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则表达式在中医文献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正则表达式在中医文献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正则表达式在中医文献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中医古典文献的收集整理及应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教案(2)课程名称实验中医学(理论部分)总学时数36

第一节中医古典文献的收集、整理及其在实 验研究中的应用 (2学时) 课堂讨论:“阴火”是什么。要求大家发言。 为什么要学习本章节? 对中医古典文献及其有关理论把握不准是目前中医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1.1 中医古典文献在实验研究中的重要性 1.为实验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 中医古典文献是古人直接医疗实践经验的记录,是古代众多的医药工作者长期努力、不懈探索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知识宝库。 中医古典文献中蕴藏着大量可供实验研究的素材。这是中医学的优势之一。 这样的成功例子如青蒿素、砒霜防治白血病。 这涉及到如何继承宝库的问题。继承宝库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2.为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中医药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在临床上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即什么叫“自身理论指导下的研究”。 本质是如何吸取中医理论的精华,如何吸取其方法论,并且应用到研究中去。 例如整体观、恒动观在GnRH基因表达研究中的意义。 例如基于肾精亏虚的二仙汤治疗更年期高血压病(单纯狗动脉结扎性高血压无效)。 例如冠心滴丸在美国辨证用药前后的疗效差异。 2.1.2 中医古典文献的特点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中医古典文献跨越了2500年的历史,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知识。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派生出各个学术流派,百家争鸣使得中医理论和医术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2.言简意赅,蕴义精深 古代文献受记录载体及记录手段的限制,受到当时语言、文化的影响,具有文字古奥、言简意赅、蕴义精深的特点。学习时需要积累厚实的古汉语基础、古代科技、文化的知识。古籍中提到的人名、地名、病名、药名,经历史演变与现代名称互有出入,需借助有关参考工具书来确定。 3.数量庞大,文献分散 中医古籍数量庞大。 古代的目录体系不像现代目录体系那样精细明确,中医古籍书目除收录在子部医家类之外,还散见于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的其他各类中。有些笔记杂录、稗官野史、地方志中也有医著记载,非常分散。历史上中医古籍流传很广,朝鲜、日本、东南亚及世界许多国家都有收藏,一些古籍在国内失传了,尚可在国外找到原本或传本。 因此,作为研究其文献检索的面是十分广泛的。要放开眼界。

中医药文献检索作业

文献信息检索的意义和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文献信息检索的意义和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技能是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当代社会日趋复杂,瞬息万变,整个世界进入一个新技术革命发展的信息时代,诸如“信息社会”、“信息高速公路”、“数字图书馆”、“数字城市”、“数字地球”、“网络出版”、“电子图书”、“知识经济”等新生词汇不断出现,以致信息知识贯穿、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与科研等各个领域,并且决定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这种时代迫切要求大学生掌握多种基本技能。其中,文献信息检索与电脑、外语形成所谓的三大基本技能(三者都是信息时代所应具备的技能与手段,运用目的都是为了传播与利用信息知识,通过信息知识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或者说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技能可以提高自己查检、鉴别、选择与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有利于获取新的信息,吸收所需的专门知识,从而更好地进行自学、从事科研和开展各种管理活动。 (二)、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技能有助于同学们打开人类知识的宝库。 图书馆、文献信息部门和档案馆等社会文献信息交流机构都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技能,学会利用这些社会文献信息交流机构可使同学们掌握打开这些知识宝库的钥匙,进而获取与利用所需的文献信息和专门知识。 (三)、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技能有助于同学们了解和把握有关学科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技能,可以了解前人在各个领域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和有关学科的发展概貌,从而找到读书治学的门径,确定读书的重点和方向。 (四)、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技能有助于同学们扩大视野,了解和把握有关学科中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与新知识。 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技能,学会获取文献信息的本领,可以及时了解有关某一学科或研究课题的发展水平、发展动向与发展趋势,从而促使自己根据新的情况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像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得那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获得成就。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更多文献检索与利用的知识和技能,谁就能在科研活动中节省查寻文献信息的时间和精力,从而相对延长科研活动的有效时间。 (五)、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技能有助于同学们获取有关的参考知识和文献信息。 美国有一所大学的门上雕刻着一句名言:“知识的一半就是知道在哪里去寻求它。”俄罗斯著名的文献学家、目录学家布留索夫在其所著《论目录学对科学的意义》一文中写道:“有人说,学问与其说是知识的储蓄,倒不如说是善于在书海中找到知识的本领”。这话无疑是正确的。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技能,可使同学们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 (六)、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技能是接受终身教育的必要手段。 当前,世界范围内图书文献的数量增长异常迅猛,已经呈现“信息爆炸”、“信息污染”,“知识爆炸”、“知识污染”的复杂局面。面对如此广泛巨大,且在不断猛增的文献信息与知识量,任何图书馆、文献信息部门和档案馆均无法全部收藏。任何人别说是通晓各门学科知识,像过去说到古人“学富五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各门知识无所不知,就是通读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全部文献都相当困难,哪怕大致浏览涉猎也是如此。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现在光浏览一下世界上一年内发表有关化学的论文和著作,一个化学家如果每周看40个小时,也要读48年”。就同学们来说,即使是拼命地学习,也无法在大学期间学完将来从事工作所需掌握的全部知识。何况有些学科知识还存在着陈旧老化的问题。这就要求同学们在毕业后还要接受终身教育,不断扩大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所以,同学们应将刻苦学习、掌握知识与培养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技能结合起来,学会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选取和掌握更多的专门知识,培养接受终身教育的基本功,以便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文献训诂研究中医的方法浅探

文献训诂研究中医的方法浅探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各家学术百家争鸣,中医随者文明发展及人类对疾病的斗争亦有久远的历史,中医学术典籍历经各朝兴替,天灾兵燹,各个时代的语言文化差异,更别说古文深奥,微言大义,要后世的人要了解典籍中古人用语的原始含意,就必须藉助方法,而研究汉文古籍释读方法的训诂学渐渐法展。中医学在古代学术不可或缺的一环。 想了解中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中医能历经各代的传承到现今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大放异彩,甚至指导现代生物技术的进步,中医训诂和文献的方法可以说是这一切发展的基石。 一、训诂学的意义和发展 训诂学是汉文古籍释读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释读汉文古籍均从词句入手,最终目的是弄懂文本的旨意。训诂学是汉语语言学、语文学的一个部门,是综合性学科,主要根据文字的形体与声音,以解释文字意义的学问。偏重於研究古代的词义,尤其著重於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但不等于语义学、词义学。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训诂学也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它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根据文字的形体与声音,以解释文字意义的学问。偏重於研究古代的词义,尤其著重於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 训诂学从先秦就已经开始了,战国末期的《尔雅》被认为是最早的训诂学著作,而训诂学的传统观念形成于唐代的孔颖达,国学大师黄侃则创立了训诂学的现代观念。 语言学家王力在1947年的《新训诂学》中提出“必须打破小学为经学附庸的旧观念,然后新训诂学才真正成为语史学的一个部门。”周大璞在《训诂学要略》中也说“训诂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词义和词义系统,他的首要任务就是研究语义发展演变的规律。”新训诂学是相对旧有的训诂学而言的。 1.训诂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中医领域方面的应用。 1.1互训 用同义词互相解释,如“老,考也”;“考,老也”。在中医当中如“癌”字最早出现于北宋1170年东轩居士着《卫济宝书》:「痈疽五发,一曰癌……」。南宋、杨士瀛着《仁斋直指附遗方论、卷二十二、癌》中,记载了癌的症状:「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裂如瞽眼,其中带青,由是簇头,各露一舌,毒根深藏,穿孔通里,男则多发于腹,女则多发于乳,或项或肩或臂,外证令人昏迷。」癌字从岩,岩即山岩,岩为岩的俗体字,古代癌、岩、嵓、喦、岩、岩通用,癌的本义和读音均同岩,传统中医学常用其本义本字「岩」作为病名,指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形如岩石的肿物,是以形象命名的,例如乳岩(今之乳癌)、肾岩(今之阴茎癌)、舌岩(即今之舌癌),多归类于外科。 在普通话中,癌症的“癌”字依造字规则应读作 yán ,但自1950年代之前开始,

中医体质学研究进展

2010年第31卷第2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71 中医体质学研究进展 丁宇炜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上海200000) 摘要:中医体质学以生命个体的人为研究出发点,旨在研究不同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从而应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与养生。本文简要概述了近年来中医体质学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体质;证;中医体质学;综述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lO)02—007l—05与养生。笔者就近年来巾医体质学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中医体质学的概念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王琦…等认为中医体质学中的体质是指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它反映生命过程的某些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方面,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方面,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罹性和病理过程中疾病 中医体质理论渊源于《皇帝内经》。《灵枢?寿天刚柔》发展的倾向性方面。 云:“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换言之,体质就是人群及其中的个体。得白于先天,并受《内经》在体质与人体牛理、病理、诊断、治疗方面的关系均有后天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体个性特论及。奠定r中医体质理论的基础,初步勾I田j了中医体质理论征,这种特征是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适应并相对稳定的。的雏形。王氏认为中医体质学形成于秦汉时期的《内经》,临匡调元【2j认为体质是人群巾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卜和在环境床应用于秦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丰富发展于明清时期的的影响下,其牛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结构与《温病条辨》、《温疫沦》及《张氏医通》等…。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这种特殊状态往往决定着其生上世纪70年代,王琦、盛增秀等提出了“中医体质学说”的理反应的特殊性,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所产生疾病类概念,并于1982年主编_}f{版r《中医体质学说》,这足第一部中型的倾向性。 氏体质学专著,该书的出版,奠定了中医体质学研究的理论与中医体质的概念强调-r体质的形成是先后天因素共同作实践基础,标志着这一学说的正式确立。经南历代医家的不断用的结果;体质的构成包括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3研究发展。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深入而广泛的研究,逐渐形成一个方面;体质禀承于先天,得养于后天。先天禀赋。包括种族、门相对独市的学科。其独特的理论贯穿在中医学的生理、病家族遗传,婚育以及养胎、护胎、胎教等,决定着群体或个体体理、诊断、治疗及养生防病等各个方面。中医体质学以生命个质的相对稳定性和个体体质的特异性。后天各种凶素如饮食体的人为研究出发点,旨在研究不I司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营养、生活起居、精神情志以及自然社会环境因素、疾病损害、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从而应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药物治疗等,对体质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具有莺要影响。因 [1z]下和平.针灸刺络拔罐配合外用治疗银屑病经验[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8):39. [13]牛世煜.针喇、拔罐治疗银屑病42例l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04,64. [14]王盂柏,王勤学.针刺配合水罐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30例[J].中国针灸,2001。21(5):284. [15]李哗.针药结合治疗银眉病80例[J].七海针灸杂志,2000,19(5)121. [16]栾天庆.中药合针罐治疗银屑病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l,29(5):32. [17]王远红.且脏俞刺血拔罐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52例[J].中医药信息,2005,(1):18. [18]褚静.井穴刺I矗L加灸疗治疗银屑病30例[J].黑龙}I:中医药,2002.(6):42. [19]何秀英,马东升.维生素Bl穴位注射治疗银屑病36例[J].宁夏医学杂志,2002,24(8):493.[20]王富宽.穴位注射结合I{I药油剂涂搽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19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7,16(2):32. [z1]赵林玉。刘耀,乔美玲,等.磁化肠线穴位植入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LJ].中围针灸,1999,(12):732. [22j张希平,张俊霞.码青.特定穴埋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18例[J].皮肤病与性病,2004。26(1):15~16. [23]李红,柳锋.埋线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1):51~52. [24]高小爱.埋线配合自血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38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2):29. [25]韩永胜.杜友明。王琳.外涂加脐疗治疗寻常型银屑病2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7,16(3):31. [26]李卫红.黄芍,谭小燕。等.中药敷脐加保留灌肠治疗银屑病31例疗效观察口].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4):454~456. (收稿日期:2009—1l一21) 万方数据

中医药文献检索课综合实习报告

中医药文献检索课综合实习报告 (个人完成) 课题中文名称:补肾健脾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相关因素的影响一、检索课题概况 你从什么途经了解该课题的背景资料?课题中相关词汇的解释(标明出处) 从百度百科可了解该课题的背景资料。骨质疏松症:是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出处:百科名片)补肾:中医名词。是指通过饮食、药补、健身运动、气功、针灸、按摩等手段达到改变肾阴虚、阳虚的状态,补肾的食物,最常用的是通过鹿茸片煲汤、泡酒等方法。中医认为,肾虚分肾阴虚和肾阳虚,要根据不同的症状做不同的诊治。肾虚多为长期积累成疾,切不可因急于求成而用大补之药进补,或者用成份不明的补肾壮阳药物。而应慢慢调理。(出处:百科名片)健脾:中医名词,指健运脾气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脘腹胀满、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常用方药如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等。(出处:百科名片) 二、课题分析 1.学科属性:骨科学 2.检索年限:2008-2013 3.检索文献类型:期刊文献 4.检索方法:机检 三、检索过程 该部分为检索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对所选用的数据库、检索词、检索途径、检索策略以及根据检索结果对检索策略的修改步骤等检索全过程的详细描述。 (一)中医药在线: 1.检索字段:主题词 2.检索词:骨质疏松,绝经后 3.检索式及限定条件:主题词=骨质疏松,绝经后 AND 时间=2008-2013 AND 文献类型=实验研究 AND 研究对象=动物

4.检索结果数量并浏览原文:共20条记录 (二)CNKI: 1.检索字段:主题关键词 2.检索词:绝经后骨质疏松补肾健脾仙灵脾淫羊藿何首乌党参破骨细胞白细胞介素6 IT-6 3.检索式及限定条件:主题=绝经后骨质疏松 AND 时间=2008-2013 AND 关键词=(补肾 OR 健脾 OR 仙灵脾 OR淫羊藿 OR 何首乌 OR 党参 OR 破骨细胞 OR白细胞介素6 OR IT-6) AND 文献分类目录=医药卫生科技 4.检索结果数量并浏览原文:共23条记录 (三)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 1.检索字段:题名或关键词 2.检索词:绝经后骨质疏松 3.检索式及限定条件:题名或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AND 题名或关键词=补肾健脾法AND 时间=2008-2013 AND 范围=全部期刊 4.检索结果数量并浏览原文:共48条记录 (四)专利数据库 1.检索字段:关键词 2.检索词:绝经后骨质疏松 3.检索式及限定条件: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 4.检索结果数量并浏览摘要:共10条记录 (五)其它电子资源的检索情况,如万方医学网、读秀、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Google学术搜索等 检索数据库1:Google学术搜索 检索字段:关键词 检索词:绝经后骨质疏松补肾健脾 检索式及限定条件: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 AND 关键词=补肾健脾 AND 时间=2008-2013 检索结果数量:共20条记录 检索数据库2:读秀 检索字段:关键词 检索词:绝经后骨质疏松补肾健脾 检索式及限定条件: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 AND 关键词=补肾健脾 AND 时间=2008-2013 AND 范围=全部期刊 检索结果数量:共5条记录 五、分析评价 通过检索多种数据库后,进行筛选查重分析,罗列出你认为与本课题密切相关的文献与主要相关的文献题录及摘要

中医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52298974.html, 中医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探讨 作者:范春莉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5年第08期 【摘要】本文回顾了中医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历史:在对中医药孤本、珍本文献的抢救性发掘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中医古籍文献现代性的解释和翻译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国家成立了专门性的中医古籍整理与研究机构,专门的出版社。分析了我国中医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中医古籍文献整理研究工作提出建议:要注意增加投入、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修复、研究队伍;要注意对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引用。 【关键词】中医古籍;文献整理;文献研究;成就;创新 一、中医古籍整理与研究的意义 随着国家对中医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中医事业在未来中国乃至全世界必然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因此,从各方面加强中医事业的研究与建设工作,是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传承中医文化、造福人民的盛举。在这一过程中,对中医古籍的整理与研究工作是一项极其艰巨、但又极富意义和极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对中医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的历史回顾,在梳理和探寻中医古籍研究的历史线索和取得的成就基础上,对中医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作出研究展望,对于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二、中医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的历史回顾 截至目前,我国在中医古籍整理与研究方面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在对中医药孤本、珍本文献的抢救性发掘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中医文献大都归于私人收藏,或者是隐埋于民间,或者是夹杂在其他书籍资料中,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给一些中医经典文献造成了致命的损害。一些中医文献或者由于保存不善而损毁,或者由于天灾人祸而流失。建国以来,我国组成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完善了专门的中医药文献保管实施,在大力搜集和整理包括民间中医文献的基础上,对这些频临损毁的文献进行了发掘和整理,使得它们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为中医药发展继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2、在中医古籍文献的现代性的解释和翻译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自建国以来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一直比较重视对中医药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将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重新提上日常,中医古籍文献整理发掘工作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成就。据统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以及其他一些地方出版社,影印出版了一批中医古籍,如《素问》、《灵枢》、《脉经》、《针灸甲乙经》等,并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专业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专业 《目录学》教学大纲 一、前言 目录学是研究目录工作发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科。通过对图书的查寻、鉴定、著录、评价及目录的编制,完成向读者揭示与报导文献的任务。因此,目录学是读书治学的入门向导,是科学研究的指南。学习《目录学》这门课程,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承担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目录学》的内容包括:目录学概说、目录学释名、目录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目录的基本结构和类型、目录学的分类方法、综合性书目、中医专科目录、类书、丛书等。《目录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目录学概说、目录学释名、目录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目录的基本结构和类型、目录学的分类方法等内容是目录学的基本理论,是利用目录的前提。综合性书目、中医专科目录、类书、丛书等内容是介绍各种检索的工具书及其利用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对理论的阐发,又要注重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更要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本课程计划安排85学时。其中课堂讲授75学时,见习10学时。课堂讲授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讨论。见习主要是带领学生查阅各种综合性目录、中医专科目录、类书和丛书。并且撰写一份中医古籍的叙录体提要。教学内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级内容。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目录学概说【教学内容】 第一节目录学释名(1) 一、目录 二、目录工作 三、目录学 四、普通目录学与专科目录学 五、目录、目录工作、目录学三者的关系 第二节目录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 一、目录学的研究对象 二、目录学的内容 第三节目录学的作用(1.5) 一、图书馆工作的指导 二、读书治学的入门向导 三、科学研究的指南 四、目录学在文献研究中的作用 第四节目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0.5) 一、目录学与版本学、校雠学的关系 二、目录学与图书馆学的关系 三、目录学与学术史的关系 四、目录学与情报学的关系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境外) 一、学科简介 中医医史文献是从史学、文献学的角度研究中医药学的理论与经验、学术特征、文化内涵与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本学科由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教授于二十世纪50年代创建,1981年、1996年分别被首批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中医学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07年我校中医学一级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本学科作为中医学的二级学科进入了国家重点学科的行列,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文化分会和医古文研究会的主任委员单位,医史文献分会的副主任委员单位,以及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的候任主任委员单位,并为国家级或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中医文献学》、《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专论》、《医古文》、《大学语文》、《中医哲学基础》的主编单位。学科整体优势显著,在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同类学科中位居前列。 二、研究方向 1. 古今名医学术思想与历代名著研究 2. 中医临床文献研究 3. 中医训诂学研究 4. 中医文化与中医哲学研究 5. 中国医学史与中医学术思想史研究 6. 中外医学交流与比较研究 三、培养目标 1. 具有比较坚实、宽广的文史哲及中医基本理论知识,系统掌握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具备独立从事中医医史文献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能力,做出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 2.从事中医临床文献研究和古今名医学术思想研究的博士研究生,能熟练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诊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疾病。

四、课程设置 1.公共必修课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2.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 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导师从下列课程中确定一门作为专业课,两门作为专业基础课。所选课程不能与硕士阶段重复。如下列课程不能满足要求的,导师可另选其它课程。 3.选修课 根据不同研究方向,也可在导师指导下选1~2门课程。学校所开课程不能满足者,经导师批准可到校外选修。 4. 跨专业学习课程 跨专业研究生除完成上述课程外,还要按学校规定补修中医本科阶段主干课程,但不计学分。 五、科研实训、临床实践及要求 1.科研实训 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境外)》执行。 2.临床实践 从事中医临床文献研究和古今名医学术思想研究的博士生,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求临床实践不少于180小时/3学年。临床实践包括跟师门诊或跟老专家出诊,收集整理临床病例等,要求撰写规范的、且有病案分析的门诊病例25例,并撰写总结临床经验的论文或学习体会1篇,不少于2.5千字。

文献检索平时作业答案带图(温医)

1.简述文献的构成。 答:现代文献由四要素构成:文献信息、文献载体、符号系统和记录方式。 2.简述医学文献的特点。 答:数量庞大、载体多样化、多文种化、学科交叉出版分散、知识信息更新加快、交流传播速度加快、电子化发展趋势。 3.简述文献检索的概念和类型。 答:概念:广义的文献检索包括信息的存储和检索两个过程,是指将文献按照一定方式集中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按照文献用户需求查找出有关文献或文献中包含的信息内容的过程。 狭义的信息检索即从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中,通过一定的检索途径或检索方式查找出需要的信息的过程。 类型:①按照检出结果的形式划分:书目检索、全文检索、引文检索。 ②从情报检索角度划分:文献检索、数据检索、事实检索。 ③按照线索手段划分: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 4.简述文献检索系统的评价因素。 答:报道信息的准确性、报道信息的及时性、索引体系的完善程度、对信息标引的深度、查全率和查准率。 5.什么事查全率和查准率,二者之间有何关系? 答:查全率(R)和查准率(P)是检索系统最为流行和重要的两个性能和效果评价指标。 R=检出的相关信息量/检索工具中相关信息总量X100% P=检出的相关信息量/检出的信息总量X100% 两者之间存在互逆关系,即如果检索工具的查全率较高,则其查准率将相对下降;反之查准率高,则查全率低;而且查全率和查准率只能相对提高,二者永远不可能同时达到100%。 6.试述文献信息的类型。

答:①按文献信息表现形式划分:文字型、视频型、音频型、数字型 ②按文献信息的出版类型划分:图书、期刊、政府出版物、科技报告、专利文献、会议文献、学位论文、标准文献、产品样本说明书、技术档案 ③按文献信息的载体形式划分:印刷型、缩微型、声像型、电子型 ④按文献信息的加工程度划分: ⑴零次文献信息:书信、手稿、实验数据、观察记录、笔记、内部档案等。特点:内容新颖,但不成熟,难以查询。 ⑵一次文献信息:期刊论文、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报告等。特点:内容新颖、详尽,因而是文献信息的最主要来源和检索对象,但其量大、分散而无序,对其查找与利用带来不便。 ⑶二次文献信息: 目录、索引和文摘等。特点:报道性和检索性,主要作用是提供查找文献信息的线索,故又称为检索工具。 ⑷三次文献信息:综述、进展、年鉴和百科全书等。 7.试述电子文献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答:电子文献资源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把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文献存储在光、磁等非印刷纸质的载体中,以电信号、光信号的形式传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和其他外部设备等方式再表现出来的一种新型文献资源。 特点:1.存储介质和传播形式的改变 2.信息的表现形式多样化 3.文献资源类型多样化 4.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功能 5.更新速度快、时效性强 6.具备检索系统或功能 7.检索访问不受时空限制 8.试述医学电子文献资源的类型。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黄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国学, 2015, 3, 19-22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5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d52298974.html,/journal/cnc https://www.360docs.net/doc/d52298974.html,/10.12677/cnc.2015.32005 The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Experience Inheritance of Famous Old Doct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an Huang1, Lu Xu2* 1Science and Education Department in Chongqing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ongqing 2The Key Lab of 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Pharmacology in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Email: *1154289840@https://www.360docs.net/doc/d52298974.html, Received: Jun. 4th, 2015; accepted: Jun. 21st, 2015; published: Jun. 24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d52298974.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main problem in doct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single inheritance model, the lack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the lack of outstanding inheritors, and so on.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we need to build a famous doctor evaluation system,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qua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 out academic thought and literature basis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cavate and protect the folk resourc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lay the role of modern medicine in succession, actively explore and solve the problems, ideas and methods of project design and system planning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ized personnel, the inheritance of academic thought and 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of special treatment technology. Keywords Famous Old Doct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erience Inheritanc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黄彦1,徐露2* 1重庆市中医院科教处,重庆 *通讯作者。

详解中医体质学说—九种体质分析

中医体质学说 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各种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和发展趋向,指导预防和治疗的学说。中医学的各项学说中包含大量关于体质的理论,王琦等著的《中医体质学说》把这些理论加以总结和发展,开始形成中医学的体质学说。中医体质学说提出:形成不同体质的因素有先天、年龄、性别、精神、生活条件及饮食、地理环境、疾病、体育锻炼、社会因素等。体质因素与发病有很大的相关性,个体体质的特殊性,往往导致对某种致病因子或疾病的易感性。疾病的性质和病理过程,与患者的体质关系密切。疾病的演变往往取决于机体内部阴阳矛盾运动的倾向性,其中包括机体平素阴阳盛衰、阴阳动静等情况和趋势,由此而规定病势发展和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八纲类型。根据中医基本理论,结合临床体质调查,提出了正常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痰湿质、瘀血质等七种临床体质分型设计。临证必须注意素禀特点,年龄长幼、男女之别、生活条件、地区差异等体质因素,重视体质与治病求本的关系,认识体质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重要物质基础,以及体质差异与针刺和药物的耐受性、反应性的关系,体质与用药宜忌的关系等。中医体质学说还认为,探讨体质的本质应与研究阴阳学说、脏腑经络的实质相结合,与探讨八纲和机体反应性的关系相结合。 中医体质分类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中医文献检索重点

检索基础 文献及其相关概念 1、信息:泛指一切事物运动的状态和运动的方式,包括事物内部结构的状态和方式以及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2、知识:基于推理并经过证实的认识。 3、情报: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为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所需的知识。具有知识性、传递性和效用性三个基本属性。 4、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由内容信息、物质载体、符号系统和记录方式四要素构成。 5、四者(信息、知识、情报、文献)相互关系:包含与转换关系 文献信息源及其类型 1、信息源定义:个人为满足其信息需要而获得信息的来源,称为信息源。 信息源类型:体载信息源(人身上拥有的信息,如对话、交谈等)、实物信息源(客观物体上的信息,如文物、模型等)、文献信息源(如图书、期刊等)、数字信息资源(主要指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两种形式) 2、不同级别的中医药文献(可考名词解释和单选) (1)零次文献:一指未经记录、未形成文字形式材料的口头交谈;二指未经正式出版的各种书刊资料(如书信、手稿、记录、笔记、不公开的内部书刊资料【这会考单选题】)(2)一次文献:是以作者本人在科研、生产工作中取得的科技成果为依据而撰写、创作的原始文献,不论其载体形式、出版类型如何,都属于一次文献。(如所有公开发表的原创作品都是【这会考单选题】) (3)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的产物,即对无序的一次文献的外部特征如题名、作者、出处等进行著录,或将其内容压缩,并按照一定的学科或专业加以有序化而形成的文献形式。(如报刊索引、中医古籍总目、医学文摘之类的【这会考单选题】) (4)三次文献:指根据二次文献所提供的线索,对某一范围的一次文献加以集中、浓缩、系统整理并概括论述而形成的文献。分为综述研究类(如综述等)和参考工具类(如手册、大全、年鉴、指南) 不同出版形式的中医药文献 (1)图书合法标识:国际标准书号(ISBN) (2)期刊和报纸期刊:指有固定名称、版式和连续编号,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的连续性出版物。期刊的合法标识:国际标准刊号(ISSN) 核心期刊定义:是指刊载某学科文献密度大、载文率、被引用率及利用率较高,深受本学科专家和读者关注的期刊。 核心期刊的遴选体系(考多选题):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3)会议文献 (4)学位论文 (5)专利文献(重点,见后面章节) (6)标准文献 (7)科技报告

数据挖掘对中医药文献研究生的意义

摘要:为寻找中医药文献研究生展开数据开掘教导的主要性,经过摆抱负、讲事理,经过数据开掘在各个范围的感化、中医药科研中的应用近况等外容剖析,评论辩论中医药文献研究生关于数据开掘教导的需求性。结果与结论:数据开掘是新兴技巧,胜利应用于很多范围,中医药数据开掘尚处于构成阶段,学科交叉的中医药文献数据开掘开展潜力宏大年夜,作为科研新力量,研究生回收数据开掘教导的意义深远。 关键词:数据开掘;中医药文献;研究生教导;意义 中医药历经几千年来临床经历与基础研究的沉淀,后果丰富,文献充分,因个中医药文献研究生成为中医药范围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构成局部。数据开掘是新型的智能范围,其作为对象与方法应用于迷信研究、金融投资、制作业、电信业等诸多范围,在中医药范围的应用尚处于更生期,中医药文献的特色决定了其选定命据开掘作为剖析手腕的可行性,研究生是主要的科研力量,因此有需要对其展开数据开掘的相干教导。 1、数据开掘的主要价值 1.数据开掘在信息技巧迅猛开展的潮流中出世。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很多任务的完成都需求数字与信息,时代的需求使得人们发明与应用数据信息的才华日趋晋升,积累的数据越发多样化,科研范围关于数据的需求尤其清晰,数据眼前隐蔽的浩大信息为科研人员供给了名贵的引诱。中医药范围也不例外,固然传统的文献收集与数据积累可以提取必然的信息,然则对在海量数据中停止数据剖析后果却没有很好的计划。随着中医药文献数据量的日趋添加,保管在数据库中宏大年夜数据中包罗着少量不为人知、但又十分有效的常识和信息,这些常识和信息可认为中医药迷信研究、贸易决定计划和行政事务办理等供给有效的决定计划依据和基础。[1] 2.数据开掘是开掘常识源泉的对象。大年夜范围数据集合是数据开掘的研究对象,被人们笼统地刻画为“常识的源泉”,它可所以结构化的,也可所以半结构化的,如把中医药文献改变成关系数据库中的文本、图形、图象数据,乃至是散布在收集上的异构数据。数据开掘技巧是始于面向应用的,它是对特定的数据停止微不美观或微不美观的统计、剖析、综合和推理,以指导实践后果的求解,希图发明工作间的相互关系,应用己有的数据对未来的活动停止猜测。如许,便可以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次的末尾查询操作提高到为各级运营决定计划者供给决定计划支撑。 3.数据开掘提取中医药文献信息的价值。依照原始的剖析计划将文献资料整顿,进而运转数据开掘从数据集中识别出有效的、新鲜的、潜伏有效的并终究易于被中医药学者了解的形式。[2]即从数据集中(能够是不完整的、有噪声的、不肯定的、各类存储方法的)提取隐含在个中的、先前未知的、人们感兴味的、对中医药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有潜伏价值的信息和常识的过程。数据开掘作为一门新兴的研究范围,将其应用于中医药文献剖析范围,将会培养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具有遍及应用远景的学科范围。 2、中医药范围数据开掘的研究近况 故国医学历经几千年的积累,在临床经历与基础研究范围积累了名贵的资本,快速而高效的应用数据资本是浩大中医药学者多年来试图处理的后果。数据开掘曾经初步涉入中医药科研范围。1.中医辨证诊断。传统的中医治疗是在先辨证、再论治的思维形式下停止的,然则中医辨证至今也未构成一致的规范,分歧医师对统一病人辨证结果经常是分歧的,大夫辨证水平的高低完整取决于经历。因此,为中医辨证建立客不美观的、定量的规范是十分有需

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整理出版的管理办法(试行)

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整理出版的管理办法(试行) 【法规类别】出版与出版物市场管理 【发布部门】卫生部(已撤销) 【发布日期】1986.08.06 【实施日期】1986.08.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整理出版的管理办法(试行) (1986年8月6日卫生部) 为了加强全国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整理出版工作的科学管理,促进“中医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落实,特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领导 1.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古籍整理出版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古办),负责制定全国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整理出版规划,下达任务、组织落实,掌握全国中医古籍出版动态,协调各有关出版部门的中医古籍出版事宜,处理日常工作。 2.国家中医管理局设立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整理出版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古委),聘请学术造诣较深、专业水平较高、治学严谨、作风正派的专家担任学术委员。学术委员会承担课题审议、成果评定、顾问咨询等项任务。

3.各省市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整理的组织领导、任务落实、经费分配、成果评定管理工作,由省市卫生厅中医处(或省中医古籍整理办公室)负责。 4.省市卫生厅应成立由3-5名学有专长、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熟悉本专业的人员组成的“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整理评审组”,负责业务指导、样稿审定、成果评议等事宜。 二、专业机构 1.各级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所(室),是主要承担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整理任务的专业机构。 2.凡有条件的省市、中医学院、中医研究院(所),均应设立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整理的专业机构,各级中医主管部门应给古籍文献研究所(室)创造必要的条件,人员要相对稳定并列入科研编制,促使其较快地巩固和发展。 三、专业队伍 1.从事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整理专业人

详解中医体质学说 九种体质分析

中医体质学说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各种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和发展趋向,指导预防和治疗的学说。中医学的各项学说中包含大量关于体质的理论,王琦等着的《中医体质学说》把这些理论加以总结和发展,开始形成中医学的体质学说。中医体质学说提出:形成不同体质的因素有先天、年龄、性别、精神、生活条件及饮食、地理环境、疾病、体育锻炼、社会因素等。体质因素与发病有很大的相关性,个体体质的特殊性,往往导致对某种致病因子或疾病的易感性。疾病的性质和病理过程,与患者的体质关系密切。疾病的演变往往取决于机体内部阴阳矛盾运动的倾向性,其中包括机体平素阴阳盛衰、阴阳动静等情况和趋势,由此而规定病势发展和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八纲类型。根据中医基本理论,结合临床体质调查,提出了正常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痰湿质、瘀血质等七种临床体质分型设计。临证必须注意素禀特点,年龄长幼、男女之别、生活条件、地区差异等体质因素,重视体质与治病求本的关系,认识体质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重要物质基础,以及体质差异与针刺和药物的耐受性、反应性的关系,体质与用药宜忌的关系等。中医体质学说还认为,探讨体质的本质应与研究阴阳学说、脏腑经络的实质相结合,与探讨八纲和机体反应性的关系相结合。 中医体质分类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