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加强备课组建设

(完整版)加强备课组建设
(完整版)加强备课组建设

加强备课组建设

备课组是介于教研组和班级学科之间的协作体,主要作用是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实现教学科研的有效融合。备课组是学校教学和教研的基本单位,是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传承教学智慧和提升教学技能的重要基地,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环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发挥备课组优质资源和集体智慧共享的优势,是促进我们广大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智慧共享、共同成长、培育协作精神、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一个优秀的备课组长,不仅要带好整个备课组,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要推动和建设好自己带的学科。

备课组活动的基本原则

1.实效性原则。解决教学流程设计、重点难点突破等实际问题。

2.共享性原则。真诚合作,人人参与,实现智慧和资源的共享。

3.研讨性原则。针对每个问题或课堂设计等集体备课,各抒己见,经过讨论、修改,整合出最佳方案。

4.互补性原则。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集成员智慧于一体,把集体智慧化为个人教学行为。

5.创造性原则。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体现教学创新和特色,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一是成绩观——正确看待成绩。本学期以来,我真切的感受到,我们备课组是一支务实高效的团队,备课组长工作尽心尽责,富有爱心,甘于奉献,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深入开展学科活动,狠抓教学质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科成绩跃居市区前列。

二是问题观——沉着应对问题。当然,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我们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有待加强,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教学研究不够深入,课堂的实效性(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各方面能力,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审题解题能力有待提高。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认真进行分析,深入开展研究,积极寻求办法,妥善地把这些困难和问题解决好。

三是质量关——树立质量意识。让学生变得聪明起来。教育的真谛是什么?不是单纯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是通过学习来发展学

生思维,提高素养,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即观察世界、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单纯抓分数,既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也抓不出成效来,因为现在考试的指挥棒变了,注重考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这样的学生既没有学习力,也没有发展力。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立取得质量?我们要向德体心安要质量、要向能力方法要质量、要向个体努力和集体协作、研究要质量、要向家校师生合作要质量、要向学科协作要质量、要向管理科学,过程和细节要质量。进步就是优秀。形成一系列有较高质量的教案集、课件集和教辅集,物化和共享教学研究成果。

四、狠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备课。严格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1、扣住关键点。按照“四定”(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定主发言人),“四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要特别重视在集体备课指导下的个性化备课,每节课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恰当地确定三维目标,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选择好教材,做好必要的学法指导,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学会、会学。

2、寻求生长点。备课的重点和关键是抓好说课。以说课为中心环节,开展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系列活动。说课要把握住“课标、教材、教法、考纲(考试说明)、学法、练习”六个环节,备课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问题和症结,围绕教、学、考在教学过程中,找准问题的切入点,集中精力,力争有所突破,让备课切合实际,高效优质。

3、找准结合点。需要说明的是,集体备课在实施过程中,不是全能全优的,使用不当,便会功效全无。因为集体备课不等于个人就不努力了,集体备课是把教师从大量的、泛泛的备课劳动中解脱出来,转变为现在集中精力,深入研究,精心备好一个或几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另一个原因是,资源共享不等于拿来主义,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自己教学风格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

——上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知识,即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重能力,即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重个性,即注重学生秉赋、兴趣和特长的培养;重发展,即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一主”,指充分尊重和支持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健康成长。此外,课堂教学还应该有情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师生生命的活力和光彩。

——作业。要着重培养学生自主作业的能力,作业题要优选,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容量要适度,要体现层次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另外,作业要及时批改,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辅导。要“培优辅差”。我这里主要强调一下后进生的辅导问题,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要知道,差异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师要厚爱后进生,不断给予期待,天长日久,孩子会终有所获的。课堂教学分梯度,作业设计分层,做到“三个优先”,即后进生作业优先批改,进步优先表扬,有困难优先帮助。我们老师及时而真诚的对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在学校里,随时都可以获得老师的关爱和帮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检测。让学生明白,在学校读书,主要任务是学习,而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要开展单元达标训练,平时在教学中,力求做到堂清、日清、周清、月清的“四清运动”,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扎扎实实搞好初三复习

扎扎实实搞好初三复习

初三开始进入总复习阶段,由于只有两个多月时间,要在短短的时间里完成初中三个学年所学到的知识的复习并非轻而易举的事。从近几年中考来看,各省市地区都致力于中考试题的改革,尤其从我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其试题容量大、覆盖面广,对学生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渐渐与高考试题接轨,不仅加强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更突出了对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我们认为,在教学中,首先应该把握中考命题思路,以考纲为导向,1、认真钻研新《考试说明》,吃透精神,以教材为出发点,制定总复习计划;2、研究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列出考查的知识点﹑考查知识点的频率及其未考查的知识

点,从中领会到中考命题的思路和意图,据此推测中考命题走向,进而确定总复习的策略和着重点;3、与市内学校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沟通,交换试题资料,交流教学体会。4、要了解命题热点和重点。在复习中要求抓纲务本。“纲”就是《考试说明》教学大纲中对初中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从而根据其要求,把学生三年来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全面复习。“本”就是要课本的内容作为复习知识和训练技能的重点。做到着眼全面,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把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既系统全面又有所侧重,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考出优异的成绩。

教师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学是核心,案是设计,引导学习的方案,备教材,现备学情,备学法。要有具体的学法指导,不“喂”了,连“筷子”都不给,怎么让学生吃呢?开汽车,最好的方式是“试驾”,我认为,教师主要应具备三种能力,即更新自我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这三种能力都会集中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能力的形成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学生能力形成的程度是教学检测的终结指标。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掌握学习方法,激发思维活力,提高认知感悟水平,形成再学习的能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教师长期科学施教、求实训练的结果。教学中,教师能够紧扣知识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看准疑点、突出特点、展示亮点,把知识技能的学习训练有机地转换成学生能持续学习的能力。我们不排除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如学生考试心理素质、记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要点言简意赅表达的能力、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的习惯等,但更重要的是要把应试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终生发展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终生发展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根本目标。“莫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

在方法指导上,注重教师教的方法,而要更重视学生学的方法和策略指导。要既重教又重学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陶行知主张:“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陶行知于是提出教学做合一,主张教学做是一件事

精致化管理要求规范教学行为。要认真开展“教学六认真”活动。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组织学生课外活动。在备课上要以备课组为单位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由主讲人说课,其他成员补充,形成集体教案,然后教师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再修改,形成个性化教案。在上课上要朴实教学,不讲废话,要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加强辅导与检测,力求当堂达成,课堂教学强调全部教学内容,所有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的“落实”,因此,教学既要以“扎实”为出发点,又要以“扎实”为收获点。我们要坚持课堂教学的“扎实”,这种扎实不是死记硬背,不是照搬照抄,不是单纯的复制知识。这种“扎实”应该体现知识技能学习的扎实,过程方法训练的扎实,更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的扎实。

对学生作业和试卷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编、精讲、精练。有发必收,有练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对作业环节的三个细节加以说明:精选。作业一定要精心选取和编写。两种倾向应该警惕。一是脱离课本习惯到“碗外边找饭吃”。我们必须明白,所谓“用教材教”,绝不是提倡不顾教材的体系和系统,任意对教材,尤其是作业的滥删。二是量大,学生往往难以完成。精选需要比较,需要研究,需要有教师做一遍的体验。请铭记孙维刚老师的教导吧:“我给学生出一道题,自己要先做10道题,从中选出最精彩、最典型、最能启发学生思维的。”对作业的量我的看法是要有一定的量且有一定类型和梯度的量;有一定时间控制的量限时。根据作业量的大小,设定一定的时间限定。而且文理科也有不同。对相关能力、方法起巩固作的业量少一点更好!这里量与质的关系大有讲究。作业分层。作业的层次性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只要是有比较就要分先后,成序列。二是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基础,设计适应差异训练的弹性作业结构。都能学会的课未必是好课,都会做的题未必有效。所有以丧失差异为代价的趋同性操作,都是不科学的。

两册分离

两册是指习题册与纠错册。无论课堂练习还是课外练习,解题步骤与答案都写在“习题册”上,而“纠错册”只记练习中出现的“重要错题”,使“纠错册”成为重要错题的记录本;学生每天除完成当天的作业之外,还要将一周前和两周前自己出现的重要错题分别加练两次,直至这些错题自己能够完全独立解决为止;学生用自己熟悉的符号在错题的题号前做出“通过”和“未通过”的标记;每位教师要跟踪15名左右(上、中、下各5名)的学生,以掌握学生的做题以及纠错情况。教师借助学生的“纠错本”或作业批改情况建立“学生作业问题档案”,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进行连续性指导,直到问题彻底解决。

跟踪——“错题记录本”与“问题跟踪卷”。在以往的学习中,许多同学对错题不够重视,致使考试时重复出错,现在特别强调“盯着问题走”。学生不仅人手一本“错题记录本”,而且还教师建立“问题跟踪卷”。每当学习一个单元后,都要编制“问题跟踪卷”,滚着雪球、在解决已有问题过程中前行。

解题是学习的重要过程,通过解题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深化,活化知识;掌握好解题方法,发展思维,可以提高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现在检验学生水平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考试,也就是通过做题来衡量学生的水平,所以学生是否有一个好的未来,解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解题能力是中学生必拼的硬功夫。怎样才能让学生拥有超强的解题能力呢?采用目前常用的“题海战术”训练方式能否达到最好效果?

一、题海战术不可取

怎样解题学生的学习质量才高呢?实践表明,学生要想提高解题的质量,必须做到下面5点。

现在学生可以和这5点做一个对比,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是否拥有良好的做题习惯,能否在做题的时候会有更大的收获。

1、你在做题的时候,是否能够在审题的时候做到“三看清”,看清题中所讲的过程,看清题设条件,看清要解决的问题,这是解题的前提。

2、你在分析题目的时候,能否做到“三想”,想所涉及的概念,所用到的原理,想所给条件与所求问题的关系,想有无隐含信息和条件及题目考查的内容。

3、你在解答的时候,能否做到根据题意和条件,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如果用到其它学科知识、方法时,如公式变换、数据处理等要细心,最后还要对结果进行检验分析。

4、你能否在解题后进行总结。下面的7个方面你能做到几个?

①命题者有什么意图? ②题目设计的巧妙处何

在? ③此题的关键何在? ④题目有何规律?是否可推广成一类题型? ⑤此题为什么这样做? ⑥解题过程中暴露了哪些弱

点? ⑦这个问题改变设问角度,还会变成什么样的题目?

5、你是否进行积累,积累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把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做错的题目积累成集,并且经常翻阅复习。

在解题中,只有做到了以上5点,学生的解题能力才会高,学生解题的收获才会大。怎样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做到这5点?怎样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做多少题?做什么样的题?怎样做题学生才能真正

的具备解题能力?

二、四种有效训练模式

四种有效训练的模式:同步训练模式、方法规律训练模式、错题突破模式和考前训练模式。通过这四种模式的有机结合来训练可以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第一、同步训练模式。让学生平常根据自己的课程进度进行训练。

同步训练模式中整个题目都是按照知识块来进行分类训练。每个知识块都有基础题、拓展题、创新题等。基础题主要是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做到灵活运用、理解透彻。拓展题也是考试中在这个知识点所涉及到的最难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创新题体现在考试的方向,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符合课标要求,体现对探究过程的考查。针对这些内容我们都给学生列出每个题目的“考查点是什么”,让学生潜移默化地理解老师出题的意图,逐步掌握在每一个知识点老师出题的奥秘是什么,从而全面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第二、方法能力训练模式。按照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进行训练。

方法能力训练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到一个小阶段时,通过方法能力的专项训练来提高解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从方法、技巧的角度再来看待题目、看待知识。学生通过方法技巧的学习,能够不断体会和总结出对于不同知识适用什么样的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

第三、错题突破训练模式。让学生不再犯相同的错误。

错题突破训练模式,让学生在每一个小阶段的时候,都能够轻松的复习自己以前做错的题目,能够分析自己做错的原因。可以逐步缩小自己错题的范围和没有掌握的知识的范围,做到有针对性的复习。很多好学生都采用这个方法来进行学习。

第四、考前突击训练模式。让学生快速掌握必考题目。

考前突击训练模式,是让学生在最后阶段,面对考试前时间有限的情况,怎么办?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把认为最重要的题目、常考的题目在这里给学生,学生在最后的时刻,只要有 3 到 5 天的时间,把这些题目认真的做一遍,必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这四种模式的配合训练,学生就能够轻松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并掌握解题的技能而且不用做很多的题目就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

审题搞清楚这一个问题,先想明白你的分数由谁决定?是由出题者和你之间的“共同语言”决定的。举个通俗的例子,大家都知道智取威虎山吧,黑道上讲黑话,他说“天王盖地虎”你就得回答“宝塔镇河妖”,不然你就是卧底,山大王就得把你整死。审题也是一样的道理,具体一点说,就是出题人出这个题,你就知道要答那个,你们彼此都熟知对方的意思,心照不宣,这就是审题的最高境界。用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就是出题人问环境描写的作用你就要写出来十六字秘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点明背景深化内涵。怎么都跑不出这十六个字了,这就是你们之间的“黑话”。

那么问题来了?上哪儿去找这些“黑话”呢?一、指导学生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目叙述的是件什么事。在指导学生读题的时候,也可像语文读课文那样,对于关键词句加重语气,并强调不可漏词,不可添字。正确地指导学生读好题,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就是为审题和

解题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找准题中的条件、问题、重点句词。在仔细读题的同时,让学生用符号划出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因为在读题时,有些学生只是动了自己的嘴巴,对题目只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感知。而通过动手划一划、圈一圈,可让学生对题目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感知。三、弄清题目中隐藏的条件。有些题,条件比较隐蔽,隐含在题目中,往往引起学生忽视,导致无法解题。这时就必须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审题,既注意并利用显露的条件,又能够发现与解题密切相关的隐含条件,使条件、问题明朗化。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关系明朗化。审题的八大要点:

1、审题不要怕费时。有些同学,生怕审题占用了时间,慌慌张张地读。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花一点时间在审题上,使得答题更顺手。反之,舍不得在审题上花时间,弄不好会吃大亏的。

2、审题时要慢一点,把每个句子、每个条件、每个问号都弄清楚。

3、审题时要特别注意,分析和辨别题目中的关键词汇和术语,比如像“简述”、“论述”、“概述”等,不能把它们的意思理解错和相混淆,一错均错。紧紧扣住这些题眼,并按要求解答。

常用的词语有下列18种。

(1)、简述:即简单扼要的叙述,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性质、原理,省略次要细节,突出结构排列与主体。

(2)、叙述:即讲出说明事物发展的脉络,勾画出事物的基本特征、过程、发展、结局以及事物间的相互联系。

(3)、论述:即叙述一件事或一个现象,并加以肯定或否定,同时常常还要谈到它的重要性和假设。

(4)、概述:即对事物的要点或本质做简要说明,省略掉细节和具体事例。

(5)、描述:即详细、准确地表达一个事件或一个现象。

(6)、分析:要求论述主要思想、观点及其相应关系、论据、假设和意义。

(7)、比较:寻找出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两相对照,以示其区别与差异。

(8)、解释:说明某个概念的内容、含义,包括用举例来加强说明。

(9)、评论:就是从某一个角度、侧面或某一种观点对事物进行评说和估价,其中包括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10)、说明:要求提出自己的看法、观点、意见,并例举来阐明含义。

(11)、讨论:要求从正反两个方面来阐述事物或现象,并且最好能引证相关的论据和假设进行说明。

(12)、对比:就是比较一件事物的差异与相同之处。

(13)、定义: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

(14)、评价:引用某件事和某个现象的积极特征和消极特征,以估价和评论这件事或这个现象。

(15)、论证:对一个特定的事物或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而且还要提出论据支持其观点和结论。

(16)、证明:提出一个特殊事件或现象存在的根据,并在适当的地方做些评判的说明。

(17)、追溯:描写一件事或一个现象的由来、历史、发展或进展。

(18)、总结:对要点提出一个简短的、总的看法,并说明要点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4、审题过程中,首先应看清一道题中有几个问号和句号(顿号分号)。一般来说,有几个问号或句号,这道题就有几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看漏一个就会少答一个,看错一个就会答错一个,一定要弄清楚。

5、审题时,要注意题目前后有无说明性、提示性和解释性文字。

6、审题时一定要先弄清“问的是什么”,而不要忙于去想“答案是什么”。要弄清楚问的是什么,就要弄清解题的条件(给了几个已知),发问事项(要求哪一未知);解题的规则(如“作文限800字”)写答案的地方(如“把答案填在答题纸上”)等。

7、全部审完题再动笔,别一看题就冒失下笔。

8、一次未看懂,就从头再看一遍。这一点说起来简单,但许多人就是做不到。

摸出题的规律。我们知道,中考的题目和答案都是公开的,网上都是有历年真题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总结。每做一道题,就要对题目进行归类并且分析,这个题目属于题型、特征、技巧、怎样设置条件、角度等;这道题的特殊性在哪里,我用什么方法、怎样审题(把握题型特征,条件、角度等读通读懂题目),破解它的,从中可以形成怎样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普遍方法和经验。然后引导学生一步步练习让学生体会,逐步形成自己的审题和解题的经验。把解题模式抽象成为一种思维策略,再找相类似的题,举一反三加以巩固,加上课内怎么说一学期也会有一定练习量,你就能积累不少的这样的对应。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类型或模式,而且要在基本模式熟练化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逐步进行思路上的抽象,发展起更抽象,更复杂的“解题模式”(或叫思维策略)。我们提倡教给学生解题后的反思技巧(思路概括的技巧):在遇到困难的新的习题时,解题之后要反思该题和过去见过的题有什么不同之处,在解法上有什么特点,这种解法还可以用于其它什么场合?这样做,就能确保学生头脑中积累的“思路”越来越多,且概括程度越来越高,真正做到练习效率高,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不断得以提高。遗憾的是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于寻找习题的正确答案,一旦找到正确答案,思索便停止了。这样的做法,很不利于思路的反思和概括,不利于解决复杂应用题目能力的提高。

学生做习题不能仅仅关注做了多少题,更需要通过做题,训练自己对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以及个人单位时间内正确解题的题量,这才是提高做题效率的关键所在。

(1)筛选典型性的"好题"

题海茫茫,学生的参考资料也是鱼目混珠,所以学生做题一定要精选。题目都是靠知识点或知识系统串起来的,通常,简单的题可能涉及一个知识点,综合题会涉及多个知识点。所以,学生首先确定自己需要强化的知识点和知识系统,然后围绕这些知识点或知识系统来

选择题目。类似的题不要选择太多,抓住典型的题目进行练习,会让学习事半功倍。

(2)总结解题的规律和技巧

在做题过程中掌握知识点的衔接,巩固需要强化的知识,提高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同时要注意题目的归类,解题过程中把握好某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要整理好错题集,对于做错的题,需要认真思考错误产生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解题思路不明晰或是

马虎大意,分析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保证这一类型的题再次出现时不再出错。

(3)加强限时训练

在做题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时间设定。比如,可以尝试把每天各科的作业或自己计划做的习题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或规定自己单位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题量。这样的限时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也有利于保证学生考试时正常发挥个人水平。

面对压力,许多人紧张、害怕。科学家发现,身体姿势可改变心理状态。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艾美?卡笛(AmyCuddy)曾做实验,只要做出充满自信的“强势姿势”两分钟,受试者的肾上腺皮质醇(面对压力紧张而分泌)就比刚开始受试时下降了二五%;若做出自卑、畏缩的姿势,皮质醇则会上升一五%。卡笛也强烈建议,一直“假装”下去,有一天会变成真的。

学校备课组建设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数学组).docx

学校备课组建设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数学组)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 非常感谢市教科院、县教研室给了我这次和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我把我们备课组现在的一些做法给大家汇报一下,以供大家共同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备课组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是教师队伍建设,第二个方面是谈备课组的建设,第二个方面是谈以试题为核心,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 一、教师队伍建设 (一)加强数学教师的情感修养 数学教师,除了要学习新课程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还要加强心理学、教育学等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情感,提高自身情感修养。 (二)营造情感教育的氛围 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名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与自己一样有血有肉有灵性的人,对学生在不同背景下形成的个性特征给以充分地尊重。 2、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激活课堂数学的情感因素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要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 3、要增加数学内容的情感色彩。 (四)拓宽数学情感教育的天地 1、开展趣味性强的课外活动。 2、设置探究性强的实践作业。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实践“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将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及持久动力,为其数学学习寻找轻松愉快的途径,也为其终生的学习做好积极的准备。 二、高度重视备课组团结,做到统一行动无杂音,相互支持无保留 具体做法如下: (一)统一资料、统一进度、统一要求,体现团队性 说明:统一资料主要是指所用的课本、同步习题、单元题等备课组共同拥有的资料;现在我们学生手上资料是《数学之友》,老师手上的资料是《数学之友》《步步高》及网络资料。 统一进度是指每一章或每一个模块所用的时间,而不是细致到每一节。比如在讲概率前我们讨论后把选修2—3的排列组合、计数原理提前讲了。现在讲的选修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备课组经过讨论后,教师根据总的时间来安排自己的.教学,教师之间的进度保持

备课组需要文化建设

备课组需要文化建设 摘要:作为学校教师队伍中最小的一个行政组织——备课组就是这样一个群体。本文对备课组的文化建设做以下阐述。 关键词:备课组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791(2011)12(c)-0000-00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众人划桨开大船;人心齐,泰山移……人们常常用这样的句子来描述集体力量的伟大。作为学校教师队伍中最小的一个行政组织——备课组就是这样一个群体。备课组小到几个人,大到几十个人,肩负着一个年级或一个学校一个学科的教学任务,大家能不能牢牢抱团,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彰显集体的力量。 1制度建设——备课组文化的基石 制度是一个集体对这个集体内所有个体的规范和约束,是大家行为的准则。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群体。 1.1基本制度 “四定”、“五备”、“四统一”。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大纲、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统一教学目标要求、统一教学重点、统一双基训练、统一教学进度。 1.2具体要求 (1)每学期开课前,备课组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

一式二份,一份备课组留存,一份交学校教导处。 (2)一般情况下集体备课每周一次.每次集体备课,各课题的研讨都要确定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在备课组长的指导下按集体备课计划安排的课题写出教案。 (3)各备课组在每单元或每章(每课)授课前,要组织本教研组教师认真学习大纲,研究教材,确定重点、难点,分析学情,探讨教法。 (4)重点、难点课题要建立说课制度,说课要落实到人。(5)各备课组要实行先周备课,探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6)课后同备课组教师要及时交流教学心得,及时写出教学反思。 (7)备课组长要要对各教师集体备课情况进行考评。 (8)各备课组每次集体备课都要认真填写集体备课记录,活动后学校教导处存档。 1.3引领作用 (1)加强学校的全面质量管理,突出课堂教学质量的考核,集体备课组长已成为学校质量管理的第一把关员。 (1)集体备课组长承担繁杂的活动组织。 要组织集体备课组的微观研究如教学案例分析探究、课堂结构优化设计,要组织集体备课组的中观研究入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师本课程的教学实践,要组织集体备课组的宏观研究如省、市、县各

高中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7-2018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加强教研组建设,以争创优秀教研组为动力,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聚集全组教师的智慧,努力使数学教研组在有朝气、有创新精神、团结奋进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继续发扬数学组的良好教研组的优良传统。 一、抓工作目标: 1、通过共同研讨,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水平,确保完成学校提出的各项指标; 2、立足课堂,让学生重视数学,学好数学; 3、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提升数学教师科研素养; 4、激励全组成员不断反思教学,总结教学经验,促自身专业成长。 5、寻找师德的薄弱环节,增强全体数学教师责任感;无论学生怎样,我们都要全心全意为学校工作,为学生尽心。 二、抓常规工作: 1、抓好教研组的常规工作,定期举行教研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定期检查备课笔记,教研组内交流教案,定期分析教案的质量。 2、抓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要在教材分析、教学资料、备课、讲课、生活等方面多给以帮助,并在思想上多给以关心,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使他们尽快成为数学教学骨干。 3、搞好各年级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使每一次的活动有内容,有实效。真正做到三研究: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和研究教法。 4、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积极推选他们参加各类赛事活动,提升学校数学组的整体教学教研水平。 5、高一、高二学案认真对待,用完以后要保留,留作下一个年级传承,但要根据自己学生情况再进行改进下。每学期末,所有学案备课组长负责收集,期末统一上交教研组长处。 6、大型考试出的考试题,都交由备课组长保存,期末时候一并上交教研组长处,留作题库。 7、数学组的所有活动,包括老教师退休的照片,烛辉奖等活动照片,都是备课组长收集,整理好,分好类,上交教研组长处保留,留下宝贵的材料,对于有价值的可以送校史展览馆。 8、常规教学高一要完成必修5、2的教学;高二要完成所有必修选修的教学,高三要全面结束第一轮复习,并转入第二轮复习。 三、抓高三复习:

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王平 一、让教研组成为“学习之家” 教研组应当成为教师最基本的、现实的、主要的学习型组织。在这个组织里,每个教师秉持专业成长的意愿,围绕共同的目标营造出一种开拓进取、勤奋学习、民主开放、合作共享的教研环境和氛围,使之成为一个能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感受相互支持、相互激励的温暖而舒适的场所,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组织者,是教学实践的引导者,还应是教师专业学习与成长的促进者。所以,教研组长不但要有独立的学科钻研能力、创新能力,还要有主动参与教研的工作热情;不但要有不断自我提升教育素养的意识,还要有交流和共享的团队精神;不但要组织、协调工作的能力,还要有为群众服务的精神。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教研组长才能很好地承担“家长”的职责,以他自身良好的专业精神感染并带领整个团队在校本教研工作中不断探索,奋力前行。 二、让制度成为“习惯” “无规矩不成方圆”,教研组建设,要以发展为目标,努力创造适应学生、教师发展的空间,同样需要制度的保障。通过教研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教研的意识和行为,实施教研制度下的有效管理,吸引教师把精力集中到教育科研和教学上来,然后让教研组进入“我要听课”、“我要研课”、“我要学习”、“我要研究”等的良好局面与良性循环状态。教研活动就不再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负担,而是提高教学

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捷径,是教师成长的一条通道。那么,怎样才能顺利实现制度——习惯这一转换呢? 1.把教研活动中富有成效的工作方法提升为可操作的制度。去拿我校针对教师以往存在为了完成每学期规定的听课节数而听课的被动情绪和应付式的大一统的评课方式,把每学期的公开课活动整合为“新教师风采展示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骨干教师风采展示周”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周”。经过几轮活动,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经验能较自觉地融入备课——听课——评课的过程,研课的习惯已初步形成,活动的效果和活动方式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一致认同。学校关于公开课的备课、听课、评课制度也就相应地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使之一个操作性强、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制度,为教研组建设和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2.实施教研组的捆绑式评价。学校在建立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评价机制的同时,应为教研组的评价保留一份独立性——变教师的个体评价为教研组的整体捆绑式评价,设立先进教研组、优秀课题组等表彰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团队评价方式促使教师个体在参与年段组、教研组团队建设的工作中不断测量自身专业成长的步伐,及时地调整专业前行的目标和节奏,跟随课改的节拍实现自我跟进。 3.让理念化为“行动”。[HT]活动,是教研组存在的表现形式,也是教研组活力的源泉。只有科学设臵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才能有效吸引教师积极参与,乐于参与,从中体验教学与研究的乐趣。在这方面,我认为教研组应重视开展集体备课、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三方面活动。

高二数学教学建议及备课组工作介绍

高二数学教学建议及备课组工作介绍 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 顾文佳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结合刚刚过去的高二一年教学工作,我谈一下与高二数学教学有关的内容以及介绍一下我们高二数学备课组的工作情况。 下面首先是与高二数学教学有关的内容(在座各位都是有不错经验的老师,我在这边主要是分享一下我们备课组重点关注的两方面内容): 1、关注考试说明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高二文理科两个学期所教授的内容,可以看到这些内容里包含有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圆锥曲线、导数等大块的重要内容。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这部分内容在考试说明上对应的要求。 考试说明是官方唯一有指导意义的权威材料,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去仔细研究一下。 高三,A 级考点往往考单一知识点,B 级考点可能是考2到3个知识点,C 级考点往往是考3个以上知识点。 对于A 级、B 级考点,一般考基础题和中档题,一方面要通过限时训练来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另外一方面要提高运算的准确率,并且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完整性,不犯低级错误。 对于C 级考点的训练要从基础题抓起,难题训练主要是在解题的思路上给学生指导,不要过分拔高要求,否则会带来很多问题。 不过接下来毕竟还是高二不是高三,日常教学中应该以考试说明作为重要参照,讲清讲透数学概念为重,做到教学重点不偏离。作业练习要保证学生经过自身努力能基本完成,要体会教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编写意图,不能操之过急,将新授课上成高三的复习课,特别关注用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注重学生的亲身感受,让学生慢慢欣赏、感受数学。 举个例子,这是一道圆锥曲线中非常经典的题目,读题本题有多种思路可以得到定点,解法1是从设p 点坐标出发,表示直线ap 、bp 方程,求出m ,n 点,再利用向量法表示出圆c 的方程(也可以用求圆心、半径表示圆方程),最后求出定点坐标,这是一种非常常规的做法。解法2是从设直线ap 的方程解出p 点坐标出发,用p 点坐标表示出直线bp 的方程,两条直线都用斜率k 表示,再求出m ,n 点,后面同解法1,但是运算量较大…… 解法2遇到了困难,为了化解困难,我们引导学生不妨将椭圆化为圆进行探究。 注意到在圆中1AP BP k k ?=-, 再通过计算得到性质:A 、B 是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长轴两端点,P 是椭圆上 异于A 、B 的任意一点,则2 2AP BP b k k a ?=-. 解法3是从直线ap 、bp 斜率之积为定值出发表示两条直线方程,这种方法可以相对比较方便得到定点,本题甚至可以利用对称性先判定定点在x 轴,再将p 点坐标设为特殊情况(比如短轴端点),直接得到定点坐标,这种方法适合做填空题。我们老师对以上四种做法都比较了解,但是学生却不是的,我做过一些调查,我们浒浦物化班也有较多的学生是根本想不到后面两种简便方法的,而且他们即使使用了前面两种做法,由于运算量较大的原因最终能够完整算出答案的也不是很多。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确实需要思考,就像前面说的一样,高二面对以上这种题目绝对不能将新授课上成高三复习课,一下子把很多方法都抛给学生,我们的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时对解决圆锥曲线问题没有多少基本思路,甚至曾经有学生告诉我,圆锥曲线的题目往往只有第一小题求方程基本有把握,第二小题没戏。所以在平时一

最新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的策略

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的策略 (一)处理好教研组和年级组的关系。学校年级组与教研组并不是对立的机构,作为学校工作的两个重要支柱,不可偏废。年级组基于学校行政管理权而存在,目的在于督促教师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研组则基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权而存在,目的在于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研组、年级组的工作是互相依赖,联动实施的。教研组建设要与年级组管理并行发展,年级组重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教研组重教师的教研和发展,以教师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学校要加强教研组与年级组工作中的交流、融通与整合,最大程度地形成两个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合力。要合理配置年级组和教研组的权利。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功能和职责;要增强年级组与教研组之间的信息共享,共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要在年级组的协同下,教研组积极尝试组织跨学科的教研活动,还可尝试开展学生跨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要进一步理顺教研组的管理体制。教研组要在教务处的领导下,与年级组协同开展工作。 (二)建立健全教研工作组织和机制。各校要建立健全教研工作组织,形成“教导处一教研组一备课组一教师”的学科教研网络。教研组和备课组要配好一个带头人、制定一套工作制度、形成一种凝聚力、培育一股教研风。真正把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成为一个紧密型的学术团队,真正成为“教研共同体”。要建立教研组和年级组协调管理备课组的机制,教研组代表教务处站在专业的制高点上指导和评价备课组的工作,年级从行政上加以督促和执行,并提供备课组活动保障。 (三)明确教研组和备课组的职能。教研组和备课组应切实担负起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加强学科常规管理与教学研究。建设学科教学资源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任。教研组要找准如下职能定位:(1)计划与实施。确定

教研组文化建设工作报告

教研组文化建设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教务处向大会作教研组文化建设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代表提出意见和批评。 我校开展教研组文化建设已经两年有余,两年多来,我们在摸索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在学习北环中学、东庐中学等名校的基础上,又积极引进即xx中学等学校的教研文化建设特色,逐渐形成我校的教研组文化,并且已在姚北大地上生根发芽。 一、学校开展教研组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1.教研组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学校整体建设,丰富学校品牌内涵,提升学校质量效应,学校在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发展校园文化。而教研组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是举足轻重的部分。现在我们有11个教研组有了自己的文化核心,正在不断地丰富和壮大中。比如初中英语组的“润”文化,初中数学组的“圆”文化,小学语文组的“扬”文化等都很好的诠释了教研组的特色。只有丰厚文化积淀的教研组是扛起文化建设旗帜的,才能为学校文化建设着上浓墨重彩。 2.教研组文化建设突破了传统的教研组。传统的教研组和现在的比起来少了三个重要特点。一是民主化。组员之间的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理解、信任,才能使整个教研组

形成合力,组长努力让每位成员,体验成功、发展潜能,这是教研组发展的必要前提。二是积极性。“态度决定一切”,在课改的大浪潮里,每位组员积极主动、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成为名符其实的终身学习者,熟悉学科教材,研究知识体系,理解学科基本精神,开拓学术研究视野,并以自身的勤勉努力影响组内成员,构建积极的教研组文化。三是合作式。合作、交流、对话已经成为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合作的文化氛围中,开放性的交流和对话,使得每位教师的思想受到启迪,教学行为得到改善,同伴的思想和良好的建议已成为教师发展的重要资源。以上三条正是我们学校教研组文化建设中所凸显出来的。 3.教研组文化是树立良好师德的最好平台。教研组内教师的良好师德、教风、人际关系、心理气氛和文化生活,是整个学科教研组的一种精神。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和核心,是教师立身之本,也是对教研组文化的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我校把树立良好师德放在教研组文化建设的首位,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各组有各自确立的组训,通过榜样力量、良好的教师形象,创建一个充满学习、民主气氛,洋溢自主、创新精神和体现务实作风的学习型组织,引导教师从自学走向自觉,使每一位教师都牢固树立起一种“敬业乐教、诲人不倦、勇于担当、乐学力行”的自觉精神和价值观念,逐步培养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高尚师德,形成

高中数学教研组总结3篇

高中数学教研组总结3篇 几年来,一职数学教研组在校领导的领导带动下,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开展教研活动,完善和改进教 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坚持理论学习,认真撰写论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 我们认真学习了“教学论新编”,“成功教育理论”。“数学教学论”等教学理论,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 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几年来,数学教研组每年 都有论文获奖。每年都有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其中,赵立新老师的 论文曾获市论文评比三等奖,且在北京成人教育刊物上发表。闫秀 芹老师的论文“导言设计刍议”获区成教系统一等奖,且在北京成 人教育刊物上发表。在成教系统教学经验交流会上,闫老师的文章“让学生在数学课上体验成功”在大会上进行交流。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我组老师积极参加市区,校各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不光是校内、区内的教研活动。每年还有3-4次参加市数学研讨论及教材, 教法辅导。还曾几次到怀柔、密云等兄弟校参加教学研究活动。 我们每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活动有总结。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 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 要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单元说课。也就是说单元的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说教材的前后联系,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 说本单元学生应掌握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每学期开展听评课。我组教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 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

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管理 教研组是学校基层的管理实体,是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教研组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教研组不仅是教学常规的落实者,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是教学创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组建设是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无论实施素质教育、还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学校教研组建设都不能局限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层面上;都不能局限于听课、说课、评课、观摩等教研活动的层次上;都不能局限于少数“精英”作秀、多数人捧场的活动形式上;都不能局限于为单纯教学质量而教研的目标上。教研组应该是校本研究的推进者、实施者,是学校教学创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组建设必须以校本教研为支点,落实到教师研究并进行实践的层面。 一、当前教研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管理层面: 1.分年级管理模式决定了一些学校比较重视年级组的管理,而相对轻视了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管理,因此,有些学校只满足于设有教研组、备课组,能象征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并未使教研组的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教研组在现有形势和条件下尚未成为教师继续学习和进行科研的重要基地。 2.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学校领导偏重于教师个体的培养与指导,对教研组集体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必要的方法指导。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不是民主选举产生,而是主观任命,有些组长根本无法体现“长”的作用,一些教研活动当然也就无法展开。 3.学校教研活动未形成制度化,学校领导未能深入课改一线,有的领导从根本上放弃了教学。课改问题尽管在有关会议上大讲特讲,但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制定的制度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无法抓准科教研一体化的结合点,所谓的以科研促教学,促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仅仅局限于口号,在具体操作和实施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二)教研组内部: 1、教研组工作因循守旧。从教研组工作方式来看,部分教研组长在学科教研活动中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他们满足于旧有的教研模式,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意识和变革能力。日常教研活动主要以集体备课和理论学习为主,没有具体的教研目标和详实的教研措施,缺乏可操作性的教研策略,教研组在学科教研和师资队伍建设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 2、教研组活动浮光掠影。纵观整个教研活动全过程,一些教研组不能根据自身学科特点主动有效地开展工作,在教研活动中缺乏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明确的教研主题,教研活动更多地成为一些教育法规政策、教育教学理论等内容的空洞说教活动。整个教研活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专业引领和细致的统筹安排。其次从教研效果来看,教研组活动过于简单,流于形式,不能有的放矢地就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集中教研组的力量展开深入研究,教师之间缺乏深层次的探讨与交流。 3、教研组评价走马观花。对学科教研组工作的评价,一直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难点。一方面多数学校没有及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相应的规章制度,没有明确教研组长基本职能和教研活动基本规范,对教研活动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教研活动随意性比较大,教研管理松懈;另一方面学校在评价教研组工作中也单纯以教研活动的次数和活动材料来衡量教研组工作的实效,缺乏对教研活动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些简单的评价方式挫伤了教研组长的工作热情,制约了教研组工作开展的成效。 (三)教师自身: 1.学校管理教研组的活动并未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并非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有些教师认为,教研活动是一种负担,没有什么实质性收获,

对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思考

讲座讲稿 对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思考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高端访谈》节目采访时说:“中国企业和国外国际型大企业的真正差距不是在人们瞩目的重大战略上,而是在于企业文化积淀上。”企业要发展,必须提高竞争力,而最终极的竞争是文化力的竞争。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组织的“文化”是非物质的东西,无影无形,但对这个组织的影响又无处不在。在教育领域,“文化”正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词语之一,文化建设已成为许多学校管理与发展的积极追求,“文化的力量”正成为推动教育进步、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巨大动力。过去,一些学校可能借助历史惯性、政策倾斜、地域优势来谋求发展,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今后校际的竞争将主要是文化的较量。同样道理,一个团队的文化建设也将更大、更多地影响着团体中每个个体的发展与成长。 作为学校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教研组文化在教师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师成长的“小环境”、“小气候”。 什么是教研组文化?简言之,它就是影响组中每个教师行为的“潜规则”。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说明问题:当一个教师决定采用哪种教学方法的时候,他不仅要考虑学科、内容、目标和自身能力等变量,而且要受到教研组团队默认的教法的影响——“潜规则”。一旦教学行为过多地违背了这些“潜规则”,那么这个教师很有可能会受到教师团队的排斥,会受到同事的非议,会产生不小的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说,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同事的态度以及种种教育教学策略,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教研组文化的影响。教研组文化是教师成长的土壤,它在深层次上对教师产生影响,或制约或促进教师的发展。其中的关键在于教研组文化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 传统的教研组文化表现为一种强势的、惰性的、竞争的文化,其中也有值得肯定的内容,但它离现代的组织文化已经越来越远。 “强势”来源于行政文化的影响。教育行政对教师的管理方式往往是集权式,教师不得不认同或无条件服从。在这种行政文化影响下,教研组长在日常活动中会或多或少地采用行政方式对教师进行管理,教研组长处在一种“专制”的地位上,有错用或滥用自己权力的可能。 “惰性”主要表现为对种种企图改造自身的外在因素的抗拒排斥。人性根子里的“惰性”、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弹性”、制度建设督导的不到位,极易造成集体积极性的

高中数学教研组长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高中数学教研组长工作计划Work plan of se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research team leader

高中数学教研组长工作计划 【篇一】 一、指导思想 学习《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等相关文件,落实市教育局“面向全体、分层指导、分类推进,大面积提高普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坚持教育实践,切实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1、深化课改,积极推进 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20xx年省厅的核心工作。要根据省

教育厅提出的“减总量、调结构、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坚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快选修课程的建设。 2、改进教学,以学定教 开展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教学研讨活动,深化课程改革,改进课堂教学,以学定教是关键, 继续开展对“三维目标”的教学研究,强化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开展疑难问题、案例设计、教学反思等学科教学主题研讨活动,开展精品课例的展示活动,引领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法、研磨课堂教学,创造有深度、有特色、有实效的课堂范例,探索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树立“轻负高质”的典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 3、校本研修,讲究实效 组织本组教师以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说课试课等主题明确、实践性强、参与面广的校本研修活动。为了使集体备课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发挥集体备课的效用,要求教师每会必到,在固定地点进行教研。其程序为:教学反思——理论学习——教学研究——修订

如何加强备课组建设

如何加强备课组建设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而今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了世界性潮流,人们也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 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办学规模的扩大,新教师不断增多,而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越来越缺乏。因此,如何使中学教师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开展集体备课组活动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办法。 一、备课组活动的作用 教师能否上好课,关键在于上课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即是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21世纪是合作与竞争的时代,依靠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更需要老师们精诚合作、共同提高。建立备课组势在必行。 2、通过备课组的活动,有利于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3、教师是教育问题的直接研究者和解决者,他们的工作与教材的发展、课堂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评价等方面紧密相连。通过开展备课组的活动,时刻关注课堂的教学过程,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也是一种最有效的行动研究素养的培养,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 4、教师备课组的活动以其解决问题时效性强、获得效果佳而有效地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改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 备课组活动的立足点是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点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切入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生长点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之间的互助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备课组活动的一般程序 集体备课一般按照这种基本程序: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 1.个人初备

班组文化建设方案

班组文化建设 一、指导思想 班集体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依据“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时空育人”的要求,通过人人参与建设,要培养出更多有共同奋斗目标和理想追求、有正确集体舆论、有和谐的合作关系和集体主义精神的优秀班集体,培养出更多有全新教育理念、有明确治班方略、有丰富带班经验的学生爱戴、家长信赖、社会满意的优秀班主任教师。 班级是学校机体的细胞,学生在校生活的“家”。从教育的角度看,它是学生实现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基地。提高学生班级生活的质量和建设班集体历来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活动目标 1.把班级建设成为每个同学都喜爱的集体。每个同学都自觉地遵守自己制定的班集体的决定,为维护班集体的荣誉而尽心尽力。从小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从而提升为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精神。 2.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集体要关心团结家庭中的每个成员,不让一个成员掉队,形成一个互相勉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团体。 3.每个同学都有远大的理想和近期目标,并能为实现美好的理想坚持不懈的努力。班集体要为同学理想的实现创造各种条件,帮助成功。 4.建立新型的平等师生关系。教师是给学生精神关怀的主要实施者。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教导学生学会做人,还要像父母一样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怀学生,帮助学生;还要相信学生,宽容学生。而学生要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谢老师的无私奉献,给老师一些温暖,给老师一些关怀,也要信任老师,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达到师生同乐,师生同成长的美好境界。 三、领导小组 建立以校长为首的班级教育小组,仔细贯彻落实班级文化各项方针和实施办法,认真监督执行。 四、班级文化建设要求 1.以人为本。在班级建设中,我们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提倡赋予班级个性文化内涵,教师要从学生兴趣爱好、家长素质、家庭氛围和教师的个性特长等因素出发,与学生一起自主选择、自主思考,构建独特风格的班级文化,引导全体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来。 2.实用美观。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确立具体可操作的班级公约,室内布置力求简洁美观,达到育人目的。 3.自主创新。突出班级特色,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培养品学兼优、学有所长的学生群体。

高中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202X.doc

高中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202X 无论是教学教研,都需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大致包括:教育的专业化、教师教育教学知识和理论的专业化等。高中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202X如下,快随我一起来了解下。 高中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202X 在校长室教学工作指导思想的前提下,遵循学校“创三星”的规划发展目标,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 我们数学教研组在教研处的领导下,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坚持素质教育,在教学中贯彻落实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选择学生能接受和乐意接受的教学方式,实施选择教育;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实实在在地开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讨。 一、主要工作: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本学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寻找师德的薄弱环节,增强全体数学教师责任感;培养教师要有一颗良好的心态无论学生怎样,我们都要全心全意为学校工作,为学生尽心。第二,加强同年级数学教师间以及教各师间的沟通和教学交流,了解教师工作中的思想状况,使数学教师在工作中能够团结一至,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平等竞争。第三,正视数学教学的现实状况和学生学习的现状,从改变教学开始,寻求突破,以抓师德、促沟通、求团结为基础,形成合力,共谋发展。 2、坚持教学常规管理,使之规范有序。 ⑴备课。 老师备课尽量做到:脑中有大纲、胸中有教材、心中有教法、目中有学生。使每学期都有代表自己教学水平、体现学生发展为本的研究性教案。备课内容应以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书写主体内容,必须是正楷字体,如

需作图、表等要借助尺规。环节齐全,尤其要关注教后感和学法指导等簿弱环节。 ⑵上课。 课堂教学中,师生必须说普通话、专业术语,相关字母读音要发准,写规范字(正楷体)、字母,画规范图、表;正确使用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多媒体教学设施;环节要齐全。即有引入、新授、巩固练习、反思与总结及板书等主要环节(也可参照新课程标准)。“内容”能针对学生实际;符合课标、吻合高考,有一定的联系性,课堂上要凸显“师生、生生互动”,气氛民主且教师要加以适当的管理;[莲山课件 ]把握重难点并能突出或击破,并能进行适当的变式、精练的总结;要有闪光点,并能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 总之,要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喜爱。 ⑶作业、试卷。 作业要求学生书写规范,合理安排书写内容。一次作业以半页纸为宜,等第书写要用正楷字体,格式要求以教研处文件为主。作业内容要有针对性,讲究实效,问题设置要有梯度,能反应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记录处理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试卷的命制要紧扣考纲和学生实际,并要确、及时、有效的做好纠错登记和试卷评讲工作。 ⑷听课 听课以教研处文件为标准,但听后评议必须严格使用正楷字体书写(最好是黑笔书写,严禁使用红笔)。能从常规的几个方面如目标、教材处理、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指出一节课的优点和建议,作出切合实际的评价。 (5)加强辅导力度,做好激励工作。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状构成和心理状况。让学生良好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关注特长生的发展和培养;做好数学后进生补差的长期工作。 2、组织老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教研组文化建设案例

教研组文化建设案例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教研组文化是学校文化体系内的一种亚文化,它是教研组及教研组成员活动及其成果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积淀或凝结的结果,它通过教研组的精神、物质、制度、行为等文化加以体现,并在深层次上对教师的发展产生影响。 教研组,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第一课堂”。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每个教师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先进的做法,同样每个教师在教学中也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于人自身的思维惯性,当一个教师独立工作时往往很难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或者是不知道自身存在的问题,或者是不知道该如何改正自身的问题。教研组作为教师交流的第一平台,可以给组内每个教师提供最直接和有效的帮助,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可以使组内每个教师之间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帮助。 然而传统的教研组文化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强势的居高临下的行政化管理方式,集体积极性的缺失的惰性相处方式,合作精神淡薄的低效恶性竞争方式等都使教研组的作用荡然无存。所以加强教研组文化建设是一个学科乃至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面,对教师的提高和教学工作的全面提升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案例1:如何发挥作业批改的综合功能 思路?以小促大,以点带面,促进学习型、民主型教研团队的形成,全面推进教研组工作向纵深发展 教学是由无数的小事构成的大事。如果我们能不断注意教学中的“小事”也就是一些小细节,也许能使我们最终成就大事。当我们平时能敏锐地捕捉教学中的重要“小事”,将某些细节合理放大使之形成载体,将有效地促进学习型教研组的形成。而这些工作的开展必须是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前提下才能真正起到最佳的效果。

高中数学教研组总结范文

高中数学教研组总结范文 数学组在学校工作思路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课改精神,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为目的。以教法探索为重点,努力提高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以组风建设为 主线积极探索教研组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不断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集全组教师的创造力,努力使雅安中学高中数学教研组在有朝气、有创新精神、团结 奋进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一个“核心”的表率作用,狠抓“两条线”的深入研究,积 极促进“三个团队”主动参与和建设,从而使我组的研究工作和谐、高效地开展。 一个核心: 是指我组内具有良好思想素质、过硬的业务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和不断进取精神的 教学骨干们。充分发挥核心成员的聪明才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依据他们的特长,或上示范课,或开讲座,或主持集体备课,带头参与教学理论和具体教学实际的研究,使 核心成员们的各类资源做到组内共享。 二条线: 是指对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研究和具体课堂教学的研究两个方面。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要有一批思想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理论修养的教学队伍,因此,要打造一 批科研型的教师,从而实现科研兴校,个性强校,特色活校的策略。为此,教研组经常组 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师们的理论水平。 具备了较先进的教育理论并且具备了较新的教学观念,则需要运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 之中,并在实践中找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学法,如何找准切入点,切实有助于教学质量的 提高,这也是我们教研工作重点关注的目标之一,教研就应在具体的教学中研究,边教边研,在研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此,近几年来围绕着一个国家级课题和二个省级课展 开了行之有效的研究工作,除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外,经常进行公开教学研究课, 教学探讨课,并常请教育专家莅临指导工作,从而使我组的教学研究工作落在实处。 三个团队: 是指年级备课组、科研课题组和师徒组合群。在教研组的统一计划下,各年级备课组 均有自己的教学计划,有健全的集体备课制度,每次活动均做到“四定”,即:定时间、 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上课人,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督促教师做到“教学六认真”。科研课题组则以三个课题为龙头,开展较为深入的教学研究,其中一课题已结题,另外两 个课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充分发挥“核心”的作用,我组每一个青年教师均拜德艺皆 高老教师为师,这样师徒之间的研究活动经常进行,老教师的经验为年青人所借鉴使用, 反过来,青年教师的闯劲又促使老教师青春焕发,新老相得益彰。我组教师在完成本职工

关于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个人论文)

关于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王协民 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之一,是提高教师素质,开展教研工作的主要阵地,是同学科教师提升业务素质的理想场所,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教研组工作开展的成效,将直接影响到教研活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重新认识教研组的功能 我国教师的教研工作是有坚实的历史基础的。早在1957年,教育部就加强学校的教学工作颁布了《关于中学教学研究组工作条例(草案)》,其中规定了教研组的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以提高教育质量。明确的规定了那个年代教研组的任务与功能,那么,六十年过去了,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研组又有哪些功能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泠沅教授在接受《现代教学》记者专访时明确地指出:在教研组建设发展的五十年的历程中,虽然教学过程中设计、实施、评说、改进这一基本的流程和环节没有较大的变化,但是取向和内涵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以往主要是技术熟练取向,新课程改革以后,逐渐转变为全面反思取向,更要考虑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转变,既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又是教师学习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因而,要提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实践智慧,教研组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阵地。在急剧变革的时代,教研组有很多事情要做。 大体来说,学校教研组的主要功能有三个方面:其一是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实体,其二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的主要机体。教研组应该成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体现在群体化合作研究的过程中,每一个体都以课程改革委要求,在原有水平基础上不断提高并形成较理想的群体素质。其三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应验积累的基本主题。教研组的行为必须顺应教育的发展,尤其是课程的发展,发挥教研组功能的基础是增强学校教研组的“造血机能”。实现从“输血型”向“造血型”的根本性转变。 教研组在新形势下应教、研、训一体化,重视研究、合作、反思。具体来说,具有以下功能: (一)发挥组织学习功能,提高教师课改意识 在二期课改全面推广的形势下,许多教师对课改的理念已经耳熟能详,但是,如何把课改理念转化教学实践,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因此,教研组要充分发挥组织学习的功能,使教研组成为学习型的组织,提高教师的课改意识。

高中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湘阴六中高中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组共有数学教师4人,其中高一2人,高二2人,高三2人;均使用新教材,且均参加了新课程培训;但在新课程教学方面经验不足,课堂教学有待探索和改进。 二、指导思想 教研组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基层组织,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这个中心任务而开展。在抓好教学常规,落实学校各项具体工作同时,认真学习新课程课改革,转变教学理念,继续贯彻落实我组教研课题,既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平民教育,又尽量关注重尖子生发展是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以教研室的学期工作计划及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将新课改落实到实处,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开展高二向高三学习,高一向高二、三学习学习新课程教学的活动,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由把学生教会转向教学生会学并学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学校及教务处的领导下,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三、具体内容和工作目标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抓师德——寻找师德的薄弱环节,增强全体数学教师责任感;无论学生怎样,我们都要全心全意为学校工作,为学生尽心。 2、促沟通——加强高一、高二、高三数学教师间以及校内外教师间的沟通和教学交流,了解教师工作中的思想状况,使数学教师在工作中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提高。 3、求团结——用集体主义精神感召教师,用主动、带头的工作团结人,工作中不冤枉人、不误解人。 4、谋发展——正视高二数学教学的现实状况和学生学习的现状,从改变教学开始,寻求突破,以抓师德、促沟通、求团结为基础,形成合力,共谋发展。(二)、数学教育教学的具体工作 1、常规教学高一要完成必修3、4的教学;高二文科要完成选修1-2的教学;高

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

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

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 英山实验中学柯有亮 教研组是学校基层的管理实体,是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教研组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教研组不仅是教学常规的落实者,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是教学创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组建设是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无论实施素质教育、还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学校教研组建设都不能局限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层面上;都不能局限于听课、说课、评课、观摩等教研活动的层次上;都不能局限于少数“精英”作秀、多数人捧场的活动形式上;都不能局限于为单纯教学质量而教研的目标上。教研组应该是校本研究的推进者、实施者,是学校教学创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组建设必须以校本教研为支点,落实到教师研究并进行实践的层面。 一、当前教研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管理层面: 1.分年级管理模式决定了一些学校比较重视年级组的管理,而相对轻视了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管理,因此,有些学校只满足于设有教研组、备课组,能象征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并未使教研组的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教研组在现有形势和条件下尚未成为教师继续学习和进行科研的重要基地。 2.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学校领导偏重于教师个体的培养与指导,对教研组集体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必要的方法指导。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不是民主选举产生,而是主观任命,有些组长根本无法体现“长”的作用,一些教研活动当然也就无法展开。 3.学校教研活动未形成制度化,学校领导未能深入课改一线,有的领导从根本上放弃了教学。课改问题尽管在有关会议上大讲特讲,但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制定的制度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无法抓准科教研一体化的结合点,所谓的以科研促教学,促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仅仅局限于口号,在具体操作和实施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二)教研组内部: 1、教研组工作因循守旧。从教研组工作方式来看,部分教研组长在学科教研活动中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他们满足于旧有的教研模式,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意识和变革能力。日常教研活动主要以集体备课和理论学习为主,没有具体的教研目标和详实的教研措施,缺乏可操作性的教研策略,教研组在学科教研和师资队伍建设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 2、教研组活动浮光掠影。纵观整个教研活动全过程,一些教研组不能根据自身学科特点主动有效地开展工作,在教研活动中缺乏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明确的教研主题,教研活动更多地成为一些教育法规政策、教育教学理论等内容的空洞说教活动。整个教研活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专业引领和细致的统筹安排。其次从教研效果来看,教研组活动过于简单,流于形式,不能有的放矢地就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集中教研组的力量展开深入研究,教师之间缺乏深层次的探讨与交流。 3、教研组评价走马观花。对学科教研组工作的评价,一直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难点。一方面多数学校没有及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相应的规章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