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类比较阅读练习

新闻类比较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1) ~ (4)题。

材料(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人才跨国流动的趋势已不可逆转,“移民红利”在科技和经济领域的表现也越来越突出,各个国家都更加重视移民人才,改革移民制度已经成为国际人才竞争的重要方式。就中国移民情况来看,中国国际移民分布于世界各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发达国家、日本成为近年来我国海外移民集中的重要目的地。 (一)全球移民总体特点

联合国国际移民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有2.32亿人口移民海外,而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该数据分别是1.55亿、1.78亿、2.14亿。在2。32亿移民人口中,74%为20岁至64岁工作年龄段的移民。居住在发达国家的移民总数为1.36亿,占总数的58.6%。

在遭受经济重创的希腊、爱尔兰、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出现了大规模移民迁出,2010--2012年移民迁出量分别为60372人、94586人、222928人。而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如德国、英国,则吸引了更多的外来移民,移民迁入数量分别为744150人、643808人。

20世纪90年代,移民对新加坡CDP增长的贡献率一度超过40%。在美国,移民已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其获得的创新专利量占据了总量的1/3。在美国的7大顶级癌症研究中心中, 42%的研究人员出生于外国。在教育领域,2011年,美国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中,国际学生占71%;2011年,美国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国际学生占65%。在美国科学与工程领域拥有博士学位的就业者中,外国人比例从1993年的23%增至2010年的42%。

(二)中国国际移民现状

世界各地华侨华人总数约为6000万人,中国国际移民群体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外移民群体。中国移民主要目的地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2013年,获得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永久居留权的中国人分别为71798人、34000人、27334人。美国是中国海外移民首选的移民目的国。2000---2013年,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的中国大陆人口约为90.3万人。中国是加拿大永久居民最大来源国之一。2001年到2011年间,在加拿大,出生于中国的移民人数增长了 63.9%,由2001年的332825人增长至545535人。中国是澳大利亚除技术移民外其他各移民类别的最大来源国。过去10多年,中国移民澳大利亚的人数一直在稳步上升。2013---2014年,澳大利亚共颁发了19万个永久居留签证,其中14.4%为中国人所持有。

近两年中国大陆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的人数也发生了变化,2011年取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为 87016人,2012年减少为81784人,2013年比2012年减少9986人,降幅为12.2%。2013年,来自中国大陆的通过职业技能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为20245人,占年度永久居留权总数的28.2%,比上一年度增加2041人,比重提高了4.9%。

据联合国估计,2013年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籍人士为84.85万人,近十年年均增长率为3. 9%,比1990--2000年的3.0%有所提高。英国汇丰集团2014年10月公布的《外派人员调查报告 2014》显示,在“最吸引外籍人士居住的国家或地区”排名中,中国总体排名位列第三,仅次于瑞士和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较低的生活成本,是中国成为移民目的国的重要加分项。在一项对外籍人士的调查中,中国在经济状况指标上排名第一;在对当地经济满意度的调查中,中国名列前五。调查发现,从薪酬收入来看,亚洲是最受外籍人士欢迎的地区,居住于此的年薪超过25万美元的外籍人士比例接近欧洲的三倍。中国是亚洲地区最受外籍人士青昧的国家,在中国的外籍人士年薪超过25万美元的概率是全球平均值的四倍多。

——节选自《2015中国国际移民报告》

材料(二)

中国新闻门户网站新浪近来整理了中国移民的数据,结果显示富裕阶层和知识精英正成为移民的主力军,并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另外,移民的富人不是只集中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如重庆、大连出境定居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和中国以前出现过的两次移民热相比,如今的主要特点是精英的外流,并且以流向美国等的发达国家为主。

若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不难找出在移民背后推波助澜的因素。很多中国人背井离乡,是因为对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的担忧,再加上对生活质量、教育水平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满。有时候连外国护照便利的免签政策都能列入考虑中。华远董事长任志强曾说:“移民的原因有许多种,但最重要的是安全感。生命的安全,财产的安全,食品的安全,空气的安全,教育的安全,权利的安全等等,没有安全感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原因。解决了公民安全感的问题才能建立稳定的社会。”人民日报曾发表文章称有必要增加富人出国的门槛,它提议对富人离开中国加入别国国籍的行为增设“退出税”。对此,很多网民举双手赞成,因为限制资本外流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一项利民之举。某网发觉得移民既有好处又有坏处,移民群也可以为中国带来利益。从某些方面来说,华侨华裔的投资对中国的崛起功不可没。而且海外华裔是中国软实力行为体的代表,相比之下,美国虽然软实力较强,却没有这个独特的因素。——中国新闻门户网站新浪网

材料(三)

一出国就爱国。留学生们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后,通过比较就会体会到,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及方方面面并不是像出国前人们所说的那么好。中国的政治、经济及方方面面并不比西方国家差,自有其西方国家无法超越的长处。

在国家治理能力上,体制不同效果也不同,没有绝对只有相对,适合的就是好的。中国最可喜的是,与时俱进、见好就学。在骂声中前行,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不是天堂,中国也不是地狱,中国的道路必定越走越宽广。中国人无论什么原因来到海外,都往往会猛然发现,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是如此相连如此密切,自己在侨居国的地位、尊严和自己祖国息息相关。留学生们出过国以后,可以更加客观、冷静的评价国内的一些现象,原来其实我们没有那么差,当然爱国之心油然而生,“对中国体制越发自信”。

——环球网特约评论员王德华材料(四)

据《南方都市报》20日报道,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C)发布《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称,在“最吸引外籍人士居住的国家或地区”排名中,中国总体排名位列第三,仅次于瑞士和新加坡,超过了美国、日本、法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来华追逐“中国梦”已成为国际移民潮的新趋势,建议中国成立专门的移民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快速国际化,绝大部分跨国公司和走向海外的中国国企都有使用外籍员工的机会,而且蓬勃发展的中国,各行各业也都给外籍人士提供着各种各样的工作机会,中国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各种肤色的外国人来中国淘金。老外或来中国工作,或来中国旅游,或来中国安家落户,似乎已成为很多国家青年精英的无上选择之一。移民中国,也成为一种正在兴起的时尚,这从新闻中很多国家学习中文的人数和来华留学的人数呈几何级数的增加也可见一斑。

据英国汇丰集团2014年10月公布的《外派人员调查报告2014》显示,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较低的生活成本,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从薪酬收入来看,亚洲是最受外籍人士欢迎的地区,而中国是亚洲地区最受外籍人士青睐的国家。中国的外籍

人士年薪超过25万美元的几率为29%,是全球平均值7%的4倍多。

同时,在对外籍人士的调查中,中国在经济状况指标包括收入、财富和可支配收入等,排名第一,种种便利使得近年来中国的移民的人数所增加。来华的外国人有两个部分的来源,

一个国家外国专家局管理的在华工作的外国人,最新的数据是61万人,还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管理的在华就业的外国人,登记在册的总数24.4万,但基本不包括在中国南方如深圳、广州和上海等地的大量“黑户籍”人士,特别是那些常年留居中国的非洲籍人士。因此,实际上综合加在一起,目前在华居留的外国人大概有100万左右。

当然,这是因为中国还未放开移民限制,如果真的像国外那样彻底放开,估计这个数字不知要翻多少倍呢!

——中华网2015.03.20

1、根据材料(一)分条概括全球移民总体特点及中国国际移民现状。(6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在内容方面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5分)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四),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4、结合上面四则材料,就中国人“该不该移民”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8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1)~(4)题。(25分)

材料一:本报宜春讯(记者胡光华)从今年开始,宜春市群众的幸福感将有一个衡量标准。日前,该市出台了《宜春幸福指数评价体系(试行)》,从工作目标体系(客观指标)、群众满意度指标体系(主观指标)两个方面来反映幸福宜春建设的状况及动态。该评价体系的定位与设计,经过了大量调查研究,并于去年8月通过了国内专家组的评审。记者了解到,宜春幸福指数评价体系的客观指标属于刚性指标,主要通过年终的统计数据重点反映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的工作业绩。客观指标分为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社会环境、公共服务4个方面,共有27个评价项目,其中生态保护、社会环境、公共服务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评价项目达到19项。主观指标,则设臵了收入、住房、公众安全、交通出行、物价水平

等13项群众满意度测评。客观指标、主观指标的总分值均为100分。幸福指数最终由?客观指标得分×60%+主观指标得分×40%?综合得出。

幸福指数如何让人信服?宜春市逐步建立四项保障机制促进评价体系的完善。他们建立组织推进机制,成立了宜春市幸福指数评价工作领导机构,抽调相关单位人员组成评价工作领导机构办公室,按评价体系进行核算;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各地和各单位都建立和完善了幸福宜春建设目标管理责任机制;建立统计分析机制,每年对主客观指标进行分析,对指标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研判,及时提出对策和建议;建立指数监督通报机制,对各地各单位情况,按评价体系核算,综合评分后在新闻媒体上进行通报。

(摘自2013年1月31日《江西日报》,有删节)

材料二:【中新网11月18日电】《安吉幸福指数报告(2013)》17日在京发布。发布仪式上,新华社国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数研究院正式启动了?中国美丽乡村幸福指数?课题研究。幸福指数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及执政者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国际上,自2008年以来,英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纷纷构建幸福指数,联合国也于2012年发表?世界幸福报告?。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我国超过100个城市政府将?幸福?作为施政理念。

浙江省安吉县县委领导表示,作为以生态立县的长三角城市,安吉在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与民生改善等方面一直在积极探索。安吉幸福指数通过设计科学合理、可操作、符合安吉实际的幸福指数评价体系,评测安吉居民幸福水平与政府转型服务水平。安吉幸福指数的发布,有利于科学衡量安吉民生幸福工作状况,发现民生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推动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实现安吉居民幸福水平全面提升。

(摘自“中新网”2013年11月18日,有删节)

材料三:【新华网上海11月8日电】(记者李荣)最近,沪郊金山石化街道首次发布了社区幸福指数。街道干部明确说,本社区幸福指数绝不设?年度目标?,幸福不是?凑数?。这个理念很端正。如今的生活中,?凑数?的事情很多,大家围着?数字?展开?数字化?的生活。比如,吃的美味,变成美丽的?表格?;用了好奇心学到的一点知识,最后都变成了学习成绩的?分数表?;长大了上班做事,最后都转换成年终绩效考核的一个个?数目字?,总觉得这不完全是生活的那一股子味儿。

幸福是什么?各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这种来自心灵的?斤两?,从外面是?放不进去?的。幸福指数的幸福指标,靠?拍脑袋?是拍不出来的,只能问群众、问百姓。把幸福指数中家庭婚姻、身心健康、社会环境等几个大的指标一平均,很多?个性的东西?就会被平均掉。幸福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强求一律,势必造成?强扭的瓜?不甜。

幸福指数准不准,谁说了算?谁来?评分??幸福感只能是居民百姓的真实感受。幸福指数与幸福感受接近了、一致了,指数的指向性才有价值;反之,难免有?被幸福?之嫌。?被幸福?,只会给?幸福?社会减分。

(摘自“新华网”2013年11月8日,有删节)

材料四:物质财富仍是决定幸福程度的关键因素。报告显示,收入或资产越高,幸福指数也越高。家庭年可支配收入最高10%的人群,幸福指数高达142.3;而家庭年可支配收入最低10%的人群,幸福指数仅为122.0,相差近20个点。数据也显示,收入最高10%的人群,若身体不健康,其幸福指数仅为123.0;收入最低10%的人群,若身体健康,其幸福指数为126.7。

那挣够多少钱才可以幸福呢?报告发现,每小时工资为20-30元时幸福指数达到峰值,超过30元后幸福指数便开始回落。有趣的是,小时收入30元以上的白富美与高富帅与小时收入在7-12元之间的屌丝人群幸福指数相当!同时,从每天的工作时间来看,工作时间越长越不幸福,每天工作8小时之内的人群幸福指数在134左右,而超过11小时的人群幸福指数则降至126.8。因此,通过加班熬夜换来的血汗钱并不能增加幸福感。

(摘自“中国经济法制报道网”2015年2月15日,有删节)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都对幸福指数的相关内容作了报道,请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5分)

2、请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江西日报》和“中新网”对“幸福指数”的报道侧重点有哪些不同?(6分)

3、根据材料三,作者认为“数字化”的生活有哪些表现?幸福指数被“数字化”有哪些危害?(6分)

4、材料四中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材料三、四的内容,谈谈你对幸福指数的认识。(8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25分)

材料一:提到当代的人文学术出版,人们对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耳熟能详,但对这套?经典与解释?丛书却较少了解。然在不知不觉中,这套由著名学者刘小枫、甘阳教授策划并主编的丛书已运作了15年,出版了350余种图书。如此规模,?汉译名著?之外,恐怕绝无仅有。而其?重返古典,把握中西学术源流?的学术主张也愈益获得认同,在教育界和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日前,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夏出版社主办的?从古典重新开始——‘经典与解释’丛书15年350余种出版纪念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大家对?经典与解释?丛书在汉语学界发挥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针对当今时代的思想状况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其中,赵汀阳、杨立华两位教授关于?今天,我们如何对待经典?的讨论在与会者中引起广泛兴趣。(《中华读书报》2015年1月21日09版,有删改)

材料二:继续生长,经典才能不死赵汀阳经过了这一百多年,中国已是一个跨文化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经典是中国的,西方的经典也是中国的,这已是一个事实,不管喜欢不喜欢,我们都没有办法否定。西方有位学者在题为《何为经典》的一篇文章中讨论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巴赫是典型的大师,但是在巴赫那个时代,对于当时的新古典主

义来说,巴赫是太老太过时了,所以不被人们注意,巴赫活着的时候默默无闻,死后也默默无闻,一直过了80年,由于门德尔松对巴赫的解释和推广,才使巴赫成为巴赫,否则他顶多就是音乐史上的一个小角色而已。我们一般认为经典是没有时间性的,经典具有某种内在品质或者是某种内在价值,故能超越时间,超越一切界限,这篇文章认为不是的,而是认为经典恰恰是历史的产物。具体到巴赫,我们会觉得,虽然是门德尔松将巴赫重新发掘出来的,但是总有某种理由使其能够被接受为经典,而这个学者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巴赫的音乐成了一项伟大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事业就是德国的民族统一和清教运动。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那柏拉图呢?那孔子呢?假如没有董仲舒为首的汉儒的努力,孔子会成为经典吗?这是一个问题。另外值得思考的是经典和传统的区分和关系问题。经典和传统是不太一样的东西。经典是经常不在场的,有人说,所谓经典就是人人家里都有,但放在书架上永远不看的那些书。但是传统不一样,传统是现实的一部分,传统是在场的。传统不是存在于遗物当中,而是作为遗产的存在。遗物是什么东西,遗物是死的东西,就是我们搁在博物馆、图书馆或者景点被供奉被参观偶尔也被怀念的东西,它存而不活。所以当我们把一个古代的东西给对象化了,变成外在于我们生活的东西,那它就是一个遗物,哪怕是有人故意让他闪亮登场。遗产和遗物不一样,遗产是始终在场的东西,是我们继续在使用的东西。传统是活的遗产,而不是死的遗物。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经典目前其实处在危险当中。中国的经典虽然被我们所尊敬,但和当下的生活已经没有太多关系了。这些经典不再塑造我们的生活,不再塑造我们的人格,不再和伟大的事业相关,这个时候它就很容易变成摆设,或者变成了电视上的表演。我们可以问一句,哪些传统是现代中国人坚决不愿舍弃的呢?我们可能会很惊讶地发现,除了舌尖上的中国,很难说哪样传统是大家拼命要维护的,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中国的文明是很坚韧的,今天的断裂不是完全的断裂,既有断裂又有连接,有相连的地方,就有重新接续的机会。其实我也是非常热爱中国文化的,我也认为我是在做中学,但是我要实事求是地说,作为礼乐的中国不存在了,古代的中国在今天的存在是一种方法论的存在,是在我们思维方式里的存在。所以我管今天的中国叫作为方法论的中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传统要活下去,就必须活在不断的建构和创作中,我的意思是说,必须让古老的观念能够活在当代,能够以当代的方式生长,或者说能够给经典开发出当代性,让经典增值,有可能跟经典不是完全符合,也许有些变化,但是我认为这种变化是增值的。

(《中华读书报》2015年1月21日09版,有删改)

材料三:没有经典的滋养,不会有心智的高度杨立华赵汀阳先生的见解对我有很多启发。但赵汀阳的观点有一个我同意,有一个我不同意。赵汀阳说西学已经是中国内部的存在,这点我非常同意。我们今天讨论经典,一方面是中国本土固有的经典,另一方面就是过去这一百多年来西方来的经典,这没有问题。但是有一点我不太同意,按照赵汀阳的意见,经典是要经过经典化的过程才能成为经典的。赵汀阳举了巴赫的例子,我想到的是老子的例子。如果没有王弼,老子的哲学是不是就不会这样流传下来?在这个意义上,我也同意赵汀阳的观点。但另一方面也是需要强调的,那就是,经典就是经典,经典代表了古人心智的高度,经典必有可经典化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谈不上经典化。《论语》的经典化就是《论语》不断得到阐释的过程。今天参加?经典与解释?这套书的座谈会,我也是被震惊到了。这套古典学的丛书承载了很多东西,比如文明的传承,文明的复兴,又比如对教育、对社会的关注,还有对政治的思考和期盼等等。但我感触最深的是,刘小枫老师和甘阳老师对古典学的倡导,特别关注的是读书人的心智的养成。我对这个?养?字有特别深的感触。读书人的心智,在于一个?养?字,经典能够提供这样一种滋养。你阅读《论语》,阅读《老子》,阅读《孟子》《庄子》《周易》这样一些经典,或者是阅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康德,阅读这些伟大的经典,你的心智会慢慢达到足够理解这些伟大人物伟大作品的高度。而且,对于读书人,心智的养成自身就是目的,而不是说它指向另外一个目的。我们看《论语》,全书第一个字就

是?学?——当然你跟我强调是?子?我也认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心智的喜悦不是其他任何快乐能代替的。在这个意义上,如果我们的学者都变成了学术生产者,而不再是读书人,不再喜欢?学?字带来的心智的养成、心智的快乐,那是十分遗憾的。那样的学术的意义到底在哪儿呢?我不能说那样的学术就没有意义了,但是我至少觉得,少了?养?这个字,少了读书人从容不迫的那样一种淡定,少了对事态了然于心的那样一种态度,少了那种超然于功利之上、不可救药的孤芳自赏,这些都没有了,那我们学问做得再多,又有什么意思呢?在阅读经典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我们是在不断地提升自己,我们是在?养?字当中成长,我觉得这是更可取的态度,而不是用今天的习惯去简单地解读他们。从?经典与解释?这套书,我看到了向伟大的心智致敬这样的努力,我觉得这种努力应该不断传承下去。田余庆先生去世以后,我去拜别田先生,回到家里就把田先生的书拿出来再读,真是非常感慨,从书中我看到的是田先生心智的高度。我想,我们今天讨论古今之变,或者中西之变,各种各样所谓的断裂,而最大的断裂恐怕是心智高度的断裂。如果将来我们心智的高度能够得到提升的话,我们也许会发现,这些断裂还是有价值的。(《中华读书报》2015年1月21日09版,有删改)

1、下列内容是对“经典与解释”丛书主要特点的表述,请结合三则材料选出表述错误

的两项是(5分)()()

A. 这套丛书从策划到出版历时时间长,规模大,已运作了15年,出版了350余种图书。

B. 编者在丛书中最为关注的一点是经典的滋养,认为没有经典的滋养,就不会有心智的高度。

C. 这套丛书内涵十分丰富,它承载了很多东西,如文明的传承、文明的复兴,对教育、对社会的关注,对政治的思考和期盼等。

D. 在书中,赵汀阳指出中国的经典目前其实处在危险当中,中国的经典虽然被我们尊敬,但和当下生活已没有太多联系。

E. 这套丛书的学术主张是“重返古典,把握中西学术源流”,这一主张愈益获得认同,在教育界和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阅读材料二,概括说明第2段在文本中的作用。(6分)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说明赵汀阳和杨立华谈论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6分)

4、材料三强调“读书人的心智,在于一个‘养’字”,请结合文本谈谈具体的做法。(8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材料一:

【2014年11月9日,北京晚报】今天上午,2014北京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演讲中,习近平首次提出“亚太梦想”,要让人与人的交往更加密切,让人民过上更加安宁、富足的生活,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习近平上午宣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工作已经迈出实质性一步,创始成员国不久前在北京签署了政府间谅解备忘录。

习近平指出,从2005年到2014年上半年,吸收中国投资排名前10位的经济体中有6个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总额超过2000亿美元。预计未来10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达1.25万亿美元。今后5年,中国进口商品累计将超过10万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中国发展给亚太及世界带来的机会和利益是巨大的,带来的商机是持久和无限的。(记者赵莹莹)材料二:

【2014年11年10日,参考消息网】据德国《世界报》11月8日报道,当贵宾们齐聚雁栖湖核心岛时,日出东方凯宾斯基酒店将成为这届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象征和合影背景。从前,只有与会领导人在会后身穿东道主民族服装合影时,一年一度的APEC会议才会引起关注,但今年情况完全不同:中国外长王毅称这届北京会议是重大事件。

王毅说,亚太经合组织开启了中国与亚太关系的新时代。在10月29日的演讲中,他出人意料地提起了1989年11月发生在德国的变革。他说,同一年亚太经合组织的创立与柏林墙倒

塌和冷战结束等重大历史事件相比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但现在亚太经合组织已对亚太乃至全球经济格局都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王毅说,亚太地区有28亿人,创造了全球57%的国内生产总值,贸易额占全球近一半,“是世界稳定之锚和繁荣之基”。他说,中国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50%,现在是时候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迈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步伐了。

APEC秘书处执行主任艾伦·博拉尔德对此也表示乐观。他说,为了在两年内确定建立自贸区的先决条件,本届会议将委托有关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这只是第一步。

报道称,中国领导人将本届APEC会议视为中国全球发展战略的跳板,但中国的意图并不局限于此。在会议即将召开之际,习近平谈到了其他计划。他想以现代化的经济走廊复兴传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北京提议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作为融资工具,已经有21个国家表示愿意成为该银行的创始成员国。此外,北京还持有相当于3.2万亿欧元(1欧元约合7.6元人民币)的外汇储备。中国的经济报刊称之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报道说,中国雄心勃勃的丝绸之路战略被列入了本届会议的议程,《北京反腐败宣言》亦然。APEC成员将在调查、引渡和遣返经济罪犯等方面进行合作,这也是主要由中国提出的愿望。材料三:【2014年11年12日,参考消息网】据埃菲社11月10日报道,秘鲁总统乌马拉计划出席秘鲁驻华大使馆在豪华酒店中举办的美食展。在展览上,生鱼片和皮斯科酒是少不了的开胃酒菜。

报道称,秘鲁并不仅仅利用APEC会议之机在中国推广秘鲁的食品。秘鲁艺术家何塞·卡洛斯·拉莫斯的“奇幻世界”艺术展近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秘鲁驻华大使馆和中国文化部的人员都参加了展览的开幕式。报道称,乌马拉绝不是唯一为本国文化融入中国提供支持的领导人。智利总统巴切莱特计划于12日出席智利诗人聂鲁达的雕像在北

京朝阳公园的揭幕仪式。

另一方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去年6月访问墨西哥时与墨西哥总统恩里克·培尼亚·涅托签署了一项涉及中国从墨西哥进口龙舌兰酒的协议,从那时起,龙舌兰酒就成了双边交流的“主料”之一。而此次,双方希望中国美术馆能成为推动中墨关系发展的舞台。报道称,虽未经证实,但预计培尼亚将会参观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墨西哥艺术家迭戈·里维拉的画展。

在此次开始于10月下旬的展览上,这位墨西哥壁画名家的作品首次在亚洲展出。展览集合了里维拉的众多作品,还包括他的三幅代表性壁画的复制品。

迭戈·里维拉的画展自开幕以来取得的成功让中国美术馆产生了举办墨西哥另一位艺术家、里维拉的妻子弗丽达·卡洛的艺术展的愿望。墨西哥驻华大使胡利安·本图拉曾对媒体表示,中墨关系超越了数字的范畴,文化是让双方更加靠近的绝佳平台。

报道称,作为这一说法的证明,墨西哥旅游局在北京朝阳公园组织开展了利用尖端技术的“探寻墨西哥之旅”互动式展览。

APEC会议期间,北京迎来了紧张的活动日程。这给秘鲁、智利和墨西哥等与会国家提供了绝好的推广机会。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北京晚报》记者和德国《世界报》记者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6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对我国的建设亚太经济新秩序的主张进行了正面报道,概括说明它们传递信息的特点和对相同内容的报道分别有哪些不同。(6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拉美国家在APEC会议期间及以后计划进行的对中国的文化交流活动有哪些。(5分)

4、材料一中提到“亚太梦想”,联系三则材科的内容,你是怎样看待这个梦想的?(8分)

答案

一、(1)全球移民数量持续增长;经济危机刺激移民流动(经济危机对移民流动影响大);发达国家遍享“移民红利”(国际移民对移入国的贡献突出);中国向主要发达国家移民人数基本保持稳定;中国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的人数连续两年递减(中国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的人数呈递减趋势);来华移民成新热点(中国开始成为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或外国人把移民中国当成新潮流)。(答对1点得1分)

(2)相同点:两部分文字对中国政治、经济及方方面面都做了评价。(1分)

不同点:材料(二)对中国政治、经济及方方面面表现出更多的担忧;材料(三)对中国政治、经济及方方面面更客观、冷静地评价,对体制充满自信。(2分)材料(二)更多地谈及中国海外移民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的利弊;材料(三)更多地谈及留学生出国后的感触,强烈的爱国情怀。(2分)

(3)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快速国际化,给外籍人士提供着各种各样的工作机会;(3分)生活成本较低和薪酬收入相对较高吸引外籍人士移民中国。(3分)

(4)(一)中国人不该移民:①中国经济发展快速,国际化进程快,与世界联为一体,无需移民海外;②中国政治、经济及方方面面自有西方国家无法超越的长处,不必移民海外;③不移民可减少资本外流、精英外流,促进中国梦的实现。(每点2分,谈自己的理解2分)(二)中国人应该移民:①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人才跨国流动趋势明显,移民无可厚非;②华侨、华裔的投资对中国的崛起功不可没,海外华裔体现中国软实力;③可以更冷静、客观地比较中西方的差异,增强爱国热情,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每点2分,谈自己的理解2分)(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条理清晰即可)

二、(1)相同点(2分): 都强调了幸福指数在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高等方面的重要性。 都把“幸福”作为了政府的施政理念。

不同点(2分): 宜春县出台了详细的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强调了一系列与民生相关的评价指标,提出了细致的保障措施; 安吉县从乡村建设、人居环境与民生改善等方面积极探索和规划了幸福指数的工作目标,指出了安吉幸福指数发布的重要意义,并强调了政府在其中的主导作用。(意思对即可)

(2) 材料一详细介绍了《宜春幸福指数评价体系(试行)》的内容; 材料二主要报道了国内外对幸福指数的关注现状,以及安吉县探索提高幸福指数的情况。

(3) 表现:吃的美味,变成美丽的“表格”;好奇心学到的知识,变成了学习成绩的“分数表”;上班做事,转换成年终绩效考核的“数目字”。 危害:幸福的内心体验,强求一律,势必造成“强扭的瓜”不甜;幸福指数不准,难以表现百姓的真实感受,有“被幸福”之嫌。(4)因素: 物质财富的多少; 身体健康与否; 工作收入的高低;④工作时间的长短。

认识: 幸福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人们的幸福感,通过报道的数据显示:物质财富多、身体健康、工作时间合理的人群、幸福指数相对较高。 幸福是人们内心的体验,用数字来显示幸福指标的幸福指数、指数不准的幸福指数、指向性没有价值的幸福指数是不能真实映人们幸福感的.

三、(1)BD (选对一项2分,选对两项5分。B项编者在丛书中更关注培养读书人的心智,不是经典的滋养;D项“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一前提不能忽视。)

(2)①内容上交代了巴赫成名的经过,概括说明了《何为经典》这篇文章的观点:经典恰恰是历史产物。②引用事例,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观点更容易让人理解。③段末只问不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每点2分)

(3)①赵汀主要侧重于谈论眼中的经典,经典和传统区分和关系,中国经典的困境,如何突破这种困境等。②杨立华主要侧重于谈论他对赵汀阳先生观点的看法,对“经典与解释”丛书的看法,如何解读经典(答出读书人心智养成的重要性也可)等。(每点3分)

(4)①要多阅读经典。阅读《论语》《周易》等经典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心智会慢慢达到足够理解这些伟大人物作品的高度。②读书人要把心智的养成当成读书的目的,而不要简单或功利地指向另外一些目的。③作为读书人,不要仅仅是学术生活者,要更喜欢“学”字带来的心智的养成、心智的快乐。④做学问时,读书人要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淡定,要有一种对事态了然于心的态度,要有一种超然于功利之上、不可救药的孤芳自赏,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培养心智.

四、(1)“北京晚报”记者侧重点在于习近平:①主旨演讲的主题及首次提出的“亚太梦想”的内容;②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工作的进程;③经济交流规模和意义。德国“世界报”记者侧重点在于王毅:①亚太经合组织的重要意义;②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迈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步伐)的迫切性;③具体构想(或:中方计划、建议;合作意向)(每条1分,共6分)

(2)①就信息特点而言,材料一、二有宏观与具体的不同:前者简要介绍习近平主旨演讲及“亚太梦想”,后者提出建立自贸区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复兴丝绸之路、打击经济罪犯等具体合作构想;

②就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工作而言,材料一提到其筹建进程,材料二提到中国建立该银行的目的,意向创始成员国数量及持有外汇储备的规模。

③就中外经济合作而言,材料一提到其规模及经济意义,材料二在经济意义之外,提到中国全球发展战略、复兴传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在调查引渡和遣返经济罪犯方面进行合作的构想。

(每条2分,共6分)

(3)①秘鲁驻华大使馆举办的美食展;

②秘鲁艺术家何塞·卡洛斯·拉莫斯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的“奇幻世界”艺术展;

③智利诗人聂鲁达的雕像在北京朝阳公园的揭幕仪式;④墨西哥艺术家迭戈·里维拉在中国美术馆的画展;⑤墨西哥艺术家弗丽达·卡洛在中国美术馆的艺术展;

⑥墨西哥旅游局在北京朝阳公园组织开展的“探寻墨西哥之旅”互动式展览。(答出5点即可得满分)

(4)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亚太梦想”,谋求的是中国和世界的持久发展(2分):①实现亚太梦想,是为了让人与人的交往更加密切。建立自贸区、复兴传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加强文化交流,将使地球成为小小的村庄。

②实现亚太梦想,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加安宁、富足的生活。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给亚太及世界带来的机会和利益是巨大的,带来的商机是持久和无限的。

③实现亚太梦想,是为了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合作打击经济罪犯、加强文化交流,将净化国际环境,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④实现亚太梦想,需要与会国的共同努力。只有与会各国携起手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各国共赢发展的愿景才会实现。(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