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下肢的局部解剖

人体下肢的局部解剖

局部解剖学(一) Regional anatomy 概念人体分部下肢局部解剖学(一)下肢操作要点基本概念局部解剖学是研究

正常人体各局部的由浅入深的组成结构、形态特点,以及各部主要器官或结构的形态form 、位置position 、毗邻relation 关系的科学,是系统解剖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学习局部解剖学的目的是通过实地尸体解剖和观察,巩固系统解剖学的知识,加深对人体各

局部解剖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临床课程和临床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内容1. 表面解剖:骨性标志、肌性标志、体表投影2. 浅层

结构:浅血管、皮神经、浅淋巴3. 深层结构:血管、神经、肌肉、骨与关节、器官或结构

人体分部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和会阴背部腰部骶部上肢下肢下肢局部解剖学(一)一、概述二、下肢基本结构皮肤浅筋膜深层结构三、股前区解剖四、操作方法浅层结构深层结构境界与分区表面解剖一、概述境界:前方以腹股沟与腹部为

界;后方以髂嵴与腰、骶部为界;上内侧与会阴部相邻。分部:可分为臀hip、股thigh、膝knee、小腿leg、踝ankle及足部f oot。二、表面解剖(一)表面标志肌性标志:腹股沟韧带四头肌髌韧带股二头肌腱半腱肌半膜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跟腱骨性标志:髂前上棘股骨大

转子髌骨腓骨头胫骨粗隆胫骨前缘内踝外踝跟结节(一)体表标志骨性标志: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上缘髂后上棘髂结节坐骨结节股骨内、外上髁

股骨内、外侧髁收肌结节舟骨结节第5趾骨粗隆(二)下肢测量髂前上棘↓ 股骨内侧髁最高点↓

内踝尖大腿长小腿长(三)对比关系Nelaton线:为侧卧、髋关节屈90o~120o时,由坐骨结节至髂前上棘的连线。正常时

,此线通过股骨大转子尖。当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大转子尖可向此线上方移位。(三)对比关系Kaplan点:仰卧位,两下肢并拢伸

直,由两侧大转子尖过同侧髂前上棘的延长线在腹前壁的相交点。正常情况下,此点位于脐或脐以下。当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此点位于脐下

并偏向健侧。(四)颈干角为股骨颈与股骨体长轴之间向内的夹角,正常成人为125°~130°。若大于此角,为髋外翻;若小于此角者为髋

内翻。膝外翻角膝外翻角:为股骨体长轴与胫骨长轴在膝关节处相交成向外的夹角的补角,正常为10° 。膝外翻:外侧角<170°,呈“

X”线腿膝内翻:外侧角>170°,呈“O”形腿或弓形腿。正常膝内翻膝外翻(五)体表投影臀上血管与神经的出盆点:为髂后上棘与股骨

大转子尖连线的中、内1/3交点。臀下血管与神经的出盆点:为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坐骨神经:为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外

侧2~3cm→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内1/3交点→股骨内、外侧髁之间的中点的连线。股动脉:大腿微屈并外展、外旋时,由髂前上

棘至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收肌结节连线的上2/3段。腘动脉:为股后面中、下1/3交界线与股后正中线交点内侧约2.5cm→腘窝中点→腘

窝下角的连线。胫前动脉:为腓骨头到胫骨粗隆连线的中点→内、外踝前面连线之中点的连线。胫后动脉:为腘窝下角→内踝与跟腱内缘之中点的连

线。足背动脉:为内、外踝前面连线中点→第1、2跖骨底之间的连线。三、下肢基本结构1. 皮肤skin厚薄程度皮肤纹理2. 浅筋膜s uperficial fascia疏密程度脂肪多少皮神经浅血管浅淋巴管和淋巴

结3. 深层结构深筋膜骨间筋膜鞘及其内容肌群血管神经束

四、下肢分区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间连线髌骨底上方两横指的环行线胫骨粗隆的环行线外、内踝尖的连线膝前区小腿前外侧区踝前区趾背股前

区足背内、外踝基部的环行线各趾根部的连线(一)皮肤 skin股前内侧区皮肤厚薄不均,内侧部较薄而柔软,皮脂腺较多;外侧部较厚

。小腿前内区皮肤较厚而紧,多毛发,移动性小,血液供应较差。

五、下肢前区浅层结构股前区浅筋膜富含脂肪。近腹股沟处可分为脂肪层和膜性层

,分别与腹前壁下部的脂肪层(Camper筋膜)和膜性层(Scarpa筋膜)相续。其中膜性层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约1cm处与股部深筋膜融

合。小腿前区浅筋膜较疏松,含少量脂肪。(二)浅筋膜superficial fascia1. 浅静脉(1)大隐静脉grea

t saphenous v.起止与行程:起于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经内踝前方约1厘米处→小腿内侧→膝关节内侧→股骨内侧髁后方→大腿内侧→大腿前面→隐静脉裂孔→穿过筛筋膜,注入股静脉。属支:在其末端,主要有旋髂浅静脉superficial iliac circumf

lex vein、腹壁浅静脉superficial epigastric vein、阴部外静脉external pudendal

vein、股内侧浅静脉superficial medial femoral vein和股外侧浅静脉superficial late

ral femoral vein临床意义大隐静脉上段属支的类型(2) 小隐静脉small saphenous vein起止与行

径:起于足背静脉弓的外侧,经外踝后方→小腿后区(沿正中线上升)→腘窝下角→穿腘筋膜→腘窝,注入腘静脉。临床意义:小隐静脉及穿静脉的

瓣膜功能不全时,可致小隐静脉淤血或曲张。静脉瓣Venous valve浅静脉 Superficial vein深静脉

Deep vein穿静脉 Perorating vein大隐静脉曲张2. 浅动脉旋髂浅动脉superficial

iliac circumflex artery腹壁浅动脉superficial epigastric artery 阴部外动脉e

xternal pudendal artery 3. 皮神经 cutaneous nerve1)股外侧皮神经 lateral f

emoral cutaneous nerve2)股神经前皮支 anterior cutaneous branches of fem

oral nerve3)股神经内侧皮支medial cutaneous branches of femoral nerve4)

闭孔神经皮支 cutaneous branches of obturator nerve5)髂腹股沟神经 ilioi

nguinal nerve6)生殖股神经股支femoral branch of genitofemoral nerve3.

皮神经cutaneous nerve隐神经saphenous nerve腓浅神经superficial peroneal

nerve4. 浅淋巴管5. 腹股沟浅淋巴结位置分群收集区流注腹股沟深淋巴结(二)深层结构1. 股前区深层结构大腿深筋膜d eep fascia of thigh(阔筋膜fascia lata)厚而致密髂胫束iliotibial tract隐静脉裂孔

saphenous hiatus股内侧、外侧、后肌间隔Saphenous Hiatus 隐静脉裂孔隐股点大腿骨筋膜鞘 osseo

fascial sheath of thighposterior intermuscular septumLateral int

ermuscular septum骨筋膜鞘的构成及其内容Medial intermuscular septumPosterior

osseofascial sheathMedial osseofascial sheathAnterior osseofascia

l sheath小腿骨筋膜鞘osseofascial sheath of leg四、解剖操作常用器械及其使用皮肤切口翻皮解剖

下肢前内侧区浅层结构皮肤切口翻皮解剖下肢前区的浅层结构1. 注意股前内侧区近腹股沟处,浅筋膜分为两层,即脂肪层和膜性层。2. 在股

前内侧区浅筋膜内解剖下列结构大隐静脉及其属支(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外侧浅静脉和股内侧浅静脉)浅动脉,如腹壁浅动脉

、旋髂浅动脉、阴部外动脉)腹股沟浅淋巴结皮神经,如股外侧皮神经、股前皮神经3. 在小腿前内侧区浅筋膜内解剖下列结构隐神经、腓浅神经

大隐静脉4. 在足背浅筋膜内解剖下列结构足背静脉弓1.寻找大隐静脉的方法(1)在耻骨结节外下方2~3cm处找到隐静脉裂孔,在寻找

穿此孔的大隐静脉末端。由此向下追踪大隐静脉及其属支。(2)在内踝前1cm处找到大隐静脉,由此沿小腿前内侧向上追踪至膝关节后内侧及

其伴行的隐神经。2.在腹股沟韧带及大隐静脉根部解剖腹股沟浅淋巴结3.解剖皮神经在髂前上棘下方5~10cm处找出从深筋膜穿出的股

前外侧皮神经,并向上、向下追踪,观察其分支分布。表面穿出深筋膜的股神经前皮支,并向上、向下追踪之。在大腿下部找出从缝匠肌表面穿出深

筋膜的股神经内侧皮支,并向上、向下追踪之寻找腓浅神经方法在下腿外侧中、下1/3交界处找出找出从深筋膜穿出的腓浅神经的皮支,并向远侧

追踪,观察其分支分布情况。用拇指从外踝循腓骨向上至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之间夹角处,即为腓浅神经浅出深筋膜处;用剪刀沿腓浅神经向下剪开

深筋膜。解剖足背浅层结构足背静脉弓腓浅神经及其分支(足背内侧神经和足背外侧神经)肥肠神经阔筋膜隐静脉裂孔髂胫束肌间隔外侧肌间隔股三角

界壁:上、内侧、外侧界,顶,底

内容:股鞘股管股动、静脉股神经股深淋巴结收肌管

界壁:前、后、外侧壁内容:股动脉股静脉隐神经深层结构隐静脉裂孔清除浅淋巴结和筛筋膜,清理出隐静脉裂孔的外侧缘;用柄插入镰状缘深面,向上下钝性分离,使之与股鞘前壁分开;察其上、下角的附着情况。解剖阔筋膜保留浅血管和皮神经,去除浅筋膜。观察阔筋膜观察髂胫束去除阔筋膜

人体解剖学中的关键部位知识点

人体解剖学中的关键部位知识点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关系的科学领域,深入了解 人体解剖学的关键部位知识点对于医学专业学生和医务人员来说至关 重要。本文将介绍人体解剖学中的一些关键部位知识点。 一、头颈部解剖学 头颈部解剖学包含头部和颈部的解剖结构。头颈部解剖学涉及许多 重要的器官,如头骨、颅脑、眼睛、鼻子、咽喉等。头颈部的解剖结 构复杂,了解头颈部的解剖学有助于诊断和治疗头颈部相关的疾病。 1. 头骨:人体头骨由颅骨和面骨组成。颅骨包括颞骨、顶骨、枕骨、额骨、蝶骨、腭骨和筛骨等。面骨包括上颌骨、下颌骨、鼻骨、颧骨 和眶骨等。 2. 颅脑:颅脑是人体的控制中枢,包括脑、小脑和脑干。脑袋被颅 骨保护,重要器官如大脑、小脑和脑干都位于颅脑内。 3. 眼睛:眼睛是我们感知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由眼球和附属结构 组成。眼球由眼角膜、虹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等组织构成。 4. 鼻子:鼻子是人体呼吸和嗅觉的重要部位,包括鼻腔、鼻咽和鼻 窦等。鼻腔与口腔相通,通过鼻孔呼吸空气。 5. 咽喉:咽喉是食物与空气通过的通道,连接口腔、鼻腔和气管。 咽喉由咽腔和喉部组成,是发声的重要器官。 二、胸部解剖学

胸部是人体重要的解剖区域之一,涉及到呼吸、心脏和血管等关键 器官的解剖结构。 1. 胸腔:胸腔是人体内部的一个重要腔体,包含肺、心脏和食管等 重要器官。胸腔内有两侧的肺,左右肺之间由纵隔分隔。 2. 心脏:心脏是人体的泵,负责将血液循环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了解心脏的解剖结构对于理解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有重要意义。 3. 血管:血管是负责输送血液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了解血管的解剖结构有助于理解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疾病的发生。 三、腹部解剖学 腹部是人体的消化系统和内脏器官所在的区域,了解腹部解剖学对 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腹腔:腹腔是腹部的一个腔体,包含胃、肝、胰腺、肾脏、肠道 和脾脏等内脏器官。腹腔内的器官互相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了解 这些关系对于手术操作和疾病诊断有指导意义。 2. 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承担许多重要功能,如代谢、解毒和产生胆汁等。了解肝脏的解剖结构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至关重要。 3. 胰腺:胰腺是一个位于胃后的腺体,分泌胰液参与消化过程。胰 腺也是内分泌器官,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水平。 四、四肢解剖学

人体结构图

人体结构图 人体解剖图(正面、背面、左面、右面)人体分五大部分,即头、胸、骨盆、上肢(包括上臂、小臂、手)、下肢(包括大腿、小腿、脚)。头部、胸部、骨盆部是人体中的三个主要的体块,它们本身是不能活动的,把这三部分连接在一起的是颈椎和腰椎。由于年龄和性别的不同,人体的比例也有所差异。以人的头长为单位,全身的长度通常为七个到七个半头长。颈部约为四分之一头长,胸部约为一又四分之一头长,腰部约为四分这一头长,骨盆部约为四分之三头长,上肢约为三又三分之一头长,其中上臂约为四分之三头长,上肢约为三又三分之一头长,其中上臂约为一又三分之一头长,小臂约为一又三分之一头长,手约为三分之二头长,下肢约为四个半头长,其中大腿约为二又四分之一头长,小腿至脚跟约为二又四分之一头长。从头顶至骨盆下真个长度比骨盆下端至脚跟的长度约短半个头长。友情提示:病在身边,一定要把握必备的医学常识很多不准确的习惯也会导致病的发生。

呼吸系统结构图呼吸系统的结构比较简朴,主要由空气出进通路和气血交换界面构成。司气体交换的肺泡位于肺脏周边部分,承受胸壁施力于其上,呼吸气道则居中与气管相连。胸壁和肺都是弹性组织,靠大气压力将两者对压贴拢在一起。双方的弹性回缩力在两者间形成

负压(低于大气的压力)。假如双方任一侧破裂大气进进,则肺将塌陷。吸气时胸廓扩大带动肺脏扩张,肺组织的进一步舒展增加它的弹性回缩力,仅靠这个回缩力就可完成呼气运动。只有在特别情况下才需要用力呼气。但用力呼气有其不利处:胸腔内压为正压时会压瘪一部分肺泡的气道而影响排气。呼吸道为双向通道,空气在其中往复运动,这带来一个死腔气题目。例如一次吸入500毫升真正进入肺泡实现气体交换的只是其中一部分(350毫升)另一部分在吸气末仍滞留气道中的称死腔气(150毫升)。在病中呼吸变浅时,死腔气占的比例还要大。双向管道形成的是盲管系统,这使进入的异物也不易排出。鼻部可截住较大颗粒较小者在曲折气道中撞击粘附在管壁上最小的进入终末部分也被巨噬细胞吞噬并向上运至支气管中有纤毛部位,连同这里被粘附的颗粒一同向上运,最后进入口咽,或被咽下或吐出,还有一部分被咳出。肺功能还有一个特点,即通气和血流灌注两者必须紧密配合。否则即使总的通气量和血流量均在正常范围内,假如血流良好的部分却通气不足(如肺炎或肺不张),则通气良好的部分并不能代偿过来。这是由于正常肺泡中血氧已接近饱和,再增加通气并不能增加多少血氧。不过,CO2可通过增加通气而大量外排因而肺气肿和哮喘时经努力呼吸,虽缺氧明显却可无CO2储留。友情忠告:常常性的参加医学检验:https://www.360docs.net/doc/d619195678.html,/inspection/index.html 将疾病尽早控制。呼吸系常常开放,感染是最常见的呼吸系疾病。此外,吸烟、变应原(如花粉)以及职业粉尘和产业污染都可引起呼吸道病变。通气障碍常分为限制性和阻塞性两类。前者包括肺炎,因肺实质炎变限制肺的扩张。此外在肺炎时,肺泡壁加厚,泡内也被渗液充盈,这既影响气体弥散并造成通气和血流灌注的不配合。这几方面均导致缺氧。阻塞性疾病如哮喘和?发表于 2009-05-08 08:38:14 引用 1 楼 ?慢性支气管炎,因发作性支气管痉挛和水肿或因慢性粘液分泌,造成气管阻力增加。炎性细胞分泌的蛋白水解酶加上长期的压力负荷可破坏肺泡组织。肺组织的回弹力丧失可使肺处于高度充气状态(肺气肿)。气道失往四周组 ... ? ?慢性支气管炎,因发作性支气管痉挛和水肿或因慢性粘液分泌,造成气管阻力增加。炎性细胞分泌的蛋白水解酶加上长期的压力负荷可破坏肺泡组织。肺组织的回弹力丧失可使肺处于高度充气状态(肺气肿)。气道失往四周组织的牵拉在呼气时易被压瘪。不过造成缺氧的主要因素还是因交换界面及毛细血管床被破坏造成的弥散障碍。呼吸系统结构图:

下肢局部解剖学-19

下肢下肢的上界,前方以腹股沟【深面有腹股沟韧带】、髂嵴前部腹部分界 后方以髂嵴后部和腰部分界,内侧以股沟与会阴分界。 下肢可以分为臀部股【大腿】小腿足 膝关节后面的菱形窝成腘窝 下肢深筋膜较厚,呈套状包绕深部结构,在臀部称臀筋膜 在股部称阔筋膜【阔筋膜自内侧外侧后三方面向深部发出三个肌间隔,伸入肌群之间,附于股骨粗线,形成三个骨筋膜鞘,将大腿分为股前股 后股内侧肌群】在腘窝称腘筋膜,在小腿称小腿筋膜, 小腿深筋膜在外侧部向深部发出前后两个肌间隔,附着于腓骨的前外和后外两缘, 胫腓骨和小腿骨间膜共同围成三个骨筋膜鞘。将小腿肌分为前后外侧 三个肌群 小腿也相应分为前后外侧三区 第一节股前区和股内侧区 【一】浅筋膜 1.股前区上部的浅筋膜 浅层富含脂肪,与腹前壁的Camper筋膜相延续 深层膜性层腹前壁的Scarpa筋膜下延,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约一横 指处与阔筋膜相融合。 2.大隐静脉 为全身最长的浅静脉 足背静脉弓内侧端----内踝的前方-----小腿的内侧【伴隐神经上行】-----股骨内侧髁后方----大腿内侧行向前上【伴股神经内侧皮支行向前上】----大腿前面----隐静脉裂孔【耻骨结节外下方3-4cm】----穿隐静脉裂口,注入股静脉。 大隐静脉在小腿内侧和足内侧缘,有隐神经伴行。 大隐静脉的5条属支: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阴部外静脉: 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 腹壁浅静脉:起自脐以下腹前壁 旋髂浅静脉:起自髂前上棘 阴部外静脉:起自外生殖器 以上三条静脉均有股动脉发出的同名动脉伴行。 股内侧浅静脉:起自股内侧股外侧浅静脉:起自股外侧 五条静脉注入大隐静脉的形式有多种,有丰富的吻合,大隐静脉与深静脉有交通支相连[小腿2/3 ,股部下1/3为最多]。大隐静脉约有9-10对瓣膜,交通支内亦有瓣膜,瓣膜方向朝深部开放,防止血液逆流。 大隐静脉和它的属支可发生静脉曲张,治疗时必须熟识其属支和检查静脉瓣膜的功能是否完好,以便选择适当的手术 大隐静脉上段的体表投影:

解剖下肢总结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髌骨、足骨的形态结构。股前内区、小腿前外区皮神经的分布。伸肌支持带、腓骨肌支持带的位置、作用。小腿后群肌的起止。 理解:髋骨的构成。大隐静脉静脉回流特点。小腿深筋膜与小腿前、外、后筋膜鞘的形成。臀区肌、股后肌群的作用和神经支配。 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大隐静脉的行程要点及伴行神经,五大属支及伴行的浅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的行程及分布概况。梨状肌上、下孔的形成及孔内出入的血管神经。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髋骨、股骨、胫骨、腓骨形态结构。大隐静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梨状肌上、下孔。坐骨神经。 难点:跗骨的组成和排列。血管腔隙、肌腔隙、股鞘的形成。小腿筋膜鞘的形成。 下肢系统解剖 一、下肢骨 包括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 (一)下肢带骨 髋骨hip bone:不规则骨, 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者愈合而成,位于盆部参与构成骨盆。(二)自由下肢骨:包括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和趾骨。后三部合称足骨。1.股骨femur:上端:有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等结构。体:有臀肌粗隆、粗线等结构。下端:有内侧髁和外侧髁等结构。 2.髌骨patella:人体最大的一块籽骨,包于股四头肌腱内。 3.胫骨tibia: 上端: 有内侧髁和外侧髁、髁间隆起、胫骨粗隆等结构。下端:有内踝等结构。 4.腓骨fibula:上端:有腓骨头、腓骨颈等结构。下端:有外踝等。 5.跗骨tarsal bones:短骨,近侧3块,远侧4块。 近侧:跟下、距上、舟在前。 远侧(内侧向外侧):内、中、外楔、骰在外。 6.跖骨metatarsal:5块,小型长骨,位于足掌。 7.趾骨phalanges of tose:14块,名称和结构均与手指骨相同。 二、下肢骨的连结 (一)下肢带骨的连结 1.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构成:骶骨和髂骨的耳状面。 2.耻骨联合pubic symphysis构成:两侧耻骨联合面和耻骨间盘连结而成。 3.骶结节韧带sacrotuberoius lig和骶棘韧带sacrospinous lig: 4.骨盆bony pelvis:构成:骶骨、尾骨和两侧髋骨及其连结。 分部:大、小骨盆。借界线(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和耻骨联合上缘)分隔。 (二)自由下肢骨的连结 1.髋关节hip joint:构成:髋臼和股骨头。 特点:股骨头与髋臼大小近似;关节囊厚而坚韧,包裹股骨颈内侧2/3,关节囊上、后及前壁均有韧带加强,下壁较薄弱;关节腔内有股骨头韧带。 2.膝关节knee joint:构成:股骨和胫骨的内、外侧髁及髌骨。 特点:关节囊松弛,不完整,前面有髌韧带加强,两侧由胫侧附韧带和腓侧附韧带加强; 节腔内有前后交叉韧带和内外侧半月板。 3.踝关节ankle joint:构成:胫、腓骨的下端与距骨滑车。 特点:关节面前宽后窄;关节囊前后松弛,两侧有侧副韧带加强,内侧的三角韧带较强大。

局部解剖学

绪论 一、局部解剖学定义 局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局部内各器官(结构)间关系的科学。即探讨人体各局部是由哪些骨、肌肉、血管、神经及内脏组成,及组成该局部的各器官间是以何种方式相互组合。 二、局部解剖学目的和任务 局部解剖学的目的和任务是,明确人体各局部内器官的数目(结论),器官间的关系(路线)及器官的内部关系(原则)。以求获得正确的结论,确立正确的处理路线和原则。达到对各局部进行"拆、卸、修、补、组装及重建"之目的。 三、局部解剖学与系统解剖学的区别 系统解剖学是按机能对人体进行划分,重点研究器官的形态;局部解剖学是按局部对人体进行划分,重点研究器官与器官间的关系。 四、器官间各种关系 1、层次关系:层次关系是人体各局部最主要的关系,在体壁和四肢,呈现封套式层次关系。在体腔,则呈现行列式层次关系。封套式层次关系即:由浅入深分别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肉和骨,前二者称浅层结构;后三者称深层结构。行列式层次即:上下、左右、内外、前后及浅深间关系。 2、间接关系:间接关系即腔隙关系,器官与器官间相贴但不直接相连,其间有空间相隔。主要出现于三大浆膜囊存在的局部,即胸部、腹部和盆部。间接关系为局部器官提供了良好的活动环境,同时也为处该局部器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即天然的通道,但又是病变扩散的途径。 3、间隙关系:间隙关系是器官与器官间直接关系,其特点为器官与器官间由疏松组织连接。既有利于器官的活动,又是进入该器官血管神经的通道,易剥离。是处理各局部首选的路线和进路,也是病变扩散的途径即危险的局部关系。 4、其他各种形式器官间关系:韧带、隔、缔、孔、三角、沟、管等是器官间的特殊关系,也是确定各种结构的标志。 五、局部的划分 1、自然划分:人体可自然地划分为8个局部,即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脊柱区、上肢和下肢。 2、人为划分:为有利于研究各局部器官间的关系,可将8大局部根据其组装特点进一步划分若干小的局部,最小的局部即一器官所占据的局部,即器官的局部解剖。

(非常实用)局部解剖学重点

局部解剖学 1 局部解剖学 第一周:上、下肢浅层结构 第二周:股前内侧区 第三周:臀区、股后区、腘窝 第四周:腋腔 第五周:国庆 第六周:臂前区、肘前区、前臂前区 第七周:手 第八周:颈前区 第九周:颈前区、颈侧区、颈根部 第十周:手、甲状腺的应用解剖(理论大课) 第十一周:胸部 第十二周:腹前外侧壁 第十三周:腹股沟区 第十四周:腹股沟区的应用解剖(理论大课) 第十五周:上腹部第十六周:中下腹部 第十七周:肝胃的应用解剖(理论大课) 第十八周:中下腹部的应用解剖(理论大课) 上、下肢浅层结构的小结 1.大隐静脉的起止,走行及表面投影、高位属支、穿通支、静脉瓣及伴行结构的位置。 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为人体最长、最粗的浅静脉,始于足背静脉网内侧端。 ①走行及表面投影:关键在以下几点: A.行经内踝尖前方1.5cm;最重要,因位置固定、表浅,临床常用于静脉切开; B.髌骨内侧缘四横指; C.耻骨结节下外3-4cm处,穿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 以上三点的连线即为大隐静脉的表面投影。 ②高位属支: A.定义:汇入大隐静脉最后的分支,即隐股交界前5-7cm段。 B.大隐静脉的五种高位属支是: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 C.型式多变:包括数量多变,共5种属支,但并非5条(每种属支可为1条,有时不止1条) 汇合型式多变:尤其是前三条不仅可分别汇入,也可先以不同型式联合后再汇入; D.行向是辨认的依据其中前三种有同名浅动脉伴行(源于股动脉)。

E.前三条浅静脉均有由股动脉发出的三条细小同名动脉伴行。(不要求操作,因太细)。可取该处皮瓣植。 注意:上述高位属支之间有侧支吻合,故在下肢静脉曲张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时,必须分别结扎属支,以防术后复发。 ③穿通支:沟通浅、深静脉的交通支。 特点:A.穿深筋膜;B.规则地沿着肌间隔行走;C.多出现在膝关节上、下10cm及小腿中下1/3交界平面三处出现。穿通支出现的平面有两个在小腿,故穿通支病变时小腿浅静脉曲张,蟠曲怒张。 ④静脉瓣:静脉瓣配布于浅静脉穿深筋膜之前以及穿通支汇入深静脉之前,远侧段较多。其中以穿筛筋膜之 前以及大隐静脉末端注入股静脉处两对瓣膜最为重要。 静脉瓣的作用:正常大隐静脉内的静脉血应由下至上,由浅至深的流向,而能保证血液不倒流的主要控制装置是静脉瓣,因此,这些瓣膜对促进浅静脉血回流至深静脉起重要作用。 静脉曲张:当股V近端的静脉瓣病变时,血液倒流→大隐V曲张,故首先结扎大隐V根部,同时结扎高位属支,一一结扎。穿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时也可导致V曲张,临床上通过几个试验来鉴别。 大隐V是一组很好的移植材料,身体某部位A病变时,可取相同直径的大隐V倒转吻合(因V有V瓣)以代替病变的A。 ⑤伴行结构:行径中在小腿段有隐神经,膝段有膝降动脉隐支,股段有股内侧皮神经与之伴行。 2. 腹股沟浅淋巴结: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浅筋膜内。 纵群(下群):4-5个,沿大隐静脉上端纵行排列,引流足、小腿内侧及大腿的浅淋巴。 横(斜)群(上群):5-7个,沿腹股沟韧带下方排列,引流腹前壁下部、臀部、会阴部(睾丸除外)及外生殖器的浅淋巴。 3.有关临床应用 (1)当需要急救或大量输血、输液时,既可在内踝前方也可在耻骨结节下外方3-4cm处做静脉切开,其中以前者位置最恒定、最表浅、最方便,故常在此处行静脉切开。当在内踝前行静脉切开时,不慎可将紧挨着的隐神经一并结扎,此时患者会感到难以忍受的疼痛。 (2)大隐静脉曲张(Varicosity of great saphenous vein)为一常见病 ①曲张的解剖基础: A.行程长,距心脏远,要克服很大的重力作用; B.管壁簿,易于扩张;

局部解剖学重点

局部解剖学重点 局部解剖学教案 绪论,下肢前面浅层结构 【学习内容】一、股前内侧区浅层结构(一)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 内踝前方?股骨内侧髁的后方?隐静脉裂孔 旋髂浅静脉 腹壁浅静脉 5属支阴部外静脉 股内侧浅静脉 股外侧浅静脉 大隐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穿刺或切开常选部位 (二)腹股沟浅淋巴结superficial inguinal lymph nodes 10~13个,呈“T”型排列,分纵横两 群。横群:腹股沟韧带下方,收集腹前壁下部、臀部、会阴部、肛门、外生殖器和子宫底等 结构的淋巴。纵群:大隐静脉近端的两侧,为腹股沟下外、内侧浅淋巴结,收集足、小腿内 侧及大腿浅部的淋巴 (三)皮神经概况 股外侧皮神经 股神经前皮支 隐神经 闭孔神经皮支 足背外侧皮神经 腓浅神经?足背内侧、中间皮神经(四)阔筋膜broad fascia 阔筋膜增厚?髂胫束,临床上常用以缝合或修补体壁薄弱和缺损 阔筋膜缺口?隐静脉裂孔(卵圆窝),筛筋膜

阔筋膜发出3个肌间隔: 外侧肌间隔(较强) 内侧肌间隔(较薄) 股后肌间隔(薄弱)二、小腿前区浅层结构 (一)皮神经概况 隐神经(L2、3):小腿内侧 腓浅神经(L4,S1、2) 足背皮神经(内侧到外侧):隐神经、趾背神经、足背内侧皮神经、足背中间皮神经及足背 外侧皮神经 (二)深筋膜的有关结构 小腿深筋膜在踝关节附近增厚,形成支持带以约束有关的肌腱。 伸肌支持带:小腿横韧带、小腿十字韧带 腓骨肌支持带 屈肌支持带:分裂韧带 【小结】一、阴股沟皮瓣 下肢皮肤内侧(特别为股内侧)较薄,皮脂腺较多;外侧和后部较厚。大腿前、内侧皮肤 面积较大,位置隐蔽,因此股前部和内侧区为皮瓣理想的供区之一。以阴股沟皮瓣为例: 1/66页 1.皮瓣范围会阴部与股部之间的沟称阴股沟。该皮瓣前达耻骨结节平面;后达肛门中点 平面;内侧男性达阴囊根部,女性达大阴唇外侧,可供范围约15×8 cm。 2.皮瓣的特点 (1)供区皮肤薄而柔软,绝大部分无毛,具有一定弹性,皮脂腺丰富,皮肤湿润,尤以阴 囊(阴唇)外区更佳。 (2)供区血管神经丰富。

局部解剖学——下肢

下肢 ●概述 ●境界与分布 ●境界 ●前面以腹股沟与腹部分界 ●内侧以阴股沟与会阴部相隔 ●外侧和后面以髂嵴与腰、骶部分解 ●分部 ●表面解剖 ●臀部 ●境界与分区 ●上界为髂嵴 ●下界为臀沟 ●内侧界为臀裂 ●外侧界为髂前上棘至股骨大转子间的连线 ●浅层结构 ●皮肤 ●浅筋膜 ●皮神经 ●臀上皮神经 ●臀内侧皮神经 ●臀下皮神经 ● ●深层结构 ●深筋膜 ●称臀筋膜,臀筋膜损伤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 ●肌层 ●浅层 ●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 ●中层 ●臀中肌和梨状肌

●深层 ●臀小肌 ●梨状肌上、下孔及其穿行结构 ●意义:两者为盆腔和下肢的血管神经通路 ●穿梨状肌上孔的结构,从外侧到内侧依次是:臀上神经,臀上动脉,臀上静脉 ●穿梨状肌下孔的结构,从内侧到外侧依次是: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血 管,阴部内血管,阴部内神经 ●坐骨神经及其与梨状肌的关系 ●坐骨神经为全身最大的神经干 ●起自骶丛,经梨状肌下孔穿出至臀部,继在臀大肌深面,坐骨结节与大转子连线中 点的内侧下降进入股后区,后经股二头肌长头深面下行至腘窝上角分为胫神经和腓 总神经。 ●坐骨小孔及其穿行结构 ●坐骨小孔的组成 ●穿行结构 ●从内侧向外侧依次为:阴部内血管,阴部神经 ●股部 ●境界 ●上端 ●前方以腹股沟与腹部分界 ●后方以臀沟与臀部分界 ●内侧 ●会阴部 ●下端 ●以髌骨上方3横指处的水平线与膝分界 ●分部 ●股前内侧区 ●浅层结构 ●皮肤、浅筋膜 ●浅筋膜内容:浅动脉,浅静脉,浅淋巴,皮神经 ●浅静脉:大隐静脉 ●为全身最长的静脉

●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 ●经内踝前方进入小腿内侧,继续伴隐神经上行 ●再经股骨内侧髁后方进入大腿内侧区与股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伴行,逐渐 转向大腿前上 ●最后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大腿阔筋膜的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 ●5条高位属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腹外侧浅静脉,腹 内侧浅静脉 ●浅淋巴结 ●分为上下两群 ●上群:在腹股沟韧带下方 ●收纳腹前外侧壁下部、肛门、会阴、外生殖器、臀部、子宫的部分淋巴 ●下群:沿大隐静脉末端纵行排列 ●收纳下肢浅淋巴管、会阴和外生殖器部分淋巴 ●深层结构 ●深筋膜 ●又称阔筋膜,为全身最厚、致密坚韧的深筋膜 ●形成3种结构:髂胫束,隐静脉裂孔或卵圆窝,3个肌间隔 ●髂胫束:附于髂嵴与胫骨外侧髁,其上部分包绕阔筋膜张肌 ●卵圆窝:表面覆盖筛筋膜 ●隐静脉裂孔的外缘锐利称镰状缘,下端有大隐静脉 ●3个肌间隔:股内、外侧和股后肌间隔,以分隔不同肌群 ●骨筋膜鞘 ●分为前骨筋膜鞘,内侧骨筋膜鞘,后骨筋膜鞘 ●肌腔隙与血管腔隙 ●位于腹股沟韧带与髋骨之间。由髂耻弓分为2部,肌腔隙在外侧,血管腔隙在内侧 ●通过肌腔隙的结构:髂腰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通过血管腔隙的结构:股鞘及其内容物(股动脉,股静脉,股管,股鞘) ●股三角 ●位置:位于股前内侧区上1/3部,为底向上、尖向下的倒三角凹陷,向下续通收肌 管 ●境界 ●内容:由外向内依次是股神经、股鞘(股动脉、股静脉、股管)等

局部解剖操作指导

解剖操作简介 局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个局部层次结构及各器之间的位置与毗邻关系的科学。它是临床医学课程尤其是外科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方法与系统解剖学不同,系统解剖学是通过理论大课的讲授和实验小课的示教见习进行学习;而局部解剖学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大量的实地解剖操作和少量的阶段总结性大课进行学习的。因此,实地解剖操作学习局部解剖学的主要方法,是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的重要实践过程。通过解剖、观察和辨认,不仅能巩固已获得的系统解剖学知识,而且将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人体各局部的层次结构和各器之间的毗邻关系,为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实践,在实地解剖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尸体标本,在教员指导下,严格按照解剖操作步骤和要求,认真细致地进行解剖,细心观察和辨认各层次结构,并作阶段性的归纳总结,真正按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掌握局部解剖学知识。 为了更好地进行实地解剖操作,在解剖尸体之前,先简要介绍一下解剖操作的方法和要求。 一、解剖操作前准备 1.每次课前应预习《局部解剖学》和《局部操作指导》,明确本次课的目的要求、解剖部位的层次结构和毗邻关系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第一次进实验室前学员要进行分组,每个实验室分成若干个组,每组分成4个小组解剖1具标本,每个小组由3~5名学员组成。 3.小组成员要进行分工,要安排主刀、助手、阅读教材和指导者。每个角色要定期交换,使每个学员都有解剖操作的机会。 4.准备好各种操作器械,如刀、镊、止血钳,此外还有咬骨钳、肋骨剪等。 5.放置好尸体的位置。 二、常用的解剖器械及其使用方法 在实地解剖过程中,常用的器械有刀、剪、镊、止血钳和组织钳,此外还有咬骨钳、肋骨剪、锯子、骨凿和锤子等。 1.刀有解剖刀和手术刀两种,通常用于切开皮肤、翻起皮瓣以及切割各种组织。持刀的方式有执笔式持刀法和指压式持刀法之分。前者与持拿钢笔的姿势相同,解剖操作时多用此法。后者则将刀柄握于拇指与中指、环指及小指之间,食指压在刀背上,此法除用于作较长的皮肤切口外,一般均不采用。 2.止血钳有各种不同形式的止血钳,其用途亦不尽相同,一般用于钳夹各种组织,亦可借助止血钳分离各种组织结构。持止血钳的方法是将止血钳柄套在拇指和环指上,食指紧贴于止血钳背,起导向和稳定作用。 3.镊含有各种不同形式的镊,用于固定各种组织器官,以免滑动,便于解剖。亦可借助镊剥除各种组织。除固定皮肤采用有齿镊外,固定其它各种组织器官均宜用无齿镊。持镊法与持拿铅笔姿势相同。 除上述常用的解剖器械外,还有剪、组织钳、咬骨钳和肋骨钳等器械,将在使用时逐一介绍。 三、尸体标本的保护 尸体是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必要条件,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长期的唯物主义观点的宣传教育,确有不少愿为发展祖国医学教育事业而自愿捐献遗体者。但几千年的封建意识对人们的影响仍远未肃清,因而,尸体的来源远不能满足医学教育的需要,这就要求医学生们在实地解剖过程中,要十分珍惜尸体标本,努力掌握和探索人体结构的知识。 实地解剖所使用的尸体都是在死亡后,采用各种药品经股动脉或颈总动脉灌注,经防腐

人体下肢的局部解剖

人体下肢的局部解剖 局部解剖学(一) Regional anatomy 概念人体分部下肢局部解剖学(一)下肢操作要点基本概念局部解剖学是研究 正常人体各局部的由浅入深的组成结构、形态特点,以及各部主要器官或结构的形态form 、位置position 、毗邻relation 关系的科学,是系统解剖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学习局部解剖学的目的是通过实地尸体解剖和观察,巩固系统解剖学的知识,加深对人体各 局部解剖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临床课程和临床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内容1. 表面解剖:骨性标志、肌性标志、体表投影2. 浅层 结构:浅血管、皮神经、浅淋巴3. 深层结构:血管、神经、肌肉、骨与关节、器官或结构 人体分部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和会阴背部腰部骶部上肢下肢下肢局部解剖学(一)一、概述二、下肢基本结构皮肤浅筋膜深层结构三、股前区解剖四、操作方法浅层结构深层结构境界与分区表面解剖一、概述境界:前方以腹股沟与腹部为 界;后方以髂嵴与腰、骶部为界;上内侧与会阴部相邻。分部:可分为臀hip、股thigh、膝knee、小腿leg、踝ankle及足部f oot。二、表面解剖(一)表面标志肌性标志:腹股沟韧带四头肌髌韧带股二头肌腱半腱肌半膜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跟腱骨性标志:髂前上棘股骨大 转子髌骨腓骨头胫骨粗隆胫骨前缘内踝外踝跟结节(一)体表标志骨性标志: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上缘髂后上棘髂结节坐骨结节股骨内、外上髁 股骨内、外侧髁收肌结节舟骨结节第5趾骨粗隆(二)下肢测量髂前上棘↓ 股骨内侧髁最高点↓ 内踝尖大腿长小腿长(三)对比关系Nelaton线:为侧卧、髋关节屈90o~120o时,由坐骨结节至髂前上棘的连线。正常时

局部解剖学-下肢

臀部为髂骨后外侧面近似方形的区域,其上界为髂嵴,下界为臀沟,内侧界为骶、尾骨的外侧缘,外侧界为髂前上棘至股骨大转子之间的连线。 臀部皮肤较厚,富有皮脂腺和汗腺。浅筋膜较发达,有许多纤维束连接皮肤与深筋膜,其间充满较厚的皮下脂肪,后下部厚而致密,形成脂肪垫,承受坐位时的压力。臀部的皮神经可分三组。臀上皮神经为第l~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经竖脊肌外缘自胸腰筋膜的骨纤维管穿出,越过髂嵴分布于臀上部的皮肤。当腰部急性扭伤时,被固定的臀上皮神经易受牵拉错位而引起腰腿痛。臀中度神经为第1~3骶神经的后支,在髂后上棘至尾骨尖连线的中1/3段穿出深筋膜,分布于臀部内侧和骶骨后面的皮肤。臀下皮神经为股后皮神经的分支,绕臀大肌下缘返向上行,穿出深筋膜分布于臀下部的皮肤。此外,臀部外侧的皮肤还有髂腹下神经的外侧皮支分布。 (一)深筋膜 臀部的深筋膜称臀筋膜,上方附着于髂嵴,向下续于阔筋膜。臀筋膜在臀大肌上缘分为两层包绕臀大肌,由筋膜的深面向臀大肌的肌束间发出许多小的纤维隔,分隔各个肌束,故筋膜与肌肉结合紧密,其内侧与骶骨背面愈着,外侧移行于阔筋膜,并参与髂胫束的形成,臀筋膜损伤时,可引起腰腿痛,是腰腿痛的病因之一,称臀筋膜综合征。 (二)肌层 臀肌属髂肌后群,分为三层。浅层有臀大肌与阔筋膜张肌,前者略呈四边形,是维持人体直立和后伸髋关节的重要肌。在臀大肌与坐骨结节之间有臀大肌坐骨囊,在臀大肌外下部的腱膜与大转子之间有臀大肌转子囊。臀大肌与深部肌之间为臀大肌下间隙,此间隙的范围与臀大肌的中、外侧部相当,其中充以脂肪、结缔组织和血管神经。此间隙可沿神经血管经梨状肌上、下孔与盆内相通,下部内侧与坐骨直肠窝的脂肪组织相连,向下沿坐骨神经至股后区,发生感染时可相互蔓延。臀肌中层由上而下依次是臀电肌、梨状肌、上孖肌、闭孔内肌、下孖肌和股方肌。深层有臀小肌和闭孔外肌。 (三)梨状肌上、下孔及孔内穿行的结构 梨状肌起于第2~4骶椎前面的骶前孔外侧,向外穿过坐骨大孔至臀部,止于股骨大转子。自髂后上棘与尾骨尖连线中点,至股骨大转子的连线,为梨状肌下缘的体表投影。梨状肌穿坐骨大孔,将其分为梨状肌上孔及梨状肌下孔,孔内穿行结构的关系如下。 1.梨状肌上孔由外侧至内侧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及臀上静脉。 2.梨状肌下孔由外侧至内侧大致力: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阴部内动、静脉及阴部神经。 3.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据统计,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有各种类型,其中以一总干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者为常见型,占66.3%;变异型以坐骨神经在盆内已分为两支,胫神经出梨状肌下孔,而腓总神经穿梨状肌者多见,占27.3%,其它类型较为少见,占6.4%。由于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位置关系密切,故梨状肌损伤、出血、肿胀等,容易压迫坐骨神经,引起腰腿痛,称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四)坐骨小孔及其穿行结构 坐骨小孔由骶棘韧带、坐骨小切迹与骶结节韧带共同围成。 由外侧向内侧依次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及明部神经通过。它们经坐骨小孔至坐骨直肠窝,分布于窝内结构及肛管下部,主干继而前行至尿生殖区,分布于会阴及外生殖器。 (一)骨性结构 1.髋臼髋臼是由耻骨、坐骨及髂骨三部融合而成,位于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髋臼边缘的骨质隆起,中央凹陷为髋臼窝,在其下部有一宽而深的髋臼切迹,切迹上有

局部解剖学基础——人体的分部、层次和基本结构

局部解剖学基础——人体的分部、层次和基本结构 人体的分部、层次和基本结构 人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4部分。头又分为颅部和面部。颈又分为颈部和项部。躯干的前面又分为胸、腹、盆部和会阴。躯干的后面又分为背和腰。四肢分为上肢和下肢,上肢分为肩、臂、前臂和手,下肢分为臀、大腿、小腿和足。 头部与躯干部均由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骨骼等按层次共同构成腔壁,围成体腔,容纳并保护中枢神经、感觉器官、内脏器官等。 四肢主要以骨为支架,肌跨越关节附着于骨,深筋膜包裹肌肉,浅筋膜位于皮下。全身各部、各器官均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分布。 (一)皮肤 皮肤覆于体表,可分为表皮和真皮两层。 真皮突起无数乳头(乳头层),嵌入表皮深面,真皮深面借结缔组织纤维束(皮肤支持带)与浅筋膜相连。身体各部皮肤厚薄不一(0.5-4mm) ,通常肢体屈侧皮肤较薄,伸侧较厚,而手、足皮肤则相反。手掌、足底最厚,其次为项、背、肩部,眼睑、乳房、阴茎、小阴唇等处皮肤最薄。身体各部的皮肤纹理也不一致,做皮肤切口时应尽量与皮肤纹理方向一致。

(二)浅筋膜 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或皮下组织,属疏松结缔组织,内有纤维交织且富有脂肪,遍布于全身皮下。11月13日石家庄举办全国微创穴位埋线(疼痛、减肥专题)技术研修班←点击查看 浅筋膜的发育情况因人而异,儿童、女性及丰腴者浅筋膜较厚;老年、男性及瘦弱者较薄。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也不一致, 腹壁、臀部的浅筋膜较厚,眼睑、乳头、乳晕、阴茎等处浅筋膜很薄。浅筋膜内纤维束的强弱、松紧,关系到皮肤的移动性以及解剖时剥离皮肤的难易。头皮项、背、手掌、足底等部的浅筋膜致密,使皮肤与深部结构连接紧密,其他部位的浅筋膜则较疏松且富有弹性。 浅筋膜内有浅动脉、浅静脉、浅淋巴管及皮神经分布(图)。浅动脉细小不明显,浅静脉则较显著,一般不与动脉伴行,行程中多相互吻合,并常与深静脉相交通,浅静脉最后穿深筋膜注入深静脉。浅淋巴管丰富,细小,难以辨认。浅淋巴管行程中可见到淋巴结。皮神经先在深筋膜深侧,然后穿出深筋膜,在浅筋膜内行进,分布于皮肤。 (三)深筋膜 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是位于浅筋膜深面并包裹着肌的纤维组织膜。 四肢的深筋膜还深入肌群之间并连于骨,称之为肌间隔。深筋膜在躯干部较弱,在四肢较强;在上肢较弱,在下肢较强,腕、踝部深筋膜浅层特别增厚,形成支持带。某些部位的深筋膜作为肌的起止点,形成腱样结构,如胸腰筋膜、髂胫束等。 在某些部位两层筋膜之间,或在筋膜与肌骨等器官之间,由疏松结缔组织充填,称筋膜间隙,感染时脓液可在间隙中积聚蔓延。深筋膜(或有骨参加)还可形成包绕血管神经束或包被某些器官的囊鞘,称(骨)筋膜鞘(囊)。在解剖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各处深筋膜的厚薄、纤维走向及与肌的关系,还要注意其形成的结构,如肌间隔、血管神经鞘等(图)。

局部解剖学各章节内容

局部解剖学各章节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局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2、掌握人体基本结构的概念及解剖操作基本技术。 3、熟悉解剖器械及其使用。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局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 2、局部解剖学与系统解剖学的关系及区别。 3、人体基本结构的配布。 4、常用的解剖器械及使用。 5、怎样学习局部解剖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人体基本结构配布概况。难点: 筋膜及筋膜间隙。 思考题 名词解释: 骨纤维鞘、筋膜间隙。问答题: 局部解剖学与系统解剖学有何区别?、第十八章下肢下肢浅层结构目的要求

1、掌握大隐静脉的起止,行径及表面投影、伴行结构、高位属支、穿通支及静脉瓣的位置。 2、掌握腹股沟浅淋巴结的分群、位置、引流范围。 3、了解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病因素、临床诊疗的形态学基础。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大隐静脉的起止,行径及表面投影、伴行结构、高位属支、穿通支及静脉瓣的位置。 2、腹股沟浅淋巴结的分群、位置、引流范围。 3、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病因素、临床诊疗的形态学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大隐静脉的起止,行径及表面投影、伴行结构、高位属支、穿通支及静脉瓣的位置。 2、腹股沟浅淋巴结的分群、位置、引流范围。 难点: 大隐静脉的起止,行径及表面投影、伴行结构、高位属支、穿通支及静脉瓣的位置。 思考题 问答题 1、如何在体表确定大隐静脉的走行? 2、大隐静脉穿刺或切开时,选择什么部位最好? 股前内側区目的要求

1、掌握股三角、收肌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2、掌握肌腔隙、血管腔隙的组成和通过的结构。 3、掌握股鞘、股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4、熟悉股前、内侧肌室的肌肉配布及主要功能。 5、了解股疝发生的解剖基础。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股三角、收肌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2、肌腔隙、血管腔隙的组成和通过的结构。 3、股鞘、股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4、股前、内侧肌室的肌肉配布及主要功能。 5、股疝发生的解剖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股三角、收肌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2、肌腔隙、血管腔隙的组成和通过的结构。 3、股鞘、股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4、股前、内侧肌室的肌肉配布及主要功能。 难点: 1、股三角、收肌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2、股鞘、股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思考题 名词解释:

局部解剖学实验指导

局部解剖学实验指导 瞿佐发编 吴先国 审 王佑怀 三峡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 二OO一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下肢 (1) 第二章上肢 (7) 第三章头部 (13) 第四章颈部 (16) 第五章胸部 (19) 第六章腹部 (23) 第七章盆及会阴 (28)

第一章下肢 一、概述 (一)实验要求 1、了解下肢的境界、分部和划区。 2、了解下肢的表面解剖。 3、熟悉下肢的基本结构:掌握大、小隐静脉的起止、行程,瓣膜、交通关系、属支类型及其临床意义;掌握下肢浅淋巴结群的位置、分群及流注关系。了解下肢皮神经的分布范围。 二、臀区 (一)实验要求 1、了解臀区浅层结构。 2、熟悉臀区深层结构:掌握梨状肌—上、下孔及坐骨小孔的构成,掌握出入这些孔道的血管和神经;了解髋关节周围的动脉网。 (二)臀区解剖操作步骤 1、按图1、 2、3作皮肤切口1由内向外翻起臀区皮肤,翻起皮肤后,在皮下脂肪中寻认臀部皮神经。此处皮下脂肪较厚、尤其是女性,剥认皮神经较困难,需在皮神经穿出深筋膜的部位寻找、①臀上皮神经来自腰1~3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在竖脊肌外侧缘与髂嵴相交处穿出深筋膜。②臀中皮神经,为骶1~3脊神经后支,在髂后上棘与尾骨间连线的中1/3穿出深筋膜。⑧臀下皮神经为骶丛股后皮神经的臀支,在臀大肌下缘中点穿出深筋膜向上走行。 2、在不损伤皮神经的原则下,自内向外剥去皮—脂肪。观察臀部深筋膜(臀筋膜),观察完后切除深筋膜。不得损坏臀大肌。 3、观察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清理臀大肌上缘使之与臀中肌分开,然后在此肌中1/3与外侧1/3交界处切断。切断线与纤维方向不完全垂直。要一层一层地切,当看到此肌深面菲薄的结缔组织时即可。否则将损伤其深面的神经、血管。然后,将该肌翻向两端,并同时清理各神经、血管。注意勿在翻起过程中拉断分布于该肌的神经、血管。在臀大肌的深面有几个粘液囊,位于臀大肌腱膜与大转子之间的叫臀大肌转子囊,位于臀大肌与坐骨结节之间的叫臀大肌坐骨囊。 4、观察中层肌:由上至下是:臀中肌,梨状肌,上子子肌,闭孔内肌(以一细腱穿坐骨小孔止于转子窝)、下子子肌及股方肌。 5.观察出入梨状肌上、下孔和坐骨小孔的神经、血管。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简答——下肢

八、下肢 一、名词解释 1.Nelaton 线:当人体侧卧、髋关节屈曲90°~120°时,自坐骨结节至髂前上棘作一条连线,此线称为Nelaton 线。正常时,该线恰好通过股骨大转子尖。当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大转子尖则会偏离此线,移向上方。 2.Kaplan点:仰卧,两下肢并拢、伸直,两髂前上棘处于同一水平面时,由两侧大转子尖过同侧髂前上棘作延长线。正常时,两侧延长线相交于脐或脐以上的一点,此相交点称Kaplan点。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此点偏移至脐下并偏向健侧。 3.血管腔隙:lacuna vasorum 为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深面的一个由韧带、骨和筋膜围成的腔隙,称血管腔隙,该腔隙的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后界为耻骨梳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后外界为髂耻弓。腔隙内有股鞘及股鞘内包含的股动脉、股静脉和股管,生殖股神经股支和淋巴管亦通过此腔隙。 4.梨状肌上孔:梨状肌由坐骨大孔自盆腔穿出,在其上方和下方分别留有一供神经血管通过的间隙,梨状肌上缘与坐骨大孔上缘之间的间隙,称为梨状肌上孔。穿经梨状肌上孔的结构由内向外依次有臀上静脉、臀上动脉、臀上神经。 5.梨状肌下孔:梨状肌下缘与坐骨大孔下缘之间的间隙为梨状肌下孔,通过该间隙的结构由内向外依次有:阴部神经、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臀下静脉、臀下动脉、臀下神经、股后皮神经、坐骨神经。 6.坐骨小孔lessor sciatic foramen 在骨盆的后壁,由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和坐骨小切迹围成的间隙叫做坐骨小孔,通过该间隙的结构由内侧向外侧依次有:阴部神经、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这些结构出坐骨大孔、绕坐骨棘,穿坐骨小孔,入坐骨直肠窝,分布于肛区和会阴部。 7.髂胫束iliotibial tract 阔筋膜在大腿外侧的部分,局部增厚,紧张在髂嵴前份与胫骨外侧髁外侧面之间的部分称为髂胫束,髂胫束起自髂嵴前份,向下分为两层,包裹阔筋膜张肌,两者紧密结合不易分离。向后方与臀大肌肌腱相续,至膝关节内侧分别附着于胫骨外侧髁、腓骨头和膝关节囊下部。临床上常取髂胫束作为体壁缺损、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等的自身修补、重建材料。 8.隐静脉裂孔saphenous hiatus 又称卵圆窝,为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下方约1横指处阔筋膜局部变薄,形成一卵圆形的薄弱区,称为隐静脉裂孔。该区域表面覆盖一层疏松结缔组织,称筛筋膜或外筛板,有大隐静脉及其属支穿入。隐静脉裂孔外缘锐利,呈镰状,上端止于耻骨结节,并与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相融合。下端与耻骨肌筋膜相续。9.大腿骨筋膜鞘:阔筋膜向大腿深部发出股内侧、股外侧和股后3个肌间隔,伸入肌群之间,附着于股骨粗线,与股骨及阔筋膜共同形成3个骨筋膜鞘,容纳相应的肌群、血管及神经。前骨筋膜鞘包绕股前群肌,股动、静脉,股神经及腹股沟深淋巴结;内侧骨筋膜鞘包绕股内侧群肌,闭孔动、静脉和闭孔神经;后骨筋膜鞘包绕股后群肌、坐骨神经、深淋巴结和淋巴管。后骨筋膜鞘内的结缔组织间隙上通臀部,下连腘窝。二者的炎症可沿此间隙内的血管神经束互相蔓延。 10.肌腔隙:lacuna musculorum在腹股沟外侧半深面,由韧带、骨和筋膜共同构成一主要供肌通过的间隙,称为肌腔隙,该间隙的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部;后外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腔隙内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通过。患腰椎结核时,脓液可沿腰大肌及其筋膜,经此腔隙扩散至大腿根部,并有可能刺激股神经,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11.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 是一位于股前内侧区上1/3部,腹股沟韧带下方的一个呈一底向上、尖向下的倒三角形凹陷,下续收肌管。股三角的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下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下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凹陷,自外侧向内侧依次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其筋膜。股三角的内容由外侧向内侧为股神经、股鞘及其内包含的股动脉、股静脉和股管及腹股沟深淋巴结和脂肪等。股动脉居中,外侧为股神经,内侧为股静脉。 12.股鞘femoral sheath 为腹横筋膜及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股动、静脉上段而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约 3~4cm,向下与股血管外膜融合。鞘内两条纵行的纤维隔将鞘分为三个腔,外侧者容纳股动脉,中间者容纳股静脉,内侧

局部解剖腘区实验报告

局部解剖腘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局部解剖腘区 引言: 腘区是人体后腿的背侧,包括腘窝和腘动脉、腘静脉、腘神经等重要结构。局部解剖腘区是为了深入了解该区域的解剖结构,为相关手术、治疗和研究提供基础知识。本实验旨在详细、精确地解剖腘区的结构。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器材:手术刀、解剖剪、解剖钳、解剖镊子、解剖刀等。 2. 实验标本:人体尸体或动物标本。 3. 实验操作:将标本放置在解剖台上,根据解剖学知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解剖。 实验步骤: 1. 皮肤切口:在腘窝区域,用手术刀沿着腘窝的中线做一条纵向切口,直至达到皮下脂肪层。 2. 皮下组织清理:用解剖剪和解剖钳将皮下脂肪层和结缔组织清理,以暴露出深层结构。 3. 肌肉解剖:用解剖镊子和解剖刀沿着腘肌的纹理方向,逐层解剖腘肌,将其暴露出来。 4. 血管解剖:在腘肌解剖完成后,用解剖镊子和解剖刀逐层解剖腘动脉和腘静脉,注意保护血管的完整性。 5. 神经解剖:在血管解剖完成后,用解剖镊子和解剖刀逐层解剖腘神经,注意保护神经的完整性。 6. 结构观察:观察腘区的解剖结构,包括腘肌、腘动脉、

腘静脉和腘神经的位置和走行路径。 结果与讨论: 通过局部解剖腘区,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腘肌、腘动脉、腘静脉和腘神经的位置和走行路径。腘肌位于腘窝区域, 呈长梭形,由浅到深分别为腘外肌、腘内肌和腘长肌。腘 动脉和腘静脉位于腘肌的后方,与腘神经平行。腘动脉供 应腘区的血液,腘静脉则负责回收血液。腘神经是腘区的 主要神经,负责腘肌的运动和感觉。 结论: 通过局部解剖腘区,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该区域的解剖结构,包括腘肌、腘动脉、腘静脉和腘神经的位置和走行路径。 这些知识对于相关手术、治疗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 提供基础知识支持。 实验中需要注意保护标本的完整性,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避免对自身和他人造成伤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