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如何加强备课组建设

备课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如何加强备课组建设
备课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如何加强备课组建设

备课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如何加强备课组建设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备课组逐渐成为校本教研的最基层单位:一是学校规模的扩张使教研组人数激增(特别像语数外大组),人数过多不利于教学研讨的有效开展;二是规模较大的学校分年级组办公、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研组作用的发挥;三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学的要求更强调同年级本学科教师间的团队协作互助。同时,备课组还承担学校教学事务管理的任务。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备课组自身建设,使“管”与“研”有机结合,提升校本教研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大化地发挥备课组的作用是一个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备课组建设要养成“三种行为”

1 备课组长的示范、引领行为

备课组长的行为对规范、引导其他教师有效参与教研活动有着促进作用。备课组长应“善教”、“会研”、“能写”,逐步从骨干教师成为学术型教师,进一步锤炼为学者型教师,在教育、教学、科

研等方面起示范带头作用。组长应结合组内每位教师特点“用其长,避其短;立其志,开其潜;知其思,促其成”。关注不同成长阶段、不同类型教师的内在发展需要,引导他们制定有个体差异的专业发展目标,并在备课组活动中有意识地营造他们发展所需的氛围。组长应努力将备课组创建为一个学习研究的共同体,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2 常规运作行为

要将备课组的日常活动逐步提炼、规范,使之成为备课组活动的“规定动作”。

(1)组织学习,促进知识更新

学习是教师知识得以丰实、业务得以精深的重要途径。学习可采用备课组集中学习与定内容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向书本学习,丰富自己的学识,更新观念;通过向媒介学习,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通过研究所教学生,找出教学中问题存在的根源,与同事交流探讨,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2)加强集体备课,促进教学效果整体优化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知识的割裂、知识的螺旋上升、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等给新、老教师带来很大的冲击,这就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为此,我们强化了集体备课,做到“三定三研三统一”: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研究学生学习状况、研究教材与教参、研究《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统一教学内容、分层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检测与分析。形成集体备课“四步法”,即一个教学单元内容的备课分四次完成:第一次,布置每位教师准备相关内容;第二次,教师就同一备课内容的教学安排各抒己见,确定一主备教师,听取大家意见,会后综合细化,形成备课材料;第三次,主备人就白备的内容进行阐述,其他教师针对主备教师的阐述及整合好的备课材料进行讨论;第四次,主备教师提供修订稿(包括课件)共享,其他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修改、调整,进行复备。

(3)重视教学研究,在研究状态下教学

教学即研究,备课组要有计划地引导教师养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成果――实践应用――成果推广(发表)”的习惯。如xx年9月新课程实施时,针对教辅资料陈旧与新课程教学内容不配套导致学生负担加重的问题,备课组决定以命题研究

与作业研究为突破口,引导教师在“减负”的前提下。发挥试题的导向性与作业的有效性,通过编拟《龙游中学数学课后随堂练习》,把最精的作业呈现给学生,用作业的层次性去满足学生的差异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由于没有多少参考资料,分配到任务的教师只能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参的理解去编拟习题,每课一份,工作强度之大可想而知。我们坚持下来并欣喜地看到:后两届数学备课组也在我们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一轮下来,已逐步形成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分层练习及测评资料库。如今,我们又针对随堂练习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的批改讲评不及时、订正巩固不到位等问题展开新的研究,并着手准备编写课时学案,以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

(4)狠抓青年教师培养,造就未来的学科骨干

工作的前五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期。结合学校对教学工作“六个有效”的要求,备课组将其具体为“十会”:会研究教材、会分析教材、会用好教材、会精选习题、会自我反思、会出一套有水平的试卷、会高质量地分析试卷、会在质量分析会上作一次精彩的发言、会上一节有水平的示范课、会写一篇像样的文章。要求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逐步达到。备课组以“师徒结对”为抓手,要求青年教师在师傅的指导、帮助下,做到:备课应写详案且至少1/3的教案课后

有教学反思;一学期开设好两节公开课;与师傅一起命好一份试卷;

每学期至少有一篇教学体会的文章;一学年主持或参与一个小课题的研究等等。

(5)优化人际关系,打造团结和谐的备课组

备课组应利用同事间无偿代课、生病时集体探望、集体聚会等契机培养教师的集体观念,使他们形成相处是缘、共事是缘,诚心大度才能资源共享的认识。

3 文化行为

将备课组各项常规活动制度化,确立为大家可接受的相对稳定的观念与行为模式,从而构建备课组文化,是备课组建设的更高目标。如针对公开课后评议“一片赞歌”或“鸦雀无声”等低效现象,我们提倡按以下三个方面做:提一个亮点(“寸有所长”,再普通的课也有其闪亮之处。找出执教者一个成功的地方,实质上是对执教者的首肯和认同,有助于其张扬个性);找一个问题(“尺有所短”,任何一堂课,都存在着问题与不足,课中“捉虫”,并非对授课者的有意责难,更非求全责备,却有助于授课者从多侧面、多角度提高教学能力);亮一个妙招(“说得好不如做得好”,针对“教学难题”,听课教师

亮出属于自己带有个性和创意的一套最佳“设计方案”供参考)。这样,评课过程实质上就是各自“方案”的亮相和实力的展现,多种方案的比较、碰撞、交融、升华、重构,一些思维碎片将迅速组合和集结,一些智慧的火花将被点燃,无论是听课者还是授课者都能在多元方案的碰撞中提升教学能力。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评课文化。

二、备课组建设要关注“四项策略”

1 厘清认识,多样教研

多样化的教研方式能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校本教研的基本类型有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及学习型教研等,即使是教学型教研也有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和反思式观课等形式。教学型教研应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展开讨论,重在培养教师的有效教学、研究学生和交流借鉴等意识:研究型教研应以“课题”为载体,围绕一个教学专题而展开,重在培养教师的发现问题、理性分析、形成成果等意识;学习型教研

应以教师专业成长为长远目标,重在引导教师形成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超越自我等意识。

2 常态调研,聚焦课堂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与展示成效的窗口。要使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位,就必须针对课堂常态问题开展研讨。使课程改革从形式的变化逐步走向内涵的发展。备课组应树立教学即研究的思想,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改进课堂教学为研究目的,在实践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的过程中强化备课组建设。

3 目标引领。差异推进

备课组教师之间的差异比较大,教研活动应正视这些差异并在活动过程中有所体现。如:新教师追求控班能力和教学清晰,在教研活动中可侧重大小教学环节的观察与记录;有一定经验的教师处于追求多样化阶段,可以侧重对课堂教学中教学任务的设计和实施情况的

对比分析等。不同任务的驱动,既有利于实现各自的专业发展目标,也可把教研组成员之间的差异作为资源,促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 目光敏锐,抓小成大

每位教师要能敏锐地捕捉自身或同伴教学中的关键“小事”。将细节合理放大,形成载体或抓手,连续驱动教研。要关注几个操作:第一是“感知”,就是在众多教学现象中,及时感知某些“异常”;第二是“转换”,即把值得关注的现象转化为教学问题或经验;第三是“引申”,即把问题或经验通过拓展,形成带有启发性的引领问题。

三、思考与展望

备课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制度以规范、学习以提高、文化以提升、研究以深化是基本的历程。虽然在实跋中有了一些体会和经验,但面对一些新的问题:如在教学的点点滴滴中找到科研“因子”,

用科研指导教学,形成科研与实践平衡推进并用科研成果指导、优化教学行为实现“短平快”效应等微观问题;寻找一种以“知识链接、知识共享”为标志的知识管理机制,进而建立一个鼓励知识共享、团队合作和互相信任的学校研修文化等宏观问题,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去践行与思考,我们会做得更好!

( 杨子)

内容仅供参考

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王平 一、让教研组成为“学习之家” 教研组应当成为教师最基本的、现实的、主要的学习型组织。在这个组织里,每个教师秉持专业成长的意愿,围绕共同的目标营造出一种开拓进取、勤奋学习、民主开放、合作共享的教研环境和氛围,使之成为一个能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感受相互支持、相互激励的温暖而舒适的场所,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组织者,是教学实践的引导者,还应是教师专业学习与成长的促进者。所以,教研组长不但要有独立的学科钻研能力、创新能力,还要有主动参与教研的工作热情;不但要有不断自我提升教育素养的意识,还要有交流和共享的团队精神;不但要组织、协调工作的能力,还要有为群众服务的精神。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教研组长才能很好地承担“家长”的职责,以他自身良好的专业精神感染并带领整个团队在校本教研工作中不断探索,奋力前行。 二、让制度成为“习惯” “无规矩不成方圆”,教研组建设,要以发展为目标,努力创造适应学生、教师发展的空间,同样需要制度的保障。通过教研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教研的意识和行为,实施教研制度下的有效管理,吸引教师把精力集中到教育科研和教学上来,然后让教研组进入“我要听课”、“我要研课”、“我要学习”、“我要研究”等的良好局面与良性循环状态。教研活动就不再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负担,而是提高教学

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捷径,是教师成长的一条通道。那么,怎样才能顺利实现制度——习惯这一转换呢? 1.把教研活动中富有成效的工作方法提升为可操作的制度。去拿我校针对教师以往存在为了完成每学期规定的听课节数而听课的被动情绪和应付式的大一统的评课方式,把每学期的公开课活动整合为“新教师风采展示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骨干教师风采展示周”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周”。经过几轮活动,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经验能较自觉地融入备课——听课——评课的过程,研课的习惯已初步形成,活动的效果和活动方式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一致认同。学校关于公开课的备课、听课、评课制度也就相应地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使之一个操作性强、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制度,为教研组建设和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2.实施教研组的捆绑式评价。学校在建立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评价机制的同时,应为教研组的评价保留一份独立性——变教师的个体评价为教研组的整体捆绑式评价,设立先进教研组、优秀课题组等表彰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团队评价方式促使教师个体在参与年段组、教研组团队建设的工作中不断测量自身专业成长的步伐,及时地调整专业前行的目标和节奏,跟随课改的节拍实现自我跟进。 3.让理念化为“行动”。[HT]活动,是教研组存在的表现形式,也是教研组活力的源泉。只有科学设臵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才能有效吸引教师积极参与,乐于参与,从中体验教学与研究的乐趣。在这方面,我认为教研组应重视开展集体备课、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三方面活动。

学校备课组建设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数学组).docx

学校备课组建设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数学组)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 非常感谢市教科院、县教研室给了我这次和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我把我们备课组现在的一些做法给大家汇报一下,以供大家共同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备课组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是教师队伍建设,第二个方面是谈备课组的建设,第二个方面是谈以试题为核心,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 一、教师队伍建设 (一)加强数学教师的情感修养 数学教师,除了要学习新课程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还要加强心理学、教育学等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情感,提高自身情感修养。 (二)营造情感教育的氛围 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名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与自己一样有血有肉有灵性的人,对学生在不同背景下形成的个性特征给以充分地尊重。 2、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激活课堂数学的情感因素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要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 3、要增加数学内容的情感色彩。 (四)拓宽数学情感教育的天地 1、开展趣味性强的课外活动。 2、设置探究性强的实践作业。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实践“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将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及持久动力,为其数学学习寻找轻松愉快的途径,也为其终生的学习做好积极的准备。 二、高度重视备课组团结,做到统一行动无杂音,相互支持无保留 具体做法如下: (一)统一资料、统一进度、统一要求,体现团队性 说明:统一资料主要是指所用的课本、同步习题、单元题等备课组共同拥有的资料;现在我们学生手上资料是《数学之友》,老师手上的资料是《数学之友》《步步高》及网络资料。 统一进度是指每一章或每一个模块所用的时间,而不是细致到每一节。比如在讲概率前我们讨论后把选修2—3的排列组合、计数原理提前讲了。现在讲的选修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备课组经过讨论后,教师根据总的时间来安排自己的.教学,教师之间的进度保持

最新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的策略

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的策略 (一)处理好教研组和年级组的关系。学校年级组与教研组并不是对立的机构,作为学校工作的两个重要支柱,不可偏废。年级组基于学校行政管理权而存在,目的在于督促教师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研组则基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权而存在,目的在于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研组、年级组的工作是互相依赖,联动实施的。教研组建设要与年级组管理并行发展,年级组重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教研组重教师的教研和发展,以教师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学校要加强教研组与年级组工作中的交流、融通与整合,最大程度地形成两个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合力。要合理配置年级组和教研组的权利。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功能和职责;要增强年级组与教研组之间的信息共享,共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要在年级组的协同下,教研组积极尝试组织跨学科的教研活动,还可尝试开展学生跨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要进一步理顺教研组的管理体制。教研组要在教务处的领导下,与年级组协同开展工作。 (二)建立健全教研工作组织和机制。各校要建立健全教研工作组织,形成“教导处一教研组一备课组一教师”的学科教研网络。教研组和备课组要配好一个带头人、制定一套工作制度、形成一种凝聚力、培育一股教研风。真正把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成为一个紧密型的学术团队,真正成为“教研共同体”。要建立教研组和年级组协调管理备课组的机制,教研组代表教务处站在专业的制高点上指导和评价备课组的工作,年级从行政上加以督促和执行,并提供备课组活动保障。 (三)明确教研组和备课组的职能。教研组和备课组应切实担负起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加强学科常规管理与教学研究。建设学科教学资源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任。教研组要找准如下职能定位:(1)计划与实施。确定

普通高中备课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普通高中备课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杨小燕 备课组是学校教学和教研的基本单位,是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共享教学智慧和提升教学技能的重要平台,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环节,备课组同时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基地和摇篮。 普通高中新课程面临着教育目标和理念、教学行为和方式、教学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崭新的挑战,这就对学科教师的教学功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中学备课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组建设应找准目标,科学设计,力求达到最大的效益。 一、教材及其目标定位——深度研学,合理把握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质量。备课既是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前提,又能很好地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和教学智慧。 1.备课标——把握教材的深广度 课程标准是化学学科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只有熟悉并掌握课程标准,才能不偏离教学目标,从而使备课更具针对性,更切合学生的实际。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把研读课标的时间适当前置,利用寒暑假时间,对化学学科课程标准、各模块教学指导意见等重要学科文件进行仔细研读,努力领会并把握课程及模块教学的性质、结构体系和目标要求。与此同时,我们认真组织阅读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相关学科内容,力求对教材体系主线及层次的全面把握。 [案例1]高中化学不同模块(苏教版)有关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教学层次。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教学在新教材中有5种不同层次的要求:《化学1》对电解饱和食盐水只要求根据实验现象判断阴、阳极的产物,会书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要求了解反应的本质;《化学2》要求学生在《化学1》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电解原理在电解饱和食盐水中的应用,并能写出电极方程式和总电解方程式;《化学反应原理》是中学阶段“电解”相关知识达到的最高要求,要求学生理解电解的原理,并能应用离子的放电顺序解释实验现象;在《实验化学》“电化学问题研究”中则要求分别以铁棒和碳棒作阴极和阳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并检验产物。另外,《化学与技术》模块中也涉及了“电解”的相关内容,要求了解氯碱工业在化学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及氯碱工业产品的主要用途,以氯碱工业为背景讨论氯碱生产的核心技术问题——电解工艺,理解并归纳出食盐水精制的要求、所用的试剂、反应原理和方法。通过比较石棉隔膜、离子膜两种电解工艺的基本过程,了解食盐水如何转化为氢氧化钠、氢气、氯气,并防止副反应的发生。 2.备教材——确定核心内容的教育价值 不少教师认为,新课程模块教材所呈现的知识不成体系,较为散乱。事实上,这些教材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性、选择性和时代性等鲜明的特色,关键是教师如何真正吃透教材,真正理解教材的内涵,把握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如《化学1》《化学2》两个必修模块所涉及的内容几乎涵盖了高中化学学科的各个方面知识,目的是为分科前所有的学生普及化学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化学学科素养。因此,在这两个模块的教学中,我们应针对学生的特点,把着眼点放在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上,重心下移。其次,我们要分析教材中知识内容的本体,通过分析栏目的功能和具体的正文内容,确定核心内容的逻辑顺序和深广度要求。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分析教材中知识内容的教育教学价值,确定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水平以及具体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备学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要从如何有利于学生“学会”的角度来考虑如何教学,关注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发展状

关于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个人论文)

关于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王协民 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之一,是提高教师素质,开展教研工作的主要阵地,是同学科教师提升业务素质的理想场所,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教研组工作开展的成效,将直接影响到教研活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重新认识教研组的功能 我国教师的教研工作是有坚实的历史基础的。早在1957年,教育部就加强学校的教学工作颁布了《关于中学教学研究组工作条例(草案)》,其中规定了教研组的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以提高教育质量。明确的规定了那个年代教研组的任务与功能,那么,六十年过去了,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研组又有哪些功能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泠沅教授在接受《现代教学》记者专访时明确地指出:在教研组建设发展的五十年的历程中,虽然教学过程中设计、实施、评说、改进这一基本的流程和环节没有较大的变化,但是取向和内涵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以往主要是技术熟练取向,新课程改革以后,逐渐转变为全面反思取向,更要考虑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转变,既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又是教师学习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因而,要提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实践智慧,教研组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阵地。在急剧变革的时代,教研组有很多事情要做。 大体来说,学校教研组的主要功能有三个方面:其一是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实体,其二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的主要机体。教研组应该成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体现在群体化合作研究的过程中,每一个体都以课程改革委要求,在原有水平基础上不断提高并形成较理想的群体素质。其三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应验积累的基本主题。教研组的行为必须顺应教育的发展,尤其是课程的发展,发挥教研组功能的基础是增强学校教研组的“造血机能”。实现从“输血型”向“造血型”的根本性转变。 教研组在新形势下应教、研、训一体化,重视研究、合作、反思。具体来说,具有以下功能: (一)发挥组织学习功能,提高教师课改意识 在二期课改全面推广的形势下,许多教师对课改的理念已经耳熟能详,但是,如何把课改理念转化教学实践,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因此,教研组要充分发挥组织学习的功能,使教研组成为学习型的组织,提高教师的课改意识。

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管理 教研组是学校基层的管理实体,是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教研组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教研组不仅是教学常规的落实者,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是教学创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组建设是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无论实施素质教育、还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学校教研组建设都不能局限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层面上;都不能局限于听课、说课、评课、观摩等教研活动的层次上;都不能局限于少数“精英”作秀、多数人捧场的活动形式上;都不能局限于为单纯教学质量而教研的目标上。教研组应该是校本研究的推进者、实施者,是学校教学创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组建设必须以校本教研为支点,落实到教师研究并进行实践的层面。 一、当前教研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管理层面: 1.分年级管理模式决定了一些学校比较重视年级组的管理,而相对轻视了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管理,因此,有些学校只满足于设有教研组、备课组,能象征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并未使教研组的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教研组在现有形势和条件下尚未成为教师继续学习和进行科研的重要基地。 2.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学校领导偏重于教师个体的培养与指导,对教研组集体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必要的方法指导。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不是民主选举产生,而是主观任命,有些组长根本无法体现“长”的作用,一些教研活动当然也就无法展开。 3.学校教研活动未形成制度化,学校领导未能深入课改一线,有的领导从根本上放弃了教学。课改问题尽管在有关会议上大讲特讲,但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制定的制度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无法抓准科教研一体化的结合点,所谓的以科研促教学,促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仅仅局限于口号,在具体操作和实施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二)教研组内部: 1、教研组工作因循守旧。从教研组工作方式来看,部分教研组长在学科教研活动中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他们满足于旧有的教研模式,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意识和变革能力。日常教研活动主要以集体备课和理论学习为主,没有具体的教研目标和详实的教研措施,缺乏可操作性的教研策略,教研组在学科教研和师资队伍建设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 2、教研组活动浮光掠影。纵观整个教研活动全过程,一些教研组不能根据自身学科特点主动有效地开展工作,在教研活动中缺乏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明确的教研主题,教研活动更多地成为一些教育法规政策、教育教学理论等内容的空洞说教活动。整个教研活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专业引领和细致的统筹安排。其次从教研效果来看,教研组活动过于简单,流于形式,不能有的放矢地就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集中教研组的力量展开深入研究,教师之间缺乏深层次的探讨与交流。 3、教研组评价走马观花。对学科教研组工作的评价,一直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难点。一方面多数学校没有及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相应的规章制度,没有明确教研组长基本职能和教研活动基本规范,对教研活动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教研活动随意性比较大,教研管理松懈;另一方面学校在评价教研组工作中也单纯以教研活动的次数和活动材料来衡量教研组工作的实效,缺乏对教研活动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些简单的评价方式挫伤了教研组长的工作热情,制约了教研组工作开展的成效。 (三)教师自身: 1.学校管理教研组的活动并未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并非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有些教师认为,教研活动是一种负担,没有什么实质性收获,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朱金全 导语:作为教师、教育工作者,对“教研组”一定不陌生,可以说有了学校,有了学科教学便有了教研组。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之一,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载体,是同学科教师提升业务、提高素养的理想场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提高教育水平关键在教师,提高教师水平关键在教研组。 一、为何要加强教研组建设 (一)教研组的意义 教研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里,全体教师学习研究有关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总结交流教学经验,进而改善教学,促进教师学科素养及教学素养发展提升。教研组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重要基础,它对提高学校教师素质、教学质量、教科研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教研组是学校的教学业务组织,承担着本组教师教学管理、教科研活动和具体实施教学计划、检查评估教学质量、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校本课程开发、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及指导教学实践等任务。它在促进教学改革,培养青年教师,选拔学科骨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前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教研组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它能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为新的教学实践做好理论上的支撑和储备。通过教研活动这一载体,引领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训练。 3.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提出的要求。教研组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深入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组织。随着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教研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落实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障。(二)教研组的功能 我们来重新审视一下教研组的功能,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研组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1.研究功能。教研组应该姓“研”不姓“教”。从这个角度说,教研组其实应该叫研教组。教研组工作的重中之重应该把教师组织起来,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畅所欲言。组织本组教师研究教材、教学方法、学情、学习方法等,对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可能没有唯一和完全正确的答案,但是通过经常性的研讨活动,教师的思维、兴趣与激情必然会得到培养与激发,教师的业务水平也自然会得到提高。教研组的地位与重要性也才能很好地得到体现。 2.指导功能。教研组作为同学科教师的基层组织、学习园地,她还具有指导的功能。一方面要指导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如何备课、上课、教研等,另一方面还要督促指导各备课组和全体成员的工作,从常规工作检查到教学质量把关都要落实到位。尤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共同研讨、及时解决。要让本组教师切实感觉到教研组的指导作用。 3.培养功能。学校的发展主要依靠教师。这支队伍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而培养教师的职能离不开教研组。因此说教研组是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与土壤。教师的培养是教研组的重要功能之一。这些年,一些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年轻教师不断补充到教研组中来。年轻教师的培养便提到议事日程。作为教研组,必须把培养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任务摆在重要位置,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成长发展的平台。让优秀的教师成为名师,使暂时停滞不前的教师成为先进,推动本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

如何加强备课组建设

如何加强备课组建设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而今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了世界性潮流,人们也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 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办学规模的扩大,新教师不断增多,而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越来越缺乏。因此,如何使中学教师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开展集体备课组活动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办法。 一、备课组活动的作用 教师能否上好课,关键在于上课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即是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21世纪是合作与竞争的时代,依靠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更需要老师们精诚合作、共同提高。建立备课组势在必行。 2、通过备课组的活动,有利于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3、教师是教育问题的直接研究者和解决者,他们的工作与教材的发展、课堂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评价等方面紧密相连。通过开展备课组的活动,时刻关注课堂的教学过程,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也是一种最有效的行动研究素养的培养,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 4、教师备课组的活动以其解决问题时效性强、获得效果佳而有效地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改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 备课组活动的立足点是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点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切入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生长点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之间的互助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备课组活动的一般程序 集体备课一般按照这种基本程序: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 1.个人初备

备课组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年级备课组的建设 高二化学备课组王兆敏 近几年来,我们博兴二中实行以年级部为主的管理模式,实行年级部负责制,备课组是年级的组织,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备课组建设,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理顺关系,备课组建设成“教研共同体” 集体备课活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不能仅靠年级部的行政管理,更要靠专业引领。年级部主要为集体备课活动提供保障,解决落实上的困难,要加强对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业务指导、评价和管理。学校要加强对备课组学科教学质量的捆绑式考核,淡化竞争意识,增强合作意识,把备课组建设成“和谐、竞争、合作”的教研共同体。 二、整体规划,备课组建设成“学习型组织”“科研型组织” 教育科研是学校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科研型教师,教师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也是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不仅仅是教育科学的学习者和应用者,完全可能也应该成为教育科学的研究者和创造者。发展学校的教育科研,我们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学者型的教育专家,更需要大批的教研骨干和科研型教师。 备课组长应该是学校的学科领军人物,不能仅仅瞄准高考,就教学抓教学,要从课题研究、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教研文化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等几方面做出三年长期规划,明确三年内备课组应实现的具体目标与工作思路,并指导成员制定出三年教师个体发展规划。 备课组建设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成效为目标,以激活和培育教师的研究意识为核心,以建构对话、合作、反思、慎思的教研组文化为途径。把“学习化”作为教师管理的强化手段,以“反思、互动、共享”为核心理念,开展“课题引领,以研带训,以训促研,研训结合”的研训一体活动,引领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做智慧型教师,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做高效型教师,以科研促教学做学者型教师”,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大批具有教育科研素养的智慧型教师,从而把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成“学习型组织”、“科研型组织”,用三到五年建设一个优势学科、品牌学科。 三、创新活动机制,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积极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核心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模式,通过“理论学习——合作设计——课堂观察——修改方案——反思研讨”的主题教研,以典型课例为基本载体,以全员参与、全程反思为基本要求,以密切合作、融合吸收为基本准则,引导教师广泛开展对自己教学实践的感悟与反思活动,逐步形成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相结合的活动机制,实现教师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备课组活动的实效性。 四、加强备课组组长队伍建设 备课组组长是团队组织的组织者和引领者,也是团队组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组长的人格魅力、工作作风和丰富的学识、敏锐的判断力都会对教研、备课组产生较大的影响。要让那些勤于学习,勤于修身的骨干教师担任备课组组长。 要明确和落实教研组长的工作职责,让他们在本学科人员调配、考核及经费支配等方面拥有一定的权力。其次,要切实提高备课组长的待遇,给予备课组一定的活动经费。最为关键的是要为备课组组长搭建发展的“平台”。同时要加大对备课组组长及后备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力度,形成学科优秀人才成长梯队。

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管理方案

锦界中学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管理制度和评价细则 一、指导思想 教研组、备课组是学校教学和教研的基本单位,是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传承教学智慧和提升教学技能的重要基地,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环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发挥备课组优质资源和集体智慧共享的优势,是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加强我校备课组建设是在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指导下,全面提高我校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创新举措。 二、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目标定位 教研组、备课组是在业务主管部门和学校校长室领导下的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校本研修的基本团队。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基本目标是: 1、创造一种舆论导向正确、学术氛围浓郁、人际关系融洽、团队合作良好的备课组人文环境。 2、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备课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教学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3、创建一体化的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研训、推优评优、结对帮扶、同伴互助工作机制,建立校本培训新模式。 4、形成一系列有较高质量的教案集、课件集和教辅集,物化和共享教学研究成果。 三、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基本原则 1.实效性原则。解决教学流程设计、重点难点突破等实际问题。 2.共享性原则。真诚合作,人人参与,实现智慧和资源的共享。 3.研讨性原则。针对每个问题或课堂设计等集体备课,各抒己见,经过讨论、修改,整合出最佳方案。 4.互补性原则。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集成员智慧于一体,把集体智慧化为个人教学行为。 5.创造性原则。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体现教学创新和特色,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四、备课组工作的主要内容 教研组、备课组的主要工作是集体备课。在求真务实的前题下,形式和内容应丰富多样,要以分析教材、研究教法为主线,开展听课、评课、说课、研课等活动;组织学习教学大纲、考纲(考试说明)、学科指导意见等;交流、研究教育及考试信息;开展以“有效教学”为重点

对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能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备课组建设的有关想法。 大家知道,抓好备课组建设是学校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发现这项工作在开展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太容易把握。一些工作的开展往往流于形式的多,有实际意义的少。备课组在推动教师业务发展和学校质量提高方面,效果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好。为此,我校在围绕备课组建设的有效性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也形成了几点不成熟的想法,接下来我就把我们的想法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想法一:现阶段备课组建设的目标该如何定位? 备课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每一阶段都应有其相对应的工作重点,如果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目标定位不清晰,首先就会陷入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大大降低工作的有效性。而事实上,我们认为当前学校在备课组建设的目标定位上是不够清晰的,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对备课组建设的要求过高、任务过多,存在贪大求全的严重倾向,不知道自己该系统地抓什么、不抓什么,往往是看到什么抓什么、想到什么抓什么:如一些备课组不结合实际盲目要求教师不但要写学案、写教后感、编错题集,还要开公开课、出试卷、办论坛、搞课题等等。应该说,这些工作能认真开展起来,自然是好的。可事实上我们知道,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我们的备课组建设还正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教师在思想上还未完全接受备课组,而我们在一旁却忙得不亦乐乎,这种“剃头担子一头热”的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还会遭到教师的强烈反对。因此,我们认为现阶段备课组建设最重要的任务是如何让教师从思想上真正接受备课组,从行动上主动走进备课组。而要实现这一点,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备课组建设意义的学习和宣传,另一方面必须要让备课组对教师产生吸引力,要让教师在备课组活动中得到实惠,而不是感觉在增加工作负担。从目前调查情况来看,备课组对教师来说具有很大吸引力的一项内容是“团队合作,资源共享”,如果我们能够在这块工作上做精做细,并以此为切入点的话,那么教师迟早会主动地参与到备课组活动中来。

学校加强教研组建设思路及方案

学校加强教研组建设思路及方案针对我们学校教研组的问题,我主要想从“整合式教学”的角度来谈。整合式教学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叫基于课标的整合式教学;另一个层次叫基于考点的整合式复习。从整合式教学的实施出发,针对我们学校教研组的问题,我们列出了这样的几个改进措施。 第一,教研学习的改进从研读课标开始。整合式教学需要整合教学目标。我们的这点措施的目的主要是解决目前在我们学校我们组内老师还存在着广泛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材定位不明确,考试研究不到位的问题。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的感觉到我们的教学、我们的考试都是基于课标的,王老师说课标是我们一切课堂教学“上位的星空”,所以我们要组织我们组老师研读课标,以课标为本来规范我们的教研学习,从而改进我们组的教研行动,发展我们的教研组建设。其中,初一和初二备课组,我们教研学习的构想是基于课标研读的体验式教学的研究和教研;初三备课组,我们教研学习的构想是基于课标研读的考试评价的研究和教研。 第二,教学架构的改进从能力整合开始。整合式教学需要整合教的因素。我们的这点措施是为了防止初一初二初三整个教研组全部围绕那60个左右的考点来转,按照许老师的思路,也从整体上架构我们学生的能力,然后分解我们的教学任务。 针对我校学生入学学习习惯不好,我们确定在初一思品的培养

主题:学习氛围建设。例如学习小组建设,课堂纪律学习,作业规 范等等。而且我们预备反反复复的来。初二的培养主题是阅读能力 的培养,教会学生与教材进行对话。初三的培养主题是解题能力的 培养,特别是主观题解题能力的培养。因为考试也很重要,是我们 教研组的生命线,这是当前无法改变的事实。 第三,教学补偿的改进从真实问题着手。整合式教学需要整合 学的因素。我们的这点改进措施主要是针对我们学校教研组行动不 明确的问题。这里的教学补偿分为针对班级的补偿和针对学生的个 别辅导。我们预备在整个学校的三个备课组要找到学生的真实问题,然后制定方案,力图解决之。我们预备利用王老师倡导的“个性化 质量分析技术”。教研组要在一起分析班级的真实问题。 第四,教学分工的改进从个人所长开始。整合式教学需要整合 教学资源的因素。我们认为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准备 教研组会根据组内老师的所长,研讨最佳有利于学校教研组建设和 学科建设的教学分工。组内老师的分工,既有利于组内老师的团结,更有利于整个学校的学科建设,促进本组教师的教育教学的专业化 发展。 第五,校本特色的改进以学科活动为主。整合式教学需要整合 教学方式的因素。在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广泛开展单元主题实 践活动,教研组定期进行评比并进行学生表彰。在初一年级广泛开

(完整版)加强备课组建设

加强备课组建设 备课组是介于教研组和班级学科之间的协作体,主要作用是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实现教学科研的有效融合。备课组是学校教学和教研的基本单位,是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传承教学智慧和提升教学技能的重要基地,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环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发挥备课组优质资源和集体智慧共享的优势,是促进我们广大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智慧共享、共同成长、培育协作精神、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一个优秀的备课组长,不仅要带好整个备课组,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要推动和建设好自己带的学科。 备课组活动的基本原则 1.实效性原则。解决教学流程设计、重点难点突破等实际问题。 2.共享性原则。真诚合作,人人参与,实现智慧和资源的共享。 3.研讨性原则。针对每个问题或课堂设计等集体备课,各抒己见,经过讨论、修改,整合出最佳方案。 4.互补性原则。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集成员智慧于一体,把集体智慧化为个人教学行为。 5.创造性原则。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体现教学创新和特色,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一是成绩观——正确看待成绩。本学期以来,我真切的感受到,我们备课组是一支务实高效的团队,备课组长工作尽心尽责,富有爱心,甘于奉献,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深入开展学科活动,狠抓教学质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科成绩跃居市区前列。 二是问题观——沉着应对问题。当然,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我们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有待加强,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教学研究不够深入,课堂的实效性(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各方面能力,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审题解题能力有待提高。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认真进行分析,深入开展研究,积极寻求办法,妥善地把这些困难和问题解决好。 三是质量关——树立质量意识。让学生变得聪明起来。教育的真谛是什么?不是单纯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是通过学习来发展学

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的策略建议

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的策略建议 云霄一中汤加坤 一、处理好教研组和年段的关系。学校年段与教研组并不是对立的机构,作为学校工作的两个重要支柱,不可偏废。年段基于学校行政管理权而存在,目的在于督促教师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研组则基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权而存在,目的在于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研组、年段的工作是互相依赖,联动实施的。教研组建设要与年段管理并行发展,年段重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教研组重教师的教研和发展,以教师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学校要加强教研组与年段工作中的交流、融通与整合,最大程度地形成两个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合力。要合理配置年段和教研组的权利。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功能和职责;要增强年段与教研组之间的信息共享,共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要在年段的协同下,教研组积极尝试组织跨学科的教研活动,还可尝试开展学生跨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要进一步理顺教研组的管理体制。教研组要在教务处的领导下,与年段协同开展工作。 二、建立健全教研工作组织和机制。各校要建立健全教研工作组织,形成“教务处一教研组一备课组一教师”的学科教研网络。教研组和备课组要配好一个带头人、制定一套工作制度、形成一种凝聚力、培育一股教研风。真正把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成为一个紧密型的学术团队,真正成为“教研共同体”。要建立教研组和年段协调管理备课组的机制,教研组代表教务处站在专业的制高点上指导和评价备课组的工作,年段从行政上加以督促和执行,并提供备课组活动保障。 三、明确教研组和备课组的职能。教研组和备课组应切实担负起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加强学科常规管理与教学研究。建设学科教学资源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任。教研组要找准如下职能定位:(1)计划与实施。确定工作目标,科学制定教研组阶段、学期、学年的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科学统筹备课组工作,做好学科建设三至六年规划;(2)组织与研究。科学安排教研组阶段性、学期性的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浓化教研组的研究氛围,主动协调备课组之间、同组教师之间的教学与教研的关系;(3)督查与管理。对本学科教研工作过程和状态进行经常性、阶段性、重点性的检查与督促,强化教研过程管理;(4)

对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教研组建设的意义 教研组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组织,也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教研组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师生素质、教学质量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拓展教学内涵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前提。教研组不仅是教学常规的落实者,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还应该是教学创新的“孵化器”。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而教研组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能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为新的教学实践做好理论上的支撑和储备。通过教研活动这一载体,引领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训练,利用教研组这一阵地能“吸引一批人、带动一批人、激励一批人、提高一批人”。 (学校好比一个有生命的肌体,教研组好比肌体上的细胞,如果没有健康的细胞,就谈不上健康的肌体。)只有把教研组搞好了,教学质量才有保障,教学研究才能深入,教学成果才能丰富。可见,加强教研组建设意义重大。 二、教研组长的主要职责 第一,提高本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促进本组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二,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学科教学成绩名列前茅。 第三,积累本学科教学经验,形成本学科教学特色。 第一,教师状态的解读者。教研组长要学会“读人”,读出教师的个性、爱好、弱点和优点、发展空间,要能全方位了解本组每一位老师的各个方面。 第二,教师发展的促进者。教研组长应对不同层次、不同状态教师的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目标和促进措施,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他们确立远大目标(很多教师满足于现状,这是很危险的。随着生源不断萎缩,教师岗位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第三,教研组文化的诊断者、策划者和创建者。多方面打造特色教研组,创建教研组的特色文化。如,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等。(我校创建“四星级”高中,作为学校教学特色,重点包装了艺体中心和我们地理组) 三、教研组长威信的树立 (据了解)目前,许多学校教研组活动难以顺利开展,其原因有多方面,如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强化备课组作用、弱化教研组作用)、学校检查督查力度不够、教师教研意识淡薄(感觉到通过教研活动学不到什么东西,积极性不高)等,也可能是教研组长自身的责任心和能力不强、教研组长威信不高等等。我想,教研组长威信很重要。(威信不高,组员可能不服、不买帐)。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研组长的威信呢?我想作为一名教研组长要有较高的威信,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能力。 作为教研组长,首先要有真才实学,要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教学业务要精通,教学业绩要优秀。教研组长应该是学科组内的业务权威,要是学科教学中的把关和领军人物,要能引领学科教学,真正起到学科带头人作用。这样,我们平时说话才有分量,同行们才能心服口服。(如果每次考试成绩都在同类班级中倒数甚至垫底,我想一定会被组员们瞧不起,嘴上不说,心里一定不会服从教研组长的领导) 作为教研组长,必须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这是教研组长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什么叫科研,对于我们中学教师来说,我们平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教学问题、探讨教学问题、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其

关于加强备课组建设的意见与实施方案建设方案

关于加强备课组建设的意见与实施方案_建设方 案_ 关于加强备课组建设的意见与实施方案 多年来,我校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按照“三个面向”的办学方向,构建“发展·服务”教育模式,围绕“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强化学校管理,深化内部改革,坚持科学发展观,学校各项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将面对新一轮的挑战。备课组是高中教育工作的基层组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组的工作水平。依据《武汉市实施加强中小学备课组建设工程方案》和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关于加强备课组建设的意见。 一、备课组建设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为宗旨,以研究、解决学校和教师教育活动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及教科研能力为重点,着力解决我校改革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挥备课组在改革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同时构建有利于备课组建设的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完善备课组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学校备课组规范化、个性化发展。 二、备课组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备课组是在备课组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的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校本研修的基本团队。学校备课组建设的总目标是: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强科、强组,

通过备课组的建设推出在省、市、区有影响力的学科或优秀备课组。 (二)基本目标。备课组基本目标是构筑老师发展的基本平台,使备课组成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具体为: 1、创造一种舆论导向正确、学术氛围浓郁、人际关系融洽、团队合作良好的备课组人文环境。 2、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备课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教学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3、创建一体化的以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研训、推优评优、结对帮扶、同伴互助工作机制,以及校本培训新模式。 4、形成一系列高质量的教案集、课件集和教辅集,以物化和共享教学研究成果。 三、备课组建设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科研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教科处正副主任,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备课组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备课组长的聘任工作,以及备课组工作监控,工作评价等管理工作。同时由学校安排,中层以上干部各蹲点管理一至二个备课组,协助备课组长开展工作。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 (一)备课组建设的基本原则。 1、实效性原则。解决教学流程设计,重点、难点突破等实际问题。 2、共享性原则。真诚合作,人人参与,实现智慧和资源共享。 3、研讨性原则。针对每个问题或课堂设计等集体备课,各抒己见,经过讨论,修改、整合出最佳方案。 4、互补性原则。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集成员智慧于一体,把集体智慧化为个人教学行为。 5、创造性原则。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体现教学创新和特色,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二)备课组建设的主要内容。

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研组建设

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研组 建设 浙江省富阳中学物理组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从研究的发展趋势来看,教师专业发展及其研究经历了由被忽视到逐渐关注、由关注教师群体专业化转到关注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由关注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转到关注内部专业素质提高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除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制度保障、各级教研部门的专门培训外,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校由原30几个班增容为近70个班级,随着规模的扩大,学校实施了管理重心下移的策略,提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立学校教学研究制度的重要基础,它对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师生素质、教学质量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物理组作为学校的传统先进组,在新形势下我们该做点什么?为此全组教师开展了学习与讨论,一致认识到教研组建设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研组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能帮助自身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为新的教学实践做好理论上的支撑和储备。通过教研活动这一载体,进行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对话、合作和互动,在同伴互助中不断进行专业化训练,加速自身的成长。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与同行们探讨。 一、明确教研组建设的目标 发扬“求真、务实、乐群、创新”的富中精神,进一步弘扬物理组同事间团结合作、关系融洽的优良传统,注重教书育人,倡导“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学习”的教育思想,规范并改革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探索实践创新,向教科研要成果。通过三——五年的努力把物理组建设成为一个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战斗集体,建设成为在浙江省有一定的影响力的教研组。 每学期、每次教研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在学期初,我们全组教师积极参与,出谋划策,共同制定出一份详细、周密的工作计划。包括阶段性的教研重点、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研究课的安排,理论学习的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