trumpet creeper

Upvalue myself by your height

O My Dear Oak.

If I loved thee

Never would I be a spoony bird Repeating the dull songs for thy shades If I love you

Iwill never follow a spoony bird Repeating the monotone song for the green shade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译文一译文二

Or even the sunshine Or the spring drizzles Even sunshine and spring rain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 导读:【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诗注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她的诗富于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用暗示、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手法,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从而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诗歌原文】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诗歌赏析】 《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

汉英翻译70句分析解析

1)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 It is an invisible force of life. So long as there is life, the force will show itself. 2)凭窗站了一会,微微的觉得凉意侵入。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 西,都隐在光云里;…… Standing at the window for a while, I felt a bit chilly. As I turned round, my eyes suddenly dazzled before the bright light and could not see things distinctly. Everything in the room was blurred by a haze of light. 3)这架收音机该有多大的重量啊!它载着解放区人民的心,载着全中国人民的希望, 载着我们国家的命运。 What a heavy load this aerorplane bore! It carried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of the liberated areas,the hopes of the entire Chinese people,and the destiny of our country. 4)看着信,林震不禁独自笑起来了,他拿起笔把“中于”改成“终于”,准备在回信 时告诉他们下次要避免别字。 Reading the letter, Lin couldn’t help smiling to himself. He changed “rite” to “right” thinking that he should tell them to be more careful with their spelling next time they wrote. 5)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Man cannot be always fortunate;flowers don’t last forever. 6)除了我这间房,大院里还有二十多间房呢。一共住着多少家子,谁说得清?住两间 房的就不多,又搭上今儿个搬来,明儿个又搬走。我没那么好的记性。大家见面,招呼声“吃了吗?”透着和气。 Besides the room I occupy, there are more than twenty rooms in the same compound. How many families are living there?Only Gold knows. Few of them occupy two rooms. Besides, they are always on the go. Some move in today and others move out tomorrow. I haven’t got such a good memory as to remember all of them. When people meet, they pass the time of the day with each other, just to show their neighbor feelings.

《致橡树》赏析

《致橡树》赏析 《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全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思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全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诗歌借用一系列自然物进行象征类比,对攀附(“凌霄花”)和单方面奉献(“险峰”)这两种以一方的压抑、萎缩和牺牲为爱的前提的爱情观,作了深刻的否定。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意识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使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格价值的决心跃然纸上。第二部分正面抒写理想的爱情观。强调这种爱必须有独立的、与对方同等的地位和人格;这种爱,有坚实的根基和感情的的交流;这种爱允许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这种爱能同甘共苦,终身相依。这种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观显示了诗人对新型爱情观和人生价值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一方面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另一方面使作品的题旨不局限于爱情的视野,从橡树与木棉的意象构成中同样可以合理地引申出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同时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独立这种道德理想。 诗歌大量采用整齐匀称的语言形式,它们在字、音、义上严格对应,在行上宽泛对应。既有古典诗歌的整齐划一,又有新诗的自由奔放,表现了诗人既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诗风。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州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调至福建省文联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等。 舒婷对诗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通过感觉联想创造出独特的时空体验。她让你听到“旋律”的色彩,看到音符的流动。她巧妙地使用“通感”,让诗更富有含义,也更富有个性。《致橡树》是舒婷诗歌的代表作品。 可以说,《致橡树》是舒婷爱的宣言,也是她对爱的最好诠释。 在这首诗里,诗人告诉我们,爱是平等的。“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而不是“攀援的凌霄花”,借对方的“高枝炫耀自己”;也不是“痴情的鸟儿”,为对方“重复单纯的歌曲”;也不像“泉源”,常年给对方“送来清凉的慰藉”;更不像“险峰”,增加对方的“高度”,衬托对方的“威仪”。因为这些都是不对等的爱。 诗人告诉我们,爱是诚挚的、坚贞的。“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

2015年技能高考模拟试题

2015年技能高考模拟试题 语文 (本试卷共19小题,总分90分)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考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打量.斗量.量.入为出量.体裁衣 B.间.距间.架字里行间.间.不容发 C.下载.载.体一年半载.载.歌载舞 D.连累.累.赘硕果累.累危如累.卵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不可思议遗笑大方哀声叹气相形见绌 B.铤而走险眼花瞭乱融会贯通焦燥不安 C.幅员辽阔黯然失色再接再厉墨守成规 D.民生凋蔽常年累月别出心裁察颜观色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曾经在人民大会堂亲耳过总理的教诲。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 高的作品来的。 ③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 _____ 的假酒案。 ④她爸爸是作家,妈妈是记者,平时,所以她也爱好文学艺术。 A.聆听品味耸人听闻耳濡目染 B.聆听品位骇人听闻耳濡目染 C.倾听品位骇人听闻潜移默化 D.倾听品味耸人听闻潜移默化 4.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

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本文是关于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感谢您的阅读! 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致橡树》原文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1952年出生于福建

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辨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

英汉翻译评析(附参考译文)

英汉翻译讲解(1) I.英汉之间的差别: “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吕叔湘 国内学者的共识是:汉语是综合性的,描写性的,而英语是分析性的,逻辑性的。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形合和意合的对比(contrast between hypotaxis and parataxis),英语重形合(形式上的融合),汉语重意合(意思或意境的融合)。在句法方面,有学者形象地把英汉比喻为以下几种: 1.雄孔雀/雄狮-----即英语习惯于把最着重的事物放在句首先说出来,开门见山,一语破的,然后再把各种标志一条条补述,一步步交代,慢条斯理,从容不迫,形成一条头短尾长地线性链,象头小尾大地雄孔雀。而汉语则相反,其线性序列的展开好比画龙点睛,先把外围的环境与衬托一一交代周到,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水到渠成,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形成雄狮型头大尾小地局式。 例如:I was all the more delighted when, as a result of the initiative of your Government it proved possible to reinstate the visit so quickly. 译文:由于贵国政府的提议,才得以这样快地重新实现访问。这使我感到特别高兴。 又如:The assertion that it was difficult, if not impossible, for a people to enjoy its basic rights unless it was able to determine freely its political status and to ensure freely its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was now scarcely (不足地,不充分地;一定不,绝不)contested (斗争;比赛). 译文:如果一个民族不能自由地决定其政治地位,不能自由地保证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要享受其基本权利,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不容易的。这一论断几乎是无可置辩的了。 2.葡萄/竹竿-----即把英语句子比作“葡萄型”结构,葡萄主干很短,其上附结着丰硕的果实。而汉语句子则较短,一个短句接一个短句地往下叙述,逐步展开,内容像竹竿一样一节一节展开,常称为“竹竿型”结构。 She was beautiful, with long dark hair and brilliant green eyes.她长得很美,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一双晶莹明亮的绿色眼睛。 She has smooth akin as pale and iridescent as the moon shining over a snow-covered landscape.她光滑的肌肤白里透红,宛如皎洁的月光洒在茫茫血地上。 3.多枝共干----英语句子中还有两个或几个动词共受一个状语修饰,共有一个主语或宾语,或者两个或几个状语共同修饰一个动词,两个或几个主语或宾语共一个动词,这就好比几根树枝长在同一根树干上,我们称为“多枝共干”式结构。 4.也有学者认为英语是一种弥漫着“男子气”的语言。逻辑性、组织性和理性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的思维支撑点,从而就形成了英语的“阳刚之美”。而汉语自有汉语之美。汉语不注重对客观现实作符合逻辑的形式的描摹,不执着于形式结构的规范,中国人的思维支撑点似乎更具有抽象,深邃和疏放的取向,由此繁衍生出的是显赫的暗示和幽远的意境从而形成汉语的“阴柔之美”。汉语的魅力在于她的流散和疏放,系于她超凡的暗示力和意境性。所以汉语的形式机制很弱,主谓宾没有形式标定,主谓间关系松散,宾语无定格,无定位,主语的超句承接功能很强。 如果说汉语是一种“人治”语言,那么,英语则是一种“理性”语言。汉语能化逻辑为内在,英语则必须将逻辑外化,化作种种行合的标记,化作启转承合的纽带。英语语法规范森严,理性十足;英语形式逻辑缜密,滴水不漏。 5.汉语是一种意境语言,一种艺术语言。寥寥数词,就能出意境,出氛围,出画面。

高中英语句子翻译带解析

1稍等一会儿,我会帮助你的。(for a while) 2他们作了自我介绍。(introduce) 3请去查询下班火车什么时候开。(find out) 4昨天下午2时到4时你在做什么?(过去进行时) 5我正在吃晚饭,电话铃响了。(when) 6不仅我,而且汤姆和玛丽都喜欢游泳。(be fond of) 7他今天感到身体好多了。(a lot) 8礼堂里早已挤满了高中学生。(be full of) 9我在街上走时,看到了一些古老的建筑物。(while) 10我走近花园时,几个男孩子在爬树。(用过去进行时) 11请脱下你的旧上衣,穿上这件新的。(take off, put on) 12这件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happen) 13他去办公室查询课程表.(ask abut) 14当我们到达车站时,火车已开出了。(过去完成时) 15他服药后,开始感到好些了.(过去完成时) 16 我观看体育节目你有意见吗? (mind) 17我还没有读完那本有关伦敦的书.(finish) 18 他没有跟我说一声就离开了山村。(without) 19我告诉她我已把餐具洗好了。(过去完成时) 20汤姆上楼去他的卧室时,他的姐姐已把他的上衣改短了一英寸。(过去完成时) 21我和汤姆都盼望早日见到您。(look forward to) 22全世界的人都在电视上观看奥运会.(all over the world) 23我听说这场比赛将延期。(put off) 24这里要讲英语.(被动)

25这座体育馆将于明年建成.(被动语态) 26过马路时要小心.(be careful) 27这次车祸是什么引起的?(cause) 28她总是乐于助人.(be ready to) 29这个女孩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在车祸中受了伤。(被动) 30到时候会通知你的.(被动语态) 31我根本不喜欢这个铜的框架。(not…at all) 32他把玫瑰栽在花园中间.(in the middle) 33他不知道她为什么在练习中有这么多的错误.(wonder) 34他告诉我一切都会好的。(过去将来时) 35谁也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举行下次会议.(过去将来时) 36在新学校里有这么多的东西要学. 37当老师进来的时候,我们正在愉快地交谈。 38我们一读完初中就进入高中。 39我的老师比我想象的要年轻得多。 40晚饭后,我总是在厨房里洗碗碟. 41我们将在明天下午举行班会.(用被动语态) 42 老师看见他的学生们在教室里做功课。(…doing…) 43她说鲁宾逊先生将不得不为那张画付高价. 44我的母亲说我们将在北京逗留两个星期。(过去将来时) 45这本书分成三个部分. 46在我国,自行车不可以在繁忙的街道上行驶。(keep away from) 47她根本不认识那个人.(not…at all) 48约翰说总有一天他将成为一个医生。

舒婷《致橡树》的语言解读

舒婷《致橡树》的语言解读 《致橡树》是女诗人舒婷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首著名的诗篇,该诗热情讴歌女性的人格独立,坦诚歌唱诗人的爱情理想,被誉为新时期新女性的“爱情宣言”。上世纪90年代曾入选高中语文课本,是舒婷诗作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篇。该诗问世三十年间,赏析评价的文章为数颇多,但是大多是从诗歌的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评价的,对其语言特点一般都是附带性地谈一谈,并未将语言的使用与诗歌的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等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与挖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诗的理解质量,也消解了赏析评价的深度。笔者曾经问过不少大学生和多次讲过这首诗的语文教师这样的问题:诗中“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两句诗究竟何意?令人失望的是,几乎无人能做出较为满意的回答。因为一般人的鉴赏诗歌的习惯,都是重视对诗的整体把握、诗的主题与表现手法等,很少有人去关注诗的语言,至于更细微的用词等,就更不会去仔细琢磨了。我们看不到有哪篇鉴赏与评价的文章谈到过两句诗究竟象征什么,表达什么意思。笔者认为,《致橡树》在语言上最富特色的是诗的前半部分“绝不”“也不止”“甚至”“不”“必须”等几个虚词的运用,它们不仅把诗中的多个意象连贯起来,而且是诗作中塑造意象表情达意的重要法宝。所以,准确把握这几个副词的意思是理解诗作的关键。下面,我们联系具体语境分析一下这几个副词在构建意象、抒写情感方面的独特作用,并借此对全诗进行细致的赏析。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这是诗中构建的第一个意象――“攀援的凌霄花”,这一意象所象征的是“攀高枝型”女子的情爱模式。诗人把那些凭借姿色嫁与豪门而依附对方过奢华生活的女性喻为“攀援的凌霄花”,她们之所以要在人前炫耀自己春藤绕树的“幸福”,也许是要掩盖出售美貌与青春而付出的沉重代价,或是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寂寞,或是失去自身人格与尊严的悲哀。生活中又有多少女性,依然心怀“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信条,做着坐享其成的美梦。时下,“做女人真好”的诱惑又翩翩而来,大众文化不是还在一遍又一遍强调女人春藤绕树所有的种种乐趣,不厌其烦地引导女性重返脂粉市场做攀绕于树的春藤吗?诗人对这类“攀高枝”女子的情爱观嗤之以鼻,因为它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爱,与诗人心目中理想的爱情根本不沾边,所以诗中用了语气副词“绝不”,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爱情”断然否定的态度。 诗中在构建第二个意象――“痴情的鸟儿”,用以象征那种“小鸟依人型”女子的情爱模式时,再度使用了“绝不”: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诗人把那些以取悦男性为职业而谋取衣食无忧的女性喻为“痴情的鸟儿”,对这类靠人豢养的女性同样毫不留情地予以唾弃。因为当她们嗲声嗲气有时甚至是低三下四地乞讨着对方的欢心时,其自身早已沦落为一个承欢卖笑者的角色,随对方的喜恶而决定自己的悲欢,其“痴情”又隐含了多少泪水与无奈?有何尊严与价值?所以,诗人仍以一种毅然决然的否定语气把这类情爱模式与自己理想的爱情彻底划清了界限。

经典英文段落翻译__英译汉15篇

1.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这样叙述他印象中的杭州:“这是世界上最美妙迷人的城市,它使人觉得自己社在天堂。”在中国,也流传着这样的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名气主要在于风景如画的西湖。西湖一年四季都美不胜收,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用“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来赞誉西湖。在杭州,您可以饱览西湖的秀色,也不妨漫步街头闹市,品尝一下杭州的名菜名点,还可购上几样名特土产。 The famous Italian traveler Marco Pole was so impressed by the beauty of Hangzhou that he described it as “the mist fascinating city in the world where one feels that one is in paradise.” In China, there has been a century-old popular saying praising the city: In Heaven there is Paradise; on Earth there are Suzhou and Hangz hou.” Hangzhou’s fame lies mainly in its picturesque West Lake. As it is beautiful all the year round, the West Lake was compared by Su Dongpo, a celebrated poet of the Song Dynasty, to a beauty “who is always charming in either light or heavy makeup.” In Hangzhou, you will not only find the lake a perfect delight to the eye but also find it a joy to stroll along the busy streets, taste famous Hangzhou dishes and buy some special local products. 2.在设备制造期间,雇主的代表有权对根据合同提供的全部工程设备的材料和工艺进行检查、研究和检验,同时检查其制造进度。这一切应在工作时间内于承包商的工厂里进行。如果工程设备正在其它第三方工厂制造,承包商应为卖方代表获得他能在该工厂进行此类检查、研究和检验的许可。此类检查、研究或检验不应解除承包商在合同中的任何义务。 The Employer’s representative shall be entitled during manufacture to inspect, examine and test the materials and workmanship and check the progress of manufacture of all Plants to be supplied under the Contract. This shall take place on the Contractor’s promises during working hours. If the plant is being manufactured on other premises, the Contractor shall obtain permission for the Employer’s representative to carry out such inspection, examination and testing on those premises. 3. 雇主或项目经理提交给承包商的雇主的图纸,技术规格以及其它资料仍应为雇主的财产。除非是为了合同的需要,未经雇主同意,承包商不得使用、复制这些材料或将之传递给第三方。 承包商应对承包商的图纸中的任何错误或遗漏负责,除非他们可归因与雇主或项目经理提供的不正确的雇主图纸或其它书面资料。项目经理对承包商的图纸的批准不应解除本款规定的承包商的任何责任。 The Employe r’s drawings, specification and other information submitted by the Employer or the Project Manager to the Contractor shall remain the property of the Employer. They shall not, without the consent of the Employer, be used, copied or communicated to a third party by the Contractor unless necessary for the purposes of the Contract. The Contractor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any errors or omissions in the Contractor’s Drawings unless they are due to incorrect Employer’s Drawings or other written information supplied by the Employer or the Project Manager. Approval by the Project Manager of the Contractor’s drawings shall not relieve the Contractor from any responsibility under this Sub-Clause. 4.工程监护:在工程开始后,但在完工移交前,已完工的工程及留在工地的材料、

《大学汉英翻译教程》中的“译例”问题评析-文档资料

大学汉英翻译教程》中的“译例”问题评析 21 世纪的到来,对英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同时也为学科建设和教材编写提出了新的要求。《外语院系英语专业高年级系列教材一一大学汉英翻译教程(第4版)》,以下简 称《教程》,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王治奎等主编。本《教程》的编写旨在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外向型翻译人才,为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它既可用作本科生主修教材、硕士研究生辅助教材,又可作为翻译工作者和翻译爱好者的工作手册。自1997 年初版,就得到了专家和广大读者的广泛认可,发行量一度达到十三万册,并为不少院校所采用,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系列翻译教材使用。 《教程》强调汉语和英语基本功训练,加大了汉语语法和文言文的含量,突出了英语驾驭能力的培养。《教程》介绍了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巧,内容翔实,其中不乏出神入化的佳译、令人叹服的译技、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但是笔者在讲授《教程》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译例”中存在诸如译文语法欠佳、选词不当、词义搭配评析不当、译文词汇语体色彩与原著不符、“译例” 截取突兀以及个别译文评价缺失等问题。本文仅以《教程》为例,对书中所引用的“译例”进行分类评析,希望能引起教育界对翻译教材质量的重视,提高翻译教材出版的严谨性。 一、“译例”问题分类评析 翻译教材中截取的“译例”在整个教材的编写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只有通过恰当的“译例”传递,才能帮助学生在翻译实践中理解翻译理论,并自觉把所学的翻译理论及技巧在自己的翻译实践中加以运用。因此,选择高质量的“译例”及译文应该引起翻译教材编写者的足够重视。本部分将从以下四个层面对《教程》的“译例”问题分类评析。 1.语法与选词层面评析 (1)助之长着,揠苗者也。(《孟子》)They who assist it to grow long pull out their corn shoots. (Tr. James Legge ) 此“译例”有两处错误,一是译文语法欠佳,另一个是译文用词不精当。语法层面,是由于单复数不一致引起的,译文后面用的 “ their corn shoots ”复数形式,而前半句用的“ it ”单数形式;从选词层面说,译者选用了词组“ pull out ”,给人一种简单粗暴的感觉。《揠苗助长》的故事说的是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儿,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上》)后来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译例”中的“ pull out ”是“把禾苗从土地里拔出来”的意思,那禾苗肯定就死掉 了,违背了故事原意,也不合常理。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改译为“They try to help the shoots grow (faster )by pulling them upwards - spoil things by undue haste destructive enthusiasm. ”更符合原文的意思。

致橡树赏析

致橡树赏析(一): 舒婷以前是名满天下的诗人,《致橡树》以前是传遍天下的诗歌,二十年前,评说纷纭。虽然如今朦胧诗派早已落入冷寂,但舒婷及其《致橡树》却值得一说。 《致橡树》是完全没有朦胧意味的感情诗,诗人运用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表达了明丽隽美的意象,在中国新诗八十年的发展史上,也许再没有其它任何一首感情诗比它更优秀。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创作于一九七七年三月,是文革后最早的感情诗。 作品赏析4《致橡树》赏析之三感情的礼赞 《致橡树》一诗,采取木棉树的独白口吻与橡树对话,在当时的诗歌创作上,这种手法是具有开拓性的。橡树是一种木质紧实而高大的用材树,而木棉树又叫英雄树,形象亦高大挺拔,是花树中最高大的一种。 我们不得不承认诗人在选取诗歌创作材料时的精心设计:橡树是那样适合代表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木棉则又是那样贴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强自立以及与男性的平等要求。诗人透过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城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感情观。很好的句子 这首诗一诞生,橡树和木棉,就成为我国感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花叶依风的旧的情爱描述模式,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偏重于给予的互爱原则,完美地体现出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建立在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的前提下。这种感情观极有思想含量和艺术震撼力,显得无比的厚重。 致橡树赏析(二): 《致橡树》一诗,采取木棉树的独白口吻与橡树对话,在当时的诗歌创作上,这种手法是具有开拓性的。橡树是一种木质紧实而高大的用材树,而木棉树又叫英雄树,形象亦高大挺拔,是花树中最高大的一种。我们不得不承认诗人在选取诗歌创作材料时的精心设计:橡树是那样适合代表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木棉则又是那样贴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强自立以及

舒婷-致橡树中英文对照-翻译赏析

舒婷:《致橡树》(中英双语) 《致橡树》是“朦胧派五将”之一舒婷的作品,创作于1977 年 3 月,是文革过后最早发表的爱情诗。在此之前,旧式诗文中常常用青藤缠树、花叶依风等纤柔、妩媚的 形象来描绘情爱关系中的女性;而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 心意象,向世人展示了新一代女性心目中“伟大的爱情”——扎根于同一片土地之上, 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原诗】致橡树 作者:舒婷【 Johanna Yueh 修改版】To the Oak Tree By Shu Ting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If I love you -- I will never be a clinging trumpet creeper Using your high boughs to show off my height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If I love you -- I will never be a spoony bird Repeating a monotonous song for green shade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Or be a spring Bringing cool solace all year long Or be a steep peak Increasing your stature, reflecting your eminence Even the sunlight Even the spring rain No, all these are not enough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I must be a ceiba tree beside you Be the image of a tree standing together with you Our roots, entwined underground Our leaves, touching in the clouds With each gust of wind We greet each other But nobody Can understand our words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汉译英翻译技巧分析解析资料讲解

汉译英翻译技巧 一、分清主从(Subordination) 汉语句中各分句关系比较松散,所以在动笔前应认真分析句子要旨所在。句中重点往往在后。英译时,要突出重点或主句,其他部分可分别用介词短语,非谓语动词形式或各种从句表示。 1、没有农业,人们就不能生存,社会生产就不能继续下去。 Without agriculture, people cannot exist, neither can social production proceed. 2、他们一听到“反霸”就火冒三丈,这充分暴露了他们那霸权主义的蛮横嘴脸。 The fact that they fly into a rage at a mere mention of the expression“anti- hegemony”is enough to reveal their true colours as a domineering hegemonists. 3、有人以为社会主义就了不起,一点缺点也没有,哪有这个事? Some believe that socialism is just perfect, without a single flaw. How can that be true? 4、但是,象我们常说的那样,道路总是曲折的,前途总是光明的。 But as we have often said, while the road ahead is tortuous, the future is bright. 二、选词用字(Diction) 在汉译英时应特别注意选找与原文中在意义上和风味上尽可能都类似的词语。 1、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能发展? Every nation has its own strong points. If not, how can it survive? How can it progress? 2、树雄心,立壮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 Foster lofty ideals, set high goals and march forward for the revolution of moderniz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需要一个国内安定团结, 天下大治的局面。 For its socialist construction, China needs a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of peace and a domestic situation of stability, unity and great order. 4、论技术,她那时还不如我,但思想却比我高得多。 Professionally she was then not yet my equal, but ideologically she was head and shoulders above me. 三、增益(Ampification) 汉译英时的“增益”技巧的运用,有时是为了使英美人理解原文的精确含义,有时是为了遵循英语的行文习惯。 1、交出翻译之前,必须读几遍,看看有没有要修改的地方。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 Before handing in your translation, you have to read it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see if there anything in it to be corrected or improved. Only then can you do your work well. (英语行文时人称代词,物主代词用得较多) 2、她挑水,生炉子,洗东西,忙个不停。 Fetching water, building the fire, washing --- she had her hands full every minute. (增益为了意译) 3、他们一听说有新任务,就坐不往了。

2017考研英语:段落翻译练习及解析

2017考研英语:段落翻译练习及解析 【真题例举】 Most people would define optimism as endlessly happy, with a glass that's perpetually half fall. But that's exactly the kind of falsecheerfulness that positive psychologists wouldn't recommend. "Healthy optimists means being in touch with reality." says Tal Ben-Shahar, a Harvard professor, According to Ben-Shahar, realistic optimists are these who make the best of things that happen, but not those who believe everything happens for the best. Ben-Shahar uses three optimistic exercisers. When he feels down-sag, after giving a bad lecture-he grants himself permission to be human. He reminds himself that mot every lecture can be a Nobel winner; some will be less effective than others. Next is reconstruction, He analyzes the weak lecture, leaning lessons, for the future about what works and what doesn't. Finally, there is perspective, which involves acknowledging that in the ground scheme of life, one lecture really doesn't matter. 【参考译文】 大多数人愿意把乐观定义为无尽的欢乐,就像一只总是装着半杯水的杯子。但那是一种绝不会为积极心理学家所称道的虚假的快乐。哈佛大学的Tal Ben-Shahar教授说,“健康的乐观主义意味着要处于现实之中。”在Ben-Shahar看来,现实的乐观主义者会因势利导,而非求全责备。 Ben-Shahar会使用三种乐观的方法。比如说,当他进行了一次糟糕的演讲感到心情郁闷的时候,他会告诉自己这是很正常的事。他会提醒自己:并不是每一次演讲都可以获得诺贝尔奖,总会有一些人的演讲效果不及其他人。其次是进行重构。他分析效果不好的演讲并且从那些起作用和不起作用的演讲中吸取教训为将来做准备。最后,现在存在这样一个观点,即在生活的宏伟计划中,一次演讲是无关紧要的。 【解析】 这两段共10句话。其中,定语从句有5个,并列句有3个,宾语从句有5个,状语从句有1个。 定语从句: 1)the kind of false cheerfulness(先行词)that(引导词)positive psychologists wouldn’t recommend 2)those(先行词)who(引导词)make the best of things that happen 3)the best of things(先行词)that(引导词)happen 4)those(先行词)who(引导词)believe everything happens for the best 5)there is perspective(先行词),which(引导词)involves acknowledging 并列句: 1)But that’s exactly the kind of false cheerfulness…(转折关系) 2)are those who…, but not those who…(表语之间的转折关系) 3)about what works and what doesn’t(介词宾语的并列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