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副标题】

【英文标题】

【作者】列宁/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作者简介】

【发表日期】

【原文出处】列宁全集第18卷1908/列宁全集(第2版)

【分类】列宁全集第18卷

【提要】

【关键词】列宁/列宁全集

【英文提要】

【原文刊期】

【文章来源】

【序号】004

【制作者】

【编者按题解】

【中图法】

【出版社】

【注释】

[7]《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一种反动哲学的批判)》一书是列宁1908年2—10月在日内瓦和伦敦写的,1909年5月由莫斯科环节出版社出版,署名弗拉?伊林。这部著作的手稿和准备材料,至今没有找到。

本书是针对当时俄国知识界出现的一股修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潮而写的。早在1906年秋,列宁读了亚?亚?波格丹诺夫的《经验一元论》第3卷以后,就曾写了一封长达三个笔记本的关于哲学问题的信,并打算用《一个普通马克思主义者的哲学札记》为标题把它刊印出来(此信至今没有被发现)。1908年初,俄国马赫主义者出版了一批书,特别是出版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丛》一书,对辩证唯物主义公开进行修正。列宁读后异常愤慨,决定写一批文章或专门的小册子来批评这些新休谟主义和新贝克莱主义的修正主义者(参看列宁1908年2月12日(25日)给高尔基的信和《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一文,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45卷和第17卷)。尽管列宁当时忙于《无产者报》的出版和其他党的工作,但他仍以巨大精力投入哲学的研究,并着手《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的写作。列宁主要是在日内瓦各图书馆从事研究和写作,而为了详细了解当代哲学和自然科学文献,还于1908年5月前往伦敦,在英国博物馆工作了一个月。1908年9月底,《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基本完稿,只有《第四章第1节的补充。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从哪一边批判康德主义的,》和一条关于埃里希?贝歇尔的《精密自然科学的哲学前提》的脚注(见本卷第376—379页和第304页)是在以后补写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是巨大研究工作的结晶,据查考,书中引用的不同作者的著作达200多种,其中一部分还是散见于各种杂志上的文章。

列宁的姐姐安?伊?乌里扬诺娃-叶利扎罗娃对《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的出版起了很大作用。在1905—1907年俄国革命失败后的条件下,要为这部书找到出版人,困难是很大的。由于伊?伊?斯克沃尔佐夫-斯捷潘诺夫从中协助,Л.克鲁姆比尤格尔私人办的环节出版社最终把这部书的出版承接下来。列宁要求尽快签订合同,并迅速出版。他担心姐姐会受牵累,因而主张以他自己的名义签订合同,但合同最后还是以他姐姐的名义签订的。

这部书的手稿迄今下落不明,但据克鲁姆比尤格尔回忆,该书初版对手稿几乎未作改动。该书初版用的署名,是克鲁姆比尤格尔根据作者的授权从他常用的三个笔名(列宁、土林、伊林)中选定的,理由是伊林这个笔名既在书籍市场上广为人知,又易于避开书报检查。该书是在阿?谢?苏沃林印刷厂排印的,列宁的姐姐安?伊?乌里扬诺娃-叶利扎罗娃担任校对,斯克沃尔佐夫-斯捷潘诺夫也参加了校对。列宁亲自看了这本书的校样,当时他由于《无产者报》变换出版地点,已由日内瓦迁到巴黎。1909年5月,《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出版,印数为2000册。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出版后,受到马克思主义者的积极评价。1909年10月8日《新时代》杂志刊登了这本书出版的消息。1909年12月斯大林在给《无产者报》编辑部的信中把这本书称作是“一部独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原理集成”。1909年6月瓦?瓦?沃罗夫斯基在《敖德萨评论报》上发表的一篇短评中指出,这部著作“对俄国来说具有特别的价值”。至于格?瓦?普列汉诺夫,据弗?菲?哥林说,他“对这本书反应很好,尽管他在书中被狠狠地刺了一下”。

十月革命后,《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于1920年在俄国首次再版,印数为3万册。列宁的这部著作后来在全世界传播很广。我国于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了它的第一个中文译本,以后又相继出版了多种中文译本。——5。

[8]信仰主义与僧侣主义含义相同。本书使用这个词的由来如下:列宁在1908

年11月8日给姐姐安?伊?乌里扬诺娃-叶利扎罗娃的信中写道:“……如果书报检查机关的检查很严格,可以把各处的‘僧侣主义’一词都改为‘信仰主义’,并在注解中加以说明(“信仰主义是一种以信仰代替知识或一般地赋予信仰以一定意义的学说”)。”(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53卷第172号文献)列宁还曾建议用一个专门术语“萨满主义”来代替僧侣主义,但乌里扬诺娃-叶利扎罗娃不赞成,她在

1909年1月27日的信中写道:“改‘萨满主义’已经晚了。再说这个词难道好一些吗,”(同上,第275注)从《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的第1版中可以看到,“僧侣主义”一词大都改成了“信仰主义”,但也有些地方没有改。信中所提到的注释加在俄文第1版序言里,以后各版都保留未动。——8。

[9]这里说的是在俄国1905—1907年革命失败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一部分知识分子中产生的一种宗教哲学思潮——造神说。这一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瓦?卢那察尔斯基、弗?亚?巴扎罗夫等人。造神派主张把马克思主义和宗教调和起来,使科学社会主义带有宗教信仰的性质,鼓吹创立一种“无神的”新宗教,即“劳动宗教”。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整个哲学就是宗教哲学,社会民主运动本身是“新的伟大的宗教力量”,无产者应成为“新宗教的代表”。马?高尔基也曾一度追随造神派。

1909年6月召开的《无产者报》扩大编辑部会议谴责了造神说,指出它是一种背离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思潮,声明布尔什维克派同这种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歪曲毫无共同之处。列宁在本书以及1908年2—4月、1913年11—12月间给高尔基的信中揭露了造神说的反马克思主义本质。——8。

[10]看来是指弗?梅林给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在《新莱茵报》和《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上的文章所写的注释(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国革命时代(1848—1850年)》文集1926年俄文版第3—86、287—289、293—307、511—512页)。梅林在1902年(即过50多年以后)注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文章时,指出其中的一些论点没有得到历史的证实。例如他说:“1850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预料巴黎无产阶级会举行起义,或者反动的东方大国会侵犯法国的首都,1850年4月,他们曾预料新的商业危机会到来,这两次他们都大错特错了。”——8。

[11]指弗?伊?涅夫斯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僵死反动派的哲学》一文(见本卷第381—395页)。这篇文章是涅夫斯基受列宁委托而写的,曾作为附录载入《唯物

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第2版(1920年)。《列宁全集》俄文第2、3版第13卷《附录》也收载了此文,但《列宁全集》俄文第4版和第5版均未收载。涅夫斯基当时是斯维尔德洛夫共产主义大学校长。——11。

[12]“无产阶级文化”是亚?亚?波格丹诺夫早在1909年提出的一种错误理论,基本主张是无产阶级必须创造一种和旧文化完全对立的“自己的”文化,首先是“自己的”哲学。这一理论,波格丹诺夫及其拥护者曾在意大利的卡普里岛(1909年)和博洛尼亚(1910—1911年)为俄国工人开办的学校里加以散布。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波格丹诺夫及其拥护者继续鼓吹这种观点,并通过无产阶级文化协会的活动加以贯彻。他们否认以往的文化遗产的意义,企图通过脱离实际生活的“实验室的道路”来创造“纯粹无产阶级的”文化。波格丹诺夫口头上承认马克思主义,实际上鼓吹马赫主义这种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列宁对无产阶级文化协会的思想家们的反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了始终不渝的斗争。他在《关于无产阶级文化》这一决议草案中写道:“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按照这个方向,在无产阶级专政(这是无产阶级反对一切剥削的最后的斗争)的实际经验的鼓舞下继续进行工作,才能认为是发展真正的无产阶级文化。”(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39卷第332页)——11。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对一种反动哲学的批判[7]

(1908年2—10月)

第一版序言

许多想当马克思主义者的著作家,今年在我们这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真正的讨伐。不到半年就出版了四本书,这四本书主要是并且几乎完全是攻击辩证唯

物主义的。其中,首先是1908年在圣彼得堡出版的巴扎罗夫、波格丹诺夫、卢那察尔斯基、别尔曼、格尔方德、尤什凯维奇、苏沃洛夫的论文集《关于〈,应当说是: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丛》,其次是尤什凯维奇的《唯物主义和批判实在论》、别尔曼的《从现代认识论来看辩证法》和瓦连廷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

所有这些人都不会不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几十次地把自己的哲学观点叫作辩证唯物主义。然而所有这些因敌视辩证唯物主义而联合起来的人(尽管政治观点截然不同)在哲学上又自命为马克思主义者~别尔曼说,恩格斯的辩证法是“神秘主义”。恩格斯的观点“过时了”,——巴扎罗夫随便一说,好象这是不言而喻的。唯物主义看来被我们的勇士们驳倒了,他们自豪地引证“现代认识论”,引证“最新哲学”(或“最新实证论”),引证“现代自然科学的哲学”,或者甚至引证“20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哲学”。我们的这些要把辩证唯物主义消灭的人,以所有这些所谓最新的学说为依据,竟肆无忌惮地谈起公开的信仰主义[注:信仰主义是一种以信仰代替知识或一般地赋予信仰以一定意义的学说。[8]]来了(卢那察尔斯基最为明显,但决不只是他一个人~[9]),可是到了要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表态时,他们的全部勇气和对自己信念的任何尊重都立即消失了。在事实上,他们完全背弃了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在口头上,他们却百般狡辩,企图避开问题的实质,掩饰他们的背弃行为,用某一个唯物主义者来代替整个唯物主义,根本不去直接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无数唯物主义言论。按照一位马克思主义者的公正说法,这真是“跪着造反”。这是典型的哲学上的修正主义,因为只有修正主义者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而又不敢或者是没有能力公开、直率、坚决、明确地“清算”被他们抛弃的观点,才获得了这种不好的名声。正统派在反对马克思的过时见解(例如梅林反对某些历史论点[10])时,总是把话说得非常明确、非常详细,从来没有人在这类论著中找到过一点模棱两可的地方。

不过,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丛》中也有一句近似真理的话。那句话是卢那察尔斯基说的:“也许我们〈显然就是《论丛》的全体撰稿人〉错了,但我们是在探索。”(第161页)这句话的前半句包含着绝对真理,后半句包含着相对真理,这一点我将在本书中力求详尽地指出来。现在我只指出一点:如果我们的哲学家不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名义,而是用几个“正在探索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名义讲话,那么,他们对自己和对马克思主义就显得尊重些了。

至于我自己,也是哲学上的一个“探索者”。这就是说,我在本书中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探索那些在马克思主义的幌子下发表一种非常混乱、含糊而又反动的言论的人是在什么地方失足的。

作者

1908年9月

第二版序言

本版除了个别文字上的修改,和第一版没有什么不同。尽管这是一本和俄国“马赫主义者”进行论战的著作,可是我希望,它作为一本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

义以及介绍从自然科学的最新发现中所得出的哲学结论的参考书,将有所裨益。至于亚?亚?波格丹诺夫的一些近作,我没有机会阅读,书末附载的弗?伊?涅夫斯基同志的文章提出了必要的意见[11]。弗?伊?涅夫斯基同志不仅是一位宣传家,而且特别是一位党校工作者,因此,他有充分的可能确信,亚?亚?波格丹诺夫在“无产阶级文化”[12]的幌子下贩运资产阶级的反动的观点。

尼?列宁

1920年9月2日

【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心得体 会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马克思主义哲学心得体会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企业员工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极具现实意义。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后,思想有了层次的提高。这之中包括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的扩大了视野。通过学习之后,正确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的意义。在日常工作中遇到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学着通过现象看本质,让我了解到客观真实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守的原则。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们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让我受益匪浅。 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看待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 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认清和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马克思主义。面对发展了的实践,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前进,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任何期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他们身后产生的所有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必须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不断发展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思维。 辩证法作为一种合理的世界观,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会对应不同的内容。因为不同的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都不尽相同。因此在不同是时期辩证法的表现形式和包含的内容也往往会有很大的不同。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考试精髓要点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后来党的领导人关于信息传播、宣传、 新闻、文化传播政策以及党组织内部思想交流等等的论述。 2.交往:包含了这个词的全部含义,指个人、社会团体、民族、国家间的物质交往和精神 传通。 3.交往方法:依靠了铁路、电报、巨大的工业城市、报刊和有组织的人民集会。 4.精神交往的社会作用:首先,交往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种社会凝聚力,它本身是一个部 落或民族独立存在的黏合剂;其次,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交往,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增强了社会的活力。由于交往打破了孤立状态,社会矛盾往往很快暴露出来,从而使人们产生一种改革的需要;最后交往一旦展开,就会冲破阻力,最终发展为“世界交往”,使各个民族的交往日益同步化。 5.世界交往思想:a人类社会的交往遵循着从狭隘到广泛、从局部到全球的发展道路,世 界交往必然要替代局部的民族交往,成为现代交往的主旋律;民族交往必然会冲破以往的种种藩篱而成为世界交往的一部分。b人们只有能够得到世界范围内的最大量信息,通过新的传播技术,使得世界各地变得近在咫尺,那时人们获得的才是真正的精神财富,才能得到真正的精神解放。c在世界交往的趋势下,不仅所有个体之间是相互需要和相互依赖的,而且各个民族之间也是相互需要和相互依赖的。d只有当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斗争的时候,保护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 6.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a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 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是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是东方从属于西方。b资本主义国家的卑鄙利益造成了许多民族的劫难、文化遗产的毁灭,但从宏观的世界历史进程来看,西方列强通过船舰利炮的扩张使得现代世界的普遍交往、信息时代或知识经济得以迅速的来临。 7.工人阶级没有祖国:a工人阶级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被剥削阶级,没有的到国家的保 护;b工人阶级只有冲破国界联合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8.电报是物化的知识力量:电报等交往媒介是人类的受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 化的知识力量,现代交往媒介的实质是科学和知识的力量,是人的治理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9.“用时间消灭空间”的实质:指的是资本利用并改进运输和传播工具,减少了用于两地 间移动物品、人和信息的时间,因而空间距离作为资本扩张的限制的重要性也降低了。 10.马克思预见到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的特点:a生产结构发生变化,信息产业居主导地位; b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劳动中智力的支出将超过体力的支出;c资源结构发生变化,知识生产力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及其重要的资源;d科学的组织和决策机构处于社会的中心地位。 11.两种妨碍报刊履行职责的问题:a外部强权为它规定并非它自身的使命;b报刊内部工 作人员摆脱自己应该履行的使命。 12.变动产生新闻:事实的变动视为新闻的源泉和新闻的特征。 13.新闻带来的信息势能:由于事实变动的时间、空间的分布上是不均衡的,因而即使新的 事实或行动还未开始,已经传播过来的关于它们的新闻,也会带来一种信息势能,使当事的人们或感受到压力或感受到鼓舞,并引发实际的变动。 14.新闻时效的原因:现代市场经济运动中“用时间消灭空间”的冲动,直接刺激着新闻传 播不断地以快速的时效克服空间带来的障碍。 15.报纸传播新闻的特点—“有机的报纸运动”: a对专业新闻传播来说,新闻的时效与新

谈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学习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即旧唯物主义,它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哲学路线,即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则,坚持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这是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是,旧唯物主义又存在诸多的缺点,如直观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等等。那么,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呢对于这一问题,人们在理解上存在着分歧。甚至包括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理解也同马克思的理解存在着差别。恩格斯主要是根据唯物主义同辩证法的关系来区别新旧唯物主义的,在他看来,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其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指出,18 世纪的唯物主义的两个主要缺点是:第一,上一世纪的唯物主义主要是机械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的第二个特有的局限性在于: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这种非历史观点也表现在历史领域中。恩格斯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主要缺点的理解,深深地影响了后人,包括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科书。我国由于受前苏联教科书的影响,绝大多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基本上都采用前苏联教科书的理解,认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形而上学性。 然而,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究竟是不是如恩格斯所认为的形而上学性呢我们还是从马克思的原著中去寻找答案吧。 在被恩格斯誉为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马克思作了深刻地分析与批判。《提纲》的第 1 条中,马克思就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在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对象、现实、感性都是借用费尔巴哈的用语,在费尔巴哈的文章中,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心得体会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我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 但经过差不多一个学期的课程,我对思修课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我们大学生一门重要的政治必修课,在老师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的讲解下,马克思主义这个既神圣又有些抽象的名词渐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同时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对我们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使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帮助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维水平,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确立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使哲学的对象、内容和作用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成为哲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成为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帮助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我都应该遵循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

识论和历史观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为认清当今形势和理解各项政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概论传播活动的演进是叠加关系,而非取代关系★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电子传播--?印刷传播---------------?手写传播----------------------------? 口头传播------------------------------------------? 报纸的雏形★★ 1.官方公报统治阶级内部用以传递信息的工具。古罗马时代的《每日纪闻》。公元前59年,恺撒当选为执政官后,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工作。使用涂有石膏的木板,记录议事情况、法庭审判、税收数据。屋大维继任后还书记员抄写多份,颁发给各地要人和军政长官。 2.邸报在中国,自唐代起,一种通称为“邸报”的古代报纸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这一封建王朝传播新闻信息的主要手段,直至清末民初才退出历史舞台。唐代中央

政府颁布于宫门外的朝政公报,是最早出现的古代报纸形式。封建官报,朝政简报,每天公开发布,内容为宫廷新闻。 3.新闻信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公元前47年,恺撒向罗马告捷:“我到,我见,我胜。” 影响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多种因素★? 社会交往的需要? 媒介技术的发展? 传播制度的平衡? 商业利益的驱动1 ? 专业主义的完善第二章创立的背景和条件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新闻观★★★? 高度重视舆论的作用“在任何国家,都有一种力量高于政府,这就是舆论的力量。” ——圣西门? 强调报刊调节社会关系和影响社会生活的作用“任何力量都抗拒不了舆论,社会的安宁现在之所以还没有完全得到保证,就是因为舆论还没有形成。”——圣西门? 批评资产阶级出版自的虚伪性“诚实地表达一切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全)

材料1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材料2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⑴根据材料1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唯物主义有哪些区别? ⑵根据材料1、2说明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第一的观点。 1.⑴材料1中马克思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两个根本区别。首先,旧唯物主义不懂得实践的观点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一切事物的基础和出发点。旧唯物主义虽然坚持了物质的第一性和本原性,但他们仅仅停留在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层面去理解世界,因此,看不到人的活动的能动性。其次,旧唯物主义不懂得认识的辩证法。由于他们只是在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上来理解物质的第一性和决定作用,看不到人对世界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作用,亦即不懂得主观与客观、物质与意识相互作用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这两个根本缺陷。一、强调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二、正确阐述了认识的辩证法,强调了人的活动的能动性。 ⑵材料1、2表明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自己哲学的首要的、根本的观点。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 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即: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第四,实践是 认识的目的。 总之,认识的产生、发展、检验和归宿,认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依赖于实践。所以,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 基本的观点。 2.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恩格斯指出:?就一切可能来看,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极 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科学史就是把这种谬误逐渐消除或是更换为新的、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诞谬误的历史。?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4卷 材料2 卡尔〃波普认为:?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要检验性。? ?我所想到的科学知识增长并不是指观察的积累,而是指不断推翻一种科学理论,由另一种更好的或者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科学史也象人类思想史一样,只不过是一些靠不住的梦幻史、顽固不化史、错误史。但科学却是这样一种少有的——也许是唯一的——人类活动,有了错误可以系统加以批判,并且还往往可以及时改正。? 摘自卡尔·波普《科学知识进化论》 ⑴材料1、2在科学理论发展问题上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⑵比较材料1、2,指出恩格斯和波普对科学发展的不同认识。 2.⑴二则材料各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真理与谬误的矛盾,指出科学是一个不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修正错误、发展真理的过程。 ⑵卡尔·波普把科学可能错误、可以被否证作为科学的最本质的特征,把科学史简单地归结为一种理论推翻另一种理论的历史。恩格斯在承认任何今天看来是正确的东西都包含着明天可能发现错误的同时,强调科学史是在真理与谬误的斗争中,不断证实真理、克服谬误、发展真理的历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否定和不断证伪的过程。 3.下面是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一些材料 詹姆士说:?对于实用主义者,真理成为经验中各种各样确定的、有作用价值的类名。??要是真观念对人生没有好处,或者真观念的认识是肯定无益的,而假观念却是唯一有用的,那么……我们的责任就会是回避真理。? 胡适说:?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他们大有用处,所以才给他们‘真理’的美名的。我们所谓真理,原不过是人的一种工具,真理和我们手里这张纸,这条粉笔,这块黑板,这把茶壶是一样的东西:都是我们的工具。??我们人类所要的知识并不是那绝对存在的‘道’哪、‘理’哪,乃是这个时间、这个境地、这个我的这个真理。那绝对的真理是悬空的、是抽象的,是笼统的,是没有凭据的,是不能证实的。? 罗蒂说:?对于实用主义者来说,真理的首要标准是其与一个人的其他信念的一致。? ?是我们的信念和愿望形成了我们的真理标准?。?‘真理’将被看作不过是一个表示满意的形容词的名词化,而不是被看作一个表示与超越的东西,不是人类的东西的接触。?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⑴实用主义真理观在真理的含义、真理的标准、真理与价值的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等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⑵用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对上述材料进行评析。 3.⑴实用主义是唯心主义主观真理观的典型代表。他们否认真理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和客观的衡量标准,把真理与人的主观信念相联系,真理的标准在于由信念所引起的结果是否令人满意,主张“人造真理”论,以真理的有用性和价值性作为真理的本质规定。这样在真理和价值的关系上,他们就消解了真理所要求遵循的客观性的“物的尺度”,完全代之以主观的“人的尺度”,把真理变成纯粹主观的东西。而由于人的意志和需要的主观差异性,这就决定了实用主义必然是否认真理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夸大真理的相对性,走向相对主义真理观。 ⑵马克思主义坚持真理观上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强调真理作为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和 客观的衡量标准。实用主义否认这一点,以“有用”或“满意”来规定真理,这就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真理的有用性、价值性的关系, 把作为必要条件的有用性当作认识成为真理的充分条件,将真理主观化,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真理因人而异的混乱局面。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真理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不断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实用主义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就必然抹煞真理同谬误的原则界限,导致是非不分,真伪不辨的后果。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社会实践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双重品格,就决定了实践检验是一个客观标准,这与实用主义是根本不同的。实用主义虽然也主张以人的活动结果来衡量认识的真理性,但这种衡量是以这个结果是否令人在主观上“满意”为转移的,这样判别真理的标准还是在人的主观意志。而且“有用”和“满意”的真假判断又有待于新的“有用”或“满意”来验证,依此推论,就将陷入逻辑上无穷倒退的尴尬境地。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心得体会:也谈大与小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经常谈起大与小、强与弱、长与短等等,当前,也经常看到一些媒体上报道的有关各级政府发出的雄心壮志:“要把某某省(市、县)建成大而强、富而美”、“要把某某事(物……)做大做强”……等等。从中不难体会到,不少人对事物的看法都存在着这样一个共性:认为愈是大的东西就愈强,愈是小的东西就愈弱,因此,也就有了“强大”与“弱小”这一对反义词,而且,被世人普遍接受与认可。但是,从哲学的角度看,并不尽然。 年少求学时,曾经粗浅地学习过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知识,也曾经过接触过一些哲学方面的书籍,经过近期参加人民银行组织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活动,较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对于哲学的理解又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并且产生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联想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大小、强弱的认识,就萌生了用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的观点也谈谈大与小、强与弱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仅仅以物质形体的大小来界定强弱,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背道而驰的。大量的事实不胜枚举:周朝一统天下,可谓地大物博,但是,到了周幽王时期,却被一个北方的小小的游牧民族所灭,只落得“不觉胡尘满玉楼”的哀叹。清朝末期,中国在世界上仍然应该称得上绝对的“大国”,并以“天朝”自居,视海外列强为“弹丸之地”、“蛮夷之邦”;而“弹丸小国”们虽然小,但很强。结果,“大”输在了“小”的手里,被迫向小国开放口岸,割地赔款。在自然界,人们也普遍认为外形越大的愈是强,如:强壮的大象、威风凛凛的大老虎......但是,大象的天敌却是热带丛林里的小小的蚂蚁,而微小的病菌却足以让威风凛凛的老虎毙命。现存在曲阜师范大学的我国的第一台“大”型计算机足足有两层楼高大,但是,与现在流行的手提电脑的功能却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大,不一定强,小,也不一定弱。 大与小,其实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体。这是说,大与小并不是绝对对立、绝对不同的事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强大的事物如果在内部机制上出现了问题,就会变成外强中干、外大内弱的事物。而弱小的事物如果优化机制、调整结构,就会成为小而强的事物。从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我们在看待具体事物时,不会因一时的强大而骄傲自满,放弃机制的改革和优化,以至变成弱小者。也不会因自己的弱小而悲观丧气,而是不断改革,强化机制,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当今之中国,无论在地域上、人口上,在世界上是绝对的、无可非议的大国,但是,我们的强国之路还很长,相对于我们大而强、富而美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虽然我们的GDP 目前在世界上的排名已经跃居前八强,但是,以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14亿的人口折算,我们的人均水平仍然在世界后列,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用大与小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上的“强”,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地域面积的“大”;我们在经济发展上的“弱”,也绝对不是因为我们的地域面积的“小”。目前世界上,经济强国如,德国,他们的国土面积也仅仅是中国的1/30,人口也仅仅相当于一个山东省的人口,但是,他们的经济总量确排在了我们的前头,这个差距该是多么的大?再拿拥有170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俄罗斯,比较历史上被我们称为“弹丸之国”,只有37万平方公里国土的日本,他们的GDP却仅次于特“超级大国”美国,排世界第二的位置,而俄罗斯却被远远的甩在了后边,在经济上沦为三流国家。以此观之,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一方面不要躺在“地大物博”的优越感里睡大觉,丧失机遇,就是不以“大”而自居;另一方面,也不要因为我们的落后,就自甘堕落,失去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勇气,也就是不以“小”而丧气。只要我们坚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心得_5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心得 近日参加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笔谈”的活动,系统的学习和了解了马 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学说及其对我们所从事的新闻宣传的指导必要性,感悟 颇多,认识颇多……。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 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 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 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 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 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 结合平时的工作,个人有以下体会: 第一正确的舆论导向: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 人民政权的建设、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坚 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要造成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 制建设的舆论;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 苦创业,开拓创新的舆论;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 舆论;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围绕、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的舆论。 我们一切的发展进步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中国梦”是每一个人 的梦。心中始终有人民,我们的新闻舆论宣传导向才不会跑偏,才能真正让宣 传效果深入人民的心中。 第二要善于学习善用新媒体: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在新闻领域的具体表现,世界 是丰富、复杂的,因此,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善于学习是一种需要,一种职责,

康德哲学对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调和

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康德哲学对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调和

康德哲学对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调和 摘要:经验论片面强调感觉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只有感性经验可靠;唯理论却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 认为只有理性靠得住,否认感觉经验的作用。二者沿着各自的方向最终走向了各自的终结。而康德哲学从主客体统一,思维与存在统一的角度出发,去讨论认识论的问题。对唯理论与经验论之间的矛盾作出了调和。 关键词:经验论唯理论认识论康的哲学的调和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由刚开始的对世界本体的认识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才发展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16世纪末至18世纪初,西方哲学的发展呈现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局面。这一时期主要包含两个派别:经验论和唯理论。但经验论者片面夸大经验的作用, 认为感觉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只有感性经验可靠, 而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经验主义者明确地强调了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承认知识来源于对外部世界的感觉经验,不承认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辩证飞跃, 表现了经验论的片面性。与此相反, 唯理论则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 不承认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认为只 有理性靠得住, 贬低感性知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唯理论者对经验论提出反驳, 但是他们自己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把人的感觉经验和动物的感觉经验等同起来, 完全予以排斥,从而认为人的正确认识只来自理性自身。否认感觉经验的作用, 使理性认识变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也表现了唯理论的片面性。随着两种理论各自走向终结,康德的批判理论对其做出了调和。 1.经验论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特点 经验论以“凡在理智中的无一不在感觉中”的原则为前提,认为一切真知必然起源于感觉经验,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感觉经验是认识唯一可靠的来源。与真知的来源问题相联系,经验论推崇经验归纳法,强调感觉经验的重要性。其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J.洛克、G.贝克莱和D.休谟。 1.1洛克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以后,英国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思想开明,科学昌盛,工业发达,走在世界各民族的前列。在这个时期,诞生了一位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具有极深远影响的哲学家,他就是洛克。洛克是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的集大成者。在哲学上洛克继承了培根和霍布斯的唯物主义路线, 着重研究认识学说, “论证了培根和霍布斯的原则” [1] , 使唯物主义经验论更加系统化了。同时, 由于经验论哲学内在矛盾的发展, 开始出现了向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转化的迹象。 洛克是从认识的来源展开它的学说的。他首先批判了天赋观念。批判了天赋观念的“普遍同意论”和天赋观念的“普遍具有论”。认为认识来自经验。提出了白板说和双重经验说。 人的认识是一块洁白无瑕、光滑待刻的“白板”, 还是有着一定能动性的有机体?洛克认为, 从观念的来源看, 心灵的初始状态象一块“白板”, 在它上面没有一切观念和标记, 人的一切知识皆建立在经验之上并最终来源于经验。但从观念知识的形成来看, 认识主体的确具有某种先天的能力, 它是观念、知识生成的必要条件。[2]洛克说:“人们只要运用自己的天赋能力, 则不用天赋印象的帮助, 就可以得到他们所有的一切知识。”[3]也就是说, 知识从起源上看, 心灵如白板, 面对对象, 接受感觉印象, 构成知识的质料; 知识从构成上看, 则

谈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1

谈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即旧唯物主义,它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哲学路线,即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则,坚持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这是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是,旧唯物主义又存在诸多的缺点,如直观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等等。那么,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呢?对于这一问题,人们在理解上存在着分歧。甚至包括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理解也同马克思的理解存在着差别。恩格斯主要是根据唯物主义同辩证法的关系来区别新旧唯物主义的,在他看来,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其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指出,18 世纪的唯物主义的两个主要缺点是:第一,上一世纪的唯物主义主要是机械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的第二个特有的局限性在于: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这种非历史观点也表现在历史领域中。恩格斯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主要缺点的理解,深深地影响了后人,包括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科书。我国由于受前苏联教科书的影响,绝大多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基本上都采用前苏联教科书的理解,认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形而上学性。 然而,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究竟是不是如恩格斯所认为的形而上学性呢?我们还是从马克思的原著中去寻找答案吧。

在被恩格斯誉为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马克思作了深刻地分析与批判。《提纲》的第 1 条中,马克思就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在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对象、现实、感性都是借用费尔巴哈的用语,在费尔巴哈的文章中,这三个词的基本含义是相同的,都是用来指客观存在的事物(包括自然界和人)。例如,费尔巴哈说过,自然界和人是哲学研究的对象,观察自然,观察人吧!在这里你们可以看到哲学的秘密。而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客体和费尔巴哈所理解的客体是相同的,都是指和人类的实践活动无关的单纯的客观存在物。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感性活动指的是主体人所从事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即实践。正因为实践活动是现实的人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一定的物质对象的活动,这一活动过程是可以为人们的感官所感知的客观物质活动,所以,马克思把实践称为感性活动。 从马克思的这一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是根据对唯物主义原则本身的理解方式来区别新旧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直观性,即旧唯物主义只是把客观事物作为外在于主体人,并且同主体人的实践活动没有关系的直观对象,只是把主体人看成是直观者,忽略了主体人的主体能动性,没有从主体人的实践方面去理解客观世界、理解人、理解人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关系。旧唯物主义没有理解:作为主体的人,不仅仅是一个直观者,更重

浅谈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心得 近日,我们小组组织大家学习阅读了许多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文献及书籍,我们都各有各的理解,我们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我们自己的心得体会。马克思主义对我们大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价值观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修正以致成为一个人的信仰的阶段,这段时光也被叫做最有潜力的时光,无论是从好坏、真假、善恶等方面来说。大学生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特别是我们发展中国家的作用不言而喻,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思想、道德的养成是否良好关系着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大学生就是关键时期的建设者。而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深刻认识,是从哲学上对人所作的最高层次的思考,它既为我们科学的认识人、教育人提供了正确的研究视域,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重要的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发展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的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其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大厦,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升华。 马克思主义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意义、目的和活动的认识和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生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我们大学生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觉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和毒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由于人的价值属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范畴,所以人的价值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二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便构成了人的价值整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没有奉献就没有索取,社会价值是个人价值的基础和源泉,是人的价值的主要方面。当代大学生应深刻认识、理解人生价值的含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自觉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很科学的世界观,它是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相结合、真理体系和价值体系相结合的崭新形式来发挥自身的世界观功能的。”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作为我们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树立更为科学的世界观,为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我们更应该去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的精髓。大学生作为即将进入大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我自不自觉的就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并在社会中用这种世界观待人处事。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首先只是对个别事物具体的认识,而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这种认识就慢慢地丰富而且联系起来,通过对人们所形成的认识就形成了对诸如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状况、社会发展有无规律等问题的总的看法,这就是世界观。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当今的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构成对我们当代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我们大学生不能正确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就很容易使我们走上歧途,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仅正确的揭示了整个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还科学的阐明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而我们大学生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稳定的世界观,我们很快就要进入社会了,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事物的影响,从而形成一些对社会、对他人错误的观念以及造成严重的后果。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大学生可以在知晓社会及人类发展的规律上树立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真正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塑造追求真理,关怀人类发展的高尚的

经验论与唯理论

经验论的主要思想:经验论认为一切真知起源于感觉经验,唯物论认为一切真知来源于物质的世界。经验论新生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发展科学,而还“处在收集材料阶段”的自然科学又需要哲学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给以指导,这样,认识论问题便成为近代哲学的最重要的内容,随之也就产生了两种认识论:一部分人注重力学的实验和经院归纳法,并使之绝对化,形成了近代的经验论,代表人物有培根、霍布斯、洛克等。另一部分人则注重数学的理性演绎法并同样使之绝对化,形成了近代的唯理论。经验论以“凡在理智中的无一不在感觉中”的原则为前提,认为一切真知必然起源于感觉经验,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感觉经验是认识唯一可靠的来源。与真知的来源问题相联系,经验论推崇经验归纳法,强调感觉经验的重要性,但忽视理性思维的作用,不能科学的说明知识体系何以能够建立起来的问题;由于经验论者片面强调感觉经验,贬抑理性思维,以至于把感觉看作是唯一的实在,把经验论推向极端,逻辑的走向唯我论和不可知论。 经验论的优点:经验论又称经验主义。认为感性经验是一切知识和观念的唯一来源的哲学学说。经验论片面地夸大经验或感性认识的作用和真实性。贬低甚至否定理性认识的作用和真实性。经验一词涵义比较宽泛,既包括直接从感性认识所作的规律性的总结,也包括某种心理体验、生活阅历等。哲学上的经验论指的是一种认识的理论,是与唯理论相对立的。根据经验论者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解决,经验论可分为唯心主义经验论和唯物主义经验论。前者主张经验是主观自生的或上帝赋予的,把经验限定为感觉或表象的总和,而这种感觉和表象是不依赖物质自然界的;后者则认为经验是外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是对物质自然界的反映。但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把经验看作是知识、认识的唯一来源,片面强调经验的重要性,忽视理性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承认以客观世界为基础的感性经验是知识和认识的源泉,同时也承认科学理论、思想即理性认识的重要性。这样,既反对了唯心主义的经验论,又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在经验问题上的片面性。 经验论的缺点:经验论只承认逻辑的和数学的命题是先天必然真理,他们把综合命题等同于后天的偶然命题。激进的经验主义认为,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经验,都可以追溯其起源;不仅没有任何天赋的或先天的命题。激进的经验主义者唯一强调感觉经验而否认理性思维,在他们看来,理性认识是抽象的、间接的认识,思想愈抽象则愈空虚,愈不可靠,愈远离真理。所以,他们持极端唯名论的观点,根本否认抽象,否认有普遍概念和普遍命题。康德提出了一些关于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问题的假设。康德将科学认作人类知识的最高形式,并且确认它起始并同步于人的经验。然而,康德又认为人类经验的形成必然地带有人类心灵的自在特征。正是人类的心灵才产生了科学所研究的有规则的现象。于是,最终的真正知识——科学就能立足于在心灵中先天具备、因而也就先于经验而存在、同时又获得理性证实的基础之上。康德把这种由先天理性(形式)和后天经验(质料)结合起来的命题称作综合命题,以此来尽力调和或折衷唯理论与经验论的矛盾,并试图克服两者的片面性。 唯理论的主要思想:唯理论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认为认识不能停留在感性阶段,必须上升为掌握事物本质、规律的理性认识,具有真理性,但否认认识源于经验的倾向则导向唯心主义。笛卡尔的唯理论观点一方面受到当时英国的T.霍布斯和法国的P.伽森狄等唯物主义经验论者的驳斥和诘难,其“天赋观念”学说及其唯理论的观点更受到稍后的英国经验论主要代表J.洛克的系统批驳;另一方面又受到许多人的拥护和追随,形成了笛卡尔学派。马勒布朗士等人进一步肯定心物都在上帝之中;斯宾诺莎则肯定上帝即自然,是唯一实体,广延与思想是唯一实体的两种“属性”。这种观点继承和发扬了笛卡尔的唯理论思想,但把它放到了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认为理性认识的对象即“实体”及其“属性”、“样式”,即是整个自然界。 唯理论的优点:唯理论又称理性主义。一种认为唯有理性才可靠、片面强调理性认识作用的哲学学说。唯理论与经验论相对立,它认为一切具有普遍性的必然的知识,不可能来自

谈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

谈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直观性”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即旧唯物主义,它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哲学路线,即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则,坚持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这是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是,旧唯物主义又存在诸多的缺点,如直观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等等。那么,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呢?对于这一问题,人们在理解上存在着分歧。 甚至包括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理解也同马克思的理解存在着差别。恩格斯主要是根据唯物主义同辩证法的关系来区别新旧唯物主义的,在他看来,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其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指出,18世纪的唯物主义的两个主要缺点是:第一,“上一世纪的唯物主义主要是机械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的第二个特有的局限性在于: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这种非历史观点也表现在历史领域中”。恩格斯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主要缺点的理解,深深地影响了后人,包括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科书。我国由于受前苏联教科书的影响,绝大多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基本上都采用前苏联教科书的理解,认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形而上学性”。 然而,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究竟是不是如恩格斯所认为的“形而上学性”呢?我们还是从马克思的原着中去寻找答案吧。 在被恩格斯誉为“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马克思作了深刻地分析与批判。《提纲》的第1条中,马克思就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在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对象、现实、感性”都是借用费尔巴哈的用语,在费尔巴哈的文章中,这三个词的基本含义是相同的,都是用来指客观存在的事物(包括自然界和人)。例如,费尔巴哈说过,自然界和人是哲学研究的对象,“观察自然,观察人吧!在这里你们可以看到哲学的秘密。”而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客体”和费尔巴哈所理解的客体是相同的,都是指和人类的实践活动无关的单纯的客观存在物。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感性活动”指的是主体人所从事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即实践。正因为实践活动是现实的人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一定的物质对象的活动,这一活动过程是可以为人们的感官所感知的客观物质活动,所以,马克思把实践称为感性活动。 从马克思的这一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是根据对唯物主义原则本身的理解方式来区别新旧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直观性”,即旧唯物主义只是把客观事物作为外在于主体人,并且同主体人的实践活动没有关系的直观对象,只是把主体人看成是直观者,忽略了主体人的主体能动性,没有从主体人的实践方面去理解客观世界、理解人、理解人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关系。旧唯物主义没有理解:作为主体的人,不仅仅是一个直观者,更重要的是改造者;客观世界不仅仅是人们直观的对象,更重要的还是人们改造的对象;人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关系不仅仅是直观与被直观的关系(或称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因而不可能认识到主体人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关系,应当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然后才有直观与被直观的关系(或称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概括起来说,旧唯物主义由于不懂得主体人的实践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和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只是从直观的角度去理解客观世界、理解人、理解人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关系,因而“直观性”就是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 接下来在《提纲》的第9条中,马克思说:“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在这里,马克思又一次明确地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直观性”,并根据旧唯物主义的这一主要缺点,直截了当地把旧唯物主义命名为“直观的唯物主义”。也就是说,旧唯物主义对感性(即自然界和人)的理解,不是从实践活动去理解,只是从直观的角度去理解。如此一来,人只是被看成是直观者同时又是直观的对象,而不是积极从事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主体;自然界也只是直观的对象,而不是实践改造的对象。总之,旧唯物主义就是一种不懂得实践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人以及人类社会中的决定作用和意义的唯物主义。 从马克思的这一原着中,我们可以得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直观性”,而且正因为“直观性”这一主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仰望人类思想史的浩瀚星空,上面闪烁着千百颗光彩照人的智慧之星,从探究世界本原的古希拉的先哲们,到构建了人类历史上最庞杂的一个辨证法体系的黑格尔;从重人事,定礼乐、倡仁道的中国儒学始祖的孔夫子,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面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的孙中山,他们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但是,在群星灿烂的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能象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的认识如此深刻和透彻,更没有一种理论能象马克思主义那样如此富有成效地改造了人类生存的“小小寰球”。当今世界和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最伟大的革命,而这场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做为精神武器和思想旗帜。可以说,要了解世界最近一百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是不行的,要认识现代世界的基本格局和纷繁复杂的现象,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也不行;同样,要展望我们食品药品发展的前景,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更不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当代“必要”的哲学。它不仅提供了给我们一种历史观,同时,它也是我们作为历史创造和工作实际的行动指南,尽管当今的世态和社会包括一些工作思维是多变的,但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的必变是肯定无疑的,但我们要看到大部分的改变将是在马克思理论本身的鼓舞和指导下进行的。 就从我们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来看,从成立至今我们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作出了许多的贡献,成绩是肯定的。但我们也要清晰的看到,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矛盾,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的出现,要求我们必须要从理论上、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否则我们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就不能更好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心得感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心得感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设置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学习使大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意义。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更深刻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受益匪浅。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对我们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使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帮助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维水平,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确立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认清事实本质,更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学好其他学科知识,认清当今形势和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基础。老师们在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时联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加以阐述,这种讲课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并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现实进行分析。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性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大量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仅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也无愧地称得上是博大精深。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以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为主体、以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