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分析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分析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分析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分析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空间区域和一定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条件下,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人类各种活动的规模和强度的限度。土地资源不仅仅是指耕地,还包含建设用地等在内;承载对象不仅是人口,还包括人类的各种经济、社会活动,如承载的城市建设规模、经济规模、生态环境质量等。

在此针对人口、资源、环境在内的复杂系统,从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土地资源建筑承载力、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四个方面入手,逐一分析,最后进行综合,得出抚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能力。通过对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掌握抚顺市土地资源对于人口增长、经济建设、生态平衡等的支撑程度以及土地开发利用潜力,着重从改善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为抚顺市建立协调、稳定、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3.1 总体思路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1.1 总体思路

抚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1)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耕地人口承载力评价:耕地人口承载力,即在一定生产条件下

和一定生活水平下,耕地资源的粮食生产能力与社会就业保障能

力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城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城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从两

方面分析,一是建设用地供给规模;二是建设用地人口数量限制,

通常从建设用地人口总量和人均占用建设用地指标进行分析。它

确定的是既定建设用地规模下,适宜的人口容量限度。

2)土地资源建设规模承载力:土地资源建设规模承载力表达的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城市基础设施条件下,建设用地上所承载的适宜的建筑规模和强度界限,通常可用建筑容积率来衡量。它与土地扩张强度、单位面积投资强度等指标一起反映了土地集约利用程度。

3)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表达的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和城市区位条件下,城市土地的经济价值产出能力,它从土地资源角度反映了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增值潜力,通常用单位用地经济效益等指标表示,是衡量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重要指标。

4)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土地生态承载力概念尚未定论,本研究认为,土地生态承载力是在一定的区域环境条件下,保持生态性能稳定和趋于良好所需的生态用地限度。其中,生态用地的定义虽未明确,但通常可用森林和城市绿地等代表,因此,土地生态承载力可用最佳森林覆盖率和合理城市绿地覆盖率等表示。

5)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对上述三方面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可以全面认识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全貌,反映土地资源系统与人口系统、农业生产系统、消费系统、经济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为促进区域土地、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准确信息。

3.1.2 评价指标体系

抚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下图3-1所示。

图3-1 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3.2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耕地是抚顺生态系统和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人口生活的重要保障。进行耕地人口承载力研究,其主要目的是分析并探讨耕地资源对于抚顺市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3.2.1 耕地人口承载力评价

3.2.1.1 指标体系

1)农村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

作为拥有2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抚顺市2004年底的耕地面积为1946054. 9亩,只占全部土地资源的11.51%,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84亩,临近世界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戎线;是省人均耕地1.4亩的60%,是全国人均耕地1.43亩的59%,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20%。抚顺市耕地首先应保证本市农村人口的粮食消费需求,这是抚顺市耕地保护的底线,在此基础上满足部分城市人口粮食需求,其余工业与饲料用粮等可通过市场外调解决。因此,以小康水平为标准,将抚顺市农业人口人均粮食占有标准定为400kg,作为耕地人口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之一,这也是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标准之一。

2)农业劳动生产率

对于抚顺,耕地除本身的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作为农业人口主要的生产资料与生存来源,具有吸纳农村人口就业、保障社会稳定的功能。根据抚顺市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确定每个农业劳动力能够耕种的土地数,即农业劳动生产率。按照年均农民收入达到3580元,每亩产出500元计算,抚顺市每个农村劳动力应该占有耕地7亩。根据这一指标可测算出抚顺市耕地资源能够承载的农业劳动力,这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2.1.2 耕地人口承载力的变化

耕地可承载人口规模的变化如表3-1和图3-2所示。

表3-1 2000-2004抚顺市耕地人口承载力变化

年份粮食总产

(万t)

总人口

(万人)

可承载力

(万人)

农村人口

(万人)

农村超载人口

(万人)

农村人口

超载率

(%)

城市化率

(%)

2004 51.7 224.9 129.25 77.1 -52.15 -67.4 65.72

2003 43.3 225.5 108.25 77.3 -30.95 -40 65.72 2002 41.8 226.1 104.5 77.6 -26.9 -34.7 65.68 2001 39.5 226.2 98.75 77.7 -21.05 -27.1 65.65 2000 37.9 227 94.75 78 -16.75 -21.5 65.64

图3-2 2000-2004年抚顺市耕地可承载的人口变化

从上表可看出,抚顺市可承载人口从2000年到2004年全部为正值,一直是

呈上升的趋势,这与抚顺市粮食产量逐年上升有很大的关系。

耕地农村人口超载率变化如图3-2所示。以人均粮食占有量400kg作为评价

标准,自1999年以来至2004年,农村超载人口全部为负值,即农业生产的粮食

完全能够供给农村人口,且有剩余。这说明抚顺市耕地在满足农村人口粮食需求

的基础上,同时承载了一部分城镇人口的粮食消费。

图3-32000-2004年抚顺市耕地农村人口超载率

3.2.1.3 耕地人口承载力现状评价

2004年抚顺市耕地总面积194.6万亩,农业劳动生产率为7亩/人,即按照

每个农村劳动力可耕作7亩耕地计算,抚顺市耕地资源可承载(吸纳)的农业人

口数为27.8万人,而目前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大约为31.2万人,因此,至少有

3.4万人的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处于隐性失业状态,超载率为达到10.9%,大

约有3.4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往二、三产业进行转移(参见表3-2)。

表3-2 按照劳动生产率标准计算的抚顺市耕地人口承载力(2004年)

耕地数量(万亩)农业劳动生产率

(亩/人)农业从业人口(万人)

可承载人口

(万人)

超载农业人口

(万人)

超载率

(%)

194.6 7 31.2 27.8 3.4 10.9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因为粮食产量不断增加,2000-2004年,抚顺市耕地人口承载力总体上呈现直线上升。以国家区域粮食安全标准—人均粮食占有量400 kg衡量,2000年来,耕地不但可以满足农村人口粮食需求,同时也承载了一部分城镇人口。以农业劳动生产率—人均耕作耕地7亩计算,2004年抚顺市耕地可承载(吸纳)的就业人口数为27.8万人,约有3.4万人的农业劳动力处于隐性失业状态,耕地就业人口超载率达到10.9%,需要往二、三产业进行转移。

3.2.2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

3.2.2.1 指标体系

为全面评价抚顺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特征,促进抚顺市人口与产业的合理流动与分布,选取市域、中心城两个不同的城市空间范围的人均用地作为评价要素。

1)市域人均用地

抚顺市域是指整个抚顺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4个市辖区(东洲区、新抚区、望花区、顺城区),3个县(抚顺县、新宾县、清原县)。

●人均市域面积:2003年,抚顺市域总面积11279km2,人口密度

为200人/km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用地面积4957.8m2/人。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2004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549.79km2,

市人口224.9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244.5m2/人。

2)中心城区人均用地

●人均中心城市用地:中心城一般是指城市行政区内政治、文化

中心功能和重要经济功能聚集区。抚顺市中心城包括主城区(东

洲区、新抚区、望花区、顺城区)的市区范围,总面积713.6k

m2,人口141.5万人,人口密度为1990人/km2,中心城人均用

地504.3m2/人。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2004年,抚顺市区建设用地面积119km2,

市区人口141.1万,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84.3m2/人。

3.2.2.2 评价标准

依据抚顺市自然地理条件,城市性质及未来发展目标,根据有关标准,参考先进城市的做法,确定抚顺市不同城市空间范围的人均用地标准。

1)市域人均用地标准

●市域人均用地面积:2003年抚顺市人均用地4957.8m2,与其它

大都市相比,抚顺人均用地远大于大都市水平。如北京人均用

地1099m2/人(2004),上海478m2/人(2001)、香港159m2/

人(2003)、东京170m2/人(2003)、新加坡202m2/人(2001

年)。

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根据国际相关研究成果,城市中满足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的土地需求为人均140~200m2(包括交通、

居住、绿化以及日常生活等)。1992年的研究显示,美国城市

人均使用土地面积大于160 m2,莫斯科为100 m2,我国平均为

110 m2。此外,建设部城镇人均使用面积指标,要求城镇人均

建设用地面积为105~120m2。抚顺市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24

4.5m2/人,远远高于建设部规划的人均用地标准。

2)中心城区人均用地标准

2003年抚顺市人均建设用地84.3m2/人,属于国家Ⅱ级用地标准,与其他大城市人均建成区面积和人均中心区面积相比,处于中游水平,应该说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阶段(见图3-6)。考虑到抚顺市提出变“煤”都为“绿”都的发展目标及人口规模,中心城区人均用地标准设定在90~105m2之间较为合理。

表3-3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指标级别用地指标(m2/人) 指标级别用地指标(m2/人)

Ⅰ60.1-75.0Ⅱ75.1-90.0

Ⅲ90.1-105.0 Ⅳ105.1-120.0

资料来源:建设部(90)建标字第322号

3.2.2.3 现状评价

1)市辖区人口承载力:抚顺市辖区面积11279平方公里,山地面积8797.6 2平方公里,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8%。2004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为549.79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88%。

表3-4 按照不同标准计算的抚顺市土地承载力

总面积(KM2)

可利用

面积(KM2)

按国际标准计算的土

地承载力(人口:万)

按国内标准计算的土

地承载力(人口:万)

140 m2200 m2105 m2120 m2

抚顺市11279 549.79 392.7 274.9 523.6 458.2

2)中心城区人口承载力:2003年抚顺市中心城区面积为713.6km2,按照人均中心城区用地标准120 m2/人计算,可承载人口规模594.67万人,而2003年实际中心城人口规模为141.51万人。

3.2.2.4 基本结论

如果以国际标准计算,整个抚顺土地的承载力是458.2~523.6万人,如果以国内标准计算,那么整个抚顺地区土地可承载的人口为274.9~392.7万人,根据2005年常住人口现状 227.5万人。无论是以国内标准还是以国际标准来算,抚顺市整个区域的土地相对于现状人口来说都还存在一定的富余。

抚顺市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比较富足。2003年抚顺市人均建设用地84.3m2/人。2003年,上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48.3㎡,天津是64.3㎡,北京是70.9㎡,广州是76㎡。参考世界大城市市区人均用地,汉堡195㎡,慕尼黑136㎡,伦敦116㎡。抚顺市与国内城市相比,人均建设用地占有优势,但与国外城市相比还有一段距离。

3.3 土地资源建设规模承载力分析

从土地资源的承载对象来看,除了人口之外,还包括对建筑物的承载。城市土地资源的建筑规模承载力状况能够反映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水平,并且其承载潜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人口承载数量,对于把握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协调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有重要参考价值。

3.3.1 评价因素与评价标准

3.3.1.1 评价因素

容积率是指建造房屋建筑总面积与对应的土地面积之比率,即:

容积率=

容积率是城市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的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反映了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程度,影响容积率的因素主要是建筑高度和建筑密度。因此,容积率可以作为评价城市土地建筑规模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3.3.1.2 评价标准

最佳容积率和合理容积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由于物业售价和边际成本的影响,在理论上存在一个最佳容积率。而合理

容积率不同于最佳容积率,一方面要考虑经济效益,另一方面,

更要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要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社会效益的统一。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寻求一个合理的

城市容积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只是从整个抚顺市出

发,对全市综合容积率标准进行合理设定。

综合容积率标准确定:综合容积率是指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房屋建筑面积与建成区总面积的比率。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城市建筑综合容积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从城市土地利用情

况的角度来看,提高了城市建筑综合容积率,很大程度上意味

着提高了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充分挖掘了城市土地的潜力,从

而使得城市土地的使用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充分凸显城

市土地的价值所在。

但单纯用容积率作为控制土地利用的机制来运作时,并不一定使得城市土地利用达到高效率。例如,巴黎中心区及亚洲的东京、汉城、香港等城市由于土地稀缺、人口过密,采取了“高层高密度”做法,即用提高城市中心区建筑层数来降低建筑密度,容积率多在2以上,局部如香港的中环地区已达8.0左右,造成城市高楼林立、交通拥挤、地价畸高等问题。我国国内的一些大城市如上海中心区、深圳罗湖区也由于容积率过高出现了交通拥挤,空气污染、景观破坏、热岛效应等诸多社会环境问题。综上所述,由于容积率过高导致的城市功能形态的紊乱和城市生态形态的破坏表明,在一定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在一定的城市功能及生态环境要求下,建筑容积率存在一个合理界限。相比之下,许多欧美国家城市在土地资源较丰富条件下,城市建筑突出的是个性化和人性化,除商业区外容积率并不高。

2004年1月1日北京市发布了《控规调整和审查技术指标参照标准》,该标准从项目角度对居住类和非居住类项目的标准容积率和高限容积率进行了规定,但没有从城市整体角度进行整合控规。根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宋启林等人的研究成果,城市分区容积率可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高容积率区一般为1.3-3,主要用于商业中心;中容积率区一般为0.8-1.2,主要用于住宅、文教体卫、公共及公益事业;低容积率区一般为0.8以下,主要用于别墅区、园林区、市政设施、港口、铁路等。而城市建成区综合建筑容积率一般可规划为0.4 -0.5,特殊情况下最高不应超过0.61[1]。

对于抚顺市而言,城市本身存在严重的地质灾害,另一方面,要考虑矿震对城市的影响,因此容积率不宜过高。综合考虑上述几个因素,抚顺市建成区综合容积率保持在0.4-0.6之间较为合理。

3.3.2 土地资源建设规模承载力现状评价

3.3.2.1 总体评价

2003年,抚顺市建成区面积118.3km2,综合容积率为0.38,仅高于北京综合容积率0.37(全国排名27位)。低于上海(0.93)、重庆(0.51)、天津(0. 40)三个直辖市,甚至低于全国城市平均容积率0.5。综合容积率低表明了抚顺市城市土地集约度不高,城市空间的承载量不够。如果按照0.4-0.5的合理综合容积率计算,抚顺市最大建筑规模承载量(房屋建筑面积)可达到4732-5915万m2,目前还有223-1406万m2的建造潜力。

表3-5 抚顺市建筑综合容积率变动状况

年份

市区面积

(km2)建成区面积(km

2)

年末实有房屋建筑面积

(万m2)

建成区

综合容积率

全国城市综合

容积率

2003 713.6 118.3 4509.06 0.38 0.50

3.3.2.2 原因分析

抚顺市建成区历年来皆在115-119平方公里之间,变化不是很大。综合容积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建设水平不足。

3.3.2.3 小结

●抚顺市建成区建筑综合容积率偏低,土地建造还有一定潜力可

挖掘。按照0.4-0.5的合理综合容积率计算,抚顺市建成区内

目前还有223-1406万m2的建造潜力。

●抚顺市2003年的房屋建筑竣工面积在155万m2左右,以85%

分布在建成区内计,因此建成区的房屋建造速度约在131.75

万m2/a,按照这一速度,未来1.5-10.5年,建成区内223-14

06万平方米的建造潜力将会挖掘完毕,建成区将达到空间承载

最大合理限度。

3.4 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分析

本节从土地资源的角度分析研究抚顺市土地利用的前景和土地开发的创新能力,通过对城市土地增值潜力的评价,预测抚顺市经济规模的潜力,对于调整土地利用用途,取得综合开发效益提出建议。

3.4.1 评价要素与评价标准

3.4.1.1 评价因素

●地均GDP:地均GDP的统计意义在于体现城市土地在经济发展

过程中所表现的一般作用程度,特别是国民经济生产在单位土

地资源上的效果,单位土地面积的GDP越高,土地资源的经济

承载力越大。

●地均从业人口:单位土地面积从业人口从侧面体现了土地资源

的社会就业效用。单位面积从业人口数量越大,土地资源的经

济承载力越高。

3.4.1.2 评价标准

由于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土地的经济产出在理论上没有最高限。虽然一个地区在一定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应该存在一个较为理想、合理的经济产出值。但通常这些经济发展指标都是以人均GDP为标准来进行衡量。通过对地均GDP、地均就业人口这几个指标进行比较,来反映出抚顺自身的一些问题。因此,对于土地资源的经济承载力,在此不设标准。

3.4.2 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现状评价

3.4.2.1 总体评价

1)抚顺市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较弱,城市土地增值潜力很大。

2005年,抚顺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4.5亿元,地均GDP为358.63万元/km2。2000年,抚顺市就业人口为1000377人,地均就业人口89人/km2,远远低于国际、国内其它一些大都市和同等规模城市的水平。

从建设用地的角度分析,2004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549.79km2,二三产业增加值347亿元,建设用地产出率为0.63亿元/km2。

2003年抚顺市GDP是314.8亿元,其中市区实现增加值230.7亿元;郊区

实现增加值84.1亿元。以抚顺市域总面积11272平方公里计算,市辖区以内的

市区面积为714平方公里;市辖区以外区域面积为10558平方公里。据此可计算

出2003年市区平均每平方公里的GDP产出值为3200万元,郊区平均每平方公里

的GDP产出值为74.6万元,两者相差42.9倍。

2)土地经济承载力呈“单一”中心,不均匀分布的格局。

2003年,抚顺市各辖区的地均GDP如下图表所示。

表3-6 抚顺市各辖区的地均GDP

抚顺县清原县新宾县新抚区望花区东洲区顺城区GDP(亿元)29.4 25.97 28.69 11.6 9.19 6.21 30.8 土地面积(km2)2354.79 3926.45 4286.67 27.55 213.88 193.1 276.49 地均GDP(万元/ km2)124.85 66.14 66.93 4210.53 429.68 321.6 1113.96 图3-42003年抚顺市各区县地均GDP

从中心城区看,2003年,抚顺市中心城区地均GDP为3200万元/km2,而抚

顺中心区的面积只占整个市域面积的6.3%。

3.4.2.2 原因分析

新抚区是抚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亦是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

只有30平方千米,人口却达30万,是抚顺所辖四区中唯一地少人多的区域。人

口密度高达10019.11人/km2,是抚顺地区人口密度最高区。2003年,新抚区的

GDP高达11.6亿元,远高于土地面积比其高好几倍的望花区、东洲区,仅低于

顺城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地均GDP必然要高出其它区很多。

从2003年的数据反映出市区与郊区的产出值相差42.9倍多,可见,抚顺的

土地承载力发展的是很不平衡,还需提高土地利用率及产出率,使抚顺城市经济

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

3.4.2.3 基本结论

2005年,抚顺市地均GDP为358.63万元/km2,远远低于国内

一些大都市的水平;地均就业人口89人/km2,可见,抚顺市土

地资源经济承载力较弱,城市土地增值潜力很大。

●土地经济承载力呈“单一”中心,不均匀分布的格局。

●建议调整中心城区产业结构,从核心城区迁出部分行政、办公、

科研、医疗设施,相应增加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业的用地

比例,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经济产出能力。改变单

一中心不均匀发展的格局,加强乡镇企业的发展。

3.5 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分析

3.5.1 研究思路

对于城市生态系统而言,土地资源的生态承载力集中体现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建设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协调与矛盾关系,是受土地利用的结构、布局等直接影响的,由此可将土地资源的生态承载力转化为研究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即指在一定生态环境目标下,单位面积土地范围内适宜环境的、可以用做建设用地的规模及其比例(或者说建设活动规模、分布与环境处于协调状况的建设用地量及其所占比例)。

在评价一个城市的环境的好坏时,一方面是看其绿地状况、森林覆盖率、水域面积、自然生态保护区规模;另一方面,是看水的质量、空气质量、噪声、“三废”排放、垃圾处理、城市卫生。而前者是土地利用规划可以起决定性作用的;对于后者,土地利用规划只能起一个间接的、辅助性(辅助环境管理)的作用。因此计算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中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可以从宏观层面、生态效应、生态协调、环境经济的角度,根据某一区域内环境的总体运动规律与人类活动的响应特点、不同的地区、时段的环境质量要求,确定出一个适宜环境良性发展的人类活动规模限度;因此,它使得更准确界定人类活动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成为可能。此外,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可以用于城市规划,在确定了城市环境发展目标之后,可以按照既定目标来计算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对城市的建设用地量进行总量控制。

3.5.2 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确定

3.5.2.1 计算公式

研究表明:一个城市只有当其绿地面积达到一定的比例,并且分布均衡才能保证该城市具有良好的环境。因此,城市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必须是在一定比例的城市绿地面积的限制之下。基于上述原因,把一定比例的绿地面积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的确定依据,即单位面积区域

内的土地总面积与该单位面积区域内所必须的最低要求的绿地面积之差再扣除该单位面积区域

内由于自然条件因素不能作为建设用地的土地面积所余部分即为该单位面积区域内建设用地的

生态适宜量。计算公式如下:

A=T-G-U

其中:

A-单位面积区域内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

T-单位面积区域内的土地总面积

G-单位面积区域内所必须保证的绿地面积

U-单位面积区域内由于自然条件因素不能作为建设用地的土地(如河、湖、沼泽等)面积

在这里,城市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有两层含义:首先,作为一个城市,整体上其绿地面积总量应该达到一个合适的比例,这个比例一般用城市的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进行表征;其次,作为城市整体上绿地面积达到合适的比例(即城市森林覆盖率达标)之后,其绿地分布还应该保证一定程度的均衡。因此,城市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的确定依据也必须包含两个方面:绿地总量的确定和绿地均衡分布标准的确定。

3.5.2.2 总量确定

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为31.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林业部,1984)中,也将全国森林覆盖率的标准定为30%,其中山区森林覆盖率为7 0%以上,丘陵区40%以上,平原区10%以上,《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国家环保总局,2003)规定生态市必须达到的标准是:山区森林覆盖率为70%以上,丘陵区40%以上,平原区15%以上。1993年国家建设部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制定了《城市绿化建设指标的规定》,正式颁布了城市绿地建设指标(部颁标准)标准,规定城市绿化覆盖率到2000年应不少于30%;到2010年应不少于35%。另外,《城市绿化建设指标的规定》中还指出:“考虑到城市绿化规划三项指标都受到城市的性质、规模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应有所不同,在此只规定了指标的低限。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城市、沿海开放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新开发城市和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等,都应有较高的指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也提出居住区绿地率应达到30%以上,道路绿化长度普及率分别在95%以上。国家评选出来的几个森林城市,平均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

按人均日耗氧量0.8kg,每1ha森林每年净产生氧气12t,大气中的氧60%来自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主要为森林)计算,要达到碳氧平衡,抚顺市在现状人口基础上(227.5万人)的林地面积应该达到553.6km2,全区的森林覆盖率至少应该达到4.9%(而抚顺实际森林覆盖率高达68%);抚顺山区面积约8797.6 2km2,不适宜作为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78%。

因此,抚顺市现状的建设用地生态适宜率为:100%-4.9%-78%=17.1%,建设用地生态适宜量为1928km2。

3.5.2.3 建设用地现状适宜程度分析

抚顺市环境的建设用地现状适宜程度,主要根据环境目标分析评价市各区的现状建设用地规模与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的偏离程度。如果现状建设用地和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相等,则说明现状用地达到了适度状态;如果现状建设用地大于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则谓之超过适宜量,出现了生态环境赤字;如果现状建设用地小于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则说明生态环境利用尚有盈余,建设用地还有环境潜力可挖。

从抚顺市实际的建设用地面积与生态适宜的建设用地面积比较,2003年抚顺城市建设用地是549.79km2,占生态适宜的建设用地的28.5%,表明抚顺市生态环境利用尚有盈余,建设用地还有环境潜力可挖。

3.6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分析

3.6.1 研究方法

前面分别从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建设规模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本节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抚顺市土地资源的综合承载力。

1)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

首先根据层次分析法(AHP法)中两两因素重要性比较的标度表(参见表7-1),对建设用地人口承载能力、建设用地建筑承载能力、建设用地经济承载能力和土地生态承载能力进行两两因素的重要性比较,其重要性先后排列是:人口承载能力最重要,生态承载能力和经济承载能力其次,建筑承载能力最次。

然后采用了专家评定打分的方法得到指标层权重。

表3-7 层次分析法标度表

标度定义(比较因素i与j)

1 因素i与j一样重要

3 因素i比j稍微重要

5 因素i比j较强重要

7 因素i比j强烈重要

9 因素i比j绝对重要

2,4,6,8 两相邻判断的中间值

倒数当比较因素j与i时

2)确定指标实测值与标准值

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由于各项指标的数值范围、计算单位都有所不同,为进行统一的综合评

价,要进行归一化处理,我们采用“标准位评分法”,即指标根据有关的国家标准或企业标准来

比较,没有标准的按理想值或期望值为参照标准,计算公式如下:

Xi / Ci (当Xi为正指标)

Fi=

Ci / Xi (当Xi为逆指标)

其中:设第i项指标的实际数值、标准值、权重分别为Xi、Ci、Wi为评价值。

3)建立分级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按照分值大小进行分级评价,分值越大,承载能力越强,以1为基本界限,以1为基本刻度单位,分为6级标准(参见表3-8)。

表3-8 抚顺市土地承载能力分级评价标准

数值>4 3-4 2-3 2 2-1 <1

级别超强很强较强一般较弱弱

3.6.2 评价结果

计算并汇总后的抚顺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如表3-9、3-10所示。

表3-9 抚顺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表

归一化

准则层权重

指标层权重实测值标准值Fi

人口承载0.518 1.3857 耕地人口超载率0.5 52%60% 1.15

能力城市土地人口承载能力(以市

辖区为评价对象)

0.5 141.51 594.67 4.2 生态承载

能力

0.252 0.8845 建设用地生态适宜量 1 549.79 1928 3.51 经济承载

能力

0.132 0.9607 地均GDP 1 358.63 2610 7.28 建筑承载

能力

0.098 0.1548 容积率 1 0.38 0.6 1.58

合计1 3.3857

表3-10 抚顺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汇总表

综合承载力人口承载

能力

生态承载

能力

经济承载

能力

建筑承载

能力

分值 3.3857 2.675 3.51 7.28 1.58

评价分级很强较强很强超强较弱基于表3-8的评价标准,从表3-10可以看出:

抚顺市土地资源的承载力情况如下:人口承载能力(2.675)较强;生态承载能力(3.51)很强;经济承载能力(7.28)超强;建设规模承载能力(1.58)较弱;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3.3857)很强。

土地资源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土地资源: 2.土地资源评价: 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4.土地退化: 5.土地分级: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 略地分为、 、 、 、 和 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 、 、 、 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 、 、 、 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 、 、 、 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 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 。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 , 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 。 三、简答题(共4分,每小题10分) 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 3.简述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4.简述在土地资源人口承载了中农业生态区法研究的步骤。 四、论述题(共20分,每题20分) 1.试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式及其 之间的关系。 答案及其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2.土地资源评价:即土地评价,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性能进行鉴定的过程。 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

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4.土地退化: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过程。 5.土地分级: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 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平原、丘陵、 山地、 高原 和 盆地等五大类。 2. 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类型,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方式。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评价指标是评价因子性质的量化表示。评价指标体系则是中选因子的指标分级体系。它反映每个评价因子在数量上的变化与评价对象质量差异的对应关系。由于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必须聘请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及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共同完成。(2分)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 (1)每个因子的指标分级都要力求有科学依据,避免采用等差级数机械处理的方法;(2分) (2)各因子间划分的等级数目不强求一致;(2分) (3)特别注意反映出评价因子的最佳评价条件和临界条件;(2分) (4)某些定性指标如土壤侵蚀程度,自然灾害,排水条件等,要寻找较好的量化方法。(2分)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 (一)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由于土地治理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因此,在土地治理中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综合治理。(2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设计方案

一、工作背景 (一)基本概念 据《江苏省市级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要点(试行)》,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可以科学预期的时期内,区域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要素所能够持续支撑该区域2020年、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及远景规划所确定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最大人口规模,以及可持续增长的最大经济规模,由此可能允许的最低的耕地保有规模、最适的生态用地规模和最大的建设用地规模。具有资源环境承载的基础性、承载容量有限性、承载空间可调控性、动态变化性、区域关联性特点。 (二)评价目的与原则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健康水平”的关键表征指标。通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可以深刻揭示影响各设区市资源环境承载的短板与影响要素,科学反映各设区市资源环境综合承载水平,明确区域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承载潜力和方向,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确定、指标规模调整、空间布局和结构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支撑。主要原则有客观真实、限制性、可操作性、可应用性、“红线”原则。

二、评价内容 (一)资源环境现状分析 其一,全面查清资源环境现状。对影响承载力的资源环境要素(土地资源、水资源、地质环境、土壤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社会经济发展作全面调查,查清资源与环境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阶段和功能定位。其二,分析资源环境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利用历史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分析资源禀赋对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和程度的影响。 (二)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或约束因素识别 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资源要素或环境容量保障能力、粮食或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范等方面,识别国土保护与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区域土地利用的资源环境影响或约束因素。重点关注采煤塌陷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三)资源环境关键因素情景分析 经济社会发展设置“保持现有速度”、“基础情景”、“快速增长”三种情形,资源环境基础条件设置“改善”、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一、引言 如果地基的承载能力足够,则基础的分布方式可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但有时由于土或荷载的条件,需要采用满铺的伐形基础。伐形基础有扩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但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通常要高的多,因此只在必要时才使用。不论哪一种情况,基础的概念都是把集中荷载分散到地基上,使荷载不超过地基的长期承载力。因此,分散的程度与地基的承载能力成反比。有时,柱子可以直接支承在下面的方形基础上,墙则支承在沿墙长度方向布置的条形基础上。当建筑物只有几层高时,只需要把墙下的条形基础和柱下的方形基础结合使用,就常常足以把荷载传给地基。这些单独基础可用基础梁连接起来,以加强基础抵抗地震的能力。只是在地基非常软弱,或者建筑物比较高的情况下,才需要采用伐形基础。多数建筑物的竖向结构,墙、柱都可以用各自的基础分别支承在地基上。中等地基条件可以要求增设拱式或预应力梁式的基础连接构件,这样可以比独立基础更均匀地分布荷载。 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足,就可以判定为软弱地基,就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在建筑地基的局部范围内有高压缩性土层时,应按局部软弱土层考虑。勘察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情况,根据拟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提供相应参数。冲填土尚应了解排水固结条件。杂填土应查明堆积历史,明确自重下稳定性、湿陷性等基本因素。 在初步计算时,最好先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重量,并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等到平均的荷载值,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 倍的平均荷载值,则用单独基础可能比伐形基础更经济;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值,那么建造满铺在全部面积上的伐形基础可能更经济。如果介于二者之间,则用桩基或沉井基础。 二、地基的处理方法 利用软弱土层作为持力层时,可按下列规定执行: 1)淤泥和淤泥质土,宜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采取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扰动的措施; 2)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 3)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宜作为持力层。局部软弱土层以及暗塘、暗沟等,可采用基础梁、换土、桩基或其他方法处理。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目的:在求得区域土地资源能够供养多少人口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PRED)相互作用机理及调控对策的研究,进而为决策、规划、计划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 一、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与研究原则 土地人口承载力:也称土地承载力或资源承载力,一定的行政区域内,土地资源在其自然生产潜力及其不同投入水平(物质、技术)条件下所生产的食品,能养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根据土地承载力研究的任务与目的,土地承载力研究应遵循如下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整体上把握土地承载力系统的结构(组合方式)、功能(承载能力)及其作用机理与发展变化规律。并据此对各要素(或子系统)采取必要的调控措施,以管理、规范其行为,建立和谐、稳定的(PRED)关系,求得系统整体性能的最优化。这是进行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贯穿整个研究过程的主体。 ②综合性原则:在分析系统各个要素性能(尤其是主导要素)基础上,综合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与彼此作用的机理。才能更有效地把握认识系统的整体性能,并根据系统本身固有的规律性和一定的物质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整、改造系统结构,实现系统优化的目的。 ③超前性原则:土地承载力研究是一项超前研究的战略性课题,它着眼于未来,因此,承载力研究必然在区域土地资源及其人地关系历史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资源开发前景与人口增长机制,正确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各地段人地关系的可能状况。 ④区域性原则:遵循特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区研究。 ⑤生产性原则:针对实际国情,寻找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和承载更多人口的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⑥持续性原则:对土地承载力的估算一定要建立在自然生态系统合理运转,资源为人类持续利用这一基础上。 二、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土地承载力的研究涉及生态、经济、技术与社会等多个方面,既着眼于现状,又要考虑未来与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的研究,根据国内外土地承载力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可将其研究内容与步骤归纳如图5.1。 从研究步骤可看出: (1)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基础土地的数量与质量是土地承载力估算的基础。土地质量越高,其生产潜力就越大,面积数量越大,总产越高,可养活的人口数量就越

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615669007.html, 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研究 作者:王富金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2期 【摘要】:地基是高层建筑施工的基础,其中一类是软土地基,其主要特点就是没有足够的承载力来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固。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来对其进行处理,以保证高层建筑的顺利开展和稳定性。 【关键词】:房屋建筑;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4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软土是淤泥、淤泥质粘土、泥质粉土、泥炭、泥炭质土等一类土体的简称。大部分是受水流冲击导致沉淀而成,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渗透系数小、压缩性大、强度低,承载力低,沉降量大,沉降速度快,土质不均匀,可呈灵敏性的结构。如果不处理或处理不当,会造成地基失稳,产生不同程度的坍滑或沉陷。所以我们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处理软基工程。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 首先,从软土地基的特性来看,它对建筑物的修建是十分不利的。软土地基的强度低,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ak一般为50kPa~80kPa,无法承受大规模建筑物的荷载,否则就可能出现地基的局部破坏甚至整体滑动的危险。另外,软土地基的强度增长比较慢,加上长期处在软弱阶段,进一步景象其加固效果。同时,软土地基的灵敏度高,在地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挤压和搅拌,都有可能引起地基的破损,降低软土的强度。因此,要在软土地基上修建构造物,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常见处理方式是改善地基的物理形态,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降低软弱土的压缩性,减少沉降,并改善渗水性;改善土的动力特性,预防液化作用。 二、软土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1、地质结构的勘测数据不准确 这些工程地质报告直接反应的是施工地区的土层形式、地下水情况、土工试验数据等。工程设计前设计部门需要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地基评价,并对设计和施工提出具体的建议,如果地质勘测的报告不真实,出现漏洞那么就会影响整个建筑的后期沉降情况。 2、对软土地基认识不深入

(完整版)生态承载力评价

生态承载力评价 一、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内涵和特性。 1、生态承载力:指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为人类活动和生物生存所能持续提供的最大生态服务能力,特别是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容能力。 或是指:在不削弱某一地区的生产能力的情形下,该区域所能持续支持某一种群的最大生物数量。用生态足迹来衡量时,指在不损害有关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完整性的前提下,一个区域所拥有的生物生产性空间的总面积。 自然环境资源财富来自地球生物圈作用,推动生物圈物质循环的能源有3种,即太阳辐射能、潮汐能和地热能,为避免重复计算,根据能值理论,同一性质的能量投入只取其最大值。风能、雨水化学能和雨水势能都是太阳光的转化形式,只取其最大项雨水化学能。海潮则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引力所引起,与太阳光性质不同,也应计入,可更新资源只取雨水化学能和海潮能。两者的相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作为研究区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值。 2、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内涵 生态承载力包括两层基本含义:第一层涵义是指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能力,以及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为生态承载力的支持部分;第二层涵义是指生态系统内社会经济子系统的发展能力,为生态承载力的压力部分。 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能力是指生态系统的弹性大小,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则分别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大小;而社会经济子系统的发展能力指生态系统可维持的社会经济规模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3、生态承载力的特性 (1)客观性生态承载力的客观承载性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固有功能之一,这种固有功能一方面是为生态系统抵抗外力的干扰破坏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为生态系统向更层次的发育奠定了基础。 (2)可变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相对意义的稳定,是可以改变的,而不是固定不变。所以说,生态承载力虽然客观存在,但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认为应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去积极提高系统的生态承载力。 (3)层次性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不仅表现为小单元的生态系统水平上,而且

第五章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第五章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5.1土地资源承载力 根据本次郭坑园区总体规划可知,开发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72.11 hm2,其中规划总建设用地面积为197.07 hm2,新增建设用地152.67 hm2。郭坑园区的规划建设需要漳州市龙文区提供相应面积的建设用地作为保障。 本次郭坑园区规划的土地利用类型情况见表5.1-1及图5.1-1。 表5.1-1 郭坑园区规划用地情况表 图5.1-1 郭坑园区规划用地类型构成图

本次规划实施后郭坑园区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将发生明显的改变,规划范围内现状的园地、耕地、林地等农林业生产用地将逐步被建设用地所取代,工业用地将大规模的引入郭坑。规划实施后郭坑园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见下图及下表。 表5.1-2 规划实施前后郭坑园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表 图5.1-2 郭坑园区规划实施前后土地利用变化图 根据《漳州市龙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2010~2020年,龙文区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不超过1151 hm2,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规模不超过1289hm2,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不超过528 hm2,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不少于73 hm2。 表5.1-1 龙文区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

从郭坑园区开发建设所需的土地资源量和《漳州市龙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给出的区域土地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来看,到2020(规划中期),开发区建设用地面积将达到152.52 hm2,约占龙文区建设用地总量的3.25%,占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总量的3.65%;规划中期(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08.12 hm2,占龙文区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的5.41%。郭坑园区建设所需的新增建设用地主要靠占用规划范围内现状的园地、耕地、林地等农林业生产用地来满足供给需要,根据开发区总体规划,到2020年,开发区内新增建设用地占用的农用地规模为龙文区所给调控指标的5.44%,所占比例较小,并且被占用的耕地中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 因此,环评认为本次郭坑园区到规划中期(2020年),即《漳州市龙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规划年限时,龙文区的土地资源存量可以承载郭坑园区的规划建设,规划是实施不会影响《漳州市龙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确定的耕地、园地和基本农田面积等保有量指标的实现。但是,郭坑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占用有条件建设区的,应按规定进行报批和调整,杜绝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在龙文区下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调整的过程中,在龙文区土地资源可以承载的前提下,也应适当考虑郭坑园区园区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以满足工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5.2水资源承载力 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区域水资源能够承载的社会经济活动的极限值。随着时间和空间转换,水资源承载力与自然资源条件以及资源开发配置紧密相关,反映了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禀赋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互动。 依据供水量分析和需水量预测结果,分析可利用水资源量与水资源需求总量的关系,评价水资源供给的安全性及用水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水资源配置、节约用水等方面的建议。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概述 1 软土及软土地基 软土 软土是指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灵敏度高、扰动性大、透水性差、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等特点。软土地基 我国公路行业规范对软土地基未作定义。日本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将其定义为: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孔隙大的有机质土、泥炭以及松散砂等土层构成。地下水位高,其上的填方及构造物稳定性差且发生沉降的地基。日本规范还对软土地基做了分类,提出了类型概略判断标准。在给出软土地基定义时指出:软土地基不能简单地只按地基条件确定,因填方形状及施工状况而异,有必要在充分研究填方及构造物的种类、形式、规模、地基特性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应按软土地基处理。 2 软土地基在公路工程中造成的危害? (1)勘察设计不详细或不准确,导致对应该做软基处理的地段未做处理设计。 (2)已知是软土地基,但是未做好软土地基处理,造成路堤失稳或危及线外建筑物。 (3)虽然做了软土地基处理,但是措施不力,施工不当造成路堤失稳。 (4)堆料不当,未按规定分层填筑,填土过快,碾压不当,造成路堤失稳。 (5)扰动“硬壳层”或填筑不当,使“硬壳层”遭受破坏,导致路堤失稳。 3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与其它如房建等地基处理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处理路基的地质稳定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改善剪切特性 路基的剪切破坏以及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取决于路基土的抗剪强度。因为了防止剪切破坏以及减轻土压力,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以增加路基土的抗剪度。 (2)改善压缩特性 需采取措施提高地基土的压缩模量,以减少地基土的沉降。 (3)改善透水特性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能力研究的思路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能力研究的思路 2.1 工作思路 2.1.1 前期工作准备 主要是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对整个项目的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落实工作经费。技术单位成立项目组,开展项目人员培训和工作安排、资料搜集、实地调查等工作,该工作内容预计用时5天,工作开展第5天内完成。 2.1.2 项目区调查 XX市地形以平原为主,市内河网密布,农用地主要分布在市域北部、西部和南部水资源较丰富区域。耕地、园地随地势自北—西北—西—东南呈半弧状包围城市中心城区。其中,北部和南部平原大多种植粮食作物,西北部则是广东省特有的基塘耕作区域;林地则集中分布在中部及南部的XXX、XX镇和XX镇低山丘陵地区,也是XX市重要的林业分布区;其他农用地中以坑塘水面为主,主要集中分布在水源丰富地区XX镇、XX镇等地。 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与XX市的人口地域分布、城镇发展和产业布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人口较多、密度较大的西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此区域也是经济发展较快、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区域。根据《XX市城市空间发展概念规划整合》提出的市域空间布局,XX市将逐步实现由西北组团、东部组团、南部组团和中心组团构成的“组团式发展结构”,而XX市建设用地的现状分布也恰好反映出“组团式”经济发展战略中的特色产业发展趋势。 XX市其他土地以河流水面为主,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以及内陆河网密集地区。主要包括:东部伶仃洋沿海地区,东北部北江水系的分支洪奇沥水道,中部东海水道的下分支鸡鸦水道、小榄水道、石岐河、横门水道,西部西江水系的磨刀门水道。

2.1.3 研究方法 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和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采用多学科融合的分析手段。本研究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种研究方法:(1)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在对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研究中,需要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在本研究中,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理论研究和二者关系理论研究都需要采用定性分析这一方法。在构建城市土地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评价方法对城市土地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对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进行预测,这部分基本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首先要用定性的方法选取评价指标,然后运用定量的方法对其进行度量,综合测算出目前和未来的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提出提高承载力的对策。 (2)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借用大量的统计资料,进行静态分析和动态预测,先对当前的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进行计算和评价,又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未来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进行预测,以反映发展过程中的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变化发展趋势。 (3)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本文在理论界定和探索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在对可持续理论和承载力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城市土地资源的特征,对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进行了理论的界定和探索,构建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XX市作为实证研究,采取一定的评价方法和预测模型对XX市目前的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进行计算评价和对未来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进行预测,并提出提高XX市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对策,以促使XX市城市土地得到可持续发展,由此检验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正确性和反映城市土地是否可持续发展。 2.1.4 测算XX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 在对XX市概况进行详细分析后,分布从XX市的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等条件,选取在人口、生态、建设规模、土地经济四个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因子,构建一套适合XX市的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理分析的方法,求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自然资源部 2019年3月

前言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为确保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为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统筹优化生态、农业、城镇等空间布局提供支撑,编制本技术指南。 本技术指南重点阐述双评价的技术流程、评价方法和技术要点,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评价目标与原则、评价工作流程、评价技术流程、成果表达形式、成果应用及附录9部分。 本技术指南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清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自然资源部经济管理科学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自然资源厅、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固原市自然资源局。

目录 前言 (2)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评价目标与原则 (2) 4.1评价目标 (2) 4.2评价原则 (3) 5 评价工作流程 (4) 5.1制定工作方案 (4) 5.2开展评价工作 (4) 6 评价技术流程 (5) 6.1确定评价精度 (5) 6.2数据准备 (5) 6.3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6) 6.3.1 资源环境要素单项评价 (6) 6.3.2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集成评价 (7) 6.4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7) 6.4.1 全域适宜性评价 (7) 6.4.2 结果校验修正 (7) 6.4.3 适宜区潜力评价 (8) 6.5综合分析 (8) 6.5.1 资源环境禀赋刻画 (8) 6.5.2 空间格局特征分析 (8) 6.5.3 问题和风险识别 (9) 6.5.4 潜力分析 (9) 7 成果表达形式 (10) 7.1评价报告 (11) 7.2评价图件 (11) 7.3评价数据表 (12) 8 成果应用 (12) 附录A 资源环境要素单项评价方法 (14) 附录A-1土地资源评价 (15) (1)评价方法 (15) (2)评价步骤 (15) (3)评价成果 (17)

第五章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第五章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5.1 土地资源 5.1.1 规划土地资源需求量 永平石材加工集中区规划总用地为67.171公顷,其中工业用地面积为40.279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60%。规划实施后永平石材加工集中区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将发生明显的改变,具体变化情况见表5.1-1。 从规划后的土地使用情况来看,规划实施后,永平石材加工集中区用地范围内工业建设用地面积将新增加33.2782hm2。评价区范围内的农用地的面积将大幅度减少,其中农用地(包括基本农田)将完全消失。目前规划范围内的炉铺村上铺、下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规划实施后,加工区范围内的农用地将不再存在,将给这些居民的农业生产和村民生活带来土地资源损失,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变得突出,多余

的劳动力将不得不依托加工集中区的建设,转职成为进厂务工人员,以寻求新的经济收入来源。 5.1.2 区域土地资源供给量 本规划区在浦城县土地利用现状图位置见图5.1-1和图5.1-2。根据《浦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30)》,浦城县2006~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计划见表5.1-2。 5.1.3 土地资源承载力影响分析 (1)规划实施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压力分析 永平石材加工集中区规划总用地为67.171公顷,其中工业用地面积为40.2798hm2,现状工业用地面积为7.0016hm2,规划期内需新增工业建设用地面积33.2782hm2。规划实施后,还导致农用地减少54.4097hm2、林木地减少0.471hm2。 根据浦城县2006~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计划,永平石材加工集中区规划实施所需的土地资源量中,农用地调整量在浦城县土地利用调整量范围内。但是,本次评价是

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评价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XJY005) 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评价研究—— —以四川省为例 王翠华,冉瑞平,魏晋(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摘要:根据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内涵来构建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四川省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四川省各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差异显著,川中、川东地区高于川西地区,此评价结果与四川省采取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部署相符合;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四川省各城市进行障碍度诊断,发现绝大部分城市面临生态承载的障碍;为了促使四川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建议将土地高承载区的产业向中、低承载区转移,对于不同的土地承载力障碍区应采用不同的土地利用策略。 关键词: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障碍因素;四川省 Research on spatial difference of regional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 —A case study in Sichuan Province WANG Cui-hua,RAN Rui-ping,Wei Jin(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 of Sichu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Yaan625014,China) Abstract:Sets up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Methods of AHP,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cluster analysis were employed in research on spatial difference of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Sichuan province.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patial difference of regional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Sichuan province is prominent,and the east is high while the west is low,which is agreement with the non-balanced developmental strategy of Sichu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it diagnoses obstacle factors of the cities of Sichuan province which finds the most cities have faced the ecological-carrying-obstacle.In order to promote sustainable land-use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regional coordination of Sichuan province,it suggests that the industry of the land high-load areas should be transferred to the moderate-load、low-load areas;In addition,the different land-use strategy should be used in different land carrying capacity barrier areas. Key words: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spatial difference;obstacle factors;sichuan province 四川省人均耕地占有量紧缺,土地后备资源贫乏,人地矛盾尖锐,已成为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对四川省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差异进行评价研究,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结果的分析,对其进行障碍诊断,探讨土地与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战略和对策。 1构建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1.1构建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的确定 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既要遵循全面性、调协性、可操作性等原则,还要体现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内涵,本文从经济承载、社会承载、生态承载等3方面来构建指标体系(见表1)。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一致性检验(CR=0.0071<0.1),权重的确定具有满意的结果(见表1)。 1.2评价方法的选择 由于各指标量纲、经济意义、表现形式以及对总目标的作用趋向彼此不同,须对其进行无量纲处理,消除指标量纲影响后才能计算评价结果。考虑到指标彼此之间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本文运用美国学者L.A.Zadeh提出的模糊隶属度函数[1]的方法对各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进一步根据各指标的隶属度和权重,计算各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综合评价值。 1.3障碍因素诊断 为了深入分析影响各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因素,需进一步对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障碍诊断。引入“因子贡献度”和“指标偏离度”来表示“障碍度”[2]。其中,因子贡献度(Uj)代表单项因素对总目标的影响程度,即单因素对总目标的权重;指标偏离度(Vj)设为单项指标标准化值与100%之差,该处标准化值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标准化而得。 表1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权重指标性质经济承载X1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kg/hm2)0.0533+ 0.2905X2人均肉类产量(kg)0.0395+ X3地均GDP(万元/hm2)0.0515+ X4复种指数(%)0.0482+ X5人均GDP(元)0.0498+ X6第三产业占GDP比重(%)0.0482+社会承载X7城市化率(%)0.0571+ 0.3546X8人口就业率(%)0.0571+ X9人均耕地面积(hm2)0.0652+ X10恩格尔系数(‰)0.0610- X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0.0552+ X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0.0590+生态承载X13森林覆盖率(%)0.0551+ 0.3549X1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0.0438+ X15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0.0520+ X1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0.0522+ X17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0.0477+ X18化肥施用强度(kg/hm2)0.0506- X19耕地有效灌溉率(%)0.0535+注:1.指标性质"+",表示该指标值越大越好;指标性质"-",表示该指标值越小越好。2.恩格尔系数采用恩格尔系数加权平均值表示,恩格尔系数加权平均值=(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人口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人口数)/(城镇居民人口数+农村居民人口数)。 2实证分析 通过上述方法,得出2007年四川省各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结果(见表2)。从中发现各城市的各系统承载指数变化最大的是经济承载,其次是社会承载,再次是生态承载。从经济承载土 地 综 合 承 载 力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30·TERRITORY&NATURAL RESOURCES STUDY2010No.2 文章编号:1003-7853(2010)02-0030-02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A

软土地基常见五种处理方法

鉴于淤泥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差,不易满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故需进行处理,下面介绍淤泥软土地基五种处理方法。 1、桩基法 当淤土层较厚,难以大面积进行深处理,可采用打桩办法进行加固处理。而桩基础技术多种多样,早期多采用水泥土搅拌桩、砂石桩、木桩,目前很少使用,一是水泥土搅拌桩水灰比、输浆量和搅拌次数等控制管理自动化系统未健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存在搅拌均匀性差及成桩质量不稳定问题;二是砂石桩用以加固较深淤泥软土地基,由于存在工期长,工后变形大等问题,已不再用作对变形有要求的建筑地基处理;三是民用建筑已禁用木桩基础。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筋混凝土桩和预应力管桩)目前由于具有较强承载力,投资省,质量有保证,施工速度快等特点,得到普遍运用,如本人设计龙海市角美镇金山水闸,其地质条件覆盖一层10m以上厚的淤泥土层,地基处理采用边长为250mm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挤密淤土层并靠摩擦承载,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还具有抗水闸水压力产生水平荷载,达到水平稳定作用。 淤土层较厚地基处理还可以采用灌注桩,打灌注桩至硬土层,作承载台,灌注桩有沉管灌注桩和冲钻孔灌注桩,但两种方法灌注桩还存在一些技术难题,一是沉管灌注桩在深厚软土中存在桩身完整性问题;

二是冲钻孔灌注桩存在泥浆污染问题,桩身混凝土灌注质量,桩底沉渣清理和持力层判断不易监控等问题。福建省龙海市发生几起灌注桩基础民用建筑不均匀沉陷,导致墙体裂缝事件,是由于施工中存在上述技术问题造成。 2、换土法 当淤土层厚度较簿时,也可采用淤土层换填砂壤土、灰土、粗砂、水泥土及采用沉井基础等办法进行地基处理,鉴于换砂不利于防渗,且工程造价较高,一般应就地取材,以换填泥土为宜。换土法要回填有较好压密特性土进行压实或夯实,形成良好的持力层,从而改变地基承载力特性,提高抗变形和稳定能力,施工时应注意坑边稳定,保证填料质量,填料应分层夯实。 3、灌浆法 是利用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将能够固化的某些浆液注入地基介质中或建筑物与地基的缝隙部位。灌浆浆液可以是水泥浆、水泥砂浆、粘土水泥浆、粘土浆及各种化学浆材如聚氨酯类、木质素类、硅酸盐类等。灌浆法对加固淤泥软土地基具有明显效果,如福建省龙海市角美壶屿港水闸由于淤泥软基不均匀,沉陷闸基沉降最大达到0.63m,加固时采用单管高压旋喷灌浆处理,每个闸墩上、下游侧和中间各设5个灌浆孔,沿闸墩轴线两侧布孔,灌注水泥浆,成桩直径0.5m,伸

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

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指导各地优化调整畜牧业区域布局,促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农业发展,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引导畜牧业绿色发展,制定本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区域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和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消纳配套土地面积的测算。 2 测算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 (2)《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3)《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GB/T 25246-2010) (4)《畜禽粪便农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准则》(GB/T 26622-2011) (5)《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497-2009) (6)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 是指在土地生态系统可持续运行的条件下,一定区域内耕地、林地和草地等所能承载的最大畜禽存栏量。 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消纳配套土地面积 指畜禽规模养殖场产生的粪污养分全部或部分还田利用所需要的土地面积。 猪当量 指用于衡量畜禽氮(磷)排泄量的度量单位,1头猪为1个猪当量。1个猪当量的氮排泄量为11kg,磷排泄量为。按存栏量折算:100头猪相当于15头奶牛、30头肉牛、250只羊、2500只家禽。生猪、奶牛、肉牛固体粪便中氮素占氮排泄总量的50%,磷素占80%;羊、家禽固体粪便中氮(磷)素占100%。 畜禽粪污 指畜禽养殖过程产生粪便、尿液和污水的总称。 畜禽粪肥(简称粪肥) 指以畜禽粪污为主要原料通过无害化处理,充分杀灭病原菌、虫卵和杂草种子后作为肥料还田利用的堆肥、沼渣、沼液、肥水和商品有机肥。 肥水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实验四: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计算一.目的要求 (1)了解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研究的一般原理、方法及工作程序。 (2)掌握计算土地的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原则; 2、生活水平标准:温饱型:400kg/人·年;小康型:450kg/人·年; 富裕型:500kg/人·年 3、模型:线性回归、散点预测等多种统计方法均可。 三.实验内容 通过所给数据,计算青岛市2009、2014和2019年土地的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状况。 四.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计算器 四.完成任务 (一)粮食单产预测 由excel做出粮食单产的散点图并添加趋势线,得到上图,并可以得

出:历年单产呈上升趋势,并趋向线性分布,线性回归方程为y=78.71x-151508,根据回归方程,可以得到粮食单产的预测表,如下: (一)人口预测 人口预测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人口变动情况和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和测定。青岛市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因此采用自然增长法对青岛市进行预测。2009年青岛市人口7629161人,根据《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青岛市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之一: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45%以内”的思路和目标,因此,青岛市人口预测见下表: (二)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 根据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定义,土地人口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人口承载力=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消费量 人口承载力的关键是粮食生产能力和人均粮食消费标准。人均粮食消费标准是指人们为维持正常生活而必需的最低粮食数量。参照我国食物结构标准,粮食年消费水平400 kg、450 kg与550 kg分别作为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三级不同消费标准。结果如下:

中国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及分析

中国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及分析 陈 诚 土管031 内容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占世界22%的人口,中国的粮食保障问题对世界的粮食保障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粮食的供应水平以不断增强自身的粮食保障程度。尤其是自1978年以来,通过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引发了农村生产力的飞跃,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不断上升,人们的温饱解决程度和收入增加状况不断改善。建国以来,由于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仅用占世界9.6%的耕地(按实际面积),养活了占22%的人口,就贫困人口而言,其数量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1996年的5800万,占乡村人口的比重降为5%,并正在继续降低。 关键词 土地人口承载力 ;投入 ;管理经营 ;供应 ;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改善管理经营,一方面提高农业生产率,使科技在生产中的贡献率由目前的35%~40%提高到发达国家的80%;另一方面将市场经济机制引入农业生产经营,形成农村适度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使农业产品不但产量高、质量好,而且使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提高,这才是真正而全面地达到“高投入”水平提供物质和经济基础,使农业生产自身启动而真正进入一个“自身的”良性循环,从而高质量地、持续地提高我国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的“质”的水平。 土地人口承载力的计算是按研究区土地能生产的农畜产品,并根据一定人均营养标准来计算研究区所能养活的人口数量。其计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按农田所能生产的粮食和人均年所需粮食量来计算;另一种是将土地所生产的农畜产品换算为人们生活所需的热量和蛋白质,如水稻转化为热量为14.47 kj/kg 及蛋白质为73 g/kg ,小麦转化为热量为 14.76 kj/kg 及蛋白质为99 g/kg 等,然后按人均日营养所需热量和蛋白质量来计算。前者较简明,但仅以粮食一项来计算是不够的,所以多采用后者。 (一)全国土地生产潜力统计 表1 全国土地食物生产潜力 应量为80.78%,随着投入水平的增高,其供应量的比例虽然相应有所下降,但绝对量还是主要依靠耕地。 (二)人口承载力计算 1. 区域人口预测 区域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由出生、死亡和迁移等三个因素影响,即 P n = P o + B ─ D + I ─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