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USLE的土壤侵蚀建模分析

基于RUSLE的土壤侵蚀建模分析
基于RUSLE的土壤侵蚀建模分析

空间信息应用实践(中级)实验指导书空间建模——基于RUSLE的土壤侵蚀建模分析

一.实验

背景

Soil erosion and gullying in the upper Panuco basin, Sierra Madre Oriental, eastern Mexico 土壤侵蚀是地球表面物质运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全球除永冻地区外,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人类社会出现后,土壤侵蚀成为自然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下的一种动态过程,构成了特殊的侵蚀环境背景,并伴随着人类对自然改造能力的增强,逐渐成为当今世界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土壤侵蚀被称为“蠕动的灾难”,每年因土壤侵蚀造成的经济损失较诸如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地质灾害更大, 土壤侵蚀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A

土壤侵蚀及其产生的泥沙使土壤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湖泊淤积、江河堵塞,并造成诸如洪水等自然灾害,泥沙携带的大量营养物和污染物质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不断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据估计全球每年因土壤侵蚀损失300万公顷土地的生产力,造成的损失以百亿美元计。我国人口众多、农耕历史悠久,加之历史上战乱频仍,以黄土高原为代表的华夏文明发源

地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1990年遥感普查结果,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

万km 2,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50%为水蚀地区,土壤侵蚀以黄土高原、四川紫色

土地区和华南红壤地区尤为突出,仅黄土高原地区一处,平均每年流失泥沙就达到16.3

亿t 。水土流失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环境问题,土壤侵蚀研究已成为目前环境保护中的一个重

要课题。

土壤侵蚀预报是有效监测水土流失和评价水保措施效益的手段,侵蚀模型则是进行土

壤流失监测和预报的重要工具。然而传统预测方法需要在量经费、时间和人力的投入,因

此,在一定精度范围内通过有限的数据输入,得到满足要求的土壤侵蚀预测结果成为趋势。

80年代以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的成熟,它开始与

土壤侵蚀模型—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USLE) 相结合进行流域土壤侵蚀量的预测和估算,业已成为土壤侵蚀动态研究的有力工具。GIS 与USLE 相结合的

分布式方法运用GIS 的栅格数据分析功能,可预测出每个栅格的土壤侵蚀量,便于管理者

识别关键源区,并通过确定引起水土流失的关键因子,针对性地提出最佳管理措施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BMPs),为流域内土地资源的质量评价、利用规划和经营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手段。

二、实验目的

模型生成器 (ModelBuilder) 为设计和实现空间处理模型提供了一个图形化的建模环境。

模型是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它通过工具将数据串起来以创建高级的功能和流程。你可以

将工具和数据集拖动到一个模型中,然后按照有序的步骤把它们连接起来以实现复杂的 GIS 任务。通过对本次练习达到以下目的:

掌握如何在ModelBuilder 环境下通过绘制数据处理流程图的方式实现空间分析过程的

自动化;

?掌握土壤侵蚀理论的基本知识;

?

掌握利用脚本文件实现空间建模,加深对地理建模过程的认识,对各种GIS 分析工具

的用途有深入的理解;?

在ModelBuilder 环境下如何计算RUSLE 模型的中各个因子,实现RUSLE 模型自动化;

三、实验准备

实验环境:ArcGIS Desktop 9.3实验数据:矢量和栅格数据

矢量数据:研究区界线(bj.shp)、气象数据(Climate.shp ),土地利用数据(landuse_Clip.shp,)和土壤数据(soil_clip);

栅格数据:地形数据(DEM );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实验准备

本次试验需要使用ArcGIS 的建模功能,在实验之前需要掌握如何利用ArcGIS 进行建模。首先,打开ArcMap

,激活工具箱

在工具箱中右键单击,选择“New Toolbox ”,即可新建一个

工具箱。可以在此工具箱上右击,通过“Rename ”对工具箱重命名。

在新建的工具箱上右击,按照“New ”——>“Model ”新建一个Model ,可以按照同样的方法给这个Model

命名。

然后在此Model 上右击,通过“Edit ”

进入模型的编辑模式。

到此,模型准备已经结束,接下来开始逐个建立模型的各个因子。(2)地形因子(L ,S 因子)算法:坡长因子采用公式计算, ,式中:L 为坡长因子,l 为像元坡长,m 为坡m

l L )13

.22(

=长指数,像元坡长的计算式如下:,m 取

i

i

i i

i

i i

i

i D D D l θθθcos /)cos /()cos /(1

1

1

=-=∑∑-值如下式:

式中,为像元坡度 (%)??????

?<<≤<≤≥=%

1 2.0%3 1% 0.3%5 3% 0.4%

5 0.5ββββm β式中,l i 为像元坡长,D i 为沿径流方向每像元坡长的水平投影距 (在栅格图像中为两相邻像元中心距,随方向而异),θi 为每个像元的坡度 (°),i 为自山脊像元至待求像元个数。

坡度因子S 分段计算:??

????≥-?<≤??<+=10 0.96 21.91sin 10 5 0.5 -16.8sin 5 0.03 10.8sin θθθθθθS L 和S

因子的模型建立:

首先在工具箱中找到Resample 工具,可以使用工具箱自带的搜索功能快速定位到。在工具

箱的下方有一行标签

,选择Search 标签,在搜索框中输

入要查找的工具名,如Resample ,点击Search 进行查询,查询结束后选中查询结果,点击下方的Locate 可以快速定位需要查找的工具。

可以将这个工具直接拖到Model

的编辑窗口中,如图:

现在需要给这个工具添加一个参数,在编辑窗口的Resample 上右击,通过“Make Variable ”——>“From Parameter ”——>“Input Raster ”添加。

注意:这里不建议使用右键菜单的“Create Variable ”来添加输入输出参数,因为很多工具拖入到编辑窗口后会自带一个输出参数,而且它们也有自己的默认输入参数。如果另外新

建一个参数,可能会因为这个新建参数类型不与工具要求的输入参数类型对应而出现错误。

按照同样的方法拖入Slope 工具,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

工具。

通过编辑窗口上的

工具将这些工具首尾连接起来。

双击Input Raster ,输入dem

数据

输入数据之后,编辑窗口中的工具颜色会相应的变化,说明这些工具已经相互连接起来,还是白色的工具代表它还没有和前面的工具联系起来构成“流水线”,同时,这也是判断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 工具中的脚本语言是否和前面的输出文件关联起来的依据。在相互连接的工具中,只要有一个工具是白色的,就说明这条“流水线”

不能正常运行。

可以发现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 工具还是白的,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添加算法,下面添加用于计算S 因子的算法,依据为:

坡度因子S 分段计算:??

????≥-?<≤??<+=10 0.96 21.91sin 10 5 0.5 -16.8sin 5 0.03 10.8sin θθθθθθS 双击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 工具,添加如下代码:

Con([Slope_degree1] < 5 , 10.8 * Sin([Slope_degree1] * 3.14 / 180) + 0.03,Con([Slope_degree1] >= 5 & [Slope_degree1] < 10, 16.8 * Sin([Slope_degree1] * 3.14 / 180) - 0.5, 21.91 *

Sin([Slope_degree1] * 3.14 / 180) - 0.96))

这时点击左上方的绿色圆点会发现有错误提示

单击

会看到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

工具所接收到所有参数

我们发现,这其中并没有我们计算时所需要的Slope_degree1,所以会提示错误。这时就需要对这个Output raster 参数名进行修改,改为Slope_degree1。修改这个参数其实就是把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 工具前的Output raster

输出框进行改名,如图:

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些参数的设置。(只需要修改红框中的参数,其他的采用默认设置)双击编辑窗口中的Resample 工具,进行如下设置,注意,这里设置栅格大小为90,并且本实验中这个设置都统一采用90。

.

Slope

设置

注意这里选择的是DEGREE (度数)。其实坡度有两种表示方式,一种是用我们平时常用

的度数;还有一种是用百分数表示。选择DEGREE 表示是用度数来表示坡度,即

的值。

(这里还要解释一下代码:在这里我们使用的是条件选择语句CON ,类似于C 语言中的if 语句,其写法为CON (条件1,如果条件为真执行,如果条件为假执行)。如果多个条件进行嵌套,就要写成CON(W1,T1,CON(W2,T2,CON(W3,T3,CON(W4,T4,……))))W 代表条件,

T 代表条件为真时执行的语句)

(关于变量:这里的变量要用[]括起来,如[Slope_degree1] > 5)

注意:之所以使用[Slope_degree1] * 3.14 / 180这是将原来的角度制转化为弧度制,计算机不能识别角度制。

注意:在运算符(如+,-,*,/)的左右要有空格,如[Slope_degree1] * 3.14 / 180不要写成[Slope_degree1]*3.14/180。前者的运算符左右有空格,后者的运算符左右没有空格。这一点必须严格遵守,否则相同的代码会出现不同的错误。

这样一来,S 因子的模型就建立好了。点击

运行

运行成功口在S 上右击,选择“Add To Display ”

就可以将结果显示出来

结果为:

接下来对L 因子建立模型

L 因子模型的建立可以在上面的S 因子模型基础上进行。需要添加工具Fill 和工具Flow Direction 以及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

工具,然后将他们连接起来

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 工具中的代码为:

Con([FlowDirection] == 2 | [FlowDirection] == 8 |[FlowDirection] == 32 | [FlowDirection] ==

128 , Sqrt(2) * 90 , 1 * 90)

这些步骤和在建立S 因子模型的时候是一样的,这里不再赘述。下面解释一下代码:

32641281618

4

2

对于中间栅格来说,它与邻近的8个栅格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只有两种(sqrt(2)和1),当流向为32,128,8,2的时候,距离为sqrt(2),其他情况下距离为1。因此在代码中的表现就是如上的形式。

接下来建立中计算m 的模型m

l L )13

.22(

这个过程有点和计算S 因子类似,不同的是计算S 因子使用的是度,而计算m 使用的是百分比。依据的公式为:

式中,为像元坡度 (%)??????

?<<≤<≤≥=%

1 2.0%3 1% 0.3%5 3% 0.4%

5 0.5ββββm β将Slope 工具和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 工具工具拖入编辑窗口中,然后将他们连接起来。双击Slope(2)

,进行如下设置:

这里要选择Persent 百分比的形式,因为m 的判断是利用百分比形式的坡度。然后在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 中输入的代码为:

CON([Slope_p] >= 0.05,0.5,CON([Slope_p] < 0.05 & [Slope_p] >= 0.03,0.4,CON([Slope_p] >= 0.01

& [Slope_p] < 0.03,0.3,0.2)))

注意:这里使用0.05来表示5%,而不要将代码写成[Slope_p] >= 5。因为在变量存储值的时候,是不会存储%

的,它只能利用浮点型数字来表示百分数。

接下来计算中的l ,依据m

l L )13.22(

=i i i i i i i i i D D D l θθθcos /)cos /()cos /(1

1

1=-=∑∑-式中,l i 为像元坡长,D i 为沿径流方向每像元坡长的水平投影距 (在栅格图像中为两相邻像元中心距,随方向而异),θi 为每个像元的坡度 (°),i 为自山脊像元至待求像元个数。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我们需要求出D 和θ才能计算l ,而在前面的部分,我们已经算出了D ,θ也已知了,在算S 因子的时候就已经算出了θ,因此我们可以再次利用Slope 计算后的结果来计算l 。

添加一个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 工具,将其与Slope_degree1和D

相连。

在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 中输入如下代码:

[D] / Cos([Slope_degree1] * 3.14 / 180)

最后就是L 因子的计算了

再添加一个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 工具,将其与L1和m 相连,并输入代码:

Pow([L1] / 22.13,[m])

最终结果模型为

运行这个模型,并将L通过“Add To Display”

添加到视图中。

到此,L和S因子完成。

(3)降雨侵蚀力因子(R因子)

利用日降雨量估算降雨侵蚀力的多参数模型来计算流域的降雨侵蚀力,公式如下:

R = - 0.0334 P + 0.006661 P2 (1)

式中R表示的侵蚀力值( MJ·mm·hm-2 ·h-1),P表示年雨量(mm

)。

为了方便,我们新建一个Model,命名为“K因子”

在编辑窗口中先后拖入Create Thiessen Polygons工具,Feature to Raster 工具,还有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工具,并把它们连接起来

输入实验数据。

双击Input Features

双击Create Thiessen Polygons

双击Feature to Raster

0.0066611 * [Output_raster] * [Output_raster] - 0.0334 * [Output_raster]

运行这个模型,并将最终的R

结果添加到视图中

到此,R 因子完成。

(4)土壤侵蚀力因子(K 因子)

新建一个Model ,并且命名为“K 因子”

,如图

K 因子反映了土壤对侵蚀的敏感性。影响K 因子的因素是多方面,一般说来,质地越粗或

越细的土壤有较低K 值,而质地适中的反而有较高的K 值。K 值估算采用Williams 等在EP IC 模型中的方法, 利用土壤有机质和颗粒组成因子进行估算,计算式如下:K ={0.2+0.3exp[-0.0256S d (1 - S i /100)]} *[ S i /(C l + S i )]0.3*{1.0-0.25*(C/1.724)*[(C/1.724)+exp(3.72-2.95*(C/1.724))]}*{1.0-0.7(1- S d /100)/{1- S d /100+exp[-5.51+22.9(1- S d /100)]}}*0.1317

式中:Sd 为砂粒含量,Si 为粉粒含量,Cl 为粘粒含量, C

为有机质含量。

将4个Feature to Raster 工具拖入编辑窗口,并拖入一个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 工具,

然后将他们按照如下方式连接和命名

双击Input features

导入数据

双击Feature to Raster

分别进行如下设置:

在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工具中输入如下代码:

0.1317 * ((0.2 + 0.3 * exp(- 0.0256 * [SAND] * (1 - [SILT] / 100))) * pow(([SILT] / ([CLAY] + [SILT])),0.3) * (1 - 0.25 * ([OM] / 1.724) / (([OM] / 1.724) + exp(3.72 - 2.95 * ([OM] / 1.724)))) * (1.0 - 0.7 * (1 - [SAND] / 100) / (1 - [SAND] / 100 + exp(- 5.51 + 22.9 * (1 - [SAND] / 100)))))

模型如下

运行这个模型,并将结果添加到视图中

(5)植被覆盖度因子(C因子)和水保措施因子(P因子)

植被覆盖度因子, 又称作物经营管理因子。经验指出, 植被覆盖度与土壤侵蚀量关系极大。在其它地理环境因子值相同的情况下, 植被覆盖度越大, 土壤流失量越小;反之, 则越大。流域的C 因子值赋值如表。

表1 不同土地利用C因子值

土地利用类型旱地水田交通用地和水体草地居民地林地

C因子0. 310.1800.060.20.006

h

e i r

b

e

i n g

水土保持措施因子是采取水保措施后, 土壤流失量与顺坡种植时的土壤流失量的比值。通

常,包含于这一因子中的控制措施有:等高耕作、等高带状种植和修梯田等。将土地利用

图与P 值属性库文件记录建立链接,再分别将P 值赋给土地利用图,得到P 值因子图。以自然植被P 因子为1,坡耕地为0.35,水稻是梯田修筑最好的一种土地利用,P 值为0.01。

编号

土地利用类型

11水田12旱地20~23林地31~33草地43水体

52

居民地

新建一个模型,命名为“CP 因子”

分别将Feature to Raster 工具和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 工具拖入编辑窗口,并按如下方式连接它们和命名

双击Input features 进行数据的输入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 注:本表流失厚度系按土壤容重1.35g/cm3折算,各地可按当地土壤容重计算之。 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 *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强度分级表*

*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沙漠化程度分级指标* 土壤盐渍化分级指标 石漠化程度评价表

降水酸度(酸雨)分级标准 换算H+浓度后,再以雨量加权求其平均值,得到pH年均值。以氢离子浓度来划分降水酸度等级。 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级 各因素权重确定专家调查表

重要性为比较重要时,Xi为1;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明显重要时,Xi为3;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绝对重要时,Xi为5。 沙漠化敏感性分级指标 临界水位深度 应用地下水临界深度(即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开始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划分敏感与不敏感地区。 盐渍化敏感性评价

石漠化敏感性评价指标 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分级指标 间接影响的相对敏感性,即酸雨的间接影响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对难易程度,它主要依赖于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有关的土壤物理化学特性,与地区的气候、土壤、母质、植被及土地利用方式等自然条件都有关系。生态系统的敏感性特征可由生态系统的气候特性、土壤特性、地质特性以及植被与土地利用特性来综合描述。本标准选用周修萍建立的等权指标体系,该体系反映了亚热带生态系统的特点,对我国酸雨区基本适用。 2、P为降水量,PE为最大可蒸发量。 3、A组岩石:花岗岩、正长岩、花岗片麻岩(及其变质岩)和其他硅质岩、粗砂岩、正石英砾岩、去钙砂岩、某些第四纪砂/漂积物;B组岩石:砂岩、页岩、碎屑岩、高度变质长英岩到中性火成岩、不含游离碳酸盐的钙硅片麻岩、含游离碳酸盐的沉积岩、煤系、弱钙质岩、轻度中性盐到超基性火山岩、玻璃体火山岩、基性和超基性岩石、石灰砂岩、多数湖相漂积沉积物、泥石岩、灰泥岩、含大量化石的沉积物(及其同质变质地层)、石灰岩、白云石。 4、A组土壤:砖红壤、褐色砖红壤、黄棕壤(黄褐土)、暗棕壤、暗色草甸土、红壤、黄壤、黄红壤、褐红壤、棕红壤;B组土壤:褐土、棕壤、草甸土、灰色草甸土、棕色针叶林土、沼泽土、

第10章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

第10章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 主要教学目标: 阐述土壤侵蚀调查目的及手段,使学生掌握土壤侵蚀调查步骤、调查内容及调查结果和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课堂及课下自学,参阅课外书及野外实习为辅。 主要内容: 第一节土壤侵蚀调查目的、手段及步骤 第二节不同种类侵蚀调查 第三节调查报告与结果分析 主要讲解内容 第一节土壤侵蚀调查目的、手段及步骤 土壤侵蚀调查就是依据一定的方法和规则,将调查范围划分成若干个具有一定面积的调查单元进行土壤侵蚀调查。 一般情况下划分土壤侵蚀调查单元所遵循的原则是土地利用现状和该土地所处的地貌部位相一致。通过调查分析影响土壤侵蚀的因子,制定出土壤侵蚀形式、土壤侵蚀程度的判定指标,并形成判定指标体系。进而根据制定的土壤侵蚀强度判读因子,判定出每种土壤侵蚀形式的潜在危险性(强度)。 根据调查得到的土壤侵蚀类型、土壤侵蚀形式及其分布特点、土壤侵蚀发生程度及其强度,对调查范围内的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特点、主要影响因素等作出评价。其成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土壤侵蚀调查评价报告;二是与土壤侵蚀相关的图面资料,包括土壤侵蚀形式分布图、土壤侵蚀程度图和土壤侵蚀强度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地面坡度图、沟系分布图等。 一、土壤侵蚀调查目的及手段 1.调查目的 我国山区、丘陵区及风沙区的自然条件复杂,土壤侵蚀类型和形式多样,通过土壤侵蚀调查,可查明调查地区土壤侵蚀特点、发展规律、形成原因,以及调查范围的水土资源

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状况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等。归结起来,土壤侵蚀调查的目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为防治措施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为水土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2. 调查手段 土壤侵蚀调查常用的手段有野外现地实测与访问、遥感资料人工判读解译、计算机判读解译等。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到有关部门收集有关资料和查阅档案材料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 二、土壤侵蚀调查步骤 根据土壤侵蚀调查内容,常常将调查工作分为几个步骤,每个步骤的主要侧重点虽然不同,但都是为了调查目的这个总目标服务的。一个完整的土壤侵蚀调查工作可分为准备工作、资料收集与整理、土壤侵蚀调查、土壤侵蚀分析与评价等几个阶段。 1. 资料收集与整理 影响土壤侵蚀的有自然因素和人为不合理的各种活动。因此在进行基本资料的收集时也要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这两个方面,其中包括有关土壤侵蚀的文字及相关的图表。同时对已有土壤侵蚀情况和水土保持措施等也应作为资料收集的对象。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要随时进行整理工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供土壤侵蚀调查分析使用。 (1)自然条件 影响土壤侵蚀的自然条件一般包括气象、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另外,该地历史上发生过土壤侵蚀灾害如山洪、泥石流等情况也应作为资料收集的范围之内。 (2)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包括调查区所属行政区划(省、地、县、乡、村),人口、劳力、农村产业结构、农、林、牧、副各业产业情况、土地总面积及其利用现状、劳动技术装备程度、人民生活水平等。土壤侵蚀危害及已有防治措施,土壤侵蚀防治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等。 (3)土壤侵蚀资料 有些地区可能作过土壤侵蚀调查方面的工作,此时应收集前人的工作成果,包括调查范围(有时可能是调查范围内的一部分)内的土壤侵蚀类型、形式,各土壤侵蚀形式的发生程度及其发展强度,不同土壤侵蚀形式的分布等。 第二节不同种类侵蚀调查

土壤侵蚀的估算方法

土壤侵蚀的估算方法 数 据 处 理 流 程 作者:牛健平 时间:2011年10月11日 北京天合数维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CONTENT) 一、所需数据与参数 (3) 1、所需数据 (3) 2、所需中间参数 (3) 2.1、水土保持因子P (3) 2.2、地标覆盖因子C (3) 2.3、地形因子LS (4) 2.4、土壤可视性因子K (4) 2.5、降水侵蚀因子R (4) 3、所需参数 (5) 3.1、潜在土壤侵蚀量Ap (5) 3.2、现实土壤侵蚀量Ar (5) 3.3、土壤保持量Ac (5) 4、指标结果参数 (5) 4.1、保护土壤肥力的经济效益Ef (6) 4.2、减少土地废弃的经济效益Es (6) 4.3、减轻泥沙淤积的经济效益En (6) 二、处理流程 (7) 1、DEM数据的处理 (8) 1.1、坡长L (8) 1.2、百分比坡度a (8) 1.3、地形因子LS (9) 2、气象数据 (9) 2.1、月降雨量Pi的计算 (9) 2.2、土壤侵蚀力指标R (10) 3、土壤类型数据 (10) 4、遥感影像数据 (10) 5、土壤理性化数据 (11) 三、所需参数的计算 (11) 四、指标结果参数计算 (11)

一、所需数据与参数 在计算的过程中,总共涉及到的数据有地形数据、遥感影像数据、气象数据、土壤类型数据、土壤理性化数据以及统计数据,涉及到的中间参数有水土保持因子P,地标覆盖因子C,地形因子LS,土壤可视性因子K,降水侵蚀因子R,所需要的参数有潜在土壤侵蚀量Ap,现实土壤侵蚀量Ar,土壤保持量Ac,指标结果参数有保护土壤肥力的经济效益Ef,减少土地废弃的经济效益Es,减轻泥沙淤积的经济效益En。 1、所需数据 在进行土壤侵蚀的估算过程中,需要以下数据: A、地形数据; B、遥感影像数据; C、气象数据,主要是降雨量数据; D、土壤类型数据; E、土壤理性化数据; F、统计数据。 2、所需中间参数 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中间参数与计算公式如下。 2.1、水土保持因子P 按照游松财的方法,水田的P值取0.15,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基本没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因此取值为1.00。 2.2、地标覆盖因子C 地表覆盖因子是根据地面植被覆盖状况不同而反映植被对土壤侵蚀影响的因素,与土地利用类型、覆盖度密切相关。C值的估算采用如下公式:

土壤呼吸强度的测定

土壤呼吸强度的测定 土壤空气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氧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累积。土壤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大,对作物根系是不利的,若排出二氧化碳,不仅可消除其不利影响,而且可促进作物光合作用。因此,反映土壤排出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壤呼吸强度是—个重要的土壤性质。 土壤中的生物活动,包括根系呼吸及微生物活动,是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因此测定土壤呼吸强度还可反映土壤中生物活性,作为土壤肥力的一项指标。 (一)测定原理 用Na0H吸收土壤呼吸放出的CO2,生成Na2CO3: 2Na0H+C02——→Na2CO3+H20 (1) 先以酚酞作指示剂,用HCl滴定,中和剩余的Na0H,并使(1)式生成的Na2CO3转变为NaHCO3: Na0H + HCl——→NaCl+H20 (2) Na2CO3+ HCl——→NaHCO3十NaCl (3) 再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HCl滴定,这时所有的NaHC03均变为NaCl: NaHCO3+ HCl——→ NaCl+H20+CO2 (4) 从(3)、(4)式可见,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时所消耗HCl量的2倍,即为中和Na2CO3的用量,从而可计算出吸收CO2的数量。 (二)测定方法 方法(一) 1、称取相当于干土重20克的新鲜土样,置于150毫升烧杯或铝盒中(也可用容重圈采取原状土); 2、准确吸取2molL-1NaOH l0毫升于另一150毫升烧杯中; 3、将两只烧杯同时放入无干燥剂的干燥器中,加盖密闭,放置1—2天; 4、取出盛Na0H的烧杯,洗入250毫升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5、吸取稀释液25毫升,加酚酞1滴,用标准0.05molL-1HCl滴定至无色,再加甲基橙1滴,继续用0.05 molL-1 HCl滴定至溶液由橙黄色变为桔红色,记录后者所用HCl的毫升数(或用溴酚兰代替甲基橙,滴定颜色由兰变黄); 6、再在另一干燥器中,只放NaOH,不放土壤,用同法测定,作为空白。 7、计算:

实验三 基于GIS的土壤侵蚀因子分析与信息提取

实验三基于GIS的土壤侵蚀因子分析与信息提取 一、实验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掌握使用该软件进行土壤侵蚀因子的分析和信息提取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Arc/View的空间分析模块是解决地理空间问题的工具。它主要包括距离制图、计算密度、统计分析、邻域分析、数据的重分类、表面生成、等高线生成、坡度提取、坡向提取、光照模型的生成、流域的划分等功能。利用Arc/View的空间分析模块解决空间问题,首先要把问题空间化、模型化,然后利用Arc/View 提供的各种功能的组合来完成。 Arc/View的空间分析模块主要是基于栅格数据模型的。Arc/View的空间分析模块不仅支持矢量数据模型,还支持栅格数据模型。矢量数据是用点、线、面来描述地理特征及其变化的,它主要用于精确地描述地理特征,在Arc/View中,点、线、面数据分别是存放于不同的主题中来管理的。栅格数据是通过将地表分隔成不同的单元来表示地理特征及其变化的,对栅格数据的存储只是通过存储栅格的原点、栅格单元的尺寸、距离原点的单元数和每个栅格单元的值。对栅格数据影响最大的是栅格单元的尺寸。单元尺寸越大,则对地理特征的描述越粗糟,越不精确,但产生的数据量会越小,处理速度会越快。相反,单元尺寸越小,则描述越精确,但数据量会越大,运算速度越慢。 三、操作步骤 地形指标是最基本的自然地理要素,也是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的自然要素。地形特征制约着地表物质和能量的再分配,影响着土壤与植被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影响着土地利用的方式和水土流失的强度。地形指标的提取对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土地资源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坡向Aspect 坡向定义为坡面法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正北方向的夹角。在Arcview中Aspect表示每个栅格与它相邻的栅格之间沿坡面向下最陡的方向。在输出的坡向数据中,坡向值有如下规定:正北方向为0度,正东方向为90度,以次类推。 坡向可在数字高程模型Dem或TIN数据的基础上提取。在Dem基础上提取坡向的步骤如下: 在视图目录表中添加dem并激活它。

基于RUSLE的土壤侵蚀建模分析

空间信息应用实践(中级)实验指导书 空间建模——基于RUSLE的土壤侵蚀建模分析 一.实验背景 Soil erosion and gullying in the upper Panuco basin, Sierra Madre Oriental, eastern Mexico 土壤侵蚀是地球表面物质运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全球除永冻地区外,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人类社会出现后,土壤侵蚀成为自然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下的一种动态过程,构成了特殊的侵蚀环境背景,并伴随着人类对自然改造能力的增强,逐渐成为当今世界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土壤侵蚀被称为“蠕动的灾难”,每年因土壤侵蚀造成的经济损失较诸如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地质灾害更大, 土壤侵蚀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土壤侵蚀及其产生的泥沙使土壤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湖泊淤积、江河堵塞,并造成诸如洪水等自然灾害,泥沙携带的大量营养物和污染物质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不断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据估计全球每年因土壤侵蚀损失300万公顷土地的生产力,造成的损失以百亿美元计。我国人口众多、农耕历史悠久,加之历史上战乱频仍,以黄土高原为代表的华夏文明发源地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区域之一,1990年遥感普查结果,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50%为水蚀地区,土壤侵蚀以黄土高原、四川紫色土地区和华南红壤地区尤为突出,仅黄土高原地区一处,平均每年流失泥沙就达到16.3 亿t。水土流失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环境问题,土壤侵蚀研究已成为目前环境保护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土壤侵蚀预报是有效监测水土流失和评价水保措施效益的手段,侵蚀模型则是进行土壤流失监测和预报的重要工具。然而传统预测方法需要在量经费、时间和人力的投入,因此,在一定精度范围内通过有限的数据输入,得到满足要求的土壤侵蚀预测结果成为趋势。80年代以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的成熟,它开始与土壤侵蚀模型—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USLE) 相结合进行流域土壤侵蚀量的预测和估算,业已成为土壤侵蚀动态研究的有力工具。GIS与USLE 相结合的分布式方法运用GIS的栅格数据分析功能,可预测出每个栅格的土壤侵蚀量,便于管理者识别关键源区,并通过确定引起水土流失的关键因子,针对性地提出最佳管理措施(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BMPs),为流域内土地资源的质量评价、利用规划和经营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手段。 二、实验目的 模型生成器(ModelBuilder) 为设计和实现空间处理模型提供了一个图形化的建模环境。模型是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它通过工具将数据串起来以创建高级的功能和流程。你可以将工具和数据集拖动到一个模型中,然后按照有序的步骤把它们连接起来以实现复杂的GIS 任务。通过对本次练习达到以下目的: ?掌握如何在ModelBuilder环境下通过绘制数据处理流程图的方式实现空间分析过程的自动化; ?掌握土壤侵蚀理论的基本知识;

土壤侵蚀模数

2.1.2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1)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 土壤侵蚀容许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的成土速度也不相同,该标准规定了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 侵蚀类型区土壤容许流失量 Et/(km ·a)] 西北黄土高原区1 ooo 东北黑土区200 北方土石山区200 南方红壤丘陵区500 西南土石山区500 (2)水力侵蚀强度分级 强度分级平均侵蚀模数[t/(km ·a)] 微度侵蚀<2O0,500,1 000 轻度侵蚀200,500,1 000~2 500 中度侵蚀2 500~5 000 强度侵蚀5 000~8 000 极强度侵蚀8 000~1 5 000 剧烈侵蚀>1 5 000 (3)风蚀强度分级 风蚀强度分级按地表植被覆盖度、年肼蚀厚度和侵蚀模数三项指标划分。 强度分级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侵蚀模数 ( ) (ram) [t/(km。·a)] 微度>70 <2 <200 轻度70~50 2~1O 200~2 500 中度5O~30 1O~25 2 5OO~5 000 强度3O~10 25~50 5 000~8 000 极强度<10 50~100 8 000~15000 剧烈<1O >100 >1 5 000 除此外,还有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等分级标 准,此处不一一赘述。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

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58373951.html, 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 作者: 来源:《出版参考》2016年第01期 出版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书 ; ;名 ;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 责编姓名 ;李忠良 责编证号 ;201100173277 耐心,再耐心些 一部书,是某个领域填补空白的项目,选题往往激动人心,然而,因为是新项目,万事开头难,于是,责任编辑的耐心就要受到考验。 《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就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的专著。责任编辑遇上这样的独家选题,是幸运的,然而,不幸的是,这又是多人职务作品,稿件质量参差不齐、体例杂乱是常有的事情。果然,《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一书,从选题立项到最后付梓出版前后历时两年多。个中甘苦,个中折腾,我们在编辑工作记录中可以体会得到。初稿于2013年7月初提交,经过初审,除基础细节性问题外,责任编辑发现著作权与署名、未定 稿、内容结构、插图(尤其是地图)等比较大的问题,即写下初审意见反馈给作者,请修改后再提交。当年11月,作者将修改完的稿子再次提交,编辑经过检查,发现初审所提大部分问题已经解决,正准备进入编辑加工流程,又被中断。这次是作者提出要修改稿子。到了次年2月初,作者修改稿发来。2月下旬,经历几次修改的稿子经过初审编辑后,终于提交复终审。未曾想,复终审刚回来,初审编辑正要逐个解决审稿细节问题,作者却再次提出要修改第7章内容,且认为属于必须修改。编辑这时能说什么呢?什么也不能说,因为作者的认真态度只可以嘉许不可以打消。到4月份设计版式,书稿与初稿相比,已经被缩减了1/5。 当然,最后编辑和作者一起都收获了成功,这部专门性著作,首印3000册,竟然不到一年售罄。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各种经验,譬如多人职务性作品如何统一规范体例以及署名,又如,研究报告如何打磨使之成为一部完整的专著,等等。但是,给我们一个较深的启示和感动的,却是:做编辑,要耐心,再耐心些! 获奖感言 对于编辑职业,前辈有多种比喻,审判官和做嫁衣的便是其中的两种。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比喻,审判官和嫁衣娘在角色特点上也有所不同,但实际上它们都是编辑职业内涵的组成部分。审判官,即是审核判断书稿的内容和文字质量,从出版价值的角度对书稿作社会效益和经

森林土壤呼吸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_杨玉盛

第24卷第3期 2004年3月生 态 学 报ACT A ECOLOGICA SINICA V ol.24,N o.3M ar.,2004 森林土壤呼吸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杨玉盛1,董 彬2,谢锦升2,陈光水1,高 人1,李 灵2,王小国2,郭剑芬 2 (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南平 353001)基金项目: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资助项目;福建省重大基础研究资助项目(2000F004)收稿日期:2003-11-20;修订日期:2004-02-15 作者简介:杨玉盛(1964~),男,福建仙游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 、N 等元素循环的研究。E-mail:ffcyys@pub lic.np https://www.360docs.net/doc/d58373951.html, Foundation item :T he T eaching an d Res earch Aw ard Prog ram for M OE P.R. C.(TRAPOYT )and th e Key Basic Res earch Project of Fujian Province (No.2000F004) Received date :2003-11-20;Accepted date :2004-03-15 Biography :YANG Yu -S heng,Ph.D.Profes sor,rincipally engaged in study on C an d N cycling in sub tropical evergreen br oad-leaved fores ts.E-mail :ffcyys @public .npptt .fj .cn 摘要:森林土壤呼吸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流通途径之一,其动态变化将直接影响全球C 平衡。森林土壤呼吸由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组成,不同森林类型、测定季节和测定方法等直接影响其所占比例。土壤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森林土壤呼吸的最主要因素,共同解释了森林土壤呼吸变化的大部分。因树种组成、生产力和枯落物数量等不同而使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呼吸速率表现出明显差异。采伐对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有增加、降低或无影响,因采伐方式、森林类型、采伐迹地上植被恢复进程和气候条件等而异。火烧一般导致土壤呼吸速率降低。因肥料种类、施用剂量和立地条件不同,施肥对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出现增加、降低或无影响等不同结果。大气CO 2浓度升高和升温均可促进森林土壤呼吸。N 沉降有可能刺激了土壤呼吸,而酸沉降则可能降低了土壤呼吸。臭氧浓度和U V -B 辐射强度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森林土壤呼吸。但目前全球变化对森林土壤呼吸的综合影响尚不清楚,深入探讨森林土壤呼吸的调控因素及其对全球变化和营林措施的响应等仍是今后努力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森林土壤呼吸;全球变化;碳循环;影响因素 Soil respiration of forest ecosystems and its respondence to global change YANG Yu -Sheng 1,DONG Bin 2,XIE Jin -Sheng 2,CHEN Guang -Shui 1,GAO Ren 1,LI Ling 2,WAN G Xiao-Guo 2,GU O Jian-Fen 2 (1.College of Geogr ap hy S cience ,Fuj ian N or mal Unive rsity ,F uz hou 350007,China ; 2.College of Forestry ,Fuj ian A gr icultur e and F or estry Univ ersity ,N anp ing 353001,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4,24(3):583~591. Abstract :Soil r espir ation in for est ecosystems is o ne of the major pat hway s of C flux in the g lo bal C cy cle,seco nd only t o the gr o ss prim ary pr oductivity ,a nd is markablely a ffect ed by the global chang e .T he rev iew summar ized t he im po rta nt r ole of for est soil r espir ation in g lo bal car bo n cy cle ,its components ,its co ntro lling factor s ,and its r esponse to the global chang e . Fo r est so il r espirat ion is the sum of heter otr ophic (micr obes ,so il fauna )and a uto tr ophic (r oo t )r espir atio n .T he contr ibutio n o f each g r oup needs to be under st oo d to evaluate the implicatio ns o f env ir onmental chang es o n so il car bon cycling and car bon sequestrat ion .T here is a larg e var iation in t he r elat ive contr ibutio ns of auto tr ophic and heter ot ro phic r espir ation to to tal so il CO 2efflux ,and t he est imated contr ibutio ns fr om ro ot respir atio n rang e fro m 10%to as hig h as 90%.Some o f this var iat ion may co me fr om differ ences in methodolog y a nd fro m differences in for est and so il types .T he cr itical facto rs influencing for est so il r espirat ion include soil temperatur e ,soil moistur e ,for est t ypes (subst rate qualit y ,net eco system pro ductiv ity ,t he r elat ive allocatio n o f N PP abo ve -and below g ro und )and for est management (land -use and /or dist ur bance reg imes ,fert ilizatio n ).T he temperat ur e effect is alw ay s described as an ex ponent ial function .T he effect o f soil mo isture ,in contr ast,has been descr ibed by numer ous equations including linear ,log arithmic,quadr atic,and parabo lic functio ns.Soil respir atio n is frequent ly max imized when soil is at an inter mediate w ater co ntent.So il temperatur e and so il humidity t og ether ex plain a larg e par t of var iat ions in so il r espirat ion.F or est types m ay affect so il r espirat ion by influencing the soil micr oclimate and str uctur e,the quant ity and quality of substr ate,and the o ver all ra te o f ro ot r espiration.A t the global scale,soil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1)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 土壤侵蚀容许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的成土速度也不相同,该标准规定了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 侵蚀类型区土壤容许流失量 Et/(km ·a)] 西北黄土高原区 1 ooo 东北黑土区200 北方土石山区200 南方红壤丘陵区500 西南土石山区500 (2)水力侵蚀强度分级 强度分级平均侵蚀模数[t/(km ·a)] 微度侵蚀<2O0,500,1 000 轻度侵蚀200,500,1 000~2 500 中度侵蚀2 500~5 000 强度侵蚀5 000~8 000 极强度侵蚀8 000~1 5 000 剧烈侵蚀>1 5 000 (3)风蚀强度分级 风蚀强度分级按地表植被覆盖度、年肼蚀厚度和侵蚀模数三项指标划分。 强度分级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侵蚀模数 ( ) (ram) [t/(km。·a)] 微度>70 <2 <200 轻度70~50 2~1O 200~2 500 中度5O~30 1O~25 2 5OO~5 000 强度3O~10 25~50 5 000~8 000 极强度<10 50~100 8 000~15000 剧烈<1O >100 >1 5 000 除此外,还有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等分级标 准,此处不一一赘述。

“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也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和不严肃的,有必要进行修改和完善笔者认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该体现同时含有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分级标准,缺一不可。 我国一些人习惯上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把二者等同起来,混淆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为准确理解和认识水土流失的含义造成了混乱。因此,有必要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水土流失的定义笔者在前面已阐述过了,那么什么是土壤侵蚀呢?土壤侵蚀是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它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组成物质如岩屑、松散岩层等,被破坏、剥蚀、运转、沉积的过程。很显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是完垒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字面含义上的不同,更重要的区别在于侵蚀或流失的主体不。水土流失的流失主体包括“水”和“土”两个主体,而 土壤侵蚀仅指“土” 一个主体。同样水土流失同土壤侵蚀之闻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土壤侵蚀是一种特定的水土流失形式,土壤侵蚀包括在其内。也可以说土壤侵蚀是狭义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可以做为相对独立的概念来使用,但决不可以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 许多词汇和术语,随着时时的推移,人类文明程度、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的认识不断深化,其内涵在不断地外延、扩大、深化和演变,即广义化。广义化的词汇和术语与最初的本意已有了较大变化,甚至大相径庭。水土流失这个应用非常广泛的专业术语,随着水土保持事业的迅猛发展也广义化。因此,们应从广义的角度来认识理解它的内涵,如果仅从字面上咬文嚼字,或狭隘地理解它的含义,就会使人们误人死胡同而不能自拔,使本来非常明晰的概念变得复杂化。比如,对土壤侵蚀中“侵蚀” 的理解,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为侵蚀破坏、侵蚀腐蚀,而应广义地理解为侵蚀破坏、剥离、转移、流失等,也就是说土壤侵蚀就是土壤流失。比如,对水土流失一词中的土”不能仅仅指生长植物的土壤,还应包括土壤母质、岩屑等地面其它组成物质和各种养分物质。再比如,对于引起水土流失的外力除了水力、风力、重力、温度等自然力外.人类的不台理的生产活动如开、修路、毁林开荒等行为,改变原地形地貌,损坏了地表植被,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或加剧了水土流失,那么人类不台理的生产活动也应该称为是引起水土流失的外力。还有许多用广义论来认识水土流失内涵的例子,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国水土流失强度分类分级标准,实际上是用土壤侵蚀强度分类分级标准来代替的,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土壤侵蚀的因素: 190—96),对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土壤侵蚀强 度、侵蚀土壤程度分级等做了规定。 2.1.1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 按土壤侵蚀的外营力不同种类将全国土壤侵蚀

大学空间分析实习报告基于ARCGIS土壤侵蚀危险性评价

空间分析实习:基于ARCGIS软件的土壤侵蚀危险性评价 实习目的 (1)巩固多因子分析的主要流程,熟练掌握多种空间分析方法的综合 运用。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掌握SRTM DEM 数据的获取方法。 实习准备 (1)软件准备:ARCGIS10、 (2)方法准备:多因子分析原理及方法(可参考相关书籍) 实习数据 ?TM 影像:用于派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土地利用类型 ?DEM 数据:用于派生坡度数据,根据研究区范围从网上获取() ?降雨量数据:(大家在研究区均匀选择30 个离散点进行模拟) 实习主要步骤及要求 假设影响土壤侵蚀的因子有:坡度、植被覆盖率(可用NDVI 代替)、 土地利用类型、降雨量;根据多因子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在数据预处理 的基础上,运用叠加分析方法完成土壤侵蚀危险性评价,并根据相关标 准进行危险性分级。 主要步骤:

①确定评价模型:本次评价用加权平均模型,表达式为: ②数据预处理:派生所需要的数据,重分类数据到统一的等级; ③确定各因子权重:假定坡度、降雨量、植被覆盖(NDVI);土地利用类型。 ④叠加分析:通过叠加分析完成土壤侵蚀危险性评价; ⑤制作危险性等级图。 详细操作步骤 1)多波段合成:实习数据给的2张TM影像均为3张单波段影像, 需要进行多波段合成处理

2)去除锯齿 多波段合成后的2张影像均可以看到明显的锯齿,所以要先去除锯齿1)使用特征提取工具去除锯齿:在这里我使用特征提取工具

2)输出去除锯齿后的影像

3)拼接影像 将2张影像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影像,注意影像的位置,位于下方的的影像上方1)拼接影像

避灾露营对城市公共绿地土壤呼吸的短期影响

第28卷第12期2008年12月生态学报ACT A ECOLOGI CA SI N I CA Vol .28,No .12Dec .,2008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资助项目(KZCX22XB22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40701181);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C01A15);领域前沿创新资助项目(No .C I B 220072LY QY 202);茂县生态站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2008209218;修订日期:2008212203 作者简介:庞学勇(1974~),男,四川巴中人,博士生,主要从事土壤生态与恢复生态学研究.E 2mail:pangxy@cib .ac .cn 3通讯作者Corres ponding author .E 2mail:baowk@cib .ac .cn Founda ti on ite m :The p r oject wa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CAS acti on 2p lan f orW est Devel opment (No .KZCX22XB2202),nati onal natural science fundati on of china (No .40701181),key p r ojects in the nati onal science &technol ogy p illar p r ogram in the eleventh five 2year p lan (2006BAC01A15),the talent p lan of the CAS (No .C I B 220072LY QY 202)and Maoxian ecol ogical stati on,Chengdu I nstitute of B i ol ogy,CAS . Rece i ved da te:2008209218;Accepted da te:2008212203 B i ography:P ANG Xue 2Yong,Ph .D.candidate,mainly engaged in s oil ecol ogy and rest orati on ecol ogy .E 2mail:pangxy@cib .ac .cn 避灾露营对城市公共绿地土壤呼吸的短期影响 庞学勇1,2,丁建林1,吴福忠1,2,王红梅1,2,吴 宁1,包维楷1,3 (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 61004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摘要: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后,城市居民大规模在公共绿地上露宿避灾,而这些强人为干扰活动对绿地植被和土壤影响的科学研究却十分少。选择不同时间露营点和出入帐棚必经的践踏区域,测量土壤CO 2通量的变化及相关环境因子(空气温湿度、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微生物生物量等)。结果发现土壤C O 2通量明显地受露营和人为践踏的影响,露营和人为践踏区土壤CO 2通量明显地低于对照区。随着露营的增加,土壤C O 2通量呈现先降低(大约10d 后)后略有增加(大约20d 后),后期又下降的趋势(大约25d 后)。在露营区,土壤紧实和遮荫是土壤CO 2通量减少的两个主要过程,在早期,严重遮荫后引起根系呼吸下降是主要过程,而在后期,随着人入睡帐棚次数的增加,土壤紧实是控制土壤CO 2通量的主要过程;而在践踏区,踩踏引起土壤紧实是土壤呼吸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地震露营避灾后退化草坪恢复的一个关键措施是松土改善土壤的物理状况。 关键词:5.12汶川大地震;土壤呼吸;土壤CO 2通量;公共绿地;踩踏;露营 文章编号:100020933(2008)1225884208 中图分类号:Q945,Q948 文献标识码:A The short 2term effect of f i eld cam p i n g on so il CO 2efflux i n urban gra ssl and P ANG Xue 2Yong 1,2,D ING J ian 2L in 1,WU Fu 2Zhong 1,2,WANG Hong 2Mei 1,2,WU N ing 1,BAO W ei 2Kai 1,3 1Chengdu Institute of B iology,Chinese Acade m y of Sciences,Chengdu 610041,China 2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 m y of Sciences,B eijing 100039,China A cta Ecologica S in ica,2008,28(12):5884~5891.Abstract:On 12May,2008,a great sized earthquake of magnitude M s =8.0occurred in W enchuan County,Sichuan Province,southwest China .Many residents established a great of tents on all urban public and residential greenbelt for searching safe sites .However,there are few reports about the effect of these activities on s oil and vegetation .W e deter m ined s oil CO 2efflux and relative environmental factors (i .e .,bulk density,porosity,air temperature and hum idity,and m icrobial bi omass )in the field camp ing sites of different established ti m e and tramp le area .Soil CO 2efflux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field camp ing and tramp le .Soil CO 2efflux was significantly l ower in the different field camp ing sites and tramp le area than in CK treat m ent .Soil CO 2efflux decreased firstly (after about 10days ),then increased little (after about 20days )and again decreased (after 25days )foll owing field car mp ing ti m e increasing .Soil compaction and shade was t wo main p r ocesses contr olling s oil CO 2efflux in field camp ing sites .In early periods,shade that caused r oot res p iration decline was main p rocess .W ith the increase of extent of co mpacti on,s oil physical p r operties were main factors .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也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和不严肃的,有必要进行修改和完善笔者认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该体现同时含有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分级标准,缺一不可。 我国一些人习惯上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把二者等同起来,混淆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为准确理解和认识水土流失的含义造成了混乱。因此,有必要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水土流失的定义笔者在前面已阐述过了,那么什么是土壤侵蚀呢?土壤侵蚀是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它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组成物质如岩屑、松散岩层等,被破坏、剥蚀、运转、沉积的过程。 很显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是完垒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字面含义上的不同,更重要的区别在于侵蚀或流失的主体不。水土流失的流失主体包括“水”和“土”两个主体,而土壤侵蚀仅指“土”一个主体。同样水土流失同土壤侵蚀之闻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土壤侵蚀是一种特定的水土流失形式,土壤侵蚀包括在其内。也可以说土壤侵蚀是狭义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可以做为相对独立的概念来使用,但决不可以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

许多词汇和术语,随着时时的推移,人类文明程度、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的认识不断深化,其内涵在不断地外延、扩大、深化和演变,即广义化。广义化的词汇和术语与最初的本意已有了较大变化,甚至大相径庭。水土流失这个应用非常广泛的专业术语,随着水土保持事业的迅猛发展也广义化。因此,们应从广义的角度来认识理解它的内涵,如果仅从字面上咬文嚼字,或狭隘地理解它的含义,就会使人们误人死胡同而不能自拔,使本来非常明晰的概念变得复杂化。比如,对土壤侵蚀中“侵蚀”的理解,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为侵蚀破坏、侵蚀腐蚀,而应广义地理解为侵蚀破坏、剥离、转移、流失等,也就是说土壤侵蚀就是土壤流失。比如,对水土流失一词中的土”不能仅仅指生长植物的土壤,还应包括土壤母质、岩屑等地面其它组成物质和各种养分物质。再比如,对于引起水土流失的外力除了水力、风力、重力、温度等自然力外.人类的不台理的生产活动如开、修路、毁林开荒等行为,改变原地形地貌,损坏了地表植被,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或加剧了水土流失,那么人类不台理的生产活动也应该称为是引起水土流失的外力。还有许多用广义论来认识水土流失内涵的例子,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