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项目管理论文

软件项目管理论文
软件项目管理论文

第一部分:XX公司IT项目总结

一、项目背景

本论文要分析的项目是一个企业内部的IT项目,即:企业商业信息支持系统升级。这个项目发生在一家中型规模的企业,同时向企业客户和消费者两方面提供产品和服务。表面上看,这个项目是一个企业内部的IT项目,但是这个IT项目是和另一个商业流程项目同时进行,互相配合的。因为商业流程有改变和创新,所以,这个项目并不是对老系统的升级和维护,而是一次创新,质的飞跃。因此,这个IT项目有一些特点:

该项目与商业流程项目同时进行

项目会影响到公司其他部门的运营流程。

该项目隶属于一个现有范围更广更复杂的IT系统

项目涉及人员主要有如下角色:

领导小组:

由公司高层经理,以及有影响力的高工,业务牛人组成。

项目组:

由IT部门、商业部门、以及外部IT供应商共同组成

受众:

所有将受到此IT解决方案影响的员工。

二、项目管理涉及哪些方面

在总结本IT项目管理效果之前,让我们想想:如何评价一个项目是否取得成功?这里边涉及的因素很多很多。而且,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和角度:

项目过程是否做得很好、很舒畅?

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项目受益人拿到收益和价值最大?

项目成员得到的成长和良好的感受?

项目过程值得称道,项目管理很有一套?

在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最好还是回到本源,从根本来上看,然后再逐步地展开。那就是:什么是项目?

这里有一个普遍的定义:项目就是一套独特互相联系的任务,有明确的开始与结束,充分地利用资源,共同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

开始与结束:说明项目是有时间限定的,有deadline。也说明,项目启动要有启动的姿态,项目结束要有像样的收尾。实际项目中,时间资源永远都是一种稀缺资源,项目经理经常面临火烧屁股的情势。

充分地利用:说明项目是在意成本的。事实上,成本总是一个敏感的词,任何项目都是划拨有限的资源。实际公司软件项目中,经常性的情况就是人手总是紧缺的。

特定的目标:说明项目要达到什么目的和意图。也解释了,为什么做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其实概括起来,这就是影响项目同时也是项目干系人关注的三个主要因素:商业价值、成本、进度。如图一所示

图一影响项目的三个主要因素

商业价值,主要是指从项目可得到的已知的和未知的商业利益。我更喜欢用商业价值来代替“质量”来表示项目的关键三要素之一。这是因为,商业价值可以富含比较多的内容:比如,项目的产出IT系统赢得客户的认可;项目成员得到了成长;项目团队增强了凝聚力;上级经理(领导小组)任何项目的运作过程…等等,让项目涉及的各方都有正向的反馈和收获,那就是这个项目的广义价值。

而项目管理,就是在这三个因素的限制下,尽其所能地去逼近这样一个极限,那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商业价值。所谓“两控制一追求”:控制时间和控制成本,追求最大商业价值。

这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而项目管理就是一个平衡的艺术。

在“两控制一追求”的情况,项目经理怎么办?“好钢用在刀刃上”,“分清主次,重点投入”。是的,这就是项目管理的法宝。

这就意味着:

目标:定义明确的目标,尤其是项目“完成”的。

人:组建并保持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因人择事,利用团队的力量。保持团队的热情和凝聚力。

事:要对项目范围进行管理。控制需求,对需求分级而治。合理规划,保持项目的节奏。任何时刻都在做最有价值的任务。

沟通:保持高效的沟通,让信息正确地流动,信息对称。

过程管理:项目的整个执行过程:启动、规划、执行、监控、收尾。包括但不限于:识别项目的关键过程,找出关键路径。评估任务的工作量,利用非关键路径上任务的浮动时间…

风险管理:分析项目的RAID(Risks、Assumptions、Issues、Dependencies),可视化出来,持续跟踪。

下面,我就从这6个方面对IT项目的管理进行总结。

三、IT项目管理分析结论

?关于项目目标管理

这个IT项目有明确的目标:按照新的商业流程,实现一套商业办公系统,替代旧的商业办公系统。要求:操作简单,效率高。

我们来看这个IT项目的目标。做什么,很清楚,就是做一套商业系统。规则限定也很清楚,即:按照新的商业流程。用户界面交互友好性方面也提出了要求,操作简单,效率高。效率高同时也对系统的性能提出了要求。

这个作为待交付产品目标或许也可以,但是总是觉得还有点欠缺。在哪里?是的,有一些不够具体,不具备评估性。比如,效率高?到底什么样子才算效率高呢?查询功能多久返回结果?1秒钟?还是30秒钟?

这里只是提出了待交付产品目标。商业价值中我们提到过,除了交付的产品即涉及用户之外,项目中还有团队、领导小组等角色的人员。也许,团队目标也可以设定一下,比如,增加产品的自动化冒烟测试所占的百分比,或者,团队希望采用新技术和新架构,来帮助产品取得更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领导小组则更关心组织能力的成长,也许,项目可以设定这样的组织目标:较少项目的耗费时间,提升组织的敏捷性。

结论:目标比较明晰,但是需要细化的某些目标点;建议增补团队目标和组织目标。

?人力管理

组建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对于项目成败至关重要。项目经理需要使出换身解数来营造英雄团队存在的氛围。这个IT项目似乎又有些复杂,涉及的项目成员有公司内技术部门的开发人员、商业部门的业务人员、IT设备供应商的技术人员,而且有一些人员的投入是0.5个人力的情况。

为了帮助大家尽快熟悉起来,在项目准备阶段,特意安排了全体项目成员的拓展训练。这对项目团队的热场很有效。后续,为了让项目成员对本项目有了解,对项目背景知识以及相关领域的业务知识进行了培训。培训采用,由对各领域了解的项目组员负责针对整个团队讲解的方式进行,反响不错。在项目过程中,团队建设活动及业务交流同样定期举行。

为了让项目成员能够高效,项目过程中,特意关注大家的工作并行情况,帮助减少工作负荷的安排。让那些除了项目之外,还有其他事情的成员对项目得到了有效地投入。

结论:人员管理比较成功。不同工作的并行性,是项目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如果有条件,最好安排全力投入项目的人员。

?范围管理

项目范围管理很重要。范围说明,除了我们都了解的需求管理,还包括项目的理由、产品描述、项目交付物、项目限制、项目假设等内容。这里我们仅针对需求管理进行分析和总结。

变化总是比计划快,这是大家做项目中常遇到的情况。需求变化不仅会打乱项目的节奏,还经常在项目末期给项目致命的一击。“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这句话你一定耳熟吧?这是失败的项目,用户最常见的一种反馈。

如何进行有效地需求管理,在本IT项目中尤其显得重要。因为,本IT项目是和另一个商业流程项目同时进行的。这个商业流程项目是这个IT项目需要参考的业务流程标准。

那这个IT项目做了哪些呢?

首先,心态要摆正:拥抱变化。是的,项目经理在项目启动会上就对大家就此进行了沟通和讨论:项目要做“正确的产品”,因此我们要有开放的心态,保持及时进行调整的热情和灵活度。这是由其好的做法,统一了团队的认识,后续的工作就水到渠成了。项目成员及项目经理一致决定:

第一、要保持同“商业流程项目组”紧密的沟通,保持同步的进展互通;

第二、前期调研多好充分的准备,细致地了解;

第三、采用需求池管理,为每一个需求都评估后,打上唯一的优先级标号(按照数字1、2、3…,数字越大优先级越低);

第四、迭代式开发。每次迭代都从需求池中,按照优先级编号,顺序最高优先级的一组;

第五、每个迭代都拿去和用户代表以及负责商业流程的相关人员讨论、评估;

第六、滚动式规划,就已经明确的需求(即商业流程)进行设计、开发、测试等工作安排;

结论:需求管理非常到位。不是以死板的“需求变更”流程来退却需求方,而是和需求方一同明确需求、锁定需求。取得团队的理解和认可,这是关键。

?沟通管理

我们说项目其实是死的,有了沟通,才让项目活色生香起来。可见沟通的重要性。沟通不到位,会导致信息不对等的情况,进而可能出现项目成员无效的工作投入。这对项目组是很大的伤害。

在这个IT项目中,沟通尤其重要,因为项目组面对的组织和人员又多又复杂。沟通既有项目组内各角色项目成员之间的沟通,又有同项目组外部的沟通:同客户方,同需求方,同商业流程兄弟项目,同上级领导等等。这个IT项目的沟通尝试如下:

集中项目成员座位,在一个大会议室内,这样就保证了项目成员之间讨论的及时性;

每个迭代内,每天站会15分钟,作为开发过程的跟进和交流

每个迭代结束,定期同需求方进行review

同需求方以及商业流程项目保持随时沟通,派人员参加商业流程项目组例会

同领导小组的沟通,主要在需求评审会和设计评审会、阶段汇报等方式进行。

结论:项目团队内部的沟通很好,集中坐在一起对与加强大家集中精力攻坚于一个项目是个很大的帮助,形式上的改变也很重要。前文提到了,本项目成功的关键之一是需求控制,因此同需求方的沟通做得很好,但是,似乎有些过多。对于用户的关注,似乎做得不够好,开发阶段没有任何同用户的沟通和反馈,只是到了?版本才关注用户的反馈。

?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包含了项目运作整个范围。从启动开始,规划、执行、监控,最后收尾,横跨项目发展的各个阶段。

启动阶段,一般包括项目预研、项目启动会等。在本IT项目中,项目预研阶段既做了队就有系统的研究、又做了新技术以及新方案的研究和培训,同时对于团队通过这个活动也起到了建设作用。项目启动会,在这个IT项目中成为项目动员大会,呵呵,有一些鼓动的味道,但是确实对项目目标、产品意图、发布条件、里程碑设置等进行了说明,充分的讨论,听取大家的意见,最终取得全体项目成员的认可和一致。记住,这是值得花时间来做的。

规划阶段,因为需求的变化性,不可能做到一下子把所有任务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因此,在这个IT项目中,采用的是滚动式规划的方式,能把多远看清楚就详细规划多少,不断的明确需求,不断地推进项目向前进展。因为这种特点,本IT项目中采用了迭代式开发的开发模式,这是组织敏捷性的一个尝试,虽然,大家没有认识到。但,对于需求不明确的分析型项目,我们不是一直在这样做嘛。很简单,为了控制进度。

执行阶段,进度总是让人很揪心的。尽可能利用项目组可用的一切资源。关键路径以外的非关键路径活动就是上乘之选了,面对上级领导和蔼可亲,但是就是不给资源的讨厌面孔,

这是唯一可挖出来的buffer。这一点,体现出这个项目中项目经理的素质了。

监控方面,这个项目中不外乎用上文沟通管理中谈到的各种方式达到的,保证了项目组充分信息共享,项目经理可以及时了解进展,进而可以做到适时调动调整的。规划做得好,这块就可以放心一些了。

收尾阶段,有一些慌乱。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对旧系统完全的取代,即使是全新的系统,但是也要考虑到用户的使用特性。用户接入的阶段太晚了,在?版本才开始关注用户的反馈。所以,用户界面调整了,导致后续的培训计划及材料,都要调整。但是,好在实施阶段搭乘了“商业流程项目”的顺风车,虽然有些曲折,也顺利通过了用户的评估。

结论:过程创新不错,关键路径外的任务浮动时间的利用,是这个项目中的亮点。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对于进度控制非常重要。即,做到心中有数,决胜千里的作用。不战以屈人之兵也。

本IT项目的风险管理采用最简单的形式来跟踪,内容则遵循RAID的原则指导,进行识别。RAID是指:

Risks -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任何情况。如果发生就会对项目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项目失败。每个项目成员眼中Risk不一样。

Assumptions-假设,关于项目的任何假设。每个项目成员都是基于一定假设来做项目的,比如理解需求、出方案、做设计、出测试方案等。每个人的假设必然不会一致。当假设被过高估计,一旦有所变化,对项目就是灾难性的影响。

Issues-项目确确实实存在的问题。需要最高级别的考虑和处理,以防问题变成项目阻碍或者导致项目失败。

Dependencies-依赖,可能是内部依赖,比如,一个任务的开始需要依赖令一个任务的输;也有可能是外部依赖,对其他系统的依赖,比如对用户中心的依赖。对资源的依赖,对关键人员的依赖等都是。

怎么做?有几个原则:

1、开动大家的脑筋。既然是项目的,那就是跟每个项目成员都相关,所以RAID来自于所有项目成员,而不是一个人。项目启动时,大家一起头脑风暴。

2、可视化出来,让项目成员都关注。形成列表,比如从头脑风暴中top出20个。

3、持续跟踪。RAID的动态要持续跟进,更新。列表是动态的,可以补充和删除。

4、迭代式的管理推进项目。不要等着所有的RAID都列清楚,才开始项目。想多少做多少,不断反馈和总结。

结论:风险管理很轻量级,但是很专业,很实用。

这个IT项目最终是取得了成功。在成本内、时间线内、以极高的商业价值,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从项目管理角度来看,这个项目经理所起的作用非常大。需求管理、沟通管理采取的都是比较有效地做法,既提升团队的能力和热情,又很好的把握了项目走向和节奏。这是一个堪称该公司典范的项目。

第二部分:浅析项目开发模式:瀑布VS. 敏捷

一、项目背景

这里要分析的案例项目是某网络公司的一个真实项目,简称为B项目。B项目是做一款WEB应用产品,目标用户是某一特定范围的网民,具有相似的爱好、某一年龄段、具备相似的关注点和生活习惯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项目相关的情况:

项目人员组成:9人,其中,

项目经理1人,负责整个项目的规划与执行;

产品工程师1人,负责产品定义,需求收集与分析,页面以及美工设计;

研发工程师4人,负责技术选型,完成系统设计以及具体的开发工作;

测试工程师3人,设计测试用例,执行测试任务,负责产品的质量保证工作。

二、B项目遇到的问题

这个项目有一个比较复杂的客观情况,也可以说是难点吧。那就是:这是一个新产品开发,受众面较大,用户的想法和需求很难预先获得,或者说用户可能也说不清楚哪些是他需要的或者喜欢的,产品到底是不是真的满足客户需求的事先评估再怎么做也做不到最准确。这种困扰,在很多软件开发项目中都存在。其实,用户只是有个方向,大致的想法,具体是什么样的,怎么操作比较顺手,这些细节都是模糊的,含混不清的。这种情况,就必然会导致,事前集中花时间想把需求不完整、清楚,然后lockdown,这是不可能的。变更是必须的,客观存在的。完整,清楚,更不用提,做不到。提前花整块的时间来做需求,是不现实的。

如果按照惯例,采用瀑布式开发流程的话,那么,需求不清,变更频繁对后续的开发测试工作有什么影响呢?

瀑布式开发模式,各个阶段划分得非常清晰,需求-> 设计-> 编码->测试–>发布,一般周期都比较长。如果,想让各阶段按部就班地进行,那这个项目计划就无比地复杂,要全面,要具体。项目成员不断地开发出新模块,最后都齐活了才进行整体集成,将各个工程师所写的编码整合到一起,预测整体系统的行为,包括可靠性和性能等。如果需求发生变化,意味着什么?调整计划,要花费几倍的精力,来调整计划以及后续所有阶段的工作。很可能之前所做的工作会被废弃,架构也要调整,导致大量的重复工作。这种浪费对于项目来说是致命的,时间紧迫了,项目的节奏被打散了,很可能到了截止日期却拿不出可用的产品,项目只好延期。

新产品研发,需求不甚清晰,这种情况下,划分需求阶段的做法是没有意义的。显然,瀑布式开发模式不太适合的。

三、B项目的解决方案

那怎么办呢?这个项目是怎么做得呢?

引入需求池,拥抱变化,迭代式开发,快速应对变化。需求不是不能提前做到完整、清晰嘛,好,那就分为短期和长期两部分。长期表示前进的方向,宏伟的目标,这是确定的而且基本不会变化的。短期目标,就是在目前掌握信息的水平上想清楚多少就完成多少用户需求。这些想好的,确定的,明确的需求不断地放入需求池中。研发工程师,就从这些已经确定的需求中不断地取出需求,设计,编码,测试,产出。产品工程师拿到产出进行评估,各种范围的评估,甚至拿给部分用户进行评估。然后得到反馈,就这样,不断地边做边想便评估,不清楚的需求自然就慢慢变得清晰起来,又可以纳入到需求池中,作为下一次的迭代的

目标。

我们来看这个变化,需求管理方式的变化导致项目开发流程也发生了变化:如果想快速的推出产品给产品工程师评估,就要尽量的并行工作,减少串行,缩短bug反馈和修复的时间间隔,那么研发工程师和测试工程师就不能像瀑布式一样,严格的串行。研发工程师交给测试工程师的就不能是一个琐碎的零件,而应该是端到端的可见的功能,用户使用的一个功能。再往前推,那产品工程师提出的需求就不能是零件,而应该是一个feature,而且要足够的小,最好是1天之内的工作量。根据B项目成员的能力水平,这个迭代周期,他们选择了2周,2周给出一个评估版本。

很显然,B项目采用了敏捷开发的模式。

四、敏捷模式和瀑布式有何区别

瀑布式开发模型分为若干阶段: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系统集成,以及运行和维护等几个基本阶段。瀑布模型做了4个主要假设:

如果我们花时间来理解的话,存在着一套定义相当明确的需求

在开发过程中,需求的变化非常小,使我们能够应付,而不用重新构思或者修改我们的计划

系统集成是一个适当且必要的过程,我们能够在架构和计划的基础上合理地预测系统集成的运行情况

创建一个大型的新软件应用程序所需要的软件创新和研发工作,是可以按照预先制定的时间表进行的

但是,很遗憾,现实情况表明这4个假设都是错误的,很难站得住脚的。

假设1,已经在B项目中被证实是不存在的了。即使是在最擅长的行业领域,客户想法的变化,独特化,都是没有办法保证需求是可以一下子就全面到位的。

假设2,确定需求和交付系统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变化也就越多。如果开发速度很慢而变化发生的太快,那情况就很糟了。

假设3,系统集成会顺利进行?别开玩笑了,这个假设的前提是,只要进行适当的计划和分析,我们就可以预测复杂系统那个的所有组件系统工作的情况。现实情况,告诉我们,前期所有的分析,既不能预知也不能控制系统集成的过程。问题过于复杂,变化不断发生;项目进行期间技术不断革新;关于集成的假设都是错误的,并且发现错误时已经为时太晚。

假设4,计划其实是一种预测,只能反映预测的精确程度,但并不见得能够反映实际情况,尤其是超大的计划。超出4周,就基本上是胡说了,变化太快。

其实,不是瀑布式模型概念错误了,而是从瀑布式模式被提出到现在这30多年来,我们都错误的理解瀑布式模型。其实,瀑布式模型的应用是有前提条件的。Royce在1970年发表的《管理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中,提到:这个模型建议在关键的原型阶段之后应用,在原型阶段首先要充分的理解所要应用的关键技术以及客户的实际需求。

瀑布式开发模式想得很美好,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却因为缺乏灵活性,适应性不佳而渐渐被放弃。与此同时,业界不断探寻适合软件项目的开发模式,其中,敏捷软件开发模式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和采用。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有何不同。

图二敏捷颠覆了瀑布模式的传统假设

图二显示,瀑布模式倾向于需求(功能)而不是评估资源和日期(成本和日程)。在敏捷中,假设是不同的:日期和资源是固定的,因此,为了满足日期的要求,需求必定是可变的。这是敏捷的关键原则:任何事情都安排在时间盒内完成。这条原则迫使团队筛选最高优先级的需求,首先交付最高客户价值的条目。同时,这条原则迫使团队承认,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交付什么,仅知道哪个时间段。

在概念上,敏捷是简单的,但是却改变了大多数事情。

图三敏捷带来的变化

图三通过对比的方式描述了敏捷带来的变化,可以说这些变化都是颠覆瀑布模式的。

敏捷让团队和组织从遵循计划发展到能够响应变化。这是从传统的工作分解结构到基于优先级实现故事和需求的“以交付价值为中心”的转变。最重要的就是可执行的、经过测试的并可以使用的代码。计划是灵活的,可以调整。实际交付是在当时情况下能够达到的最好情况。实际交付可以发布。

瀑布模式下,管理固定了范畴、期限和资源,并且为团队明确了技术方向,同时也为团队的效率负责。在敏捷方法中,正好相反。管理指明方向,团队竞标,并计划如何在规定的时间框架内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为了实现目标,团队必须有自我组织的能力。团队制定技术决策,并根据需要在执行中纠正。

敏捷模式下,管理工作是排除组织内的干扰,信任团队能够实现目标。团队完全负责交付产品,并且负责满足时间期限和交付质量。其实随着所看到的工作进展,每个迭代不断交付的产品,这种信任感不断增加。

在敏捷方法中,团队不用投入几个月来构建详细的软件需求规范、架构模型。团队的注意力集中在尽早交付科技城的有价值的需求模块。尽早交付有助于测试,证实对于需求和架构的假设,来避免风险。如果软件不可用,团队就需要重新调整,直到可用。这种方法增加了用户的可视化,甚至用户可以在团队工作环境中配置或评估迭代的产出,允许用户的持续反馈。管理和用户不必再一边祈祷团队能够做出正确的东西,一边默默地等上几个月。

编码方式是不同的。在瀑布模式下,开发人员对所有的功能同时编码,最后产生一个大的,完全的软件包。而在敏捷模式下,整个团队首先集中精力解决最早、最明确、最高优先级的功能。持续地集成,不延缓测试。仅生成一种代码:测试过的、工作良好的、及成果的代码。反馈及时并且持续,每个队员都知道,为了实现迭代的目标,每天应该在什么位置,完成什么事情。

敏捷模式下,对测试组织的影响是实质性的。测试不再是生命周期的一个阶段,而是持续的行为。测试人员不在测试没有经过测试的大块代码,而是测试系统,包括已经完成的单元代码和经过准入测试的代码。这种转变,要求项目组必须开展代码集成和自动化测试。测试水平随着测试者参与技术决策以及测试自动化的开发而得到增强。测试人员不再是纯手工的测试执行者。而是水平提高,等同于研发人员。

规划并没有在敏捷模式中消失,实际上,应用得更加充分了。在两个层次上都要做规划:为产品发布制定整体计划,为迭代制定的细致规划。根据迭代的推进,规划也是滚动式的进行,在开发过程中不仅制定一次规划,在每次发布和迭代的前期都要进行规划。规划不再是粗略的和即兴的,变成了系统和常规。

规划被极大地简化,每次都是在提前知道确定日期的情况,再来筛选feature的。追踪也变得简单,每天的站会和平凡的演示显示出实际的项目进展。计划和实际之间不再隔着深深地鸿沟。

上文我们提到过:日期和范畴相比,总是优先考虑日期。更确切地说,迭代长度决定开发范畴,而不是范畴决定开发周期的长度。在计划驱动的的方法中,范围决定时间,范围和时间在每个规划周期和每次重大变化中都会发生改变。由于敏捷模式下,固定时间,并根据时间来定义范围,所以,团队能够自由的根据需要进行,将注意力持续集中在到期需要完成的任务上。即使因为某些原因,交付的结果缺少有效的功能而成为未完成的任务,那么也不用担心,因为,下一次迭代仅需要两周时间,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之后的下一次发布将是可用的。

敏捷崇尚时间盒内创建小块的可工作的代码。软件项目大多饱受需求不清,变化太快,就像B项目一样。但是,又没有足够的能力把敏捷方法一次性的投入到开发流程中,那就从时间盒入手吧。这是敏捷模式的重要动力。当团队掌握这个技巧后,自然就会带来敏捷方法集中的其他特征和办法。

软件项目管理论文

软件项目管理论文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软件工程专业《软件项目管理》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软件项目管理 姓名:郑闽君 准考证号: 9 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年级: 09级 2010 年 3 月

目录

1 绪论 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产品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个人单打独斗的作坊式开发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各软件企业都在积极将软件项目管理引入开发活动中,对开发实行有效的管理。我公司是西安一家中型软件企业,在公司中已经实行了项目管理制度,软件项目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概念上讲,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实际上,软件项目管理的意义不仅仅如此,进行软件项目管理有利于将开发人员的个人开发能力转化成企业的开发能力,企业的软件开发能力越高,表明这个企业的软件生产越趋向于成熟,企业越能够稳定发展(即减小开发风险)。 软件开发不同于其他产品的制造,软件的整个过程都是设计过程(没有制造过程);另外,软件开发不需要使用大量的物质资源,而主要是人力资源;并且,软件开发的产品只是程序代码和技术文件,并没有其他的物质结果。基于上述特点,软件项目管理与其他项目管理相比,有很大的独特性 目前相关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个值得深思的事实是,到目前为止,已经信息化的企业在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的投资超过了未信息化企业在IT的投资。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IT项目的投资已经由厂商驱动向用户驱动转变,以往什么利润高IT厂商就说什么好,用户低着头掏腰包的时代过去了。现在大多数的用户都经历过信息化,或成功过,或失败过,经验教训都有了许多。用户更加重视企业信息战略的规划、IT投资的实实在在的效益。 一方面,能够为用户提供IT能力的厂商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这些企业为了生存,竞争手段花样百出,竞争也日趋白热化。那么,作为IT企业,要想在竞争的市场上持续发展,就必须提高自己核心竞争力。IT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在两方面:一是IT解决方案的技术水平;一是IT项目的实施能力。相对于前者,后者在短期提高利润方面更能显示出威力。因为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意味着项目能得到更好地控制。成本能得到更多的节约,人力资源能得到更加合理的安排,客户的需求能得到更好地满足。

软件项目管理与案例分析 期末复习题

《软件项目管理与案例分析》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核心计划过程有明确的依赖关系,在大多数项目中要以同样的顺序必须完成。下列哪一项符合核心计划过程的正确顺序:. A. 范围规划--范围定义--活动排序--活动工期估计 B. 范围定义--范围规划--活动定义--活动排序--活动工期估计 C. 范围规划--范围定义--活动排序--活动定义--活动工期估计 D. 活动工期估计--范围规划--范围定义--活动定义--活动排序 参考答案:A 2. PERT和CPM的主要区别在于PERT: A.在计算进度时使用分布的均值(预期值) B.使用最可能估算计算浮动时间 C.侧重计算浮动时间来确定那些活动的进度没有灵活性 D.在图中包括了回路或条件分支活动 参考答案:A 3.由于你的项目的范围发生变更,因此成本基线也发生变更。你的下一步将是: A.估计范围变更的程度 B.更新预算 C.记录获得的经验 D.执行得到批准的范围变更 参考答案:D

4. 以下哪项不属于合同管理的部分? A.评估风险 B.确认已经送出建议书 C.确认已经进行了合同变更 D.回答潜在卖方的问题 参考答案:D 5. 你负责对项目进行成本估计工作。因为要求成本估计尽可能精确,所以你决定做出保守的估计。你的第一步工作是: A、确定一种计算机工具帮助进行估计成本 B、利用以前的项目成本估计 C、确定并估计项目的每项工作的成本 D、咨询各方面的专家,并在他们的建议的基础上进行成本估计 参考答案:C 6. 项目整体管理是指? A.复杂系统的软件集成管理 B.将系统开发过程的管理和项目管理结合起来 C.将系统的主机平台.网络平台.应用软件开发和系统环境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项目管 理 D.包括在项目生命周期中协调所有其它项目管理知识领域所涉及的过程 参考答案:B 7. 涉及多领域工作的复杂项目最好由下列哪种组织形式管理: A.项目型 B.职能型

项目管理软件在实战中的应用论文

项目管理软件论文 项目管理软件在实战中的应用

摘要: 项目管理软件的实质就是软件项目计划的编制和软件项目计划的跟踪控制,这里计划是项目成功实施的指南和跟踪控制依据,而跟踪控制又保证项目计划的成功执行。本文以实力具体分析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如何进行软件项目管理。 关键词:软件项目管理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产品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个人单打独斗的作坊式开发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各软件企业都在积极将软件项目管理引入开发活动中,对开发实行有效的管理。 从概念上讲,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实际上,软件项目管理的意义不仅仅如此,进行软件项目管理有利于将开发人员的个人开发能力转化成企业的开发能力,企业的软件开发能力越高,表明这个企业的软件生产越趋向于成熟,企业越能够稳定发展(即减小开发风险)。 在软件项目中有两条非常重要的线索,一条是软件项目开发过程,另外一条是软件项目管理过程。通常,人们容易注意软件项目开发过程,而忽略软件项目管理过程的线索。事实上,后者很重要,有时其重要性甚至超过项目开发过程。项目管理可以让一个项目获得高额的盈利也可以让一个项目损失惨重,而编码的影响力则相对小一些、。现实中由于出色的项目管理,将已经亏损很严重的项目又重新扭亏为盈的例子并不少见。 项目管理在生活中的例子很多。例如进行一次商品采购,你会在一张纸上记录所有需要购买的东西(即采购清单),这个采购清单帮助你不要遗漏采购项,你可以采用“完成一个采购项,在采购清单上打一个勾”的方法协助你完成采购。与此类似,软件项目管理也是如何管理好软件项目的内容、花费的时间(进度)以及花费的代价(规模成本)。为此需要制定一个好的项目计划,然后控制好这个计划。编制软件项目计划、跟踪控制软件项目计划这就是软件项目管理的实质。其中,计划是项目成功实施的指南和跟踪控制的依据,而跟踪控制是项目计划成功执行的保证。

软件项目管理及案例分析

软件项目管理及案例分析 引导语:美国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委员会主席PaulGrace说过,在当今社会中,一切都是项目,一切也将成为项目。下面是为你带来的软件项目管理及案例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是国家专门的计算技术研究机构,同时也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单位,中科院计算所培训中心是致力于高端IT类人才培养及企业内训的专业培训机构。中心凭借科学院强大师资力量,在总结多年大型软件开发和组织经验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出一整套课程体系,其目的是希望能够切实帮助中国软件企业培养高级软件管理与技术人才,提升整体研发能力。迄今为止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名计算机专业人员,并先后为数千家大型国内外企业进行过专门的定制培训服务。 高水平项目管理是软件项目成功的关键,也是软件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具有这方面理论和实践的人员是目前软件组织中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软件开发过程和组织体系,培训中心特举办“软件项目管理”培训班,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 软件开发机构高级管理人员、项目经理、系统架构师、系统分析师、资深开发人员、质量保证人员以及其他对提升软件开发质量负有责任的人员。二、学员基础 1,对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组织和开发具有一定实践经验;

2,有一定的软件项目管理、技术管理或质量保证的基础知识与实践经验。三、师资 由业界知名专家亲自授课: 袁老师培训中心高级讲师,CMMI、GJB5000A高级咨询顾问,具有多年成功管理大型软件项目的经验,对软件工程管理与过程具有深邃的理论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四、培训要点 高质量软件于高水平的项目管理,这个观点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软件项目成功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大型软件项目是依靠一个组织来完成的,如果这个组织在管理上是无序的,开发过程是非正式和混乱的,计划期限和成本目标通常超限,项目的成功取决于个人英雄式的行为,在人员发生变动时项目往往陷入灾难,那么很难说这个项目会获得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说,软件项目管理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所有软件开发机构都必须在今天这种技术含量高、变化速度快、资源有限的环境下,实现软件生产规模化、规范化、国际化,这也是当前我国软件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做呢?1,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更广阔的视角,包括站在更高的角度理解企业管理的思想理念, 理解产品开发的质量、成本、效率与效益之间的关系,理解过程是如何对管理发挥作用的,理解规范化的软件工程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如何提升自身的领导素质,培养更好的领导力。这种宽阔的眼界,对于一个高级项目管理人员极其重要。

软件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IT项目管理案例分析The GPS Auto-navigation System Verification Project 戴小卫 Z09030928 9/25/2010

REQUIREMENT 1: Project Organization You quickly began assembling the project planning team. The team would have responsibility for: (1) developing the project plan and schedule, (2) conducting the reliability testing of the guidance systems, (3) conducting the tear down audit and interpreting the results, and (4) reporting the results of the project to Senior Management. This is your project. Your project team consists of Gail YU, Manager of Quality Engineering, Tom HUANG, Manager of Design and Product Engineering, Jesse LIU, a senior engineer from Product Manufacturing, and Pete DONG, a senior engineer from Administration responsible for component purchasing and incoming testing of materials. Each member of your project team has access to whatever resources they need to support the project. This is a top priority for the company and you have been assured that you will “get whatever you need to complete the project”. You decide that a first order of business is to develop a Project Charter. You will have an initial meeting in one day with the project management team. This is where you will develop the project objectives,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You decide to go in with a draft and have the team work from there. In preparation for this meeting, (a) develop an initial project charter, 项目名称:导航系统可靠性测试及模块分解审计 项目起始时间:2010-9-1 项目结束时间:2010-9-27 项目目标:通过对5套导航系统的可靠性测试和模块审计,分别从工艺评估和工程设计分析去判断那些工艺上的缺陷对产品的影响。通过测试结果的说明去说服客户公司的 产品设计和实现是可靠可信的。 项目经理:Da i xiaowei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Manager 项目成员:Gail YU, Manager of Quality Engineering Tom HUANG,Manager of Design and Product Engineering Jesse LIU,senior engineer from Product Manufacturing Pete DONG,senior engineer from Administration responsible for component purchasing and incoming testing of materials

IT项目管理论文

题目论IT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学号 院系 专业

二O一三年十二月九日 前言 管理一个项目与导演一部电影、执教一支职业棒球队或者乘坐航天飞机围绕地球飞行没有什么不同。对于项目管理而言,你会和导演、教练或宇航员一样感到刺激与激动。IT项目管理在有些人的眼里就像激流搏浪一般令人振奋不已,再临个矮一些人眼里却好像一潭死水一样让人苦闷。人人都在谈论项目管理,但是它究竟是什么呢?在一些组织中,任何需要人员去管理的任务和工作都被认为是项目管理。这是错误的看法!项目管理是指为了达到一个特定的目标而对一列有时间顺序的任务进行管理的能力。其中一些任务必须在其他任务完成之后才能完成,而另外一些任务能够并行完成。一些任务需要个人能力,而另一些工作则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来减轻负担。技术上讲,项目是为了创造一个惟一的产品或提供一个惟一的服务而进行的一个临时性的努力。项目是超出常规运作的一项事业。假设一个公司在为其他组织开发客户应用,运作是项目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完成项目的企业是执行组织。介绍完项目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识,下面让我们通过一些实例来更好的了解项目管理的实质,以及IT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正文 项目在开始前首先需要确定的是项目的需求。项目的相关人员需要进行需求分析,项目的相关人员包括部门经理、客户、总监、最终用户或者是对项目有掌控权的其他人,当然这是对于大多数的项目而言的。根据这些关键项目相关人员提供的材料,尤其项目的需求,项目的限制条件,项目的时间、成本目标,项目经理收集、整理需求,建立项目计划,并确定项目提交产品。例如,我在假期参与的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实验室的关于云计算相关的项目,我们的小组需要完成的对Android手机系统的联系人备份恢复服务。需求分析的结

软件项目管理论文

第一部分:XX公司IT项目总结 一、项目背景 本论文要分析的项目是一个企业内部的IT项目,即:企业商业信息支持系统升级。这个项目发生在一家中型规模的企业,同时向企业客户和消费者两方面提供产品和服务。表面上看,这个项目是一个企业内部的IT项目,但是这个IT项目是和另一个商业流程项目同时进行,互相配合的。因为商业流程有改变和创新,所以,这个项目并不是对老系统的升级和维护,而是一次创新,质的飞跃。因此,这个IT项目有一些特点: 该项目与商业流程项目同时进行 项目会影响到公司其他部门的运营流程。 该项目隶属于一个现有范围更广更复杂的IT系统 项目涉及人员主要有如下角色: 领导小组: 由公司高层经理,以及有影响力的高工,业务牛人组成。 项目组: 由IT部门、商业部门、以及外部IT供应商共同组成 受众: 所有将受到此IT解决方案影响的员工。 二、项目管理涉及哪些方面 在总结本IT项目管理效果之前,让我们想想:如何评价一个项目是否取得成功?这里边涉及的因素很多很多。而且,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和角度: 项目过程是否做得很好、很舒畅? 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项目受益人拿到收益和价值最大? 项目成员得到的成长和良好的感受? 项目过程值得称道,项目管理很有一套? … 在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最好还是回到本源,从根本来上看,然后再逐步地展开。那就是:什么是项目? 这里有一个普遍的定义:项目就是一套独特互相联系的任务,有明确的开始与结束,充分地利用资源,共同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 开始与结束:说明项目是有时间限定的,有deadline。也说明,项目启动要有启动的姿态,项目结束要有像样的收尾。实际项目中,时间资源永远都是一种稀缺资源,项目经理经常面临火烧屁股的情势。 充分地利用:说明项目是在意成本的。事实上,成本总是一个敏感的词,任何项目都是划拨有限的资源。实际公司软件项目中,经常性的情况就是人手总是紧缺的。 特定的目标:说明项目要达到什么目的和意图。也解释了,为什么做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其实概括起来,这就是影响项目同时也是项目干系人关注的三个主要因素:商业价值、成本、进度。如图一所示

软件项目管理计划书案例完整

学生宿舍信息管理系统项目计划书

目录 第一章前言---------------------------------------------------------2 1.1项目开发背景-------------------------------------------------2 1.2项目开发目的-------------------------------------------------2 1.3项目开发意义-------------------------------------------------2 第二章范围计划-------------------------------------------------------3 2.1项目工作分解结构--------------------------------------------3 2.2软件生命周期模型---------------------------------------------5 2.2.1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图示表示-----------------------------------6 2.2.2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详细文档-----------------------------------6 (一)软件规划----------------------------------------------6 (二)需求开发----------------------------------------------7 (三)软件结构设计-------------------------------------------8 (四)数据库设计-------------------------------------------10 (五)实施-------------------------------------------------10 (六)系统集成----------------------------------------------10 (七)提交-------------------------------------------------11 (八)维护-------------------------------------------------11 第三章进度计划------------------------------------------------------11 3.1甘特图-----------------------------------------------------11 3.2网络图(单代号或双代号)-------------------------------------12

2020年软件项目管理论文

2020年软件项目管理论文 1项目背景及要求 基本要求:1.设计严谨、功能完备。2.系统自动交卷、自动判卷,保证成绩真实、准确。3.界面美观大方。 该系统计划研制时间为2017年4月1日到2017年4月30日。 2项目开发内容 1.考生在线考试模块 2.教师管理模块 教师根据登录账号和密码进行登录后,首先选择一个题库作为考试组卷的依据:然后根据考试科目的考试要求设置组卷参数并保存,考生在考试时,将按照该组卷参数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组成试卷 进行考试;考试结束后,保存考生考试结果,系统会自动评卷得出成绩,教师还可以通过人工阅卷接口对系统自动评卷的结果进行检查,最终得出考生的成绩并保存;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查询模块查询、下载 考生的成绩,还可以通过成绩管理模块对成绩进行分析和对比。 3.管理员模块 管理员可以对整个学校年级信息进行操作,包括年级信息的录入、每个年级课程的录入、还可以对每条年级信息进行修改,以及对学 生信息进行录入和操作。在“学生信息”这一项中,逐一输入每个 学生的姓名、学号、年级等信息,这时系统就会根据学生的年级, 从库中取出这个年级所有的科目信息,在登录权限表中生成一条记录,记录着这个学生每一门科目考试是否已经登录过和提交过的信息,作为判别学生是否已经参加过此门考试的依据,管理员可以通 过“学生权限查看”这一项,查询每个学生的信息,如果学生信息 不正确,可以修改学生的信息。此外,管理员可以对教师信息进行 录入和操作。在“教师信息”这一项中,输入教师的名字和号码, 系统会将输入的数据保存在数据库的教师表里。

3系统目标及系统描述 3.1系统目标 (1)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和减轻教师工作量。 (2)具有严肃性和公正性,系统自动交卷。 (3)系统自动阅卷加上人工阅卷,保证成绩真实、准确。 (4)考生可随时查看考试成绩。 (5)对考生、教师信息进行管理。 3.2在线考试系统主框架及系统描述 3.2.1系统总体结构 (1)网络结构 (2)系统平台 (3)软件结构 3.2.2功能描述 1.考生信息管理:学号、学生姓名、密码、所属专业、班级。考生不需要注册直接登录本系统,其操作权限仅为参加考试和查询考 试成绩。不允许两台或两台以上计算机用同一用户ID同时登陆; 2.科目信息管理:管理员对考试科目的增加、删除和修改操作。 3.试题信息管理:教师可以对各科目的各种类型的试题进行添加、编辑修改、删除和查询等操作。添加考试题目信息时,需要选择所 属的专业、科目,然后再进行添加。 4.试卷信息管理 (1)试题录入,首先教师选择试题所属科目。若没有该科目,则可以新增加一个。添加的科目基本信息有科目名称、题型、题量和考 试总时间等,对于用户输入的不符合系统要求的数据,系统仍旧给出 提示或警告。返回、刷新一次页面,即可看到新增的科目名称。而且,

软件项目管理大论文

软件项目管理综述 (马隆杰 2111505127 )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产品的规模越来越庞大,个人单打独斗的开发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实际的需要。因此各软件企业在软件开发活动中纷纷引入软件项目管理相关技术,使得开发过程得到有效的实行与管理。以现今中国的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软件公司为例,在这些公司中针对大型项目开发时都实行了项目管理制度,并把软件项目管理作为整个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概念上讲,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实际上,软件项目管理的意义不仅仅如此,进行软件项目管理有利于将开发人员的个人开发能力转化成企业的开发能力,企业的软件开发能力越高,表明这个企业的软件生产越趋向于成熟,企业越能够稳定发展(即减小开发风险)。软件开发不同于其他产品的制造,软件的整个过程都是设计过程(没有制造过程);另外,软件开发不需要使用大量的物质资源,而主要是人力资源;并且,软件开发的产品只是程序代码和技术文件,并没有其他的物质结果。基于上述特点,软件项目管理与其他项目管理相比,有很大的特殊性。 二.什么是软件项目管理 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 软件项目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软件项目尤其是大型项目的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从分析、设计、编码到测试、维护全过程)都能在管理者的控制之下,以预定成本按期,按质的完成软件交付用户使用。而研究软件项目管理为了从已有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中总结出能够指导今后开发的通用原则,方法,同时避免前人的失误。 软件项目管理的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提出的,当时美国国防部专门研究了软件开发不能按时提交,预算超支和质量达不到用户要求的原因,结果发现70%的项目是因为管理不善引起的,而非技术原因。于是软件开发者开始逐渐重视起软件开发中的各项管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软件研发项目管理不善的问题仍然存在。据美国软件工程实施现状的调查,软件研发的情况仍然很难预测,大约只有10%的项目能够在预定的费用和进度下交付。 1995年,据统计,美国共取消了810亿美元的商业软件项目,其中31%的项目未做完就被取消,53%的软件项目进度通常要延长50%的时间,只有9%的软件项目能够及时交付并且费用也控制在预算之内。 软件项目管理和其他的项目管理相比有其自有的特殊性。首先,软件是纯知识型产品,不同于实际工程,其开发进度和质量很难估计和度量,生产效率也难以预测和保证。其次,软件系统的复杂性也导致了开发过程中各种风险的难以预见和控制。Windows这样的操作系统有1500万行以上的代码,同时有数千个程序员在进行开发,项目经理都有上百个。这样庞大的系统如果没有很好的管理,其软件质量是难以想象的。 软件项目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人员的组织与管理,软件度量,

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第三版)课后复习题答案40517

第一章 二、判断题 1、搬家属于项目。(√) 2、项目是为了创造一个唯一的产品或提供一个唯一的服务而进行的永久性的努力。(×) 3、过程管理就是对过程进行管理,目的是要让过程能够被共享、复用,并得到持续的改进。(√) 4、项目具有临时性的特征。(√) 5、日常运作存在大量的变更管理,而项目基本保持连贯性的。(×) 6、项目开发过程中可以无限制地使用资源。(×) 三、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是项目与日常运作的区别的是(C) A. 项目是以目标为导向的,日常运作是通过效率和有效性体现的。 B. 项目是通过项目经理及其团队工作完成的,而日常运作是职能式的线性管理。 C.项目需要有专业知识的人来完成,而日常运作的完成无需特定专业知识。 D.项目是一次性的,日常运作是重复性的。 2、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项目的特征(C) A.运用进度计划技巧B.整合围与成本C.确定期限D.利用网络进行跟踪3、以下都是日常运作和项目的共同之处,除了(D) A.由人来做B.受限于有限的资源C.需要规划、执行和控制D.都是重复性工作 4、项目经理的职责不包括(D) A.开发计划 B.组织实施 C.项目控制 D.提供资金 5、下列选项中属于项目的是(C) A.上课 B.社区保安 C.野餐活动 D.每天的卫生保洁 6、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C) A.一个项目具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周期不限 B.一个项目一旦确定就不会发生变更 C.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D.项目都是一次性的并由项目经理独自完成 7、(B)是为了创造一个唯一的产品或提供一个唯一的服务而进行的临时性的努力。 A.过程 B.项目 C.项目群 D.组合 8、(B)是一系列伴随着项目的进行而进行,目的是确保项目能够达到期望结果的一系列管理行为。 A.人力资源管理 B.项目管理 C.软件项目管理 D.需求管理 9、下列活动中不是项目的是(C) A.野餐活动 B.集体婚礼 C.上课 D.开发操作系统 10、下列选项中不是项目的特征的是(C) A.项目具有明确的目标 B.项目具有限定的周期 C.项目可以重复进行 D.项目对资源成本具有约束性 第二章 二、判断题 1、项目初始阶段甲方为软件开发方,乙方为顾客。(×) 2、项目招标对于一个项目的开发是必需的,即便项目是部项目。(×)

软件项目管理之风险评估

软件项目管理之风险评估 很多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项目成为我们见面或茶余饭后的谈资,其中软件项目开发尤为多,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项目并不能如期的完成。那么,如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地评估和预防这些风险呢,这就涉及到风险的评估。 项目管理教会我们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做好一件事,风险评估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本文就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风险评估方面做详细介绍。 风险评估 软件项目风险是指在整个项目周期中所涉及的成本预算、开发进度、技术难度、经济可行性、安全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以及由这些问题而对项目所产生的影响。项目的风险与其可行性成反比,其可行性越高,风险越低。软件项目的可行性分为经济可行性、业务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法律可行性等四个方面。而软件项目风险则分为产品规模风险、需要风险、相关性风险、管理风险、安全风险等六个方面: 1. 产品规模风险 项目的风险是与产品的规模成正比的,一般产品规模越大,问题就越突出。尤其是估算产品规模的方法,复用软件的多少,需求变更的多少等因素与产品风险息息相关: (1) 估算产品规模的方法 (2) 产品规模估算的信任度 (3) 产品规模与以前产品规模平均值的偏差 (4) 产品的用户数 (5) 复用软件的多少 (6) 产品需求变更的多少 2. 需求风险

很多项目在确定需求时都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当在项目早期容忍了这些不确定性,并且在项目进展过程当中得不到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对项目的成功造成很大威胁。如果不控制与需求相关的风险因素,那么就很有可能产生错误的产品或者拙劣地建造预期的产品。每一种情况对产品来讲都可能致命的,这些的风险因素有: (1) 对产品缺少清晰的认识 (2) 对产品需求缺少认同 (3) 在做需求分析过程中客户参与不够 (4) 没有优先需求 (5) 由于不确定的需要导致新的市场 (6) 不断变化需求 (7) 缺少有效的需求变化管理过程 (8) 对需求的变化缺少相关分析等 3. 相关性风险 许多风险都是因为项目的外部环境或因素的相关性产生的。控制外部的相关性风险,能缓解策略应该包括可能性计划,以便从第二资源或协同工作资源中取得必要的组成部分,并觉察潜在的问题,与外部环境相关的因素有: (1) 客户供应条目或信息 (2) 交互成员或交互团体依赖性 (3) 内部或外部转包商的关系 (4) 经验丰富人员的可得性 (5) 项目的复用性 4. 技术风险 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验丰富员工的缺乏,意味着项目团队可能会因为技巧的原因影响项目的成功。在早期,识别风险从而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是解决

软件项目管理论文

软件项目管理论文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论文题目:网络培训平台项目管理报告 姓名:_______ ______ 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___ 院系名称:_____ ________ __ 年级: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 专业: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年月日

网络培训平台项目管理报告 摘要: 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人员、产品、过程和项目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随着软件开发的深入、各种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软件产业的形成,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软件过程管理的重要性,软件项目管理的思想逐渐融入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用开发的项目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关键词:软件项目管理个性问题解决方法 1、网络培训平台概述 概述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面授培训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企业高效率、快响应的工作特点,网络培训平台已成为大多数企业培训员工的首选途径,一款功能强大稳定的网络培训平台跨越了地域的局限,让学习、阅读和书写都可以通过网络,最大限度的利用时间,使沟通更顺畅,知识获取更快速。该系统引用了管理科学与工程、经济理论、统计学、运筹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许多学科的概念和方法。 项目背景 这个项目并不是对旧系统的升级和维护,而是一次创新,该项目与企业管理同时进行并对企业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影响。项目人员组成:8人,其中,项目经理1人,负责整个项目的规划与执行;产品工程师1人,负责产品定义,需求收集与分析,页面以及美工设计;

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第4版前十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敏捷模型包括(4)个核心价值,对应(12)个敏捷原则。 2.项目管理包括(启动过程组)、(计划过程组)、(执行过程组)、(控制过程组)、(收尾过程组)5个过程组。 二、判断题 1、搬家属于项目。(√) 2、项目是为了创造一个唯一的产品或提供一个唯一的服务而进行的永久性的努力。(×) 3、过程管理就是对过程进行管理,目的是要让过程能够被共享、复用,并得到持续的改进。(√) 4、项目具有临时性的特征。(√) 5、日常运作存在大量的变更管理,而项目基本保持连贯性的。(×) 6、项目开发过程中可以无限制地使用资源。(×) 7、相比传统开发的预测性过程,敏捷开发属于自适应过程(√) 三、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是项目与日常运作的区别的是(C) A. 项目是以目标为导向的,日常运作是通过效率和有效性体现的。 B. 项目是通过项目经理及其团队工作完成的,而日常运作是职能式的线性管理。 C.项目需要有专业知识的人来完成,而日常运作的完成无需特定专业知识。 D.项目是一次性的,日常运作是重复性的。 2、以下都是日常运作和项目的共同之处,除了(D) A.由人来做 B.受限于有限的资源 C.需要规划、执行和控制 D.都是重复性工作 3、下面选项中不是PMBOK的知识域的是(A) A.招聘管理 B.质量管理 C.围管理 D.风险管理 4、下列选项中属于项目的是(C) A.上课 B.社区保安 C.野餐活动 D.每天的卫生保洁 5、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C) A.一个项目具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周期不限 B.一个项目一旦确定就不会发生变更 C.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D.项目都是一次性的并由项目经理独自完成 6、(B)是为了创造一个唯一的产品或提供一个唯一的服务而进行的临时性的努力。

软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范例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范例1:论软件项目的进度管理 摘要 本文讨论了《电力行业工作票、操作票系统》的项目管理,在本项目中我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项目管理工作. 在本项目管理中,我主要采用了面向对象技术同传统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在估算项目的工作量这方面尤为突出,面向对象技术对传统技术有所改进,传统技术能弥补面向对象技术的不足。本文从合理的估算项目的工作量及技术难度;识别关键任务;随时了解项目进度,必要时调整进度表等方面讨论了《电力行业工作票、操作票系统》项目管理的基本活动与方法,有效地控制开发进度,确保项目如期按质量完成.本系统在电力系统已经运行,状况良好,受到一致好评. 正文 2003年2月,我参加了《电力行业工作票、操作票系统》的开发,担任项目管理工作.电力系统有关部门在对电力设施进行检测、维修、试验等一系列活动时应按照我国电力行业相关标准进行工作,《电力行业工作票、操作票系统》就是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及电力行业操作规程设计的仿真系统。工作人员在施工前按照工作流程在此仿真系统上进行操作,严格遵守电力设施的逻辑闭锁关系,顺序执行.有效地防止不规范操作,确保电力设施及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提高安全意识.本系统由系统图编辑平台和工作票、操作票签发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系统图编辑平台主要是编辑变电站、用电系统及变电站控制系统图,每一个电力设施对应一个对象,在系统图上都有相对应的部分,系统图真实地反映电力设施的布局及相互关系,生动形象又合乎技术标准,同时为第二部分提供操作对象.工作票、操作票签发系统主要是在系统图的基础上进行点击操作,每饮点击对应一个对象即一个电力设施,根据电力设施的逻辑闭锁关系自动生成相应的工作票或操作票或提示操作不规范. 在本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我通过合理的估算项目工作量及技术难度;识别关键任务;随时了解项目进度,必要时调整进度表等方面对项目进行管理,确保本系统如期按质量完成。 1、合理的估算项目工作量及技术难度 我们在项目工作量及技术难度的估算上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同传统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本系统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等一系列面向对象技术,在本系统工作量的估算上根据功能点进行估算.将每个功能模块逐步分解,直至基本模块为止.我们将系统分为系统图编辑与工作票、操作票签发两个大的功能分别进行估算。系统图编辑部分主要是一个图形编辑系统.一种电力设施对应一个类,电力设施的技术参数及其操作对应相应类的属性和方法,电力设施图是由线段、圆、曲线、折线、多边形等基本图形组成,这些基本图形分别对应一个类,这些类又继承一个最基本的类.系统图编辑部分的工作量也就是这些类的实现,工作票、操作票签发部分用到了编辑平台的系统图,因此由大量的功能可以复用,这部分的功能划分同系统图编辑部分一样也是采用类作为基本结构,这样就比较准确的进行工作量的估算. 同时我们开发的这个系统是基于C/S结构的,由于C/S结构的系统我们公司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因此有不少的案例供我们参考.对于本系统的第二部分我们就是借鉴以前我们做过的基于C/S 结构的系统,基于C/S结构的系统的框架基本上是一致的,数据库的设计、前台操作如对数据库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查询等一系列活动大体相同.正是如此,有大量的东西可供我们复用,如权限控制模块我们就是复用以前的案例,仅作少量修改.在工作量的估算上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这对工作量的估算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为工作进度安排提供了依据.在技术上,我们重点考虑本系统与其他C/S 结构的系统的不同之处,相同或相似之处我们认为没有技术难

软件项目管理论文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论文 题目:网络培训平台项目管理报告 姓名:_______ ______ 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___ 院系名称:_____ ________ __ 年级: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 专业: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年月日

网络培训平台项目管理报告 摘要: 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人员、产品、过程和项目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随着软件开发的深入、各种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软件产业的形成,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软件过程管理的重要性,软件项目管理的思想逐渐融入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用开发的项目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关键词:软件项目管理个性问题解决方法 1、网络培训平台概述 1.1概述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面授培训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企业高效率、快响应的工作特点,网络培训平台已成为大多数企业培训员工的首选途径,一款功能强大稳定的网络培训平台跨越了地域的局限,让学习、阅读和书写都可以通过网络,最大限度的利用时间,使沟通更顺畅,知识获取更快速。该系统引用了管理科学与工程、经济理论、统计学、运筹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许多学科的概念和方法。 1.2 项目背景 这个项目并不是对旧系统的升级和维护,而是一次创新,该项目与企业管理同时进行并对企业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影响。项目人员组成:8人,其中,项目经理1人,负责整个项目的规划与执行;产品工程师1人,负责产品定义,需求收集与分析,页面以及美工设计;研发工程师4人,负责技术选型,完成系统设计以及具体的开发工作;测试工程师2人,设计测试用例,执行测试任务,负责产品的质量保证工作。 2、设计过程和操作流程 2.1 项目简要构思过程 设定此次项目管理题目为:某企业“网络培训平台项目”,该项目包括需求分析阶段,原型设计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编码阶段,系统测试阶段,系统测试运行阶段,项目结束等7个阶段,各阶段分别包含具体的子任务。 2.2 项目具体实现过程 2.1.1 组建服务团队 成立服务团队,由专门客户经理负责对接,对企业的需求快速反应并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和服务。

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详细版)

课后练习题答案 序-- 练习题 一、回答问题: 1.项目集成管理 (Project Integration Management) 是什么? 集成项目管理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它贯穿了项目的全过程,包括从初始、计 划、执行、管理到结束等过程。项目集成管理在项目的整个生存期内协调项 目管理其他各管理知识域,保证项目总目标的是实现。 2.项目管理九大知识域是什么? 项目管理九大知识域是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 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采购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集成管理。 3.项目成本管理( Project Cost management)包括哪些过程? 项目成本管理(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包括成本估算(Cost estimating),成本预算( Cost budgeting),成本控制( Cost control)等 过程。 4.项目管理的五个过程组是什么? 项目管理的五个过程组是启动过程组、计划过程组、执行过程组、控制过程组、 收尾过程组。 5.下面活动是项目: 野餐活动 集体婚礼 开发微软的操作系统 神州飞船计划 二、判断题: 6. 项目开发过程中可以无限制地使用资源。(×) 7.项目具有暂时的特征。(√) 8.项目管理核心的三角形是范围、进度、风险。( X ) 9. 过程管理与项目管理在软件组织中是两项最为重要的管理,项目管理用于保证 项目的成功,而过程管理用于管理最佳实践。(√) 10.运作管理 (Operation Management)是从宏观上帮助企业明确和把握企业发展 方向的管理。(×) 第一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项目章程 项目章程( project charter )是指项目执行组织高层批准的一份以书面签 署的确认项目存在的文件,包括对项目的确认、对项目经理的授权和项目 目标的概述等。

软件项目管理案例分析题

软件工程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 问题1: 本工程申请国家技术创新基金100万元,但国家实际批准基金额度很可能会低于100万元,“工程投资来源”中应当说明:当国家实际批准基金低于申请额度时,如何补足二者之间的差额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地方匹配基金的差额。 应重新召开股东大会并讨论以下议题:当国家实际批准基金低于申请额度时,公司是否愿意补足二者之间的差额以及由此引起的地方匹配基金的差额。 如果能够通过,应在“工程投资来源”中加注:当国家实际批准基金低于申请额度时,公司承诺补足二者之间的差额以及由此引起的地方匹配基金的差额(附新的公司股东大会决议)。 问题2: A,B双方以B方现有技术成果为基础进一步合作开发,应明确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B方是以现有技术成果折价入股,还是将现有技术成果转让给A方; (2)如果是“技术转让”,应明确是“专利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还是“技术秘密转让”? (3)双方是否已就合作开发的新技术成果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利益分成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双方是否已正式签订“合作开发合同”或“技术转让合同”? 问题3: 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工程技术的成熟性: (1)关键技术成熟性分析(包括采用的现有成熟关键技术、已攻克的关键技术、待研究的关键技术等); (2)工程采用的关键技术是否获得国家、部门或地方科技计划的支持(已获得、尚未获得)及计划的名称、获得支持的时间; (3)工程采用的关键技术是否通过技术鉴定(已鉴定、尚未鉴定)及鉴定单位、鉴定意见、鉴定时间。 案例分析二 问题1: 由工程执行偏差导致工程计划变更的各种诱发因素称为工程变更的内部因素。由工程目标变化导致工程计划变更的各种诱发因素称为工程变更的外部因素。 问题2: “B方首付资金未能按时交付”、“A方盲目确定进度目标”、“A方的前期设计有疏漏”、“A方编制的需求分析说明书未能准确、全面地表达B方的实际需求”、“B方自行负责的机房装修误期”、“A方开发人员跳槽”,属于工程变更的内部因素。 “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执行新的会计制度”、“B方因机构重组改变了业务流程”、“B方提出增加合同审计功能”、“B方行业主管部门发布了新的行业ERP实施规范”,属于变更的外部因素。 问题3: “A方盲目确定进度目标”、“A方的前期设计有疏漏”、“A方开发人员跳槽”,属于A方责任。由此而增加的工程经费,由A方承担。“需求分析时,B方表达不清,A 方理解有误,双方沟通不够,A方编制的需求分析说明了书未能准确、全面地表达B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