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觅食过程中通讯行为的观察

蚂蚁觅食过程中通讯行为的观察
蚂蚁觅食过程中通讯行为的观察

无声的语言,奇妙的通讯系统

——蚂蚁觅食过程中通讯行为的观察

作者:钱进陈尧张雪纷凌莉指导教师:张志强

学校:安徽农业大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2011级生物科学类3班

摘要:蚂蚁是地球上种群数目最多、分布最广的昆虫种类。在自然界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优势极为明显。蚂蚁全都属于社会性昆虫,具有多种通讯方式,主要以化学信号通讯,通过身体发出的信息素来进行交流沟通。当蚂蚁找到食物时,会在食物上撒布信息素,别的蚂蚁就会本能地将有信息素的食物拖回蚁穴。因此,蚂蚁的觅食行为特点可能与其自身的通讯方式有关。关键词:蚂蚁觅食行为通讯行为信息素

蚂蚁是人们常见的一类昆虫,很容易识别,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蚂蚁一般体小(0.5mm-3cm),颜色有黑、褐、黄、红等,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变化很多,通常阔大。有六足,体壁薄且具有弹性,光滑或有毛。有膜翅,硬且易碎。口器为咀嚼式,上颚发达,很容易识别。触角有明显的膝状弯曲,4-13节,柄节很长,末端2-3膨大,腹部第1节或1,2节呈节状。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https://www.360docs.net/doc/d65040882.html,/)

蚂蚁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性的生活习性昆虫,是世界上三大“社会性昆虫”(蚂蚁、白蚁和蜜蜂)之一,具有社会昆虫的3大要素,即同种个体间能相互合作照顾幼体;具明确的劳动分工;在蚁群内至少二个世代重叠,且子代能在一段时间内照顾上一代。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蚂蚁大家都经常看到,那么蚂蚁是怎样与其他个体交流的呢?现在我就提出了这个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二、问题的猜想

1、蚂蚁通过触角的碰撞互相交流,并通知对方哪里有食物;

2、蚂蚁通过释放一种特殊的化学信息素,从而达到交流与认路的目的;

三、探究目的

(一)实验目标:

1、了解社会行为的特征及蚂蚁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2、知道信息交流对群体生活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信息交流方式

2、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3、探究报告的完善。

(三)情感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

2、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3、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拒绝残害生命的现象发生。

四、实验原理

1、蚂蚁的生活习性及分工:蚂蚁是一种群居昆虫,喜欢集体处在大型巢穴内,每窝蚂蚁按分工不同可分为工蚁、兵蚁和蚁后。分工明确后,每窝蚂蚁都会尽职尽责:蚁后产卵;兵蚁负

责保护蚁穴安全;最辛苦的就数工蚁了,它们不仅要管理蚁穴,还要负责找粮食、运送粮食、哺育幼蚁等。

2、蚂蚁的交流及觅食:蚂蚁腹部的末端有一种特殊的腺体,可以分泌有刺激性的蚁酸。它的脚上有钩状物,有了这些小小的钩状物,蚂蚁就没有去不了的地方了。蚂蚁们每天除了寻找食物这个艰巨的工作之外,还有许多事情要商量和交流。它们靠的是头上的触角来“说话”。蚂蚁头上有一对触角,触角不但很灵敏,也是很好的嗅觉器官,一只蚂蚁如果找到食物,自己搬不动,它会立刻返回蚁巢,它一边走一边从腿部和肛门分泌出一种外激素,在路上留下记号,等回到巢里,通过交流,其他的蚂蚁闻到了这种气味,就会跟着它找到食物。蚂蚁可以寻找并分辨各种气味。蚂蚁是进行气味沟通的。

3、蚂蚁认路:蚂蚁的腹部可以分泌出一种特殊的气味,有些蚂蚁会在爬过的路上留下这种气味,它们沿着有气味的路返回。不过,也有蚂蚁是通过光线及周围的景物来认路的。

五、实验材料

蚂蚁,红糖,面包屑,白纸,铅笔,小刀,放大镜,花露水,铲子,相机,记录本,笔,镊子(夹取蚂蚁及其食物用)

六、实验步骤与结果分析

第一次实验:

1.寻找蚂蚁的巢穴

2.取面包屑,放在有蚂蚁活动处

3.观察以下几个现象:

(1)蚂蚁是怎样找到并爬上面包屑的?

(2)其他蚂蚁通过什么方式传递信息而聚集在面包屑上?会不会形成众多蚂蚁搬移食物的现象?

4.取另一面包屑放在有蚂蚁处,爬上一只或几只蚂蚁后,即用镊子夹取放在离巢穴稍远处,该处应是蚂蚁未爬过的地方。注意等待(如几小时以上),可定时观察有无其他蚂蚁前来搬取食物?

观察结果

过了一会儿,我们看见一只蚂蚁好像在找什么食物,就赶紧把第一片面包屑放到蚂蚁旁边,这蚂蚁不断的用它的触角向四周探索,好像一个猎人到处寻找它们的猎物,终于它的触角碰到了面包屑,它围着面包屑转了几圈,又用触角碰了碰,却离开了。过了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来

了,蚂蚁爬到面包屑上、狼吞虎咽,吃得津津有味。几分钟后,一整块面包屑被分成了几十块小碎末,蚂蚁们毫不客气地吃了个饱,吃完之后蚂蚁们有的拉、有的推,高高兴兴地把吃剩下的面包屑向洞里搬去。但是等了两个多小时(期间我们也在做第二、三个实验),都没有看到有蚂蚁去找第二片面包屑……

分析与结论

据观察结果和查阅资料初步得出:蚂蚁群体活动中,通讯传递信息有:“信息激素”、“触角信号”和“身体动作”等几方面。例如:蚂蚁搬取不动的食物如大片糖纸时,传递给伙伴用到的信息激素有:直肠分泌的示踪激素(随大粪便滴物排出)和口器反刍食物液滴给伙伴;而触角及身体动作有:触角碰触;张合上颚;身体动作提示食物所在方向。其活动方式:围绕食物源环形行走,可能在放出示踪信息激素(随蚂蚁粪便排出)。

◆第二次实验:

1.把面包屑放在地面上,仔细观察,看看是否有一两只蚂蚁接近来侦察食物,要记住侦察蚁来的时候的毕经之路

2.等侦察蚁侦察完毕后,用多张小纸片事先铺满侦察蚁的毕经之路,然后跟着蚂蚁返回蚁穴

3.等到看见大批蚂蚁工蚁出动要去搬食物的时候,返回放面包屑的地方,将小纸片重新排列,排列成以面包屑为圆心的圆形

4.观察蚂蚁的行动

观察结果与分析

在蚁穴的附近放了食物,并在蚁穴与食物之间放了一层纸,当蚂蚁找到食物后它延原路返回而不是抄近路?这时候如果我们把纸撤走蚂蚁很可能就找不到自己的巢穴了。只能在它返回巢穴之后才能把纸撤走。当我们把这张纸片围成一个圆后,蚂蚁在纸片围成的圆形上或者到处乱走,或者沿着纸片不停地转圈,并且越绕越执着。因为它在纸上留下的气味会越来越浓,它们相信这样走一定会找到食物。最后只有少数蚂蚁发现了食物,说明侦察蚁刚才在小纸片上留下了痕迹,现在这些痕迹的顺序改变后,蚂蚁就找不到食物了,而这些痕迹就是蚂蚁的气味,所以蚂蚁是通过气味来通讯的。

◆第三次实验:

1.寻找一处蚁穴并以此为地点观察蚂蚁觅食过程中的通讯行为

2.将一张面积较大的白纸铺在蚁穴附近,在白纸中央放置适量红糖来引诱侦查蚁,用铅笔在白纸上标记侦查蚁的路线;

3.当侦查蚁回巢报信时,剪去白纸上蚁径的一小段,观察蚂蚁的行为;

4.当蚂蚁在白纸上形成新的路径后,在蚁径的一小段上滴上适量的花露水,观察其反应。观察结果

当侦察蚁返回时,路上遇见其他蚂蚁后,侦察蚁会用触角和其他蚂蚁的触角相碰撞,经过资料的查找,我们知道这是蚂蚁觅食后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

我们发现在后续帮忙的蚂蚁所走的路线和我们在白纸上标记的觅食蚁返回的路线完全重合,所以我们不妨假设觅食蚁在返回的路上留下一种物质,以引导后续帮忙蚂蚁。

当侦察蚁返回时,我们用小刀截取一截它所走过的白纸。结果我们发现:依旧有后续的蚂蚁到来所不同的是,后到的蚂蚁在被截取的白纸部分发生慌乱,没有立刻就找到食物。所以我们判断:觅食蚁在返回的路上留下了某种可以引导后续蚁的化学物质。经过查找资料我们知道了:蚂蚁主要以化学信号通讯。它们全身有许多腺体,分泌费洛蒙,即通讯的体外荷尔蒙。例如找到食物的工蚁,回巢的路上腹部末端会分泌费洛蒙,以引导同类。

七、实验总结

在楚汉相争之时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张良用怡糖作诱饵,蚂蚁“闻糖”而聚,组成了“霸王自刘乌江”六个大字,霸王到此以为天意,吓得丧魂落魄,拔剑自杀而死。“汉家天下,蚂蚁助成”的故事从此流传开来。究其蚂蚁为何“闻糖”而聚,全因为蚂蚁的无声语言。蚂蚁以其独有的无声语言,包括化学物质不同的组合和触角信号,身体动作在内的多个征集系统,来策动其他个体。触角主要是接受信息而不是发送信息,蚂蚁用触角触摸同伴的身体主要是嗅闻对方的气味而不是向对方传递消息。用触角和前足探摸其他工蚁的身体通常是一种邀请或召引行为,探摸后会马上转身沿着事先排放的信息素踪迹一前一后地列队行进,把同伴引领到食物所在地或新巢址。正是这种高度进化的社会性适应,使蚂蚁这种古老而细小的昆虫,在大千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不断得以繁衍,被誉为昆虫世界的“智慧之花”。

这次实验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也使我们明白了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此外,蚂蚁也会利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另外我还知道了通讯在社会行为中的意义重大,许多弱小的动物和性情温和的草食动物都是集群生活的,比如蜜蜂、蚂蚁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能战胜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要是没有了通讯,动物的个体间就无法取得联系。对群体生活的动物来说,孤立的个体取食和御敌都很困难,不同性别交配繁殖也将受到影响。另外小小的蚂蚁居然能搬得动超过它身体几十倍重的东西,靠的是团结,团结就是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第四版

2.王龙君《昆虫王国》,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

3.法布尔《昆虫记》,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第二版

4.尚玉昌《蚂蚁的视觉、听觉和触觉通讯》,《生物学通报》2006年第41卷第7 期

5.杨沛《蚁群社会生物学及多样性》,1998年6月29日

蚂蚁的通讯探究实验方案

蚂蚁的通讯探究实验方案 提出问题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蚂蚁大家都经常看到,那么蚂蚁是怎样与其他个体交流的呢现在我就提出了这个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作出假设:仔细观察过蚂蚁的同学们知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蚂蚁不会发声,它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侦察蚁在食物和巢穴之间是否留下了什么标记呢因此,我提出假设,蚂蚁是通过气味交流信息的。 具体实验: 1、实验材料:纸片、面包屑、蚂蚁 2、实验步骤: (1)、把面包屑放在地面上,仔细观察,看看是否有一两只蚂蚁接近来侦察食物,要记住侦察蚁来的时候的毕经之路。 (2)、等侦察蚁侦察完毕后,用多张小纸片事先铺满侦察蚁的毕经之路,然后跟着蚂蚁返回蚁穴。 (3)、等到看见大批蚂蚁工蚁出动要去搬食物的时候,返回放面包屑的地方,将小纸片重新排列,排列成以面包屑为圆心的圆形。 (4)、观察蚂蚁的行动 分析结果:蚂蚁在纸片围成的圆形上或者到处乱走,或者沿着纸片不停地转圈,只有少数蚂蚁发现了食物。说明侦察蚁刚才在小纸片上留下了痕迹,现在这些痕迹的顺序改变后,蚂蚁就找不到食物了,而这些痕迹就是蚂蚁的气味。 得出结论:蚂蚁是通过气味进行交流。 表达与交流:这次实验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也使我明白了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此外,蚂蚁也会利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另外我还知道了通讯在社会行为中的意义重大,许多弱小的动物和性情温和的草食动物都是集群生活的,比如蜜蜂、蚂蚁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能战胜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要是没有了通讯,动物的个体间就无法取得联系。对群体生活的动物来说,孤立的个体取食和御敌都很困难,不同性别交配繁殖也将受到影响。

写蚂蚁搬家作文3篇

写蚂蚁搬家作文3篇 导语:“蚂蚁会看天,当快要下雨的时候,它就会搬家,把家搬到更高的地方去,否则就会被雨水冲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写蚂蚁搬家作文3篇,欢迎借鉴! 星期天下午,小明在自己家门前发现了三只小蚂蚁,感到很好奇,就趴在地上仔细观察什么情况。 小明观察到三只小蚂蚁好象在商量怎么搬家的事情,就问小蚂蚁:“小蚂蚁,你们要搬家吗?”“对啊。”小蚂蚁回答。小明又问:“你们为什么要搬家啊?”小蚂蚁说:“因为暴风雨要来了,我们要把家搬到高处,那样的话我们的家就不会被淹了。”“哦,是的,天气预报说是晚上要下大雨的,你们需要我的帮忙吗?”小明问。“谢谢你,不用了,我们三个人已经商量好怎么搬家了,而且要搬到你家门前的这颗大树上,我们还做邻居呢。”小蚂蚁说。小明高兴地说:“好的,你们赶快搬家吧,要不就来不及了。”三只小蚂蚁和小明说完话以后就开始搬家了,它们的组织能力很强,其余的小蚂蚁沿着领头蚂蚁的道路驮着自己的东西有序的搬家,一点也不慌不乱,其余两只蚂蚁在队伍的两侧和尾部巡防着,看上去很壮观呢。小蚂蚁真了不起! 刚才天气还好好的,突然天暗了下来,乌云布满了天空,空气中有一种潮湿的味道,蚂蚁们感觉到快要下雨了,都成

群结队的在搬家。 在它们走的时候,我发现他们排的队很长,象一条会动的黑色的线,走近一看才知道是一大群黑色的小蚂蚁。 只见它们不停的从象火山口一样的蚁洞里爬进爬出,托着自己找到的食物往新家爬去。 在路上,它们汗流满面的在运食物,偶尔会停下来相互用触角打个“招呼”,好象在说:“嗨伙计,需要帮忙吗?”我真想帮它们拿,可是不行,因为我要是从它们手里拿过来,就会以为我抢它们的食物。 蚂蚁的力气很大,一只蚂蚁就能托起一块儿比自己身体大得多的食物,我想:要是一大群蚂蚁能不能托起一头大象呢?哈哈……下雨了,蚂蚁们也完成了搬家的任务,安心的回到了新家,享用着美味的菜肴。 早上,我下楼的时候,发现了一群小蚂蚁。 那群小蚂蚁正在搬东西,是一个橘色的、椭圆形的东西。小蚂蚁大约有十几只,平常我看到蚂蚁搬东西根本都没有动,所以便走开了。可这次却不一样了,小蚂蚁搬东西我觉得好象在动,虽然很缓慢,但还是在动,便停下来看了看。果然是,小蚂蚁果然在动而且还不停的再往前移动呢!而且我还发现还有蚂蚁在往这儿赶,也来参加这次的运送大会呢!也没过多久的时间,蚂蚁们已经将这块美餐搬到了他们的洞口。这真是不可思议啊,蚂蚁小小的身躯居然能搬动比它大几千

探究蚂蚁的通讯实验设计

探究蚂蚁的通讯 襄城县湛北乡初级中学梁治国 实验目的:探究蚂蚁是用什么进行通讯的。 实验原理:蚂蚁是社群性昆虫,一群蚂蚁上千至万,其中的蚁后、雄蚁(是少数),它们是南庞大的工蚁队伍来喂养。工蚁中还有兵蚁。蚂蚁群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它们在频繁活动中是要互相通讯——传递信息的。 实验准备 1、确定蚂蚁巢穴——在大树株下(或某墙角)有蚂蚁出没处,附近即有蚂蚁巢穴。 2、蚂蚁喜爱的食物——蔗糖(用小纸片浸蔗糖饱和液后,晾干),或苍蝇等小虫尸体。 3、其他用具:放大镜、镊子(夹取蚂蚁及其食物用) 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做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制定并实施计划,进行实验观察: 1、取糖纸片(或苍蝇尸体),放在有蚂蚁活动处。注意观察: (1)蚂蚁怎样动作爬上糖纸片上的? (2)其他蚂蚁通过什么样方式传递信息而聚集在糖纸上? 2、取另一糖纸(或苍绳尸体)放在有蚂蚁处,让爬上一只或几只蚂蚁后,即用镊子夹取放在离巢穴稍远处,该处应是蚂蚁未爬过的地方。注意等待(如几小时以上),可定时观察有无其他蚂蚁前来搬取食物? 如果有,说明蚂蚁身体内有感觉食物气味的器官,如果无,则说明蚂蚁未爬过路途没有“示踪激素”(随蚂蚁粪便排出)气味踪迹。 3、在距离蚂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置一些白糖或面包沫,然后观察,当侦察蚁离开洞穴后,在它返回洞穴的路上事些放上一些小纸片,让它从小纸片上爬过。 4、当许多工蚁出洞时,将小纸片重新排列成圆形,仔细观察蚂蚁群的行为。 分析与结论 提示:分析所观察到的现象,综合出:蚂蚁是通过些什么方式传递信息的。

学生在寻找蚂蚁 学生在认真观察蚂蚁的通讯

蚂蚁搬家的观察日记

蚂蚁搬家的观察日记 你有认真观察过植物吗,下面为大家搜集的3篇“关于植物的观察日记300字”,供 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蚂蚁搬家的观察日记 春天,三角梅抽出嫩芽,换上了新装,春风吹过,三角梅像个淘气的小孩在跳舞,春 姑娘开始弹琴了,“沙——沙沙”春雨来了!三角梅吮吸着甘甜的雨丝。它变得那样威风,那样有气势,那样有精神。 下午,我在操场上玩。忽然,我发现前面有壹串黑色得小东西在蠕动,我悄悄地走过 去壹看,噢,原来是壹群小蚂蚁在搬家呢!我蹲下来仔细地观察着。 你们喜欢菊花吗?它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啊!菊花是秋天的使者,它带来了秋的讯息,带 来了秋的喜悦,它是我喜欢的一种花。 蚂蚁搬家可真有趣啊!你瞧,它们有得背着蚂蚂蚁卵,有得背着刚出生得小蚂蚁,有 得也许已经把东西运到新得住宅里去了,然后又来搬,它们得队伍始终都有是整整齐齐得。突然,壹只蚂蚁发现它们得队伍旁边有壹只毛毛虫,只见它飞奔去告诉了自己得同伴,不 壹会,象龙似得队伍向毛毛虫涌去,它们用锋利得牙齿在毛毛虫身上乱咬,痛得毛毛虫直 打滚,壹下子就压死了几只大蚂蚁,蚂蚁们不服气就又上来了几只。。约20分钟后,毛 毛虫壹动不动地被蚂蚁抬回了家。 今天,我又到学校旁边的那条小溪边去玩。溪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小石头。一尾尾小鱼儿,多么悠闲,它们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岸边蜻蜓可多啦!有金黄的,有 青绿的,还有大红的……蜻蜓飞来飞去,飞上飞下。 原来,蚂蚁也懂得团结呀。 拓展阅读: 套枕头套观察日记 这么多的月季花就像一道道电脑程序,我的鼠标停在了粉红月季的显示屏上,走不动了。或曰月季太娇贵,或曰月季太庸俗。我不以为然。月季虽然没有梅花傲立风雪的劲头,也没有荷花般圣洁,自然也无雪莲般珍贵。她的外表是娇艳欲滴,非常可人,但它不是空 虚的,她是外柔内刚。她向竹子学习“咬定青山不放松”,战胜了风风雨雨,盛开在你眼前。她何尝不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当“夜阑卧听风吹雨”,谁知月季“花落 知多少”但她依然月月傲放枝头。 今天我与妈妈去了乡下,我一个人在田间的小路上散步。走着走着,一只正在缓慢爬 动的小动物进入了我的眼球。仔细一瞧,原然是一只小蜗牛。我突发奇想,我想与这只小

蚂蚁行为探究

一、项目概述 1. 参与研究的年级:三年级、四年级 2. 学科:科学、信息技术、语文 3. 简介:本学习项目是深圳和甘肃东西两地学生在远程协作中运用观测、实验等策略对蚂蚁活动、觅食、交流等行为进行共同探究,并通过网络及时分享探究过程和探究发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以问题为纽带,让两地学生在共同探究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围绕问题进行协作研究,进一步探索发现蚂蚁行为特点。 同时,本学习项目还通过东西部学生共同撰写“我们的‘昆虫记'——蚂蚁篇”来记录分享两地学生对蚂蚁行为探究的过程、发现和思考。 二、研究团队 1. 教师:唐晓勇:深圳南山实验学校语文老师杨华:甘肃平凉崆峒解放路小学语文教师陈晓 利:甘肃平凉崆峒红旗街小学语文老师 2.学生: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三(3)班全体学生甘肃平凉崆峒解放路小学四(4)班全体学生甘肃平凉崆峒红旗街小学四(2)班全体学生 三、研究目标与任务 1. 研究目标 ⑴ 探究蚂蚁的行为特点,了解蚂蚁的生活规律。 ⑵ 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设计、控制操作和观测分析能力。 ⑶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共同写作,提升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⑷ 东西部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协作、共同探究,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2. 学习任务 以5 位同学为一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并在专题博客中进行交流:

任务1:了解蚂蚁。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了解蚂蚁的生活特点及相关知识。 任务2:观察蚂蚁,发现问题。走进校园、社区、野外观察蚂蚁活动规律,并在观察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重点观测“蚂蚁喜欢吃什么?” 并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来验证观测结论。 任务3:实验探究。在观察和“蚂蚁喜欢吃什么?”实验的基础上,两地学生共同讨论,提出新问题,并对新问题进行提炼,找出共性的,有价值的问题(蚂蚁为什么打架?蚂蚁触角有什么作用?)开展实验研究,进一步探究蚂蚁行为。 任务4:共同写作。深圳和甘肃两地学生共同撰写探究观察过程、探究发现的实验报告和研究小论文,并以《我们的“昆虫记”—蚂蚁篇》为题编撰电子图书。 任务5:活动总结:根据研究过程的收获和发现,共同完成相关的研究作品。四、研究过程活动概念图: 任务一:了解蚂蚁 一、通过网络、报纸、杂志、书籍等途径收集蚂蚁的相关资料 1. 报纸、杂志、书籍:让学生从报纸或杂志中收集有关蚂蚁的资料,并把资料整理汇编,为研究活动做好参考。 2. 网络:从互联网上收集有关蚂蚁外形、生活规律及特点的资料(注明信息的出处)并打印。 3. 网络资源(相关网址): 阅读思考:认真阅读老师提供的网络资源,了解蚂蚁有哪些行为特点?蚂蚁怎样觅食?蚂蚁活动有哪些规律?蚂蚁触角有哪些特点? 文字图片资料: ※维基百科—蚂蚁 资源作用: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蚂蚁的生长发育、生活习性、蚂蚁种类及分工等知识。 ※蚁网—中国蚂蚁门户 资源作用:通过阅读,让学生对蚂蚁取食、进攻、防御、交流等行为有所了解。视频资料: ※CCTV:《神奇的蚂蚁- 探秘自然》专题片资源作用:了解蚂蚁觅食、搬食、群居生活等相关知识。※六间房视频网站—高倍镜下蚂蚁喝水和搬家 资源作用:了解蚂蚁觅食、搬食、群居生活等相关知识。 4. 其他途径:从其他途径收集蚂蚁相关资料并注明资源出处。二、阅读收集的资料,提炼有效信 息 阅读收集的资料,从这些资料中获取有关蚂蚁的有效信息,并记录下来。蚂蚁有哪些特征??

蚂蚁搬家作文400字

蚂蚁搬家作文400字 第一篇: 在昆虫世界里,我知道蚂蚁的力气是最大的,能搬动比它还重5-6倍的东西.所以,我爱观察蚂蚁. 我剥开一粒糖,咬下一个角,放在蚂蚁洞口,然后安安静静的观察动静. 不一会儿,就一只小蚂蚁被糖味吸引过来了.它对这粒粽子糖似乎十分感兴趣,它一会儿用一对触角碰碰,一会儿又似乎想咬一口.过了好一会儿,我一点也不知道它在干什么. 又过的好一会儿,小蚂蚁用一对足推搪.我想:它大概是要把糖搬回家,与大家分享了.可结果不用想也知道,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小蚂蚁试了老半天,糖也纹丝不动.不过,我看了它并没有放弃,而是 换了一种战术――回去找救兵.它在路上只要一遇到同伴,它都轻轻 抖动触角,碰碰它同伴的触角,好像在说:“前面有一块美食,你快去 通知大家.”短短一分钟,小蚂蚁就浩浩荡荡地从洞里出来了,它们分成两排,在糖的两旁站好,还有两只蚂蚁爬上糖,好像在充当指挥官. 开始抬了,糖被密密麻麻的蚂蚁摇摇晃晃地搬抬了起来.一路上,它们晃晃悠悠,有时还会停下来歇一歇.我用树叶拦住了它们的去路,它们还会绕开,真的非常聪明.几斤波折,它们终于将糖块搬入了蚁穴. 蚂蚁搬糖真的很有趣,如果你也感兴趣,不防和我一样,也观察看看. 第二篇: 两年前,我经常抓一些小动物搞恶作剧,观察了解了很多动物的生活习性.这其中,我偶然发现了蚂蚁搬家的秘密.

那一天,我在回家的路上,发现有几只小蚂蚁在飞快地奔跑,一下子就不见了.我仔细观察,才发现路旁有一个小洞,洞口是朝北的,不 知是不是蚂蚁的家.我想知道蚂蚁是不是跑到这个洞里去了,便在这 个小洞前静静地等着. 一会儿功夫,只见“蚂蚁大军”浩浩荡荡地从洞里走了出来.我尾随在后,跟着它们一起走.只见它们当中,有两只蚂蚁抬着一粒大米的,有好几只蚂蚁抬着玉米粒的,还有的蚂蚁背着一些蚂蚁卵.它们步伐 轻盈,走得很快,看上去好像很着急的样子.不一会儿,我感觉它们好 像已经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走几步,便停下来休息休息. 大约过了20分钟左右,我回头仔细一看,不禁大吃一惊:不知什么时候起,蚂蚁多得数都数不过来了.我不得不佩服这些“举重高手”了.它们不仅讲团结,听指挥,还任劳任怨,搬运起东西来,争先恐后, 毫不示弱,真是太厉害了. 可是,它们这么大规模地搬运东西,到底是要干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好跑回家问妈妈.妈妈说,可能要下雨了.因为蚂蚁对窝里 的温度和湿度感觉很灵敏,下雨前,天气闷热,它们会提前把自己的家搬到更安全的地方去,免受雨水冲坏. 无意中的一次发现,竟然让我知道了蚂蚁搬家的秘密.大自然真是太有趣了. 第三篇: 大家是否注意过蚂蚁?是否看到过蚂蚁搬家?你也许从没注意过这不起眼的“小黑点”,可是它们的精神是值得人们佩服的. 去年暑假,我到外婆家玩时,看到了一条黑色的链子,像一只长长的蠕动着的黑色香肠,我蹑手蹑脚的走过去我的朋友仔细一看,原来 是一群正在搬家的小蚂蚁.只见有的蚂蚁衔着卵;有的蚂蚁抬着食物;有的蚂蚁抬着幼虫.还有一只比较大的蚂蚁,是整个队的头目,瞧那神气的样子,好像它不是搬运队的头目,而是一个军队的将军.

蚂蚁搬家观察日记300字

蚂蚁搬家观察日记300字 导读:本文是关于蚂蚁搬家观察日记300字,希望能帮助到您! 蚂蚁搬家观察日记范文1 今天放学,我和一个同学看到了石头边的蚂蚁。我们两个十分好奇,便走过去看了看。 蚂蚁可小了。连1厘米长都不到。头上有两根细细的“胡须”,那是它们的感应器。4条细细的脚,爬行却很灵敏。最让女孩嫉妒的就是它的“小细腰”了,它的“身材”可好了,可“苗条”了。 咦?他们在做什么?它们成群结对的搬起了家,那“壮观”的场面,就像一排军队在演习。它们的胡须不时触在一起,传递着什么信息。它们的东西可真多!人们掉落在地上米、菜叶子、瓜子……有些大的东西呢,他们就团结在一起,一起扛着东西走。 听说蚂蚁搬家代表要下雨,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呢? 蚂蚁搬家观察日记范文2 9月9日阴天 天阴沉沉一丝风也没有,好像要下雨了。我和爸爸在楼下等妈妈下班。突然发现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串串黑黑乎乎的小东西在蠕动。我蹲下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群小蚂蚁正在忙着搬家。 有的蚂蚁叼着食物,有的三五成群地抬着食物。我认真的观察着它们,发现它们始终排着长长的纵队,最前面的是只大蚂蚁,可能是他们的队长。它们一个挨着一个向前走,奇怪的是如果有

谁掉了队,紧挨着的那个同伴就会绕过去,用触角碰了碰那个掉队的同伴,它们马上就归队了。我正在纳闷蚂蚁怎么那么聪明用触角碰了碰就知道是什么意思。爸爸看着我,对我说:“蚂蚁在进行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让他们传递信息,进行交流”。爸爸还说:“蚂蚁还可以做药材,治病。 原来我是多么的不了解小动物,马上就要放寒假了,我要利用这个假期好好学习,多读一些课外的书籍来丰富自己。 蚂蚁搬家观察日记范文3 星期六的下午,我在操场上玩。忽然,我发现前面有一串黑色的小东西在蠕动,我悄悄地走过去一看,噢,原来是一群小蚂蚁在搬家呢!我蹲下来仔细地观察着。 蚂蚁搬家可真有趣啊!你瞧,它们有的背着蚂蚂蚁卵,有的背着刚出生的小蚂蚁,有的也许已经把东西运到新的住宅里去了,然后又来搬,,它们的队伍始终都有是整整齐齐的。突然,一只蚂蚁发现它们的队伍旁边有一只毛毛虫,只见它飞奔去告诉了自己的同伴,不一会,象龙似的队伍向毛毛虫涌去,它们用锋利的牙齿在毛毛虫身上乱咬,痛得毛毛虫直打滚,一下子就压死了几只大蚂蚁,蚂蚁们不服气就又上来了几只。约20分钟后,毛毛虫一动不动地被蚂蚁抬回了家。 原来,蚂蚁也懂得团结。 蚂蚁搬家观察日记范文4 蚂蚁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小动物,它们有很强的团结力。蚂蚁全身呈黑色或棕色,头上长着两根触角,别看它的触虫小,

探究蚂蚁的行为

探究蚂蚁的行为 实验日期实验班级姓名 【活动原理】法布尔主要用观察法研究昆虫,这种方法要求观察者在观察某种动物的行为时,不能对动物施加任何外界影响或将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在精确、仔细、真实的反复观察中,要认真地做好记录。而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则是在对研究对象施加了不同程度的外界影响后,再观察动物的行为变化,这些研究方法属于实验法。在这个活动中,你将尝试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探究蚂蚁的行为。 【活动目标】 1.观察蚂蚁的各种行为,体验用观察法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要求; 2.实验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体验用实验法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要求。 【材料器具】 透明可乐瓶、纱布或玻璃板、放大镜、砂糖、面包屑等。 【方法步骤】 1.利用观察法研究蚂蚁的行为 (1)在校园或其他便利的地方寻找一个蚂蚁窝。 (2)不要干扰蚂蚁的活动,用放大镜观察每只蚂蚁的行为。连续观察1星期,每天可以观察2~3次,将观察到的蚂蚁行为都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2.利用实验法探究蚂蚁的行为

(1)剪去可乐瓶的上半段,装入一些干湿适当的土壤,再取一些蚁穴土壤覆盖在上面。捕捉10只蚂蚁及其蚁卵和幼虫(最好有蚁后),放置在上述的装置中,盖上两层纱布或玻璃板,置于暗处饲养。注意保持土壤合适的湿度。 3.捕捉10只蚂蚁(最好有蚁后)以及蚁卵和幼虫等,放进塑料瓶中,投放少许食物,盖上玻璃板,放置在暗处。 4.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 1.在自然观察中,你组观察到蚂蚁的哪些行为?这些行为对蚂蚁的生活有何意义? 2.通过探究,你组认为蚂蚁的食性有什么特点? 3.通过实验观察,你认为蚂蚁是怎样捕食的? 【思考】 1.你还对蚂蚁的哪些行为感兴趣?请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来探究这些行为。 2.蚂蚁与人类的生活有何关系?

《探究蚂蚁的行为》教学设计

《探究蚂蚁的行为》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苏科版八年级上第十六章第二节《动物行为》第一课时内容“探究蚂蚁的行为”设计思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情感发展出发,重视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知识及实验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动手实践,教师作为引导者,充分发挥能动性为学生提供新颖可行的探究的创新用具设计和探究方法,加之生动、亲切、有趣、平等的教学氛围和形式,体现教师作为合作者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模式。 实验内容分析:新课标案例和我校所用苏科版教材此课内容“探究蚂蚁的行为”,重点观察觅食行为。若把学生放到野外,哪怕是以小组观察,老师也无法 有效组织的,因此我就采取实验室分组探究的形式,但不是简单地照搬课标案例,而是另辟蹊径,设计制造新教具,扩大观察的视野和内容,为学生设置更多的动手的项目,并打开了更多观察的窗口。 实验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观察法和实验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基本方法; 2、初步学会观察、探究蚂蚁的行为,主要是觅食行为; 3、了解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法和实验法进行探究能力; 2、在连续的探究活动中进行观察、分析、记录、交流和质疑的能力; 3、自己动手制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蚂蚁的行为亲身体验观察法和实验法方法; 2、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学生关爱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3、认识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性,强化了人与自然要和

谐相处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3、合作精神的形成。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观察、探究蚂蚁的行为,主要是觅食行为; 教学难点: 1、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归纳、总结; 2、创新教具的动手制作。 实验准备: 50*40(平方厘米)玻璃14块、截面积3*2(平方厘米)木条810厘米、纱窗网50*3*10(平方厘米)、土铲14把、无毒毒瓶7个、砂糖、面包屑等,红、黄、蓝食品色素、包装箱板若干、放大镜二十把、绑扎绳若干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观察蚂蚁搬家的作文400字

观察蚂蚁搬家的作文400字 导读:【篇一】 我在房屋旁走着。忽然发现地上有一串黑乎乎的小东西在蠕动。我蹑手蹑脚地走近它,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群蚂蚁来来往往地搬家呢!我便停下脚步,仔细地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 蚂蚁搬家可有趣了!你看,它们有的衔着蚂蚁卵;有的叼着食物;有的抬着刚出生的小蚂蚁;还有的在来回搬运食物……是什么力量使他们这么勤勉的奔忙呢?我想,是慈母情深吧!我凝视它们的队伍,发现前面有一位领头的蚂蚁,可能这就是它们的“头儿”吧。那长长的队伍就像自行车的铁链似的,一个挨一个向前走,来回循环,秩序井然。更奇怪的是:如果有谁掉了队或者是贪玩,那个“头儿”都会用触角碰一碰那个调皮的蚂蚁,调皮鬼知道自己错了,马上排入队伍。它们虽不像进军蚁一样那么英武,但它们有自己的纪律。 突然,一条大青虫进入了它们的队伍,小蚂蚁们用小钳子似的嘴夹住大青虫胖乎乎的身体,几十只蚂蚁爬到大青虫身上乱咬,痛得大青虫直打滚儿,一下子就压死了十几只大蚂蚁,蚂蚁们仍不屈服,又上来几十只勇士支援,它们在青虫身上咬了一个口子,然后从口子里钻进去咬。大约经过20分钟的激烈搏斗,大青虫终于一动不动了,成了蚂蚁们的美餐。 见此情景,我不禁想起了一句名言:“团结就是力量!” 【篇二】

大家是否注意过蚂蚁?是否看到过蚂蚁搬家?你也许从没注意过 这不起眼的“小黑点”,可是他们的精神是值得佩服的。 去年暑假,我到外婆家玩时,看到了一条黑色的链子,像一只长长的蠕动着的黑色香肠,我蹑手蹑脚的走过去,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群正在搬家的.小蚂蚁。之间有的蚂蚁衔着卵;有的蚂蚁抬着食物;有 的蚂蚁抬着幼虫。还有一只比较大的蚂蚁,是整个队的头目,瞧他那神气的样子,好像他不是一个搬运队的首领,而是一个军队的将军。这时一只淘气的小蚂蚁跑出了搬运队,这时,头目跑了过去用触角碰了碰小蚂蚁的触角,他好像知道错了,又回到了队中。看来他们纪律不错嘛。这时,爬来了一只大青虫,蚂蚁们派出几只身强力壮的士兵,他们用钳子在青虫身上夹出了几个伤口,疼的虫子在地上打了几个滚,压死了几只蚂蚁,他们不气馁,又派出十几只蚂蚁,爬到大青虫身上向伤口里钻。虽然他们死了不少,可是他们依然不屈不饶,因为他们团结,所以战胜了大青虫,并把它高高兴兴的抬回了“新家”。 从蚂蚁搬家的现象中,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它比铁还硬;比 刚还强;比金还贵,蚂蚁的精神多值得人们学习。我喜欢蚂蚁,更喜 欢他们的精神。 【观察蚂蚁搬家的作文400字】 1.观察蚂蚁搬家作文300字 2.观察蚂蚁搬家作文 3.蚂蚁搬家观察作文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探究蚂蚁的行为

“探究蚂蚁的行为”教学设计 背景说明:本节课是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里面的探究活动“蚂蚁的通讯”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蚂蚁的其他行为”。“列举动物的行为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动物的取食、迁徙、繁殖等等,学生都不陌生。教材首先根据各种行为对动物的作用,简单介绍了动物的觅食行为、繁殖行为等,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行为的特点以及对动物本身的意义。学习本节棵,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探究的一般步骤,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我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1)观察蚂蚁的各种行为,体验用观察法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要求(2)设计“蚂蚁的取食行为”的实验方案,体验用实验法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1)体验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逐步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亲身体验观察法和实验法,比较这两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2)、进一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学生关爱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强化了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3)、体会合作与集体的作用,体验到了小组的协作与乐趣。 教学重点:使用观察法观察蚂蚁的行为 教学难点:“探究蚂蚁取食行为”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方法:教法:探究、启发、讲授 学法: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糖或面包、盐、放大镜、玻璃瓶、蚂蚁等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景、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与蚂蚁行为有关的视频短片,激发学生兴趣,从中了解到像蚂蚁这么小的动物,力量确如此之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散。 二、教学环节与步骤 (一)复习提问 1.回顾动物的行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并比较说明这两种行为的异同,举例加深理解。 2.提出课前布置的探究实验:“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说明在探究过程中要进行的内容以及采用的形式,说明评价的意义。 3.让学生按小组整理、讨论、组织将要汇报交流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材料,并且教师用幻灯片出示评价的问题。(1)探究实验你们使用了什么方法?(2)出现了哪些问题?(3)实验数据是怎么处理的?(4)实验结果如何?(5)有哪些优势? (6)不足的地方在哪里?(7)小组之间是怎么分工的等等。 (二)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

观察蚂蚁搬家日记

观察蚂蚁搬家日记 导读:本文观察蚂蚁搬家日记,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观察蚂蚁搬家日记 今天,我和妈妈去公园玩,突然我发现有一串串黑乎乎的小东西在蠕动。于是我就蹲下来仔细观察,是蚂蚁。蚂蚁外形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六只腿,黑色的盔甲,两根细长的触角。成群结队的蚂蚁排着整齐的队伍搬着一些白色的东西,像许多的米粒儿,蚂蚁们究竟在干什么呢?这些像米粒儿的东西又是什么呢?这么多的谜团等着我去解开。 回到家我就去查资料。原来蚂蚁们正在搬家,而那个像米粒儿的东西就是蚂蚁们的食物,蚂蚁们搬着食物寻找着新的家园,在寻找家园的路途中,它们不会吃掉食物,一定要到了自己的新家园,才会享用这些美食。可是蚂蚁又为什么要搬家呢?原来是下雨前空气的湿度比较高,蚂蚁这种把窝造在地下的生物,长久的生存进化使它们对空气湿度变化的感觉非常灵敏,当湿度加大时,蚂蚁就会有在低处危险的感觉,就要往高处搬。我们人类也是很聪明的,看到蚂蚁搬家,就预示着将要下雨了。 大自然中有许多奇妙的现象,有许多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不断会有新发现,蚂蚁搬家要下雨就是其中一个。 观察蚂蚁搬家日记 星期六的下午,我在操场上玩。忽然,我发现前面有一串黑色的小东西在蠕动,我悄悄地走过去一看,噢,原来是一群小蚂蚁在搬家呢!我蹲下来仔细地观察着。

蚂蚁搬家可真有趣啊!你瞧,它们有的背着蚂蚂蚁卵,有的背着刚出生的小蚂蚁,有的也许已经把东西运到新的住宅里去了,然后又来搬,,它们的队伍始终都有是整整齐齐的。突然,一只蚂蚁发现它们的队伍旁边有一只毛毛虫,只见它飞奔去告诉了自己的同伴,不一会,象龙似的队伍向毛毛虫涌去,它们用锋利的牙齿在毛毛虫身上乱咬,痛得毛毛虫直打滚,一下子就压死了几只大蚂蚁,蚂蚁们不服气就又上来了几只。约20分钟后,毛毛虫一动不动地被蚂蚁抬回了家。 原来,蚂蚁也懂得团结。 观察蚂蚁搬家日记 星期天的下午,我在田野里玩耍。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一串黑糊糊的东西在走动。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一看原来那黑糊糊的东西是蚂蚁在搬东西呀!我决心想观察一下蚂蚁是怎样搬运东西的。 蚂蚁搬家可真有趣呀!有的衔着蚂蚁卵,有的叨着食物,有的抬着刚刚出生的蚂蚁宝宝,有的好像已经把食物搬到新的住所,又返回来搬第二次了。可真是千姿百态呀!我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观察着,发现它们始终排着长长的纵队,最前面有一只的蚂蚁,也许是它们的头吧!那长长的纵队就像自行车的链条似的,一个挨着一个往前走,来回循环,秩序井然。更叫奇怪的是,如果有谁落了队,或者贪玩,紧跟着的那只蚂蚁,就会绕过去,用自己的触角轻轻地碰一下那只“小调皮”的触角,“调皮鬼”知道自己错了,马上又加入了队伍。看来,它们的纪律还挺严明的呢! 忽然有几只大蚂蚁离开了队伍,它们发现路边有一只死了的大青虫。它们立刻争夺起来,过了一会儿,一只小蚂蚁用自己的触角指着这几只大蚂蚁,好像在说:“你们应该团结一心,把这只死了的大青虫搬回新家里。”这几只大蚂

我发现了蚂蚁搬家的奥秘

我发现了蚂蚁搬家的奥秘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那时,我很贪玩的。 我从外面抓来一些小昆虫,有时带到外面去玩,有时也在家玩。有一天,我出去玩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突然发现脚边有几只小蚂蚁在飞快地奔跑着,一下子就不见了踪影。我仔细地观察,才发现路旁有一个小洞,小洞的口是朝着北的。我不知它们是不是跑到洞里面去了,便在这个小洞前面静静地守侯着。 一会儿过去了,只见“蚂蚁大军”浩浩荡荡地走了过来,我尾随在后,跟它们一起走。我发现它们当中有两个蚂蚁一块儿抬着大米的;有好几个蚂蚁抬着玉米粒的;有的蚂蚁背着一些蚂蚁卵。它们步伐轻盈,走得很快,好象很着急;有的一群小蚂蚁抬着一只大虫子,它们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走几步,

便停下来休息一小会儿……,蚂蚁们多的都数不过来。我不得不佩服这些“举重高手”,它们真是太厉害!看到这种情景,我不禁地想:“这就像是蚂蚁家族的成员全部都出动了似的。”它们就像是知道有什么灾难要来到一样。我抬头发现天空中乌云密布,可能会下大雨。就在这时候我发觉我的全身湿漉漉的,一个念头猛的闪过我的脑海:大雨来了!于是我赶紧飞奔起来。当跑到我家的房檐下的时候,雨下的更大了。突然从心里担心蚂蚁它们的命运,便连忙撑起伞跑去看蚂蚁们怎么样了。 去的途中,我在想:蚂蚁它们的命运会怎么样呢?会不会被这突如其来的大雨给全都淹死了?我在心中努力地证实着,连脚踩进了泥坑都顾不上来担心我心爱的鞋。到了那儿,发现它们全都“转移”到了高地上。再转头一看蚁洞,它以被水淹得无影无踪了。我深深地松了口气,心中久悬不下的大石头也重重地落在了地上。我在心里暗暗地问自己:

第二小组探究蚂蚁的通讯实验

蚂蚁的通讯探究报告 社会行为,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就有的,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实验步骤】 一、提出问题:蚂蚁是怎么交流信息的? 二、提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来通讯的。 二、实验原理:蚂蚁是社群性昆虫,一群蚂蚁上千至万,其中的蚁后、雄蚁(是少数),它们是南庞大的工蚁队伍来喂养。工蚁中还有兵蚁。蚂蚁群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它们在频繁活动中是要互相通讯——传递信息的。 三、制定方案:1.铺设纸片观察 2.化学气味干扰实验 四、实验准备: 1、确定蚂蚁巢穴——在大树株下(或某墙角)有蚂蚁出没处,附近即有蚂蚁巢穴。 2、蚂蚁喜爱的食物——蔗糖(用小纸片浸蔗糖饱和液后,晾干),或苍蝇等小虫尸体。 3、其他用具:放大镜、镊子(夹取蚂蚁及其食物用) 。 4、花露水 五、制定并实施计划,进行实验观察: (一)铺设纸片观察 (1)在离蚁穴(饲养蚂蚁的鱼缸)稍远些的地方放置一些食物,事先在食物与蚁穴之间铺上较大的白纸(图1),用不同颜色笔画点标出侦察蚁前往蜜糖的路线以及返回的路线(线不要覆盖蚂蚁的路线),对比两条线是否一致。而后再用不同颜色的笔画虚线标出前来帮忙的工蚁的往返路线,并对比这四条线。观察并记录第一个发现食物的蚂蚁的时间和行为,它遇见其他蚂蚁后的行为又是怎样的?它们的取食路线是否一样?通过观察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并多做几组实验。 (2)在离蚁穴(饲养蚂蚁的鱼缸)稍远些的地方放置一些食物,事先在食物与蚁穴之间铺上纸片,侦察蚁出来进行侦察后返回蚁穴时,把侦察蚁在纸片上返穴的途径做上标记,待大批工蚁出穴时,改变做了标记纸片的位置如图2,观察记录蚂蚁的行动。 (3)重复(2)中的步骤,把纸片的位置改为如图3所示,观察记录蚂蚁的行为。

蚂蚁搬家现象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第六小组 组长:陆小明 组员:沈应才、唐涛、李颖超、陈建党 论文题目:《蚂蚁搬家现象》 我们小组经讨论,决定以蚂蚁来作为本次观察对象。为此,我们轮流对同一窝蚂蚁进行观察。晴天和阴天分别为5天,在经过10天的观察和查阅参考文献后,我们初步了解蚂蚁搬家的一些现象及原因,并做成此论文。这次的收获就是,以前不懂的现在懂了,以前懂的现在懂得更深入了。

蚂蚁搬家现象摘要:蚂蚁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类社会性昆虫,小小的蚂蚁早在一亿多年前就已经居住在地球上了,与恐龙为同一时代。 随著地球环境的变迁,躯体庞大的恐龙早已灭绝,而身躯细小的蚂蚁却仍活跃在地球上。蚂蚁也是一种需要抢占并保护自己地盘的动物,当蚂蚁窝附近出现别的蚁群时,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两个蚁群之间就有可能发生激烈的冲突,其结果是失败者失去自己原来的家园,到“远方” 避难。蚂蚁建立群体是以雌蚁与雄蚁通过婚飞方式相识交尾为起始点,在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下,带翅膀的年轻雌蚁从蚁巢飞向空中,吸引了许许多多雄蚁的奋力追赶,只有那身强力壮的雄蚁捷足先登,有幸在飞行中或飞行后与雌蚁交配,” 新郎”在交配后不久就死亡,留下遗孀蚁后独自过著孤单的生活。受精后的雌蚁脱落翅膀,在地上选择适宜的土质和场所筑巢,产下第一批受精卵。蚂蚁为完全变态类昆虫,它们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发育阶段。第一批受精卵孵化后,蚁后就忙碌起来,每只幼蚁的食物都由它嘴对嘴地餵给,直到这些幼蚁发育成成蚁,且可独立生活为止。当蚁群发展至一定规模后,蚁后会在适当的时期产下未受精卵,这些卵发育成有生殖能力、长翅膀的雄蚁后,在生殖季节会与年轻的蚁后交配,以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关键字: 生态环境蚂蚁搬家保护1. 1 蚂蚁搬家是否与下雨有关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总结出了大量的与天气变化有关的谚语,如蚂蚁搬家,即被认为是将要下雨的先兆。至于蚂蚁选择在阴天或夜晚搬家,主要是为了防止太阳的暴晒对蚁卵可能造成的伤害,由于在夜晚人们不注意蚂蚁的行动,但常常能够在阴天看见蚂蚁搬家,于是,就将蚂蚁搬家与下雨联系了起来。但是蚂蚁搬家究竟与下雨 有没有直接的联系呢? 1.1.1 蚂蚁搬家与下雨有关 如果说蚂蚁能够凭借其本能准确地感觉出即将下雨,甚至感觉出下雨量的大小,都是完全有可能的,毕竟,劈头盖脸的雨点打在谁身上都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如果在下暴雨前蚂蚁不能及时地回到窝内,就有可能被突如其来的大雨冲走,以至于回不了家,

蚂蚁搬家作文450字左右

蚂蚁搬家作文450字左右 导语:蚂蚁搬家可真有趣!你看它们有的叼着蚂蚁卵,有的衔着食物,有的抬着刚刚出生的小蚂蚁,还有的正在把东西运到新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蚂蚁搬家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蚂蚁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勤劳的小动物。它又黑又小,全身分头、胸、腹三个部分,还有三对足,一对触角。 有一天,我上街去买东西。偶然,我发现地上有一群“黑点”在移动。于是,我蹲下来仔细观察。原来这“黑点”就是蚂蚁。它们从地上的一个小洞里面爬出来,走到一棵花下,顺着花枝往上爬,爬上了一面墙,钻进墙上的一个洞里。它们都是搬着东西,好象在搬家。有的蚂蚁背了虫子等食物,有的背着卵,有的背着……我想:“好好的窝放着不住,为什么要搬家?”正好,新华书店就在我前方不远处。于是,我加快脚步走进书店去查看有关资料。查阅书本后我知道了原来是蚂蚁会预测天气。它搬家说明要下大雨了。它害怕大雨会冲毁自己的家,所以才搬家的。 我知道后就立刻的跑回家去告诉妈妈了。妈妈听了我的话,立刻收下了衣服。她刚把衣服收进屋子,倾盆大雨就从天而降。妈妈说我真了不起。我呢,想到这是小蚂蚁的功劳,

是小蚂蚁提醒了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奶奶家门前一棵老槐树,署假里,我正在这棵老槐树底下玩耍,发现一只只蚂蚁在忙碌着,这就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走近一看:它们黑色的身子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头上有一对触角,它们就是用这对触角来“说话”的。蚂蚁的肚子大,腰细。我担心那纤细的腰肢拖不动它那偌大的腹部。但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看!它们在灵活自如地搬运着泥土和沙料,把洞口堵住。我正津津有味地看着,突然,天色暗下来,接着下起了大雨,我担心蚂蚁会被雨水淹死,洞被冲毁…… 雨过天晴时,我马上又来到蚂蚁洞边观察,见它们的洞仍然完好无损,小蚂蚁们安然无恙。原来它们搬运泥沙就是为了防止雨水灌进洞内。我还不清楚它们怎么会知道要下雨呢。 忽然,我看见三只蚂蚁在寻找食物。它们在离洞口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条大青虫,一只蚂蚁回到洞里召集伙伴,不一会儿来了几十只蚂蚁,一拥而上,咬得青虫直打滚儿,任凭着青虫怎样挣扎,它们就是咬住不放。大青虫最终还是死在了这群小蚂蚁的手里。我惊叹不已,这么十几只小蚂蚁竟把一条大青虫活活地咬死了,你说厉害不厉害? 我盯着这群可爱的小精灵,不禁肃然起敬,心想:它们都能团结一心,共同对敌、克服困难,我们人类不更应该如

s41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实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中“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而且也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知识目标 结合实验及自身生活经验明确蚂蚁的觅食行为。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明确蚂蚁觅食行为的特点以及该行为对于自身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与学生小组合作实验相结合。 五、实验器材 不同气味的食物如食盐、白糖、白醋、红糖、冰糖、馒头等,清水、不同颜色的纸、烧杯、玻璃棒、镊子、棉球、剪刀等 六、教学过程

七、实验说明 新课程标准中有三大理念,其中之一就是倡导探究性学习。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活动,而探究性学习就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本节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实验教学也能达到这样的一个要求。我觉得本节实验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1.本节的实验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样的氛围学生往往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思维也受到抑制,主观能动性也不易调动起来。所以在本节探究性教学活动中,我努力营造自然、宽松、活泼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可以使学生由以前的“配角”转变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2.课堂上我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互相交流,自由、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互相讨论。在这样的教学氛围里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更有利于推动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使他们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3.本节实验课运用了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它的使用也改变了传统封闭式的课堂结构和沉闷的学习氛围,使整个实验教学更加具有活力和生机,也大大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效果。它的实施,让生物学科教学特点变得更加突出,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实验、观察和操作的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也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4.本节实验将课堂延伸到广阔的大自然界中,使得课堂内外能够密切结合,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真正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大自然的风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习中快乐,进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四年级关于观察蚂蚁搬家的话题作文

四年级关于观察蚂蚁搬家的话题作文 星期天下午,小明在自己家门前发现了三只小蚂蚁,感到很好奇,就趴在地上仔细观察什么情况。 小明观察到三只小蚂蚁好像在商量怎么搬家的事情,就问小蚂蚁:“小蚂蚁,你们要搬家吗?”“对啊。”小蚂蚁回答。小明又问:“你们为什么要搬家啊?”小蚂蚁说:“因为暴风雨要来了,我们要把家搬到高处,那样的话我们的家就不会被淹了。”“哦,是的,天气预报说是晚上要下大雨的,你们需要我的帮忙吗?”小明问。“谢谢你,不用了,我们三个人已经商量好怎么搬家了,而且要搬到你家门前的这颗大树上,我们还做邻居呢。”小蚂蚁说。小明高兴地说:“好的,你们赶快搬家吧,要不就来不及了。”三只小蚂蚁和小明说完话以后就开始搬家了,它们的组织能力很强,其余的小蚂蚁沿着领头蚂蚁的道路驮着自己的东西有序的搬家,一点也不慌不乱,其余两只蚂蚁在队伍的两侧和尾部巡防着,看上去很壮观呢。小蚂蚁真了不起! 刚才天气还好好的,突然天暗了下来,乌云布满了天空,空气中有一种潮湿的味道,蚂蚁们感觉到快要下雨了,都成群结队的在搬家。

在它们走的时候,我发现他们排的队很长,像一条会动的黑色的线,走近一看才知道是一大群黑色的小蚂蚁。 只见它们不停的从像火山口一样的蚁洞里爬进爬出,托着自己找到的食物往新家爬去。 在路上,它们汗流满面的在运食物,偶尔会停下来相互用触角打个“招呼”,好像在说:“嗨伙计,需要帮忙吗?”我真想帮它们拿,可是不行,因为我要是从它们手里拿过来,就会以为我抢它们的食物。 蚂蚁的力气很大,一只蚂蚁就能托起一块儿比自己身体大得多的食物,我想:要是一大群蚂蚁能不能托起一头大象呢?哈哈……下雨了,蚂蚁们也完成了搬家的任务,安心的回到了新家,享用着美味的菜肴。 早上,我下楼的时候,发现了一群小蚂蚁。 那群小蚂蚁正在搬东西,是一个橘色的、椭圆形的东西。小蚂蚁大约有十几只,平常我看到蚂蚁搬东西根本都没有动,所以便走开了。可这次却不一样了,小蚂蚁搬东西我觉得好像在动,虽然很缓慢,但还是在动,便停下来看了看。果然是,小蚂蚁果然在动而且

蚂蚁行为探究

蚂蚁行为探究 ——我们撰写的昆虫记 一、项目概述 1. 参与研究的年级:三年级、四年级 2.学科:科学、信息技术、语文 3. 简介: 本学习项目是深圳和甘肃东西两地学生在远程协作中运用观测、实验等策略对蚂蚁活动、觅食、交流等行为进行共同探究,并通过网络及时分享探究过程和探究发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以问题为纽带,让两地学生在共同探究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围绕问题进行协作研究,进一步探索发现蚂蚁行为特点。 同时,本学习项目还通过东西部学生共同撰写“我们的‘昆虫记’——蚂蚁篇”来记录分享两地学生对蚂蚁行为探究的过程、发现和思考。 二、研究团队 1. 教师: 唐晓勇:深圳南山实验学校语文老师 杨华:甘肃平凉崆峒解放路小学语文教师 陈晓利:甘肃平凉崆峒红旗街小学语文老师 2.学生: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三(3)班全体学生 甘肃平凉崆峒解放路小学四(4)班全体学生 甘肃平凉崆峒红旗街小学四(2)班全体学生 三、研究目标与任务 1. 研究目标 ⑴探究蚂蚁的行为特点,了解蚂蚁的生活规律。 ⑵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设计、控制操作和观测分析能力。 ⑶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共同写作,提升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⑷东西部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协作、共同探究,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2. 学习任务 以5位同学为一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并在专题博客中进行交流: 任务1:了解蚂蚁。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了解蚂蚁的生活特点及相关知识。 任务2:观察蚂蚁,发现问题。走进校园、社区、野外观察蚂蚁活动规律,并在观察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重点观测“蚂蚁喜欢吃什么?”并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来验证观测结论。 任务3:实验探究。在观察和“蚂蚁喜欢吃什么?”实验的基础上,两地学生共同讨论,提出新问题,并对新问题进行提炼,找出共性的,有价值的问题(蚂蚁为什么打架?蚂蚁触角有什么作用?)开展实验研究,进一步探究蚂蚁行为。 任务4:共同写作。深圳和甘肃两地学生共同撰写探究观察过程、探究发现的实验报告和研究小论文,并以《我们的“昆虫记”—蚂蚁篇》为题编撰电子图书。 任务5:活动总结:根据研究过程的收获和发现,共同完成相关的研究作品。 四、研究过程 活动概念图: 任务一:了解蚂蚁 一、通过网络、报纸、杂志、书籍等途径收集蚂蚁的相关资料 1.报纸、杂志、书籍:让学生从报纸或杂志中收集有关蚂蚁的资料,并把资料整理汇编,为研究活动做好参考。 2.网络:从互联网上收集有关蚂蚁外形、生活规律及特点的资料(注明信息的出处)并打印。 3.网络资源(相关网址): 阅读思考:认真阅读老师提供的网络资源,了解蚂蚁有哪些行为特点?蚂蚁怎样觅食?蚂蚁活动有哪些规律?蚂蚁触角有哪些特点? 文字图片资料: ※维基百科—蚂蚁 资源作用: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蚂蚁的生长发育、生活习性、蚂蚁种类及分工 等知识。 ※蚁网—中国蚂蚁门户 资源作用:通过阅读,让学生对蚂蚁取食、进攻、防御、交流等行为有所了解。 视频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